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1374-00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三十七
            明 程敏政 编
 记

  常熟县重建城隍庙记     吴 讷
昔在太祖高皇帝恭膺天命作四海神人之主爰念元
季纲沦法斁祀典渎糅不经驯致祸灾荐起民坠涂炭
乃屡勤睿思建立制度正名定分为万世成宪若郡邑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1374-0091b.png
城隍庙亦其一也初洪武元年戊申诏封天下城隍神
在应天府者以帝在开封临濠太平府和滁二州者以
王在凡府州县者以公以侯以伯时常熟循元制为州
得封城隍神曰鉴察司民城隍灵祐侯二年己酉州改
为县三年庚戌诏定岳镇海渎俱依山水本称城隍神
号一体改正仍颁格式盖造庙宇屏去閒杂及泥塑神
像于是改题木主曰常熟县城隍之神知县田义以旧
庙在县西十步者基地湫隘改造于西隅衮绣坊北即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1374-0091c.png
今庙是也四年辛亥特敕郡邑里社各设无祀鬼神坛
以城隍神主祭鉴察官吏人民善恶以贻福祸未几复
降仪注新官赴任必先谒庙与神立誓期在阴阳表里
以安下民祝词仪注出自宸衷圣谟洋洋发明福善祸
淫之机以警饬下臣至矣然吾邑建庙七十馀载朽
蠹剥落日就颓圯今知县事郭南深惧无以揭虔妥灵
躬捐俸赀以为众倡僚属吏民相与协助乃市材僦工
经始于正统庚申十月落成于次年二月堂寝门庑宏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1374-0091d.png
壮轩豁视昔有加适予致政归老耆民时龚鼎等相
率谒文示永久予惟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古昔圣帝
明王罔不以事神治民为先务城隍之祀经典弗载盖
后人因其保障民生以义而起也迨宋姚铉编唐文粹
始载乾元中李阳冰缙云城隍祠记然无所谓封爵配
位也及元草庐先生吴澄记江州城隍庙后殿则曰江
右列郡以汉颍阴侯灌婴配食以侯尝定豫章诸郡而
然欤自后繁亵日甚圣明统御穷神知化始遂更正历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1374-0092a.png
岁云久或罔克遵今吾邑得贤令屏除土偶鼎建祠宇
将见神罔怨恫物无疵疠邑人之幸岂浅浅哉予耋眊
笔砚久绝兹今弗拒众请者盖欲昭揭圣制以示后人
俾勿至于违坠也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之作邑
君子暨乡邦友士尚鉴兹哉
  有恒堂记
粤昔永乐初讷祗命训文臣子弟于礼部部贰卿高密
公以德辅导景陵于孙宫休沐之暇迎予至其有恒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1374-0092b.png
斋指斋扁曰制自束发读书暨登仕版以迨于今兹一
惟有恒是式盖人一心全具天理惟有恒者不贰其心
故天理流行日用之间凡忠君孝亲善兄弟夫妇朋友
以及应接事物何莫非是理所推乎今吾年已耆艾诸
儿悉令归耕惟季子铭留侍兹幸亲砚席望以是训
勉之铭字子新少予仅十岁嗜学罔怠未几予以病免
归子新依依不忍为别洪熙更化予承乏六察子新给
事黄门特诏赠公太子少师谥文简予与子新胥晤未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1374-0092c.png
尝不以公言为勉也后予升典留台子新晋职翰林上
在御之五年己未岁予以老病诣阙恳求纳禄得请致
事子新谒予寓廨曰先生荣还有恒之义望笔授之俾
得朝夕视惕匪铭一已之幸亦后人之幸也予闻语之
曰子之先公之言至矣虽然晦庵朱先生又有云恒者
常久之意必守贞而后得所常久之道三复斯言则书
所谓世笃忠贞诗所谓勿替引之子新与后人所当兢
兢加勉者焉夫如是则庶克绵先公之泽而报列圣鸿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1374-0092d.png
恩于无穷也子新作而请曰幸书以授于是乎书
