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276-02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荆川集卷四
            明 唐顺之 撰
     答张甬川尚书书
养斋翁归辱赐手教嘉惠多感远念顺之粗顽非畜德
之器迂疏非适用之才徒以粗顽近乎质木迂疏类乎
澹泊以此幸不见绝于大君子之门自入山中稍欲收
卷四 第 1b 页 WYG1276-0242b.png
敛精神摆脱习气庶几少有所闻以酬宿志且以不负
长者拳拳教爱之至意而閒静中转见种种欲根起灭
不断虽暂随气机歇息终非拔本塞源工夫益觉实病
之难除实功之难进也承教中庸不可能乃在声臭之
表此吃𦂳要言中庸所谓无声无臭实自戒谨不睹恐
惧不闻中得之本体不落声臭工夫不落闻见然其辨
只在有欲无欲之间欲根销尽便是戒谨恐惧虽终日
酬酢云为莫非神明妙用而未尝涉于声臭也欲根丝
卷四 第 2a 页 WYG1276-0243a.png
忽不尽便不是戒谨恐惧虽使栖心虚寂亦是未离乎
声臭也明公之致力于道而自得之也久矣而犹云老
且望洋日有愧叹此岂明公之过为避让哉盖常存不
及之心而后可以言戒谨恐惧而后可以闲未萌之欲
古之圣贤所以兢业此心至老益强类如此也放失如
顺之辈窃因此更有省矣承示欲修饬武备此明公为
国家之深虑也世人作事计较成败利纯畏首畏尾自
为之念重而任责之意疏所以弊多积于循袭而事每
卷四 第 2b 页 WYG1276-0243b.png
牵于掣肘以明公之素望与其素养居其位而行之因
则因革则革谁能挠之虽然武备其一事也昔周命周
公毕公以东郊之治欲其彰善瘅恶以淑人心至于世
变风移而后已今之民风士习其沦胥抑可知矣而畿
甸为尤甚此俗吏之所谓迂缓而有识之士所为深忧
而惧无以善其后者也然而明公今日之任周毕之任
也且夫东郊虽周之东郊而实染殷之馀风者也经周
毕而一变其俗况南都固祖宗之所肇基而风勤之者
卷四 第 3a 页 WYG1276-0243c.png
也以明公之素望与其素养居其位而行之明示好恶
提醒人心而挽之礼义廉耻之域使四方之有风俗自
畿甸始畿甸之有风俗自明公始非明公今日之责而
谁望乎闻太夫人已就养是明公入则承欢于内出则
宣力于外其承欢于内也益所以畜其效忠之心其宣
力于外也益所以推其养志之施盖两不相妨而交相
益也此深可为明公贺矣养斋翁考满归遂欲乞休但
山林中得此翁于乡俗极有益仕途中又少却此翁为
卷四 第 3b 页 WYG1276-0243d.png
可惜耳然其意已决矣
   又
曩承手教谆切皆道义肝膈之语感幸感幸至于所论
学术之虚诞与其毫釐之差则皆足以惑世而害道此
切中当世学者之膏肓鄙人亦尝深忧之而未及面请
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言非君子之所急而况其诞者
乎承示大学小传盖发于涵养之真而多自得之说至
于身心意之别以正心为主静之学尤明公之所独得
卷四 第 4a 页 WYG1276-0244a.png
其曰正心者不属于意不属于身者也是心之无所发
动事物未交于视听时也斯时也心惟存其恂慄而已
凝然中居而外诱不敢干也是则然矣但不知事物既
交既有视听之时其凝然中居而外诱不敢干者与前
时有异乎无异乎岂所谓凝然中居者只主于静时而
为言者乎抑亦无分于动静而皆在者乎更愿教之
   答吕沃洲御史书
居乡无朋友夹持深惧堕落得来教不觉然甚幸甚
卷四 第 4b 页 WYG1276-0244b.png
慰兄云暂时宁静若有端倪恍惚转移复离本体自非
兄之恳心真实直从心源上著工夫不能为此言然兄
自谓未得霸柄入手者正恐此病亦坐乎此大率此学
只论有欲无欲不论宁静扰动若本无欲障则顷刻之
间念念迁转即是本体若欲障未尽则虽穷年默坐能
使一念不起亦只是自私自利根子白沙先生尝言静
中养出端倪此语须是活看盖世人病痛多缘随波逐
浪迷失真源故发此耳若识得无欲种子则真源波浪
卷四 第 5a 页 WYG1276-0244c.png
本来无二正不必厌此而求彼耳兄云山中无静味而
欲闭关独卧以待心志之定即此便有欣羡畔援在矣
请兄且毋必求静味只于无静味中寻讨毋必闭关只
于开门应酬时至于纷纭轇轕往来不穷之中更试观
此心何如其应酬轇轕与闭关独卧时还有二见否若
有二见还是我自为障碍否其障碍还是欲根不断否
兄更于此著力一番若有得与有疑幸不惜见教也苟
以为多病羸弱精力不及闭关以养疾则可耳闭关以
卷四 第 5b 页 WYG1276-0244d.png
养心则不可也程子尝曰习忘以养生则可习忘以求
道则甚有害其辩之精矣然养生亦只在无欲上求之
故曰饮食男女圣贤自这里做工夫斯言至近而精兄
有意于元气之复乎则愿兄毋忽斯言也弟亦多病羸
体盖平生得效良方在此耳至于厌事之病弟亦素有
之然旧未尝自以为病今幸知病矣何日得与兄共坐
一室日夜相与磨勘洗濯此心临书耿耿   与王龙溪主事书
卷四 第 6a 页 WYG1276-0245a.png
世人之不能不疑于吾辈也久矣近有士夫自浙中来
者云及吾兄以佃寺之故使宪司有言且云兄以寺地
据风水之胜欲作令先大夫墓地上官某人者既予之
矣而宪使持之故若此纷纷也仆闻而窃叹以为如兄
安得有此此乃传言之误耳不然则必俗吏欲污蔑善
人托为此说就使非传言之误非俗吏欲污蔑善人则
在兄必自有说固不敢以世人之疑吾辈者而亦疑兄
姑笑而置之不欲烦诸齿颊间也既又伏念以为孔子
卷四 第 6b 页 WYG1276-0245b.png
以诗礼教子而陈亢疑其异闻孟子不见储子而屋庐
子以为得间古者师友之间既洞然肝胆相信矣而亦
若不免以世俗之疑相疑者何也无乃故为迂其问以
剔抉圣贤之隐曲而白之于世也乎今仆幸得兄之间
而可以有请安知兄之隐曲不因以白而仆亦冀有陈
亢得三之喜与屋庐子之悦者乎且夫人之意兄者则
曰兄之请寺是世人之请寺己兄之徇风水是世人之
徇风水已而仆之意殊不然也夫兄爽朗超脱得之性
卷四 第 7a 页 WYG1276-0245c.png
成仆每窃叹以为即使兄不学不知道亦当作物外高
流如弘景和靖之徒绝非食烟火辈人而或谓其请寺
以自便占风水以规后荫此真坐井之见且不足以闯
兄之藩宜乎兄之不屑与较也然而兄之为是必有说
也仆窃观于兄矣惟兄笃于自信是故不为形迹之防
以包荒为大是故无净秽之择以忠厚善世不私其身
是故或与人同过而不求自异此兄之所以生深信深
慕于相知者亦所以生微疑于不相知者也寺田出上
卷四 第 7b 页 WYG1276-0245d.png
官之予何必固却以为洁风水有事机之便何必固避
以远嫌以是闯兄或者得其藩乎然仆窃以兄之意亦
稍偏矣孔子恶行怪而愿人亦讥其同乎流俗合乎污
世夫曰同乎流俗则非其自流也特同之耳曰合乎污
世则非其自污也特合之耳其设心亦岂不善而圣贤
甚以为不可者其说可知也且夫本以包荒忠厚而其
影或近于愿人此仆之所惧也然则世人望影而疑亦
何怪欤古人有放君而代之者而人不疑其富天下有
卷四 第 8a 页 WYG1276-0246a.png
放君而又反之者而人不疑其专盖古人举大事冒大
不韪而犹不蒙人之疑如此今吾辈出格作一小事而
人已群然疑之虽古今人眼孔不同计亦不应如此隔
绝也毋乃不迩不殖所以自信与素信于人者有不如
古人乎不顾不视不取不予所以自信与素信于人者
有不如古人乎且夫以汤之圣宜其脱然于声色货利
之外也而祗曰不迩不殖真若声色货利之足以移汤
而汤真若与声色货利相持然者何也以尹之所乐者
卷四 第 8b 页 WYG1276-0246b.png
尧舜之道也而祗铢称寸量于一介取予之间若硁硁
之小人然者何也兄所论伊川金楪子之说以此施于
点检形迹之人则为对病要药矣向非其人则加以蓍
参治肺痈药岂不甚美或以助火而长病也曩时诸友
所处阳明老先生家事或有造为玉碗之谤此言极俚
鄙可笑宜不足以绐三尺之童子然王佥事竟以此解
官去有志者至今痛惜之夫毁誉利害不足计然得无
吾党亦有过乎苟非过于自信而疏于事情无乃所谓
卷四 第 9a 页 WYG1276-0246c.png
素信于人者之未至耶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则工
夫日𦂳日精至于己日乃孚是人之疑我者所以精进
我也兄意其以为何如然仆非敢谓此言可以少裨于
兄亦将以叩兄之隐曲而得闻所未闻耳幸亮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
奉别经年不能通一字以为率然道离合问无恙之泛
语既不宜施之于兄而思竭其疲驽以效一言之献则
又茫乎其无所得故遂缺然至此又复以为既疲驽无
卷四 第 9b 页 WYG1276-0246d.png
以自效而有数字以道离合问无恙亦足通殷勤而舒
缱绻之怀不犹愈于经年无一字乎故于李君使者来
