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1374-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二十九
            明 程敏政 编
 记

  阅江楼记         宋 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
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
是声教所暨罔閒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1374-0001b.png
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
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
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
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
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
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
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1374-0002a.png
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蕃舶接迹而来廷蛮
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
也四裔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
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
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
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
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1374-0002b.png
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
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
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
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
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
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
有不油然而兴邪臣不敏奉旨撰记故上推宵旰图治
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1374-0002c.png
亵也
  琅琊游记
洪武八年十有一月壬子皇上以皇太子暨诸王久处
宫掖无以发舒精神命西幸中都沿道校猎以讲武事
濂实奉诏扈从十有二月戊午次滁州驿濂进启曰臣
闻琅琊山在州西南十里晋元帝潜龙之地帝尝封琅
琊王山因以名颇闻秀丽伟拔为淮东奇观愿一游焉
而未能也敢请皇太子驩然可之即约四长史同行秦王府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1374-0002d.png
则林伯恭晋王府则朱伯贤楚王府则朱伯清靖江王
府则赵伯友遂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
盘互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唐梁载言十道志又云丰亭
山山上有汉高祖祠又有饮马池世俗妄传汉高祖曾
饮马于此国朝以山麓为畜牧之场别凿池饮马仍揭
以旧名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
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馀步即丰乐亭
直丰乐之东数百步至山椒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1374-0003a.png
入天宁寺今皆废唯凉烟白草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
者久之山东南有柏子潭潭在深谷底延袤亩馀色正
深黑即欧阳公赛龙处上有五龙君祠皇上初龙飞屯
兵于滁会旱暵亲挟雕弓注矢于潭者三约二日雨如
期果大雨及御宝历为作栏楯护潭且新其庙庙侧有
时若亭濂坐亭上问潭侧双燕洞及其南白鸽洞以肆
穷览人无知者乃止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
山之间分流而下曰酿泉潺湲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1374-0003b.png
