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276-03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荆川集卷六
            明 唐顺之 撰
  序
   中庸辑略序
中庸辑略凡二卷初宋儒新昌石子重采两程先生
语与其高第弟子游杨谢侯诸家之说中庸者为集解
凡几卷朱子因而芟之为辑略其后朱子既自采两程
卷六 第 1b 页 WYG1276-0310b.png
先生语入集注中其于诸家则又著为或问以辨之自
集注或问行而辑略集解两书因以不著于世友人御
史新昌吕信卿宿有志于古人之学且谓子重其乡人
也因购求此两书而余以所藏宋板辑略本授之已而
吕子巡按江南则属武进李令板焉而集解则不可复
见矣序曰盖古之乱吾道者常在乎六经孔氏之外而
后之乱吾道者常在乎六经孔氏之中昔者世教衰而
方术竞出阴阳老墨名法尝与儒并立而为六家为九
卷六 第 2a 页 WYG1276-0311a.png
流其道不相为谋而相与时为盛衰佛最晚出其说最
盛至与吾儒并立而为儒佛然其不相谋而相盛衰也
则亦与六家九流同夫彼之各驾其说而其盛也至与
儒亢而六而九而二也斯亦悖矣虽然其不相为谋也
则是不得相乱也呜呼六经孔氏之教所以别于六家
九流与佛而岂知其后也六家九流与佛之说窜入于
六经孔氏之中而莫之辨也说易者以阴阳或以老庄
是六经孔氏中有阴阳家有老家矣说春秋者以法律
卷六 第 2b 页 WYG1276-0311b.png
说礼者以刑名数度是六经孔氏中有名家有法家矣
说论语者以尚同之与兼爱尚贤明鬼是六经孔氏中
有墨家矣性不可以善恶言其作用是性之说乎心不
可以死生言其真心常住之说乎是六经孔氏中有佛
家矣六家九流与佛之与吾六经孔氏并也是门外之
戈也六家九流与佛之说窜入于六经孔氏之中而莫
之辨也是室中之戈也虽然六家九流之窜于吾六经
孔氏也其为说也粗而其为道也小犹易辨也佛之窜
卷六 第 3a 页 WYG1276-0311c.png
于吾六经孔氏也则其为道也宏以阔而其为说也益
精以密儒者曰体用一原佛者曰体用一原儒者曰显
微无间佛者曰显微无间其孰从而辨之嗟乎六经孔
氏之旨与伊洛之所以讲于六经孔氏之旨者固具在
也苟有得乎其旨而超然自信乎吾之所谓一原无间
者自信乎吾之所谓一原无间者而后彼之所谓一原
无间者可识矣儒者于喜怒哀乐之发未尝不欲其顺
而达之其顺而达之也至于天地万物皆吾喜怒哀乐
卷六 第 3b 页 WYG1276-0311d.png
之所融贯而后一原无间者可识也佛者于喜怒哀乐
之发未尝不欲其逆而销之其逆而销之也至于天地
万物泊然无一喜怒哀乐之交而后一原无间者可识
也其机常主于逆故其所谓旋闻反见与其不住声色
香触乃在于闻见色声香触之外其机常主于顺故其
所谓不睹不闻与其无声无臭者乃即在于睹闻声臭
之中是以虽其求之于内者穷深极微几与吾圣人不
异而其天机之顺与逆有必不可得而强同者子程子
卷六 第 4a 页 WYG1276-0312a.png
曰圣人本天释氏本心又曰善学者却于已发之际观
之是中庸之旨而百家之所不能驾其说群儒之所不
能乱其真也彼游杨谢侯诸家之说其未免于疵矣乎
吾弗敢知然而醇者大矣其未能不浸淫于老与佛乎
吾弗敢知然而师门之绪言盖多矣学者精择之而已
矣则是书其遂可废乎是信卿所为刻以待学者之意

   明道语略序
卷六 第 4b 页 WYG1276-0312b.png
道致一而已矣学者何具多歧也盖圣人赞易模写人
心之妙与乾坤合体而蔽之以两言曰忠信曰敬忠信
者非他也吾心之无所欺焉者而已矣敬者非他也吾心之
无所肆焉者而已矣此无所欺之心即此无所肆之心
此无所肆之心即此无所欺之心此无所欺无所肆之
心即浑然乾坤之心非二也乾坤之心不可见而见之
于复复之所以见乾坤之心也学者默识其动而存之
可矣是以圣人于乾则曰其动也直于坤则曰敬以直
卷六 第 5a 页 WYG1276-0312c.png
内乾坤一于直也动本直也内本直也非直之而后直
也盖其酝酿流行无断无续乃吾心天机自然之妙而
非人力之可为其所谓默识而存之者则亦顺其天机
