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史论下〉
〈史论下〉 第 1a 页
** 50 《文选》卷五十

*** 史论下

*** 范蔚宗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一首

论曰:
中兴二十八将,
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
未之详也。
然咸能感会风云,
奋其智勇,
称为佐命,
亦各志能之士也。
〈史论下〉 第 2a 页

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
至使英姿茂绩,
委而勿用。
然原夫深图远算,
固将有以为尔。
若乃王道既衰,
降及霸德,
犹能授受惟庸,
勋贤兼序,
如管隰之迭升桓世,
先赵之同列文朝,
可谓兼通矣。
降自秦汉,
世资战力,
至于翼扶王室,
皆武人屈起。
亦有鬻缯盗狗轻猾之徒,
或崇以连城之赏,
或任以阿衡之地,
故势疑则隙生,
力侔则乱起。
萧樊且犹缧绁,
信越终见菹戮,
不其然乎!
自兹以降,
讫于孝武,
宰辅五世,
莫非公侯。
遂使缙绅道塞,
贤能蔽壅,
朝有世及之私,
下多抱关之怨。
其怀道无闻,
委身草莽者,
亦何可胜言。
故光武鉴前事之违,
存矫枉之志,
虽寇邓之高勋,
耿贾之鸿烈,
分土不过大县数四,
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观其治平临政,
课职责咎,
将所谓导之以法,
齐之以刑者乎!
〈史论下〉 第 3a 页

若格之功臣,
其伤已甚。
何者?
直绳则亏丧恩旧,
挠情则违废禁典,
选德则功不必厚,
举劳则人或未贤,
参任则群心难塞,
并列则其弊未远。
不得不校其胜否,
即事相权。
故高秩厚礼,
允荅元功,
峻文深宪,
责成吏职。
建武之世,
侯者百数,
若夫数公者,
则与参国议,
分均休咎,
其馀并优以宽科,
完其封禄,
莫不终以功名,
延庆于后。
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
郭伋亦议南阳多显,
郑兴又戒功臣专任。
夫崇恩偏授,
易启私溺之失,
至公均被,
必广招贤之路,
意者不其然乎!
〈史论下〉 第 4a 页

永平中,
显宗追感前世功臣,
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合三十二人。
故依本第,
系之篇末,
以志功次云尔。
〈史论下〉 第 5a 页

*** 范蔚宗宦者传论一首

易曰:
「天垂象,
圣人则之。」
宦者四星,
在皇位之侧,
故周礼置官,
亦备其数。
阍者守中门之禁,
寺人掌女宫之戒。
又云:
「王之正内者五人。」
月令:
「仲冬,
阉尹审门闾,
谨房室。」
诗之小雅,
亦有巷伯刺谗之篇。
然宦人之在王朝者,
其来旧矣。
将以其体非全气,
情志专良,
通关中人,
易以役养乎?
然而后世因之,
才任稍广。
其能者,
则勃貂管苏有功于楚晋,
景监缪贤著庸于秦赵。
及其弊也,
竖刁乱齐,
伊戾祸宋。
〈史论下〉 第 6a 页

汉兴,
仍袭秦制,
置中常侍官。
然亦引用士人,
以参其选,
皆银珰左貂,
给事殿省。
及高后称制,
乃以张卿为大谒者,
出入卧内,
受宣诏令。
文帝时,
有赵谈北宫伯子,
颇见亲幸。
至于孝武,
亦爱李延年。
帝数宴后庭,
或潜游离馆,
故请奏机事,
多以宦人主之。
元帝之世,
史游为黄门令,
勤心纳忠,
有所补益。
其后弘恭石显以佞险自进,
卒有萧周之祸,
损秽帝德焉。
〈史论下〉 第 7a 页

