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1255-03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家藏集卷四十
             明 吴宽 撰
  

序一十三首
   送陈编修师召南归展墓序
凡有官联于京者三年许归省其亲亲没许展墓其始
求省与展者具疏以奏天子下吏部覈得实则许许则
给道里费仍限之日月而来盖朝廷故事也凡官于翰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1255-0350b.png
林者其人或省亲或展墓自阁老院长而下咸作诗以
赠其行至序所以作者之意则以次而为其年之先后
秩之崇卑皆不之计盖翰林故事也陈君师召由明经
登进士高第入翰林编修国史者有年矣今年秋得展
墓之请所以赠其行者亦既成什顾其序文当属之宽
宽以后且卑辞既不可得乃独于师召之行窃有留之
之意盖师召长于经术者也今天子且御经筵近儒臣于易诗书春秋礼乐之文其间可劝可阻可因可革凡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1255-0350c.png
可以为治道助者师召宜执经以劝讲其上不可一日
辍也后生小子游于师召之门者常至数百十人于易
诗书春秋礼乐之文其间可辨可解可是可正凡可以
为学术助者师召宜横经以开导其下不可一日辍也
是师召一身兼有安富尊荣孝弟忠信之责者而去之
如上下何虽然师召则去矣去则速其来而已矣来且
吾有望焉师召莆田人也莆田为邑业儒而攻文者比
屋而是故其科第视他处为特盛其举于乡者常三之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1255-0350d.png
一举于礼部者常三十之一吾意其邑之长材秀民如
前代欧阳詹者固已毕出效用而尽之于科第矣然而
三人同居出处或殊况一邑之人哉吾又意夫长山密
林之间士之积学好古深藏不市如近代陈众仲者尚
亦有若人乎有之幸与俱来得若人而用工可以经术
辅天子下可以经术教学者为天子辅则师召之责分
矣夫古者人臣之见君也必有所执之贽孰谓师召之
来独无以藉手者乎宽故序以望之成化八年八月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1255-0351a.png
   送同年知州县序
国不能以自给也皆仰乎州县而州县之事无不一出
于民其大者田野非民不辟以其能耕植也府库非民
不充以其能供输也甲兵非民不威以其能战斗也学
校非民不修以其能游习也民之系于国也不既重矣
乎然所以亲乎民而治焉者则州县之吏耳故事又无
一不制于守令盖民能耕植矣其水旱则自我而备民
能供输矣其赋税则自我而敛民能战斗矣其盗贼则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1255-0351b.png
自我而弭民能游习也其礼义则自我而率守令之系于民也不尤重矣乎则守令固可谓重任矣而后世乃
有不屑为之者何哉夫孔门弟子如子游子贱贤矣未
闻辞武城单父之命国君尊矣滕之为国截补之仅五
十里今人得如子游子贱已不易得而跨数百里之地
而为州县岸然位乎千万人之上与古王公等而复不
屑为之弗思甚矣上御天下得济南尹公为天官卿而
其亚得昆山叶公莆田陈公三公者相与同心辅政思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1255-0351c.png
慎选法谓天子宵旰留意斯民而进士者又天子之所
亲擢而留意者也未可烦以他事其以民托之治治有
迹当请于上而拔用之先是壬辰岁所擢进士二百五
十人者具有司观政乃简其人悉授以大州上县谕以
意而遣之众皆感激奋迅无复几微不平之意其行也
同年友谋所以赠者推宽为之序宽以国之仰给乎州
县而州县之民处乎田里或以其可虐而虐之则不知
其系于国者之重守令之奔走乎州县或以其可易而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1255-0351d.png
易之则不知其系于民者之重遂序其所以重者人书
一通为赠而其人其州县则旁书以别之盖凡上之人
统乎守令者于是亦宜重之矣虽然非所以为诸君赠
也彼之重我易我何与我事特患吾之不能自重而自
易耳诸君之游于庠序于入官之法固已饫闻然而同
年之情有不能已者试举古人之成言为诸君更一诵
之惟正惟清可以处已惟公惟明可以接人惟慎惟勤
