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

卷一百 第 1a 页 WYG1201-03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秋涧集卷一百
             元 王恽 撰
  玉堂嘉话卷之八
甲午九月望日东原五六友人会于孙侯小轩话及前
朝得失之渐座客问云金有中原百有馀年将来国史
如何尔或曰自唐以降五代相承宋受周禅虽靖康间
二帝蒙尘缘江湖以南赵氏不绝金于宋史中亦犹刘
卷一百 第 1b 页 WYG1201-0390b.png
石苻姚一载记尔众颇惑焉仆曰正闰之论愚虽不敏
试以本末言之夫耶律氏自唐以来世为名族延及唐
末朱温篡唐四方幅裂辽太祖安巴坚乘时而起服高
丽诸国并燕云以北数千里改元神册与朱梁同年即
(元年/丁卯)在位十九年辽太祖嗣位(讳德光太/祖第三子)改元天显
(元年丙戌与唐/明宗同年即位)十一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清泰来
伐遣使求救于辽奉表称臣仍以父礼事之辽太宗
援以灭后唐石氏号晋晋以燕云十六州献于辽太宗
卷一百 第 2a 页 WYG1201-0390c.png
岁贡帛三十万疋天福七年晋高祖殂出帝嗣位大臣
议奉表称臣告哀于辽景延广请致书称孙而不称臣
与辽抗衡太宗举兵南下会同九年入汴以出帝为负
义侯置于黄龙府石晋遂灭大同元年太宗北还仍以
萧翰留守河南刘知远在河东乘间而发由太原入汴
自尊为帝及乎宋受周禅有中原一百六十馀年辽为
北朝世数如之虽辽之封域褊于宋校其兵力而澶渊
之战宋几不守因而割地连和岁贡银绢二十万两疋
卷一百 第 2b 页 WYG1201-0390d.png
约为兄弟仍以世序昭穆降及晚年辽为翁宋为孙至
天祚金朝太祖举兵西来平辽克宋奄有中原三分之
二子孙帝王坐受四方朝贡百有馀年今以刘石等比
之子故不可不辨夫刘渊石勒皆晋之臣庶叛乱国家
以臣伐君纵能盗据一隅僭至姚泓终为晋将刘裕所
掳斩于建康市返本还元兹作载记理当然也夫完颜
氏世为君长保有肃慎至武元时而天下南北敌国素
非君臣若依席上所言金为载记未审辽史复如何况
卷一百 第 3a 页 WYG1201-0391a.png
方辽太祖神册之际宋太祖未生辽祖比宋前期五十
馀年已即帝位固难降就五十年之后也于宋史为载
记其世数相悬名分颠倒断无此法既辽之世纪宋不
可兼其金有中原更难别议以公论处之据五代相因
除庄宗入汴复雠伐罪理势可观朱梁篡逆甚于莽新
石晋因辽有国终为辽所虏刘汉自立父子四年郭周
废湘阴公而立以五代之君通作南史内朱梁名分犹
恐未应辽自唐末保有北方又非篡夺复承晋统加之
卷一百 第 3b 页 WYG1201-0391b.png
世数名位远兼五季与前宋相次而终为北史宋太祖
受周禅平江南收西川白沟迤南悉臣大宋传至靖康
当为宋史金太祖破辽克宋帝有中原百有馀年当为
北史自建炎之后中国非宋所有宜为南宋史或曰欧
阳宋之名臣也定立五代不云南史当时想曾熟议如
何今日复有此论仆曰欧阳公作史之时辽方全盛岂
不知梁晋汉周授受之由故列五代者欲膺周禅以尊
本朝势使而然至于作十国世家独称周汉之事可谓
卷一百 第 4a 页 WYG1201-0391c.png
矣请事斯语厥有旨哉愚读李屏山咏史诗咏五代
郭周云不负先君持节死举朝惟有一韩通愚尝惊哀
此诗命意宋自建隆以来名臣诸大夫议论篇章不为
