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1255-02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家藏集卷三十五
             明 吴宽 撰
 

 记十一首
   涂岭南窝记
莆阳之野有凤山山之北里许为象峰峰之东又里许
为宝涧涧之南二百步则为涂岭皆胜处也监察御史
林君贵实既即象峰葬其先进士府君凤山葬其先太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1255-0288d.png
孺人则又迁其先大父兵部府君改葬于宝涧乃曰吾
于先世之藏亦既尽心矣惟吾奉遗体将六十年于此
不豫治所以藏焉之地其何以为子孙耶于是又即涂
岭而经营之既成坡垄联属于前水泉潆洄于外其左
则峰峦北峙而昂然以高其右则岭岫南趋而偃然以
下以其拱护之周密也因名曰涂岭南窝而属予记之
盖既久始克以复君初以名进士拜御史之职自以遭
遇清时感激奋发凡事可言不知则已盖尝上疏论大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1255-0289a.png
臣在景泰时事上命鞠于朝堂其罪叵测己而大臣且
为救解言林某所以不可罪者上亦察其意在朝廷无
他图也遂释之当是时天子仁明大臣忠厚君刚直一
举而三得之中外相传以为盛事君既出提畿内学校
建白益不已自度与时不合则移疾还家踰十年吏部
复彊起之至则都台遂以两浙盐法奏公往理出国门
未远复即条数事驰奏人益为公危之不自恤也盖公
至是刚直之气虽凛然如故然心益劳貌益衰居数月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1255-0289b.png
实以病求去而不可留矣或谓君以孤童自树立不思
保其身以延其世徒以有言责乃累累献纳以蹈危险
之地向非上保全之则无此身已久是固意在朝廷矣
奈家门何及此顾区区为涂岭之藏窃疑其所以为孝
也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盖
人未有不死者死固为得其死况公固有言责而非犯
出位之讥者乎故得其死虽其身委之沟壑君子且荣
之岂徒荣其人且荣其父祖以为有子也有孙也孝固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1255-0289c.png
莫大于此然此岂为人臣为人子孙者之所愿哉今公
既幸其身之能保乃为此南窝者百岁之后敛手足形
体附先人之侧又合夫古人全而归之之道其所愿无
不得矣吾是以记之而不终辞南窝之前有田若干亩
岁所入可充祭祀其外杂植名果若干株嘉木又若干
株其实可食而材可用又公所以遗子孙者因并载之
以传示于后世云
   承庆堂记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1255-0289d.png
无锡有大族曰邹氏邹氏有良士曰佑之佑之之先在
宋忠公以直諌闻天下其兄子朴则佑之所从出也自
是数世居田间皆有厚德至佑之而家益大佑之念其
来之有自也即所居之堂名曰承庆而谒予以记请既
久始克为之夫所谓家国天下其势相去大小远甚至
论其所立则无不同者故周秦有国皆数传而有天下
及其后或三十世而止或一二世而止则固系其仁厚
彊暴之不同耳今夫民庶之处乡曲武断豪夺以立其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1255-0290a.png
家者倏起而忽灭己不足论若夫其家之硕大蕃昌显
荣久远魁然为郡邑之望者岂无自而致尝考其先鲜
有不以仁厚立家者夫以仁厚立家初非欲为子孙地
然天道自不容释之观于邹氏是已佑之以是名堂其
知所自者哉然吾闻佑之已承前人之庆方且不自安
享复欲遗其庆于后人故其壮时济贫拯困己汲汲如
不及及年且老深居一室足迹不至城府悉以田业委
其子俾勿替其所以为仁厚之事则邹氏之庆殆无终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1255-0290b.png
穷者是故农夫之治田也劳于耕耨至穫而食则安且
乐矣然食焉而不知储其谷种以为来年耕耨之计则
食未有能继者佑之善治田其必知此聊以是譬之
  荣感堂记
今世以进士为荣荣之者何盖进士天子之所亲策问
而擢之者也及授之官秩劳绩已著则又进之阶颁之
纶昔以褒嘉之而于其上有父母又必有恩典及之人
