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289-02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震川集卷十五
            明 归有光 撰
 记
  见村楼记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
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
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289-0233b.png
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
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中丞游宦二十馀年
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
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
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
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
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
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289-0233c.png
中而名其楼曰见村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
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
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怅者久之城
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
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反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
即方氏之故庐予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
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
知父葬处有曼父之母知而告之予可以为曼父之母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289-0233d.png
乎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
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
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见南阁记
嘉靖十九年余为南京贡士登张文隐公之门其后十
年沔州陈先生为文隐公所取进士余为公所知公时
时向人道之先生繇是知余而无从得而相见也其后
十五年先生以山西按察副使罢家居久之而余始与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289-0234a.png
先生之子文烛玉叔同举进士在内庭遥见相呼问姓
名甚欢知先生家庭父子间道余也因与之往来论文
益相契间属余记其所居见南阁者先生家在云梦间
而沔汉二水绕之先生于其居为花圃中为小阁沔之
胜可眺也盖取陶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每与
玉叔读书论道之暇携之登阁远览而沔去江南诸峰
绝远实无所见姑以寄其悠然之意而已一日天新雨
清净无云与玉叔凭栏忽见诸峰涌出楼观层叠峥嵘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289-0234b.png
靓丽久之而后散而实非江南诸山也余闻登州有海
市而往岁华亭海上从金山忽见海市前此盖所未闻
而史称卫州城既徙而故时城堞楼橹浮图之影皆于
日中见之神理变幻不可知夫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
气象宫阙云气各象其山川殆有是耶登州海市出于
春夏而东坡以岁晚祷海神一日而见之赋诗以自喜
云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又云潮阳太守
南海归喜见石廪堆祝融今之所见又非海市石廪比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289-0234c.png
也先生父子必能赋之余于陈氏两世师门之谊又重
以玉叔之请且又因以自通于先生而为之记云
  真义堂记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
村太湖之水绕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
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
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
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289-0234d.png
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
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
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世传梁天监时于此
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
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
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
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
访其遗趾求所谓碧梧翠竹蓬莱百花之坊馆不可得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289-0235a.png
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
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
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
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
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
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
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
聚而名闻四方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289-0235b.png
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
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寻以倭奴侵掠内地
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燬于是尚僦居城中
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也因求予作
堂记予故详其里居以补图志之所未载又为称述其
里中故事著魏氏之所以兴浚甫游太学屡试不第然
其为人循礼法能守恭简公之家教二子方学进士业
不日有腾骞之望浚甫年甫四十有六而二孙皆已胜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289-0235c.png
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
