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x 页
 
 
 明文衡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1373-08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二十八
            明 程敏政 编
 书

  奉王冢宰书         周 叙
太保冢宰抑庵大人先生阁下叙惟吾吉自有宋逮今
贤才辈出为世道之重乡邦之光者九贤也由兹以降
匪无其人而俊伟光明卓然著称为无瑕之玉无疵颣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1373-0817b.png
之珠者殆亦鲜见焉叙于永乐宣德间尝仰望少师东
里先生可当之然迹其举措究其㡳里工夫公论不容
掩也窃自计之堂堂名郡际今圣明大一统之时岂无
复有欧阳子胡澹庵周平园杨诚斋文信公其人者出
邪为之徘徊叹息翘伫思慕者久矣兹乃于大人先生
而见之得非吾吉贤才之运国家养士之效之所钟㦲
非特叙与吾郡之士动喜天下士大夫亦莫不为之更
庆而交贺也伏惟先生处在屯之际翼戴今皇帝嗣大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1373-0817c.png
统处大事济大难其时其事视诸前辈又甚难者窃谓
膺天下之重任必当心天下之大忧成天下之大计而
后可以有济其要无他在于用君子远小人而已若两
存之譬如持衡之势此重则彼轻彼轻则此重难并行
不悖也盖小人易进难退君子未有不为所挤者当兹
维新之始主上内外惟先生是倚得不毅然任其责而
无少有回顾之虑乎使少有回顾非惟朝廷大事难济
于夫所谓为世道之重乡邦之光者亦难望其全矣叙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1373-0817d.png
閒中窥察其人若今某公某及某公某公若君子也其
已同朝者宜倾竭倚注之彼在远在家者宜即日叠驿
召以来之与之朝夕图惟同心同德以处大事济大难
幸甚远小人之道宜徐为之谋强壮者俾膺重镇于一
方年老者许弹劾致仕于其家馀未有显著之迹蕴堪
用之才者存之彼自相发奋洗濯琢磨为君子之归矣
其他内外防微之政宜与三四君子因人所建白不动
声色以渐处之可也得非谨始执要之一几邪易曰知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1373-0818a.png
几其神乎书曰有终于始又曰惟克果断乃罔后艰窃
思我朝当三杨先生辅政之初一几也不深思熟虑身
任其责惟阳敛阴施掩人耳目虽曰自保其实误国故
致今岁七月之祸此时先生与诸君子辅政之初又一
几也宜鉴覆辙为宗社生灵永远之谋开天下后世太
平之治俾欧阳子周平园之事业复见今日顾不伟㦲
失今不图恐异日噬脐之悔莫及矣岂得即能效张子
房之从赤松子裴晋公之营绿野堂之时伏愿先生断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1373-0818b.png
断若𣪞之伊傅宋之韩范以天下为已任为心毋徒诿
曰尚有某有某而不敢自专为辞若然史臣辈将执彤
管磨崖石以纪勒先生之大勋垂示无穷之不暇则天
下之大忧大计可收厥效矣叙赖朝廷之恩先生惠以
一介书生官至学士荣矣叨居南京秩清务简乐矣此
外无纤毫求进之心况冒膺宋史之修倘不即死成此
一事窃名穹壤间他富贵皆无所望第学识浅陋不足
以当耳所念者国家安则臣民皆安叙辈亦或可偷生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1373-0818c.png
毕其素志今岁以来因朝廷屡有更张事不敢避祸亦
屡有所陈无非为求天下之安故也未审朝议以为可
采否自是以往亦不复敢渎告一语矣伏乞先生垂仁
诱掖曲全之感德感德叙两岁患脾疾今秋复作兼以
左身风痹未知可逭生否恃平昔从游门墙兼辱教爱
故不得不有言然前此未尝敢一奉问也兹因论拯时
急务不免覼缕干冒崇严恕纳不宣
  答国子监丞阎禹锡       李 贤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1373-0818d.png
昨得足下手书反复披阅足见才识高远出于寻常万
万比尝痛恨自巳立志不坚无所成就不免虚过一生
得见足下笃志进学如此亦为幸矣故以书相勉且道理
无穷虽古之圣贤亦未敢自以为足足下谓于道半明
半暗未得打成一片而受用虽云谦辞盖亦自知之明
有益求长进之意在于不言之表矣但谓向上一节无
谁与讲是以舌本久强教无所施详味其言则向上一
节惟足下自知更无一人可讲可教者夫向上一节岂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1373-0819a.png
易知而天下之士岂易轻邪虽周程张朱造道之深何
尝自谓独知向上一节遂为天下之士不可与讲而教
无所施也况在巳于向上一节或未能尽知而教人之
具或未必无缺遽谓不可与讲而无所施毋乃忽于自
察乎且既自以为半明半暗是模范未备于巳而谓教
无所施可乎既自以为教无所施是师道已足乎已又
