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元文类卷十一     元 苏天爵 编

 制
  加封孔子制(大德十一/年九月)     阎 复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
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
万世者也朕纂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
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
卷十一 第 1b 页
于戏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
月之明奚罄明言之教尚资神化祚我皇元  加封孔子父母制(至顺/元年)     谢 端
阙里有家系出神明之胄尼山请祷天启圣人之生朕
聿观人文敦求往哲惟孔氏之有作集群圣之大成原
道统则尧授舜传之周文王论世家则契至汤下逮正
考甫其明德也远矣故生知者出焉有开必先克昌厥
后如太极之生天地如钜海之有本源云仍既袭于上
卷十一 第 2a 页
公之封考妣宜视夫素王之爵于戏君子之道考而不
缪建而不悖于以敦典而叙伦宗庙之礼爱其所亲敬
其所尊于以报功而崇德尚笃其庆以相斯文齐国公
叔梁纥可加封启圣王鲁国太夫人颜氏可封启圣王
夫人
  封宣圣夫人制        虞 集
我国家惇典礼以弥文本闺门以成教乃眷素王之庙
尚虚元媲之封有其举之斯为盛矣大成至圣文宣王
卷十一 第 2b 页
妻亓官氏来嫔圣室垂裕世家笾豆出房因流风于殷
礼琴瑟在御存燕乐于鲁堂功言邈若于遗闻仪范
俨乎其合德作尔袆衣之象称其命鼎之铭噫秩秩彝
伦吾欲广关雎鹊巢之化皇皇文治天其兴河图凤鸟
之祥可特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追封孟子父母制(延祐三/年十月)    张士观
朕惟繇孔子至于孟子百有馀岁而道统之传独得其
正虽命世亚圣之才亦资父母教养之力也其父夙丧
卷十一 第 3a 页
母以三迁之教励天下后世推原所自功莫大焉稽诸
往代实阙褒崇夫功大而位不酬实著而名不正岂朕
所以致怀贤之意哉肆颁宠命永贲神休可追封其父
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
  追封伯夷叔齐制       阎 复盖闻古者伯夷叔齐逃孤竹之封甘首阳之饿让爵以
明长幼之序諌伐以严君臣之分可谓行义以达道杀
身以成仁者也昔居北海之滨遗庙东山之上休光垂
卷十一 第 3b 页
乎千载馀泽被于一方永怀孤峻之风庸示褒崇之典
于戏去宗国而辞周粟曾是列爵之可縻扬义烈以
激清尘期于世教之有补可追封伯夷为昭义清惠公
叔齐崇让仁惠公
  封周子为道国公制      霍希贤
盖闻孟轲既没道失其传孔子微言人自为说谅斯文
其未丧有真儒之间生濂溪周惇颐秉元气之至精
绍绝学于独得图太极而妙斡万化著通书而同归一
卷十一 第 4a 页
诚俾圣教灿然复明其休功尚其不泯朕守成继体贵
德尊贤追念前修久稽彝典已从庙廷之祀盍疏乡国
之封于戏霁月光风想清规之如在玄衮赤绂冀宠命
之斯承
  杨庸教授三氏子孙制(中统元/年九月)  杨 果
孔氏颜孟之家皆圣贤之后也自兵乱以来往往失学
甘为庸鄙朕甚悯焉今以进士杨庸教授孔氏颜孟子
弟务要严加训诲精通经术以继圣贤之业
卷十一 第 4b 页
  许衡为怀孟教官制      杨 果
咨尔许衡天资雅厚经学精专大凡讲论之间深得圣
