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374-01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四十二
            明 程敏政 编
 序

  送稽古刘先生还乡序     朱 善
江西士之好古者莫盛于庐陵庐陵士之好古者莫盛
于刘君刘君授徒南昌弟子从之游者皆称曰稽古先
生刘君从而受之亦自称曰稽古焉洪武丙辰冬十有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374-0153b.png
一月君束书将归庐陵来告别且曰人之以稽古称我
者未足为稽古也吾子以稽古许我斯诚稽古矣予曰
吾所谓稽古有三说焉不知子将稽古人之心乎稽古
人之迹乎抑稽古人之文乎如稽古人之心则尧舜禹
之精一执中汤武之建中建极孔门之一贯忠恕果能
端居深念而彼此意会焉则古人之心法在是矣如稽
古人之迹则尧之平阳舜之箕山禹之会稽汤之景
文武之丰镐下及齐晋之会盟燕赵之攻围楚汉之战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374-0153c.png
争邹鲁诸儒之讲习必将如太史公之周览遐观而后
圣贤揖逊之雍容征伐之奋扬巡狩会朝之严肃英雄
豪杰之喑哑叱咤嬉笑慢骂皆必有故老遗黎能道之
者然而先生老矣予惧其不能遍历也如稽古人之文
则四圣之易四代之书齐鲁韩毛之诗高堂大小戴之
礼公谷贾董之春秋下逮庄骚子史靡不搜罗可谓闳
且肆矣若乃苍颉之鸟迹岐阳之石鼓孔壁之科斗汤
之盘周之卣龚伯之敦卫孔悝之鼎铭岱山邹峄岣嵝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374-0153d.png
浯溪之石刻凡汉魏以来之桓碑彝器古文篆籀分𨽻
诸家之字画幽而穷崖绝谷之隐沦外而僻壤遐陬之
遗逸皆古今之奇宝华夏之伟观然非如欧阳子心诚
好之力又足以致之则亦未能遽集也吾子其将何稽
刘君于是慨然曰求诸外者远而难求诸内者近而易
吾请从其易者书曰稽古人之德又曰稽谋自天在天
之理即在人之德也稽诸古而于德有所徵稽诸天而
于理无所咈庶几其可以俯仰上下而无愧矣予曰斯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374-0154a.png
言得之矣于刘君之行也谨述斯语以为赠
  送滁守周伯器秩满序     陈 川
余尝论民牧之要有三者焉一不得其要则位不称政
不美名且隳而民告病矣訹于上官也慑于贵近也堕
于吏术也士君子有志当世受民社之寄声望足以被
主知则不訹也权智足以耸民听则不慑也材智足以
破宿奸则不堕也不訹于上官则实材得以自见不慑
于贵近则实威得以自施不堕于吏术则实惠得以自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374-0154b.png
洽所以声实并隆位德俱至上交下感而众戴之矣然
其至非真积力行有自强不息之功者不能尔也洪武
乙卯天子轸念群黎尤重民选命中书大臣录天下州
县之长绩之著者第升之其治最者处以剧要三月诏
擢莱芜令周伯器守滁州盖陟典也滁州在唐宋时为
名邦出守皆清望有履业之臣往往入为名公卿致位
宰辅者踵相望若李德裕欧阳修邦之人至今以为谈
慕我皇帝有天下滁为潜邸大兵是集大业是基辇毂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374-0154c.png
是遵为国家西北门户视京畿诸郡为最剧守是州者
非宿望旧德简在帝心者不以轻畀也州土著多勋旧
著功烈分茅土者公至初视事曰天子以三尺法治天
下滁为京畿大郡远迩所观望苟不先谨有法如下民
何且法自上始我知有法不知有他也于是均徭役一
法制酌轻重之权而次第以行或挟贵要以枉干者公
持之愈力毫发不少贷众环视噤不出一辞弭然以滁
州旧𨽻中书事皆符下辄奉行或有不可者封上之后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374-0154d.png
分𨽻凤阳府臣以他州下视吏得以毛举细微事以撼
之公气不为动与之开陈端倪论辩不为少挠事两上
之上以是直公一府遂屈由是终公之政吏不敢挠以
