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 第 1a 页 WYG1374-02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


四十六
            明 程敏政 编
 题跋
  跋东坡尺牍后        赵 汸
宋礼部尚书赠太师东坡苏公忠义贯日月名声塞宇
宙盖千载一人也妙龄登高科思以文学经济如贾太
傅陆宣公中岁偃蹇不偶留心佛乘交友禅伯如白乐
卷四十六 第 1b 页 WYG1374-0205b.png
天柳子厚晚节播迁岭海遂欲阴学长年超然遐举如
安期生梅子真此公平生学术三变见于手笔书疏者
具有本末也若夫文章妙天下特其馀事传周易尚书
解论语亦博洽之及尔要非志气所存然公尝有曰胶
西多古君子使盖公真往来其间轼何足以见之与答
陆子厚书所论黄高人之意适同噫内圣外王之道不
明而豪杰之士不能忘情于方外者如此然则世人所
求于公者殆其秕糠土苴耳至正己丑秋过倪氏黟川
卷四十六 第 2a 页 WYG1374-0206a.png
寓居敬书此于其所观东坡尺牍后
  书所编李文公集篇目后
李文公集十有八卷凡百四篇江浙行省参政赵郡苏
公所藏本某既从公传写复总其篇目如上始汸见欧
阳公论文每称韩李其读幽怀赋恨不得与之同时上
下其议论而老泉苏公亦谓李文其味黯然以深其光
油然以幽自是每欲求其集观之不可得所得者文苑
英华中数篇而已既又见豫章黄公谓皇祖实录文如
卷四十六 第 2b 页 WYG1374-0206b.png
女有正色又予朱子论复性书虽病减情之旨出于释
氏而亦善其有如此思虑益以不睹全集为憾至是乃
请于公而得之甚慰也公名翱字习之中进士第元和
间为史馆修撰疏言既以武功定海内当革敝事复高
祖太宗旧制用文德兴太平不然恐大功之后逸欲易
生因条上正本六事宪宗不能用后迁礼部郎中面折
宰相李逢吉过失移病去雅好推毂贤士韩文公尝书
与之云于贤者汲汲惟公与不材尔其复书以为韩公
卷四十六 第 3a 页 WYG1374-0206c.png
虽好士惟其有文章兼附已者无所爱惜或不能然则
不肯荐拔与已不同又尝以书责裴晋公居相位道不
行忍耻内愧不能引退其于师友及知己厚者骨鲠无
讳忌如此则视逢吉辈何所惮而唐史乃言由不得显
仕怫郁无所发面斥逢吉既斥之又自惧而去其言牴
牾非事实甚明昔人谓韩公于学莫如文章于德莫如
好直而习之文行庶几似焉则以韩谥名而韩李并称
可无愧矣参政公将刻梓以广其传于学者故汸窃著
卷四十六 第 3b 页 WYG1374-0206d.png
其为人大略且非排史氏之妄以明欧阳公为知言云  读货殖传
货殖传当与平准书参看平准书是讥人臣横敛以佐
人主之欲货殖传是讥人主好货使四方皆变其旧俗
趋利书首言汉兴接秦之弊高祖重本抑末轻徭薄赋
故文景之世国家无事百姓给足府库充实人人自爱
而重犯法后面序武帝事节节与前相反至赞论始推
唐虞三代以来而举战国秦皇功利之祸为證则武帝
卷四十六 第 4a 页 WYG1374-0207a.png
不能法祖宗之仁厚而蹈始皇之覆辙不待讥议而可
见学者先读此赞而后读其书使先后相承则太史公
之意瞭然矣若货殖传乃此书之注脚而未有察其意
者盖传中所谓当世贤人则书中所斥不轨逐利之民
也传中所序陶朱公白圭辈妙于治生即书中三人言
利事析秋毫之比也传言鄙人牧长穷乡寡妇礼抗万
名显天下宣曲任氏以田畜富而人主重之即书中
言卜式以家财助县官天子尊显之以风百姓意尤著
卷四十六 第 4b 页 WYG1374-0207b.png
矣盖见始皇武帝皆以好大喜功国用不足而后眷眷
于此等人也传中历举四方百货所出行贾所在甚详
即书中置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利贵卖贱买所以天
子无算之用皆出于此传中言千乘之侯尚犹患贫即
书中屡言税赋竭县官大空是也传中言廊庙岩穴军
士任侠攻剽女姬游閒吏士等皆为财利所以深诮当
世好货之俗无贵贱也末言当国者必以奇胜而又历
数奸事恶业贱行辱处之能致富即书中所谓不益赋
卷四十六 第 5a 页 WYG1374-0207c.png
而天下用饶亦此类矣循此传之意深陋为天下国家
者不当下行商贾之事盖是当时亲睹言利之人误国
害民如封禅书中所谓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云者故言