中兴之初,
宦官悉用阉人,
不复杂调他士。
至永平中,
始置员数,
中常侍四人,
小黄门十人。
和帝即祚幼弱,
而窦宪兄弟专揔权威,
内外臣僚,
莫由亲接,
所与居者,
惟阉官而已。
故郑众得专谋禁中,
终除大憝,
遂享分土之封,
超登宫卿之位。
于是中官始盛焉。
〈史论下〉 第 8a 页

自明帝以后,
迄乎延平,
委用渐大,
而其资稍增,
中常侍至有十人,
小黄门亦二十人,
改以金珰右貂,
兼领卿署之职。
邓后以女主临政,
而万机殷远,
朝臣图议,
无由参断帷幄,
称制下令,
不出房闱之閒,
不得不委用刑人,
寄之国命。
手握王爵,
口含天宪,
非复掖庭永巷之职,
闺牖房闱之任也。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
曹腾参建桓之策,
续以五侯合谋,
梁冀受钺,
迹因公正,
恩固主心,
故中外服从,
上下屏气。
或称伊霍之勋,
无谢于往载;
或谓良平之画,
复兴于当今。
虽时有忠公,
而竞见排斥。
举动回山海,
呼吸变霜露。
阿旨曲求,
则宠光三族;
直情忤意,
则参夷五宗。
汉之纲纪大乱矣。
〈史论下〉 第 9a 页

若夫高冠长剑,
纡朱怀金者,
布满宫闼;
苴茅分虎,
南面臣民者,
盖以十数。
府署第馆,
基列于都鄙;
子弟支附,
过半于州国。
南金、
和宝、
冰纨、
雾縠之积,
盈牣珍藏;
嫱媛、
侍儿、
歌童、
舞女之玩,
充备绮室。
狗马饰彫文,
土木被缇绣。
皆剥割萌黎,
竞恣奢欲。
构害明贤,
专树党类。
其有更相援引,
希附权彊者,
皆腐身薰子,
以自衒达。
同弊相济,
故其徒有繁,
败国蠹政之事,
不可殚书。
所以海内嗟毒,
志士穷栖,
寇剧缘閒,
摇乱区夏。
虽忠良怀愤,
时或奋发,
而言出祸从,
旋见孥戮。
因复大考钩党,
转相诬染。
凡称善士。
莫不罹被灾毒。
窦武何进,
位崇戚近,
乘九服之嚣怨,
协群英之势力,
而以疑留不断,
至于殄败。
斯亦运之极乎!
虽袁绍龚行,
芟夷无馀,
然以暴易乱,
亦何云及!
自曹腾说梁冀,
竟立昏弱。
魏武因之,
遂迁龟鼎。
所谓
「君以此始,
必以此终」,
信乎其然矣!
〈史论下〉 第 10a 页

*** 范蔚宗逸民传论一首

易称
「遁之时义大矣哉」。
又曰: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是以尧称则天,
而不屈颍阳之高;
武尽美矣,
终全孤竹之絜。
自兹以降,
风流弥繁,
长往之轨未殊,
而感致之数匪一。
或隐居以求其志,
或回避以全其道,
或静己以镇其躁,
或去危以图其安,
或垢俗以动其概,
或疵物以激其清。
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
憔悴江海之上,
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亦云介性所至而已。
故蒙耻之宾,
屡黜不去其国;
蹈海之节,
千乘莫移其情。
适使矫易去就,
则不能相为矣。
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然而蝉蜕嚣埃之中,
自致寰区之外,
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荀卿有言曰
「志意修则骄富贵,
道义重则轻王公」
也。
〈史论下〉 第 11a 页

汉室中微,
王莽篡位,
士之蕴藉义愤甚矣。
是时裂冠毁冕,
相携持而去之者,
盖不可胜数。
扬雄曰:
「鸿飞冥冥,
弋人何篡焉。」
言其违患之远也。
光武侧席幽人,
求之若不及,
旌帛蒲车之所徵贲,
相望于岩中矣。
若薛方逄萌聘而不肯至,
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
群方咸遂,
志士怀仁,
斯固所谓举逸人则天下归心者乎?
肃宗亦礼郑均而徵高凤
以成其节。
自后帝德稍衰,
邪孽当朝,
处子耿介,
与卿相等列,
至乃抗愤而不顾,
多失其中行焉。
盖录其绝尘不及,
同夫作者,
列之此篇。
〈史论下〉 第 12a 页

