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1255-04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家藏集卷

五十三
            明 吴宽 撰
  题跋三十九首
   跋清明上河图
金燕山张著以此图为张择端笔必有所据至后人乃
以择端作于宋宣政间今画谱具在当时有如斯人斯
艺而独遗其名氏何耶太卿朱公藏此已久予始得展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1255-0483b.png
阅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香尘扑面耳
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盖其经营布置各极
其态信非率易所能成也
   跋苏子美草书老杜绝句
全卿侍御得此卷示予予初阅之以为山谷书不知其
出于沧浪翁也盖翁晚寓苏州其手迹绝少虽予苏人
亦未尝见其书也山谷与翁生同时盖尝师之故其书
相类后特加工耳然翁之妙处未可轻论所谓惟观其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1255-0484a.png
深者知之
   题倪云林画
云林子当元末不与陈敬初辈食张氏禄避地云间以
全其身盖鸿飞冥冥不丽于鱼网者也此竹石图作于
乱定之后乃国朝建元洪武之岁而云林为书甲子其
意欲效陶靖节耶然不知云林出处与靖节同否范斋
先生俾予题识因以质之
   跋周寅之八哀诗后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1255-0484b.png
昆山周寅之作八哀诗盖拟杜子美以哀其乡八贤者
也八贤中予所识者宪副张公侍郎叶公及朱评事三
人若宪使王公今秀水教谕成宪之祖予尝表其墓者
而卢太守殷教谕及孙刑部亦素闻其文行气节者也
所不知者吕沁水而已然列于诸公之间其为人亦不
待论矣即此可见昆山之多贤而况或有所遗乎予于
寅之亦未之识成宪携其诗来示并得其自序读之知
其向慕之高已超乎流俗岂特取其词而已哉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1255-0484c.png
   跋杨文贞公并杨晞颜尚书遗墨后
宽幼则闻两杨先生寓武昌时所与共贫贱之事今观
文贞公手帖益信所传之不妄若晞颜尚书则诗文数
首亦出手书蔼然有德者之言也噫世岂有文行若两
先生而长贫贱者乎玉女于成是岂虚语吾党安居厚
奉而嬉游不学其终为常人也宜哉宽生也后不及识
文贞公昔居乡里犹幸遇尚书于道时尚总角尚书年
已八十馀犹下马与揖其谦厚如此卷首有小像故独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1255-0484d.png
知其似阅之不觉竦然起敬也吾乡汤原静旧藏此今
传其子曰忠忠以太学生游京师重其先人遗物出入
必偕非但名贤词翰可重而已   跋唐贤夜宴图
唐贤夜宴不见载记画者特意当时必有其事想象为
之耳此固不必深论独太宗方在秦邸罗致人物极一
时之盛至于王魏楚材后来复收用之其终成贞观之
治宜哉论者独以敬宗何人亦从房杜之列夫开馆置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1255-0485a.png
属始皆以文学进彼能为帝丘之对者徒以该博见取
耳唐史序十八人者特殿其名意亦有在吾固有感乎
世以文学进者不能皆贤其利口辩给能免乎邦家之
祸也耶此卷为翰林编修黄子敬所藏子敬志识甚正
其亦有感于兹乎
   跋徐仲山纪行诗
使劳事也古诗有岂不怀归之语盖使臣之意而其君
能道之如此至曰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则直形于言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1255-0485b.png
矣仲山武选有册封郑藩之行往返馀三千里有所感
遇嘿然成诗驿舍止宿辄索纸笔录之当穷冬远行冲
犯霜雪劳亦甚矣而其意和平閒静略无怨怼又将出
于四牡北山之上也乎
   跋张氏尺牍
故元时宜兴张氏自鹤溪而下累世好文雅多所交游
其往还尺牍散落人家克温以邑人故能聚成此卷亦
爱前辈之意也张氏以为吴县尹者予尝过吴中治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1255-0485c.png
平寺见小屏上刻其诗一首当时为人所重如此壬子
六月九日病中无聊为书此于后
