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76-0185c.png

荆川集卷一
            明 唐顺之 撰
  策
   廷试策一道
臣对臣闻保民所以格天也正百官所以保民也振纪
纲所以正百官也何则君者代天理物者也百官者行
君之令而致之民以共亮天工者也百官弗正则下有
卷一 第 1b 页 WYG1276-0185d.png
倒悬之危而莫为之恤上有子惠之仁而莫为之施而
欲民之安也不可得矣纪纲弗振则憸邪者或以矫饰
取容循良者或以朴鲁见黜任者不必贤贤者不必任
而欲百官之正也不可得矣故曰君得臣而万化行言
安民在乎能官人也曰正朝廷以正百官言官人在乎
振纪纲也立法以任人任人以安民则人心和而天地
之和亦应矣于此见上下交修之责焉见天人合一之
理焉盖自古帝王敬天勤民以致天下之治者其要端
卷一 第 2a 页 WYG1276-0186a.png
在乎此而不可易也我皇帝陛下上畏天变下究民隐
临轩一诏于知人安民二者拳拳焉臣知陛下此心即
殷汤桑林自责之心也即高皇帝仲夏不雨席藁露坐
之心也臣虽至愚其于官吏贤不肖与夫民生利病之
原则草茅之下尝有感于中久矣况当清问之勤敢不
悉心以对乎臣谨稽之洪范徵之春秋大抵政善民安
则嘉祥生政荒民困则灾沴作天降灾祥在德吉凶不
僣在人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
卷一 第 2b 页 WYG1276-0186b.png
六沴消矣而顾有不可以常理测者盖虽天心仁爱欲
以助陛下宵旰之忧而隆嘉靖之治意者民之危苦无
聊所以感伤和气者亦容有之乎陛下蠲租以阜民财
赈贷以周民急恤刑以苏民命天下之至仁也其为安
民计者至矣亲贤去奸以别取舍行久任之法以图治
效天下之至明也其为官人计者至矣而民未必皆安
官未必皆得其人者意者贤否倒置授任失宜劝惩未
著如圣策所虑者亦容有之乎则夫振纪纲以正百官
卷一 第 3a 页 WYG1276-0186c.png
以安万民信不容缓也臣观知人安民之谟始自虞廷
发之皋陶之告舜曰在知人在安民禹曰知人则哲能
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分之以三德三德皆以广知
人之旨也详之以惇典庸礼皆以广安民之旨也要之
官得其人则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官匪其人则横政
行而天下受其害约而言之非二致也哲也者成其惠
者也知人非哲弗能知人而至于能官人则非纪纲之
振亦弗能也纪纲也者济其哲者也虽哲如尧舜而三
卷一 第 3b 页 WYG1276-0186d.png
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
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规为精密斯哲有
所寄而其为哲也大矣哲大而惠斯大矣仁急亲贤知
急先务此之谓也勋格上下治底平成由此其致也是
故陛下欲弭灾沴则莫若安民矣欲安民则莫若正百
官矣欲正百官则莫若振纪纲矣纪纲之所以振者臣
虽不能悉举请得以其槩言之其一曰精监司以察守
令臣按永乐中太宗皇帝谕蹇义陈瑛等曰为国牧民
卷一 第 4a 页 WYG1276-0187a.png
莫切于守令吏部选授皆出仓卒未能悉其才行必察
所行乃见贤否其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凡府州县官
到任半岁之上者悉察其能否廉贪之实以闻臣愿陛
下光昭大训精择监司或得于群臣之公举或得于睿
鉴之独照必其风采素著秉节刚烈者而后任之其既
也果能激浊扬清不畏强禦者量加旌奖其徇私容奸
及蔽贤不举者量行黜责不但以得官吏之贤否而因
以为监司之殿最监司惮宪典之严孰敢不竭力于旬
卷一 第 4b 页 WYG1276-0187b.png
宣官吏恃监司之公孰敢不劳心于抚字监司贤而守
令亦贤矣其二曰清铨法以彰黜陟臣按成化中大学
士邱浚议曰朝制三年天下官吏赍册来朝六部都察
院查其行事未完报者劾奏之以行黜陟后因选调积
滞设法疏通之辄凭巡按考语不复稽其实迹录其罪
状立为贪暴不谨等名以黜退之殊非祖宗初意况贪
者未必暴暴者未必贪素行不谨不知何所指名何以
厌服其心哉臣愿陛下修复旧典申戒铨司核功过勿
卷一 第 5a 页 WYG1276-0187c.png
循毁誉量才能以责名实曰贪暴必指其为贪暴者何
如曰不谨必指其为不谨者何如则人不得饰名以求
功而亦不得巧文以避罪矣其三曰信赏罚以激人心
臣闻之有官而无赏罚是无官也有赏罚而不足以奔
走天下是无赏罚也今也循资而擢之累劳而进之人
将曰我资我劳固宜然也富贵爵禄皆若其身之所自
致而效报之心薄矣奸吏浚财大刻于民而恒幸其不
败露也不幸而败露也则止以罢免而幸其不及于戮
卷一 第 5b 页 WYG1276-0187d.png
