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276-04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荆川集卷十一
            明 唐顺之 撰
  行状
   月楼唐翁行状
月楼唐翁武进人也讳世美字某月楼其号大父封寺
副讳某者生五子仲子复为大理寺副后守平乐有宦
绩载在国志封寺副之少子赠给事中讳某号友兰翁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276-0445b.png
生四子长子为给事中翁其第三子翁貌魁岸为人倜
傥负气尝从伯兄给事公指受章句能涉猎记诵然家
故产薄而友兰翁又病瘫卧米盐医药婚嫁百费丛于
伯兄伯兄又方日夜治经史聚徒而教之其势不相给
也翁以故废其学而营于家翁虽已不治经然不辍文
墨其閒时则作为草书遂穷极奇变阖辟闪缩上逼怀
素诗歌有唐人风骨是时翁伯兄既以文雄于当世而季
弟竹匆翁善画尤以草虫名一时言文章字画归唐氏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276-0446a.png
云伯兄为给事中值敬皇帝在位言官甚见亲幸有权
给事公素小心慎事屡为书与翁大要教之谦下毋辄
入州县门即入必伛偻不得骑闾巷往来戢族属僮奴
不得闹街市中翁遵其说而行之是以唐氏虽世宦然
未尝有子弟为乡里所苦者后三十馀年嘉靖某甲子
翁年七十馀郡太守请与蜡宾后若干年诏赐天下老
人粟帛八十以上冠带翁于是始冠带然始一服之后
不更服也尝一与蜡宾后太守连岁以故事请然亦不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276-0446b.png
更往其好省事如此始翁壮时唐氏以给事公故方盛
给事公自为庠生有名声已能尽致数邑客后为给事
宾客益辏翁家居则应接宾客出则从亲朋邻里邀请
酒殽之会投壶陆博遨游宴笑之欢碌碌不绝翁每所
过辄为上客议论常摧其一座人以是人益貌之后翁
既老兄弟物故尽平生故人多不存存者亦衰且病不
能相往来矣翁又失其壮子独携二幼孙以居虽门外
终岁率不一出甘脆滫瀡所以辅老之具亦不能丰也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276-0446c.png
时时有一二族子问起居翁据床坐与之道说故事助
遣岁时而已人谓翁由喧热至落莫不能无介介翁独
翛然自得也然自翁而上友兰翁年至四十有几翁伯
兄仲兄亦皆不及五十而卒竹匆翁卒以五十而翁在
父子兄弟中独岿然老寿至于八十有三其所得可不
谓厚也欤翁配云云葬以卒后三月某甲子在黄塘祖
茔之次于是一之图所以不朽翁而欲请铭于立言君
子乃谓顺之述其事略顺之于翁为侄孙而给事公之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276-0446d.png
孙云
  墓表
   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
方泉李君既卒其父推官公谓余与君同寮相好也以
书来请余表君之墓君姓李氏讳学诗字正夫世为莱
州府平度州人大父讳琮父推官公慧也生二子而君
为长君少颖异沈静治经通尚书乙酉秋郡守李君霆
梦桃花洞中一少年得隽已而君中试君结庐读书处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276-0447a.png
则桃花洞之麓也丙戌第进士为永平府推官法丽于
情数决滞狱三年以荐召入为稽勋司主事顷之升考
功司员外郎会朝觐考察君与有司佐其长僚黜陟用
精已而调文选员外郎君之在考功也而余亦入为考
功主事始与君相识君为人丰肉疏眉目进止雍容与
人接婉婉若处女腹中坦坦不蓄鳞甲以此能在处协
于僚友间其治狱也未尝以钩距为巧其考课也未尝
以按吏为功是时都御史王浚川公有物望不轻一言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276-0447b.png
假人自君为诸生而浚川公为提学则己奇君后君居
吏部浚川公熟视君益以为远器数言于诸公卿间诸
公卿自是知君亦以为远器也君居閒独喜为诗然在
众中绝口未尝言诗其自晦多如是在文选未几改官
为翰林院编修顷之丁母杨宜人忧既葬庐于墓侧产
芝三本高尺许然君不自以为瑞而亦不言于人服除
赴官戊戌春同考会试事己亥东朝建君拜左春坊左
中允兼翰林院修撰未几充经筵讲官庚子秋主顺天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276-0447c.png
府乡试踰年以病卒嘉靖辛丑六月某日也年三十有
九君之入翰林也是时与君同入先后十有一人皆取
之科道与诸部属而君与余则皆自吏部入居二年余
罢归而编修鄞陈君束出为按察佥事是年编修山阳
卢君淮卒明年修撰东平王君汝孝出为按察副使又
三年余起为春坊司谏是年中允闽陈君节之卒明年
陈君束以副使卒是年余再罢归明年而君又卒呜呼
维昔官翰林者进士高甲与庶吉士两涂而已今天子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276-0447d.png
在位以为此不足以博求硕士遂改其制癸巳之岁乃
得君等十有一人于是此十有一人者入则陪侍经幄
退则校雠东观景从响附人思自竭以报殊恩暇则相
与接杯酒或限韵赋诗分曹壶奕或杂以诙谐嘲笑以
极文儒墨士之乐于此之时彬彬雅雅争先恐后何其
盛耶七八年间在鬼录者几及其半出者罢者亦又几
人其尚在院者才两三人耳呜呼何其有终之鲜与自
古文儒之士委弃于草野者不少乃其间得自致于金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276-0448a.png
马玉堂之列以桀然自见其才者千百而一两人耳其
遇不可谓不幸天子度常格而用人亦冀以得魁梧瑰
伟之隽盖蒐于千百庶僚之中获此数人其致之不可
谓不艰而沦落销歇若此其奄忽也岂非怜才者之所
叹与故为表君之墓而并名其人以志余之所感云
   户部主事陈君墓表
嘉靖己丑岁吾郡之士同举进士者凡八人于是此
人者得群然咸聚于京师未几则或去或留或去者复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276-0448b.png
留而留者又踵以去其间得相聚京师者率不过四五
人或三二人再不能及于八人之数而其后无锡张君
舜举与余相继罢去则此八人之中罢其两人其后江
阴陈君又卒于京师此八人之中丧其一人矣呜呼是
可叹也忆昔此八人相与日夕具杯酒相欢笑此时固
亦知其聚者终不能不散然殊不意其遽然遽散去犹
冀且复聚纵使散去不复聚亦不意升沈存没邈然分
隔遽至于此然此犹七八年之间耳使更复此七八年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276-0448c.png
或数十年则人事之错迕消息愈益不齐而其聚散升
沈存没之感计亦不止如此而已呜呼此可以知人生
之若浮与天地之为逆旅矣而亦何怪其然也欤然方