草草作此大抵所谓率然之泛语耳然仆窃诵吾兄前
后见惠两书知吾兄痛惩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肠胃不
肯若世之盖头换面作好人者至于用心独苦处则虽
兄口不能自言而仆于笔扎间亦稍窥见焉未尝不怃
然而叹以为兄之力能自振拔如此兄之不自护如此
即使仆竭其疲驽而有以自效亦何所加也人心存亡
卷四 第 10a 页 WYG1276-0247a.png
不过天理人欲之消长而理欲消长之几不过迷悟两
字然非努力聚气决死一战则必不能悟或不知所战
或战而不力则往往终其身而不悟故佛家有认贼作
子与葛藤绊路之说而兵家亦曰名其为贼敌乃可灭
又曰一日纵敌数世之患此佛家之可通于吾儒而治
戎之道可用以治心者也儒者以交战为子夏之病不
知能战是所以为子夏也虽颜子亦有战矣曰不远复
夫不战何以有复也虽天地亦有战矣曰龙战于野其
卷四 第 10b 页 WYG1276-0247b.png
血玄黄夫阴既疑于阳矣阳安得晏然而无战乎惟战
而不胜故血而至于玄黄战而胜则血可以不玄而阳
可以亨也是能战之效也今兄知所以战战又能力矣
仆自入官得请见于当世士大夫盖三年而后见兄一
见则骇然异之而兄亦过以仆为知己夫兄雄俊之文
博辨之才迈往之气无一人不知之而独谓仆为知己
者岂仆之知兄止于世人之所知而已也抑亦有不止
于世人所知而已也仆之于兄不为不深知己然窃尝
卷四 第 11a 页 WYG1276-0247c.png
有少怪于兄以为世间种种嗜好凡人之所可玩可喜
者多足以挂兄之胸臆而动其挹慕不舍之意此其中
于心也微而不知其植根也胶而难解苟一不戒则微
者或横溃而著矣根者或引蔓而枝矣就使能戒而不
溃不蔓则其为力甚劳而为功亦寡譬如聚千百不逞
于深丛巨莽之间按而不发而时出其一二骑以钞于
路幸不为大忧然而授首献俘之期恐终不可冀也而
况其猖獗之不可料欤虽然兄何如人也岂敢谓其有
卷四 第 11b 页 WYG1276-0247d.png
溺于此欤或者当时年少而气锐以为虽小有所嗜好
而固无损于吾之大者抑亦知嗜好之不可不欲快于
一斗而以积渐消去之欤且夫以嗜好为无损者无乃
不知所战之过欤以为积渐消去者无乃战而不力之
过欤夫嗜好之中人也亦必有因必非以为漫然无所
用也必以为人之资于天地间者一物不可少也孟子
之书所以提挈此心者至著矣而尤著于生我所欲一
篇盖其不悟也则自宫室妻子之奉至于种种若无一
卷四 第 12a 页 WYG1276-0248a.png
焉可少者其悟也则虽箪食豆羹之切于生死若无一
焉不可少者藉令有一人焉始不悟而今也悟则自今
日无一物不可少者而追视向时所为无一物可少者
未始不哑然自笑也佣工道丐之人徼幸得十数钱则
买殽市酒一醉大叫自以天下之乐莫踰于已而千金
之子苦身仡仡以程锱铢日夜苦不足藉令此两人易
地而观焉亦未始不哑然自笑也人之所甚爱而至不
可少者莫如七尺之躯也其住于世也能泣能笑能挈
卷四 第 12b 页 WYG1276-0248b.png
能擎能徙能倚无一不能无一不有而其聚诸有以住
于世也则又有修有短而卒无不腐为野土化为瓦砾
而后已者则此七尺之躯亦终不得自有矣以其终不
得自有则当其暂而有之固亦不可据而私之以为真
有矣而况于种种嗜好其不如七尺之躯之不可少者
又不啻千百倍欤古之圣贤所以超形气而独存至于
同死生齐得丧漠然无一动乎其心者非诞也既悟则
自知之耳如此乃可以悟知性知天乃可以语谨独诚
卷四 第 13a 页 WYG1276-0248c.png
意之学而其初必始于力战未有不力战而能如此者
也约之嗜好更不少于兄而仆相聚时数以为言然于
兄独罕及者约之性柔须待有人夹持而兄刚果雄毅
气魄甚大始虽暂牵其必一朝跃然自脱于此无疑也
顾所不知者早与不早耳今兄果然知所以战战而又
力以自脱于此不出吾素所料者如是而又早则吾之
所不能知而深为兄喜者也仆不肖聪明百不逮于兄
虽仅守绳墨常恐失之兄谓我战胜而肥今臞然故吾
卷四 第 13b 页 WYG1276-0248d.png
也此足以知战之不胜之效矣虽然敢不勉耶幸兄常
不鄙而教之仆于文字素非所长然以猥尝受教于兄
且幽居少事欲以灌园馀力时一为之又以为既樗散
无所用世幸未即老死二三十年之后或为天所牖使
少有知识尚能托之于文字虽不敢望于行远庶几达
鄙陋之意焉是以不能息心于此然往时朝夕于兄尚
不能窃其绪论今去兄既远谁为开之固知终必罢废
矣今往近作数篇冗散无可采至如赠彭通判与李郎
卷四 第 14a 页 WYG1276-0249a.png
中墓文亦稍见已志故敢请教耳仆今年寓居阳羡挈
妻子以行有一二童子相与讲章句自以此身不量而
为人师虽不责我以道而所讲者章句然至于收拾放
心正容谨节以率之者亦不敢不力自谓于此颇有分
寸之益因是知吾兄以道为人师而所教者又非一二
童子乃齐鲁五六郡豪杰之士则其所以率之者宜何
如而其为益又何如也然仆所谓一二童子者自章句
外亦稍以内外轻重义利可否时时与之一谈则或如
卷四 第 14b 页 WYG1276-0249b.png
钻矿而不入仆所教不过一二童子而又日夕与之处
然犹如此兄虽善于作人然以一人督率五六郡之士
而又不能日夕与之处则其顽然而无得于兄者固亦
有之欤仆窃为兄虑也夫为此五六郡得一良师孰与
为此五六郡得百十良师故为提学者莫急于风励学
官今学官自卑其身无耻而嗜利甚矣诚欲有以风励
之又恐非一佥事之力与二三年之间所得为也奈何
家父言某县某人者在京师百计诋兄此甚可为勇于
卷四 第 15a 页 WYG1276-0249c.png
任事者叹也然在齐东得无亦如某某者乎此在兄亦
惟自信自为而已何较于彼者哉家父又言兄有荐仆
之书于京师贵人此兄之爱我甚而忘其丑也虽然仆
之与兄以善交闻于人久矣兄之荐我何异于仆之自
荐乎仆年来自计已熟大抵人用之不敢以隐人不用
必不敢以求亦必不敢以悔终吾身而已矣然兄素已
知我矣何待仆自言也
   答俞训导书
卷四 第 15b 页 WYG1276-0249d.png
得所示书知执事望我甚厚教我甚至感激感激盖学
病于博杂而量病于博广此鄙人膏肓之证过承发药
敢不尽饮然仆之此心亦不敢不悉于执事也夫士之
于世苟无志于为善则已果有志于善则世之人未尝
不欲其入于善已之善未尝不欲与人共为之所谓众
生病即是已病此万物一体之心必不能自已者也仆
于甲科人才固未尝专有眷眷搜罗之心其于岩穴之
士之贤者亦何尝敢忘相与切磋之心哉其于卑鄙龌
卷四 第 16a 页 WYG1276-0250a.png
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
可告语转移者亦岂敢遂无悯惜爱护之心而遽疾之
如雠者哉甲科之与岩穴本无拣择而感应则随其所
遇峻拒之与悯惜本无作好恶而曲成则因乎物情此
天则不容人加减者也夫业无定习而心有转移苟真
有万物一体之心则虽从事于举业以进身未尝不为
义涂也若使有独为君子之心则虽从事于饬躬励行
以退处未尝不为利涂也经义策试之陋稍有志者莫
卷四 第 16b 页 WYG1276-0250b.png
不深病之矣虽然春诵夏弦秋礼冬书固古之举业也
固未尝废诵与书也苟无为己之心则弦诵礼书亦祗
为干禄之具苟真有为己之心则经义策试亦自可正
学以言昔人妨功夺志之辨此定论也至于以举业为
教则稍有志者亦知深病其陋矣吕伯恭以举业教浙
中而朱子以书规之伯恭答书以谓若不开此一路则
法堂前草深一丈仆尝诵而窃叹以为此极是前辈苦
心非特后之人未能知虽当时同志者亦未能尽知也
卷四 第 17a 页 WYG1276-0250c.png
仆年来则已决意绝去举业之教矣而犹琐琐为执事
言者盖亦自知今之不教举业未为脱洒而向之教举
业未为粘带也今之不教举业未必足以闭人之利涂
而向之教举业未必不引人一二于义涂也至于道德
性命技艺之辨古人虽以六德六艺分言然德非虚器
其切实应用处即谓之艺艺非粗迹其精义致用处即
谓之德故古人终日从事于六艺之间非特以实用之
不可缺而姑从事云耳盖即此而鼓舞凝聚其精神坚
卷四 第 17b 页 WYG1276-0250d.png
忍操鍊其筋骨沉潜缜密其心思以类万物而通神明
故曰洒扫应对精义入神只是一理艺之精处即是心
精艺之粗处即是心粗非二致也但古人求艺以为聚
精会神极深研几之实而今人于艺则以为溺心玩物
争能好胜之具此则古与今之不同而非所以为艺与
德之辨也执事所举尧舜夫尧舜所未闻与若罔闻云
云者此道也羲和之历象夷夔之礼乐皋之刑名至于
垂弓和矢伯益鸟兽孰非道哉然诸子为之而尧舜若
卷四 第 18a 页 WYG1276-0251a.png
罔闻云云者盖君逸臣劳道则然耳若谓尧舜以道自
处而以艺士诿之人何其自待者厚而待人者薄也皋
以刑名自处而乃为其君陈迪德之谟夔以击石拊石
自处而教胄子以简廉直温之德性则是以艺士自处
而以德望之人又何其自责之薄而责人之厚也历象
礼乐艺也修五玉如五器而彰施五采在玑衡独非艺
