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a 页 WYG1209-04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集卷七上
元 黄溍 撰
记
湖州路总管府题名记
古者诸侯之国必有史官太史公始摭其所述年经而
国纬之合以为表盖将使有民社者幸而览观焉必且
曰某年为何时某侯为何人而我何如也自秦置郡县
文献集卷七上
元 黄溍 撰
记
湖州路总管府题名记
古者诸侯之国必有史官太史公始摭其所述年经而
国纬之合以为表盖将使有民社者幸而览观焉必且
曰某年为何时某侯为何人而我何如也自秦置郡县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b 页 WYG1209-0405b.png
既不容有私史犹幸有所谓题名者而可阙与吴兴为
郡曰内史曰太守曰刺史曰知州事由晋王羲之而下
凡若干人亦既列其氏名于贞石矣粤自圣化南被国
家遴选仁哲以惠幸兹土者声相闻迹相接而迄未有
所登载也今总管某公始合长贰立石为题名而属予
以记予惟题名之设本以昭岁月辨爵秩观其氏名与
其所以去来而其人之贤不肖可知也善善恶恶而惩
劝存焉此太史公之深旨而春秋之微权也昔司马文
郡曰内史曰太守曰刺史曰知州事由晋王羲之而下
凡若干人亦既列其氏名于贞石矣粤自圣化南被国
家遴选仁哲以惠幸兹土者声相闻迹相接而迄未有
所登载也今总管某公始合长贰立石为题名而属予
以记予惟题名之设本以昭岁月辨爵秩观其氏名与
其所以去来而其人之贤不肖可知也善善恶恶而惩
劝存焉此太史公之深旨而春秋之微权也昔司马文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a 页 WYG1209-0406a.png
正公记谏官题名而系之以忠诈回直之目使来者知
所避就呜呼岂独谏官也哉
山南先生集后记
右山南先生集凡二十卷记曰辞必已出古也骚不必
如诗玄不必如易而太史公书不必如尚书春秋十三
国风之作大抵发乎情矣然而止乎礼义发乎情故千
载殊时而五方异感也止乎礼义以天地之心为本者
也其为本不二故言可得而知也有如先生之闳材杰
所避就呜呼岂独谏官也哉
山南先生集后记
右山南先生集凡二十卷记曰辞必已出古也骚不必
如诗玄不必如易而太史公书不必如尚书春秋十三
国风之作大抵发乎情矣然而止乎礼义发乎情故千
载殊时而五方异感也止乎礼义以天地之心为本者
也其为本不二故言可得而知也有如先生之闳材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b 页 WYG1209-0406b.png
志百不一施而其言犹莫为世所贵则言岂诚易知哉
盖先生自少时为举子业已能知非之逮其年迈而气
益定支离之习刋落尽矣故其为文逸出横厉譬如风
雨之所润动杂葩异卉不择地而辄发人见其徜徉恣
肆惟意所之而止耳世之善为近似者方窃窃然揣摩
剽掇哗众以立的而曰吾古学也陈性命者躐幽微辨
名数者殚毫末而先生之文遏而不行矣孰知夫繇繇
儃儃浮沈俗间其自视吾言蜩甲尔蛇蜕尔岂复累于
盖先生自少时为举子业已能知非之逮其年迈而气
益定支离之习刋落尽矣故其为文逸出横厉譬如风
雨之所润动杂葩异卉不择地而辄发人见其徜徉恣
肆惟意所之而止耳世之善为近似者方窃窃然揣摩
剽掇哗众以立的而曰吾古学也陈性命者躐幽微辨
名数者殚毫末而先生之文遏而不行矣孰知夫繇繇
儃儃浮沈俗间其自视吾言蜩甲尔蛇蜕尔岂复累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a 页 WYG1209-0406c.png
称讥者耶溍受学于先生最久且亲诚悼其馀芳溢流
无所记以被于后乃因先生所自序梦槁痴槁听雨留
槁者合而一之目曰山南先生集呜呼是其为言也非
出于古非不出于古也夫能不二于古今而有不以天
地之心为本者乎绵千祀贯万汇而无迁坏沦灭者莫
寿于是物矣区区之篇椟尚奚为哉姑用以致吾意焉
尔先生之氏名与出处大槩溍既为之述兹不复云
明正书院田记
无所记以被于后乃因先生所自序梦槁痴槁听雨留
槁者合而一之目曰山南先生集呜呼是其为言也非
出于古非不出于古也夫能不二于古今而有不以天
地之心为本者乎绵千祀贯万汇而无迁坏沦灭者莫
寿于是物矣区区之篇椟尚奚为哉姑用以致吾意焉
尔先生之氏名与出处大槩溍既为之述兹不复云
明正书院田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b 页 WYG1209-0406d.png
宋南渡后衢之先贤忠简赵公而下六人盖尸祝之旧
矣景定末王侯已守是邦始谂于朝即故吏所据祠地
为道院者辟书堂曰明正且以其没入之田百七十有
六亩𨽻焉咸淳间继之者赵侯孟奎又益以他田六十
有三亩祠事以备国朝因之建书院额设山长员而
兹田之夺于浮屠老氏者什七八有司漫弗加省也皇
庆初上新即位垂意庠序之事凡田之在学官者冒取
有禁于是总管申侯为阅累岁之讼牒而覈其实悉返
矣景定末王侯已守是邦始谂于朝即故吏所据祠地
为道院者辟书堂曰明正且以其没入之田百七十有
六亩𨽻焉咸淳间继之者赵侯孟奎又益以他田六十
有三亩祠事以备国朝因之建书院额设山长员而
兹田之夺于浮屠老氏者什七八有司漫弗加省也皇
庆初上新即位垂意庠序之事凡田之在学官者冒取
有禁于是总管申侯为阅累岁之讼牒而覈其实悉返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a 页 WYG1209-0407a.png
所侵田有挟教门檄来争之者侯弗为动乃赂吏瞰侯
在告谬为可疑上其事于宣阃今山长叶君谨翁白侯
破其计而阃复下于郡侯为徵图籍覆按具有本末田
以卒归盖九十年间祠三徙而始有田不二十年遽失
不守又三十馀年乃复叶君念其得之难而保有之不
易也求书于石以图永久溍窃惟三代而降师废民散
儒失其守而夺于二氏者匪直吾疆畎而已矧夫威怵
利诱有甚于二氏者乎尝试观马公之在建炎连拄大
在告谬为可疑上其事于宣阃今山长叶君谨翁白侯
破其计而阃复下于郡侯为徵图籍覆按具有本末田
以卒归盖九十年间祠三徙而始有田不二十年遽失
不守又三十馀年乃复叶君念其得之难而保有之不
易也求书于石以图永久溍窃惟三代而降师废民散
儒失其守而夺于二氏者匪直吾疆畎而已矧夫威怵
利诱有甚于二氏者乎尝试观马公之在建炎连拄大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b 页 WYG1209-0407b.png
奸一斥终其身不悔逮绍兴权臣擅事汪公既坐切直
摈弗用赵公竟以不苟合去相位贬且死至若范刘小
汪公委蛇仕止之间又莫或少自挠是凛焉不可夺者
区区之土壤犹外物也贤师帅祗奉德意幸惠斯文甚
厚繄六君子之胄若士之从叶君登斯堂者敬共以承
事感慕而振饬必有名人杰出其间媲美于前哲夫能
宝其不赀之躯则一物之细有不难守矣溍既为书其
槩且道其所望于诸君如此初田之未复也刘公五世
摈弗用赵公竟以不苟合去相位贬且死至若范刘小
汪公委蛇仕止之间又莫或少自挠是凛焉不可夺者
区区之土壤犹外物也贤师帅祗奉德意幸惠斯文甚
厚繄六君子之胄若士之从叶君登斯堂者敬共以承
事感慕而振饬必有名人杰出其间媲美于前哲夫能
宝其不赀之躯则一物之细有不难守矣溍既为书其
槩且道其所望于诸君如此初田之未复也刘公五世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a 页 WYG1209-0407c.png
孙衍尝以己田百亩代其匮汪公五世孙谊亦以己田
三十亩相焉至是两家因捐其田戒子孙勿复有是抑
可书己申侯名伊噜特穆尔高丽人
上海县学田记
上海由镇为县之三年县始有学又十年学始有田又
九年乃改作学于县东如千步延祐元年冬张侯如砥
来涖县事厥既延见诸生视其居则斋庐未备也庖廪
未充也按其籍则田之折于郡庠若出于是邦之寓公
三十亩相焉至是两家因捐其田戒子孙勿复有是抑
可书己申侯名伊噜特穆尔高丽人
上海县学田记
上海由镇为县之三年县始有学又十年学始有田又
九年乃改作学于县东如千步延祐元年冬张侯如砥
来涖县事厥既延见诸生视其居则斋庐未备也庖廪
未充也按其籍则田之折于郡庠若出于是邦之寓公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b 页 WYG1209-0407d.png
者岁为米不盈四百石惕焉深惧士失其养而学政之
弗举谋大其规制为久远计而未知所出也上人善能
者闻之请入私田四百九十五亩有奇为学官永业以
佐经费侯既纳其请则白状于县而输券于学主教事
者方君遇以为向之克有学有田不易如此而上人一
念之顷遽能不爱其所有以弛吾乏绝之虑是不宜使
后之君子无述也乃伐石来徵文为记嗟乎大道隳裂
九流百家之异趋久矣是果不可同欤易称同人于野
弗举谋大其规制为久远计而未知所出也上人善能
者闻之请入私田四百九十五亩有奇为学官永业以
佐经费侯既纳其请则白状于县而输券于学主教事
者方君遇以为向之克有学有田不易如此而上人一
念之顷遽能不爱其所有以弛吾乏绝之虑是不宜使
后之君子无述也乃伐石来徵文为记嗟乎大道隳裂
九流百家之异趋久矣是果不可同欤易称同人于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a 页 WYG1209-0408a.png
亨而谓同人于宗吝夫与善不择其类致亨孰大焉施
惠而不私其党去吝孰先焉由其通舍其蔽兹所以合
异而为同也侯与吾从其有取乎此矣上人亦尝学于
是耶上地之利其末尔窃独嘉乎是举也庶几乎吾圣
人之旨而有非苟同者故为原其大趣而为之记其目
之细则碑阴存焉
常熟州学田记
常熟故吴地州之西子游宅在焉当孔子时吴通上国
惠而不私其党去吝孰先焉由其通舍其蔽兹所以合
异而为同也侯与吾从其有取乎此矣上人亦尝学于
是耶上地之利其末尔窃独嘉乎是举也庶几乎吾圣
人之旨而有非苟同者故为原其大趣而为之记其目
之细则碑阴存焉
常熟州学田记
常熟故吴地州之西子游宅在焉当孔子时吴通上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b 页 WYG1209-0408b.png
已久北学宜非一人独子游以身通受业列于七十有
七人之间而其言行见于记录为甚具迨今千有七百
馀年生其地而好学能文者犹彬彬焉风气之厚俗习
之盛诚非旁州比县之所及然自其为县时已有学而
所占田多薄瘠以岁之不易也诸生往往无所仰食学
校之养顾出他州县下弦诵之声希阔寂寥前后为是
州若职教事者思有以裕之而未知所以为计学之宾
老以为州之有力而名好事莫如曹君乃相率造君以
七人之间而其言行见于记录为甚具迨今千有七百
馀年生其地而好学能文者犹彬彬焉风气之厚俗习
之盛诚非旁州比县之所及然自其为县时已有学而
所占田多薄瘠以岁之不易也诸生往往无所仰食学
校之养顾出他州县下弦诵之声希阔寂寥前后为是
州若职教事者思有以裕之而未知所以为计学之宾
老以为州之有力而名好事莫如曹君乃相率造君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a 页 WYG1209-0408c.png
为言君欣然为辍田之可耕者若干亩山之可樵者若
干亩以佐之士之群居聚食始无所乏绝莫不德君之
为而愿得予文以记之予闻古昔授田建学悉有成法
民之为士固不必廪于学宫而大家巨室亦不得有羡
田以资施予也自先王之法坏而不可复见说者盖以
为三千之徒聚而食于孔子或又以饮食之人为子游
氏之儒何言之无稽耶今之去孔子日益以远有能闻
布衣养徒之事而兴起焉可谓难也已若夫为弟子员
干亩以佐之士之群居聚食始无所乏绝莫不德君之
为而愿得予文以记之予闻古昔授田建学悉有成法
民之为士固不必廪于学宫而大家巨室亦不得有羡
田以资施予也自先王之法坏而不可复见说者盖以
为三千之徒聚而食于孔子或又以饮食之人为子游
氏之儒何言之无稽耶今之去孔子日益以远有能闻
布衣养徒之事而兴起焉可谓难也已若夫为弟子员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b 页 WYG1209-0408d.png
而藏修息游于斯者皆生于子游之乡而得其风气俗
习之美者也苟无幸乎居之安食之饱而必有事焉将
见其处也必无愧乎子游之文学其出也必无忘乎子
游之学道而爱人一箪一瓢不足为其俭万钟之禄不
足为其泰孰得以区区饮食之细厚诬君子也哉是用
弗让而为之记以告诸来者云尔曹君名某尝为某官
东阳县门楼记
古者国无小必为台门所以严等威重教令非苟致崇
习之美者也苟无幸乎居之安食之饱而必有事焉将
见其处也必无愧乎子游之文学其出也必无忘乎子
游之学道而爱人一箪一瓢不足为其俭万钟之禄不
足为其泰孰得以区区饮食之细厚诬君子也哉是用
弗让而为之记以告诸来者云尔曹君名某尝为某官
东阳县门楼记
古者国无小必为台门所以严等威重教令非苟致崇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a 页 WYG1209-0409a.png
饰而已也以为不若是无以习民于上下之分而壹其
观听也古今殊时郡国异体所谓丽谯者不皆出诸侯
三门之制其以楼易台或犹有取礼之以高为贵者乎
春秋讥新作南门非谓夫修旧而加其度也盖失时也
东阳婺壮县提封几二百里民堵至四万区不啻如古
子男国县署之大门故有楼庳仄下陋岁久且就圮丞
耿君某以为是不称古者严等威重教令之意爰合其
乡之大家俾撤而新之寻有二尺以为基之崇参其基
观听也古今殊时郡国异体所谓丽谯者不皆出诸侯
三门之制其以楼易台或犹有取礼之以高为贵者乎
春秋讥新作南门非谓夫修旧而加其度也盖失时也
东阳婺壮县提封几二百里民堵至四万区不啻如古
子男国县署之大门故有楼庳仄下陋岁久且就圮丞
耿君某以为是不称古者严等威重教令之意爰合其
乡之大家俾撤而新之寻有二尺以为基之崇参其基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b 页 WYG1209-0409b.png
以为屋之崇修去屋崇五尺广参其修而益五尺凡修
广视旧率加什二而崇倍焉为间者五而加其旧者二
焉君之惠孚于人故民乐献其力智周于物故工喜荐
其伎始作于延祐二年冬十月而讫役于三年春二月
又不失乎土功之时是宜举之易成之亟也学校之士
咸相与言吾党不可拱手视具乃买石而以书来曰吾
耿君之兴坏起废可称述者非一而楼为大愿纪成事
来者尚有者也溍不倿无能赞美颂勤然窃观是役也
广视旧率加什二而崇倍焉为间者五而加其旧者二
焉君之惠孚于人故民乐献其力智周于物故工喜荐
其伎始作于延祐二年冬十月而讫役于三年春二月
又不失乎土功之时是宜举之易成之亟也学校之士
咸相与言吾党不可拱手视具乃买石而以书来曰吾
耿君之兴坏起废可称述者非一而楼为大愿纪成事
来者尚有者也溍不倿无能赞美颂勤然窃观是役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a 页 WYG1209-0409c.png
有礼之贵而无春秋之讥能勿喜闻而乐书之哉动而
法于礼春秋则夫所宜书者兹楼云乎哉程工属役之
凡庸可略也
松阳县惠洽巡检司记
处之松阳所部六乡其一曰惠洽至元某年始置巡检
其地以教官而假巡检则自吾岳君始先是居其官者
凡若干人咸即寓舍以为治所卒伍散处墟落问缓急
呼调辄后会期莫有以为意者至治二年冬十月君寔
法于礼春秋则夫所宜书者兹楼云乎哉程工属役之
凡庸可略也
松阳县惠洽巡检司记
处之松阳所部六乡其一曰惠洽至元某年始置巡检
其地以教官而假巡检则自吾岳君始先是居其官者
凡若干人咸即寓舍以为治所卒伍散处墟落问缓急
呼调辄后会期莫有以为意者至治二年冬十月君寔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b 页 WYG1209-0409d.png
来明年秋某月始买地作新廨为屋以间数者若干费
钱若干而其什七出于君之私橐不足则其吏士洎乡
之大家合力以成之又明年冬十有二月功以讫告门
庑堂室器械之须靡不具完君既诹日之吉入㨿厅事
而休吏士于旁舍乃以书来曰愿有纪俾后之人勿废
也夫尉巡检均以求盗为职而尉得与令长连署常治
其邑中巡检所治率在乎荒郊林莽山区海聚幽昧旷
绝之境其为力视尉难矣矧处为山郡而介于瓯越国
钱若干而其什七出于君之私橐不足则其吏士洎乡
之大家合力以成之又明年冬十有二月功以讫告门
庑堂室器械之须靡不具完君既诹日之吉入㨿厅事
而休吏士于旁舍乃以书来曰愿有纪俾后之人勿废
也夫尉巡检均以求盗为职而尉得与令长连署常治
其邑中巡检所治率在乎荒郊林莽山区海聚幽昧旷
绝之境其为力视尉难矣矧处为山郡而介于瓯越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a 页 WYG1209-0410a.png
家初定南服患其窃发之不时也尝选用重臣建牙分
阃以涖焉虽以积安日久而椎剽之习或未尽去巡检
之为力不加难乎是以来者幸其苟逭于吏议则望望
然计吾岁月而去之固无以居处之崇为也君儒者按
职甫及期枹鼓不惊而田里之人甘食以安寝又能致
其馀力以树立官府如此向之所谓难者君直易处之
其设施之整暇何如哉是有政焉非特土木之功而已
世恒讥儒者迂且惮事若君之为武夫俗吏不可少愧
阃以涖焉虽以积安日久而椎剽之习或未尽去巡检
之为力不加难乎是以来者幸其苟逭于吏议则望望
然计吾岁月而去之固无以居处之崇为也君儒者按
职甫及期枹鼓不惊而田里之人甘食以安寝又能致
其馀力以树立官府如此向之所谓难者君直易处之
其设施之整暇何如哉是有政焉非特土木之功而已
世恒讥儒者迂且惮事若君之为武夫俗吏不可少愧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b 页 WYG1209-0410b.png
耶为之记所以昭作始之自亦所以释儒者之讥也君
名自修字德敏宋太师鄂忠武王五世诸孙今为常之
宜兴人
平江西虹桥记
泰定元年冬十有二月庚午平江阊门外新作虹桥成
古者辰角见雨毕而除道天根见水涸而成梁有司之
常事耳春秋之法常事不书此何以书在有司常事也
而此非有司之常事也按郡志桥之载于图籍者三百
名自修字德敏宋太师鄂忠武王五世诸孙今为常之
宜兴人
平江西虹桥记
泰定元年冬十有二月庚午平江阊门外新作虹桥成
古者辰角见雨毕而除道天根见水涸而成梁有司之
常事耳春秋之法常事不书此何以书在有司常事也
而此非有司之常事也按郡志桥之载于图籍者三百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a 页 WYG1209-0410c.png
五十九而为虹桥者三其一在城西若干步即此桥也
去年夏大雨水暴溢桥居两水之交所施材甓皆腐缺
莫能与水抗一夕尽圮其地适控通衢凡徵令赐予布
政于方国若奉贡输赋修职于京邑者悉由是而之焉
执事者奔走迎劳无虚日惧舟楫不足以严使客则筏
木以俟之方谋所以复其故而官帑不可辄发又重以
其役厉民未知费所出郡民邓文贵闻之请分家赀之
半更为石桥以利永久既又以为此有司者之事非细
去年夏大雨水暴溢桥居两水之交所施材甓皆腐缺
莫能与水抗一夕尽圮其地适控通衢凡徵令赐予布
政于方国若奉贡输赋修职于京邑者悉由是而之焉
执事者奔走迎劳无虚日惧舟楫不足以严使客则筏
木以俟之方谋所以复其故而官帑不可辄发又重以
其役厉民未知费所出郡民邓文贵闻之请分家赀之
半更为石桥以利永久既又以为此有司者之事非细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b 页 WYG1209-0410d.png
人所得干也乃饬材用庀工徒以听要束焉事闻于府
府上之行中书已而报如其请遂以八月乙丑始事阅
八甲子而告讫功桥之脩四百尺而其高十分脩之一
五分而杀其二乃与岸等脊之广得高之半而趾之广
加其什伍上设扶栏为之周阹其下为门如半月以酾
漕河而堤其雨垂以度挽者所用钱以缗计者十二万
五千有奇役以庸计者二万四千有奇今总管郭公既
率僚属觞酒桥上以落其成且谓文贵编户民非有名
府上之行中书已而报如其请遂以八月乙丑始事阅
八甲子而告讫功桥之脩四百尺而其高十分脩之一
五分而杀其二乃与岸等脊之广得高之半而趾之广
加其什伍上设扶栏为之周阹其下为门如半月以酾
漕河而堤其雨垂以度挽者所用钱以缗计者十二万
五千有奇役以庸计者二万四千有奇今总管郭公既
率僚属觞酒桥上以落其成且谓文贵编户民非有名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a 页 WYG1209-0411a.png
田稍食货殖奇赢若他大姓比川梁逵路官实领之而
文贵顾能辍其衣食之馀以纾有司之急不宜无以示
劝相乃伐石俾溍执笔书其凡而刻焉夫以一夫尸利
物之功而长民者能表树之以寓其风厉之意是皆有
司常事之所不及而于法宜书者溍不得辞也传曰一
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与让是邦之人诚知所感
发而慕效焉则夫可以修废举坠而出于有司常事之
外者其屡书不一书尚托始于兹桥也文贵之可称道
文贵顾能辍其衣食之馀以纾有司之急不宜无以示
劝相乃伐石俾溍执笔书其凡而刻焉夫以一夫尸利
物之功而长民者能表树之以寓其风厉之意是皆有
司常事之所不及而于法宜书者溍不得辞也传曰一
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与让是邦之人诚知所感
发而慕效焉则夫可以修废举坠而出于有司常事之
外者其屡书不一书尚托始于兹桥也文贵之可称道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b 页 WYG1209-0411b.png
而不系于桥事者兹不书
诸暨州乡贡进士题名记
溍佐诸暨之明年州人士有同升于春官而旅进于天
子之廷者其调补而归也学正陈继龙既合乡荐之士
为题名而虚其左以俟且属溍记之溍惟国朝以科
目取士著于令列圣相承守之如一上以继志述事下
以立邦家太平之基甚盛德也越于东南号称都会异
时人材辈出起进士至宰相者有之自版图入职方章
诸暨州乡贡进士题名记
溍佐诸暨之明年州人士有同升于春官而旅进于天
子之廷者其调补而归也学正陈继龙既合乡荐之士
为题名而虚其左以俟且属溍记之溍惟国朝以科
目取士著于令列圣相承守之如一上以继志述事下
以立邦家太平之基甚盛德也越于东南号称都会异
时人材辈出起进士至宰相者有之自版图入职方章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3a 页 WYG1209-0411c.png
逢之流相与蹈咏为日已久如种待穫适惟其时是以
诏下之日莫不争翔竞奋以自厕于英隽之列独是州
阅十年而偕计吏第奉常者始接踵而起后先相望滋
不乏人其科级之优又旁州比县所未有也惟其发也
不亟故其就也愈伟则其进也孰禦焉虽然士非科目
不能以自达至其措诸行事足以被今而垂后者恒有
在乎科目之外苟徒誇荣侈盛而以为稽古之所蒙岂
贤师儒昭示上德风厉学者之意哉肆成人有德溍与
诏下之日莫不争翔竞奋以自厕于英隽之列独是州
阅十年而偕计吏第奉常者始接踵而起后先相望滋
不乏人其科级之优又旁州比县所未有也惟其发也
不亟故其就也愈伟则其进也孰禦焉虽然士非科目
不能以自达至其措诸行事足以被今而垂后者恒有
在乎科目之外苟徒誇荣侈盛而以为稽古之所蒙岂
贤师儒昭示上德风厉学者之意哉肆成人有德溍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3b 页 WYG1209-0411d.png
诸君子求无怍焉可也小子有造溍于承学之士盖日
望之
鄞县义役记
浙水东州县𨽻庆元大府者六凡所入田租鄞以一县
当其什五诸名额及非时之须称是取民为最夥而其
为县在钜海上号东南一都会牧伯守将若他司以转
漕市易盐筴之利有事于海者悉涖治其处一切趣办
用民为最繁富者巧自辟匿贫者日削而弗继吏鳃鳃
望之
鄞县义役记
浙水东州县𨽻庆元大府者六凡所入田租鄞以一县
当其什五诸名额及非时之须称是取民为最夥而其
为县在钜海上号东南一都会牧伯守将若他司以转
漕市易盐筴之利有事于海者悉涖治其处一切趣办
用民为最繁富者巧自辟匿贫者日削而弗继吏鳃鳃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4a 页 WYG1209-0412a.png
焉惟期会之或后为惧而公私交病矣天台周公之为
丞也会国家申严役法豪右以他名数自占者毋敢
弗与周侯进父老具宣德意且教之为义役于是县西
南五十里林村之民次当受役者三十有五家首相与
谋视物力之薄厚各捐已橐得钱七千五百缗为子本
推执事者五人操其奇赢以供百役之费而存其母常
勿绝复推其五人日诣有司以听徵令岁终则更休焉
厥既条上于县周君合长佐白状大府而定其要束因
丞也会国家申严役法豪右以他名数自占者毋敢
弗与周侯进父老具宣德意且教之为义役于是县西
南五十里林村之民次当受役者三十有五家首相与
谋视物力之薄厚各捐已橐得钱七千五百缗为子本
推执事者五人操其奇赢以供百役之费而存其母常
勿绝复推其五人日诣有司以听徵令岁终则更休焉
厥既条上于县周君合长佐白状大府而定其要束因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4b 页 WYG1209-0412b.png
廷酌父老以为众劝旁乡比井争慕为之其致力也均
其待事也易奸胥悍卒不得舞手其间而民亦忘为役
之勤其效可睹矣周君以秩满去父老过予而请曰愿
有纪庶几夫嗣为政者知有以相之俾后之人毋弃其
成也昔者孔子称子产使民也义夫义也者固古之所
以使民也今也田里之人不爱其力相率以听于有司
而谓之义役非上之人以义使之而能然哉是盖子产
之所以为郑而孔子之所与也其孰得而废之然则可
其待事也易奸胥悍卒不得舞手其间而民亦忘为役
之勤其效可睹矣周君以秩满去父老过予而请曰愿
有纪庶几夫嗣为政者知有以相之俾后之人毋弃其
成也昔者孔子称子产使民也义夫义也者固古之所
以使民也今也田里之人不爱其力相率以听于有司
而谓之义役非上之人以义使之而能然哉是盖子产
之所以为郑而孔子之所与也其孰得而废之然则可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5a 页 WYG1209-0412c.png
托以永久者有不在予文矣周君名仔肩延祐五年进
士其来以七年二月而义役行于至治元年正月其去
以三年三月云
傅氏义田记
乌伤之北鄙有义门者里人傅氏之居也傅氏之长曰
某过予而言曰家故有田四百亩合族而食五世矣以
群从子侄之蕃衍也岁率用八亩之入食一人而籍其
馀可当十人之食以给宾祭百须之费吾惧夫久且弗
士其来以七年二月而义役行于至治元年正月其去
以三年三月云
傅氏义田记
乌伤之北鄙有义门者里人傅氏之居也傅氏之长曰
某过予而言曰家故有田四百亩合族而食五世矣以
群从子侄之蕃衍也岁率用八亩之入食一人而籍其
馀可当十人之食以给宾祭百须之费吾惧夫久且弗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5b 页 WYG1209-0412d.png
继而无以善其后也吾竭吾私焉耳矣盖得田凡若干
亩别储其入为子本而权其奇赢俟他日更购田以附
益焉是不可无告来裔使成吾志以惟子也请嗟乎义
之名孰从生乎亲亲仁也因时制宜义也礼之所由起
也盖予闻之古之制礼者为之井田以同其利为之比
闾族党以均其安夫然后教以有急相赒有喜相庆死
葬相恤疾病相养犹患其未足以劝亲亲也于是乎有
宗族焉而非会居聚食之谓也服穷于缌而同姓杀于
亩别储其入为子本而权其奇赢俟他日更购田以附
益焉是不可无告来裔使成吾志以惟子也请嗟乎义
之名孰从生乎亲亲仁也因时制宜义也礼之所由起
也盖予闻之古之制礼者为之井田以同其利为之比
闾族党以均其安夫然后教以有急相赒有喜相庆死
葬相恤疾病相养犹患其未足以劝亲亲也于是乎有
宗族焉而非会居聚食之谓也服穷于缌而同姓杀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6a 页 WYG1209-0413a.png
袒免是以祖迁于上圣人莫能存也宗易于下圣人莫
能止也戚也而日以疏势也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
食而弗殊则是疏可使戚也其所因者本也循其势故
教易行达其本故道可久圣人恶有术以强合之哉大
雅曰饮之食之君之宗之王者之大政也田制坏宗道
废仁人孝子下得由乎先王之礼之盛而各以意行之
假区区生养之具以收圣人之所不能合夫亦有取其
义云尔也充其义而仁不可胜用也记曰一家仁一国
能止也戚也而日以疏势也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
食而弗殊则是疏可使戚也其所因者本也循其势故
教易行达其本故道可久圣人恶有术以强合之哉大
雅曰饮之食之君之宗之王者之大政也田制坏宗道
废仁人孝子下得由乎先王之礼之盛而各以意行之
假区区生养之具以收圣人之所不能合夫亦有取其
义云尔也充其义而仁不可胜用也记曰一家仁一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6b 页 WYG1209-0413b.png
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在乎勿替引之而已书而归之
俾刻诸石岂非其所望以扶吾义于百世而弗坠者耶
旌异之实存乎旧记条约之凡具于碑阴兹不书
潜窝记
剡源先生当题其居曰缩轩从之游者陈君养直亦以
潜窝扁其宴休之室君之云云则有所受之矣盖缩之
为言退也潜之为言藏也是故以世为莫足用吾聪明
而务为退藏者也古之善为退藏者岂隤然伏其身窅
俾刻诸石岂非其所望以扶吾义于百世而弗坠者耶
旌异之实存乎旧记条约之凡具于碑阴兹不书
潜窝记
剡源先生当题其居曰缩轩从之游者陈君养直亦以
潜窝扁其宴休之室君之云云则有所受之矣盖缩之
为言退也潜之为言藏也是故以世为莫足用吾聪明
而务为退藏者也古之善为退藏者岂隤然伏其身窅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7a 页 WYG1209-0413c.png
然闭其言而已哉昔者先生方盛壮时高视阔步英隽
之林舍者必避席炀者必避灶庸人小子却立而睨之
如万斛之舟顺流而东骐驎騕袅薾浮云而上也可谓
进耶退耶一旦倦游而归逡巡乎山砠海涯而时出以
浮沉俗间所居而屦满于户外矣鸿声骏望猋起水涌
庸讵知夫退之非进耶惟夫不为物首而墨以为守是
以恒瞠若乎人之后不知孰吾进孰吾退而吾未始与
之俱进退也君之于先生则几矣然而未尝进也恶乎
之林舍者必避席炀者必避灶庸人小子却立而睨之
如万斛之舟顺流而东骐驎騕袅薾浮云而上也可谓
进耶退耶一旦倦游而归逡巡乎山砠海涯而时出以
浮沉俗间所居而屦满于户外矣鸿声骏望猋起水涌
庸讵知夫退之非进耶惟夫不为物首而墨以为守是
以恒瞠若乎人之后不知孰吾进孰吾退而吾未始与
之俱进退也君之于先生则几矣然而未尝进也恶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7b 页 WYG1209-0413d.png
退未尝行也恶乎藏顾独弊弊焉于其名迹之间是将
有窥其藏者矣夫湛卢豪曹固不蕲一割之用其光气
煜然星辰之上者虽千仞之土有未易以掩遏也善刀
而藏亦有其道乎诚有莫吾用而未始不行莫吾舍而
未始不藏者则其退藏也斯密矣而予安能知之安能
言之
慥慥斋记
天台项君可立甫周君彦德甫俱以慥慥名其斋今国
有窥其藏者矣夫湛卢豪曹固不蕲一割之用其光气
煜然星辰之上者虽千仞之土有未易以掩遏也善刀
而藏亦有其道乎诚有莫吾用而未始不行莫吾舍而
未始不藏者则其退藏也斯密矣而予安能知之安能
言之
慥慥斋记
天台项君可立甫周君彦德甫俱以慥慥名其斋今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8a 页 WYG1209-0414a.png
子祭酒集贤邓公各为之大书其颜盖以旌其志之同
也二人者复俾予合为之记以绎其义焉夫慥慥者所
以美中庸之君子言与行相应者也而斋也者谓夫閒
居以养其心若于此而斋戒也方二人者各适其安而