何亲炙于人而赖其资乎所引韩退之云莫为之前虽
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自为不敢如此且退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1373-0819b.png
之与于襄阳书有所于求故发此相须之言以挟制之
期于必听岂圣贤道德之言邪况于此书前后笃志进
学之意亦不相类而足下引用其中诚所末喻夫以足
下致书尽礼如此岂可辄于辞语之间洗垢索瘢诚爱
足下之深务期造于醇正之地故耳幸勿以为狂耄而
鄙外也及观佳作数篇辞意高古可喜但为文贵条畅
只看晦庵草芦之文如行云流水理明意到初无险碍读之令人快然于心二儒诗文累牍可谓多言矣于道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1373-0819c.png
不惟无害而且有所发明更望足下取法焉
  与安南国王书七       钱 
   一(委广西南宁府差/官赍至本国界)
钦差袭封正使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副使礼科给事
中王豫会同钦差司礼监太监柴升奉御张荣端肃致
书于摄安南国王窃惟善处世者贵达经权之道而善
知人者在察诚伪之几使知经常可守而不达权时之
宜胶柱鼓瑟之人尔焉望世之能处哉人多欺伪之弊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1373-0819d.png
而已无先见之明坐井观天而巳尔尚何人之能知㦲
此天下不能无是事也窃欲为王言之王实始封安南
国王之孙传父及兄至王盖四世矣况王材足以靖乱
贤足以得国礼请天朝名正而言顺可谓适经而与权
一诚而无伪者而何待于言为㦲今王发政施仁之始
正百官承式之时使往事之未明恐后疑之复启故言
之不能以自已也初黎氏得国于陈我朝廷念陈日煃
率先归附世贡不绝忍视其子孙灭亡而不顾㦲一举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1373-0820a.png
俘获以为内属且俟其子孙之可复者奈讫无可复之
人而王祖又为国人所依附遂俯顺其封以奠我南服
传及三世好同一家岂意琮贼以庶篡嫡昧死来求且
曰游湖自溺意在不吊其忘君之心见矣朝廷速命信
使往封冀朝发而夕至其国询及溺死之故则琮必难
为言曰君其问诸水滨也归言于朝岂无偏师及境以
一正其罪邪使将及境琮已就讨且告讣请封之使来
即遣行人往祭而犹恐复有如琮之请者乃遣锦衣使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1373-0820b.png
者偕广西巡按御史及镇守三司官私于境上而知王
为第四子母子皆贤礼所当立然后命溥等为使以锡
封焉则我朝所以保黎氏而惟恐立非其正者岂下于
保陈氏㦲凡遣使至京翱翔万里听其所往懋易有无
入市不变如子于父母家任便取适而巳岂有密切伪
为之计㦲此皆王之所知也又闻太祖高皇帝平定之
初安南首至而朝鲜稍后且不诚圣谕切责之曰汝所
恃者一海尔汝能恃之我亦能渡之遂格心向化表于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1373-0820c.png
东土几百年矣顷与女直等国有僭越志诸国来闻使
行人私焉颇得其迹遣给事中张宁赍诏往问王即蒲
伏叩地至不能起且责之封人而已不知(闻安南累侵/占城故臣言)
(及/此)哈密越在流沙万里外实西域诸番之门户其王为
下所弑母老子幼势亦殆矣母太妃来闻遣通事沙廷
玉率其类数十人往立其子得元恶十有八人太妃曰
此天朝所得宜即天刑遂槛赴京师以正其罪(安南连/岁篡夺)
(未尝请正天讨/故臣使闻之)则我朝于四方万国抑强扶弱植颠起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1373-0820d.png
仆使之各宁土宇而同享富贵于无不覆载之中实父
母其心天地其量而日月其照临也较之安南臣伏南
陲谨守礼法而声教之外不烦于我一使者宜保其后
待其使有加于诸国也而何我使初入则言语不交主
仆星散迂涉峻岭迫迩兵械使人撼顿抑塞而不安如
待以暴客然者其果出于诚乎既至而待之则自徐侍
郎等来以东西向坐边行人等来以南北向坐至黄卿
等来则书往复数番辩至七日而始定为并南向坐然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1373-0821a.png
则何为是不同乎岂颠倒我豪杰而使之为间乎抑礼
始粗备至是而将定乎愿明以告我也元史载世祖诏
南曰来奏有一家之言今闻纳喇丹云彼多回鹘禁
约不扣交谈果如是言一家之礼有如是邪其后俗终
不变卒至兵连祸结而国仅存幸入我朝而始靖岂更
化又百年而习俗终未变邪传曰鲁不弃周礼未可动
也又曰晋未可媮也其朝多君子季札聘鲁见舞箫韶
而叹盛德孔子见郯子得闻官制而曰天子失官学在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1373-0821b.png
四夷是皆以礼乐制度维持其国于周室倾危之时罔
