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元文类卷五十 元 苏天爵 编
行状
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
齐履谦
公讳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
祖荣号鸳水翁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太保刘文贞公
左丞张忠宣公枢密张公易赞善王公恂同学于州西紫
金山而文贞公复与鸳水翁为同志友以故俾公就学于
元文类卷五十 元 苏天爵 编
行状
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
齐履谦
公讳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
祖荣号鸳水翁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太保刘文贞公
左丞张忠宣公枢密张公易赞善王公恂同学于州西紫
金山而文贞公复与鸳水翁为同志友以故俾公就学于
卷五十 第 1b 页
文贞所先是顺德城北有石桥以通达活泉水兵后桥为
泥潦淤没失其所在公甫冠为之审视地形按指其处而
得之河东元公裕之文其事于石其曰里人郭生者即公
是也中统三年张忠宣公荐公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蒙
赐见上都便殿公面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
通州权以玉泉水引入行舟岁可省僦车钱六万缗通州
以南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杨村还河
以避浮鸡盘浅风浪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活泉开入
泥潦淤没失其所在公甫冠为之审视地形按指其处而
得之
是也中统三年张忠宣公荐公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蒙
赐见上都便殿公面陈水利六事其一中都旧漕河东至
通州权以玉泉水引入行舟岁可省僦车钱六万缗通州
以南于蔺榆河口径直开引由蒙村跳梁务至杨村还河
以避浮鸡盘浅风浪远转之患其二顺德达活泉开入
卷五十 第 2a 页
城中分为三渠引出城东灌溉其地其三顺德澧河东至
古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一千三百馀顷此水开脩成河
其田即可耕种其河自小王村经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
筏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开引由滏阳邯郸洺
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澧河其间可溉田三千馀顷其五
怀孟沁河虽已浇溉尚有漏堰馀水东与丹河馀水相合
开引东流至武陟县北合入御河其间灌田二千馀顷其
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
古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一千三百馀顷此水开脩成河
其田即可耕种其河自小王村经滹沱合
筏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开引由滏阳邯郸洺
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澧河其间可溉田三千馀顷其五
怀孟沁河虽已浇溉尚有漏堰馀水东与丹河馀水相合
开引东流至武陟县北合入御河其间灌田二千馀顷其
六黄河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
卷五十 第 2b 页
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灌田二千馀顷
每奏一事上辄曰当务者此人真不为素餐矣即授提举
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至元改元从忠宣公
行省西夏兴复濒河诸渠先是西夏濒河五州皆有古渠
其在中兴州者一名唐来长袤四百里一名汉延长袤二
百五十里其馀四州又有正渠十长袤各二百里支渠大
小共六十八计溉田九万馀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公为
之因旧谋新更立闸堰役不踰时而渠皆通利夏人共为
每奏一事上辄曰当务者此人真不为素餐矣即授提举
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至元改元从忠宣公
行省西夏兴复濒河诸渠先是西夏濒河五州皆有古渠
其在中兴州者一名唐来长袤四百里一名汉延长袤二
百五十里其馀
小共六十八计溉田九万馀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公为
之因旧谋新更立闸堰役不踰时而渠皆通利夏人共为
卷五十 第 3a 页
立生祠于渠上二年授都水少监公言向自中兴还特命
众顺河而下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乌梁海
古渠甚多可为脩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谷村分引
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
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
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
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上纳其议公又言
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
众顺河而下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乌梁海
古渠甚多可为脩理又言金时自燕京之西麻谷村分引
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
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
