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289-02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震川集卷十四
            明 归有光 撰
 寿序
  朱母孙太孺人寿序
吾昆山僻在东海之滨为吴下邑而山区水聚天地之
精气蜿蜒回薄而会于此故士之登朝著跻膴仕者常
倍于他州至于耆艾长年履期颐之福闾巷之老闺门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289-0219b.png
之女子多有之嘉靖癸丑甲寅之岁间以七十称庆者
数十家以仕宦过家为其亲七十寿者亦不下三数家
世称七十古所稀况于富贵寿考兼之而在于吾邑如
是者相望岂非一时之盛哉朱君恭之以进士起家为
浮梁令之三年上计京师天子擢为尚书冬官郎将赴
南都浮江东下来省其母于是士大夫循乡俗之礼如
前数十家之为贺者又以恭之仕宦而归太孺人年又
七十也贺尤不可以后虽然予以恭之官南都于其家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289-0220a.png
不越五百里畿甸之内昔之人所欲乞乡郡以便养而
有不能得者恭之不求而得之此所尤宜贺者夫士以
其身为国而使之其私非人情也先王之制未尝然
也既富方榖必也有好于而家用其人之力而忍绝其
私耶古者卿大夫皆仕于封内衔使命于四方则有越
境之行然亦不踰时而复而不遑将母先王所以恤之
者至矣今海内为一仕而去其父母妻子宦辙所至穷
日月之出入于是乎夺其私以为国有不能于两得之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289-0220b.png
者今恭之将行矣所以寿太孺人者非特一时乡里之
荣而已去而之南都风土之乐犹吾邑也膳羞被服宴
饮之奉犹吾邑也南都之士大夫来为寿者犹吾邑也
恭之可谓两得之也使天下之士仕于内外皆如恭之
是所谓各适其性而无复行苇裳裳者华之思矣以孝
为忠孰能禦之哉孰能禦之哉
  顾母陆太孺人七十寿序
凡士之读书应举以登进士为荣其登进士服官受采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289-0220c.png
以衔天子命过乡闾寿其亲而姻戚宾友迎延满堂日
为供具饮酒欢宴为乐此今之所誇以为富贵者尽世
俗以然顾子行于是得之而尤有异者始子行之先君
事武皇帝为刑科给事中是时佞宠盈朝天子日从赵
李之徒不复御椒寝而前星未耀公疏论其事及今皇
帝嗣服首进八疏以赞新治其疏在史馆宜有之公之
为给事也先亦由进士为行人盖去君之时今几三十
年子行复起进士为行人过家而乡里姻戚宾友彷佛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289-0220d.png
见其先人时事有下泪者而太孺人始事给事给事为
诸生以及于贵显中更艰苦辛勤矣盖又三十年而复
见其子如其夫之贵此其所以为尤异者顾氏世家海
上公乃徙昆山之南千墩浦之上而公之族稍稍从以
来散居浦之东西而公与其从父兄一时并为黄门气
势翕赫终不少藉以陵轹其里人是时公在京师太孺
人独以舅姑老不能从留养之其后太孺人寡居独持
门户矣伯子子绳读书入太学而子行最少兄弟恂恂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289-0221a.png
友爱无彼我之间盖太孺人之为教者如此昔欧阳公
为许氏园记以为许君以制置七十二州之有馀治数
亩之地为园不足以施其智而于君之事亦不足书唯
许氏之孝弟著于三世矣海陵之人过之未尝不爱其
人也则夫前之所云亦夫人遭际之适尔不足以为异
唯太孺人之懿德施于子行之兄弟所谓骈枝连理同
巢共乳之瑞于此见之而富贵寿考康宁之福归于太
孺人者将未艾也太孺人二子一女为今进士沈君子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289-0221b.png
善之配其外孙尧俞从予游以十月二十七日为其诞
辰来徵予文为寿予为序之如此云
  张母太安人寿序
张母太安人之寡居也其子秋官尚书郎甫七岁家甚
贫不能自存太安人辟苧以为食旦遣就傅夜则躬自
督诵母子共灯火荧荧彻晓太安人苧独精售辄倍价
太安人亦自喜为之常辟苧无昼夜寒暑以一女子持