哉则尧舜亦屑屑矣孟子曰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
务也若在羲和则历象便为先务在夔则击石拊石便
卷四 第 18b 页 WYG1276-0251b.png
为先务又安得以尧舜之所不遍者而遂不急也执事
以好博杂技艺为仆之病此则不敢不承而至于分技
艺与德为两事则辨之亦不敢以不明也盖儒者慕古
之论莫不以为必绝去举业而后可以复古之德行道
艺此则不务变更人心而务变更法制将有如王介甫
所谓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者矣儒
者务高之论莫不以为绝去艺事而别求之道德性命
此则艺无精义而道无实用将有如佛老以道德性命
卷四 第 19a 页 WYG1276-0251c.png
为上一截色声度数为下一截者矣是以鄙意不敢不
尽于执事也虽然执事悯时病俗之意则亦深且切矣
今执事固有教人之责矣执事之隐居修行仆闻之胶
阳诸兄亦久矣今之教以举业纵欲罢之而势有不能
即使复古之教则六艺固亦不废仆所愿执事之于诸
生即举业之中而示之以穷经明理反躬著已之路而
默消其干名好进之心则是举业中德行道谊也即古
六艺之中而引之于聚精会神极深研几之实而默消
卷四 第 19b 页 WYG1276-0251d.png
其争能务胜之心则是六艺中道德性命也方且顺而
导之正不必逆而沮之也大率今之世举业技艺种种
犹未足为心病所为心术大蠹者在乎义利之辨不明
执事教人欲明义利之辨则必以身率之以身率之则
自取与辞受进退至于纤微必精察之果义欤利欤取
与辞受进退至于纤微尽义矣尤必精察之此心果有
为欤无为欤一毫不自遮蔽一毫不使潜伏使精神可
透金石则成人材动风俗之责固有在矣敢以是少效
卷四 第 20a 页 WYG1276-0252a.png
爱助之意以为执事报也无由面晤极论临书驰怀嗣
后更望时惠尽言此仆之所汲汲而求也
   答戚南玄书
来书满纸无一字非膏肓之病无一字非瞑眩之药兄
之惠我极厚非言可为谢也论语曰据于德游于艺记
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德之与艺说作一个不得说作
两个不得才提起处色色总在面前才放下处了了更
无一物自是人心本来之妙而不容增减也古人终日
卷四 第 20b 页 WYG1276-0252b.png
从事于琴瑟羽籥操缦安弦种种曲艺之间既云终日
从事矣然特可谓之游而不可谓之溺今之人其于琴
琴羽籥操缦安弦种种曲艺即使偶一为之则亦可谓
之溺而不可谓之游何也谓其有欣厌心也为其有好
丑心也为其有争长竞短心也欣厌心好丑心长短心
此兄之所谓即是尘机也然则所谓艺成而下者非是
艺病乃是心病也扫除心病用息尘机弟敢不自力以
承兄之教也虽然尘机息尽浑沦道心亦愿兄之无忽
卷四 第 21a 页 WYG1276-0252c.png
斯言也   答王生宗道书
唐君诚志节之士所惜平生未与之接不能得其心胸
面目之详只是据纸上语套说一遍殊觉精神不畅不
足以发潜德之光且如德州接递一事乃是据宗道口
说故叙事中此一段稍觉精明若前时宗道尽将此君
平生首末行事委曲口说一番或能更有发挥耳今不
及矣然竹溪刚介之士其言亦自足以传信不待予也
卷四 第 21b 页 WYG1276-0252d.png
既已为唐君作铭为之投笔三叹志士苦心旷世相感
且唐君在当时淹蹇不得一第而老于郎署又年不满
六十其清修绝俗亦自足以结裹此身而风末世彼世
间取高第为大官享耆寿势力赫奕不知几何人即其
沉酣饱满于声利间当时莫不自以为最得意然才一
没身便臭腐粪土何异若此者其于唐君何如哉此孔
子所以较量于齐景公夷齐千驷饿死之间其于提省
人心最切切也清寒之士可以无所待而自立矣宗道
卷四 第 22a 页 WYG1276-0253a.png
素有志向更愿于义利𦂳关处极力研析使不为一切
俗情所转乃是挺挺自作豪杰亦所以不负唐君衣钵
云耳勉之勉之
   与唐一庵书使者来弟往洞庭归时乃见尊柬读罢不觉悽然之甚
吾兄盛德人也造物者既穷其躬而又夭其嗣也哉为
善者其亦不可以自信矣虽然自古圣贤能就人所不
能就之德则必有能堪人所不能堪之情昔者卜子夏
卷四 第 22b 页 WYG1276-0253b.png
哭子失之过延陵三号而行失之不及东门吴则荡而
非人情也兄笃于信道久矣试于此寻究真源则虽极
哀极苦中本心了然自明所谓哀之发而中节而未尝
失其为中也
   与季彭山书
仆不慧自少亦尝有志于治经汉宋诸儒先以解经名
家者亦颇涉其津焉至于当世诸先辈以治经名家者
亦尝承下风而问之盖久之而不得其说则又将脱去
卷四 第 23a 页 WYG1276-0253c.png
闻见洗刷此心而独求之于遗经又久之而竟未之得
也偶游会稽获闻高论则爽然自失先生之于经关窍
开解搯擢肠胃若秦越人之隔垣而洞五藏也剖破传
注专门之学辞锋所向决古人所未决之疑而开今人
所不敢开之口如荆卿慷慨击筑睥睨于燕市之中而
旁无一人也目论古事又如身揖让乎虞周礼乐之间
凭轼以观晋楚齐秦斗争之域也而听之者且不自知
其忽焉跃然以喜忽焉瞿然以愕而卒果然以饱亦雄
卷四 第 23b 页 WYG1276-0253d.png
矣哉世未之有也虽然愿先生益深所养使此心虚壹
而静自所独然不必尽是也众所共然不必尽非也却
意见以融真机则古圣贤之精将于是乎在而况其经
乎然则六经之道其卒于先生有明也已仆敢以是少
效爱助焉
   答侄孙一麟书
一麟问卫州吁弑其君完仓卒未能悉吾意当时篡弑
之人必有自见已之为是而见君父之甚不是处又必
卷四 第 24a 页 WYG1276-0254a.png
有邪说以阶之如所谓邪说作而弑君弑父之祸起者
春秋特与辨别题目正其为弑如州吁弑完一句即曲
直便自了然曲直了然即是非便自分晓乱臣贼子其
初为气所使昧了是非迷却本来君父秉彝之心是以
其时恶力甚劲于此之时刑戮且不惧又何暇怕见书
但有人一与指点是非中其骨髓则不觉回心一回心
后手脚都软便自动弹不得盖其真心如此所谓惧也
惧与不惧之间是忠臣孝子乱臣贼子之大机括反复
卷四 第 24b 页 WYG1276-0254b.png
如翻掌大易之所谓辨而春秋之所以震无咎也如善
医者下针中其窍穴则麻痹之人即时便知痛痒春秋
一言中却乱臣贼子痛痒处即乱臣贼子便自回心是
以能惧然知痛痒者乃其血气之固然知惧者乃其人
心之固然也善医者特与遇之春秋特与提醒之而已
春秋如化工言随机提醒人也旧说据春秋所书而言
惧吾亦据春秋所书而言惧此无异者但旧说以为乱
臣贼子惧于见书而知惧则所惧者既是有所为而非
卷四 第 25a 页 WYG1276-0254c.png
真心且其所惧能及于好名之人而不及于勃然不顾
名义之人以为春秋书其名胁持恐动人而使之惧此
又只说得董狐南史之作用而非所以语于圣人拨转
人心之妙用且如其说其弊将使乱臣贼子弥缝益密
以逃名而避迹为害不小此其说起自汉儒宜不待智
者而知其谬然更千年无有觉其谬者亦无有致疑者
何也其悉更待面论善说春秋者无如孟子乱臣贼子
惧与春秋天子之事此数句真得圣人微旨其春秋天
卷四 第 25b 页 WYG1276-0254d.png
子之事一句儒者亦说不通久矣一麟可深思之面会
言之春秋一部书无一句不为乱臣贼子而作非特书
弑君三十六条也
   答汪生书
远道走使询及继祖母丧服深知谨礼之意然此在礼
经甚分晓本非有疑似相聚讼也只为不解承重两字
而惑于俗人代父相沿为服之说是以其论纷纭而难
通耳承重者礼之所谓受重也如何谓之重谓祭统也
卷四 第 26a 页 WYG1276-0255a.png
古者立主谓之重宗庙谓之重礼曰为人后者三年解
之者曰为人后者受重于人受重者必以为服服之也
礼曰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斩解之者曰为祖后者受重
于祖受重者必以为服服之也为人后者以傍枝后其
大宗为祖后者以嫡孙后其祖虽其本末疏戚不同而
其所以必为之三年者则皆以为后之故为后者受重
之谓也不独如是而已礼经固有为曾祖后云者为高
祖后云者为曾祖后者谓若父与祖或以疾废与先曾
卷四 第 26b 页 WYG1276-0255b.png
祖而死者也为高祖后者谓若父与祖与曾祖或以疾
废与先高祖而死者也为曾祖后则为曾祖斩为高祖
后则为高祖斩若以代父为说则是父之所齐期者吾
代为之斩父之所齐五月者吾代为之斩此其本末倒
置甚矣又何以为代乎为曾祖斩则谓之代祖也可为
高祖斩则为之代曾祖也可代父之说又何施乎此其
鄙野舛驳绝不可准于经典然世耆儒老生亦往往以
此为说余竟不知其何所起也礼经十七章中无此说
卷四 第 27a 页 WYG1276-0255c.png
虽汉宋诸儒生论礼者数千家亦绝无此说余竟不知
其何所起也礼为祖后者服斩不言服祖之妻何服非
