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王文成公全书序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
 首三卷为语录公存时徐子
 曰仁辑次二十八卷为文录
 为别录为外集为续编皆公
 薨后钱子洪甫辑最后七卷
卷首 第 1b 页
为年谱为世德纪则近时洪
甫与汝中王子辑而附焉者
 也隆庆壬申侍御新建谢君
 奉
命按浙首脩公祠置田以供岁
 祀已而阅公文见所谓录若
卷首 第 2a 页
 集各自为书惧夫四方之学
 者或弗克尽读也遂汇而寿
 诸梓名曰全书属阶序阶闻
 之道无隐显无小大隐也者
 其精微之蕴于心者也体也
 显也者其光华之著于外者
卷首 第 2b 页
 也用也小也者其用之散而
 为川流者也大也者其体之
 㰸而为敦化者也譬之天然
 不已之妙默运于于穆之中
 而日月星辰之丽四时之行
 百物之生灿然呈露而不可
卷首 第 3a 页
 掩是道之全也古昔圣人具
 是道于心而以时出之或为
 文章或为勋业至其所谓攴
 者或施之朝廷或用之邦国
 或形诸家庭或见诸师弟子
 之问荅与其日用应酬之常
卷首 第 3b 页
 虽制以事殊语因人异然莫
 非道之用也故在言道者必
 该体用之全斯谓之善言在
 学道者亦必得体用之全斯
 谓之善学尝观论语述孔子
 心法之传曰一贯既已一言
卷首 第 4a 页
 尽之而其纪孔子之文则自
 告时君告列国之卿大夫告
 诸弟子告避世之徒以及对
 阳货询厩人答问馈之使无
 一弗录将使学者由显与小
 以得其隐与大焉是善言道
卷首 第 4b 页
 者之准也而其为学因亦可
 以见矣唯文成公奋起圣远
 之后慨世之言致知者求知
 于见闻而不可与酬酢不可
 与佑神于是取孟子所谓良
 知合诸大学以为致良知之
卷首 第 5a 页
 说其大要以谓人心虚灵莫
 不有知唯不以私欲蔽塞其
 虚灵者则不假外索而于天
 下之事自无所感而不通无
 所措而不当盖诚意正心脩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致
卷首 第 5b 页
 知之本旨而千变万化一以
 贯之之道也故尝语门人云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
 更无学于时曰仁最称高第
 弟子其录传习公微言精义
 率已具其中乃若公他所为
卷首 第 6a 页
 文则是所谓制殊语异莫非
 道之用者汇而梓之岂唯公
 之书于是乎全固读焉者所
 由以睹道之全也谢君之为
 此其嘉惠后学不已至欤虽
 然谢君所望于后学非徒读
卷首 第 6b 页
 其书已也凡读书者以身践
 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
 则判然二耳论语之为书世
 未尝有不读然而一贯之唯
 自曾子以后无闻焉岂以言
 视之之过乎自公致良知之
卷首 第 7a 页
 说兴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
 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
 身否也夫能践之以身则于
 公所垂训诵其一言而已足
 参诗传习录而已繁否则虽
 尽读公之书无益也阶不敏
卷首 第 7b 页
 硕相与戒之谢君名廷杰字
宗圣其为政崇莭义育人才
立保甲厚风俗动以公为师
盖非徒读公书者也
赐进士及第特进光录大夫柱
 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
卷首 第 8a 页
书建极殿大学士知
制诰知
经筵事
国史总裁致仕后学华亭徐阶
 序
卷首 第 8b 页
卷首 第 8b 页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竭忠尽瘁固人臣职
 分之常崇德报功实国家激
 劝之典矧通侯班爵崇亚上
 公而节惠易名荣逾华衮事
卷首 第 9a 页
 必待乎论定恩岂容以久虚
 尔故原任新建伯南京兵部
 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
 守仁维岳降灵自天佑命爰
 从弱冠屹为宇宙人豪甫拜
 省郎独奋乾坤正论身濒危
卷首 第 9b 页
 而志愈壮道处困而造弥深
 绍尧孔之心传微言式阐倡
 周程之道术来学攸宗蕴蓄
 既宏猷为丕著遗艰投大随
 试皆宜戡乱解纷无施弗效
 闽粤之箐巢尽扫而擒纵如
卷首 第 10a 页
 神东南之黎庶举安而文武
 足宪爰及逆藩称乱尤资仗
 钺渊谋旋凯奏功速于吴楚
 之三月出奇决胜迈彼淮蔡
 之中霄是嘉社稷之伟勋申
 盟带砺之异数既复抚夷两
卷首 第 10b 页
 广旋致格苗七旬谤起功高
 赏移罚重爰遵
遗诏兼采公评续相国之生封
 时而旌伐追曲江之殁恤庶
 以酬劳兹特赠为新建侯谥
 文成锡之
卷首 第 11a 页
诰命于戏钟鼎勒铭嗣美东征
 之烈劵纶昭锡世登南国之
 功永为一代之宗臣实耀千
 年之史册冥灵不昧宠命其

隆庆二年十月十七日
卷首 第 11b 页
卷首 第 11b 页
 孰肖夫子之形孰传夫子之神形有涯而有尽神无方而无垠孰亡
 孰存孰疏孰亲万物皆备于我而自足千圣不离于心而可驯反
 身而观见夫烱然者不容以毁是谓本来面目庶几不失夫
 子之真 门人王畿百拜赞
 舜江浚祥禹穴炳灵良知一振群寐咸醒接温听厉尚及典
 刑仁为已任勿谓丹青 门人邹守益百拜赞
 昔侍师颜相承以心师既逝矣相证以言惟日䆒乎精微见师造
 之渊泉未酬师志何以假年惧惟日之不足庶相属乎后贤
              门人钱德洪百拜赞
 思自孩童即闻至教言词动履并皆心妙学问由成中和体
 效功业所就仁义肯要千圣一心良知孔窍俯仰古今至诚合道
              侄子正思百拜赞
 翁貌不凡翁性不羁掀天揭他电掣风驰谋猷所立固非人之
 所可及而渊源所自直拟上溯于孔尼真当朝柱石后世表仪山河
 同誓日月增辉不肖垂髫抚恤提携耿耿不昧犹忆
 英威 侄子正愚百拜赞
卷首 第 12a 页
旧序
  传习录序 门人徐爱撰
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者先生闻之谓之曰
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
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
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
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
为成训他日误已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爱
既备录先生之教同门之友有以是相规者爱因
卷首 第 12b 页
谓之曰如子之言即又拘执一方复失先生之意
矣孔子谓子贡尝曰予欲无言他日则曰吾与回
言终日又何言之不一邪盖子贡专求圣人于言
语之间故孔子以无言警之使之实体诸心以求
自得颜子于孔子之言默识心通无不在巳故与
之言终日若决江河而之海也故孔子于子贡之
无言不为少于颜子之终日言不为多各当其可
而巳今备录先生之语固非先生之所欲使吾侪
常在先生之门亦何事于此惟或有时而去侧同
卷首 第 13a 页
门之友又皆离群索居当是之时仪刑既远而规
切无闻如爱之驽劣非得先生之言时时对越警
发之其不摧堕靡废者几希矣吾侪于先生之言
苟徒入耳出口不体诸身则爱之录此实先生之
罪人矣使能得之言意之表而诚诸践履之实则
斯录也固先生终日言之之心也可少乎哉录成
因复识此于首篇以告同志门人徐爱序
  阳明先生文录序 门人邹守益
钱子德洪刻先师文录于姑苏自述其裒次之意
卷首 第 13b 页
以纯于讲学明道者为正录曰明其志也以诗赋
及酬应者为外集曰尽其全也以奏疏及文移为
别录曰究其施也于是先师之言灿然聚矣以守
益与闻绪言之教也寓简使序之守益拜手而言
曰知言诚末易哉昔者孔夫子之在春秋也从游
者三千速肖者七十矣而犹有莫我知之叹叹夫
以言语求之而眩其真也夫子既没门弟子欲以
所事夫子者事有子夷考其取于有子亦曰甚矣
其言之似夫子也则下学上达之功其著且察者
卷首 第 14a 页
鲜矣推尊之词要亦足以及之贤于尧舜尧舜未
易贤也走兽之于麟飞鸟之于凤虽勉而企之其
道无繇不几于绝德乎礼乐之等最为近之然犹
自闻见而求终不若秋阳江汉直悟本体为简易
而切实也盖在圣门惟不迁怒不贰过之颜语之
而不惰其次则忠恕之曾足以任重而道远故再
传而以祖述宪章譬诸天地四时三传而以仕止
久速之时比诸大成比诸巧力宛然江汉秋阳家
法也秦汉以来专以训诂杂以佛老侈以词章而
卷首 第 14b 页
皓皓肫肫之学淆杂偏陂而莫或救之逮于濂洛
始粹然克续其传论圣之可学则以一者无欲为
要答定性之功则以大公顺应学天地圣人之常
嗟乎是岂尝试而悬断之者乎其后剖析愈精考
拟愈繁著述愈富而支离愈甚间有觉其非而欲
挽焉则又未能尽追窠臼而洗濯之至我阳明先
师慨然深探其统历艰履险磨瑕去垢独揭良知
力拯群迷犯天下之谤而不自恤也有志之士稍
稍如梦而觉溯濂洛以达洙泗非先师之功乎以
卷首 第 15a 页
益之不类再见于虔再别于南昌三至于会稽窃
窥先师之道愈简易愈广大愈切实愈高明望望
然而莫知其所止也当时有称先师者曰古之名
世或以文章或以政事或以气节或以勋烈而公
克兼之独除却讲学一节即全人矣先师笑曰某
愿从事讲学一节尽除却四者亦无愧全人又有
訾讪之者先师曰古之狂者嘐嘐圣人而行不掩
世所谓败阙也而圣门以列中行之次忠信廉洁
刺之无可刺世所谓完全也而圣门以为德之贼
卷首 第 15b 页
某愿为狂以进取不愿为愿以媚世呜呼今之不
知公者果疑其为狂乎其知公者果能尽除四者
而信其为全人乎良知之明烝民所同本自皓皓
本自肫肫常寂常感常神常化常虚常直常太公
常顺应患在自私用智之欲所障始有所尚始有