其聚也则为欢然以喜其散也则为之慨然以忆其罢
而去也则或为之怅然以唁其没而不可作也则或为
之欷嘘流涕以悲亦有情者之所不能已欤然则子达
之亡此七人者莫不悲焉而余独有所深悲于子达者
以子达有朴茂愿悫之质有务为君子之志而学未及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276-0448d.png
充乎其质力未及竟乎其志非惟大官老寿限于命而
不可得而问学事业之可以自致者亦若有所限焉
未究乎其止也此子达之所以为悲欤彼区区聚散升
沈存没之感固又不足较矣子达讳词自号茶丘居士
以进士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历官若干年而卒卒时年
才三十有六陈氏故饶于赀而君能刻苦自植立其在
众人中衣裳言貌绝不类纷华子弟而其在官绝不营
营然广交游借声誉为富人事其为户部尝监太仓军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276-0449a.png
储又监淮安清江浦漕务最后捡校诸司章奏皆精鍊
谨洁能于其官而君自少孤事其叔青田如事父之礼
友其从兄子和如其亲弟兄家之筦钥一总于青田而
君不知焉君出入必禀命于青田翁而后从事观君之
居家与其居官而予所称君之质与其志大率可知也
君始有二子而夭后君卒之八月其妻吴安人始生一
子名之曰之才安人系出恭靖侯良之后有贤行而青
田又为之纲纪于外其必能相与立孤以成君志也呜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276-0449b.png
呼陈氏之以善闻也久矣而君父敔山公既举于乡又
不显以死至君且显矣而天又啬之固将以昌其后乎
曩癸巳之岁余再官京师会君亦继至于是所谓八人
者独余与君二人在京师后虽继有至者又不久以去
而君与余至再更寒暑而后别且以余之迂戆无似幸
不为此七人所弃斥而君尤若以余为可与者盖君于
余交深而信笃如此君之没余安得默然无一言也君
墓志行状既自属于学士张公与户部主事曹君独墓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276-0449c.png
表未有所属青田翁以请于余盖君未尝有言而青田
翁揣知君之意或在余也君世谱履历则志已详故余
独序交游始终以道君之可悲者以揭于君之墓而又
将以贻诸此六人者云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
锡之言孝弟笃行有家法者必归秦氏秦氏之先贞静
先生讳旭隐居行谊既没而乡人私谥贞静先生以长
子夔官封中宪大夫然乡人不称其官而称之曰贞静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276-0449d.png
先生贞静次子永孚以孝子旌弟仲孚亦孝乡人称之
曰双孝秦氏君讳镗字国和号类樗山人贞静先生之
孙而孝子公之子也自少为邑诸生治所谓时文者最
精每御史岁试诸生诸生心拟甲乙多目君君亦每自
负及案出卒无前君者然六试于乡而后第五试于会
皆不第已而罢试家居若干年嘉靖辛丑即家授南京
都察院都事以卒年七十有九君之罢试也以亲老且
病故竟二亲死君亦遂不仕也曰吾禄不及吾亲乃欲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276-0450a.png
以衰年为子孙窃禄耶初孝子公事其父贞静与其母
殷恭人惟其志而不忍伤至于刺血吮疮不惮为之及
君事孝子公一如其所以事贞静者其事母张孺人一
如其所以事殷恭人者孝子公仁慈俭朴君为是群下
不轻鞭呵中堂无叱咤之声平生自飨匕箸不出蔬豆
之外惧少失孝子公意张孺人尝病瘫不能起又瘖不
能言君以意揣其寒温饱饥而时食衣之便溺起坐必
君自扶抱朝夕必侍如是者十九年虽女使亦不以属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276-0450b.png
然此盖君之所谓孝者即甚劳勚亦不过乎煦愉抑搔
人子之常事独念君束发即以文自奋人亦期君于
时所谓功名显荣纵不有得于前必有得于后而君乃
锐然自割于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于世味
有所不能是则难耳抑人亦有言子而仕虽有离忧乐
也子而在侧虽无离忧不乐也人情岂异是哉君乃能
使其亲忘乎人情之所乐而深乐乎人情之所不乐者
其必有委曲感移乎亲之心而人不能知是尤所以为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276-0450c.png
难也君事寡姊曲有恩礼姊亦以节见旌君为人悃愊
无表暴之饰然重节槩厉廉隅不妄交游不轻谒于有
司君既自以诗书行谊守为家法于教子孙也尤笃子
孙化之街衢之间褒衣矩步不问可知其为君家弟子
庚子岁子涵孙禾举于乡癸卯孙梁又举乡之人不以
子孙之阶于荣进为秦氏贺而以子孙恂恂谨让守家
法为秦氏贺也盖吾友施君子羽状君之行而为之说
以比于汉石氏其说然矣然石氏自建庆而下不再世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276-0450d.png
孝谨遂衰岂非其质行有馀而诗书学问之泽不足以
维持之耶有石氏之孝弟矣而又能从事乎齐鲁诸儒
之所谓文学者以益修乎其所未至则秦氏孝谨之风
其将不衰矣乎余故因表君之墓而并书之以诏其后
之人   普安州判杭君墓表
呜呼是为吾友宜兴杭君锡贤之墓杭君讳封锡贤其
字号日惺布政泽西公之子都御史双溪公之兄子也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276-0451a.png
乙未岁余罢官归客宜兴寔馆于君余性褊且戆在乡
曲孑孑不能与人为同然独尝心善君君自少以宦游
子弟著文行其所结纳多海内知名之士顾余何取然
君与余独深相好也以是于君乎馆余所馆距君所居
五六十里君数数往来候余或相对一室讲论经史或
邀余游东西溪及铜官诸山所至辄盘桓竟日或相与
赋诗为乐余是时居常以病谢客然于君之来未尝不
喜余于山水亦雅不甚好然于君之请未尝不从与君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276-0451b.png
处久而益津津有味而亦益知君之为人君外和而中
介其遇事小心能忍待人依于谦厚于好善尤笃甚于
世之嗜势利者其臭味苟同虽其四海九州之人君纵
不能遍与之接然其心未尝不慕而求之其臭味苟不
同虽其里闬姻戚之人君纵强与之接然其心未尝不
疏而远之其慕而求之也然未尝翕翕以相驩其疏而
远之也然未尝悻悻以相忤余以是益信君为长者余
既居宜兴两年会有春坊司谏之命去如京师未几君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276-0451c.png
以选入就试北畿复得与君日夕往来如宜兴时君
居京师尤自守不妄与人交独余所善吉水罗达夫富
顺熊叔仁平凉赵景仁君介余遍与之游甚狎至于大
官势人之门虽君力能自通然绝不往也始君少时从
泽西公在京师学于翰林诸先生其为文有矩矱为县