之深切如此后人但谓子长陷于刑法无财可赎故发
愤作货殖传岂为知太史哉虽然迁之言亦激矣予独
谓其书明白谆复如是千百年来读者犹未能深悉其
意况夫六艺之古远渊奥而传注家自谓尽得经旨可

卷四十六 第 5b 页 WYG1374-0207d.png
  读郑虔传          徐一夔
按郑虔传郑相如告虔曰天宝十三年逆臣僭乱当污
伪官愿守忠节相如言时开元三十年也及安禄山反
虔果陷贼中禄山署虔水部郎中虔念其言称疾求摄
市令事平议罪虔得减死论贬台州司户夫为臣死忠
理之常也虔以相如豫告故不受伪署不然则受之邪
谶纬之学圣贤所不道宋景文撰唐书叙事严简而汎
及符谶杂说非以为训也以著虔之不知自守尔览者
卷四十六 第 6a 页 WYG1374-0208a.png
无惑焉  书宋学士所书陈思礼孝事后
予读学士宋公所书陈思礼孝事未尝不叹思礼至行
人所不能及者陈氏四明儒家思礼甫七岁其父不幸
蚤世母夫人石氏誓不他天以鞠育之夫人又以思礼
陈氏独子教之甚严思礼亦克承母志力学唯谨暨弱
冠石夫人与之议婚已而夫人殁思礼创钜痛深奋欲
随母死赖亲戚朋友力慰解之乃止年二十四亲戚朋
卷四十六 第 6b 页 WYG1374-0208b.png
友劝之娶思礼掩耳不答众迫之曰娶妻以为养也吾
亲既殁何以娶为亲戚朋友据义责之不得已从之及
期合𢀿危坐诵蓼莪之篇凡七昼夜不辍哀动人人呜
呼远则易忘人之常情也思礼不忘其亲如是可谓至
矣人有恒言孝衰于妻子以思礼观之岂其然哉思礼
又尝作堂为时飨之所颜曰如在及以贡至京师入太
为上舍生宋公及御史中丞刘公鄂省参政陶公凡
朝之大夫士咸爱重之为歌咏论著甚悉予因摭学士
卷四十六 第 7a 页 WYG1374-0208c.png
所书孝事有合于近古所谓卓行君子所为者表而出
之云
  欧阳公书王彦章事
古人为文非徒然也盖必有为而作宋至庆历盖已四
十年不用兵矣一旦赵元昊叛兵聚西陲历四五年而
攻守之计不决欧阳公独持用奇取胜之议朝廷不以
为然而边将多失机会公以梁将王彦章之善于用奇
也故于其事独惓惓焉彦章姓王氏郓州寿张人号王
卷四十六 第 7b 页 WYG1374-0208d.png
铁枪事梁至宣义军节度使梁晋交争河上之战凡数
百合彦章战辄胜至于德胜之战尤奇末帝时小人段
凝用事忌彦章功名唐兵攻兖州故与羸卒遂至于败
见执于唐死之欧阳公著五代史既列彦章于死节传
而加感愤叹息其后在河北又得其家传并画像以家
传补旧史之略以画像损坏重加补缉且为著画像记
至于德胜之战传既书之画像记复申言之不厌于复
其所以然盖致其希慕不可及之意而警发当时用兵
卷四十六 第 8a 页 WYG1374-0209a.png
者之不尚奇也议者以谓古之良将多矣欧阳公何独
惓惓于彦章其意盖不足于公也夫公不举古之良将
而独举彦章非谓古之良将不善用奇也盖举近则人
易知所谓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是也若谓彦章事梁
为乱贼之党而以其死为徒知食焉不避其难之为义
则尤大非且自古乱贼莫甚于汉之莽操梁虽倔起乘
唐衰而取之视莽操尤当末减且扬雄尝事莽矣荀彧
尝事操矣彦章起自卒伍素不知书尚得而咎之哉彦
卷四十六 第 8b 页 WYG1374-0209b.png
章之事梁政如舅以嬖妾为妻为之妇者何敢不以为
姑乎苟其说行非特不知欧阳公之意有在且不知五
季之世死节之臣为不多见使彦章之忠义不白于天
下后世无以为人臣劝因著于篇
  题唐仲友补传        朱 右
于虖世故有诳人以理之所有君子或昧焉语曰不逆
诈不亿不信予读唐仲友补传而窃有感焉初仲友以
乾道七年守台时朱子提举浙东常平仲友发粟赈饥
卷四十六 第 9a 页 WYG1374-0209c.png
抑奸拊弱创中津浮梁以济艰涉民至今赖之永康陈
亮以纵横之术与仲友不相能然亦未尝信程朱氏学
也亮揆无以抑仲友乃设诡计若为歆艳性学者朱子
遂信之行部过其家乘间为飞言中仲友高文虎为通
判复以旧怨倾之嫉恶之心君子为多于是朱子力摈
劾仲友至六上章廷议终不决元修宋史谓仲友为朱
子所斥乃不载之简策是或非朱子意欤春秋据事直
书善恶自见今史官宋濂为补此传有旨哉
卷四十六 第 9b 页 WYG1374-0209d.png
  唐李泌传赞
赞曰予观唐人材出处从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陆
贽而已泌自赞复两京功成身去代宗再徵权臣间忌
浮湛外任德宗以春宫之知委心听用泌亦竭智尽忠
