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九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元文类卷四十九     元 苏天爵 编
 行状
  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     姚 


公讳德辉字仲实世居通之潞县曾祖某祖全再世不
仕考朴尚书吏部主事妣宗夫人三子长德英德芬季
公吏部君生三十九年且卒指公谓宗夫人曰吾为吏
治狱不任悍鸷刻削人蒙吾力脱罪罟齿平民者众天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或报施善人是儿其大吾门者勿忧贫且贱公方五岁
哭之如成人家才储五升菽夫人舂蓬稗为粮芼藜苋
为菹活之荒岁既就外傅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辍
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旨甘有馀则市笔札录书
夜诵不休夫人以过耽苦虑伤其孱薄也为灭烛止之
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也耶仕不足以匡君福
民隐不足以驩亲善身两大之间人寿几何乌可无或
有闻死同腐草木也绝少年辈不游处其所亲与率一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时名公硕儒岁丁未用故太傅刘文贞公秉忠荐徵至
潜藩俾侍今皇太子讲读荐故翰林侍读学士窦默故
宣抚司参议智迂贤皆就徵癸丑先朝封周亲割京兆
𨽻潜藩择廷臣可理赋者使调军食实出公从宜使辟
故真州总管高逸民自佐时汪忠烈公始宿兵利州扼
四川衿喉规进取数万之师仰哺于公乃募民入粟绵
竹散币集之或给盐劵使归京兆受直陆挽兴元水漕
嘉陵一年而钱粟充栋于军中宋臣余玠议弃平土即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㞐苦竹筑垒移成都
蓬阆洋夔合顺庆隆庆八府州治其上号为八柱不战
而自守矣蹙蜀之本实张于斯丁巳深峻用事臣大集
关西河南诸臣入计局以中尝为潜藩用者文致多方
于公独无丝发得己未从南征至鄢留后行营庚申以
为南京经略使再月又以为北京宣慰使其年皇帝即
位中统改元五月又以为燕京宣抚使燕多剧贼造私
币杂真行民间阴结死友相誓复仇怨杀人公悉捕诛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之虽中书开府在燕令行禁止多不上白由是忤时相
意以诬去位从北征还守北山诸关三年恶己相反诛
以为山西宣慰使罪权势之籍民为奴免而良者将千
人至元改元罢宣慰司授公嘉议大夫太原路总管兼
府尹至是潜藩故臣相无有出为二千石吏者上以太
原难治故留居此会我先左丞公当分省迁调山西河
东世职守令即遣谕旨公拜稽首曰陛下以臣堪一县
俾为令臣乌乎可择况以千里寄治非材大惧任使不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称以伤陛下之明敢薄之耶自尔愈益勤励崇学校以
明人伦表孝节以善风俗逐奸赃以剔民贼裁婚葬俾
师简俭敦耕桑以富生理之出立社仓以虞水旱之歉
一权度以绝欺诈之攘严鼓柝以警奇邪之觊凡可与
民渐摩仁义者无弛不张嘉禾瑞麦六出其境满秩左
部差功最天下右部考过惟草窃盗不获一人五年徵
入为右三部尚书人有由讼财而失其兄子者公曰何
疑焉叔杀之也深竟其狱公所信厚及权贵言可撼公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者莫不请求保为衣冠之族无有是也皆漫不为应悬
己俸为赏购之其家人果上变告情状呈露言者惭服
叔竟以是病死俄转户部尚书事无大小必决之一日
书判烦劳指为之茧七年会上以蝗旱为忧俾录山西
河东囚行至怀仁民有魏氏发得木偶持告其妻挟左
道厌胜谋杀己经数狱服词皆具自以为不冤公烛其
诬召鞫其妾榜掠一加服不移晷盖妒其女君谓独陷
以是罪可以杀之也即直其妻而杖其夫之溺爱受欺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当妾罪死观者神之或咨赏泣下八年授中奉大夫参
知北京行尚书省事九年罢尚书省以故官参知北京
行中书省事京南徒水岁泛溢至城下为患公筑堤捍
之皇子安西王有土关中之明年当十一年奏求公辅
己以故官改安西王相至则视濒泾营牧故地可得数