略之也盖发凡于为人后者章中矣曰为人后者为所
后之妻若子以傍枝后其族人犹服其所后之妻若子
况以嫡孙后其祖而不以若子之服服其祖之妻者乎
由此言之为其祖加服云者自为受重也非为父也为
其祖母加服云者自为祖也亦非为父也此祖母也礼
曰继母如母则继祖母如祖母也为祖而服其继祖母
卷四 第 27b 页 WYG1276-0255d.png
岂系乎父之及见与不及见乎为祖而服其继祖母岂
论其有出无出乎且谓之继则是不论其有出无出而
为之服者固非其所出以继母之服不问其有出无出
而隆杀之也何独疑于继祖母焉夫有出而加服无出
而降服此古所以制媵妾之等然非所以施之于嫡也
礼已之妻嫡子之妻不敢以无出降而况于祖母乎以
吾友有好古谨礼之意不敢不悉所闻更与知礼者计
之礼后丧有前丧中其服后但据后丧始日为断不据
卷四 第 28a 页 WYG1276-0256a.png
前丧满日为继也假而前丧小祥遇丧则两丧共服之
四年并以白
   与宜兴诸友书
古礼馈奠则从主人而服则从族戚朋友各以亲疏轻
重自制之是故主人馈奠而族戚朋友助之执事则有
之矣在礼未闻有族戚朋友供奠物之文也主人劳族
戚朋友以执事则有之矣在礼未闻有主人散麻散缟
散绢于亲戚朋友之文也今一切反是族戚朋友为之
卷四 第 28b 页 WYG1276-0256b.png
馈奠是以族戚朋友而代主人之所自尽也主人为之
散麻散缟散绢是以主而擅族戚朋友之所自备也此
礼不知始何时古所谓野于礼者其此类之谓乎且近
世丧葬日奢日靡富贵人家一日至享十家之奠自启
殡至葬数日间大牲小牲刳割狼籍且百千计鬼神情
状与人情不相远鬼而无馁所食几何今若此不惟生
者靡费抑亦使死者不忍且夫放生以资冥福则儒者
所不信杀生以重冥咎则理未必无是以痛为亡妻谢
卷四 第 29a 页 WYG1276-0256c.png
此业债族戚朋友则相信者多矣而一麟自宜兴归乃
闻诸友复欲醵金为奠且杀生靡费于有所用所必受
犹尚不可况施于所必无用所必不敢受其谓之何如
诸友以为情有未尽但远来临葬此亦足矣即使吾身
后诸友亦只须如是行之但能相体不为无情也
   答万思节主事书
承示途中遇险及当局冷眼之说足知新功甚慰甚慰
热处冷得绝胜冷处冷得然险处惶惑原是易处错过
卷四 第 29b 页 WYG1276-0256d.png
不曾做得功夫也易论学每以涉川为说故曰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所谓终身之忧也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
曾抖擞提醒精神吾固预忧吾友涉川之难今吾友自
知之矣自此𦂳著功夫常常从危处操心常如与夭吴
河伯对垒毁誉利害诸关悉与照破即世间一切大川
何所不利涉也先辈云圣人于困险中有至乐于安平
中却是有至忧然哉吾每欲与大洲兄相会乃欲相与
證明绝学非历数之谓也然历数自郭氏以来亦成三
卷四 第 30a 页 WYG1276-0257a.png
百馀年绝学矣国初搜得一元统仅能于守敬下乘中
下得几句注脚监中二百馀年拱手推让以为历祖吾
向来病剧中于此术偶有一悟颇得神解而自笑其为
屠龙之技无所用之亦叹世无可语者近得来书乃知
复有透晓如大洲者在也一快一快但不知大洲所谓
透晓而历官所不解者何所指耶岂所谓历理者七政
盈缩迟疾之所以然如元史所载王恂李谦历议及缘
督氏革象书之类独能洞其精微是历官祗知其数而
卷四 第 30b 页 WYG1276-0257b.png
吾辈独能明其理遂指此为透晓而历官所不解者耶
盖昔者太史造历既已测定日躔盈缩月离迟疾去极
远近浑沦得一天体在胸膈中而欲传之形气之间以
为历本则是以数寸算子握住万古宇宙转运盖甚难
下手此子长所谓太初历既已测候而姓与都等不能
为算之时也古历大衍为精一行和尚藏却金针世徒
传其鸳鸯谱耳于是守敬独得一法曰弧矢圜算如所
谓横弧矢立弧矢赤道变为黄道黄道变为白道者最
卷四 第 31a 页 WYG1276-0257c.png
为圆机活法自此黄赤白三道之畸零可齐而气朔之
差可定此法不惟儒生不晓而三百年来历官亦尽不
晓矣今监中有一书颇秘名曰历源者郭氏作法根本
所谓弧矢圜术颇在焉试问之历官亦乐家一哑钟耳
岂大洲所谓透晓而历官所不晓者盖谓此耶若所指
如前说虽极精微幽眇犹是儒生套子所指如后说虽
若九九缀术乃是实得也烦问之大洲求一转语见示
当更有请教夫六艺之学昔人以为数可陈而义难知
卷四 第 31b 页 WYG1276-0257d.png
在今日历家却是义可知而数难陈盖得其数而不通
其义者有之矣若谓得其理而不得其数则施之实用
既无下手处而并其所谓义者亦脱空影响非真际也
虽然今历家自谓得其数矣今历家相传之数如历经
立成通轨云云者郭氏之下乘也死数也弧矢圜术云
云者郭氏之上乘也活数也死数言语文字也活数非
言语文字也得其活数虽掀翻一部历经不留一字尽
创新法亦可以不失郭氏之意得其死数则挨墙傍壁
卷四 第 32a 页 WYG1276-0258a.png
转身一步倒矣夫知历理又知历数此吾之所以与儒
生异也知死数又知活数此吾之所以与历官异也理
与数非二也数者理之实致用处也活数死数非二也
死数者活数之所寄也近见一二儒者亦有意象数之
学然不得其传则往往以儒者范围天地之虚谈而欲
盖过畴人布算积分之实用不知岂便吃尔盖过了也
后世儒生所论六艺往往而然不特历也大洲其于吾
言有合耶否耶杨子云曰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
卷四 第 32b 页 WYG1276-0258b.png
通人曰伎通乎天地之历数而未必通乎身心之历数
者又一行守敬辈之所以为蔽也今未暇论也虽然所
欲请教于大洲者其大者百未一举也而辄琐琐及此
毋乃以我不知务乎纵言至此一笑吾友欲吾举历家
一二𦂳要语与大洲印证如步日躔中盈初缩末限用
立差三十一平差二万四千六百此死数也又如步月
离中用初末限度一十四度六十六分此死数也历家
知据此死数布算而已试求其所以为平差立差之原
卷四 第 33a 页 WYG1276-0258c.png
与十四度六十六分之数从恁处起则知活数矣似此
只举一两件更不费辞也活数者如揲蓍求卦之初参
伍错综而阴阳未分者也死数者如卦画已成之后为
九为六而阴阳既定者也
   又
来书谓赵大洲主测候吾主布算此说未之尽也布算
未有不始于测候测候未有不寄之布算而可以造历
者两者相须如足与目但测候之法元史所载简仰二
卷四 第 33b 页 WYG1276-0258d.png
仪今畴人子弟亦稍能用之而学士大夫亦有晓者及
赵缘督革象书测经度测纬度之法尤更分晓吾是以
略而不言且吾前书所引史记历书中语太初历既已
测定而姓等不能为算自古造历亦每病布算之难此
一行守敬所以独擅专长司马公是星历专家其史记
历书是说自家屋里说话细读其叙作太初历始末其
意可识也虽然使人皆输班自可以目定方圆而不必
规矩使人皆羲和自可随时测候而不必布算以成历
卷四 第 34a 页 WYG1276-0259a.png
故布算以成历者令后可继也此尧典中亦自了了其
旸谷昧谷四段则测候也其闰月成岁数语则布算虚
盈以造历也但古文简约不详今浑天仪象自汉相传
以为羲和之遗则测候之器尚在而布算之法独不传
窃意其法若传比之一行守敬当更简易密致盖古人
心学精微围范天地与后世术家自别今所传周髀经
托之周公虽真赝不可知岂亦有羲和布算之遗乎而
后世晓了者亦少矣
卷四 第 34b 页 WYG1276-0259b.png
   与顾箬溪中丞书
仆居閒多暇时或留意于数艺将向所闻之左右者时
为䌷绎其于古人象数之精意虽或有龃龉难通处亦
多有欣然会心处其会心处既恨不得与明公相印证
其龃龉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之发矇解縳也窃意
六艺之学皆先王所以寄精神心术之妙非特以资实
用而已传曰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顾得其数而昧
于其义则九九之技小道泥于致远是曲艺之所以艺
卷四 第 35a 页 WYG1276-0259c.png
成而下也即其数而神明其义则参伍错综之用可以
成变化而行鬼神是儒者之所以游于艺也顾先王六
艺之教既寝而算书之传于世者往往出于六艺之士
之所为儒者绝不知其说而知其说又多非儒者是以
其数存其义隐矣而艺士之著书者又往往以秘其机
为奇所谓立天元一云尔如积求之云尔者虽算师亦
多不省为何语复著书者之意盖若恐缄藏之不密而
示人以金针也是以其数虽存而数之所以为数者亦
卷四 第 35b 页 WYG1276-0259d.png
隐矣伏惟明公以当世耆儒玩心神明之学而出其绪
馀于艺数之间明公之于数盖古所谓进乎技而入于
