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209-01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渊颖集卷十一
             元 吴莱 撰

  石塘先生胡氏文抄后序
乡予尝见永康先生胡公钱塘寓舍每叹古今道术之
异及今览其所论著则尤得其父兄渊源师友讲习是
非取舍之或不同者盖自近世周邵二程始推圣贤理
数之学以淑诸人然而学者秘之则谓其学之所出者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209-0182d.png
远有端绪不言师承而今说者乃称濂溪之所授受实
本于寿崖佛者之徒先生至为论辨以著明之曾不容
喙是殆当世士君子之所深感者也夫以周程理学之
盛而邵之数学且不能以并传于是朱子乃以东都文
献之馀一传于闽之延平而又兼讲于楚之岳麓诚可
谓集濂洛诸儒之大成矣当是时也二陆复自奋于抚
之金溪欲踵孟子曾不以循序渐进为阶梯而特以一
超顿悟为究意今则至谓朱为支离陆为简易必使其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209-0183a.png
直见人心之妙而义理自明然后为学自谓为陆实即
禅也故曰世之学者知禅不知学知学不知禅是岂深
溺乎异端外学之故而遂诬其祖乃举尧舜以来七圣
相授洙泗以降四子所传道而悉谓之禅耶惜乎予年
甚少仅得一再见焉而不得亲叩其详也虽然春秋战
国之世圣人不作处士横议天下之杂治方术者不为
不多是故老与易并称儒与墨并誉世之学者或欲援
儒而入于彼推彼而附于儒卒无益也然亦用是而日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209-0183b.png
杂矣流及后世秦谓方士儒汉谓治黄老者儒晋王弼
遂用老氏之说以注易唐韩愈至谓孔墨之道同道不
同则不足以为孔墨然而佛者徒以西方之化人暴入
中国言语之不达被服之不合趋向之不正而今乃欲
一混而大同之不几于荡然而无辨矣哉必也天下人
心之义理无古今无彼我无华夷无内外虽欲一混而
大同之亦可也此其道术之所在苟或不契于古之圣
贤则其所以召夫后世之哓辨欢咋者不能遽已先生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209-0183c.png
曾不此惮而直以此道为己任又著明之予殆不可得
而妄测者也夫自江左始平上即遣使重选南士之贤
者士之一时幸脱兵燹扰攘城郭墟莽之后当天下大
定怀才抱艺不肯一出而少试焉是亦终于洁身乱伦
而已矣先生盖自宋季为渝州人因得陪四川大幕府
末议号称南中八士及宋内附或以先生姓名荐遂召
见意谓先生且大用复出而教授广陵凡历数任仅尔
没没于州县之下僚不至甚显然观其所至教士也必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209-0183d.png
曰严恭寅畏其教民也必曰孝弟忠信此其道术之正
仕处之合文章之懿政事之著诚有大胜于今人而且
不后于古人是岂苟然之故而遂已者哉当予初见先
生时先生尝语予面肤黑而多皯唇腭掀而不闭皯则
无泽不闭将失气无泽而又失气匪寿徵也尔曷不闭
汝气而后瞑且尔独不见尔家瓮之盛酒者乎夜瓮或
不覆则酒旦失味而不中饮汝之失气亦犹是也予固
疑先生或得乎摄生养气之道者及予自燕南还予又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209-0184a.png
与鄱阳董仲可会稽方九思福唐高骥生建安虞光祖
及金溪傅斯正五六人者再见先生先生则且指语予
曰世之观人者自夫出处进退用舍得丧之际有定论
矣尔等得无颇有怨尤者乎傅之曾祖父本学于陆亦
喜谈陆者自近年科举行朱学盛矣而陆学殆绝世之
学者玩常袭故寻行擿墨益见其为学术之弊意者其
幸发金溪之故椟而少濯其心耶曾不数年而先生竟
以衣冠沐浴端坐嗒然而逝泣不能自已呜呼临长川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209-0184b.png
而后叹逝者尚可得耶尚可得耶  范氏莛篿卜法序
莛篿卜法者本楚越间小术也自楚屈原始称有莛篿