贤之奥受罚者恐陈君所短为盗者畏王烈之知所在
向风真堪正俗可令于怀孟等处选拣子弟俊秀者举
归教育取作范模再令董子帷前有传授之弟子重使
王通门下皆经济之名臣毋丧斯文以弼予治
  降封宋主为瀛国公制     王 磐
时逢屯否岳渎分疆运值休明乾坤一统眷靖康之馀
卷十一 第 5a 页
裔擅吴会之奥区远隔华夏久睽邻好我国家诞膺景
命奄有多方炎风朔雪之乡尽归职贡若木虞渊之地
靡不来庭历六合而混同岂一方之独异用慰徯苏之
望爰兴问罪之师戈船飞渡而天堑无凭铁马长驱而
松关失险宋主㬎乃能察人心之向背识天道之推移
正大奸误国之诛斥群小浮海之议决谋宫禁送款军
门奉章奏以祈哀率亲族而入觐是用昭示大信度越
彝章位诸台辅之尊爵以上公之贵可封开府仪同三
卷十一 第 5b 页
司捡挍司徒瀛国公
  丞相史天泽赠谥制      刘 元周制以八统诏王必先敬故汉官以列爵驭下亦自报
功古有彝章朕兹申劝故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
事中书左丞相史天泽性资贞亮器宇沈雄自开国以
将三军妙契淮阴之略至分茅而推千乘甚高孤竹之
风况结知于累朝迨总戎于四纪及朕纂承之始克膺
辅相之良内秉国均兼筦机于右府外清边祲几授钺
卷十一 第 6a 页
于斋坛可谓威惠之交孚抑亦忠勤之备至继以荆蛮
之蠢重烦汴省之趋惟时壮猷行策功而饮至不图晚
志遽引年以谢归申言齿德之尊端愈典刑之益命开
第协赞庙谋方就佚于尊罍复遗忧于边阃冀资
伟算用一遐陬顾上游之济师方倚坐筹之胜怆中途
之疾革莫收卧护之勋弗饰厥终曷旌乃绩宜表出群
之行进登符六之阶于戏国步方新天不慭遗于一老
闵章加襚卿其永贲于九原营魂有知歆予异渥可赠
卷十一 第 6b 页
开府仪同三司太尉谥忠武公
  太保刘秉忠赠谥制      李 槃
臣以忠孝而事上贵输献纳之诚上以礼义而遇臣思
笃始终之爱视死之日犹生之年故光禄大夫太保参
领中书省事刘秉忠学窥天人识贯今古邃冲而有守
安静而无华昔侍潜藩稔闻高论适当三接之际恳上
万言之书盖将举天下而措诸安以戒为人主者果于
毅朕嗣服而伊始卿尽力以居多盖得卿实契于朕心
卷十一 第 7a 页
而独朕悉知于卿意事皆有验人匪他求周旋三十年
不避其难剀切数百奏各中其理共成庶政方图任于
旧人谁谓昊天不慭遗于一老兴言及此何日忘之再
惟台辅之尊厥有泉扃之贲是用锡之纶命峻一品之
华阶襚以衮衣蹑三槐之正位复加显号允答殊勋惟
尔英灵识予哀宠可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傅谥文贞
  左丞董文炳赠谥制      李 槃
卷十一 第 7b 页
折冲禦侮诚社稷之良臣崇德报功实国家之令典途
虽殊于生死礼当极于哀荣故资大夫中书左丞佥书
枢密院事董文炳王佐之才将家之子自出宰于剧县
尝入侍于潜藩山路间关谒戎辂远趋于六诏风涛汹
涌扈龙舟首渡于三江迨予嗣服之年委以专征之任
截彼淮浦至于海邦招降两浙之新民抚定七闽之故
地大小数百战奋不顾身勤劳三十年厥有成绩往者
睢阳城下父已殁于兵锋比来扬子桥边男复终于王
卷十一 第 8a 页
事一门忠孝万古芳香及兹干事而回方以不次而待
何言中路歼我良人盖非卿孰佐于朕躬而独朕悉知
于卿意弗颁异数曷慰永怀其升一品之荣以贲九泉
之坠倘其有识歆此无穷可赠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
事谥忠献公
  丞相巴延赠谥制       阎 复
天下大统不嗜杀则一之圣主弘功盖必资于贤者昔
在至元之际方隆混一之期有来命世之奇材懋建殊
卷十一 第 8b 页
常之伟绩故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巴延崆