道以神遇而不以器求者也且小子辱不倦之教久矣
是以敢更有请焉谨具如别纸
   与裘剡溪推府书
昨承示欲赐徐医扁额谨因尊教辏成两字曰占恒何
如恒者人心本常理古今凡圣不减不增惟其有占不
占是以有能恒不能恒之别而恒道实未尝去人也古
卷四 第 36a 页 WYG1276-0260a.png
圣贤教人虽一曲艺未尝不与心学相通人能得此常
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
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古如农辕重黎
之徒以圣贤精微之学而为医巫师是也若使为巫医
者知无恒之不可则必反而求之于心念念在有恒上
著工夫则庶几性命之源鬼神之情状可得而无愧于
巫医盖本欲精其艺而因以达乎其德所谓自委而溯
源也如古巫咸医和之徒因巫医而知道是也圣人提
卷四 第 36b 页 WYG1276-0260b.png
醒人心只在一占字易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所谓占者岂是揲蓍布卦乃为
占哉此恒心之存主处则为居此恒心之应用处则为
动神明在我知几而动是无时无处不是占也不占则
神明失矣几微昧矣是可谓之恒乎而又何医巫之可
谓乎
   与项瓯东郡守书
索居既久益叹朋友合并之难而知昔日相聚之为乐
卷四 第 37a 页 WYG1276-0260c.png
也然又有可感慨者念昔日从兄于杯酒谈笑间此时
弟甚疏卤不能有所切磋于兄而兄之善言惇行弟亦
不能窃之以自淑不过如世间所谓好友者而已求如
古人切切偲偲讲学辅仁则未也自去官归家闭门静
坐大抵人穷则反本霜降水涸天根始见于是大悔曩
时孟浪痛自磨刮直欲扫去枝叶文饰从根本上著力
久之亦渐觉有洒洒处但苦此心出入几微之际殊废
检防然亦渐觉有洒洒处此时欲见兄相与印证一番
卷四 第 37b 页 WYG1276-0260d.png
了不可得则向者朝夕相聚反自错过虚却光阴岂不
可惜惟吾兄质实纯明古所谓脚踏实地人也此不惟
吾兄能自信而友朋亦无不以此信兄者别后想渊然
深造非鄙陋之所敢窥测以旧时所见吾兄则尚有葑
菲所以少赞于吾兄者何也兄得之资禀者持守有馀
而充拓未至资禀有馀于毅而力量不足于弘其得处
乃是气质最美而其不及古人处乃是学问不能变化
气质也古人为学皆是百磨百鍊工夫如书皋陶论九
卷四 第 38a 页 WYG1276-0261a.png
德宽而能于栗直而能于温沉潜能刚高明能柔斯则
磨鍊已至气质变化之效也夫弟所谓充拓者亦非如
由赤子之心扩而充之说盖赤子之心本自充扩得去
本自能大有一分不能充拓皆是未尽此心之量耳中
庸曰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德性本自广
大本自精微本自高明本自中庸人惟为私欲障隔所
以不能复然故必须道问学以尊之耳此千古学问之
的也据吾兄旧日规模且未免作世间一种寡过之人
卷四 第 38b 页 WYG1276-0261b.png
其于圣贤作用尚是有间学问须先定其基故孔子不
取谨愿之士而取狂狷为有基也狂者固不待言至于
谨愿之士与狷者其不为不善亦较相似但狷者气魄
大矫世独行更不畏人非笑谨愿之士气魄小拘拘谫
谫多是畏人非笑悁者必乎已而谨愿者役于物大不
同耳今人多以谨愿者为狷此亦问学不明之过也交
游可望者殊少得如吾兄者尤少如弟疏卤尚不敢自
弃以吾兄之纯明其于道翻然易耳愿闻兄之所安整
卷四 第 39a 页 WYG1276-0261c.png
理民事皆是吾人切实工夫而两郡之治如何并愿闻
之迩来士风浇薄而江南重以侈靡浮荡比之他所尤
甚大抵富贵功利之习糊人心目如处丰蔀之中举眼
皆蔀也蔀外更不见一物矣是以迷惑颠倒莫知所止
非有先知先觉者孰能出之溷秽而转之清流乎提学
冯先生观其论议行事亦不为无意于此矣词华本实
之间稍有轩轾便足鼓舞人心吾兄相会得从容聚语
幸委曲一赞之
卷四 第 39b 页 WYG1276-0261d.png
   与张士宜书
近承来谕同志中往往梦中作醒语诚然诚然其下者
假公济私其高者以意见所到为实际盖原始初发心
原不曾种下真种子所以头出头没转来转去竟不出
人意见科臼中方且认贼作子自谓超悟诳已诳人以
迷指迷道之不明不行深可太息仆亦梦中人也虽然
自数年来益觉扫除私意之难益信古人备尝艰苦动
心忍性知险知阻是细细磨鍊细细降伏此心处方欲
卷四 第 40a 页 WYG1276-0262a.png
强勉从事铢寸积累十数年庶几少有所进不敢自负
也若谓认得本体一超直入不假阶级窃恐虽中人以
上有所不能竟成一番议论一番意见而已谢上蔡云
今之学者何足道能言真如鹦鹉耳透得名利关此是
小歇脚此古人自验过不诳语也兄迩来自考此处何
如天理愈穷则愈见其精微之难致人欲愈克则愈见
其植根之甚深彼其易之者或皆未尝实下手用力与
用力未尝恳切者也东南势利之习薰塞宇宙腥秽人
卷四 第 40b 页 WYG1276-0262b.png
心盖末世气习尽然而东南靡丽之乡则为尤矣昔人
所谓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变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
而改也已乎奈何恐但于后辈中视其一二有志者稍
稍语之以义利宾主之辨然亦不敢深求而过责之但
令其立定趋向尽力从事于清苦淡薄使日揩月磨庶
有以夺其纷华盛丽之好而已然亦不知后竟得力否
也令兄质地近朴愧不能有以开发之且抱病亟归又
不能久相与也然家庭兄弟间自有馀师矣至举业一
卷四 第 41a 页 WYG1276-0262c.png
节似亦未尝苦心其间今但令其读古儒先之书反之
于心稍稍窥见理路然后转向举业上去亦以速归不
及竟矣诸皆负其远来歉歉秋间或当同舍弟至南都
此时可得一奉教然未敢必也   与陈后冈参议书
别后恋慕不舍与久病衰颓之状大略具之叶绍兴通
判所寄书中今家人来亦当口能道之矣每每念昔与
兄同住京师日夕相砥淬受教不为不深且愧迂疏无
卷四 第 41b 页 WYG1276-0262d.png
以承之不谓此后渺然相隔盖三四年而仅得一两日
之聚方其离思孤怀十未展其一二而鹢首已南矣亦
何暇于吐心曲谈道德以交助所不及者乎兄去闽越
不知复以何时为聚首之期非惟仆蓬蒿之质不能藉
直于麻中而兄之德器如玉亦不暇置诸顽石之间以
自攻此其可思可恨岂特以酒食文字之故也仆尝闻
兄绪论大意以为必杂用王霸乃可以适时而济务而
仆则多执泥古方戛戛乎如以舟而行诸陆然兄既以
卷四 第 42a 页 WYG1276-0263a.png
此自信而不疑仆亦以此自谬而不悔是以自承教以
来契分虽甚投而议论常至左右古人云去短集长此
仆之所以不可无藉于麻中之直而兄顾亦谓有取于
顽石焉其可也兄在湖藩清修之节剸繁之才自与时
流迥别虽然亦愿兄毋见化城而遽住耳今奉去读书
记乙集一部仆意欲以此广兄不知兄肯降心而观焉
否也仆窃谓三代人才皆从心性上磨鍊故其经纶参
赞之业不出户庭而得之后世反躬之学不传而其人
卷四 第 42b 页 WYG1276-0263b.png
所以经纶于世者率亦疏卤求其系国之轻重如孔明
李泌陆贽之徒则其于道虽未醇而本其天资之所暗
合亦往往开诚而不欺恬澹而少欲其经纶虽未必尽
出于道而竭其才之所及亦往往渊源而有本阔大而
无漏固不可谓其无人焉而非谫谫然功名自喜者可
以跂而望也苏子有言士之不以天下之重自任者久
矣兄其有意乎仆居閒无事欲得国朝诸名臣奏议读
之且以尚论其人与其所以经纶于世者何如顾僻处
卷四 第 43a 页 WYG1276-0263c.png
山居苦不能多致烦兄为我留意至于北宋以前诸儒
解经之书多散轶不存亦烦兄试博求之菽园杂记诸
书兄向欲录一副本见与亦愿兄毋忘之也若夫诗词
之学则仆自知力之决不足以进此向已告疲于兄矣
兄毋更以此望我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
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兄许我
以暮年买田同住之说如何如何谚云痴人前不得说
梦吾已执此作左劵矣幸兄毋使我为痴人也失兄于
卷四 第 43b 页 WYG1276-0263d.png
东隅得兄于桑榆窃以为快草草白
   答屠渐山谕德
自闻兄有疾时以为怀夏间富生于德来学每因富生
问起居则知既已勿药矣甚慰甚慰浮屠家称缺陷世
界故物忌于盈吾兄之才于其所享可谓完矣乘除消
息天行则然吾兄之疾岂造物者将以是少损亏焉而
大受于其后也乎兄平生意气甚高聪明甚慧夫高者
不可柔而雌也慧者不可藏而晦也兄罹此疾疢则寂
卷四 第 44a 页 WYG1276-0264a.png