   书拙修庵记后
右拙修庵记一篇故中书舍人王君允达为亡弟原晖
作者庵在东庄续古堂后西偏拙修云者盖取东坡先
生和陶诗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之语也记成于原
晖亡后之一年又五年而允达亦不可作矣偶检书箧
得之益增悲痛盖原晖平日谦抑好德之心于此可见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1255-0485d.png
而允达笃于孝友推以及我其情亦可识也因裱饰成
卷冠以二李先生题字并旧图一纸侄奕既长知求其
父遗事乃归而俾藏之
   题王荆公诗后
陈君坚远旧尝为予言其先艾庵先生藏王荆公墨迹
亟欲见之而不可得顷其弟明远始持来示览之不类
公书特其诗耳其诗今载集中题曰天童山溪作盖天
童浙东胜处公为鄞令时所游行地也陈之先出宋相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1255-0486a.png
升之升之与公善复尝共事后人自建宁徙鄞再徙南
京至坚明兄弟并以科第发身通守湖湘间清才雅操
有光祖德为多夫先友不作而词语若新故乡虽离而
景物犹在是诗非秀国子孙藏之而谁耶
   题米原晖逻钓图
吴淞秋晚群渔集小舟捕鱼渊中谓之起丛今观史文
鉴户曹藏小米此图览之景物宛然其间渔具数种予
不能识安得陆鲁望者为一一赋之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1255-0486b.png
   跋米原晖寓大姚村所书三诗
大姚在吴东四望皆水而有土隆然上有佛寺据之其
旁多居民隐然聚落盖江湖间一佳处也而陈氏实居
其地为望族昔米原晖尝过此手写三诗而为沈石田
所藏以玉汝大理里中故物也因以归之自宋绍兴至
今几四百年不知流传几家而复归其里人真奇事也
予忆旧访玉汝宅扁舟出没巨浪间竟日始至自以其
地幽僻过者殆少乃今得米氏则所以使前人姓名不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1255-0486c.png
遂湮没而吾无羊叔子岘山之叹者非此诗也耶
   跋原晖云山图
玉汝既得原晖三诗他日过赵给事良度见壁间云山
图题曰作于大姚妹家顾而叹曰此又吾里中故物也
良度乃亦归之玉汝因令其子镃与诗迹并藏仍乞予
题其后此图自吴中转徙京师今复归其里人又益奇

   题朱陆二先生遗墨后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1255-0486d.png
朱陆二先生道学之妙皆杰出于百世之下者也世之
论者谓其学不同此特因其议论之不合耳夫惟不合
故各得发其所蕴而理愈明岂非后学之幸哉二先生
并称于世其遗墨乃亦联焉朱子书与黄商伯作于提
举鸿庆宫时正韩𠈁胄用事故有时论日变等语若陆
子书则残缺不完莫知所与主名独其语及晦翁者犹
存宁波通守王君必充家藏二帖已久与其弟宜都令
必懋谒选都下携以相示大贤君子之书岂区区所当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1255-0487a.png
题识亦可谓不知量者也
   跋陈闳人马图
世以韩干马为第一然明皇犹怪其无闳笔力令师之
今观此卷虽破烂而人马精神犹存信出干之上也
   跋韩干马图
韩干画马之妙见于杜少陵之歌备矣所谓画肉不画
骨观于此图尤信
   跋石勒问道图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1255-0487b.png
画谱载隋展子虔有石勒问道图此幅殆仿之者刘后
村以为郑夹漈家物今谦斋宫傅先生得之观澄之禅
定勒之作礼意态各极其妙自是画家绝品正不必究
其事也
   题马远柳塘聚禽图
柳塘水漫群鸟翔集咫尺中似来亲人晋简文帝云会
心处不在远其言妙矣
   题刘松年三生图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1255-0487c.png
右三生图赵松雪鉴为刘松年笔其后题咏者二十人
皆近代名僧盖亦有慕于泽者欤
   跋颜鲁公祭文稿
禄山之变鲁公与其从兄杲卿同心抗贼杲卿竟不屈
而死而为杨国忠所蔽无褒赠之典后朝廷用鲁公诉
始赠太子太保谥忠节此公将赴饶州刺史至东京拜
扫先墓告于杲卿之父濠州府君元孙之文也其间历
叙一门俱得蒙恩盖公道终不可泯如此公之书疏直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1255-0487d.png
清劲略无一毫倾侧之态其为人实似之盖不待使李
希烈知其遇难必死而不愧其兄也