  大喜峰口关城兴造记     萧 镃
今上即位之明年敕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邹来学方今
边寇未靖守禦莫先于谨闭关隘其自山海以西至天
寿山以东千里之地关城屯堡尔其悉疆里之军务处
置听以便宜公拜手稽首毕因仰而言曰呜呼皇上所
以委任者至矣我何敢不力以钦承休命先是边塞入寇
自白羊紫荆诸关皆失利时公守喜峰口群盗往往出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1374-0093a.png
没山谷窥我利便近边之民为之惊扰公为亲历边境
相地之险易曰多寡在人而捍禦之广斥堠谨烽燧寇
不敢犯民用以宁及有是命时镇守则有尚膳监郁公
永总兵则有都督佥事宗公胜左右恭将则有都指挥
佥事胡镛马荣公与之谋曰乡者缓急预备一时权宜
耳经久之计当如圣谕众咸是之议以克合乃经营隐
度以缮治之不独喜峰口而已其他董家罗文诸峪刘
家界岭一片石诸口广者百有馀丈狭者数尺皆筑城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1374-0093b.png
以障其缺旧所有者乃增高之为门以便我军之出入
通水道者则制为水关城之外为濠濠之外为墙山之
峻者削之为壁溪峪蹊径凡人迹可通者尽筑焉盖东西
千馀里间营垒相望高深坚壮足以经久诚所谓金城
汤池固也公又以谓诸关独喜峰口钜镇外国朝贡道
所以由乃为城楼以示壮观楼高四丈深广称之名曰
镇远楼经始于景泰壬申之七月落成于癸酉之四月
力取于守禦之卒而兵不知劳材取于山谷之产而民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1374-0093c.png
不知费人见其功之成而不知其何以为之也于是其
将吏相与告于宗公曰都宪公受上命疆理而公式克
恊心同力以底于成不有纪述其何以示后宗公曰然
乃以书属翰林编修刘宣请于予古之为天下者不病
乎其有患恒病乎其无备不病乎无其备恒病乎难其
人夫事机之来无常也惟禦有其备则虽有一朝之患
不足为吾害备不先具使经理有其人则虽遇弊败之
馀犹足成吾功故曰惟在得人而已北边当永乐宣德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1374-0093d.png
中承平日久无事修治正统以来盖颓隳极矣圣天子
临御赫然述中兴之业乃始汲汲于斯当此时受命而
往者肩背相望虽极一时之运然其间苟简就功者犹
或有之独公毅然以为已任而凡将佐与同事者皆效
力相成故其所建立坚久不隳使国家恃之晏然无复
后顾之忧此盖千万世永远之绩岂一时之功也哉昔
周盛时有猃狁之难朔方之城实命南仲而南仲克修
厥职卒收猃狁于夷之效出车之雅蔼然咏于当时而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1374-0094a.png
传之至今今公之任则南仲之任也而能尽心如此敌
人之首已见今日矣使当时大手笔一为纪之岂不与
出车之烈并传邪顾予之鄙乌足以及此而宗公适以
请特为考其始末之槩论著之俾为天下国家者知治
之责在于得人而后之任此者当思所以善继之
  赐游西苑记         李 贤
天顺己卯首夏吉日上命中贵人引贤与吏部尚书王
翱数人游西苑明年亦如之又明年亦如之初入苑门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1374-0094b.png
即临太液池蒲苇盈水际如剑戟丛立芰荷翠洁清目
可爱循池东岸北行榆柳森排草色铺岸如茵花香袭
人行百步许至椒园松桧苍翠果树分罗中有圆殿金
璧掩映四面豁厂曰崇智南有小池金鱼作阵游戏其
中西有小亭临水芳木匝之曰玩芳又北行至圆城自
两掖洞门而升上有古松三株枝干槎牙形状偃蹇如
龙奋爪拿空突兀天表前有花树数品香气极清中有
圆殿巍然高耸曰承光北望山峰嶙峋崒嵂俯瞰池波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1374-0094c.png
荡漾澄澈而山水之间千姿万态莫不呈奇献秀于几
窗之前西有长桥跨池下过石桥而北山曰万岁怪石
参差为门三自东西而入有殿倚山左右立石为峰以
次对峙四围皆石赑屃龈腭藓封蔓络佳木异草上偃
旁缀樛葛荟翳两掖叠石为嶝崎岖折转而上岩洞非
一山畔并列三殿中曰仁智左曰介福右曰延和至其