嗒焉以休言不与物交也行不与事接也恶睹所谓慥
慥者哉盖人之感焉而易动者物也其来无时而常使
人善惑者事也揆事物之理以酬酢万变而不穷者人
之心也平居养之无其素一旦出而卒然与夫事物遇
也二人者复俾予合为之记以绎其义焉夫慥慥者所
以美中庸之君子言与行相应者也而斋也者谓夫閒
居以养其心若于此而斋戒也方二人者各适其安而
嗒焉以休言不与物交也行不与事接也恶睹所谓慥
慥者哉盖人之感焉而易动者物也其来无时而常使
人善惑者事也揆事物之理以酬酢万变而不穷者人
之心也平居养之无其素一旦出而卒然与夫事物遇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8b 页 WYG1209-0414b.png
易动者或怵之善惑者或眩之口之于言身之于行有
不暇择也其无缪迷而颠错者几希二人者诚深知乎
此故其昼谈夕讲之隙退而即于私室各著其志以自
儆焉此中庸屋漏潜伏之功古之君子所以成其慥慥
之美者未始不出于此也在易风自火出其卦为家人
其象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释之者盖曰火内也
风外也由内以及外是以能有物而有恒也夫二人者
求美其言行而图之于养其心之所内外宾主之辨其
不暇择也其无缪迷而颠错者几希二人者诚深知乎
此故其昼谈夕讲之隙退而即于私室各著其志以自
儆焉此中庸屋漏潜伏之功古之君子所以成其慥慥
之美者未始不出于此也在易风自火出其卦为家人
其象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释之者盖曰火内也
风外也由内以及外是以能有物而有恒也夫二人者
求美其言行而图之于养其心之所内外宾主之辨其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9a 页 WYG1209-0414c.png
审如此岂不可谓知所务矣哉是道也苟知择乎中庸
者宜无不然而非二人者为独然也彼慥慥之名又岂
二人者所得专而有哉书而归之所以记也亦以厉同
志也
乡学记
霸之益津人宫君琪即其西乡所居作学舍合诸庄子
弟俾肄业其中且为庙像先圣先贤以春秋旦望奠谒
如学宫法念不可无以示永久爰状其事走京师请奎
者宜无不然而非二人者为独然也彼慥慥之名又岂
二人者所得专而有哉书而归之所以记也亦以厉同
志也
乡学记
霸之益津人宫君琪即其西乡所居作学舍合诸庄子
弟俾肄业其中且为庙像先圣先贤以春秋旦望奠谒
如学宫法念不可无以示永久爰状其事走京师请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9b 页 WYG1209-0414d.png
章阁侍书学士内翰虞公为之记公方有大论撰未暇
如君琪请乃以状授溍俾执笔而书之溍惟古之施教
导民有本有原必由乡以达于国是以六乡之吏去民
愈近者为教愈详一岁之中州长之属民读法者四党
正七族师十有四而闾胥则无时焉若夫二十五家之
闾则又有门塾以仕焉而已者为之左右师虽闾胥弗
亲也故上之教不烦而民之为士者恒足赖故其诗曰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人生其时独何幸欤今郡邑用著
如君琪请乃以状授溍俾执笔而书之溍惟古之施教
导民有本有原必由乡以达于国是以六乡之吏去民
愈近者为教愈详一岁之中州长之属民读法者四党
正七族师十有四而闾胥则无时焉若夫二十五家之
闾则又有门塾以仕焉而已者为之左右师虽闾胥弗
亲也故上之教不烦而民之为士者恒足赖故其诗曰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人生其时独何幸欤今郡邑用著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0a 页 WYG1209-0415a.png
令既咸得立学承宣德意而崇厉之厥有师帅而乡闾
之教希阔弗讲虽有朴茂之质何以培其根而达其支
也哉君琪不自耀其材以取显仕而主昌平之候馆固
非有长民者之责乃能汲汲焉图所以私淑其人如此
可谓有志于古矣昔者鲁修泮宫而春秋不书说者类
曰此有国之常事尔君琪之为盖礼之以义起而出于
常事之外者也可无书乎凡庙学总为屋若干楹费钱
若干缗经始于至顺二年春二月而落成于秋八月翰
之教希阔弗讲虽有朴茂之质何以培其根而达其支
也哉君琪不自耀其材以取显仕而主昌平之候馆固
非有长民者之责乃能汲汲焉图所以私淑其人如此
可谓有志于古矣昔者鲁修泮宫而春秋不书说者类
曰此有国之常事尔君琪之为盖礼之以义起而出于
常事之外者也可无书乎凡庙学总为屋若干楹费钱
若干缗经始于至顺二年春二月而落成于秋八月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0b 页 WYG1209-0415b.png
林直学士赵公子昌与君琪居相望实有以相之其来
请记则冬十有二月也
浦江县三皇庙记
医有学三皇有庙尚矣合庙学为一而俾医师领其祠
事有司以春秋之季发公帑具祭料而折俎升觞焉今
制也盖三坟之书世莫得见可见者非必其本书百家
所录又多怪迂鄙野而爽于用能推其所承传而措诸
民生日用之间惟言医者为然耳三圣人开物成务之
请记则冬十有二月也
浦江县三皇庙记
医有学三皇有庙尚矣合庙学为一而俾医师领其祠
事有司以春秋之季发公帑具祭料而折俎升觞焉今
制也盖三坟之书世莫得见可见者非必其本书百家
所录又多怪迂鄙野而爽于用能推其所承传而措诸
民生日用之间惟言医者为然耳三圣人开物成务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1a 页 WYG1209-0415c.png
功有托以弗泯其在兹乎凡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礼
也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其徒无敢推唐虞成周之
君以为先圣医家者流乃得上援羲农黄帝氏而尸祝之
希世之盛典欤国家仁育庶类将悉跻之寿域垂意于医
事至重而不轻崇庙祀以表章其学著在令式而偏州下
邑或不能奉以从事非知为政之缓急者莫肯尽心焉浦
江自版图归职方踰四十载迨至治初始克有庙于邑署
之西南不久辄坏天历间尝缮完之而犹未有学也今达
也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其徒无敢推唐虞成周之
君以为先圣医家者流乃得上援羲农黄帝氏而尸祝之
希世之盛典欤国家仁育庶类将悉跻之寿域垂意于医
事至重而不轻崇庙祀以表章其学著在令式而偏州下
邑或不能奉以从事非知为政之缓急者莫肯尽心焉浦
江自版图归职方踰四十载迨至治初始克有庙于邑署
之西南不久辄坏天历间尝缮完之而犹未有学也今达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1b 页 WYG1209-0415d.png
噜噶齐博迪苏巴哈以廷对第二人由中秘外补再转而长
是邑既兴学宫以嘉惠章甫逢掖之士寻又以为今之建
学立师医与儒等尔隆于彼而啬于此非所以钦承天子
之命教也乃捐俸资倡众而改作焉中为殿堂具严像设
两庑旁列四墉外周前植棂星门而斋宿之次论说之所无
不毕备经始于至顺三年之某月落成于明年之某月书来
属溍记之溍窃惟三圣人之法被于万世其大庇乎斯人者
若天覆而地载不可以一事名言也百药齐和汤火箴石之
是邑既兴学宫以嘉惠章甫逢掖之士寻又以为今之建
学立师医与儒等尔隆于彼而啬于此非所以钦承天子
之命教也乃捐俸资倡众而改作焉中为殿堂具严像设
两庑旁列四墉外周前植棂星门而斋宿之次论说之所无
不毕备经始于至顺三年之某月落成于明年之某月书来
属溍记之溍窃惟三圣人之法被于万世其大庇乎斯人者
若天覆而地载不可以一事名言也百药齐和汤火箴石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2a 页 WYG1209-0416a.png
施与易大传所称网罟耒耜衣裳舟楫臼杵弧矢栋宇
棺椁均之为一事尔其不可名言者孰得窥测而拟诸
形容哉乃若贤侯之敬恭秩祀道宣灵休不宜无以告
来者庸弗辞而为之记馀见于旧刻者兹不重出焉
永嘉县重修海堤记
温为郡俯瞰大海江出郡城之后东与海合直拱北门
枕江为亭榜其颜曰四时万象候馆在焉使指所临长
吏迎劳无虚日亭之西为市区百货所萃廛氓贾竖咸
棺椁均之为一事尔其不可名言者孰得窥测而拟诸
形容哉乃若贤侯之敬恭秩祀道宣灵休不宜无以告
来者庸弗辞而为之记馀见于旧刻者兹不重出焉
永嘉县重修海堤记
温为郡俯瞰大海江出郡城之后东与海合直拱北门
枕江为亭榜其颜曰四时万象候馆在焉使指所临长
吏迎劳无虚日亭之西为市区百货所萃廛氓贾竖咸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2b 页 WYG1209-0416b.png
附趋之江浒故有大石堤延袤数千尺舍舟登陆者阻
泥淖不得前其俗率于堤之旁为石路外出以属于舟
次为之马头凡为马头者二一以俟官舸一以达商舶
云先是江水遏于沙洲由江心寺之西逆流而上势奔
突莫支堤数毁缮治之费公私交以为病至顺二年秋
水暴溢括苍山中被郡境飓风激海水相辅为害堤倾
路夷亭随仆永和盐仓亦圮水怒未已且将破庐舍败
城郭永嘉盖郡之治所县尹赵君大讷谓是不可缓急
泥淖不得前其俗率于堤之旁为石路外出以属于舟
次为之马头凡为马头者二一以俟官舸一以达商舶
云先是江水遏于沙洲由江心寺之西逆流而上势奔
突莫支堤数毁缮治之费公私交以为病至顺二年秋
水暴溢括苍山中被郡境飓风激海水相辅为害堤倾
路夷亭随仆永和盐仓亦圮水怒未已且将破庐舍败
城郭永嘉盖郡之治所县尹赵君大讷谓是不可缓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3a 页 WYG1209-0416c.png
议兴作俾大家之役于官者分任其事或输以财或荐
以力经画劝相则身亲之以潮汐之盈缩有时也投其
隙而赋功焉列巨木为柱而设栿柂其上内攒众木围
之三周外施其芒以拨浪次填以石次积以瓦砾而实
土其中加横木备其欹侧而帖石其背以便行者堤若
路暨亭之址悉如之而亭亦复其故始事于三年之春
二月讫役于冬十一月费不益于旧而功倍焉伻来俾
记其岁月溍惟春秋之法有直书其事具文见意者敢
以力经画劝相则身亲之以潮汐之盈缩有时也投其
隙而赋功焉列巨木为柱而设栿柂其上内攒众木围
之三周外施其芒以拨浪次填以石次积以瓦砾而实
土其中加横木备其欹侧而帖石其背以便行者堤若
路暨亭之址悉如之而亭亦复其故始事于三年之春
二月讫役于冬十一月费不益于旧而功倍焉伻来俾
记其岁月溍惟春秋之法有直书其事具文见意者敢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3b 页 WYG1209-0416d.png
窃取斯义叙次梗槩不复效近人之记事谬为谀言以
乱其实续郡乘者尚有考于斯
昌平县石桥记
由都城北抵上京其驿十有二而昌平之为县当其第
一驿溪水径阛阓中横绝通衢霖潦暴至则水湍悍益
甚人莫利涉县尹毕侯以为昌平今畿县大驾时巡次
舍在焉凡侍从之臣宿卫之士与夫外颁教令内奉职
贡使客传遽之往来率由乎是为长吏者曷敢弗谨乃
乱其实续郡乘者尚有考于斯
昌平县石桥记
由都城北抵上京其驿十有二而昌平之为县当其第
一驿溪水径阛阓中横绝通衢霖潦暴至则水湍悍益
甚人莫利涉县尹毕侯以为昌平今畿县大驾时巡次
舍在焉凡侍从之臣宿卫之士与夫外颁教令内奉职
贡使客传遽之往来率由乎是为长吏者曷敢弗谨乃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4a 页 WYG1209-0417a.png
规货食募匠佣揆日之吉架石为桥其脩六十尺而其
广得脩四之一自始作至讫功为日若干车者无济盈
徒者无厉深而民不知有役咸相与诵美之掌其驿事
者宫君琪持父老之言来谂曰吾毕侯之为人素慎重
虽居剧县善操简以御烦见谓材敏然以廉平不苛民
乐其业田里安于无事用能以暇日致力于兹桥愿有
纪而附见其治行之槩勒诸岸左以贻永久古者列国
有四邻宾客之交入其境而门关逵路庐馆川梁修除
广得脩四之一自始作至讫功为日若干车者无济盈
徒者无厉深而民不知有役咸相与诵美之掌其驿事
者宫君琪持父老之言来谂曰吾毕侯之为人素慎重
虽居剧县善操简以御烦见谓材敏然以廉平不苛民
乐其业田里安于无事用能以暇日致力于兹桥愿有
纪而附见其治行之槩勒诸岸左以贻永久古者列国
有四邻宾客之交入其境而门关逵路庐馆川梁修除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4b 页 WYG1209-0417b.png
之不时犹或讥其失政矧今百里之郊警跸所临有能
勤其官敬其事而不忘乎严饬具备如此可谓无失政
矣岂徒一时兴作之功有足称道哉庸弗辞而为之书
善观政者有考于斯则他治行固可推而知也毕侯名
文质济南士族其出宰也由翊正掾外补云
苏御史治狱记
至顺二年冬十有一月赵郡苏公天爵由翰林为御史
南台时方用中书奏遣官审覆论报天下狱囚三年春
勤其官敬其事而不忘乎严饬具备如此可谓无失政
矣岂徒一时兴作之功有足称道哉庸弗辞而为之书
善观政者有考于斯则他治行固可推而知也毕侯名
文质济南士族其出宰也由翊正掾外补云
苏御史治狱记
至顺二年冬十有一月赵郡苏公天爵由翰林为御史
南台时方用中书奏遣官审覆论报天下狱囚三年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5a 页 WYG1209-0417c.png
正月公甫就职即分涖湖北湖北所统地大以远其西
南诸郡民獠错居俗素犷悍喜斗争狱事为最繁公不
惮山溪之阻瘴毒之所侵加遍履其地虽盛暑犹夜篝
灯阅文书无少勌囚有言其冤状者公曰宪司岁再至
不言何也囚皆曰前此虑囚者应故事耳闻公至当受
刑故不得不言公为之太息事无钜细必尽心焉辰之
沅陵民文甲无子育其甥雷乙后乃生两子而出乙乙
伺两子行卖茶即舟中取析薪之斧并斮杀之既沉斧
南诸郡民獠错居俗素犷悍喜斗争狱事为最繁公不
惮山溪之阻瘴毒之所侵加遍履其地虽盛暑犹夜篝
灯阅文书无少勌囚有言其冤状者公曰宪司岁再至
不言何也囚皆曰前此虑囚者应故事耳闻公至当受
刑故不得不言公为之太息事无钜细必尽心焉辰之
沅陵民文甲无子育其甥雷乙后乃生两子而出乙乙
伺两子行卖茶即舟中取析薪之斧并斮杀之既沉斧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5b 页 WYG1209-0417d.png
水中而血渍其衣迹故在事觉乙具服部使者顾以为
三年之疑狱而释之公曰是事二年半耳不杀人何以
衣有血污何以知斧在水中且其居去杀人处甚近何
谓疑狱遂复寘于理有龙光祖者买官得同知某州事
用例夺官家居其子及家奴言胡孙溪有吾家故所请
射官地而宋某来耕其上今宋已死宜募佃者光祖从
其言而宋之子乙来争此地光祖以牛米盐遗洞蛮使
与佃人夜持兵围宋所居尽缚其家人以去佃人指乙
三年之疑狱而释之公曰是事二年半耳不杀人何以
衣有血污何以知斧在水中且其居去杀人处甚近何
谓疑狱遂复寘于理有龙光祖者买官得同知某州事
用例夺官家居其子及家奴言胡孙溪有吾家故所请
射官地而宋某来耕其上今宋已死宜募佃者光祖从
其言而宋之子乙来争此地光祖以牛米盐遗洞蛮使
与佃人夜持兵围宋所居尽缚其家人以去佃人指乙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6a 页 WYG1209-0418a.png
兄甲谓洞蛮曰不杀此人恐走出洞事泄遂射杀之而
散卖其妻子于诸洞甲既死乙竟脱归诉其事吏受赇
止以占田坐其佃人寘光祖不问公曰杀人而坐以占
田可乎乃谕洞蛮悉出宋家人而正杀人者罪沅之麻
阳民张甲彭乙争溉田水交恶张以禾方熟夜往视之
彭适过其处张因杀之而诬以盗禾取其家竹䉂实禾
为验吏以为所杀者真盗也将贳其罪公曰彼盗汝禾
用手取之耶抑用镰也曰用镰耳公问镰安在不能对
散卖其妻子于诸洞甲既死乙竟脱归诉其事吏受赇
止以占田坐其佃人寘光祖不问公曰杀人而坐以占
田可乎乃谕洞蛮悉出宋家人而正杀人者罪沅之麻
阳民张甲彭乙争溉田水交恶张以禾方熟夜往视之
彭适过其处张因杀之而诬以盗禾取其家竹䉂实禾
为验吏以为所杀者真盗也将贳其罪公曰彼盗汝禾
用手取之耶抑用镰也曰用镰耳公问镰安在不能对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6b 页 WYG1209-0418b.png
乃论如法有黄天发者兄子四人仲独富而其季性刚
愎与诸兄数有争且陵侮天发仲欲杀季乃告于天发
而以钱与谢某者使共杀之季妻发其事仲谓天发曰
兄杀弟则罪重叔承之则罪不至死叔妇子某能衣食
之天发许诺寻就逮自言实出钱与龚某者使杀之龚
盖仲之舅而其妻则谢之母也仲赂吏如其言文到成
狱公疑有冤讯之果然乃以始谋者为罪首常德之桃
源民卢甲莫乙江丙同出求佣工于人甲误堕水死甲
愎与诸兄数有争且陵侮天发仲欲杀季乃告于天发
而以钱与谢某者使共杀之季妻发其事仲谓天发曰
兄杀弟则罪重叔承之则罪不至死叔妇子某能衣食
之天发许诺寻就逮自言实出钱与龚某者使杀之龚
盖仲之舅而其妻则谢之母也仲赂吏如其言文到成
狱公疑有冤讯之果然乃以始谋者为罪首常德之桃
源民卢甲莫乙江丙同出求佣工于人甲误堕水死甲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7a 页 WYG1209-0418c.png
弟之为僧者欲私甲妻不得诉甲妻与乙通而杀其夫
乙不能自明言实与丙同击之至死虑其复苏断首弃
草间而弃尸与杖于谭某家沟中吏往视之果得髑髅
而尸与仗皆无有公曰尸与仗纵存今已八年未有不
腐者呼谭问之则甲未死时其目已瞽而谬云曾见一
尸为水所漂去公知其诬语吏曰此乃疑狱且不止三
年也卒释之杨乙者始娶而得闷风疾其妻恶之逃归
父母家乙往追取其聘财妇翁以诉于官事未决而乙
乙不能自明言实与丙同击之至死虑其复苏断首弃
草间而弃尸与杖于谭某家沟中吏往视之果得髑髅
而尸与仗皆无有公曰尸与仗纵存今已八年未有不
腐者呼谭问之则甲未死时其目已瞽而谬云曾见一
尸为水所漂去公知其诬语吏曰此乃疑狱且不止三
年也卒释之杨乙者始娶而得闷风疾其妻恶之逃归
父母家乙往追取其聘财妇翁以诉于官事未决而乙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7b 页 WYG1209-0418d.png
于屠者燕甲家见其妻因与甲斗殴既去而至屠者燕
丙家责所贷又与丙斗殴而去中路病发死其母知无
它而恐官以前事来索之故极以闻吏不察乃捕系两
屠者治杀人事公问其母得乙风□状两屠者赖以免
印社子者问同里民家女为妻未及娶而周某者耻与
为娅婿止妇翁使勿嫁社子恨周而杀之杨惠孙黄文
德皆里中大家故有怨社子本受佣惠孙所又适僦文
德屋以居文德因嗾社子援杨父子造谋使杀周惠孙
丙家责所贷又与丙斗殴而去中路病发死其母知无
它而恐官以前事来索之故极以闻吏不察乃捕系两
屠者治杀人事公问其母得乙风□状两屠者赖以免
印社子者问同里民家女为妻未及娶而周某者耻与
为娅婿止妇翁使勿嫁社子恨周而杀之杨惠孙黄文
德皆里中大家故有怨社子本受佣惠孙所又适僦文
德屋以居文德因嗾社子援杨父子造谋使杀周惠孙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8a 页 WYG1209-0419a.png
彊服而不能言其故初言周捕其子奸事而杀之次言
周通其妾而杀之后徙其狱龙阳则又言过洞庭遇风
祷于神许采生以祭而杀周取心肝祭之公阅其牍曰
前二说既非是使如后说有尸可验犹未足信况无尸
乎及询得其实则教之自诬者卫推官也于是社子已
瘦死乃出杨父子破械遣之州人刘文贵死妻弟同郡
朱德来省其姊文贵养子饮以酒数日而患腹胀文贵
次子与养子争家财有隙因谓德曰得非中虾蟆毒乎
周通其妾而杀之后徙其狱龙阳则又言过洞庭遇风
祷于神许采生以祭而杀周取心肝祭之公阅其牍曰
前二说既非是使如后说有尸可验犹未足信况无尸
乎及询得其实则教之自诬者卫推官也于是社子已
瘦死乃出杨父子破械遣之州人刘文贵死妻弟同郡
朱德来省其姊文贵养子饮以酒数日而患腹胀文贵
次子与养子争家财有隙因谓德曰得非中虾蟆毒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8b 页 WYG1209-0419b.png
捣乌桕根和酒饮之得暴下视之无它毒而病愈剧德
归具以养子言告其母其母以闻于官未及逮问而德
死录事及武陵县官来验其尸皆以银钗探口中色不
变定为病死卫推官者先以他事怒录事欲假定验不
实为其罪更命龙阳知州聚检作中毒死辞连三十馀
人养子已诬服公疑有冤为访诸路人且谕使吐实众
皆曰狱辞尽卫推官教我云然公既反其狱并按卫推
官罢之凡此皆死狱公所平决未有不得其情者也富
归具以养子言告其母其母以闻于官未及逮问而德
死录事及武陵县官来验其尸皆以银钗探口中色不
变定为病死卫推官者先以他事怒录事欲假定验不
实为其罪更命龙阳知州聚检作中毒死辞连三十馀
人养子已诬服公疑有冤为访诸路人且谕使吐实众
皆曰狱辞尽卫推官教我云然公既反其狱并按卫推
官罢之凡此皆死狱公所平决未有不得其情者也富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9a 页 WYG1209-0419c.png
者以佃客家人死而蒙非辜公则直其冤贫者以年饥
取他人谷因击伤之而傅重议公则薄其罪所活又数
十百人澧之齐氏沅之曹氏骆氏靖之唐氏并雄于赀
而善持吏短长为民害齐因湖泊官不听其扑买而污
以他事曹与骆有罪例当施粉壁著其过恶遂藏去省
檄以灭其迹唐以白身为黄平府判官追夺之令下而
拒不纳公至吏始克举其法无所避有以婚田来诉者
公虽归其事于有司后必询所处当否即有未当折以
取他人谷因击伤之而傅重议公则薄其罪所活又数
十百人澧之齐氏沅之曹氏骆氏靖之唐氏并雄于赀
而善持吏短长为民害齐因湖泊官不听其扑买而污
以他事曹与骆有罪例当施粉壁著其过恶遂藏去省
檄以灭其迹唐以白身为黄平府判官追夺之令下而
拒不纳公至吏始克举其法无所避有以婚田来诉者
公虽归其事于有司后必询所处当否即有未当折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29b 页 WYG1209-0419d.png
片言莫不心服而去公既召还两入台为御史湖北之
人思之不寘而士之有文学者大祝周君历叙其事焉
昔者于定国尝为御史矣而其为廷尉也居十八岁乃
迁夫以十八岁之久事之可书者宜不一而足史仅存
其父于公争孝妇不杀姑事而于定国之事一无所登
载第称之曰民自以不克而已岂非当时轶其传而史
家无述欤窃用是有感于公之事辄因周君所叙删取大
略为之记以慰其人之思后之载史笔者或尚有考也
人思之不寘而士之有文学者大祝周君历叙其事焉
昔者于定国尝为御史矣而其为廷尉也居十八岁乃
迁夫以十八岁之久事之可书者宜不一而足史仅存
其父于公争孝妇不杀姑事而于定国之事一无所登
载第称之曰民自以不克而已岂非当时轶其传而史
家无述欤窃用是有感于公之事辄因周君所叙删取大
略为之记以慰其人之思后之载史笔者或尚有考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0a 页 WYG1209-0420a.png
公今由中书礼部侍郎出为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
云
自怡斋记
山林肥遁之士遗世而绝俗声色狗马金珠服玩之美
举无足动其意而其意之所乐犹有寓乎草木禽鱼烟
云荒忽风月寂寥之间是虽若与世俗异嗜而不相入
其不能无待于外则一而已自夫外物者言之金珠草
木均之无知也狗马禽鱼均之无识也果奚取奚舍焉
云
自怡斋记
山林肥遁之士遗世而绝俗声色狗马金珠服玩之美
举无足动其意而其意之所乐犹有寓乎草木禽鱼烟
云荒忽风月寂寥之间是虽若与世俗异嗜而不相入
其不能无待于外则一而已自夫外物者言之金珠草
木均之无知也狗马禽鱼均之无识也果奚取奚舍焉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0b 页 WYG1209-0420b.png
苟无累于取舍则稊稗也蝼蚁也瓦甓也万物之职职
未有不可寓其乐也独烟云风月乎哉仁者乐山而未
始资夫山以为仁知者乐水而未始资乎水以为知君
子之乐固无所待于外也予尝与客造乎自怡之斋叩
其主人之名斋者则华阳陶隐居诗语也噫谓白云不
堪持寄而可自怡悦者华阳之戏论尔夫既已游乎方
之外矣白云何物能为之累耶贤主人不爱其重圭叠
组一旦蝉蜕而去由由然立乎万物之表盖有不屑为
未有不可寓其乐也独烟云风月乎哉仁者乐山而未
始资夫山以为仁知者乐水而未始资乎水以为知君
子之乐固无所待于外也予尝与客造乎自怡之斋叩
其主人之名斋者则华阳陶隐居诗语也噫谓白云不
堪持寄而可自怡悦者华阳之戏论尔夫既已游乎方
之外矣白云何物能为之累耶贤主人不爱其重圭叠
组一旦蝉蜕而去由由然立乎万物之表盖有不屑为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1a 页 WYG1209-0420c.png
山中宰相者声色狗马金珠服玩安足多道华阳之白
云固不能为之累也今之名斋顾有取乎其自怡之云
者是其中必有真乐者存而外物不与焉昔者孔子之
门有以浴乎沂风乎舞雩言其志者矣非有自得乎其
中则夫所待以寓其乐者曾何异于山中之白云乎虽
然濠上之游鱼之乐庄子不必知也庄子之不知鱼之
乐惠子不必知也白云之可怡悦与否贤主人固无庸
知之而贤主人之自乐者予亦不得而知也而安能言
云固不能为之累也今之名斋顾有取乎其自怡之云
者是其中必有真乐者存而外物不与焉昔者孔子之
门有以浴乎沂风乎舞雩言其志者矣非有自得乎其
中则夫所待以寓其乐者曾何异于山中之白云乎虽
然濠上之游鱼之乐庄子不必知也庄子之不知鱼之
乐惠子不必知也白云之可怡悦与否贤主人固无庸
知之而贤主人之自乐者予亦不得而知也而安能言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1b 页 WYG1209-0420d.png
之姑识其与客语者如此主人哈噜其氏台哈巴哈其名
尝以嗣袭长万夫云
巽庵记
馀姚杨君名其宴休之室曰巽庵而徵予言所以名之
义夫巽之义圣人之作易既言之矣其又奚言顾君之
名其庵者不可无辨焉耳盖庵也者山林枯槁之士木
茹涧饮而托焉以休其身者也巽之为卦其象辞曰利
有攸往利见大人其象传曰君子以申命行事由是言
尝以嗣袭长万夫云
巽庵记
馀姚杨君名其宴休之室曰巽庵而徵予言所以名之
义夫巽之义圣人之作易既言之矣其又奚言顾君之
名其庵者不可无辨焉耳盖庵也者山林枯槁之士木
茹涧饮而托焉以休其身者也巽之为卦其象辞曰利
有攸往利见大人其象传曰君子以申命行事由是言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2a 页 WYG1209-0421a.png
之则离世异俗者固无用乎巽矣而况君遭时承平方
以材见推择且寖有显职宜其席不暇暖宁能久居此
耶虽然观象玩辞居者之事也君退而家食藏修游息
于斯其于有攸往见大人者揆之必至审而于申命行
事者究之必至悉动则观其变玩其占而已以言乎变
则巽自遁来遁而为巽四乃得位得位而近君其动之
占所以悔亡而有功者四以一阴处四阳之间而上顺
于五皆以正而相得巽之善者也君果遁而不变者乎
以材见推择且寖有显职宜其席不暇暖宁能久居此
耶虽然观象玩辞居者之事也君退而家食藏修游息
于斯其于有攸往见大人者揆之必至审而于申命行
事者究之必至悉动则观其变玩其占而已以言乎变
则巽自遁来遁而为巽四乃得位得位而近君其动之
占所以悔亡而有功者四以一阴处四阳之间而上顺
于五皆以正而相得巽之善者也君果遁而不变者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2b 页 WYG1209-0421b.png
诚使之进居近列必有以处此矣岂若山林之士离世
异俗木茹涧饮嗒然休其身而无所用心也哉抑予闻
圣人之言易取义非一端是故巽为有攸往见大人申
命行事而或为隐或为伏窃惧昧者疑君之寓迹乎兹
庵有类夫以潜隐屈伏为巽者于是乎言
江浙行中书省题名记
昔太史公于汉之将相名臣不皆立传而为之表悉著
其氏名岁月使览者尚论其世而有以知其人后世官
异俗木茹涧饮嗒然休其身而无所用心也哉抑予闻
圣人之言易取义非一端是故巽为有攸往见大人申
命行事而或为隐或为伏窃惧昧者疑君之寓迹乎兹
庵有类夫以潜隐屈伏为巽者于是乎言
江浙行中书省题名记
昔太史公于汉之将相名臣不皆立传而为之表悉著
其氏名岁月使览者尚论其世而有以知其人后世官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3a 页 WYG1209-0421c.png
寺之题名实本于此故虽偏州下邑无不记诸其厅壁
江浙行中书省涖治钱塘五十又六年题名有记尚矣
至正二年夏四月省署燬于灾而石亦仆今丞相适下
车亟使计工程材拓故址植广厦增崇其壮观以昭示
乎等威而未及蒐遗举坠补题名之缺平章政事喀喇
公视事伊始命掌固考旧椟合前宰执之氏名岁月伐
石而大书深刻焉令溍叙次梗槩以告来者溍幸尝以
文字为职业而效趋走于属部何敢以不敏辞载惟我
江浙行中书省涖治钱塘五十又六年题名有记尚矣
至正二年夏四月省署燬于灾而石亦仆今丞相适下
车亟使计工程材拓故址植广厦增崇其壮观以昭示
乎等威而未及蒐遗举坠补题名之缺平章政事喀喇
公视事伊始命掌固考旧椟合前宰执之氏名岁月伐
石而大书深刻焉令溍叙次梗槩以告来者溍幸尝以
文字为职业而效趋走于属部何敢以不敏辞载惟我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3b 页 WYG1209-0421d.png
朝稽古建官以来厖臣硕辅入则保兹天子而仪刑乎
百辟出则正是国人而屏翰乎四方体貌之尊内外均
一所以耸万民之具瞻折千里之遐冲也今天下为行
省凡十有一而江浙当东南之都会生齿繁夥物产富
穰水浮陆行纷轮杂集所统勾吴于越七闽之聚讫于
海隅旁连诸番椎结卉裳稽首内向挈兵民二枋而临
制于阃外事任至重非元勋懋德两有文武莫克膺其
寄丞相繇中书平章政事进位端揆来镇兹土纪纲号
百辟出则正是国人而屏翰乎四方体貌之尊内外均
一所以耸万民之具瞻折千里之遐冲也今天下为行
省凡十有一而江浙当东南之都会生齿繁夥物产富
穰水浮陆行纷轮杂集所统勾吴于越七闽之聚讫于
海隅旁连诸番椎结卉裳稽首内向挈兵民二枋而临
制于阃外事任至重非元勋懋德两有文武莫克膺其
寄丞相繇中书平章政事进位端揆来镇兹土纪纲号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4a 页 WYG1209-0422a.png
令焕然聿新群工庶尹奔走率职赐履所及咸为之改
视而易听皇上嘉其有兴坏起废之功特敕词林宗工
作记并书篆以赐一时宰执大臣都司僚佐亦已衣被
昭回之光而流荣耀于无极若夫题名之设盖他日表
将相名臣者之权舆是宜与兰台秘阁之所纂名山金
匮之所储相为经纬氏名岁月之存否所系甚大岂偏
州下邑厅壁所记可槩论乎然窃闻温国司马公记谏
院题名以为居是官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
视而易听皇上嘉其有兴坏起废之功特敕词林宗工
作记并书篆以赐一时宰执大臣都司僚佐亦已衣被
昭回之光而流荣耀于无极若夫题名之设盖他日表
将相名臣者之权舆是宜与兰台秘阁之所纂名山金
匮之所储相为经纬氏名岁月之存否所系甚大岂偏
州下邑厅壁所记可槩论乎然窃闻温国司马公记谏
院题名以为居是官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4b 页 WYG1209-0422b.png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有言责者固不容不事斯语充
乎是道虽秉国之均任天下之重无难也则其为记又
不徒取氏名岁月之可见而已矧今圣神抚运钜人并
生更进迭兴均其劳佚犹有虞之九官奋庸于内成周