诸生已能出名声然数试不利后为太学生师事湛甘
泉吕经野邹东郭三先生三先生亦深器君君益思自
奋及余与君会宜兴则君年且五十矣而其气不少衰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276-0451d.png
时时作为文章包罗驰骋沛如也既试北畿又不利于
是始就选有劝以赂者君艴然曰吾父吾叔并以直节
莅官吾纵不能似柰何以此为吾父吾叔羞竟不肯于
是选普安州判官归至淮病卒年五十有七自君在京
师而余以狂言再谪为民君送我于崇文门外眤眤不
能别且谓余曰君去吾亦归矣与君结庐深山以老焉
可也未几而君竟死呜呼余乌得无情哉乃为叙始终
游从之故与君为人之大略而书之于其墓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276-0452a.png
   按察司照磨吴君墓表
文字之变于今世极矣古者秉是非之公以荣辱其人故
史与铭相并而行其异者史则美恶兼载铭则称美而不
称恶美恶兼载则以善善为予以恶恶为夺予与夺并故
其为教也章称美而不称恶则以得铭为予以不得铭
为夺夺因予显故其为教也微义主于兼载则虽家人
里巷之碎事可以广异闻者亦或采焉故其为体也不
嫌于详义主于兼美则非劳臣烈士之殊迹可以系世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276-0452b.png
风者率不列焉故其为体不嫌于简是铭较之史犹严
也后世史与铭皆非古矣而铭之滥且诬也尤甚汉蔡
中郎以一代史才自负至其所为碑文则自以为多愧
辞岂中郎知严于史而不知严于铭耶然则铭之不足
据以轻重也在汉而已然今又何怪余两为史官皆以
不称罢而姻戚闾里以其尝职史故往往以铭辞见属
呜呼试点检前后所为铭其如中郎之愧辞者有之乎
无也余进而位于朝不能信予夺于其史退而处于乡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276-0452c.png
不能信予夺于其铭是余罪也虽然予夺非余之所敢
也是以欲绝笔于铭焉其或牵于一二亲故之请有不
能尽绝者则谨书其姓名里宦系世卒葬月日此外则
不敢轻置一言虽不尽应古铭法亦庶几从简近古之
意焉墓有铭有表表亦铭也今予所为表者是维按察
司照磨吴君之墓据君之族孙进士祯所为状君讳文
字从周号鲠斋世为无锡之闾江大父讳某云云君少
读书为邑诸生后援例入太学凡两试不中第已而选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276-0452d.png
福宁州幕官升山东按察司照磨不赴任遂乞致仕家
居凡几年病脾一岁卒嘉靖某年月日也年七十有五
墓在闾江第二湾祖茔之次葬以卒之又明年某月某
日将葬君之二子忞慰诣余请文而君族弟从夏实为
之先二子且致君遗言曰吾死汝必于唐太史乞言焉
从夏为吾母任宜人后母之弟其人恬静有守余雅重
之故其为君请不可辞而余尝两会君于京师其气温
然谦厚人也始改官而乞身贤乎冒竞不知返者君之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276-0453a.png
遗言又如此呜呼君岂以余不能为愧辞也故余叙所
以不敢轻为铭之说及所以铭君之故而谨书君之姓
名里宦系世卒葬月日为文而授之忞慰使镵诸墓上
   华三山墓表
华三山翁讳从智字克祯按察副使金之父也副使为
户部主事时封翁以其官副使廉静朴木有古人之风
余心敬慕其为人后乃稍闻三山公之行事而知副使
之树立有自也则又敬慕三山翁已而得翁所为佘山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276-0453b.png
百咏诗其语类古之隐君子自足于一丘一壑而不好
于物者余尝欲走佘山访翁以庶几获见所谓山泽之
臞而未能也嘉靖壬寅四月十有四日翁以病卒年八
十有二于是副使来请余表君之墓呜呼余于翁有感
矣翁生为富人而以子贵为封官诸富人率阴阳予夺
多其纲络以力争锥刀其贵人父兄或凭其气力渔猎
其人餍其溪心翁乃约已而丰人一切屏机阱不事贾
田宅从其赢敛租息从其肭衣食人也从其赢自衣食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276-0453c.png
也从其肭又诸富人与贵人父兄率饰冠带都驺奴日
夜碌碌以刺候造请结纳为事以厚其交而多其势或
时节往来府县门入则偻偻柔色词以媚出则诩诩张
眉目以矜翁独一切谢去塞窦自藏在佘山三十年束
带见宾客之日可数也盖翁之泊于利而疏于势若此
宜其发之诗歌而特有类乎古之隐君子也哉余是以
诺副使君之请而表于其墓翁墓在佘山翁所自营也
翁少尝力于治生以逸其父西野翁后西野翁没翁遂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276-0453d.png
去其故居而老于佘乃自为茔冢因山而垒植一木必
其材甃一石必其无泐费可若干金以上经营勤瘁且
数十年而后完虽然古有说矣声利腐鼠也形骸委蜕
也故达者解焉翁虽不吝情于其一乃若不能不吝情
于其一焉者何耶且夫役其一生之力营营焉以计其
身后委蜕之藏与彼役其一生之力营营焉以计其身
前腐鼠之奉其较亦何能大相远而翁乃耽之不置其
亦未可以为达欤或曰唐司空生尝为之矣司空生达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276-0454a.png
人也故达乎死生之际则王孙之裸葬可也司空生之
自为茔冢而饮酒赋诗其中可也翁父西野翁讳某祖
某家于无锡之鹅湖华氏自翁十五世祖当宋南渡始
自汴徙无锡居某地几世祖自某地徙某地而五世祖
又自某地徙鹅湖其墓亦随所徙族大而墓散往往蔽
草莽间翁遂为巨碑数通各题小传碣诸其墓为识而
翁始墓于佘翁配云云
   莆田林氏先墓表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276-0454b.png
莆田林君华述其先人之行而请余为之表于其墓曰
少而为儒老而投閒其绩文强记推于士人而好施善
忍著于乡曲自少孤独与母居母或不怿辄卧不食则
跪俯床下求亲党慰解百方母怿然后跪为之起母食
然后食是吾大父洗心公之行也虽不为儒生章句然
喜诵诗书旁及箫管歌曲卜筮星历之学尤精康节易
数而时讽其所为击壤诗故其平生遇欢愉穷窘悲愁
死生之变以为是数也嗒然绝不以逆顺生心少丧母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276-0454c.png
丧哭之目尽肿数至失明后遭父丧窭不能给则躬负
尸于床而鬻衣质屋以供含袭其后继母寡居而家又
窭甚滫瀡襦缊之奉有丰无缺是吾父敬庵公之行也
寒煖饱饥起居盥颒事关舅姑者以身任之不以劳相
遗井汲灶燎器涤衣浣枣栗挑剥家之琐细事关妯娌
者以身先之不以难相推诸妯娌见其卑柔或侮以非
意则善解遣之复有煦濡翕訾者又正色拒之久之诸
妯娌皆服而舅姑则益喜是吾母周安人之行也嗟乎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276-0454d.png
华不幸十三而丧吾大父十七而丧吾母二十而丧吾
