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1374-02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四十七
            明 程敏政 编
 题跋

  题王维画辋川图       王叔英
右王维辋川图仙居卢氏之家藏也间以求题于余余
不知画固不敢妄论然世自有识者亦不假于予言若
维之事则有可言者维号文学之士其于出处之节君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1374-0215d.png
臣之义固尝闻之矣当玄宗之季非可仕之时亦非难
隐之日而维官为给事中又无一言一事裨益当世顾
独以能诗画称则末矣及禄山之乱陷于贼中又不能
死则其罪益大有不容诛矣夫君子之出处内以视其
外之可否外以视其时之治乱而进退行藏之机决焉
如维者其才既如彼其下其时又如彼其污耕稼渔樵
以自给可耳而乃挟技能之末叨爵位之荣是又不可
徒以昧出处言之矣使其不遭寇乱污节未彰君子盖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1374-0216a.png
亦有不道者况至此哉故余观是图而于维深有感焉
呜乎使维终始于辋川徙专艺之功以求道移进取之
力以自修纵无补于时又岂不足以善其身哉然则观
斯图者亦可以有所惩矣
  书九歌图后         贝 琼
右九歌图淮南张叔厚所作以赠番易周克复者越二
十年而神气益新其一冠服手板见三素云中二史左
右掖之而从以玉女一举旄一执箑东皇太乙也其次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1374-0216b.png
冠服如太乙有牛首人身者执大纛飞扬晻暧自空而
降旁一姬执杖者云中君也美而后饰飘飖若惊鸿欲
翔而冲波相荡石上江竹斑斑者湘君其后风裳月佩
猊甚閒雅俨乎若思者湘夫人也一叟髯而杖左执卷
二从者俱稚而异饰大司命也秀而丰下冠服甚伟执
盖者猛士拥剑者处子一翁舒卷旁趋少司命也衷甲
执弓矢眦裂髯张欲仰射者东君也一乘白鼋水中者
河伯而山石如积铁大松偃蹇皮皆皴裂成鳞甲一袒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1374-0216c.png
裸骑虎行者山鬼也甲而执刀者一甲而执矛者一先
后出乱山林木间惨无人色者国殇也叔厚博学而多
艺尤工写人物咸称李龙眠后一人而巳巨家右族以
厚直购之是图凡二十一人有贵而尊严者有魁梧奇
伟者有枯槁憔悴者有绰约如神仙者有诡怪可怖者
有创而墨者旁见侧出各极其妙予在三吴时所见凡
二此盖其晚年笔也克复既宝之不翅金玉而先左丞
玉雪坡翁又以大篆书九歌之辞于各图之后可谓二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1374-0216d.png
绝已间持以过予求志其左方按荆楚在中国南其俗
好鬼自东皇太乙而下则皆所事之神莫详厥始然太
乙为天之贵神司命为上台与北斗第四星文昌礼有
不可亵者而东君为朝日之义亦岂闾巷所得而僭乎
云中君者恐以其泽名云故指泽中之神为君谓之云
神以附汉志未知是否而河伯又非在楚之封内如湘
君湘夫人也蛮夷荒远之域民神杂糅私创其号以罔
上下者亦或有之而岁时祀之必用巫作乐其来尚矣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1374-0217a.png
屈原九歌因其旧而定之比兴之间致意深矣又岂惑
于荒唐如人人之徼福哉其见之山鬼者辞虽甚迫至
大司命一篇卒曰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信所
谓顺受其正者君子深取焉顾说者未之能察朱子为
辩之千载之下志亦白矣余之寓于九峰三泖也壹郁
无聊命酒独酌辄歌以泄其愤今叔厚又即其辞以求
其象使玩其象以求其心岂徒效马和之辈之于诗哉
且惧不能不朽腐磨灭于既久而文则传之天下后世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1374-0217b.png
得考其彷佛也故书以志之观者又可并其象而忘之