峒孕秀列象腾精居政府则不动声气措泰山之安秉
戎律则纯乎仁义犹时雨之降当其声鹤浦渝盟之罪
总龙骧飞渡之师克广世祖好生之心允获宋人诚服
之意衣冠不改市肆不易恩威普洽于三吴车书以混
文轨以同声教遂覃于百粤逮朕纂承之始益申推
戴之诚永怀社稷之宗臣宜侈河山之高爵于戏曹侍
中江南之役规摹一何小哉郭汾阳异姓而王崇报斯
卷十一 第 9a 页
亦至矣可赠宣忠佐命开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
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丞相阿珠赠谥制       阎 复边外开边四达弗庭之域将门出将三持分阃之权缅
思百战之劳宜用九原之贲故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
兼都元帅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追封并国公谥武宣
阿珠英才间世勇略迈伦当先皇大理之征佐乃父云
南之役靖蛮荒而平交趾拔襄汉而下江南鸢瘴挥戈
卷十一 第 9b 页
万里若衽席之上龙骧飞渡三吴归掌握之中赞成
混一之图式副元勋之号按礼寺易名之典加王章异
等之恩于戏青史屡书谅腾芳之有永黄河如带尚流
庆于无穷可加赠推诚宣力保大功臣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河南郡王谥武定
  丞相锡津赠谥制       阎 复
萧曹翊汉素非阀阅之家房杜匡唐卒乏钧衡之嗣
眷先朝之硕辅绵累世之芳猷永怀弼亮之贤庸示褒
卷十一 第 10a 页
崇之礼太傅录军国重事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
监修国史完泽之父故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宣徽使
锡津禀灵河岳著象星辰应明良千载之期萃忠孝
一门之庆梯天力竞元戎奠鹑首之郊扶日功高奕叶
应龙飞之运惟昔中书之草创历陈治古之宏规位望
冠于百僚利泽施于四海躬承世祖肇隆中统之丕图
子侍裕皇复赞元贞之初政方倚具瞻之重宜昭先德
之华维垣进秩于上台列爵仍疏于大国锡号著勋庸
卷十一 第 10b 页
之伟易名申节惠之文殊恩允出于朕心恤典非由于
汝请表南宫云台之像既彰异渥于宗臣措天下泰山
之安益助贞勤于上宰尚服休命永播英声可特赠宣
忠保德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追
封秦益国公谥忠献
  丞相和尔果斯赠谥制     阎 复北方间气实生命世之材黄门清风盖出登瀛之选慨
英灵之已往当恤典之崇颁故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
卷十一 第 11a 页
和尔果斯派接元勋庆钟金德早蹑鳌峰之首诞披云
汉之章开辟贤关为司徒而敷五教更张化瑟位冢宰
以统百官恢扬累世之洪休新美至元之大政抡才如
崔祐甫之广洁己有张忠定之刚著绩熙朝既阐文明
之治疏封列国宜居礼义之乡可赠保德协谋佐理功
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齐鲁国公谥文忠
  翰林承旨王磐赠官制     王之纲崇德报功恩靡忘于先正易名节惠体具载于彝章故
卷十一 第 11b 页
翰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领集贤院