父空乏颠沛不能存然思先人之义即以不忘沟壑自
厉尝乏食竟日危坐读易或雪夜衣絺覆草独处慷慨
歌声达旦益奋激不改以先人遗教在不敢背也华自
壬辰登第至于今十有四年而任今职所居官处患难
临民益思砥砺名节深以罔上残下冒进坏道为耻以
先人遗教在不忍玷也大惧先人之善泯坠不纪是以
日夜悼心惟君与华相知深敢以累君华之请余文也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276-0455a.png
盖在知镇江之二年余诺之而未有以应也后二年御
史奏华激变事被逮京师华以书别余曰苟君不遗余
先人而终赐之华即死瞑矣华发镇江哭而送之江者
几万人拥传车不能行逮者愕眙且笑曰是可以为激
变矣华至京师上奏自辨天子以为直而京师诸贵人
亦多言华枉者于是天子竟不深罪华而罢为民以归
华于道遣其弟苹以书来曰华诚不自意复奉先人丘
墓惟君所以嘉惠先人者愿终赐之呜呼余于是益感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276-0455b.png
涉世之难也将为籧篨戚施嚘咿唯阿苞苴承迎之行
可以无谴诃憎疾于人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鬼神而
且遗先人以恶名将为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
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
人甚者为世戮辱以忧丘垄是两者不知其孰可也以
华之自处固以谓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而贻先人
以令名然卒不免谴诃憎疾于人既触法矣然犹得免
僇辱以奉先人丘垄以不为谴诃憎疾者所快盖非天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276-0455c.png
子圣明至仁保全善类则不及此故特为纪之以著于
世且使世之人知种德积行虽𡒄坎其身必发之于其
子孙如林氏之先人秉道守正虽遭罹谗疾终获保全
如华者以为仁人志士之劝其于世教未必无补云
   彭翠岩处士墓表
古之人有书其人之墓者必其智足以知其人者也智
不足以知其人而据其所传闻书之虽其当实君子且
以为近诬而况其不当实者乎虽或知不足以知其人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276-0455d.png
而知其子弟则为之书其父兄者今往往有之然其不
失实者亦或少矣自余稍知为文惟书人之墓则尤不
敢不谨知不足以知其人不敢书虽或知其子弟而亦
不敢以书其父兄今余既未足以知处士而又未获游
于处士之子郡推君而特为之书者盖郡推君之僚于
余父也最久而余父之知郡推君也最深则因余父以
知郡推君之为人而因郡推君之所称述者以知处士
之为人其亦庶乎可以不失实焉否也按状处士讳颢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276-0456a.png
遵道其字处士居常自言曰拙可以勤补而窘可以俭
裕故其俯拾仰取凡所以家人生产之计未尝不出于
勤而其服食器具凡其所以自奉未尝不出于俭然至
贫不能屋者为之屋贷而不能偿者还其劵或遇贤士
君子其将迎而赠送之也必恭其貌而丰其仪故士君
子乐与之游而乡之人不病其为纤啬也其更赋役
凡所以急公家之事者先于所以谋其私至于体其同
室之休戚通其有无而孔怀其死丧其所以为其父母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276-0456b.png
之子者先于所以为其子处士既自以不能读书为儒
而独属意于郡推君郡推君之少也择师教之而时督
之曰若赖祖父馀业幸无饥寒而不刻骨自植立而惰
窳以败是羞余也嘉靖壬午郡推君举于乡处士且喜
且督之曰更志其大者可也盖郡推君述处士之行大
略如此而余父为余言郡推君之为人缩缩谨甚其治
狱多所贷舍不以锻鍊为能虽鞭楚常恐伤之是殆有
闻于处士长者之教乎余是以因余父以知郡推公因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1276-0456c.png
郡推公以知处士而为之记之也处士祖希载父德甫
自处士祖父而上皆不仕而处士有子澄始举于乡今
为永州府推官配晏孺人状以为安祥雍肃能助处士
之不逮者也子三人长即澄次浑太学生皆晏出也次
深侧出也孙男六人天禄天初天视天祐而天禄天初
天祐皆邑庠生天视太学生其二也幼未名处士卒于
嘉靖某年月日年六十有三晏孺人卒于某年月日年
五十有九至嘉靖丙申十一月日始合葬于万载县北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1276-0456d.png
九子石之冈处士系出宋待制忠肃公龟年之后世居
临江之清江至六世祖始徙袁之万载城东而翁又构
别业于城北龙溪之浒龙溪迤南有岩积翠作亭其上
而自号曰翠岩处士余因为之表曰是维翠岩处士之
墓云
  传
   周襄敏公传
公姓周氏讳金字子庚号约庵其先武进人也国初有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1276-0457a.png
彦居者以闾右徙南京因家焉至公为都御史复还居
武进彦居生赠户部尚书道信妻赠夫人董氏于公为
祖妣道信生赠户部尚书广妻赠夫人张氏于公为考
妣坟墓皆在南京而公始赐葬于武进之惠化乡公自
弱冠为应天学生弘治甲子举乡试正德戊辰举进士
擢给事中升太仆少卿佥都御史转副都御史致仕家
居六年以荐起为副都御史升兵部侍郎转右都御史寻
转左升尚书南京南京公所生长也因得焚黄先人之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1276-0457b.png
墓南京人以为荣公之始为给事也于户右于工左于
兵复都于户凡历三科为都御史也佥于延绥副于宣
府于保定右左于淮凤凡历四地为尚书也于刑于户
凡两部公所历多在钱谷刑名兵戎剧曹与边腹要地
公为人阔达警敏自在科中则已练习人情世务章数
十馀上度可施行而后言不效迂生敢言而已武庙数
游幸晏朝公上疏请复常朝之规退则躬览章奏以总
权纲亦颇见采纳时贵宠用事国储蠹于冗食公言京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1276-0457c.png
粮岁入三百五万而食者岁乃四百三万乞痛加澄汰
便又言中官以迎佛以织造滥讨引盐暴横道路又言
都督马昂纳女弟后宫外议或云已娠请诛昂而还其
女弟后昂虽不罪而女竟被黜及公没礼部为公请赠
谥亦独以公为给事时能阴销祸孽指此疏也方是时
奄幸相继擅势尤与言路为仇不旦暮死则窜少能全
者公在科九年卒以老成周慎免于戮辱而以久次得
擢为太仆公貌瑰伟善议论其在科中每九卿廷议军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1276-0457d.png
机大事边境要害众辄目属公公口对甚辨闻者莫不
