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1449-08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清文颖卷二十八
 疏
  进呈大学衍义疏       熊赐履
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
习庶吉士(臣/)熊赐履谨
奏为进呈大学衍义以弘
圣学以光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1449-0837b.png
圣治事盖致治惟在力行而修身必先穷理我
皇上逊志典学单心基命与商宗周成后先一揆(臣/)
竽禁籞备员劝讲猥献芹藿之忱少效涓埃之补窃惟
大学衍义全体大用之书也宋儒真德秀书成表进辞
曰使吾君之心炳如白日于天下之理洞若秋毫虽共
兜杂进于尧朝岂魑魅能逃于禹鼎又曰为人君者不
可以不知大学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原为
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1449-0838a.png
君之法至哉斯言圣人弗易矣明太祖允其臣宋濂请
命大书于庑壁朝夕观览嗣是列辟俱寘之讲筵奉为
筮鉴诚以是书洪纤包举法戒具备千圣授受之真百
王化理之要蔑有能外焉者矣兹(臣/)等仰遵
前旨翻译缮写恭呈
乙览伏乞
皇上邃宫之中清燕之暇
注意存省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1449-0838b.png
留神玩阅务期洞厥微奥措诸施为则内圣外王之道
修己治人之术宁俟他求焉仍请
敕下(臣/)衙门虔付剞劂广行颁布俾八旗子弟诵习讲
求明体达务备
国家异日之用则正学表彰人才炽盛
君德日进于高明而
盛治丕臻于光大矣(臣/)等不胜拳拳之至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1449-0838c.png
  岁终汇进讲义疏       陈廷敬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
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陈廷敬题窃
惟积日月而成岁不巳维天合经史以为功其勤者圣
盖典学行政道本相资温故知新事须交尽我
皇上亶聪亶明之资实由天授好学好问之笃度越前
王出临正朝则躬理万几深居大内则潜心群典隆寒
盛暑不废丹铅缀衣虎贲皆通章句逮于讲幄尤切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1449-0838d.png
皇情每当敷奏先从
天语发挥凡有咨询迥出诸臣意表兼之虚怀若谷温
语如春讲毕有再拜之仪特蒙
赐免频年有便繁之锡更荷
重颁此皆亘古所未闻而今兹所始睹者也(臣/)等叨预
顾问之荣班愧乏涓埃之微助岁华欲满旧例宜循其
四书讲义己于康熙十四年闰五月遵
旨先期汇进今将讲过通鉴讲义缮写装潢题明进呈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1449-0839a.png
伏愿
圣心折衷于诵读之馀发挥于施行之际文武之道备
在一人尧舜之治永传万代矣(臣/)等不任谆切之至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1449-0839c.png
  进呈刋完日讲四书解义疏   陈廷敬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
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陈廷敬题(臣/)
等于康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恭侍
弘德殿进讲蒙
皇上面谕四书巳经讲完讲章应行刋刻钦此(臣/)等叨
尘法从日侍
经帏伏睹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1449-0839d.png
皇上圣躬亲讲典学弥殷
天语下询访道愈笃凡在六经诸史靡不极意研精至
于四子之书实备百王之道比年以来次第进讲历寒
暑而罔间积日月以成编固已体验于
宸表抑且发挥于政治除按日进览年终汇呈尽在
御前时廑
睿照乃者思垂永久
亲降纶音爰令校刋宣布中外窃惟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1449-0840a.png
皇上圣学崇深真足超轶往古(臣/)等经术浅陋曷克仰
助涓埃顾邹鲁之大义微言炳如星日而师儒之参稽
互订著在简编尝慕宋臣以半部佐君先明敬信莭爱
愿学朱子以四字入告亦曰诚意正心即致斯世于治
平不外明德新民之理而使吾
君为尧舜敢忘责难陈善之思仰惟
宵旰之勤劳不辍
宫闱之诵读永光典训示则臣民(臣/)等谬效编摩复加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1449-0840b.png
删润校锓成帙装潢进呈惟我
皇上常垂乙夜之观存诸几席允怀千圣之道如晤羹
墙将见焕四海文命之敷弘万世光华之治(臣/)等不胜
区区之意谨具题恭进以闻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1449-0840c.png
  翰詹谢
恩疏              韩 菼
题为
圣世文治光昌教思广育儒林宠溢恭谢
天恩事窃惟圣人以作君而作师合道统为治统要在
文思光被教泽深长故九德采于虞廷三物兴于周礼
乃自词曹之设本以储养群材端尹之司亦尝遴简妙
选而宠荣徒寄训诫罕闻要未有揭圣学之精微焕斯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1449-0840d.png
文之宗主天言包括如八卦之荡摩宝墨光华倍五云
之绚烂旷乎万古庆始
圣朝恭惟我
皇上
德纵自天学稽于古心勤宥密靡不广运旁通极建中
和咸克兼总美备盖性天之奥即布为万殊故翰墨之
工皆归于一贯江山辉映已遍留碧落之题卿尹翘瞻
常拜舞紫薇之字而词臣清切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1449-0841a.png
宣赐尤多咸拱作堂颜珍为卷轴顷复
眷念兰台秘省人才端在濯磨芝苑仙班大冶须加陶

