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元文类卷二十九    元 苏天爵 编
 记
  凝道山房记         吴 


永平郑侯鹏南严重清谨为时名流而不以所能自足
也谓仕必资于学学必志于道别业在滕州筑山分为
游居之所取子思子之语而扁之曰凝道不远二千里
走书徵言于余夫世之成屋室者往往有记记者纪其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栋宇之规制营构之岁月而已稍能文辞者可命也而
奚以予言为侯之意宁不以予尝讲闻于儒先之绪论
而欲俾言其所谓凝道者乎呜呼道不易言也言之易
者未必真有见也非真有见而言是妄言也而予何敢
夫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虽然侯之意不可以不
答也讵容已于言哉请言其似道在天地间犹水之在
大海道之中有人犹水之中有器浸灌此器者水也纳
受此水者器也水中之器或沈或浮而器中之水或入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或出器与水未合一也水在器中凝而为冰则器与水
合不相离而水为器所有矣人之于道犹是也有以凝
之则道在我无以凝之则道自道我自我道岂我之有
哉人之生也或智或愚或贤或不肖均具此性则均受
此道不于贤智而丰不于愚不肖而啬也愚不肖之不
贤智若者何也能凝不能凝之异耳呜呼子思子言道
所以有贵于能凝者欤凝之之方尊德性而道问学也
德性者我得此道以为性尊之如父母尊之如神明则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存而不失养而不害矣然又有进脩之功焉盖德性之
内无所不备而理之固然不可不知也事之当然不可
不行也欲知所固然欲行所当然舍学问奚可德性一而
学问之目八子思子言之详矣不待予言也广大精微
高明中庸故也新也厚也礼也皆德性之固然当然者
尽之极之温之知之问学以进吾所知也致之道之敦
之崇之问学以脩吾所行也尊德性一乎敬而道问学
兼乎知与行一者立其本兼者互相发也问学之力到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功深则德性之体全用博道之所以凝也夫虽然此非
可以虚言言亦在夫实为之而已矣斯道也人人可得
而有也况如侯之卓卓者哉其凝之也予将验侯之所
为侯名云翼今为江南行御史台都事延祐四年临川
吴澄记
  舣槎亭记          元明善汲人张君锡氏作舣槎之亭志怪者云海与天河迩盖
有人乘槎至斗牛间徵而慕之故以名亭昔君锡挟能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放游浮河达淮沿江而南历吴越西至于鄂衡又至于
沅澧踰洞庭下彭蠡内赍刳中息于水腹夺皛于覆袽
渐于罅或再月不得抵所止舟师候祥盲风猋作水与
风争舻舳崩倾樯折柁败淼无底戾又雨且暮游二十
年不知几此遭矣怠而北归有官留中意必夜悸于梦
朝怵于见犹事于槎亦何谓邪曰怖吾之南信如子言
今吾完然吾也不亦有不水死者众乎环燕千里无湖
浸也依龙光被休风之人也耇寿昌嗣终不逢不若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宜也尝试徵余二十年间或者服食百忌步乘有择武
道昼兵卫夜临避而吻动又噤见获则声功亟诧非不
子自谋也一旦若轻尘惊风漠无踪响者抑何也其所
居甚海涛所乘甚胶舟风水不争立将解剥彼且安之
固亦危我矣虽然世所共安而不之危者非大地乎然
载万物者地也载地者水也水火土石合为地体并水
而载之者天也地不为大舟乎天不为大水乎实大舟
削大水其不有大危乎道虽无泯器当有敝十二万年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之后又谁知果不并大舟大水而趋于大坏也与槎本
无也无又何待于舣亭亦无也有亭必基于土地且不
能自有何有于物虽然寄吾于槎犹万物之寄于地同
寄也又奚安奚危哉余曰子之号达矣旷矣其情盍求
夫称也夫槎者沟中断也利小涉不大受也胡不虚其
中使无不容牢诸外使无不载道为之楫时为之飘泊
之于义渚系之于德渊若然效大舟之实而不泄托大
水之运而不覆沨沨乎浟浟乎槎之进乎是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顺州仪门记         元明善春秋左氏传曰新作南门不书非公命也非也兴作必
