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卷三十八 第 1a 页 WYG1374-01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三十八
            明 程敏政 编
 序

  大明日历序         宋 濂
洪武七年岁在甲寅五月朔日新修大明日历成粤从
皇上兴临濠践天位以至六年癸丑冬十又二月凡戒
饬之谆复征伐之次第礼乐之沿革刑政之设施群臣
卷三十八 第 1b 页 WYG1374-0102b.png
之功过四方之朝贡莫不具载合一百卷藏诸金匮副
在秘书甲寅以后则岁再修而续藏焉呜呼惟天立辟
惟辟奉天其能混合三光五岳之气者盖可数也然挺
生于南服而致一统华夏之盛自天开地辟以来惟皇
上为然其功高万古一也元季绎骚奋起于民间以图
自全初无黄屋左纛之念继悯生民涂炭始取土地群
雄之手而安辑之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二
也平生用兵百战百胜未尝摧衄以至继天出治经纶
卷三十八 第 2a 页 WYG1374-0103a.png
大经皆由一心运量文臣武将不过仰受成算而已其
独禀全智三也钦畏天地一动一静森若神明在上及
至郊祀存于心目有赫其临甚至不敢仰视惠鲜小民
复恐一夫不获其所贪墨吏及豪黠之徒有加害者必
威之以刑其敬天勤民四也后妃居中不预一发之政
外戚亦循理畏法无敢恃宠以病民寺人之徒惟给事
扫除之役此皆古昔所深患今绝无之其家法之严五
也兵戎国之大权悉归之于朝廷有事征伐则诏大帅
卷三十八 第 2b 页 WYG1374-0103b.png
佩将印领之暨旋则上章绶归士卒单身还第其兵政
有统六也呜呼帝力难名度越前圣不可以一二识也
今日历所书筹略之运功业之著规模之宏远其本盖
原于此矣然而史书甚重古称直笔不溢美不隐恶务
合乎天理人心之公无其事而曲书之者固非也有其
事而失书者尤非也况英明之主不世出而记注之官
迁易不常无以究夫圣德之高深臣同暨濂幸获日侍
燕閒十有馀年知之深故察之精察之精则其书也颇
卷三十八 第 3a 页 WYG1374-0103c.png
谓得其实而无愧兹因日历书成谨揭其大要于首简
使他日脩实录者有所采掇庶几传信于千万世也其
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脩国史兼
吏部尚书臣詹同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
脩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催纂官翰林侍讲学
士嘉议大夫知制诰同脩国史臣乐韶凤纂脩官礼部
员外郎臣吴伯宗翰林编脩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儒
学教授臣徐一夔臣孙作布衣臣徐尊生其雠校誊写
卷三十八 第 3b 页 WYG1374-0103d.png
则臣伯宗臣廉及乡贡进士臣黄泉国子生臣陈孟𤾉
开局于六年九月四日历二百六十有五日始讫事云
臣濂谨序
  洪武正韵序
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
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智者察知之分其清浊之伦
定为角徵宫商羽以至于半商半徵而天下之音尽在
是矣然则音者其韵书之权舆乎夫单出为声成文为
卷三十八 第 4a 页 WYG1374-0104a.png
音音则自然恊和不假勉强而后成虞廷之赓歌康衢
之民谣姑未暇论至如国风雅颂四诗以位言之则上
自王公下逮小夫贱𨽻莫不有作以人言之其所居有
南北东西之殊故所发有剽疾重迟之异四方之音万
有不同孔子删诗皆堪被之弦歌者取其音之恊也音
之恊其自然之谓乎不特此也楚汉以来离骚之辞郊
祀安世之歌以及于魏晋诸作曷尝拘于一律亦不过
协比其音而己自梁之沈约拘以四声八病始分为平
卷三十八 第 4b 页 WYG1374-0104b.png
上去入号曰类谱大抵多吴音也及唐以诗赋设科益
严声律之禁因礼部之掌贡举易名曰礼部韵略遂至
毫发弗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
变更纵有患其不通者以不出于朝廷学者亦未能尽
信唯武夷吴棫患之尤深乃稽易诗书而下达于近世
凡五十家以为补韵新安朱子据其说以协三百篇之
音识者虽或信之而韵之行世者犹自若也呜呼音韵
之备莫踰于四诗诗乃孔子所删舍孔子弗之从而唯
卷三十八 第 5a 页 WYG1374-0104c.png
区区沈约之是信不几于大惑欤恭惟皇上稽古右文
万几之暇亲阅韵书见其比类失伦声音乖舛召词臣
谕之曰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独用当并为通用
者如东冬清青之属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
麻遮之属若斯之类不可枚举卿等当广询通音韵者
重刋定之于是翰林侍讲学士臣乐韶凤臣宋濂待制
臣王僎脩撰臣李叔允编脩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典