以内外而有间也况我朝之于安南一惟礼文相与而
各极事大字小之诚而何独不诚于待使邪或者居先
王之左右者好是狡伪以为功也故于王初即政而言
之溥等叨天子侍从密勿之臣加以太监等又帷幄宠
臣故特简命与之偕来王亦知非往使比矣果能改而
待之以诚否乎王宜速令使者出境相候择定吉日并
迎接开读宴会坐向等仪注来勿事退让以勤往复务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1373-0821c.png
酌古而准今之宜革薄而从忠之厚将于是乎观礼毋
徒诮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也溥等肃奉
  二(回仪/注)
钦差袭封正使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副使礼科给事
中王豫会同钦差司礼监太监柴升奉御张荣端肃致
书于摄安南国王惟安南素称文物邦其畏天事大之
诚固无所不至而独于待使之礼尚有所不一者故溥
等奉圣天子恩命触万里炎热而来方抵南宁即驰书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1373-0821d.png
于王愿闻所以不一之故庶将事之际有恪而无疑也
比入关二日王遣阮善来曰不敢回书惟见教王之意
厚矣然钟未有不扣而自鸣者故谕善以复曰王其无
书决难定礼且使闻诸执政者曰国于是时当开心见
诚勉图中道以成吉礼不宜往复论辩使王心不安为
此言者譬人之受病误饵其药则病杂矣后之医者不
发其源而救之将何以臻效故善回甫五日果以王书
来始知所以不一者礼虽无据言则可信是受病之源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1373-0822a.png
已见而求疗之心亦笃矣然犹持二端而未一者尚恐
投剂之复误乎噫是未暇与深辩也今夫礼者所以辩
上下而定民志也辩以明其分之不一定则恊其志于
克一大抵一则诚二则杂书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
三动罔不凶此之谓也兹欲合二三而一之盖有祖宗
之定制在定制者何大明集礼一书我太祖议礼以一
天下者也其间载安南宴坐与夫颁诏仪注甚详何王
之先君不此之求而惟以洪武礼制诏行司府者言之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1373-0822b.png
宜有以来并坐向南之说也虽然昌歜薄味也而周公
辞之为无德不敢以当备物之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
惜之谓名器不可以假人古之谨礼于微也如此而况
我祖宗定制布在方册昭如日月而敢昧之以贪殊礼
况今颁诏授封领敕之礼并行谨按集礼所载而参以
礼制及古礼之可行者共为仪注六条王其严命有司
行之岂惟有以新子之国亦克永世而无愆矣幸毋惑
于故老之谈曰吾先君未之行也而忽焉溥等肃奉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1373-0822c.png
  三(论礼/不行)
钦差袭封正使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副使礼科给事
中王豫会同钦差司礼监太监柴升奉御张荣端肃致
书于摄安南国王前书回云宴坐之礼前辈讲定至黄
卿始为不足法刘行人能不改其旧此皆无据之言而
可以服吾辈乎可以服天下后世乎宜黄卿执之为是
也仆等想王之为此言者技止乎此故不复与辩而直
以古今大礼相与讲而行之盖以洪武礼制所载皆诏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1373-0822d.png
行有司而未及蕃国大明集礼所载有诏行蕃国而未
及封拜故酌古准今而成此使其昧此而一以礼制并
坐向南执之则王亦何辞以辩而仆存此心其如国之
山川鬼神何王不复察此又欲易国卿之礼如殿坐之
仪则已自王之矣何必请命九重之上而劳人万里之
外㦲若曰王命未宣而未敢遽相劳则天下岂有不饮
食而行事者盖与王初见又在礼不在物也噫惟天不
可以伪欺惟人不可以伪感王其察焉若夫汉语国音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1373-0823a.png
并用两不相疑何失之有冕服之制以俟奏请而行可
也诚欲相见请改书以从溥等谨覆
  四(再论/礼)
钦差袭封正使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副使礼科给事
中王豫会同钦差司礼监太监柴升奉御张荣端肃书
致摄安南国王窃以出郊迎劳之礼当尽宾主南北之
说者公馆非殿也冠服犹卿非王也是宜执礼度于分
内溢慰论于言表然后导迎恩命宣扬国都东西宴会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1373-0823b.png
以如仪彼此交驩而成礼岂不隆一代之美谈彰一时
之盛事㦲是皆发乎至情合乎中道可以坦然由之而
