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89-01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震川集卷十二
            明 归有光 撰
 寿序
  方御史寿序
嘉靖庚子九月戊戌侍御方君时鸣之诞辰也先十有
一曰侍御之孙元儒试南畿以礼经第一人荐既撤帘
有以侍御之孙言者是时两学士及京兆以下皆喜曰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89-0175b.png
侍御之孙也与或又言侍御之子先是亦举于乡矣复
相与叹息称道不已侍御初与兄太常公同以进士起
家仕正德嘉靖之间为名御史弹劾不避豪贵风威凛
然两都为之侧目既而以大礼议龃龉不合迁广东佥
宪投劾以归于是优游林壑声迹不及于朝者馀一纪
矣而朝之士大夫犹知侍御如此其为侍御之孙喜者
如此其不忘侍御者如此盖自侍御去位后之为御史
者难矣世运风俗翻覆推移之际非予之所能知顾独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89-0175c.png
喜侍御虽不遂于世而其子若孙骎骎乎向用足以推
其志而行之也时昆之士同举者七人而予亦滥厕其
间皆与元儒同学相好兹又同年归自南畿称觞于堂
而属余执笔序之夫侍御气貌伟然称天下壮健男子
福德之遐学士荐绅谈之者侈矣予故不论独序元儒
宾兴京府一时士大夫之所倾意而侍御爱国之心托
于其子若孙以施于世者如此云
  御史大夫潘公七十寿序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89-0175d.png
上海潘公初以大司寇迁为御史大夫上有老成端肃
之褒凡所奏兴革庶务辄赐报可会岁旱命察举京朝
官奏上甘雨时至其明年天下官朝觐京师公所举劾
案免者天下皆以为宜时公年始逾六十方向用而即
告老以归杜门读书习导引御药饵以治气养生为事
今年公年七十伯子允哲登进士第先是仲子允端以
进士为南职方而伯子于是受上蔡之命请于朝得缓
赴任之期还归为公寿同年进士林树德乔懋敬属有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89-0176a.png
光为序窃尝屏居田里闻公之名久矣不敢以谫陋辞
夫人之之所难得者寿考福禄然寿考福禄窃譬之犹
物也人身犹车舆也寿考福禄世有之矣而载之实难
故载胜于物则全物胜于载则倾世之多取不自足而
以无德败者相踵也公之一身无间出处人莫能以訾
议之且履盛而即止以保悬车之荣而以厚德元老隐
然称重于东海之上二子济美克享遐龄岂不宜然哉
昔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子以为国器其后稍疏斥郁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89-0176b.png
郁欲罢归而不得也疏氏父子为太子傅乞骸骨归独
共具饮食请族人宾客为放达而已万石君老于家子
孙皆为二千石仅以孝敬称于郡国而三人者皆著于
后世以公今日视之则今人诚有过于古人者特世无
子长孟坚之笔也有光属公子同榜之末又以二君之
请僭为论之如此且以为公万年景福之祝云
  山斋先生六十寿序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六日山斋先生六十之诞辰先生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89-0176c.png
既却贺者或谓予先生之谦德宜然也然而喜且贺者
吾徒之情也可以抑而不宣乎老子曰仁者送人以言
敢以言为贺可乎夫先生岂终老于山林者哉自先生
之解组而归今逾一纪闭门著书足迹不交官府每使
者察郡县问遗逸未尝不以先生为举首其名既以闻
于天子熟于士大夫之口而不即用者岂其遇合之难
抑将以老其材而有所大任于此也吾吴为东南一郡
而昆山又郡之一邑然号为仕宦之邦嘉靖纪元以来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89-0176d.png
先是毛文简公以大宗伯迎天子于湖湘继而玉峰朱
公为大冢宰周康僖公为大司寇玉岩周公为少司寇
蔡公为通政使庄渠魏公矫亭方公皆为太常柴公为
京兆尹顾文康公以文学掌内制进内阁至少保其他
台省法从之臣彬彬不可胜数既而诸公稍稍谢去今
在中朝者无一人焉先生康僖公之子也当公在位时
先生官已至大理丞骎骎乎少列矣其后父子相继而
归今存者先生之外三四人而已而以德望重于乡邦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89-0177a.png
者又不多见也山川灵淑之气不为衰歇而盛衰消长
之数则有然者易之剥曰不利有攸往其上九曰硕果
不食君子得舆复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其初九曰不
远复无祗悔元吉剥之不利有攸往至上九而终复之
朋来无咎以初九为始然天必以前之终者为后之始
故以硕果不食遗之由此言之则剥之上九即复之初
九也先生于诸公间年甚少气甚锐天其以是为不食
之果乎先生之所存者在天下而予也乡邦之人故其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89-0177b.png
言如此然亦不独为先生贺而已也
  淀山周先生六十寿序
淀山先生以嘉靖乙丑正月八日为其六十之诞辰王
恭人与先生同年其诞以十一月廿二日将于献岁并