未有涯也
  遂初堂记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
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
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
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按兴公尝隐
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涂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289-0235d.png
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
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昔伊尹傅
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
无复隐处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
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
德丕承无疆之恤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后之君子非
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及其已至贵显或未
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289-0236a.png
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
能一日安也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
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
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
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
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末年疾病恍
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虽然二
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289-0236b.png
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公殁至今四百年
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
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刑而读余之
言其亦不能无概于中也已
  寿母堂记
正德间吾昆山许登仕能孝养其母其母赵孺人者年
九十因名其堂曰寿母黄博士应龙为记登仕之孙今
吏科右给事中子云在京师迎养太孺人于邸第而寿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289-0236c.png
母之堂其扁已撤于是给事之子汝愚仍其旧名请予
复为之记且以致之京师云惟许氏世居县之马鞍山
阳娄江上有田园租入之饶而以衣冠世其家尝延乡
先生沈通理为师时叶文庄公与张宪副节之兄弟皆
未第往来其家自洪武至今其故居无改而此堂之建
计亦在始初卜宅之时盖吾县虽二百年无兵火而故
家旧族鲜有能常厥居者如许氏盖不多见矣堂之名
特以时易今又且再而皆以寿母则今之太孺人复当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289-0236d.png
如前者之寿考期颐而给事虽不及登仕君耕田畜牧
朝夕游嬉不出门闾之外然身在日月之际而无失晨
昏之礼母子之乐不减前人此尤世之所难得者昔晋
献文予成室张老颂之君子以为善颂祷而斯干之诗
为新宫赋也其词称兄弟之好与生男女之祥而其盛
及于室家君王然未有言及其母者独閟宫之诗云天
锡公纯嘏眉寿保鲁鲁侯燕喜令妻寿母是诗之颂侈
矣而不寿母鲁之为礼义之国固如此夫相宅作室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289-0237a.png
实家国子孙盛衰隆替之所系今许氏之堂奉百年之
母者再世可谓盛且久矣而以寿母为名则张老斯干
之祝盖有所根抵是宜书之以告吾乡之人也
  世有堂记
沈大中以善书著里中里中人争客大中大中往来荆
溪云阳富人延之教子其言杨少师事甚详性独好书
及为歌诗意洒然不俗也卜筑于城东南取昌黎韩子
辛勤三十年乃有此屋庐之语名其堂曰世有夫其视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289-0237b.png
世之捷取巧得倏然而至者大中不为拙邪其视世之
贪多穷取缺然日有所冀者大中不为固邪呜呼彼徒
为物累者也天下之物其可以为吾有者皆足以为累
歉于其未有而求之盈于其既有而不餍夫惟其求之
之心生则不餍之意至苟能不至于求也故当其无有
不知其无有一旦有之亦适吾适而已矣兹其所以能
为有者也大中之居本吾从高祖之南园弘治正德间
从高祖以富侠雄一时宾朋杂沓觞咏其中蛾眉翠黛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289-0237c.png
花木掩映夜深人静环溪之间弦歌相应也鞠为草莽
几年矣最后乃归于大中夫有无之际其孰能知之哉
纯甫吴先生雅善大中为之请记予观斯堂之名有足
慨者遂为书之
  容春堂记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
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
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289-0237d.png
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
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
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自谓春于天地
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
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閒寂
寞之地而金马王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昔孔子
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
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夫子使二三子言志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289-0238a.png
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
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
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
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
 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
 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289-0238b.png
 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
 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
 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
 云
  自生堂记
予友盛徵伯与余少相善而吴纯甫先生与予为
友徵伯游其门与顾给事伯刚等辈四五人尤为同学
相好数十年间纯甫既谢世诸公相继登科第徵伯独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289-0238c.png