之卜越相范蠡颇有其书然今特类后世术者所托要
之亦必古有此法矣当卜时自其所向得草木枝初不
计多寡左右手一纵一横揲之以三而数用其仂然后
一时之吉凶从违休咎福祸立可见者达贤君子或弃
之而不道或时有可采是岂所谓楚人鬼而越人禨者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209-0184c.png
乎盖昔越相范蠡曾与大夫文种事濮上计然计然世
所号文子者也而蠡种实为楚人而往仕越悉通天地
阴阳之纪察日月星宿之会明鬼神幽显之理达龟筮
钤决之奥治国临政谋敌用武莫不如其所愿欲越以
霸强何蠡种之能有以尽乎其术也予尝考之大抵本
出于太一六壬玄女遁甲风鸟云气之道越王勾践宦
吴吴将赦越蠡占则曰王问喜时日加戊时加卯功曹
为螣蛇青龙在胜先是谓时尅其日用又助之事不利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209-0184d.png
而有伤已而子胥諌不果赦及越王勾践归国越既沼
吴而蠡去种占则曰王勿追蠡蠡去时阴画六阳画三
后入天一前翳神光是谓玄武天空无有止者言则死
视则狂已而蠡去勿复追吴越春秋具载其事而史记
特推蠡种之术乃出于计然然自越王勾践之还临明
堂悉练时日又类后世五行堪舆丛辰等家脱有不合
则指为事犯玉门初未审所谓玉门者果何术也吴越
春秋盖辑于东汉赵或时汉季颇以天文谶纬九宫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209-0185a.png
八卦占候之书为内学而自以说剿入之欤不然史
记之言阴阳多忌讳而太详者蠡种毋乃酷似之欤是
故世之学为天目计神孤单闭杜奄迫关格制客主别
胜负之术者每托于蠡而行之莛篿之卜特其细也然
则阳至而阴阴至而阳阳节刚强而力疾阴节安徐而
重固又且游观乎天地四时赢缩进退以为常是岂但
古之善用兵者为然哉虽一恒人之欲卜其动作云为
亦不过此而已夫然故微而思虑之所形著而言行之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209-0185b.png
所发至以天地之灵变鬼神之幽赜而吉凶悔吝来若
有应焉诚有不容掩其伪者虽微端龟正策旋式布棋
人心之皎然常足以先知而预定矣又况达贤君子出
入起居浩乎与天同运发号施令窅乎与神俱化然且
不能不假是以示诸人也莛篿之细时有可采岂谓其
果足以尽乎天人之道者哉虽然越王勾践之阴谋谲
术苟他无所徵纤毫琐末类出于阴阳时日之占而后
用事吾犹恐其未必致霸必也五榖蓄金银实府库满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209-0185c.png
兵甲利然后用是以定王心之疑动越民之所欲报雠
而威敌者则庶几焉是故今一恒人之所卜虽以民俗
间小事亦必天地之气应与人事相参乃可以见其成
功不然则龟为枯骨蓍为朽干犹不必泥况莛篿之细
者哉予具录之又足以通知古之多异术矣
  唐律删要序
予尝读唐律每患其繁赜难省故颇删其要且务观乎
古今立法之浅深用刑之轻重又从而序论之曰夫古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209-0185d.png
者先王之治人也以德而辅之以刑后世之治人也德
则不足而惟刑辟之是用春秋传所谓三代之衰然后
制刑者也自战国之世魏李悝始造法经商君受之以
相秦及汉悉踵秦故历代相因至唐则又承隋开皇之
律是盖唐律本隋汉律本秦其实一出于战国李悝盗
贼囚捕之绪馀而已不复二帝三王忠厚哀怛刑期无
刑之本意矣然以秦之为秦焚灭先代之典籍坑僇儒
生猜鸷强暴严戾刻深而诏天下学法令而师吏惟隋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209-0186a.png
则亦庶几近之而任法者也盖当秦之时孔子没而
端起处士横议而说客妄售其所自为术是非矛盾纷
盭相胜然秦方遗仁恩尚首功而儒者又不入宜其一
意任法用吏以为治若夫隋氏之初江左齐梁贵淫靡
代北周齐习蕃夷天下幸归于一而风俗未淳朝廷议
政之臣类皆俗吏米盐之徒苛刻烦碎未甚有纪故隋
且恶其连篇风云满箧月露华而不实者而犹未尝识