顶有殿当中栋宇宏伟檐楹翚飞高插于层霄之上殿
内清虚寒气逼人虽盛夏亭午暑气不到殊觉神观潇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1374-0094d.png
爽与人境隔异曰广寒左右四亭在各峰之顶曰方壶
瀛洲玉虹金露亭中可跂而息前崖有壁夹道而入壁
间四孔以纵观览而宫阙峥嵘风景佳丽宛如图画下
过东桥转峰而北有殿临池曰凝和二亭临水曰拥翠
飞香北至艮隅见池之源云是西山玉泉逶迤而来流
入宫墙分派入池西至乾隅有殿用草曰太素殿后草
亭画松竹梅于上曰岁寒门左有轩临水曰远趣轩前
草亭曰会景循池西岸南行有屋数连池水通焉以育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1374-0095a.png
禽鸟有亭临水曰映波又南行数弓许有殿临池曰迎
翠有亭临水曰澄波东望山峰倒蘸于太液波光之中
黛色岚光可掬可挹烟霭云涛朝暮万状又西南有小
山子远望郁然日光横照紫翠重叠至则有殿倚山山
下有洞洞上石岩横列密孔泉出迸流而下曰水帘其
淙散激射飞薄溅洒最为可玩水声泠泠然潜入石池
龙昂其首口中濆出复潜绕殿前为流觞曲水左右危
石盘折为径山畔有殿翼然至其顶一室正中四面帘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1374-0095b.png
栊栏槛之外奇峰回互茂树环拥异花瑶草莫可名状
下转山前一殿深静高爽殿前石桥隐若虹起极其精
巧左右有沼沼中有台台外古木丛高百鸟翔集鸣声
上下至于南台林木阴森过桥而南有殿面水曰昭和
门外有亭临岸沙鸥水禽如在镜中游览至此而止大
官珍馔极其醉饱以归夫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赐游西
苑有弛之意焉然张可久而弛不可多以岁计之弛才
一日则又未尝不致谨也于是乎记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1374-0095c.png
  临深轩记
予天顺癸未之夏构小轩于后庭之中扁曰临深盖取
小旻诗中如临深渊之义客有见者感焉请更之曰子
为是轩乃燕息之所身之所安也今以临深名之则危
之也毋乃不可乎予曰子言虽似然未知名轩之意也
且危之者固所以安之也苟无危之之心而欲身之安
者鲜矣是以古之圣贤兢兢业业无时而不戒谨恐惧
故能免夫败亡之祸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孔子于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1374-0095d.png
系辞赞之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又曰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岂惟易道为然凡诗书春秋礼乐
之道莫不皆然而戒谨危亡之说未尝为第二义也然
则后世之士有志于圣贤之道者其存心行已亦惟如
是而已不然则必至于慢易而倾覆之矣此名轩之意
也况予滥居宥密之地所谓在四而多惧者可不危乎
假使处豫亦必如六二之介于石不终日可也岂可狃
于安乐耽恋不已而至于溺哉客乃怃然曰吾之所知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1374-0096a.png
者近也若子之言其所知者远也语曰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子其庶几无近忧矣乎斯轩斯名诚不可更于是
乎记
  河南府学四贤堂       刘定之
河南府儒学明伦堂在大成殿东都御史王公暹以为
堂东而殿西则是师生讲习之处尊而圣哲祀享之处
卑也乃于殿西隙地复构新堂以夹殿于其中而新堂
之所祀者邵康节程明道伊川盖皆其乡贤得从祀于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1374-0096b.png
先圣者也今年予以使事至河南获祗谒焉退而思之
司马文正亦尝居此而亦得从祀者斯堂之祀不与何
也以迹言之若必世家于斯然后为其乡则惟两程夫
子为然尔康节自共城来今安乐窝其遗墟也文正自