书然合礼不书书皆贬也南门盖鲁君之皋门也新作
者改旧创建之谓必当礼而不书不然则左氏之诬也
诸侯三门皋门应门路门今之州准古伯子男之国作
仪门礼也春秋合礼不书作仪门此何以书喜制备而
从民志且非爽于春秋之旨也制备而从民志者何温
榆水之阳有古城焉曰顺以州𨽻大都路地沃而民淳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自国家罢兵百年涵濡抚育生殖日敏蔚为饶郡郡城
据亢爽地而四下郡廨特当其亢亢有故仪门址又亢
之寻常郡人以不屋于其上为耻屋焉则鼓角于斯
悬令布政于斯有以雄其州而耸民听观矣至大四年
知州事梁君彦义始来明年百废次第举民用大和民
曰吾无讼以挠州吾税赋以时足使君甚仁不生事害
我使君召役民必乐趋于是梁君知其民之可用也乃
谋诸监郡某将建岑楼于址佥曰休哉惟时请割俸金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以倡俄而州人故中书右丞曹公之家今枢密副使石
公及诸名士或写之材或予钱米民皆子趋以献工役
肇事于皇庆元年秋七月毕工于二年夏六月规制端
大轮奂丹艧歘若天成登其上而望北则红螺峻极虽
五十里外若接阑槛东北曰黍谷则邹衍吹律之山也
潮潞二水会于白溆经城东而南注吴船来集通玄桥
下其西南则天都霄汉觚棱金爵隐然郁葱佳气之间
群情大悦于是郡制备矣民志从矣则又曰是不可不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著兴建之岁月也乃托右丞之子太保长史伟求余文
余太史也凡书必稽诸典礼遂为据经而述之俾知今
之州准古诸侯之国不为不重兴作制备而从民志也
则太史喜为之书苟不足乎是而要名𠞰民者为春秋
之所贬君子慎诸
  武昌路学记         元明善
武昌墉山而城堑江而池狭滇益引荆吴据楚中而履
南越宋人二百年间峙糗锻兵岌为边垒帝元一四海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而家之池也不足乎深城也不足乎高恤刑尚德武弛
文张民日趋于礼乐之域而不知为之者建侯树屏表
疆明制乃此焉行中书省而统四道宣慰使元将大吏
咸走节下听约束奉期会然则武昌自为重镇矣凡夫
表厉化导之具宜有以倡庶方而厉群目独庙学陋小
不称司宪者如绍兴言保釐者责功郡守振纪有严营
画是亟礼殿东庑西庑戟门仪门斋庐为屋五十馀间
端大坚致丹碧藻绘象设筵帟皆视仪度尊豆钟磬不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爽典祀惟讲堂经阁诸室不创而葺岁丁巳五月肇基
越已未十有二月告成学后曰鹄山书堂者废而入于
豪夺徵剂归公方议勒石纪始而除者得龟趺于埋中
别置贞碑于湖南明善适参政行省两府来相与言曰
众心一公奏厥完美期奉天明思劝民职而已惟是彰
今而垂后者咸愿有作谬尝上直翰林曷敢咈乎雅命
然记事必载其实兴学当原其本礼始立学释奠先圣
先师学之有庙汉以还始闻也孔子先圣颜氏先师唐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以来始定也繇学尊庙因庙表学庙焉而不敦夫学非
制也谓报焉在是抑微也天以之而道明地以之而理
察人以之而极立三才既奠万化乃成推功絜德天地
实参斯报之图罔极何从圣朝龙夺北天弓剑辟国顾
乃首尊孔氏旌用儒生列圣锡礼崇祀加谥增秩若稽
典则炤陈政化揭科比士登贤建官不有望于圣道赞
化天下乎夫道不玄邈以为高不空寂以为深大则充
周乎万物小则流行乎一身法制谨严经权周密盖不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越易书诗春秋之外矣亦不离纲常事为之间矣若夫
尽学士之上达极圣贤之能事固非指顾可会文辞可
判而君子也而贤者也不谆谆欤德言曰君子德非徒
德才言曰贤者才非徒才道明义立智周行圆其用而
出也细不遗而钜有措其舍而处也近者化而远者格
为良臣为大人为节士为真儒非由外假端在我尔无
师而兴固曰豪杰受业而成孰为凡民美哉簪裳入学
肃瞻新庙斯弦斯诵相规相诲颙颙然岩岩焉本学者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养正以成圣功末学者游焉以献春官乃骫骳乃诪张
声焉无所入也懵焉善距来也穹屋华题资尔燕间德