可以临事必兼此数者而后为自重也然则上之重我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1255-0352a.png
者固在于是而我亦不失其所系者之重之实矣夫台
省廊庙其地甚高诸君既善自为阶吾见其升而上也
壬辰之擢宽偶以名数先诸君承史官乏诸君第行俟
德政成宽虽不文尚当执笔传循吏以为诸君役也   赠王惟用序
王故儒家其医则出其先光庵隐君光庵当洪武永乐
间以奥学笃行沈晦于时时金华戴元礼以医高天下
元礼丹溪朱彦修门人也光庵与之友善得闻其师之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1255-0352b.png
说间出以治病遂造神妙然尤喜治贫困及方外之士
病固其尤仁也光庵三传是为时勉先生时勉读儒书
能继其医存其仁名益起吴下而延及于两京惟用则
先生长子也其医之继其仁之存其名之起而延及者
如其父盖先生年既老求以治病者益众因使惟用代
之惟用察病之精论病之当人固谓其称时勉子而时
勉亦曰是真吾子也益使代之家君东庄先生素彊今
年春偶失调摄而病作焉宽既窃禄于朝人自吴来者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1255-0352c.png
秘不道其实久之家君始书以来曰吾尝病矣得惟用
治之而愈矣顾吾病非惟用治不愈汝宜为文以报宽
始闻之大惊惊定而喜喜极而感乎惟用者自意不腆
之文不足以为报也而重违严命则书以为惟用赠虽
然文果止于是乎哉若昔光庵之医故姚恭靖公广孝
尝为之传今惟用父子无愧其家学者其奏功之妙吴
下人能谈之宽虽不文幸职国史凡技术之良者得书
之异时执笔传其事使千载之下知有其人其亦庶乎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1255-0352d.png
为报也韩文公云无亦使其无传焉嗟夫有如惟用父
子使之无传可乎
   赠行人杨君擢监察御史序
昔者东汉之世安阳魏桓被徵其乡人劝之行桓曰干
禄求进所以行其志也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
匹其可减乎左右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曰不可遂隐身
不出当时莫不高其为人予尝窃论之桓之为人则高
矣然特未仕者之言也若夫已仕者飨其禄受其爵而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1255-0353a.png
又以言为职则人君之事皆吾之事未宜诿之以不可
坐视其患而不出一言以救之也盖后宫千数不言也
言之安知其不可损厩马万匹不言也言之安知其不
可减左右权豪不言也言之安知其不可去如是而不
从再言之可也如是而又不从则吾之责既尽虽去之
可也否则如孟子所谓吾君不能者此岂事君之法乎
抑在东汉天下之事亦多矣桓虽不用而读其言吾独
以其知所本也而尤取之杨君舜美河南人也通经学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1255-0353b.png
古以名进士拜大行人有专对之才不辱君命之节三
载考最擢监察御史其旧所同官自司正林君而下将
往贺之而予同年友张司副来请文于予予以舜美已
仕者也其奉使而出能知四方之事特其末耳尝观汉
宣帝以萧望之出补郡国望之谓上哀悯百姓出谏官
以补御史然朝无诤臣且不知过所谓忧其末而忘其
本也遂徵入之夫御史今之諌官也以舜美之才之节
而使为之不可谓之忘本因举汉事为言盖不特贺舜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1255-0353c.png
美且为朝廷贺也
   樊山集序
前三年缙云樊时登与予会试礼部告予曰阜尝辑樊
山集成矣愿有以序予以未见斯集为辞既而时登下
第去复贻书以请予答之如前日今年春时登再试礼
部则挟所谓樊山集者而来予阅之集有内外篇盖其
一家之书也内篇载樊氏之述作其远自汉光禄勋准
始外篇载樊氏之事行其远自汉寿张敬侯重始按时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1255-0353d.png
登自序樊氏系出南阳之湖阳始迁河东再迁长安三
迁池州四迁真州五迁浙东而分常山缙云二族以为
斯集本其家乘而作而家乘又本于史传而录若新野
之晔鲁阳之英猗氏之逊庐州之子盖冠州之楫史虽
有传以不载家乘故不得而及则如准如重之远其为
樊氏之先殆无可疑然予观之集中缙云之樊自宋翰