门户备历百艰如是者几年秋官举进士为主事几年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289-0221c.png
有太安人之诰又几年致仕归养于家又几年为嘉靖
二十年太安人年八十矣于是膺命秩又得其子之侍
养甘脆之珍华绮之饰无弗致者乡里以为荣而太安
人敝衣厉食辟苧自若也秋官有小过诟责之如年少
时谈者以太安人可以附于古之列女太安人初度之
辰乡进士邬克忠辈二十馀人如张氏举觞为寿相与
诵太安人之美因及其所以为寿之说有光闻之古之
善养生者务尊其生而勿撄之时其兴居之节适其奉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289-0221d.png
养之宜而内不伤其七情之和若处子婴儿然故得全
其天年不中道夭也太安人之所以劳其生者去其养
生之说远矣其艰辛弥甚其得数弥长庄周所谓受命
于地唯松柏独也太安人之谓也古者尊老非直尊其
年而已有德焉若太安人者可以寿矣
  冯宜人六十寿序
予母家在吴淞江南千墩浦之内浦上民居数百家有
寺曰延福中有梁天监时所建浮图矗立至云表常在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289-0222a.png
数里外往来望见之犍为太守陈君德振家其下予年
数岁时从舅氏过其家则君之先大夫尚少壮使二童
子延予坐童子者今亦不能记其为何人矣时君尚县
学生亡何遂乡进士而君之母太宜人寔先妣之姑也
故予与君每见必执甥舅之礼庚戌之岁同试南宫君
以病卧逆旅不能入试予时时候之及予南还君谒选
天官时冢宰夏公试君第二檄守嘉定州嘉古犍为郡
有峨眉之胜于今天下州称一二夏公奇君之文故处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289-0222b.png
以是州云欲以变蜀之文体君果能以自见未期岁有
治声于蜀中而以外艰还不究其用免丧方上道遽疾
作长逝今忽忽已五六年矣而君之婿张应仕以宜人
之寿请序于予顾念今昔有不能不慨然者矣然有可
以为贺者宜人从君起田亩早岁见夫君取高第虽蹇
阨于南宫垂三十年晚以知遇释褐得守名州往返蜀
道涉岷江经瞿塘宜人常从得见天下名胜盖吾之邑
贵显者多矣身殁未几以藏镪丛怨妻子乞哀于道旁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289-0222c.png
君之取于利则薄矣而以寿考康宁贻于宜人以及于
子孙者何可穷也予亦宜人之甥也故不辞而为之序
  陆母缪孺人寿序
缪孺人为指挥使陆长卿之室长卿者故冢宰水村公
之母弟也昔宁藩之乱事连冢宰长卿与母太夫人皆
殁于京师孺人无锡人也归长卿未几而遭家难时年
二十有四迄今嘉靖三十有六年于是年已六十其孙
婿严生垂庆与余家有姻来请其寿之文余谓为寿者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289-0222d.png
不过致其祷祝之辞则尔之所能言谓若饮食燕饮婚
姻子姓会聚之盛则陆氏之所自有至于女子之行不
出于闺门将取其常事列之亦非文之所取又何用于
余言乎虽然余闻缪孺人遭家多难盛年寡居著柏舟
之节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燕燕之所美也及尔颠覆既
生既育谷风之所叹也予手拮据予所将荼予所蓄租
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鸱鸮之所怨也此固陆氏子
所宜述者以此为孺人寿其可乎冢宰以书生起家至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289-0223a.png
通显尝将百万兵自山东追巨盗过江歼之于狼山师
还过吴所将天下精兵皆在吴门乡人纵观叹息长老
至今传之及掌铨衡凡十年士大夫辐辏其门当是时
长卿负其兄势甚赫奕也一旦掇危祸蹈不测之渊赖
天子明圣终保全其家然如寒林巨木更严霜之后生
意几尽矣物盛而衰衰久而复此天道之常冢宰诗书
之泽尚绵绵不绝今三十馀年子孙必有能复其始者
孺人当及见之陆氏子曰丕者余从祖姑之夫曰钦若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289-0223b.png
恒若者皆余姻友也生其并以余言示之
  郑母唐夫人八十寿序