*** 沈休文宋书谢灵运传论一首

史臣曰:
民禀天地之灵,
含五常之德,
刚柔迭用,
喜愠分情。
夫志动于中,
则歌咏外发,
六义所因,
四始攸系,
升降讴谣,
纷披风什。
虽虞夏以前,
遗文不睹,
禀气怀灵,
理或无异。
然则歌咏所兴,
宜自生民始也。
〈史论下〉 第 13a 页

周室既衰,
风流弥著,
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
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
英辞润金石,
高义薄云天。
自兹以降,
情志愈广。
王褒刘向杨班崔蔡之徒,
异轨同奔,
递相师祖。
虽清辞丽曲,
时发乎篇,
而芜音累气,
固亦多矣。
若夫平子艳发,
文以情变,
绝唱高踪,
久无嗣响。
至于建安,
曹氏基命,
三祖陈王,
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纬文,
以文被质。
〈史论下〉 第 14a 页

自汉至魏,
四百馀年,
辞人才子,
文体三变。
相如工为形似之言,
二班长于情理之说,
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
并摽能擅美,
独映当时。
是以一世之士,
各相慕习,
源其飙流所始,
莫不同祖风骚。
徒以赏好异情,
故意制相诡。
〈史论下〉 第 15a 页

降及元康,
潘陆特秀,
律异班贾,
体变曹王,
缛旨星稠,
繁文绮合。
缀平台之逸响,
采南皮之高韵,
遗风馀烈,
事极江右。
在晋中兴,
玄风独扇,
为学穷于柱下,
博物止乎七篇。
驰骋文辞,
义殚乎此。
自建武暨于义熙,
历载将百,
虽比响联辞,
波属云委,
莫不寄言上德,
托意玄珠,
遒丽之辞,
无闻焉尔。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
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史论下〉 第 16a 页

爰逮宋氏,
颜谢腾声,
灵运之兴会摽举,
延年之体裁明密,
并方轨前秀,
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
商搉前藻,
工拙之数,
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
八音协畅,
由乎玄黄律吕,
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
低昂舛节,
若前有浮声,
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
音韵尽殊;
两句之中。
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
始可言文。
至于先士茂制,
讽高历赏,
子建函京之作,
仲宣灞岸之篇,
子荆零雨之章,
正长朔风之句,
并直举胸情,
非傍诗史,
正以音律调韵,
取高前式。
自灵均以来,
多历年代,
虽文体稍精,
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
音韵天成,
皆暗与理合,
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
曾无先觉,
潘陆颜谢,
去之弥远。
世之知音者,
有以得之,
此言非谬。
如曰不然,
请待来哲。
〈史论下〉 第 17a 页

*** 沈休文恩倖传论一首

夫君子小人,
类物之通称。
蹈道则为君子,
违之则为小人。
屠钓,
卑事也;
板筑,
贱役也。
太公起为周师,
傅说去为殷相。
非论公侯之世,
鼎食之资,
明󰈼幽仄,
唯才是与。
〈史论下〉 第 18a 页

逮于二汉,
兹道未革,
胡广累世农夫,
伯始致位公相;
黄宪牛医之子,
叔度名动京师。
且士子居朝,
咸有职业,
虽七叶珥貂,
见崇西汉,
而侍中身奉奏事,
又分掌御服,
东方朔为黄门侍郎,
执戟殿下。
郡县掾吏,
并出豪家,
负戈宿卫,
皆由势族,
非若晚代分为二涂者也。
〈史论下〉 第 19a 页

