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1192-03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陵川集卷二十九
             元 郝经 撰
  序
   甲子集序
中统五年岁舍甲子秋七月有星孛于东方经时犹在
宋之仪真馆仰而叹曰我生之初是星没焉金源氏灭
而为本朝今四十有二年矣星复出焉而越在他国其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1192-0311b.png
能久于此乎遂束载警备于行橐中得弟彝庸军史赵
文享书状官苟宗道等所录杂藁数帙惕焉有感于中
因自诵曰何兹生不辰之甚乎夫学所以为道非志于
文而已也德业积于内行实加于人而文章以为华尔
如景星庆云日芒月采瑞太平光天下黼黻一世者也
今乃梗踣跋疐自南而北自北而南蹂藉秽乱缠结氛
祲须发野变形体道敝无一日之晏功业不建道德日
愧而徒区区于文字之末混淆于血肉之极辗转于彗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1192-0312a.png
孛之变入于罟擭陷阱而莫之出可为哀已岂天啬于
彼祇令就于此乎遂畀宗道令整顿缀缉其诗传春秋
集传外传原古录通鉴书法三国条例等各自为一书
其诸史文杂著则类别为编为诗赋论说辨解书传志
箴铭赞颂序记碑志行状哀辞祭文杂著录宏辞表奏
使宋文移等类总为一集以其集于是年故以其年数
命之曰甲子集云夫甲者造物之始数之所由生也故
黄帝迎日推策而使太挠造焉以之统运会记岁月书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1192-0312b.png
日时起消息正气候定律历故凡言年数者皆本焉绛
县老人之对晋大夫是已余之生也在甲戌元末癸未
之季数往者顺至于甲申又至于甲午又至于甲辰又
至于甲寅今又至于甲子几一周焉蛊之繇曰先甲三
日后甲三日其彖曰终则有始天行也先夫甲者三焉
所以原其始也后夫甲者亦三焉所以要其终也天之
道如是况于人乎余之事业先夫甲以为始者则具夫
是矣其后夫甲以为终者则将本夫是以为始焉知来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1192-0312c.png
者逆引而伸之则自甲戌之元复至甲子互为始终殆
无穷焉余得俛焉日以孳孳而已矣故自是集之外随
年增入者皆系之甲子云且甲者甲坼也物生之始也
子者滋也气生之始也余今处于绝地天穷而人厄焉
穷则变变则通将如天地解而雷雨作百果草木皆甲
坼回一气于地中鼓万物于天下虽明夷之闇不失箕
子之贞扑灭彗孛搯长庚之光焰以光旭日庶几终至
于万丈云六年夏五月陵川郝经序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1192-0312d.png
   原古录序
中统七年春王正月犹在宋之仪真馆十五日已未原
古录成叙曰昊天有至文圣人有大经所以昭示道奥
发挥神蕴经纬天地润色皇度立我人极者也故自书
契以来载籍所著莫不以文称天曰天文人曰人文尧
曰文思舜曰文明禹曰文命西伯曰文王周公曰文公
仲尼之以道自任也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皆言文
而不及道则道即文也观夫揭日月运寒暑翳云霓干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1192-0313a.png
星汉组布綦列焕乎有文覆冒磨荡庶物出焉则天之
道可知矣载太华振河海敷原隰固溪壑涵负崛(音/倔)
(音/物)穆若有章发育蕃衍庶物生焉则地之道可知矣家
焉而生聚教肓国焉而经理安定耕凿疆畛之有限宫
室车服之有数贵贱亲疏之有叙爵禄上下之有分典
则采物粲然有法庶事治焉则人之道可知矣非是则
三极之道莫得而见也则文即道也道非文不著文非
道不生自有天地即有斯文所以为道之用而经因之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1192-0313b.png
以立也故文之大端本于太极而经之法制成于圣人
天之文本然而固有矣其推步历象始于黄帝而成于
尧于是乎履端举正敬授人时而天之经立矣地之文
亦本然而固有矣其荒度疏治始于后土而成于禹于
是乎地平天成蒸民乃粒而地之经立矣人之文丽乎