辱也则徼幸之心滋而莫知惩创矣臣愿陛下离照旁
通乾刚独断政绩显著虽待以不次之位而不嫌于躐
等贪污有状虽加以五刑之诛而不嫌于伤恩或玺书
劝励如汉家故事以收其全功或戴罪供职如大诰中
所以处置朝臣者以责其后效用不测之刑用不测之
赏以奔走天下而后可也其四曰信命令以敷实惠书
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易曰涣汗其大号臣窃谓陛下
有恤民之美意而有司奉行者之未至也陛下尝下诏
卷一 第 6a 页 WYG1276-0188a.png
曰蠲租矣赈贷矣恤刑矣然有司之于民也则徵催之
苦极矣民之毙于饥毙于刑者过半矣上德隐而靡宣
下情迫而莫救凡以此也臣愿陛下严慢令之戒重沮
格之罪限某日至某所于某日蠲租于某日赈贷慢违
者必坐以罪而不少姑息焉则庶乎不为虚文而民皆
沾实惠也此四者皆以振纪纲而尽官人之道以为安
民之本者也若夫除盗贼禦外侮固亦安民者之所当
务臣以为其要亦在于得人而已夫民之为盗贼者岂
卷一 第 6b 页 WYG1276-0188b.png
其本心哉迫于不得己或陷于不知耳故曰丰世无盗
者足也治世无盗者化也陛下得良吏如龚遂如虞诩
者而任之威信所孚则足以折其气仁恩所被则足以
结其心劝相有方则足以安其业盗贼不期息而自息
矣天子有道守在四裔今之诸裔乘间窃发侵扰我边
陲虔刘我民人信可患也臣则谓所患者不在诸边而
在我边方之无将耳盖今之所谓将者取诸世胄取诸
武举非不可得人也惟䊵绮之习或未熟于经略弓马
卷一 第 7a 页 WYG1276-0188c.png
记诵之材或未足于奇正之变也臣请陛下行苏洵之
说令大臣各举所知勇而有谋可以出入险阻者然后
尝之以治兵寄之以边障养其望专其任而良将可得
矣将良则士练而边备饬矣至于财充而食足此亦百
官有司之事耳百官得其人则经理有道储畜有方而
邦之财可充敛散得宜补助以时而民之食可足要不
足以烦陛下也以此言之纪纲克振百官之所以正者
此也民之所以安者此也天心之所助顺而反灾为祥
卷一 第 7b 页 WYG1276-0188d.png
者亦此也抑臣犹有献焉中庸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则人固立政之本而身尤取人之本也朱熹曰纪纲不
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
后纪纲有所系而立则心者尤立纪纲之本也臣伏读
陛下敬一之箴则于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法而为知人
安民之要机者固自有在矣惟陛下始终此心弗以隐
显异其功弗以久暂易其守弗以宴安荒其志必讲学
以涵养此心必亲近君子以维持此心由是心纯而贤
卷一 第 8a 页 WYG1276-0189a.png
才辅已正而物自正将不待于庆赏黜陟之及其身而
风声气习之所加众正遂汇征之愿群邪沮窥睨之心
亦其势之必至者矣故以之知人则其知如神者也以
之安民则其仁如天者也以之除盗贼则如舜之玄德
在上而寇贼奸宄者自消也以之禦外侮则所谓无怠
无荒四夷来王明王慎德四夷咸宾而禦敌之上策在
乎此也即董仲舒所谓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
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远近一于正而罔有邪气干其间
卷一 第 8b 页 WYG1276-0189b.png
者也即公孙弘所谓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而天地
之和应者也即刘向所谓众贤和于朝万物和于野而
和气致祥者也由是而三光全寒暑时天地位万物育
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诸福之物毕致而王道终矣
则夫知人安民以臻盛治又在陛下此心转移间耳臣
不胜拳拳忠爱之至幸陛下垂听焉臣谨对
   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奏议
陛下懋建皇极身作君师惠然留意理学之臣博采于
卷一 第 9a 页 WYG1276-0189c.png
庶官之论欲以定祀典而彰潜德甚盛心也夫瑄之为
人诸臣论之详矣臣可无说也臣请折衷之祀典以答
明诏可乎臣闻圣人之道有宗传有羽翼盖孔门身通
六艺者七十人其德行称者才四人而夫子独许回庶
几其三人又不与也一贯语之参赐而性与天道赐又
自以为不可得闻则其精微之际心授心受毫釐不差
者固亦难矣所谓宗传者也然文学政事言语亦得与
德行分科而居而皆不失为圣人之一体至于门人之
卷一 第 9b 页 WYG1276-0189d.png
辨之勇之艺圣人亦自让以为贤于我也且曰自吾得
某也而恶声不入于耳自吾得某也而门人加亲是圣
人与人之周也所谓羽翼者也此孔门人物之衡也亦
后世论孔门从祀者之衡也如使必其宗传而后可以