不多未尝有此语非不能道也盖禘之说也故列五代
者良可知隋季文中子作元经至晋宋以后正统在中
原而后大唐南北一统后至五代天下扰扰无由再议
降及今日时移事改商确前人隐约之迹当从公议论
者又曰金有中原虽百馀年宋自建隆于今几三百年
卷一百 第 4b 页 WYG1201-0391d.png
况乎今年春正月攻陷蔡城宋有复雠之迹固可兼金
愚曰元魏齐梁世数已远恐诸公不以为然请以五代
周汉之事方之汉隐帝乾祐三年遇弑太后诏立帝弟
武宁军节度使嗣位(名赟河东节度/使刘旻之子)后虽废为湘阴公
旻寻亦即皇帝位于晋阳终旻之世犹称乾祐四帝二
十九年至宋太祖兴国四年归宋依今日所论旻系刘
高祖母弟在位四年其子承钧嗣位改元天会五年郭
周已绝(郭周三主九年东/汉四主二十九年)东汉四主远兼郭周郭亦不
卷一百 第 5a 页 WYG1201-0392a.png
当称周固当为闰宋太祖不曰受周禅传至太宗方承
东汉之后欧阳不合作五代史合作四代史司马光通
鉴当列东汉为世纪欧阳不合作十国世家呜呼国家
正闰固有定体不图今日轻易褒贬在周则为正在金
则为闰天下公论果如是乎况蔡城一事盖天朝征伐
之功是时宋之边将专权率意自撤藩篱快斯须之忿
昧唇齿之理自谓爱已而恶他延引强兵深入遵行覆
(徽宗跨海助/金破辽之事)媒孽后祸取笑万世何复雠之有也宋
卷一百 第 5b 页 WYG1201-0392b.png
自靖康以来称臣侄走玉帛岁时朝贡几于百年岂其
今日私论遽称尊大果使宋庙有灵必可其议也泰和
间南宋寒盟起无名之师侵汉唐邓宿泗章宗分遣应
兵其淮汉川蜀之间大为所破宋遣臣方信孺等卑辞
告和请叔为伯进增岁币献权臣之首(韩𠈁胄侯师旦/也绘其容漆其)
(首函送/幽都)至于阙下信孺有古调一篇犹能草略记之大
朝君相仁且慈小麦未熟休王师奸臣岂足赎民命既
往不咎来可追此诗书于上源驿壁间馆伴使入朝题
卷一百 第 6a 页 WYG1201-0392c.png
奏上颇哀怜是时中原连年蝗旱五榖不登山东犹甚
章庙自责之心深重形于歌咏者颇多每以偃兵为念
故诏百官议曰朕闻海陵有言我国家虽受四方朝贡
宋犹假息江左亦天下两家邪故有亲征之行去岁宋
人兵起无名摇荡我边鄙今已败衄哀恳告和朕思海
陵之言宜如何尔时臣下本希上意故进言曰先于靖
康间宋祚已衰其游魂馀魄今虽据江左正犹昭烈之
在蜀不能绍汉之遗统大可见也和议乃定今日校之
卷一百 第 6b 页 WYG1201-0392d.png
此语乃当时继好息民之大略非后世正统之定论或
曰何以知之曰夫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其
族属疏远不能纪录世数名位南宋高宗乃徽宗之子
钦宗之弟岁月不易以即位奄有江南似与昭烈颇异
若以金史专依泰和朝议特承宋统或从今日所论包
为载纪二论俱非至公座客又云辽之有国僻居燕云
法度不一似难以元魏北齐为比仆再拜而言曰以此
责之肤浅尤甚若以居中土者为正则刘石慕容苻姚
卷一百 第 7a 页 WYG1201-0393a.png
赫连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旧者也若以有道者为
正苻秦之量雄材英略信任不疑朱梁行事篡夺内乱
不得其死二者方之统孰得焉夫授受相承之理难以
此责况乎泰和初朝廷先有此论故选官置院创修辽
史刻期榜状元张楫预焉后因南宋献馘告和臣下奏
言靖康间宋祚已绝当承宋统上乃罢修辽史缘此中州
士大夫间不知辽金之兴本末各异者向使泰和间若