予友郑君伯鲁少游庄渠甘泉二先生之门晚与唐以
德为友居于郡城士大夫皆崇尚之今年十二月某日
奉其母太夫人唐氏为八十之寿子与伯鲁同为魏氏
诸倩内家诸弟多从伯鲁学者于是浚甫来请余为太
夫人寿序盖唐氏长洲望族而郑自华原王以来数百
年为簪缨世家予以魏氏之连常有女婢往来数能道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289-0223c.png
太夫人之德而伯鲁循循学道日致孝养有人子之所
难者世俗之所慕艳惟一时之辉华显奕而家门之内
多有亏败其于所得于天之数往往不能以全而郑之
和气独钟萃于一门盖伯鲁之尊人与太夫人皆高年
在堂伯鲁夫妇偕老今年六十而其子已有孙于是郑
氏五世矣父母夫妇兄弟子孙皆全天伦之乐求之于
世盖无有也以伯鲁之才使之用于世可以致显仕为
不难顾以诎于时而独重于乡里之间然岂以此易彼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289-0223d.png
哉予赋命穷独伯鲁之所有无一全者如溺者于岸上
之人饮酒啸歌举首望之何以为情故于浚甫之请非
敢为贺书所见而已是为序
  张母王孺人寿序
上海张庄懿公之孙绳武其室曰王孺人能以孝慈俭
勤成其家教诸子皆已有立而次子仲谦亦既举于乡
矣今年孺人六十以某月日为其设帨之辰其外弟秦
君光甫将往为寿而请序于予盖孺人于光甫为其舅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289-0224a.png
之子而庄懿公之子妇为尚书旅溪朱公之女实孺人
之姑而光甫之姑子也孺人姑妇于光甫皆为女兄以
重亲故比他族尤欢光甫尝有家难亲旧稍自引去孺
人恩恤之不异平时光甫是以不能及仲谦光甫皆
试春官又相爱也秦氏昆山名族然光甫乃上海来徙
去孺人之居百里而遥而时节问遗庆恤未尝乏绝夫
古称睦于父母之党以为孝而教民以三物有孝友睦
姻任恤之行其不能者刑以纠之而不姻之刑与不孝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289-0224b.png
同尚书九族之称尔雅三党之号亲亲之义同归于厚
焉天下之势常自近而远而君子以厚道教天下每由
其远以思其近故族兄弟之别非一本之父道则其始
一人而已外兄弟之别非一本之母道则其始亦一人
而已先王教天下以孝而忍自贻其薄乎故君子观孺
人之施于秦氏而可以知其家风松江去吾邑不远然
岂所谓百里而不共俗者欤吾盖有叹焉余少保徐公
之夫人旅溪公之外孙女也光甫之往京师夫人执甥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289-0224c.png
舅之礼甚恭以此知两尚书故家之遗风如此光甫之
往为寿也宜有万世景福之祝而予独著二姓往来之
好本孺人之厚德盖序其所以然者当如此云
  王黎献母杨氏七十寿序
闻之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古之君
子脩其孝弟内以事其亲外以友于乡人其心一而已
矣吾以其所以爱吾亲者推之以友其人而友道行人
以其所以友于吾者推之以爱吾亲而孝道达盖至于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289-0224d.png
今之世先王之礼无复有存者矣而末俗之所尚相与
为寿以为能孝爱其亲古无有也虽然寿人之亲者岂
非所谓爱吾亲者推之以友其人而友道行欤寿吾之
亲者岂非所谓人以其友于我者推之以爱吾亲而孝
道达欤古有养老之政退脩之以孝养也民知尊长养
老而后能入孝出弟民知入孝出弟尊长养老而后教
成今世所谓为寿者若礼然而不容已推是心也岂不
能修其孝养欤罗氏之献鸠司徒之保息行苇之忠厚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289-0225a.png
岂不由此而出欤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肆筵设席授几
有缉御古岂异于今欤王黎献之母七十而为寿其与
之友者之寿之也而问于子曰今世之所行若是也合
于礼乎予是以论之如此黎献菽水以养能得其母之
欢心而母亦能成其子之志令与邑中贤豪游门外多
长者车辙时时为具饮食有陶母截发之风盖与之友
者之称之如此其寿以戊申十一月朔孺人之诞辰进