两间畀赋蕴畜尤所固有也其裁成制作始于伏羲之
画卦见于唐虞之传心备于周公之制礼成于仲尼之
修经于是乎推本四象贯三为一尽兼天地之文元亨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1192-0313c.png
利贞乾有四德直方大利坤有四体仁义礼智性有四
端易书诗春秋而人有四经万世有统万物有纪万事
有制太极之统体昭著而道之大用无穷是以仲尼氏
没大经与天地并为至文嶷为名教至于今而不可易
也虽駮杂于战国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宋齐梁魏
周隋唐而大儒杰士相继而出孟轲韩愈则浚源张本
雄辨力抵廓清禦侮接续正传荀况董仲舒刘向扬雄
王通则著书立言尊王贱霸修仁明义表章儒学陈抟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1192-0313d.png
周敦颐邵雍程灏程颐张载朱熹则根极致命尽性穷
理比象衍数直造圣地孔安国毛苌郑玄何休王弼杜
预范宁孔颖达则掇拾补缀纬韦拨烬反复训诂申明
经旨司马迁班固荀悦陈寿干宝范晔沈约李延寿
祁则罔罗遗文抽阅秘记藻饰言动完具国典以为信
史乐毅张良贾谊汲黯萧望之丙吉魏相袁安杨震李
固陈蕃孔融诸葛亮羊祜王导刘琨谢安王猛高允房
玄龄魏徵褚遂良狄仁杰姚崇宋璟张九龄颜真卿陆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1192-0314a.png
贽权德舆裴度李德裕王朴窦俨赵普王旦寇准吕夷
简范仲淹韩琦文彦博富弼欧阳修司马光则挺特瑰
伟神明博达刚大谅直闳肆尊显佐王经世拨乱反正
以为事业战国之庄周屈原宋玉商鞅韩非李斯汉之
邹阳枚皋东方朔司马相如王褒刘歆张衡崔瑗蔡邕
魏之曹植王粲陈琳阮籍嵇康晋之张华左思潘岳陆
机孙绰袁宏陶潜南北之谢灵运颜延之任昉鲍昭江
淹谢朓温子升徐陵庾信薛道衡唐之陈子昂张说苏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1192-0314b.png
颋李白杜甫元结李华贾至杨炎常衮李翱皇甫湜刘
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元孺牛僧稹皮日休杜牧陆龟蒙
司空图宋之杨亿王禹偁夏竦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
苏辙吕惠卿李清臣黄庭坚张耒秦观晁无咎金源之
韩昉蔡圭党世杰赵沨王庭筠赵秉文李纯甫雷渊麻
九畴则鼓吹风雅铺张篇什藻饰纶綍列上书疏敷陈
利害诘竟论议雕绘华采琢章句搯抉造化穷极笔
力精覈义理照耀竹帛剸刻金石撼摇天地陵轹河山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1192-0314c.png
剀切星斗推荡风云震叠一世作为文章皆有书有集
有简有策名家传后于是大经之枝叶蔽荫六合其稚
萌孙根笼络八表源委波澜放乎四海尧舜禹汤文武
周孔之绪阐焉而不坠道德仁义大中至正之理皭焉
而不昧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之伦截然而不乱礼乐刑
政文物声明之典粲然而不亡中国四方刚柔燥湿之
俗判然而不杂彼异端邪说干时妨政丧心惑志者焉
能行胸臆于其间哉故斯文之大成大经之垂世名教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1192-0314d.png
之立极仲尼之力也斯文之益大名教之不亡异端之
不害众贤之功也自源徂流以求斯文之本必自大经
始溯流求源以徵斯文之迹众贤之书不可废也呜呼
近世以来夸毗者不务实学骫骳芜秽纤艳浮侈枵然
恣肆以古为野徼幸者干禄诡获祇务速售破碎缀缉
无复统纪以正为左穿凿者穷奇索隐嗜新歆异临深
为高自以为得以训传为肤浅伪妄者谈天说命立圣
遗世动关鬼神言涉造化以文章为末技诞幻者朋扇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1192-0315a.png
异教剽饰虚伪欺世罔利诡谲深阻以吾道为土苴俾
大经沦弃斯文委地此原古之所以作也原古所以正
今也于是断自先秦以及于今六经之本真子史之几
衡诸家之要删众贤之杰作原于道德传于义理合于
典则可以为法于后世者则并录之其所作则各附于