林应奉江浙儒学提举万葬处之城南万之子杞孙始
定居缙云三传而为太中大夫江西右参政敬其间虽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1255-0354a.png
隐显不同皆以德行文学为乡人所宗则其远代虽无
重若准已自名家况其有之乎若夫时登以乡校之秀
登于春官其学行之美度越流辈方将率其昆仲子姓
出为时用则其近代虽无万若敬亦自名家况其有之
乎夫古者人臣功德之大于是赐姓命氏使之别于后
世后世无不姓不氏之人则先世无无功无德之祖此
理之易明者也然而历世既远宗法不立而又遭值变
故至于谱牒散亡虽欲祖其人有不可得而祖者欲次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1255-0354b.png
第推而上之其亦强焉补缉而已则理虽易明而其事
有难行者矣今樊之为氏实本于樊侯仲山甫集中不
之祖者时登之意盖出诸此抑亦无史传可据家乘可
稽之故耶樊氏依山而居乡人号其山曰樊山时登因
复号其集曰樊山集云
   银爵联句序
成化十八年春正月壬午天子有事于南郊明日庆成
有宴又明日出内帑白金遣中贵人持赐执事之臣而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1255-0354c.png
林君朝信以御史监祀预焉朝信既拜受曰是上恩也
其可以亵召工攻为之爵而铭其尾曰郊赐示不忘也
他日出以酌客客亦曰是上恩也其可以亵乃为诗以
侈其事有首倡以句者众次第续之予既在列及章成
朝信复强予序之盖君之使臣也有常事臣之在官也
有常职惟其事与职皆有常也故其禄亦有常上非过
与而下非过受其道当然尔今朝廷岁一郊祀亦常事
也而其事则大御史岁一监祀亦常职也而其职则重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1255-0354d.png
惟其事与职之大且重也由是有所特予者非私于臣
也推敬神之心也夫既由此心而推之则下之受者又
岂敢易其物哉而朝信于此尤致其意不为他器而必
为礼器焉其又知所以敬君者欤今朝信既秩满以才
望超擢广西宪副于是行矣便道得以会其宗族出此
爵酌之宗族不敢亵也又得以会其乡党出此爵酌之
乡党不敢亵也及去而履任得以会其僚友出此爵酌
之僚友不敢亵也则凡几席之上樽俎之间不必立之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1255-0355a.png
监佐之史自无号呶屡舞之人信所谓一爵而色洒如
二爵而言言三爵而油油俨如立于殿陛之下终其饮
而不敢乱也夫爵器之小者而礼攸生敬攸起其系于
则大也是宜序其诗而播之是岁六月己未序
   愚乐庵诗后序
新喻传曰川先生以其先检讨公所得士大夫愚乐庵
诗示予俾书一言于后愚乐庵者检讨公名其居室而
因以为号者也诗凡若干首故少詹事莆田柯公既序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1255-0355b.png
之矣予复何言孔子曰知者乐愚知之反也以知者之
乐则愚者之不乐可知然知与愚述其人者云尔而非
所以自述有人曰吾知人也则未必知徒为誇大之虚
言耳有人曰吾愚人也则未必愚适为谦抑之美德耳
公之为号所谓自述者则吾见其知而不见其不知见
其乐而不见其不乐也名庵之意有可信乎其亦有不
可信乎抑公之厚德吾尝闻之凶岁买田高其直而后
取贫人贷粟负其本而复予凡平生所为皆较计毫末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1255-0355c.png
之徒之所笑者而公为之终身虽谓之愚亦信盖世之
人刻薄慧察一身之外惟恐有遗利者其心每戚戚而
不安至于重厚质朴浑然若无心计者顾多坦坦而自
得岂惟其中之乐而已其泽之流及于后人者尤多可
验公有二子曰瀚曰潮瀚即曰川天顺甲申进士初仕
为翰林检讨而以其官赠之今升修撰兼司经局校书
潮成化辛丑进士为中书人并以甲科进文行表然
为士林之望诸孙亦秀雅不群傅氏之盛盖自公蓄之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1255-0355d.png
此所以为可验也因序其诗之后而及之
   尚古会诗序
浙河之西人稠而力勤地沃而物众所在聚而为市布
缕菽粟以相贸易权衡度量以相较计喧呶上下之声
昼夜不绝欺诈所必至争讼所由兴其势宜然于此而
欲敦礼让重信义规过失恤患难以复乎先王之世亦
难能也哉有能之者自非好古特立不为流俗所移之