心惬壬申狼山之捷兵部议有功将士例升三级公笑
曰不然将士有实职有虚衔有正副参游实职大而虚
衔反小有管哨管队实职小而虚衔反大今一例升级
则管哨以下皆可为督府而参副以上或止于都司首
尾倒置非便众是之癸酉廷议用兵土番复哈密公极
言西边虚惫而土番险远且青海之贼窥伺西宁乃欲
远拯哈密譬之人家囊箧空虚子弟臧获疲死而盗贼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1276-0458a.png
满门庭将拯门庭之寇乎抑急比邻之灾乎众曰是则
然矣如土番索金币何公曰彼能效顺国家何爱于赏
不然剿之未晚也已而卒从公议于是众以公可属边
事推延绥则推公推宣府则推公公既家居廷臣交口
荐犹尚以边事也公在两镇值宁夏甘肃大同三变之
后公既素豁达不拘谫有帅臣体裁又善煦愉接下边
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燠休慰
帖之尝欲笞一二走卒时穷冬多不裤公见之恻然曰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1276-0458b.png
边人窘乃若是遂不忍笞而百方为之招商聚粟广屯
积刍以时给其食使人人有重生之心又为之葺墩墙
以卫其居疏石渠以足其水凡有规画期于利尽而人
不劳边人益爱公嘉靖甲申公在延绥会大同杀都御
史报至公谔然因入静室蹰踟久之喜曰吾得之矣乃
开门召诸将吏军卒尽入环列庭下谓之曰若辈知大
同杀都御史乎众曰知之公曰若辈以杀之为得已耶
非得已耶众叩头曰狂贼自取族耳尚何道公曰不然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1276-0458c.png
边人劳苦甚矣而又虐使之是趣之杀也假令上下素
相爱若父子彼将倚以为命纵授之刃使杀焉其谁忍
乎众大欢呼叩头退当是时以片言立解上下疑阻公
自喜得应机之知居家时数尝为余言之其在宣府总
督冯侍郎以苛刻失众心公数争之不能得侍郎又以
引盐数万与其私人为市而平时商人无能得一引者
众固甚怨会诸军诣侍郎请粮不得且欲鞭之众遂愤
轰然面骂因围帅府公时以病告诸属奔窜入院泣告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1276-0458d.png
公公曰吾在也毋恐即便服出坐院门召诸把总官阳
骂曰是若辈剥削之过不然诸军岂不自爱而至此欲
尽痛鞭之军士闻公不委罪若属也则气固已平乃拥
跪而前为诸把总请曰非若辈罪也是总制者罔利不
恤我众耳公从容恳谕以利害众嚣曰公生我始解散
去而总制自是亦心愧公延宣皆要冲公内抚军情外
策强敌关城晏闭边氓缓带两镇四五年讫无败事人
益以为才然公他所施设其与公不同趣者或不能不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1276-0459a.png
以好恶为赞毁至论公长于治边则莫得而訾也自公
去宣府八年而大同复杀总兵据城乱公时起巡抚保
定矣遂往扼紫荆擒大同谍者数人送京师会真定巡
按李者有疑疾入某邑有铳声惊以邑令谋已欲抶死
之广平守争之又以守亦谋已至遣吏发卒围广平捕
守一城尽空公闻变星驰往抚定之上章露巡按罪状
而台长庇其属为之讼冤公复上章力辨廷论竟直公
而黜御史巡按于巡抚为同事而台长又于公寮长也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1276-0459b.png
公本通达不务为崖异立硗硗名然利害大体所在不
肯苟为媕婀此盖公所难者其以都御史出镇淮淮当
士大夫南北冲地过者或不惬所望则益易为谤然公
自如也丙申章圣梓宫南祔始奉旨由江而诸护行大
臣至仪真议从陆诸官心知不可而惮于以身任江行
之险悒慑不敢出语公独力争之极言沿江山险路不
通状且奉玉体驰峻坂上下撼顿万一圣情闻之悲
恻柰何议论往返数日而诸大臣亦密遣人探沿江路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1276-0459c.png
果险如公言乃决从江之议以铁絙维舟行如期至承
天遂如期以葬沿江千里居人免于伐树发屋役夫数
万人得无走死山谷中公于是有力焉及为刑部尚书
转户部益能于其官乙巳致仕归武进归年馀而病卒
年七十有四公性喜读书虽稗官小史亦用以资其经
略尤喜为诗歌羽檄倥偬中率不废诗上谷榆阳稿皆
成帙也善字书有晋人风骨其罢宣府家居好奖进后
辈与人言娓娓不厌与士人言言读书与俗人言言勤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1276-0459d.png
业莫不取其有益是时余以诸生候公公过待以为国
器及入仕途公每遗书诲以经世之学顾樗散无能自
效于公者公且死以传文见属余不得辞也公平生俭
朴既已贵其自奉如居约时独祀先款客则极丰洁曰
宾客重事也年五十遂独居未尝畜媵妾教诸子爱而
有法一饮食必有训自公既没天子赐之葬祭赠公太
子太保谥曰襄敏呜呼可谓有始有终者矣妻夫人吴
氏子二人仕为都督府都事伟太学生皆好礼让能世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1276-0460a.png
公之家者也   旸谷吴公
公名杰字士奇武进人也其为医始公之高祖肇父宁
赠太医院判公之学自青乌氏书风角云气占经李虚
中子平之术金丹内外秘诀无所不通医特其一技耳
然竟以医至大官其于医精究古方书而善脉其治病
不纯主古方书而一切以脉消息之有初若与证相反
而卒无不效者其馀奇疾尤效也弘治间以名医徵至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1276-0460b.png
京师遂以医游诸公卿间公医既精而仪观磊落阔达
善谈说颖然见锋锷于是诸公卿争迎致为上客京师
诸老医与公同时所徵诸郡国医莫不望风下之是时
都御史王钺镇大同奏乞吴某调治边军未及行御史
颜颐寿给事中李良度皆奏言吴某宜在供奉不宜弃
之边地下礼部礼部尚书集所徵郡国医试之卒无踰
公者故事高等入御药房中等入院最下遣还郡而当
遣者若干人公为之请曰国家三四十年才一徵医耳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1276-0460c.png
若等幸被徵又待次都下十馀年而又遣还诚流落可
悯愿不入御药房而与若等同入院尚书义而许之正
德几年掌院事李宗周竟荐公入御药房而同荐者凡
八人有与宗周同官争权者因左右谗之上曰宗周所
荐多私人且通贿实不能医上曰吾当自试之时上病
喉痹遂按名召公一药而愈上喜甚叹曰有医若此乃
不以医朕耶因厚赐公诘责谗者而谓宗周为忠公自
是得幸于上上每病未尝不属公公治之未尝不立愈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1276-0460d.png
一日上猎射还惫甚感血疾公进犀角汤愈命进一官
赐彪虎衣一尝幸虎圈虎腾而惊公疗之愈命进一官
赐银五十两表里一顷之试马御马监腹卒痛公进理
中汤立愈赐绣春刀一银三十两自是上所游幸公必
从尝侍上卧至以肩倚上或抚摩玉体有不以属左右
近幸而以属公其分御膳啖公有左右近幸所不能得