涑水来今独乐围其故址也迹之暂寓皆如此尔今既
已有康节矣奚可以无文正至论其德则熙宁变法之
初廷争謇谔学士君实御史伯淳相唱和也元丰退居
之际养晦著书皇极经世资治通鉴相符契也元祐更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1374-0096c.png
化之秋旋乾转坤光居宰府颐在经筵相表里也德之
颉颃又如此又岂可以祀邵程而遗司马哉明日予与
太守虞君廷玺教授钟君旻暨其同僚诸君会别于东
关语及之皆欢然以为宜无异辞乃定议祀四贤其序
先邵次司马次两程以齿也余为记且系以铭曰
河洛土中大贤所萃维兹四贤当宋盛际或隐岩穴或
起科第或居侍从或正宰揆孰能洞观三才万物鞭驾
风霆探蹑天月曰惟邵子林下豪杰孰能用世功烈峨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1374-0096d.png
巍平视韩富仰侪皋夔而又传道为学者师曰惟司马
庙堂表仪孰能并峙一家弟兄伯若春和季如秋清犹
夷犹惠可颜可曾绳继前哲梯阶后英曰惟两程圣门
干桢同时四贤百世仰希礼殿从祀遍于海涯矧兹乡
里宜有专祠祠以敬贤希以为已香火堂亭简编匆几
郡侯师生来游来止际兹圣明其继高轨  句容曹氏祠堂记
南京吏部尚书句容曹公昔者以书来告予曰义于里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1374-0097a.png
居构祠堂以奉先世愿有以记之予诺焉而未果既而
公捐馆其子中书舍人冕归奉襄事毕来谢上命葬祭
之恩见予伸公前请予问祠堂之制冕曰在正寝东遵
紫阳家礼也楹止于三不为高广因地势也黝垩丹青
之饰踰于他室重其先也且公官秩之所当为也又曰
公之神主既入于祠堂而昭穆之序改题递迁矣则今
所祀者祢之龛也祖之龛也曾之龛也其所躬至与所
追荣之官号皆吏部尚书也而冕之不肖尚得列职文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1374-0097b.png
苑以其所蒙禄供祀事不下侪于礼所谓无田则荐孟
子所谓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者呜呼先父之
所以荷受圣恩显其先而帱荫其后者于此亦可以见
之矣奚可以不见录于君子乎予曰然世之称为士大
夫者鲜不致美其宫室以为已所居之计而求垂诸子
孙于安其父祖之神则或忘夫为之所此其意将谓夫
化者为罔知矣是岂得为仁乎将谓夫体藏墓封树
崇茂拜扫以时宜在彼尔无事乎此也是岂得为知乎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1374-0097c.png
将谓夫吾能显亲扬名务其本矣而祠以祀之特其文
尔殆不足为是岂得为礼乎仁者事亡如存追远如近
知者知送形而往迎精而返之依乎后嗣也礼者无本
不立无文不行奚可偏废哉子之先公举斯典也三德
备矣若夫子之不忘继述斯亦可谓能子也乃记之
  游梁氏园记
梁氏园在今京师西南五六里其外有旧城旧城者唐
藩镇辽金别都之城也元迁都稍东于是旧城东半遂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1374-0097d.png
入于朝市间全无迹可见而西半犹存号为萧太后城
即梁氏园所在也萧太后者辽后皆以萧为姓有子为
帝则太后别居宫城统部属故其亡也末帝淳之妻犹
得独存称太后以至其国踰年乃灭也或谓此虽辽金
都城而非唐藩镇城不然也唐时此为范阳藩镇安史
反后改名卢龙而所治幽州蓟县不改今移蓟以名州
移卢龙以名卫各去此数百里其实唐之卢龙与蓟在
此也恶得非唐藩镇旧城乎辽金不因藩镇以为都而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1374-0098a.png
曷因乎稽诸史志辽金又曷尝创建都城乎其城仅存
土尔甓皆为人取去今取犹未巳其土皆真黄土人取
之和煤炭以烧亦有即之作墓者以其犹高坚也予往
游之日去清明节未久插棘持纸近远在目嗟乎昔之
在此地者以臣叛主如安史辈自唐中叶迄元季世七
百年矣小而鼠拱豕伏大而虎吞龙亢孰得窥之哉天
旋地转时移事改而懦夫竖子持畚锸以斸甓掘土焉
就其构楼橹立麾盖喑呜叱咤之故处而葬埋哭泣引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1374-0098b.png