人乌能倡而成此孟子曰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1255-0356a.png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其人庶几所谓豪杰者耶海
宁之野有市曰长安镇里人杜文昭辈十有一人当成
化壬寅正月初吉始立乡约行于里中其条凡七大抵
仿蓝田吕氏之法名之曰尚古会同里盛君居于京师
嘉此举之善也走士大夫告之欲咏歌其事以传士大
夫闻而亦嘉之辄为咏歌之不辞既成编复走予求序
其首夫谓之古者非成周而上也乎嬴秦去周甚近宜
其俗有先王之遗风然谇语德色之说已见于贾谊之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1255-0356b.png
告汉文帝者则自秦而下皆不足以当古也且古者化
行于上民俗皆美其立法之详已不可考今独载于孟
子者曰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
病相扶持数语尚可见之则当时所以为井田者岂徒
使其出赋税以给公上之需而已诚欲其相亲睦以保
其恒心不至于放僻邪侈而陷于恶也此法既立民既
不待自为约而已约于上矣惟约于上则凡受田之家
其俗无不同者自井田之制不行约于上者已废此民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1255-0356c.png
所以自为约也欤惟自为约其俗又安得而同哉昔横
渠张氏欲买田行之而未就吕氏之约则又不待乎田
者顾其法废亦久何意文昭辈复举而行之苟使人皆
仿其法俗有不美而世有不治者乎夫此十一人者为
会于一乡其事若小然实风化之所在故为序之且以
坚其约使不至于遂废也
   赠周原已院判诗序
自予官于朝买宅于崇文街之东地既幽僻不类城市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1255-0356d.png
颇于为宜比岁更辟园号曰亦乐复治一二亭馆
与吾乡诸君子数游其间而李世贤亦有禄隐之园陈
玉汝有半舫之斋王济之有共月之庵周原已有传菊
之堂皆爽洁可爱而吾数人者又多清暇数日辄会举
杯相属间以吟咏往往入夜始散去方倡和酬酢啸歌
谈辩之际可谓至乐矣独原已或时惨然有不豫色众
怪之而予独知之者盖原已之父菊处先生与其母闾
邱孺人皆年近七十无兄弟侍养于家宜其不乐非区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1255-0357a.png
区杯酒所能解者今年适南京太医院乏人握印而原
已以医出入禁中且十年上识其为人儒者遂以御医
擢判院事原已拜命喜不能自制盖非喜于得官也南
京去吴甚迩至是便道得过其家而迎其二亲养之无
难耳方原已念其亲欲暂谋一归省不可得岂意得此固
宜其乐于是原已将行吾数人惜其去而不可留也玉
汝遂敛诸诗赠之凡与原已厚者亦皆在焉予于原已
有亲交之好因即尝所同游乐者书其上以授噫原已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1255-0357b.png
则行矣其亦乐矣异时一读此其亦不能忘吾数人也

   赠施焕伯同知许州诗序
今之举进士而得者或相与惊曰彼亦与是选耶其有
不得者或又相与惊曰彼亦不与是选耶夫合数千人
于场屋三试之什一取之其法可谓严且精矣其人得
与不得宜厌乎众而复有惊叹之者私议之所在公道
之所出此固有司所不能及者也然则前之所谓与选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1255-0357c.png
者有其名而无其实所得特外耳何有于内其人果荣
乎后之所谓不与选者有其实而无其名所得在内矣
何必于外其人果辱乎余昔两忝校文之列自谓能得
士至所失亦不少焉尝以是愧于心若吾友施君焕伯
乃有司之所深愧众人之所尤惊者乎焕伯少游郡学
遂领乡荐自是试于春官辄不偶凡二十年于此今岁
始从吏部选得同知许州噫即焕伯观之谓每试不失
天下士其可信乎谓尽得天下士其亦可信乎且场屋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1255-0357d.png
所试特文艺耳故众之所惊叹者亦惟在乎工拙之间
若古之宾兴以德行为先则未必于纸上数千言之间
而知之者此又有司之所不能及者也自予为童子与
焕伯游知焕伯之深者莫如予其为人简易谦和虽不
为奇绝可怪之行然其中实廉介有守欲求其过不可
得者许之人尚勿易视之名实之相违文行之相负士