而公得之自医士十日而迁御医自御医三月而迁院
判凡一愈病则一迁为院判当迁者数矣公固让三年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1276-0461a.png
而迁院使上亲宠益笃尝欲以禁卫衔公赐蟒衣公谢
曰臣以药囊侍陛下此非臣职也上乃止某年上南巡
公以医谏且泣曰圣体尚未安不宜远行上怒曰汝医
官也敢乎叱左右掖出公留京师驾行至淮渔于清江
浦遂病还临清梦见公急遣校尉召公公驰至临清见
上上泣曰尔不忆我耶公亦泣遂扈从还通州时权彬
握兵在左右见上病一旦不讳惧诛欲据穴窟为乱力
请复幸宣府公脉已惊甚密言诸大奄曰疾亟矣幸可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1276-0461b.png
及还内耳脱至宣府不讳吾与若辈即死宁有葬地乎
奄以为然乘间百方说上上意动而彬亦数从公觇问
上病何如即诡言曰且愈矣勿忧也已而驾还京师崩
彬坐诛毅皇崩之几月而公亦致仕去矣既致仕留居
京师遣其二子遍从韩林诸名公游壬辰子希孟举进
士以才廉擢给事中于是以恩进公阶朝列大夫甲午
子希曾举于乡自某年公还武进稍葺室庐治田园为
终焉之计公既老居乡不复为人治病而亲戚故人有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1276-0461c.png
奇证或病危甚众医所不治者乃以请公公亦间往往
则应手愈居閒诵老庄氏书益究金丹内外秘诀以冀
所谓长生者其自号旸谷谷者谷神也或曰旸谷海东
仙人所居岁时与里中故人雅歌弹棋饮酒为乐酒酣
数语及毅皇时事出所赐衣物未尝不泫然流涕也久
之希孟为广信知府恳乞致仕归养归数月而公卒始
公每自诧得丹诀指其小腹谓人曰此中有物矣先卒
之一日余往候公公紫色莹然如平生希孟曰唐翰林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1276-0461d.png
在公点头卒时神气不乱整衣端坐口云好好遂卒年
七十有八嗟乎公信多奇矣哉希孟居乡有志向师事
徐养斋先生而友余余是以得备闻公之行事为传而
叙公在毅皇时事独详焉以见公之遭遇以俟国史传
技者有考云
   万古斋公传
宜兴万氏相传徙自凤阳始徙者曰胜三传至雄雄兄
弟六人皆强力殖产结豪杰而万氏始大于邑中雄生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1276-0462a.png
政政有弟盛为九江推官以学行推高一时而万氏于
是为文献家政生玙玙生公讳吉字克修为人方严刚
峻可望而知其为庄士自少从盛学盛为人亦方严公
心效慕之盛亦喜公类己公为学以为非有廉隅墙壁
不能自植立于是敛束筋骨刻意以古人为师读书观
古人忠孝大节辄揭之壁间自恐不如平生自礼义廉
耻大界限至于拱揖进趋冠履食饮之节画线而蹈终始
相较不失毫发善戏之谑露齿之笑未尝一出于口拨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1276-0462b.png
衣蹶足箕踞跛倚之小过未尝一加乎身其事父母视
寝视膳视药恪有仪节深心款然父母病不解带自始
病竟病愈以为常父暴病一夕卒每痛不及药哭辄殒
绝病尪然骨立年五十馀遭母丧哀毁不衰于丧父时
以是病衄至没齿衄竟不愈也与弟善以友爱闻邑中
病则共被寝至老弥笃尤未尝异钱帛善亦谨厚有兄
风教诸子宽而有法先志行而后文艺诸子烝烝雅饬
规行矩步孝谨一如公不衰其闺门化之娣姒雍睦自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1276-0462c.png
姻族朋友出入公家者不闻有谇语嘻嘻之声其诸子
弟不闻有挑达宕佚华矜之习邑人争相高之以比于
汉石氏而以公比万石君公面目清冷对人少寒温语
若落落寡情然人久与之处真意溢出外有边幅而内
朴无城府至其情所甚钟处宗族姻戚间恩礼款曲即
素婉娈多儿女子情者不能及也其自奉泊然衣未尝
问新敝食未尝问精恶室无媵妾馆无图画古器伎艺
之玩宾至时一奕而已然亦未尝溺意求工也居家手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1276-0462d.png
不识握算计帐之具口不问钱米盈缩虽以有弟足藉
亦其素性于财利疏阔使然然独喜施舍至歉岁家人
节口而食过窭人未尝忘施也友人且死属其妻曰济
我后事者必某也已而果然其处宗族每诵范希文自
吾祖宗视之无亲疏之语叹息者久之族人有缓急既
自罄其赀与力其所不及则醵其阖族之赀与力以济
其三族中待公饱饥衣冻婚子嫁女者若干人公恂恂
儒生非欲以振急排难为豪举其平生𡒄坎又非如希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1276-0463a.png
文有俸廪赐予可以收族其所为如是盖天性也以绳
检自律亦以绳检律人人有善虽在后辈必称叹推引
以为贤于己人有过虽在同辈必面折或动色不少避
于义有违虽田夫野人女子之言皆为之屈服及引义
争是非虽遇达官势人鲠鲠反复必伸已说不少媕婀
以是人或谓公激而知公者益以公朴直爱人如爱己
也其有欲为不义惧公知之而止者较之面折者尤多
居学中三十馀年学成行尊其儒生后辈有志节者虽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1276-0463b.png
不及公门亦心师公事公一如事师之礼公亦款款训
谕相励以古道不降辞色既执古自信因以古名其斋
诸儒生无背面必曰古斋先生而不敢字之其家子弟
且冠必为之行古冠礼及婚葬祭率准家礼从事不为
苟简在学中凡八试于有司皆不第而提学林公有孚
萧公鸣凤以德行旌士每首公以风诸儒生公自少读
经史守儒先成说甚谨于儒先中尤笃信晦翁氏然至
疑难处辄掩卷自思及有所得多出儒先论断之外文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1276-0463c.png
字尚理致不为华言然诸儒生心服公之行故不以文
名在学中独与潘君松为厚交潘君疏爽坦易而公坚
苦缜密两人操行不同而各以所长相取至白首无间
嘉靖丙申余始识公于宜兴公因遣二子从余游数过
余相与讲论有合有不合而卒归于相得也盖公尊经
传甚笃而守格式甚谨然而默成不言之旨近于破去
经传而易以为束书游谈者之所便得心忘象之宗近
于脱落格式而易以为宕无忌惮者之所假故儒者往往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1276-0463d.png
因其似而疑其真余既与公交久之乃稍稍于经传格
式之外有所陈述大要以反求自得一不蹈袭独操把
柄为说公闻而相与辩析亦久之然公察余非敢不尊
经传非敢不谨格式者是以因其迹而谅乎其心知其
人之不求为异而意其言之或不妄也先是公之友周
君道通学于王阳明子得闻致良知之说归而以语公
力怂恿之公以其说异朱子不肯信道通没十馀年既
与余相得则慨然谓其所善门人王革曰道通爱我今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1276-0464a.png