求而无以徵之才求而无以齐之哀哉匪但退作室之
初心无乃孤崇儒之明诏乎武昌南服列城言言百辟
承风多士砥节或挟能而起或抱璞而潜声光侈而不
遏吾尔恧焉矣虽然山川流峙风气融结瑞不归于凤
麟宝不期于金璧伟人魁士群出而为国家之屏之翰
也将自今日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虚室记           元明善
居室而强之名非古也名而名之曰虚厥义宏也非古
而从为之文溢辞也义宏而或已于言闇于理也尝试
为虚室之记曰截十二琯参差地中以宗黄钟之长繇
是制八器寓五音百王之乐以之而变掇二十八字为
母错综四韵唱而和之万七千二十四声音以之而尽
雷奋池中云族而雨甲者坼蛰者起回宣脉沐达于无
垠入于无际气即之而流形物繇焉以各化大块噫气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厉则鼓荡众峙和则嘘挠万植汹汹焉蓬蓬焉上无高
也下无坚也旁无远也谓夫穹窿而苍苍者天也厖杂
而荒荒者地也苍苍者无体莫然旋气也荒荒者亦
体坱然凝气也凝非不入也而天辟之旋非有间也而
地翕之人物子于两间阴阳司其生死旦夜一瞑视也
开闭一成亏也虽然此徒以虚观之也指一草而质焉
勾于土中甲于地上牙叶枝干而华实又生也指一佳
而质焉卵也鷇也俄而鸟也鸟复卵而鷇也火也潜石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击之则然续之则燎水也母气气止润滋汇而渊海谓
天无体舍日月星辰以求之并天亦无谓地无体舍水
火土石以求之并地亦无盖象于上者一不实天道废
矣形于下者一不实地道废矣乾不一实感坤不一实应凡子于其间者几乎其熄矣而况于万古之世亿兆
之人能不实而有其有哉虽然此徒以实观之也天地
之间阴阳而止矣阳实也其体则虚阴虚也其用则实
阳非虚物无以生阴非实物无以成故曰一实二虚还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相体用惟虚也乃能受能受故神惟实也乃善出善出
故化父道也母道也人物之以命相资也孰有壹之之
理哉危子曰吾老庄之徒也以虚体道以虚用物游于
太初合乎自然故强居室以名殆将处夫无我也元子
曰以天地而齐老庄不辩而二子细也二子乌能外天
苟不能外天地又岂肯有已而尽废物理之察察者
哉然则危子之学者揭其一端隐夫大全若曰人皆取
实已独取虚茫乎芴乎岿然而有馀者耶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万竹亭记          元明善
李君仲渊繇蜀省员外郎入为监察御史余别十五岁
相寄文字于万里外一旦会京都至欢也间为余言成
都之乐买屋买田矣弟叔行有田庐在蚕茨周所居植
竹竹无虑十万个搆亭竹间覆之白茅名曰万竿竹不
止万而曰万志盈数也亭之西雪山嵯峨玉立霄汉东
则岷江之支洪流达海亭并长溪可汲可渔抱亭几合
而去与江会每风日清美目因境豁群虑冰释神情散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朗超然遗世或风雨之夕溪声与竹声乱耳入清音幽
思以宣肃如也或雪或月亭与竹尽宜吾兄弟时相过
而爱亭甚日对哦夜对床者春与秋多将弃官归老矣
君与吾弟记之仲渊三兄弟而兄若弟未之前识也尝
读其兄伯诚之文见其文知其贤矣独未知叔行观是
志尚人贤可想一门兄弟彬彬其先大夫之贤又可得
矣王子渊司马长卿扬子云以及苏明允父子辉当代
而名后世殆蜀材之芳华茂实慕者有所震也仲渊兄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弟生关中宦学三川又将老成都焉者得非居其乡慕
其人而袭其茂芳掇其华实欤不尔竹何地无也虽然
成都自古受兵最惨入我版图以来今六七十年上之
所以耆定休养者至矣肆仲渊兄弟保安无戒思永令
图使丁当时攻战之殷且见斩竹以为揵堙溪以为堢
尚亭乎哉尚对哦对床乎哉果得老乎时正当感国家
承平之泽也余尝思假一役过潼华纵观三辅道汉中
以览全蜀浮江遨吴楚而归邂逅见仲渊比骑问叔行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于蚕茨登万竹亭质仲渊之今言然后厕贤兄弟间犹
堪资一日夜之谈咏也兹为亭记俾叔行刻之亭石卜
斯游之能遂与否也遂后百千年岂不为万竹亭之嘉
话哉