之三后恊心于外画一之治罔间后先述作之家溯观
其时而睹其馀泽之未泯指事载功垂之竹帛不亦庙
堂推美让善追纪前人之盛心也哉
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题名记
乎是道虽秉国之均任天下之重无难也则其为记又
不徒取氏名岁月之可见而已矧今圣神抚运钜人并
生更进迭兴均其劳佚犹有虞之九官奋庸于内成周
之三后恊心于外画一之治罔间后先述作之家溯观
其时而睹其馀泽之未泯指事载功垂之竹帛不亦庙
堂推美让善追纪前人之盛心也哉
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题名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5a 页 WYG1209-0422c.png
中书之有行省行省之有左右司国朝之制也盖自唐
分三省肇置都司为尚书丞辖之贰以天下之大百官
之众而任是职者止于一人其选不轻矣考之六典则
其所掌付诸司之事举正稽违省署符目执直簿以知
省内宿直等仅仅数事而已位有常员职有常守也今
政本一归于中书而以左右两司为元僚小大之事罔
不与闻列曹掾有所关白得执文墨议论相可否佥议
既定乃以听都堂之裁决而署行之较之往昔事权轻
分三省肇置都司为尚书丞辖之贰以天下之大百官
之众而任是职者止于一人其选不轻矣考之六典则
其所掌付诸司之事举正稽违省署符目执直簿以知
省内宿直等仅仅数事而已位有常员职有常守也今
政本一归于中书而以左右两司为元僚小大之事罔
不与闻列曹掾有所关白得执文墨议论相可否佥议
既定乃以听都堂之裁决而署行之较之往昔事权轻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5b 页 WYG1209-0422d.png
重固大不侔其在行省曰郎中曰员外郎曰都事官称
命秩悉视中朝宰士而恩数无内外之异合左右为一
司以兼总乎六曹而分守无彼此之殊位序已崇而职
务尤剧委任之重夐绝前比非清方敦实闳敏周通之
材莫宜居之由是而历从班登政地者踵武相望号为
宰相之储诚要官之高选也学士大夫往往观乎题名
而指其显融于时能以隽功伟烈自见者侈为盛世之
美谈安可无以考其去来之岁月哉江浙行省左右司
命秩悉视中朝宰士而恩数无内外之异合左右为一
司以兼总乎六曹而分守无彼此之殊位序已崇而职
务尤剧委任之重夐绝前比非清方敦实闳敏周通之
材莫宜居之由是而历从班登政地者踵武相望号为
宰相之储诚要官之高选也学士大夫往往观乎题名
而指其显融于时能以隽功伟烈自见者侈为盛世之
美谈安可无以考其去来之岁月哉江浙行省左右司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6a 页 WYG1209-0423a.png
重新于灾燬之馀爰命溍记其题名而刻诸庑下溍窃
惟古之记题名者不特以谨岁月必因其所居之位而
寓规诫焉今之都司上以弥纶乎相业下以纲纪乎曹
务至于边隅之阨塞闾阎之幽隐靡所不当问非若群
有司效一官守一职而可以一事名言也庸叙次其设
置之沿革以为之记凡参赞之功有可称述而非题名
所能尽记者兹不得而详焉
义乌先达题名记
惟古之记题名者不特以谨岁月必因其所居之位而
寓规诫焉今之都司上以弥纶乎相业下以纲纪乎曹
务至于边隅之阨塞闾阎之幽隐靡所不当问非若群
有司效一官守一职而可以一事名言也庸叙次其设
置之沿革以为之记凡参赞之功有可称述而非题名
所能尽记者兹不得而详焉
义乌先达题名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6b 页 WYG1209-0423b.png
义乌邑庠礼殿之西南故有文昌祠宋先达题名在焉
祠废而石毁已久至正七年春主教事者暨先达诸公
之后人始复修其祠事而买石重刻寘其中昔我世祖
皇帝既定天下于一万邦黎献共惟帝臣特旨以宋
咸淳甲戌进士第一王公龙泽为行御史台监察御史
公邑人也乡大夫先生莫不动色胥庆以为科目之设
兹其权舆迨仁宗皇帝临御伊始承平寖久文运之
开适惟其时诞布诏条光扬祖训著贡举令以兴贤能
祠废而石毁已久至正七年春主教事者暨先达诸公
之后人始复修其祠事而买石重刻寘其中昔我世祖
皇帝既定天下于一万邦黎献共惟帝臣特旨以宋
咸淳甲戌进士第一王公龙泽为行御史台监察御史
公邑人也乡大夫先生莫不动色胥庆以为科目之设
兹其权舆迨仁宗皇帝临御伊始承平寖久文运之
开适惟其时诞布诏条光扬祖训著贡举令以兴贤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7a 页 WYG1209-0423c.png
法行于延祐之初而兆见于至元之末公之用舍乃科
举废兴之几名不称则无以风厉乎四方蒐其缺轶而
表显之不独为一邑之荣观而已矧今圣天子在上稽
古右文分命儒臣撰定前史因其善恶以寓劝惩列传
所载尽瘁事国如忠简宗公正色立朝如文清徐公皆
邑之先达也睹其名而知感慕激发则两公不得专美
于前而后贤之踵武相接又岂止为科举之士哉是宜
有以彰千载之盛际非徒可存一代之故实云尔诗曰
举废兴之几名不称则无以风厉乎四方蒐其缺轶而
表显之不独为一邑之荣观而已矧今圣天子在上稽
古右文分命儒臣撰定前史因其善恶以寓劝惩列传
所载尽瘁事国如忠简宗公正色立朝如文清徐公皆
邑之先达也睹其名而知感慕激发则两公不得专美
于前而后贤之踵武相接又岂止为科举之士哉是宜
有以彰千载之盛际非徒可存一代之故实云尔诗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7b 页 WYG1209-0423d.png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遗风馀烈固未泯也又曰高山仰
止景行行止吾侪小子敢不勉诸题名旧刻溍之曾大
父左曹公实志之兹俾溍嗣书其重新之岁月溍不得
辞也
义乌县学明伦堂记
义乌故有先圣庙在县南宋庆历中徙于县东而立学
以应令崇宁初命县皆置学又徙于县西寻燬于寇今
庙学在县北则绍兴间所徙也其后又斥庙西地以为
止景行行止吾侪小子敢不勉诸题名旧刻溍之曾大
父左曹公实志之兹俾溍嗣书其重新之岁月溍不得
辞也
义乌县学明伦堂记
义乌故有先圣庙在县南宋庆历中徙于县东而立学
以应令崇宁初命县皆置学又徙于县西寻燬于寇今
庙学在县北则绍兴间所徙也其后又斥庙西地以为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8a 页 WYG1209-0424a.png
学而规制寖备逮入国朝有司以时缮治惟谨天历二
年冬达噜噶齐特哩始尽撤而新之奥殿邃庑夷庭穹
门崇高脩广悉倍其旧且改作论堂直庙之北墉面势
甚正而地脉隐隐隆然以起堂适据其脊或挟宫宅地
形之术审其方向谓宜避勿犯由是未及就绪而遽辍
工后来间有不为其所怵者率惮于役殷费钜罔敢自
任顾假术者之言以为解阅岁滋远莫或以动其意至
正三年夏五月县尹周侯自强来涖事展谒而退睹斯
年冬达噜噶齐特哩始尽撤而新之奥殿邃庑夷庭穹
门崇高脩广悉倍其旧且改作论堂直庙之北墉面势
甚正而地脉隐隐隆然以起堂适据其脊或挟宫宅地
形之术审其方向谓宜避勿犯由是未及就绪而遽辍
工后来间有不为其所怵者率惮于役殷费钜罔敢自
任顾假术者之言以为解阅岁滋远莫或以动其意至
正三年夏五月县尹周侯自强来涖事展谒而退睹斯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8b 页 WYG1209-0424b.png
堂之塈茨不施欹仄敝漏殆将覆压问其故而为之太
息亟令鸠财僝功易其已坏而补其弗具圬墁瓴甓必
坚必良栋杗丰硕棂槛显敞飞榱步檐周于四阿左右
斋序为屋十间基而未构者半完旧益新毕溃于成什
器之须待用无缺先贤之祠曰忠孝堂寓于庑下则迁
而位于庙之西南巨石偃蹇当乎前轩则因其自然辅
以土壤及它山之石使就平坦甃其上为杏坛脩五十
尺有奇而广加其脩五之一始事于是年之冬讫役于
息亟令鸠财僝功易其已坏而补其弗具圬墁瓴甓必
坚必良栋杗丰硕棂槛显敞飞榱步檐周于四阿左右
斋序为屋十间基而未构者半完旧益新毕溃于成什
器之须待用无缺先贤之祠曰忠孝堂寓于庑下则迁
而位于庙之西南巨石偃蹇当乎前轩则因其自然辅
以土壤及它山之石使就平坦甃其上为杏坛脩五十
尺有奇而广加其脩五之一始事于是年之冬讫役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9a 页 WYG1209-0424c.png
明年之春主教事者欲图贤侯之绩俾永勿坠爰状其
实属溍记之盖古者惟有学而无庙后世或有庙而无
学庙学之制莫备于今诏书屡下风厉作成视昔有加
可谓盛矣义乌为名县其有学亦已久夫何一旦倏兴
忽废春秋行事骏奔走执笾豆济济在列而考德问业
群居游息皆无其所弦诵之声希阔寂寥几若向之有
庙无学何以广教道称上旨哉宜乎周侯鳃鳃焉致其
力而不恤于流俗也凡先王建学明伦之本意与是邦
实属溍记之盖古者惟有学而无庙后世或有庙而无
学庙学之制莫备于今诏书屡下风厉作成视昔有加
可谓盛矣义乌为名县其有学亦已久夫何一旦倏兴
忽废春秋行事骏奔走执笾豆济济在列而考德问业
群居游息皆无其所弦诵之声希阔寂寥几若向之有
庙无学何以广教道称上旨哉宜乎周侯鳃鳃焉致其
力而不恤于流俗也凡先王建学明伦之本意与是邦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39b 页 WYG1209-0424d.png
人材风俗文物之大槩有晋陵胡公珵乡先达朱公如
璋陈公炳及溍之六世祖处士君所为记论著已详石
多不存而其文并传于今未泯溍不敢剿取前人成说
以渎告于同志之士姑为记其颠末如此俾来者有考
焉
徐偃王庙碑后记
衢州徐偃王庙有韩愈氏所为碑文其别庙在今兰溪
州者里人徐畸实为之记畸辨其未尝称王而建安袁
璋陈公炳及溍之六世祖处士君所为记论著已详石
多不存而其文并传于今未泯溍不敢剿取前人成说
以渎告于同志之士姑为记其颠末如此俾来者有考
焉
徐偃王庙碑后记
衢州徐偃王庙有韩愈氏所为碑文其别庙在今兰溪
州者里人徐畸实为之记畸辨其未尝称王而建安袁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0a 页 WYG1209-0425a.png
聘儒记江山之别庙直谓孔孟之徒无道偃王事者古
昔帝王事迹不载于经而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固多
矣况偃王事见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张华博物志
本末甚具至愈之文出而学者家传人诵之偃王仁义
之心遂以暴白于天下后世由愈之言可信不诬也若
愈者非所谓孔孟之徒欤衢人柴某家于兰溪既与州
之士民脩其祠事且摹刻愈碑文立石殿庑而属溍志
其岁月于下方溍窃惟汤武以仁义兴偃王以仁义亡
昔帝王事迹不载于经而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固多
矣况偃王事见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张华博物志
本末甚具至愈之文出而学者家传人诵之偃王仁义
之心遂以暴白于天下后世由愈之言可信不诬也若
愈者非所谓孔孟之徒欤衢人柴某家于兰溪既与州
之士民脩其祠事且摹刻愈碑文立石殿庑而属溍志
其岁月于下方溍窃惟汤武以仁义兴偃王以仁义亡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0b 页 WYG1209-0425b.png
兴亡虽异其为仁义未始不出于心之同然是州之人
诚能于愈之言信而不疑则其致力于神将弗懈而益
虔祥庆之来下荫庥之所加未有止也庸附见畸聘儒
之说而论次之庶览者得以详焉
忠简宗公祠记
义乌满心寺钟记宋名臣忠简宗公之文也石毁弗存
已久寺僧曰直曰谧寔公七世诸孙直先示寂谧今以
甲乙之传嗣为住持爰辍衣盂之资购田若干亩祠公
诚能于愈之言信而不疑则其致力于神将弗懈而益
虔祥庆之来下荫庥之所加未有止也庸附见畸聘儒
之说而论次之庶览者得以详焉
忠简宗公祠记
义乌满心寺钟记宋名臣忠简宗公之文也石毁弗存
已久寺僧曰直曰谧寔公七世诸孙直先示寂谧今以
甲乙之传嗣为住持爰辍衣盂之资购田若干亩祠公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1a 页 WYG1209-0425c.png
于西庑探家集得旧记重刻诸石而俾溍志于下方谨
按公讳泽字汝霖世为义乌人元祐六年中进士第调
馆陶尉历龙游胶水赵城令政和三年改官知莱州掖
县差通判登州忤道士得幸用事者既丐祠而归犹坐
削夺羁置镇江国卜居焉经郊恩叙复监镇江酒靖康
元年以台臣荐召对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公奏名不
正更其名计议使讫不行会选易河北帅守乃擢公直
秘阁知磁州河北义兵都总管就迁秘阁修撰高宗以
按公讳泽字汝霖世为义乌人元祐六年中进士第调
馆陶尉历龙游胶水赵城令政和三年改官知莱州掖
县差通判登州忤道士得幸用事者既丐祠而归犹坐
削夺羁置镇江国卜居焉经郊恩叙复监镇江酒靖康
元年以台臣荐召对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公奏名不
正更其名计议使讫不行会选易河北帅守乃擢公直
秘阁知磁州河北义兵都总管就迁秘阁修撰高宗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1b 页 WYG1209-0425d.png
亲王奉使过磁州力止之朝廷即授以兵马大元帅公
为副元帅暨高宗正位宸极命公以龙图阁学士知襄
阳府俄徙知青州又徙知开封府遂以延康殿学士为
京城留守兼开封尹升资政殿学士公方身任中原之
事时宰忌公者从中沮之公以忧愤成疾而薨建炎二
年也有旨拜公门下侍郎御营副使而遽以遗表闻诏
赠观文殿学士寻赐谥忠简公阶正郎恤典初行止用
侍从恩数进四官后乃以通议大夫告其第累加至开
为副元帅暨高宗正位宸极命公以龙图阁学士知襄
阳府俄徙知青州又徙知开封府遂以延康殿学士为
京城留守兼开封尹升资政殿学士公方身任中原之
事时宰忌公者从中沮之公以忧愤成疾而薨建炎二
年也有旨拜公门下侍郎御营副使而遽以遗表闻诏
赠观文殿学士寻赐谥忠简公阶正郎恤典初行止用
侍从恩数进四官后乃以通议大夫告其第累加至开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2a 页 WYG1209-0426a.png
府仪同三司云公墓在镇江之京岘山而立庙于乡郡
从祀于邑庠并著为有司之彝典谧之生上距公殁二
百馀年且去家为浮屠而不忘乎贤其贤亲其亲祠事
之兴又礼之以义起者也溍是用序次其作始之自并
以公官伐之槩系焉公平生大节及功施于社稷者有
传在国史有遗事行于世兹不书
重脩钓台书院记
汉严子陵先生会稽馀姚人史称先生少与光武同游
从祀于邑庠并著为有司之彝典谧之生上距公殁二
百馀年且去家为浮屠而不忘乎贤其贤亲其亲祠事
之兴又礼之以义起者也溍是用序次其作始之自并
以公官伐之槩系焉公平生大节及功施于社稷者有
传在国史有遗事行于世兹不书
重脩钓台书院记
汉严子陵先生会稽馀姚人史称先生少与光武同游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2b 页 WYG1209-0426b.png
学光武即位令以物色访之得于齐国拜谏议大夫不
受去耕于富春山按图志是时齐为郡而未为国其遗
迹已漫不可考今建德之桐庐实富春故地先生钓台
在焉所谓严陵濑也不独以严名其地而且以严姓其
州先生高风盛烈之所存于此为最著崇立而表显之
使人知所向慕奋发不亦为民师帅者之职欤钓台有
祠创于范文正公作州之日而重新于萧侯燧其有书
院则自陆侯子遹始更王侯佖赵侯汝历规制乃备国
受去耕于富春山按图志是时齐为郡而未为国其遗
迹已漫不可考今建德之桐庐实富春故地先生钓台
在焉所谓严陵濑也不独以严名其地而且以严姓其
州先生高风盛烈之所存于此为最著崇立而表显之
使人知所向慕奋发不亦为民师帅者之职欤钓台有
祠创于范文正公作州之日而重新于萧侯燧其有书
院则自陆侯子遹始更王侯佖赵侯汝历规制乃备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3a 页 WYG1209-0426c.png
朝仍其旧设师弟子员而邻僧怙势悉夺其恒产以为
已有诉之于官仅复其半所食者瘠田五十亩而已间
尝入钱佃其旁官山三十顷取鬻薪之奇赢以佐营缮
之费豪民欲擅其利搆讼连数岁不决至正元年秋总
管罗公下车首务修明学政偶阅其牍亟命度其地之
肥硗均而为二俾分佃之咸以为平而各安其业山长
沉元鼎方谋铢积寸累以兴坏而起废公复谕士人合
私钱二千五百缗助其弗给土木之须靡不毕具元鼎
已有诉之于官仅复其半所食者瘠田五十亩而已间
尝入钱佃其旁官山三十顷取鬻薪之奇赢以佐营缮
之费豪民欲擅其利搆讼连数岁不决至正元年秋总
管罗公下车首务修明学政偶阅其牍亟命度其地之
肥硗均而为二俾分佃之咸以为平而各安其业山长
沉元鼎方谋铢积寸累以兴坏而起废公复谕士人合
私钱二千五百缗助其弗给土木之须靡不毕具元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3b 页 WYG1209-0426d.png
寻书满徐天麟继之公以元鼎经画有素留使同竟其
役会达噜噶齐高昌公适至与公并志壹虑临事劝相
焉寮佐亦克交赞其事而躬程督之劳则县达噜噶齐
伊埒穆尔丹也屋以间计凡四十有九完旧者曰燕居殿
曰祠堂曰清风堂曰招隐堂曰客星阁曰山高水长阁
曰遂高楼曰羊裘轩曰怀仁辅义两斋增新者曰三公
不换亭曰天下十九泉亭曰锦峰绣岭亭曰东台西台
两亭于登台之路而为门以识之又作门其外榜曰钓
役会达噜噶齐高昌公适至与公并志壹虑临事劝相
焉寮佐亦克交赞其事而躬程督之劳则县达噜噶齐
伊埒穆尔丹也屋以间计凡四十有九完旧者曰燕居殿
曰祠堂曰清风堂曰招隐堂曰客星阁曰山高水长阁
曰遂高楼曰羊裘轩曰怀仁辅义两斋增新者曰三公
不换亭曰天下十九泉亭曰锦峰绣岭亭曰东台西台
两亭于登台之路而为门以识之又作门其外榜曰钓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4a 页 WYG1209-0427a.png
台曰富春山庀事于是年之十月而讫役于明年之五
月寓公遗老来学之士共乐其成于是马君泰之以书
来属溍识其岁月夫以二千石之重而荷承流宣化之
任所以导扬上德扶世觉民者非可家至而户晓也本
诸名教树之风声待其目击而心惟气感而机悟将有
惕焉于中不能自己者矣诸君子藏修游息于斯顾曕
江山想像仪刑闻先生之风而莫不兴起尚无忘贤师
帅新美之功哉若夫先生之行义与出处之大致见于
月寓公遗老来学之士共乐其成于是马君泰之以书
来属溍识其岁月夫以二千石之重而荷承流宣化之
任所以导扬上德扶世觉民者非可家至而户晓也本
诸名教树之风声待其目击而心惟气感而机悟将有
惕焉于中不能自己者矣诸君子藏修游息于斯顾曕
江山想像仪刑闻先生之风而莫不兴起尚无忘贤师
帅新美之功哉若夫先生之行义与出处之大致见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4b 页 WYG1209-0427b.png
前贤所论述者溍不敢赘陈也高昌公名间尔仕于中
朝历章佩监中尚卿罗公名廷玉兴和人以监察御史
累迁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今由两淮都转运盐使
来涖兹郡云
海盐州新作大成乐记
古之释奠折俎升觞而已其为礼也略故其用乐之始
莫得而详记曰凡释奠者必有合也说者或以合为合
乐然则释奠之有乐其出于古欤若其音节器数则自
朝历章佩监中尚卿罗公名廷玉兴和人以监察御史
累迁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今由两淮都转运盐使
来涖兹郡云
海盐州新作大成乐记
古之释奠折俎升觞而已其为礼也略故其用乐之始
莫得而详记曰凡释奠者必有合也说者或以合为合
乐然则释奠之有乐其出于古欤若其音节器数则自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5a 页 WYG1209-0427c.png
汉儒未尝言之前史所载元嘉之六佾特施于太学开
元之宫悬仅设于两京政和造雅乐名大晟始颁行于
天下而绍兴著令郡邑释奠其乐三成盖至是而州县
学有事于先圣先师无不用乐者矣国家有因有革存
其声音器物之旧而变其称号以新一代之观听今所
谓大成乐是也海盐昔为县时既立学而庙祀孔子逮
版图入职方朝廷以其地大人夥易县为州而庙学之
制犹循其故礼具而乐缺有司以吏议所不责久寘弗
元之宫悬仅设于两京政和造雅乐名大晟始颁行于
天下而绍兴著令郡邑释奠其乐三成盖至是而州县
学有事于先圣先师无不用乐者矣国家有因有革存
其声音器物之旧而变其称号以新一代之观听今所
谓大成乐是也海盐昔为县时既立学而庙祀孔子逮
版图入职方朝廷以其地大人夥易县为州而庙学之
制犹循其故礼具而乐缺有司以吏议所不责久寘弗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5b 页 WYG1209-0427d.png
讲至正元年夏四月陈侯某来知是州首务兴举学政
问其籍则为士者百家为田者万亩问其春秋之事则
有牲币而无乐侯为之惕然与寮佐延诸儒以图之佥
言仪真有周君者善乐事老而不仕寓迹于云间欲正
雅乐非君不可侯即俾持书币迎致焉君曰乐以导和
不和不足为乐仆观江淮间所用乐杂出于伶人贱工
之手器不中法音不中律左右高下参差混淆恶足以
致和哉苟徒捐厚费而饰虚文仆弗为也侯曰作乐以
问其籍则为士者百家为田者万亩问其春秋之事则
有牲币而无乐侯为之惕然与寮佐延诸儒以图之佥
言仪真有周君者善乐事老而不仕寓迹于云间欲正
雅乐非君不可侯即俾持书币迎致焉君曰乐以导和
不和不足为乐仆观江淮间所用乐杂出于伶人贱工
之手器不中法音不中律左右高下参差混淆恶足以
致和哉苟徒捐厚费而饰虚文仆弗为也侯曰作乐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6a 页 WYG1209-0428a.png
和神惟君言是听君乃为考其度数齐量范金为钟而
恊以古律管彼此适均吹其律而钟自应至于琴瑟亦
悉自制惟笙磬之属择善工使受指画而为之集诸生
三十有二人教之肄习而以明年春二月上丁合奏焉
在列者无不欣豫于是教授陈某以状来属予书于丽
牲之石用垂永久盖古之设教莫重于乐非止用于释
奠也侯之于乐不但欲辨其铿锵又必求通其义者相
与讨论之可不谓知所本乎诸君子从侯脩其时事周
恊以古律管彼此适均吹其律而钟自应至于琴瑟亦
悉自制惟笙磬之属择善工使受指画而为之集诸生
三十有二人教之肄习而以明年春二月上丁合奏焉
在列者无不欣豫于是教授陈某以状来属予书于丽
牲之石用垂永久盖古之设教莫重于乐非止用于释
奠也侯之于乐不但欲辨其铿锵又必求通其义者相
与讨论之可不谓知所本乎诸君子从侯脩其时事周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6b 页 WYG1209-0428b.png
旋升降于堂序之间必有闻其乐知其德而鼓舞于鸢
鱼飞跃之下者矣是举也有功于教道甚大非徒备其
阙典而已可无书乎
德清县学祭器记
德清县学新作祭器成主簿潘君以书来曰县有学学
有庙尚矣前教谕蒋钓所置祭器仅四十有九吾县尹
苏侯之始至也首以兴学为务勒褒封之辞以昭国典
饰严奉之具以崇庙貌增广生员而训迪劝励之寻用
鱼飞跃之下者矣是举也有功于教道甚大非徒备其
阙典而已可无书乎
德清县学祭器记
德清县学新作祭器成主簿潘君以书来曰县有学学
有庙尚矣前教谕蒋钓所置祭器仅四十有九吾县尹
苏侯之始至也首以兴学为务勒褒封之辞以昭国典
饰严奉之具以崇庙貌增广生员而训迪劝励之寻用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7a 页 WYG1209-0428c.png
今教谕胡宗海之请按旧图补造祭器之未备者百三
十有九樽爵簠簋豆登罍勺槃玷之属如式告完费钱
以缗计者千七百五十皆富而好礼之家慕向而悦助
之者也盖侯之抚民有恩驭吏有法而济之以无倦今
达噜噶齐与侯下车同日克笃于寅恭之义并志壹虑
俾伸其所欲为仆居其间虽无能为役亦左右交赞之
故未及期月而庭无滞讼奸豪屏息官府事益以简馀
力所逮自社稷坛三皇庙至于公署宾馆亭台库厩以
十有九樽爵簠簋豆登罍勺槃玷之属如式告完费钱
以缗计者千七百五十皆富而好礼之家慕向而悦助
之者也盖侯之抚民有恩驭吏有法而济之以无倦今
达噜噶齐与侯下车同日克笃于寅恭之义并志壹虑
俾伸其所欲为仆居其间虽无能为役亦左右交赞之
故未及期月而庭无滞讼奸豪屏息官府事益以简馀
力所逮自社稷坛三皇庙至于公署宾馆亭台库厩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7b 页 WYG1209-0428d.png
次毕新凡侯之所设施可称道者非一而莫重于礼器
之大备愿举其所重为之记他善状得以附见焉予惟
古之释奠为礼也略为器也容不必备今既庙事孔子
在著令为中祀牲币物器咸有定制其礼自朝廷达于
四方而偏州下邑迫于米盐细故日不暇给春秋之荐
幸不废而已苏侯独识其若缓实急而不苟于因陋就
寡考仪文之缺而于器数之末有所不遗能尽其职分
之当为而敬其事如此馀可知也庸弗辞而记之达噜
之大备愿举其所重为之记他善状得以附见焉予惟
古之释奠为礼也略为器也容不必备今既庙事孔子
在著令为中祀牲币物器咸有定制其礼自朝廷达于
四方而偏州下邑迫于米盐细故日不暇给春秋之荐
幸不废而已苏侯独识其若缓实急而不苟于因陋就
寡考仪文之缺而于器数之末有所不遗能尽其职分
之当为而敬其事如此馀可知也庸弗辞而记之达噜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8a 页 WYG1209-0429a.png
噶齐名布哷齐河西右族苏侯名靖世居濮之临清潘
君名子阳予同郡金华人也祭器之目及助钱者之氏
名悉列于石阴云
南山题名记
婺之宦学于杭者每岁暮春必相率之南山展谒乡先
达故宋兵部侍郎胡公墓仍即其庙食之所致祭焉竣
事遂饮于西湖舟中以叙州里之好大德八年春三月
癸亥会者四十有四人魏国赵文敏公时方以集贤直
君名子阳予同郡金华人也祭器之目及助钱者之氏
名悉列于石阴云
南山题名记
婺之宦学于杭者每岁暮春必相率之南山展谒乡先
达故宋兵部侍郎胡公墓仍即其庙食之所致祭焉竣
事遂饮于西湖舟中以叙州里之好大德八年春三月
癸亥会者四十有四人魏国赵文敏公时方以集贤直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8b 页 WYG1209-0429b.png
学士领儒台溍幸获从先生长者之后而趋走于公履
屐之末逮今三十有九年乃以非才补公故处暇日从
乡僧游龙井睹公旧题而与道其故事咸谓不可久废
而莫之举亟以白于宣政副使王公令同郡大夫士暨
方外交四十有一人以至正二年春二月癸亥复会于
南山追数向之四十有四人存者殆无几或显融于中
朝或随牒调补于远方或已倦游归休于家林惟溍忝
有禄食于此而得齿兹盛集未知后三十有九年今之
屐之末逮今三十有九年乃以非才补公故处暇日从
乡僧游龙井睹公旧题而与道其故事咸谓不可久废
而莫之举亟以白于宣政副使王公令同郡大夫士暨
方外交四十有一人以至正二年春二月癸亥复会于
南山追数向之四十有四人存者殆无几或显融于中
朝或随牒调补于远方或已倦游归休于家林惟溍忝
有禄食于此而得齿兹盛集未知后三十有九年今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9a 页 WYG1209-0429c.png
四十有一人重来者谁欤古人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
视昔此题名之所为作也诸公谓溍宜题识其首是用
弗让而直书其岁月以俟后之览者焉
通济桥记
婺濒溪为郡二水薄城南合流而西其势滋大距城一
里所故比舟为浮桥以达往来霖潦暴溢絙弱弗支舟
数败散水湍悍不容篙橹或有急而冒险以进多致覆
溺西峰及庵禅师悯人之病已甚谋伐石作桥以利永
视昔此题名之所为作也诸公谓溍宜题识其首是用
弗让而直书其岁月以俟后之览者焉
通济桥记
婺濒溪为郡二水薄城南合流而西其势滋大距城一
里所故比舟为浮桥以达往来霖潦暴溢絙弱弗支舟
数败散水湍悍不容篙橹或有急而冒险以进多致覆
溺西峰及庵禅师悯人之病已甚谋伐石作桥以利永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49b 页 WYG1209-0429d.png
久禅师名德之重尊官大吏豪商富民莫不慕向之输
财荐货狎至宣慰使哈喇岱金吾公为移闽阃徵善二
而授役焉度地于浮桥西若干步排积沙以定其基布
横木以实其底累石于渊者十有三旁为两堤中为十
一顿凡顿之形西正方东则小撱而剡其上以杀水怒
起大德四年秋九月讫十年春三月两堤十一顿皆集
未及架木为梁而禅师迁湖之道场寻委顺示寂杭游
民沉甲断发为头陀走京师绐权贵人言我及庵弟子
财荐货狎至宣慰使哈喇岱金吾公为移闽阃徵善二
而授役焉度地于浮桥西若干步排积沙以定其基布
横木以实其底累石于渊者十有三旁为两堤中为十
一顿凡顿之形西正方东则小撱而剡其上以杀水怒
起大德四年秋九月讫十年春三月两堤十一顿皆集
未及架木为梁而禅师迁湖之道场寻委顺示寂杭游
民沉甲断发为头陀走京师绐权贵人言我及庵弟子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0a 页 WYG1209-0430a.png
愿假外护以毕桥事权贵人不知其诈为请于东朝既
得请南还则并缘取民财夺商人木众共患之郡长吏
亦遭其凌侮而弗堪也乃发其奸陈之台司以闻于上
正其罪没入其钱遂罢桥局而毁石顿石坚致不易动
仅仆其五而止延祐元年冬十有二月也禅师之法子
雪牛刍公尝以桥不可废诉于官议久不决元统二年
春部使者徐公甫下车即询民间利害当兴除者未几
友云龙公时主西峰法席亟以兹桥为言徐公矍然谓
得请南还则并缘取民财夺商人木众共患之郡长吏
亦遭其凌侮而弗堪也乃发其奸陈之台司以闻于上
正其罪没入其钱遂罢桥局而毁石顿石坚致不易动
仅仆其五而止延祐元年冬十有二月也禅师之法子
雪牛刍公尝以桥不可废诉于官议久不决元统二年
春部使者徐公甫下车即询民间利害当兴除者未几
友云龙公时主西峰法席亟以兹桥为言徐公矍然谓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0b 页 WYG1209-0430b.png
人之为民害者宜绳以法桥以利民不宜因人而废亲
署公牍为申明之未报会徐公入参议中书省事白于
宰相执政咸以为桥梁与不急之役异诏旨甚明有废
必举无可疑者符下龙公首罄衣盂以倡兴作江浙行
中书省既给以前所没入之钱二万馀缗行宣政院亦
命开坛集众僧受具戒得香币之资为钱五万缗乃市
大木于处之遂昌募良匠于闽南江左以至正二年夏
四月庀事今工部尚书庆喜公前刑部尚书张公并持
署公牍为申明之未报会徐公入参议中书省事白于
宰相执政咸以为桥梁与不急之役异诏旨甚明有废
必举无可疑者符下龙公首罄衣盂以倡兴作江浙行
中书省既给以前所没入之钱二万馀缗行宣政院亦
命开坛集众僧受具戒得香币之资为钱五万缗乃市
大木于处之遂昌募良匠于闽南江左以至正二年夏
四月庀事今工部尚书庆喜公前刑部尚书张公并持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1a 页 WYG1209-0430c.png
部使者节而来躬涖视之且辍俸金以增役费寮佐及
所部吏民佽助恐后二公复并志壹虑殚其劝相程督
之勤于是诸顿悉完顿之高去水四十有一尺贯以木
梁被以石甃高出顿上又八尺而桥成桥之脩七百八
十尺广若干尺覆以屋如其脩广楹间五十而为殿者
三为亭者二殿以妥观音大士泗洲僧伽元天上帝之