举寿觞里中亲友以为盛事而余等方与计偕所宜先
之乃即履长之日豫往称觞而推余为之序盖先生之
自河南罢还也为言官所论瓯宁李尚书在吏部言如
河南左参政周大礼历有声迹又年力方强不如言者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89-0177c.png
所论会时相与李公相失遽以中旨罢之盖尝以为天
下每有无才之叹以有才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其才
与夫用之而违其才是三者天下所以无才也先生罢
之明年日本寇东南江淮闽粤之间所在骚动而边警
仍岁起辽蓟楚粤山洞之盗间起天子当宁太息思得
勘乱戢宁之才天下之士亟进亟罢而时有以庶僚骤
陟大吏者矣时蒲坂杨尚书在本兵方为天子所倚毗
独荐先生有英才奇略负万里长城之望不为无知先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89-0177d.png
生者矣而犹未有举吏部之章以冢宰诏王废置之文
明当时用事者之失以起先生者使人有兀然空老之
叹汉永和中李固尝上疏言朝廷聘南阳樊英江夏黄
琼广汉杨厚会稽贺纯待以大夫之位海内忻然及厚
等免归一日朝会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
备顾问者诚可叹息如固之奏此岂少年浮薄者之所
能测识哉吾党诸公于先生不欲为乡里颂祷之常辞
故余言如此诗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89-0178a.png
无疆盖祝君子以兴起在位为邦家之光而飨无疆之
寿也
  默斋先生六十寿序
吾昆山之俗尤以生辰为重自五十以往始为寿每岁
之生辰而行事其于及旬也则以为大事亲朋相戒毕
致庆贺玉帛交错献酬燕会之盛若其礼然者不能者
以为耻富贵之家往往倾四方之人又有文字以称道
其盛考之前记载吴中风俗未尝及此不知始于何时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89-0178b.png
长老云行之数百年盖至于今而益侈矣嘉靖三十四
年九月之朔宪副默斋孙先生之生辰先生之生以前
丙辰至于今乙卯甲子一周于是县之人为其礼者尤
以为重而徵其词于余若其礼然者予不文不能道其
庆贺献酬燕会之盛独以谓人生百年之内其变故多
端而于岁时叙事相感亲朋聚会杯酒谈说生平感今
怀昔之意为多余与先生同里闬有通家之谊自少已
能识先生先生年甫弱冠先大夫客游不返旅殡苍梧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89-0178c.png
之野徒步走岭外无资装傔从之携崎岖万里负骸骨
以归寡母幼弟相依为命有人所不能堪者及举进士
释褐为刑曹会御史言事下诏狱先生守官不阿与大
吏争论几蹈不测之祸天子仁圣不忍加诛窜之怀远
夜郎之地于是自县令迁转不数月辄改官历闽粤巴
蜀荆湖齐鲁之间足迹几半天下天子躬视献陵藩臬郡
县之官多以乏供致重辟先生时为湖广佥宪独免于
罪且膺宠锡又再迁得江西宪副以归夫六十年之间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89-0178d.png
荣辱利害之途追而道之有不胜其感慨者矣今先生
遗荣辞宠卜筑于玉山之阳有园池田庐之美有子孙
之贤而筋力康强绝无衰老之态追念自此以前真如
梦幻自此以后山林花鸟之乐知其无穷也是又不可
以贺乎于是书之而平生奇伟忠孝大节可考见焉
  姚安太守秦君六十寿序
昔孝宗敬皇帝承累世熙洽之后益以深仁厚泽一时
人才登用皆有重德伟度历三朝飨承平之福若吾锡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89-0179a.png
山秦端敏公以弘治癸丑登第至嘉靖二十三年以寿
考终位至一品自起家登朝著富贵五十馀年岂非盛世
培养之厚抑人才之得于天者皆应其时若公之所禀与
时合而致然欤天下之势自厚而趋于薄如寒暑之易
候有不觉其然者然推其故必有人以为之始者昔人
论东汉梁统为时名臣独以增重律法一言而天之报
梁氏尤惨真仁者之言哉余每慕前世盛德长者欲考
其所设施如端敏公者方将就其家问其行事往往过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89-0179b.png
其县慨想其人者久之今年余入觐还访其孙汝立因
得见公子二千石君其器度犹有前人风流盖以叹盛
德之世未艾也君用端敏公恩为都督府幕官陟守姚
安谢事还承前人遗业以诗书教其子二子皆彬彬向
于文学入其室而先公之典刑犹在用此言之则孝皇
作人累叶承平之福岂独其一时臣子飨之而又及其
子孙者如此余门人朱某客于君所数道其贤汝立又
好古与余往还于是君以甲子之初度秦氏内外之戚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89-0179c.png
及邑之人往为君寿介某以来乞言余以是推本端敏
公之三世蒙前代承平之泽子孙世飨之源远而流长

  福建按察使杨君七十寿序
予少时有事金陵常经句曲之间观其山川之胜其地
有茅山自茅山而南连岭叠嶂东出吴兴之天目至罗
浮以极于南海以金陵之形势而不得此山虽紫岩天
阁之回合疑亦浅薄易尽而无以固东南之王气由此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89-0179d.png
而言龙盘虎踞之说亦得其近者也故道家以为洞天
福地盖云阳氏始居之禹禅会稽后世传禹穴焉古之
得道者往往乘云气御飞龙于此茅君最后出而山以