   跋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曾为宣和御府所收有上下卷今下卷已
亡上卷亦不完然得其数字亦足以见古人用笔之妙
况此烂然累幅哉过庭书传世者盖止此当永为洑溪
书堂之宝玩也
   跋高闲草书千文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1255-0488a.png
唐僧多能书如高闲其一人也闲又得韩昌黎文其名
益显盖缣素易坏不必传世惟载之名人之文则传也
久观怀素自叙多援士大夫语可见闲之书予特见此
知书者必能鉴之
   跋蔡忠惠公谢赐御书诗真迹
蔡忠惠公书名重当时上尝令写碑志则以例有资利
辞曰此待诏职也与待诏争利可乎力不从竟已其人
品如此其书之庄重凡落笔皆然岂以御前表疏始不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1255-0488b.png
苟耶宫傅谦斋先生得此甚加珍惜盖非特重其书重
其人尔
   跋黄山谷书南山懒残和尚歌
山谷好佛故书此歌亦甚着意然其平生固未尝一笔
率易也
   跋赵松雪补唐人临王右军三帖
唐人临右军三帖固不若张翼之乱真然松雪所补视
唐人则如张芝之雁行矣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1255-0488c.png
   跋赵松雪书王右军四事
松雪翁平生学书以羲献为师故喜书其事其风度盖
亦类之
   书分韵送文太仆诗首简
文君宗儒以名进士历宰永嘉博平政绩暴著数为巡
按宪臣奏请旌异有旨竟召入时同召者多得御史君
政绩出同辈上顾以南京太仆丞去士大夫为不平者
閧然而君谈笑自如曰吾固宜尔也于是众相与饯之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1255-0488d.png
有诵晋谢氏诗四句以似为宗儒今日发者乃分韵为
诗赠之既成什矣后数年宗儒称疾归而予以制服家
居适阅旧册叹宗儒滞于仆丞蓄其才猷不获展布必
有任其咎者固吾党之愧也
   题史氏宜乐堂诗序后
史氏在溧阳旧族且大永乐间仲川仲和兄弟作宜乐
之堂一时人多题咏而梁用之先生实为之序后七十
馀年仲和之孙户部主事文鉴求其诗不可得幸序文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1255-0489a.png
在梁先生集中乃录于卷而请士大夫补亡盖文鉴之
贤而史氏为有后也予又闻文鉴云序中名常者尝预
修永乐大典时事竣当得太学生乃不屑就竟登进士
第仕至郡守盖其族之多贤久矣
   跋颜鲁公干禄字石刻
此颜鲁公干禄字也按成都句咏跋公尝刺湖州此刻
初在其宅东厅后翻刻蜀中予所得乃全幅然缺平声
字虽上声亦不完岂是二石或一石而两面书之予所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1255-0489b.png
得者乃其半耶或所谓刓缺而不可推究者耶然不应
缺之之多也书盛于晋顾多破坏其体鲁公此本特正
其缪误以惠学者则其书名岂特妙于笔墨而已咏所
书与公书颇类岂尝师公而得其彷佛者耶
   跋秦氏科第录
故舒城秦公子仪科第录三册其孙户部侍郎崇化之
所藏也公以洪武己卯应天府乡试中式明年会试礼
部再中遂登进士第凡试必有录公家所藏者岁久皆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1255-0489c.png
不存及是户部公以科第继起游仕于外从人访得而
誊写之始复完具方公登第后初授兴山知县在太宗
朝满考命从给事中治事再署应天府事时仁宗监国
已知其名后公既擢刑部郎中寻以事调卫辉适洪熙
改元上辅政策二十五条悉见纳已而有旨召用俄卒
于道知公者盖深惜之于是侍郎公以清才雅望佐掌
邦计固其贤足以自致亦先世之所郁而未发者有以
遗之欤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1255-0489d.png
   书大雅堂卷后
元季盗起蕲黄间陈友谅来寇饶州州人胡振卿集义
旅以助官军乡里方倚之俄有他寇至竟死于难其妻
赵氏又能守志不移崎岖避兵卒保其孤节义之美
可谓萃于一门矣其乡周伯琦尝为其孤节题所居之
堂曰大雅而金华宋太史而下皆书其事以传振卿之
死至今殆百四十年其六世孙刑部员外郎韶宝藏遗
墨惟谨而刑部尚书旴江何公而下尚为书其事不已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1255-0490a.png
岂非其事足以感动乎人欲为暴白于世也乎予因忆
当时固有与其事类者盖元季倡乱以陈友谅张士诚
为首士诚自泰州猝入姑苏守将托音不能禦遁去其