簿臣瞿庄臣邹孟达典簿臣孙蕡臣答禄与权钦遵明
卷三十八 第 5b 页 WYG1374-0104d.png
诏研精覃思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复恐拘于方言无以
达于上下质正于左御史大夫臣汪广洋右御史大夫
臣陈宁御史中丞臣刘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臣陶凯
凡六誊藁始克成编其音谐韵协者并入之否则析之
义同字同而两见者合之旧避宋讳而不收者补之注
释则一依毛晃父子之旧勒成一十六卷计七十六韵
共若干万言书奏赐名曰洪武正韵敕臣濂为之序臣
濂窃惟司马光有云备万物之体用者莫过于字包众
卷三十八 第 6a 页 WYG1374-0105a.png
字之形声者莫过于韵所谓三才之道性命道德之奥
礼乐刑政之原皆有系于此诚不可不慎也古者之音
唯取谐协故无不相通江左制韵之初但知纵有四声
而不知衡有七音故经纬不交而失立韵之原往往拘
碍不相为用宋之有司虽尝通并仅稍异于类谱君子
患之当今圣人在上车同轨而书同文凡礼乐文物咸
遵往圣赫然上继唐虞之治至于韵书亦入宸虑下诏
词臣随音刋正以洗千古之陋习猗欤盛哉虽然旋宫
卷三十八 第 6b 页 WYG1374-0105b.png
以七音为均均言韵也有能推十二律以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而大乐之和亦在是矣所可愧者臣濂等才
识闇劣无以上承德意受命震惕罔知攸措谨拜手稽
首序于篇端于以见圣朝文治大兴而音韵之学悉复
于古云
  太古正音序         宋 濂
余少时则好琴尝学之而患无善师与之相讲说虽时
按谱成曲涤堙郁而畅懑愤心弗自是也后闻冷君起
卷三十八 第 7a 页 WYG1374-0105c.png
敬以善琴名江南当时学琴者皆赴其门余尤慕之以
为安得一听以偿夙昔之好乎及入国朝余既被命起
仕而冷君亦继至时天子方注意郊社宗庙之祀病音
乐之未复乎古与一二儒臣图所以更张之冷君实奉明诏定
雅乐而余豫执笔制歌辞获数与冷君论辨冷君间抱琴
为余鼓数曲余瞑目而听之悽焉而秋清盎然而春煦
寥寥乎悲鸿吟而鹳鹤鸾凤追而和之也砯砯乎冰合万
壑瀑布直泻其上而松桂之风互答而交冲也恳恳乎
卷三十八 第 7b 页 WYG1374-0105d.png
如唐虞君臣上规下讽而不伤不怒也熙熙乎如汉文
之时天下富实而田野耆耄乘车曳屣嬉游笑谈弗知
日之夕也余倦为之忘寝不自知心气之平神情之适
阅旬日而馀音绎绎在耳诚知其美而欲学焉而余己
老耄不可勉矣既而冷君出其所次琴谱曰太古正音
者示余且曰子之所闻者皆出乎此所未闻者可按谱
而学也子可以序之乎余有感焉乐之为教也大矣古
之人自非居丧服有异故则乐未尝违乎左右所以摄
卷三十八 第 8a 页 WYG1374-0106a.png
忿戾之气通神明之德其助岂为细哉后世古乐寖久
寖亡今之所存若琴者无几士大夫又鲜能而寡听之
虽如余之有志于学犹有耄老无闻之悔况不若余之
质固者乎诚以有其器而无其谱而其制不全故也今
冷君独不自私其艺将使人人可按谱而学岂非古人
用心哉然余恐人见其易而忽之也故道愿学之意以
见其为术之难述所闻者以告之使人知冷君之用志
于琴甚久非特空言而己也冷君名某某郡人今为协
卷三十八 第 8b 页 WYG1374-0106b.png
律郎
  味梅斋稿序
洪武初余奉诏总裁元史于时豫执笔者凡数十人皆
四方豪俊余日与之周旋会聚间一休沐辄相过从饮
酒为欢酒阑气盛抚掌大噱论古人文章政事不深夜
不止信一时之乐哉然当是时诸君者皆壮强无恙余
虽稍长亦未耄老方以为此乐可以常有未知其为乐
也及后未数年人事稍稍乖殊或得州县散之南北或
卷三十八 第 9a 页 WYG1374-0106c.png
以老癃疾疢引归田里或抵法遇患转徙远方求如旧
时之欢须臾而不得然后知此乐之难遇每一思之不
知俛首怆心而继之以叹息也又况余年愈耄触事愈
多而英才凋谢愈尽虽欲不思何可得哉幸而获见一
人于十馀年之后而又得观其文辞其慰喜又为何如
也若吴郡傅君则明是己则明在数十人中以能文称
当乖殊之时归为邑人师得益勉其所学最后独存而
文益进天之于则明可谓加厚矣今年自吴中寄其文
卷三十八 第 9b 页 WYG1374-0106d.png
曰味海斋稿者示余皆驰骤可喜呜呼四方之英俊至
是无几矣然则则明之文何可少乎
  赠李子贞序
昔天下盛时文学行义之士多出于江淮以北今岂异
于昔哉何其辽邈而未见之也元兴乎朔方其化自北
始故士之北产者尤盛于元今皇帝起南方士之盛诚
由南方始自南而北理势之必然也况朝廷思用北方
士甚至有一才者即尊显之所以运化机欲其速变也
卷三十八 第 10a 页 WYG1374-0107a.png
士生其间者安可不勉乎安丰李子贞善读书有文士
之秀者也其妇之弟郑子端为通事司丞涉远道访之
其于行义得矣及其归也子端须余文赠之亦欲其化
乡人以文学乎子贞归告而父兄语而朋友上方以文
治思得奇才而用之有志功名者慎无自弃哉
  罗文质公集叙        胡 翰
尚论人物者功业易见学术易知而道德为难颜子之
不违仁必孔子而后知之有若之似圣人必曾子而后
卷三十八 第 10b 页 WYG1374-0107b.png
辨之一时之门弟子非不贤也日与之处也犹不能致
察于斯而况庸常之人方之圣贤才智相百十也将探
其所蕴之精微孰从而得之乎而况世之相去又远也