其人其人则各附于其代其叙则各以其代为先后其
体则各附于其类以其皆本于经故各附于经如原序
论评辨说解问对难读言语命十有四类皆义理之文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1192-0315b.png
易之馀也故为易部国书诏赦册文(哀谥册告南郊昊/天上帝封禅册)
制制策令教下记檄书疏表封事奏奏议笺启状奏记
弹章露布牒二十有三类皆辞命之文书之馀也故为
书部骚赋诗联句乐府(乐/章)歌行吟谣篇引词曲长句杂
言律诗(绝/句)十有五类皆篇什之文诗之馀也故为诗部
碑铭符命颂箴赞记纪传志录墓表墓铭墓碣墓志(坟/版)
(墓版权厝志志文圹铭殡志归祔志/迁祔志盖石文墓塼记坟记葬志)诔述行状哀辞杂
文杂著二十类皆纪事之文春秋之馀也故为春秋部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1192-0315c.png
凡四部七十有二类若干篇若干卷部为统论类为序
论目为断论凡立说之异同命意之得失造道之浅深
致理之醇疵遣辞之工拙用字之当否制作之规模祖
述之宗趣机杼之疏密关键之开閤音韵之疾徐气格
之高下章句之声病粗凿钜细远近鄙雅皆为论次本
之大经以求其原邃古无上之面目太极造始之枢纽
鸿荒冲漠之兆朕浑沦灏渺之津涯死生终始之橐籥
阴阳鬼神之情状穹象厚垠之端倪伦类事物之条贯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1192-0315d.png
命性心迹之位置政典维纲之轨度治乱安危之运世
山岳丘陵根柢之所系江河湖海之所托雷霆风雨变
化之所起虫鱼草木生植之所因云烟花鸟月露态度
之所极金璧珠贝锦绮光采之所发琴瑟钟鼓磬管音
节之所契天球河图大玉琬琰之秘藏布帛菽粟果菜
水火之日用众人之所未睹天下之所共见搜抉振暴
罗列而进尽在目前非特以正今亦所以正昔庶几先
贤之用心不为后世所诬仲尼之道家至日见牛童马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1192-0316a.png
走皆与斯文邪说无自而入大经业万世名教垂百王
彼伪妄诞幻之徒不复敢以区区艺能视之而忽蔑也
或曰昔王通续经论者以为僭而自圣子是之作得无
似之乎曰夫经不刋之典也易本三皇书本五帝诗本
三王春秋本五伯故皇帝王伯为易之体虞夏商周为
书之体文武周召为诗之体齐楚秦晋为春秋之体前
乎牺炎则不足徵后乎桓文则不足法数千百年离为
四经混然天成不可加损不相参涉而无间断后世虽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1192-0316b.png
复有仲尼亦不能复为也况王通乎当偏駮之极坏乱
之馀而以私意效圣人赞易道续诗书修元经直以继
夫经自以为仲尼复出是以谓之僭也今之所录推广
圣经之馀裔以为斯文之命脉尔古今文章皆经之所
出万言千论不能有以外而莫能及焉为之群分类聚
论定区别以稽其变益见经之大圣人不敢觊觎则尊
经也夫岂僭乎哉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入宋国
国信使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序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1192-0316c.png
   太极演总叙
天下之理一隐一显而巳矣故其间有开閤之机总萃
之体变动之用布散之迹焉其始焉皆自夫隐而出也
其终也皆自夫显而反也于是天下之理无滞无弊道
之大用全体旁行而不流确乎其不可拔而不易而易
行乎其间妙万物而为神翕然而藏天地万物无不隐
辟焉而生天地万物无不显一翕一辟一生一藏一隐
一显所以为道所以为易所以为神天地万物至今而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1192-0316d.png
不穷至今而冥冥也至今而昭昭也是以圣人作易推
其隐者而为赜为密为幽为深为几为微穷原筑底而
无上反而为显于是为太极推其显者而为图为画为
卦为爻为象为数为辞为说亦穷原筑底而无上复反
而为隐而止于太极故易之为书本末一隐显太极则
其开阖之机也总萃之体也变动之用也布散之迹也
故道易神之蕴奥皆具于太极而伏牺发之伏牺之图