私州当通道事噂沓簿书期会取速一时吏多庸傲玩
不恭前政以为常公烛其奸欺绳束愈加庶事皆上出
惟谨奉行不敢后以故手不得高下民病以伸公寡欲
自约退食则炉薰清坐萧然一室俯以思曰政有所阙
乎事有所未绪乎民有所未安乎旦旦以自省力行不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374-0155a.png
少怠盖公之政智不訹乎上强不慑于贵明不堕于吏
其要岂易焉而已哉自强不息之功三年政成将入觐
陈其绩之实行且有日民遮道愿留不忍其去窃相谓
曰我公之名在帝心我公之政在民心今且行其为名
公卿致位宰辅也必矣其不使欧李专美前古幸为我
邦人荣余忝与公同政悉公之材之兼人政之洽人惠
之感人威之服人其声实之美位德之称宜其华耀千
古为无愧也敢书民牧之要为天下司牧者告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374-0155b.png
  潜溪续文粹序        楼 琏
可名之功众人知之难名之功君子知之至于不见其
功而天下阴受其利者此非圣贤之徒不能知也周之
积累旧矣由太王传数世以及于武王用八百诸侯之
助而始克商夫岂一人之德一日之功也哉而孟子归
诸太公伯夷二老以为二老者天下之父也天下之父
既归之其子安往信是言也则武王之武可不用而周
徒以致人望而王孟子之言不几于过乎然事固有立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374-0155c.png
乎此而应乎彼者山岳出云而霖雨被四海人以为霖
雨之泽也而不知本于山岳之助贤人钜儒之于国家
不必有赫然之功而其及物常在乎事为之外谓天下
果兴于斯人众人未必知而信之然欲天下之安定非
斯人亦莫之能也高祖之于子房世祖之于卓茂搴旗
斩将不与焉而尊礼在群臣之上盖其道德可以驯暴
革奸智谋可以开惑定事言论风采信于人而传于世
也久矣吾从而尊礼之则其所化服岂特若事功之浅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374-0155d.png
乎当元之衰国朝之始兴也地大兵强据名号以雄视
中国者十馀人皆莫能得士太祖高皇帝定都金陵独
能聘致太史金华公而宾礼之公始见上上问以取天
下大计公以不杀对上甚喜俾授太子经每询以治道
公未尝不以仁义为言是时群雄多嗜杀好货独上御
军有法命将征讨戒以勿杀所至民欢乐之识者已谓
天下不足平及海内平定上方稽古以新一代之耳目
正彝伦复衣冠制礼乐立学校凡先王之典多讲行之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374-0156a.png
而太史公实与其事在翰林为学士中尝为国子司业
晚为承旨先后二十年以道德辅导皇太子圣德宽大
仁明而天下归心爱戴称颂洋洋者公之功居多海外
殊绝罕至之国朝贡之使接于国门至必问公起居安
否购公文集以归日本至摹刻传诵于其境内而近则
朝廷远而穷山陋邑妇人稚子皆知公为盛德君子闻
其名见其文未有不咨嗟敬爱者公修身于户庭之间
而姓字播于千万里之外蛮方异域皆知尊慕之使中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374-0156b.png
国之美传于无极其功盖大矣而当时之人未必能名
其为功此公所以为盛与公之为学博而知要其德粹
然与世无竞而端介之气充养有道不为利害所移盖
仁人长者之风不见于世久矣乃于公而见之天之遗
斯世不亦厚乎惜夫世未获尽被公之泽而公遽以疾
终后十馀年皇太子亦薨于东宫天下哀痛焉今上既
追崇皇考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念先皇旧学之臣悲
公之不可作以近臣荐召公之孙怿复官之于翰林凡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374-0156c.png
兴宗皇帝所欲行而未遂天下所愿欲而未得者皇上
皆举而行之于是善誉洽于万姓而公之文愈为人所
爱重琏蚤从公游辱公见知窃尝叹天下知爱公文而
不能尽得其意且不能尽观也以为公昔无恙时尝择
旧文为文粹以传矣因复与同门友浦阳郑楷叔度等
取自仕国朝以来所作复选录为十卷名曰续文粹以
传于学者呜呼斯文也公之所为虽可以传世而不足