此名其后葛玄葛洪许迈陶弘景杨义和之流世皆以
为得道仙去虽其说怪迂非儒者之所道要知天地山
川之气神灵之所降集理固有然者按察司杨君句曲
人以进士历今官致仕家居今年七十予友葛理卿介
其乡之缙绅诸先生使者来请祝寿之辞盖予识其山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89-0180a.png
川矣而独恨不识其地之人观此山之蜿蜒磅礴如昔
时意其必有陈安世茅季伟之徒往来茅岭洞室之间而
无从得见之也理卿言先生以康强之年为大官骎骎
乎向用而未巳一旦谢去长往而不顾其貌丰腴而气
愈盛其年殆未可量以予观之非学道者不能也道书
曰句曲地肺土良水清可以度世予亦将因理卿以从
先生于此山之间先生之年寿方与茅君诸人等比区
区人世之所云寿者夫何足以为祝乎是为序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89-0180b.png
  通政立斋王先生寿序
士大夫致身于朝所当得为者人臣之事富贵寿考皆
命也尽性而已命何与焉虽然有可以尽其人臣之事
者非富贵寿考有所不能故曰乐只君子遐不寿考明
君子非无疆之寿无以行其恺弟而为邦家之光也然
则富贵寿考命也亦所以尽性也故古之君子不禦福
然非有求焉世之急于徼福者其所为常违人臣之道
而不知夫福之来也不骤若行千里之涂优游容与累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89-0180c.png
日不止而其至之不觉然且求得于旦暮之间驰骛而
无所极其力既已不胜矣此爵禄荣名所以多患害而
失养性命之原也今天子御极改元之明年策士于廷
立斋王先生与今少傅华亭徐公十数人者年最少徐
公及第入史馆馀多在清华之选而先生为大行稍迁
郎署出为湖广佥宪升参议得赐归养居田里者久之
同进者多至公卿先生始以少参入朝而徐公已在内
阁矣于是一再迁有南京通政之命寻以外艰归至是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89-0180d.png
服阕待命于家其岁冬十有一月既望先生六十初度
辰也里中士徵言于予以为先生寿予惟先生徊翔仕
路四十馀年若无意于进者而今亦已跻卿少之列独
以登科之蚤见谓淹滞然可以知其纡徐不骤而富贵
寿考将来所受之大也初先生为冬官属魏恭简公为
祭酒居京师数称其能守法及官楚以宽靖任职丙申
之岁先生以佥宪上计天曹予时计偕附其舟行得朝
夕见见先生孱然儒者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略无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89-0181a.png
矜气与态色焉及入部试一吏持几随其后踰时而出
考功叹其文以为非有养者不能以予之得于先生者
如此为不可及矣而后知夫恬愉安静者一时若为迟
钝要之于久回视夫翕然取一时之快者相去远矣先
生同进今自徐公以下落落可数而沦没者不知其几
殆隆冬穷岁百卉略尽而长松巨柏方有参天之势盖
上将倚先生为卿辅予故以人臣之事颂之焉
  同馆诸进士再寿立斋王先生序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89-0181b.png
国家仿前代通进进奏银台司之制为通政使司领天
下章奏自永乐建北其后诸司之在南者并存而省其
员额故南通政使司不置使而独有通政然实卿辅之
储也立斋先生为其官而以先大夫之服家居即吉者
久之方俟召命适会其年六十之诞辰余季父以里中
诸君子之意俾予为文以赠而国子学同馆诸进士以
吾党尤不可缺然秦君起仁复以赠言见属予惟昆山
在吴郡东濒海论者以为山穷水汇秀之所钟故人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89-0181c.png
材之出常甲天下今上改元更化二十年中号称特盛
毛文简公为大宗伯朱恭靖公为大冢宰而顾文康公
入内阁参侍帏幄三先生以抡魁进而大司寇周康僖
公以下位九卿者犹有数公已而诸老相继沦谢自文康
之后寥寥矣此循环往复消息之数非偶然也于是间
歇者又二十年而先生举进士适诸老之盛时中间敡
历外服侍养家居今复骎骎在卿辅之次盖向之由盛
而衰者公为之后今之由衰而盛者公开其始古之君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89-0181d.png
子与天下之贤材以事其君未有不爱其同类至其同
乡之人尤情之不能已者故为之先者望其后之兴为
之后者愿其先之达苏子瞻以间世之才平生于蜀之
人尤为惓惓其与范舍人书称蜀自相如王褒之后以
及当时诸贤相继登朝以文章功业闻天下眉山一县
其举于礼部者岁至四五十人以为君子无所私爱而
于父母之邦非如行道之人漠然而已今天将贻先生
以眉寿俾为诸公先庶几乎踵是以起者其云蒸龙变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89-0182a.png
不可测度耶因书之以为先生寿
  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代/)
少傅松谷公以八月某日为岳降之辰今隆庆之四年
庚午为甲子一周中朝士大夫豫相戒将以其日致庆
帱公闻之悉谢却不敢当而翰林诸君独皆有诗以为寿
而请序于予公起蜀中登进士历官禁近侍今天子于
潜邸以经义辅导启沃上既正位宸极遂以旧学之臣
入赞密勿为疏以献皆正始格心之论至于条列天下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89-0182b.png