尤以为荣虽然其人幸而父母存焉所以荣之者固可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1255-0290c.png
喜也不幸而父母亡焉则所以荣之者适可悲耳中顺
大夫知金华府盱眙陈公德修作堂于其邑之私第题
曰荣感意盖在此公尝以书来曰某生数岁而先母见
背赖先君之教遂领乡荐登甲科时先君亦弃诸孤不
及见矣既而某擢文选主事久之调南京刑部寻升
外郎每三岁考最辄蒙恩赠先君如某官先母由安人
至宜人一皆如制及某再升郎中调武选遂出守名郡
得厚禄而吾父母去世久诚有如先正范魏公之叹者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1255-0290d.png
此吾堂之所以名也愿有以记之予视其言戚然夫父
母之恩人皆知之然未有如蓼莪之诗言之详且切者
盖孝子不得终养故其情至此顾其人岂必有名位然
后有所感伤哉而公所以卒感焉者夫亦因得于其外
而益动于其中至其哀思无所发泄而姑以名其堂也
与盖予尝读欧阳文忠公什邡陈氏荣乡亭记窃叹其
文则美矣然陈氏徒以预进士之选遂筑亭以为其乡
之荣而誇之其意则陋也今公以名进士内居郎署而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1255-0291a.png
为六卿之属外守疆土而受千里之寄其荣加于什邡
之人数倍不以为誇而反以为恨于是贤于人远矣公
为政清简静重多及民之惠有子曰大章益好文继取
甲科乡人相传以为盛事而公终不以为誇也
   鲁两先生祠记
鲁两先生者为宋泰山先生孙公明复徂徕先生石公
守道也祠始建于今泰安州治之西而邻于岳庙金源
时遂为庙并元改建于岳麓已而复为浮屠氏据入国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1255-0291b.png
朝乃附祠于州学而规制狭隘祀礼简率无以慰鲁人
之思至是州守前进士德清胡君瑄白于巡抚山东左
副都御史无锡盛公公谓其事系于风化甚重慨然奏
请于朝事下礼部议从之仍俾有司每岁春仲祀以羊
一豕一秩为常典于是胡君复请于藩臬诸公择地得
于州治之东南以成化二十二年八月建祠焉工未毕
盛公以请老去而眉山吴公来代益重其事趣成之既
成胡君乃以书来请记于石大贤君子所以能使人久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1255-0291c.png
而尊崇者非区区末学所知顾请之之意坚不可已也
惟两先生生宋盛时泰山来自平阳而寓于鲁其学长
于春秋著尊王发微简易公平多得经之本义一时名
公贤士高其学行至妻以女或就见之后范魏公富郑
公交荐其贤始授官官止殿中丞徂徕则生于鲁当孙
公退居泰山之时实执弟子礼事之其为人好善嫉恶
尝著怪说中国论及唐鉴以为世戒而庆历圣德诗尤
为人所传播常以经术教授于乡在太学益以师道自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1255-0291d.png
居太学自此而兴初举进士甲科官止太子中允盖两
先生平生见于欧阳文忠公墓志而国史取以为传者
其大略如此按其言论其世信其为大贤君子卓然出
乎流俗而表然为一方之望者也故在当时并为人所
尊仰至即其所居山称之以配其德可谓至矣然泰山
虽尝被荐而人亦嫉之不得尽其用若徂徕之刚直既
没而祸患作几不能保其遗骸而庇其妻子小人之不
相容亦势之所必至者今去之六百年虽天下皆知有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1255-0292a.png
两先生而鲁为所寓所产之乡道德之风蔼然犹存宜
人尤尊仰之祠象焕然而不至于卒废人心之公不能
自己如此又欧阳公所谓发先生之光者今则愈久而
愈光矣两先生葬处守臣又推朝廷尊崇之意既加封
护惟谨且二氏幸皆有后而石差繁复选其人入学充
弟子员鲁人之思庶几慰之因并载其事刻之祠下云
   华氏粹墨轩记
无锡华氏有传芳集予尝阅之叹曰沨沨乎何一家文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1255-0292b.png
词之盛如此然必有可以纪述者否则士大夫不暇于
此矣盖于贞节堂知华氏之有妇于春草轩知华氏之
有子有妇而贞有子而孝人道之大端尽矣于此而无
纪述于文词乎何贵贞妇为元功德使司都事子举之
妻陈氏孝子为陈氏之孤幼武而当时为之纪述者则
礼部尚书干公文传翰林学士黄公溍参知政事危公
素翰林承旨张公翥太常博士胡公助江浙儒学提举