所倚不倚不尚本体呈露宣之为文章措之为政
事犯颜敢諌为气节诛乱讨贼为勋烈是四者皆
一之流行也学出于一则以言求心矣学出于二
则以言求言矣守益力病于二之而未瘳也故反
卷首 第 16a 页
覆以质于吾党吾党欲求知言之要其惟自致其
良知乎嘉靖丙申春三月
  阳明先生文录序 门人钱德洪撰
古之立教有三有意教有政教有言教太上之世
民涵真性嗜欲未涉圣人者特相示以意已矣若
伏义陈奇偶以指象是也而民遂各以意会不逆
于心群物以游熙如也是之谓意教中古之民风
气渐开示之以意若病不足矣圣人者出则为之
经制立法使之自厚其生自利其用自正其德而
卷首 第 16b 页
民亦相忘于政化之中各足其硕日入于善而不
知谁之所使是以政教之也自后圣王不作皇度
不张民失所趋俗非其习而圣人之意日湮以晦
怀世道者忧之而处非其任则哓哓以空言觉天
下是故始有以言教也噫立教而至于以言则难
矣昔者孔子之在春秋也其所与世谆谆者皆性
所同也然于习俗所趋无徵焉乃閧起而异之曰
是将奋吾之所习而蹶吾之所趋也或有非笑而
诋訾之者三千之徒其庶几能自拔于流俗不与
卷首 第 17a 页
众非笑诋訾之者乎然而天下之大也其能自拔
于俗不与众非笑诋訾者仅三千人焉岂非空言
动众终不若躬见于政事之为易也夫三千之中
称好学者颜氏之外又无多闻焉岂速肖之士知
自拔于俗矣尚未能尽脱乎俗习耶一洗俗习之
陋直超自性之真而尽得圣人千古不尽之意者
岂颜氏之所独耶然而三千之徒其于夫子之言
也犹面授也秦火而后掇拾于汉儒者多似是而
失真矣后之儒者复以已见臆说尽取其言而支
卷首 第 17b 页
离决裂之噫诚面授也尚未免于俗习焉拜取其
言而乱之则后之怀世道者复将何恃以自植于
世耶吾师阳明先生蚤有志于圣人之道求之俗
习而无取也求之世儒之学而无得也乃一洗俗
习之陋世儒之说而自证以吾之心焉殚思力践
竭精瘁志卒乃豁然有见于良知而千古圣人不
尽之意复得以大明于世噫亦难矣世之闻吾先
生之言者其皆肯自拔于流俗不与众非笑诋訾
之乎其皆肯一洗俗习之陋世儒之说而独证以
卷首 第 18a 页
吾之心乎夫非笑诋訾在孔子犹不免焉于当世
乎奚病特病其未之或闻焉耳如其有闻也则知
先生之所言者非先生之言也吾之心也吾心之
知不以太上而古不以当世而今不待示而得不
依政而行俗习所不能湮异说所不能淆特在乎
有超世特立之志自证而自得之耳有超世特立
之志者而一触其知真如去目之尘沙以还光也
拔耳之木楔以还聪也解支体之束縳以自舒也
去污秽而就高明撤蔽障而合大同以复中古之
卷首 第 18b 页
政超太上之意亦已矣又奚以俗习之陋世儒之
说为哉先生之言世之信从者日众矣特其文字
之行于世者或杂夫少年未定之论愚惧后之乱
先生之学者即是先生之言始也乃取其少年未
定之论尽删而去之详披缔阅参酌众见得至一
之言五卷焉其馀或发之题咏或见之政事者则
釐为外集别录复以日月前后顺而次之庶几知
道者读之其知有所取乎虽然是录先生之言也
特入珍藏之扃钥也珍藏不守乃屑屑焉扃钥之
卷首 第 19a 页
是竞岂非舍其所重而自任其所轻耶兹不能无
愧于是录之成云尔
  重刻阳明先生文录后语 门人王畿撰
道必待言而传夫子尝以无言为警矣言者所由
以入于道之诠凡待言而传者皆下学也学者之
于言也犹之暗者之于烛跛者之于杖也有触发
之义焉有培栽之义焉而其机则存乎心悟不得
于心而泥于言非善于学者也我阳明先师倡明
圣学以良知之说觉天下天下靡然从之是虽入
卷首 第 19b 页
道之玄诠亦下学事载诸录者详矣吾党之从事
于师说也其未得之果能有所触发否乎其得之
也果能有所栽培否乎其得而玩之也果能有所
印正否乎得也者非得之于言得之于心也契之
于心忘乎言者也犹之烛之资乎明杖之辅乎行
其机则存乎目与足非外物所得而与也若夫玩
而忘之从容默识无所待而自中乎道斯则无言
之旨上达之机固吾梅林公重刻是录相与嘉惠
而申警之意也不然则圣学亡而先师之意荒矣
卷首 第 20a 页
吾党勖诸
  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序 后学徐阶撰
馀姚钱子洪甫既刻阳明先生文录以传又求诸
四方得先生所著大学或问五经臆说序记书疏
等若干卷题曰文录续编而属嘉兴守六安徐侯
以正刻之刻成侯谋于洪甫及王子汝中遣郡博
张编海宁诸生董启予问序于阶阶曰先生之文
非浅薄所敢序也虽然阶尝从洪甫汝中窃闻先
生之学矣夫学非独倡始难也其传而不失其宗
卷首 第 20b 页
盖亦不易焉自孔子没大学格致之旨晦其在俗
儒率外心以求知终其身汨溺于见闻记诵而高
明之士又率慕径约贵自然沦入于二氏而不自
觉先生崛起千载之后毅然以谓致知者致吾心
之良知也吾心之良知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
是乃天命之性吾心灵昭明觉之本体也惟不自
欺其良知斯知致而意可诚矣格者正也正其不
正以归于正也物者事也事各归于正而吾良知
之所知始无亏缺障蔽得以极其致矣举知而归
卷首 第 21a 页
诸良举致知而归诸正物盖先生之学不汨于俗
亦不入于空如此于时闻者幸知口耳之可耻然
其辟之或激于大过幸有见夫心体之当求然其
拟之或涉于太轻于是超顿之说兴至举践履之
实积累之功尽诋以为不足务脱于俗顾转而趋
于空则先生之学有不待夫传之既久乃始失其
宗者玆岂非学先生者之所忧乎洪甫辑为是编
其志固将以救之其自序曰言近而旨远此吾师
中行之證也又曰吾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
卷首 第 21b 页
化之机固巳跃然不必更为别说洪甫之于师传
其阐明翼卫视先生之于孔氏有功等矣夫三代
以前学与政合而出于一虞廷之命官与其所陈
之谟皆精一执中之运用也故曰三代之治本于
道三代之道本于心而后世论学既指夫俗与空
者当之其论政又指夫期会簿书当之谬迷日甚
而未巳也徐侯方从事于政独能聚诸生以讲先
生之学汲汲焉刻是编以诏之其异于世之为者
欤使凡领郡者皆徐侯其人先生之学明而洪甫
卷首 第 22a 页
之忧可释也阶生晚不及登先生之门然昔孟子
自谓于孔子为私淑至其自任闲先生之道以承
孔子则虽见目为好辩而不辞故辄以侯请僭为
之序呜呼观者其尚亮阶之志也夫
  刻文录叙说
 德洪曰嘉靖丁亥四月时邹谦之商广德以所
  录先生文稿请刻先生止之曰不可吾党学
  问幸得头脑须鞭辟近里务求实得一切繁
  文靡好传之恐眩人耳目不录可也谦之复
卷首 第 22b 页
  请不巳先生乃取近稿三之一标揭年月命
  德洪编次复遗书曰所录以年月为次不复
  分别体类者盖专以讲学明道为事不在文
  辞体制间也明日德洪掇拾所遗复请刻先
  曰此爱惜文辞之心也昔者孔子删述六经
  若以文辞为心如唐虞三代自典谟而下岂
  止数篇正惟一以明道为志故所述可以垂
  教万世吾党志在明道复以爱惜文字为心
  便不可入尧舜之道矣德洪复请不巳乃许
卷首 第 23a 页
  数篇次为附录以遗谦之今之广德板是也
 先生读文录谓学者曰此编以年月为次使后
  世学者知吾所学前后进诣不同又曰某此
  意思赖诸贤信而不疑须口口相传广布同
  志庶几不坠若笔之于书乃是异日事必不
  得巳然后为此耳又曰讲学须得与人人面
  授然后得其所疑时其浅深而语之才涉𥿄
  笔便十不能尽一二戊子年冬先生时在两
  广谢病归将下庾岭德洪与王汝中闻之乃
卷首 第 23b 页
  自钱塘趋迎至龙游闻讣遂趋广信讣告同
  门约每越三年遣人裒录遗言明日又进贵
  溪扶丧还玉山至草萍驿戒记书箧故诸稿
  幸免散逸自后同门各以所录见遗既七年
  壬辰德洪居吴始较定篇类复为购遗文一
  疏遣安成王生自闽粤由洪都入岭表抵苍
  梧取道荆湘还自金陵又获所未备然后谋
  诸提学侍御闻人邦正入梓以行文录之有
  外集别录遵附录例也
卷首 第 24a 页
 先生之学凡三变其为教也亦三变少之时驰
  骋于辞章已而出入二氏继乃居夷处困豁
  然有得于圣贤之旨是三变而至道也居贵
  阳时首与学者为知行合一之说自滁阳后
  多教学者静坐江右以来始单提致良知三
  字直指本体令学者言下有悟是教亦三变
  也读文录者当自知之先生尝曰吾始居龙
  场乡民言语不通所可与言者乃中土亡命
  之流耳与之言知行之说莫不忻忻有入久
卷首 第 24b 页
  之并夷人亦翕然相向及出与士夫言则纷
  纷同异反多捍格不入何也意见先入也德
  洪自辛巳冬始见先生于姚再见于越于先
  生教若恍恍可即然未得入头处同门先辈
  有指以静坐者遂觅光相僧房闭门凝神净
  虑倏见此心真体如出蔀屋而睹天日始知
  平时一切作用皆非天则自然习心浮思烱
  烱自照毫发不容住著喜驰以告先生曰吾
  昔居滁时见学者徒为口耳同异之辩无益
卷首 第 25a 页
  于得且教之静坐一时学者亦若有悟但久
  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故迩来只
  指破致良知工夫学者真见得良知本体昭
  明洞彻是是非非莫非天则不论有事无事
  精察克治俱归一路方是格致实功不落却
  一边故较来无出致良知话头无病何也良
  知原无间动静也德洪既自喜学得所入又
  承点破病痛退自省究渐觉得力良知之说
  发于正德辛巳年盖先生再罹宁藩之变张
卷首 第 25b 页
  许之难而学又一番證透故正录书凡三卷
  第二卷断自辛巳者志始也格致之辩莫详
  于答顾华玉一书而拔本塞源之论写出千
  古同体万物之旨与末世俗习相沿之弊百
  世以俟读之当为一快
 先生尝曰吾良知二字自龙场巳后便已不出
  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于学者言费却多
  少辞说今幸见出此意一语之下洞见全体
  直是痛快不觉手舞足蹈学者闻之亦省却
卷首 第 26a 页
 多少寻讨功夫学问头脑至此巳是说得十
  分下落但恐学者不肯直下承当耳又曰某
  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
  见得到此此本是学者究竟话头可惜此理
  沦埋巳久学者苦于闻见障蔽无入头处不
  得巳与人一口说尽但恐学者得之容易只
  把作一种光景玩弄孤负此知耳