神亭以寘四天王因浮桥之旧名榜曰通济其年冬十
月既望张公率宪府暨文武官属以落焉伻来俾为之
所部吏民佽助恐后二公复并志壹虑殚其劝相程督
之勤于是诸顿悉完顿之高去水四十有一尺贯以木
梁被以石甃高出顿上又八尺而桥成桥之脩七百八
十尺广若干尺覆以屋如其脩广楹间五十而为殿者
三为亭者二殿以妥观音大士泗洲僧伽元天上帝之
神亭以寘四天王因浮桥之旧名榜曰通济其年冬十
月既望张公率宪府暨文武官属以落焉伻来俾为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1b 页 WYG1209-0430d.png
记古者辰角见而雨毕则除道天根见而水涸则成梁
有司岁一治之耳是役也溯其造端之始已不啻四十
年而一作一辍卒有待乎任风纪者力振举之援著令
以从事乃克就绪其废兴所系固非有司之常事可以
槩论夫何以措其辞哉昔泉州守蔡公记万安渡石桥
第叙役要而不及其他盖春秋之法所谓直书其事具
文见意者也某不倿敢窃取斯义考其废兴之故而备
记之用谨岁月贻诸后之君子云尔
有司岁一治之耳是役也溯其造端之始已不啻四十
年而一作一辍卒有待乎任风纪者力振举之援著令
以从事乃克就绪其废兴所系固非有司之常事可以
槩论夫何以措其辞哉昔泉州守蔡公记万安渡石桥
第叙役要而不及其他盖春秋之法所谓直书其事具
文见意者也某不倿敢窃取斯义考其废兴之故而备
记之用谨岁月贻诸后之君子云尔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2a 页 WYG1209-0431a.png
博古堂记
故翰林待制佥淮西江北道廉访司事申屠公至元间
名御史也公平居无他好玩惟见以古彝器法书名画
求售者辄援厚直取之所蓄既富缄縢庋置覆以杰屋
名曰博古之堂公殁逮今(阙/)十有(阙/)年嗣子耀州史官
传藏护视惟谨升其堂如见其亲之存焉间尝谂于某
曰我先君燕休之所曰九思堂吴文正公实为之记别
号忍斋则翰林侍讲学士揭公记之武昌别业有箬谷
故翰林待制佥淮西江北道廉访司事申屠公至元间
名御史也公平居无他好玩惟见以古彝器法书名画
求售者辄援厚直取之所蓄既富缄縢庋置覆以杰屋
名曰博古之堂公殁逮今(阙/)十有(阙/)年嗣子耀州史官
传藏护视惟谨升其堂如见其亲之存焉间尝谂于某
曰我先君燕休之所曰九思堂吴文正公实为之记别
号忍斋则翰林侍讲学士揭公记之武昌别业有箬谷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2b 页 WYG1209-0431b.png
则翰林待制柳公记之作楼以储书曰墨庄则翰林学
士承旨欧阳公勒铭其上独博古堂仅存治书侍御史
李公魏国赵文敏公所书扁榜而未有为之记者幸畀
以一言俾我后人永保而勿坠不亦可乎某生也后不
及从先生长者登公之堂而区区陋微于诸大老无能
为役然把雅故于耀州非一日安敢以不敏辞昔者孔
子言夏殷之礼而谓杞宋之文献为不足徵当孔子时
杞用夷宋图霸已久典籍散亡而贤人之存者无几其
士承旨欧阳公勒铭其上独博古堂仅存治书侍御史
李公魏国赵文敏公所书扁榜而未有为之记者幸畀
以一言俾我后人永保而勿坠不亦可乎某生也后不
及从先生长者登公之堂而区区陋微于诸大老无能
为役然把雅故于耀州非一日安敢以不敏辞昔者孔
子言夏殷之礼而谓杞宋之文献为不足徵当孔子时
杞用夷宋图霸已久典籍散亡而贤人之存者无几其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3a 页 WYG1209-0431c.png
不足徵尚何怪乎秦人焚诗书而博士所掌故无恙萧
何从沛公入咸阳第能收其丞相府图籍以知天下阨
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至于先王之旧典仪物则一切
委弃弗顾而堕于楚人之手以同归于煨烬有识之士
所为追恨痛惜而不已也国兵南伐赵氏纳土既封其
府库以入于有司而一代之仪章物器皆公为江浙宣
阃都司时亲受于其主者以上于朝廷武夫俗吏莫敢
坏伤断简残编亦靡亡失其有功于斯文甚大中原文
何从沛公入咸阳第能收其丞相府图籍以知天下阨
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至于先王之旧典仪物则一切
委弃弗顾而堕于楚人之手以同归于煨烬有识之士
所为追恨痛惜而不已也国兵南伐赵氏纳土既封其
府库以入于有司而一代之仪章物器皆公为江浙宣
阃都司时亲受于其主者以上于朝廷武夫俗吏莫敢
坏伤断简残编亦靡亡失其有功于斯文甚大中原文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3b 页 WYG1209-0431d.png
献流落东南者固不得比隆夏殷公之贤于萧何则已
远矣而又能以馀力穷搜极访因山岩丘陇屋壁之遗
而窥见皆人制度法象之所寓精义之所存公之有志
于古岂徒以资耳目玩好而已哉矧以耀州为之子克
谨其承久且弗忘不待当祭而斋然后思其居处思其
所乐思其所嗜也来者讵可忽诸公讳致远字大用东
平寿良人其历官行事有永国文康阎公所为碑铭此
不著耀州名駉以清方直谅世其家云
远矣而又能以馀力穷搜极访因山岩丘陇屋壁之遗
而窥见皆人制度法象之所寓精义之所存公之有志
于古岂徒以资耳目玩好而已哉矧以耀州为之子克
谨其承久且弗忘不待当祭而斋然后思其居处思其
所乐思其所嗜也来者讵可忽诸公讳致远字大用东
平寿良人其历官行事有永国文康阎公所为碑铭此
不著耀州名駉以清方直谅世其家云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4a 页 WYG1209-0432a.png
述古堂记
吴郡缪仲素好古博雅之士也平生所嗜惟古器物卒
然遇之辄购以重赀并寘一堂之上其目若干所宝用
者有宋内府故藏绍兴丁卯邵谔所进述古图圆研因
以述古名其堂而求予记之述古图本李伯时效唐小
李将军用著色写云泉花木及一时之人物按郑天民
先觉所为记坐勘书台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喜观
者为王晋卿凭椅而立视者为张文潜按方几而凝伫
吴郡缪仲素好古博雅之士也平生所嗜惟古器物卒
然遇之辄购以重赀并寘一堂之上其目若干所宝用
者有宋内府故藏绍兴丁卯邵谔所进述古图圆研因
以述古名其堂而求予记之述古图本李伯时效唐小
李将军用著色写云泉花木及一时之人物按郑天民
先觉所为记坐勘书台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喜观
者为王晋卿凭椅而立视者为张文潜按方几而凝伫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4b 页 WYG1209-0432b.png
者为蔡天启坐盘石上支颐执卷而观画者为苏子由
执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凭肩而偶语者为陈无已
据横卷而画归去来图者为李伯时按膝而旁观者为
李端叔跪膝俯视者为晁无咎坐古桧下擘阮者为陈
碧虚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
伫立而观者为王仲至坐蒲团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
士偶坐而谛观者为刘巨济凡著幅巾者十有一人乌
帽者二人而其一为道帽仙桃巾琴尾冠者各一人衣
执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凭肩而偶语者为陈无已
据横卷而画归去来图者为李伯时按膝而旁观者为
李端叔跪膝俯视者为晁无咎坐古桧下擘阮者为陈
碧虚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
伫立而观者为王仲至坐蒲团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
士偶坐而谛观者为刘巨济凡著幅巾者十有一人乌
帽者二人而其一为道帽仙桃巾琴尾冠者各一人衣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5a 页 WYG1209-0432c.png
深衣紫衣褐衣者各二人青衣者四人黄衣者三人而
其一为道服茧衣紫氅黪衣各一人一童执灵寿杖一
童捧古研两女奴云鬟翠饰则王晋卿家姬也石床锦
褥玉卮瑶琴以次陈列大溪峭壁怪石淙流曲径危桥
映带左右松竹兰蕙红蕉紫茂荫翳联络天民又谓有
羽流名动四夷师表千古伯时偶未之及乘间寓意绘
而为图以资好事之玩莫知其所指为谁记作于政和
甲午后一十又三年谔乃以研进研盖端溪紫石其形
其一为道服茧衣紫氅黪衣各一人一童执灵寿杖一
童捧古研两女奴云鬟翠饰则王晋卿家姬也石床锦
褥玉卮瑶琴以次陈列大溪峭壁怪石淙流曲径危桥
映带左右松竹兰蕙红蕉紫茂荫翳联络天民又谓有
羽流名动四夷师表千古伯时偶未之及乘间寓意绘
而为图以资好事之玩莫知其所指为谁记作于政和
甲午后一十又三年谔乃以研进研盖端溪紫石其形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5b 页 WYG1209-0432d.png
正圆隆其中以受墨环其外以为水委而旁刻兹图其
物采虽不可辨而服饰位置犹彷佛可睹所谓述古图
圆研也予闻商书记迟任之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
惟新夫所以欲求器于新者岂忽远而贵近哉取其新
以适于用而已三代先秦古器往往流传至今使兑之
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离磬崇鼎一旦归于士庶之家固
无所用惟研也者自王公达于庶人所通用也矧兹制
作之妙备存人物仪刑之旧而其用则日新而不穷宜
物采虽不可辨而服饰位置犹彷佛可睹所谓述古图
圆研也予闻商书记迟任之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
惟新夫所以欲求器于新者岂忽远而贵近哉取其新
以适于用而已三代先秦古器往往流传至今使兑之
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离磬崇鼎一旦归于士庶之家固
无所用惟研也者自王公达于庶人所通用也矧兹制
作之妙备存人物仪刑之旧而其用则日新而不穷宜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6a 页 WYG1209-0433a.png
为仲素之所贵重欤堂以砚得名记为堂而作仲素所
蓄有出于兹研之前而非堂之所以名者予不得而尽
著也
西湖书院田记
昔天下未有学惟四书院在梁楚间今江浙行中书省
所统吴越间之地偏州下县无不立学而其为书院者
至八十有五大抵皆因先贤之乡邑及仕国遗迹所存
而表显之以为学者之依归不然则好义之家创为之
蓄有出于兹研之前而非堂之所以名者予不得而尽
著也
西湖书院田记
昔天下未有学惟四书院在梁楚间今江浙行中书省
所统吴越间之地偏州下县无不立学而其为书院者
至八十有五大抵皆因先贤之乡邑及仕国遗迹所存
而表显之以为学者之依归不然则好义之家创为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6b 页 WYG1209-0433b.png
以私淑其人者也独杭之西湖书院实宋之太学规制
尤盛旧所刻经史群书有专官以掌之号书库官宋亡
学废而板库具在至元二十有八年故翰林学士承旨
徐文贞公持部使者节涖治于杭始崇饰其礼殿而奉
西湖上所祠三贤于殿之西偏行省以其建置沿革之
详达于中书畀书院额立山长员异时书库官之所掌
悉𨽻焉顾所以赡之者田皆薄瘠且远在他州县富岁
所输犹多不登营缮廪给之须犹或匮乏而弗继未有
尤盛旧所刻经史群书有专官以掌之号书库官宋亡
学废而板库具在至元二十有八年故翰林学士承旨
徐文贞公持部使者节涖治于杭始崇饰其礼殿而奉
西湖上所祠三贤于殿之西偏行省以其建置沿革之
详达于中书畀书院额立山长员异时书库官之所掌
悉𨽻焉顾所以赡之者田皆薄瘠且远在他州县富岁
所输犹多不登营缮廪给之须犹或匮乏而弗继未有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7a 页 WYG1209-0433c.png
馀力及其书也郡人朱庆宗以二子尝肄业其中念无
以报称乃捐宜兴州泊阳村圩田二百七十有五亩归
于书院遵著令减其租什二实为米一百三十有二石
请别储之以待书库之用而毋移他费凡书板之刓缺
者补治之舛误者刋正之有所未备者增益之主教事
者既白于儒台而转闻于宪府俾有司蠲其田之徭役
虑后人昧于所自而堕其成规徵文为记以示永久昔
苏文忠公记李氏山房藏书以为物之悦于耳目适于
以报称乃捐宜兴州泊阳村圩田二百七十有五亩归
于书院遵著令减其租什二实为米一百三十有二石
请别储之以待书库之用而毋移他费凡书板之刓缺
者补治之舛误者刋正之有所未备者增益之主教事
者既白于儒台而转闻于宪府俾有司蠲其田之徭役
虑后人昧于所自而堕其成规徵文为记以示永久昔
苏文忠公记李氏山房藏书以为物之悦于耳目适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7b 页 WYG1209-0433d.png
用而不敝不竭随人之才分求无不获者惟书耳李氏
于其书既取而用之而书固自如未尝少损也夫书诚可
悦而适用不敝不竭矣使传刻者岁滋久而常无弊则
摹造者日益广而岂有竭哉向之书院若白鹿洞若
岳麓非朝廷所赐无以得书今也以布衣之士而垂意
于学校之事不患其居之不崇食之不丰而患其书之
不完此仁者之心无穷之惠也学者宜无求而不获能
玩味其英华而究极其根柢者几何人哉苏公所以叹
于其书既取而用之而书固自如未尝少损也夫书诚可
悦而适用不敝不竭矣使传刻者岁滋久而常无弊则
摹造者日益广而岂有竭哉向之书院若白鹿洞若
岳麓非朝廷所赐无以得书今也以布衣之士而垂意
于学校之事不患其居之不崇食之不丰而患其书之
不完此仁者之心无穷之惠也学者宜无求而不获能
玩味其英华而究极其根柢者几何人哉苏公所以叹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8a 页 WYG1209-0434a.png
古人得书之难而其学非后世所及后世之书多且易
致而学者益以苟简也苏公书院之先贤显诵其说而
推明之以为记庶几来者主张是而勿废且以劝夫束
书不观游谈无根者焉
沈氏义庄记
湖之归安东七十里是为花城为其乡之望者曰沉君
家故业儒君之父处士公遗外声利不有仕禄而乐出
私财以赈人之急谓亲亲仁民宜有本末次第首图创
致而学者益以苟简也苏公书院之先贤显诵其说而
推明之以为记庶几来者主张是而勿废且以劝夫束
书不观游谈无根者焉
沈氏义庄记
湖之归安东七十里是为花城为其乡之望者曰沉君
家故业儒君之父处士公遗外声利不有仕禄而乐出
私财以赈人之急谓亲亲仁民宜有本末次第首图创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8b 页 WYG1209-0434b.png
义庄以教养其族人未及就绪而殁君以为前人之志
不可不续爰以至顺辛未捐田五百亩建义塾搆殿宇
妥先圣先师像其中以春秋修释奠之仪辟讲舍斋庐
延宿儒为之师而聚族之子弟俾随材以受业乡人来
学者弗拒也寻复以至正乙酉捐田五百亩即义塾之
南立义庄屋以间计者若干岁取其田之所入以实之
择族中之长且贤者同主其出纳贫无以给昏丧诸费
者量厚薄之宜制隆杀之等而周给焉大抵本于昔人
不可不续爰以至顺辛未捐田五百亩建义塾搆殿宇
妥先圣先师像其中以春秋修释奠之仪辟讲舍斋庐
延宿儒为之师而聚族之子弟俾随材以受业乡人来
学者弗拒也寻复以至正乙酉捐田五百亩即义塾之
南立义庄屋以间计者若干岁取其田之所入以实之
择族中之长且贤者同主其出纳贫无以给昏丧诸费
者量厚薄之宜制隆杀之等而周给焉大抵本于昔人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9a 页 WYG1209-0434c.png
之成规而微有所损益惧来者弗克嗣其事则以闻于
外宰相执政及部使者咸报如所请沉君既求里之寓
公记其义塾而义庄未之有记乃叙次其事以属笔于
予古之有国家者必度田授民以厚其生立宗收族以
教之亲爱自其法不行于后世而民之失其养者日多
风俗亦日衰薄然而万古一心万心一理田制坏而此
心不与之俱坏宗道废而此心不与之俱废仁人君子
苟充其一念之良心推吾有馀资彼不足使得遂其生
外宰相执政及部使者咸报如所请沉君既求里之寓
公记其义塾而义庄未之有记乃叙次其事以属笔于
予古之有国家者必度田授民以厚其生立宗收族以
教之亲爱自其法不行于后世而民之失其养者日多
风俗亦日衰薄然而万古一心万心一理田制坏而此
心不与之俱坏宗道废而此心不与之俱废仁人君子
苟充其一念之良心推吾有馀资彼不足使得遂其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59b 页 WYG1209-0434d.png
而发其油然亲爱之心岂非礼之以义起者哉是则生
乎千载之下犹为三代之民也传曰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与让有能慕沈君之为而兴起焉将见人
各亲其亲而周宇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矣子子孙孙
勿替引之善继善述者所宜尽心也戚戚兄弟莫远具
迩秉彝之良心谁独无之予弗辞而为之记者非徒以
勖沈君之后人纂承而弗坠亦以为富而好礼者之劝
也
乎千载之下犹为三代之民也传曰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与让有能慕沈君之为而兴起焉将见人
各亲其亲而周宇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矣子子孙孙
勿替引之善继善述者所宜尽心也戚戚兄弟莫远具
迩秉彝之良心谁独无之予弗辞而为之记者非徒以
勖沈君之后人纂承而弗坠亦以为富而好礼者之劝
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0a 页 WYG1209-0435a.png
敏学斋记
吴郡施允文好修之士也筑室于城东为斋居之所匾
曰敏学四方士大夫来吴允文必踵门请见来者亦莫
不乐与之游会予将北上舣舟姑苏驿允文来求予记
其所谓敏学斋者予告之曰六经之言学肇见于武丁
之命说而论为学之道曰逊曰敏而已逊者欲其谦退
而如有所不能敏者欲其进修而如有所不及退则虚
而受人进则勤以励已二者固不容偏废也孔子大圣
吴郡施允文好修之士也筑室于城东为斋居之所匾
曰敏学四方士大夫来吴允文必踵门请见来者亦莫
不乐与之游会予将北上舣舟姑苏驿允文来求予记
其所谓敏学斋者予告之曰六经之言学肇见于武丁
之命说而论为学之道曰逊曰敏而已逊者欲其谦退
而如有所不能敏者欲其进修而如有所不及退则虚
而受人进则勤以励已二者固不容偏废也孔子大圣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0b 页 WYG1209-0435b.png
人而不自圣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可谓逊矣然而又
曰好古敏以求之者则其求之也曷尝不贵于敏乎他
日与颜曾二子言仁与孝而二子皆自谓不敏其逊抑
可见矣回之仁参之孝三千之徒未能或之先焉岂其
不敏者乎苟徒为自卑而不思所以自强是谓知退而
不知进盖逊虽美德然必敏则有功由是言之则为学
之道所重尤在于敏也允文取以名其斋诚知所务矣
而允文不自以为足汲汲焉欲求予言申其义以记之
曰好古敏以求之者则其求之也曷尝不贵于敏乎他
日与颜曾二子言仁与孝而二子皆自谓不敏其逊抑
可见矣回之仁参之孝三千之徒未能或之先焉岂其
不敏者乎苟徒为自卑而不思所以自强是谓知退而
不知进盖逊虽美德然必敏则有功由是言之则为学
之道所重尤在于敏也允文取以名其斋诚知所务矣
而允文不自以为足汲汲焉欲求予言申其义以记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1a 页 WYG1209-0435c.png
予闻孔子教人以讷于言而敏于行又以敏于事慎于
言为好学允文平居奉亲孝交朋友有信敏于行与事
者也因其所已能勉其所未至进进不已必有深造自
得者焉奚以予多言为哉姑以此复于允文云尔是为
记
閒止斋记
钱唐张子英生宦家且居今盛时而雅不乐仕进日以
篇翰自娱尤嗜渊明诗摘其语匾所居室曰閒止斋而
言为好学允文平居奉亲孝交朋友有信敏于行与事
者也因其所已能勉其所未至进进不已必有深造自
得者焉奚以予多言为哉姑以此复于允文云尔是为
记
閒止斋记
钱唐张子英生宦家且居今盛时而雅不乐仕进日以
篇翰自娱尤嗜渊明诗摘其语匾所居室曰閒止斋而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1b 页 WYG1209-0435d.png
属予记其所以名之义予观渊明止酒诗章首即以居
止城邑逍遥閒止为言则其所谓止者不止于止酒而
已夫天壤间事物有万不齐是非之相倾利害之相乘
妍媸之相形强弱之相陵莫知其所终极而人以眇然
之一身与之周旋而左右酬酢乎无穷之变孰能于胶
胶扰扰中求其止乎山林枯槁之士弃事绝物而寓情
于风月寂寥之乡仰云岚而俯泉濑若可以止矣是犹
为有所待而未能无累于外也惟放于自得之场物任
止城邑逍遥閒止为言则其所谓止者不止于止酒而
已夫天壤间事物有万不齐是非之相倾利害之相乘
妍媸之相形强弱之相陵莫知其所终极而人以眇然
之一身与之周旋而左右酬酢乎无穷之变孰能于胶
胶扰扰中求其止乎山林枯槁之士弃事绝物而寓情
于风月寂寥之乡仰云岚而俯泉濑若可以止矣是犹
为有所待而未能无累于外也惟放于自得之场物任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2a 页 WYG1209-0436a.png
其性事称其能而吾方且遗其所寄不知城邑之为山
林山林之为城邑斯可以无往而不得其所止此非庄生
之所谓逍遥而渊明取以为言者乎抑其言不止于止酒
亦不止于及其居止也坐止于高荫而不知孰为轮奂
之美步止于荜门而不知孰为康庄之达味止于园葵
而不知孰为食前之方丈欢止于稚子而不知孰为侍
妾之数百非去彼而取此也閒放不拘逍遥自适耳又
安知孰为庄生之游孰为渊明之止乎子英清修好古
林山林之为城邑斯可以无往而不得其所止此非庄生
之所谓逍遥而渊明取以为言者乎抑其言不止于止酒
亦不止于及其居止也坐止于高荫而不知孰为轮奂
之美步止于荜门而不知孰为康庄之达味止于园葵
而不知孰为食前之方丈欢止于稚子而不知孰为侍
妾之数百非去彼而取此也閒放不拘逍遥自适耳又
安知孰为庄生之游孰为渊明之止乎子英清修好古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2b 页 WYG1209-0436b.png
处城邑如在山林未尝弊弊焉牵于名迹宜其闻渊明
之言而有契于心也然予闻孔子可以止则止苟未可
以止而止与可以止而不止盖胥失之当其可仕则如
渊明以弦歌为三径之资当其可止则如渊明之不为
五斗米折腰解绶而去无累于物而异方同得何适而
非逍遥是乃善学渊明而得其真止者也子英属予记
其为止之义予之所知若是而止耳昔者曾子以缉熙
敬止释止善与渊明以逍遥閒止咏止酒其取义皆非
之言而有契于心也然予闻孔子可以止则止苟未可
以止而止与可以止而不止盖胥失之当其可仕则如
渊明以弦歌为三径之资当其可止则如渊明之不为
五斗米折腰解绶而去无累于物而异方同得何适而
非逍遥是乃善学渊明而得其真止者也子英属予记
其为止之义予之所知若是而止耳昔者曾子以缉熙
敬止释止善与渊明以逍遥閒止咏止酒其取义皆非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3a 页 WYG1209-0436c.png
寻常梏于章句训诂者所能通予方欲见好读书而不
求甚解如渊明者共论斯事子英可谓渊明之流非欤
倘能为予言之请留更仆而笔受之以为后记
记高祖墓表后
右迪功郎黄公墓表公溍之高祖其葬也宗正丞兼左
司郎官朱公元龙方奉祠里居故我曾祖户部公求为
之文表于墓道曰迪功者宋绍定辛卯公以东朝庆典
受封初阶也后以户部公景定间再遇明堂恩庚申赠
求甚解如渊明者共论斯事子英可谓渊明之流非欤
倘能为予言之请留更仆而笔受之以为后记
记高祖墓表后
右迪功郎黄公墓表公溍之高祖其葬也宗正丞兼左
司郎官朱公元龙方奉祠里居故我曾祖户部公求为
之文表于墓道曰迪功者宋绍定辛卯公以东朝庆典
受封初阶也后以户部公景定间再遇明堂恩庚申赠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3b 页 WYG1209-0436d.png
宣义郎癸亥赠承议郎咸淳丁卯又以郊恩累赠朝散
郎高祖妣宗氏累封安人后公二十七年卒年九十有
二曰孺人者亦其初封也子男四人长讳梦炎即户部
公是为溍之曾祖幼能属文年十有一乡先生或戏谓
曰小甘罗之一岁早已能文应声曰加孔子之数年可
以学易乡先生大奇之表所谓挑以文应口辄对是也
既而以绍定戊子嘉熙丁酉连请两浙转运司文解表
云再荐于漕者时犹未第也公殁后八年乃以免解擢
郎高祖妣宗氏累封安人后公二十七年卒年九十有
二曰孺人者亦其初封也子男四人长讳梦炎即户部
公是为溍之曾祖幼能属文年十有一乡先生或戏谓
曰小甘罗之一岁早已能文应声曰加孔子之数年可
以学易乡先生大奇之表所谓挑以文应口辄对是也
既而以绍定戊子嘉熙丁酉连请两浙转运司文解表
云再荐于漕者时犹未第也公殁后八年乃以免解擢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4a 页 WYG1209-0437a.png
淳祐庚戌进士第仕至太常丞枢密院编修官左曹郎
官以朝请大夫致仕后公三十年卒年七十次焱初户
部公客于观文殿学士少师吴公渊假以男爵使就试
于漕闱非其志也掇俚谚为启以辞曰举子忙槐花黄
早已觉壮心之动时文熟秀才绿要须取本色而归吴
公嘉其志而不容其卒辞乃以回貤于焱后累迁忠翊
郎权安庆府望江县令炳盖其旧名也后公四十八年
卒年八十有五次焕所后父曰伯恭公之母弟次荧以
官以朝请大夫致仕后公三十年卒年七十次焱初户
部公客于观文殿学士少师吴公渊假以男爵使就试
于漕闱非其志也掇俚谚为启以辞曰举子忙槐花黄
早已觉壮心之动时文熟秀才绿要须取本色而归吴
公嘉其志而不容其卒辞乃以回貤于焱后累迁忠翊
郎权安庆府望江县令炳盖其旧名也后公四十八年
卒年八十有五次焕所后父曰伯恭公之母弟次荧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4b 页 WYG1209-0437b.png
公殁前一年补太学生后公二年卒年二十有八女二
人长适王渊金嘉熙戊戌殿试第五人授从事即昭庆
军节度掌书记未上而卒表不书帅镇军号而书州名
曰安吉者取其易知也次适刘瞻孙即时孙也户部公
二子长垓次承节郎讳谔是为溍之祖一女适刘景辰
有予应龟太学内舍生望江令三子长埴次壔咸淳己
巳户部公似明堂恩当任子辄推以与壔故户部公之
子无用荫入官者壔未命而户部遭内艰寻更名君泽
人长适王渊金嘉熙戊戌殿试第五人授从事即昭庆
军节度掌书记未上而卒表不书帅镇军号而书州名
曰安吉者取其易知也次适刘瞻孙即时孙也户部公
二子长垓次承节郎讳谔是为溍之祖一女适刘景辰
有予应龟太学内舍生望江令三子长埴次壔咸淳己
巳户部公似明堂恩当任子辄推以与壔故户部公之
子无用荫入官者壔未命而户部遭内艰寻更名君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5a 页 WYG1209-0437c.png
以进武校尉试有司名不见于表者时犹未生也一女
适朱叔麒登咸淳戊辰乙科授从事郎处州军事判官
迁国子监书库官太学一子埈生一女适刘璨埈生于
嘉熙初元而承节公生于隆兴寓舍表所书皆小字时
犹未名也其后埈又改名景山云孙女实三人而表云
四人莫得而详也惟我高祖妣之葬户部公所为圹志
有墨本传藏至今而高祖墓表石弗存已久溍生于高
祖既殁三十五年之后今七十始于朱公家集获见其
适朱叔麒登咸淳戊辰乙科授从事郎处州军事判官
迁国子监书库官太学一子埈生一女适刘璨埈生于
嘉熙初元而承节公生于隆兴寓舍表所书皆小字时
犹未名也其后埈又改名景山云孙女实三人而表云
四人莫得而详也惟我高祖妣之葬户部公所为圹志
有墨本传藏至今而高祖墓表石弗存已久溍生于高
祖既殁三十五年之后今七十始于朱公家集获见其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5b 页 WYG1209-0437d.png
文追慕感泣不能自己大惧岁月寝远坠逸不传谨录
而藏之并疏其纤悉委曲俾我后人尚有考也曾元而
下表所不及者家谱存焉
文献集卷七上
而藏之并疏其纤悉委曲俾我后人尚有考也曾元而
下表所不及者家谱存焉
文献集卷七上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集卷七下
元 黄溍 撰
汤氏义田记
汤氏在龙泉为钜族宋南渡时岐国公思退以文章家
致位宰相族益著岐公之伯祖太中大夫□后九世是
为武翼大夫节武翼生望以父荫让其弟始不有世官
有子曰镛字伯韶生十三年而德祐失国遂隐不仕人
文献集卷七下
元 黄溍 撰
汤氏义田记
汤氏在龙泉为钜族宋南渡时岐国公思退以文章家
致位宰相族益著岐公之伯祖太中大夫□后九世是
为武翼大夫节武翼生望以父荫让其弟始不有世官
有子曰镛字伯韶生十三年而德祐失国遂隐不仕人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6b 页
称之曰石屋处士云处士君既不仕则混迹民间务为
生产作业家以苟完自奉甚简薄而乐振人之穷急谓
仁民爱物宜始于亲亲乃置义田以赡同族其为田二
百亩岁可得谷四百石择族人廉谨而有干局者俾任
其出纳月给人五斗有丧者二石葬则半之产子者一
石再有子则倍之子始入学予钱三十缗嫁女如入学
之数娶妇则减三之一年七十者每岁帛一疋能自业
者弗预不知检饬而有子弟之过者罢之大略仿范文
生产作业家以苟完自奉甚简薄而乐振人之穷急谓
仁民爱物宜始于亲亲乃置义田以赡同族其为田二
百亩岁可得谷四百石择族人廉谨而有干局者俾任
其出纳月给人五斗有丧者二石葬则半之产子者一
石再有子则倍之子始入学予钱三十缗嫁女如入学
之数娶妇则减三之一年七十者每岁帛一疋能自业
者弗预不知检饬而有子弟之过者罢之大略仿范文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7a 页
正公之成规而微有所损益其为施贫活族之义则无
以异也盖范公有志于是者三十年暨出临方面入践
政途位充而禄厚始克终范志歧公方贵显时未及为
而处士君乃以一布衣为之可谓难也已然尝观三王
之民皆有常业食饮服用之须不必仰于人而后具公
卿大夫所受田禄亦有等差而不得过其制安所取羡
田以为相赒相恤之资乎若夫合族之道又非衣食于
我之谓也厥今田制之坏宗道之废亦已久矣有能以
以异也盖范公有志于是者三十年暨出临方面入践
政途位充而禄厚始克终范志歧公方贵显时未及为
而处士君乃以一布衣为之可谓难也已然尝观三王
之民皆有常业食饮服用之须不必仰于人而后具公
卿大夫所受田禄亦有等差而不得过其制安所取羡
田以为相赒相恤之资乎若夫合族之道又非衣食于
我之谓也厥今田制之坏宗道之废亦已久矣有能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7b 页
义起礼而崇其恩爱于服穷亲竭之馀不愈难哉处士
君三子长滨次溱次京溱不幸先卒滨与京是继是述
弗懈益虔而京不远数百里走钱唐求予书其事于石
以告后人俾勿坠孝子仁人之用心何其深且远欤是
固予所喜闻而乐书者也处士君之言行前进士叶岘
既以铭其墓兹不复云