之难论也久矣焕伯行得赠诗十二篇予为序其首归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1255-0358a.png
   中园四兴诗集序
古诗人之作凡以写其志之所之者耳或有所感遇或
有所触发或有所怀思或有所忧喜或有所美刺类此
始作之故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后世固有拟古作者然往往以应人之求而已嗟夫
诗可以求而作哉吾志未尝有所之也何有于言吾言
未尝有所发也何有于诗于是其诗之出一如医家所
谓狂感谵语莫知其所之所发者也予自官于京师承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1255-0358b.png
乏太史氏四方之人以京师为士林而又以馆阁为词
林争有所求然率不过庆贺哀挽之作而已幸其或为
贞孝节义事正吾所当咏歌者又无从覈其事之有无
漫出数语应之至于中之所欲言者反为所妨而未暇
于作常欲峻绝求者以力追古人而未能也费君昭霁
家贫好学博闻彊记而尤工于诗平居凡有所感遇有
所触发有所怀思有所忧喜有所美刺一于诗发之诗
成不复篇为之题总名曰中园四兴四兴者盖仿杜子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1255-0358c.png
美之秋兴推而广之而曰中园则系以其号也手抄成
编请予评而序之予读未及数篇已得其心志之大略
盖昭霁惟隐居不仕得不乱其所学然耳若其造语虽
若近师乎宋然方之今人空疏卑弱熟软枯淡辄以盛
唐自诧者殊科此又不暇论也昭霁少时尝习程文欲
取科第以见于世已而弃去卖药城东一意古学其学
之所至独予与阊门周庚知之庚既校正其诗非予谁
为之序者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1255-0358d.png
   永感诗后序
今礼部有登科录者所以录登进士之科之人而著其
姓名以传于世也其下则详系其年贯字行而上及于
三代于其人曰具庆则众必以为喜至曰重庆又喜之
甚也于其人曰严侍慈侍则众必以为恨至曰永感又
恨之甚也夫今之士争以得甲科为荣其所出之存没
他人犹喜之恨之况其子孙所以喜之恨之者当何如
耶成化壬辰科凡二百五十人具庆者视严侍慈侍固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1255-0359a.png
多然重庆仅十五人而已若永感者至三十人而江宁
吴君宪之其一也宪之平生既甚恨于此而士大夫知
其恨者因作永感之诗慰之吏部右侍郎晋陵王公既
序之矣宪之以予旧好且同年也俾序其后于是宪之
以南京山东道监察御史考最得赠其父教谕府君如
其官母钱氏孺人天章烂然贲及闾里所以慰之者甚
至盖彼固有具庆者不辱而危之已幸何有于此若君
之父母虽没而被兹恩典且瞑于地下矣君可无恨然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1255-0359b.png
白华之诗为美孝子而作者则不可以无序也顾王公
已为之予可略
   贤科世继图序成化辛丑予同考天下士得莆田林沂居鲁闽之人皆
曰是固积学者已而居鲁登进士第出为金华推官谳
狱明审民不告枉抑予方喜其学之见于行事也又三
四年吏部知其名竟召为工部主事适天子新即位上
疏言事者再皆切要语予又喜其学之见于论议也自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1255-0359c.png
是居鲁名益起凡中朝之士无不知有其人者而予亦
以昔者取士之得自幸也居鲁在闽中为世家其先叔
祖讳庭芳尝登永乐戊戌进士第至天顺丁丑其父棨
继之及成化丙戌其叔父敷继之盖今又继以居鲁莆
田科第固盛而林氏一门其可见者如此人谁不荣之
庭芳终新会令棨按察佥事敷韶州守二世三人循良
謇谔之名至今播在乡里而居鲁之贤实似其前人则
人所以荣之者非荣其科第也荣其贤耳然而复有为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1255-0359d.png
贤科世继图者居鲁乃以求序于予噫言科第于莆田
譬如较斤削于宋鲁之地所产皆良无足贵者若其累
世仕宦之美不可以不书而居鲁则予所亲见者乃颇
详之居鲁今将分司浙江仕路方进尚其慎之以为科
第增重俾后人得以嗣承于无穷则所以可书者又自
今始也
 
 家藏集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