 甲申年先生居越中秋月白如洗乃燕集群弟
  子于天泉桥上时在侍者百十人酒半行先
卷首 第 26b 页
  生命歌诗诸弟子比音而作翕然如恊金石
  少间能琴者理丝善箫者吹竹或投壶聚算
  或鼓棹而歌远近相答先生顾而乐之遂即
  席赋诗有曰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
  我情之句既而曰昔孔门求中行之士不可
  得苟求其次其惟狂者乎狂者志存古人一
  切声利纷华之染无所累其衷真有凤皇翔
  于千仞气象得是人而裁之使之克念日就
  平易切实则去道不远矣予自鸿胪以前学
卷首 第 27a 页
  者用功尚多拘局自吾揭示良知头脑渐觉
  见得此意者多可与裁矣
 先生自辛巳年初归越明年居考丧德洪辈
 侍者踪迹尚寥落既后四方来者日众癸未
  巳后环先生之室而居如天妃光相能仁诸
  僧舍每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所更
 番就席歌声彻昏旦南镇禹穴阳明洞诸山
  远近古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之地先
  生每临席诸生前后左右环坐而听常不下
卷首 第 27b 页
  数百人送往迎来月无虚日至有在侍更岁
  不能遍记其姓字者诸生每听讲出门未尝
  不踊跃称快以昧入者以明出以疑入者以
  悟出以忧愤愊忆入者以融释脱落出呜呼
  休哉不图讲学之至于斯也尝闻之同门南
  都以前从游者虽众未有如在越之盛者虽
  讲学日久孚信渐博要亦先生之学益进感
  召之机亦自不同也今观文录前后论议大
  略亦可想见
卷首 第 28a 页
 先生尝语学者曰作文字亦无妨工夫如诗言
  志只看尔意向如何意得处自不能不发之
  于言但不必在词语上驰骋言不可以伪为
  且如不见道之人一片粗鄙心安能说出和
  平话总然都做得后一两句露出病痛便觉
  破此文原非充养得来若养得此心中和则
  其言自别
 门人有欲汲汲立言者先生闻之叹曰此弊溺
  人其来非一日矣不求自信而急于人知正
卷首 第 28b 页
  所谓以已昏昏使人昭昭也耻其名之无闻
  于世而不知知道者视之反自贻笑耳宋之
  儒者其制行磊荦本足以取信于人故其言
  虽未尽人亦崇信之非专以空言动人也但
  一言之误至于误人无穷不可胜救亦岂非
  汲汲于立言者之过耶
 或问先生所荅示门人书稿删取归并作数篇
  训语以示将来如何先生曰有此意但今学
  问自觉所进未止且终日应酬无暇他日结
卷首 第 29a 页
  庐山中得如诸贤有笔力者聚会一处商议
  将圣人至紧要之语发挥作一书然后取零
  碎文字都烧了免致累人德洪事先生在越
  七年自归省外无日不侍左右有所省豁每
  得于语默作止之间或闻时讪议有动于衷
  则益自奋励以自植有疑义即进见请质故
  乐于面炙一切文辞俱不收录每见文稿出
  示比之侍坐时精神鼓舞歉然常见不足以
  是知古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非欺我也不
卷首 第 29b 页
  幸先生既没謦欬无闻仪刑日远每思印證
  茫无可即然后取遗稿次第读之凡所欲言
  而不能者先生皆为我先发之矣虽其言之
  不能尽意引而不发跃如也由是自滁以后
  文字虽片𥿄只字不敢遗弃四海之远百世
  之下有同此怀者乎苟取正录顺其日月以
 读之不以言求而惟以神会必有沛然江河
  之决莫之能禦者矣
 别录成同门有病其太繁者德洪曰若以文字
卷首 第 30a 页
  之心观之其所取不过数篇若以先生之学
  见诸行事之实则虽琐屑细务皆精神心术
  所寓经时赞化以成天下之事业千百年来
  儒者有用之学于此亦可见其梗槩又何病
  其太繁乎
 昔门人有读安边八策者先生曰是疏所陈亦
  有可用但当时学问未透中心激忿抗厉之
  气若此气未除欲与天下共事恐于事未必
  有济
卷首 第 30b 页
 陈惟浚曰昔 武宗南巡先生在虔奸贼在
  君侧间有以疑谤危先生者声息日至诸司
  文帖络绎不绝请先生即下洪勿处用兵之
  地以坚奸人之疑先生闻之太然不动门人
  乘间言之先生姑应之曰吾将往矣一日惟
  浚亦以问先生曰吾在省时权竖如许势焰
  疑谤祸在目前吾亦帖然处之此何足忧吾
  已解兵谢事乞去只与朋友讲学论道教童
  生习礼歌诗乌足为疑纵有祸患亦畏避不
卷首 第 31a 页
  得雷要打便随他打来何故忧惧吾所以不
  轻动亦有深虑焉尔又一人使一友亦告急
  先生曰此人惜哉不知学公辈曷不与之讲
  学乎是友亦释然谓人曰明翁真有赤舄几
  几气象愚谓别录所载不过先生政事之迹
  耳其遭时危谤祸患莫测先生处之太然不
  动声色而又能出危去险坐收成功其致知
  格物之学至是岂意见拟议所能及是皆别
  录所未及详者洪感惟浚之言故表出之以
卷首 第 31b 页
  为读别录者相发
 复闻人邦正书裒刋文录诸同门聚议不同久
 矣有曰先生之道无精粗随所发言莫非至
  教故集文不必择其可否槩以年月体类为
  次使观者随其所取而获焉此久庵诸公之
  言也又以先生言虽无间于精粗而终身命
  意惟以提揭人心为要故凡不切讲学明道
 者不录可也此东廓诸公之言也二说相持
  罔知裁定去年广回舟中反覆思惟不肖鄙
卷首 第 32a 页
  意窃若有附于东廓子者夫传言者不贵乎
  尽其博而贵乎得其意得其意虽一言之约
  足以入道不得其意而徒示其博则泛滥失
  真匪徒无益是眩之也且文别体类非古也
  其后世侈词章之心乎当今天下士方驰骛
  于辞章先生少年亦尝没溺于是矣卒乃自
  悔惕然有志于身心之学学未归一出入于
  二氏者又几年矣卒乃自悔省然独得于圣
  贤之旨反覆世故更历险阻百鍊千磨斑瑕
卷首 第 32b 页
  尽去而辉光焕发超然有悟于良知之说自
  辛已年巳后而先生教益归于约矣故凡在
  门墙者不烦辞说而指见本体真如日月之
  丽天大地山河万象森列阴崖鬼魅皆化而
  为精光断溪曲径皆坦而为大道虽至愚不
  肖一触此体真知皆可为尧舜考三王建天
  地质鬼神俟百世断断乎知其不可易也有
  所不行者特患不加致之之功耳今传言者
  不揭其独得之旨而尚吝情于悔前之遗未
卷首 第 33a 页
  透之说而混焉以誇博是爱其毛而不属其
  里也不既多乎既又思之凡物之珍赏于时
  者久而不废况文章乎先生之文既以传诵
  于时欲不尽录不可得也自今尚能次其月
  日善读者尤可以验其悔悟之渐后恐迷其
  岁月而槩以文字取之混入焉则并今日之
  意失之矣久庵之虑殆或以是与不得巳乃
  两是而俱存之故以文之纯于讲学明道者
  裒为正录馀则别为外集而总题曰文录疏
卷首 第 33b 页
  奏批驳之文则又釐为一书名曰别录夫始
  之以正录明其志也继之以外集尽其博也
  终之以别录䆒其施也而文稽其类以从时
  也识道者读之庶几知所取乎此又不肖者
  之意也问难辩诘莫详于书故正录首书次
  记次序次说而以杂著终焉讽咏规切莫善
  于诗赋故外集首赋次诗次记次序次说次
  杂著而传志终焉别录则卷以事类篇以题
  别先奏疏而后公移刻既成惧读者之病于
卷首 第 34a 页
  未察也敢敬述以求正乙未年正月
序说(终)
卷首 第 34b 页
卷首 第 35a 页
王文成公全书目录
 卷之一
   语录一
    传习录上
 卷之二
   语录二
    传习录中
 卷之三
   语录三
卷首 第 35b 页
    传习录下
      附朱子晚年定论
  卷之四
   文录一 书(始正德己/巳至庚辰)
    与辰中诸生(己巳)
    答徐成之(辛未)
    答黄宗贤应原忠(辛未)
    答汪石潭内翰(辛未)
    寄诸用明(辛未)
卷首 第 36a 页
     答王虎谷(辛未)
     与王宗贤(辛未)
     二(壬申)
     三(癸酉)
     四(癸酉)
     五(癸酉)
     六(丙子)
     七(戊寅)
     与王纯甫(壬申)
卷首 第 36b 页
     二(癸酉)
     三(甲戌)
     四(甲戌)
     寄希渊(壬申)
     二(壬申)
     三(癸酉)
     四(己卯)
     与戴子良(癸酉)
     与胡伯忠(癸酉)
卷首 第 37a 页
    与黄诚甫(癸酉)
    二(丁丑)
    答王天宇(甲戌)
    二(甲戌)
    寄李道夫(乙亥)
    与陆元静(丙子)
    二(戊寅)
    与希颜台仲明德尚谦元静(丁丑)
    与杨仕德薛尚谦(丁丑)
卷首 第 37b 页
    寄闻人邦英邦正(戊寅)
    二(戊寅)
    三(庚辰)
    寄薛尚谦(戊寅)
    二
    三
    寄诸弟(戊寅)
    与安之(己卯)
    答丼泉(己卯)
卷首 第 38a 页
    二(庚辰)
    答方叔贤(己卯)
    与陈国英(庚辰)
    复唐虞佐(庚辰)
  卷之五
   文录二 书(始正德辛巳/至嘉靖乙酉)
    与邹谦之(辛巳)
     二(乙酉)
    与夏敦夫(辛巳)
卷首 第 38b 页
    与朱守忠(辛巳)
    与席元山(辛巳)
    答丼泉(辛巳)
    答伦彦式(辛巳)
    与唐虞佐侍御(辛巳)
    答方叔贤(辛巳)
    二(癸未)
    与杨仕鸣(辛巳)
    二(癸未)
卷首 第 39a 页
    三(癸未)
    与陆元静(辛巳)
    二(壬午)
    答舒国用(癸未)
    与刘元道(癸未)
    答路宾阳(癸未)
    与黄勉之(甲申)
    二(甲申)
    答刘内重(乙酉)
卷首 第 39b 页
     与王公弼(乙酉)
    答董沄萝石(乙酉)
     与黄宗贤(癸未)
    寄薛尚谦(癸未)
  卷之六
   文录三
     书(始嘉靖丙/戌至戊子)
    寄邹谦之(丙戌)
     二(丙戌)
卷首 第 40a 页