亭曰渐入佳境今亦废唯四大字勒崖石间淳熙中郡
守张商卿等题名尚存沿溪而上过薛老桥入醉翁亭
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兵后焚炼为垩殆尽亭后四贤
堂亦废亭侧有玻瓈泉又名六一泉石阑覆之阑下压
以巨石中疏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是日
天阴雪花翩翩而飘伯清倡曰雪作矣不还将何为濂
游兴方浓掉头去弗顾其步若飞历石径一里所至回
马岭伯友追而至伯清继之伯友曰二客足力弱不能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1374-0003c.png
从矣二客伯贤伯恭也其谓回马者建炎寇盗充斥郡
向子伋因山为寨植东西三门西曰太平东乃回马
也岭之东有醴泉又其东南有栲栳山山之南有桃花
洞又南有丫头山山之下有熙阳洞皆未暇往蛇行磬
折黄茅白苇间莽不知所之宋熙宁初僧崇定获佛舍
利六百垒石为四十九塔于道隅累累如贯珠塔虽废
幸有遗址可凭径行无疑其路若穷又复轩豁盖峰回
路转九锁而至开化禅院院在琅琊山最深处惜乎山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1374-0003d.png
皆童而无蔚然深秀之趣唐大历中刺史李幼卿与僧
法深同建此院即张文定公方平写三生经处三门外
有观音泉入院皆瓦砾之区唯构屋三楹间中施佛像
僧绍宁出速坐方定龙兴院僧德学同太子赞善孟益
秦王伴读赵鐄吴王伴读王骥楚王伴读陈子晟闻濂
入山咸来会晟云太子正字桂彦良憩六一泉上亦足
弱不能进恐随二客归矣宁具饭饭客饭已宁引观庶
子泉泉出山罅中乃幼卿所发李阳冰所篆铭铭已亡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1374-0004a.png
张亿书三字碑亦断裂卧泉下石崖上多诸儒题名陷
为一方镌勒其中自皇祐淳熙乾道以来皆有之字或
篆或隶或楷或可辨或不可辨山之东西在在皆然不
特此泉也泉之南有白龙泉祷雨多验童行堂下有明
月溪稍南有吴道子画观音及须菩提像刻石壁上傍
镌淮东部使者八八舜臣琅琊山记颇不合文体为之
破颜一笑又稍南有华严池由明月而上入归云洞访
千佛塔遗址过石屏路俯窥大历井井亦幼卿所凿沿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1374-0004b.png
山腰陟磨陀岭远望大江如练钟阜若小青螺在游气
冥茫中岭下有琅琊洞洞广两室中有一穴深不测名
人题识无异庶子泉惧日夕复不暇往焉自幼卿博求
胜迹凿石引泉以为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室琴台后
人颇继其风山中之亭几二十所而日观望月为尤胜
今荆榛弥望虽遗迹亦无从求之可叹哉夫亭台废兴
乃物理之常奚足深嘅所可嘅者世间奇山川如琅琊
者何限第以处于偏州下邑无名胜士若幼卿者黼黻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1374-0004c.png
之故潜伏而无闻焉尔且幼卿固能使琅琊闻于一方
自非欧阳公之文安足以达于天下或谓文辞无关于
世果定论邪然公以道德师表一世故人乐诵其文不
然文虽工未必能久传也传不传亦不足深论独念当
元季绎骚窜伏荒土朝不能谋夕今得以厕迹朝班出
帝子巡幸而琅琊之胜遂获穷探岂非圣德广被廓
清海宇之所致邪非惟濂等获沾化育生成之恩而山
中一泉一石亦免震惊之患是宜播之声歌以侈上赐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1374-0004d.png
游观云乎哉因取醉翁亭记中语风霜交洁水落石出
字为韵各赋一诗授主僧绍广刻诸山石云
  游荆涂二山记
濂既游琅琊山起行至池河驿适邮卒递内使监公牒
至及开缄中藏濠梁古迹一卷宸翰亲题其外令濂搜
访与青宫言之濂因启曰临濠古迹唯涂荆二山最著
图经涂山在昔钟离县西九十五里荆山亦在县西八
十三里二山本相联属而淮水绕荆山之背神禹凿开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1374-0005a.png
使水流二山间其疏凿之踪故在人思其功迄今弗能
青宫曰至中都当往游焉余将渡淮狩于王庄先生
宜溯流而上届今怀远县以俟濂奉教行以洪武乙卯
冬十一月乙巳发舟庚午日曛始泊县西门而青宫已
驻跸于门东五里矣辛未濂上谒青宫下令以壬申游
二山濂至期约怀远文学掾王景彰宿舟中黎明棹舟
至涂山足曳杖入山山傍废址旧皆民庐前度石梁复
斗折而北累石为墉多艺椒之园行可三里馀视大磬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1374-0005b.png
石青绿间错颓然欹足坐谛视之乾藓交封之耳闻有
草生石上高一尺其花可玩不假土力人取悬檐间呼
为石莲华复行四里所岩石荦确插起道左危倾欲飞坠
复二里所微径入灌莽抵岩罅贮泉一泓味甚甘覆以
茆茨曰圣水亭取水以禜雨多验复一里馀至山巅禹
庙在焉庙已毁唯颓垣破础存游目四顾长淮西来涡
河北汇而寿春临濠宿州之境皆在冥茫昏杳中缅想
南北战争屯戍处为慨者久之山之下聚落甚盛庙史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1374-0005c.png
云名禹会林乃禹会诸侯之地庐舍之比如栉移踵入
庙庙前杏树一章大可蔽二牛二柏参差左右树东寘
小瓮杏柯之水时津津滴其中庙史云当晨雾四集水
愈多其来如泉可代井石碣二一大书有夏皇祖之庙
六字下方刻宋庆元初州守刘仲光自造祷雨记一亦
记祷雨事皇甫斌绍熙庚戍来为郡命钟离尉丁夫荣
作石未泐文尚可读复从庙西循石坡而下钜石危立