文王之卦周公之爻孔子之象皆自太极推出而孔子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1192-0317a.png
独为言之故易有太极而太极易之本也学易者必先
求其本本得而易道可求矣摄网者必提其纲衣裘者
必挈其领入室者必由其户也由孔子而来言易者众
矣开卷而便及乾坤直造牺文莫不忽恍茫漠以为高
深幽远至简至易者而以为至烦至难夫易成于四圣
人之手莫不先后相因伏牺演河图文王演伏牺周公
演文王孔子演三圣后世之言易也则在夫孔子之后
矣故当由孔子之易以求三圣之易自流徂源由末及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1192-0317b.png
本也孔子之易其彖象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皆所以承
三圣人扩而充之也其系辞上下探索牺文之前包举
万世之业其抉示道本挈举易钮转干神机推出两仪
四象造起天地万物则在夫易有太极之一言固当即
此以为学也知孔子之易则知三圣之易矣尝闻之师
读易者当先读系辞其次说卦序卦杂卦其次读乾坤
二卦既精且熟然后读屯蒙诸卦此学易之序也盖意
言象数之本皆在于是矣故取太极一章以为学易之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1192-0317c.png
标准类系辞文言说卦彖象之名义探诸太极之前而
演其隐徵诸太极之后而演其显问津洙泗以及河洛
遍参诸儒庶几数年之后可以学易观道易神之髣髴
不失吾身之极焉故取道易神等二十三条为一类合
为一图以示其序而各为之说谓为易道蕴极演诸太
极之前者也其次取太极等六条为一类合为一图以
示其序而各为之说谓为易有太极所以演太极也其
次取易书诗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名义人舆皇极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1192-0317d.png
等凡二十四条为一类合为一图以示其序而各为之
说谓为人道建极合隐显而立极成易也其次分易为
四为伏牺易文王易周公易孔子易合为四圣易图以
示其序而各为之说为之图演太极之后所以成易者
也其次为孔门言易诸儒拟易传注疏释等类以为易
之支流馀裔见太极为易之用极尽而无极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焉尔矣凡十类六十篇总谓之太极演云年
月日陵川郝经书于仪真新馆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1192-0318a.png
   周易外传序
孔子承三圣之易为之作传凡道德之要性命之理幽
明之故死生之说天地人物之在夫意言象数之间者
莫不充周表著推致其极易于是乎集大成圣人大经
大法之原而不可加损焉盖数圣人之制作孔子复以
圣述圣故也后之人德未至于圣欲以一已之见求夫
数大人之意虽敝精极神不免于猜揣料量之私不能
造夫真是或有见焉而不能纯备断然自作则违戾远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1192-0318b.png
甚是以纷纷藉藉至于今而不已也夫易圣人所以用
道之书也伏牺氏按图画卦以述道造书契以开斯文
之统历数千百年至于黄帝尧舜氏而法制始备又历
夏商千有馀年而文王受命作周重伏牺氏之卦系之
辞而命之为易圣子周公心传口授分其文而系之辞
以断其吉凶复六百有馀年而孔子出焉晚年读易而
韦编三绝以求三圣之意于是退而修经推皇帝王伯
之世而本乎伏牺终于五霸列为四经而为易作传尊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1192-0318c.png
之为经以冠夫诗书春秋使天下万世共用一道举画
前之固有重后之逆数造无穷之形器坏无穷之形器
而一易之用不可胜穷矣则伏牺氏述道文王述伏牺
周公述文王孔子述三圣世代相去若此其甚远也圣
人之作若此其鲜也以圣述圣若此其恭也至孔子而
仅为成书犹以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加我数年五十
以学易可以无大过则易之大不能一圣人当一世而
为之必数圣人数十百世而仅成以孔子之圣不敢自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1192-0318d.png