寞枯淡之中静思默视种种之世界种种之伎功无可
恃以不朽者必将于幻身之外别求所谓本来面目者
而从事焉则兄之学将日以精而其所得于病者不既
多乎此仆始为兄忧而竟为兄贺也故曰惟其病病是
以不病兄勿以为阔论如何弟年来奔走荆溪今岁始
买小庄去县十四五里妻子始有定居衣食稍能自给
一身幸为天地间一閒人矣药饵之暇亦欲讲习故业
冀少有得焉以毕宿志而海内知交皆散在四方昔人
卷四 第 44b 页 WYG1276-0264b.png
取多闻而恨于独学之难每以为叹而知交如兄者则
尤往来于怀也向尝托南江道此意而兄不能来仆又
不能往奈何今蹉跎又经岁矣后复如何使来承委令
兄祠堂文字缘仆素病羸自乡居以来欲节省言语文
字以完心气故凡亲知之托一切谢免而吾兄数百里
相命似不宜以此为解然复自念平生未获请见于九
峰先生既无以测知精神意向所在而欲为之叙论若
深言之则近于谀墓之嫌浅言之则不足以发潜德而
卷四 第 45a 页 WYG1276-0264c.png
违于铭以称美之义以不满于爱弟孝子之心是惧欲
辞去则又重以违长者之命而不敢也又复自念兄之
所不远数百里而托于不文之辞者盖以迂戆之人不
能为谀其言或可以信于后来者耳今以平生未尝请
见而深言浅言两无所措乃嚅嗫而为之言是无以自
信乎其心而又何以信乎其人非兄所以相托之意也
是以敢直布腹心而辞于将命者且其人之相知而言
之足以信者则既有东郭少湖在矣幸兄亮之
卷四 第 45b 页 WYG1276-0264d.png
   与吕通竹屿书
执事佐郡六年清苦直方之节众共知之而山人之知
执事独深执事亦谓山人臭味之相同也日夕所以拳
拳于山人者亦深且厚今执事行有日矣山人非仁人
也不能赠执事以言山人贫也不能赠执事以财而缱
绻之情不能自已聊具鹿靴一双奉将别意靴者履也
易不云乎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伏望执事率其素履独
行所愿不以夷险二其心不以终始渝其度用于世则
卷四 第 46a 页 WYG1276-0265a.png
为羔羊素丝之风不用于世则励蔬食饮水之志履道
坦坦为天地间一完人此其所得较之坏名毁节以苟
一时之富贵者虽在卿相知执事必不以彼易此矣山
人敢以致爱助之意
   与金令摄山书
金入于大冶数经火力愈锻鍊则愈精纯而授新马于
旧牧之圉试其熟技则人与马益相习虽然其杂金固
有一火焉则耗者矣其牧马如东野之御固有始则善
卷四 第 46b 页 WYG1276-0265b.png
而久则马逸焉者矣摄山之凛坎于世也是金之数经
于火也其再令于章丘也是再牧马也吾见摄山之愈
进于精纯而章丘之民与摄山益相习也虽然不可以
不兢兢也使久而益精也而无耗焉久而益相习也而
无逸焉而后知摄山之果为良金与良牧也近得李中
麓书言章丘凋敝甚须得良吏拊循极有望于摄山仆
以为在摄山举定海之故事行之益加之意而已至于
马因地异性人因地异习衔勒有缓急饲秣有燥湿不
卷四 第 47a 页 WYG1276-0265c.png
穷其力不失其性则在善牧者虚心而调剂之仆又何
言哉
   与吴令峻伯书
前使者冒进瞽言自分必且见绝于吾友矣适会陈户
曹道及吾友欲相顾是吾友旧爱之深不遽以瞽言为
罪也即令人往候使节于白氏则已行矣怅惘窃惟论
治者先体故按督之体异乎州县风宪之职异乎拊循
而州县之所以拊循其民惟其平易岂弟大小毕输其
卷四 第 47b 页 WYG1276-0265d.png
情使民之入公门者如入乎其家见守令者如见其父
母是之为贵耳使民见威而不见德敢怨而不敢言则
虽一时或能收整顿操切之效而其所斲丧者多矣书
云高明柔克可省也向孙文卿在江阴尝过仆仆问之
曰兄素讲学学问不是空谈即如大学论平天下如保
赤子此便是真心便是明明德兄试自省百姓到面前
时可与自家儿子一般文卿应曰此意却似有之仆当
时不以为然曰兄得无太容易说了久之询其所以莅
卷四 第 48a 页 WYG1276-0266a.png
民果无甚愧乎其言仆是以心慕而敬焉文卿方于事
上而圆于抚下是以虽或恶而谤之而不胜其爱而誉
之者之多也眼中亦曾见一人为江阴使百姓膝行而
前俯伏战慄不敢仰视此辈者何足多哉吾友清才雅
志仆何用喋喋若此但柔克之说为高明者发耳传曰
善人受尽言仆素以豪杰望吾友岂独善人已也相念
甚勤未知使节何时更入郡耳悬悬素不遣人持书入
府县中今特遣此以谢两次不得相见之故且恃吾友
卷四 第 48b 页 WYG1276-0266b.png
之知我也有持贱名到贵治者必伪无疑预言
   与二弟书
行者居者形迹各别然理道无二致也日用工夫无
致也汝兄在山中若不能谢遣世缘澄彻此心或止游
玩山水笑傲度日是以有限日力作却无益縻废即与
在家何异汝在家若能忍节嗜欲痛割俗情振起十数
年懒散气习将精神归并一路使读书务为心得则与
山中何异艰哉艰哉各各努力居常只见人过不见已
卷四 第 49a 页 WYG1276-0266c.png
过此学者切骨病痛亦学者公共病痛此后读书做人
须苦切点检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若真知
反身则色色有之也
   与田柜山提学书
约之过敝邑寄到手书嘉惠多谢雅意仆自送约之至
姑苏触暑积劳遂尔发疟迄今伏枕未及能强起也病
归以来生平交游一时雨散空山独坐每每念之令人
无以为怀此岂惟握手殷勤日夕之欢不能解之于心
卷四 第 49b 页 WYG1276-0266d.png
而独学无友则昔人所以深病于孤陋也奈何近会约
之稍能道吾兄所新得慰甚约之又言吾兄以好画之
故至欲手自摹拓则仆之迂滞所不能解者然吾兄专
凝纯静岂谓沉溺于此或者居閒无事游息之时聊以
此为戏耳仆窃谓游艺之与玩物适情之与丧志差别
只在毫芒间如六艺皆古人养性而理心自此便可上
达天德今人学射学书学数则不过武人之粗材与胥
史之末技是以戴记分为德艺上下之说而子夏亦讥
卷四 第 50a 页 WYG1276-0267a.png
其不能致远况又不在六艺之科者乎且古之善画不
过如郑虔王维辈何足学也况学之终身有竟不能似
其一水一石者乎陈履常之诗曰晚知书画真有益却
悔岁月来无多仆常诵而笑之以为履常知书画之有
益而为益有甚于书画者履常不知也履常自悔其岁
月之不足以给书画而书画祗足以縻费岁月者履常
不知也吾辈年已长大虽笼聚精神早夜矻矻从事于
圣贤之后尚惧枉却此生则虽诗文与记诵便一切
卷四 第 50b 页 WYG1276-0267b.png
罢去况更有赘日剩力为此舐笔和墨之事乎然仆闻
之画家之说亦不以舐笔和墨者之为工而必解衣盘
薄为之上乃知画家不贵能画正在能不画耳若此者
所以凝神而不分其志也兄之画品能通乎此则仆之
所不敢知而所以讽兄者无乃为土苴末论乎幸兄一
笑而掷之可也仆自别后携家至阳羡谢去世事牵缠
时时闭门默坐始知平日没于多岐荡精摇神之过必
读邵子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閒路岐之语则怃
卷四 第 51a 页 WYG1276-0267c.png
然大悔者久之是以奕棋赋诗博闻强记皆昔所甚好
或终岁不对局或终月而不成一韵或数旬不展卷虽
或为人所强与自强为之亦竟如嚼蜡了然绝无滋味
也观尊卷所书数作则荒落疏懒之态可尽见之仆之
为此其志亦欲发愤刋落收一原而力又不能逮也
惟兄有以教之
   与陈两湖主事书
兄自少才名已满海内六家九流之书几乎无所不诵
卷四 第 51b 页 WYG1276-0267d.png
庄骚太史之文亦无所不摹画而操纵之矣即使海内
奇才伟士欲傲兄以所不知而亦不能也况如仆者才
至驽下曩在京师每同平凉赵景仁过兄论文久之兄
慨然曰二子之言是也遂欲尽弃其旧学而更张之然
当时犹谓兄之急于奖善而以口语相推云云已而视
兄之文则果脱然尽变于旧矣夫文人相笑在古则然
景仁于兄未知何如也至于仆之读书则岂能若兄之
博而其为文也亦安敢望如兄之古哉然兄不惮降心
卷四 第 52a 页 WYG1276-0268a.png
屈已而从之推兄是心也设使不徒用之于文而用之
反躬为己之间即古人所谓勇彻皋比一变至道者在
兄亦何让乎仆未始不叹兄之高明不可及而亦每每
惜兄有可以一变至道之资力而仅用之于文也虽然
此亦未有人焉以反躬为己之说而謦欬于吾兄之侧
耳设使有人焉以反躬为己之说而謦欬于吾兄之侧
如吾二子者之论文又安知兄之降心而从而翻然变
于其旧也之不为太速乎则又未始不自罪吾二子者
卷四 第 52b 页 WYG1276-0268b.png
不能为古人反躬为己之说以告兄而徒以文士雕虫
篆刻之论投兄之好也兄今之所谓狂也而豁豁磊磊
率情而言率情而貌言也宁触乎人而不肯违乎心貌
也宁野于文而不色乎庄其直以肆则亦古之所谓狂
也是兄有可以一变至道之力而又有狂以进道之资
也兄其能无意乎然兄之意必曰吾平生好适吾性而