以尽公之为人也后有贤者考论国朝之所由兴而追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374-0156d.png
惟兴宗德业之盛以咏歌今日之治于无穷太史公之
功庶几可白于后世乎公讳濂字景濂金华人国史有传
  送左参议胡公之官江西序   王 景
洪武三十五年冬皇上敕翰林儒臣修太祖高皇帝实
录慎选在位之士与纂修事而李公至刚以右通政来
胡公以道以礼部郎中来王公孟阳以儒士又继来三
人皆浙江人何浙江之多士也未几至刚升礼部尚书
仍领史事明年夏六月书成上厚赉银币锡以重爵以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374-0157a.png
道升江西左参议孟阳超授礼部主事尚书公谓予曰
吾三人以乡井之旧同列史馆至驩也而以道独驾部
凤翔于西江之上愿一言以识别予曰今之布政司古
之州牧也舜分天下为十二州州有牧故曰内有百揆
四岳外有州牧侯伯是也然其职则维持侯伯以联络
天下之势以恪王度事至简也今参议布政之亚也位
第四职四品赞襄一司之事至重也然上有使有参政
政不已出也然判与议必自已始已以为是参政曰非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374-0157b.png
是已以为不然参政曰然为使者必执其两端而定之
若参政曰然使曰不然参政曰非是使以为是则已亦
得执其中而用之则参议之职不轻而重也亦明矣然
其议必本之以时制参之以旧章不屑屑泥古而不背
于古上以宣皇风下以合民情平平荡荡归于皇极而
已若曰各持已见务为矛盾以私害公事不立矣非朝
廷设官之意也以道无是也以道为部郎中且四年其
同列皆坐剪斥以道翘翘然不染其难则以道之忠贞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374-0157c.png
正大可见矣且皇上之所以命近臣而出任方面者重
宣德音使内外相联属也况江西密迩都邑治化尤所
当先也以重臣宣德泽民易从也辅成太平之治在此
行矣尚懋之哉是为序
  赠医士潘徐二君序      王 达
今年夏友人雷起潜之子曰豫疾求乡里之精于医者
得一人焉曰潘克仁氏克仁治未二日而他适又求乡
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徐士恒氏士恒造起潜所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374-0157d.png
未二日而克仁又至二人者会不相嫌忌而启药且相
与讲明其得疾之由与夫去疾之法用何药而可用何
药而不可二人者忘其所负挟而一以拯人为念故雷
氏子弥数日而愈矣起潜曰是可无所报乎于是走泮
宫徵余文以为赠呜呼天下之人非不众且多也其间
专事而妒贤者亦不为少矣小人专事妒贤者固宜读
古人之书而怀小人之忌者亦岂少哉自淳朴之气散
往往以智力相雄长甲曰可乙曰不可甲曰善乙曰不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374-0158a.png
善昧其良心汩于私意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安有
相资成美谦逊长厚若潘徐二公者哉古人有言曰厚
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吾于二公见之
异日风俗之厚又安知不自二公始乎克仁专确有守
且通于儒故录此以遗之俾往来观者得以警于心焉
  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    钟士懋
天下难处之事多矣惟处贫为甚难天下处贫之人众
矣惟处之以正为尤难处贫而能处之以正非读书行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374-0158b.png
道者无能焉读书行道而能处贫以正斯可以为人师
矣吾乡自赵宋以来素称文物衣冠之邦俊人秀士班
班辈出不幸与时不偶而藜茹糗者不为不多有如
本忠郑先生之甚贫者乎甚贫如其人者亦有之矣其
或不堪于清苦而出入小德之门者不能无之是以如