连蹇不遇为人亢直负气不肯少干于人用是日以贫
困去岁倭夷犯昆山徵伯家在东南门所藏诰命及先
礼部篇籍之遗悉毁于兵屋庐荡然予既力不足以振
之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
厚始礼部官留都无事喜方书徵伯少皆诵习年长多
病方益精其女婿郑生传薛氏带下医擅名于时徵伯
兼得其书故于医学博通尝授徒海上方数里之内无
病死者徵伯不为药剂但书方与之其人辄瘉来谢予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289-0238d.png
家有病者徵伯辄疗之或病而徵伯不在多死今年徵
伯居齐门所疗甚众一妇人已死徵伯为汤灌之便觉
身动能举手至胸须臾病良愈郡人皆以为神徵伯亦
喜自负曰吾不复授徒矣将以是行于世因诵扁鹊之
语云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起之耳
遂以自生名其堂予一日过郡城徵伯语以其故嗟夫
越人之言吾少时与徵伯相戏谓治天下者当如是耳
予是时年少放诞慨然以古皋夔自命徵伯复时时诵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289-0239a.png
古文词称说纯甫之言今皆穷老无所遇余方驰骛不
止徵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此余之所叹
也遂书之以为其堂记
  可斋记
余友陈敦书为屋于郡城之隅而扁之曰可斋嘉靖四
十一年春敦书与余同试春官数来过余命之为斋记
念昔与敦书同举于乡考官张文隐公以孔子命题余
一时之论殆未能尽尝欲为敦书质之孟子曰孔子圣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289-0239b.png
之时也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速则速可
以久则久者也孟子所谓可者言孔子因时应变而不
滞云耳圣贤之于天下非能为一定之迹遭时之所宜
而亦不容不异孔子之圣于春秋之世亦必有以自处
者非谓仕止久速泛无所适而特任其所之余谓孔子
既出而不隐则可以仕可以久者孔子之心特其不可
以仕不得已而止不可以久不得已而速耳速与止非
孔子之心孔子所自处者仕与久也故自谓异于逸民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289-0239c.png
而无可无不可无可无不可者乃圣人出而应世与物
委蛇之道非谓其不可而隐也天佑下民作之君师自
尧舜三代圣人无不在位者孔子之自待可知矣要之
伯夷伊尹柳下惠此三子者伊尹于孔子为近伊尹五
就汤五就桀自亳入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孔子去鲁
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十四年而反鲁其任
天下何以异哉但世无成汤则伊尹必不能如孔子之
出此其所以不及孔子者孔子盖自以文王之文在兹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289-0239d.png
有不容己而自大贤以下若曾闵之徒则固未尝使之
仕也其于逸民亦无讥焉呜呼士生于后世苟非圣人
则可与不可之间宜知所审矣敦书以予言有发论语
孟子之义请书以览观焉
  耐斋记
万安刘先生来教昆山学学有三先生而先生所居称
东斋先是两斋之衙皆在讲堂东偏近乃徙之西颇为
深远清閟先生至则扁其居曰耐斋予尝访先生于斋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289-0240a.png
中于时秋风飒然黄叶满庭户外无履迹独一卒衣皂
衣承迎左右为进茗浆因坐语久之先生曰吾为是官
秩卑而禄微月费廪米三石具饘粥养妻子常不给为
耐贫上官行县吾于职事无所辖往往率诸生郊迎至
则随令丞簿拜趋唯诺为耐辱久任之法不行官无崇
卑率以期月迁徙速化而吾官常不迁为耐久有是三
耐吾是以名吾斋予既别去一日使弟子沈孝来求斋
记昔孟子论士不为道至于为贫而仕惟抱关击柝为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289-0240b.png
宜夫舍学者之职业而为抱关击柝盖亦有甚不得已
者矣惟近代学官与书院山长之设以待夫士之有道
而不任职者盖为贫与为道兼行而不悖此其法足以
优天下之学士为特愈于前世也故当时号博士官为
清高虽然求为清高而其间容有不能耐者夫使其不
能耐则虽博士官不可为矣使其能耐如孟子所谓抱
关击柝可也扬雄有言非夷齐而是柳下惠首阳为拙
柱下为工士之立身各有所处夫使其能耐虽至于大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1289-0240c.png
臣宰相可也因书其说使孝归而质之先生云
  双鹤轩记
余往年游金陵识张氏诸贤于鸡呜山余鄙率知称人
之字不知张君之号为鹤洲也余家去华亭一舍往往
识其贤士大夫于数千里之外而居家未尝相往来岂
九峰三泖能隔绝人如此耶故人陆宗道来致张君之
意求记所谓双鹤轩者华亭故产鹤土人于海上捕取
养之上海下沙有鹤巢村所产鹤号为仙品故秀州之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1289-0240d.png
地与水多以鹤名而张君初自号鹤洲一夕梦东坡先
生语之云子名鹤洲不如双鹤之祥其意若望张氏当
踵前世科名显于世者东坡尝称鹤之为物清远閒放
超然于尘垢之外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而梦
中之意乃若为张氏切切于世俗之荣名者坡公以文
字变幻要不可测度如为王氏三槐堂铭谓修德于身
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年之后如持左劵交手相付则其
于今之双鹤云者亦必有说矣恨不得从张君亲质之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1289-0241a.png
初君之考举进士至都宪而君以太学上舍屡试不第
选调陜西都司幕官未几投劾归今其子孙彬彬然邦
家之秀鹤梦之符庶其在是抑张君乃能感坡公于梦
寐之间亦岂易得者公尝云延州来季子张子房皆不
死者也愚于公亦云
  雪竹轩记
冯山人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
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1289-0241b.png
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
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山人少喜
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
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
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
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
树之下子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
书为社会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去年山人年老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1289-0241c.png
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
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
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
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
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
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
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
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1289-0241d.png
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