  济南龙洞山记        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
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
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
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如广可容十
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然上下有
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
窅然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闇非烛不能
往即命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
未几折磬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扶服焉又未几
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反聪抑鼻潜息心
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以出余强呼使疾进
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予适居前倏得微
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为者始获脱然以
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
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
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动见众
皆病亦阳惧为殆其宴于外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雅不酒必使之釂名曰定心饮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
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
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繇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咷犹
信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
使父母遗体几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
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
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某官某凡十一人
  邵庵记           袁 桷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雍虞伯生界其居之偏为庵庐焉温凊之隙则怡怡然
饱食以歌晏休于中其庐温密朴质备粹且深中而虚
之若璧而环若鉴而明枢圆而扉方阖辟以动止其温
燥也裼以舒其清焉其凄厉也隩以休其和焉左顾右
瞩神止气寂昼握其动夜根其静不丐饰于外据万物
之会以极其荣观者焉庐不广寻丈旁设易图图除其
卦五十有六瞪而视之首击而尾应迎而存之风至而
水涌审声遗形益颐其情忽然控浮游以上征则搏至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控伏囿于其内而不能以自恣或曰非轻世远举者不
得其专是伯生曰维昔邵先遭时明康玩芳以嬉不激
不随顺其隆污儒者之准也吾将尊其庐曰邵庵何如桷
曰可乎哉言无邮乎夫敦厚而灵明君之先也峻简而
洁精者君之光也自君之出名日以张莫穷其乡黾黾