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
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上纳其议公又言
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
卷五十 第 3b 页
水突入之患众服其能八年迁都水监十二年丞相伯颜
公南征议立水驿命公行视所便自陵州至大名又自济
州至沛县又南至吕梁又自东平至纲城又自东平清河
逾黄河故道至与御河相接又自卫州御河至东平又自
东平西南水泊至御河乃得济州大名东平泗汶与御河
相通形势为图奏之十三年都水监并入工部遂除工部
郎中是岁立局改治新历先时太保刘公以大明历自辽
金承用二百馀年浸以后天议欲脩正而薨至是江左既
公南征议立水驿命公行视所便自陵州至大名又自济
州至沛县又南至吕梁又自东平至纲城又自东平清河
逾黄河故道至与御河相接又自卫州御河至东平又自
东平西南水泊至御河乃得济州大名东平泗汶与御河
相通形势为图奏之十三年都水监并入工部遂除工部
郎中是岁立局改治新历先
金承用二百馀年浸以后天议欲脩正而薨至是江左既
卷五十 第 4a 页
平上思用其言遂以公与赞善王公率南北日官分掌
测验推步于下而忠宣枢密二张公为之主领裁奏于
上复共荐前中书左丞许公能推明历理俾参预之公
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
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
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公乃尽考其失
而移置之既又别图爽垲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高表
用相比覆又以为天枢附极而动昔人尝展管望之未
测验推步于下而忠宣枢密二张公为之主领裁奏于
上复共荐前中书左丞许公能推明历理俾参预之公
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
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
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公乃尽考其失
而移置之既又别图爽垲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高表
用相比覆又以为天枢附
卷五十 第 4b 页
得其的作候极仪极辰既位天体斯正作浑天象象虽
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圆莫
若以圆求圆作仰仪石有经纬结而不动公则易之作
立运仪日有中道月有九行公则一之作證理仪表高
景虚罔象非真作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凡历
法之验在于交会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
极低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以上凡十三等又作
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凡四等为四方行测者所
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圆莫
若以圆求圆作仰仪石有经纬结而不动公则易之作
立运仪日有中道月有九行公则一之作證理仪表高
景虚罔象非真作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凡历
法之验在于交会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
极低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以上凡十三等又作
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凡四等为四方行测者所
卷五十 第 5a 页
用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凡五
等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赞善
公为太史令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是年
奏进仪表式样公乃对御前指陈理致一一周悉自朝至
于日晏上不为倦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
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
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
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
等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赞善
公为太史令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是年
奏进仪表式样公乃对御前指陈理致一一周悉自朝至
于日晏上不为倦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
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
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
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
卷五十 第 5b 页
直测景上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相继而
出先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长
一尺一寸六分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衡岳北极出
地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无景昼五十六刻夜四十