     三(丙戌)
     四(丙戌)
     五(丙戌)
     答友人(丙戌)
     答友人问(丙戌)
     答南元善(丙戌)
     二(丙戌)
     答季德明(丙戌)
     与王公弼(丙戌)
卷首 第 40b 页
    二(丁亥)
    与欧阳崇一(丙戌)
    寄陆原静(丙戌)
    答丼泉(丙戌)
    答魏师说(丁亥)
    与马子莘(丁亥)
    与毛古庵宪副(丁亥)
    与黄宗贤(丁亥)
    答以乘宪副(丁亥)
卷首 第 41a 页
    与戚秀夫(丁亥)
    与陈惟浚(丁亥)
    寄安福诸同志(丁亥)
    与钱德洪黄汝中(丁亥)
     二(戊子)
     三(戊子)
    答何廷仁(戊子)
  卷之七
   文录四 序 记 说
卷首 第 41b 页
    别三子序(丁卯)
    赠林以吉归省序(辛未)
    送宗伯乔白岩序(辛未)
    赠王尧卿序(辛未)
    别张常甫序(辛未)
    别湛丼泉序(壬申)
    别方叔贤序(辛未)
    别王纯甫序(辛未)
    别王宗贤归天台序(壬申)
卷首 第 42a 页
    赠周莹归省序(乙亥)
    赠林典卿归省序(乙亥)
    赠陆清伯归省序(乙亥)
    赠周以善归省序(乙亥)
    赠郭善甫归省序(乙亥)
    赠郑德夫归省序(乙亥)
    紫阳书院集序(乙亥)
    朱子晚年定论序(戊寅)
    别梁日孚序(戊寅)
卷首 第 42b 页
    大学古本序(戊寅)
    礼记纂言序(庚辰)
    象山文集序(庚辰)
    观德亭记(戊寅)
    重修文山祠记(戊寅)
    从吾道人记(乙酉)
    亲民堂记(乙酉)
    万松书院记(乙酉)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乙酉)
卷首 第 43a 页
    重修山阴县儒学记(乙酉)
    梁仲用默斋说(辛未)
    示弟立志说(乙亥)
    约斋说(甲戌)
    见斋说(乙亥)
    矫亭说(乙亥)
    谨斋说(乙亥)
    夜气说(乙亥)
    修道说(戊寅)
卷首 第 43b 页
   自得斋说(甲申)
   博约说(乙酉)
   惜阴说(丙戌)
 卷之八
  文录五 杂著
   书汪汝成格物卷(癸酉)
   书石川卷(甲戌)
   与傅生凤(甲戌)
   书王天宇卷(甲戌)
卷首 第 44a 页
    书王嘉秀请益卷(甲戌)
    书孟源卷(乙亥)
    书杨思元(乙亥)
    书玄默卷(乙亥)
    书顾惟贤卷(辛巳)
    壁帖(壬午)
    书王一为卷(癸未)
    书朱守谐卷(甲申)
    书诸阳卷(甲申)
卷首 第 44b 页
    书张思钦卷(乙酉)
    书中天阁勉诸生(乙酉)
    书朱守乾卷(乙酉)
    书正宪扇(乙酉)
    书魏思孟卷(乙酉)
    书朱子礼卷(甲申)
    书林司训卷(丙戌)
    书黄梦星卷(丁亥)
  卷之九
卷首 第 45a 页
   别录一 奏疏
    陈言边务疏
    乞养病疏
    乞 宥言官去权奸以章 圣德疏
    自效乞休疏
    乞养病疏
    諌迎佛疏
    辞新任乞以旧职致仕疏
    谢 恩疏
卷首 第 45b 页
    给由疏
    参失事官员疏
    闽广捷音疏
    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
    攻治盗贼二策疏
    类奏擒斩功次疏
    添设清平县治疏
    疏通盐法疏
  卷之十
卷首 第 46a 页
   别录二 奏疏
    议夹剿兵粮疏
    南赣擒斩功次疏
    议夹剿方略疏
    换 敕谢 恩疏
    交收旗牌疏
    议南赣啇税疏
    升赏 谢恩疏
    横水桶冈捷音疏
卷首 第 46b 页
   立崇义县治疏
 卷之十一
  别录三 奏疏
   乞休致疏
   移置驿传疏
   浰头捷音疏
   添设和平县治疏
   三省夹剿捷音疏
   辞免升荫乞以原职致仕疏
卷首 第 47a 页
   再议崇义县治疏
   再议平和县治疏
   再议疏通盐法疏
   升荫 谢恩疏
   乞放归田里疏
 卷之十二
  别录四 奏疏
   飞报宁王谋反疏
   再报谋反疏
卷首 第 47b 页
    乞便道省
    奏闻宸濠伪造檄榜疏
    留用官员疏
    江西捷音疏
    擒获宸濠捷音疏
    奏疏 益王助军饷疏
    旱灾疏
    请止 亲征疏
    奏留朝觐官疏
卷首 第 48a 页
   奏闻 淮王助军饷疏
   恤重刑以实军伍疏
   处置官员署印疏
   二乞便道省
   处置从逆官员疏
   处置府县从县从逆官员疏
   收复九江南康参失事官员疏
 卷之十三
  别录五 奏疏
卷首 第 48b 页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弭灾变疏
    计处地方疏
    水灾自劾疏
    重上江西捷音疏
    四乞省
    开豁军前用过钱粮
    徵收秋粮稽迟待罪疏
    巡抚地方疏
    剿平安义叛党疏
卷首 第 49a 页
   乞便道归省疏
   辞封爵普 恩赏以彰国典疏
   再辞封爵普 恩赏以彰国典疏
 卷之十四
  别录六 奏疏
   辞免重任乞 恩养病疏
   赴任谢 恩遂陈肤见疏
   辞巡抚兼任举能自代疏
   奏报田州思恩平复疏
卷首 第 49b 页
   地方紧急用人疏
   地方急缺官员疏
   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
 卷之十五
  别录七 奏疏
   征剿稔恶猺贼疏
   举能抚治疏
   边方缺官荐才贤赞理疏
   八寨断藤峡捷音疏
卷首 第 50a 页
   处置八寨断藤峡以图永安疏
   查明岑邦相疏
   奖励赏赍谢 恩疏
   乞 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
 卷之十六
  别录八 公移(提督南赣军务/征横水桶冈三浰)
   巡抚南赣钦奉 敕谕通行各属(正德十/二年)
   选栋民兵
   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
卷首 第 50b 页
    案行各分巡道督编十家牌
    告谕各府父老子弟
    剿捕漳寇方略牌
    案行广东福建领兵官进剿事宜
    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
    案行领兵官搜剿馀贼
    奖励福建守巡漳南道广东守巡岭东道
     领兵官
    告谕新民
卷首 第 51a 页
    钦奉 敕谕切责失机官员通行各属
    兵符节制(五月)
    预整操练
    选募将令牌
    批留岭北道杨璋给由呈
    批广东韶州府留兵防守申
    咨报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秦防贼奔窜
(八/月)
    钦奉 敕谕提督军务新 命通行各属
卷首 第 51b 页
(九/月)
    咨报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秦夹攻事宜
    征剿横水桶冈分委统哨牌
    案行分守岭北道官兵戴罪剿贼
    搜灭馀党牌
    奖励湖广统兵参将史春牌
    设立茶寮隘所
    牌行招抚官(正德十三/年五月)
    批留兵搜捕呈
卷首 第 52a 页
    批将士争功呈
    告谕浰头剿贼(正德十二/年五月)
    进剿浰头方略
    尅期进剿牌(正德十三/年正月)
    批汀州知府唐淳乞休
    告谕
    仰南安赣州府印行告谕牌
    禁约榷啇官吏
    批赣州府赈济石城县申
卷首 第 52b 页
   议处河源馀贼
   告谕父老子弟(正德十四/年二月)
   行龙川县抚谕新民
   优奖致仕县丞龙韬牌
 卷之十七
  别录九 公移(巡抚江西/征宁藩)
   牌行赣州府集兵策应(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八日)
   咨两广总制都御史杨共勤 国难
   案行南安等十三府及奉新等县募兵策
卷首 第 53a 页
     应(六月二/十六日)
    宽恤禁约
    奖瑞州府通判胡尧元擒斩叛党(六月二/十七日)
    策应礼城牌
    预备水战牌
    咨都察院都御史颜权宜进剿(七月初/五日)
    处置行粮牌
    牌行吉安府敦请乡士夫共守城池
    牌行各哨统兵官进攻屯守(七月十/七日)
卷首 第 53b 页
    告示在城官兵(七月十/八日)
    告谕江西布按三司从逆官员
    告示七门从逆军民
    牌行江西二司安宁府宫眷
    手本南京内外守备追袭叛首(七月二/十三日)
    咨两广总督都御史杨停止调集狼兵
    牌行抚州府知府陈槐等收复南康九江
(七月二/十四日)
    犒赏福建官军
卷首 第 54a 页
    释放投首牌
    牌仰沿途各府州县卫所驿递巡司衙门
     慰论军民
    案行江西按察司停止献俘呈
    咨兵部查验文移
    案行浙江按察司交割逆犯暂留养病
    告谕军民
    钦奉 诏书宽宥胁从
    批追徵钱粮呈
卷首 第 54b 页
    再批追徵钱粮呈
    批南昌府追徵钱粮呈
    褒崇陆氏子孙(正德十五/年正月)
    告谕义安等县渔户