其人之甚贫而处之以正者确乎难其人哉先生予同
里人也治尚书能赋诗工字画好古博雅矻矻焉年四
十矣虽鱼釜尘甑略不曾有干求锱铢非所当得之心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374-0158c.png
萧然一室学徒数十人惟清坐讲授皓皓乎高风劲节
无有少亏缺也今年秋明州府有新太守乃能听人道
其甚贤且甚贫也繇是访之为属县昌国学训导书币
来犹偃蹇不起朋友交劝之始就焉于乎师道之不立
也久矣士大夫穷经覈史贯穿百氏论道理辩古今说
政事澜翻其舌无少凝滞操觚弄翰为文章绚如云锦
以之居皋比迪来学绰绰乎其有馀裕然而往往不免
失其重者何也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以正谊明道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374-0158d.png
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欲其远近浅深
度数之不忒也胡得焉传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先
生之处贫也不为不久守身也不为不正吾屈指于乡
里读书行道之人有斯人矣乃今居训𨗳之职表率诸
生使诸生于灵台之地洁清其本原夜气之存凝澄其
思虑昼事之接澡雪其污染他日掇巍科跻膴仕者皆
有冰檗之誉而能诛锄天下贪婪之徒岂不曰其师之
坚苦有所甄陶而然哉予未耄愿及见之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374-0159a.png
  赠杨布政序         胡 广
永乐三年秋七月初吉皇上命刑科都给事中西安杨
某为陜西布政使受命之明日入谢且以本贯辞弗许
将行其寮友邓某王某合士大夫为诗以饯之而以序
属予予观皇上之用材随其大小而器使之所以任某
者以公天下为心固不以乡里而为嫌也某之材诚为
可用将无所施而不可在皇上既信之而无所嫌在某
独何嫌而辞之哉辞非所当辞矣所贵乎君子者德修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374-0159b.png
于已而信于人不出乎闺门跬步之间而感动乎乡党
州闾之外其机如影响仕不仕均是道而已某之居乡
也孝弟忠信有以称于人昆弟乡党既贤之今之为政
有不必言语教诏而信从者矧夫生民之利病孰便而
孰否孰得而孰失皆尝审察之其必能兴其利而去其
如饥之食渴之饮真知灼见而无过举矣此其所以
任某也苟非行其情而戾乎公论则人孰得而加损哉
某盖不如是也因其言论抗直敷答称旨故有今之命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374-0159c.png
矣予知其所行将必有异于是因书此为序以赠
  赠给事中周让重使古刺序
圣天子德洽仁浃覆载之内靡不从化穷荒极域自古
声教所不被者遣一介之使持咫尺之书以谕之莫不
奔走承顺稽首来庭吁夫岂威力所能为哉所谓日月
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盖盛德感动之
几有如此夫古刺在百夷之外万馀里其名载籍未之
前闻也给事中濡须周让尝奉命使百夷闻古刺名且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374-0159d.png
知其人素慕圣化而欲朝中国者无以为之先使归以
天子嘉之遂命让以往由滇池入百夷历猿猴所家
蛇虺所都魑魅所宅踰数月然后至至则其酋率其类
驱象驰马具舟舰供张张旗伐鼓陈兵出迎于道咸喜
愕以手加额曰使者从天而下也于其国中设新亭馆
以居让等即遣使从他使者至京师报谢留让居岁馀
日劳燕甚至今年夏遣使同让备方物来贡且请臣寘
吏天子锡以冠带印章授以古刺宣慰使赉予有加复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374-0160a.png
命让再往将行来索予言为赠予惟使者之职其任匪
轻非负刚毅之操拳勇之才通变之智不足以当是任
夫无刚毅则必至于怯懦无拳勇则必至于折辱无通
变则必至于胶固必全是三者而后可为使也今让以