将极所至之高妙孰从而得之乎扬子云曰存则人亡
则书将必于其书而知之而得之罗文质公之在宋仕
不登于朝化不行于国绍兴之末言任斯道之重者必
属之先生焉先生受学于龟山杨文靖公因文靖而见
伊川程正公则固及程氏之门矣当是时若李吁之才
卷三十八 第 11a 页 WYG1374-0107c.png
器谢良佐之力学张绎之高识尹焞之笃行未尝不与
其进而道南之叹明道独于龟山发之及论西铭犹不
能无疑伊川以理一分殊喻之道之难明也如此先生
闻易于龟山与其闻于伊川者无间则固会而为一矣
尝谓汉唐儒者能自树立不过注心于外与之游仲尼
之门入尧舜之道必不能至此其志为何如哉由是性
明行完扩之以广大体之以仁恕有如李延平之书潜
思力行任重指极有如朱晦庵之言其所造又何如哉
卷三十八 第 11b 页 WYG1374-0107d.png
李吁辈未闻有以是与之者今欲以其近似而窥测之
固学者之所惑也独不考之先生之遗书乎盖博古通
今务以文章为学者非先生之学也忠信愿悫不为非
义而自守者非先生之学也二者不同而俱失之先生
之学静而求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扩而极夫肫肫其
仁渊渊其渊则达天德之妙矣举而措之行事施于有
政则莫非达道之用矣故先生退而隐居而志常存乎
天下遭世多故而义不忘乎朝廷其言曰仁义者人主
卷三十八 第 12a 页 WYG1374-0108a.png
之术也一于仁天下爱之而不知畏一于义天下畏之
而不知爱三代之主仁义兼隆又曰人主欲明而不察
欲仁而不懦又曰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又曰
名器授之君子则贵授之小人则贱又曰士之立朝正
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怨嗟类皆切于时弊
达于治体其言既足以惩熙宁创制之失其授受之际
又足以启淳熙理学之正观是集者虽不能尽知先生
因文以求义因迹以求用庶亦得其绪馀乎余嘉遂不
卷三十八 第 12b 页 WYG1374-0108b.png
坠其家学以寡闻陋见论前人之道德其亦过矣仲尼
之门颜子交一臂而失之而况其远者其亦难言矣姑
存其大要焉
  风水问答序
乌伤朱君彦脩故文懿先生之高第弟子也少读书从
先生游最久尝有志当世充赋有司不合退而业医犹
幸其濡沬及人也著书数万言曰格致论人多传之而
君之医遂名海右又以阴阳家多忌讳不知稽诸古也
卷三十八 第 13a 页 WYG1374-0108c.png
复著书数千言曰风水问答书成示余双溪之上推其
用心可谓至矣易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天
确然在上其文著矣地隤然在下其理微矣著者观之
微者察之知乎此者知乎幽明之故非圣人孰与焉而
汉魏以来言地理者往往溺于形法之未则既失矣至
其为书若宅经葬经之属又多秘而亡逸不传则失之
愈远矣朱君力辩之以为人之生也合宗族以居为宫
室以处审曲面势得则吉不得则凶其理较然及其死
卷三十八 第 13b 页 WYG1374-0108d.png
也祖宗之神上参于天举而葬者枯骨耳积岁之久并
己朽矣安知祸福于人贵贱于人寿夭于人哉故葬不
择地而居必度室据往事以明方今出入诗书之间固
儒者之言也昔者先王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土宜之法
用之以相民宅土坐之法用之以求地中皆为都邑宫
室设也而冢人墓大夫之职公墓以昭穆邦墓以族葬
借欲择之其兆域禁令孰得而犯之以是知君之言为
得也惜其书不见于二百年之前绍兴山陵改卜之议
卷三十八 第 14a 页 WYG1374-0109a.png
晦庵朱子以忠贾祸夫以一世豪杰之才千古圣贤之
学萃乎其人观于天下之义理多矣而笃惟蔡元定之
说是信者果何也哉吾邦自何文定公得朱子之学于
勉斋四传而为文懿君受业先生之门计其平日之所
讨论亦尝有及于斯乎不然则是书成于先生未易篑
之日必能是正其说传信于人而顾使翰得而读之岂
知言哉且翰先人之葬今十年矣襄事之初匍匐将命
而不暇择尝惕然于先儒土厚水深之言于是得君之
卷三十八 第 14b 页 WYG1374-0109b.png
书欣然如获拱璧昔里有余祯者以是术游江湖间邵
庵虞公深敬信之其著书曰地理十准虞公称其有得
于管辂王吉之传力诋曾扬之非而不悟指蒙非辂所
作则与翰同一惑也书之于篇朱君其幸终有以教之
  古乐府诗类编序
太原郭茂倩裒次乐府诗一百卷余采其可传者更定
为集若干卷复论之曰周衰礼乐崩坏而乐为尤甚自
制氏为时乐官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意则天
卷三十八 第 15a 页 WYG1374-0109c.png
下之知者鲜矣况先王之声音度数不止其所谓铿锵
鼓舞其人固不能尽纪也以是言之岂不难哉若声诗
者古之乐章也雅郑得失存乎其辞辨其辞而意可见
非若声音度数之难知而国家之制作民俗之歌谣诗
人之讽咏至于后世遂无复雅颂之音虽用之郊庙朝
廷被之乡人邦国者犹世俗之乐耳独何欤盖诗之为
用犹史也史言一代之事直而无隐诗系一代之政婉
而微章辞义不同由世而异中古之盛政善民安化成
卷三十八 第 15b 页 WYG1374-0109d.png
俗美人情舒而不迫风气淳而不散其言庄以简和以
平用而不匮广而不宣直而有曲体顺成而和动是谓