之事详明剀切可施于世每奏入上未尝不虚已嘉纳
之其为人忠诚悃愊人望之者不言而莫不竦然起日
预大政于朝廷机务匡赞为多天子端拱国家尊荣海
内向风生民所以受其福者外廷莫得而知也今年甫
及耆拟于古之大臣高年期颐东面受馈为天子之国
老者视公尚在壮盛之年正当宁之所倚毗天下之所
仰望德与年而俱进如日升月恒则诸君之寿公者非
以公为既老而实以祷公将来无疆之寿也夫寿命于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89-0182c.png
天亦天下之人所可以皆得然有德而寿乃为夫人之
所愿望古所谓寿考不忘万寿无疆其词悉归于颂君
子之德而已况天子之大臣泽被于天下天下谁不爱
慕而欲其寿哉余读尚书周公之所以告召公称商之
之六臣以为天寿平格保乂有殷夫六臣者惟其德格
天而天与之寿故殷之所以配天而多历年所以六臣
之寿也康王命毕公亦云三后协心同底予道唯时成
周建无穷之业亦有无穷之闻周之诸公皆佐人主致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89-0182d.png
太平同心一德是以泽被生民四方咸赖人主既永膺
多福而诸公亦享寿耇顾以余之寡德叨被知遇获与
今三四公同居论道之地自惧其力之不逮而公之盛
德固所慕爱方日孜孜以求媲同寅协恭之盛如商之
六臣周之三后俱跻遐寿以助成国家亿万年无疆之
休余亦庶几与有赖焉是为序
  顾夫人八十寿序
太保顾文康公以进士第一人历事孝武二朝今天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289-0183a.png
子由南服入继大统恭上天地祖考徽号定郊丘之位
肇九庙飨明堂秩百神稽古礼文粲然具举一时议礼之
臣往往拔自庶僚骤登枢要而公以宿学元老侍经幄
备顾问从容法从三十馀年晚乃进拜内阁参与密勿
会天子南巡湖湘恭视显陵付以留钥之重盖上虽不
遽用公而眷注隆矣至于居守大事天下安危所系非
公莫寄也夫人主之恩如风雨而怒如雷霆有莫测其
所以然者士大夫遭际承籍贵势恩宠狎至天下之士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289-0183b.png
谁不扼腕跂踵而慕艳之及夫时移势变有不能自必
者而后知公为天下全福也公薨之后九年夫人朱氏
年八十冢孙尚宝君称庆于家请于其舅上舍梁君乞
一言以纪其盛盖夫人自笄而从公与之偕老寿考则
又过之公之德顺而厚其坤之所以承乾乎夫人之德
静而久其恒之所以继咸乎故曰天下之全福也常以
阴阳之数论女子之致福尤难自古妇人不得所偶有
乖人道之常者多矣况非常之宠渥重之以康宁寿考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289-0183c.png
乎初公为谕德有安人之诰为侍读有宜人之诰进宫
保有一品夫人之诰上崇孝养册上昭圣皇太后章圣
皇太后徽号夫人于是朝三宫亲蚕之礼旷千载不见
矣上考古事宪周制举三缫之礼夫人陪侍翟车煌煌
乎三代之典岂不盛哉有光辱与公家世通姻好自念
初生之年高大父作高玄嘉庆堂公时在史馆实为之
记所以勖我后人者深矣其后公予告家居率乡人子
弟释菜于学宫有光亦与其间丙申之岁以计偕上春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289-0183d.png
官公时以大宗伯领太子詹事拜公于第留与饮酒问
乡里故旧甚欢天暑露坐庭中酒酣乐作夜分乃散可
以见太平风流宰相自惟不佞荏苒岁年德业无闻多所
自愧独于文字少知好之执笔以纪公之家庆所不辞

  御史大夫潘公夫人曹氏六十寿序
上之四十年秋上海潘公以南大司寇入为御史大夫
公敡历外服至是一二年间特被显任天下有以知上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289-0184a.png
意之所简注其岁冬十月某日公配曹夫人六十之诞
辰于是海邑之士瞿君某等十有六人与公子允端俱
赴试南宫遂将奉觞于公之堂而以夫人寿序见属有
光不敢辞惟昔周之盛时周公召公与虢叔闳夭散宜
生泰颠南宫适之徒相与弼成文武之业用致世于隆
平实基本于周南召南天子诸侯相与成天下之化者
如此其远也而鹊巢之夫人岂即召公之配欤故曰国
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如鸣鸠乃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289-0184b.png
可以配焉今天子叙彝伦以建皇极盖尝颁慈宫之训
于海内举北郊亲蚕之旷典内则顺叙阴教修明始自
椒寝至风被于田野之妇人况在位之臣莫不宜其有
家济济肃雍渐濡于王化之深者宜乎今御史大夫之
夫人为诸君子之颂祷虽比古鹊巢之夫人其可以无
愧夫上之施泽于下至綦贱而止下之归福于上至綦
贵而止至治之隆而鱼藻裳裳者华之诗作则万物各
得其所鸟兽鱼鳖皆不失其性故惠笃叙无有遘自疾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289-0184c.png
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则公卿大夫其永寿考可知
矣天寿平格则君子偕老共事宗庙社稷可知矣故关
雎之德王者之风也麟趾之应后妃之福也后妃之寿
可知矣鹊巢之德诸侯之风也驺虞之应夫人之福也
夫人之寿可知矣国家比隆成周仁德下迨于鸟兽鱼
鳖则天子于是享万年之寿公卿皆元老耇造德降而
闻鸣鸟其流泽及于其家此锡极保极之明验也岂独