夫儒者之真亦宜其一意任法用吏以为治孟子盖曰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209-0186b.png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秦
则不知儒而不用非自暴欤隋则不知真儒而不得用
非自弃欤是殆秦之任法虽暴于隋而隋之任律则犹
袭秦之故智而或过焉者也夫以秦隋惟吏之是师法
之是徇自谓其法律之密督责之峻可以肆其钳制束
缚之术于朝廷之上故尝以一人狙诈猜忌之心而尽
疑天下至于衡石程书卫士传餐而日有不给及观其
所以为效秦则始皇东巡西狩而郡县之供调不闻不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209-0186c.png
足隋则文帝黎阳洛口仓庾丰盈而其后犹足以聚数
百万之盗贼而不尽诚可谓极其盛者虽然关东之祻
至有土崩瓦解之势而一切诱为鼠窃狗偷之盗而不
欲闻曾不旋踵而二代之亡若出一辙是何德化之不
足而刑辟之是用者遂致然哉然而汉以宽仁捃秦法
唐以仁义变隋律盖欲一返乎秦隋之所为是故渐仁
摩义沦肌浃髓必也儒者为能究之诚有不在乎俗吏
持簿书急期会务筐箧者之所能测识此其创立国法粉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209-0186d.png
饰朝章虽若有愧于二帝三王忠厚哀怛刑期无刑之
本意至于后世杜张之深刻来侯之罗织戕𠞰民命伤
蹶国脉无所不至然犹幸其本根节目之正者尚足以
维持调护乎天下之故而不极于乱于是马郑诸儒曾
以文律而章句之长孙无忌等十九人亦已因律文而
作疏义或从或苹或损或益且酌其中要非苟然而遂
已者故汉尝引经以断狱而深得夫法律之本唐则每
以书判拔萃取士则犹使之知有法律之实而不为空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209-0187a.png
言此殆儒者用世之功天下致治之效将万一乎先王
明刑弼教之馀而固非秦隋任法用吏之世可遽及也
呜呼古今立法之浅深用刑之轻重悉已具见乎此儒
者何尝不知吏而吏则不可不通儒尚德化者何尝不
任刑辟任刑辟则不可不务乎德化者也是盖汉唐之
所以得秦隋之所以失诚可为后世之龟鉴矣
  俭解
史有言周高祖俭者高祖常服布袍寝布被诏天下庶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209-0187b.png
民以上惟听衣绸绵丝布圆绫纱绢绡葛布九种馀悉
禁之予谓高祖未尝知俭未尝知禁者也夫古之长民
者欲齐其民于是国有异服之禁必使其衣服之不贰
而从容有常然而齐王之衣紫邹君之长缨举国皆从
而效之且至去衣紫断长缨而后止高祖之意固是也
乃以人主之至尊至贵布袍布被自同于庶民而矫诬
于当世乎然自元魏周齐之际兵戈日寻民物虚耗高
祖且欲以一俭率先天下使凡奢侈过度者皆有厉禁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209-0187c.png
则国家之经费民庶之藏蓄可以日趋于富盛而无有
不足可谓善矣诚求其如王者之政是犹未得其本之
说也夫以天下九州之广生齿之众今之世去古远甚
然而国家经费之务常若不给民庶藏蓄之资亦或荡
然无所赢馀上固不容不以俭化其民而民亦当以俭
而自化虽然未也当国初时始得河北即议宣课银绢
之数河南犹未下及下河南而江淮吴楚实为财赋贡
输之渊薮犹未能𨽻度支命将出师运刍馈粟宜若昼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209-0187d.png
夜驰驱民人困厄不能供亿然亦未闻上下以是而不
足天下一统六十馀载经费藏蓄两无其实又何独异
乎国初之时哉夫汉自文景富庶之馀孝武承之而益
以侈大东征西伐则有费修郊祀求神仙则有费兴土
木造宫室则有费巡游般乐则有费卒使言利用事之
臣疲民蠹国海内空虚及其末年始欲务农重谷以救
之亦幸而有此尔当今之世一遵祖宗之成法边境无
矢镞之警宫庭无丹雘之饰岁时常祀亦未始欲讲封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209-0188a.png
禅而虚务般游也然而山林薮泽土力之所产茶盐酒
醋民业之所资一皆日增月羡丝分缕析而悉输于上
西域之羊马云南之毡罽青齐之丝纩江淮之粳稻又
皆毕入于天府而无所阙夫何大家亡资中户破产小