如人形遥望之一妪俨然也相传为启毋石庙史云居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1374-0005d.png
人每刲羊豕祭之至以粉黛饰其貌闻之不觉失笑山
岰旧有僧房今废久俟鹤驾不来忽使者至云扈从士
马多无桥可以渡河青宫不复至矣言未既但见旌旗
如锦绣摇曳上荆山矣濂亦下麓入鲧庙见所题碑神
号鄙俚弃而不睨出读祖无择所赋歌京口孙临为书
碑盖无择谪守寿春过此而作也复北经县治折而东
行约三里所至荆山梁魏交斗时就山筑堰以灌寿春
其遗迹犹班班可见复行三十步崖厂如屋侧身而入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1374-0006a.png
石平如床座可坐人号为卞和洞自西上复一里所过
避雨石石斜倚可避雨故名复六十步至产玉坂奇石
骈立玄质而白缘粲如雪西有玉池榛荆迷路不可寻
景彰欲导至青峰庵足倦遂止时青宫已猎远郊濂因
登舟先还中都云惟二山见诸载记者其说多乖舛以
涂山言之春秋左氏传云禹会诸侯于涂山杜预注云
在寿春县东北说者云今濠州是也国语史记则又云
禹会诸侯于会稽故会稽亦有涂山吴越春秋亦以涂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1374-0006b.png
山在会稽又兼载涂山之歌应劭云涂山在永兴北说
者云今会稽萧山县是也是二说已不能归于一致矣
至于苏鹗演义又云涂山有四一会稽二渝州三濠州
四当涂然其处皆有禹迹或者遂谓禹之治水固当遍
历宇内而会诸侯实在会稽之涂山柳子厚涂山铭苏
子瞻子由涂山诗指在濠州者皆非是濂之存疑未决
者一也以荆山言之荆山楚山也楚之先王熊绎僻在
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传至成王始盛又七传至昭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1374-0006c.png
王始迁都郢昭王有言曰自古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
河非所获罪则楚之封疆可知郢即今江陵其地有荆
山一名景山荆故楚号也有之诚宜世则谓在濠州濠
州古钟离子国与寿春密迩楚自昭王之后又历十一
至考烈王始徙都寿春韩非子所载卞和献玉事乃
在厉武文三王之际昭王上接武王已越十世当三王
时钟离何尝属楚而强谓卞和至此山邪新序又谓抱
玉而泣在共王之时杂记又谓在怀王及其子平王之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1374-0006d.png
时平王乃昭王之父下距怀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亦
六世何至颠倒错乱如是邪濂之存疑未决者二也大
抵山川遗迹非本诸经史者多不可信葛洪丹井与郭
景纯之墓在在有之纵以高世之智将何自辨其真伪
邪必欲可信涂山当稽之左氏以寿春为正荆山当證
诸史传以江陵为正有谓涂山氏乃故国名禹曾娶其
女者别是一说与此殊不相涉也濂耄矣诸书遗忘欲
尽所记忆者未必无舛讹辄缘纪游因挂漏书之以发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1374-0007a.png
同游者一笑同游者盖太子正字桂彦良晋府长史朱
伯清吴府伴读王致远及景彰云后一月某日记
  宋九贤遗像记
濂溪周子颜玉洁额以下渐广至颧而微收然颐下丰
腴修目末微耸须疏朗微长颊上稍有髯三山帽后有
带紫衣褒袖缘以皂白内服缘如之白裳无缘舄赤色
袖而立清明高远不可测其端倪程子色微苍甚莹貌
长微有颧眉目清峻气象粹夷髯四垂过领袍土黄色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1374-0007b.png
无缘内服领以白皂缁帽檐高白履和气充浃望之崇
深伊川程子貌劲实颧微收色黄而澹目有棱角髯白
而稍短在颊者尤短而翩翩若飞动帽袍与履咸如明
道俨而立刚方庄重凛然不可犯康节邵子色微紫广
颡身颀然有颧特然其下癯骨爽而神清须长过领内
服皂领帽有翼围之袍缁履如伊川耸肩低袖手立而
睨视坦而庄和而能恭横渠张子面圆目以下微满而后
收色黄须少短微浓衣帽类康节履亦如之高拱正立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1374-0007c.png
气质刚毅德盛而貌严温国公司马子色黄貌癯目峻
准直须疏而微长半白在耳下者亦半垂耳轮阔微向
面幅巾深衣大带加组方履黑质白絇繶纯綨前微下
而张拱指露袪外有至诚一德不以富贵动其心之意
晦庵朱子貌长而丰色红润发白者半目小而秀末修
类鱼尾望之若英特而温煦之气可掬须少而疏亦强
半白鼻与两颧微齇齇微红右列黑子七如北斗状五
大二小六在眉目傍一在颧外一在唇下须侧耳微耸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1374-0007d.png
毫生窍前冠缁布冠巾以纱御上衣下裳皆白以皂缘
之裳则否束缁带蹑方履履如温公拱手立舒而能
南轩张子姿貌恢伟眉目耸秀白而润丰下少须神采
然椰冠纱巾道服青皂缘系以绦履白坦然明白使
人望而敬之东莱吕子形貌丰伟颜色温粹眉厚而秀
髭浅而有衣道服皂缘冠幅巾蹑皂履望之似严毅就
之如入春风中金华宋濂曰天生九贤盖将以明斯道
也今九京不可作矣濂寤寐思之而无以寄其遐情辄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1374-0008a.png
因世传家庙像影参以诸家所载作九贤遗像记时而
观之则夫道德冲和之容俨然于心目之间至欲执鞭
从之有不可得于戏九贤亦夫人哉