展布政体谋虑计画洞烛物情故治效聿著述其安马
燧取怀光相李勉保韩滉单骑以来抱晖设伏以擒叛
卒开三门运路屯关中荒田国用日充边镇慑伏其绩
章章可纪至于辨太子冤则曰天子以四海为家宰相
卷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1374-0210a.png
当豫帝赠白起则曰国将兴听于人帝言有命则曰君
相造命不可言命其言又足徵者唐传乃谓其随时俯
仰无足可称取媚以求其位岂信史哉因采旧闻参诸
记录别著泌传以表见之使善不没实为后世鉴若趣
尚太清未免惑于隐怪亦其质之未纯者与
  跋宋人露布文        梁 寅
右宋人露布文一通宋忠翊郎荆湖制置司属官程君
之所撰也夫宋之报金大举也故为露布者其意切其
卷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1374-0210b.png
辞文而子孙宝藏之者足以为忠义之劝或曰其时之
士论以为当与金相争之时雠宜复也而不能复及与金
和矣则雠不必复也而反欲复之是乌得为义举哉余
以为不然夫和非义也后反之则为义矣且宋之安危
不系于金之和不和元既兴则与金和以拒元固危也
不与和而助元以侵之亦危也其危一也则宁徇于义
故曰报金大举也程君名万家饶之乐平宝藏是文者
君之五世孙椿字元龄
卷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1374-0210c.png
  汤仲谋握奇衍义跋      唐 肃
右握奇衍义一卷大梁汤仲谋所作也八阵之说始于
握奇而推衍于孔明今鱼复垒石即风后法也但诸家
所解奇正之说不一或以天地风云为正龙虎鸟蛇为
奇或以八阵各有奇正或以八阵为正游兵为奇或以
天地为旗风云为幡龙虎乌蛇为阵之别或以四正四
奇为定阵而配八卦之位是皆未悟握奇之意者也汤
君学博而识明研究覃思得其旨趣故撰为衍义以示
卷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1374-0210d.png
同志大意以奇正相半不可以天地为合风云龙虎鸟
蛇为分而曰天衡地轴自可当八阵之半又曰孔明所
衍果出握奇否乎其言皆引而不发愚尝窃求其意孔
明八阵正合握奇但握奇队数与垒石不同握奇一队
当垒石二队如天衡重列在握奇则八队在垒石则十
六队地轴单列在握奇则六队在垒石则十二队以此
而推曰天冲地冲曰风曰云无不吻合则孔明所推衍
出于握奇必矣天地风云队数既总为六十四矣则龙
卷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1374-0211a.png
虎鸟蛇果何在哉盖天衡地轴定而不变此所以为正
也天地前冲变则为虎天地后衡变则为龙风变为蛇
云变为鸟此所以为奇也故阵势虽八其实为四经曰
四为正四为奇曰天有衡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
云附于地未言龙虎鸟蛇也即曰总为八阵及曰听音
望麾以出四奇乃曰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天
地之后冲为飞龙云为鸟翔则龙虎鸟蛇实出于天地
风云而非别有四阵也非定而不变者为正动而有变
卷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1374-0211b.png
者为奇乎由是知汤君所谓天衡地轴自可当其半者
意实在此特夫作者之自明耳若其疑孔明之推演则
又曰以八数观之意亦出于握奇亦明垒石即风后法
矣愚何幸因汤君是编而有进焉敢识此于卷末
  跋山谷墨迹
右黄文节公书韩昌黎桃源行一首盖崇宁六年十月
笔也按公元年罢知太平州管勾洪州玉隆观以尝忤
赵丞相挺之为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劾公所作荆州
卷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1374-0211c.png
承天观塔记有幸灾谤国意遂除名编管宜州三年由
鄂过洞庭潭衡永桂三年五月始至贬所云十月十八
日则公至宜州已半载明年九月公物故仅一载耳呜
呼公以六十之年横至贬斥郡守从而阸之至不容居
关城中其困苦至矣然观其跋李资深书有云子城僦