德音及其衰也列国之言各殊俭者多啬强者多悍淫
乱者忘反忧深者思蹙其或好乐而无主困敝而思治
亦随其俗之所尚政之所本人情风气之所感故古诗
之体有美有刺有正有变圣人并存而不废唯所以用
之郊庙朝廷非清庙我将之颂不得奏于升歌宗祀非
鹿鸣四牡大明文王之雅不得陈于会朝燕享内之为
卷三十八 第 16a 页 WYG1374-0110a.png
闺门外之为乡党非关雎麟趾则鹊巢驺虞之风情深
而文明气盛而化神故可以感鬼神和上下美教化移
风俗今茂倩之所次有是哉以其所谓郊祀安世黄门
鼓吹铙歌横吹相和琴操杂曲考之汉辞质而近古其
降也为魏魏辞温厚而益趋于文其降也为晋晋之东
其辞丽遂变而为南北南音多艳曲北音多悲壮而隋
唐受之故唐初之辞婉丽详整其中宏伟精奇其末纤
巧而不振虽人竭其才家尚其学追琢襞积曾不能希
卷三十八 第 16b 页 WYG1374-0110b.png
列国之风而况欲反乎雅颂之正滋不易矣是以郊庙
祭祀则非有祖宗之事美盛德告成功之实会朝燕享
君臣之间则非有斋庄和悦之意以发先王之德尽群
下之情哇声俚曲若秦楚之讴巴渝之舞凉伊之技莫
不杂出以为中国朝廷之用慆心盈耳不复知其为教
化风俗之蠹夫民不幸不见先王之礼乐考其声诗盖
有足言者然以唐虞之盛不能无憾焉吾于此见其风
气之淳人情之泰政治俗尚之美皆非古矣其治乱得
卷三十八 第 17a 页 WYG1374-0110c.png
是非雅正虽去之千数百载不待其言之著而今皆
可见者则诗之为用岂不犹史之事哉故合而论之以
寓吾去取之意将望于后之作者焉
  王氏数学举要序
数何始乎始于古之圣人六峜九章盖太昊轩辕氏所
作也其学则古无有也六艺之教在小学八岁之童习
之而九数在当时犹一艺尔道术裂于天下百氏之说
并兴天下之言数者不必本于儒而儒者亦罕究其奥
卷三十八 第 17b 页 WYG1374-0110d.png
于是有国者立于一家之学五曹孙子之科𨽻在国子
虽以之名家可也然议者犹以一曲病之故其学之兴
也不能如古之恒久其为教也徵之于今而不可得方
田之法废则度地不得其要粟米之法废则交质不通
其变以至禀税积羃则无衰分少广以御之高深广远
则无重差勾股以御之间有名其术者举一货一币一
程一度铢铢而乘之铢铢而除之寸寸而乘之寸寸而
除之终其书不出乎此学之者终其书不得其术亦惑
卷三十八 第 18a 页 WYG1374-0111a.png
矣吾不知古所谓五曹九章法者有类焉否也意其不
若是也必矣数者天地之纪也万物之统也唯圣人能
举之圣人达乎天地万物之情故也不达乎天地万物
之情以言乎数者则赖有圣人之法存焉耳当小学既
废之后法之存者鲜矣虽世所谓通儒或莫之能于是
有言之者吾乃以其不能而病之亦惑矣且百氏之说
不适于用君子不病之是虽不当于古岂不愈于百氏
之说哉故吾于王氏之书有取焉其言九九奇两之法
卷三十八 第 18b 页 WYG1374-0111b.png
较之世所见者约而甚覈于以均多寡比轻重揆高卑
准遐迩或盈或朒或正或员纪一衍万极乎兆京正载
其用不穷其意亦将授之于人非欲人之不知也使数
学复兴则是书宜不废吾惜不及见其人而独得其书
以论之其有深于此者吾亦不敢谓其尽于书也吾闻
之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莫非数也岂必由其术
者然后能通之哉苟通之虽谓之儒者可也而儒者之
学则大矣
卷三十八 第 19a 页 WYG1374-0111c.png
  赠杨载序
洪武二年余客留京师会杨载招谕日本自海上至未
几诏复往使其国四年秋日本奉表入贡载以劳获被
宠赉即又遣使琉球五年秋琉球奉表从载入贡道里
所经余复见其本末窃壮其行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
足矣缓颊折冲之间一言得之足为中国重一言失之
亦未尝不为夷狄侮笑东南海中诸夷国远而险者惟
日本近而险者则琉球耳由古以来常负固桀骜以为
卷三十八 第 19b 页 WYG1374-0111d.png
中国不足制之元入中国所统土宇与汉唐相出入至
元中尝命省臣阿喽罕将兵讨日本未及其国而海舟
多漂覆不利其后又议取琉球用闽人吴志斗之言不
出师而遣使往喻其国留泉南者虽久之讫不能达而
罢岂二国果不可制乎亦中国未有以服其心也今载
以一介行李冒风涛之险涉鱼龙不测之渊往来数万
里如行国中不顿刃折镞而二国靡然一旦臣服奉表
贡方物稽首拜舞阙下此非人力盖天威也天威所加
卷三十八 第 20a 页 WYG1374-0112a.png
穷日之所出入有国者孰不震叠因其震叠而怀柔之
行人之事也非有陆贾之辩傅介子之勇莫膺其任而
载慷慨许国奋不顾身者吾不知其何所负也窃求其
故而于驸马王公见之公在闽中尝取汉太尉家法书
遗载欲其不失为清白吏子孙意者夷人饶于货宝
恒以此啖中国之使中国之使受其啖而丼之鲜不䘐
于利者使载不䘐于利则奉天威命安往而不济苟䘐
于利则虽奇丈夫检狎小子之不若耳幸加勉焉国家
卷三十八 第 20b 页 WYG1374-0112b.png
委重非特使事盖将授之以政矣
  灵棋经解序         刘 基
昔者圣人作易以前民用灵棋象易而作也易道奥而
难知故作灵棋以象之灵棋之象虽不足以尽易之蕴
然非精于易者又焉能为灵棋之辞也哉灵棋之式以
三为经四为纬三以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上为君中
为臣下为民四以一为少阳三为太阳二为少阴四为