自然之妙而不容纤毫人力参乎其间也是故湛然常
寂而非静也盎然常感而非动也退藏于密而非内也
曲成万物而非外也不寝不食而非助也不睹不闻而
非忘也惩忿窒欲而未尝损也改过迁善而未尝益也
是乾之所以为易而坤之所以为简也如此则为敬以
卷六 第 5b 页 WYG1276-0312d.png
直内不如此则为以敬直内如此则为集义不如此则
为义袭如此则为由仁义行不如此则为行仁义故曰
道致一而已矣学者何其多歧也彼其所谓从事于心
者盖未尝实有见乎天机流行自然之妙而往往欲以
自私用智求之故有欲息思虑以求此心之静者矣而
不知思虑即心也有欲绝去外物之诱而专求诸内者
矣而不知离物无心也有患此心之无著而每存一中
字以着之者矣不知心本无着中本无体也若此者彼
卷六 第 6a 页 WYG1276-0313a.png
亦自以为求之于心者详矣而不知其弊乃至于别以
一心操此一心心心相捽是以欲求宁静而愈见其纷
扰也夫圣人论心之精莫如易之乾坤而善发易之蕴
者莫如程先生之书先生之书得于心而言之者也故
其言曰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而勿正之意同会得
活泼泼地不会得只是弄精魂又曰未尝致纤毫之力
此其存之之道又曰以敬直内便不直矣然则彼之所
谓从事于心者其为敬以直内者耶其为以敬直内者
卷六 第 6b 页 WYG1276-0313b.png
耶其为非力以存之者耶其为力以存之者耶其为活
泼泼地者耶其为弄精魂者耶武进尹抚州徐君子弼
自少有志于心学盖读先生之书而有会焉而惧学者
求于心者之差也则取二程全书采其要略而刻之于
邑中以其出于明道者为多也而题之曰明道语略呜
呼学者患不知求之于心知求之于心矣而其多歧又
如此故夫择之果不可以不精也
   季彭山春秋私考序
卷六 第 7a 页 WYG1276-0313c.png
春秋之难明也其孰从而求之曰求之圣人之心圣人
之心其孰从而求之曰求之愚夫愚妇之心春秋者儒
者之所累世而不能殚其说者也而曰求诸愚夫愚妇
之心不亦迂乎孔子尝自言之矣吾之于人也谁毁谁
誉斯民三代所以直道而行者也春秋者圣人有是非
而无所毁誉之书也直道之所是春秋亦是之直道之
所非春秋亦非之春秋者所以寄人人直道之心也人
人之心在焉而谓其文有非人人之所与知者乎儒者
卷六 第 7b 页 WYG1276-0313d.png
则以为圣经不如是之浅也而往往谓之微辞是以说
之过详而其义益蔽且夫春秋之为春秋以诛乱讨贼
而已子而严父臣而敬君人人有不知其为是而弑君
篡父人人有不知其为非者哉人人知其为是非而或
陷于弑逆焉者昔人所谓以意为之也虽其以意陷于弑逆
而其直道而行之心固隐然而在也圣人早为之辨醒
其隐然而在之心以消其勃然敢动于邪之意是以乱
臣贼子惧焉而能自还也其使之惧者不逆之于勃然
卷六 第 8a 页 WYG1276-0314a.png
而动者之不可忍而牖之于隐然而在者之不容息是
以能使之惧也非书其弑以惧之之谓也其惧者但觉
其隐然而在者之忽露而不觉其勃然而动者之暗消
是以惧也非惧其书我而不敢为之谓也故曰孔子惧
作春秋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之惧心斯人直道
而行之心一也斯人直道而行之心乱臣贼子之惧心
一也人人之心在焉而谓其文有非人人所与知者乎
善说春秋者则不然曰无义战人人可以知其为无义
卷六 第 8b 页 WYG1276-0314b.png
战也而奚问其有钟鼓无钟鼓云尔也曰某三王之罪
人某五伯之罪人人人可以知其罪之在也而奚问其
功与过云尔也曰乱臣贼子惧人人知其为讨乱贼也
而奚问其君之有以取之无以取之云尔也以是说春
秋岂不简约而易知也哉可谓以愚夫愚妇之心求春
秋而不蔽于圣经者也或曰然则游夏何以不能赞也
曰高与赤者世传以为游夏氏之徒也师说固宜有在
焉者其犹未免于说之过详欤其诸家之纷纷者又可
卷六 第 9a 页 WYG1276-0314c.png
知矣可谓蔽于圣经而不以愚夫愚妇之心求春秋者
也余为是说久矣儒者皆牵于旧闻迂焉而莫予信也
间以语彭山季君君欣然是之于是出其所著春秋私