荆川子语固多与道通所述相合然固未尝背于朱子
我恨不及道通之存也呜呼以公之坚志励行虚心从
善使其早岁有闻且将由忠信而好学不知其何所止
正使晚年所遇不至如余之迂驽而得一豪杰之士其
感孚契合洒然冰解又不知何如此余所以愧公之知
也然公之所自立者其亦足以见于世矣居久之以贡
为桐庐训导桐庐地硗陜儒生溺于习俗锥刀琐琐鲜
志操公夙夜劝课为之深明义理界限时时举钓台故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1276-0464b.png
事激发之曰若辈非子陵乡人耶诸生一时为之爽爽
心动时节或有馈遗却弗受间有所受则以振业诸生
之贫者提学张君岳考之曰文足以范士行足以励俗
近得其实云未几恳乞致仕归是时二子士亨士和举
进士公每遗书必曰愿若辈为好人不愿若辈为好官
士和以翰林吉士出为礼部主事公闻之喜以其能不
干进如教指也在桐庐二年而归归六年而病卒病且
亟余往候之气已微矣犹披衣端坐作拱揖状谓余曰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1276-0464c.png
吾语言若颠倒者余曰须静以养之公曰正为平日不
能养耳是卒之前七日也卒时为嘉靖甲辰七月二十
日年六十有三公蚤年刚方自立晚而气象和易对人
煦煦自桐庐归后辈益乐亲之其行已类狷而意甚广
居常有志天下事自为诸生地方利害休戚亹亹为上
官陈说既老无所施用然犹不忘时事闻一贤人进则
喜见须眉为天下贺或闻进一庸恶陋劣者则蹙然改
容当食为之废箸每得忠谏章疏虽老必手录卒之前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1276-0464d.png
一月既已病半起坐间犹类聚平生所录拱手读之其
强于好善至老益笃自桐庐归数入郡访余相与讲劘
益切又邀余访养斋徐公慨然相见晚也故其卒也养
斋公志其墓妻李氏封安人子三人士亨吏部员外郎
后公五月而死于毁士安县学生士和礼部主事孝谨
一如公者也
   李宜人传
余读同年友罗君洪先所为述其先人副使双泉公与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1276-0465a.png
李宜人行事为之慨然而叹盖叹吏之渍于墨而溃其
防也然而洁志好修之士不宜如是其少岂亦有所累
焉而不能自免欤且夫阴柔之性啬而耽于饰床第之
言眤而易以售向非刚士孰能自免于此即有能免于
此而或窥罅揣空乘其耳目所不觉而阴入之赂幸而
觉之又牵于爱而有濡滞不忍之心往往坏名而失志
以至于败可怜也已故内有采蘋之节则外有素丝之
风内有交遍之谪则外有终窭之怨言所自者微也双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1276-0465b.png
泉公固洁志好修刚而不惑者而宜人之助盖亦多焉
双泉始以诸生游学于白河双泉产故窭而旅中益无
以为资宜人匍匐憔悴以佐朝夕之急然此犹迫于无
可柰何至如双泉举进士由兵曹郎历镇江淮安两郡
守官尊而俸入多人谓宜人有遭矣而此两郡又夹江
淮之冲鱼盐米谷重装大贾之辏多见可欲以是吏于
兹者洁志好修之士尤少而肥家以去者为多与所谓
窥罅而阴入之赂者亦时时有焉故为吏人妻者不餍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1276-0465c.png
于肥家之公橐则餍于窥罅之私赂矣双泉为此两郡
守其所入既不足以肥其妻子而宜人亦小心奉约束
惟谨其苦楚澹泊如在白河时至双泉解官归宜人箧
中皆故贫时物也无一增者双泉为兵曹郎是时奄瑾
张甚双泉以奉法数忤瑾瑾衔之数使人伺双泉双泉
于是日夜留曹中治文书不敢归而宜人独拥户爨马
矢买鱼肉以饷双泉而自与诸女奴食脱粟或杂以稷
菽有旬日食不肉者瑾伺之数月亦竟无所得及双泉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1276-0465d.png
在镇江宜人携女奴日往后圃掘野蔬而食之双泉既
廉不受钱又往往割俸钱以资过客宜人不谓迂也宜
人于是凡再受封矣至无钱买冠帔而尝从诸寮妇饮
诸寮妇皆冠珠翠冠明珰锦袿钏金累然宜人既素不
具冠又独衣故贫时衣以往逡巡席间诸寮妇以为苦
也更密劝以赂宜人矍然曰若不知吾夫耶且吾安得
闻此言诸寮妇因窃叹笑已而女有私献金器饰者
盖乘双泉所不觉也宜人痛呵绝之曰若不知吾夫耶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1276-0466a.png
诸寮妇至是始赧然以赂为耻焉呜呼使为吏人妻者
尽如宜人则安有所谓床第之言与窥罅以败其夫者
即有然者使其尽得见宜人之事安知不有赧然耻如
诸寮妇者乎此余之所深叹也宜人故长史李勋之女
归双泉若干年以卒有子一人而妾所生子二人其女
二人则皆出于妾宜人子独洪先耳宜人均而字之尤
善处嫡妾之间两妾中其少者柔婉自媚于宜人宜人
爱而抚之其长者故窘宜人然弗为较也第拊心自泣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1276-0466b.png
而已亦不以言于双泉后双泉自知而欲督过之宜人
曲为救解乃已其或双泉自以他事督过此两人宜人
曲为救解乃已此在宜人不为奇然亦人所难者宜人
既卒洪先以书属余使为之传余于交游中雅慕洪先
洪先凝重醇悫其志必欲为古人而后止可以观双泉
与宜人之教也而宜人之事有足系世风者故余掇其
一二大者著于篇而又以志余之所感云
   章孺人传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1276-0466c.png
吕氏有贤母曰章孺人孺人读书解道理有女士之
孺人之知书也自其父省庵翁翁先世累有显人家故
多书而翁尤好书日诵及六千字为准日诵不及六千
字不寝于书尤好诵五经自汉以来诸家之说五经者
皆能通之为文博雅尤工骚选然冲澹不好仕进以布
衣终翁无子而有女一人孺人也自幼受句读于翁翁
以为能既乃稍进孝经论语大学及史传所载列女贤
人孝弟之事种种能识其大指翁乃慨然而叹曰惜乎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1276-0466d.png
使汝不为男子章氏文献当在汝矣盖既以喜孺人又
若自恚其无子可属然者孺人既归于吕其夫为芝山
君某芝山有祖母章与母赵母张皆在而芝山兄弟数
人诸姒妇比屋居孺人奉一祖姑事两姑处诸姒能一
不失其欢祖姑章者孺人同族亦谓为从祖姑者也年
高性严诸子孙妇莫能揣意向顾意独在孺人然非以
重亲故也诸姒数因孺人进饮食问起居章即喜有宾
祭宴馈之事章必以命孺人孺人唯唯受命然不敢专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1276-0467a.png
必以请于两姑退又谋之诸姒以故诸姒款款益和两
姑亦喜吾妇之能代事吾姑而章又益悦也孺人与诸
姒居款款益和然慎重寡言笑即有内事相关涉数语
而已或问及诸史辄以不能对以为非妇人事也惟见芝山夜读史间举省庵所评史一二语以问于是芝山
乃知孺人之尝读史也至于训授诸子书则缕缕竟朝
夕其语有外傅所不能详者孺人之生子洵也后洵既