四刻岳台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景长一尺四寸八
分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和林北极出地四十五度夏至
景长三尺二寸四分昼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铁勒北
极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景长五尺一分昼七十刻夜三
出先测得南海北极出
一尺一寸六分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衡岳北极出
地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无景昼五十六刻夜四十
四刻岳台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景长一尺四寸八
分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和林北极出地四十五度夏至
景长三尺二寸四分昼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铁勒北
极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景长五尺一分昼七十刻夜三
卷五十 第 6a 页
十刻北海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景长六尺七寸八
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继又测得上都北极出地
四十三度少北京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强益都北极出
地三十七度少登州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高丽北极
出地三十八度少西京北极出地四十度少太原北极
出地三十八度少安西府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半强兴
元北极出地三十三度半强成都北极出地三十一度
半强西凉州北极出地四十度强东平北极出地三十
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继又测得上都北极出地
四十三度少北京北极出
地三十七度少登州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高丽北极
出地三十八度少西京北极出地四十度少太原北极
出地三十八度少安西府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半强兴
元北极出地三十三度半强成都北极出地三十一度
半强西凉州北极出地四十度强东平北极出地三十
卷五十 第 6b 页
五度太大名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京北极出地三十
四度太强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扬州北极出
地三十三度鄂州北极出地三十一度半吉州北极出
地二十六度半雷州北极出地二十度太琼州北极出
地十九度太十七年新历告成拜太史令公与太史诸
公同上奏曰臣等窃闻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
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
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馀乖次西汉造
四度太强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扬州北极出
地三十三度鄂州北极出地三十一度半吉州北极出
地二十六度半雷州北极出
地十九度太十七年新历告成拜太史令公与太史诸
公同上奏曰臣等窃闻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
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
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馀乖次西汉造
卷五十 第 7a 页
三统历百三十年而后是非始定东汉造四分历七十
馀年而仪式方备又百二十一年刘洪造乾象历始悟
月行有迟速又百八十年姜岌造三纪甲子历始悟以
月食冲检日宿度所在又五十七年何承天造元嘉历始
悟以朔望及弦皆定大小馀又六十五年祖冲之造大明
历始悟太阳有岁差之数极星去不动处一度馀又五
十二年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疾留
逆又三十三年刘焯造皇极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又三
馀年而仪式方备又百二十一年刘洪造乾象历始悟
月行有迟速又百八十年姜岌造三纪甲子历始悟以
月食冲检日宿度所在又五十七年何承天造元嘉历始
悟以朔望及弦皆定大小馀
历始悟太阳有岁差之数极星去不动处一度馀又五
十二年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疾留
逆又三十三年刘焯造皇极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又三
卷五十 第 7b 页
十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历颇采旧仪始用定朔又四
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历以古历章蔀元首分度不齐
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晨月见又六十三年僧一行
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交食之异又九
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历始悟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二
百三十六年姚舜辅造纪元历始悟食甚泛馀差数以
上计千一百八十二年历经七十改其创法者十有三
家自是又百七十四年钦惟圣朝统一六合肇造区夏