老阴少阳与少阴为耦而太阳与太阴为敌得耦而悦
卷三十八 第 21a 页 WYG1374-0112c.png
得敌而争其常也或失其道而耦反为仇或得其行而
敌反为用其变也阳多则道同而相助阴多则志异而
相乖君子小人之分也阴阳迭用体有不同而名随之
异变易之道也易之取象曰车曰马曰桷曰矢曰鬼曰
狐之类推而达之天下之物无不该矣曰马矣而又以
为龙曰水矣而又以为云变易之义也非通天下之颐
者不识也故曰灵棋象易而作也非精于易者不能也
予每喜其占之验而病解之者不识作者之旨而以世
卷三十八 第 21b 页 WYG1374-0112d.png
之卜师之语配之故为申其意而为之言若夫以为黄
石公之授张子房之受则传无其文史无其实不敢从
而附会之也
  赠徐仲远序
世之所谓祸福通塞者果由于命邪圣人罕言命命果
不足道邪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自古固有不仁而安乐守道而戮辱者庸非命乎
古之人以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为福而不言贵今
卷三十八 第 22a 页 WYG1374-0113a.png
之论命以官爵之大小品高下岂古之所谓祸福与今
异耶好德无踰于仲尼则厄穷而在下颜渊亚圣三十
以死曹孟德司马仲达位在人上而以寿终且及其子
与孙祸耶福耶所谓命者当何以断之哉易曰穷理尽
性以至于命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今之言命
者其果有合于古人否乎天以阴阳五行生为人也阴
阳五行之精是为日月木火土金水之曜七曜运乎上
而万形成于下人也者天地之分体而日月木火土金
卷三十八 第 22b 页 WYG1374-0113b.png
水之分气也理生气气生数由数以知气由气以知理
今之言命者之所由起也夫气母也人子也母子相感
显微相应天人之理也则亦何可废哉日至而麋鹿解
月死而蠃蚌噍温风动而荠麦死清霜降而丰钟呜物
理相通不可诬也天台徐仲远以七曜四馀推人生祸
福无不验予甚异之而赠以言若夫吉凶利害之所趋
避则吾闻之孟子矣
  夏小正集解序        王 祎
卷三十八 第 23a 页 WYG1374-0113c.png
夏小正世以为夏书其书在大戴礼中传之者戴氏也
郑康成为之注或曰卢辨注谓为郑氏非也颍川韩元
吉氏尝以范太史家藏旧本校定之然与故所传关本
讹舛不同会稽傅崧卿氏又据关本而为训释实多所
补正及考亭朱子集仪礼尊信小正而用之经其论定
者旨益加明矣今括苍赵君复集诸家之说而为之解
于是为尤详密者也以予论之小正之为夏书不可无
疑者孔子定书断自唐虞虞书以历象日月星辰敬授
卷三十八 第 23b 页 WYG1374-0113d.png
人时为重事小正其遗法也孔子尝曰我欲观夏道是
故之把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及答颜渊以为邦曰
行夏之时而作春秋用夏时以冠月其有取于夏时如
此设小正诚夏书则在孔子所必取然而不与禹贡同
列于百篇何耶郑氏谓夏时者夏四时之书其书存者
有小正则以小正为夏书者郑氏也不信圣人而汉儒
是信可不可耶礼记月令汉儒皆以为周公作而其中
杂有虞夏商周秦汉之制殆汉末诸儒采吕氏十二月
卷三十八 第 24a 页 WYG1374-0114a.png
纪淮南子时则训等书为之耳大戴礼之有小正小戴
礼之有月令乌知其非类耶或曰吕氏据夏小正以正
四时或曰小正具十二月而无中气有应候而无日数
至时训乃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十日为节因小正而
加详也意者小正特出于月纪时训之前者耶是则以
小正为夏书诚有可疑者也赵君之言谓郑氏以小正
为夏书本无左验所纪昏旦中星与星之见伏率与月
令月纪时训不合唐一行推以历术知其实在夏时其
卷三十八 第 24b 页 WYG1374-0114b.png
为夏书无疑是又不然天虽高星辰虽远苟求其故则
精历数者悉所能考盖自上古以来天行日至星辰之
次舍其度数无不可知况在夏后之世安知非精历数
者逆考而溯推之求其故以著干书亦岂可遂信之而
不疑乎世以本草为神农之书素问为黄帝之书其果
出于神农黄帝否乎本草素问不可必其出于神农黄
帝月令不可必其出于周公则小正之为夏书予固不
敢不致疑其间也惜乎赵君己不可作不得以予所疑
卷三十八 第 25a 页 WYG1374-0114c.png
者质之然君之为此书则既考覈详而论辨密卓见绝
识往往而是不其有可传者欤第其真本及所著他书
皆厄于兵而此篇者乃其伯氏掇拾遗藁重所缮录章
字画之脱误不能无之览者择焉而已君讳友桂诜
仲其字学行志业具载宋太史所为墓志兹故弗道而
论予所疑者序其书焉
  黄子邕诗集序
旴江黄子邕氏善为诗其诗有曰醉梦藁者皆古乐府
卷三十八 第 25b 页 WYG1374-0114d.png
歌行五言古体总若干卷其辞简质平实壹本于汉魏
而绝去近代声律之弊殆几于古矣嗟乎若子邕者岂
非其意欲追古之作者以为并然可不谓为今世之能
言者欤予尝论之三百篇之诗其作者非一人亦非一
时之所作而其为言大抵指事立义明而易知引物连
类近而易见未尝有艰深矫饰之语而天道之显晦人
事之治否世变之隆污物理之盛衰无不著焉此诗之
体所以为有系也后世之言诗者不知出此往往惟
卷三十八 第 26a 页 WYG1374-0115a.png