觞于黎献之家者若而人寿黎献之母如寿其母也其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289-0225b.png
为黎献之友者如此噫可以观古之教矣于是乎书
  沈母丘氏七十序
吾观于古者王教脩明内外顺治闺门之事皆可歌咏
而传道之有如执懿筐治絺绤抱衾裯星烂而起春日
微行登冈阜而采卷耳遵水坟而伐条枚此妇人女子
之常而事之至微者矣然而幽閒贞静之德隐然寓于
其间而足以章明王者之化是后女子之于史传罕可
纪述必其感慨激发非平常之行乃能垂芳烈著美名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289-0225c.png
于后世不独三王之治不复见抑亦后之人喜异而忽
其常也予友沈伯庸之母丘硕人平生不出一亩之宫
辛勤拮据俛首于女红者今七十年固夫人之所谓平
常之行吾不能求夫赫赫者以称硕人然推其道而充
之岂非所谓盛德而王者之化其何以过于此予于硕
人之行要未能悉而独与伯庸交伯庸伟然直谅君子
知其有贤母也伯庸抱奇久不遇于世予与方思曾皆
伯庸之友又皆不遇则尝以相怜既而同举于乡则又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289-0225d.png
以相慰自是三人者有喜事恒相庆也硕人于九月某
日诞辰思曾告予相率随伯庸以拜于其家予于是为
之叙以道硕人之所以贤
  王母顾孺人六十寿序
王子敬欲寿其母而乞言于予予方有腹心之疾辞不
能为而诸友为之请者数四则问子敬之所欲言者而
子敬之言曰吾先人生长太平吾祖为云南布政使吾
外祖为翰林为御史以文章政事并驰骋于一时先人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289-0226a.png
在绮纨之间读书之暇饮酒博奕甚乐也已而吾母病
痿蓐处者十有八年先人就选待次天官卒于京邸是
时执礼生十年诸姊妹四人皆少而吾弟执法方在娠
比先人返葬执法始生而吾母之疾亦瘳自是抚抱诸
孤茕茕在疚今二十年少者以长长者以壮以嫁以娶
向之在娠者今亦颀然成人矣盖执礼兄弟知读书不
敢堕先世之训而执法以岁之正月冠而受室吾母适
当六十之诞辰回思二十年前如梦如寐如痛之方定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289-0226b.png
如涉大海茫洋浩荡颠顿于洪波巨浪之中篙橹俱失
舟人束手相向号呼及夫风恬浪息放舟徐行遵乎洲
渚举酒相酬此吾母今日得以少安而执礼兄弟所以
自幸者也噫子敬之言如是诸友之所以贺与予之所
言亦无出于此矣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子敬兄弟其
念之哉
  陈母倪硕人寿序
嘉靖十四年予读书邑之马鞍山陈君仲德为之主人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289-0226c.png
其待予有礼所谓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
灶陈氏有焉予尝愧之当是时陈君家饶财兄弟相友
爱公私之事悉力无所推避尝所推于其弟者千金不
惜也推本其故盖其内之贤有以致之如此明年予应
贡入太学游两京过齐鲁燕赵之郊所至必问其风俗
而与其地之人游然后而知山野敦朴之老如君者为
可思也盖其文愈盛其实愈衰所行愈远而所见愈不
足虽然退而返其乡犹是也岂其数十年之间风俗之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289-0226d.png
变耶抑其人之孝友重义皆不如陈氏耶抑陈氏之内
之贤者果有以异于人耶先是陈君兄弟亦已谢世独
二母与诸子居而陈君之室倪氏于是年七十其子太
学生简即从予马鞍山者也来请予文以为母寿予思
陈氏之厚求之于今而不可得而简之母与陈君同起
家能相夫以成其友爱而致其和乐非其内之贤者耶
今数十年来吴民困于横暴之诛求富家豪户往往罄
然而陈氏之力有不迨于其先人者然其母之贤与简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289-0227a.png
之恂恂孝谨不随俗而变者是其所以为家之肥者也
昔予主陈君虽称其厚而亦厌其积贮之为累使遂刋
落而俾其子一意于诗书之好而从事于清远閒淡之
中简之学当日有得矣虽然至今而可也古者养老之