考视余则公榖之义例左氏之事实诸家纷纷之说一
切摧破而独身处其地以推见当时事情而定其是非
虽其千载之上不可亿知然以斯人直道而行之心准
之要无甚相远者余是以益自信余之说有合于君也
君尝师阳明王先生闻致知之说为能信斯人直道之
卷六 第 9b 页 WYG1276-0314d.png
心与圣人无毁誉之心同其春秋大旨亦多本之师说
故其所见直截如此至于地里古今之沿革姓名氏族
之𣲖星历之数度禘郊尝社礼乐兵赋之纤悉古今之
所聚讼皆辨析毫釐务极该贯昔人所称经师莫之及
也以非大义所关故不擿之序中盖余尝闻李愿中言
罗仲素说春秋初未甚晓然及住罗浮后其说不知何
如夫罗浮何与于春秋也岂不以此心空洞无物而后
能好恶与人同好恶与人同而后能说春秋也欤君老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76-0315a.png
矣方且隐云门之邃厌文字之支离兀然洗心以游于
无物其所说春秋又当有进于是者余尚得而见之
   巽峰林侯口义序
有逐末之学而后有反本之论盖有执器而无得者论
者曰盍反而求之乎道虽然未若即器而道之为至也
有稽古而无得者论者曰盍反而求之乎今虽然未若
即古而今之为至也有滞经而无得者论者曰盍反而
求之乎心虽然未若即经而心之为至也孔子不云乎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76-0315b.png
兴于诗立于礼夫诗之咏歌礼之数度岂非所谓器而
诗礼之为经也岂非所谓古也哉试尝观之心之不能
离乎经犹经之不能离乎心也自吾心之无所待而忽
然有兴则诗之咏歌关雎猗那之篇已随吾心而森然
形矣是兴固不能离乎诗矣然自其读诗而有得也未
尝不恍然神游乎关雎猗那之间相与倡和乎虞廷周
庙而不知肤理血脉之融然以液也则是学诗之时固
已兴矣非既学诗而后反求所以兴也自吾心之无所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76-0315c.png
待而忽然有立则礼之数度玉藻曲礼之篇已随吾心
而森然形矣是立固不能离乎礼矣然自其读礼而有
得也未尝不恍然神游乎玉藻曲礼之间相与揖让乎
虞廷周庙而不知肤理血脉之肃然以敛也则是学礼
之时固已立矣非既学礼而后反求所以立也安得以
寓于篇者之为经而随吾心森然形者之不为经耶故
即心而经是已安得以无所待者之为吾心而有所待
而融然以液与有所待而肃然以敛者之不为吾心耶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76-0315d.png
故即经而心是已然则何末非本而又何所逐耶何本
非末而又何所反耶虽然善学者一之不善学者二之
非独今日然也在孔孟之门亦或不免于二之矣子夏
传诗传礼后世训诂家宗之子夏非训诂也然已权舆
乎训诂矣圣人惧其滞而无得也而曰女为君子儒君
子者务本之谓也子贡求性与天道于文章之外圣人
惧其离而无得也而曰一以贯之言文章即性与天道
也今之为形声文字训诂之学者皆是矣君子惧其滞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76-0316a.png
而无得也为之说曰盍反而求之乎心也此所谓有逐
末之学而后有反本之论者也而学者缘此遂以为必
绝去形声文字与训诂求之窈窈冥冥而后可以为至
道二者本末则必有分矣然而皆圣人之所不与哉林
侯口义者侯之与二三子所以讲于六经孔孟之书者
也林侯苦节而不以骄世峻行而不以矜俗其志务于
反躬以求尽乎精微而于古人形声文字之间乃索之
如此其密而析之如此其详嘻吾知其不为滞也其殆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76-0316b.png
有见于道器古今之不二也乎虽然吾犹惧二三子之
二之也二三子试致诚而求之默识吾灵知灵觉之本
体于群居诵习之中融然以液否耶肃然以敛否耶是
融然而肃然者在心耶在经耶在心也则何待乎经在
经也则何感乎心是心与经一者耶二三子可以即此
而自得之矣而又何窈窈冥冥之求哉或曰今之为形
声文字训诂之学者皆是也子颛颛焉若恐二三子之