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历以古历章蔀元首分度不齐
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晨月见又六十三年僧一行
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交食之异又九
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历始悟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二
百三十六年姚舜辅造纪元
上计千一百八十二年历经七十改其创法者十有三
家自是又百七十四年钦惟圣朝统一六合肇造区夏
卷五十 第 8a 页
专命臣等改治新历臣等用创造简仪高表凭其测到
实数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后依
每日测到晷景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准得
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丁丑夏至
得在庚子日夜半后七十刻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
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七
刻半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后八十一刻半各减大
明历十八刻远近相符前后应准二曰岁馀自刘宋大
实数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后依
每日测到晷景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准得
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丁丑夏至
得在庚子日夜半后七十刻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
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七
刻半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
明历十八刻远近相符前后应准二曰岁馀自刘宋大
卷五十 第 8b 页
明历以来凡测景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
相距各得其时合用岁馀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
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岁合得三百
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为今历岁
馀合用之数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月食
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黄道箕九度
有畸仍凭每日测到太阳躔度或凭星测月或凭月测
日或径凭星度测日立术推算起自丁丑正月至己卯
相距各得其时合用岁馀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
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岁合得三百
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为今历岁
馀合用之数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月食
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黄道箕九度
有畸仍凭每日测到太阳躔度或凭星测月或凭月测
日或径凭星度测日立术推算
卷五十 第 9a 页
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躔于箕与月食
相符四曰月离自丁丑以来至今凭每日测到逐时太
阴行度推算变从黄道求入转极迟极疾并平行处前
后凡十三转计五十一事内除去不真的外有三十事
得大明历入转后天又因考验交食加大明历三十刻
与天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来凭每日测到太
阴去极度数比拟黄道去极度得月道交于黄道共得
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食时刻与大明
相符四曰月离自丁丑以来至今凭每日测到逐时太
阴行度推算变从黄道求入转极迟极疾并平行处前
后凡十三转计五十一事内除去不真的外有三十事
得大明历入转后天又因考验交食加大明历三十刻
与天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来凭每日测到太
阴去极度数比拟黄道去极度得月道交于黄道共得
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食时刻与大明
卷五十 第 9b 页
所差不多六曰二十八宿距度自汉太初历以来距度
不同互有损益大明历则于度下馀分附以太半少皆
私意牵就未尝实测其数今新仪皆细刻周天度分每
度为三十六分以距线代管窥宿度馀分并依实测不以
私意牵就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历日出入昼夜刻
皆据汴京为准其刻数与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极
出地高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术推求每日日出入昼
夜刻得夏至极长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昼六
不同互有损益大明历则于度下馀分附以太半少皆
私意牵就未尝实测其数今新仪皆细刻周天度分每
度为三十六分以距线代管窥宿度馀分并依实测不以
私意牵就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历日出入昼夜刻