礼燕饮之节莫不有孝弟仁义之道于其间非徒饮酒
献馔而已故曰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吾观简
也学日至于近而异于世俗之所为寿其亲者于是乎
可以书矣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289-0227b.png
  朱硕人寿序
朱硕人为尚书旅溪之女张庄懿公之子妇硕人生长
富贵公舅并为六卿两族光显矣既而与其子太学君
客京师叉得今少保徐公为之子婿而女封至一品夫
人硕人既已承藉贵盛及其季年又发祥于其女子而
往者其孙仲谦复举于乡今年跻八十少保与夫人问
遗馈赠岁月有加乡人是以荣之余友秦进士光甫之
姑旅溪尚书之夫人也硕人于光甫为女兄先是光甫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1289-0227c.png
之先人尝以诖误几毁其家亲族往往弃去而硕人恩
勤备至故光甫每称硕人之德其于仁孝蔼然也光甫
又言硕人在公卿家不能为闾巷女子治生纤啬之事
独其平生庄静推其孝慈以洽于九族岂非所谓盛德
者耶由此言之人之居富贵能享之终始不替也非独
天命亦其盛德有以当之也世谓妇人以能治生为贤
然如先王之教亦使足以供妇事而已若如巴寡妇蜀
卓氏之徒直货殖之流何足道哉诗曰于以采蘩于沼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1289-0227d.png
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又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
之祁祁薄言旋归可以想后妃夫人幽閒贞静之容矣
岁之某月日硕人降诞之辰光甫来徵余文以为寿昔
少保尝家居或以余文相示特谬加奖诱以为可与进
于古人今踰一纪余落然无所遇而公方在日月之际
使人有异世知已之叹因光甫论硕人事益知公内德
之助昔诗与春秋称公侯夫人必言姬姜其原本于硕
人尤不诬云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1289-0228a.png
  朱君顾孺人双寿序
朱君官于闽者三年寿六十而其内顾孺人先君一年
生其子上舍某县学生某欲为孺人六十寿而不敢先
也迟之以俟今年而徵予为其夫妇双寿序以致之于
闽吾乡之俗五十而称寿自是率加十年而为寿凡寿
之礼其馈赠燕饫必丰又徵其学士之文词诗歌倾其
国之人无不至者此固居于其乡者之宜若夫仕则有
王事焉且又不当以称老固宜无及于此矣然古之君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1289-0228b.png
子在位而能宜其人民则百姓歌思而祝颂之不独赞
其令德恺悌必祈以寿考而黄耇眉寿之形容想见于
车马衣裘之间可谓盛矣由此言之仕而为寿尤宜也
吴与东瓯在三代时宾于蛮夷吴有太伯虞仲之风其
后颇与中国之会盟至秦已为郡县而闽悬隔东海元
鼎间横海楼船两将军军出武林白沙石邪始建东粤
迄今数千年俱为天子内地文物之盛无异邹鲁凡闽
人之仕于吴与吴人之仕于闽犹东西州也君优游台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1289-0228c.png
幕非有民社之责而妻子兄弟欢然以官为家岁时饮
酒上寿如不出里闬之间岂不真可贺哉抑君之政事
足以宜其人民而纪于闽之士大夫者闽之人皆知之
无俟于余言也独惟君与孺人家世令族君为大冢宰
玉峰公之从弟孺人为侍御之子而太保文康公之从
子弘治间吾邑毛文简公与冢宰公相继魁天下间二
科而文康公又魁天下昆山小邑数年间抡魁继出孝
宗皇帝当宁嗟异至以吾邑里俗之谶传于宫中更历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1289-0228d.png
两朝三公皆位台鼎而冢宰以厚德元老至今岿然为
乡邦之望朱顾世为婚姻而其子弟之才俊与其女子
之贤此尤足以誇于闽之人矣于是乎书
  徐氏双寿序
天下承平以法制抑折豪杰之气及其久也刬磨殆尽
靡靡然无复能任事之人一旦求其材智勇力之士遂
至无一人出以应之是非天下之乏材由所以养之驭