事致仕王磐志大以刚识明而远惟根本培埴于内者
确乎不拔故英粹发越于外者焕乎有文出处无愧于
心穷达不易其守潜知逆党星言发青社之谋明斥权
奸露奏重紫微之柄出于藩则用苏民气入视草则允
契宸衷赞大议于庙堂播清芬于简策諌止东伐奋不
顾身请复外台凛然抗疏是以皇祖笃褒嘉之眷昭考
垂饫赐之勤正有待于乞言何屡陈于谢事荣归梓里
卷十一 第 12a 页
衍椿龄朕方嗣服于丕基天不慭遗于一老追惟往
行惕用兴怀俾超进于孤卿仍具颁于宠数于戏千古
渊源之学蔑以踰修一生忠义之心谅无愧轼顾二贤
已膺于美谥而两字宜媲于前休精爽如存钦承不昩
可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忠公
  左丞许衡赠官制       姚 燧
天非继圣学之坠绪则不生命世之大才国欲与王道
以比隆肆用为烝民之多觉何物故之已久尚人思之
卷十一 第 12b 页
未忘故资善大夫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教领太史院事许衡玉裕而金相准平而绳直出处则
惟义所在言动必以礼自持休休焉有容属属乎其敬
人能弘道惟朝闻夕死之是期我欲至仁非昼诵夜思
而不得行己似秋霜烈日化人如时雨和风来席下之
抠衣满户外之列履达简在帝心者率多丞弼穷困守
师说者不失善良鹤鸣九皋而声闻于高凤翔千仞必
德辉乃下爰立相以尧君舜民之志所告上皆伊训说
卷十一 第 13a 页
命之言丹扆斥奸少不避雷霆之震击青台治历本
于策日月而送迎繇理穷而智益明随任使而职斯举
今既亡矣谁其嗣之于戏在尔身有垂没世之名于朕
心有失同时之恨虽成庙纳书以命谥固已振木铎之
高风而功臣胙土则未加用申锡彝章于下地光灵如
在宠数其承可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
三司追封魏国公仍谥文正
  元帅乌叶尔赠谥制      姚 燧
卷十一 第 13b 页
惟太祖之基命龙遂乘云有良臣以树勋鱼犹得水展
我同姓岂伊异人故金紫光禄大夫北京等路兵马都
元帅乌叶尔气钟光岳之纯全诚贯金石之坚确智足
谋国勇则冠军佐天运之维新愤人心之未定既降复
叛必烦以行故自北而徂南首辽尾魏亦攘左而塞右
膺齐背秦语其跋履于四方数岂戎衣之百袭为庸已
懋其报宜丰可当非刘氏之不王姑启若鲁侯之大宇
并申褒典少慰英灵噫佳城之郁年三千名固已昭乎
卷十一 第 14a 页
白日分国于肇州十二泽期不斩于黄河可赠某官追
封营国公谥忠勇
  元帅耨埒赠谥制       姚 燧
朕闻率土之臣莫如同姓干城之将尤可异恩故远稽
于礼经用厚加乎悯册具官某其在弱冠尝为选锋
迅与鹰扬号为万人之敌虓如虎视隐然千里之威属
钜寇之及郊之总戎之制阃求可居此孰有异然其为
人心所归不待君命之至推使秉钺辞拒循墙即下令
卷十一 第 14b 页
于辕门已折冲于尊俎握机旗建四川之草木知名开
壁鼓行三峡之星河动影勇颇牧之非匹策孙吴之可
方入阽危则膺众所不先分赐与则如士之最下劲骑
所蹙坚城每摧如斯宣力于两朝何止出奇于百战呜
呼降年弗永为烈则多虽状不及识之亦心未尝忘者
置户以守何樵牧可侵马鬣之墟故垒即封或魂魄犹
思蚕丛之国可赠某官追封蜀国公谥忠武
  丞相阿勒坦台赠谥制     姚 燧
卷十一 第 15a 页
臣为委质劳于同轨之间国以念功恩及襚衣之后虽
饰终其时有所未及在追恤今日乌可或遗爰宠幽褒
用昭异数故光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阿
勒坦台力齐岳负量与川涵托开国将种之苞根挺明堂
工师之大木受任阃外贾勇筹边为宪宗入蜀之前