民嗷嗷曾无衣食之所国家上下终未得如文景之富
庶岂或犹有类夫孝武之空虚者乎当是之时上欲常
服布袍寝布被以一俭而化之且未能化又从而务明
上下服色之禁自以为高祖之良法善意得行于天下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209-0188b.png
孰禁之哉谭大夫之诗曰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
子熊罴是裘是故奢侈不法每形于上杼柚其空日困
于下人主不是之思乃欲自若其身而往敦天下之俗
且曰吾以一俭率先天下是墨子之道也墨子之道是
岂圣人君子之所得为哉吾故谓高祖未尝知俭未尝
知禁者是犹未得其本之说也世之议者每究其本盖
曰国家经费之务必在于抑横政而节用民庶藏蓄之
资必在于修农事而重榖君民上下贵贱一体贫富相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209-0188c.png
因感之而民不徒于从化制之而民不徒于知禁者盍
亦反其本矣昔者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父老十三人劳
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赐父老无徭
役闾丘生独不拜宣王怪之闾丘生曰臣闻大王来游
来劳大王愿得所欲于大王今大王赐臣田不租是仓
廪空虚赐臣无徭役是官府无使非臣所敢望也臣愿
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其法度春秋冬
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则臣可以少得所欲焉呜呼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209-0188d.png
自高祖之良法善意行于天下又必实之以闾丘生之
一言则天下郡县之间选廉绌贪平法薄赋且将以是
为抑横政修农事之本焉是谓知本是即孟子所谓无
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者也是即吾所谓王者之政也作
俭解以通之
  春秋传授谱序
春秋之道本于一离为三家之传又析而为数十百家
之学学日夥传日凿道益散天下后世岂或不有全经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209-0189a.png
乎亦在其人而已矣自孔子没七十子言人人殊公榖
自谓本之子夏最先出左氏又谓古学宜立诸儒生从
史文传口说相授受彼此若矛盾然自是学一变主
公羊者何休主榖梁者范宁主左氏服虔杜元凯或抒
已意或博采众家盖累数十万言自是学再变公榖微
左氏乃孤行不绝说者曾不求决于传遂专意于训诂
江左则元凯河洛则虔自是学三变间有一二欲考三
家之短长列朱墨之同异力破前代专门之学以求复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209-0189b.png
于先圣人义理之极致咸曰唐啖赵氏自是学四变呜
呼言春秋者至于四变可以少定矣予尝观汉初传公
羊者先显自胡母子都以下得二十四人次传榖梁自
申培公而下得十五人左氏本于国师刘歆未立博士
故传之尚少而东汉为盛东汉以降学者分散师说离
析非徒舍经而任传甚则背传而从训诂哓哓欢咋靡
然趋下夫学本非不同本非不一而末异乃若是此其
欲抱十二公之遗经悲千古之绝学发明三家之传而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209-0189c.png
去取之者谁欤然予悉得而谱是者四变之极也四变
之极必有能反其初者唐啖赵氏盖尝有是志矣继之
者又谁欤古之人不云乎东海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
同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
自其此心此理而谂之古之人有与予同者乎不同者
乎同者然乎不同者然乎此其没世而无闻者多矣显