单车从数十人往返数万里重数译使于禽骇兽纵之
夷以宣布恩命发言慨慷忠奋激烈遇有无状气不少
慑能使远夷知朝廷之尊是以口舌为干戚其与昔之
发卒治道者异矣传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374-0160b.png
让盖有焉是行也予知自古刺之外有闻风而来者则
必由于让也
  赠医士陈名道序       杨士奇
江汉间其俗尚巫有疾不事医唯走巫求祷焉徼幸以
治载醪牲实篚造谢巫之庭唯恐后即不治不咎巫必
自反曰我之弗虔不敢怀纤毫怨憝且虑复有求也间
有知巫之妄而从事于医又罕遭乎良焉素不明阴阳
表里脉治之说而称医之师医之师其治或投数十剂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374-0160c.png
不效而又增剧者故虽什伯中复有一二精其术人弗
信之矣江夏宋惟宪其弟病且殆凡与惟宪关忻戚者
皆强之祷巫惟宪不应方博求为医之良者有进陈名
道既至诊而药之旬浃遂瘳惟宪谒文谢焉夫医圣人
之教也圣人忧民伤于寒暑饥饱劳欲有至乎夭死故
为医之教使得保终乎天年者也巫者古以事神非有
盗神之号以欺人也今盗神之号以欺人人亦安其欺
虽百死不悔于乎先王之治天下有假于鬼神时日卜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374-0160d.png
筮以疑众者一拘杀于司寇巫所为疑不既甚矣乎故
巫不诛医不行民得保终乎天年者幸也然使今之信
医者皆惟宪为医者皆名道巫不足诛也而一惟宪一
名道巫其可胜矣乎吾喜名道有成又重叹乎圣人之
教也于是乎言
  送陈叔振序
余居京师二十馀年四方贤大夫士之在朝者皆得识
之其尤贤者得相往还而乐也临安故宋之都会其山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374-0161a.png
水秀丽钟于人多俊爽明达适当世之用然溺于其俗
率务外忽内逐物徇时者或流而不返饬行与文者或
矫以自高而求夫和厚端介志乎内不役乎外盖不多
见焉陈镛叔振举进士为庶吉士在南京翰林与余处
六年殆所谓和厚端介不矜不屈者非临安之特出乎
既与余先后来北京余调春坊叔振亦擢礼部主事而
閒暇辄复过余盖有志乎其内也今叔振调南京礼部
相去益远相与之乐益疏矣夫君子之于学也不以穷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374-0161b.png
达壮老而苟有怠意今南京诸司职务视往年千百之
什一而载籍所萃四方莫加焉诚以其馀閒探索义理
之正以究圣贤之用心卓然而行之将来所至岂特出
于一乡哉邹孟氏曰尚论古之人古之人以叔振之资
与志无不可至勉哉叔振丰城有史志静余尝相与者
违阔久矣今于叔振为同官其亦为致区区之意
  送李永定经历序
永定吉水李明达先生冢子也余往年客武昌永定从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1374-0161c.png
先生在焉先生长余四十年忘年与余交厚时余两人
皆假馆授徒永定治奉养之资无日不相见也先生长
身修髯飘拂可数面洁白如玉雪气韵磊落有行义读
书不泥章句兴有所适竟日忘返尝爱余作乐府古辞
遇有作取酒觞余向余歌相乐也后先生入竟陵永定
以才举授宣州卫经历明年永定遣迎先生先生还过
武昌访余时仲秋之夕明月东出余数人者共浮小舟
具酒殽出夏口乱流至禹王庙下饮酒既醉舍舟登大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1374-0161d.png
别山四顾下憩秋兴亭至郎官湖而还复酌酒大欢各
赋诗吊古且寓离别之意先生三复其诗怆然既而
人生聚散风絮相值耳何足道也明日别去又三年先
生没矣呜呼惜哉余至今未尝忘先生而不可见矣见
永定犹见先生也永定初在宣州有能名后以诖误黜
上既正大统凡用人制法一遵高皇帝旧章永定复还
宣州求言为赠夫经历之任子为之有素亦在致其明
而已公无不明廉无不公修诸在已可也在已修无所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1374-0162a.png
往而不宜况于卫之经历者乎遂书以赠别而今昔存
没之感有不知余中之浩然者矣