其才藻而漫衍华缛奇诡浮靡之是尚较妍媸工拙于
辞语间而不顾其大体之所系江左以来迄于唐宋其
习皆然是其为弊固亦非一日矣今子邕乃能斥漫衍
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易浮靡以为实
读其辞知其于天道人事世变物理之际详矣等而上
之讵止于汉魏而已哉故予以谓子邕之诗殆几于古
今世能言之士如子邕者盖不可多得也子邕尝北游
遭世叔季其言不见用其志郁郁不得遂赖今天子明
卷三十八 第 26b 页 WYG1374-0115b.png
圣尽收前代遗才而甄录之故子邕遂擢官于礼部会
朝廷方务稽古礼文之事讨论润色出于子邕者居多
盖子邕之学不特善于诗而已予故论其诗并及其平
生之槩使读之者因得以悉其人而又以见予于子邕
之诗能知其意之所在与其学之所至非苟焉相好而
已也
  送郑仲宗序
上之三年夏诏徵江南诸郡县民凡称大家者悉赴阙
卷三十八 第 27a 页 WYG1374-0115c.png
既集阙下则造之于廷而亲训谕之凡天地阴阳性命
仁义古今治乱盛衰纪纲法度赋税供给风俗政治得
失之故谆谆焉累数千百言又恐其或遗亡而不能详
也则刻而为书以摹本分赐之乃六月十三日庚午上
御奉天门翰林臣宋濂臣詹同臣王祎及起居注臣陈
敬奏事毕赐坐从容问曰卿等知朕所以训谕斯民之
意乎臣祎谨对曰自古帝王皆身兼君师之任君以治
民师以教民三代而下为人主者知为治而不知为教
卷三十八 第 27b 页 WYG1374-0115d.png
今陛下主天下为治之道已备而又集凡民而训谕之
耳提面命不啻严师之于弟子此政古昔帝王教民之
意也又问卿等亦尝见乡人有论否乎臣濂对曰臣乡
人浦江义门郑氏实来受训谕为臣言陛下教之之旨
甚至今还且将以所赐书重刻而摹之使其乡里之民
家有是书以广宣圣意矣越数日仲宗来请别且求言
以为赠仲宗即所谓义门郑氏者也夫仲宗之来既承
圣天子之叮咛告戒至详且悉天下之言宜莫有加之
卷三十八 第 28a 页 WYG1374-0116a.png
者矣而顾又求言于祎何邪祎也闻之三代之民人有
士君子之行岂必皆待上之人匡直辅翼而振德之哉
盖其性质本善而又薰陶渐磨之素至故一鼓舞之閒
莫不兴起于为善而比屋可封之俗成矣今仲宗之家
十叶聚食蔼然有仁义之风庶几一家之三代今又昭
受圣训而且图使乡里之民同兴于仁让上下相成如
此岂非三代之君民者与夫纪述上德而推扬之以风
厉乎四方者史臣之职也祎故具志其事书以告仲宗
卷三十八 第 28b 页 WYG1374-0116b.png
若仲宗才学之懿行役之勤则凡赋诗者当能称诵之
兹不复道
  潜溪后集序         赵 汸
潜溪前集凡十卷冠以陈公众仲序文浦阳义塾既刻
而传之后集笔稿日新卷帙未有终也宋公以书来俾
汸序其意顾久病废学阅岁无以复命又念与公相知
有自盖尝遍观前集而惜乎陈公有未及尽见者然则
后集固不可无序汸既不敢让知其又奚辞乃为序曰
卷三十八 第 29a 页 WYG1374-0116c.png
脩辞以为文非古也其起于汉之西京乎太史公传司
马相如吾丘寿正东方朔枚皋王褒之属以善属文见
知人主然皆不得列于儒林而孔子弟子别为传谓辞
章为文而不本于经盖昉于此至唐韩子宋欧阳公曾
子固相继而出始考诸经以立言其器识之大学问之
博志节之固又足振而兴之文辞之用于是为贵虽子
朱子缵周程之绪犹且诵法表章而不敢忽焉叶正则
显于东南当道学复明之世刻意脩辞不践故迹而乖
卷三十八 第 29b 页 WYG1374-0116d.png
离侵畔自窒其源其视韩欧特起于千载之下而知所
宗尚者为何如也是以君子尚论浙东先达必以东莱
吕公为归岂非以其博而知要能自得师虽儗诸孔门
游夏之伦而无愧也乎若夫辞达理明不缴绕于陈言
而固与之合则百馀年间莫善于侍讲黄公者矣景濂
父生吕公之乡而游于黄公之门其学以经为师而尤
长于周礼其出入百家钩深索隐盖将以自致也而不
但资为文其于为文直以才高思敏舒之敛之无适不
卷三十八 第 30a 页 WYG1374-0117a.png
宜而未尝有意于为作当其发愤择术直诋辞章为淫
言葩藻为宿秽期于刻削刋落以径趋乎道德之涂而
于吕公尤惓惓咏思叹慕若不能自已于言者则其于
轻重之类得失之几察之明矣别集之行岂徒欲以文
辞名世者哉盖汸所知于景濂父者如此若夫陈公谓
为文必传诸师而后可者景濂父既不以自多而汸又
不足以言之顾尝闻之袁公伯长尝问于先师虞公伯
生曰为文当何如虞公曰子浙人也子欲知为文当问
卷三十八 第 30b 页 WYG1374-0117b.png
诸浙中庖者予川人也何足以知之袁公曰庖者何用
知文乎虞公曰川人之为庖也粗块而大脔浓醯而厚
酱非不果然属餍也而饮食之味微矣浙中之庖者则
不然凡水陆之产皆择取柔丼调其湆齐澄之有方而
洁之不巳视之泠然水也而五味之和各得所求羽
鳞介之珍不易其性故予谓为文之妙惟浙中庖者知
之袁公盖矍然称善也自虞公为是言学者窃论以为
非黄公之文不足以当之众仲尝学于虞公而景濂父
卷三十八 第 31a 页 WYG1374-0117c.png
黄公之徒也二公之所指授信乎有异于他门者哉善
观斯集者则得之矣
  送操公琬先生归番阳序
圣天子既平海内尽辇胜国图史典籍归于京师乃诏
脩元史起山林遗逸之士使执笔焉凡文儒之在官者
无与于是在廷之臣各举所知以应诏汸以衰病屡谢
徵命亦误在选中使者至郡太守将吏皆能言其病状
然莫肯受其咎者故不得终辞舟过严陵适前太史金
卷三十八 第 31b 页 WYG1374-0117d.png
华宋公景濂亦至曰有诏召王子充于临漳矣予曰汸