舍上雨傍风无所盖障人将不堪其忧余自念家本农
桑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亦当如是又何不堪其忧
邪公之乐天知命不以得失蒂芥于中者如此故能以
卷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1374-0211d.png
文墨自娱而书法至老益臻其妙也宜州无佳笔公每
以三钱市鸡毛笔作字此纸亦果用鸡毛笔则公书之
妙又不可及己公尝自言元祐中与子瞻穆父饭宝梵
僧舍作草书数纸子瞻赏之再三穆父无一言但云恐
未见藏真真迹耳余心窃不平及至黔中得藏真自序
谛视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然后知穆父之言
不诬则公书法自黔中以后即追踪怀素不待至宜州
也虽然公之所以名当时传后世者夫岂止于书哉第
卷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1374-0212a.png
因其书想其人有以系百年之思耳
  书唐李邺侯传后       谢 肃
右唐李邺侯传二卷天台朱君伯贤之所修也伯贤先
君子约斋先生于元政渐弛将乱之际每令诵习邺侯
家传此其心之所存为何如然当世终不能用先生先
生殁馀三十年板荡极矣而君之袖简犹存顾以其文
漫诞间加笔削辞简而义该使邺侯辅唐中兴勋业赫
赫于目前者其以约斋之故也欤昔张魏公佐宋南渡
卷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1374-0212b.png
犹诸葛忠武侯之相乎汉也尽瘁出师规复中原功虽
不成而志则甚伟故其子敬夫为修武侯传焉今君汲
汲焉以邺侯之家传是修则亦闻其风而兴起者乎夫
魏公行武侯之志者也约斋存邺侯之心者也然邺侯
之出也天未厌唐诸将效忠故其复两京也易武侯之
出也汉运既去群雄角力故其还旧都也难非其才智
不相及之谓也或曰迹魏公之行事固似武侯矣以约
斋而视邺侯曾何勋业之可并称邪曰嘻是殆以隐显
卷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1374-0212c.png
而论夫士者也亦安知约斋非方隐之邺侯邺侯非已
显之约斋乎故欲知约斋之心者观于邺侯之传则得
矣而二传之修皆以子而寓乎其父经世之心志焉岂
徒然哉岂徒然哉
  题宋仲珩归省卷后      张孟兼
予友宋仲珩执丈太史公之仲子也性敏学博自少工
书法侍太史于京师会建奉天殿禁中有诏徵书额时
予备官仪曹郎以仲珩名闻俾谨书之而尚书杨公以
卷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1374-0212d.png
进既称旨遂问其父子之贤已而仲珩被敕草古诗若
干首上览之称誉有加焉皇太子暨晋王亦知仲珩之
能书时出杂篇章令写之于戏以仲珩之妙年擅当代
书之名上彻天听玉音之所奖予其为荣遇可谓千载
一日犹祥麟威凤出际盛时莫不争先快睹荣名美爵
禄见宠被于身盖无疑矣今仲珩奉太史公命归省丘
墓中朝士大夫咸赋诗送之前御史中丞刘公为序其
篇端予既赋诗复书此卷末与之识别庶几乡邦俊彦
卷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1374-0213a.png
有见者尚当以仲珩而加勉哉
  书清宴阁宴记后       苏伯衡
洪武庚戌秋高丽国王遣其陪臣刑部侍郎金柱来朝
献柱颇知文墨折节从朝之名公游间出此记以相示
自言其八世祖缘所作也以其时考之实宋重和之七
年时渊圣在御日久狃于宴安荒于盘乐尝宴宰辅蔡
京王黼等于宣和殿而京作曲宴记流传四方以为盛
美是以高丽闻而慕之清宴有宴而缘为之记也则知
卷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1374-0213b.png
上行下效其捷如此况中国之为君臣者以道德仁义
化成天下表仪万方则遐方之观感慕效又当何如哉
且蛮夷僻陋之邦而其文学侍从之臣纪事陈义之善
有若缘者代之词臣盖不能无愧焉而有宋文治之懿
作养之盛人材之众言语之工无内外远近之间于此
亦可以见矣是以录之
  题郑宣抚墓志后
伯衡窃闻公宣抚川陜节制诸将严甚吴璘而下每入
卷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1374-0213c.png