  新雨山房记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
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
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
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斲为楼橹戈炮樵薪之用民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1374-0008b.png
惩其害多徙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馀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
修饰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而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
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
燬及兵清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旁植修竹数
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仁杰未乱时尝有禄养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
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记之一室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1374-0008c.png
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佚非徒
然也方兵革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
宁有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粱刍茭之需叫号徵逮者填
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
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
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呼
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1374-0008d.png
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
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五泄山水志
五泄山在婺杭越三州境上北距富春南据勾吴东接
浦阳其山水最号奇峭齐谢玄卿尝以采药深入其中
而宋刁景纯吴处厚亦颇游焉自西坑岭入过遇龙桥
北行二十步始入西潭前横一溪水甚寒履之如冰由
溪而前径小潭傍有怪石突起类大瓮斜覆乃扪石而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1374-0009a.png
登一失足辄坠又行二里所地稍夷旷怪石四瞰峰峦
环列献状其纹萦萦然类神工鬼斧所雕刻者山多猴
游人或恐之撒石乱下如雨又前行半里所泉自石窦
中出浏浏作声若琴若笙竽泉西流汇为小洼莹澈泓
澄毫发不隐鯈鱼数尾洋洋往来如行琉璃瓶中见人
至潜去洼左大树离立极怪伟倒影入水中如画又前
行五十步大石阏道相传有岩角肖鹰喙忽夜大雷雨
喙崩下声闻二十里又行三十步榛筱成林翠光浮映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1374-0009b.png
衣袂成碧色山虫崖虺奔绕后先瞬目失所在至此则
气象阴幽绝不类人世如升蓬峤坐水晶宫生平烟火
气消尽又自山腰缘葛而前竹箨覆地厚动足辄仆又
过十步许抵小潭小潭上曰西潭流水倾沬成白帘阔
可七八尺冉冉下注滑而无声两傍石崖峭立苔蚀藓
晕时有水珠毵毵滴下岁旱乡民祷龙于此遇祷泉或
涌取蜥蜴入瓶盂中持以归多验自遇龙桥至此约可
五六里皆蛇盘磬折路行若穷又复轩敞其中胜致难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1374-0009c.png
得具述或言潭上有石河从石河至三台塔人迹罕至
莫详也寻他路而出斜迤而东过香炉峰峭拔上有石
类香炉故名香炉北有峰圆而童名钵盂峰或曰肖东
瓯雁荡又名雁荡峰过雁荡而南时有白云覆于谷者
曰雪峰屹然人立者名玉女峰崭崭势欲柱天者名天
柱峰其他诸峰星联肺附登名图籍者盖七十有二焉
复从崖东折度略彴桥趋三学士院院唐灵默禅师道
场师尝降龙于此遗迹尚存由院北深入又百馀步至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1374-0009d.png
东潭潭上飞瀑可二十丈瀑怒暴倒击崖窍中若运万
斛雪从天掷下白光闪闪夺人目睛至潭底辄复逆上
有声如辊雷人笑语咫尺不能辨犹闻瓮中声居人云
每天风一号四山林木震撼欲折黑云下罩杳不知昏
晓岁旱祷龙者其多验如西潭复北折而西溯潭之源
登响铁岭度紫阆山村人多舍篁苇间有平皋数百亩
可耕溉傍沿石河又行一里所地名石鼓足顿之鼕鼕