焉者谱于此也盖昔唐韦表微曾著九经师授之谱且
以讥学者之无师呜呼人师难逢经师易遇然今经师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209-0189d.png
犹有不可得而遽见者矣则吾是谱之作又岂徒在表
微之后乎
  春秋世变图序
古之言春秋者自汉至今亡虑数十百家大道之行天
下为公一以理断之而已犹未足究当世盛衰离合之
变而权之者也虽然孔子尝论之矣天下有道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然后诸侯大夫得以专而用焉
逆理愈甚则其失之世数愈速此非通论天下之势也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209-0190a.png
春秋之势也然而欲论春秋之理者不外此矣公羊子
盖深有得于理势之相须且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
传闻异辞而汉之学者特昧昧焉乃设孔子高曾祖父
之三世以制所见所闻所传闻之治乱春秋非孔子家
牒也特以是究当世盛衰离合之变而权之者也盖昔
陈恒之弑君孔子请讨之左氏记其言曰陈恒弑其君
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程子非之
盖谓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乃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209-0190b.png
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之馀事耳岂计
鲁人之众寡哉夫以理言鲁为齐弱久矣孔子非不知
鲁之未必胜也务明君臣之大义以讨天下弑逆之大
恶因是足以正之周其复兴乎若以势言周室衰矣晋
霸微矣鲁又弱国也陈氏世掌齐政民私其德必处人
伦之大变天理之所不容于是举吾全鲁以继之则齐
之罪人斯得矣是故弑君之贼法所必讨者正也专国
之奸势亦有所未易讨者然必有以权之者矣人孰不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209-0190c.png
曰事求可功求成是取必于智谋之末也圣人不如是
也呜呼自王政之不纲而后有霸自霸图之无统而后
无霸人情事变虽未尝出于一定惟理则无有不定此
古之学春秋者所以率论理而不论势也自今观之天
下之势在是春秋之理则亦随其势之所在者而见之
春秋之初世去西周未远王室犹欲自用焉下及中世
齐晋二霸相继而起则霸主从而托之耳至其末年王
不王霸不霸秦楚弄兵大夫专政是战国之萌也而世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209-0190d.png
变亦于是乎极公羊子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
辞盖深有得于理势之相须者此也汉之学者且曰隐
桓远矣孔子则立乎定哀之间耳远者乱近者治圣人
所以成一王之法也此岂求其说不得而强为此论者
哉又幸因其有是而后世得以推其当世盛衰离合之
变与夫圣人之权者先儒盖曰有隐桓庄闵僖之春秋
文宣成之春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此三者岂非公
羊子之遗说哉然则予之所以图是者非私见也非凿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209-0191a.png
说也公羊子意也孔子意也
  春秋举传论序
黄子读春秋者四十年老而不倦尝著春秋举传论一
编屏除专门搜剔传疏使之一归于是然后止盖昔者
圣人之作春秋也笔则笔削则削咸断之于圣心高弟
如游夏且不能以一辞赞焉公羊榖梁乃谓得之子夏
文多琐碎语又龃龉要之二氏皆未成书特相授受于
一时讲师之口说者谓孔子当定哀世多微婉其辞复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209-0191b.png
秘不以教人故诸弟子言人人殊异然自孔子后一废
于战国嬴秦之乱汉初学者区区收补意其焚残亡脱