锋因残百粤非世祖投江以尺箠不返三苗报效之私
寤寐不置百其身以奚恤一乃心之是期会师征险顺
而贞得夬刚决柔之兆考版图之幅裂秉旄钺以鼓行
卷十一 第 15b 页
将削尊号于偏方必使义声以先路势乘破竹名正包
茅有不待阵风蛇之蟠而已飞尘星驲之捷如震如怒
衽金革北方之强于理于疆尽江汉南国之纪群黎壶
浆而崩角幼主席藁以泥头瘁事匪伊成功能尔凡十
年为丞于行省奄一旦违世于先朝白云杳归于青山
清风空遗于黄阁像未麟台之貌服先龙衮之升既进
师垣又建王国俾大书于神路过者式焉示绝等于臣
邻忠斯劝矣尚膺茂渥少慰营魂可赠推忠翊运宣力
卷十一 第 16a 页
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顺昌郡王谥武

  妻札拉尔氏封王夫人制     姚 燧
大帝立极之十五年尝曰昔我太祖戡定中夏日不暇
给由天未厌宋德故帝制偏方命将出师一家天下今
惟其时曾不三年墟其庙社虽曰睿算万举万全亦大
臣奉辞宣力死职忘身有以致兹厥功茂哉用是追崇
故光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阿勒坦台为推
卷十一 第 16b 页
忠翊运宣力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顺昌郡
敏王其故妻札拉尔氏在父母家幽閒而礼其移天
也淑慎有闻所可䀌伤在不寿考以语媲德不及见夫
丞相建希世之功以语娠贤不得食子大夫纠官邪之
禄非贲玄壤曷慰贞魂可封顺昌郡王夫人
  丞相达哩岱追赠淇阳王制    姚 燧
出入帷幄在人十能而己则千吁谋庙堂为相一年而
疾居半竟邦家之殄瘁宜王礼以追崇故开府仪同三
卷十一 第 17a 页
司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太保太子太师知枢密院徽
政使中政使宣徽使左都威卫指挥使达哩岱维昔开
国之遗苗乃今太师之元嗣由尔世胄为我亲臣事世
祖至今也凡三朝职食官而久者非一日灼其廉明而
忠亮与夫恭逊而温文眷兹中书出庶政之原居以右
相绝百僚之席使加中政机总六军善调护而长宫师
监纂修以成国史如此重职皆所裕为一德可以宽鄙
夫片言奚止简繁务思过荣之可惧视倖利以不贪同
卷十一 第 17b 页
绾银艾者十人尔先辞免其太尉均受锡田以万亩尔
独还致于司空观父子之并相一门求圣贤与尚友千
古改为改作缁衣何赖乎武桓拜后拜前赤舄未惭于
周鲁方歌功于清庙倏委魄于玄闾岂意少者没而老
者存益信神难明而理难测怜乃公独伤于漠北誓尔
后均胙乎淇阳呜呼何但上下床在馀子可束之高阁
如失左右手慨正人不作于下泉咨尔灵明歆朕休命
可特赠封谥为怀忠昭德佐治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
卷十一 第 18a 页
师上柱国淇阳惠穆王
  妻绰斯满公主封王夫人制   姚 燧
朕自践阼于今三年洪惟天地祖宗之佑阴阳和平星
纬咸若民物丰阜边鄙不耸朕是用大赉于群工凡
尝执政柄理者必追锡及于三世而伉俪之贤亦与嘉
褒于戏是旷代之典也具官达哩岱妻某毓秀朱邸作
配相门少习仪训闲于妇道贞顺著称垂范闺阃相厥
夫子为世英宰而芳兰早萎不终荣显懿彼宗戚失此
卷十一 第 18b 页
女师开吉壤于淇阳正邦家之显位服我新宠妥尔幽

  耶律钧赠官制        姚 燧
臣克厥艰而始民敏其德子焉能仕皆由父教之忠眷
予问义之人师实汉仆射之位长固求还笏难断抗章
是用追崇莫先庶以垂裕乃后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
夫国子祭酒耶律有尚之考提领东平路工匠所长官