作曲为之述而犹以为未既尽而惧或有过后之人乃
欲以一已之私遽述数千载之德业四圣人之能事又
辄自作为不亦难矣哉且自孔子没曾子子思孟子得
其传而著之书虽皆易道而不及易中一言继而火于
秦虽幸而以卜筮之故易之书独存天下之人祇以卜
筮视之而其道不明也汉兴言易自田何本其所自谓
孔子授之商瞿子木而授受及何何为传数篇而不传
自是学各专门原远而末益分矣扬雄之学最为深到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1192-0319a.png
准易作玄而不述易道东观学者虽盛而祇为传注之
学亦各专门自私而明夫易道者亦鲜魏正始间王弼
以二汉之学为之注唐世以为至当而孔颖达为之疏
学者至今宗之殆亦专门之学也寥寥千载竟无圣人
而述圣人家异传人异义易道不可复闻矣故王通谓
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作而春秋散恶其私而专专而
分分而异卒使圣人之意不可得而见也宋兴大儒辈
出莫不以阐明易道为巳任于是华山陈抟肇开宗统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1192-0319b.png
而濂溪周敦颐西都邵雍远探羲文周孔之业推演意
言象数之本至侍讲程颐大变传注为易作传直造先
秦布武圣门其诸师友更唱迭和易道几明今二百有
馀年矣学者复各擅其师传立论驰说求新角奇诞夸
而自圣言义理者不及象数象数者不及义理又往往
杂入偏駮小数异端曲学周邵程氏之学复昧没而不
明其诮王弼蔑正义厚诬妄訾悖理伤道者不可胜纪
又甚于专门之弊矣反复坏烂遂至此极世代如是之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1192-0319c.png
远圣人不作如是之久蠹食穿凿如是之众且多也又
岂一人之专见臆戾所能蔽之哉则圣人之意终不可
得而见矣窃尝以为后世虽无大圣人兼综诸圣以述
夫圣如孔子之集大成苟不以一人自私曲学自蔽专
门自圣削去畦町没夷滋蔓排斥一我开示公道合汉
魏唐宋诸儒之学顺考其往逆徵其来积数千百年之
学问数十百人之能事契其所见会其所得合天下以
一心通天下以一理贯古今以一易圣一而后世百之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1192-0319d.png
圣十而后世千之溯流求原问津以济乎道则亦庶乎
其可也故不自揆尝欲论次孔子以来述易而有合于
圣人者纂为一书而未能也中统元年诏经持节使宋
宋人馆于仪真留而不遣五六年间颇得肆意经传及
被劫杀出居别室益旷寂无事乃据所有书及故所记
忆者自孔子以来迄于今凡训诂论说诸所注释覈其
至精去其重复义理象数兼采并载巨细不遗不徵其
人惟是是与各以世代第其先后凡诸经传子史百氏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1192-0320a.png
易之自出而不谬圣人必当关涉引用者亦各依世次
编入其流入老佛异端曲说非圣人意者则尽刋黜夫
汉魏传注之学则至于魏王氏唐宋论议之学则至于
宋程氏故备录二氏以为诸家折衷经有所见闻者则
弥缝其阙而要终之且徵之历代之得失以为易之事
业穷源极委致诸道易神之本然以为一经之纲领疑
而不可固必者则存而弗论以俟能者积成八十卷旁
搜远蹈创图立说为太极演二十卷申明列圣及诸儒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1192-0320b.png
馀意共为一百卷易之成俶落周世谓之周易近世或
单称易及大易等以为题而不言周有未当言者故仍
称周易孔子为经作传既谓之传矣后之人复为传注
则皆传外之传也故曰为外传且示不敢自同于圣人
之作也然亦未敢自为成书后来继今或别有所得当
复增入云九年春正月立春日郝经序
   续后汉书序
汉建安末曹氏废汉自立称魏孙氏据江左僭号称吴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1192-0320c.png
昭烈以宗子继汉即位于蜀讨贼恢复卒莫能相一而
折入于晋晋平阳侯相陈寿故汉吏也汉亡仕晋作三
国志以曹氏继汉而不与昭烈称之曰蜀鄙为偏霸僭
伪于是统体不正大义不明紊其纲维故称号论议皆
失其正哀帝时荥阳太守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谓三国