二三乡邦之庆固天下之庆云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289-0184d.png
  顾夫人杨氏七十寿序
漕泾之杨为海上大族其子弟之贤俊者予往往于南
宫识之夫人归于昆山为中宪大夫桴斋顾先生之配
中宪少贵官自禁林为御史督学京畿已而不得志出
守边郡罢归日闭门读书性简伉少所当意独于夫人
为宜去中宪之世于今二十馀年矣夫人三子皆非已
出而今雍里方伯以壮年致政与仲季二君恂恂孝养
子妇欢然无间如中宪在时而家势隆盛夫人自归顾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289-0185a.png
氏为妇为母四十年享其福禄荣华此亦生人之难者
矣今年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夫人七十
之诞辰雍里公兄弟与内外宗党称觞上寿以予辱在
姻末俾得而叙之夫三代王者之化关雎麟趾鹊巢驺
虞之世可谓盛矣然其诗犹曰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
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言妇人秉志诚壹以事其
夫夙兴夜寐无有懈怠而所能得于其夫与否盖不敢
自必而系于命也太史公曰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妃匹之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289-0185b.png
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非通幽明之变
乌能识之谷梁子曰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
言受命故君子大受命而世之学者以为命非所言要
以为所得为者而已不知充其所为以遂万物之宜而
全天地之性必至于命而后已命之所不至性之所不
尽也以夫人之贤德而使如终风之莫往莫来悠悠我
思凯风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则顺妇慈母之道亦不
行君子之乐颂人贤也乐其得所也故予所以论夫人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289-0185c.png
者虽有家富贵之常而实以为顺妇慈母之道行也因
以识古关雎麟趾鹊巢驺虞之义以为天下之道非一
人之为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所而王化成矣
君子之言性命者盖如此诗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敬
为夫人颂焉
  丘恭人七十寿序
丘恭人某省通政讳经之女始丘公生三女父母爱之
曰吾女必皆予贵人有聘之辄不予皆至于长卒皆予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289-0185d.png
贵人恭人其一也是为前广东按察使司副使王公济美
之妻丘公盖与司马质庵公同官御史司马宪副之从
祖丘公以是意归向王氏自苕霅间嫔于海上越五百
里由嫁女必欲与贵人也时宪副已在南部其后历官
江右最其后踰岭恭人常从共其禄养宪副受诰敕遂
有恭人之命予家故与王氏有连知其家世为详自唐
御史朐封之后至分水明州而来昆山司马与宪副之
祖某官兄弟同举进士自是科第蝉联不绝及宪副殂谢之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289-0186a.png
后诸子皆彬彬向学一诚以戊午复荐于乡盖故家大
族历世久远枝叶扶疏不能无旁落不齐之数自恭人
之归宪副今老矣独见王氏之盛如一日也乡里皆称
丘公善嫁女云恭人以某月日诞生至嘉靖四十年恭
人年七十诸子谋所以为寿介县学生孙君某来请颂
祷之词予为道恭人之事如此因论之以为丘公以女
予贵人可得而知也恭人享其福禄寿考至于今七十
年丘公不能知也其有子若孙能趾美前人丘公亦不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289-0186b.png
能知也然吾闻恭人贞靓慈孝初及宪副至寡抚其前
孤与其所出有鸣鸠平均之义其子事之亦无异所生
恭人之德如此其享福禄寿考宜矣然则丘公其有以
知之矣有娀方将缵女维莘虽自古王者之盛亦有所
自故称恭人之寿而本于此庶几乎王氏子子孙孙勿
替引之以是为颂祷其可乎
  顾孺人六十寿序
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孔子之居乡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289-0186c.png
自以为无所毁誉于人独其所以是是而非非者不可
得而废不惟当世之名公卿大夫至于莒人之妻泰山
之妇人亦与其门人私论而志之以为三代之民所以
是是非非者如此夫岂独春秋之义为然余少好观古
事尝有意于考论其世而废置草野无史官之任然时
有慕于古之作者得因事立言以著其是是非非之迹
是斯民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庶几他日有裨于史官顾
孺人者太保文康公之女上舍朱君子求之配也上舍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289-0186d.png