    批按察司伍文定患病呈
    批临江府耆民建立生祠呈
    批吉安府救荒申
    批抚州府同知汪嵩乞休呈
    批提学佥事邵锐乞休呈
卷首 第 55a 页
    礼取副提举舒芬牌
    南赣乡约
    旌奖节妇牌
    兴举社学牌
    颁定里甲杂办
    批江西布政司设县呈
    议处官吏廪俸
    咨六部伸理冀元亨
    奖劝主簿于旺
卷首 第 55b 页
    申谕十家牌法
    申谕十家牌法增立保长
    颁行社学教条
    清理永新田粮
    批宁都县祠祀知县王天申
    晓谕安仁馀千顽民牌(正德十五/年二月)
    告谕顽民(十二月/十五日)
    批江西都司掌管印信
    牌行崇义县查行十家牌法
卷首 第 56a 页
   牌谕都指挥冯勋等振旅还师
   批瑞州知府告病申
   赈恤水灾牌
   仰湖广布按二司优恤冀元亨家属
   批江西按察司故官水手呈
   仰南康府劝留教授蔡宗兖
   批江西布政司礼送致仕官呈
 卷之十八
  别录十 公移(总督两广/平定思田征剿八寨)
卷首 第 56b 页
   钦奉 敕谕通行(嘉靖六年十/月初三日)
   湖兵进止事宜(十月)
   牌谕安远县旧从征义官叶芳等(十/月)
   批南康县生员张云霖复学词
   批赣县生员雷瑞词同
   放回各处官军牌(十二月二/十五日)
   犒谕都康等官男彭一等(十二月二/十八日)
   劄付永顺宣慰司官舍彭宗舜冠带听调
   批广西布按二司请建讲呈
卷首 第 57a 页
    批立社学师耆老各呈(嘉靖七/年正月)
    议处江右诸处猺贼
    批岭西道立营防守呈(二月)
    犒送湖兵
    批领西道抚处盗贼呈
    禁革轻委官职
    分派思田土目办纳兵粮(四月)
    按行广西提学道兴举思田学校
    揭阳县主簿季本乡约呈
卷首 第 57b 页
    赈给思田二府
    牌行灵山县延师设教(六月)
    牌行委官陈逅设教灵山
    牌行南宁府延师设教
    牌行委官季本设教南宁
    批领东道额编民壮呈
    裁革文移
    批右江道调和寨目呈
    批南宁府表扬先哲申
卷首 第 58a 页
   批增城县改立忠孝祠申
   批参政张怀奏留朝觐官呈
   经理书院事宜(八月)
   牌行南宁府延师讲礼
   劄付同知林宽经理田宁
   劄付同知桂鏊经理思恩
   牌行南昌府保昌县礼送故官
   调发土兵(十月)
   犒奖儒士岑伯高
卷首 第 58b 页
    征剿八寨断藤峡牌(七年三月以/下俱征八寨)
    牌行领兵官
    戒谕土目(五月)
    追捕逋贼
    牌行委官林德督谕土目
    牌委指挥赵璇留剿馀贼(六月)
    牌行副总兵张佑搜剿馀巢
    犒劳从征土目(八月)
    绥柔流贼
卷首 第 59a 页
    告谕村寨
    议立县卫
    抚恤来降
    批广东市舶司提举故官水手呈
  卷之十九
   外集一 贼骚诗
    太白楼赋(丙辰)
    九华山赋(壬戌)
    吊屈平赋(丙寅)
卷首 第 59b 页
    思归轩赋(庚辰)
    咎言(丙寅)
    守俭弟归曰仁歌楚声为别予亦和之
    祈雨辞正德丙子南赣作
   归越诗三十五首弘治壬戌年以刑部主事
     告病归越并楚游作
    游牛峰寺四首
    又四绝句
    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
卷首 第 60a 页
    山中立秋日偶书
    夜雨山翁家偶书
    寻春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
    夜宿无相寺
    题四老围棋图
    无相寺三首
    化成寺六首
卷首 第 60b 页
    李白祠二首
    双峰
    莲花峰
    列仙峰
    云门峰
    芙蓉阁二首
    书梅竹小画
   山东诗六首弘治甲子起复主试山东时作
    登东山五首
卷首 第 61a 页
    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
   京师诗八首弘治乙丑年改除兵部主事时
    作
    忆龙泉山
    忆诸弟
    寄舅
    送人东归
    寄西湖友
    赠阳伯
卷首 第 61b 页
   故山
   忆鉴湖友
  狱中诗十四首正德丙寅年十二月以上疏
    忤逆瑾下锦衣狱作
   不寐
   有室七章
   读易
   岁暮
   见月
卷首 第 62a 页
    天涯
    屋鏬月
    别友狱中
   赴谪诗五十五首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
     场驿作
    答汪抑之三首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
     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
     咏以答之
卷首 第 62b 页
   南游三首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三诗
    意若有歉焉是以赋也
   梦与抑之昆季语湛崔皆在焉觉而有感
    因记以诗三首
   因雨和杜韵
   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
   南屏
卷首 第 63a 页
   卧病静慈写怀
   移居胜果寺二首
   忆别
   泛海
   武夷次壁间韵
   草萍驿次林见素韵奉寄
   玉山东狱庙遇旧识严星士
   广信元夕蒋太守舟中夜话
   夜泊石亭寺用韵呈陈娄诸公因寄储柴
卷首 第 63b 页
     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
    过分宜望钤冈庙
    杂诗三首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
    夜宿宣风馆
    萍乡道中谒濂溪祠
    宿萍乡五云观
    醴陵道中风雨夜宿泗州寺次韵
    长涉答周生
卷首 第 64a 页
    涉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
     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
    游岳麓书事
    次韵答赵大守王推官
    天心湖阻泊既济书事
   居夷诗
    去妇叹五首
    罗旧驿
    沅水驿
卷首 第 64b 页
    钟鼓洞
    平溪馆次王文济韵
    清平卫即事
    兴隆卫书壁
    七盘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
    观稼
卷首 第 65a 页
      采蕨
      猗猗
      南𬈑
      溪水
      龙冈新搆
      诸生来
      西园
      水滨洞
      山石
卷首 第 65b 页
    无寐二首
    诸生夜坐
    艾草次胡少参韵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
    鹦鹉和胡韵
    诸生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
    别友
    赠黄太守㴻
卷首 第 66a 页
    寄友用韵
    秋夜
    采薪二首
    龙冈漫兴五首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老桧
    却证
    过天生桥
    南霁云洞
卷首 第 66b 页
     春晴
     陆广晓发
     雪夜
     元夕二首
     家僮作纸灯
     白云堂
     来仙洞
     本阁道中雪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
卷首 第 67a 页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
    次韵陆佥宪元日喜晴
    元夕木阁山火
    夜宿汪氏园
    春行
    村南
    山途二首
    白云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
卷首 第 67b 页
    寄徐掌教
    书庭蕉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南庵次韵二首
    观傀儡次韵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即席次王文济少参韵二首
    赠刘侍御二首
    夜寒
卷首 第 68a 页
    冬至
    春日花间偶集示门生
    次韵陆文顺佥宪
    次韵陆佥宪病起见寄
    次韵胡少参见过
    雪中桃次韵
    舟中除夕二首
    溆浦山夜泊
    过江门崖
卷首 第 68b 页
    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
     间
    武陵潮音阁怀元明
    阁中坐雨
    霁夜
    僧斋
    德山寺次壁间韵
    沅江晓泊二首