衰病日增非可出者纵出亦无补于事所幸者平生故
人重得一见于契阔之馀事故有非偶然者宋公曰然
盖予与宋公不相见者数载而子充则十有馀年矣既
至京师闻悉阳操公琬先生在书馆卧病旦夕以闻即
可归私又自念番歙接境自弱冠则知先生先生学通
诸经百氏述作满家诸兄之家于番者与先生有连姻
相好也每相见辄能言先生动静而未获一识今乃得
卷三十八 第 32a 页 WYG1374-0118a.png
相见于此岂非向所谓非偶然者乎自是日上堂与诸
公从事笔砚间退则省先生疾先生疾少间辄俾予连
榻卧谈论经史昼夜亹亹相扣击不少休予盖有愧焉
俄而礼部尚书崔公侍郎傅公同至局中以得旨先生
且为别先生乃为文一篇以告同舍同舍之士莫不惜
先生之归咸赋诗为先生赠予辱知有自则进言于先
生曰先生归矣士之在山林与在朝廷异其于述作也
亦然纂释群经折衷百氏处则充栋梁出则汗牛马虽
卷三十八 第 32b 页 WYG1374-0118b.png
其说未必尽合于圣人非素业与之相出入者不敢议
也崇古学贵文章淩厉汉唐上拟三代使穷乡晚进謏
闻浅见之士目动神耸不敢出声以诵自揆终身不能
为者又况陶冶性情吟咏风月或以单辞或以偶句为
人所称皆足以名世虽或无取于作者于人非鬼责亦
何有焉此皆山林之士所为得也若夫朝廷之士则不
然太史公网罗旧闻上接春秋下迄麟趾其序高帝创
业文景守成至今使人如亲见之书封禅平准传货殖
卷三十八 第 33a 页 WYG1374-0118c.png
皆諌书也而后世以为谤韩退之未遇时欲作唐一经
以垂无穷既入史馆不敢有为柳子厚苦辞迫之曾不
少动仅以执事成顺宗实录数卷卒困于谗口窜走无
完篇司马文正公受知神宗作资治通鉴垂十九年始
就而小人出鄙句以訾之此皆钜人硕德名实孚于上
下以著书为大业者也犹或所遭若是今吾人挟其山
林之学以登于朝廷之上则其茫然自失凛然不敢自
放者岂无所惧而然哉尚赖天子明圣有旨姑即旧志
卷三十八 第 33b 页 WYG1374-0118d.png
为书凡笔削悉取睿断不以其所不能为诸生罪德至
渥也于是先生得以病辞归而支离昏昧如汸者亦得
以预闻纂修自诡岂非其幸欤然则汸于先生之行独
不能无所感者良有以也先生曰子姑迟之吾待子于
番歙之间不远矣
  陶尚书文集序        徐一夔
国家之兴必有魁人硕士乘维新之运以雄辞钜笔出
而敷张神藻润饰洪业铿乎有声炳乎有光耸世德于
卷三十八 第 34a 页 WYG1374-0119a.png
汉唐之上使郡国闻之知朝廷之大四裔闻之知中国
之尊后世闻之知今日之盛然后见文章之用为非末
技也呜呼有志于此者疲神于六籍之间焦思于佔毕
之下其劳盖亦甚矣夫其所以为此者抑岂徒为华哉
亦将效用于国家不使沦于虚器而巳而得此者少也
若今礼部尚书陶公凯者其得此者欤公姿性过人其
才甚高其学甚博其识见甚卓且远故其为文多或千
言少或百字下笔汩汩不见有艰难意尝游吴楚会时
卷三十八 第 34b 页 WYG1374-0119b.png
方摈弃南士怀宝不售其为文多激慨中更乱离自度
无所于用去居深山之中授经以养其亲而其为文多
隐约今天子削平海内思变马上之习遣使四出聘起
岩穴之士使至台州得公公不敢固让出应国家之需
上方命儒臣纂脩元史上知其老于文学俾预纂脩
之列书成职教大本堂旋擢应奉翰林文字未几超迁
今官凡稽古礼文之事公多论定会翰林虚座朝廷用
之惟恐不尽其才遂命兼领其院事方是时天下大定
卷三十八 第 35a 页 WYG1374-0119c.png
朝廷务导宣恩意称扬功德推序勋阀以昭明文物凡
诏令封册歌颂碑碣等制多出公手公自念文章之用
盖在此耳措辞陈义各当其体于是公之文沛然为一
代之用矣故余以谓文章之工否存乎人而文章之用
则系乎所遭也余也蚤尝有志兹事向以与公有乡里
之好数尝从于论著之末讵意未老先衰学日益落气
日益耗遂莫能有所成就亦安敢自谓显诸用也兹见
公京师尽出其所为文见示且徵言以弁其端余遂为
卷三十八 第 35b 页 WYG1374-0119d.png
之论次后之观斯文者尚知余言之不诡也
  郁离子序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
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
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
杰何如也年二十巳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
时其君不以天下系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
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
卷三十八 第 36a 页 WYG1374-0120a.png
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
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
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
作也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
