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静修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墓表
   孝子田君墓表
鸣呼天地至大万物至众而人与一物于其间其为形
至微也自天地未生之初极天地既坏之后前瞻后察
浩乎其无穷人与百年于其间其为时无几也其形虽
微而有可以参天地者存焉其时虽无几而有可以与
天地相终始者存焉故君子当平居无事之时于其一
身之微百年之顷必慎守而深惜惟恐其或伤而失之
实非有以贪夫生也亦将以全夫此而巳矣又其当大
变处大节其所以参天地者以之而立其所以与天地
相终始者以之而行而回视夫百年之顷一身之微曾
何足为轻重于其间哉然其所以参天地而与之相终
卷十七 第 1b 页
始者皆天理人心之所不容巳而人之所以生者也于
此而全焉一死之馀其生气流行于天地万物之间者
凛千载而自若也使其舍此而为区区岁月筋骸之计
而禽视鸟息于天地间而其心固巳死矣而其所不容
已者或时发焉则自视其身亦有不若死之为愈者是
欲全其生而实未尝生欲免一死而继以百千万死呜
呼可胜哀也哉先人尝手录金源贞祐以来致死于其
所天者十馀人而武臣战卒及闾巷草野之人为多而
予每览之未尝不始焉而惭愓若不自容中焉而感激
为之泣下终则毛骨竦然若有所振励者故为之访诸
故老揆诸小说考其姓里增补而详记之惟恐其事之
不传也近复得清苑孝子田君焉贞祐元年十二月十
有七日保州陷尽驱居民出而君及其父与焉是夕下
卷十七 第 2a 页
令老者杀卒闻命以杀为嬉未及君之父者十馀人而
君乃恻然欲代其父死遂潜往伏其父于下以两手据
地俛而延颈以待之卒举火未暇省阅君项脑中两刀
而死夜及半幸复苏后二日令再下无老幼尽杀时君
巳以艺被选而行次安肃矣闻其父死谓人曰我当逃
归葬吾父遂归求父尸而得之负以涉河水伤胫至血
出发母冢下尸而塞之乃还而众不之觉也呜呼此其
所以为孝子者欤其子道章资高爽喜读书而遗山元
公陵川郝公皆尝为诗文以美之雅善予一日状其父
之孝行访予于易水之上且曰古者孝友虽庶人得书
于史官而先人之孝行若是生无一命之旌而死遂无
一言之托以传不朽为先人子者亦何以自立于世今
谋所以表夫墓惟先生实哀之言巳泣数行下呜呼予
卷十七 第 2b 页
尚忍不铭君也哉君讳喜世为保之清苑人其仕至佩
金符其寿四十三其卒则岁乙未闰七月考彦妣乔母
兄嘉其所娶实望族韩有妇德乡里称为韩孝妇其寿
八十六男女三道昭道章裴氏女寅孙五温良恭俭让
曾孙四元亚季德昌铭曰
呜呼蹈斧钺而致死犹渊冰之归全其死者藐焉此身
之微其全者浩乎此心之天有累虽丘匪丘者存有圆
虽石匪石惟文百世之下有旌古而励俗者必名此曰
孝子之原过者其式之孰独匪人
   洺水李君墓表
君讳守通字彦诚姓李氏其先中山人五世祖从太
靖国
间仕至朝散大夫因宦游至洺水爱其风土衍沃
而占籍焉遂为洺水人高祖惠明中武举官武翼大夫
卷十七 第 3a 页
同知鄜州节度使曾祖智静避靖康之乱隐居不仕祖
德迁娶刘氏生君之考道元读书有立志动止以礼年
五十即断家事关白就太一翁受道箓开别第以居娶
张氏生二子长曰守进君其次子也君资乐易与物无
忤喜施予善谈论能言汉唐五季事历历如数目前君
既故家且有才具故素为州郡所推择及金人南徙
国朝迁诸州工人实燕京而𨽻邢洺者即举君授符而
总之后以将作如制数蒙宠赉已而不乐曰是身可役
役于是邪遂委符归乡里岁时会耆老故人相与娱乐
享年九十以至元九年十月二十有八日无疾而逝葬
武道镇先茔娶景州处士刘从直之女妇道母仪乡邑
以为法先君二十年年五十八卒生男子三人长全福
季全安皆早世中子曰全祐女子一人适千户任某初
卷十七 第 3b 页
东瀛先生萧鍊师公弼有重名所与游皆当世名士
今上在潜邸屡以安车徵之至则待以客礼其前后条
对惟及治道而所荐举亦皆天下之选盖奇特之士厌