    夜泊江思湖忆元明
卷首 第 69a 页
    睡起写怀
     三山晚眺
    鹅羊山
     泗州寺
    再经武云观书林玉玑道士壁
    再过濂溪祠用前韵
  卷之二十
   外集二 庐陵诗六首正德庚午年三月迁
      庐陵尹作
卷首 第 69b 页
   游瑞华二首
   古道
   立春日道中短述
   公馆午饭偶书
   午憩香社寺
  京师诗二十四首正德庚午年十月升南京
    刑部主事辛未年入觐调北京吏部主
    事作
   夜宿功德寺次宗贤韵二绝
卷首 第 70a 页
    别万叔贤四首
    白湾六章
    寄隐岩
    香山次韵
    夜宿香山林宗师房次韵二首
    别湛丼泉二首
   归越诗五首正德壬申年升南京大仆寺少
     卿便道归越作
    四明观白水二首
卷首 第 70b 页
    杖锡道中用张宪使韵
    又用曰仁韵
    书杖锡寺
   滁州诗三十六首正德癸酉年到太仆寺作
    梧桐江用韵
    林间睡起
    赠熊彰归
    别易仲
    送守中至龙盘山中
卷首 第 71a 页
    龙蟠山中用韵
    琅琊山中三首
    答朱汝德用韵
    送惟乾二首
    别希颜二首
    山中示诸生五首
    龙潭夜坐
    送德观归省二首
    送蔡希颜三首
卷首 第 71b 页
   赠守中北行二首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赠三首
   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
    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
   滁阳别诸友
   寄浮峰诗社
   栖云楼坐雪二首
   与啇贡士二首
  南都诗四十七首正德甲戌年四月升南京
卷首 第 72a 页
     鸿胪寺卿作
    题岁寒亭赠汪尚和
    与徽州程毕二子
    山中懒睡四首
    题灌山小隐二绝
    六月五章
    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
    书扇面寄馆宾
    用实夫韵
卷首 第 72b 页
    游牛首山
    送徽州洪侹承瑞
    病中大司马乔公有诗见怀次韵奉答二
     首
    送诸伯生归省
    寄冯雪湖二首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
    题王实夫画
    赠潘给事
卷首 第 73a 页
    与沅陵郭掌教
    别族太叔克彰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
    登阅江楼
    狮子山
    游清凉寺三首
    寄张东所次前韵
    别余缙子绅
    送刘伯光
卷首 第 73b 页
    冬夜偶书
    寄潘南山
    送胡廷尉
    与郭子全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
   赣州诗三十六首正德丙子年九月升南赣
     佥事御史以后作
    丁丑二月征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感
卷首 第 74a 页
    回军上杭
    喜雨二首
    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首
    祈雨二首
    还赣
    借山亭
    桶冈和邢太守二首
    通天岩
    游通天岩次邹谦之韵
卷首 第 74b 页
    又次陈惟浚韵
    忘言岩次谦之韵二首
    圆明洞次谦之韵
    潮头岩次谦之韵
    天成临别索赠
    坐忘言岩问二三子
    留陈惟浚
    栖禅寺雨中与惟乾同登
    茶寮纪事
卷首 第 75a 页
    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徊不
     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兼留此作
     三首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
    夜坐偶怀故山
    怀归二首
    送德声叔父归姚
    示宪儿
卷首 第 75b 页
    赠陈东川
   江西诗一百二十首正德乙卯年奉 敕往
     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遇宸濠之变趋还
     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抚
     江西作
    鄱阳战捷
    书草萍驿二首
    西湖
    寄江西诸士夫
卷首 第 76a 页
    太息
    宿净寺四首
    归兴
    即事漫述四首
    泊金山寺二首
    舟夜
    舟中至日
    阻风
    用韵答伍汝真
卷首 第 76b 页
    过鞋山戏题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登小孤书壁
    登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二首(二诗弘/治壬戌)
(年楚游时作/諌次于此)
    望卢山
    除夕伍汝真用待隐园即席次答五首
    元日雾
    二日雨
卷首 第 77a 页
    三日风
    立春二日
    游庐山开元寺
    又次壁间杜牧韵
    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往观
     之果见其彷佛因题石上
    山僧
    江上望九华山二首
    观九华龙潭
卷首 第 77b 页
    庐山东林寺次韵
    又次邵二泉韵
    远公讲经台
    太平宫白云
    书九江行台壁
    又次李佥事素韵
    繁昌阻风二首
    江边阻风散步至灵山寺
    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
卷首 第 78a 页
    岩下桃花盛开携酒独酌
    白鹿洞独对亭
    丰城阻风
    江上望九华不见
    江施二生与医官陶野冒雨登山人多笑
     之戏作歌
    游九华道中
    芙蓉阁
    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
卷首 第 78b 页
   登莲花峰
   重游无相寺次旧韵
   登云峰望始尽九华之胜因复作歌
   双峰遗柯生乔
   归途有僧自望华亭来迎且请诗
   无相寺金沙泉次韵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三
    首
   文殊台夜观佛灯
卷首 第 79a 页
    书汪进之太极岩二首
    劝酒
    重游化城寺二首
    游九华
    弘治壬戌尝游九华值时阴雾竟无所睹
     至是正德庚辰复往游之风日清朗尽
     得其胜喜而作歌
    岩头闲坐漫成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
卷首 第 79b 页
    登云峰二三子咏歌以从欣然成谣二首
    有僧坐岩中已三年诗以励吾党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
    重游开元寺戏题壁
    贾胡行
    送邵文实方伯致仕
    纪梦
    无题
    游落星寺
卷首 第 80a 页
    游通天岩示邹陈二子
    青原山次黄山谷韵
    睡起偶成
    立春
    游庐山开元寺
    登小孤次陆良弼韵
    月下吟三首
    月夜二首
    雪望四首
卷首 第 80b 页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
    归怀
    啾啾吟
   居越诗三十四首正德辛巳年归越后作
    归兴二首
    次谦之韵
    再游浮峰次韵
    夜宿浮峰次谦之韵
    再游延寿寺次旧韵
卷首 第 81a 页
    碧霞池夜坐
    秋声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月夜二首 秋夜 夜坐
    心渔歌为钱翁希明别号题
    登香炉峰次萝石韵
    观从吾登炉峰绝顶戏赠
    书扇赠从吾
    嘉靖甲申冬二十一日再登秦望自弘治
卷首 第 81b 页
     戊午登后二十七年矣将下适董萝石
     与二三子来复坐久之暮归同宿云门
     僧舍
    山中漫兴
    挽潘南山
    和董萝石菜花韵
    天泉楼夜坐和萝石韵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答人问良知二首
卷首 第 82a 页
    答人问道
    寄题玉芝庵
    别诸生
    后中秋望月歌
    书扇示正宪
    送萧子雍宪副之任
    中秋
    嘉靖丙戌十二月庚申始得子六有静斋
     以诗来贺次韵为谢二首
卷首 第 82b 页