杨公维祯其尤著者也幼武四传为思济益念先德思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1255-0292c.png
所以表扬之而当时为之纪述者则礼部尚书王公英
大理少卿沈公粲太常少卿郑公雍言国子祭酒陈公
询武功伯徐公有贞其尤著者也历岁既久遗墨宛然
实与华氏并传于大江之南思济之子守方既尽取他
作并刻之以成所谓传芳集矣顾其间贞节春草尝失
之他氏而复焉者于是守芳之孙璧字允章者为之惧
特作屋贮之而题曰粹墨轩使来求予记其事盖予亦
见人家之藏墨妙者矣客至每出而誇之以为奇玩然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1255-0292d.png
于其家世漠乎不相涉也有如华氏今日之所藏者乎
借有之或其事不足重亦惟为人一赏之资而已有如
华氏先世之可传者乎则凡登是堂发其遗墨而览之
者不惟见允章之贤而贞妇孝子之为人亦若见之将
必正襟肃容罔敢亵易有不泚然其颡惕然其心而感
发者乎吾是以书之
   东村记
吴江莫氏尝显于宋入国朝有讳礼者事太祖高皇帝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1255-0293a.png
为户部侍郎当洪武之末不幸坐累没于京师举族谪
戍边徼第宅荡然过者伤之及庚辰改元诏下其兄子
辕始自戍所释归渐理旧业世既承平辕子震字廷威
者更奋于学遂登进士第再入仕籍竟以清介寡合涉
历郡县归老于家子旦能读其书继举于乡而莫氏之
名复振旦字景周好古有文追念先世不忘于怀盖侍
郎公尝即所居绮川之后筑室艺圃号曰东村同时詹
中书孟举寔为题扁景周自新昌训导秩满而归叹曰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1255-0293b.png
东村先侍郎所治也岁久芜废予当葺之乃悉以其尊
人所置田庐让其弟昊将于此终身焉他日谒选吏部
过予叙故旧已乃以记请予既许诺而其子婿赵员外
栗夫始来促之于是吴中盛族称于国初者零落已尽
岂意百馀年后再见其子孙如莫氏者乎然子孙能复
富贵皆不足道惟有礼义乃可贵耳而景周于此寔有
之夫绮川为山水之会其胜处过于东村者无限必于
此而葺焉非知有其祖者乎且兄弟之间均分其产犹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1255-0293c.png
相争讼者比比能悉让之而使父母之心安焉非知有
其弟者乎知祖者孝知弟者友孝友具而人道已得他
尚何为哉景周自为东村记其意已备其将赴南京国
学之擢也念无以赠者乃终书此东村去吾家二十里
而近宋范文穆公石湖故居正相望湖上多名山予将
卜居与景周为东西邻异时扁舟及门当取文穆田园
杂兴诗细和之以为东村故事
   砺庵记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1255-0293d.png
世之夸者待其身甚美自以为人不可及卒之终身无
一德名世以及乎人者惟贤者不然往往以朴陋顽劣
自处盖非甘为庸人之伍其心诚不满假惟见人之美
已之恶欿然如无能之人此德所以日进而人所以贤
也与砺为悍石则真朴陋顽劣之物昔之好石者不以
为贵君子独取之以自况焉毛君贞甫自为诸生已有
贤名及登甲科表然进士之列人尤材之顾其意未尝
一日足也乃以砺名其庵居而以为号及是拜给事中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1255-0294a.png
将之南京来请予记夫石以坚为材彼之奇巧秀润者
非不可爱然多不适于用砺固悍石其质虽粗而性则
坚惟其粗且坚也物之欲成器者反以资之诗所谓他
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也玉物之至美者犹资于砺非砺
则不能以成器砺之为用亦切矣是可与他物之不材
者并论耶然则贞甫之去而入官也岂惟使朋友寮寀
资其德而已朝廷以留务见属其责任不小将上有益
于君下有利于世又如书所谓若金用汝作砺者乎盖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1255-0294b.png
以砺自处贞甫不以材美为夸若可缺者孰知人方以
材美资之有不可缺者乎吾于贞甫斯文之契至厚者
敢以是告之
   华守方义事记
国家财赋倚江南而给郡县有官都保有长皆特设以
治其事连数郡有巡抚大臣其职虽无所不治其实以
治财赋为急也盖其事甚重如此江南田赋在高等农