千顷起庐舍疏沟浍其中假牛种田具赋予贫民二千
家屯田最一岁入得粟麦石十万刍槁束百万公是来
也贫不能从妻子留之京师事或上闻赐钱二千缗遣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之明年诏以王相抚蜀其年重庆犹城守东西川各开枢
府合兵数万人围之公至成都两府争遣使咨受兵食
方略公危语动之曰宋今既亡重庆以巨擘之地不降
何归政以公辈利其剽杀不得有子女惧而来耳不然
他日兵未尝战及招讨毕某偕中使奉玺书来赦最宜
正言明告严备止攻以须其至反购得军吏杖之为伪
得罪怀之入降水陆之师雷鼓继进实坚其不下也中
使不喻诈计竟以不奉明诏反命如是者皆公辈玩寇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疆场心迹之著白者况复军政不一相訾纷纷朝夕败
矣岂能必成功为哉两府多致金帛子女为谢曰戎捷
与人法令所不禁也公让不受出未至秦泸州畔而重
庆围果溃再退守泸州十三年秋也明年诏以巴哈与
公代为西川副枢公兼王相大军既发公留成都供亿
食才支半月赋粟继之官船不足括商民船千艘日夜
督运其年复泸州十五年重庆之围再合踰月即下绍
兴南平夔施思播诸山壁水栅随之皆下而东枢府犹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故将也惩前与西川相观望致败恶相属愿独军围合
州初公抚蜀径东川归以为重庆帅阃受围必徵诸属
州兵尽锐拒守合州宜虚诚使谍人持书晓之兵随其
后亦制合一奇也即出合俘系顺庆狱者纵之使归语
州将张珏以天子威德远著宋室沦亡三宫皆北又颂
圣量含宏录功忘过能早自归必取将相与夏吕比又
为书反覆礼义祸福譬解其言以为均为臣也不亲于
其子孙合之为州不大于宋之天下子孙举天下而归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我其臣顾偃然负阻穷山而曰我忠于所事不亦甚惑
乎昔也此州人不自为谋求去就者以国有主宁死不
欲身被不义之名故尔得制其死命主今亡犹欲以是
行之则戏下以盗贼遇君窃若首以徼福一旦不难也
其说累数千百言又约书言为檄刋木于山浮板于江
珏未及报而公还王邸至是合遣李兴张合十二人者
诇事成都皆获之当斩复为书纵归使喻其将王立其
言如喻珏者而益剀切兴至立亦计夙与东府有深怨惧诛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复遣兴等导帅杨獬怀蜡书间至成都降公从兵才数
百人赴之东府害其来争有言前岁公为书招珏诚亦
极矣竟不见寤无功而还今立珏牙校也习狙诈不信
人特以计致公来使与吾争垂成之功延命晷刻耳未
必定降即降公冒吾功而来受何物视我必不汝进公
曰前岁合以重庆存故力可以同恶今也孤绝穷而来
归亦其势然吾非攘若功者诚惧汝愤其后服诬以尝
抗跸先朝利其剽夺快心于屠城也吾为国活此民岂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计汝嫌怒为哉即单舸济江薄城下呼立出降安集其
民而罢置其吏立德之舆金玉饰少艾为谢公曰若以
吾为是来耶吾无事乎此其持往馈之东府合人自立
而下家绘事之川蜀平复以王相还邸是年王薨公感
其受知深而悼夫弃国之蚤也哭之几不能生十七年
诏公与南省参政程某即其地听思播湖南所讼镇远
王平田会西南夷罗氏鬼国叛别诏云南湖南四川合
兵三万人诛之前茅及境矣公曰蛮夷无亲为俗吝贪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始由边将抚之失策积怨以叛好事之臣请加兵诛旁
诸小夷汹惧相擅继叛者必众恐非直三万人能岁月
平也吾赖天子仁圣驰一介之使招之可坐俟其徕岂
必烦兵不及以闻遣安圭止三道兵张孝思谕鬼国降
其酋阿察熟公名问曰是活合州李公耶其言人曰明信
可恃即日受命身至播州降语且泣曰吾属百万人非
公惠活宁斗死不降事毕驿闻上为之开可改鬼国为
顺元路以其弟阿利为宣抚使其年王相府罢十一月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二十一日始至黄平是夜也星如斗霣馆垣外公弗善
也叹曰他日尝梦主乌江今播水适名乌江与是星皆
吾死徵也夫吾尝诵马伏波老当益壮之言而奇曹武
惠为将不杀得今活罗鬼马革裹尸归何憾二十七日
卒后七日资政大夫中书左丞安西行中书省之命下
蛮夷望轊车为位祭且哭者动百千人涂所经男女空
家咨嗟聚观合之安抚使立衰绖率吏民迎哭倾振山谷
为发百人护丧达兴元上闻而悼之赠光禄大夫中书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右丞谥忠宣公赐钱二千缗具葬先妃嗣王遣前佥书