汉末丧乱,
魏武始基,
军中仓卒,
权立九品,
盖以论人才优劣,
非谓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
遂为成法。
自魏至晋,
莫之能改,
州都郡正,
以才品人,
而举世人才,
升降盖寡。
徒以凭籍世资,
用相陵驾,
都正俗士,
斟酌时宜,
品目少多,
随事俯仰,
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
上品无贱族者也。
岁月迁讹,
斯风渐笃,
凡厥衣冠,
莫非二品,
自此以还,
遂成卑庶。
周汉之道,
以智役愚,
台隶参差,
用成等级。
魏晋以来,
以贵役贱,
士庶之科,
较然有辨。
夫人君南面,
九重奥绝,
陪奉朝夕,
义隔卿士,
阶闼之任,
宜有司存。
既而恩以狎生,
信由恩固,
无可惮之姿,
有易亲之色。
孝建泰始,
主威独运,
空置百司,
权不外假,
而刑政纠杂,
理难遍通,
耳目所寄,
事归近习。
赏罚之要,
是谓国权,
出纳王命,
由其掌握,
于是方涂结轨,
辐凑同奔。
人主谓其身卑位薄,
以为权不得重。
曾不知鼠凭社贵,
狐藉虎威,
外无逼主之嫌,
内有专用之功,
势倾天下,
未之或悟,
挟朋树党,
政以贿成,
鈇钺疮痏,
搆于床笫之曲,
服冕乘轩,
出于言笑之下,
南金北毳,
来悉方艚,
素缣丹魄,
至皆兼两,
西京许史,
盖不足云,
晋朝王石,
未或能比。
及太宗晚运,
虑经盛衰,
权倖之徒,
慑惮宗戚,
欲使幼主孤立,
永窃国权,
搆造同异,
兴树祸隙,
帝弟宗王,
相继屠剿。
民忘宋德,
虽非一涂,
宝祚夙倾,
实由于此。
呜呼!
汉书有恩泽侯表,
又有佞幸传。
今采其名,
列以为恩幸篇云。
〈史论下〉 第 20a 页

*** 史述赞

*** 班孟坚史述赞三首

*** 述高纪第一

皇矣汉祖,
纂尧之绪。
寔天生德,
聪明神武。
秦人不纲,
网漏于楚。
爰兹发迹,
断蛇奋旅。
神母告符,
朱旗乃举。
粤蹈秦郊,
婴来稽首。
革命创制,
三章是纪。
应天顺民,
五星同晷。
项氏畔换,
黜我巴汉,
西土宅心,
战士愤怨。
乘舋而运,
席卷三秦。
割据河山,
保此怀民。
股肱萧曹,
社稷是经。
爪牙信布,
腹心良平,
恭行天罚,
赫赫明明。
〈史论下〉 第 21a 页

*** 述成纪第十

孝成皇皇,
临朝有光。
威仪之盛,
如圭如璋。
阃闱恣赵,
朝政在王。
炎炎燎火,
光允不阳。
〈史论下〉 第 22a 页

*** 述韩英彭卢吴传第四

信惟饿隶,
布实黥徒。
越亦狗盗,
芮尹江湖。
云起龙骧,
化为侯王。
割有齐楚,
跨制淮梁。
绾自同闬,
镇我北疆。
德薄位尊,
非祚惟殃。
吴克忠信,
胤嗣乃长。
〈史论下〉 第 23a 页

*** 范蔚宗后汉书光武纪赞一首

赞曰:
炎政中微,
大盗移国。
九县飙回,
三精雾塞。
民厌淫诈,
神思反德。
世祖诞命,
灵贶自甄。
沈机先物,
深略纬文。
寻邑百万,
貔虎为群。
长毂雷野,
高旗彗云。
英威既振,
新都自焚。
虔刘庸代,
纷纭梁赵。
三河未澄,
四关重扰。
神旌乃顾,
递行天讨。
金汤失险,
车书共道。
灵庆既启,
人谋咸赞。
明明庙谋,
赳赳雄断。
于赫有命,
系我皇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