  送李永怀归东平序
永乐十九年冬士奇侍储君自南京入朝道出彭城以
北属岁饥民男女老弱累累道傍拾草实以食而滕与
邹尤甚储君悯焉不忍民之及于此也遽命山东布政
使暨郡县长吏计口而赈贷之侍从之臣亦皆动念矜
恻且窃憾其长吏不以豫闻也既度济宁入东平之境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1374-0162b.png
视其民皆充然意气和悦如无所不足者而老者数百
人须发如雪冠方巾褒衣而长裾济济焉夹道东西聚
立候展祗谒之礼从臣见者皆惊喜驻马就而问之此
邦岁庶几有收乎曰然州其有贤守乎曰然辄举手加
额言曰皆上之赐也又问州守氏名及其乡郡曰前守
杨公今之守李公皆出庐陵而并举其宜民之政闻者
既皆为东平喜又喜其民之言达于礼也尚书夏公顾
谓士奇曰庐陵固多贤此两人者亦识之否乎士奇曰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1374-0162c.png
前守名玚字季琛家吉水于士奇同宗盖宋忠臣建康
通判谥忠襄之后为州县二十年率有善政今守名湘
字永怀士奇同里人其父子兄弟慈孝友爱而力于生
业未尝以非义取皆乡人所重者众啧啧称叹曰古之
官人者必推本其行其有以夫抵暮余独过访永怀唯
一童子守舍家具萧然是夜宿州学其博士弟子亦皆
娓娓道二守之贤时驿路所经东平属邑其南汶上有
史知州其北东阿有贝知县皆以廉洁宽厚得其民心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1374-0162d.png
故尽东平之境不见有不遂之民者而自是所过郡邑
所见其民则未尝不叹东平之仅有也明年永怀以例
代去其后朝廷遣使巡抚天下问民所疾苦东平之民
群诉于使者乞还李知州使者以闻命还之盖东平自
永怀去至是更三岁历两知州矣民心之好恶岂有他
哉抚之不当其道不惬其意则欲去之如古谢询之为
吴县者盖人情所同也如抚之当其道惬其意其去也
欲留之而不能如邓攸之为吴郡者亦人情所同也其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1374-0163a.png
贤不肖相去岂直倍蓰什伯哉永怀之贤亦攸之徒欤
其所施诸东平者余及亲见之故其复任也序以为赠
亦以励其终云
  赐游西苑诗序
宣德八年四月二十有六日上以在廷文武之臣日勤
职事不遑暇逸特敕公侯伯师传六卿文学侍从游观
西苑以息劳畅倦于是成国公臣勇丰城侯臣贤新建
伯臣玉少师臣义少傅臣士奇臣荣尚书臣进臣濙臣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1374-0163b.png
中侍郎臣骥少詹事臣英臣直侍读学士臣时勉臣习
礼拜命以行时少保臣淮来自退休承命偕行凡十有
五人又敕中官导自西安门入听乘舆马及太液池而
步太监臣诚奉宣圣旨令遍历周览从容勿亟于是诚
导之循太液之东而南行观新作之圆殿返而观改作
之清暑殿臣诚为臣勇等言二殿皆皇上奉侍皇太后
宴游之所也臣勇等仰瞻殿庭周庑规制高明缮作精
密凡所以供奉之具洁清鲜好靡不悉备俯而思惟皇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1374-0163c.png
上之圣孝皇太后之盛福皆古今鲜有遂拜稽欢呼万
岁乃降而登万岁山至广寒殿而仁智介福延和三殿
及瀛洲方壶玉虹金露之亭咸得遍造是日天宇澄明
纤尘不作引而四望山川之壮丽草木之芳华飞走潜
跃之各随其性万象毕陈胸次豁然心旷神怡百虑皆
净信天造之佳境而人生之甚适也已而中官传奉上
命赐黄封之酒御厨之珍令咸醉而归又拜受命方爵
数行时久未雨忽云阴东来微雨沾席仓庚如簧和鸣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1374-0163d.png
不已众益以喜相与引满劝酬尽醉而出臣闻一张一
弛文武之道皇上统四海之广抚兆姓之众一日二日
万几则以閒暇游焉息焉且奉天伦之乐于兹诚宜又
俯矜左右执事之勤亦俾之预有今日之适恩甚盛也
于是群臣欣幸遭遇赋诗者若干人诗总若干首臣士
奇预侍宴閒于兹屡矣是以谨序于卷端云
 
 明文衡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