王相府事博啰赙钱五百缗具奠明年佥播州安抚司
事何彦抗章请即州治之东为庙制曰可薨年六十二
夫人胡氏前公卒今夫人某氏子一人嘉议大夫安西
路总管兼府尹诸军鄂啰頍也女二人长适嘉议大夫
礼部尚书刘秉恕幼在室尝槩公平居以先夫人刚严
其弟宗亨有小过对众奋杖挞之不少惜公若何而驩
奉使未尝有厉色遽言其亦能子哉二兄既位不大耀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于时每分吾有不至以寡乏见告其尽礼姊氏不以语
人人知为姑若从母不以为兄弟也与人交诚易炳白
不张城市机阱不面为许退与他人语必谆谆暴其人
所长而韬其不及至绳检奸慝奋发忿急不能容其过
然亦未尝留怨恶于胸中虽旧欲挤己入不测渊者事
已辄忘之略无校言复意自奉甚薄有积则施之不为
子孙他日计西川副枢上尝赐以玉带锦衣钱二千五
百缗止留其服物馀悉分之亲戚宾客一日而尽人问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之则曰曩吾家多责劵县官怜而赐偿之无负矣吾贵
而薄功又可富而厚享耶不思而两有之神不福人于
是告人曰我贫吾利器也故自入官非素所往来有相
答报者未尝恃形势取一钱直馈再为尚书权臣力能
生杀人耻公共事累年足迹独不及吾门以禄薄用奢
为言愿奉母钱百金交驩令取子自益却之亦不为谢
王相七年及事先王五年言必切切臣职子道请闻斯
行以绝事嫌简约侍卫以裁浮费无急土木殚匮民力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者中外所餍诵凡人贤而有闻满调将东归必荐汲之
王升秩留之故关辅得士为多皆视为己职当然未尝
语人由我而然以期见德遇事谨敏好谋善问多不自
用及其末路生人之心愈切取信蛮夷闻其谕招椎结
荷旃竭蹶慕义三道之兵为之抑首思徼利于万里羞
成功于一介霣星乌江马革包柩斩木通道舁归要荒
抑尝观今中统以来将相臣死率于其家天下之情称
其平生所为功高者惜德大者思不过如是而极然未
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有若公逢掖死事为世所壮者也呜呼贤哉又尝观古
君臣莫难于合尤莫难于信盖合或可伺所欲以中而
信则必不可袭取于一时自公始侍潜藩圣皇非遽贵
之地亦尝身接之面训之指受之亲以细微观其敬忽
置之纠纷试其理解詟以雷霆察其变常纳之污浊验
其洁白既久而后知遇也其后三十三年之中或使或
牧或从或留或相或傅诸侯王或将凡赏勋劳优耆旧
可以劝人臣者公皆与为之至商论群臣能否于公不
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曰清则曰刚或曰不欺不见有贬于圣训用未尽年未
耄人犹未足其望受任于已试知遇于既久可与畴咨
海内者将不知谁在也呜呼悲哉后三年頍汇进遗事
求状公行燧亦荷公知且久游其门又与頍尝同受学
义不得以不文为让姑为论次如此奉议大夫陜西汉
中道提刑按察副使姚燧谨状
  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    虞 集
公讳文用字彦材真定路槁城县人元帅公第三子也
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公生十年元帅公死王事于归德母李夫人治家严伯
兄忠献公文炳教诸弟有法公内承家训而外受学侍
其先生轴故学问早成弱冠以词赋试中真定时以真
定槁城奉庄圣太后汤沐岁庚戌太后使择邑中子弟
来上公始从忠献公谒太后和琳城世祖皇帝在潜藩
命公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癸丑世祖以宪宗皇
帝命自河西征云南大理忠献公在行公与弟寿国正
献公文忠先在军中督粮具赞军务丁巳世祖令授皇
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子经是为北平王云南王也又使为使召遗老于四方
而太师窦公默左丞姚公枢鹤鸣李公俊民敬斋李公
治玉峰魏公璠偕至于是王府得人为盛己未世祖以
宪宗命取宋公发沿边蒙古汉人诸军理军需将攻鄂
州宋以贾似道吕文德将兵抗我水陆军容甚备九月
世祖临江阅战忠献公请曰宋恃江为险兵力厚法当
先之夺其气臣请先公与正献公固请偕行世祖亲料
甲胄择大舰授之乃率敢死士数十百人鼓棹疾呼奋
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进直薄南岸诸军亦争进宋军来赴战三合三败之公