之不以其道也予少识徐辅卿尝学礼于予友方思曾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1289-0229a.png
思曾亟称之然而未尝言辅卿之材也数年以来辅卿
为博士弟子而居于郡城吴中士大夫皆称辅卿而慕
与之交至于御史及郡太守尝欲求民之疾苦必进辅
卿而与之言无不当其心则吴民往往阴受辅卿之赐
而不知者矣而或以为士之家食未获进用宜无事于
此此言一出非所以待天下之才而务以抑折其气如
辅卿者要为有用于世而不可少也辅卿家居长者日
过其门又能以其馀力治生赀用益饶故奉养其亲甚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1289-0229b.png
欢凡为士者汲汲惟其父母之禄养为念虽其父母皆
然辅卿未仕而乡里盖以为愈于禄养之荣且安也其
贤于人远矣可不谓之才乎况将来之富贵方迫之而
不可却也于是友人王万全与邑中之素善辅卿者来
请予文为寿予谓其亲之飨有贤子而获寿考以保其
福禄者将必有厚德閟而莫能知也而独于其子之显
著于人者序之云
  周氏双寿序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1289-0229c.png
古者亲爱其人必欲其久生欲其久生故致其颂祷之
意诗三百篇以寿为言者多矣古有上寿有祝寿有为
寿盖无非致其亲爱之意非必施于高年耆老之人惟
古之养老之礼甚备未尝有于其生辰而为寿者盖自
今世寖以成俗子孙以是为隆礼而姻婚党友以是为
好问去于古则远矣虽然人之爱其亲者无所不至则
凡可以致其敬者无不为也爱敬其亲亦爱敬人之亲
则凡可以爱敬人之亲者无不为也今之为寿者其进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1289-0229d.png
是欤周君良佐循理率力共庶士之职厥配朱姥慈俭
温良服㛅姻之教邑里称之久矣今年六十而为寿其
父母之慈也其子之孝也其婚姻党友之恭敬也孔子
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此亦所谓有其举之
莫可废者乎君之子才尝识余于太学而余友顾文载
予为党友者故往为寿而属余序之云
  王氏寿宴序
王氏之最长老母曰孙硕人今年八十矣于其生之月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1289-0230a.png
日诸子姓祝于堂下者若干人外姻之来祝者若干人
三世之交游来祝者若干人皆愿硕人之寿自今以往
至于无算又愿天下太平雨晹时若岁以有年县官无
苛政急赋闾里安居以娱硕人之老又愿其孙若曾孙
发扬诗书之业用于王国以报本朝二百年生育之恩
硕人及见其荣也祝已其子有功有亲退而与诸宾为
宴少长诜诜以献以酬既醉既饫咸相谓以为此王氏
之盛不可以无述予案王氏居昆山之度城不知其几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1289-0230b.png
世矣其家古桧老栝苍然郁然尚皆百年物也度城在
淀山湖旁有数十家之聚惟王氏居之无他族昔有王
豫修先生修身洁行将及于仕而蚤世生平惟以忠孝
大节自许昆山人至今称之其子南阳克遵其训为隐
德君子硕人其配也吾观吴中无百年之家者倏起倏
仆常不一二世而荡然矣王氏保有先世之诒虽时移
事易稍稍侵削而亦不至于贫读书数十世虽仕不遂
而不至于易其业硕人俯仰八十年间顾盻于兴废之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1289-0230c.png
际维持保守之艰其贤有足称者哉若乃为硕人祝者
前之词则既美矣予又何以加焉
  良士堂寿宴序
昔吾外曾祖居县南吴淞江之千墩浦生吾外祖兄弟
四人世有惇德而家最为饶高闳大第相望吴淞江之
上外祖于兄弟中最少而伯祖之子孙往往有入太学
仕州县者然在正德之末并以赋役所困几至流徙而
淀山公以伯祖之叔子中宪公之仲子适以其时举进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1289-0230d.png
士而吾外氏几坠而复大振盖以淀山湖以北吴淞江
以南数百年无显者而钟于是吾外曾祖四子而孟氏
之支独盛从舅中宪公及晏恭人生受诰封光宠矣公
自郎署守列郡进陟藩臬驻节南海参政中州起书生
不二十年至大藩可谓荣贵矣负用世之才不苟随流
俗年且未艾谢事以归卜迁山居辟园圃莳花竹可谓
乐志矣吾外祖虽生长国家隆盛之时迨于季年亦遘