于世故而以方外自隐者也君以全祐幼有羸疾不任
婚宦乃命弃家师事之今以学识清修先赐号观妙大
师再加纯一真人深为 上及皇太子之所眷顾焉二
十五年春纯一遣使持君世次行事请于予曰予家自
朝散公起家两世贵显后渐卑下爰至先考方图远绍
先业寻又弃去而以乐终今全祐老矣虽两被玺书而
奉祠宫观之秩甚隆复不能追及先世又旁无支属可
以后吾亲者思所以慰吾亲惟有旌纪丘陇之一路耳
平昔愿交吾子凡以是故今敢以是累吾子吾子其母
辞呜呼吾纯一托迹玄虚既老而能不忘其亲虽其天
卷十七 第 4a 页
彝之秉自不容巳然予于是益信东瀛为奇特之士而
其门人之所观感而得之者固如是乃为叙其始终且
系之辞以识吾纯一之悲焉曰
天开兮地辟惟寅兮生人寅之所生兮有吾之先几亿
万传兮延及此身如根而干兮如干而枝前既有承兮
后当有滋惕焉伤哉兮而息于斯禀世短长兮厥初不
齐不滑以人兮乃天之为稽伯阳之所崇兮曰生与慈
彼绵绵其不辍兮由段干而胶西物与道以为体兮今
舍此其孰依惟纯一之超诣兮知反本之当悲渺黄鹤
之翩翩兮过故墟而徘徊抚长楸而太息兮勤金石以
告哀
   处士寇君墓表
君寇氏讳靖字唐臣祖禹父曾耕于中山安喜陉号质
卷十七 第 4b 页
行家君始力学为士当金迁国汴梁河朔内附一军分
戍镇定间开府屈君为掾时约法未定刑赏惟意君所
论一如平世师出将吏额士卒输虏获为常君独不取
惟受田募十户为屯以食汴梁既破衣冠内徙者大为
歉所苦君见之必尽力以恤天下既定中书令耶律楚
材奏疏遣使分诸道设科选士中者复其家终身择疏
通者补郡县详议君既中选仍署之县君曰向从事纷
纷中思济人且自全耳今兵已戢获奉先人遗体守坟
墓足矣尚复仕邪乃谢去隐居教授安勤乐俭日为琴
数弄读易一编即所居自号松溪翁其子三为关洛州
郡恒得以佳山水悦亲篮舆孙拥琴尊僮随徜徉啸咏
超然物外自乐也君安重善下澹然无缘饰重以经涉
世故学易见消长理故一意事内于凡得丧欣戚不久
卷十七 第 5a 页
留中尝偶为浮薄辈所陵侮旁观者怒欲前击君止之
曰彼智不及相知故然是宜哀矜家有私口二三君叹
曰物理有代谢是既服勤我久子孙宜不忍更隶之也
悉毁劵释去年八十以至元甲戌秋九月三日无疾而
终葬先茔东北以其配蒲水魏氏祔子男二长元亨幼
失明精于术数次元德早以文学名天下相国廉希宪
荐事 今上潜邸从征江南自真定宣抚司咨议历怀
孟京兆判官迁知陜州再加同知岳州总管转同知京
畿都漕运使改燕南河北提刑按察副使今擢为两浙
都转运使为政廉易姚左丞枢杨参政果王承旨磐皆
作诗以美之女一嫁同里著姓甄氏孙男六曰某某女
三皆嫁仕族因及拜君床下尝与闻其平生重以其子
请宜铭以表君曰
卷十七 第 5b 页
阅衰或兴象消息也感彼更迭无终极也宁开灵台为
乐国也早勤耋歌时所职也彼蜚冲天伸此屈也有繁
孙枝本惟一也体君所学铭以易也
 墓铭
   武强尉孙君墓铭
戊申夏六月丁巳武强尉孙君以疾卒临卒疏其子继
贤等曰吾以先世泽生有四幸若等可勿忘金崇庆末
河朔大乱凡二十馀年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其存
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一馀而吾与存焉一幸也其存焉
者又多转徙南北寒饥路隅甚至髡钳黥灼于臧获之
间者皆是也而吾未尝去坟墓且获尉乡县焉二幸也
当其扰攘时侵陵逼夺无复纪序而吾四妺一弟俾皆
以礼婚嫁今皆成家若与世不相与者三幸也平居非
卷十七 第 6a 页
强宗世乱受陵暴自其分尔而吾乃为乡人所推遂得
挺身树栅保千馀家凡族党姻戚皆赖以安全四幸也
吾挟是以没上有以承先人下有以遗若等无恨矣后
卒十日附葬范原之先茔后葬三十有八年继贤始状
其爵里且诵所遗言请予铭予按君讳善真定武强人
祖泰父成皆业农蓄粟尝遇岁凶贷饥者不责偿岁癸
酉我师略河间君始以所保栅附大城以降得赐官修
武校尉佩银符后以功迁忠翊金亡始罢诸镇兵令各