绋掩袂焉因其颓垣隳墉而增高补缺以障朔风延夕
晖蓺群芳于是吾侪得以息朝署之迹摅林野之兴焉
俛仰古今感慨多矣可以自幸夫圣明之不易遭也是
日园中牡丹皆半谢盖京师气候牡丹开于榖雨后于
候为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之间予往乃立夏初故
已过也同游者柯学士孟时相约携具皆甚俭园有龙
槐共酌其下而归去时微风埃中道憩一寺正统中太
监僧宝所建非数万金不能成僧宝没于土木有像在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1374-0098c.png
寺归时风止过太宗潜龙时所建天王寺其规制视前
寺仅三之一云
  重修豫让桥记        倪 谦
距赵城南几十里水自东山来横亘于道古有桥架水
上以济行旅即战国义士豫让死所也代久倾圮于水
裹足经是者咸病焉知县事吴桥何君友闻于正统辛
酉由进士出宰于斯兴踣起废有为有守岁甲子秋八
月尝出按行至水涘爰仰遗烈惕然怀感乃税驾召谕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1374-0098d.png
父老曰若知夫豫让之所以义乎昔臣事智伯感其国
士之遇及智伯为赵襄子所灭壤地三分家无噍类而
让以死报之挟匕首入其宫中涂厕以冀得志于襄子
也至被觉获幸得释又漆身变容吞炭变音违妻拒友
必欲成其志去伏于此桥下俟襄子出而图之复被觉
获竟斩其空衣而死屡仆屡起略不少变虽未得扼
喉揕其胸而一念之加于襄子者固已尽矣此其义何
如也让既死于此桥其灵爽将不亦依于此桥乎今颓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1374-0099a.png
缺断坏民病于涉无让犹将举焉矧有让之烈乎昔南
国爱甘棠不忍伐以召伯生憩于此故也则夫死于此
者能不加爱而忍视其废乎大义耿耿诚足为委质事
人之法吾将表其迹以风厉吾民尔谓何若父老咸稽
颡曰诺于是首捐俸资裒舆情所乐助计得钱若干缗
乃募工甃桥以石中劵水窦上隆旁杀广二丈长倍之
高一丈五尺为祠堂桥西以安其灵费不在官役罔及
民踰月功以成告是年冬君朝会京师过予家属记其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1374-0099b.png
事予以君斯举得三善焉夫追复古迹俾前人之遗烈
以彰义之发也俾行旅之济涉以便惠之及也俾斯民
之趋向以劝仁之推也一举三善其可谓能知为政不
有过于郑侨也欤代之理人者非法令所急不皆加之
意君独急法令所缓若此非贤而有才殆将有不暇也
君在壬戌癸亥岁尝修建中镇伏羲娲皇三庙又尝修
宣圣庙以暨城墉坛墠罔不完固其规画率类此务民
义敬鬼神君有之矣因并记之以告于后之人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1374-0099c.png
  扬州府重修养济院记     刘 珝
皇上践祚之初百政一新轸念困穷之心尤恳恳然故
明诏之下首及之且令有司无俾乞食于市大哉圣心
即古文王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之心也臣珝因忆去岁
侍讲春宫至书之无逸篇言文王于小民则怀保之于
鳏寡则惠鲜之遂及时事数十天颜豫悦虽不形诸言
实深有契于心臣珝于时有以知皇上真大有为之君
可以登三迈五而汉唐宋英君谊辟不足较也斯人之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1374-0099d.png
福何啻万万肆其初政却贡献减财赋罢诸道镇守官
无非为民而以穷民尤民之微者故特加之意焉皇上
爱民之仁若此其任事之臣体皇上之心者固有之矣
然有行之而不竟者有视为故常者皆深可恶也至以
忠义自许以苍生为念侃侃焉特立不阿不待启之而
政以行不伺激之而仁以著陜右王君公度一人而已
君昔为给事以诛奸臣功超擢都台督理漕运大得江
淮之心及其既去人心若失慈母及今再起人心若得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1374-0100a.png
慈母君何以得此于人人哉亦惟以仁而已君于可为
之事知无不为自淮以南南北数千里吏之墨者黜之