从于祀也则颜曾思孟而下及于濂洛四三钜儒而足
矣虽七十子亦有在所略者矣而况于经师之口传与
王韩辈之疵而未醇者乎然且群然而俎豆焉则羽翼
之故也故曰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存之至如瑄者以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76-0190a.png
复性为究竟以持敬凝静为工夫非圣人之道不以志
而学非濂洛关闽之说不以尊而信虽其于所谓精微
之际未知其何如也而历其平生其背于圣人者亦少
矣谓其为圣门之羽翼也复何疑乎此瑄之可附于祀
典者一也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
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祭之为言报也以报
本而反其始也我朝理学彬彬乎盛矣然自瑄以前儒
者犹汩于辞章事功之习而未有能卓然于道德性命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76-0190b.png
之归者也而瑄实倡之矣自瑄以后其有如瑄者继踵
而出乎未可知也其有能直接孔氏之心传者出乎未
可知也而瑄实倡之矣是则瑄其我朝理学之一辟也
比之濂洛倡道于宋虽其所自得或有深浅而功则并
之此瑄之可附于祀典者二也臣闻之记曰凡释奠者
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解之者曰国故云者若虞则夔
伯夷周则周公鲁则孔子也此代各自释奠于其代之
人之证也而国又自释奠于其国之人之证也又曰春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76-0190c.png
官释奠于其先师解之者曰若汉高堂生制氏毛公伏
生也此汉代释奠于汉之人之證也故夔伯夷周公孔
子虽不能接世而生而高堂生制氏毛公伏生固亦非
旷世之所希有然而与于释奠者代有其人则自建学
以来皆然未有空一代而绝无其人也明兴且二百年
弦歌之化畅乎远近竖子皆知诵法孔氏而壁宫之侧
至今无一人得俎豆其间者非所以鼓士气而彰圣朝
棫朴之盛也元之世且推其臣许衡而从祀焉我明乃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76-0190d.png
无一人之几于衡者其不然矣由此言之苟为圣人之
徒者犹宜援而进之而况如瑄之真可以羽翼圣门者
乎如是而曰我国之故也而祀焉以比于汉高堂生制
氏毛公伏生许衡其亦可以无愧矣乎况今之所谓祀
者乃其偃然于累代群儒之后而非如记所谓特祀以
为先师者也奚不可哉此瑄之可附于祀典者三也臣
闻周礼大司乐曰凡有德者有道者使教焉没则以为
乐祖祭于瞽宗瞽宗者殷学也此学宫祀其能为师者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76-0191a.png
之證也其衅器舍菜而神之者乃其摄斋鼓箧而师之
者也瑄尝督学于齐鲁而诸生翕然尊之曰吾薛夫子
也故其时师道之尊而庠序之饬始自齐鲁而风于天
下盖在胜国时许衡实为祭酒胜国时之能尊师道而
作人材者莫如衡而我朝之能尊师道而作人材者莫
如瑄其亦近乎乐祖瞽宗之义否耶此瑄之可附于祀
典者四也然或者谓瑄于六经少所著述宜不得与从
祀臣窃以为不然夫圣人所为作经者何也以摹写此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76-0191b.png
心而已儒者求诸心而有得也是真能发挥六经者也
且自古儒者说经之多莫如马融其体认本心绝不肯
为六经注脚者莫如陆九渊陛下尝进九渊而黜融则
圣明昭鉴固有取于躬行妙悟之实而不徒以闻见讲
解为功矣况瑄所著读书录且十馀万言固濂洛关闽
之绪而六经之旨也其为著述则亦已繁此瑄之无碍
于祀典者也然宋儒之贤若尹焞罗从彦李侗黄干皆
不得与今瑄所得未知其与数子何如乃得与或者亦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76-0191c.png
有是说臣又以为不然夫瑄之所得诚未知其与数子
何如也然自濂洛倡道之后群儒连茹而出耳目薰染
亲相授受故其兴起为易而瑄独崛起绝学之后故其
树立为难其连茹而出也不得不择其尤者而祀之其
崛起也不得不援而进之譬如繁星丽空非五纬不能
耀芒而晨星相望则维参与昴嘒然而见微显阐幽之
义也安得牵彼以例此乎此又瑄之无碍于祀典者也
故臣以为宜如御史臣瞻臣得仁所疏臣愚昧死谨言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76-0191d.png
 
 
 
 
 
 
 
 荆川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