然声音笑貌之学讵昔之志也勉之哉兹庐之制易而
不俾简而不倚其取诸物非铄我者也繇质以成礼无
踰矣乃觞以祝之介其休明烟烟煴煴维道之门悃悃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款款维德之本美哉庐乎足以为永居乎
  董子祠堂记         曹元用
汉中大夫董仲舒邃于春秋其学醇正有原武帝时对
策三篇切中时弊致武帝表章六经罢黜百家先儒以
为其功不在孟子下两相骄主动必繇礼守正不阿时
公孙弘方以容悦位宰相故终身不得复进夫孔子殁
既久异端并兴学者愈失其传秦汉以来知道者鲜惟
董子能言正谊而不谋利明道而不计功以仁义礼乐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正心脩身为治国平天下之具论道之大原及明于天
性之说多得圣人之旨其言奥衍弘深沛有馀味或者
乃讥其见道未明窃以为过矣夫以游夏之言方诸孔
子犹为有疵况董子承秦灭学之后而能造道如是讵
易得哉使其游于孔门可与十哲亚使居相位可兴三
代之治刘向以为有王佐之才管晏弗及也真知言哉
按汉书董子广川人广川属汉冀都郡今景州蓨县是
也县西南乡有广川镇其别墅曰董家里有祠在焉唐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宋碑刻犹存县北门道右故有董子祠不知创于何时
国家大德初县人林士豪尝加补葺天历元年承务郎
县尹吕君思诚视事始拜谒祠下顾瞻而叹曰祠当通
衢湫隘若此非所以居董子也八月迁于县治之东东
有崇台三丈桀阁二层旧为官僚游憩之所遂新其弊
仆定为董子祠更其衣冠悉遵古制明年某月落成聿
脩祀事蓨旧无县学吕君又筑讲堂祠下为东西两斋
命教谕刘澄权主董子祠事朔望先谒孔子庙次则及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焉又为孔子像置之社学使民知所向慕吕君字仲实
平定州人由国子伴读擢进士第补同知辽州事以母
忧去官终丧而有蓨之命清勤无私临事明决讼十年
不绝者谆谕以理辄两已之子爱其民事集而民不扰
咸畏威怀惠境内大治安陵道士以久旱持卢师蛇名
小青者至郡僚罗拜以祷君怒欲取而杀之道士泣请
得免后数日乃雨其不惑于邪如是余与乃父廉访君
昔联仕宪台今嘉其有子而能官也故为作董子祠堂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记仍赋享神辞以继之其辞曰
蓨之土平原膴膴爰有哲人兮道传千古道传千古兮
为纪为纲徽猷允塞兮嘉言孔彰天既佑我蓨兮笃生
元哲不克取而师兮是曰自绝层台兮巍巍杰阁兮翚
飞神灵兮有托祠事兮无违想高风兮如在期进德兮
愈励继自今兮毋忽毋怠
  考亭书院记         熊 禾
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世运升降之会天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必拟大圣大贤以当之者三纲五常之道所寄也道有
统羲轩邈矣陶唐氏迄今六十二甲辰孟氏历叙道统
之传为帝为王者千五百馀岁则尧舜禹之于冀也汤
尹之于伊亳也文武周公之于岐丰也自是而下为霸
为强者二千馀岁而所寄仅若此儒者几无以藉口于
来世呜呼微夫子六经则五帝三王之道不传微文公
四书则夫子之道不著人心无所于主利欲持世庸有
极乎七篇之终所以大圣人之居而尚论其世者其独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无所感乎呜呼由文公以来又百有馀岁矣建考亭视
鲁阙里初名竹林精舍后更沧洲宋理宗表章公学以
公从祀庙庭始锡书院额诸生世守其学不替龙门毋
侯逢辰灼见斯道之统有关于世运故于此重致意焉
岁戊子侯为郡判官始克脩复邑令故澶郭君瑛又从
而增辟之乙已侯同知南剑郡事道谒祠下顾谓诸生
曰居已完矣其盍有所养乎书院旧有田九十馀亩春
秋祀犹不给侯捐田为倡郭君适自北来议以克恊诸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名贤之胄与邦之大夫士翕然和之合为田五百亩有
奇供祀之馀则以给师弟子之廪膳名曰义学田初省
府以公三世孙朱沂充书院山长既殁诸生请以四世
孙朱椿袭其职侯白之当路仍增弟子员属其事于邑
簿汪君蒙且以书来曰养可以粗给矣而教之不可以