是辽史早得修成天下自有定论何待余言座客愕
卷一百 第 7b 页 WYG1201-0393b.png
然曰数百年隐显之由何其悉也问一得三实出望外
幸卒言之仆因就毫楮录狂斐以俟憙事者删之庶备
他日史官之采摭云尔燕山修端谨记
鹿庵云古诗句多平字不能得健如杜诗古调一句七
字有至六字无平者律则当如乐律和应否则不成音矣
   纪行
岁丁未夏六月初吉赴召北上发自镇阳信宿过中山
时积阴不雨有顷开霁西望恒山之绝顶(所谓神/峰者)耸拔
卷一百 第 8a 页 WYG1201-0393c.png
若青盖然自馀诸峰历历可数因顾谓同侣曰吾辈此行
其速返乎此退之衡山之祥也翌日出保塞过徐河桥
西望琅山森若剑戟而葱翠可挹已而由良门定兴抵
涿郡东望楼桑蜀先主庙经良乡渡卢沟桥以达于燕
居旬日而行北过双塔堡新店驿入南口度居庸关出
关之北口则西行经榆林驿雷家店及于怀来县县之
东有桥中横木而上下皆石桥之西有居人聚落而县
郭芜没西过鸡鸣山之阳有邸店曰平舆其巅建僧
卷一百 第 8b 页 WYG1201-0393d.png
舍焉循山之西而北沿桑乾河以上河有石桥由桥而
西乃德兴府道也北过一邸曰定防水经石梯子至宣
德州复西北行过沙岭子口及宣平县驿出得胜口抵
栀胡岭下有驿曰孛落自是以北诸驿皆蒙古部族所
分主也每驿各以主者之名名之由岭而上则东北行
始见毳幕毡车逐水草畜牧而已非复中原之风土也
寻过抚州惟荒城在焉北入昌州居民仅百家中有廨
舍乃国王所建也亦有仓廪𨽻州之盐司州之东有盐
卷一百 第 9a 页 WYG1201-0394a.png
池周广可百里土人谓之狗泊以其形似故也州之北
行百馀里有故垒隐然连亘山谷垒南有小废城问之
居者云此前朝所筑堡障也城有戍者之所居自堡障
行四驿始入沙陀际陀所及无块石寸壤远而望之若
冈陵丘阜然既至则皆积沙也所宜之木榆柳而已又
皆樗散而丛生其水尽咸卤也凡经六驿而出陀复西
北行一驿过鱼儿泊泊有二焉周广百馀里中有陆道
达于南北泊之东涯有公主离宫其外垣高文馀方广
卷一百 第 9b 页 WYG1201-0394b.png
一里许中建寝殿夹以二室背以龟轩旁立两庑前峙
眺楼登之颇快目力宫之东有民匠杂居稍成聚落中
有一楼榜曰迎晖自泊之西北行四驿有长城颓址望
之绵延不尽亦前朝所筑之外堡也自外堡行一十五
驿抵一河深广约什滹沱之三北语云翕陆连汉言驴
驹河也夹岸多丛柳其水东注甚湍猛居人云中有鱼
长可三四尺春夏及秋捕之皆不能得至冬可凿冰而
捕也濒河之民杂以番汉稍有屋室皆以土冒之亦颇
卷一百 第 10a 页 WYG1201-0394c.png
有种艺麻麦而已河之北有大山曰窟速吾汉言黑山
也自一舍外望之黯然若有茂林者迫而视之皆苍石
也盖常有阴霭之气覆其上焉自黑山之阳西南行九
驿复临一河深广如翕陆连三之一鱼之大若前状捕
法亦如之其水始西流深急不可涉北语云浑独刺汉
言兔儿也遵河而西行一驿有契丹所筑故城可方三
背山面水自是水北流矣由故城西北行三驿过毕
里纥都乃弓匠积养之地又经一驿过大泽泊周广约
卷一百 第 10b 页 WYG1201-0394d.png
六七十里水极澄澈北语谓吾误竭恼儿自泊之南而
西分道入和林城相去约百馀里泊之正西有小故城
亦契丹所筑也由城四望地甚平旷可百里外皆有山
山之阴多松林濒水青杨丛柳而已中即和林川也居
人多事耕稼悉引水灌之间亦有蔬圃时孟秋下旬麻
麦皆槁问之田者云已三霜矣由川之西北行一驿过
马头山居者云上有大马首故名之自马头山之阴转
而复西南行过忽兰赤斤乃本部曲民匠种艺之所有