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
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
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清梦轩记
余友王子敬于其居之西搆为书室而题其额曰清梦
轩请余为之记余读无羊之诗疑说诗者之未得其旨
此盖牧人之梦焉耳牧人梦中所见羊角牛耳濈濈湿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1289-0242a.png
湿降河而饮或寝或讹而牧人且蓑笠负糇为之取薪
蒸博禽兽以归则以肱麾牛羊而来以牧人之愚而梦
中之景象如此故尝谓人心之灵无所不至虽列子所
称黄帝华胥之国穆王化人之居而心神之所变幻亦
当有之顾庄周列禦寇之徒厌世之混浊恍洋自恣以
此为蕉鹿蝴蝶之喻欲为鸟而戾于天为鱼而没于渊
其意亦可悲矣人之生寐也魂交也夜之道也觉也形
开也昼之道也易大传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1289-0242b.png
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夫唯通知乎昼夜之道则死生梦寤之理一矣子思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不乱其心故虚明澄澈而天地
万物毕见于中古之圣人端冕凝旒俛仰之间而抚四
海之外如牧人之梦而清庙明堂郊丘庐井俯仰升降
衣服器械出乎其心之灵自然而已而何所作为哉子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1289-0242c.png
思曰戒慎乎其所不暏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之慎其
独也孟子曰夜气足以存此非清梦之说乎子敬敏而
好学骎骎有志于道慕近世儒者以梦寐卜其所学故
以名其斋予是以告之以子思孟轲之说也(此文钱遵/王汰之今)
(仍/存)
  栎全轩记
馀峰先生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搆屋三楹扁之
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1289-0242d.png
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
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馀举进士居
郎署不十年为两司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
然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会予亦来安
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
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
欢然而情意常有馀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
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1289-0243a.png
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
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
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一日邀
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
颇为凌躐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馀
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
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
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就戮者何可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1289-0243b.png
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
才也李斯用秦机云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
下奔走而慕艳之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
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哉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
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予闻而叹息以为知
道之言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章也
则楩梓豫章才而栎不才矣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
梓豫章不才矣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1289-0243c.png
晲也而为栎社君其有以自幸也夫其亦可慨也夫
  悠然亭记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
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
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
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
后搆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1289-0243d.png
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
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
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
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
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
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
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1289-0244a.png
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
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
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
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僣为之记(常熟本削去篇末引/庄子语今从昆山本)
  卧石亭记
余闻四十年前大末之人有来为吾县者曰方棠陵先
生棠陵海内之士游何李诸人间以诗文名其为县令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1289-0244b.png
风流文雅有惠爱于人至今人思之嘉靖某年徐君以
选贡自太学上舍调为县主簿则大末之人也君一见
而问棠陵庶几吾民其有望耶君搆亭于斋之隙扁以
卧石曰吾少时丧吾亲尝庐墓墓在浮石山今宦游于
此虽吴越比壤杳然松楸在千里之外风木之感不能
顷刻忘之是以名吾亭余考图志西安之北有石丈馀
水大至不没白乐天诗云浮石湾前停五马望涛楼上
得双鱼君所卧岂此石耶君今参与民社之事不得复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1289-0244c.png
卧石矣抑仁人孝子之心一也古之仁人杀一草一木
为非孝今吾民之疲瘁已甚内有赋役之重外有蛮夷