既受困至输于公者视常额大率又出什四五以备蓄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1255-0294c.png
积之损转运之费用是民困益甚禾始登里胥徵敛日
走于门所收仅输于公即不幸有水旱风霜之变则家
无宿储惟屋庐子女之鬻以偿夫水旱风霜一岁之灾
也其赋或可以例免如濒湖之田日沦于水田亡而赋
独存又谁为之免者故民指为子孙无穷之害曰吾宁
遇灾也盖其害自苏松湖州皆然若常之无锡地势较
三郡为高然其东距邑六十里曰延祥乡有鹅湖焉周
可三十里湖之北有荡田三其曰清荡故尝筑塘捍水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1255-0294d.png
自永乐乙酉大雨塘坏而湖决田之为巨浸者凡五百
亩有奇顾皆国初没入于官者其赋视他为重民破产
偿不足则均于里之人久之亦不能偿也乡有华氏曰
守方甫敦朴谨厚人也数为代偿尝自计曰此法其
久乎昔者周文襄公行县至固忧及乎此具疏言于朝
始许民垦草田以收其入时民力已疲且以乏食而止
吾今使垦之于是视上福梅李怀仁三乡得地如清荡
之数乃发粟二千斛使民从事民曰此举利我也争欣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1255-0295a.png
然而趋已而其地皆成良田而赋自此足向之所谓害
者始息嗟夫守方真善为义者哉夫馁者人持斗粟与
之未必不喜然仅给数日之食而已及粟尽而复与之
而复尽复能与之乎故其为惠也有时而穷是以孟子
谓郑子产以乘舆济人惠而不知为政而谓徒杠舆梁
成者民未病涉也守方惟知此意故能为此举惜其老
于田间隐而不仕其泽止及于一乡之人是可叹也夫
予不识守方独数闻锡人谈其义事而其义之大者莫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1255-0295b.png
甚于此因记之以遗其诸子炯燧焲俾视之庶几兄弟
间以义相劝传之子孙以为家法
   贵溪县重建儒学记
贵溪为广信属县象山奇伟芗水深长相与映带乎远
近者可望而可游也故其人亦多秀雅而有用于世然
人才之生非必皆学于家必有聚而教之之地则自宋
庆历以来而学已建元季毁于兵当国初肇兴文治始
复其旧历三十馀年为永乐丙申以圯于大水乃自县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1255-0295c.png
治之东而西徙之有病其狭隘者仍徙于故址终焉逼
瞰江流每春水暴涨啮其堤而垣墉辄坏修补之力视
旧益多而人复以为病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高公邑
人也方致仕家居谓学可拓而新之不宜以改作自诿
以右布政使三山陈公行县且至托教谕陈玉振等白
其事陈公固有意于斯文者即命署县事推官蔡君弘
远经度之顾财物无所出爰召境内富民谕以意指众
亦好义各出所有来助乃使训术李祥辈恊力董其事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1255-0295d.png
然料材用仅足以完一堂而已乃成化十八年之冬始
作堂五间于旧庙之右为师生讲业之所当是时梁木
方架而东阳卢君适奉命来知县事至日君谒庙已延
见师生争以建学故告君曰功其成于我乎视其址诚
狭隘而旁有故驿舍地惜卑甚欲取客土增筑广之其
役甚重曰吾始至猝劳吾民乎于是民方以讼求直者
鬨然于庭乃悉使先就役而以情词重轻为差凡筑之
深广各十二丈高八尺许既平且坚数月而就至是木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1255-0296a.png
石之材工匠之力皆以规画而备越明年秋斋庐舍馆
门庭廨宇以次作之而学成又明年春复作礼殿两庑
而庙成爽垲宏丽焕然为江右学宫之首盖其材良其
力勤故其功大而美然君之谋虑亦精而尽矣昔时庙
庳陋凡所谓象山芗水之胜为民居障蔽不得效其
奇伟深长之观及是真如踊跃奋迅而出则凡游于是
者又皆安而乐焉君既规画有方以其馀力复伐巨石
即学宫之前筑堤捍水曰毋使圯而坏如昔时也功毕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1255-0296b.png
之又明年师生以高公之经始卢君之成终非特使吾
辈安居而美观者其功不可忘而其意亦可会也使人
走京师求记于予夫高公之清德雅操邑人皆知之不
俟予言予独恨于公不之识耳如卢君则尝识之于场
屋而道谊之契已久今其令于兹且数年德政之声蔼
然流播朝廷行将召而用之不久于外然念君一旦去
任民虽思之恐久而莫能考也遂因建学之举书而俾