无师也谓禾犹逮有闻俾与前贡士魏梦牛分教大小
学盖有甚欿然者既又属禾记其事其将何以为词重
惟文公之学圣人全体大用之学也本之身心则为德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行措之国家天下则为事业其体有健顺仁义中正之
性其用则有治教农礼兵刑之具其文则有小学大学
语孟中庸易诗书春秋三礼孝经图书西铭传义及通
鉴纲目近思录等书学者学此而巳今但知诵习公之
文而体用之学曾莫之究其得谓之善学乎矧曰体其
全而用其大者乎公之于考亭也门人蔡氏渊尝言其
晚年间居于大本大原之地充养敦厚人有不得窥其
间者盖其喜怒哀乐之未发早闻师说于延平李先生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者体验已熟虽其语学者非其一端而敬贯动静之旨
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呜呼此古人授受心法也世之
溺口耳之学何足以窥其微哉公之脩三礼自家乡至
邦国王朝大纲小纪详法略则悉以属之门人黄氏干
且曰如用之固当尽天地之变酌古今之宜而又通乎
南北风气损文就质以求其中可也此公之志克遂有
王者作必来取法矣呜呼古人为治之大经大法平居
既无素习一旦临事惟小功近利是视生民亦何日蒙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至治之泽乎秦人绝学之后六经无完书若井田若学
校凡古人经理人道之具尽废汉犹近古其大机已失
之矣当今治宇一统京师首善之地立胄学兴文教文
公四书方为世大用此又非世运方升之一几乎邵氏
观化所谓善变之则帝王之道可兴者以时考之可矣
诚能于此推原羲轩以来之统大明夫子祖述宪章之
志上自辟雍下逮庠序祀典教法一惟我文公之训是
式古人全体大用之学复行于天下其不自兹始乎今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公祠以文肃黄氏干配旧典也从以文节蔡氏元定文
简刘氏爚文忠真氏德秀建安武夷例也我文公体用
之学黄氏其庶几焉馀皆守公之道不贰其侑公也实
甚宜公以建炎庚戌生于剑之南溪父吏部韦斋先生
仕国也公蕴经世大业属权奸相继用事郁郁不得展
道学为世大禁公与门人益务坚苦泊如也庆元庚申
殁于考亭后十年庚午疆场事起又六十七年丙子宋
亡公之曾孙浚以死节著呜呼大圣大贤之生其有关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于天地之化盛衰之运者岂可以浅言哉夫子之六经
不得行于再世而公之四书乃得彰著于当代公之身
虽诎于当时而公之道卒信于其后者天也过江来中
州文献欲尽自左丞覃怀许公衡倡明公学家诵其书
人尊其道凡所以启沃君心栽培相业以开治平之原
者皆公馀泽也方侯创义学东平袁君璧适以㮚事至
闽访求公后表浚二子林彬于省长南溪建安二书院
奉韦斋及公祠又以考亭乃公旧宅恳恳为语诸生小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学入门之要尤以师道不立为忧既而金华陈君举司
文吴会为胄学徵藏书考寻文献且欲于此继成公志
以复六经古文为属诚巨典也而必有俟焉天道循环
无往不复欲观周道舍鲁何适正学一脉亟起而迓续
之则天地之心生民之命万世之太平当于此乎在侯
之功不亦远乎侯世以德显其仕闽以化为政道南七
书院皆其再造也考亭西北偏有山曰云谷晦庵在焉
亦为之起废汪君于山之麓为门以识之凡公坟宅悉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从而表树焉庶乎知为政之先务矣精舍创于绍兴甲
寅前堂后室制甚朴宝庆乙酉邑令莆阳刘克庄始辟
公祠今燕居庙则淳祐辛亥漕使眉山史侯季温旧构
也书院之更造惟公手创不敢改栋宇门庑焕然一新
邑士刘熙实终始之义学之创兴宋奕黄枢首帅以听
华□孙叶善夫赵宗叟盱江李庭玉与有谋焉而厚帑
庾完塈茨以迄于成则虞子建刘实也贤劳皆可书时
提调官总管燕山张仲仪教授三山黄文仲助田名氏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悉书石阴后甲辰三岁大德十一年四月朔日后学
谨记
 
 
 
 
 
 元文类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