已矣吾不能为拘儒迂儒苦身縳体如尸如斋言貌如
土木人不得动摇云尔夫古之所谓儒者岂尽律以苦
卷四 第 53a 页 WYG1276-0268c.png
身縳体如尸如斋言貌如土木人不得动摇而后可谓
之为学也哉天机尽是圆活性地尽是洒落顾人情乐
率易而苦拘束然人知恣睢者之为率易矣而不知见
天机者之尤为率易也人知任情佚宕之为无拘束矣
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人之病兄亦或以
其乐率易而苦拘束而仆则以为惟恐兄之不乐率易
不苦拘束也如使果乐率易苦拘束也则必真求率易
与无拘束之所在矣真求夫率易与无拘束之所在也
卷四 第 53b 页 WYG1276-0268d.png
则舍天机性地将何所求哉故人欲之为苦海而循理
之为坦荡使兄不以仆言为迂也愿继此而更进其说
也仆自少亦颇不忍自埋没侵寻四十更无长进惟近
来山中閒居体验此心于日用间觉意味比旧来颇深
长耳以应酬之故亦时不免于为文每一抽思了了如
见古人为文之意乃知千古作家别自有正法眼藏在
盖其首尾节奏天然之度自不可差而得意于笔墨蹊
径之外则惟神解者而后可以语此近时文人说班说
卷四 第 54a 页 WYG1276-0269a.png
马多是寝语耳庄定山之论文曰得乎心应乎手若轮
扁之斲轮不疾不徐若伯乐之相马非牡非牝庶足以
形容其妙乎顾自以精神短少不欲更弊之于此故不
能穷其妙也何时得与吾兄一面谈之
   寄黄士尚辽东书
弟也奉职无状幸蒙宽恩得归田里不然则从兄于辽
海之滨亦所愿也易之蹇不云乎君子以反身修德夫
身何待蹇而后反德何待蹇而后修盖寂寥枯淡之中
卷四 第 54b 页 WYG1276-0269b.png
其所助于道心者为多也自儒者不知反身之义其高
者则激昂于文章气节之域而其下者则遂沉酣濡首
于蚁膻鼠腐之间如兄之志气固已尘垢一世而与古
之志士为徒矣不知近来反身之学得之于蹇者何如
幸以教我张舜举言兄自戍辽以来作诗几四五本兄
何以致多如此岂将是自鸣其习坎心亨之乐耶或者
穷愁羁旅之思无聊而姑托以自遣耶抑以写其江湖
之忧而致其去国缱绻不忘之爱如古离骚之作耶其
卷四 第 55a 页 WYG1276-0269c.png
无自拟于铙歌鼓吹辽东都护之曲而与塞垣横槊之
士同其慷慨而讴吟耶不然则枝叶无用之辞其足以
溺心而愒日也久矣兄何取焉日课一诗不如日玩一
爻一卦日玩一爻一卦不如默而成之此之谓反身而
又奚取于枝叶无用之词耶弟近来深觉往时意气用
事脚根不实之病方欲洗涤心源从独知处著工夫待
其久而有得则思与乡里后进有志之士共讲明焉一
洗其蚁膻鼠腐争势竞利之陋而还其青天白日不欲
卷四 第 55b 页 WYG1276-0269d.png
不为之初心此鄙人之所不自量而窃有冀焉者也天
子仁圣在宥天下兄岂久于海滨哉弟独学无朋将藉
兄为助日日望之近来应酬文字每不敢作而年嫂志
文则不敢辞盖以昭天子之宽仁而发海外孤臣心事
之一二焉非特为应酬故也嘉币谨辞果酒则拜赐矣
广宁有贺黄门医闾先生者忠信高节之士也其风尚
在否兄试询之土人亦可为旅中蓄德之一助也
   答皇甫柏泉郎中书
卷四 第 56a 页 WYG1276-0270a.png
前得方山书知与兄日相切磨必多有妙论恨不能往
参其间而与闻之也仆之不获奉教于兄而索居也其
亦久矣仆之懒病而废学也其亦久矣艺苑之门久已
扫迹虽或意到处作一两诗及世缘不得已作一两篇
应酬文字率鄙陋无一足观者其为诗也率意信口不
调不格大率似以寒山击壤为宗而欲摹效之而又不
能摹效之然者其于文也大率所谓宋头巾气习求一
秦字汉语了不可得凡此皆不为好古之士所喜而亦
卷四 第 56b 页 WYG1276-0270b.png
自笑其迂拙而无成也追思向日请教于兄诗必唐文
必秦与汉云云者则已茫然如隔世事亦自不省其为
何语矣所以久而不能请教于兄者正以村俗匠人不
敢呈技于轮扁之前也今既与兄开口说破容缮写一
两篇奉以为笑耳蔡白石今之名家也仆向来颇不谓
然近得其诗读之则已洗尽铅华独存本质幽玄雅澹
一变而得古作者之精仆虽非知音亦三叹不能自已
窃谓此兄当与吾兄并驱辞场矣虽然以兄之高明磊
卷四 第 57a 页 WYG1276-0270c.png
磊若以一生之精力尽之于此即尽得古人之精微犹
或不免乎以珠弹雀之喻向曾寓一书于蔡兄不知蔡
兄曾与兄泛论及之否又不知方山之所谓与兄日相
切磨者抑亦止于艺文之间而已也抑亦不止于艺文
之间而已也更愿闻之来教道未就损学不加益之说
虽兄之谦亦足以知兄苦心也学之不加益也正坐不
能损耳更愿闻所以望之之说也   与蔡子木郎中书
卷四 第 57b 页 WYG1276-0270d.png
往年辱兄知爱谓可与共进于文艺之门今忽忽齿发
渐衰兀然成一秃翁向来伎俩剥落且尽虽诵人诗句
亦如罗刹国人骤闻中华语音骇不省其何说况能自
有所著以自见于世也朋友间往往言及兄之垂意于
仆岂特以故人之故耶抑亦谓其可与进于文艺之门
耶岂知仆之衰飒剥落至此哉虽然以兄爱我之意其
知我之衰飒剥落至此也岂不为仆惜之以仆之爱兄
之意亦窃谓兄以聪明绝世之资而消磨剥裂于风云
卷四 第 58a 页 WYG1276-0271a.png
月露虫鱼草木之间以景差唐勒曹植萧统为圣人而
冀为其后此其轻重岂特隋侯之珠弹雀而已亦可惜
也曩与兄相聚时兄年最少而仆亦壮年今壮者衰则
少者亦壮矣由壮入衰能几何时四十无闻则仆既自
蹈之矣自惜之矣倘兄以为宇宙内事与吾分内事尽
于风云月露草木虫鱼之间则足矣不然则亦不可以
不深思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兄苟不以仆言为戆
继此尚有所请不然且闭口耳辱爱多谈亮之
卷四 第 58b 页 WYG1276-0271b.png
   又
曩承答教深慰素怀且自笑仆之所知于兄者浅也仆
尝谓学者非无痛痒之为贵而以真知痛痒为先知痛
则不能不护而药之知痒则不能不爬而搔之今之学
者病在遍身麻木全然不痛不痒所以更不得力然知
痛痒若不是真知其更不可忍处亦是不知痛痒纵使
爬搔护药亦悠悠不得力也来书云词章为聪明之害
又云于苫土中觉得曩时醉梦流浪此是吾兄一口说
卷四 第 59a 页 WYG1276-0271c.png
著平生痛痒一些不自瞒一些不瞒人即此一些不自
瞒不瞒人处何等光明何等直截便是起凡入道真根
子也虽然昔人谓旧习如落叶既扫复积兄试观之既
觉得曩时醉梦流浪之后四五年来种种世味种种酬
应种种思虑能尽不醉梦不流浪否抑时有醉梦流浪
处否醉梦流浪处当时便能觉得既觉便能拨转得否
抑亦有恍惚不便觉得牵掣不便觉得牵掣不便拨转
得否如把笔作诗时自觉淡然一无喜心否既有喜心
卷四 第 59b 页 WYG1276-0271d.png
其于好丑赞毁种种胜心能不丛然而动否觉有动处
便能销化否抑亦有牵掣不便销化否其不把笔为诗
时喜心胜心能不潜伏否不止作诗一节凡一切外驰
习心能销化否不潜伏否细细照察细细洗涤一些不
得瞒过一些不得放过乃是真知痛痒既真知痛痒即
境界不论静闹工夫不论顿渐静闹一境界也顿渐一
工夫也兄以避北而就南舍顿而即渐为说夫闹处不
得力即静处未可谓之得力不究竟所谓顿亦安有所
卷四 第 60a 页 WYG1276-0272a.png
谓渐乎收摄精神并归一路渐即是顿即此一路接续
不断顿即是渐非二致也然吾兄讨方便处用力亦未
尝不是也既真用力则静闹渐不患其不一矣来书所
病世之君子以圣学之名习江左之实是非顿之为患
也正坐自瞒过自放过麻木不识痛痒耳来书所病英
气血气害事亦正坐不识痛痒耳弟之不肖年来痛痒
颇渐自知追寻病根大率苦血气之为累血气薰成习
气不能自脱诗文之障亦时尚往来胸中第争分数重
卷四 第 60b 页 WYG1276-0272b.png
轻而已此不能以欺兄者自顾齿发渐衰痛痒心切既
稍有知不敢不竭力爬搔护药使此生甘为麻痹人也
来书提出小心两字诚是学者对病灵药但如前所说
细细照察细细洗涤使一些私见习气不留下种子在
心里便是小心矣小心非矜持把捉之谓也若以为矜
持把捉则便与鸢飞鱼跃意思相妨矣江左诸人任情
恣肆不顾名检谓之脱洒圣贤胸中一物不碍亦是脱
洒在辨之而已兄以为脱洒与小心相妨耶惟小心而
卷四 第 61a 页 WYG1276-0272c.png
后能洞见天理流行之实惟洞见天理流行之实而后
能脱洒非二致也弟之不肖正程子所谓堕在沉滞执
泥坑里者自愧脱洒之未能也惟兄教之仆之所请教
于兄大要只是一言愿兄时时无忘苫土中所见如何
如何
   答茅鹿门书
来书论文一段甚善虽然秦中剑阁金陵吴会之论仆
意犹疑于吾兄之尚以眉发相山川而未以精神相山
卷四 第 61b 页 WYG1276-0272d.png
川也若以眉发相则谓剑阁之不如秦中而金陵吴会
之不如剑阁可也若以精神相则宇宙间灵秀清淑瑰
杰之气固如秦中所不能尽而发之剑阁剑阁所不能
尽而发之金陵吴会金陵吴会亦不能尽而发之遐陋