生而不娠者又七年洵又多病力请为芝山纳妾妾始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1276-0467b.png
娠孺人缉衣絮具汤沐亲自举儿儿死涕泣累日夜是
年而孺人自有娠明年演生又明年泌生而洵病亦愈
孺人之生洵与演泌也后洵又病恒爱而怜之然廑廑
不为姑息居常啖儿糈果勿与粱肉即与皆大人馂羞
之馀未尝为儿烹一雏其所与襦裤皆浣衣为之不为
制一新缯常曰儿福薄岂胜美衣肉食耶至于割鲜烹
淬之地与里巷讴歌剧戏之事皆闭勿令儿见即邻舍
小儿游荡无状者戒勿与游狎洵少拂于孺人教旨孺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1276-0467c.png
人视之甚愠然不忍箠挞又不欲闻诸芝山辄自怼为
之对案不食改之乃喜洵稍长知勤苦与两弟夜读书
课文夜过半孺人即又虑其劳以病也辄令女奴趣就
寝或自起灭其烛常谓洵兄弟曰汝先世贤人之裔也
余家先人亦世世读书宦显余父虽布衣文学谊行伏
一时余妇人也又不幸无兄弟先人之业绝于余父矣
两家文献在汝竖子可不慎与忆余父且死时汝曹尚
乃以先人田庐遗其嗣孙而以所藏图籍文书畀汝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1276-0467d.png
父且谓余曰他日汝子可教教之读吾书吾死不恨矣
汝兄弟志之及洵为诸生尝就举弗第孺人慰之曰汝
年少学未成尔且余与汝父教汝书固不愿汝禄养也
汝能积学修行纵终身不遇如余父可也不然徒苟且
富贵即钟鸣鼎食亦何足道于是洵强学博问以儒有
闻而章氏之书乃大行洵居官凛凛有名节其志师古
人务究于精微而止盖皆自孺人发之余观前史女子
能读父之书者率载以为美谈至于有家之传则往往
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1276-0468a.png
以托遗书为重事是以重于有子而伏姬班姬之属虽
能读父书然终不足以世两家诗书之泽者其竟以女
子故耶孺人奉其父之遗书与其遗言以教而成其子
子洵强学饬行杰然以儒自见于世人且望而慕之曰
是得于章氏之书者为多是使章翁无子而有子其书
无传而有传也盖人知孺人之为贤母而不知乃其所
以为孝也余故为之传以著之孺人讳宝浙之新昌人
子三人光洵光演光泌光洵举进士今为御史
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1276-0468b.png
   俞孺人传
俞儒人者玉山詹君讳某之妻训导钿之母也钿生
孤时孺人年二十有五岁钿伯兄某始三岁孺人居孀
矢节至今凡若干年卒以植二子而观其成自二子幼
学于塾每夜归读书辄篝灯火纺绩与相对以为常被
服食饮令毋得择所欲毋得詈人出恶语言有过辄请
于其舅而呵责之一不为掩故钿自童孺时已恂恂若
老生后舅氏没而二子且长矣则使某业农以给而使
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1276-0468c.png
钿专业于儒又纵钿使日与邑之诸隽游处钿痛自感
奋日夜刮淬在诸生中数年以学行推择超等为贡士
钿居京师是时四方修行之士若钿之同郡徐子直成
都赵孟静辈相与群居讲学钿悦而从焉恐不得卒闻
然世方骛于功利虽荐绅儒生皆不喜若辈说或相指
笑以迂阔孺人询知其子之所与游者某人某人而又
询知其所与游某人某人者如何人也乃独心喜焉钿
为人愿而善藏其居众中退然不见辞色而其介然有
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1276-0468d.png
所不为既训导于常亦闇闇不自标帜时或举其所闻
于先生长者一两端为诸生论说诸生相与服其行而
信其言孺人以钿之能惠于诸士也则又益喜钿为训
导几年诸生某某辈本其教之所自也相率请余为孺
人传余既传其事而论之曰夫女子非立节之难而立孤之难然世所称立孤者谓其不坠门户或能以荣进
显云耳非有能教之以正而成之者也就有能教之以
正者顾其为教也止于其母之身其教之所及也止于
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1276-0469a.png
其子之身而足矣今孺人乃能使其子尽友四方之贤
人君子以助乎其教之所不及又能使其子以身为诸
士师以广乎其教之所及盖其所以风世而轨物者远
矣噫嘻此岂妇人女子之所几也哉
   葛母传
葛母李姓讳妙贤凤阳李翁讳泰之女同邑葛翁容庵
讳钦之妻贡士涧之母容庵翁豪隽有气槩游于商贾
中能自见其奇尝上书巡抚言盐法河渠事利害甚具
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1276-0469b.png
语在王文恪公所为传始容庵之贾于扬也母独家居
奉其舅姑服勤干蛊兼子与妇之役容庵是以无远贾
之忧而舅姑亦忘其子之不在膝也其故庐灾于火容
庵自扬辇石输木而经理匠事皆属之母其居之成也
至今族人聚而居之已而从容庵徙于扬则又助容庵
构新居其经理视凤阳时尤勤不踰时而寝堂言言遂
如故家至今子姓聚而居之母家于扬几十馀年扬之
俗呰窳浮丽男子游手末作其妇女鲜事织绩而习为
卷十一 第 49a 页 WYG1276-0469c.png
假髻侈袖缘履之饰母独纤于治生蚤起育雏食豕酿
酒造醯剪裳涤器染湅縤仆仆迨烛不自休至见美
丽服器饰辄闭目斥去以是能殖其家不独容庵居积
贸迁之故也母虽以纤治产至于振里族之乏缮桥甃
衢粥饿槥胔纵解簪珥亦无所啬容庵慷慨行义倾赀
结宾客盖不独容庵之能施也女夫死无子命子涧为
之立后其父母死无子又无可后者则以义立主奉之
别室而烝尝之其知大计往往若此母性凝重训御诸
卷十一 第 49b 页 WYG1276-0469d.png
妇诸女如师门内无嘻嘻声尤谨嫡庶主仆之分僮婢
三百馀指饱饥逸劳人人自以为得也其教诸子有法
尤属意涧涧好聚古书购书数百金以上涧能为古文
辞所交多四方名士馆谷馈遗诸费日出母恣之勿问
也曰吾夫积金使吾子易以为善今吾散金以成吾子
之善也不亦可乎已而闻湛甘泉先生讲道南廱则遣
涧往涧于是闻体认天理之说未几构甘泉书院于扬
费且数百金涧请于母母曰此义事也亟图之自是书
卷十一 第 50a 页 WYG1276-0470a.png
院成而扬之士彬彬多向方者母年七十有五而卒其
详载在太仆盛公所为状而盛公又题其旌曰贤贞盖
不诬云母五子涧洞澄江汉而涧最知名余亦知涧者
于是涧以传属余盖余读邹东郭先生所为母阡表太
息者久之以谓伊洛先生在当时彼号为衣冠士子群
咻众狺乃不及一女子又谓葛母可方尹氏之母其说
云然然余以谓尹母之所以能彰于世者焞则贻之也
伊洛之门其颖敏才辩者几何人而确实坚苦言行必
卷十一 第 50b 页 WYG1276-0470b.png
信能守师法则焞为第一是真能以善养者而母之训
益因以彰涧所闻于师者固伊洛语也涧也自是焉益
落其华而收其实习其传而反诸心求其所以为焞者
则所以使其母之有传者固无待于人而惟尽乎已而
其所以尽乎已者固不在于声华辞艺之蔚然者而有在于克己反躬之闇然者矣故因东郭之论而附著之
 
 荆川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