皆据汴京为准其刻数与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极
出地高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术推求每日日出入昼
夜刻得夏至极长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昼六
卷五十 第 10a 页
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极短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
正二刻昼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为定式所创法凡
五事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定气立为升降限立招差
求得每日行分初末极差积度比古为密二曰月行迟
疾古历皆用二十八限今以万分日之八百二十分为
一限凡析为三百三十六限依垛叠招差求得转分进
退其迟疾度数逐时不同盖前所未有三曰黄赤道差
旧法以一百一度相减相乘今依算术勾股弧矢方圆
正二刻昼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
五事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定气立为升降限立招差
求得每日行分初末极差积度比古为密二曰月行迟
疾古历皆用二十八限今以万分日之八百二十分为
一限凡析为三百三十六限依垛叠招差求得转分进
退其迟疾度数逐时不同盖前所未有三曰黄赤道差
旧法以一百一度相减相乘今依算术勾股弧矢方圆
卷五十 第 10b 页
斜直所容求到度率积差差率与天道实为吻合四曰
黄赤道内外度据累年实测内外极度二十三度九十
分以圆容方直矢接勾股为法求每日去极与所测相
符五曰白道交周旧法黄道变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
立浑比量得月与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
一十四度六十六分拟以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宿
度分于理为尽十九年太史王公卒时历虽颁然其推
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槁公于是比次篇
黄赤道内外度据累年实测内外极度二十三度九十
分以圆容方直矢接勾股为法求每
符五曰白道交周旧法黄道变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
立浑比量得月与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
一十四度六十六分拟以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宿
度分于理为尽十九年太史王公卒时历虽颁然其推
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槁公于是比次篇
卷五十 第 11a 页
类整齐分抄裁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槁三卷
转神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二十三年继
为太史令遂上表奏进又有时候笺注二卷修改源流
一卷其测验书有仪象法式二卷二至晷景考二十卷
五星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一卷新测二十八舍
杂座诸星入宿去极一卷新测无名诸星一卷月离考
一卷并藏之官二十八年有言漕事便利者一谓滦河
自永平挽舟踰岭而上可至上都一谓卢沟自麻谷可
转神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二十三年继
为太史令遂上表奏进又有时候笺注二卷修改源流
一卷其测验书有仪象法式二卷二至
五星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一卷新测二十八舍
杂座诸星入宿去极一卷新测无名诸星一卷月离考
一卷并藏之官二十八年有言漕事便利者一谓滦河
自永平挽舟踰岭而上可至上都一谓卢沟自麻谷可
卷五十 第 11b 页
至寻麻林朝廷令各试所说其谓滦河者至中道自知
不可行而罢其谓卢沟者命公与往亦为峭石所阻舟
不得通而止公因至上都别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
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
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
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一置闸比至通
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
止水上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公领
不可行而罢其谓卢沟者命公与往亦为峭石所阻舟
不得通而止公因至上都别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大
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
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
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一置闸比至通
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
止水上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公领
卷五十 第 12a 页
之首事于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
通惠役兴之日上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为之倡咸
待公指授而后行事置闸之处往往于地中偶值旧时
砖木时人为之感服船既通行公私省便先是通州至
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秋霖雨驴畜死者不可