之扰君皆有事焉能推其仁心是所谓一举足而不敢
忘父母也其棠陵之乡之人也耶是以为之记
  沧浪亭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
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
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1289-0244d.png
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
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
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
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
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
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
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
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1289-0245a.png
姻戚乘时奢僣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
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
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
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花史馆记
子问居长洲之甫里余女弟婿也余时过之泛舟吴淞
江游白莲寺憩安隐堂想天随先生之高风相与慨然
太息而子问必挟史记以行余少好是书以为自班孟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1289-0245b.png
坚已不能尽知之矣独子问以余言为然间岁不见见
必问史记语不及他也会其堂燬新作精舍名曰花史
馆盖植四时花木于庭而庋史记于室日讽诵其中谓
人生如是足矣当无营于世也夫四时之花木在于天
地运转古今代谢之中其渐积岂有异哉人于天地间
独患其不能在事之外而不知止耳静而处其外视天
地间万事如庭中之花开谢于吾前而已矣自黄帝迄
于太初上下二千馀年吾静而观之岂不犹四时之花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1289-0245c.png
也哉吾与子问所共者百年而已百年之内视二千馀
年不啻一瞬而以其身为已有营营而不知止又安能
观世如史观史如花也哉余与子问言及此抑亦进于
史矣遂书之以为记
  杏花书屋记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搆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
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
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1289-0245d.png
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
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
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
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
搆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
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
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1289-0246a.png
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
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
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
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
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心石肠于富贵之
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
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
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1289-0246b.png
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
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
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
其有君子有榖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题玉女潭记
阳羡山水奇胜称张公善卷洞及玉女潭其名皆托于
神仙余读山海经昆崙之山广都之野轩辕之丘不死
之国以为此不过如齐谐邹衍之徒之说者然今天下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1289-0246c.png
名山在于中州往往多仙人之遗迹岂其事皆信然欤
溧阳史氏自汉杜陵壮侯以来数百年世谓之史侯家
由溧阳至玉女潭四十里史君于其间为之刜莽焚茅
伐石疏土人力既殚天工始见由潭以往得二十四景
名而揭之如所谓仙馆佛窟瑶台琪树鹤坡鼍峡之类
好事者闻而慕之不得至如望见之焉天下太平天子
明圣史君为中朝贵臣而乃自逃于山泽之间点缀苍
碧缘著怪奇使后百年便以史君为仙人也由此言之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1289-0246d.png
余殆疑所谓仙人之迹者皆遁世长往之士有所托而
为之亦史君类耶
  见苓书舍记
长洲刘逊与余友盛应祯同年家子弟相好又与余同
在太学应祯数称逊之为人读书好古笃于行谊逊所
后父为水部君水部君尝自号饭苓子水部君卒逊以
见苓扁其书舍以寓思亲之意间因应祯属余为记余
曰人子于其亲之亡不可得而见思之则见之矣无所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1289-0247a.png
不思则无所不见矣书舍逊之所常居也于是而见饭
苓子焉可以见逊之无所不思也礼为人后者受重而
以尊服服之服之以其父母而祭之以其父母夫以为
其文则然至于其情或容有不可强者而逊于水部君
又重之以父母之思推是心也可谓厚之至矣而吴中
士大夫载水部君之行事盖云君初举进士以亲老不
肯就官恳疏归养比亲丧服阕所亲力劝之出君不得
已一至京师当正德之初中官乘势陵轹天下士大夫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1289-0247b.png
君为主事领漕事居济上无何即引病长往其号饭苓
子以此余因感逊之厚又叹水部君之廉于进取其风
概不独可使刘氏子孙传之也
  娄曲新居记
娄曲新居者吾县在娄水之曲沈先生故以名其居始
自吴有国其东门曰娄门震泽之水由是东入海故水
为娄江古娄门外马亭溪是也溪上复城越王馀复君
之所治因之为娄县王莽曰娄治吴有娄侯而或谓之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1289-0247c.png
疁城江入海口为刘家港疁与刘声近讹吴大疁盖在
北野禺东所舍云沈先生世县人年七十矣未始出
于娄曲也而以名其居盖自谓终老于此云尔昔伏波
将军平交趾还言吾从弟少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
一世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
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赢馀但自苦耳当吾在浪