蚤世孺人守节垂四十年今年六十里中士大夫徵予
文为寿孺人以幼艾兢兢未亡人能保其身至于六十
而为寿其亦可称也已自予为童子读书卢兖州家卢
氏子弟数称上舍之才俊不幸短折而趾美于其弟少
宗伯而予之从祖母实孺人之姊故知文康公夫人之
事为详公起诸生官禁近三十馀年迨入内阁推封一
品夫人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凝然独处言笑不闻文康
公是以敬之如宾而孺人之资性髣髴如其母云由是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289-0187a.png
言之女子以才智自见者要非其德之美若夫沉默简
重居适意之地如夫人之受多祉及所遭不幸如孺人
之葆真全节其于坤道之顺一也当文康在馆阁孺人
实依母氏居京师邸第亲见夫人朝两宫佐皇后亲蚕
宴锡繁褥备极荣宠宗伯方为黄门家势隆贵而能以
芬华盛丽之问独全纯白缟素之质于桃李艳阳之时
凛然松柏岁寒之操视夫寒女窘妇生长澹泊之中无
所见而能不乱者为尤难矣岂非余之所欲得而论之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289-0187b.png
者哉孺人之嗣子某以孝谨称能成孺人之志者因并
书之
  夏淑人六十寿序
武宗皇帝之世佞倖藉权侵挠朝政天下抗直之士排
闼叫呼指切是非诵言于朝上终无罪言者之心卒宽
解之以养直臣之气而士多以保全故其时虽群小簸
荡而天下之公议常伸国家之纪纲不坏此其所以延
万年之历于无疆也吾乡刑部侍郎周公时以御史言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289-0187c.png
事为奸党所仄目陷于危害者数矣天下壮公之节而
幸公之卒有以自全晚年列于九卿进贰司寇盖将大
用而公薨矣有光未获登公之堂最后与其仲子士淹
季子士洵游常论公之世而言当时之事如此又获拜
夏淑人于里第观其懿德令范以知公之行于朝廷与
其所以行于其家者有本也丙午之岁淑人年六十九
月二十三日其诞辰也诸与其子游者相戒以往跪拜
进觞有光因慨然思公之遗德而念今之去公之世未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289-0187d.png
几也居公之位食公之禄未尝乏人也能不媮合苟容
摧折于万乘之威而尽言天下之事者几人哉以其身
试不测之区卒保其要领而垂庥其妻子者又几人哉
公之间关海道也淑人尝与其危其登陟台府也淑人
常享其荣矣今又以公之所遗者以教其子孙以乐其
馀年岂非上之赐而国家之厚恩也哉有光既以语诸
同事者遂书之以为淑人寿(丙午岁嘉靖二十五年也/自大理大狱之后天威益)
(厉群臣进言者多得罪故有摧折于万乘之威及保其/要领等语府君文往往感慨时事读者须论其世庄识)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289-0188a.png
  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
太常卿朱公初以南畿少尹家居有白金文绮之赐戊
申冬入觐宠赉有加有太常之命又赐飞鱼一品服驰驿
还乡予尝读其家所藏书皆天子使中贵人传语恩旨
丁宁锡予优渥虽今位在九列从容侍从之臣得是者
少矣昆山僻在江海之间然自昔以文献称于天下士
大夫登朝籍鼎贵相望至于简自帝心宠赐稠叠天子
亲为召大司马至迎和门命敕符乘传还乡衣朱红飞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289-0188b.png
鱼服过里门长老叹骇焉公为太常卿之年年五十里
中人士往为贺其后二年夫人郑氏年五十里中人复
往为贺予友某等先期来告于予请为文以致颂祷之
意予尚识公为举子时也及举进士为行人为给事中
声华然观其意气直欲将百万之师射猎青海勒功
燕然而还中为用事者所阻然未有蒙被恩赉于去国
之日赫然殊异若此者夫人郑氏自宋华原王以来乡
里衣冠代不乏人而才德与之相配家门隆盛子孙满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289-0188c.png
前其寿可贺也已予闻公居家喜方药精于内学往者
天子亲问玄帝论诗之旨其事甚秘不可得而知也世
传赤松子服水玉止西王母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
女追之亦得仙去果如所云则人间百年之期奚足为
夫人祝哉因书之以致诸君子之意云(按太常以方药/得幸故文但言)
(其被恩宠绝不及其他末复有神仙/之说先太仆之不假借如此庄识)
  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
昔人称外戚之家以女宠由至微体至尊穷富贵而不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289-0188d.png
以功为道家所忌故其后罕有全者然余观宋显肃
皇后之事盖有感焉后侍永佑陵以才人进既位中宫
尤号端谨能抑损外家而靖康之难卒从以北族子居
中在宰相府初不依后以进虽一时夤缘致位尝主蔡氏
然卒与之为异而燕云之事尤能极论其害当时若用
其说中国之祸犹有可言者方北迁之时后为金帅言
家属不预朝政请留无行故郑氏之族不从以北然建
炎诏所在寻访流落江南仅荥国一人耳而华原王之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289-0189a.png
子大资乃居昆山其后器先父子皆知名而当时尚称
为侯王家至于今四百馀年谱系不绝岂不以显肃之