胜计至是皆罢是秋车驾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其舳
舻蔽水天颜为之开怿特赐公钱一万二千五百缗仍
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公又欲于澄清闸稍东
通惠役兴之日上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为之倡咸
待公指授而后行事置闸之处往往于地中偶值旧时
砖木时人为之感服船既通行公私省便先是通州至
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秋霖雨驴畜死者不可
胜计至是皆罢是秋车驾还自上都
舻蔽水天颜为之开怿特赐公钱一万二千五百缗仍
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公又欲于澄清闸稍东
卷五十 第 12b 页
引水与北填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
来志不就而罢三十一年拜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
事大德二年召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公奏山水频
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
以公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
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翌日天子北狩谓宰臣
曰郭太史神人也可惜不用其言七年诏内外官年及
七十并听致仕公以旧臣且朝廷所施为独不许其请
来志不就而罢三十一年拜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
事大德二年召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公奏山水频
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
以公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
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翌日天子北狩谓宰臣
曰郭太史神人也可惜不用其言七年
七十并听致仕公以旧臣且朝廷所施为独不许其请
卷五十 第 13a 页
至今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者咸自公始延祐三年
某月日卒年八十六公以纯德实学为世师法然其不
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三曰仪象
制度之学决金口以下西山之筏而京师材用是饶复
唐来以溉濒河之地而灵夏军储用足引汶泗以接江
淮之派而燕吴漕运毕通建斗闸以开白浮之源而公
私陆费由省又前后条奏便宜凡二十馀事相治河渠
泊堰大小数百馀所其在西夏尝挽舟溯流而上究所
某月日卒年八十六公以纯德实学为世师法然其不
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三曰仪象
制度之学决金口以下西山之筏而京师材用是饶复
唐来以溉濒河之地而灵夏军储用足引汶泗以接江
淮之派而燕吴漕运毕通建斗闸以开白浮之源而公
私陆费由省又前后条奏便宜凡二十馀事相治河渠
泊堰大小数百馀所其在西夏尝挽舟溯流而上
卷五十 第 13b 页
谓河源者又尝自孟门以东循黄河故道纵广数百里
间皆为测量地平或可以分杀河势或可以灌溉田土
具有图志又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
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
近其流且缓其言信而有徵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及者
也古历天周与岁周小馀同于日度四分之一汉魏以
来渐觉不齐遂有破分之说而立法未均任意进退公
乃每以百年为率小馀之下增损各一以之上推往古
间皆为测量地平或可以分杀河势或可以灌溉田土
具有图志又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
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
近其流且缓其言信而有徵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及者
也古历天周与岁周小馀同于日度四分之一汉魏以
来渐觉不齐遂有破分之说而立法未均任意进退公
乃每以百年为率小馀之下增损各一以之上推往古
卷五十 第 14a 页
下验方来无不吻合且自太初迄于大明名历七十馀
家其见施用于世者四十有三类多写分换母誇诳一
时间有翘出如宋元嘉唐大衍近世纪元不过三数然
亦未臻至当考验天事始虽精密旋已不效公所为历
测验既精设法详备行几五十年未尝一有先后天之
差去积年日法之拘无写分换母之陋此历数之学其
不可及者也旧仪既多蔽碍且距齿但有度刻而无细
分以管望星渐外则所见渐展尤难取的公所为仪但
家其见施用于世者四十有三类多写分换母誇诳一
时间有翘出如宋元嘉唐大衍近世纪元不过三数然
亦未臻至当考验天事始虽精密旋已不效公所为历
测验既精设法详备行几五十年未尝一有先后天之
差去积年日法之拘无写分换母之陋此历数之学其
不可及者也旧仪既多蔽碍且距齿但有度刻而无细
分以管望星渐外则所见渐展尤难取的公所为仪但
卷五十 第 14b 页
用天常赤道四游三环三距设四游于赤道之上与相
套在内同附直距于四游之外与双环两间同结线距端凡测日月星则以两线相望劈取其正中所当之刻
之度之分之杪之数旧八尺谓夏至之景尺有五寸千
里而差一寸其说见于周官周髀等书千里而差一寸
唐一行已尝駮议八尺之表表庳景促古今承用未之
或革公所为表五倍其旧悬施横梁每至日中以符窍
夹测横梁之景折取中数与旧表但取表之景者殊为
套在内同附直距于四游之外与双环两间同结线距
之度之分之杪之数旧八尺谓夏至之景尺有五寸千
里而差一寸其说见于周官周髀等书千里而差一寸
唐一行已尝駮议八尺之表表庳景促古今承用未之
或革公所为表五倍其旧悬施横梁每至日中以符窍
夹测横梁之景折取中数与旧表但取表之景者殊为
卷五十 第 15a 页
审当公于世祖朝进七宝灯漏今大明殿每朝会张设
之其中钟鼓皆应时自鸣又尝进木牛流马虽不尽得