蜀以宗室为正魏虽受汉禅晋尚为纂逆蜀平而汉始
亡上疏请越魏继汉以正统体不用宋元嘉中文帝诏
中书侍郎裴松之采三国异同凡数十家以注寿书补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1192-0320d.png
其阙漏辨其舛错绩力虽勤而亦不能更正统体历南
北隋唐五季七百有馀岁列诸三史之后不复议为也
宋丞相司马光作通鉴始更蜀曰汉仍以魏纪事而昭
烈为僭伪至晦庵先生朱熹为通鉴作纲目黜魏而以
昭烈章武之元继汉统体始正矣然而本史正文犹用
寿书经尝闻缙绅先生馀论谓寿书必当改作窃有志
焉及先人临终复者遗命断欲为之事梗不能中统元
年诏经持节使宋告登宝位通好弭兵宋人馆留仪真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1192-0321a.png
不令进退束臂抱节无所营为乃破藁发凡起汉终晋
立限断条目以更寿书乃作表记传录诸序议赞十二
年夏五月令伴使西圭借书于两淮制使印应雷得二
汉三国晋书遂作正史以裴注之异同通鉴之去取纲
目之义例参较刋定归于详实以昭烈纂承汉统魏吴
为僭伪十三年冬十月书成年表一卷帝纪二卷列传
七十九卷录八卷共九十卷别为一百三十卷号曰续
后汉书奋昭烈之幽光揭孔明之盛心祛曹丕之鬼蜮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1192-0321b.png
破懿昭之城府明道术辟异端辨奸邪表风节甄义烈
核正伪曲折隐奥传之义理徵之典则而原于道德推
本六经之初苴补三史之后千载之蔽一旦廓然矣古
之为书大抵圣贤道否发愤而作屈平离骚马迁史记
皆是也然皆曀昧一时流光百世故韩愈谓以彼较此
孰得孰失今拘幽之极而集是盖亦失中之得古人之
志也呜呼安得复于先君而告卒事乎十有五日庚子
具位陵川郝经序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1192-0321c.png
   玉衡真观序
人并天地为三极其为道则一凡义理象数皆所固有
学必周知然后为至已是以圣人仰观俯察范围曲成
推步占候以为大法著之诗书六艺谓夫人而所当知
也故自天子至于列国各有官守以世其业其法家至
日见犹夫土田疆理州闾井邑人能道之于是一世之
人莫不知天祇畏奉事恐惧修省通三极为一敬贯万
变为一诚天命不违人心人事合于天道天与人一纯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1192-0321d.png
而无间所以为二帝三王之世也及周之衰如螮蝀巷
伯大东定之方中渐渐之石等作皆细民宦寺役徒之
辞亦能言天以为风其列国名卿贤大夫于变异之际
道其所以然言君而迪畏乎天如裨灶梓慎苌弘晏婴
往往有之仲尼之门颜闵而下七十子三千之徒问学
之际一不及曾子子思孟子著书难疑答问而亦弗及
皆知其法以为常事置而弗论文武之道在人而先王
之泽未斩也至战国纵横异端并起道厖术杂莫不以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1192-0322a.png
人胜天天人始二视天梦梦于巳无与放辟邪侈无所
顾忌怪异叠出不知警惧益杀人以逞卒皆大乱亡灭
其遗书古法或有知者如子韦唐昧尹皋甘公石申吕
不韦各专门名家无复大圣大贤之能事一世之通学
为阴阳数术之流矣然赖数子传其绪业汉兴学者得
以寻绎于是张苍司马谈及子迁邓平唐都落下闳董
仲舒刘向扬雄班固马续张衡郑玄刘洪谯周皆著书
推衍而翼奉李寻谷永苏竟郎顗襄楷蔡邕于昏君乱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1192-0322b.png
朝横身论列压之以天惧之以祸使闻者夺气流汗谓
之天谏大有功于汉室于是四百年间复知畏天有三
代之风焉南北七代其太史多能占测以言休咎儒者
则犹有崔浩高允汉氏之遗烈也隋唐以来学者以为
异端謏(音/小)道而耻言之其星翁历史列于有司备员而
已复设私习天文之禁使天子至于庶民皆戴天而不
知所以为天至有谓天变不足畏者于是三代二汉之
学绝矣经自知读书即嗜天官学常欲纂古遗法以合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1192-0322c.png
天人求其所以然畏法律禁忌而不敢为今上即位之
元年诏经持节使宋告登宝位通好弭兵宋人馆留仪
真积年不遣旷寂无聊乃改修陈承祚三国志至为八