封赏有功者遂署本县尉以终娶李氏周氏张氏子男
四人长即继贤奉训大夫知深州次继勋行军百户继
忠本县诸军奥鲁长官继贞都元帅府知事独继忠为
张氏子馀皆周出也周年今九十康宁女四人皆适令
族孙男九人弼承信校尉行军千户佩银符辅行军百
卷十七 第 6b 页
户馀尚幼铭三章章八句
天开洪炉若有所试彼纷枯荄秪以滋炽谓天不仁此
独何存吁此何希彼独尔繁纷如仆僵君身堂堂荡焉
崩离君闾熙熙吾幸所资一栅之力微有相之区区何
及凉风至止缯纩不储哀哀履霜儿寒何需有兴吾诗
孰不欷歔匪有所兴一尉奚书
   易州太守郭君墓铭
金贞祐主南渡而 元军北还是时河朔为墟荡然无
统强焉弱陵众焉寡暴孰得而控制之故其遗民自相
吞噬殆尽间有豪杰之资者则天必诱其衷使聚其乡
邻保其险阻示以纪律使不相犯以相守望卒之事定
而后复业凡今所存非其人则其人之子孙也呜呼盖
亦无几矣而向之所谓豪杰者后皆真拥雄城而为大
卷十七 第 7a 页
官其子孙或沿袭取将相凡其宗族故旧与同事者亦
皆布列在位享富贵之乐而其所赖以存及其子孙则
为之臣民而服其役出租赋而禄之彼亦非幸也盖天
以是报其功人以是报其力仅适其平而巳易之蔡国
张公柔则当时开壁于易山诸砦者君其女兄子也君
讳弘敬字仲礼易之定兴人曾祖安仁祖仪皆业农考
彦成以醇谨勤力为蔡公所倚任尝摄行元帅事君性
警敏美姿容读书善射蔡公器之复以女妻焉丁未授
束鹿长庚戌迁易州太守壬子改完州易人以善政请
于是复为易州时官制未立诸侯得自辟署曰长曰太
守皆从一时之制云以甲寅三月十日卒以是月二十
一日葬于河内之兆子男一人奉议大夫谦即夫人张
氏出也后三十年谦泣涕来请曰谦不幸早孤今思所
卷十七 第 7b 页
以报吾亲欲得先生长者一言以铭其墓托以不朽庶
几少慰人子之心乃拜既许又拜予迫于礼文谨且备
而终铭之铭曰
生物为心乃厌其蕃自涓涓而洪河洪河滔滔沃之焦
山曾不思造物之艰难顾兹方惨而有忻茁然硕果孰
靳天心可观史氏命凡胡甚不仁斩首曰级书多是勤
抑不知取赏于一时之所私事者乃所以受罚于千万
世公共之天孰不知忌此而独使道家为知言易山峨
峨昔谁壁门易山之民今谁子孙为斯人之婿也为斯
人之子也为易州者固宜斯人兹实其坟
   郭君夫人张氏墓志铭
夫人讳文婉字丽卿姓张氏蔡国武康公柔之子年十
有五嫁郭氏是为故摄行元帅事彦成之妇故易州太
卷十七 第 8a 页
守弘敬之妻今奉议大夫谦之母也夫人之母毛氏金
大兴尹王翛然之外孙贤而好礼故夫人生而有仪则
时蔡公开国燕赵间隐然古方伯如郭氏皆所自署者
夫人既嫁能抑抑敬戒其舅姑夫子上下咸曰宜嫁十
有五年而夫亡夫人复能以礼自将纲纪家政内而养
老抚孤使丧祭婚宦皆以时外而事母夫人病尽忧至
三刲股肉以进痈溃则亲为吮之无难色又三十年以
至元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以疾卒春秋六十以后
五月一日合祔于河内夫氏之墓谦以状如右请铭夫
铭葬非古也妇人统于夫者特铭则尤为非虽然有则
举之古今人子之心所同然者以是则为宜且瘗之将
志其藏非以表白也虽妇人亦宜铭曰观法于坤阴教
之师婉彼夫人秉是壸彝于赫公族莫敢我夷姑得而
卷十七 第 8b 页
妇夫得而妻及兹孤茕毅然有守哀哀良人母恤尔后
姑曰予妇儿曰予母属曰予主以左以右盛忘其贵忧
安其勤士难其兼妇乃有人宜寿以乐钧其报施亏之
又亏孰主张是彼将有特自献其天其天维何河内之
原得从以藏魄没其宁幽文象德匪事著明
   新安王生墓铭
新安王纲居母丧以哀毁致疾继而其父病作而纲竟
以忧终其师容城先生为铭其墓其辞曰
礼之未制也人或径情人之未知也礼有失平生制礼
之后为学礼之人不俯就之而夭祸是婴如九原之可
作将声言以责生虽然出继有嗣终养有兄生没其宁
事有过厚薄俗可惊吾当作铭
静修先生文集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