离而去之何也曰本末则必有分矣二之皆弊也且夫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76-0316c.png
滞经之弊浅而著离经之弊深而微滞经之弊惟固陋
者而溺于此离经之弊虽疏通者或不免溺焉吾举其
深而微而二三子乃或昧于其浅而著吾欲使二三子
不溺于疏通之士之所溺而二三子乃或不免溺于固
陋之士之所溺则非余之所敢知也而亦非林侯之所
知也于是口义刻既成丹徒李令来请序序之
   笔畴序
苟可以诱世而劝俗者君子不废也匹夫一怒挺而两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76-0316d.png
斗于是时而庄语之以诗书礼乐则益其怒而疾其斗
耳而滑稽之士为之微言冷击嘲谐诙谑于其旁则释
然一噱而散小夫妇人恣睢凶毒于冥冥或惧之以士
师理官之法彼有傲然而已矣巫儿佛媪为之张皇神
鬼指徵禨祥则彼且瞿目缩舌而骇汗夫苟可以解急
斗则嘲谐诙谑或捷于诗书礼乐苟可以惧冥凶则神
鬼禨祥或痛于士师理官滑稽禨祥之说非君子之说
其要于解斗而惧凶则君子所以为劝于世也由此言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76-0317a.png
之其苟可以为劝于世虽其戏如滑稽诞如禨祥且不
废也况其言之根据古先而不诡于绳墨者乎笔畴之
为书自居身御物至于家人细琐之事皆备自经史百
氏至于小说衢巷之谈多所采摭盖亦不尽雅醇而其
大旨要于使人畏慎柔宽择步而蹈以避咎其知足少
欲忍辱濡下宾名去华大率称引老庄然而古先所以
厚施薄责惩窒忿欲之绪言亦往往而在也昔人谓老庄
处危世触骇机欲以曲自全故往往上柔弱黜刚强至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76-0317b.png
自处于材不材之间迷阳郤曲以晦世而免祸为是书
者其意毋乃出于此欤虽然使明哲之士读之则自可
以观其深剟其驳焉而节取其是者以闾巷乡曲之士
读之且将悚然有动乎其心怵于祸而冀于全去其狷
忿斗争恣睢凶毒之习而庶几乎谦柔长厚宽身之道
岂非志于劝俗者之一助欤是书故有板刻吾邑吴前
川翁乃刻而揭之墓之左屋以示其乡人然半而不完
翁之子鸣玉既得其全书于是并刻之以广于世以成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76-0317c.png
父之志云
   王君注握奇经序
余少颇好奕无从得国工之谱而独以意为之寤寐而
悬思焉久之其于战守攻围之间若或有得算焉而因
以胜于人其不能胜而败焉者则咎于思之所不至而
已艺既稍习已而得国谱则余所以胜者大率多古人
已试之术其败焉者则古人已先为之营救布置余于
是自笑其思之不极不能尽合于古人而又惜不早得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76-0317d.png
国谱以助余之思也以是知古人之精神寓之于谱奕
者索诸已之精神与索诸古人之精神苟有得焉其致
一也奚必谱之是而心思之非奚必心思之是而谱之
非乎然则言兵法者何以异此自伏羲画象贞坎悔乾
为师已寓居中握奇之义而握奇经则世传以为黄帝
书盖战法自黄帝始也顾其文简奥世鲜知者王君以
穷经馀力推究其说为之注释其诸家言兵有及于握
奇者悉取而附之其营算占候亦缀焉以为兵家全书
卷六 第 16a 页 WYG1276-0318a.png
书示余余窃叹其有似于吾所谓奕之谱也盖史称卫
霍不学古兵法而每战辄胜然观其环车为营纵轻锐
往当丐奴实得经中所载二垒游兵之义至诸葛氏摹
握奇为八阵钩角联络一一古法宜其可以必胜矣而
竟不能成混一之功岂其所当之敌有坚脆耶何暗合
古法与纯用古法者其效乃若是相反耶然君颇自奇
其说以为得吾书而用之内靖草窃外靖疆圉特为易
事盖余之于奕也虽知思与谱之无二然以谱措之悬
卷六 第 16b 页 WYG1276-0318b.png
思则差较毫釐以悬思措之临局则又差较毫釐是以
圣人自谓能行三军而又曰军旅未学言兵之不可以