无疑者而王独不此之信谓天命不足畏而可以坐致
之谓天使不足敬而可以王礼忽之将犹楚子受玉而
惰成子受脤不敬之归矣岂知鲁公如晋悼出国都以
接之向戌来鲁襄盟于刘以待之而皆不以为过者哉
今王天资高迈学问渊笃礼足以行已和足以得众宜
有出境待人之谦而无惰与不敬之失矣然犹致是之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1373-0823c.png
纷纷未决者毋乃异论以惑之乎继今当召自宫中府
中以及街衢奔走游说之徒而问曰天使驻节于近郊
有日矣当以卿礼接之乎抑以王礼加之乎彼必无贵
无贱无长无幼无远无近咸应之曰宜以卿礼接之王
得封而后可然后遣一介来曰王悟矣敢犒于执事则
仆等何辞之有亦何烦异论之有兹承阮堵阮廷美来
询动止遂布此以闻惟王勉自处焉溥等谨复
  五(辞送/礼物)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1373-0823d.png
钦差袭封正使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副使礼科给事
中王豫端肃书复安南国王伏自寓馆以来王之牢醴
饩廪日盈于始而谦撝敬慎不替于终行人何以臻此
濒行又辱赆遗感愧何量然尝闻之宋人或得玉献之
子罕子罕勿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
敢来献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若以与我
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兹者奉德音扬清光惟恐弗
职以忝恩命若受之岂惟失宝抑速戾兹甚矣古人有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1373-0824a.png
曰事大在共其时命字小在恤其所无王之事大虽国
所无亦克惟命是共矣此未之能恤也而况厚赆之复
加哉用此敢辞不宣溥等同拜
  六(辞送/私赠)
钦差袭封正使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副使礼科给事
中王豫端肃致书于安南国王昨者迎恩亭上荷王执
杯眷恋之深送舟凝伫之久斯情何以云喻又况赠贿
之辞未毕而纳善之礼复加舟次之拒已绝而驰远之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1373-0824b.png
使即来此将物以表其情也殊不知物尽则情亦尽矣
曷若泯其物而使斯情恒悬悬于中哉关山迢递日远
日深瞻仰无由岂胜慨念不宣溥等肃奉
  七(再辞/私赠)
钦差袭封正使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副使礼科给事
中王豫端肃致书于安南国王奉违以来蒙遣近臣黎
弘毓阮堵等伴宿二人学行周洽寔王所任使亲信之
臣不可以一日离者特彻以祖送至于浃辰之久几乎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1373-0824c.png
千里之远而不恤是固敬事朝廷以及行人之礼然而
加厚斯文之情亦有在矣孰意行顷复出所辞纳善之
金以溷我行李则王所以爱之者又何若是其凉哉夫
礼无加货事无二成古之使者尝谨于此矣用是返璧
幸无见谴非此二人不能尽其情也乘此清风欲归去
而南望青冥不过一轮明月共照此心而已溥等肃奉
  与王大理同节论文书     刘定之
阴德三积之序殆非司马君实之言考于本集无之昔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1373-0824d.png
者孟子谓今之人脩天爵以要人爵董子谓仁人正谊
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以其所脩所正所明者虽是而其
要之谋之计之者其心非也若君实云积阴德以为子
孙长久之计则亦今之人而非仁人矣司马君实者孟
子舆董仲舒之徒也而为此言尚安得从二子之后以
至今立于孔子之庑乎君实之相其主以改新法也人
惧之以祸则曰天若祚宋必无此事病且殆犹曰死生
命也为之益力夫改新法而不避后患岂有积阴德而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1373-0825a.png
欲图后福也哉故愚谓此非君实之言也今人以此言
为出于君实者取信于赵子昂所书子昂要为不足以
知君实者其画人马竹梅工书能诗盖王摩诘李伯时
之流当其存日见轻于姚燧良有以也且多写老释二
氏之书其自称曰三教弟子何足以知君实哉本其以
宋宗室立宋之朝宋亡而臣元大节已失故自放于诗
酒书画之域后之君子不于其言行取信焉可也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1373-0825b.png
 
 
 
 
 
 
 
 明文衡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