贤未尝穷极其富贵而蹈古今未有之难故天之不绝
其世如此正统间时乂举进士有学行其子孙充仕为
瑞安博士生今朱夫人以夫少宗伯之贵荣受冠帔士
大夫之登朝与外戚恩泽固难以并论然郑氏之泽流
貤后世而及其女子可称也嘉靖三十九年七月五日
夫人年六十其姻乡进士陈敬父来请为文以寿盖宗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289-0189b.png
伯谢世已五年而门户不改其二子克自砥砺不日有腾
鶱之望夫人之贤其与克享此所谓源远而流长基广
而植固古诸侯之夫人称姬姜岂不以其族哉前夫人
年五十有来请为文者是时宗伯方受天子骈蕃之锡
余为备著其事夫人臣而受天子之宠宜以为其家荣
诚所当张而大之而谄子之徒以予有讥焉余复追郑
氏之世使人知夫人内外两家之盛如此夫以天子之
宠与显肃皇后之世以为夫人寿多矣(此文从抄本常/熟本朱段冇立)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289-0189c.png
(朝居官之大节等语恐太仆无此曲笔/当是求文者自改之以致其家者庄识)
  宋孺人寿序
翰林学士莆田黄公之母郑宜人年九十有六其女兄
弟先后皆及九十其一合浦丞宋君配也宋孺人明年
年九十矣物之美者莫难于聚故并蒂岐穗为草木之
佳祥今黄氏诸女何其多寿也夫闽山海之奥区隔于
瓯越之中天地之气閟而不发者数千年故今闽之物产
博大丰硕离奇怪特荔枝龙眼海物之溢于大官其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289-0189d.png
为儒者振末绪扶绝统远与洙泗相接而明经抱艺之
士集于春官者常数百人掇危科跻膴仕著文章勋业
于天下往往而是盖淳和清淑之气磅礴郁积得于人
者是不一类彼其耆寿长年癯然山泽之间非世所载
而与溪花野鸟娱玩四时以全其天年者必又多也然
如黄氏之女皆以上寿萃于一门胡可得耶合浦君有
子为昆山县学谕学者爱之皆言更前之为教者数人
未有如宋先生之德淳而气和者也推本其所自固有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289-0190a.png
以哉宋孺人之生辰学者皆以为宋先生贺也夫爱其
人者必爱其人之亲爱其亲者必愿其寿考而康宁已
愿而得之矣其喜可知也则昆之士乐为孺人寿者夫
岂出于外哉于是请余序其所以然而列书其贺者之
姓名于左
  李太淑人八十寿序
李太淑人以子中丞贵再受封诰中丞奉使楚蜀太淑
人就养荆州问安视膳朝夕不懈虽一日出必告荆州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289-0190b.png
人称之会召还朝留佐御史台寻予告归忽有安山之
讣太淑人治其丧为乞祭葬赠典恩荣至矣然独以高
年葬送其子中丞之没不能无遗憾也其后六年年八
十太淑人益康强而顾淑人与诸孙共养愈谨则犹中
丞之存也将受宾姻之贺太淑人独戚然不怡盖降服
损膳久矣谢不肯当而诸孙请之不已女之婿管承时
来告其诞辰在今二月九日余方有邢州之役已戒行
为少留以为太淑人寿余与中丞少亲善也中丞于交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289-0190c.png
游间独奇余余久困不得志中丞第进士去为大官为
人言未尝不推先之以余之谬肰或传其文用之以取
科第多阴用而阳毁之亦或语不道唯中丞推贤于余
古谓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孟氏谓蔽贤不祥则中
丞之为大官固宜昨岁过华亭林少宰犹言往时李中
丞镇清源过之相称道语少宰固知予尤以中丞言为
重太淑人知余于其子平生交所亟称者也又少为文
会往中丞家饮食必丰洁太淑人所手调也余今得以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289-0190d.png
升堂拜太淑人义重于中丞之存日矣盖今日之寿天
之所以啬于其子而丰于其母中丞可以无憾昔年梁
上舍为顾文康公夫人寿请序于余中丞在上舍所见
之谬赏云少保家得此文一篇多矣何用馀文为余不
敢当此言今为太淑人寿念无中丞之赏而衰老钝拙
虽置之百篇之末且以为不可而通家故人之情则已
独至矣
  许太孺人寿序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289-0191a.png
余尝论许氏二百年来为昆山旧族昔我高大父以予
初生之年作高玄嘉庆堂顾太史九和为之记称承事
郎许远者其弟凤翔即今吏科右给事中伯云之曾
祖也兄弟皆以赀为郎家世丰饶至给事起科第官近
侍得推恩封其父母而太孺人板舆𦘕鹢之官就养当
世荣之先是给事之祖奉其母有寿母之堂给事以故
宅作新堂仍其名予尝为其堂记至是二月二十三日
诞辰而明年则当七十之年吾吴中之俗重寿诞年至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289-0191b.png
艾始为寿客为文具仪物奉觞堂上主人迎延作乐欢
宴以是为礼自艾以往则其礼每加给事以此不敢菲
也乡进士王子敬与太孺人之孙上舍君为新姻且当计
偕惧及事而礼有阙乃于今年先事修奉觞之敬以祝
太孺人七十之寿夫古者有祝皆先事也于礼不亦善
乎令妻寿母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岂非古之先为祝
者乎自今日以祝太孺人七十至于百年其可也子敬
之先君子与封给事同州公同里巷相好也嬉游过从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289-0191c.png