宝忠堂记
翰林学士公多尔济巴勒以宝忠扁其所居之堂而贻书
君三子长滨次溱次京溱不幸先卒滨与京是继是述
弗懈益虔而京不远数百里走钱唐求予书其事于石
以告后人俾勿坠孝子仁人之用心何其深且远欤是
固予所喜闻而乐书者也处士君之言行前进士叶岘
既以铭其墓兹不复云
宝忠堂记
翰林学士公多尔济巴勒以宝忠扁其所居之堂而贻书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8a 页
于溍曰昔我鲁国忠宣忠武两王佐太祖皇帝肇造区
夏克有夫勋庆赏所加爰及苗裔为国家之世臣兹
已八叶忠武始尝以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建牙
于燕而今京师迎阳里第则吾祖同知通政院事府君
之所作也予不幸少孤痛自策励获底于成人蒙被眷
知备员禁从恒廪焉以陨其家声为惧窃闻古之人或
以善为宝或以仁亲为宝而吾家世之传则以忠为宝
子孙宜谨其承相与保守之而弗失是用名吾堂曰宝
夏克有夫勋庆赏所加爰及苗裔为国家之世臣兹
已八叶忠武始尝以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建牙
于燕而今京师迎阳里第则吾祖同知通政院事府君
之所作也予不幸少孤痛自策励获底于成人蒙被眷
知备员禁从恒廪焉以陨其家声为惧窃闻古之人或
以善为宝或以仁亲为宝而吾家世之传则以忠为宝
子孙宜谨其承相与保守之而弗失是用名吾堂曰宝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8b 页
忠庶几退食于斯心在帝室夙兴夜寐靡敢忽忘不可
无告后人俾继吾志愿有述而刻诸某历观汉初之豪
杰并起而从高帝驰驱于中原高帝既定天下异姓之
臣裂地而王者八国类皆鲜克有终张耳颇以智自全
亦仅至其子而止独吴芮受知高帝称之曰忠著于甲
令由衡山而长沙传号弗绝迄今千四百年犹庙食于
一邦孰不曰德之薄者其流卑德之厚者其流光推本
而言则为德之薄厚特系夫能忠与否耳惟扎刺尔氏
无告后人俾继吾志愿有述而刻诸某历观汉初之豪
杰并起而从高帝驰驱于中原高帝既定天下异姓之
臣裂地而王者八国类皆鲜克有终张耳颇以智自全
亦仅至其子而止独吴芮受知高帝称之曰忠著于甲
令由衡山而长沙传号弗绝迄今千四百年犹庙食于
一邦孰不曰德之薄者其流卑德之厚者其流光推本
而言则为德之薄厚特系夫能忠与否耳惟扎刺尔氏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9a 页
之先奋其雄材翊扶兴运元功茂烈载于彝常自时厥
后享有茅土吁谟庙堂出入帷幄者莫不世济其美德
业之盛有光于前虽古帝王辅弼之臣殆不是过非侥
倖于一时之际遇而谓之豪杰者可同日而语也然自
鲁两王父子下逮东平之三世易名节惠悉冠以忠与
向之著令称忠者若无以异令闻长世不亦宜乎盖人
材与时高下固有不齐至于事上之贵乎忠无古今一
也公以宗臣世胄日侍天子清闲之燕而谦退不伐克
后享有茅土吁谟庙堂出入帷幄者莫不世济其美德
业之盛有光于前虽古帝王辅弼之臣殆不是过非侥
倖于一时之际遇而谓之豪杰者可同日而语也然自
鲁两王父子下逮东平之三世易名节惠悉冠以忠与
向之著令称忠者若无以异令闻长世不亦宜乎盖人
材与时高下固有不齐至于事上之贵乎忠无古今一
也公以宗臣世胄日侍天子清闲之燕而谦退不伐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69b 页
念厥绍休沐在外辄与鸿生骏士探讨儒家者流之言
而知忠之为贵奉以周旋如恐弗胜既以受之前人者
昭揭而自儆又图有托以贻方来俾永勿坠为虑岂不
深且远哉诗曰锡尔介圭以作尔宝此所谓宝上之赐
也公之所宝家世之传也能不失其家世之传则能久
有夫上之赐矣百世之下尚鉴于兹
学斋记
伯温甫以学斋扁其居室而来谂于某曰予幸以国子
而知忠之为贵奉以周旋如恐弗胜既以受之前人者
昭揭而自儆又图有托以贻方来俾永勿坠为虑岂不
深且远哉诗曰锡尔介圭以作尔宝此所谓宝上之赐
也公之所宝家世之传也能不失其家世之传则能久
有夫上之赐矣百世之下尚鉴于兹
学斋记
伯温甫以学斋扁其居室而来谂于某曰予幸以国子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0a 页
获执经于馆下忝释褐而备官使于西陲者二十载异
时同舍生类能以文学论议自见已独无称焉大惧去
师友日远坠失不得附于英俊之列爰以学名吾斋庶
几退息于斯有所自儆以为进脩之地匪但求无愧乎
今人苟未至乎古人不敢不勉也子其为我记之某闻
鲁论所记子夏氏有仕优则学学优则仕之言说者谓
斯言非为学而弗仕者劝乃为仕而弗学者戒也然则
学之优或不必于仕仕之优曷可以无学乎盖古者由
时同舍生类能以文学论议自见已独无称焉大惧去
师友日远坠失不得附于英俊之列爰以学名吾斋庶
几退息于斯有所自儆以为进脩之地匪但求无愧乎
今人苟未至乎古人不敢不勉也子其为我记之某闻
鲁论所记子夏氏有仕优则学学优则仕之言说者谓
斯言非为学而弗仕者劝乃为仕而弗学者戒也然则
学之优或不必于仕仕之优曷可以无学乎盖古者由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0b 页
家而乡以达于国固无地而无学其贤能之兴于乡者
必还以长而治之岁时属民射饮读法使之习容闲礼
考德问业莫不有教学相长之道焉则亦无事而非学
无时而不学也今之为学既不皆与古合其仕者又率
以钩摭趋辨为大务而无暇从容出入升降酬酢于儒
服俎豆之间若夫随牒远方邈焉海隅徼塞万里之外
则弦诵之声益以希阔年未至而不视学者皆是也有
能不为事物之所夺风气之所移而卓然以古人自任
必还以长而治之岁时属民射饮读法使之习容闲礼
考德问业莫不有教学相长之道焉则亦无事而非学
无时而不学也今之为学既不皆与古合其仕者又率
以钩摭趋辨为大务而无暇从容出入升降酬酢于儒
服俎豆之间若夫随牒远方邈焉海隅徼塞万里之外
则弦诵之声益以希阔年未至而不视学者皆是也有
能不为事物之所夺风气之所移而卓然以古人自任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1a 页
如伯温甫者不亦有志之士欤历观书传所载能终始
于学者无如卫之武公年九十有五犹作诗以自儆曰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先儒以为此诚意正心之极
功则其所学可知也伯温甫扬历之久誉望甚著年踰
强仕以选擢外宰相之元僚而居是室也忘其齿之长
身之贵不怠于自儆如此其亦武公之徒矣由是而登
于武公之年所造讵易量哉且老之为言考也庸谨记
之以俟他日考其成焉
于学者无如卫之武公年九十有五犹作诗以自儆曰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先儒以为此诚意正心之极
功则其所学可知也伯温甫扬历之久誉望甚著年踰
强仕以选擢外宰相之元僚而居是室也忘其齿之长
身之贵不怠于自儆如此其亦武公之徒矣由是而登
于武公之年所造讵易量哉且老之为言考也庸谨记
之以俟他日考其成焉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1b 页
敕赐丞相冀宁文忠王祠堂记
故丞相冀宁文忠王以至正七年秋九月十八日丁巳
薨于位二十六日乙丑祔葬京城和义门外之先茔八
年春某月某日某甲子建祠堂顺宁府宣平县宫家庄
之景贤书院冬十一月十二日甲辰宰执大臣奏事明
仁殿而退谕上旨俾臣溍撰其先茔碑铭并以祠堂记
命臣溍制其文赐王母弟今大司农达实特穆尔使书
于石仍敕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姚庸篆题其首而刻
故丞相冀宁文忠王以至正七年秋九月十八日丁巳
薨于位二十六日乙丑祔葬京城和义门外之先茔八
年春某月某日某甲子建祠堂顺宁府宣平县宫家庄
之景贤书院冬十一月十二日甲辰宰执大臣奏事明
仁殿而退谕上旨俾臣溍撰其先茔碑铭并以祠堂记
命臣溍制其文赐王母弟今大司农达实特穆尔使书
于石仍敕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姚庸篆题其首而刻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2a 页
焉武宗皇帝昔在潜邸出镇朔方故丞相和宁忠
献王以宿卫重臣久侍帷幄上既嗣大历服忠献遂以
佐命元勋入秉国钧夙兴夜寐勤劳帝室将寘其家于
北土令就高爽而远歊袢乃以上所赐宫家庄之地筑
别墅居之而延师教其二子俾有成立为时名臣即文
忠及大司农也里人化之无不悦学忠献以父老之请
为创精舍聚其子弟而教育之有司以状白于中书畀
之额曰景贤书院立山长为学者师忠献既殁因作堂
献王以宿卫重臣久侍帷幄上既嗣大历服忠献遂以
佐命元勋入秉国钧夙兴夜寐勤劳帝室将寘其家于
北土令就高爽而远歊袢乃以上所赐宫家庄之地筑
别墅居之而延师教其二子俾有成立为时名臣即文
忠及大司农也里人化之无不悦学忠献以父老之请
为创精舍聚其子弟而教育之有司以状白于中书畀
之额曰景贤书院立山长为学者师忠献既殁因作堂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2b 页
而祠焉其构兴之初今上皇帝特出内帑金钱币物
以相其役东朝及中宫致助有差迨其讫功上复遣使
函香具牢醴以落其成诏词臣欧阳玄为之记至是别
为堂以祠文忠事闻又命臣溍记之臣溍窃考古者天
子之公卿有大勋劳则祭于大烝后世之庙廷配享是
也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则设庙祧坛墠而祭之后世之
群臣家庙是也传所谓释奠有合有国故则否说者以
为国故若唐虞之有伯夷后夔周之有周公有则自奠
以相其役东朝及中宫致助有差迨其讫功上复遣使
函香具牢醴以落其成诏词臣欧阳玄为之记至是别
为堂以祠文忠事闻又命臣溍记之臣溍窃考古者天
子之公卿有大勋劳则祭于大烝后世之庙廷配享是
也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则设庙祧坛墠而祭之后世之
群臣家庙是也传所谓释奠有合有国故则否说者以
为国故若唐虞之有伯夷后夔周之有周公有则自奠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3a 页
之无则合于邻国今学校各祠其乡之先贤犹有取其
遗意也夫唐虞成周固非有邻国之可合舍夷夔周公
而谁欤忠献以雄材伟略出则膺爪牙之任入则荷腹
心之寄至于处危疑之际不动声色而施转旋阖辟之
功民志以之而定国势以之而安可谓社稷之臣矣文
忠用贵王贱霸之术佐今天子于重熙累洽之馀以
亲附百姓镇抚四夷为己责而务使官得其职物遂其
宜虽古良相殆无以过而况前作后述济美象贤位冠
遗意也夫唐虞成周固非有邻国之可合舍夷夔周公
而谁欤忠献以雄材伟略出则膺爪牙之任入则荷腹
心之寄至于处危疑之际不动声色而施转旋阖辟之
功民志以之而定国势以之而安可谓社稷之臣矣文
忠用贵王贱霸之术佐今天子于重熙累洽之馀以
亲附百姓镇抚四夷为己责而务使官得其职物遂其
宜虽古良相殆无以过而况前作后述济美象贤位冠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3b 页
百僚爵超五等是宜配侑于烝祭享祀于庙室岂乡国
之间学校之士所得而专乎其相与尸而祝之者盖以
事夷夔周公之礼事之也臣溍庸因记事推述而论著
焉文忠讳特穆尔达实官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阶
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赠开诚济美同德翊运功臣
太师中书右丞相阶勋皆如故追封冀宁王谥文忠馀
见于前记及上所赐勋德之碑者此不具
监脩国史题名记
之间学校之士所得而专乎其相与尸而祝之者盖以
事夷夔周公之礼事之也臣溍庸因记事推述而论著
焉文忠讳特穆尔达实官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阶
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赠开诚济美同德翊运功臣
太师中书右丞相阶勋皆如故追封冀宁王谥文忠馀
见于前记及上所赐勋德之碑者此不具
监脩国史题名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4a 页
宰相之职掌佐天子正百官于军国之政令无所不
统惟领史事则特给印章别设官属而敕尾以之入衔
重其事也昔在世祖皇帝中统二年翰林学士承旨
王公鹗奏请立史局纂脩先庙实录及辽金二史其国
史则请以右丞相史公天泽监脩上悉从之至元元年
始置翰林国史院十三年乃制授平章军国重事耶律
公铸监脩国史建官实始于此其后恒以上相专综监
脩之务或并命次相则曰同监脩委任可谓重矣若稽
统惟领史事则特给印章别设官属而敕尾以之入衔
重其事也昔在世祖皇帝中统二年翰林学士承旨
王公鹗奏请立史局纂脩先庙实录及辽金二史其国
史则请以右丞相史公天泽监脩上悉从之至元元年
始置翰林国史院十三年乃制授平章军国重事耶律
公铸监脩国史建官实始于此其后恒以上相专综监
脩之务或并命次相则曰同监脩委任可谓重矣若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4b 页
往制词臣史官班列不同职掌亦异今既合为一院而
史事独属之宰相者盖纪录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
之分昭穆继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诛赏废置之政布
在方册垂于万世其所系之重非它司比抑可知也故
凡大拜之后必诹告视篆于本院厅壁固宜有其题名
然自史公天泽耶律公铸逮托克托太傅公两入中书相
今天子九十年间领史事者之官位名氏岁月皆未有
所登载于是院长谋于寮友而访于中书之掌故得右
史事独属之宰相者盖纪录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
之分昭穆继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诛赏废置之政布
在方册垂于万世其所系之重非它司比抑可知也故
凡大拜之后必诹告视篆于本院厅壁固宜有其题名
然自史公天泽耶律公铸逮托克托太傅公两入中书相
今天子九十年间领史事者之官位名氏岁月皆未有
所登载于是院长谋于寮友而访于中书之掌故得右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5a 页
丞相旺扎勒太傅公而下总(阙/)十有(阙/)人砻石大书而深
刻焉其莫得而详者皆不著亦阙疑之义也
翰林国史院题名记
世祖皇帝中统元年初设翰林学士承旨官止三品至
元元年乃建翰林国史院而备学士等官八年院升从
二品成宗皇帝大德九年院升正二品仁宗皇帝
亲揽御笔点定置立学士承旨六员学士侍读学士侍
讲学士直学士各二员皇庆元年院升从一品迄今遵
刻焉其莫得而详者皆不著亦阙疑之义也
翰林国史院题名记
世祖皇帝中统元年初设翰林学士承旨官止三品至
元元年乃建翰林国史院而备学士等官八年院升从
二品成宗皇帝大德九年院升正二品仁宗皇帝
亲揽御笔点定置立学士承旨六员学士侍读学士侍
讲学士直学士各二员皇庆元年院升从一品迄今遵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5b 页
为永制先是蒙古新字及伊斯提费并教习于本院翰
林国史集贤两院合为一仍兼起居注领会同馆知秘
书监而国子学以待制兼司业兴文署以待制兼令编
脩官兼丞俱来𨽻焉其后新字既析置翰林院而复立
集贤院如故今兴文署已废本院于起居注会同馆秘
书监国子学之事悉无所预回回学士亦省而伊斯提
费以待制兼掌之今上皇帝建宣文阁而不设学士
诏以经筵崇文监皆归于本院崇文监言其非便而止
林国史集贤两院合为一仍兼起居注领会同馆知秘
书监而国子学以待制兼司业兴文署以待制兼令编
脩官兼丞俱来𨽻焉其后新字既析置翰林院而复立
集贤院如故今兴文署已废本院于起居注会同馆秘
书监国子学之事悉无所预回回学士亦省而伊斯提
费以待制兼掌之今上皇帝建宣文阁而不设学士
诏以经筵崇文监皆归于本院崇文监言其非便而止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6a 页
惟于学士承旨而下摘官判署经筵之文移顷因纂脩
后妃功臣传又以执政兼学士承旨等官而无常员此
建置沿革之大略也自中统至元以迄于今题名久未
克立是用蒐罗故牍考其姓名资秩迁次而刻诸石庶
来者有考焉夫题名虽非古而唐宋以来偏州下邑莫
不有记矧以文学侍从之臣于焉萃止安可睹其阙文
而弗之讲乎览者因其人而尚论其世则国家之声明
文物名公大人之遗风馀烈犹可槩见也僚属参佐具
后妃功臣传又以执政兼学士承旨等官而无常员此
建置沿革之大略也自中统至元以迄于今题名久未
克立是用蒐罗故牍考其姓名资秩迁次而刻诸石庶
来者有考焉夫题名虽非古而唐宋以来偏州下邑莫
不有记矧以文学侍从之臣于焉萃止安可睹其阙文
而弗之讲乎览者因其人而尚论其世则国家之声明
文物名公大人之遗风馀烈犹可槩见也僚属参佐具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6b 页
于别刻者此不书
上都翰林国史院题名记
凡官署咸有题名记之者必述其职分之所当为以寓
夫官师相规之意焉粤自世祖皇帝作别都于滦阳
一游一豫无非事者列圣相承遵为典常文武百司扈
从惟谨翰林国史职在代言以施命于四方载事以传
信于万世天子出御经筵则劝讲进读启沃圣心退
则䌷绎前闻以待访问任重而地亲上所识擢必勋阀
上都翰林国史院题名记
凡官署咸有题名记之者必述其职分之所当为以寓
夫官师相规之意焉粤自世祖皇帝作别都于滦阳
一游一豫无非事者列圣相承遵为典常文武百司扈
从惟谨翰林国史职在代言以施命于四方载事以传
信于万世天子出御经筵则劝讲进读启沃圣心退
则䌷绎前闻以待访问任重而地亲上所识擢必勋阀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7a 页
近臣儒林大老与一时名人魁士实侍从之高选非他
有司比也由至治元年逮今二十有七年分院题名岁
各有记于其职分之所当为论之备矣兹不复剿取旧
说而重陈之第记其官位氏名岁月庶来者有所于考
焉尔盖大驾以至正七年四月十九日发京师五月十
二日驻跸上京八月十三日回銮院长而下除拜则书
或将指而行或赐告而去不悉书也经筵之职曰领曰
知曰兼无专官惟居翰林者独主其文移出纳故合本
有司比也由至治元年逮今二十有七年分院题名岁
各有记于其职分之所当为论之备矣兹不复剿取旧
说而重陈之第记其官位氏名岁月庶来者有所于考
焉尔盖大驾以至正七年四月十九日发京师五月十
二日驻跸上京八月十三日回銮院长而下除拜则书
或将指而行或赐告而去不悉书也经筵之职曰领曰
知曰兼无专官惟居翰林者独主其文移出纳故合本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7b 页
院与其曹属并列于左云
中书省右司题名记
官署之有题名尚矣览之者问其人可以知其政故记
之者必本其职分之所宜为以寓夫规警之意而风厉
焉乌克逊公良桢之为右司郎中也以题名未建命考
诸故牍得其氏名岁月将刻石于庑下未及成而出持
闽中部使者节寻复召入参议中书省事乃属今右司
诸公绪成之而俾溍为之记溍窃惟都司以弥纶省闼
中书省右司题名记
官署之有题名尚矣览之者问其人可以知其政故记
之者必本其职分之所宜为以寓夫规警之意而风厉
焉乌克逊公良桢之为右司郎中也以题名未建命考
诸故牍得其氏名岁月将刻石于庑下未及成而出持
闽中部使者节寻复召入参议中书省事乃属今右司
诸公绪成之而俾溍为之记溍窃惟都司以弥纶省闼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8a 页
为职于事无所不预较之旧制则唐之三省尚书有左
右丞管辖众务而左司右司为之副宋之三省左右丞
升为执政中书门下别设检正之官而尚书之左司右
司居其次逮至我朝政本一出于中书而丞辖检举之
职悉归于左右两司其委注之专前所未有也而况右
司所掌付受兵刑之政最号雄𦂳而百工之事尤为丛
剧岂它有司限于官守而可指其职分之所宜为以寓
夫规警乎虽然今之任是官者皆天下之选昔人所谓
右丞管辖众务而左司右司为之副宋之三省左右丞
升为执政中书门下别设检正之官而尚书之左司右
司居其次逮至我朝政本一出于中书而丞辖检举之
职悉归于左右两司其委注之专前所未有也而况右
司所掌付受兵刑之政最号雄𦂳而百工之事尤为丛
剧岂它有司限于官守而可指其职分之所宜为以寓
夫规警乎虽然今之任是官者皆天下之选昔人所谓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8b 页
学为宰相者也后之人睹其氏名知所歆慕而奋发焉
则其为风厉也大矣庸弗敢辞而谨记之
上都御史台殿中司题名记
天子时巡上京则宰执大臣下至百司庶府各以其职
分宫扈从国朝旧典也凡公署必立题名以志其去来
之岁月御史台殿中司之有题名始于至顺三年率皆
剡本为方板而书之至正八年今殿中侍御史额森呼
敦博啰特穆尔虑其久或蠹敝乃命代以石大书而深
则其为风厉也大矣庸弗敢辞而谨记之
上都御史台殿中司题名记
天子时巡上京则宰执大臣下至百司庶府各以其职
分宫扈从国朝旧典也凡公署必立题名以志其去来
之岁月御史台殿中司之有题名始于至顺三年率皆
剡本为方板而书之至正八年今殿中侍御史额森呼
敦博啰特穆尔虑其久或蠹敝乃命代以石大书而深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9a 页
刻焉且俾溍记其作始之自谨按汉御史大夫有两丞
其一曰中丞居殿中兰台外督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
卿奏事与劾按章亦谓之中执法则居殿中者实古中
丞之职魏以二御史居殿中察非法大朝会则簪白笔
侧陛而坐乃殿中设侍御史之始也其后殊时异制沿
革靡常在唐则兼知库藏出纳宫门内事京畿诸州诸
卫兵禁而政务非一在宋则三院并得言事兼察事而
官守不分逮我世祖皇帝至元五年肇建御史台置殿
其一曰中丞居殿中兰台外督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
卿奏事与劾按章亦谓之中执法则居殿中者实古中
丞之职魏以二御史居殿中察非法大朝会则簪白笔
侧陛而坐乃殿中设侍御史之始也其后殊时异制沿
革靡常在唐则兼知库藏出纳宫门内事京畿诸州诸
卫兵禁而政务非一在宋则三院并得言事兼察事而
官守不分逮我世祖皇帝至元五年肇建御史台置殿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79b 页
中侍御史二员而以殿中别为一司正名举职纠察朝
仪外廷称庆则对立于龙墀之下而不与庶僚序列大
驾行幸则毕从于豹尾之中而非若他官可以更休委
任既专地位复密臣僚有所敷奏无不与闻而其命秩
之崇品在第四视唐宋以七品官为之重轻之不侔从
可知也自非勋贤贵胄秉清方直亮之节夙为众所严
惮莫宜当其选由是而致位卿相未始乏人诚欲使来
者知所慕效而思继其风烈则所托以昭示于永久者
仪外廷称庆则对立于龙墀之下而不与庶僚序列大
驾行幸则毕从于豹尾之中而非若他官可以更休委
任既专地位复密臣僚有所敷奏无不与闻而其命秩
之崇品在第四视唐宋以七品官为之重轻之不侔从
可知也自非勋贤贵胄秉清方直亮之节夙为众所严
惮莫宜当其选由是而致位卿相未始乏人诚欲使来
者知所慕效而思继其风烈则所托以昭示于永久者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0a 页
曷可缺欤盖物莫寿于金石然自古及今名垂天壤与
国家相为无穷者固不独恃夫金石以为存也请以是
为记可乎是岁乘舆以五月届滦阳八月回銮十月甲
子朔记
杭州路儒学兴造记
杭于宋为行都士之所聚为京学凡著籍其间得以类
申补太学诸生人以比古之外廱四方之士咸附集焉
以厌于太学故其规制褊迫庳陋顾出他州郡下担簦
国家相为无穷者固不独恃夫金石以为存也请以是
为记可乎是岁乘舆以五月届滦阳八月回銮十月甲
子朔记
杭州路儒学兴造记
杭于宋为行都士之所聚为京学凡著籍其间得以类
申补太学诸生人以比古之外廱四方之士咸附集焉
以厌于太学故其规制褊迫庳陋顾出他州郡下担簦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0b 页
负笈而至者殆无所容德祐纳土杭为外藩圣化所暨
无间远迩士风之盛不减异时庙学悉沿其旧久未有
所改作礼殿之东有论堂宋理宗书养源堂三大字故
在左右前后环以十斋曰进德曰兴能曰登俊曰持正
曰宾贤曰崇礼曰致道曰尚志曰养心曰率性每斋前
列屋为间者五而后为炉亭题扁则文丞相天祥陈参
政文龙诸名公书之堂之北为高阁以藏书榜其颜曰
尊经者国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高公兴所书也大德
无间远迩士风之盛不减异时庙学悉沿其旧久未有
所改作礼殿之东有论堂宋理宗书养源堂三大字故
在左右前后环以十斋曰进德曰兴能曰登俊曰持正
曰宾贤曰崇礼曰致道曰尚志曰养心曰率性每斋前
列屋为间者五而后为炉亭题扁则文丞相天祥陈参
政文龙诸名公书之堂之北为高阁以藏书榜其颜曰
尊经者国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高公兴所书也大德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1a 页
七年王教授去疾始撤尚志一斋以广殿基至大四年
倪教授渊遂撤养心率性两斋以营学宫廨舍至治元
年进德兴能两斋燬于灾总管呼都克娄斯又即其地构
厅事仅存而可居者五斋率皆局于地势前阻逵路后
逼廛居虽欲充拓使就显敞而遗嚣烦不可得也至正
二年夏细人之家不戒于火飞燎及殿檐而止持正宾
贤崇礼致道四斋与庙垣外比屋而居者数十家尽燬
弗存执事者请割学西隙地益以钱若干缗易其废址
倪教授渊遂撤养心率性两斋以营学宫廨舍至治元
年进德兴能两斋燬于灾总管呼都克娄斯又即其地构
厅事仅存而可居者五斋率皆局于地势前阻逵路后
逼廛居虽欲充拓使就显敞而遗嚣烦不可得也至正
二年夏细人之家不戒于火飞燎及殿檐而止持正宾
贤崇礼致道四斋与庙垣外比屋而居者数十家尽燬
弗存执事者请割学西隙地益以钱若干缗易其废址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1b 页
改建论堂四年夏儒学提举班公惟志方理之度木简
材而李君祁来为副提举亟命学正录直学等揆日庀
工适当总管赵公琏下车伊始教授谢君池亦至赵公
既锐然以学校为己任谢君亦克并志壹虑而趍事赴
功乃从阁于四斋之故位且为屋掖其两旁而以堂之
故位作新堂及前轩设大小斋东西对峙辇石刻置
阁之北数百步而为亭以覆之殿庐门庑官厅吏舍及
故所有登俊一斋下至庖廪之属仆者起之缺者完之
材而李君祁来为副提举亟命学正录直学等揆日庀
工适当总管赵公琏下车伊始教授谢君池亦至赵公
既锐然以学校为己任谢君亦克并志壹虑而趍事赴
功乃从阁于四斋之故位且为屋掖其两旁而以堂之
故位作新堂及前轩设大小斋东西对峙辇石刻置
阁之北数百步而为亭以覆之殿庐门庑官厅吏舍及
故所有登俊一斋下至庖廪之属仆者起之缺者完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2a 页
丹采之剥蚀者饰治之屋之因旧缮葺更新创造以间
计者总若干甓堂涂自门属于阁二百馀尺土木匠佣
之费为钱若干缗为米若干石悉出于赡学经用之馀
未尝以匮官勤民为士者亦无所与始作于六年冬十
一月讫役于七年夏四月谢君状其实驰书京师属溍
记之夫政事由人而废兴制度随时而损益必人与时
会乃可以舍旧而图新今天子向用儒雅嘉惠斯文
群臣承宣德意如恐弗及经之营之室苟美矣息焉游
计者总若干甓堂涂自门属于阁二百馀尺土木匠佣
之费为钱若干缗为米若干石悉出于赡学经用之馀
未尝以匮官勤民为士者亦无所与始作于六年冬十
一月讫役于七年夏四月谢君状其实驰书京师属溍
记之夫政事由人而废兴制度随时而损益必人与时
会乃可以舍旧而图新今天子向用儒雅嘉惠斯文
群臣承宣德意如恐弗及经之营之室苟美矣息焉游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2b 页
焉士何事乎诚能充类致思而知吾之所居广居所位
正位所行大道非人之所能废兴非时之所能损益必
有感厉奋发求至于圣贤之域而升其堂入其室者则
贤师帅振起作新之功不止若今所记而已溍既序其
工役之槩并志所望于其士者如此云赵公至治辛酉
龙飞进士今为礼部尚书班公前集贤待制李君至顺
癸酉廷试第二人谢君宋丞相太师鲁王五世孙也
胡侍郎庙碑阴记
正位所行大道非人之所能废兴非时之所能损益必
有感厉奋发求至于圣贤之域而升其堂入其室者则
贤师帅振起作新之功不止若今所记而已溍既序其
工役之槩并志所望于其士者如此云赵公至治辛酉
龙飞进士今为礼部尚书班公前集贤待制李君至顺
癸酉廷试第二人谢君宋丞相太师鲁王五世孙也
胡侍郎庙碑阴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3a 页
胡公仕宋为时名卿婺之永康实公乡邑公尝读书方
岩山中殁而为神发祥其处宣和间封佑顺侯绍兴末
乃赐庙额曰赫灵者初封诰命中语也佑顺之号既累
加以嘉应福泽灵显极于八字淳祐间遂进爵为公更
号显应寻加正惠宝祐初再加忠佑杭之南山龙井源
公墓次有显应庙敕命在焉庙不书赐额而以显应名
者因初进封之号也公本以助王师殄巨寇庙食于
一乡而其光灵无远弗被能出云为风雨农人咸以望
岩山中殁而为神发祥其处宣和间封佑顺侯绍兴末
乃赐庙额曰赫灵者初封诰命中语也佑顺之号既累
加以嘉应福泽灵显极于八字淳祐间遂进爵为公更
号显应寻加正惠宝祐初再加忠佑杭之南山龙井源
公墓次有显应庙敕命在焉庙不书赐额而以显应名
者因初进封之号也公本以助王师殄巨寇庙食于
一乡而其光灵无远弗被能出云为风雨农人咸以望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3b 页
岁者望于公凡村墟里社必为祈报之所故公之别庙
布满于郡境不啻数十百区其在吾乌伤之稠岩者里
人方氏倡众为之也宋初婺之第进士者自公始至其
季年方氏有大冶丞应龙以进士起家而族日益大其
子孙相率致力于祠事弥久弗懈者盖亦视公为乡先
达而知所敬慕不徒效俚俗徼福于公而已庙之创造
以至元二十六年重兴以至正九年新庙告成以记来
谒于溍曰公之阴佑乎斯民而变化不测有以惊动其
布满于郡境不啻数十百区其在吾乌伤之稠岩者里
人方氏倡众为之也宋初婺之第进士者自公始至其
季年方氏有大冶丞应龙以进士起家而族日益大其
子孙相率致力于祠事弥久弗懈者盖亦视公为乡先
达而知所敬慕不徒效俚俗徼福于公而已庙之创造
以至元二十六年重兴以至正九年新庙告成以记来
谒于溍曰公之阴佑乎斯民而变化不测有以惊动其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4a 页
耳目者庸夫孺子皆能言之至于公之奋由一第逮事
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涂晚以从
官全身而退其有德于人有功于国与夫出处之大致
非荐绅先生莫能言也愿备著之溍窃惟公之官伐治
行有传在魏国韩公所修宋实录而文正范公所撰公
墓铭论次尤悉谨书而俾之使刻诸石且为之记其作
庙之颠末附见于石背若郡志言公尝奏免衢婺身丁
钱民被其赐而为之立庙则传与墓志皆无所登载姑
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涂晚以从
官全身而退其有德于人有功于国与夫出处之大致
非荐绅先生莫能言也愿备著之溍窃惟公之官伐治