云洪武九年岁在丙辰夏五月槜李贝琼序系之以歌

紫宫太乙中煌煌佐以五帝环其旁道存无为乐且康
丰隆倏忽周八荒鬼搴大纛蛟螭黄上台司命中文昌
斟酌元气调阴阳福我以德淫必殃下招帝子隔潇湘
苍梧九点山苍苍跧乌三足升扶桑天门洞开夜已明
神人瞠目须髯张长弓白羽射天狼水仙胡为宅龙堂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1374-0217c.png
九河既阻不可方鼋鼍出没波汤汤山中之人白日藏
天阴雨湿啼幽篁兜鍪战士身尽创魂魄欲归道路长
吹箫击鼓歌巫阳酌以桂酒陈椒浆神来不来何渺茫  书节妇施氏卷后       王 景
呜呼周之关雎德化至矣故野有死麇能以礼自防得
于常也卫之流风靡矣而柏舟能以死自誓得于变也
常固众人之所能变非贞烈凛凛乎不可夺者不能也元
之政乱政也以叔内嫂彝伦斁天理灭甚于卫矣而会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1374-0217d.png
稽张妇施以二十五丧所天鞠三岁孤以节操自全其
高风贞烈贤于柏舟多矣天朝旌异之典行节妇有光
于千古也宜哉
  书蜀府赠前左春坊大学士董安常诗后
昔贾生尝言于汉文帝曰廉耻节义以治君子僇辱不
及大夫终汉之世节义成风下逮唐宋臣下有罪止于
贬斥覃恩赐宥必量移内地岂徒然哉如天之德均被
枯朽故也皇上德并天地旁招英俊聚于京师爵之以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1374-0218a.png
官任之以政以阐文风以济元元以幸天下三十年于
兹矣然沾濡德泽终始垂眷未有前左春坊大学士董
安常先生若也先生以某甲子召入禁闼敡历中外所
言无一不惬上心者前年坐免典教滇南东宫怜而老
之赐以白金若干镒皇上东宫之所以待先生者即贾
生所谓节义廉耻以治君子者也先生涉淮溯汴驱驰
梁雍之郊以达于蜀蜀府亲王深宠之留连弥月恩礼
有加赋诗八章以道行至滇凡作养成就招徕填抚渐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1374-0218b.png
之摩之膏之煦之皆出于仁义道德故虽蛮童僰竖皆
知向方明年景彰至滇与观教章伏读再三感叹无已
盖先生之器宇表于朝廷之上而亲王之文藻丽于殊
方之外鸾翥蛟拿珠明玉莹岂世儒末学彷佛其万一
哉嗟夫士大夫当流离颠沛之馀遭皇上宽仁之政孰
不思奋身捐躯以自澡雪然卒未能者去天万里自新
之忱无繇沥也若先生者圣眷日隆中外属望又岂特
量移内地之比羽仪天朝行有日矣柔兆困敦日南至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1374-0218c.png
王景彰跋
  读李斯书          王 达
君子之言难入小人之言易从盖正者必拂其心邪者
必顺其欲顺其欲乌得而弗喜拂其心乌得而弗怒此
君子小人之言所以异也吾尝读李斯上秦皇逐客书
而有感焉夫秦皇之为人可谓虎视四海者矣李斯数
语而秦皇终不敢逐客者何也此斯之所以能顺其欲
也先誇人君得客之福如此失客之患如此所以启之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1374-0218d.png
也然后以富贵珍宝炫其志音乐妇女鼓其惑所以啖
之也当此之际秦皇逐客之疑已去八九矣李斯至此
当如何哉则将有以惧之焉故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
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
也呜呼斯之术至此尽矣秦皇之心至此惧矣斯虽欲
去秦皇有所不容其去者矣先启之以重其听后啖之
以涤其疑终惧之以坚其志此斯所以能顺其欲也呜
呼邪言易入于人者如此惠王好利孟子以仁义对之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1374-0219a.png
宜乎不能入也呜呼
  跋戴元礼仁义卷       董 纶
洪武三十一年夏五月太祖高皇帝疾大渐二十四日
庚午辇出御右顺门召太医院诸臣诘其治疾无状敕
付狱正其罪复进御医臣戴元礼至榻前慰勉曰汝有