参谋杨椿独挺身前向誓挫其锋盗刃其胸瞋目怒骂
而死明日其妻觅其尸既得遂自经死于是杨廉夫辈
亦传其事而吴兴张文蔚实为诔辞其节义若此虽吾
乡之人有不知者盖惟无后人如员外君之贤故耳此
可叹当时尚有类此者惟无后人或未尝托之文辞而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1255-0490b.png
人之不知者多矣此又以见文辞之有用也予尝得所
谓诔词者故于椿独知之乃因读振卿事敢附书于后
椿字子寿故蜀之眉山人流寓吴中为宋少师栋之后
平生多著述盖文士也
   跋钜鹿耿氏公牍后
宽尝阅耿氏家乘知其世序甚远盖自金历元累叶仕
宦虽不甚显而未尝弃儒为业及皇明有天下始定户
版耿氏犹以儒系籍至科举诏下而卢氏教谕汝明先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1255-0490c.png
生遂登乡试先生有四子其季事英宗为南京刑部尚
书卒谥清惠清惠有三子其仲事宪宗及今上为吏部
尚书再世甲科显庸于时清德雅望济美不绝而耿氏
遂为海内仕宦家之冠噫盛矣于是吏部公检诸故箧
得其大父当时所给户帖及乡试公据曰此吾家故物
不可弃也饰成钜卷而谨藏之以宽在寮末公暇出以
相示夫所谓户帖国初人家有之而公据则凡预乡试
者未必无也惟夫子孙贤虽世踰十纪而断烂故物犹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1255-0490d.png
相传如新否则煌煌宝墨玉轴牙签往往有落于他人
之家者然则此盈尺之纸岂独考见耿氏之先而其后
世之有人不于此而见乎耿氏初为钜鹿大族后有讳
昉者仕平定为宣武指挥因家焉及汝明先生官卢氏
爱其风土而诸生感其德教且留居之故今又为卢氏
人云
   跋赵彝斋画兰蕙
赵彝斋为宋宗室画名在前元虽不若松雪翁之盛然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1255-0491a.png
胸中自有九畹百亩幽姿秀色溢出腕指间亦无声之
楚骚也容轩隐君积学不仕盖同宗之贤者其藏此卷
固吾家旧物之可惜亦气味相投而相好也耶
   跋豳风图
国初林子奂作豳风图每图篆书其诗于后学士解公
又各疏其大略而总题之观之者如生于周处于豳而
古风宛然必如是而后为图画也
   跋下蜀江山图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1255-0491b.png
此宋范宽画下蜀江山图也盖川峡之间戈船云梯捷
渡仰攻旌旗若林飞鸟莫度所以模写王全斌辈一时
武功之盛大略可见噫剑门天险古有是言然终不可
恃而人得以取之所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也欤
   题白云亲墓图
故赠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公孟玉在永乐间
以太医院医士居京师悲父母早亡南望吴门辄潸然
流涕求得翰林王公汝嘉作白云亲墓图记以自慰一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1255-0491c.png
时名公卿多为之诗今八十馀年矣其曾孙乡贡进士
汴谨藏之而以示予盖记所称太保公镒时为监察御
史后长宪台卒谥僖敏伟然为时名臣声望在中朝功
业在西土为吴中仕宦之冠然不知太保之孝实有以
基之观于此卷可以见矣后有著窦谏议录志程太师
墓者其必有取于斯
   跋林酒仙诗
酒仙名遇贤俗姓林在宋为苏城东禅寺僧人传其事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1255-0491d.png
甚异至号圣僧以其嗜酒故又号酒仙此卷皆其所作
诗也诗意有高绝处盖寒山子之流当时张即之特书
以刻石其石已亡寺之东林房独藏此本夫寒山子之
诗虽晦庵朱夫子亦赏之此酒仙之言所以不可废也
   跋宋仲温草书
右索靖草书势宋仲温书盖得其妙而无愧于靖者也
今人或肆妄议则以学之者之过而未见其真迹耳
   跋原已松轩赋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1255-0492a.png
予旧见原已制此赋自以为未及古作者不即持出其
慎重盖如此夫今之文士才豪者固有之若详密典重
如原已者吾未多见也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1255-0492b.png
 
 
 
 
 
 
 
 家藏集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