呜越十步至第一潭潭如井睨之正黑投以小石锵若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1374-0010a.png
佩环又越十馀步至第二潭圆如锜釜面广而底敞大
水驱乱石聚其内迨满复泄去潭下石壁百馀尺险不
可寘足从其右悬藤坠下至第三潭潭甚深以线缒之
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
有蛟龙潜其下人恒以幽悄为病第四潭咸不敢往或
以绹围腰系巨杙俯崖而瞰潭左右皆枫木其形大槩
如第二潭而广袤倍之侧有晋刘龙子墓相传龙子尝
钓于潭得骊珠吞之化龙飞去后人为垒石作冢或云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1374-0010b.png
龙子之母葬焉世远不可辨又其下至第五潭即东潭
因其水五级故名之为泄云噫造物之委形山水者其
奇峭有是哉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
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
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
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1374-0010c.png
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
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
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
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
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
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
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1374-0010d.png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
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
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
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
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其节也者人之所难
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
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
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1374-0011a.png
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
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
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畏所记           胡 翰
常山邑丞刘彦英尝自溧水辟地抵吾婺数过从论学
及领邑事又数于衢郡见之间语余曰吾于世无所取
长自家庭子弟从师受学长而服官政随牒四方恒若
弗胜也弗逮也人以吾为畏焉吾念之固然计吾得者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1374-0011b.png
以畏也失者亦未必非畏也因名其室曰畏所愿乞记
于下执事余谢不敏今年闻余病且免归其请益固乃
作而言曰君子处天下之至约而不戚服天下之至贱
而不愧履天下之至险遇天下之至变而不骇且乱中
立而不倚内省而不疚恶乎畏也苟得志虽富且贵焉
当大任于庙堂之上决大议于人主之前一言定国不
变色而利泽加于民若举而措之恶乎畏也吾闻之
体物而不遗人物之生日用之间莫非天命之流行念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1374-0011c.png
虑有一不诚焉言动有一非礼焉虽至隐至微也而人
伪参之天命几乎息矣操舍之顷存亡之几也敬怠之
萌吉凶之辨也今君之畏讵不以是乎则吾知之矣以
是而畏之唐虞三代之圣人犹兢兢业业孜孜慄慄翼
翼亹亹不能一朝夕宁也书曰迪畏蹈而畏之也又曰
寅畏敬而畏之也又曰抑畏谦而畏之也皆所以畏天也
诗曰胡不相畏小人无所忌惮不知天者也不知天者
不当为而为之知天者不当为而不为当为而不敢不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1374-0011d.png
为之故其畏也非恇怯也非委靡也又非有操切之者
昊天曰旦与尔游衍昊天曰明与尔出王君子知之故
无不畏仲尼著其三其致一也余与刘君皆学仲尼之学
者而余恇怯委靡恒患不振窃观于刘君方兵兴时脱身危亡疾疫之中奉其母夫人以行历数岁而返于乡
闾高年无恙不失人子之道一弟二子自为师友不废
义方之训虽仕宦非其志也邑人亲之官事不严而集