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
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
正已慎微脩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
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
卷三十八 第 36b 页 WYG1374-0120b.png
之迹大槩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
疑辩博奇瑰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
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
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榖之必疗饥而不可无
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
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
者哉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
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
卷三十八 第 37a 页 WYG1374-0120c.png
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
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
有才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
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
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
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
言哉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
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
卷三十八 第 37b 页 WYG1374-0120d.png
仲景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
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
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括苍人若其言行之详
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六书本义序
古者六书之法皆掌于官成周保氏之职以六书教国
子而书之设以同文为盛故又有外史掌达书名行人
掌论书名汉循其法太史试学童讽书九千字者得为
卷三十八 第 38a 页 WYG1374-0121a.png
史吏民上书字有不正者则纠率之其掌于官可知已
夫书非曲艺也大而二帝三王周公孔子之道次而古
今成败得失之迹九流百氏杂家之说又次而官牍家
乘钱榖狱讼米盐碎务之记注莫不有赖于书盖不容
于一日废者也而为书之法六曰象形曰指事曰谐声
曰会意曰假借曰转注其为法也有子母相生之类形
声清浊之别五方言语之异用之者易流于讹舛自夫
官失其守大夫士务趋简便以指事为象形者有之以
卷三十八 第 38b 页 WYG1374-0121b.png
会意为指事者有之至有以转注为假借会意为转注
其失滋甚于是六书之义不明而义理之精微有失其
本真者矣越人赵君撝谦深以为病取许叔重而下诸
家论著之书考其得失推子母之相生俾各归其类正
五方之言语律以四声而以子母相生之例统之为凡
例以提其纲为图说以括其要分为十类著为十二篇
釐为三百六十部于是六书之义明而六书之用无讹
舛之患矣嗟乎大夫士之于六书譬之麻缕丝絮莫不
卷三十八 第 39a 页 WYG1374-0121c.png
以为衣也而或不知其出于莳育稻梁鱼肉莫不以为
食也而或不知出于佃牧习而不察此固人情之大较
撝谦非有官守如古者外吏行人之所掌而能用力于
众人所略之地何其用心之专也哉撝谦裔出宋宗室
志悫而守恬其学邃于经术诸子百氏莫不记览著为
文辞抑扬反覆能沛然尽其所欲言而不畔于道观其
所著六书论可见已至于六书本义则其尤尽心者也
方国家校正韵谱徵至京师稍试其所学擢中京国子
卷三十八 第 39b 页 WYG1374-0121d.png
典簿旋以疾引退遂克毕力于此书书成徵余序之
虽然余固习而不察者也安能发其蕴以撝谦请之力
姑著其用心之专云尔
 
 
 
 
 明文衡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