之馀不藏之屋壁必载之简册非徒出口入耳而已又
况春秋之文数万独以口相授受庸讵知不有讹谬者
乎济南伏生治尚书上使掌故晁错往受之仅一女子
述其老耄之语世谓生齐语齐语多艰涩故今书文亦
难属读然古人之作书者非齐人也奈何若是是则公
羊齐学榖梁鲁学非二氏误也学二氏者误也且孔子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209-0191c.png
又何尝当定哀世多微辞哉苟曰微辞以辟祻春秋不
必作矣况定哀又孔子所见之世也自所闻所传闻之
世一切褒之贬之且及其父祖当世而辄微之吾恐非
圣人意也圣人岂避嫌者㦲不然乱臣贼子仅诛其既
死篡弑夺攘无惧于当世是又岂吾圣人之意哉必也
春秋之作未始秘不以教人西狩之二年孔子卒矣论
语礼记诸弟子之问荅殆无一言以及之得其义者盖
寡矣然而左氏约经以作传下讫鲁悼知伯之诛在春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209-0191d.png
秋后孔子卒已久或曰左氏鲁人也或曰左氏楚左史
倚相后也若其说晋王接则谓别是一书意者当西汉
末与公榖二家争立慱士故又杂立凡例广采它说以
附于经是岂左氏旧哉今黄子举之皆是也昔者晋刘
兆尝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乃取周官调人之义作
春秋调人七万馀言夫调人之职掌司万民之雠而谐
和之为春秋者亦欲令三家勿雠将天下之理不恊于
克一而后世之议且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何以调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209-0192a.png
人为哉故唐啖助赵匡近世刘敞于传有所去取咸自
作书而今黄子又嗣为之可谓闻风而兴起者矣非必
曰此有所短彼有所长去其所短则见其所长者固可
取也不然尽去三家之传而独抱圣人之经且自以为
必得圣人之心者吾又不信也此则黄子之意也
  孟子弟子列传序
太史公孟子列传首孟轲继邹衍奭淳于髡慎到荀卿
墨翟尸佼长卢子曰皆在孔子后荀卿可言也彼数子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209-0192b.png
者不同道奈何同传将以孟子寘诸战国辩士之流乎
是又非不知孟子者也一则曰述唐虞三代之德二则
曰述仲尼之意彼数子者亦有一于此乎当战国之时
士多以游说纵横攻战刑法之说行而时君犹欲好儒
自饰吴起战士也乃以儒服见魏武侯武侯之子惠王
与齐宣王皆卑辞厚币以聘孟子然徒切于事功卒以
迂缓不合人且谓其好辩而已儒墨并称百家杂说浑
淆之矣岂太史公狃见而溺闻若是乎方其叙孔子世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209-0192c.png
家进之与十二诸侯同列周本纪十二诸侯世家则又
皆书曰孔丘卒尊之也至矣及所载多左氏国语杂事
欲以明圣人多能圣人岂果以多能称哉又作七十弟
子列传则徒分裂论语问荅以实之馀徵家语弟子解
他悉无所徵是亦孟子列传类也东汉赵岐始注孟子
其序曰孟子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史不载今犹见故列
女传且言孟子将去齐母老拥楹而叹有忧色毋乃引
诗易诏之似与充虞路问时意同岐又曰有外书四篇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209-0192d.png
文不能弘深今犹略见刘向说苑所谓人知粪其田而
不知粪其心者疑即性善辨中语若他事之逸者虽太
史公不能具知况后世乎盖战国以儒自名者八家而
四家最显子游氏子夏氏荀氏孟氏孟子学出于曾子
子思荀卿犹从而讥之曰世俗之沟愚瞀儒嚾嚾然略
法先王案往旧造说而不知其统我则异焉治则法后
王而已矣至于子游子夏亦曰是儒之贱者所重必仲
尼子弓子弓未审何人韩子曰仲尼弟子有馯臂子弓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209-0193a.png
汉儒林传商瞿受易仲尼瞿传鲁桥庇子庸子庸传江
东馯臂子弓子弓与仲尼不同时又行事无大卓卓不