诸葛旧制亦自机妙成宗朝进匮香漏又作屏风香漏
行漏以备郊庙从幸大德二年起灵台水浑莲浑天漏
大小机轮凡二十有五皆以刻木为冲牙转相拨击上
为浑象点画周天星度日月二环斜络其上象则随天
左旋日月二环各依行度退而右转公又尝欲仿张平
子为地动仪及候气密室事虽未就莫不究极指归此
之其中钟鼓皆应时自鸣又尝进木牛流马虽不尽得
诸葛旧制亦自机妙成宗朝进匮香漏又作屏
行漏以备郊庙从幸大德二年起灵台水浑莲浑天漏
大小机轮凡二十有五皆以刻木为冲牙转相拨击上
为浑象点画周天星度日月二环斜络其上象则随天
左旋日月二环各依行度退而右转公又尝欲仿张平
子为地动仪及候气密室事虽未就莫不究极指归此
卷五十 第 15b 页
仪象制度之学其不可及者也初公年十五六得石本
莲花漏图已能尽究其理及随张忠宣公奉使大名因
大为鼓铸即今灵台所用铜壶又得尚书璇玑图规竹
篾为仪积土为台以望二十八宿及诸大星及夫见用
观其规画之简便测望之精切功智不能私其议群众
无以参其功王太史刚克自用者也每至公所睹其匠
制未尝不为之心服鲁斋先生言论为当代法因语及
公以手加额曰天祐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呜呼其可
莲花漏图已能尽究其理及随张忠宣公奉使大名因
大为鼓铸即今灵台所用铜壶又得尚书璇玑图规竹
篾为仪积土为台以望二十八宿及诸大星及夫
观其规画之简便测望之精切功智不能私其议群众
无以参其功王太史刚克自用者也每至公所睹其匠
制未尝不为之心服鲁斋先生言论为当代法因语及
公以手加额曰天祐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呜呼其可
卷五十 第 16a 页
谓度越千古矣
济南路大都督张公行状 张起岩
公张姓讳宏字可大世为济南人祖荣属金季丧乱保
民壁邹平县之黉堂岭国兵下版其军民五十馀万归
款以劳绩始受命为东诸侯安集流亡政尚仁厚所部
殷足而境内以治庚寅岁觐太宗皇帝赐锦衣三袭坐诸
侯王上从攻河南睢阳沛徐邳获其兖王国用安伐宋
破枣阳仇城六安未尝滥及无辜以言脱民于兵者甚
济南路大都督张公行状 张起岩
公张姓讳宏字可大世为济南人祖荣属金季丧乱保
民壁邹平县之黉堂岭国兵下版其军民五十馀万归
款以劳绩始受命为东诸侯安集流亡政尚仁厚所部
殷足而境内以治庚寅岁觐
侯王上从攻河南睢阳沛徐邳获其兖王国用安伐宋
破枣阳仇城六安未尝滥及无辜以言脱民于兵者甚
卷五十 第 16b 页
众世祖临御询开国有功臣首及之优诏奖励以济南
公致仕有庆及子孙长保河山之誓之语考邦杰袭爵
勤于抚字凡可以裕民生植邦基者力陈于上赋之病
民者数请蠲贷皆报可且以新造金虎符异金织币服
赐之而民或不堪赋及不得请至均为代输之流民以
归疲瘵以苏事集而人不扰朝廷考课为天下最乃割
河间之将陵临邑等六处以旌治绩乃升将陵为州初
以质子侍王藩娶夫人阿克展氏生公性长厚自幼嶷然
公致仕有庆及子孙长保河山之誓之语考邦杰袭爵
勤于抚字凡可以裕民生植邦基者力陈于上赋之病
民者数请蠲贷皆报可且以新造金虎符异金织币服
赐之而民或不堪赋及不得请至均为代输之流民以
归疲瘵以苏事集而人不扰朝廷考课为天下最乃割
河间之将陵临邑等
以质子侍王藩娶夫人阿克展氏生公性长厚自幼嶷然
卷五十 第 17a 页
有成人风长博通诸国语及嗣为政一以继志述事为
心属岁大旱徒步四十里祷雨龙洞既奠而雨沾足其
在军旅拊循士卒号令严明于襄于扬累奏战功世祖
皇帝在王邸总率兵伐宋公为前锋得生口辄询山川
地形途所从出城郭向背主将谁某仓廪所实几何守
兵几何一一为上陈之且逆策其可胜之状画其进取
当自某处用兵若干若指诸掌暨捷卒如所策上每曰
汝殆身亲历耶何其言之信也拔木栾山寨获男女万
心属岁大旱徒步四十里祷雨龙洞既奠而雨沾足其
在军旅拊循士卒号令严明于襄于扬累奏战功世祖
皇帝在王邸总率兵伐宋公为前锋得生口辄询山川
地形途所从出城郭向背主将谁某仓廪所实几何守
兵几何一一为上陈之且逆策其可胜之状画其进取
当自某处用兵若干若指诸掌暨捷卒如所策上每曰
汝殆身亲历耶
卷五十 第 17b 页
馀口咸释之俾复生聚宋人以王师之至所向款附至
阳罗堡上视师江北岸小山公进言彼宋舟师虽众我
以四百艘可必取之请偕水军先济江许之夺其大船
名白鹞者一大战江中连胜我师增气其偏将以二百
艘直抵南岸宋师奔溃而公之北斗旗已树矣上随整
诸军渡江至鄂州公启城东南维彼悉众守禦号难攻
请先诸军以攻彼既下则城自陷矣攻之登其陴宋人
悉力来夺公连战复破之城遂陷上命公籍府库秋毫
阳罗堡上视师江北岸小山公进言彼宋舟师虽众我
以四百艘可必取之请偕水军先济江许之夺其大船
名白鹞者一大战江中连胜我师增气其偏将以二百
艘直抵南岸宋师奔溃而公之北斗旗已树矣上随整
诸军渡江至鄂州公启城东南维彼悉众守禦号难攻
请先诸军以攻彼既下则城自陷矣攻之登其陴宋人
悉力来夺公连战复破之城遂陷上命公籍府库秋毫
卷五十 第 18a 页
不私师旋部降民数千徙之内地婴孺无失或有疾命
医视之皆全活上正位宸极有诏若曰乃祖为国有收
抚之勋治郡存节俭之业其父相继致力于民承袭至
卿馀风尚在又随朕南进殊有功劳可遵奉先朝圣旨
依旧悬带虎符授济南府行军万户管民总管之职凡
在所属并听节制敬持朕命慎守乡司中统三年春李
璮叛兵起益都率逆徒数万𢷬济南前此公亿知其端
条其逆迹等十事大略以为诸路城壁不脩而益都因
医视之皆全活上正位宸极有诏若曰乃祖为国有收
抚之勋治郡存节俭之业其父相继致力于民承袭至
卿馀风尚在又随朕南进殊有功劳可遵奉先朝圣旨
依旧悬带虎符授济南府行军万户管民总管之职凡
在所属并听节制敬持朕命慎守乡司中统三年春李
璮叛兵起益都率逆徒数万𢷬济南前此公亿知其端
条其逆迹等十事大略以为诸路城壁不脩而益都因
卷五十 第 18b 页
涧为城国初以全师攻之数年不下今更包以砖石而
储粟于内且留壮丁之转输者于府其志欲何为哉又
诸路兵久从征伐不得休息率皆困弊而璮假都督之
重拥彊兵至五七万日练习整厉名为讨宋而实不出
境士卒惟知璮之号令不复知禀朝廷之命平章王文
统故璮参佐傥中外连构窥伺间隙以逸待劳此尤可
虑又大驾前岁北征群臣躬捍牧圉而璮独以禦宋为
辞既不身先六军复无一校以从本欲休养士卒以觇
储粟于内且
诸路兵久从征伐不得休息率皆困弊而璮假都督之
重拥彊兵至五七万日练习整厉名为讨宋而实不出
境士卒惟知璮之号令不复知禀朝廷之命平章王文
统故璮参佐傥中外连构窥伺间隙以逸待劳此尤可
虑又大驾前岁北征群臣躬捍牧圉而璮独以禦宋为
辞既不身先六军复无一校以从本欲休养士卒以觇
卷五十 第 19a 页
国家虚实及驾还京师诸侯朝觐璮又不至不臣之心
路人共知国家去岁遣使往宋实欲百姓休息璮独不
喜其和奸欺叵测方发兵边境下窃兵威上失国信又
如市马诸路无论军民槩属括买独不及益都而璮方
散遣其徒于别境高其直以市其王文统与璮缔交于
此尤著又中统钞法诸路通行惟璮用涟州会子所领
中统钞顾于臣境贸易诸物商人买盐而钞不见售又
山东盐课之额岁以中统钞计为三千五百定近年互
路人共知国家去岁遣使往宋实欲百姓休息璮独不
喜其和奸欺叵
如市马诸路无论军民槩属括买独不及益都而璮方
散遣其徒于别境高其直以市其王文统与璮缔交于
此尤著又中统钞法诸路通行惟璮用涟州会子所领