其立心行已加于余矣在易之乾以惕无咎在震以恐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1374-0012a.png
致福君何失乎以君怀恐惕之心求免于戾则非也天
下有任重道远而贲育不与焉者吾于君之名室宁不
重有警云
  青霞洞天游记
道家所谓青霞洞天者世名烂柯山即晋王质观奕棋
处在今信安之兴贤里余客信颇久非有吏事恒愿游
以乏同志不果今年夏六月七日龙泉章公三益求按
郡乃会诸生出城南门舆行十里至武坪又数里渡沙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1374-0012b.png
步溪又出入篁筱中十馀里抵山之麓有寺曰宝岩观
曰仙集栋宇皆已剥陊日午热甚道士具茗列坐久之
湫隘犹民家耳道士除道遂循观右拾级而上飞梁横
亘通趾顶皆石蜷如螮蝀其下划然可居得地如坻者
东西深百馀尺广半之巨木蔽空公与诸生皆集飘风
汎木叶虚徐漫衍后先不绝凉满襟袖如坐碧云苍雪
间求昔人之遗刻唐宋以来陆庶钱顗徐霖游钧诸名
辈往往可识其他漫漶虽欲识之不可得然惟庶碑最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1374-0012c.png
古侍者行酒数行已余与客吴思道旁丝石磴登山之
脊出所坐梁石上四顾皆林阜溪流蛇行野中东南诸
峰矗立苍翠晻霭则紫微也最后公亦挟一童登之复
坐纵谈问道士故梅岩精舍所在莫有知者日且暮怅
然有怀质与余皆东阳人书石曰阏逢执徐之岁有晋
樵者之里人胡翰入山与客六人共饮未醉辄去翰记  香溪仁惠庙祷雨记
洪武十有一年夏六月不雨环郡之邑厥田高者衅拆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1374-0012d.png
下者刚燥陂泽既竭原泉不通稼日就槁农民告病郡
邑修祷祀之礼吁天叩神或应或否而旱熯如故洎秋
七月不雨农民告病益急从政者患之兰溪距郡五十
里其邑旱不为灾踰邑而西又二十五里为香溪入其
疆则其泽之竭者演而注其土之焦者淖而沃田间芃
芃皆美稼也余为愕且喜问诸父老皆曰先是固旱矣
农告病矣赖吾司征之长吉安刘君思忠而免于歉乃
六月己丑君率父老祷千里之偃王庙合百神而享之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1374-0013a.png
明日丙寅入蟠山祷于天津庙庙故有大神曰泽润曰
泽沛盖司龙者也迎而致之及途而雨越三日戊辰又
大雨犹未洽也七月癸酉君露跣道上祷之益虔明日
戌神应之以雨越三日戊寅又大雨吾稼仰之以足
靡不就实是则神之赐也君之贶也吾民戴之每食恨
不尸而祝焉余闻而愈愕刘君非有民社者曷为而及
是哉既而过友人之门陈如圭氏吴德璋氏皆曰诚如
父老言然不唯宁是往年祷雨脱我于蕴隆之毒亦惟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1374-0013b.png
君慺慺以将事吾惧无以报之则著为咏歌之辞而今
又重蒙德焉其感而应也灼有攸徵矣向使吾二人言
之人孰信之使吾乡人言之虽信而未必深也今先生
幸辱临兹土而寓目焉咨及下走走不敢隐惧余言不
足以侈君之贶不于先生图之而孰图之先生苟不鄙
夷得托诸文字庶其传信矣乎余谢而退他日童良仲
至郡则具其事以请春秋讥不闵雨而著喜雨善其有
志于民也今郡邑犹古侯伯之国从政者孰不有志于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1374-0013c.png
民宁风旱逆时雨凡礼之所当为者悉致力焉而犹莫
能致其所难必刘君一司征耳其职不过榷货财督税课
取诸商贾之类与郡邑有民社者异矣顾不忍农人之
无稼殚厥心而拯之天亦辄应之岂有他哉宇宙分事
即吾分事昔江西陆子尝有是言君固习闻之矣况其
近者一视同仁而无间可也天之仁爱吾民恒欲厚其
生不幸而丁斯之旱岂使之无孑遗哉故一夫致其格
一乡遂其育积诚之至则天心顺成之矣余取乡人之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1374-0013d.png
言论著君之美以见喜雨者能闵雨也不临民而有志
于民尤所善也此春秋之义是宜书之以告来者
  开先寺观瀑布记       王 祎
庐山南北瀑布以十数独开先寺所见者最胜开先瀑
布有二其一曰马尾泉其一在马尾泉东出自双剑香
炉两峰间为尤胜或曰瀑水之源昔人未有穷之者或
曰水出山绝顶冲激入深涧西入康王谷为水帘东出
香炉峰则为瀑布也十一月十八日日南至余约郡守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1374-0014a.png
吕侯肩舆十数里至开先主僧志一作丈室未成邀坐
茅屋中乃访漱玉亭却至龙潭石峡口由寺至亭可二
百步由亭至峡口仅数十步盖自远观之瀑布出自两
峰间如泻天半由近而观则二瀑下注汇为重潭潭水
出石峡乃为溪循山足东流以入于彭蠡当峡口仰望
但见水从潭中出岩谷回互二瀑所从来不可复见矣
峡石上刻青玉峡及第一山字大二尺米芾书也石间
多题名石粗字画浅初不可悉辨命左右掬水沃之字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1374-0014b.png
乃见大率宋南渡后人其人无闻者居多可识者才十
二三因慨君子惟植节砥行乃可不朽苟不出此虽托
名岩石未久人不识也又从石壁间读淳熙中郡守祷
雨神龙示现事一公为余言岁春夏交大雨后瀑水盛
潭遽溢积叶坠梗皆荡涤去不留谓之龙洗潭或岁旱
人来取水潭中祷龙神辄有应至今常然回坐亭阯上
亭废已久亭下池亦为石所堙初寺僧作石霤接潭上
引水至寺中给庖湢又凿石作此池即苏长公赋诗处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1374-0014c.png
也径八九尺霤水从潭上来流入池乃从池中复入霤