尝试也王君年始衰矣而志尚壮今塞垣多故安知不
有知君而举之者使之儒服立军门亲鼓鼙之间以与
老将角短长而知其胜算之果不能出吾书也则王君
乃可以自信矣
   江阴县新志序
有家者随其家之所有而籍记之其常也凡其田亩租
卷六 第 17a 页 WYG1276-0318c.png
甔钱贯丝缕豉合酱罂僮指之数此纤勤治生者之所
详而游閒华饰者之所略也凡其池馆花树狗马图画
古物珍器之数此游閒华饰者之所详而纤勤治生者
之所略也二者则更相笑矣而家之所以为家者则固
在此而不在彼也与郡国州邑之有志自古而已然亦
所谓随其郡国州邑之所有而籍记之其常也禹贡周
职方岂非志国邑者之所权舆也哉然自后世观之则见
其有琐细而俚俗者矣夫其田赋高下之异等坟垆黎
卷六 第 17b 页 WYG1276-0318d.png
赤之异壤九镇九泽之异名而五戎八蛮之异服其列
而载之可也至于筱荡箘簬淮蠙江龟海错之纤细则
类于草木虫鱼之书而多男少女多女少男之纪则近
于闾井村俗之谈古人何若是之琐琐也盖苟有切于
利器用而阜民生辨阴阳而蕃孳息则固不得以其秽
杂而略之而况其大且重者乎其所载而详者固然则
其所不载者亦可知矣后之所谓地志者则异是矣其
叙山川也既无关于险夷潴泄之用而其载风俗也亦
卷六 第 18a 页 WYG1276-0319a.png
无与于观民省方之实至于壤则赋额民数一切不纪
而仙佛之庐台榭之废址达官贵人之墟墓词人流连
光景之作满纸而是呜呼此何异于家之籍专记图画
狗马玩具为妆缀而租甔钱贯所以需衣食之急者漫
不足徵也其亦何取于为家也与知家之有籍本以治
生而非以观美国邑之有志本以经世而非以博物则
得之矣窃闻国朝集诸儒臣修一统志时两人相诮其
一人欲载科目之数则曰此非进士录也其一人欲载
卷六 第 18b 页 WYG1276-0319b.png
户口田赋之数则曰此非黄白册也科目则别有录矣
不载宜也户口田亩固天下之大命而经国者所必稽
也且若彼之说则禹贡周职方其亦黄白册也哉彼固
以是为琐细俚俗焉而不载也江阴于常州为属邑而
枕江之冲为苏常诸郡北门以故视他邑独重旧虽有
志而宜书不书不宜书而书大率如所论诸志之弊无
足徵者至今令馀姚赵君始更修之赵君为政洁已爱
民才敏而虑周凡志中所载田赋徭役户口食货谣俗
卷六 第 19a 页 WYG1276-0319c.png
水利防江治盗之源委本末节错丝棼盖皆君之所尝
蚤夜尽心焉者其于浮文羡费则尽屏去不事譬如辛
苦起家之人斥绝耳目之玩而毕力于家人生事之间
一钱粟之盈缩一臧获之奸良与夫鐍钥闾户之守虽
其锱铢隐赜而聪明智算举无遗者于是一切以其精
神思虑之所及而登之于籍至其纂缉成编则以属之
学士张先生先生以其国史之馀才而推之以成一邑
之史故其所载繁简删存能得赵君之所用心而著之
卷六 第 19b 页 WYG1276-0319d.png
以为后来治邑者之所据准又如计然任公之徒精于
治生而太史公萃之为传凡其仰俯拾取废居弃与之
法与夫卮茜荻漆之细莫不具载能得诸人之所用心
而著之以为治生家者所必资盖为邑之与治生意向
或异家籍之与邑志体裁亦殊至其的然当于实用而
不取办于具文焉则一也夫前人以其所用心而著之
籍记后人因其所籍记而得前人所用心而守之是以
家道能常兴而不坠予欲使后之为江阴者因赵君之
卷六 第 20a 页 WYG1276-0320a.png
所为志而知其所用心而守之也为之书其端
   郑君元化正典序
会稽金锡竹箭之产甲天下其钟为人文大率峭拔
慧能以文章勋伐耀于当世至于方外之士亦往往能
俶傥瑰怪以露其奇盖所谓地气然也会稽郑君少喜
谈兵读韬钤诸书尤工于风角鸟占尝北抵宣大东历
辽蓟掀髯谒诸边帅谈笑油幕间每敌镝骤飞发一语
策胜败屡屡奇中以是撼贵珰老将而出其橐中之金
卷六 第 20b 页 WYG1276-0320b.png
短衣飞鞚目中无百万貔虎气当此时盖一机智勇辨
之士及长揖边帅故裘南归乃究意黄老内养之学翱
翔吴会与娵娵骚人墨士相徵逐寄身药肆中呐然守
柔下帘昼卧人不识其有雄气者盖郑君始终若此亦
奇矣哉郑君自谓得青峰碧厓诸异人之传尝著内养
书名曰元化正典大槩本之中黄之说又谓邵子十二
万九千六百之数盖暗藏火候以为邵子最得伯阳微