   两广诗二十一首嘉靖丁亥起平思田之乱
    秋日饮月岩新搆别王侍御
    复过钓台
    方思道送西峰
    西安两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
     书院诸生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
     及之
    寄石潭二绝
卷首 第 83a 页
     长生
     南浦道中
     重登黄土脑
     过新溪驿
     梦中绝句
     谒伏波庙二首
     破断藤峡
     平八寨
     南宁二首
卷首 第 83b 页
   往岁破桶冈宗舜祖世麟老宣慰实来督
    兵今兹思田之役乃随父致仕宣慰明
    辅来从事目击其父子孙三世皆以忠
    信相承相尚也诗以嘉之
   题丼泉居
   书泉翁壁
 卷之二十一
  外集三 书
   答佟太守求雨(癸亥)
卷首 第 84a 页
     答毛宪副(戊辰)
     与安宣慰(戊辰)
     二(戊辰)
     三(戊辰)
     答人问神仙(戊辰)
     答徐成之(壬午)
     二(壬午)
     答储柴墟(壬申)
     二(壬申)
卷首 第 84b 页
    答何子元(壬申)
    上晋溪司马(戊寅)
    二(己卯)
    上彭幸庵(壬午)
    寄杨邃庵阁老(壬午)
    二(癸未)
    三(丁亥)
    四(丁亥)
    寄席元山(癸未)
卷首 第 85a 页
    答王亹庵中丞(甲申)
    与陆清伯(甲申)
    与黄诚甫(甲申)
    二(甲申)
    三(乙酉)
    与王勉之(乙酉)
    复童克刚(乙酉)
    与郑启范侍御(丁亥)
    答方叔贤(丁亥)
卷首 第 85b 页
     二(丁亥)
     与黄宗贤(丁亥)
     二(丁亥)
     三(丁亥)
     四(戊子)
     五(戊子)
     答见山冢宰(丁亥)
     与霍兀厓宫端(丁亥)
     答潘直卿
卷首 第 86a 页
   寄翟石门阁老(戊子)
   寄何燕泉(戊子)
 卷之二十二
  外集四 序
   罗履素诗集序(壬戌)
   两浙观风诗序(壬戌)
   山东乡试录序(甲子)
   气候图序(戊辰)
   送毛宪副致仕归桐江书院序(戊辰)
卷首 第 86b 页
    恩寿双庆诗后序(戊辰)
    重刋文章轨范序(戊辰)
    五经臆说序(戊辰)
    潘氏四封录序(辛未)
    送章达德归东雁序(辛未)
    寿汤云谷序(甲戌)
    文山别集序(甲戌)
    金坛县志序(乙亥)
    送南元善入觐序(乙酉)
卷首 第 87a 页
   送闻人邦允序
   送别省吾林都宪序(戊子)
 卷之二十三
  外集五 记
   兴国守胡孟登生像记(壬戌)
   新建预备仓记(癸亥)
   平山书院记(癸亥)
   何陋轩记(戊辰)
   君子亭记(戊辰)
卷首 第 87b 页
    远俗亭记(戊辰)
    象祠记
    卧马冢记(戊辰)
    宾阳堂记(戊辰)
    重脩月潭寺建公馆记(戊辰)
    玩易窝记(戊辰)
    东林书院记(癸酉)
    应天府重修儒学记(甲戌)
    重修六合县学记(乙亥)
卷首 第 88a 页
   时雨堂记(丁丑)
   重修浙江贡院记(乙酉)
   浚河说(乙酉)
 卷之二十五
  外集六 说 杂著
   白说字贞夫说(乙亥)
   刘氏三子字说(乙亥)
   南冈说(丙戌)
   悔斋说(癸酉)
卷首 第 88b 页
    题汤大行 殿试策问下(壬戌)
    示徐曰仁应试(丁卯)
    龙场生问答(戊辰)
    论元年春王正月(戊辰)
    书东斋风雨卷后(癸酉)
    竹江刘氏族谱跋(甲戌)
    书察院行台壁(丁丑)
    谕俗四条(丁丑)
    书遥祝图(戊寅)
卷首 第 89a 页
    书诸阳卷(庚辰)
    书陈世杰卷(庚辰)
    谕太和杨茂
    书栾惠卷(庚辰)
    书佛郎机遗事(庚辰)
    题寿外毋蟠桃图(庚辰)
    书徐汝佩卷(癸未)
    题梦槎奇游诗卷(乙酉)
    为善最乐文(丁亥)
卷首 第 89b 页
   客座私祝(丁亥)
 卷之二十五
  外集七 墓志铭 墓表 墓碑 传 碑
    赞 箴 祭文
   易直先生墓志(壬戌)
   陈处士墓志铭(癸亥)
   平乐同知尹公墓志(癸亥)
   徐昌国墓志(乙亥)
   凌孺人杨氏墓志铭(丙子)
卷首 第 90a 页
    文橘庵墓志(乙亥)
    登仕郎马文重墓志铭(丙子)
    明封刑部主事浩斋陆君墓志铭(丙子)
    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
    赠翰林院编修湛公墓表(壬申)
    节庵方公墓表(乙酉)
    湛贤毋陈大孺人暮碑(甲戊)
    程守夫墓碑(甲申)
    大传王文恪公传(丁亥)
卷首 第 90b 页
    平茶察碑(丁丑)
    平浰头碑(丁丑)
    田州立碑(丙戌)
    田州石刻
    陈直夫南宫像赞
    三箴
    南镇祷雨文(癸亥)
    瘗旅文(戊辰)
    祭郑朝朔文(甲戌)
卷首 第 91a 页
    祭浰头山人文(戊寅)
    祭徐曰仁文(戊寅)
    祭孙中丞文(己卯)
    祭外舅介庵先生文(辛巳)
    祭文相文
    又祭徐曰仁文(甲申)
    祭国子助教薛尚贤文
    祭朱守忠文(甲申)
    祭洪襄惠公文
卷首 第 91b 页
   祭杨仕鸣文(丙戌)
   祭元山席尚书文(丁亥)
   祭吴东湖文(丁亥)
   祭永顺宝靖土兵文(戊子)
   祭军牙六纛之神文(丁亥)
   祭南海文(戊子)
   祭六世祖广东参议性常府君文(戊子)
 卷之二十六
  续编一
卷首 第 92a 页
    大学问
    教条示龙场诸生
    立志
    勤学
    改过
    责善
    五经亿说十三条
    与滁阳诸生书并问答语
    家书墨迹四首
卷首 第 92b 页
   一与克彰太叔
   二与徐仲仁
   三上海日翁书
   四岭南寄正宪男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又与克彰太叔
   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又
 卷之二十七
卷首 第 93a 页
   续编二
    与郭善甫
    寄杨仕德
    与顾惟贤
    与当道书
    与汪节夫书
    寄张世文
    与王晋溪司马
    与陆清伯书
    与许台仲书
卷首 第 93b 页
   与林见素
   与杨邃庵
   与萧子雍
   与德洪
 卷之二十八
  续编三
   自劾不职以明 圣治事疏
   乞 恩表扬先德疏
   辩诛遗奸正大法以清朝列疏
   书同门科举题名录后
卷首 第 94a 页
    书宋孝子朱寿昌孙教读源卷
    书汪进之卷
    书孟立卷
    书李白骑鲸
    书三酸
    书韩昌黎与太颠坐叙
    春郊赋别引
    告谕庐陵父老子弟
    庐陵县公移
卷首 第 94b 页
    教场石碑
    铭一首
    箴一首
    阳朔知县杨君墓志铭
    刘子青墓表
    祭刘仁徵主事
    祭陈判官文
    祭张广溪司徒
  卷之二十九
卷首 第 95a 页
  续编四
   鸿泥集序
   澹然子叙(有诗)
   寿杨母张太孺人序
   对菊联句序
   东曹倡和诗序
   豫轩都先生八十受封序
   送黄敬夫先生佥宪广东序
   性天卷诗序
卷首 第 95b 页
    送陈怀文宁都序
    送骆温良潮州太守序
    高平县志序
    送李柳州序
    送吕丕文先生少尹京丞序
    庆吕素庵先生封知州序
    贺监察御史姚应隆考绩推 恩序
    送绍兴佟太守序
    送张候宗鲁考最还治绍兴序
卷首 第 96a 页
    送方寿卿广东佥宪序
    提牢𠫇壁题名记
    重修提牢𠫇记
    黄楼夜涛赋
    来两山雪图赋
    雨中与钱二堆魏五松约游龙山
    雪窗间卧
    次韵毕方伯写怀之作
    春晴散步
卷首 第 96b 页
    又
    次魏五松荷亭晚兴
    又
    次张体仁联句韵
    又
    又
    题郭诩濂溪图
    西湖醉中谩书
    文衡堂试事毕书壁
卷首 第 97a 页
    白发谩书一绝
    游秦山
    雪岩次苏颖滨韵
    试诸生有作
    再试诸生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再试诸生用唐韵
    次韵陆文顺佥宪
    太子桥
卷首 第 97b 页
    与胡少参小集
    再用前韵赋鹦鹉
    送客过二桥
    复用杜韵一首
    先日与诸友有郊园之约
    待诸友不至
    夏日游阳明小洞天
    将归与诸生别于城南蔡氏楼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卷首 第 98a 页
   赠陈宗鲁
   醉后歌用燕思亭韵
   题施总兵所翁龙
 卷之三十
  续编五 三征公移逸稿(南赣公移/凡三十三条)
   批漳南道教练民兵呈(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批漳南道进剿呈(十一月二/十六日)
   批南安府请兵策应呈(六月初/十日)