刻之君名格字正夫出东阳宦族以名进士授今官云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1255-0296c.png
   许州儒学修建记许在河南距河甚远垫溺之患之所不及地宜稻多木
实旧有潩水西湖之胜其馀波汇城四周犹多鱼鳖莲
芡之利自昔人才之生既盛而为牧守者率多名臣故
许天下称大州焉成化癸卯以来陜洛大侵延及数郡
许之人懔懔然甚危适无锡邵君国贤以名进士来知
州事极力抚之而济以同知州事长洲施君焕伯之贤
民始有生意而州竟无事犹昔日之许也踰年田既屡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1255-0296d.png
熟农商交庆于是子弟之请入学者益众邵君谓学可
以兴矣且谓诸生朝揖于堂受业而退必有肄习之舍
盖终日之所居而不可离者也顾其舍在堂之左为东
西相向规制狭隘人迹冗杂且岁久颓圮殆不可居乃
谓功宜自此始视其旁近民居多隙地购而拓之凡建
屋八联联为四间步道相通户皆南向既而门堂斋庐
以及庙庑渐次修饬复得故材建尊经阁自是其学完
美钜丽始与州称盖邵君规画之谋而亦施君济而成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1255-0297a.png
之学正某等以二君兴学之功当记也使来请文夫士
不求安居此其自处然尔非人所以处乎士也曾子曰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笾豆礼器之小者犹存乎有司况
学校乎今夫许之为州既大其簿书寔烦其赋役狱讼
寔重他人方汲汲为务而何暇以学校为意然二君必
此之急数年来凡所谓簿书亦无不清赋役狱讼亦无
不平岂其才固自优裕耶盖吾闻二君属时平康公暇
辄以文事相娱诸生旦暮从而讲业蔼然风教之行儒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1255-0297b.png
者为政异于流俗乃如此顾其意望于诸生者未巳也
盖又以士读书止于科第之计故其学多拘滞不通乃
复置群经诸史若干卷以资观览必欲造就人才如昔
之盛且于乡镇并建社学礼聘师儒而劝谕其民遣子
弟之俊秀者肄习其中遇州学生徒之缺选以充之其
于牧守之道可谓至矣因并载之俾许之人久而有所
考焉功兴于成化丙午某月毕于弘治己酉某月明年
九月上日记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1255-0297c.png
   主一斋记
昔者程子之释敬曰主一又从而释一曰无适其义已
尽至朱子则合而释之曰主一无适之谓敬其铭敬斋
所谓勿贰以二勿参以三则主一之说也所谓不东以
西不南以北则无适之说也敬之为义至是益明然无
适即主一之谓非主一之外又别有所谓无适犹之诚
曰真实无妄云尔世之学者莫不知敬而不知所以为
敬得程朱之言而从事焉则知所依据而无所瞀惑岂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1255-0297d.png
非持敬者之要哉盖人处其身于万事万物之中胶胶
扰扰酬应不暇使吾之心所守不专鲜不为事物之所
摇夺而归于利欲之途者况仕而有民社之寄居高以
治人处繁以制政或所守之不专其能得行简临民之
道而免涖事惟烦之病乎河南左布政使海虞徐公以
主一名斋而因以为号请予记之公清谨刚正伟然今
之贤臣也以一身当方岳重任为天子宣化于外人但
见其数千里之内民事辑而不知公之所守者专也故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1255-0298a.png
易坤之六二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以以敬义并言
者盖义以为用必敬以为体非敬则义有不能行者矣
孔子曰执事敬至他日既曰修已以敬又曰修己以安
人又曰修己以安百姓言安人安百姓之道皆不出乎
敬也敬之功用如此而主一者敬之义也儒先非有所
自得不能为此言则公非有所自得其能为此名乎予
固无所得者于其义岂复有所发明姑为公记之虽然
居无越思事靡他及涵泳于中匪徐匪亟南轩张氏之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1255-0298b.png
箴备矣奚俟予言
 
 
 
 
 
 
 家藏集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