中统钞顾于臣境贸易诸物商人买盐而钞不见售又
山东盐课之额岁以中统钞计为三千五百定近年互
卷五十 第 19b 页
为欺诳省为二千五百定馀悉自盗属法制初新宜复
旧额而欺盗仍前又前岁王师渡江宋人来禦璮乘其
隙偶陷涟州辄贪其功悉留岁赋为括兵用而又侵及
盐课诚使璮绝淮而南岁陷一二城壁去杭尚远方今
急务正不在此而徒以兵赋假之不可不虑今亟宜罢
王文统而择人代璮且徵璮从攻西北足以破其奸谋
必东南须璮镇戍剌真督兵西南缓急岂能相及又不
若掇璮北行为策之善也如或不然尚宜中设都督内
旧额而欺盗仍前又前岁王师渡江宋人来禦璮乘其
隙偶陷涟州辄贪其功悉留岁赋为括兵用而又侵及
盐课诚使璮绝淮
急务正不在此而徒以兵赋假之不可不虑今亟宜罢
王文统而择人代璮且徵璮从攻西北足以破其奸谋
必东南须璮镇戍剌真督兵西南缓急岂能相及又不
若掇璮北行为策之善也如或不然尚宜中设都督内
卷五十 第 20a 页
足以分其势而伐其谋外足以鼎立而禦侮也公以其
言秘俟燕间以闻二年元会上命公酒知公意有所陈
谓之曰卿比还当陛见朕与卿有言也十六日上猎近
郊宿郊坛旁夜召公与语公遂具奏上谕近侍以军国
密计毋泄至是璮兵西来城守之卒数不满千公遂偕
其祖济南公告变京师半道诏以诸王合必赤总兵击
之有旨谕众安业俾郡县兵从公讨贼割山东盐课以
济师仍戒诸道兵毋肆侵掠以公为前导而璮已据济
言秘俟燕间以闻二年元会上命公酒知公意有所陈
谓之曰卿比还当陛见朕与卿有言也十六日上猎近
郊宿郊坛旁夜召公与语公遂具奏上谕近侍以军国
密计毋泄至
其祖济南公告变京师半道诏以诸王合必赤总兵击
之有旨谕众安业俾郡县兵从公讨贼割山东盐课以
济师仍戒诸道兵毋肆侵掠以公为前导而璮已据济
卷五十 第 20b 页
南诸道兵既合诏无攻城以伤吾民乃筑城周六十里
围之璮既不得出公率卒青齐境上断其饟道攻下寨
栅胁从之民相率归正逆徒数突围公及诸军递却之
以功迁大都督秋七月甲戌璮伏诛公言济南民皆王
民城为逆徒盗据今罪人斯得恐军士例肆虏掠请加
敕兵毋入城于是王遣将分掌门钥寻有卒褫民妇衣
斩首以徇诸军肃然至元初例迁真定路总管兼府尹
加镇国上将军有故吏掇拾公诸父罪辞连公上以其
围之璮既不得出公率卒青齐境上断其饟道攻下寨
栅胁从之民相率归正逆徒数突围公及诸军递却之
以功迁大都督秋七月甲戌璮伏诛公言济南民皆王
民城为逆徒盗据今罪人斯得恐军士例肆虏掠请加
敕兵毋入城于
斩首以徇诸军肃然至元初例迁真定路总管兼府尹
加镇国上将军有故吏掇拾公诸父罪辞连公上以其
卷五十 第 21a 页
有功特原之然犹免所居官九年师次襄阳起公为怀
远大将军新军万户佩金虎符宋安抚吕文焕守襄阳
攻之不下谕之不从最后遣人往招吕曰得张济南一
言吾无盟矣公持诏往谕文焕遂举城降十年授襄阳
等处统军使总兵十七万人十三年宋平公悉归功诸
将以在军旅岁久积劳成疾坚乞骸骨以归与父言未
尝及平宋事公生辽东鄂勒欢河又其二女为藩王妃
性乐其风土且便畜牧遂留居间岁一至济南优游暇
远大将军新军万户佩金虎符宋安抚吕文焕守襄阳
攻之不下谕之不从最后遣人往招吕曰得张济南一
言吾无盟矣公持诏往谕文焕遂举城降十年授襄阳
等处统军使总兵十七万人十三年宋平公悉归功诸
将以在军旅岁久积劳成疾坚乞骸骨以归与父言未
尝及平宋事公
性乐其风土且便畜牧遂留居间岁一至济南优游暇
卷五十 第 21b 页
豫以佚其老二十四年十一月初五日薨于济南私第
之正寝享年五十有九夫人某氏赵氏姜氏二子元节
赵出元里姜出四女长雅苏衮为诸王呼鲁古尔妃次
适姜从吉次为金刚努王妃次适洪泽屯田千户梁绍
祖诸王纳新之叛连谋于呼鲁古尔金刚努雅苏衮以
逆顺祸福反覆开谕不听故及于祸始逮赴诏狱有旨
诘之曰若与纳新搆乱亦尝有人谕止若等否彼具以
妃所陈对上嗟异曰是济南张相子朕知其然矣命索
之正寝享年五十有九夫人某氏赵氏姜氏二子元节
赵出元里姜出四女长雅苏衮为诸王呼鲁古尔妃次
适姜从吉次为金刚努王妃次适洪泽屯田千户梁绍
祖诸王纳新之叛连谋于呼鲁古尔金刚努雅苏衮以
逆顺祸福反覆开谕不听故及于祸始逮赴诏狱有旨
诘之曰若与纳新搆乱亦尝有人谕止若等否彼具以
妃所陈对上嗟
卷五十 第 22a 页
之军中赐楮币二千五百缗给传归济南养疾有司供
亿元贞初山东宪司以妃忠孝大节素著而供需不时
继乞赐田以足廪饩事闻加赐二万缗元节袭公爵宣
武将军征西万户元里被吴王教建昌路达噜噶齐男
孙二阿海袭征西万户次某起岩先世故济南僚属幼
及侍诸父暨闻中表老人语公家善政嘉绩犹历历能
诵言流寓东平益都境其耆年叟亦论东诸侯为政尚
忠厚崇信义而不夺其力惟济南为然馀弗及也至元
亿元贞初山东宪司以妃忠孝大节素著而供需不时
继乞赐田以足廪饩事闻加赐二万缗元节袭公爵宣
武将军征西万户元里被吴王教建昌路达噜噶齐男
孙二阿海袭征西万户次某起岩先世故济南僚属幼
及侍诸父暨闻中表老人语公家善政嘉绩犹历历能
诵言流寓东平益都境其耆年叟亦论东诸侯为政尚
忠厚崇信义而不夺其力惟济南为然馀弗及也至元
卷五十 第 22b 页
之罢侯守民盖有视其故侯如路人甚至追咎怒骂如
仇雠者公迁真定民倾城攀留西至郭门咸呜咽俯伏
罗拜至拥马不得行曰我公不复惠我民矣公亦悲莫
能仰视谕解久之方得出郊民望哭声振原野又怀思
遗爱为树碑颂德祝其富寿及公被新军万户之命过
家觐济南公民闻公之至郊迎者相望于外里巷室家
悦喜于内是果何自而致哉良由济南公性钟仁恕动
合天理推之以惠其民先公及公一遵其政故得民也
仇雠者公迁真定民倾城攀留西至郭门咸呜咽俯伏
罗拜至拥马不得行曰我公不复惠我民矣公亦悲莫
能仰视谕解久之方得出郊民望哭声振原野又怀思
遗爱为树碑颂德祝其富寿及公被新军万户之命过
家觐济南公民闻公之至郊迎者相望于外里巷室家
悦喜于内是果何自而致哉良由济南公性钟仁恕动
合天理推之以惠其民先公及公一遵其政故得民也
卷五十 第 23a 页
如此又闻青寇逼济南济南公怒曰国家何负李全而
贼子敢尔昔吾壮盛时全犹不敢易吾贼子何为者耶
惜吾身老兵戍宋境不时至致贼子得肆其逆吾惟以
死捍贼终不斗吾民也于是誓众曰凡吾子孙卒属有
不一力讨贼者吾有剑在众闻其言勇自百倍了谕僚
属士民壁南山自保躬将轻骑驻将陵以拒璮故识者
谓济南公宁以身缀豕突之锋而不忍死其民于矢石
之下其忠仁勇为何如也故身备五福显膺上爵善始
贼子敢尔昔吾壮盛
惜吾身老兵戍宋境不时至致贼子得肆其逆吾惟以
死捍贼终不斗吾民也于是誓众曰凡吾子孙卒属有
不一力讨贼者吾有剑在众闻其言勇自百倍了谕僚
属士民壁南山自保躬将轻骑驻将陵以拒璮故识者
谓济南公宁以身缀豕突之锋而不忍死其民于矢石
之下其忠仁勇为何如也故身备五福显膺上爵善始
卷五十 第 23b 页
令终复有先公与公以济其美天之报施理不诬也公
嗣子元节忠勤廉正镇禦有方总戎远征威惠兼济尝
为征西元帅府荐充副都元帅国家有大庆赉恩数与
诸王等元节偕其诸兄以公平昔事迹求为行状故详
录其实不以謏闻附庶备宗工钜儒之采择云
元文类卷五十
嗣子元节忠勤廉正镇禦有方总戎远征威惠兼济尝
为征西元帅府荐充副
诸王等元节偕其诸兄以公平昔事迹求为行状故详
录其实不以謏闻附庶备宗工钜儒之采择云
元文类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