行有传在魏国韩公所修宋实录而文正范公所撰公
墓铭论次尤悉谨书而俾之使刻诸石且为之记其作
庙之颠末附见于石背若郡志言公尝奏免衢婺身丁
钱民被其赐而为之立庙则传与墓志皆无所登载姑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4b 页
俟博洽之君子而考质焉
樊川记
樊川长安胜处也额森呼敦殿中君别业在焉间尝谓
予曰吾先世家隰州之永和五世祖雍郡公薄游关中
爱其风土完厚遂徙居鄠雍郡之仲子是为吾高祖雍
国贞献公被遇世祖于略畔山之阳眷遇甚至而恬
于进取足迹不至京师以京兆鄂罗总管终于家吾曾
祖太师奉元忠贞王吾祖太师泾阳忠宣王再世掌上
樊川记
樊川长安胜处也额森呼敦殿中君别业在焉间尝谓
予曰吾先世家隰州之永和五世祖雍郡公薄游关中
爱其风土完厚遂徙居鄠雍郡之仲子是为吾高祖雍
国贞献公被遇世祖于略畔山之阳眷遇甚至而恬
于进取足迹不至京师以京兆鄂罗总管终于家吾曾
祖太师奉元忠贞王吾祖太师泾阳忠宣王再世掌上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5a 页
京留钥前后四十馀年忠贞既归老关中而忠宣亦返
葬于鄠盖视鄠为乡土久矣吾父佐今天子位为丞
相匪朝伊夕陟降左右而吾又以大臣子叨被上恩入
则侍閒燕于内廷出则奉温清于私室去乡土日以远
鄠杜异县而壤地相接樊川在杜之封内即吾土也顷
尝买田筑室将以佚吾私而不可得盖无一夕梦寐不
在其间幸为之记庶几时一展玩以自慰焉按图志汉
京兆杜县之樊乡有樊川以樊哙所食邑得名一名后
葬于鄠盖视鄠为乡土久矣吾父佐今天子位为丞
相匪朝伊夕陟降左右而吾又以大臣子叨被上恩入
则侍閒燕于内廷出则奉温清于私室去乡土日以远
鄠杜异县而壤地相接樊川在杜之封内即吾土也顷
尝买田筑室将以佚吾私而不可得盖无一夕梦寐不
在其间幸为之记庶几时一展玩以自慰焉按图志汉
京兆杜县之樊乡有樊川以樊哙所食邑得名一名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5b 页
宽川以其水出秦岭又名秦川有佛庐号华严寺俗但
称之曰华严川京兆今为奉元路杜废入万年而万年
今为咸宁县其南三十五里是为樊川西为韦曲东为
杜曲则唐人所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也夫气运之
消长往来无穷人事之盛衰每与之相为终始秦树陇
云斜阳衰草城是而人非无复向来冠盖追游之盛而
原隰之平泉流之清陆海之富饶民物之蕃阜不减于
异时雨露所濡佳花美木生意充周未尝少息也唐宰
称之曰华严川京兆今为奉元路杜废入万年而万年
今为咸宁县其南三十五里是为樊川西为韦曲东为
杜曲则唐人所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也夫气运之
消长往来无穷人事之盛衰每与之相为终始秦树陇
云斜阳衰草城是而人非无复向来冠盖追游之盛而
原隰之平泉流之清陆海之富饶民物之蕃阜不减于
异时雨露所濡佳花美木生意充周未尝少息也唐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6a 页
相杜岐公甲第在长安而樊川有别墅中有桂林亭卉
木最为幽邃日与公卿燕集焉后以太保致仕遂居于
此家庙石室遗迹故存岐公孙牧之尤爱樊川倾俸赀
以治其墅其知中书制诰也每退直亟召密友往游其
地自谓吾老为樊川翁要有文章数百首号为樊川集
殿中君与牧之生宰相家则同执法殿中又同所不得
与牧之同者昔之城南去天尺五今则去天半万里矣
欲朝而往暮而归于竹洲藤岸苔径花斋不可得也能
木最为幽邃日与公卿燕集焉后以太保致仕遂居于
此家庙石室遗迹故存岐公孙牧之尤爱樊川倾俸赀
以治其墅其知中书制诰也每退直亟召密友往游其
地自谓吾老为樊川翁要有文章数百首号为樊川集
殿中君与牧之生宰相家则同执法殿中又同所不得
与牧之同者昔之城南去天尺五今则去天半万里矣
欲朝而往暮而归于竹洲藤岸苔径花斋不可得也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6b 页
勿缅然而长望渺然而遐思乎予闻古之达人以太虚
为家无何有为乡视半万里皆吾室吾闼也而况钧天
清都之乐又安可与下土同日语殿中君曰是有以慰
吾平生之怀矣遂次第其语书而归之是为记
白牛镇戴氏义塾记
嘉兴郡城东北六十里曰白牛镇居人数百家为其乡
之望者曰旸谷处士戴氏讳某字某患镇学之弗立而
后生小子无所受教规创义塾以私淑乎里人有志未
为家无何有为乡视半万里皆吾室吾闼也而况钧天
清都之乐又安可与下土同日语殿中君曰是有以慰
吾平生之怀矣遂次第其语书而归之是为记
白牛镇戴氏义塾记
嘉兴郡城东北六十里曰白牛镇居人数百家为其乡
之望者曰旸谷处士戴氏讳某字某患镇学之弗立而
后生小子无所受教规创义塾以私淑乎里人有志未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7a 页
遂而没后二十年其子曰光达字君实始因其经画之
素度地于镇东若干步广袤可二十亩而赢程土物略
基阯考正面势召匠蕳材揆日兴作先圣先师之殿峙
其中论堂踞其后斋庐翼其旁邃庑穹门下至庖湢库
庾直舍之属为屋总四十有五间陶甓黝垩缜壮而不
华图史之藏什器之须纤悉毕备周以缭垣环以幽篁
佳木花径果蹊而潴其流泉为芰荷菰蒲之区又十亩
不啻起至正某年某月讫七年某月而告成八年春二
素度地于镇东若干步广袤可二十亩而赢程土物略
基阯考正面势召匠蕳材揆日兴作先圣先师之殿峙
其中论堂踞其后斋庐翼其旁邃庑穹门下至庖湢库
庾直舍之属为屋总四十有五间陶甓黝垩缜壮而不
华图史之藏什器之须纤悉毕备周以缭垣环以幽篁
佳木花径果蹊而潴其流泉为芰荷菰蒲之区又十亩
不啻起至正某年某月讫七年某月而告成八年春二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7b 页
月乃延儒师招来学用仲丁行舍萌之礼退即讲席俾
序进而请业焉四斋职教者各一人生员恒百五十人
割上腴之田五百亩以赡之既卒成前人之志又将有
以昭示于后人而图其永久于是慈溪黄伯成甫以高
文宿德主领教事伻来求予记之予闻昔人有言惠有
术也养有道也惠不在丰而在乎不费养不在大而在
乎不穷丰而多费是知爱于彼而不知爱于此非其术
也大而易穷是知爱于今而不知爱于后非其道也惟
序进而请业焉四斋职教者各一人生员恒百五十人
割上腴之田五百亩以赡之既卒成前人之志又将有
以昭示于后人而图其永久于是慈溪黄伯成甫以高
文宿德主领教事伻来求予记之予闻昔人有言惠有
术也养有道也惠不在丰而在乎不费养不在大而在
乎不穷丰而多费是知爱于彼而不知爱于此非其术
也大而易穷是知爱于今而不知爱于后非其道也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8a 页
其不费故可尚也惟其不穷故可贵也戴氏父子其深
知夫惠之之术养之之道矣乎古者五家为比五比为
闾门侧之堂为塾大夫士年老不仕者为左右师而闾
中之子弟学焉今之义塾犹有其遗意若夫屋室之多
为间至四十有五则不止于门侧之两堂学徒之众为
员至百有五十则不止于闾中之子弟是皆非古之所
有其为惠也丰矣古者步百为亩而以百亩为一夫之
私田民无不受田之家而士不必仰给于学今俾以田
知夫惠之之术养之之道矣乎古者五家为比五比为
闾门侧之堂为塾大夫士年老不仕者为左右师而闾
中之子弟学焉今之义塾犹有其遗意若夫屋室之多
为间至四十有五则不止于门侧之两堂学徒之众为
员至百有五十则不止于闾中之子弟是皆非古之所
有其为惠也丰矣古者步百为亩而以百亩为一夫之
私田民无不受田之家而士不必仰给于学今俾以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8b 页
五百亩则十家之产也而况今一亩为步至于二百四
十又不止十家之产而已是则出于古之所无其为养
也大矣天之生人也莫不赋以仁义礼智之性圣贤与
涂人本无以异因其根于心者使之亲师取友朝益暮
习而日趍于善逮夫深造而自得皆其本然之固有初
非损于此以益于彼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物之聚也有
数而其用也易耗虽封君之富欲以万钟为弟子之养
尚恐廪人之粟有时而弗继今乃欲以布衣养徒之事
十又不止十家之产而已是则出于古之所无其为养
也大矣天之生人也莫不赋以仁义礼智之性圣贤与
涂人本无以异因其根于心者使之亲师取友朝益暮
习而日趍于善逮夫深造而自得皆其本然之固有初
非损于此以益于彼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物之聚也有
数而其用也易耗虽封君之富欲以万钟为弟子之养
尚恐廪人之粟有时而弗继今乃欲以布衣养徒之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9a 页
自任而致其力焉使之因地之利岁取之而不竭利于
今者有以施及于后斯不亦养而不穷乎盖设教必有
先后次第此特导以幼学之节而养其良知之本云尔
它日由是而以俊选论于乡以贤能登于天府授之以
政将见利泽之加于人为惠益丰为养益大戴氏父子
之功奚独善于一乡而止乎按郡乘宋名臣陈公舜俞
其地人也举进士应制科皆在前列以山阴宰召试馆
职不就而上书力诋青苗法忤执政意谪为监当官公
今者有以施及于后斯不亦养而不穷乎盖设教必有
先后次第此特导以幼学之节而养其良知之本云尔
它日由是而以俊选论于乡以贤能登于天府授之以
政将见利泽之加于人为惠益丰为养益大戴氏父子
之功奚独善于一乡而止乎按郡乘宋名臣陈公舜俞
其地人也举进士应制科皆在前列以山阴宰召试馆
职不就而上书力诋青苗法忤执政意谪为监当官公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89b 页
以直道自信无所回挠每跨犊往来山中自号白牛居
士人遂以名其故里诸生息斯游斯仰企前脩仪刑未
远诚有所感慕而兴起安知无如公者出于其间戴氏
父子且与之同不朽矣此又予所厚望庸因记事而并
志之以俟焉
婺州路新城记
婺在吴为东阳郡在梁为金华郡隋肇置婺州国朝
即州建路设总管府而郡城之创始靡得而详图志载
士人遂以名其故里诸生息斯游斯仰企前脩仪刑未
远诚有所感慕而兴起安知无如公者出于其间戴氏
父子且与之同不朽矣此又予所厚望庸因记事而并
志之以俟焉
婺州路新城记
婺在吴为东阳郡在梁为金华郡隋肇置婺州国朝
即州建路设总管府而郡城之创始靡得而详图志载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0a 页
宋宣和四年知州事范之才重筑周十里基三丈面广
三之一而高倍之旧为门十有一后窒其四而存其七
东曰赤松南曰八咏曰清波曰长仙曰通远西曰朝天
北曰旌孝逮今二百有三十年圮坏勿葺非一日矣圣
人有作一视同仁八荒之内莫非我室我闼林林总总
之众相安乎凿饮耕食无分乎此疆尔界而皇灵所
被封守有截隐然若天险之不可陵不假参以人力也
顾以承平滋久执事习于因循忽于细微不测之变
三之一而高倍之旧为门十有一后窒其四而存其七
东曰赤松南曰八咏曰清波曰长仙曰通远西曰朝天
北曰旌孝逮今二百有三十年圮坏勿葺非一日矣圣
人有作一视同仁八荒之内莫非我室我闼林林总总
之众相安乎凿饮耕食无分乎此疆尔界而皇灵所
被封守有截隐然若天险之不可陵不假参以人力也
顾以承平滋久执事习于因循忽于细微不测之变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0b 页
起乎仓猝中区俶优而旁州比县民讹不宁于是行中
书省用江东浙西列郡之请俾治其故城而新之以备
非常谓浙东地濒钜海尤关于要害并下其事于帅阃
令郡府相其便利而讲行脩筑之政焉婺实肃政廉访
司治所今副使巴扎讷奉政公佥事图们特穆尔朝列
公奉议王公武暨照磨某官王君某咸以为有备乃可
以无患此古之良规今之切务属总管太中陈侯巴延
巴哈亟谋兴作佥事(阙/) 奉议公适至交赞其议
书省用江东浙西列郡之请俾治其故城而新之以备
非常谓浙东地濒钜海尤关于要害并下其事于帅阃
令郡府相其便利而讲行脩筑之政焉婺实肃政廉访
司治所今副使巴扎讷奉政公佥事图们特穆尔朝列
公奉议王公武暨照磨某官王君某咸以为有备乃可
以无患此古之良规今之切务属总管太中陈侯巴延
巴哈亟谋兴作佥事(阙/) 奉议公适至交赞其议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1a 页
陈侯亦自任为己责而不敢后爰颁其役于州县州县
之长吏各率所部之民来听要束资粮既具匠佣既集
乃揆日以庀事大家则量地而赋工中产则输材而佐
费廧落屏蔽次第就绪然以古之言地利者盖曰高城
深池今外濠堙塞城已高而池未深也不可惮其勤而
诿于方来由是役既辍而复举籍向之役所不及者使
出钱为僦直募閒民来即工而官给其食推求故道疏
凿而浚涤之州县长吏则更休迭进以董其役副使公
之长吏各率所部之民来听要束资粮既具匠佣既集
乃揆日以庀事大家则量地而赋工中产则输材而佐
费廧落屏蔽次第就绪然以古之言地利者盖曰高城
深池今外濠堙塞城已高而池未深也不可惮其勤而
诿于方来由是役既辍而复举籍向之役所不及者使
出钱为僦直募閒民来即工而官给其食推求故道疏
凿而浚涤之州县长吏则更休迭进以董其役副使公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1b 页
首尾亲临督视命寮属某等相继总其功程而为之经
画劝相经历某官某继至副使公藉其攸仿为多焉城
之绵亘悉仍其故址以尺计者一万七千七百九十厚
二寻有四尺高二寻有二尺以今昔之度准之俱有加
于旧缜壮雄峻则昔之所无也七门并启扃键如式而
西北二门皆环以瓮城甃石为路脩与城等累甓为堞
其崇五尺屋于门观之上者七以谨候望屋于雉堞之
间者三十有六以严徼巡其南因大溪以为险北东西
画劝相经历某官某继至副使公藉其攸仿为多焉城
之绵亘悉仍其故址以尺计者一万七千七百九十厚
二寻有四尺高二寻有二尺以今昔之度准之俱有加
于旧缜壮雄峻则昔之所无也七门并启扃键如式而
西北二门皆环以瓮城甃石为路脩与城等累甓为堞
其崇五尺屋于门观之上者七以谨候望屋于雉堞之
间者三十有六以严徼巡其南因大溪以为险北东西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2a 页
三面壕之脩以尺计者八千六百二十有五广六寻二
尺有八寸深二寻有六寸跨以三钓桥遏以三石坝壤
高水绝则列树七星桩以防其空郤屋于壕堑之旁者
三十有六而栖戍卒于其中凡城之役起至正十二年
春闰三月己亥讫其年秋七月乙酉积日为百有七壕
之役起是年冬十月丁卯讫明年夏五月甲申积日为
百九十有八而毕溃于城居者有恃而无恐往役者以
分之所宜为而忘其劳陈侯使序次颠末以授某曰其
尺有八寸深二寻有六寸跨以三钓桥遏以三石坝壤
高水绝则列树七星桩以防其空郤屋于壕堑之旁者
三十有六而栖戍卒于其中凡城之役起至正十二年
春闰三月己亥讫其年秋七月乙酉积日为百有七壕
之役起是年冬十月丁卯讫明年夏五月甲申积日为
百九十有八而毕溃于城居者有恃而无恐往役者以
分之所宜为而忘其劳陈侯使序次颠末以授某曰其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2b 页
为我书而镂诸城隅用昭示于后人某窃惟易于萃戒
不虞而重门击柝有取于豫使节所莅婺为会府民物
萃聚殷盛丛剧儆戒无虞而阴销潜弭奸觎之萌诚有
不容缓者邻境之枹鼓相闻而婺独按堵如故居安虑
危思患豫防及是闲暇而汲汲焉图所以固吾圉夫岂
过计也哉矧今风纪之司弘宣德化而人知尊君亲上
抚字之官博施恩信而人乐趍事赴功且将以民心为
垣墉士气为楼橹精神翕合与山川之脉络相为流通
不虞而重门击柝有取于豫使节所莅婺为会府民物
萃聚殷盛丛剧儆戒无虞而阴销潜弭奸觎之萌诚有
不容缓者邻境之枹鼓相闻而婺独按堵如故居安虑
危思患豫防及是闲暇而汲汲焉图所以固吾圉夫岂
过计也哉矧今风纪之司弘宣德化而人知尊君亲上
抚字之官博施恩信而人乐趍事赴功且将以民心为
垣墉士气为楼橹精神翕合与山川之脉络相为流通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3a 页
益重金汤之势而于地利人和两尽之矣国之保障永
永是赖嗣为政者所当知也可无书乎
松溪县新学记
建为先师朱文公之阙里松溪建属县士生其间身亲
受业于公之门与闻公言论风指于淑艾之私者踵武
后先其地虽褊小而士习为最盛逮入皇朝治教休
明人才尤彬彬焉县故有学规制甚备至正十二年大
盗窃发于河南而江淮闽粤绎骚不宁山谷愚氓相挻
永是赖嗣为政者所当知也可无书乎
松溪县新学记
建为先师朱文公之阙里松溪建属县士生其间身亲
受业于公之门与闻公言论风指于淑艾之私者踵武
后先其地虽褊小而士习为最盛逮入皇朝治教休
明人才尤彬彬焉县故有学规制甚备至正十二年大
盗窃发于河南而江淮闽粤绎骚不宁山谷愚氓相挻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3b 页
而起侵轶县境蹂践民居兵燹之后惟夫子庙若鲁灵
光之岿焉独存识者知为天佑斯文之兆匪朝伊夕必
有起其废者今天子方慎择守令惠绥黎元十四年
夏六月今县尹凌侯实来视篆之三日用故事款谒于
先圣礼成而退左右顾瞻徘徊太息曰学校之废兴长
民者之责也我其敢不以为己任即命钩考簿书徵理
历年赡学田租在豪民黠吏之手者凡得米若干石资
以召匠市材揆日庀事侯躬涖教护属功而课其章程
光之岿焉独存识者知为天佑斯文之兆匪朝伊夕必
有起其废者今天子方慎择守令惠绥黎元十四年
夏六月今县尹凌侯实来视篆之三日用故事款谒于
先圣礼成而退左右顾瞻徘徊太息曰学校之废兴长
民者之责也我其敢不以为己任即命钩考簿书徵理
历年赡学田租在豪民黠吏之手者凡得米若干石资
以召匠市材揆日庀事侯躬涖教护属功而课其章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4a 页
县人摄尉事叶弘道暨教谕李璿训导传子实皆悉力
以相焉自礼殿论堂斋庐寝室至于门庑庖廪咸撤而
新之崇其垣墙端其术道暨茨瓴甓黝垩髹彤举称其
度始于秋七月讫于冬十月而告毕工安神有位配侑
在列范铜为祭器而他所宜有者靡不具完藏修息游
各适其所佩衿来集弦诵相闻馈膳之须亦无乏绝侯
既行舍萌之以礼以落其成不远千里俾诸生扬尧奉
书走金华山中以记为请昔杜子美题诗衡山县学称
以相焉自礼殿论堂斋庐寝室至于门庑庖廪咸撤而
新之崇其垣墙端其术道暨茨瓴甓黝垩髹彤举称其
度始于秋七月讫于冬十月而告毕工安神有位配侑
在列范铜为祭器而他所宜有者靡不具完藏修息游
各适其所佩衿来集弦诵相闻馈膳之须亦无乏绝侯
既行舍萌之以礼以落其成不远千里俾诸生扬尧奉
书走金华山中以记为请昔杜子美题诗衡山县学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4b 页
陆宰以雅才新意脩儒服俎豆事于干戈之馀其辞逸
出横厉气谊激烈数百岁之下读者犹为之悚然侯下
车之初即以兴学为先务披荒残植栋宇甫十旬浃而
毕溃于成其雅才新意视陆宰孰多乎窃观鲁人之颂
僖公曰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固非衡山之事可同日而
语也贤侯导宣上化以振起士类将见鲁人之颂复作
于今虽子美未易赞一词矧以眇焉末学衰朽悖眊猥
令载笔为之记何能铺张伟绩以昭示于方来也哉姑
出横厉气谊激烈数百岁之下读者犹为之悚然侯下
车之初即以兴学为先务披荒残植栋宇甫十旬浃而
毕溃于成其雅才新意视陆宰孰多乎窃观鲁人之颂
僖公曰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固非衡山之事可同日而
语也贤侯导宣上化以振起士类将见鲁人之颂复作
于今虽子美未易赞一词矧以眇焉末学衰朽悖眊猥
令载笔为之记何能铺张伟绩以昭示于方来也哉姑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5a 页
序次其废兴之岁月云尔侯名说吴兴人大父秘书少
监公夙任风宪父集贤直学士公治郡有声家学渊源
所从来非一日矣宜其为政知所本而不谬于缓急之
序如此云
杏溪祠堂记
杏溪祠堂者乡先生傅公之祠也先生讳寅字同叔幼
嗜学经史百家悉能成诵比长益求异书而读之间从
说斋唐公质疑问难皆有援据可反复说斋喜曰吾益
监公夙任风宪父集贤直学士公治郡有声家学渊源
所从来非一日矣宜其为政知所本而不谬于缓急之
序如此云
杏溪祠堂记
杏溪祠堂者乡先生傅公之祠也先生讳寅字同叔幼
嗜学经史百家悉能成诵比长益求异书而读之间从
说斋唐公质疑问难皆有援据可反复说斋喜曰吾益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5b 页
友也及闻其升陑分陜之说语门人曰职方舆地尽在
同叔腹中矣先生于天文地理明堂封建井田律历兵
制之类世儒置而不讲者靡不穷究根穴订其讹谬资
取甚博参验甚精事为一图累至于百号曰群书百考
大愚吕公阅其禹贡图考曰是书可为集先儒之大成
矣揭其图请申言之而坐诸生以听且曰以所能者教
人所不能者受教于人理之所在初无彼此先生亦乐
为之尽亹亹不倦先生于文中子人不里居地不井授
同叔腹中矣先生于天文地理明堂封建井田律历兵
制之类世儒置而不讲者靡不穷究根穴订其讹谬资
取甚博参验甚精事为一图累至于百号曰群书百考
大愚吕公阅其禹贡图考曰是书可为集先儒之大成
矣揭其图请申言之而坐诸生以听且曰以所能者教
人所不能者受教于人理之所在初无彼此先生亦乐
为之尽亹亹不倦先生于文中子人不里居地不井授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6a 页
终苟道一章屡叹息而言周礼太平之书于时九等授
田家给人足泉府之设特以备凶荒未必常用也况是
书体有本末用有先后若大纲不举而独行所谓国服
为息者是犹取名方中百品之一而服之及其害人则
曰是药出于名方云尔常恨熙宁诸贤未有如此辨之
者故百考之书于成周之授地赋兵封国制军增地制
域亩步沟洫稼穑贡赋特详焉亦足见先生之学可措
于实用而非虚谈矣先生又尝遍游江淮纵观六朝故
田家给人足泉府之设特以备凶荒未必常用也况是
书体有本末用有先后若大纲不举而独行所谓国服
为息者是犹取名方中百品之一而服之及其害人则
曰是药出于名方云尔常恨熙宁诸贤未有如此辨之
者故百考之书于成周之授地赋兵封国制军增地制
域亩步沟洫稼穑贡赋特详焉亦足见先生之学可措
于实用而非虚谈矣先生又尝遍游江淮纵观六朝故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6b 页
迹南北形胜询诸史谍而得其成败废兴之故历历如
指诸掌是岂徒以登临之适为快也哉先生之教人每
谓下学上达自有次第不先其近者小者而骤语其远
者大者后生浅薄学益不实故于小学尤所留意来学
者恒以百数必先授以曲礼内则小仪乡党诸篇使于
日用之间与义理相发明而知道之与器未始相离也
先生论古军制纤悉备举而不欲人读兵书曰胸中无
论语孟子为权衡遽闻谲诈之言则先入者为主害心
指诸掌是岂徒以登临之适为快也哉先生之教人每
谓下学上达自有次第不先其近者小者而骤语其远
者大者后生浅薄学益不实故于小学尤所留意来学
者恒以百数必先授以曲礼内则小仪乡党诸篇使于
日用之间与义理相发明而知道之与器未始相离也
先生论古军制纤悉备举而不欲人读兵书曰胸中无
论语孟子为权衡遽闻谲诈之言则先入者为主害心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7a 页
术矣此先生之所学与所以教之大方也先生世居婺
之义乌父孝俨笃行君子母楼氏祷于石姥山而生先
生骨秀神耸蚤有器识事亲孝谨处兄弟子侄均一无
间乡闾有事辄以身任之非公事不至官府县长吏之
贤者必造而问政言无所隐人有阴被其赐而不知者
里居之日与马公师文孙公居敬为同志永嘉戴公少
望闻先生名奉贽愿交大愚在朝行数称先生之文学
行义彭公子寿章公茂献叶公正则吴公德夫汪公季
之义乌父孝俨笃行君子母楼氏祷于石姥山而生先
生骨秀神耸蚤有器识事亲孝谨处兄弟子侄均一无
间乡闾有事辄以身任之非公事不至官府县长吏之
贤者必造而问政言无所隐人有阴被其赐而不知者
里居之日与马公师文孙公居敬为同志永嘉戴公少
望闻先生名奉贽愿交大愚在朝行数称先生之文学
行义彭公子寿章公茂献叶公正则吴公德夫汪公季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7b 页
路黄公文叔黄公商伯无不推敬文叔欲与同列奏补
以官知先生不可屈乃止惟馆于商伯最久宾主之间
日以义利相箴切不为无益语他所与游亦皆显人至
其为台谏为执政则绝不与通先生既不有仕禄又不
屑治生业商伯持浙西庾节遗以钱五千万先生悉散
于宗族邻里一无所留晚益贫郡守孟公闻而叹曰不
可使贤者饥饿于我土地乃辍俸赀倡其亲友为买田
筑室于东阳之泉村而先生遂为东阳人于是大愚及
以官知先生不可屈乃止惟馆于商伯最久宾主之间
日以义利相箴切不为无益语他所与游亦皆显人至
其为台谏为执政则绝不与通先生既不有仕禄又不
屑治生业商伯持浙西庾节遗以钱五千万先生悉散
于宗族邻里一无所留晚益贫郡守孟公闻而叹曰不
可使贤者饥饿于我土地乃辍俸赀倡其亲友为买田
筑室于东阳之泉村而先生遂为东阳人于是大愚及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8a 页
一时名公皆在党籍相继放逐先生亦杜门不复出矣
先生好为诗閒远古淡有陶靖节邵康节之风焉子七
人皆克绍其家学大东尤敦悫克肖其德大原试漕闱
为本经第一先生既遣犹子定受业朱文公之门得其
微言奥旨归与诸弟共讲而大原亦从慈湖杨公游杨
公亟称之程子谓君子教人有序非先传以近者小者
而后不教以远者大者先王之所以教皆程子之遗意
也先生年六十有八以嘉定八年卒于家后百二十年
先生好为诗閒远古淡有陶靖节邵康节之风焉子七
人皆克绍其家学大东尤敦悫克肖其德大原试漕闱
为本经第一先生既遣犹子定受业朱文公之门得其
微言奥旨归与诸弟共讲而大原亦从慈湖杨公游杨
公亟称之程子谓君子教人有序非先传以近者小者
而后不教以远者大者先王之所以教皆程子之遗意
也先生年六十有八以嘉定八年卒于家后百二十年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8b 页
曾孙师蒙师佐惧人易而世疏乃即家建祠岁时以享
祀燕私合其族祭主于先生者始迁之祖也上援其父
者明有所本也下及其子者示有所传也堂成于重纪
至元之二年师蒙已卒因以侑食堂师蒙作也祠室堂
轩为间者三翼以斋庐为间者六有田三十亩子孙更
掌之以供祠事师蒙兄子似翁将图其永久爰以状来
谒记且曰祠之作本以寓子孙追远之意而邑之士友
以为古者乡先生殁则祠于社其礼久阙弗讲乃相率
祀燕私合其族祭主于先生者始迁之祖也上援其父
者明有所本也下及其子者示有所传也堂成于重纪
至元之二年师蒙已卒因以侑食堂师蒙作也祠室堂
轩为间者三翼以斋庐为间者六有田三十亩子孙更
掌之以供祠事师蒙兄子似翁将图其永久爰以状来
谒记且曰祠之作本以寓子孙追远之意而邑之士友
以为古者乡先生殁则祠于社其礼久阙弗讲乃相率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9a 页
为文以祭牵联得书属序其兴作而首著先生学术源
流之懿者庶几后人知有所矜式也来者能闻风而兴
起焉则是祠也有功于名教甚大奚止可以合其族而
已乃如其言并书之
远怀亭记
东阳蒋君子晦作亭名远怀京兆杜君伯原为之篆题
而未有发其所以名之义者子晦既不可作其子相与
谋而以记来属于予盖子晦之先家于东阳者十一世
流之懿者庶几后人知有所矜式也来者能闻风而兴
起焉则是祠也有功于名教甚大奚止可以合其族而
已乃如其言并书之
远怀亭记
东阳蒋君子晦作亭名远怀京兆杜君伯原为之篆题
而未有发其所以名之义者子晦既不可作其子相与
谋而以记来属于予盖子晦之先家于东阳者十一世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99b 页
乃定县南二十五里之横城曾大父迪功府君生于宋
季用入粟佐边补初品官而不汲汲于求进乎君澹然
无营惟务择师勖其子弟于学且将推以淑其一乡未
及有所为而逝大父建昌府君有材干而倜傥尚义纂
承先志以景定元年即所居之西建讲堂寝室斋庐直
舍及庖廪之属为屋以间计者总若干割田租一万以
𨽻焉号横城义塾迎致故礼部尚书方公为之师公时
自著庭归卧蛟峰下欣然为之出其立教先德行而后
季用入粟佐边补初品官而不汲汲于求进乎君澹然
无营惟务择师勖其子弟于学且将推以淑其一乡未
及有所为而逝大父建昌府君有材干而倜傥尚义纂
承先志以景定元年即所居之西建讲堂寝室斋庐直
舍及庖廪之属为屋以间计者总若干割田租一万以
𨽻焉号横城义塾迎致故礼部尚书方公为之师公时
自著庭归卧蛟峰下欣然为之出其立教先德行而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0a 页
文艺凡所揭示一本于先儒月书季考具有程式担簦
负笈者不远数百里而来居无何闻廷议欲畀以婺之
郡符东阳婺属邑也公遂撤皋比而去乡先达见山乔
公霁月陈公存斋吕公继之四明东洲吴公又继之为
教悉遵其旧法户外之屦亦无减于昔名人魁士项背
相望后生晚出头角崭然见于题名石刻者六百八十
有五人建昌之诸父元善两膺乡荐从弟合犹子朋龟
并登上庠领胄举长子国光寻升学馆仲子国宾从子
负笈者不远数百里而来居无何闻廷议欲畀以婺之
郡符东阳婺属邑也公遂撤皋比而去乡先达见山乔
公霁月陈公存斋吕公继之四明东洲吴公又继之为
教悉遵其旧法户外之屦亦无减于昔名人魁士项背
相望后生晚出头角崭然见于题名石刻者六百八十
有五人建昌之诸父元善两膺乡荐从弟合犹子朋龟
并登上庠领胄举长子国光寻升学馆仲子国宾从子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0b 页
国华国珍俱取漕荐咸淳六年建昌为仇家飞语所中
不得安其居而塾废矣天朝奄有南土至元十五年命
左丞廉公行中书省于江右闻其久在庐陵亟遣招之
见其磊落不羁论议亹亹知为奇士力加甄拔授进义
副尉南康路建昌县主簿时已年踰耳顺拜命之官不
久辞归距祖居三里所营别业于南溪上以处其季子
即子晦之父谷城府君也既又迁义塾故宇之仅完者
于溪东更号城南精舍谋复合子侄及里之俊秀群居
不得安其居而塾废矣天朝奄有南土至元十五年命
左丞廉公行中书省于江右闻其久在庐陵亟遣招之
见其磊落不羁论议亹亹知为奇士力加甄拔授进义
副尉南康路建昌县主簿时已年踰耳顺拜命之官不
久辞归距祖居三里所营别业于南溪上以处其季子
即子晦之父谷城府君也既又迁义塾故宇之仅完者
于溪东更号城南精舍谋复合子侄及里之俊秀群居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1a 页
而肄习焉二十一年精舍甫就绪而建昌殁谷城逢时
休明慨然以材自奋久留京师且有官簿于朝暨出为
谷城尉倦游而退休于家林遽以疾终精舍亦废矣子
晦自以生晚不及睹家塾之全盛而其美意不可不续
图起其废而有不暇给爰卜地于精舍故址之南百步
曰黄金坞双岘拥其后邻邑之桃岩龙门诸山拱揖其
前而东冈独据乎胜处以至正元年六月搆屋其上为
楹间者三舁石刻寘其中外为小轩以憩来客而便观
休明慨然以材自奋久留京师且有官簿于朝暨出为
谷城尉倦游而退休于家林遽以疾终精舍亦废矣子
晦自以生晚不及睹家塾之全盛而其美意不可不续
图起其废而有不暇给爰卜地于精舍故址之南百步
曰黄金坞双岘拥其后邻邑之桃岩龙门诸山拱揖其
前而东冈独据乎胜处以至正元年六月搆屋其上为
楹间者三舁石刻寘其中外为小轩以憩来客而便观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1b 页
眺曰远怀亭者示子孙使勿忘也故翰林学士侍读尤
公序东阳县志称其大家多创书院作好饭招延名师
以教乡党子弟诗书讲诵相闻旁郡他邑所不及指石
洞西园南湖安田先贤过化之地及金龙四塾而言也
山空岁晏遗响寂寥而蒋氏一门百年五世君子之泽
犹有馀润明发有怀前人未远如将见之而亲听命焉
考其成规举其坠典使贤材兴于昭代义声动于遐方