僻绝之乡至于举天下之形胜亦不能尽而卒归之于
造化者有之矣故曰有肉眼有法眼有道眼语山川者
于秦中剑阁金陵吴会苟未尝探奇穷险一一历过而
得其逶迤曲折之详则犹未有得于肉眼也而况于法
卷四 第 62a 页 WYG1276-0273a.png
眼道眼者乎愿兄且试从金陵吴会一一而涉历之当
有无限妙处无限难处耳虽然惧兄且以我吴人而吴
语也
   与茅鹿门主事书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
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
喋也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
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鹿门所见于我者殆故吾
卷四 第 62b 页 WYG1276-0273b.png
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
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摋以文字绝不足
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文莫犹人躬
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
绳墨布置奇正转摺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间一段精
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
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
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据胸
卷四 第 63a 页 WYG1276-0273c.png
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
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
虽其颛颛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
翻来覆去不过是几句婆子舌头话索其所谓真精神
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
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
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样好诗何则
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
卷四 第 63b 页 WYG1276-0273d.png
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
祗见其裍縳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何则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
哉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
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
老庄家有老庄家本色纵横家有纵横家本色名家墨
家阴阳家皆有本色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
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以老家必不肯剿儒家之说纵
卷四 第 64a 页 WYG1276-0274a.png
横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
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
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
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
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
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
而其言遂不久湮废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
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而下虽其一切
卷四 第 64b 页 WYG1276-0274b.png
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绝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
库书目百不存一焉者是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
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然则吾之不语人以求工文
字者乃其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也鹿门其可以自信我
矣虽然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
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
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鹿门东归正欲待使节西上时得一面晤倾倒
卷四 第 65a 页 WYG1276-0274c.png
十年衷曲乃乘夜过此不已急乎仆三年积下二十馀
篇文字债许诺在前不可负约欲待秋冬间病体稍苏
一切涂抹更不敢计较工拙只是了债此后便得烧却
毛颖碎却端溪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而鹿门之文方
将日进而与古人为徒未艾也异日吾倘得而观之老
耄尚能识其用意处否耶并附一笑向承青萍之惠附
谢适病灸未愈草草
   与莫子良主事书
卷四 第 65b 页 WYG1276-0274d.png
日夕望吾子良之来得所寄书知会在闰月颇以为慰
富生远来愧无以教之此生曩时读书为文皆未尝入
苦心但随其资性之所近为之故其语意多浅弱而乏
精鍊之思今稍稍示以关键所在然渠性亦敏终当有
悟也至于为人少年谨愿吾甚爱之亦时时示以立志
必为古人之说不知竟能相信否耶幸为转致意于令
岳先生千里之托不敢负也古人不读非圣之书以致
精也仆之驰鹜于博杂也久矣近稍知向里自悟溺心
卷四 第 66a 页 WYG1276-0275a.png
灭质之为病乃欲发愤而刋落之然亦自悔其岁月之
晚矣大率读书以治经明理为先次则诸史可以备见
古人经纶之迹与自来成败理乱之几次则载诸世务
可以应世之用者此数者其根本枝叶相辏皆为有益
之书若但可以资文词者则其为说固已末矣况好文
字与好诗亦正在胸中流出有见者与人自别正不资
藉此零星簿子也虽古之以诗文名家者其说亦不过
如此况识其大者乎曩见子良舟中所携书多非要𦂳
卷四 第 66b 页 WYG1276-0275b.png
窃以今之世清修自洁如子良笃志好学如子良而或
不免耗精力于无所用至于所最当留意者或且束阁
而不暇也以与子良知爱之深乃不敢不尽其愚俟面
晤时更有请也承嘉葛见惠客中适有一葛亦欲奉寄
投李报李得无为笑乎闰月准望一来勿爽勿爽
 
 
 荆川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