彫瘵之会而公兄弟蒙赖恩泽家获洽裕耕田读书之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1289-0231a.png
外力政不过其门而诸子诜诜有荣进之望吾外祖时
殆不能及也明年嘉靖乙丑当甲子一周而王恭人亦
与之同年生乃以正月八日公降生之辰长兄淞南与
弟子嘉子材为宴会而自喜其家之有此庆也使余序
之余少依倚外家为诸舅所怜公又束发相慕尚顾无
以当外氏之宅相而公能昌大其家恭人并受荣祉被
服祁祁又亡妻南戴之族也余亦何情以为辞而淞南
之命不可虚且以岁暮遐征不及预于宴会之末得以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1289-0231b.png
文字获置俎豆之间与有荣焉良士堂者制词中褒称
中宪公之语今取以名所居之新堂也(抄本作吴桥周/氏寿宴序与此)
(文小异今/从常熟本)
  狄氏寿宴序
嘉靖甲辰予友狄尚文试于礼部既落第欲随禄仕留
京师者踰月然非其志也又旦暮念其亲竟拂衣以归
时东明君年已六十矣尚文拜于堂下顾诸弟而喜曰
吾不能进取以为父母荣就令进而有得焉当在数千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1289-0231c.png
里之外宁能为一日之欢乎是岁十月前晦一日初度
之辰尚文率其弟稽首上寿铺筵几备揖让曰吾宾客
不欲多惟知游而已脂膏滫瀡不能具惟觞酒豆肉而
已于是会者不过数人酒不过数行宾主忻忻欢笑竟
日此可以为儒雅之会矣昔者孔子之于礼盖尽心焉
蜡祭之小也射艺之末也乡饮酒一乡之礼也圣人无
所不用其观也生辰为寿之仪不出于古亦足以寓养
老教学之道而俗以誇诩竞于富贵文至而实不足狄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1289-0231d.png
氏之为寿异于世之为者其可以观也于是乎书
  唐令人寿诗序
吴俗重生辰每及朝亲党咸集置酒高会以为乐然惟
富贵之家为盛南云子为其内唐令人之寿乃多贵人
长者皆造其庐自大司寇周公以下悉有赠章摛词敷
篇灿然盈室所以得此必有由然也南云子初尝有名
于学宫矣以跌宕自罢去尝饶于赀矣以不事生产倾
其有乃优游林壤啸歌自适日求其所以乐则又于岁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1289-0232a.png
时伏腊之外为此会不戚戚于所遇而又及时以自娱
可谓难得者也南云子称令人之贤极口至不容道观
南云子于外则令人之称其内者可知矣南云子又不
嫌于自称也昔林类百岁被裘拾穗而行歌不辍自以
无妻子为乐孔子不能难也虽然彼盖自解云耳使又
得百岁妻与之并而歌于畦也不尤乐乎令人初夏得
病阽危南云祷于神夜梦菱花瓦盘初得其一己又得
其一合之宛然成对令人病果愈南云子是以愈喜令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1289-0232b.png
人年六十凡赠诗若干卷是为序
  邵氏寿诗序
长洲邵守中年六十矣事其祖母有李令伯之风为人
敦朴无城市浮靡之习三子镛锡釴皆游郡胶锡尝游
于兵备宪副王侯之门于是守中以某月某日生辰王
侯以诗祝之自是闻而和之者继踵诸子谋寿之梓而
镛来过予娄江之上俾予序诸首夫宪使以外台之重
秉节治戎体统尊严矣王侯为郡守已能崇尚文雅接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1289-0232c.png
引士类以故郡中俊乂多集其门其为人好自脩饰至
其尊礼贤士夫辄能其贵贱之分既陟宪司能不改
其素其施于守中乡里布衣如平交此其尤难得者也
吴为名郡前守有称于史籍风流儒雅如韦应物白居
易之徒邈不可及矣国朝江夏魏杞山脩养老之礼乡
饮既毕躬自饯送郭门之外安陆姚克一尊礼岩穴每
却骑从造士衡门近天水胡世甫以诗文集诸郡士隆
下交之礼此其班班可称者自馀真所谓陛戟而进旁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1289-0232d.png
车而趋涉之王沉沉者矣今日之所见若太原何可得
哉抑守中能得此于侯亦其有以致之宜诸子以为宠
而传之也是为序
 
 
 
 
 震川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