录推本六经三传诸子史自汉魏晋隋唐诸天官书志
及所赍宋金源氏与本朝燕都台司秘书为历象录具
述历代星历传之以理既成书状官苟宗道为之音注
请别为一书乃更论次复加损益益之以图象细行历
变异事应等类凡十二卷名曰玉衡真观天地之道真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1192-0322d.png
观者在璿玑玉衡所以观之也拘幽之中仰视片天十
馀年间凡天地日星之变徵之于书若合符节呜呼安
得弛习天之禁以是进读于人君传之学者使天下后
世复尽知畏天哉中统十四年癸酉六月十五日丙申
具位陵川郝经序
   变异事应序
孔子作春秋书日食地震星变议而不辨故不言其事
应至左氏作传始具载占侯之辞与其事应于是史记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1192-0323a.png
汉书历代诸志皆宗其法事与变符而象占有徵矣夫
人之善恶兆乎思虑必动乎四体而其忧喜必徵于声
色见于气貌蕴于内则必发于外而不能掩况事变之
大者乎将有大故阴几沈潜而鬼神已知其气焰朕兆
必见于天不能恐惧修省以图消弭则事必效而无及
矣严哉懔懔乎天人之际甚可畏也君子所以惩忿窒
欲慎独而戒于屋漏绝恶于未萌弭变于几先也邵康
节曰思虑未发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思虑之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1192-0323b.png
先藏密之地闲邪存诚可不务乎故修省于无变之时
者上也遭变而修省者次也事变寻至而不悟者刑戮
之民也纪变异徵事应布列简牍以诏以告其扶助道
教至班固汉志曰古历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
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夫历者正行也古者天下
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顺日不食朔月不食望自周室
衰乱臣贼子师旅数起刑罚失中虽其亡乱臣贼子师
旅之变内臣犹不治四夷犹不服兵革犹不寝刑罚犹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1192-0323c.png
不错故二星与月为之失度三变常见及有乱臣贼子
伏尸流血之兵大变乃出甘石氏见其常然因以为纪
皆非正行也刘向亦言日月食及五星逆行非太平之
常自周以来人事乱故天文应之遂变耳是殆不然夫
有人事即有天变虽圣王在位极治之世不免于疾病
忧戚死丧诛罚更革废置予夺征讨而天地日星亦不
无崩震鸣裂薄食移徙飞流逆顺伏见犯守第治世鲜
而小乱世多而大耳以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治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1192-0323d.png
亦有征伐战斗流放诛殛拘幽诬诮叛逆崩殂之事其
九年之水七年之旱桑谷共生大风拔木等亦书于策
岂天地无变二星不逆行乎且仰观俯察推测占稽皆
圣贤之能事其书之必备第以秦人焚灭典籍二帝三
王之简策暨西周之行事皆没而不得闻故其变于事
不可徵也赖孔子作春秋左氏为春秋作内外传东都
以来才见一二变应可得而述固向据之遂为周衰日
月始食五星始逆行甘石所纪非正岂通识哉今据春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1192-0324a.png
秋左氏传国语托始于周幽王据史记二汉书三国志
晋书终于晋恭帝宋高祖之篡上记其变下列其事各
别为章凡一千一百六十九年君臣父子之间中国外
域之际兵戎之起诛杀之行崩薨之象篡弑之端僭叛
之由割裂之势专擅之故乱亡之本自王而霸自霸而
杂日流日下兆变于上应之于下者亦巳备极姑为占
候之案其占法已各具经星纬曜诸星气本宫下故皆
略而不书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1192-0324b.png
 
 
 
 
 
 
 
 陵川集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