泊西里间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卧
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班定远在西域年老乞哀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1289-0247d.png
求还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二人者君子
盖悲之嗟夫人生百年之内为日有几欲穷万里之道
日驰骛而不知止者何也先生盖自叙其少时艰难之
迹曰吾晚得地于郊外安而乐之名其圃曰南园其馆
曰星槎其堂曰世有曰吾而后庶几其有之已又鬻他
姓于今始卜于县之南街亲朋往还里俗淳厚有宅一
区有屋数椽有花有竹浊醪一壶黄齑数茎焚香赋诗
自喻桑榆之乐物无能易之传谓逆旅无常为迁徙之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1289-0248a.png
徒兹则庶乎可免矣余读其辞盖有隐居之致而有感
于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于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
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因以叹夫漂漂者何所极也遂
书之以为记
  宝界山居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
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
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1289-0248b.png
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
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惟海外
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
挟湖以为胜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
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
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
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
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1289-0248c.png
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
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
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
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之外而天
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
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
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南陔草堂记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1289-0248d.png
予友陈吉甫卜居于县城之东南门须浦之上盖自门
南出为走松江之道江之南北村民有徵召会集必由
于此故为市颇嚣杂而吉甫之宅在浦西予家旧居东
南门所谓河西者也而浦所自出为县之隍娄水循是
而东至太仓入海舟行昼夜叫呼不绝吉甫家负隍而
并浦独萧然有林野之趣于其居之后为堂若干楹前
临小池有亭榭花石池南有幽径西出则平畴旷然堂
之西为圃多竹树花果又有堂若干楹吉甫以为娱亲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1289-0249a.png
之所故以南陔名焉予读诗小雅至于六月之序以为
自鹿鸣至菁菁者莪二十二诗盖先王之所以治天下
者尽在于是小雅既废则四国交侵而中国微矣然是
诗必以南陔为之本人无孝友之心则君臣兄弟朋友
何由而得其叙和乐忠信廉耻礼义何由而得其道法
度蓄积师众征伐功力何由而得其度福禄何由而绥
阴阳何由而得其理贤者何由而得其所万物何由而
遂为国之基何得不坠恩泽何得不乖万物何得不失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1289-0249b.png
其道理万国何得不离诸夏何得不衰此四国之所以
交侵而中国微也故乡饮酒礼燕礼皆鼓瑟歌鹿鸣四
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堂下奏南陔白华华黍盖外尽君
臣而内反之父子之际而王道备矣汉儒掇拾于秦火
之后亡逸此篇至今遂以笙奏有声而无辞而不知古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舞雅颂之音若本
无其辞而何以有南陔白华华黍之篇名今世所传新
宫采齐狸首骊驹及三豳三夏九夏之类其辞逸者固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1289-0249c.png
多也束广微补亡之篇庶亦近之而用意止于晨羞夕
膳之间求之于诗卷耳采蘋诸作虽閒淡而意深远至
如陟岵蓼莪有幽遐罔极之思束氏不能及也吉甫之
尊人与家君同学既老又同与社会在社中终日忻忻
饮酒必醉而后去而平生有孝友之行吉甫又能承奉
之则凡登其堂者如闻钟鼓如聆笙瑟而可以知南陔
之诗不亡矣予是以推小雅之意义而著之
  莪江精舍记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1289-0249d.png
吾乡严氏居吴淞江大直浦东世以赀雄至都事君兄
弟用选秀入成均为弟子而廉卿尝与余同试春官矣
余弟亨甫为都事君婿故余识启贞于垂髫之时都事
君伟仪观美须髯而启贞少已丰硕与客应对揖让如
大人长者见者往往称之曰生子何必多如君一子已
可知严氏有后矣都事君谢世启贞受堂构之任愈能
大其家而不幸早天其孤润方在孩稚母诸孺人以育
以训至于有成今去启贞之世忽踰一纪且冠受室矣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1289-0250a.png
诸孺人者宁邑令贞伯女也其持身有卫共姜之操其
教子有欧阳太夫人之严润仰承慈颜是恃是怙足以
自解而念其先人蚤弃讽诵蓼莪之诗日日以泣游行
江上痛流水之逝而不返也故以莪江名其精舍客有
怜其志者求记于余且请为解之余以人之情皆有所
止至于悲伤之过人得以解之孝哉严子独为其亲而
悲哀而可以人解之乎虽然亦有所止也三年之丧二
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服以是断者为送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1289-0250b.png
死有已复生有节也故曰先王制礼不可过也余悯严
子日诵蓼莪之诗将复生无节乎子其继若祖考之志
思慰母氏之心求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者是乃
所以为无穷之情也余昔过严氏初见都事君饮酒雍
雍欢燕竟日再过之则启贞已为主人而余友徐直言
在其家塾止余宿明日别去即今之所谓精舍者往年
严子来为其外氏陆冢宰家求祝釐之词始识之盖二
十年间而观于严氏三世有足慨者又嘉严子之志而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1289-0250c.png
为之记
  菊窗记
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
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
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昔仲长统尝论使居
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
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
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1289-0250d.png