乘小舟归报世祖世祖方驻香炉峰因策马下山问战
胜状则扶鞍起立竖鞭仰指曰天也即赐卮酒使主帐
下宿卫且令传令他帅曰今夕毋饮酒毋解甲明日将
围城既渡江会宪宗崩闰十一月师还庚申世祖即皇
帝位建元中统公持诏宣谕边郡且择诸军充侍卫七
月还朝中书左丞张仲谦宣抚大名等路奏公为左右
司郎中二年八月佩金符以兵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
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事三年山东守臣李璮叛据济南从元帅阔阔带统兵
伐之五月而克其城璮伏诛山东平元帅卒公还都元
帅阿珠奉诏取宋召公为属公辞曰新制诸侯总兵者
其子弟勿复任兵事今伯兄以经略使总重兵镇山东
我不当行帅曰潜邸旧臣不得引此为说公病不行五
年改元至元之岁也上曰董文用其年始壮不使为国
效力今安在召授金符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中
兴自珲塔哈之乱甫定民间相恐动窜匿山谷而省臣
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方入奏同僚不知所为公曰吾死不可以去此宜镇以
静乃为书置通道谕之然后粗安始开唐来汉延秦家
等渠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
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更造舟置黄
河中受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时近属贵人曰哲伯
特穆尔者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旁午不可会计省臣
不能支公坐幕府辄面折以国法其徒积忿谮公贵人
怒召使左右杂讯之意叵测公曰我天子命吏请得与
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天子所遣傅贵人者辨天子所遣傅贵人者中朝旧臣
尝事庄圣太后来诘问公不承贵人旨意状公曰我汉
人生死不足计我所恨者仁慈宽裕如贵人以重戚镇
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贵人威名于事体
不便因偻指其不法者数十事诘问者惊起去白贵人
即召公谢之曰非郎中吾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
宜勿怠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粗立二年入奏经略使
宜还以上旨行之中兴遂定三年行省罢还京师命公
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辞之五年立御史台授公山东
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以仲兄右卫亲军千户文蔚卒
不及赴八年立司农司授公奉训大夫山东东西道巡
行劝农使十一年三月加朝列大夫劝农使如故山东
中更叛乱多旷土公巡行劝励无间幽僻入登州境见
其垦辟有方公为诗表异其守移剌今刻石在州治于
是列郡咸劝地利毕兴五年之间政绩为天下劝农使
之最十二年丞相安图公奏公为中顺大夫工部侍郎
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代赫舍哩赫舍哩者阿哈玛特私人也其徒间安图公罢
政即使鹰监奏曰自赫舍哩去工部侍郎不给鹰食鹰
且瘦死矣上怒趣召治之因急逮公入见上望见曰董
某顾为尔治鹰食者耶置不问别令取给有司阿哈玛特
知不可谮十三年出公为少中大夫卫辉路总管兼本
路诸军鄂啰总管佩金虎符郡当要冲民为兵者十九
馀皆单弱贫病不任力役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
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公䀌然忧
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穑事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
言郡邑胥校足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曰公言诚