   批岭北道攻守机宜呈(六月二/十六日)
卷首 第 98b 页
    批漳南道给由呈(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批兵备道奖励官兵呈(七月初/三日)
    调用三省夹攻官兵(七月十/五日)
    夹攻防守咨(十月)
    行岭北道催督进剿牌(十月初/十日)
    刻期会剿咨(十月二/十一日)
    横水建立营场牌(十月二/十七日)
    搜扒残寇咨(十一月/十一日)
    批准惠州府给由呈(正德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卷首 第 99a 页
    批攻取河源贼巢呈(三月二/十三日)
    批赣州府赈济呈(四月二/十八日)
    批岭北道修筑城垣呈(五月十/五日)
    查访各属贤否牌(六月十/九日)
    行赣南道禁止税牌(六月二/十八日)
    禁约驿递牌(七月初/一日)
    申明便宜 敕谕(七月二/十一日)
    犒赏新民牌(七月二/十八日)
    行岭北等道议取兵饷(八月十/四日)
卷首 第 99b 页
    再批攻剿河源贼巢呈(八月二/十一日)
    优礼谪官牌(十一月二/十七日)
    批漳南道设立军堡呈(十二月/初三日)
    再申明三省 敕谕(十二月/十二日)
    批赣州府给由呈(十二月二/十五日)
    行岭北道裁革军职巡捕牌(十四年五/月初五日)
    遵奉 钦依行福建三司清查钱粮(五月二/十七日)
    议处添设县所城堡巡司咨(五月三/十日)
    督责哨官牌(六月初/七日)
卷首 第 100a 页
   委分巡岭北道暂𬋩地方事(六月初/八日)
  思田公移(凡四十九条)
   行广西统领军兵各官剿抚事宜牌(嘉靖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行南韶二府招集民兵牌(十一月/十二日)
   奖留佥事顾溱批呈(十一月二/十三日)
   批岭西道议处兵屯事宜呈(十一月二/十三日)
   批广州卫议处哨守官兵呈(十一月二/十五日)
   批都指挥李翱操演哨守官兵呈(十一月二/十七日)
   行两广都布按三司选用武职官员(十二月/初七日)
卷首 第 100b 页
   行两广按察司稽查冒滥关文(十二月/十二日)
   给思明州官孙黄永宁冠带劄付牌
   省发土官罗廷凤等牌(十二月/十七日)
   给迁隆寨巡检黄添贵冠带牌(嘉靖七年正/月初八日)
   批左州分俸养亲申(正月十/八日)
   批右江道断复向武州地土呈(正月二/十六日)
   批左江道推立土官呈(二月初/一日)
   批遣还夷人归国申(二月十/四日)
   批苍梧道修理梧州府城呈(三月十/一日)
卷首 第 101a 页
    批永安州知州乞休呈(三月十/四日)
    行参将沈希仪守八寨牌(二月二/十三日)
    行左江道剿抚仙台白竹诸猺牌(三月二/十四日)
    委土目蔡德政统率各土目牌(四月初/一日)
    批左江道查给狼田呈(四月十/一日)
    行浔州府抚恤新民牌
    批兴安县请发粮饷申(四月十/三日)
    行廉州府清查十家牌法(四月十/六日)
    行右江道招回新民牌(五月初/六日)
卷首 第 101b 页
    委官赞画牌(五月初/七日)
    行参将沈希仪计剿八寨牌(五月初/九日)
    调发土官岑巘牌(五月初/十日)
    分调土官韦虎林进剿事宜牌(五月十/五日)
    行通判陈志敬查禁田州府私徵商税牌
(五月十/五日)
    批南宁卫给发土官银两申(五月十/八日)
    批左江道纪验首级呈(五月二/十八日)
    行左江道犒赏湖兵牌(六月初/十日)
卷首 第 102a 页
   奖劳督兵官牌(六月初/十日)
   土舍彭荩臣军前冠带劄付(六月初/十日)
   奖劳永保二司官舍土目牌(六月初/十日)
   调发武缘乡兵搜剿八寨残贼牌(六月十/八日)
   行右江道犒赏卢苏王受牌(七月初/三日)
   给土目行粮牌(七月初/八日)
   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八月/十日)
   行左江道赈济牌(八月初/十日)
   批右江道议筑思恩府城垣呈(八月十/五日)
卷首 第 102b 页
   奖劳剿贼各官牌(八月十/九日)
   行福建漳州府取回岑邦佐牌
   批参将沈良佐经理军伍呈(八月二/十四日)
   告谕新民(八月)
   批佥事吴天挺乞休呈(八月二/十五日)
   批苍梧道创建敷文书院呈(九月初/六日)
   改委南丹卫监督指挥牌
 卷之三十一
  续编六 征藩公移上(凡二十九条)
卷首 第 103a 页
   行吉安府收囤兑粮牌(正德十四年/六月二十日)
   行吉安府禁止镇守贡献牌(六月二/十日)
   行福建布政司调兵勤王
   预行南京各衙门勤王咨
   抚安百姓告示(六月二/十二日)
   差官调发梅花等峒义兵牌(六月二/十七日)
   行吉安府踏勘灾伤(七月初/五日)
   行吉安府知会纪功御史牌(七月初/八日)
   行知县刘守绪等袭剿坟厂牌(七月十/三日)
卷首 第 103b 页
   督责知府伍文定等同心剿贼牌(七月二/十五日)
   行南昌府清查占夺民产(八月十/六日)
   批江西按察司改恤孙许死事(八月二/十五日)
   行南昌府礼送孙公归榇牌(八月二/十九日)
   讨叛 敕旨通行各属(九月初/二日)
   咨南京兵部议处献俘船只(九月初/二日)
   行江西三司清查被劫府库起运钱粮(九月/初四)
   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九月十/一日)
   委按察使伍文定纪验残孽(九月二/十日)
卷首 第 104a 页
    行江西布按二司釐革抚绥条件(九月十/二日)
    行江西按察司知会逆党宫眷姓名
    行江西按察司编审九姓渔户牌(九月二/十四日)
    献俘揭帖(九月二/十六日)
    行袁州等府查处军中备用钱粮牌(十月初/六日)
    行江西布按二司清查军前取用钱粮
    防制省城奸恶牌(十二月/十一日)
    行江西按察司查禁因公科索民财(十二月/十一日)
    禁省词讼告谕(十二月/十七日)
卷首 第 104b 页
    再禁词讼告谕(十二月)
   征藩公移下(凡二十七条)
    开报征藩功次赃仗咨(正德十五年/三月初四日)
    进缴征藩钧帖(四月十/七日)
    行江西三司搜剿鄱阳馀贼牌(五月二/十日)
    追剿入湖贼党牌(十五年)
    行岭北道清查赣州钱粮牌(十月二/十三日)
    申行十家牌法
    行江西布政司清查没官房屋(十一月/二十日)
卷首 第 105a 页
   批再申十家牌法呈(十一月二/十九日)
   批各道巡历地方呈(十二月/十六日)
   禁约释罪自新军民告示(正德十六年/正月初五日)
   批湖广兵备道设县呈(十六年)
   督剿安义逆贼牌(二月十/一日)
   截剿安义逃贼牌(二月十/三日)
   批议赏获功阵亡等次呈(三月初/十日)
   覆应天巡抚派取船只咨(三月二/十四日)
   批东乡叛民投顺状词(四月初/九日)
卷首 第 105b 页
    批江西布政司清查造册呈(四月十/六日)
    行丰城县督造浅船牌(十六年)
    行江西按察司审问通贼罪犯牌(六月十/五日)
    行江西按察司清查军前解回粮赏等物
(六月十/九日)
    批广东按察司立县呈(七月十/八日)
    行江西三司停止兴作牌(八月初/九日)
    行岭北道申明教场军令(九月十/七日)
    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十二月二/十七日)
卷首 第 106a 页
  卷之三十二
   附录一
     年谱一(自成化壬辰始生/至正德戊寅征赣)
  卷之三十三
   附录二
     年谱二(自正德己卯在江西/至正德辛巳归越)
  卷之三十四
   附录四
     年谱三(自嘉靖壬午在越/至嘉靖己丑丧归越)
卷首 第 106b 页
 卷之三十五
   年谱附录一(自嘉靖庚寅建精舍于天/真山至隆庆丁卯复伯爵)
 卷之三十六
   年谱附录二(年谱旧序至/论年谱书)
 卷之三十七
  附录四
   世德纪
 卷之三十八
   世德纪附录(终)
卷首 第 107a 页
卷首 第 108a 页
   编辑文录姓氏
              门人馀姚徐 爱
                   钱德洪
                   孙应奎
                   严 中
                 揭阳薛 侃
                 山阴王 畿
                 渭南南大吉
                 安成邹守益
卷首 第 108b 页
                临川陈九川
                泰和欧阳德
                南昌唐尧臣
   校阅文录姓氏
             后学吉水罗洪先
                滁阳胡 松
                新昌吕光洵
                秀水沈启原
卷首 第 109a 页
 汇集全书姓氏
提督学校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豫章谢廷杰
 督刻全书姓氏
        应天府推官太平周 恪
          上元县知县莆田林大黼
          江宁县知县长阳李 爵
卷首 第 10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