无虚日虽风雨晨夕一餐必相呼盖三十馀年前太孺
人能记忆也今见其子与其孙又为相好奉觞为寿不
以自喜乎人世百年之内追念往昔可感者恒多可以
慰且喜者盖少也举太孺人之于今日所见无不可喜
者此人生之所难而给事之能乐其志尤不可及也是
为序
  太仓州守孙侯母太夫人寿诗序
普安孙侯初为令右扶风扶风人为生祠立石颂其德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289-0191d.png
以最为太仓州守时海上用兵兵屯戍络绎其境以万
数赋调加广岁仍饥馑侯措画有方劳徕不倦民甚德
之江以南数千里间称吏治之循良独曰孙侯无与比
者侯始至之日奉其母太夫人以俱州人皆知太夫人
之生辰其日吏民大会愿为太夫人寿平时侯自奉其
身不以丝毫烦民独于是无所让取其所谓颂祷古文
词歌诗者悉受而庋置之州人遂以为侯诚有爱于此
也逾年又当太夫人之生辰其为古文辞歌诗益盛吾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289-0192a.png
闻侯之在州务为简易廉静于世俗之所侈大者一切
不以为意顾独以无用之虚词烦州之人哉侯盖亦自
喜其有庇于州之人知州之人无所致其爱而不忍距
逆其意且以是为足以为太夫人荣也已夫古之君子
为民上有父母之道非以自尊奉厉威严日从事于文
书法令而已其实如家人之相与饥寒疾苦无所不知
而悉为之处有患则与之同其戚有喜则与之同其庆
其民之报之亦如是豳之诗曰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289-0192b.png
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当此之时上下之间可谓
欢然矣今之为古文辞歌诗者固以见州人忠厚之至
而侯之不距逆其意其于州之人尤有情也故尝以为
国家设官具法令而已而必选其人夫以父母之道治
其民此岂法令之所及耶盖其意亦以此望之而已若
孙侯岂非行古之道者哉太学上舍王君某太仓卫人
知好文学惧后人之轶其词乃裒为卷而俾余叙之时
嘉靖四十年六月某日(此文从抄本/与刻本异)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289-0192c.png
  朱太夫人六十寿序
宛陵进士朱应秀一松其先君二峰先生嘉靖十三年
岁贡时朝廷行选贡法故先生以壮年预选盖未及廷
试而卒遗夫人与稚子九岁至始孩者四人夫人年方
二十九不御膏沐矢志自卫有柏舟之操抚抱诸孤长
育成就有凯风之劬盖又三十有一年应秀登嘉靖四
十四年进士夫人于是年六十矣应秀与余既同第又
同冬官试政每相见若有所欲言而不能者久之乃以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289-0192d.png
母氏之寿为请夫应秀之为进士也其亦有所自得乎
其有所不能自释者乎凡为士自初束发为其父母即
望其显荣应秀今已得之足以慰母氏之志夫岂有不
自得者乎夫人父母无恙生有膏泽之润而行乎夷坦
之涂一日而得富贵宜无不自得者独应秀思先人之
蚤世母氏之劬劳诗曰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又曰风雨
如晦鸡鸣不已更前之所历戚戚有动于中此其所以
不能释然也而罔极之德何以报之是以汲汲欲为夫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289-0193a.png
人之寿又思得为古文辞者传述之人见应秀之于此
类若自得者不知其求以解其不能释然之怀者如此
自此而往应秀之仕日显夫人之寿日增而不能释然
之怀当日甚吾未知能有以解应秀者姑谓世俗之望
其显荣者今得之或可以慰夫人而已矣
  李氏荣寿诗序
余读王制观虞夏商周养老燕飨食之礼年纪之次及
深衣燕衣缟衣玄衣之制何其备也至天子于太学执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289-0193b.png
酱而馈执爵而酳公卿奉杖大夫进履其隆重如此故
曰三代之盛王未有遗年者也年之贵于天下也久矣
然而无为寿者豳诗称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自此而诗之称寿不一顾亦相祝颂之词如史之所称
为寿云耳非以年之每进一纪为燕会以为寿也迨后
世寿节庆贺始于朝廷而及于公卿然为文以称寿者
亦无之余尝谓今之为寿者盖不过谓其生于世几何
年耳又或往往槩其生平而书之又类于家状其非古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289-0193c.png
不足法也余居乡见吾郡风俗大率于五礼多阔略而
于寿诞独重其礼而又多谒请文辞以誇大之以为吴
俗侈靡特如此而至京师则尤有甚焉而余同年进士
天下之士皆会于此至其俗则皆然虽余之拙于辞诸
公谬以为能而请之不置凡为之者数十篇而余终以
为非古不足法也虽然亦以为慰人子之情姑可矣岁
九月余以选当外补最后同年魏郡李已子复复以二
亲之寿为请盖诸公之为之诗者多矣余独为其诗序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289-0193d.png
于其尊君与太孺人之潜德懿行故未暇论尊君州学
生积学久次将贡京师年六十太孺人年五十九子复
裒所得诗联为卷因邮致之于其家云
 
 
 
 
 震川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