然即行公言事万有一不虞罪将谁归公即为手书具
官职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无不具者诸
郡运江淮粟于京师卫当运十五万公曰民籍可役者
无几且江淮舟行风水不时至而先弊吾民以期会是
未运而民已惫矣乃为集旁郡通议立法驿置民力以
纾十四年以职事诣汴漕司方议通沁水北东合流御
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河以便漕者公曰卫为郡地最下大雨时行沁辄溢出
百十里间雨更甚水不得达于河即浸泾及卫今又道
之使来岂惟无卫将无大名长芦矣会朝廷遣使相地
形上言卫州城中浮屠最高者才与沁水平势不可开
也事得寝不行为郡多善政民有去思具见郡教授陶
思渊所撰碑文十六年受代归田里作遐观之亭于故
丘茅茨数椽仅避风日读书赋诗怡然燕居自号野庄
老人裕宗在东宫数为台臣言董某勋旧忠良何以不
卷四十九 第 17a 页
见用也十八年台臣奏起公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
使不赴十九年朝廷选用旧臣乃召公为大中大夫兵
部尚书自是朝廷有大议未尝不与闻廿年江淮省臣
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台𨽻行省状上集议
公议曰不可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
虎也今司宪仅在纪纲犹不振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然
无可复望者矣又曰前阿哈玛特用事时商贾贱役皆行
贿入官及事败欲尽去其人廷议以为不可使阿哈玛特
卷四十九 第 17b 页
售私恩而朝廷骤敛怨也及使按察司劾去其不可者
然后吏有所惮民有所赴愬则是按察司者国家当饬
励之不可摧抑也后悉从公议转通议大夫礼部尚书
迁翰林集贤学士知秘书监时中书右丞卢世荣本以
货利得幸权要为贵官阴结贪刻之党将锱铢掊克为
功乃建议曰我立法治财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也
诏下会议人无敢言者公阳问曰此钱取诸右丞家耶
将取诸民取诸右丞家则不敢知若取诸民则有说矣
卷四十九 第 18a 页
牧羊者岁常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则主
者固悦其得毛之多矣然而无以避寒热即死且尽毛
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时犹惧其伤残也今尽
刻剥无遗毳犹有百姓乎世荣不能对丞相安图公谓
坐中曰诸君董尚书真不虚食俸禄者议者出皆谢公
曰公以一言折聚敛之臣而厚邦本仁人之言其利溥
哉岂不信然世荣竟以是得罪后尝谓人曰我不知何
事忤董尚书每折我不遗馀力廿二年拜中奉大夫江
卷四十九 第 18b 页
淮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公力辞上前曰江淮事剧
臣不敢当上曰卿家世非他人比朕所以任卿者不在
钱谷细务也卿当察其大者事有不便第言之公不敢
辞遂行行省长官者素贵倨多傲同列莫敢仰视跪起禀
白如小吏事上官公则坐堂上侃侃与论是非可否无
所迁就虽数忤之不顾也有以上命建浮屠于亡宋故
宫者有司奉行急迫天大雨雪入山伐木死者数百人
而犹欲并大建佛寺公坐中谓其人曰非时役民民不
卷四十九 第 19a 页
堪矣少徐之如何长官者曰参政奈何格上命公曰非
格上命也今日重困民力失民心岂上意耶各拂袖去
然竟得少纾其程公在行省政事大槩如此廿三年将
用兵海东徵敛益急有司为奸日益甚公曰吾力不足以
口语胜矣乃请入奏事大略言疲国家可宝之民力取
僻陋无用之小邦其条目甚悉言上事亦罢廿五年拜
御史中丞公曰中丞不当理细务吾当先举按察使乃
举胡公祗遹王公恽雷公膺荆幼纪许楫孔从道十馀
卷四十九 第 19b 页
人为按察使又举徐公琰魏公初为行台中丞当时以
为极选方是时僧格当国用事宠奉方炽自近戚贵臣
见僧格皆屏息逊避无可谁何公以旧臣任御史号不
易为僧格令人风公赞己功于上前公不答又自谓公
曰百司皆具食丞相府独御史台未具食丞相府公又
不答属朔方军兴粮糗粗备而诛责逾急公谓之曰民
急矣外难未解而内戕其根本丞相宜思之于是远近
盗贼蜂起公持外郡所上盗贼之目谓之曰百姓岂不
卷四十九 第 20a 页
欲生养安乐哉急法苛敛使至此耳又谓之曰御史台
所以救政事之不及丞相当助之不当抑之也御史台