钧中书犹子丞相从兄宗承辽室之遗苗祢死金源而
卷十一 第 19a 页
全节尚论其世孰踰尔家而又诲嗣续善诗礼之敦于
以见平生戛纨裤之习自夫共工之谢晏然同俗之安
争馈肆乎五浆振衣冈于千仞奉先惟孝虽耆耋于礿
祠也亲焉接下以恭其臧获之久故者民耳非直入官
而知止抑展在家而必闻惜弃世于九龄负为国之三
老于戏神游安往定徘徊乎故乡衮宠即封用昭章于
凝墓嘉诔以副殊渥罔遗可特赠昭文馆大学士资德
大夫追封漆水郡公谥庄慎
卷十一 第 19b 页
  高丽国王封曾祖父母父母制  姚 燧
昔我太祖皇帝之奋举漠北也东旌西旆分甸南服昭
德示威所向臣妾惟时三韩境壤相联天戈一临开府
仪同三司太子太师上柱国驸马都尉沈阳王征东行
尚书省右丞相高丽国王王璋之曾祖故高丽王王暾
深察机运举国内向事会之来间不容发自非秉志端
悫明识远虑畴克如是哉又属辽民馀孽潜窃岛屿
狂肆弄兵陆梁假息重烦命将致讨于时冰雪冱寒馈
卷十一 第 20a 页
饷不通而暾乃能供□转输师皆宿饱军兴器仗资助
无阙复济师徒往殄残寇其于肇造开基立勋王室保
民兴邦莫之与比故得守土享年殆将四纪泽及后昆
流庆斯永传子若孙与国连戚不其韪欤是宜追崇上
爵仍易嘉名魂而有知歆兹异数可赠敦信明义保节
贞亮济美翊顺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丞相
上柱国高丽国王谥忠宪
崇德报功法举追荣之典分邦列爵恩颁及内之章酬
卷十一 第 20b 页
我旧勋同兹显号具官高丽国王王璋曾祖母柳氏传
芳令族作配高门属皇祚之兴隆偕名藩而臣附明贤
所化贞信无颇传子至孙极富与贵三韩保国位同异
姓之侯王五等疏封名亚寡君之宗室聿新殊渥庸慰
淑灵可追封高丽王妃
朕观今天下有民社而王者惟是三韩及祖宗而臣之
殆将百载厥父菑而子复肯播曰我舅则吾谓之甥既
勋以亲宜贵与富礼克先于事大典可后于追崇具官
卷十一 第 21a 页
高丽国王王璋之考纯诚守正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
臣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征东行中书省右丞相上柱国
驸马高丽国王王昛移孝为忠易威以惠礼乐刑政之
修者典章文物皆灿然惟大猷之是经与小心之以翼
初由世子已帝女之降釐旋俾嗣王非公孙之复始遂
罢时贡其方物顾同岁赐于宗亲责秉钧以东征期奠
枕于南面追叛王挺身于辽水出选兵压卵以泰山战
踵未旋逆首已授虽居位未周于三纪而享年实过乎
卷十一 第 21b 页
七旬中寿共言今代希有矧其子式谷之是似则斯人
没世为不忘自官阶而进之至师垣而极矣夫既封玄
菟之墓表沧渤以为襟何必刑白马以盟誓黄河之如
带尚期贞魄庸服恤章可赠纯诚守正推忠宣力定远
保节寅亮弘化奉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
丞相上柱国驸马高丽国王谥忠烈
三韩为国五季已王虽居东溟之滨实享南面之乐
由其先有功于太祖许帝室以连姻故季女钟爱于世皇
卷十一 第 22a 页
即公宫而命醮方秾青轩之桃李俄凄白露于蒹葭眷
怀懿亲用隆恤典具官高丽国王王璋之妣皇姑安平
公主高丽王妃发祥坤掖分派天潢以舜妃癸比之霄
明为古公亶父之姜女善于媲德车服不矜其夫家乐
有娠贤茅土已缵其父服可谓全妻道之终始苟不因
汤沐之安平非进大封曷彰尊属于戏自他邦之道
里距北阙以五千移近甸之河山尽东秦而十二明灵
可作殊报是膺可追封皇姑齐国大长公主高丽王妃
卷十一 第 22b 页
 
 
 
 
 
 
 
 元文类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