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
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
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
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
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我屋南窗下今
生几丛菊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
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
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1289-0251a.png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可谓
无入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
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
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本庵记
客曹杨君伯厚名其读书之舍曰本庵因其友张师周
来请为之记余问其所以为名者盖今少保司马公为
曹郎时生君于邸舍而先少保公以御史视鹾事于江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1289-0251b.png
都闻得孙而喜乃曰吾居扬州而此子生因命之曰杨
州民且谓吾家再世荣禄厚福之来不敢居令此子长
得为耕农足矣嘉靖四十一年君登第而主司以为州
民非所以为称乃更之曰俊民君不能逆主司之意而
又不敢忘乃祖之命故名其庵曰本者以为不忘其先
少保云夫所谓本者犹言始也凡物之生皆始于本故
以本为始也昔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告之以礼之本主
于俭夫礼生于心孔子不言而言俭从其始而求之未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1289-0251c.png
有不得其心也传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
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
恶治圣人之所谓本者皆言其所始也人能思天地之
所生则不至于违其性人能思先祖之衍其类而生我
则不至于戕其身人能思君师之所以治则不至于遗
君而倍师故有子志之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言
君子之为仁以孝弟为始则可以得其心也君日侍少
保公承颜色养不离于左右孝弟之道不勉而至然且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1289-0251d.png
思先少保之在江都之日其所存远矣少保公方掌邦
政以才德为天子所倚毗君学魁多士雍容南宫奕世
济美当世以为难得及余观其一命名之间而犹不忘
其本如此而后知君家之所以贵显者盖有以也是为

  野鹤轩壁记
嘉靖戊戌之春子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
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
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1289-0252a.png
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
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
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往意其间有
仙人居也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
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
四十馀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时会者六人后至者
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予等时时
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
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1289-0252b.png
可念也(抄本详八人姓名自/可不必今从常熟本)
  保圣寺安隐堂记
长洲东南五十里地名甫里天随先生之故居在焉今
为保圣教寺而郡志又有白莲讲寺然甫里无二寺盖
白莲保圣之别院也志云寺创于唐大中间熙宁六年
僧惟吉重修又谓惟吉于祥符间创白莲寺今里俗所
指以为白莲者仅在西庑其后即为天随先生祠区宇
非广不当别称为寺也余少时过甫里拜先生祠游行
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1289-0252c.png
寺中寻古碑刻殆无存者惟元统二年法华期忏田记
轮管忏司知事比丘有亲从政文选所立此石存耳成
化二十二年时国家累世熙洽京师崇寺宇僧司入街
剃度数万人醮祠日广左善世璇大章住持大兴隆寺
方被尊宠而璇故里人陈氏子初为寺比丘得请驰驿
还省其母因迎养于寺之爱日堂明年从四明普陀归
是岁八月重修此寺又明年五月落成明年还京师凡
为殿堂七廊庑六十初坏殿时梁栱间有板识绍兴宝
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1289-0252d.png
祐之年故知以前修创盖不一而无文字可考也寺之
西北有安隐堂异时僧每房以堂为别如安隐比者无
虑数十房其后日圯今东偏无僧察矣主僧法慧惧且
尽废而慧之徒又绝先是安隐之房分为二𣲖慧乃与
同堂之徒复合为一誓相与共守之而请余为之记自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至今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盖又七
十有八年矣璇之修创宜有记而复阙慧以为寺之兴
或有所待而文章终不可无故汲汲求其寺之故欲余
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1289-0253a.png
有所记迹其志非特区区一堂而已余既无所于考独
璇事于所闻较著是以识之且以为彼非托于此亦不
能以传也夫文章为天地间至重也自大中讫今七百
十有九年世变多矣而寺尝存盖无废而不兴而文章
之传独少也慧其知所重也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
汝水自天息山东流入汝南之境自城北折而东复繇
东而南滨河居者曰竹竿巷盖因竹竿河而为名实商
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1289-0253b.png
贾之所凑异时水泛溢岸善崩一旦居民街市尽没于
水往来者无所取道崇府承奉樊君捐赀市民地与屋
缩之若干步以让行者之途自是复通行而居民街市
繁会如故乃创三官庙以镇之中为神殿左右两廊右
转而东为神库为神厨又为屋数楹使学道者居之殿
甚巨丽三神像及诸侍从庄严靓饰俨然帝者之尊重
门周垣以临水上汝人皈依焉经始于隆庆元年之秋
落成于三年之夏君以奉使再过邢州以予为其郡人
卷十五 第 42a 页 WYG1289-0253c.png
又故相知请为之记予以河水坏民庐舍至没其通行
之道此有司之所当轸念今有司既屈于其力之所不
能而又以烦民之为难君乃肯捐已赀以佐国家有司
之急而拯民之溺其亦可谓贤矣按三官者出于道家
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
帝君尊称焉或又以为始皆生人而兄弟同产如汉茅
盈之类其说诡异盖不可晓然人之所奉则其神必灵
如史载秦所祠祀多不经亦有光景动人民故能致其
卷十五 第 42b 页 WYG1289-0253d.png
昭格虽古圣人建天地山川之祀皆兴于人意不过如
此今特以出于道家故儒者莫能知其说抑君之为是
其造福于此方之民盖不少也君名准字某郾城人读
书为文好贤礼士又能约束王国中诸校莫敢犯法者
汝南士大夫乐与之游云
 
 
 震川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