不得行则民无所赴愬而政日乱将不止台事不行也
浸忤其意益深乃摭拾台事百端公日与辩论不为屈
于是具奏僧格奸状诏报公语密外人不知也僧格日
诬谮公于上曰在朝惟董中丞戆傲不听令沮挠尚书
省请痛治其罪上曰彼御史职也何罪且董某端谨朕
所素知汝善视之当是时虽贵近以诬谮遭斥辱者不
卷四十九 第 20b 页
一公徒以区区之诚赖天鉴主知而免于是迁公通奉
大夫大司农时又欲夺民田为屯田公固执不可则又
迁公为翰林学士承旨廿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公耆旧欲使公授皇孙以经具奏上以上命命之曰老人
畏寒须暄和乃一至帐中授经内侍视馔公每讲说经
旨必傅以国朝故实丁宁譬喻反覆开悟故皇孙亦特
加崇礼焉三十一年上命公以其诸子入见公曰臣蒙
国厚恩死无以报臣之子何能为谨不敢以见命至再
卷四十九 第 21a 页
三终不以见是岁世祖皇帝升遐公望宫墙哀恸几坠
马下同列争持扶之及致奠丧次群臣皆推公曰先帝
汉人旧臣惟公在矣公宜前受酒行礼皆相对哭失声
今上将即皇帝位于上都太后命公从治装赐钞百定
以行既即位巡狩三不刺公奏曰先帝新弃天下陛下
远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元宜趣还京师且臣闻人
君犹北辰然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在勤远略也上悟
即日可其奏是行也上每召入帐中问先朝故事公亦
卷四十九 第 21b 页
盛言先帝虚心纳贤开国经世之务谈说或至夜半太后
亦素知公故多所顾问公自先帝时每侍宴与蒙古大臣
同列裕宗尝就榻上赐酒使毋下拜跪饮皆异数也上在
东宫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公召使前曰吾乡见至尊甚
怜汝辄亲取酒饮之至是眷赉至渥赐钞三百定至于
锦衣玉带紫笠宝环之赐皆追成先帝之意也是年诏
修先帝实录升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公于祖宗
世系功德戚近将相家世勋绩皆记忆贯穿史馆有所
卷四十九 第 22a 页
考订质问公应之无所遗失大德元年夏四月上章言
臣老矣请致其事上闻之特加资德大夫许致仕赐钞
二百定以归命一子官乡郡便侍养六月戊寅以疾薨
于里第之正寝享年七十有四公性孝友四时祭祖祢
辄思慕感怆如将见之事伯兄如事父教子弟严而有
为学以诚实为主本故其文章议论皆质直忠厚不
为华靡其从政宽裕慈爱简于细务至于谋大事决大
议则刚毅正直磊落可观历事三朝每以忠言正论为
卷四十九 第 22b 页
己任故言事上前必引古證今从容尽达其蕴而后已
平居闻朝政有一未善辄终夜不寐倚壁叹恨不置曰
祖宗艰难成立之天下岂可使贼臣坏之故每与朝议
即奋言不顾危祸以片言折权奸定国是者不可胜纪
朝廷赖之在御史台行中书省时所遭皆大奸剧恶每
恨公不顺己计万方欲杀之公一不以为意曰人臣在位岂爱身苟容而上负国家下负生民乎公仕宦五十
馀年凡十八命禄俸之馀尽以买书而家无饘粥之资
卷四十九 第 23a 页
卒卖其京城之宅以偿积贷世祖尝念其贫每欲有所
赐使近臣记其事然公终不一自言也逮薨之日惟有
祭器书册而已其好贤乐善尤出天性虽待下士必尽
礼至老且贵终不倦人有善必推举之而名公大人闻
公所荐亦必曰出董公门必佳士也故天下之士争归
之与人谋至忠款故国人有为使远方若出而领兵治
民者必来受教而后行公为开导训诲足以歆动其意至有欣然听之终日忘去者而蒙古大臣见之必曰此
卷四十九 第 23b 页
故老也皆改容待之呜呼盖可谓忠厚诚实君子者矣
公先娶王氏元帅某之女先卒再娶周氏江淮都转运
使惠之次女后公四月卒子男八人士贞士亨为仲兄
文蔚后渡江有功官至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副都指
挥使佩金虎符常侍裕宗东宫先公卒士偕士英士昌
士恒承务郎真定路总管府判官士廉士方女四人长
适赵珌次适周俶次适齐东县尹王良杰次在室孙男
十六人守约某某孙女十人长适吴某次适张继祖次
卷四十九 第 24a 页
适侍其正次适王惟贤馀在室曾孙男七人皆幼公墓
兆在县西北高里先茔之东公国之老臣敡历中外久
矣上而朝廷下及四方贤大夫士宜必有深知公者尚
能道其德业之详也谨录其历官行事梗槩如上伏惟
立言之君子图其不朽者焉谨状大德十年三月某日
大都路儒学教授虞集状
 
 
卷四十九 第 24b 页
 
 
 
 
 
 
 
 元文类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