仁义无与汝事慎勿恐臣元礼顿首而退帝即还内后
十有六日遂崩今上即位以先帝之意拜臣元礼为院
使阶奉议大夫今年辽王来朝京师臣元礼告以故王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1374-0219b.png
为之叹息乃书仁义二大字以纪异恩昭明训示子孙
而俾臣纶识其事纶识惟仁义之德至矣易曰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君臣非此则乖父子非此则悖兄弟非此
则争夫妇非此则睽朋友非此则绝事上不以此则功
不成使下不以此则众不附身以之而后修家以之而
后齐国与天下以之而平治宁辑不可俄而违瞬而去
也君子所以汲汲以终身者全乎此而已众人所以迷
颠错者以其昧乎此故也吉凶祸福之报宁(阙/)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1374-0219c.png
  忠简公翰墨记        胡 广
先忠简公澹庵先生手书五通第一书与二十一侄学
谕第二书无名中有叔此粗安之句亦与侄书也第三
书后曰启英彦侄前称二十一学谕者以家谱考之即
英彦也三书皆是与之即诚斋所谓好学刻深厉操清
苦克肖先生者是也末书中曰罗生者公姊子罗尚志
也常从公于贬所曰九弟者当是俊臣也行八十九去
八十而称九也何以知其然公尝有书与兄振文行五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1374-0219d.png
十八但称曰八哥此为俊臣无疑矣第四书与七十四
侄乃振文次子季刘也第五书首称提刑监丞年兄者
以家籍考之有与司理罗钦若通判方耕道寺丞陈刚
中俱称年兄钦若吉水人极博学诚斋谓当时备顾问
惟其可终于武冈守耕道名畴通守武冈有平寇功绍
兴戊午先公上书乞斩奸臣头被遣后守李若朴言耕
道与先公通书坐狱三百馀日几死得免刚中坐以启
贺先公得贬差知安远县至数月而卒妻落发为尼以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1374-0220a.png
归其丧观三人始终未历提刑此书非与之者三君子
行事可称而宋史不录甚可叹也按先公登建炎二年
进士第是科自李易而下凡四百五十人如王詹事龟
龄与先公尤厚此称提刑监丞年兄不可必其为谁姑
俟再考然公籍不载此帖而亲笔存岂既书而未递欤
抑或有所遗欤广家藏先公翰墨遗藁故多兵乱丧失
殆尽尚存此数纸先人什袭藏之尝佥宪广西融州真
仙岩有先公封事藁碑刻先人打碑寄回宗族家置一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1374-0220b.png
本未数十年俱已散失广为之惧今装表此数书为一
卷朝夕观览如对先公也夫以先公忠义名节争光日
月万世之所仰望岂子孙能为之轻重公之翰墨至今
犹新尚有生气为子孙者其可不敬乎昔阜陵尝问公
曰卿写字宛如卿为人公答曰臣幼习颜真卿字今自
成一家又曰朕前日侍太上于德寿宫阁上治叠书画
因得卿绍兴戊午所上封书真本太上与朕玩味久之
喜卿辞意精切笔法老成英风义气凛然飞动太上自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1374-0220c.png
藏之曰可为后代式但其后为秦桧之所批抹污者朕
启太上令工逐行裁去装褙于乎公之翰墨在当时人
君敬爱之尚如此而况于子孙者乎公尝有言昔司马
文正公不喜人宝其祖画像但喜宝其祖之字迹以为
字心画也手法也见其字即见其人予之后能以文正
公之心为心即贤矣诵斯言也则先公之欲后人之宝
其翰墨后之子孙观先公之翰墨者其以先公之心为
心宝之敬之毋违先公之训也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1374-0220d.png
  书刘氏族谱后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自号通玄处士初学医遇异人
饮以酒大醉及寤洞达医术治疗通变病者遇之无不
立起人多师尊之所撰著有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
素问玄机原病式行于世当时有名者如考城张从正