卷一百 第 11a 页 WYG1201-0395a.png
水曰塌米河注之东北又经一驿过石堠石堠在驿道
旁高五尺许下周四十馀步正方而隅巍然特立于平
地形甚奇峻遥望之若大堠然由是名焉自堠之西南
行三驿过一河曰唐古以其源出于西夏故也其水亦
东北流水之西有峻岭岭之石皆铁如也岭阴多松林
其阳帐殿在焉乃避夏之所也迨中秋后始启行东由
驿道过石堠子至忽兰赤斤(山名以其形/似红耳也)东北迤逦入
陀山自是且行且止行不过一舍止不过信宿所过无
卷一百 第 11b 页 WYG1201-0395b.png
名山大川不可殚记至重九日王师麾下会于大牙帐
洒白马湩修时祀也其什器皆用桦木不以金银为饰
尚质也十月中旬方至一山崦间避冬林木甚盛水皆
坚凝人竞积薪储水以为禦寒之具其服非毳革则不
可食则以膻肉为常粒米为珍比岁除夕辄迁帐易地
以为贺正之所日大宴所部于帐前自王以下皆衣纯
白裘三日后方诣大牙帐致贺礼也正月晦复西南行
二月中旬至忽兰赤斤东行及马头山而止趁春水飞
卷一百 第 12a 页 WYG1201-0395c.png
放故也四月九日率麾下复会于大牙帐洒白马湩什
器亦如之每岁惟重九四月九凡致祭者再其馀节则
否自是日始回复由驿道西南往避夏所也大率遇夏
则就高寒之地至冬则趋阳暖薪水易得之处以避之
过此以往则今日行而明日留逐水草便畜牧而已此
风土之所宜习俗之大略也仆自始至迨归游于王庭
者凡十越月每遇燕见必以礼接之至于供帐衾褥衣
服饮食药饵无一不致其曲则眷顾之诚可知矣自度
卷一百 第 12b 页 WYG1201-0395d.png
衰朽不才其何以得此哉原王之意出于好善而忘势
为吾夫子之道衰而设抑欲以致天下之贤士也德辉
何足以当之后必有贤于隗者至焉因记行李之本末
故备志之戊申夏六月望日太原张德辉谨识
   商司业录到太常诸杂仪礼
文德殿宿斋仪注差官等
景灵宫行礼仪注差官等
太庙行礼仪注差官等
卷一百 第 13a 页 WYG1201-0396a.png
明堂大礼升降玉辂仪注
明堂殿行礼仪注明堂殿星图
明堂大礼毕紫宸殿称贺仪注
明堂大礼毕登门肆赦仪注
明堂升陪事并礼馔差官等
明堂降御劄锁院并奏告事
明堂大礼修筑路道图
卷一百 第 13b 页 WYG1201-0396b.png
明堂大礼笏记
明堂大礼排日祭祀
明堂降御劄修路教车按辂等年代月日
明堂大礼逐次䟎那更点
明堂大礼差五使等官年代例
明堂大礼总差官头冠法服样
玉辂图 玉辂件段尺寸(及太平车/尺寸等)
卷一百 第 14a 页 WYG1201-0396c.png
逍遥平辇图(并尺/寸等)
太常乐图 祭器图
黄麾大仗图
明堂大礼文武官合著服色等
御龙直执从物图
明堂大礼鼓吹鸡唱警场图
明堂大礼乐章乐曲
明堂大礼合降指挥等
卷一百 第 14b 页 WYG1201-0396d.png
明堂大礼为值雨降过生创指挥例
明堂大礼诸杂事例等明堂大礼秖应并铺分人数等
熙朝盛典诗
大安辇件段
明堂大礼教象申请事节
    计三十七册曰明堂大礼
景定四年蓝大正记
卷一百 第 15a 页 WYG1201-0397a.png
    至元三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商琥录
宣和卤簿图 祀园丘图 东封泰山图
   监修国史例
忠斋刘承旨说宋朝监修国史宰相初任者谓之开局
一月一至院谓之过局至元三十一年甲午七月初四
曰右丞相旺扎勒受开府仪同三司监修国史右丞相如