旨余闻内养家多言火数乃虚设期于阴阳无偏胜而
卷六 第 21a 页 WYG1276-0320c.png
已郑君乃以为实有是数若跬步以至百步然者余不
能尽解其说也郑君又欲往燕齐海上牢岛不夜之间
庶几复遇异人焉燕齐海上之异人若黄石海蟾之流
盖尝决机军旅而其后得仙者也郑君倘得而见之乎
其归以语我
   东川子诗序西北之音慷慨东南之音柔婉盖昔人所谓系水土之
风气而先王律之以中声者惟其慷慨而不入于猛柔
卷六 第 21b 页 WYG1276-0320d.png
婉而不邻于悲斯其为中声焉已矣若其音之出于风
土之固然则未有能相易者也故其陈之则足以观其
风其歌之则足以贡其俗后之言诗者不知其出于风
土之固然而惟恐其妆缀之不工故东南之音有厌其
弱而力为慷慨西北之音有病其急而强为柔婉如优
伶之相閧老少子女杂然迭进要非本来面目君子讥
焉为其陈之不足以观风歌之不足以贡俗也余读诗
至秦风其言尽田猎战斗之事其人翘然自喜忾然有
卷六 第 22a 页 WYG1276-0321a.png
跃马贾勇之气已而读楚骚诸篇其言郁纡而忉怛则
愀然有登山临水羁臣弃妇之思夫秦风慷慨而入于
猛楚骚柔婉而邻于悲然君子不废岂非以其虽未止
乎中声而不失其风土之固然其陈之也可以观其风
其歌之也可以贡其俗乎东川子家秦中盖昔人所谓
汧渭之间与其所为载歇骄游北园故处往往而在东
川子雅喜为诗尝寄余诗百馀篇皆跌宕疏健绝去脂
粉纤冶之态虽其于中声未知必合与否然可谓不失
卷六 第 22b 页 WYG1276-0321b.png
其土风者其塞垣诸曲余尤爱之如边城鼓角春寒梦
塞旌旗日暮云天寒细柳营嘶马草满长城水饮驼
榆关千里秦云暮羌管一声汉月秋较其音节倘亦有
驷铁无衣之遗否耶然则读是诗者不必问其何人而
知其必为秦人之诗无疑也余南人也而不能为楚声
窃喜东川子之为能为秦声也乃为之题其首后有采
风谣者自当得之
   前后入蜀稿序
卷六 第 23a 页 WYG1276-0321c.png
山泽好奇之士往往以极幽遐诡谲之观博搜山川草
木鸟兽变化之情状为快然其耳目有所滞而不能遍
于是有侧身四望之思宦游羁旅之士其力足以穷悬
车束马之径凌跕鸢挂猱之阻然其情志有所累而不
能遣于是有怀乡去国之忧情志与耳目常相违而山
川之与人常不相值惟蜀僻在西垂古所谓别为乾坤
者也雪岭大江之雄浑峨巫青城之窈丽仙灵之所窟
宅其胜甲于天下然陆则拒以飞厓断栈水则狭以惊
卷六 第 23b 页 WYG1276-0321d.png
江急峡斗雷霆而翳日月其险且远亦甲于天下自古
好奇之士慕其胜而以其险远不能至于是有梦而游
寤而叹焉者自非游宦与羁旅终其身无因而一至焉
其至者怵于险而忘其为胜于是羁臣迁客之思深而
轻举冥搜之好移变衰摇落之感生而雄浑窈丽之观
改盖昔人所赋侧身西望阻岷峨者既足以著山泽好
奇缱绻顾慕不能自遂之情而其所记峡州至喜堂者
亦足以尽宦游羁旅憔悴无聊不能自遣之状夫虽幸
卷六 第 24a 页 WYG1276-0322a.png
为耳目之所接而夺于情志之所不快与虽幸为情志
之所快而限于耳目之所不接其耳目所不接者既不
能使景就乎情而工为凿空揣悬之言其情志之所不
快者又不能使情就乎景而泄其和平要眇之音于是
大夫缺于登高能赋之义而骚人奇士纵欲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亦无所凭焉以聚其精而发其辨博噫嘻此
春山公前后入蜀稿所以为可讽也公自郎官出为郡
守自郡守迁按察副使先后皆在蜀其为郡守也于重
卷六 第 24b 页 WYG1276-0322b.png
庆盖陆走栈水浮峡而后至中州之人所谓险且远其
为副使也于建昌则在灵关大渡瘴雨蛮烟之外虽蜀
人亦素惮以为险且远者而公皆恬然安之政事之暇
方且披巉岩践霜雪穿猩鼯豺虎之窟俯江妃水仙之
宫以穷其胜而犹若未足故其险无所不涉则其胜无
所不穷其所历与所穷一切可愕可喜则无不见之乎
诗盖其大者关政理谣俗之故其细者足以牢笼百物
山川草木鸟兽变化之情状其叙险也既可以使人欷
卷六 第 25a 页 WYG1276-0322c.png
歔惨慄而如堕其叙胜也又可以使人飒爽飞动而如