事之壅者通之民之离者合之法令大行輶车所至民
必焚香望拜天顺癸未君巡抚至扬首以养济院询于
有司仍躬造其所舍宇岁久寖用圯坏且狭隘弗可容
众君设法修复不劳于民辇石陶甓鸠材僦工木斲而
不加雕墙圬而不加饰前此屋止十三间今悉撤其旧
而更新之凡增若干楹广储布帛粟米实其中郡之鳏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1374-0100b.png
寡孤独疲癃残疾不能自全者皆兼收而并纳之复于
大门外大书养济院三字于坊以示来者告成之日欢
声肆彻民用以康道路之间无复饿殍君之功可谓大
矣太守武邑王勤恐君之功不传诸永因训导孙敏以公
来京寓书具始末属识其事夫古之圣君贤相以天
下为心则必均天下以为爱譬之万物育于覆载不容
萌蘖之或伤血气周流于四体不容一指之或滞况以
天下犹一家岂容一民之或失其所哉皇上能体文王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1374-0100c.png
发政施仁之心君能体皇上爱民之仁且斯举也举于
明诏未下之前可谓能分君之忧者矣可谓不待启之
激之而仁政自行者矣夫养济者仁政也仁政既行则
其仁闻必达于上将置诸左右而仁泽被于四海此诸
公及苍生之所望也噫安得今内而任事公卿外而郡
邑小臣皆以仁民为心如君者邪此珝区区之望又无
穷已其院兴工于天顺七年五月初二日讫工于九月
十八日作记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1374-0100d.png
  扬州府重修白塔河记     王 㒜
维扬郡治东北两舍许宜陵镇侧有河名白塔盖古运
河支流以南属于江北达于淮者也皇明宣德壬子平
江伯陈公瑄酾浚旧道建新开大桥潘家江口四闸以
蓄泄水以便江南漕运历岁滋久中多壅阏舟既不通
闸亦随毁乃者成化癸巳冬巡河郎中郭升以为言下
其事于总督漕运都御史李公裕以询于众得修河事
宜以属郭君而总其成焉郭君于是召集旁近兵民二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1374-0101a.png
万人疏旧河二十里筑东西捍水堤四十里建通江大
同二闸其大桥新开闸之故存者咸修复之又增建土
坝三夏月潮涨则由闸冬月水涸则由坝又建减水闸
五以防汎溢浅铺五以备疏瀹至于涖事有厅享神有
祠保障有巡检司凡有益于河者无不为之经始于丁
酉三月以是年六月毕工通判鲍克宽具事颠末来请
作记予尝考之吴城䢴沟昉于左传渠通江湖载之迁
史唐漕江淮撤闸置堰宋至绍圣易堰以闸则漕河之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1374-0101b.png
出于扬境者最为切要漕法之讲于儒先者最为详备
漕数之给于县官者最为丰溢大抵建国于西北为不
拔之基取材于东南供不赀之费由今视昔初无少戾
兴事劝功有待于人此白塔河之所为浚理于今日也
虽然古人尝谓润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
败溺遂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
舟且减运钱数万今京口埭既淤浅不胜重载则由常
州孟渎河入江溯流而趋伊娄回远百八十里视六十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1374-0101c.png
里既两倍之而大江风涛之险漂溺之患月所不免又
非但岁中见之而已也斯河既成则江南漕舟出孟渎
者可径投断腰洪入夹江三十里入河又四十里而达
扬境脱不测之渊以即安流忘盗窃之虞而游乐土烝
徒欢呼无事转挽篙工舵师枕卧而至其为省费又奚
翅数万而已也使非李公之经略郭君之筹画而欲望
力排群议茂绩成缵施加当时敷被后世如此役者
庸可得乎李公字咨德西昌人巡抚淮南焯有风烈郭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1374-0101d.png
君字腾霄濠梁人治水徐淮之间亦累著奇效以不系
于兹河也皆略而不书而特书其兴利拯患充国惠民
之一事俾列之贞石以为后来者劝云
 
 
 
 
 明文衡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