足以配孔子邢炳论语疏引王弼说逸民朱张字子弓
然弼说又不见有他据也要之孔子尝称冉雍可使南
面且在德行之科雍字仲弓盖与子弓同是一人如季
路又称子路然也将荀卿之学实出于子弓之门人故
尊其师之所自出与圣人同列亦已浸淫于异端矣于
是孟子之没者久所谓沟愚瞀儒正指万章公孙丑之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209-0193b.png
徒也荀卿在战国号称大儒犹同门异户者如此又况
邹衍奭淳于髡墨翟以下诸子违离怪诞者甚矣何可
与同传哉荀卿既死李斯用事孟子之徒党尽矣悲夫
予故本太史公孟子列传删去诸子且益以高第弟子
万章公孙丑之徒凡十有九人云
  宋铙歌骑吹曲序
自宋之南迁说者常欲复中原地盖谓大江之南东至
沧海西兼巴蜀而北以淮河为外屏然而禹迹所及但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1209-0193c.png
自蜀江而下文王之化亦且止行江汉汝坟之域不及
江南春秋列国无虑百数江南惟吴越楚三国楚之始
封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吴越亦断发文身披草莱以立
国大江以南半为山海险阻无人之地此天地之气化
所以极衰于古而并盛于今也呜呼世之迂者果不谙
国势达时务哉春秋之世吴最强越乘其敝而蹙吴越
王勾践乃能无事于霸而自安于蛮夷及王无疆方听
战国游士之说而欲霸楚遂击越而走之东尽吴故地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1209-0193d.png
北接齐韩魏之边西压巫黔中固大国也曾不旋踵又
一折而尽输于秦子女玉帛犀兕材木终不足以抗秦
人天府陆海之饶矣当汉氏盛时江西一境人民户口
不满六万唐之中世江淮遂为财赋之渊岁奉朝廷而
度支经费犹不能给自今观之鱼盐米粟及牧养灌溉
之利过于古乎抑不及也谋不审力不蓄兵不练财不
阜欲以空言复中原地不亦难乎盖昔景德澶渊之变
上方以北兵深入两河震动而不以岁币讲和为虞是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1209-0194a.png
固欲捐银绢数十万匹两而弃之苟安而已宣和京城
受围未暇一战已请和而纳币绍兴再造不思其祻之
已成复踵而行之驯至完颜氏之大坏可以监矣开庆
鄂渚之虞且欲遵其覆辙卒以不及践言而致灭宋之
祻自祖宗之世兵弱而不修于内财匮而复割于外此
其实已久敝矣当完颜氏大坏人孰不曰时可为机可
乘大河东北彼已委而去之关辅以西随以陷没山东
十数郡奄为盗有宋之设施号令几若可行于青齐然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1209-0194b.png
彼以既衰就尽之国犹能遣使来督岁币遣兵直窥江
淮且不得以必胜之也况欲以是当西北方王之气哉
当东都盛时每以天下贡赋之全而忧不足三司条例
青苗保甲害民国曾不之恤绍兴以后国愈䠞财愈
匮山林原隰陂泽之所出一切毫计而缕数之至不足
自给东南民物之凋弊者极矣买公田造关子亦犹三
司条例之遗也虽然亦何补哉此盖自守不能难与言
战宋亦不复知有中原地矣故老云理宗在宫中尝被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1209-0194c.png
酒上芙蓉阁见淮上有黑祲十有馀年不散南偪江凄
然泪下已而彗星竟天灾异若此徒论春秋战国时事
以鼓其说何世之迂也是岂国势之不谙时务之不达
者欤非耶武夷谢皋羽故庐陵文公客也于是本其造
基立极亲征遣将东讨西伐作为铙歌骑吹等曲文句
炫煌音韵雄壮如使人亲在短箫鼓吹间斯亦足以尽
孤臣孽子之心已呜呼尚何言哉初汉曲二十二篇魏
晋又更造新曲十二篇但颂国家功德不言别事大乐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1209-0194d.png
氏失职唐柳宗元崎岖龙城山谷之间亦拟魏晋未及
肄乐府今翱又拟夫宗元者也铙歌自日出至上之回
凡十二篇骑吹曲自亲征至邸吏谒故主凡十篇云
 
 
 
 
 渊颖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