跻向非公以其宦游旅寓之迹而兼乎山泽奇士之好
情志之所快与耳目之所接适然遇合固不能摹而写
之若是公诗既刻为二卷其子于德请序于余余以谓
使好奇之士读公之诗可以不俟涉险而坐穷其胜于
庭户燕閒之间宦游羁旅之士读公之诗且将悦乎其
胜而忘乎其险顿然释志于惊江绝栈之上也然则不
能自遂与不能自遣者皆将于公之诗乎有得也余山
卷六 第 25b 页 WYG1276-0322d.png
泽人也盖慕蜀而不能至者亦将于公之诗乎有得
遂不辞而序之
   山堂萃稿序
余读孔氏论语而见其所称古之逸民夫逸之为言隐
也彼其事污君而为之士师至于三黜而不肯去与其
断发雕体以君长于蛮夷偃然有南面之尊可谓渐染
于显荣而孔子至以匹于让国饿死之人而谓之逸民
何耶盖此数人者其脱于声利华宠之外而一无所缁
卷六 第 26a 页 WYG1276-0323a.png
焉则同也特其所谓不降不辱者则心与迹并其所谓
降而辱者则心与迹判而难以识耳今吾侍郎养斋徐
其可与于若人之徒欤嗟乎士之嗜欲驱诸其中而
纷华荡乎其守始进者躁于求而宦成者固其位能自
脱焉者少矣公少时则已自致于亨衢然公澹泊不见
可好其后反求乎理性精研乎义利益知自贵而贱物
故虽居高位享厚禄而其貌冲然常若山林之癯其家
萧然常无十金之橐乞其身有耄夫之所不能决而必
卷六 第 26b 页 WYG1276-0323b.png
之以强健之年砥其节有寒士之所不能居而甘之以
肉食之后自是天下知与不知言清名完行者莫不翕
然归公然则公之进而显也其心与迹判者耶其退而
隐也其心与迹并者耶余幸与公同乡曲自蚤岁即知
慕公公为侍郎而余适在翰林方其旅候于隆隆之门
而习见乎炎炎之态则闷然而返每一见公则不知冷
然嘘我以清风也而不能去公还于家余亦罢归又获
从公游每访公之庐但见山窈水回老屋数椽阶前鸟
卷六 第 27a 页 WYG1276-0323c.png
雀鸣声上下则不待见公而已如游于首阳之曲柳下
之乡可以使人乐而忘返矣已而公出其诗文若干卷
曰山堂萃稿者示余余受而读之盖自其平生所谓应
酬文字与得归草堂以后诸诗及谢病诸疏皆在焉公
非如文章之士刻镂以为工者也而其清远閒散耿介
独立之气黝乎其渊藏𤨿乎其金鸣其风旨直与古者
逸民采薇之歌三黜之语历百世而相上下则又不必
即公之容望公之庐而公之为人固可以一抚卷而得
卷六 第 27b 页 WYG1276-0323d.png
矣虽然昔人不云乎身隐矣焉用文之且夫所谓逸民
者方将鸟行而蝉蜕惟恐其影响之不幽而岂蕲之以
言语文字行于世也哉矧公位大臣又当天子向意之
时苟少需焉施功于社稷被泽乎生民不难也公意犹
若有不屑焉者而亦何藉于文乎然而世有不能即公
之容望公之庐者得其文而读之或可以得公之为人
则夫廉顽而起懦亦将于是乎在余既校而正之以还
于公因为之题其首
卷六 第 28a 页 WYG1276-0324a.png
   剑泉奏议集序
剑泉吴公奏议集凡几卷在嘉靖初天子励精思治博
取俊乂以充庶位尤注意台谏之选公于是以才召入
院为御史凡所建白多见采纳若兹集所载是也于戏
公之言备矣而其大者莫如劾柄臣之奸与请开通惠
河诸疏始柄臣掌营兵怗势为奸利士大夫以为隐忧
而公慨然上疏攻之其言明白切痛多人之所难言已
而相继攻之者益众然或过激不足取信而柄臣益恣
卷六 第 28b 页 WYG1276-0324b.png
不悛后天子亦自烛其奸下之狱以死盖去公上疏时
十五六年而公之言验矣国家运道自通州至京师故
从河运后乃从陆其故河废闸犹在议者屡请修复而
京师大猾倚陆运侔利往往为飞语摇之公如建议则
以身塞利害之冲又赖天子与相力主其事迄有成绩
其详具公所上通惠河志中自河功之成也户部岁省
运钱十二万缗此则公言之既效者公又欲尽转通州
之粟于京师以消未形之患则其言未及行而忧时者
卷六 第 29a 页 WYG1276-0324c.png
多以公言为是也公始令江山有声而擢御史自御史
出守处州历官南京太仆少卿而致其事公为人敏锐
阔达艺于世务而捷于应机开口抵掌锋锷捷露课功
策效不爽一发非同迂腐拘牵之士指摩而坐论之者
也公尝谓余曰士大夫谈说经济指天画地贯穿今古
不足为难惟切中事情若操刀而割刃随手下卒无一
刃不当肯綮乃为难耳此盖公之所自寓乎曩公在御