谒必先庭参然后入就坐一日璘除少保来谢语主阍
吏欲讲钧敌之礼吏以白公公厉声曰少保官虽高犹
都统制耳倘变常礼是废军容少保若欲反则可取吾
头去庭参之礼不可废也璘皇恐听命时诸将咸阳惮
而阴忌之始见公擢自温州通判不数年登禁近以资
政殿大学士帅蜀意公秦桧之党也虽忌而莫敢出声
后见公遇事辄与桧抗知非其党也乃谮之桧言其有
跋扈状桧入其言谋于王㬇㬇以为不若选一宗室有
卷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1374-0213d.png
风力者往制之因荐赵德夫于是创四川总制财赋以
命德夫德夫至坤维辟晁公武干办公事且属其物色
公阴事公武起久废又引公所逐使臣魏彦忠者相与
尽力挤之遂兴大狱而公竟谪封州以殁于戏正人之
不能独立从古则然岂独公乎且公帅蜀八年欲加之
罪何患无词而况诸将忌之于外宰相衔之于内迎合
狙伺于前后左右者又其仇人此固司马温公所谓独
一黄叶之在风中也虽欲无危其可得乎偶观墓志文
卷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1374-0214a.png
辄疏所传闻于后以补其略亦以见群枉害正其势蛇
蟠蚁结牢不可破如此可畏也
  跋陈子上书
于戏重其身爱其妻子不能忘其坟墓去其乡里人之
情也而至违乡里捐坟墓弃妻子而置身于艰险之地
则以所重者甚于身所爱者甚于妻子所不可忘者甚
于坟墓所不可去者甚于乡里也身非不重也而有重
于身者焉妻子非不爱也而有爱于妻子者焉坟墓非
卷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1374-0214b.png
能忘也而有不可忘于坟墓者焉乡里非能去也而有
不可去于乡里者焉夫安得不舍彼而取此哉然非识
轻重之人乌乎能之吾读陈子上贻谢复元书未尝不
叹其于轻重也明于取舍也审而又悲其适丁斯时也
使子上不丁乎斯时则固重其所重爱其所爱不忘其
所不能忘不去其所不可去若寻常矣于戏子上何其
不幸也邪子上余友也同荐于乡同试于礼部后一再
见于四明而遂永诀矣曩在京师从揭兵部伯防得其
卷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1374-0214c.png
所著子上墓铭读之而高其行而伟其志今读此二书
愈益信其行之高其志之伟虽去之二十年馀而生气
犹凛凛焉于戏子上真贤乎哉钱用壬傅子敬赵时泰
唐元嘉皆子上同年进士也彼惟重所重而不重其所
不可不重爱所爱而不爱其所不可不爱不忘所不能
忘而忘其所不可忘不去所不能去而去其所不可去
卒之身首异处妻子戮辱坟墓无主而为乡里羞然则
子上之不幸固未若彼四人之不幸也子上虽客死山
卷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1374-0214d.png
东然丧葬以礼坟墓妻子皆无恙而乡里与有荣耀然
则子上岂真不幸也邪甚矣轻重之当明而取舍之当
审也虽然向微复元子上安能决去而其坟墓妻子亦
安能保全是故子上之遂其去志而坟墓妻子之获保
无他虞者以复元能委曲调护之也于戏复元真子上
友哉复元亦贤矣哉
  跋眉庵记后         高 启右嘉陵杨君眉庵记谓眉无用于人之身故取以自号
卷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1374-0215a.png
夫女之美者众嫉其蛾眉士之贤者人慕其眉宇而不
及口鼻耳目则眉岂轻于众体哉盖众体皆有用眉安
于其上虽无有为之事而实瞻望之所趋焉其有类乎
君子者矣世方以仆仆为忠察察为智安重而为国之
望者则以为无用杨君亦有感于是欤读之为之太息
  题王氏述训后        方希古
师弟子之教不立世之学者一变而为陈相再变而为
逄蒙由蒙而变不至于羿之为不止也其渐岂不可畏
卷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1374-0215b.png
哉予过梁宋间睹河洛之俗可骇焉至汜水见河南按
察佥事王侯履道所为述训历记成童时所从之师以
致不忘之意其情辞忠厚有足感人者呜呼薄夫恶子
观乎此其尚知所愧耻而感慕也哉
 
 
 
 明文衡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