岂非子晦之初意乎此予所厚望于其嗣人也其可大
公序东阳县志称其大家多创书院作好饭招延名师
以教乡党子弟诗书讲诵相闻旁郡他邑所不及指石
洞西园南湖安田先贤过化之地及金龙四塾而言也
山空岁晏遗响寂寥而蒋氏一门百年五世君子之泽
犹有馀润明发有怀前人未远如将见之而亲听命焉
考其成规举其坠典使贤材兴于昭代义声动于遐方
岂非子晦之初意乎此予所厚望于其嗣人也其可大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2a 页
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者奚止若今所记而已谷城之墓
予实铭之得以互见者不赘焉
书东阳徐氏族谱图后记
宋奉议郎两淮宣抚大使司干办公事徐公讳彬字文
伯溍之曾外祖也徐为东阳著族七世以上名皆阙而
以行称六世祖曰增兄弟五人增最长次永次极次谌
次逸族大而分增居县南号南徐谌居县东号东徐两
族尤盛掇巍科跻膴仕者代不乏人增之子曰起起之
予实铭之得以互见者不赘焉
书东阳徐氏族谱图后记
宋奉议郎两淮宣抚大使司干办公事徐公讳彬字文
伯溍之曾外祖也徐为东阳著族七世以上名皆阙而
以行称六世祖曰增兄弟五人增最长次永次极次谌
次逸族大而分增居县南号南徐谌居县东号东徐两
族尤盛掇巍科跻膴仕者代不乏人增之子曰起起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2b 页
子曰寿公高祖也曾祖曰元辅祖曰楠免解进士考曰
炘公以太学上舍生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补安庆府教
授堂差泗州教授召除国子正宝祐六年与溍之曾祖
户部府君同在两淮制幕为主管机宜文字淮西则公
淮东则户部府君故户部府君为我祖考请婚焉祖妣
之来归景定元年也时公已不禄一子亦早夭二女长
即我祖妣次适永康章氏溍生未晬遽自免乳去母氏
之侧而荷祖妣之抚育教诲者二十年祖妣没已久而
炘公以太学上舍生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补安庆府教
授堂差泗州教授召除国子正宝祐六年与溍之曾祖
户部府君同在两淮制幕为主管机宜文字淮西则公
淮东则户部府君故户部府君为我祖考请婚焉祖妣
之来归景定元年也时公已不禄一子亦早夭二女长
即我祖妣次适永康章氏溍生未晬遽自免乳去母氏
之侧而荷祖妣之抚育教诲者二十年祖妣没已久而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3a 页
溍忝有禄食德薄位卑所以荣其先者宠数有限莫伸
罔极之报衰退之馀误蒙收召入直翰林备员侍讲始
用著令推恩于祖考祖妣比年两膺锡命溍既得谢而
归虔奉制书展告墓下族姻里党咸会祖妣之再从侄
文泰亦在焉因出徐氏谱图俾溍以祖考祖妣之年寿
卒葬赠封官爵系于下方我祖考讳堮卒于大德八年
五月廿四日寿六十有五祖妣卒于大德七年八月廿
四日寿六十以十年八月合葬于义乌县所居东北三
罔极之报衰退之馀误蒙收召入直翰林备员侍讲始
用著令推恩于祖考祖妣比年两膺锡命溍既得谢而
归虔奉制书展告墓下族姻里党咸会祖妣之再从侄
文泰亦在焉因出徐氏谱图俾溍以祖考祖妣之年寿
卒葬赠封官爵系于下方我祖考讳堮卒于大德八年
五月廿四日寿六十有五祖妣卒于大德七年八月廿
四日寿六十以十年八月合葬于义乌县所居东北三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3b 页
里崇德乡东野之原祖考前承节郎初赠中顺大夫礼
部侍郎上骑都尉追封江夏郡伯再赠嘉议大夫本部
尚书上轻车都尉进封本郡侯祖妣初追封江夏郡君
进封本郡夫人文泰字伯通有学有文庶几能亢其宗
者徙居义乌三世矣
按此下凡杂说七条原刋本佚其标目而参校危
素所订溍集又不载此数条之文无可考补今姑
阙之
部侍郎上骑都尉追封江夏郡伯再赠嘉议大夫本部
尚书上轻车都尉进封本郡侯祖妣初追封江夏郡君
进封本郡夫人文泰字伯通有学有文庶几能亢其宗
者徙居义乌三世矣
按此下凡杂说七条原刋本佚其标目而参校危
素所订溍集又不载此数条之文无可考补今姑
阙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4a 页
鹤山魏氏曰朱文公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引邵子之
说为据而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
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
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朱子虽力
攻刘氏而犹曰易范之数诚相表里又曰安知图之不
为书书之不为图则朱子尚有疑于此也朱子发张文
饶精通邵学皆以九为图十为书朱以列子为證张以
邵子为主尝以乾凿度及张平子传所载太一下行九
说为据而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
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
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朱子虽力
攻刘氏而犹曰易范之数诚相表里又曰安知图之不
为书书之不为图则朱子尚有疑于此也朱子发张文
饶精通邵学皆以九为图十为书朱以列子为證张以
邵子为主尝以乾凿度及张平子传所载太一下行九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4b 页
宫法考之即所谓载九履一者则是图相传已久矣知
非河图也鹤山素尊信文公之学独于此图书之辨不
能无异论然而又曰靖士蒋得之云当以先天图为河
图生成数为洛书亦是一说又若有取焉往年闽人吴
蟾者来京师自言从谢叠山得异人所授河图朝野诸
公多传之而秘不轻出其详虽莫得闻大抵亦是以八
卦为河图未必不与蒋说同所自出也按孔安国尚书
顾命传曰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
非河图也鹤山素尊信文公之学独于此图书之辨不
能无异论然而又曰靖士蒋得之云当以先天图为河
图生成数为洛书亦是一说又若有取焉往年闽人吴
蟾者来京师自言从谢叠山得异人所授河图朝野诸
公多传之而秘不轻出其详虽莫得闻大抵亦是以八
卦为河图未必不与蒋说同所自出也按孔安国尚书
顾命传曰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5a 页
卦谓之河图王肃曰河图八卦也王充论衡亦曰伏羲
王河图从河水中出易卦是也伏羲得之非作之则以
八卦为河图自昔已然鹤山之说似不可不考也
尚书古文益稷篇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史记作来始
滑汉书作七始咏采与在滑与忽音相近来与采始与
治七与在咏与忽文相近政与治义相近诸儒皆随字
解之独郑玄忽作曶而谓曶者臣见君所秉君亦有焉
是以
王河图从河水中出易卦是也伏羲得之非作之则以
八卦为河图自昔已然鹤山之说似不可不考也
尚书古文益稷篇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史记作来始
滑汉书作七始咏采与在滑与忽音相近来与采始与
治七与在咏与忽文相近政与治义相近诸儒皆随字
解之独郑玄忽作曶而谓曶者臣见君所秉君亦有焉
是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5b 页
礼记曰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帝王世纪谓文王囚
羑里时伯邑考已为纣所杀则是伯邑考既死武王不
得不立非舍也史记云文王崩太子发立岂伯邑考未
死文王已舍之而立武王为太子耶
礼记曰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注谓异其
名所以别于人用也而今之致饩于人者反借以为雅
称是以鬼事人也世之好用古语而不详其文义若此
类者极多此特其一耳
羑里时伯邑考已为纣所杀则是伯邑考既死武王不
得不立非舍也史记云文王崩太子发立岂伯邑考未
死文王已舍之而立武王为太子耶
礼记曰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注谓异其
名所以别于人用也而今之致饩于人者反借以为雅
称是以鬼事人也世之好用古语而不详其文义若此
类者极多此特其一耳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6a 页
春秋左氏传声子袜而登席杜预曰袜足衣也
程泰之演蕃露曰战国策已称人主为陛下按大戴礼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有陛下永永与天无极则陛
下之称周初已有之或谓家语载成王冠颂盖曰率尔
祖考永永无极疑大戴所记出于秦汉以后之所增饰
然则战国策所称又安知非后人所增饰耶
辨史十六则
史记黄帝幼而徇齐家语大戴记并作睿齐司马贞曰
程泰之演蕃露曰战国策已称人主为陛下按大戴礼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有陛下永永与天无极则陛
下之称周初已有之或谓家语载成王冠颂盖曰率尔
祖考永永无极疑大戴所记出于秦汉以后之所增饰
然则战国策所称又安知非后人所增饰耶
辨史十六则
史记黄帝幼而徇齐家语大戴记并作睿齐司马贞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6b 页
徇亦作浚盖以徇与浚音相近浚与睿文相近而言也
又曰浚当读为迅则又因裴骃训徇为疾而以迅为疾
义相近而言也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
一学者必欲以意强通之岂阙疑之义乎
太史公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择其言尤雅者著
为本纪书首故取公孙卿获宝鼎迎日推策之说而不
取其仙登于天之语直书曰黄帝崩葬桥山乃于封禅
书备述卿言黄帝骑龙上天至武帝问黄帝冢则又称
又曰浚当读为迅则又因裴骃训徇为疾而以迅为疾
义相近而言也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
一学者必欲以意强通之岂阙疑之义乎
太史公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择其言尤雅者著
为本纪书首故取公孙卿获宝鼎迎日推策之说而不
取其仙登于天之语直书曰黄帝崩葬桥山乃于封禅
书备述卿言黄帝骑龙上天至武帝问黄帝冢则又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7a 页
或对曰黄帝已仙群臣葬其衣冠或者疑辞也其叙事
可谓婉而直微而显矣
史记书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诸侯咸尊轩辕为
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审如其说则以征伐得天下
自黄帝始汤之放桀何以谓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
虺作诰何以不引阪泉之事为言乎孔子序书断自唐
虞而下系易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学者考信
于六艺而阙其所不知可也
可谓婉而直微而显矣
史记书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诸侯咸尊轩辕为
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审如其说则以征伐得天下
自黄帝始汤之放桀何以谓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
虺作诰何以不引阪泉之事为言乎孔子序书断自唐
虞而下系易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学者考信
于六艺而阙其所不知可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7b 页
史记武帝纪及封禅书所载黄锤史宽舒封禅书注引
徐广曰锤丈恚及锤县黄县皆在东莱武帝纪注引韦
昭曰黄锤人姓名一以为地名一以为人名前后自相
矛盾汉书郊祀志注引孟康曰二人皆方士颜师古曰
锤直垂反其不取徐广之说盖以一人不应系两县也
然宽舒之名数见于后而无所谓黄锤者又似可疑耳
汉书沛公引兵至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
公左司马得杀之颜师古曰得者司马之名今按史记
徐广曰锤丈恚及锤县黄县皆在东莱武帝纪注引韦
昭曰黄锤人姓名一以为地名一以为人名前后自相
矛盾汉书郊祀志注引孟康曰二人皆方士颜师古曰
锤直垂反其不取徐广之说盖以一人不应系两县也
然宽舒之名数见于后而无所谓黄锤者又似可疑耳
汉书沛公引兵至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
公左司马得杀之颜师古曰得者司马之名今按史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8a 页
本文云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师古盖因班孟
坚删去泗川守壮四字而误以得字属于上文小司马
索隐知其误而疑左司马当有名遂以为曹无伤无伤
之名仅见于沛公入关之后而前无所考姑存所阙文
可也
汉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谓三尺剑也杜周
传三尺安出哉谓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王充论衡凡
引高帝语却皆有剑字作文而好用歇后语以为奇者
坚删去泗川守壮四字而误以得字属于上文小司马
索隐知其误而疑左司马当有名遂以为曹无伤无伤
之名仅见于沛公入关之后而前无所考姑存所阙文
可也
汉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谓三尺剑也杜周
传三尺安出哉谓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王充论衡凡
引高帝语却皆有剑字作文而好用歇后语以为奇者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8b 页
不可不知也
汉文帝纪年有后元景帝有中元有后元葛胜仲曰谓
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按刘贡甫两汉刋误
元鼎四年方得宝鼎无缘先三年而称之封禅书云后
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自元鼎以
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由是言之则所谓中元后元
者岂亦后来之追命乎宜其无所讳避也然以汉之武
帝纪考之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四年得鼎后土祠旁
汉文帝纪年有后元景帝有中元有后元葛胜仲曰谓
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按刘贡甫两汉刋误
元鼎四年方得宝鼎无缘先三年而称之封禅书云后
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自元鼎以
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由是言之则所谓中元后元
者岂亦后来之追命乎宜其无所讳避也然以汉之武
帝纪考之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四年得鼎后土祠旁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9a 页
应邵于元年注曰得宝鼎故因是改元贡甫因封禅书
后三年之语不取应邵之说而谓四年方得鼎似当
汉元朔元年有司奏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二
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然则九锡者先
王赏功之常典耳后世顾假以为篡器何耶
汉游侠传茂陵守令尹公注谓守者朱真为之或以为
宋之权行守试即其遗制非也传称门下掾说尹公曰
一旦真令至复单车归为府吏盖宋之时暂权摄者也
后三年之语不取应邵之说而谓四年方得鼎似当
汉元朔元年有司奏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二
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然则九锡者先
王赏功之常典耳后世顾假以为篡器何耶
汉游侠传茂陵守令尹公注谓守者朱真为之或以为
宋之权行守试即其遗制非也传称门下掾说尹公曰
一旦真令至复单车归为府吏盖宋之时暂权摄者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09b 页
若夫权行试守皆正除之官特以是别资序之崇卑而
已其所谓行尤与汉不同臣贺以太仆行御史大夫事
张汤韩安国皆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宋制必寄禄官
高于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
资治通鉴纲目考亭朱子续经之笔也其推蜀继汉本
于习凿齿绌周存唐本于沈既济而感兴诗第六章第
七章皆不及之盖天理之在人心初无间于古今先儒
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学者诵感兴诗则
已其所谓行尤与汉不同臣贺以太仆行御史大夫事
张汤韩安国皆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宋制必寄禄官
高于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
资治通鉴纲目考亭朱子续经之笔也其推蜀继汉本
于习凿齿绌周存唐本于沈既济而感兴诗第六章第
七章皆不及之盖天理之在人心初无间于古今先儒
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学者诵感兴诗则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0a 页
不可不与史氏所记并观也
僧莹湘山野录卷首书真宗即位之次年赐李继迁姓
名进封西平王按宋实录继迁以太宗淳化二年赐姓
赵名保吉授银州管内观察使封天水郡侯以其叛服
不常所赐姓名两经削夺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因其归
顺仍呼之曰赵保吉非始赐姓名也其授夏州刺史定
难军节度使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但
加食邑而不进封制下于是年十二月甲辰亦非次年
僧莹湘山野录卷首书真宗即位之次年赐李继迁姓
名进封西平王按宋实录继迁以太宗淳化二年赐姓
赵名保吉授银州管内观察使封天水郡侯以其叛服
不常所赐姓名两经削夺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因其归
顺仍呼之曰赵保吉非始赐姓名也其授夏州刺史定
难军节度使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但
加食邑而不进封制下于是年十二月甲辰亦非次年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0b 页
咸平六年继迁陷西凉府为潘罗支所杀终其身未尝
封王也其子德明既立奉表纳欸乃以景德三年封西
平王大诏令及今新脩宋史所载并同而野录无一与
之合继迁建节之制见于实录及大诏令者本云先帝
早深注意方议推恩值轩鼎之俄成筑韩坛而未暇逮
眇躬之纂位俄封疏以贡珍彰厥远图冠于当代宜伸
懋赏式劝忠勋野录所记既多异词且易推恩二字曰
真封以实其封王之说皆未可尽据李氏续通鉴长编
封王也其子德明既立奉表纳欸乃以景德三年封西
平王大诏令及今新脩宋史所载并同而野录无一与
之合继迁建节之制见于实录及大诏令者本云先帝
早深注意方议推恩值轩鼎之俄成筑韩坛而未暇逮
眇躬之纂位俄封疏以贡珍彰厥远图冠于当代宜伸
懋赏式劝忠勋野录所记既多异词且易推恩二字曰
真封以实其封王之说皆未可尽据李氏续通鉴长编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1a 页
及陈均编年备要乃独有取焉其书太祖开宝九年十
月壬子夜之事亦是舍正史而取野录笔削之意莫得而详
也周公谨齐东野语曰礼家如聚讼虽兄弟不容苟同其
大者无如天地之祭东坡主合祭颖滨主分祭朝廷迄
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按宋史郊议始于神宗元丰元
年至六年乃罢合祭哲宗元祐七年诏复行合祭以伸
始见之礼俟亲行北郊则脩元丰六年之制仍集官详
议以闻礼部尚书苏轼主合祭从之者五人枢密都承
月壬子夜之事亦是舍正史而取野录笔削之意莫得而详
也周公谨齐东野语曰礼家如聚讼虽兄弟不容苟同其
大者无如天地之祭东坡主合祭颖滨主分祭朝廷迄
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按宋史郊议始于神宗元丰元
年至六年乃罢合祭哲宗元祐七年诏复行合祭以伸
始见之礼俟亲行北郊则脩元丰六年之制仍集官详
议以闻礼部尚书苏轼主合祭从之者五人枢密都承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1b 页
旨刘安世主分祭从之者四十人请以十月神州地祗
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
于禁中望拜者一人遂再令详言安世等复执前议苏
辙时为门下侍郎请降旨罢议而安世议状竟不得上
二苏之主合祭固未尝不同也其后合祭罢于绍圣三
年而北郊亦未及行至徽宗政和三年以后凡四祭地
谓朝廷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尤非也
齐东野语卷首记孝宗圣政史阙不载者十馀事其一
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
于禁中望拜者一人遂再令详言安世等复执前议苏
辙时为门下侍郎请降旨罢议而安世议状竟不得上
二苏之主合祭固未尝不同也其后合祭罢于绍圣三
年而北郊亦未及行至徽宗政和三年以后凡四祭地
谓朝廷从合祭之说以至于今尤非也
齐东野语卷首记孝宗圣政史阙不载者十馀事其一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2a 页
曰淳熙中张说为枢密都承旨奏请置酒延诸侍从上
许之说退约客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上
遣中使赐以上樽珍膳说因附奏臣奉旨集客而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已而上命再赐说复附奏良祐迄不
肯来夜漏将上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皆
愕然按宋实录陈献肃公良翰传载此事甚具非良祐
也良祐亦同时从官公谨误以良翰为良祐而不知良
翰传未尝不载也且说为都承旨亦非淳熙中盖说以
许之说退约客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上
遣中使赐以上樽珍膳说因附奏臣奉旨集客而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已而上命再赐说复附奏良祐迄不
肯来夜漏将上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皆
愕然按宋实录陈献肃公良翰传载此事甚具非良祐
也良祐亦同时从官公谨误以良翰为良祐而不知良
翰传未尝不载也且说为都承旨亦非淳熙中盖说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2b 页
隆兴初为枢密副都承旨乾道初落副字而良翰之际
大坡在五年十二月八年说已为签枢累进知院事淳
熙元年即罢去矣记一事而三失焉于秉史笔者毋责可
也靖康元年宗忠简公留守京城岳忠武王飞时𨽻麾下
犯法当斩忠简见而奇之曰此将材也遂释不斩而留
之军前会金人犯汜水乃授以五百骑俾为踏白使已
而凯旋补为统领寻迁统制飞由是知名此事与汉王
陵之于张苍滕公之于韩信暴胜之之于王䜣大抵相
大坡在五年十二月八年说已为签枢累进知院事淳
熙元年即罢去矣记一事而三失焉于秉史笔者毋责可
也靖康元年宗忠简公留守京城岳忠武王飞时𨽻麾下
犯法当斩忠简见而奇之曰此将材也遂释不斩而留
之军前会金人犯汜水乃授以五百骑俾为踏白使已
而凯旋补为统领寻迁统制飞由是知名此事与汉王
陵之于张苍滕公之于韩信暴胜之之于王䜣大抵相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3a 页
类汉史备著三人之事以彰其奇遇飞孙珂撰飞行实
乃独讳而不录幸忠简家传今行于世而新史得以备
著之
嘉熙四年庚子六月吴公渊自隆兴改知镇江是岁大
祲明年辛丑改元淳祐公力行荒政分置粥场以哺两
淮流移之人先曾祖户部公时客吴公所从吴公亲行
视诸场识汪公立信于稠人之中而奇之亟言于吴公
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供张服御之盛比它
乃独讳而不录幸忠简家传今行于世而新史得以备
著之
嘉熙四年庚子六月吴公渊自隆兴改知镇江是岁大
祲明年辛丑改元淳祐公力行荒政分置粥场以哺两
淮流移之人先曾祖户部公时客吴公所从吴公亲行
视诸场识汪公立信于稠人之中而奇之亟言于吴公
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供张服御之盛比它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3b 页
重客有加人咸惊讶既而立信与先户部相继登丁未
庚戌第宝祐三年乙卯吴公以观文殿学士开阃景湖
辟立信干办公事先户部准备差遗五年丁已正月一
日吴公拜参知政事请致仕未报而没于江陵府治阃
檄立信同先户部护送归葬宣城而先户部为撰行状
上于史官其后立信入跻从班出专方面名位略与吴
公等人始服公有知人之明而不知立信实先户部之
所举新史于立信传虽备著其事而不能详先户部之
庚戌第宝祐三年乙卯吴公以观文殿学士开阃景湖
辟立信干办公事先户部准备差遗五年丁已正月一
日吴公拜参知政事请致仕未报而没于江陵府治阃
檄立信同先户部护送归葬宣城而先户部为撰行状
上于史官其后立信入跻从班出专方面名位略与吴
公等人始服公有知人之明而不知立信实先户部之
所举新史于立信传虽备著其事而不能详先户部之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4a 页
名误以梦炎为应炎是犹可诿曰庶官名不登于史册
无所于考立信以七年丁未取进士则题名有托亦弗
之考而旁采传闻之异辞以七年为六年则岁在丙午
又以为见吴公之次年则岁在壬寅殊不思两年皆非
策士之岁后之秉史笔者所宜考焉
开庆元年七月朱公貔孙由史馆校勘授武学博士而
先曾祖户部府君忝差通判庆元军府事授武学教谕
实与公并命同一告词是年十一月貔孙除监察御
无所于考立信以七年丁未取进士则题名有托亦弗
之考而旁采传闻之异辞以七年为六年则岁在丙午
又以为见吴公之次年则岁在壬寅殊不思两年皆非
策士之岁后之秉史笔者所宜考焉
开庆元年七月朱公貔孙由史馆校勘授武学博士而
先曾祖户部府君忝差通判庆元军府事授武学教谕
实与公并命同一告词是年十一月貔孙除监察御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4b 页
史而先户部奉敕兼枢密院编脩官后九十年是为令
至正九年获观公家所述公年谱乃以武学为太学盖
不详当时典故而疑武学为武官故以意擅改之云耳
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录武学士谕皆师儒之清选
也间尝录家藏先世所被告命归之以补其阙而订其
讹近阅新宋史貔孙本传乃止据其家传作太学博士
告词首云敕史馆校勘朱貔孙等古者文武同方云云
尤足验其为武学而非太学也谨识于此以俟后之秉
至正九年获观公家所述公年谱乃以武学为太学盖
不详当时典故而疑武学为武官故以意擅改之云耳
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录武学士谕皆师儒之清选
也间尝录家藏先世所被告命归之以补其阙而订其
讹近阅新宋史貔孙本传乃止据其家传作太学博士
告词首云敕史馆校勘朱貔孙等古者文武同方云云
尤足验其为武学而非太学也谨识于此以俟后之秉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5a 页
史笔者刋正焉
杂辨十三则
许由事不见于经故司马子长杨子云皆以为疑或曰
尧始让四岳四岳举舜乃让于舜春秋左氏传云许太
岳之后四岳即许由也按周武王封伯夷之裔孙又叔
于许为四岳之嗣则四岳在唐虞时未尝封许安得预
以为氏乎大抵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实其
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姑阙其疑可也
杂辨十三则
许由事不见于经故司马子长杨子云皆以为疑或曰
尧始让四岳四岳举舜乃让于舜春秋左氏传云许太
岳之后四岳即许由也按周武王封伯夷之裔孙又叔
于许为四岳之嗣则四岳在唐虞时未尝封许安得预
以为氏乎大抵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实其
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姑阙其疑可也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5b 页
邓名世上进姓氏辨證有两缪姓谓音穆者为宋缪公
之后音谬者为秦缪公之后按史记秦本纪前书缪公