   窦俨水论
卷一百 第 15b 页 WYG1201-0397b.png
周世宗南伐驻跸临淮因览唐贞元中泗州大水记诏
窦俨论其事俨献文其略曰夫水沴所具厥有二理一曰
数二曰政天地有五德一曰润二曰暵三曰生四曰成
五曰动五德者阴阳之使也阴阳者水火之本也阴阳
有常德故水火有常分奇耦收半盈虚有准谓之通正
羡倍过亢极无不至谓之咎徵二者大期率有常数除
之主始于渊献水之行纪于九六凡千有七百二十有
八岁为浩浩之会当是时也阴布固阳㴻雨天下百水
卷一百 第 16a 页 WYG1201-0397c.png
灌注涨其通川岸不受馀则旁吞原隰科坎平槩则漂
垫方割虽尧舜在上皋夔佐政亦不能弭其沴也过此
以还则系于时政如其后辟狂妄以自率权臣冒昧以
下专政不明贤不立则苦雨数至潦水积厚然阴阳之
数也贞元壬申之水匪数之期乃政之感也德宗之在
位也启导邪政狎䁥小人裴延龄专利为心阴潜引纳
陆贽有其位弃其言由是明明上帝不骏其德乃降常
雨害于粢盛百川沸腾坏民庐舍固其宜也王者苟能
卷一百 第 16b 页 WYG1201-0397d.png
修五政崇五礼礼不渎政不紊则五日一霏微十日一
霢霂十五日一滂沱谓之时雨所以正五运之制节占
象晷刻无有差爽则神农之世其验欤世宗嘉之国初
迁礼部侍郎依前学士判太常如故是时祠祝乐章宗
庙谥号皆俨所定撰人服其该博俨冲澹宽简好贤
善平居怡怡如也未尝失色于僮仆优游文翰凡十数
年著大周正乐三十卷诏藏于史阁其大周通礼未及
编纂会俨卒议者惜之
卷一百 第 17a 页 WYG1201-0398a.png
元贞元年六月十三日宋太祖实录抄并校勘无差时
开真定野河事甚不便
金史 王文康公定夺(此王状元先生/时为承旨学士)
 帝纪九
  太祖      太宗
  熙宗      海陵庶人
  世宗      章宗
  卫绍王(实录/阙)   宣宗
卷一百 第 17b 页 WYG1201-0398b.png
  哀宗(实录/阙) 志书七
  天文(五行/附)    地理(边境/附)
  礼乐(郊祀/附)    刑法
  食货(交钞/附)    百官(选举/附)
  兵卫(世袭/附)
 列传(旧实录三品以上入传今拟人/物英伟及勋业可称不限品从)
  忠义      隐逸(高士/附)
卷一百 第 18a 页 WYG1201-0398c.png
  儒行     文艺
  列女      方技
  逆臣      诸王后妃开国功臣在先
 书示仲谋王相修史事宜急不宜缓多年采访窃恐
 老人渐无费用不可惜当著历令一人专掌以后
 裕之萧公弼奏用银二千定今即编修书写请俸饮
 食纸劄费用作若干定撰三五百定都了又命采访
 文字令言者旌赏隐者有罚仲谋所宜著心编修且
卷一百 第 18b 页 WYG1201-0398d.png
 要二员直须选择如魏太初及周干臣云云本把合
 用儒人兼管不宜用他色目如他日同修编修人来
 房屋决少目今便合商议起盖盖下房屋都在文庙
 以后也得用谓如仲谋兼编修徒单云甫受直学士
 兼同修李仁卿学士兼同修胡绍开年小也宜唤去
 比至定俸且与批支若家小来更好都交文庙
 里住史事早成其他不预史事者在于文庙自当退
 去此明年话也仲谋宜知之书写典史杂使以后必
卷一百 第 19a 页 WYG1201-0399a.png
 须用谓文字未集且定编修二人若路逐书写二名
 更佳杂使亦不可阙将来院官不要人使唤中统二
 年示
 
 
 
 
 
卷一百 第 19b 页 WYG1201-0399b.png
 
 
 
 
 
 
 
 秋涧集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