史时又尝为余言傥得在塞垣之间当为国家鞭笞绝
卷六 第 29b 页 WYG1276-0324d.png
域招乌孙鄯善之俦而致之阙下盖公自量其方略气
力有足办此者以其不至大官故其所设施者不竟虽
然是集也可以观公之槩矣   声承集序
渐斋子录其平生交游往复之书及诸赠言名之曰声
承集凡若干卷渐斋子始居给舍侃侃厉名节故其时
所与游多慷慨奇节之士已而谢事家居蝉蜕声利晚
乃刋落华叶潜究精微故其时所与游多山泽肥遁之
卷六 第 30a 页 WYG1276-0325a.png
流与讲学论道之朋且夫人之于世固未有独立而无
与者缙绅相与以同心而共济虽山泽与世不相涉亦
必有与焉以同道而相益此孤立一意之辈所以不可
行于朝而狷狭枯槁逃虚避人之行要亦不可行于野
也渐斋子以其真率苦淡之节而使海内高士争慕与
之游若不及又能以其谦虚不自满之量而使与之游
者争献其所长者如注而一无所拒故其在朝则相与
秉公斥奸以共忧天下之忧在野则相与养志理性以
卷六 第 30b 页 WYG1276-0325b.png
共其乐于山林泉石之间盖渐斋子之所取于友者既
已无不尽矣然犹以为聚散存没其数之不可常人情
久则易以忘是以虽其平生所与交一臂之人异日或
至于举其姓名且不能记其姓名且不能记则其所以
交相儆戒策励之意亦或至于怠且废幸其书词翰墨
尚可寻绎而因以志其人之姓名与其所以相儆戒之
意则虽其聚散存没之不可常而宛然常如一臂之交
虽在燕閒独处之中而自得乎群居儆戒相成之益此
卷六 第 31a 页 WYG1276-0325c.png
声承集之所为录也盖昔柳子厚作父友志其人之姓
名备矣然但以侈朋游结纳豪杰为美谈至于切磋儆
戒相成之谊未著也卫武公所与友自卿至于师长士
至于旅贲资其儆戒以进于睿圣故抑淇澳之诗传之
至今然其儆戒之言可闻而卿师长士旅贲固亦当时
所谓贤者其姓名独湮没不可见使尚友者有遗憾焉
至子舆论献子有友五人则幸于两人者尚可识其姓
名而慨然有感于三人者不可记今渐斋子修名砥节
卷六 第 31b 页 WYG1276-0325d.png
不啻如子厚其尚贤取友如献子其老而好学盖有卫
武之遗使后之人慕渐斋子之风而读其所为书读其
所为书而得其所与游者其将曰某也慷慨奇节人也
某也肥遁人也某也讲学论道人也是渐斋子能以其
所得于友者而乂以为后人尚友之助也其亦可以无
子舆三人之感矣而余也又得以不敏之词附姓名于
集中其亦不谓幸矣夫
   吴孺人挽诗序(礼部郎中惺母/)
卷六 第 32a 页 WYG1276-0326a.png
古者既有左右史以记言动矣而又为之诗诗之与
同于籍善事以镜来世而咨嗟咏叹之则其味尤长而
其风益远盖诗者其助史之不及乎然左右史所载惟
其朝廷邦国王公钜人殊勋绝德非此不列而其载之
诗者大半多闺闼房帷之间以及伐桑采葛髦笄膏沭
家人琐屑之事是以涂山有莘助赞王业然不列于夏
商之书而十三国风自二姜许穆夫人以烈节著闻则
诗人侈而歌之不一而足虽以田墅闾巷之妇人若草
卷六 第 32b 页 WYG1276-0326b.png
虫鸡鸣静女其名姓绝不登史册其事亦无特异者而
皆得见之于诗岂史主于纪大而略小诗主于阐而探
赜其为教一而其为体则异耶然则诗非特以助史之
不及其于女史尤要也汉时刘更生善为诗其所辑列
女传率本之诗谓诗之系乎女史也岂不信乎吾友吴
君敬夫之母吴孺人既没而士大夫为之挽歌挽歌者
沿于虞殡其乐道善事而咨嗟咏叹之者诗之遗也鸣
呼孺人以闺中之懿非如男子有四方之事功德炳炳
卷六 第 33a 页 WYG1276-0326c.png
可以托于鼎彝之勒左右史之载而与之不朽而又非
有如燕燕柏舟载驰遭罹厄会以显其奇节为诗人所
希诧其所可见者不过乎闺闼房帷麻丝浆酒之间尊
养姑章敬承夫子家人女子之常事而已虽然槩以草虫鸡鸣之义其宜在所不废乎是以诸君子哀而诗之
以附于彤管也其以广列女之采而兴起幽人之贞也
乎余国史也于序诗为宜故推本诗之系乎女史者而
为之序
卷六 第 33b 页 WYG1276-0326d.png
 
 
 
 
 
 
 
 荆川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