后书穆公二字盖通用而秦穆之见于诗书春秋传皆
正作穆未闻穆可读如谬也缪固有两音一与谬同秦
缪可音谬安知宋缪之不音谬乎古人固有以纰缪之
缪为谥如汉之张勃晋之何曾者若唐皮日休追咎秦
伯舍重耳置夷吾而作秦穆公谥缪论乃后世文人出
奇立说以寓褒贬云尔非有其实也安可遂以为据乎
之后音谬者为秦缪公之后按史记秦本纪前书缪公
后书穆公二字盖通用而秦穆之见于诗书春秋传皆
正作穆未闻穆可读如谬也缪固有两音一与谬同秦
缪可音谬安知宋缪之不音谬乎古人固有以纰缪之
缪为谥如汉之张勃晋之何曾者若唐皮日休追咎秦
伯舍重耳置夷吾而作秦穆公谥缪论乃后世文人出
奇立说以寓褒贬云尔非有其实也安可遂以为据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6a 页
汉有谬忌字正作谬文非可与宋秦二君之谥混为一
而忌之名亦辨證所不及辨證之可疑多此类汉翟方
进汝南人而谓方进之翟音狄汝南之翟音宅何其自
相矛盾也
汉因秦官置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所居曰府曰寺亦谓
之宪台朱博传但称御史府而后人多引博故事称柏
台乌台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台谓之中丞其后大
夫废遂独存与尚书谒者并为三台齐有都水台隋有
而忌之名亦辨證所不及辨證之可疑多此类汉翟方
进汝南人而谓方进之翟音狄汝南之翟音宅何其自
相矛盾也
汉因秦官置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所居曰府曰寺亦谓
之宪台朱博传但称御史府而后人多引博故事称柏
台乌台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台谓之中丞其后大
夫废遂独存与尚书谒者并为三台齐有都水台隋有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6b 页
司𨽻台唐御史台尝改宪台又改肃政台而门下为东
台中书为西台秘书为堑台不专以御史所居官署为
台也若夫所谓大行台者自魏晋至隋唐皆有之其官
有令仆尚书丞即郎官犹令之行省而所谓外台者汉
以称州郡唐以称三司监院之带御史者宋之监司既
不带御史人以其掌紏察之任亦循习呼之曰外台云
千字文篇首曰敕周兴嗣次韵世言此时未以诏命为
敕当是误以梁字为敕也程泰之考古编力辨其非引
台中书为西台秘书为堑台不专以御史所居官署为
台也若夫所谓大行台者自魏晋至隋唐皆有之其官
有令仆尚书丞即郎官犹令之行省而所谓外台者汉
以称州郡唐以称三司监院之带御史者宋之监司既
不带御史人以其掌紏察之任亦循习呼之曰外台云
千字文篇首曰敕周兴嗣次韵世言此时未以诏命为
敕当是误以梁字为敕也程泰之考古编力辨其非引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7a 页
南史贾希□传敕注郭子既以帝命为敕而兴嗣传云
敕制寺碑尤可为證按汉书冯异传以诏敕战攻宣秉
传敕赐尚书禄董宣传敕强项令出然则以诏命为敕
自汉已然泰之特以兴嗣传切近可證而但引南史耳
米元章自书其姓名及所用图记米或为芊芾或为黻
黻与芾犹可通用芊乃楚姓米氏自出西域米图故人
入中国者因以为姓唐有回纥米怀玉五代有沙陀米
至诚非若楼之与娄邵之与召同所祖也姓固不可改
敕制寺碑尤可为證按汉书冯异传以诏敕战攻宣秉
传敕赐尚书禄董宣传敕强项令出然则以诏命为敕
自汉已然泰之特以兴嗣传切近可證而但引南史耳
米元章自书其姓名及所用图记米或为芊芾或为黻
黻与芾犹可通用芊乃楚姓米氏自出西域米图故人
入中国者因以为姓唐有回纥米怀玉五代有沙陀米
至诚非若楼之与娄邵之与召同所祖也姓固不可改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7b 页
字音之相近者宁可混而一之耶或曰山谷极称引初
平初起岂皇与黄可混为一姓乎是不然所谓金华仙
伯金华牧羊客者盖言其先金华人耳非指初平初起
为同姓也然他传记初平初起亦或作黄而山谷则自
谓七世以上失其谱于金华之族尚莫适相通盖未尝
以初平与初起混皇黄为一姓也
俗呼人之妇翁曰岳丈曰泰山说者以为泰山有丈人
峰故有是称然古者通谓尊长曰丈人非特妇翁也或
平初起岂皇与黄可混为一姓乎是不然所谓金华仙
伯金华牧羊客者盖言其先金华人耳非指初平初起
为同姓也然他传记初平初起亦或作黄而山谷则自
谓七世以上失其谱于金华之族尚莫适相通盖未尝
以初平与初起混皇黄为一姓也
俗呼人之妇翁曰岳丈曰泰山说者以为泰山有丈人
峰故有是称然古者通谓尊长曰丈人非特妇翁也或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8a 页
又以为张说因东封而其婿躐迁五品故称之曰泰山
其说尤凿按汉郊祀志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婿
山岳而有婿则岳可以谓之妇翁矣世俗之称谓未必
不以是又因岳山而转为泰山耳
龚颐正续释常谈最号详傅按酒二字出仪礼注乃遗
而弗及盖其所释者当时南方之常谈耳
檠者定弓体之器周礼弓人注音景汉书苏武注又音
巨京反苏文忠诗云大弨一弛何缘谷已觉翻翻不受
其说尤凿按汉郊祀志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婿
山岳而有婿则岳可以谓之妇翁矣世俗之称谓未必
不以是又因岳山而转为泰山耳
龚颐正续释常谈最号详傅按酒二字出仪礼注乃遗
而弗及盖其所释者当时南方之常谈耳
檠者定弓体之器周礼弓人注音景汉书苏武注又音
巨京反苏文忠诗云大弨一弛何缘谷已觉翻翻不受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8b 页
檠陆放翁曰檠作平声押用汉注也灯檠亦谓之檠音
与汉注同李义山诗云九枝灯檠夜珠圆汉地里志朝
鲜民饮食以笾豆颜师古曰若今之檠音其敬反韵书
檠字注曰有足以凡物也义山以檠为去声盖本于此
又与前二音不同
范元实诗眼曰予诵少游词杜鹃声里斜阳暮山谷曰
既云斜阳又云暮即重出也欲改斜阳为帘栊予曰既
云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山谷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
与汉注同李义山诗云九枝灯檠夜珠圆汉地里志朝
鲜民饮食以笾豆颜师古曰若今之檠音其敬反韵书
檠字注曰有足以凡物也义山以檠为去声盖本于此
又与前二音不同
范元实诗眼曰予诵少游词杜鹃声里斜阳暮山谷曰
既云斜阳又云暮即重出也欲改斜阳为帘栊予曰既
云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山谷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9a 页
有亦无害予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云帘栊恐损
初意山谷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宝祐间外舅王君
仲芳随宦至郴阳亲见其石刻乃杜鹃声里斜阳树一
时传录者以树字与英宗庙讳同音故易以暮耳盖其
词一经元祐名公品题虽有知者莫敢改也外舅每为
人言而为之永慨或曰传录者既以庙讳同音而为之
讳少游安得不讳乎是不然陆放翁引北史齐神武相
魏时法曹辛子炎读署为树神武怒其犯讳杖之则二
初意山谷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宝祐间外舅王君
仲芳随宦至郴阳亲见其石刻乃杜鹃声里斜阳树一
时传录者以树字与英宗庙讳同音故易以暮耳盖其
词一经元祐名公品题虽有知者莫敢改也外舅每为
人言而为之永慨或曰传录者既以庙讳同音而为之
讳少游安得不讳乎是不然陆放翁引北史齐神武相
魏时法曹辛子炎读署为树神武怒其犯讳杖之则二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19b 页
字本不同音今皆讳避则以为一音矣由是言之则树
字本不必避礼部韵略讳而不收者失于不考也况当
时诸公诗篇中所用树字不一姑以大苏集中所载而
言则庭下梧桐树及树头初日挂铜钲闇风惊树罢琅
玕孤城吹角烟树里清风欲发鸦翻树等句作于熙宁
元祐绍圣元符间未尝以为讳何独疑少游之不避耶
陶靖节诗曰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汤伯记注云三
国志黄盖传曰南阳太守子廉之后刘潜夫诗话亦云
字本不必避礼部韵略讳而不收者失于不考也况当
时诸公诗篇中所用树字不一姑以大苏集中所载而
言则庭下梧桐树及树头初日挂铜钲闇风惊树罢琅
玕孤城吹角烟树里清风欲发鸦翻树等句作于熙宁
元祐绍圣元符间未尝以为讳何独疑少游之不避耶
陶靖节诗曰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汤伯记注云三
国志黄盖传曰南阳太守子廉之后刘潜夫诗话亦云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0a 页
子廉之名仅见盖传按后汉尚书令黄香之孙守亮字
子廉为南阳太守注及诗话举其孙而遗其祖岂弗深
考欤子廉乃守亮之字亦非名也
赵与时宾退录曰谚谓物多为无万数汉成帝纪语也
按绎山碑云世无万数则秦时已有此语矣
汉有两韩信同为高祖将两张禹俱明经两京房俱治
易两王商皆成帝时由外戚辅政两杜子夏皆附王氏
北斗垣内星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宿羽流列祠为二斗
子廉为南阳太守注及诗话举其孙而遗其祖岂弗深
考欤子廉乃守亮之字亦非名也
赵与时宾退录曰谚谓物多为无万数汉成帝纪语也
按绎山碑云世无万数则秦时已有此语矣
汉有两韩信同为高祖将两张禹俱明经两京房俱治
易两王商皆成帝时由外戚辅政两杜子夏皆附王氏
北斗垣内星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宿羽流列祠为二斗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0b 页
非也南斗于次为星纪在正北人以其见必于南故谓
之南斗以别北斗耳若所谓斗覆为丰年者乃天市垣
之斗斛星又非此二斗也
附录
大元故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脩国
史同知经筵事赠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黄公神道
碑
之南斗以别北斗耳若所谓斗覆为丰年者乃天市垣
之斗斛星又非此二斗也
附录
大元故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脩国
史同知经筵事赠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黄公神道
碑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1a 页
至正十七年闰月丙午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
诰同脩国史同知经筵事金华黄公年八十有一薨于
家是月己未其孤梓与门人刘涓王祎朱世濂传藻等
葬于所居义乌县东北三里崇德乡东野之原明年以
门人翰林国史院编脩官同郡宋濂之状至京师属临
川危素铭其神道之碑素宦学京师辱公为知已公入
直翰林素为供奉同日命下及迁宣文阁授经郎从公
于经筵有诏修后妃功臣传素复为供奉从公于史馆
诰同脩国史同知经筵事金华黄公年八十有一薨于
家是月己未其孤梓与门人刘涓王祎朱世濂传藻等
葬于所居义乌县东北三里崇德乡东野之原明年以
门人翰林国史院编脩官同郡宋濂之状至京师属临
川危素铭其神道之碑素宦学京师辱公为知已公入
直翰林素为供奉同日命下及迁宣文阁授经郎从公
于经筵有诏修后妃功臣传素复为供奉从公于史馆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1b 页
居则同巷尝举酒相属曰我死子其铭吾墓呜呼孰知
卒承公千载之托哉公讳溍字晋卿姓黄氏世居婺至
集贤校理文节公著于分宁集贤之从父仿生景圭家
浦江景圭生琳娶宗忠简公之女弟始徙义乌琳生中
辅力学尚气节秦丞相桧枋国杀议已者独奋然题乐
府太平楼上有䃺剑欲斩佞臣头之语人至今诵之晚
以转运使荐当官命垂下而卒中辅生绍祖绍祖生伯
信迪功郎累赠朝散郎于公为高祖曾祖梦炎淳祐十
卒承公千载之托哉公讳溍字晋卿姓黄氏世居婺至
集贤校理文节公著于分宁集贤之从父仿生景圭家
浦江景圭生琳娶宗忠简公之女弟始徙义乌琳生中
辅力学尚气节秦丞相桧枋国杀议已者独奋然题乐
府太平楼上有䃺剑欲斩佞臣头之语人至今诵之晚
以转运使荐当官命垂下而卒中辅生绍祖绍祖生伯
信迪功郎累赠朝散郎于公为高祖曾祖梦炎淳祐十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2a 页
年进士仕至朝散大夫行太常丞兼枢密院编修官兼
权左曹郎官以朝请大夫致仕祖堮以进纳恩补承节
郎以公贵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江
夏郡侯父铸以朝请府君遗泽补将仕郎累赠中奉大
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江夏郡公
初朝请之外孙女王氏归浙西提举常平茶盐司干办
公事丁公应复实生参政府君及礼部府君以疾废故
朝请以为其后妣童氏公之在妊二十四月始生母梦
权左曹郎官以朝请大夫致仕祖堮以进纳恩补承节
郎以公贵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江
夏郡侯父铸以朝请府君遗泽补将仕郎累赠中奉大
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江夏郡公
初朝请之外孙女王氏归浙西提举常平茶盐司干办
公事丁公应复实生参政府君及礼部府君以疾废故
朝请以为其后妣童氏公之在妊二十四月始生母梦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2b 页
大星煜煜然坠于怀生甫睟即自免乳祖妣徐氏抚之
比成童不妄出门能背诵诗书迨学为文下笔顷刻数
百言著吊诸葛忠武侯辞前太学内舍刘君应龟太常
公之外孙也见而叹曰吾乡以文鸣者喻叔奇兄弟耳
稍加工其不与之抗衡乎因留受业弱冠游虎林故都
之文献具在咸得徵焉大理卿牟公巘期公甚远归从
仙华山隐者方君凤游为歌诗相倡和绝无仕进意其
友叶君谨翁力挽之出大德五年春举校官七年举宪
比成童不妄出门能背诵诗书迨学为文下笔顷刻数
百言著吊诸葛忠武侯辞前太学内舍刘君应龟太常
公之外孙也见而叹曰吾乡以文鸣者喻叔奇兄弟耳
稍加工其不与之抗衡乎因留受业弱冠游虎林故都
之文献具在咸得徵焉大理卿牟公巘期公甚远归从
仙华山隐者方君凤游为歌诗相倡和绝无仕进意其
友叶君谨翁力挽之出大德五年春举校官七年举宪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3a 页
史皆中其选已而复退隐于家延祐元年贡举法行县
长吏强起就试作太极赋传于世明年殿试对策以用
真儒行仁义为言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台州路宁
海县丞县地濒于盐场而亭户恃其不统于有司厉民
为甚编氓之𨽻漕司洎财赋府者尤为横暴公皆痛绳
以法吏因以利害白弗顾也有后母与僧通而酖杀其
夫者反诬夫前妻子所为狱将成公变衣冠阴察之具
知其奸伪卒直其冤远近以为神明巡兵捕盗贩者急
长吏强起就试作太极赋传于世明年殿试对策以用
真儒行仁义为言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台州路宁
海县丞县地濒于盐场而亭户恃其不统于有司厉民
为甚编氓之𨽻漕司洎财赋府者尤为横暴公皆痛绳
以法吏因以利害白弗顾也有后母与僧通而酖杀其
夫者反诬夫前妻子所为狱将成公变衣冠阴察之具
知其奸伪卒直其冤远近以为神明巡兵捕盗贩者急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3b 页
遂沈盐于河帅众以拒巡兵怒为取它私贩事以实之
民有在盗籍者谋乃劫杀未行邑大姓执之以图中赏
格初无获财之在验事皆久不决公为之疏剔以其狱
上各论如本条免死者三十馀人部使者董公士恒行
县廉知治状事悉委焉公为黜其以贿败者军百户一
人县吏二人在官无禄者四十馀人愚民愬昏田斗讼
下其状多至数十百公录其当问者壹经论定翕然畏
服不敢重有词世以法家自名者有弗如也岁大旱祷
民有在盗籍者谋乃劫杀未行邑大姓执之以图中赏
格初无获财之在验事皆久不决公为之疏剔以其狱
上各论如本条免死者三十馀人部使者董公士恒行
县廉知治状事悉委焉公为黜其以贿败者军百户一
人县吏二人在官无禄者四十馀人愚民愬昏田斗讼
下其状多至数十百公录其当问者壹经论定翕然畏
服不敢重有词世以法家自名者有弗如也岁大旱祷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4a 页
于龙湫大雨境内有年踰再期会有诏改盐法江浙行
省丞制迁石堰西场盐运命仍旧阶石堰视诸场为尤
难居是官者常以称盘折阅及不能检防私鬻被谴公
规措有法无毫分入于吏议阅四载以功超一资升从
仕郎绍兴路诸暨州判官新作捕盗司巡海官船例以
三载一新费出于官而责足于民有馀则揔其事者私
焉公涖是役撙节浮蠹还其馀钱争驩呼而去奸民以
伪钞钩结党与胁□人财官若吏听其谋挟之以往邻
省丞制迁石堰西场盐运命仍旧阶石堰视诸场为尤
难居是官者常以称盘折阅及不能检防私鬻被谴公
规措有法无毫分入于吏议阅四载以功超一资升从
仕郎绍兴路诸暨州判官新作捕盗司巡海官船例以
三载一新费出于官而责足于民有馀则揔其事者私
焉公涖是役撙节浮蠹还其馀钱争驩呼而去奸民以
伪钞钩结党与胁□人财官若吏听其谋挟之以往邻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4b 页
境诸县株连所及民之破产者数百家府俾公鞠治官
吏除名同谋者各杖之百捕盗卒阴寘伪钞板于良民
家乃白于官往索之恶少年持挺从者几百人公遇诸
野诘傔人曰弓卒额止三十安得此曹耶可縳送于州
皆相率遁去有盗系钱唐县狱游民赂狱吏私纵之假
署文牒发来为之乡导逮捕二十馀家公疑而讯焉悉
得其情以正盗宜从重议持伪文书来又非州民俱械
送钱唐证者自明奉省檄监税杭州仅三阅月增羡钱
吏除名同谋者各杖之百捕盗卒阴寘伪钞板于良民
家乃白于官往索之恶少年持挺从者几百人公遇诸
野诘傔人曰弓卒额止三十安得此曹耶可縳送于州
皆相率遁去有盗系钱唐县狱游民赂狱吏私纵之假
署文牒发来为之乡导逮捕二十馀家公疑而讯焉悉
得其情以正盗宜从重议持伪文书来又非州民俱械
送钱唐证者自明奉省檄监税杭州仅三阅月增羡钱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5a 页
十二万缗至顺二年用马文贞公之荐召为应奉翰林
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脩官进阶儒林郎扈从至
开平作纪行诗十有二篇世盛传之丁外忧去官服阕
转丞直郎国子博士未始以师道自居轻纳人拜所亲
厚者业成而仕皆有闻于时时欲移礼殿四配位东坐
西向学官或议分置于左右同列不敢争公独面折之
其人恚甚日坐堂上以危言相加御史斥其无礼乃竟
如公言居六年请补外换奉政大夫江浙等处儒学提
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脩官进阶儒林郎扈从至
开平作纪行诗十有二篇世盛传之丁外忧去官服阕
转丞直郎国子博士未始以师道自居轻纳人拜所亲
厚者业成而仕皆有闻于时时欲移礼殿四配位东坐
西向学官或议分置于左右同列不敢争公独面折之
其人恚甚日坐堂上以危言相加御史斥其无礼乃竟
如公言居六年请补外换奉政大夫江浙等处儒学提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5b 页
举年六十有七不俟引年亟上纳禄之请俄有旨纂脩
辽金宋史丁内忧不赴服除以中顺大夫秘书少监致
仕居四年中书右丞多尔济巴勒公今中书左丞相太平
公力荐之命落致仕仍旧阶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
脩国史至正七年六月至上京中书传旨兼经筵官召
见慈仁殿上语多尔济巴勒曰文臣年老正宜在朕左
右八年夏升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脩国史同
知经筵事脩后妃功臣传数被金币之赐上章求归田
辽金宋史丁内忧不赴服除以中顺大夫秘书少监致
仕居四年中书右丞多尔济巴勒公今中书左丞相太平
公力荐之命落致仕仍旧阶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
脩国史至正七年六月至上京中书传旨兼经筵官召
见慈仁殿上语多尔济巴勒曰文臣年老正宜在朕左
右八年夏升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脩国史同
知经筵事脩后妃功臣传数被金币之赐上章求归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6a 页
里不俟报而行上闻之遣使者追及武林驿敦迫还
职十年夏始得谢南还江浙丞相达实特穆尔公承制
起公商议中书省事以疾力辞其薨也士林为之伤悼
所著文集三十三卷义乌志七卷笔记一卷公娶王氏
累封江夏郡夫人先一年卒子男一人梓也杭州路同
知海盐州事女一人适惠州儒学正陈克让孙男四人
瑄琛瑭珣公天资介直博极群书而约之于至精有问
经史疑难古今因革与夫制度名物之属旁引曲證亹
职十年夏始得谢南还江浙丞相达实特穆尔公承制
起公商议中书省事以疾力辞其薨也士林为之伤悼
所著文集三十三卷义乌志七卷笔记一卷公娶王氏
累封江夏郡夫人先一年卒子男一人梓也杭州路同
知海盐州事女一人适惠州儒学正陈克让孙男四人
瑄琛瑭珣公天资介直博极群书而约之于至精有问
经史疑难古今因革与夫制度名物之属旁引曲證亹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6b 页
亹不能休至于剖析异同谳决是非多儒先之所未发
见诸论著壹根本乎六艺而以羽翼圣道为先务然其
为礼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
湖不波一碧万顷鼋鼍蛟龙潜伏而不动渊然之色目
不可犯凡典册诏令铭述功德多以命公它求文者日
盈于门力麾之而弗去虽绝域殊邦亦皆知所宝爱性
笃孝亲没营冢域于三釜山有乳虎驯狎之异月旦望
必展省大暑寒不易先世遗文岁久颇有残缺极力搜
见诸论著壹根本乎六艺而以羽翼圣道为先务然其
为礼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
湖不波一碧万顷鼋鼍蛟龙潜伏而不动渊然之色目
不可犯凡典册诏令铭述功德多以命公它求文者日
盈于门力麾之而弗去虽绝域殊邦亦皆知所宝爱性
笃孝亲没营冢域于三釜山有乳虎驯狎之异月旦望
必展省大暑寒不易先世遗文岁久颇有残缺极力搜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7a 页
访补缀成编在州县清白自将所至无圭田鬻产以佐
其费在朝不事造请逢覃官者一减资者五铨曹或失
于收叙亦不自言与人交无钩距不事矫饰以为容悦
而诚意独恳至然刚中少容触物或弦急霆震一旋踵
间煦如阳春曾不少留碍焉素寡嗜欲甫四十即独榻
处外及登法从萧然不异布衣时遇佳山水则觞咏终
日忘去世之议者谓公操行孤洁类陈履常文辞严简
类王介甫笔札俊逸类薛嗣通第非真知者未数数然
其费在朝不事造请逢覃官者一减资者五铨曹或失
于收叙亦不自言与人交无钩距不事矫饰以为容悦
而诚意独恳至然刚中少容触物或弦急霆震一旋踵
间煦如阳春曾不少留碍焉素寡嗜欲甫四十即独榻
处外及登法从萧然不异布衣时遇佳山水则觞咏终
日忘去世之议者谓公操行孤洁类陈履常文辞严简
类王介甫笔札俊逸类薛嗣通第非真知者未数数然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7b 页
也铭曰
黄出春申著于金华或徙豫章蔚乎名家定居乌伤当
宋中世故笏有传在其来裔仁宗御极拔擢俊英公
起南土对策明廷精敏之才小试州县供奉词林陶铸
时彦乃振文铎蚤悬其车召还经幄载笔石渠皇眷甚
隆宦情弥薄挂冠归休翱翔寥廓维昔文节学行允臧
代序虽远声华相望老成沦亡公则蓍蔡文献之丞来
者攸赖八十考终是为归全述铭著德东野之阡中奉
黄出春申著于金华或徙豫章蔚乎名家定居乌伤当
宋中世故笏有传在其来裔仁宗御极拔擢俊英公
起南土对策明廷精敏之才小试州县供奉词林陶铸
时彦乃振文铎蚤悬其车召还经幄载笔石渠皇眷甚
隆宦情弥薄挂冠归休翱翔寥廓维昔文节学行允臧
代序虽远声华相望老成沦亡公则蓍蔡文献之丞来
者攸赖八十考终是为归全述铭著德东野之阡中奉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8a 页
大夫参议中书省事兼经筵官临川危素撰
请谥文移
太常博士传亨尝谓天启文明之运时生纯德之贤擅
一代之文章为诸儒之轨范既有功于名教宜加赠以
褒崇切见故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同知制诰兼脩
国史同知经筵事黄溍天资端介德操刚方早擢秀于
翰林遂登名于科第初任将仕郎宁海县丞升从事郎
诸暨判官擢儒林郎翰林应奉除承直郎国子博士迁
请谥文移
太常博士传亨尝谓天启文明之运时生纯德之贤擅
一代之文章为诸儒之轨范既有功于名教宜加赠以
褒崇切见故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同知制诰兼脩
国史同知经筵事黄溍天资端介德操刚方早擢秀于
翰林遂登名于科第初任将仕郎宁海县丞升从事郎
诸暨判官擢儒林郎翰林应奉除承直郎国子博士迁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8b 页
奉政大夫江浙儒学提举不俟引年自行致仕授中
顺大夫秘书少监居闲未久今上以史事特召为翰林
直学士兼经筵官未几升中奉大夫侍讲学士同知经筵
事屡蒙召见殿庭赐以樽酒金织纹段宠遇优渥迹公
之筮仕州县则民庶怀德而咏仁入教成均则士类乐育
而从化至于供奉翰苑职典秘书侍讲读多献纳之功
知经筵有规谏之益三考卿荐于行省继知贡举于会
闱主文既公得士为盛言性理探程朱之奥妙论著述
顺大夫秘书少监居闲未久今上以史事特召为翰林
直学士兼经筵官未几升中奉大夫侍讲学士同知经筵
事屡蒙召见殿庭赐以樽酒金织纹段宠遇优渥迹公
之筮仕州县则民庶怀德而咏仁入教成均则士类乐育
而从化至于供奉翰苑职典秘书侍讲读多献纳之功
知经筵有规谏之益三考卿荐于行省继知贡举于会
闱主文既公得士为盛言性理探程朱之奥妙论著述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9a 页
继韩柳之雄深德业昭著文章炳焕太极一赋为治朝
之大雅古文诸作垂奕世之弘规四方学者睹之若星
凤仰之若山斗年既老耄优游乡里文墨自娱多所撰
述至正十七年冬十二月翰林修撰曾坚出使江浙还
言本职已于是年闰九月初五日病终于家亨以匪材
亲侍几杖诗书之泽久承指授道德之腴每沾膏馥知
其博极天下之书洞达古今之制为缙绅所推许为学
者之依归如蒙转呈移文合于部令此依翰林侍讲学
之大雅古文诸作垂奕世之弘规四方学者睹之若星
凤仰之若山斗年既老耄优游乡里文墨自娱多所撰
述至正十七年冬十二月翰林修撰曾坚出使江浙还
言本职已于是年闰九月初五日病终于家亨以匪材
亲侍几杖诗书之泽久承指授道德之腴每沾膏馥知
其博极天下之书洞达古今之制为缙绅所推许为学
者之依归如蒙转呈移文合于部令此依翰林侍讲学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29b 页
士袁桷邓文原例依上褒封赠谥仍行翰林国史院为
之立传甚惬公议今将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门人宋濂
所撰行状录连在前合行移关请照验转呈施行
谥议
乾坤清淑之气在上者为日月星辰在下者为山川草
木赋于人者为道德文章则又赞天地之化育历万古
而不朽也皇元龙兴朔方圣神继作天下混一其贤才
之盛兴起一时以文章道德黼黻皇猷为当世之儒宗
之立传甚惬公议今将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门人宋濂
所撰行状录连在前合行移关请照验转呈施行
谥议
乾坤清淑之气在上者为日月星辰在下者为山川草
木赋于人者为道德文章则又赞天地之化育历万古
而不朽也皇元龙兴朔方圣神继作天下混一其贤才
之盛兴起一时以文章道德黼黻皇猷为当世之儒宗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30a 页
者未尝无人焉乃若故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同知
制诰兼修国史同知经筵事黄公负端介之资抱高远
之志早奋迹于儒科继登名于法从试郡邑有惠爱
之政教成均得养育之方其在翰林屡蒙眷遇掌丝纶
而弘帝制脩纪传而寓王法其学术之精微道德之崇
邃六经群史穷其渊源诸子百氏究其根底故我国家
典册诏令及勋贤碑铭必命公为之海内冠带之士以
至浮屠老氏之流凡以文为请者岁无虚日每出一篇
制诰兼修国史同知经筵事黄公负端介之资抱高远
之志早奋迹于儒科继登名于法从试郡邑有惠爱
之政教成均得养育之方其在翰林屡蒙眷遇掌丝纶
而弘帝制脩纪传而寓王法其学术之精微道德之崇
邃六经群史穷其渊源诸子百氏究其根底故我国家
典册诏令及勋贤碑铭必命公为之海内冠带之士以
至浮屠老氏之流凡以文为请者岁无虚日每出一篇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30b 页
家传人诵书善真草或得之者不啻隋珠赵璧其文章
根本乎六经而能羽翼乎圣人之道谨严精密纡徐而
不烦山高水深金锵玉戛皆雍容自然追配汉唐诸作
为学者之模范有元以来其如公者盖不可多数也天
下学者佥无间言迹公之行业想公之仪刑书之史册
铭之奉常允符公议易名定谥国有彝章谨按谥法博
闻多见曰文学该古训曰献请谥曰文献前应奉翰林
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脩官新除文林郎
根本乎六经而能羽翼乎圣人之道谨严精密纡徐而
不烦山高水深金锵玉戛皆雍容自然追配汉唐诸作
为学者之模范有元以来其如公者盖不可多数也天
下学者佥无间言迹公之行业想公之仪刑书之史册
铭之奉常允符公议易名定谥国有彝章谨按谥法博
闻多见曰文学该古训曰献请谥曰文献前应奉翰林
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脩官新除文林郎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31a 页
太常博士傅亨谨议
文献集 卷七上 第 131b 页
文献集卷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