皆宗其学故今言医之善者则必曰刘张云吾邑刘日
升其父子兄弟皆能医一守河间之法间出其谱系示
予谓为河间后于今不知几世矣尤不失其家传河间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1374-0221a.png
之泽远乎哉余观世之人有高明祖父振耀于前或未
数世不能守其世业者有矣日升之于河间久而不失
其可羡也夫其可感也夫因书此于后以归之俾其后
来者知所勉云
  书文丞相传后
广集庐陵先贤传恒疾宋史文丞相传简略失实盖后
来史臣为当时忌讳多所删削又事间有牴牾乡先生
前辽阳儒学副提举刘岳申为丞相传比国史为详大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1374-0221b.png
要其去丞相未远乡邦遗老犹有存者得于见闻为多
又必参诸丞相年谱及指南录诸编故事迹覈实可徵
故元元统初丞相之孙富既以刻梓后复刋见狱申文
集近年乐平文学夏伯时亦以锓板于是岳申所撰丞
相传盛行于天下而史传人盖少见广窃观二传详略
不同不能无憾因参互考订合而为一中主岳申之说
为多并取證于丞相文集芟其繁复正其讹舛庶几全
备使人无惑论赞则并录之国史之论揆诸人事而言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1374-0221c.png
岳申之赞本乎天运而言各有发扬不可偏废亦以见
夫取舍之公也于乎丞相之大忠大节独立万古直与
日月争光天地悠久比之夷齐心则不殊而所为反有
难者昌黎韩子所谓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
者也丞相之云岂异于是噫丞相不可尚已其相从兴
义之士或出自小官或奋迹庶民虽当摧沮败衄之馀
皆甘心就死不肯屈辱杀之殆尽无一人肯降丞相忠
义至诚感动固结于人心牢不可解有如此者使人皆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1374-0221d.png
尔则宋岂有亡理彼临难苟生以饕富贵其视丞相厮
卒尤有愧焉然则丞相固无待于赞论诵其诗读其书
自有以见之广龆龀时犹及闻先辈言丞相遗事赫赫
竦动人听虽小夫妇人皆习闻而能道之比年以来老成凋谢而论者益稀虽士夫君子鲜闻盛事盖渐远渐
疏其势然耳更后百年恐寖失实惟取信于列传眩瞀
异同莫适是非故忘其浅陋辄复编次第皆因其旧文
不敢妄加一笔诚无能有所裨益特尽区区之愚耳知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1374-0222a.png
之者其必不以为僭也
  恭题仁庙御制诗后      杨士奇
永乐丁酉太宗皇帝复巡狩北京仁宗皇帝监国当时
留侍监国之臣悉简敦厚而恭慎者而文臣之预密务
者三人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翰林学士兼谕德杨士
奇翰林侍读兼赞善梁潜仁庙好文重士乐善有诚时
节宴群臣间赐诗奖谕而三人者所得为多右二诗前
赐臣士奇臣潜凡书二纸悉识以东宫图书而分赐之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1374-0222b.png
盖同侍宴也后诗亦识图书而专赐潜其诗一书侍读
一书赞善者从略而互见也观于此诗则知上之所以
重潜潜之所以事上交得其道矣明年潜卒时无强壮
子弟在侧所得奖谕诗文好事者知其为宝率持去其
子楘能记忆二诗比求善书者录为卷以臣士奇先朝
旧人且其父同寮也求识之臣侍仁庙监国最久仰窥
圣志盖未尝一日不在君父不在生民不在求道而咨
贤也仁明之德从古鲜俪焉潜卒后七年宫车上宾想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1374-0222c.png
见明良神灵感会今侍龙御于三光之表而臣衰病馀
息徒抱乌号而永恸获睹此卷拜稽三复老泪横流谨
识岁月如左
  胡忠简公封事稿
右吾郡宋胡忠简公封事稿有周文忠公杨文节公题
跋在后忠简孙搢刻于融州真仙岩刘长吾得之以惠
余者忠简笔法出颜鲁公盖忠义之性有相契矣揭文