以去而石霤废亦十五六予命一公葺之一辞力弗赡
也明年三月廿六日雨初霁郡中又无事复约吴侯及
通判罗从道幕宾徐君弼姬执中星子令葛俊德游焉
比抵寺诸公皆先诣一公余独径往潭下坐石上瀑水
方怒泻奔腾荡激声震如万雷令人心怖神悸股战栗
不休顷焉诸君至见余独坐又颜色变皆拍手呼大笑
然水声澒洞呼笑声亦不闻也寺僧云龙适洗潭矣于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1374-0014d.png
是一公丈室已完又作竹笕接石霤引水过阶除下清
驶极可爱余命取水煮新茗一公谓近从后岩下得泉
一洼以煮茗味比瀑水乃倍佳试之果然暮乃回六月
十日余被召将赴京念人世行止不可必万一有他累
则清游不复得因与郡人段谦曹元同泛过落星湖约
得路之半舍舟以行一公与光应知余来远出迎乃与
二僧携手行至招隐桥坐桥上桥在寺前五十步潭水
为溪所经也其西东松杉枫杞苍翠色掩映从树底望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1374-0015a.png
鹤鸣诸峰高出树杪仅尺许隐然如画图中见又从树隙
见岩腰采薪人衣白大如栗初疑此白石耳有顷渐移
动乃知是人也桥下流水触石㶁㶁鸣尘虑俗想荡涤
殆尽久之不能去乃造一公所视余其所赋诗又出楞
伽经使予读读尽卷颇悟微旨一二应公者戒行清峻
略涉书史年且老不欲他走一公邀留与同处郡中乱
后无读书人可与语余因数与往来一公请予诣潭下
是时久不雨瀑布流且绝余指笕中水谓曰此水一耳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1374-0015b.png
何必复往也是夕宿寺中夜半雨大作比晓余未起应
扣门告曰瀑布流如故矣盍亟起观之余欣然揽衣起
倚阑睇视良久日初出红光径照香炉诸峰上诸峰紫
霭犹未敛光景恍惚可玩不可言也应因诵李太白观瀑诗
又诵笑隐题太白观瀑图诗余笑曰安知今日无太白邪胡
可谓古今人不相及也比午乃还一公间为余言开先者旧
传梁昭明太子之所栖隐南唐元宗在潜邸亦尝读书于此
招隐桥其所造也后归践尊位乃即此造寺故以开先名有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1374-0015c.png
丫岩和尚者实开山宋以来住山者皆名德寺前有松每株
大数十围佛印元禅师手所植近时南楚越公乃尽伐以建
寺见者惜之而寺今亦为劫灰矣岂非数乎一之居此所愿
图复其旧而适此大法陵迟有志未遂幸丈室苟完聊安馀
息而已公尚丐我一言以记之吾之愿耳余诺之未果为也
  游白鹿洞记
余到郡已数月欲至白鹿洞甚渴左右为余言往时荆
棘塞路不可往顷因伐大木往者众路乃始通然路上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1374-0015d.png
虎纵横苟欲往非多拥驺从不可用是欲行辄复止会
行省传檄郡府取大木余因挟星子令及都昌主簿彭
能领丁夫与同往去郡北行十五里至罗汉寺路分两
岐由东入栖贤谷西则至白鹿洞也比至两山势回合
当其合处涧水出焉过涧逾小岭岭有缺若关门然入
关路循涧北并山转涧南皆良田也约二三里乃至书
院遗址正当五老峰下书院燬已十五年树生瓦砾间
大且数围前有石桥曰濯缨其左又有石桥曰枕流过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1374-0016a.png
枕流则从列女庙登北冈冈上有大杉木六七百年物
也有司今尽伐为御殿物矣于是书院所存者独此二
桥从卒指殿堂斋庐及风泉云壑楼故处以告甚历历
慨想昔日规制不可见惟闻山鸟相呼鸣山谷间馀韵
悠扬恍类弦歌声或云从此右折东南逾重冈行二三
里乃至所谓白鹿洞却从洞后复右折陟岭乃可到寻
真观望水帘也不果往徘徊久之而还按白鹿洞唐李
渤读书处也南唐升元中始即其地为学给田以食其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1374-0016b.png
徒所谓庐山国学也宋初天下未有学惟有四书院睢
阳石鼓岳麓及白鹿洞也太平兴国二年尝赐白鹿洞
九经当时学者数百人至崇宁末乃尽废及淳熙七年
考亭朱文公为郡始斥其旧而大之又定为学规示学
者来学者益众而白鹿洞之盛出他书院右自后守其成
规二百年如一日也而隳废今乃如此余亦无如之何也余
尝怪世之为佛老氏之学者其宫室一废坏辄修举之
不旋踵岂佛老氏之学能盛于儒者哉盖为其徒者有
卷二十九 第 31a 页 WYG1374-0016c.png
勤行之意坚持之操能必其成故也至于世儒习圣人
之道常骫骳不自振不能以有为而圣人之道顾因委
弃郁塞而不得行呜呼此其弊也非一日之积矣余于
是盖重叹之也
  自建昌州还经行庐山下记
八月余自京还九月以事行郡境二日泛左蠡扬澜至
都昌县四日由都昌出彭蠡过飘摇沙宿芦潭三日至
建昌州七日回至芦潭北风作逆风不可行八日复至
卷二十九 第 31b 页 WYG1374-0016d.png
建昌九日舍舟取陆而还是日宿德安县十日发德安
西北行三十里至庐山下访汤泉汤泉在路南距山阯
不半里甃石为池者五南一池极热手不可探北四池
水稍温人往往入其中浴然皆作硫黄臭余旧闻凡汤
泉下必有硫黄惟骊山者乃是矾也矾毒石本草云性
热入水水不冰蚕食而肥鼠食而死也又数里过醉石
观陶靖节故居其地栗里也地属星子县而星子在晋
为彭泽县观已废惟有大石亘涧中石上隐然有人卧
卷二十九 第 32a 页 WYG1374-0017a.png
形相传靖节醉即卧此石上也按史靖节为彭泽令督
邮行县吏白当束带见之靖节不肯折腰小儿遂解官
赋归去来辞而归义熙三年也是岁刘裕实杀刘仲文
将移晋祚陶氏世为晋臣义不事二姓故托为之辞以
去若将以微罪行耳梁昭明谓耻复屈身异代要为得
其心夫岂以一督邮为此悻悻乎靖节既归益放情于
酒人知其乐于酒而固莫窥其所以然也或云观南诸
山即其诗所谓悠然见南山者也其旁居民多陶姓云
卷二十九 第 32b 页 WYG1374-0017b.png
是靖节后又数里为简寂观观亦不存简寂者陆脩静
谥慧远法师之结白莲社也同社者十八人陶靖节陆
修静皆与焉远公居东林在庐山北靖节修静尝访之
东林之近有虎溪远誓不过溪或过溪虎辄鸣及送二
人不觉过虎溪皆大笑世故相传为三笑图或曰慧远
卒于晋义熙十二年丙辰年八十三修静殁于宋元徽
五年丙辰年七十二丙辰相去六十载推而上之修静
生义熙四年丁未慧远亡时修静才十岁尔至宋元嘉
卷二十九 第 33a 页 WYG1374-0017c.png
末修静始来庐山时远公亡且三十馀年矣安取所谓
三笑乎或曰晋盖有两修静也自苏长公作三笑图赞
而黄太史以此三人实之蒲传正刘巨济晁无咎之流
皆有所述陈舜俞庐山记其说亦与太史同此其是非
固未决者也又循山下西北行未至郡治二十里为归
宗寺在金轮峰下山势方凝然忽石峰从山腰拔起如
卓笔高与山齐峰顶有设利塔俗呼为耶舍塔释氏书
云佛灭度后所遗设利八万四千散在人世龙宫皆贮以
卷二十九 第 33b 页 WYG1374-0017d.png
金瓶宝箧建塔藏焉东晋时耶舍尊者自西域奉设利
来八万四千之一也于此建塔塔高若干尺范铁为之
外包以石峰峭峻铁石重人力不可施皆运神通力致
之俗故呼为耶舍塔耶舍亦与远公社尝举如意无言
以示远远不悟即拂衣去是时禅学未入中国而兆则
已此见矣耶舍之去径上紫霄峰紫霄又在金轮东也
寺相传为右军故宅有池水色黑曰墨池羲之之所洗
墨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
卷二十九 第 34a 页 WYG1374-0018a.png
岂信然邪今临川郡城东有墨池南丰曾氏为记盖深
疑之以谓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以娱意于山水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余谓以彼之可疑则此之不足信非邪宋元丰间真净
文禅师住归宗时濂溪周先生自南康归老九江上黄
太史以书劝先生与之游甚力以故先生数数至归宗
因结青松社若以踵白莲社者又名寺左之溪曰鸾溪
以儗虎溪其事为释氏所传世皆谓先生实传圣贤千
卷二十九 第 34b 页 WYG1374-0018b.png
载不传之统岂其有取于佛氏之徒而愿从之游甚者
又谓濂溪之学受于寿岩佛者此又厚诬吾先哲者也
余以为不然大贤君子于其道既有得矣于其形迹未
尝以为累也况先生之高致如光风霁月初无凝滞固
奚必深辩之邪及淳熙中应庵华禅师继主归宗朱夫
子时为郡亦尝与之游华公盖临济正传于大慧为适
孙归宗虽非巨刹以屡为名僧所居号天下归宗今寺
亦废故基为树所蒙蔽不可入予徘徊鸾溪上甚久日
卷二十九 第 35a 页 WYG1374-0018c.png
已暮遂复行数里宿开先寺明日乃还
  游栖贤院观三峡桥记
五老峰于庐山为西面即郡治北望峰如屏障蔽其后
违郡治北行二十里转五老东入岩谷中栖贤寺在焉
余旧读苏次公栖贤寺僧堂记云栖贤谷中多大石岌
嶪相向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振掉不
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度桥而东
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
卷二十九 第 35b 页 WYG1374-0018d.png
涌穷水之变寺据其上游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
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每大风雨至堂中
之人疑将压焉问于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
以一二数矣又闻苏长公云庐山奇胜处不可胜纪独
开先漱玉亭栖贤三峡桥为二胜栖贤寺于是废已久
残僧数辈皆出居田间左蠡有僧曰惟贤颇通世间法
余谋于府僚俾之住栖贤贤曰俟吾结屋山中完公当
来游也七月望贤使来告曰屋幸完可游矣明日即偕
卷二十九 第 36a 页 WYG1374-0019a.png
吕侯暨葛君往时暑甚舆夫暍屡从道傍石坎中掬水
饮至谷口日卓午矣未至桥十许步石岩下观陆羽泉
乃至桥上从桥上俯视涧底亡虑百千尺或云以瓶贮
水五升许从瓶嘴中出水缕缕下注瓶竭水乃著涧底
欲试之不果又云桥鲁班造盖谓坚致壮奇惟般乃能
造耳非谓真造于般也距桥北十许丈有大石方整状
如棺横亘涧底相传尝有孽蛟从谷中出水怒涌势将
坏桥时主僧有道行叱神挽此石扼之蛟退桥得不坏
卷二十九 第 36b 页 WYG1374-0019b.png
过桥北转行百许步涧水至是汇为深潭有龙蛰焉苏
长公诗所谓玉渊神龙近即指此也又相传昔寺僧尝
浸甑潭上俄失所在后有人从湖南来云甑从洞庭湖
上出甑上有栖贤字可验故知此潭下通湖南也此其
言皆诳诞不足信已乃径造贤公新屋下法堂故趾也
至是五老峰乃巀然左出寺顾在峰后日方炽忽云从
谷中起俄顷雨已至有风南来雨复旋散日光穿云斜
照峰上岩谷石湿芒采相射宛然金芙蓉也贤公留余
卷二十九 第 37a 页 WYG1374-0019c.png
宿约明日谒赤眼禅师塔塔距寺北行又十许里岩谷
深绝处也栖贤寺实禅师所创道场余辞与葛令先归
而吕侯乃独留贤请余重书苏次公僧堂记余谢不善
书又欲余和长公诗余谢不工诗则题游山岁月氏
遗之以附昔贤故事按次公以元丰三年夏六月来游
时谪官往高安而长公至此则七年六月时自黄移汝
送子迈赴饶之德兴尉云
 
卷二十九 第 37b 页 WYG1374-0019d.png
 
 
 
 
 
 
 
 明文衡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