安公谓此书本左司郎中丰城范璿舜文所为将奏之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1374-0222d.png
以示忠简忠简曰书奏即不免南迁子有老母不可以
累母吾以奏之遂有新州之命余近于两府检志书见
丰水志载范璿事云为户部检详时欲与胡铨相继论
奏和议胡首抗章范实从臾之胡之逐又赆其行未尝
云此书范所为也丰水志作于宋南渡后当得实不知
文安何自而云然也然文安云庐陵胡氏杨氏皆国家
之元气故以所作杨氏忠节祠记附此帖之后
  题宋欧阳澈撰告身后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1374-0223a.png
宋陈东欧阳澈皆以忠信见杀高宗朝后高宗悔之此
诰其褒恤之命也盖初为小人所蔽追悔之词虽切无
及然覆辙尚可以戒后而无几胡铨韩紃言和议何兑
言马伸存赵之功梁勋言金兵必至宜有备皆远窜虽
不死死等耳恶睹其克戒也哉呜呼为国之患莫大于
杀忠言为臣之祸莫惨于以忠言见杀此诰至今三百
九十年矣虽传之千载不能使人读之不兴恸也
  通鉴续编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1374-0223b.png
右通鉴续编二十四卷六册四明陈桱子经著刻板今
在苏州府学起盘古至高辛为第一卷契丹事在唐及
五代者为第二卷后二十二卷则宋三百二十年事也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学者于前事据其所可知其
所不可知阙之可也羲农以前遐哉邈矣非有文字之
纪也其事间见于百氏所记者要多以意言之耳而必
掇拾以补前史之阙亦异乎孔子之意哉昔刘恕作通
鉴外纪避经而专采百氏之说金履祥谓其野而难质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1374-0223c.png
故作通鉴前编不复避经桱尝为之举要固主履祥之
说矣而复著此卷何耶宋史于今少见全书学者于此
编可以考见一代之得失尝闻吾郡刘倩玉亦著此书
未板行往年会其孙公潜云留在永丰今不知其何如

  跋四十二章经
佛最初入中国独有四十二章经观其以生中国为难
彼固歆慕乎此矣而此之人乐其说者往往愿生西方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1374-0223d.png
何也
  题崇恩堂卷后        杨 荣
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著于治者盖一时之盛耳孔子以
六经之道为教而万世之治系焉故大贤谓孔子贤于
尧舜岂虚语哉由是历代以来隆其谥爵通天下而祀
之可谓盛矣然不特此也又世封其后以崇德象贤其
荣名厚禄可谓与天地相为无穷者欤我朝当文运亨
嘉之会六经之道大明而于衍圣公尤为眷厚其禄秩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1374-0224a.png
二品世袭爵邑虽仍前代之旧而褒崇礼遇可谓超越
前代矣太宗文皇帝尝躬诣太学行释菜礼而仁宗昭
皇帝即位衍圣公孔彦缙来朝燕劳赐予情文两致
礼多仪具著为令彦缙躬膺眷遇以谓褒崇之盛莫踰
于今日乃作堂于其家而扁曰崇恩鲁王殿下亲书大
字以赐之金薤云章照耀阙里何其盛哉夫孔子之道
生民至今永赖凡冠章甫衣逢掖者皆知尊尚而敬仰
之而况其子孙乎况帝王于先师之胤乎昔唐肃宗东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1374-0224b.png
巡至鲁亲祀孔庙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子孙谓孔僖
曰今日之会于卿族荣乎僖对曰自古明王圣主莫不
尊师重道今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
圣德非臣家之私荣也肃宗喜曰非圣人子孙焉有斯
言然则彦缙之所以名堂者其亦若僖之知所本乎异
时书诸金匮以传万世其为仁庙圣德增辉岂小也哉
予故乐为书之以系于诸作之后 明文衡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