特召大学士(臣/)玉书(臣/)赐履暨吏部尚书(臣/)廷敬至
乾清门出
御书道德仁艺四大字
赐翰林院德业仁义四大字
赐詹事府更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1449-0841b.png
虚怀下询商酌当否(臣/)玉书等咸各赞叹谓浑涵足蔽
夫万言精切适宜于两署既自然而不可易亦极至而
无以加乃
命颁赐(臣/)等衙门(臣/)等虔捧自
天仰答无地窃思道与艺合而德备业随义尽而仁全

皇上集往圣之大成以曲成万物挺
一人之先觉以弘觉群迷寻又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1449-0841c.png
恩赐题辞阐扬厥旨字字抉可闻不闻之秘言言示此
心此理之同缅昔朱熹之作箴不逢圣主岂期
帝歌之结契录此嘉言(臣/)等虽列宫墙仅习章句未能
知味徒为饮食之人昭若发蒙顿开日月之照从此西
园东壁矢朝夕于曩编秋实春华交悚惶于岐路至若
龙骞凤舞如睹神禹绛霄之碑
墨妙笔精远过太平玉堂之额莫能名象总属化工谨
当金碧雕锼双悬公廨更复贞珉摹勒永宝万年(臣/)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1449-0841d.png
不胜踊跃欢忭之至为此合词具奏恭谢以闻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1449-0842a.png
  礼部谢
赐训敕士子文题明颁发疏     韩 菼
题为恭承
宝训戒饬黉宫祗领欢腾遵
旨颁发事先该(臣/)部等衙门会覆准直抚李光地疏恭

御制教条发直省学宫奉
旨依议(臣/)部寻请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1449-0842b.png
皇上万几馀暇焕发天章更求
御书(臣/)部恭行国子监及直省一体勒石各学奉
旨候旨颁发各钦遵在案今月十九日吏部尚书(臣/)
廷敬左副都御史(臣/)励杜讷编修(臣/)查升恭捧
皇上亲书
御制训饬士子文一道交(臣/)经管衙门者窃惟学校乃
明人伦之地士习为正风俗之关恭遇我
皇上秉圣人在位之权为万世斯文之主加养而加教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1449-0842c.png
作君以作师久覃恩于正人心尤倡化于端学术凡兹
(臣/)所请早在
睿照之中恩许
天言惠兹多士
玉音初下率土巳切翘瞻
宝翰今颁群蒙顿开聋瞆字字若春温而秋肃言言挟
雷动而雨施大书特书远追虞夏典谟之训心正笔正
媲美黄炎云穗之章焕日月之光华增宫墙之美富不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1449-0842d.png
特一时寓耻且格之妙用抑亦千秋立贤不肖之大防
(臣/)等伏读不禁欢欣鼓舞之至谨遵颁发
前旨恭行国子监摹勒上石辟雍之钟鼓从兹一新圜
桥之听观日将万计俟拓善本上呈
御览行(臣/)衙门转颁各直省督抚照式酌量一体勒石
学宫可也为此题知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1449-0843a.png
  翰林院落成谢
恩疏              张廷玉
为恭谢
天恩事乾隆九年十月南书房承
旨重葺翰林院落成车驾临幸锡宴送大学士掌院事
鄂尔泰张廷玉进署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为韵赋
东字音字二首敕诸臣各分一字赋诗又
(臣/)鄂尔泰(臣/)张廷玉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1449-0843b.png
御书二额悬于院署阅日又奉
旨朕幸翰林院既与大学士等用张说五律字分韵赋
诗顾人数为字所限编检庶常吉士皆不获与因复为
柏梁体朕倡首句俾人赋一句用联上下之情钦此伏

殊荣贲于册府
睿藻辉煌
恺泽沛于词林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1449-0843c.png
恩华稠叠旷千秋而纪盛偕庶尹以腾欢钦惟
皇上
浚哲性成
钦明光被
接羲轩尧舜之统
德乃日新
掞星云河岳之文
圣由天纵璿玑斡运际甲子之重开宝箓迎祥继雍熙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1449-0843d.png
之累洽丕焕右文之典用彰稽古之荣繄是词垣素称
清秩本崇政集贤之重地沿迩英丽正之遗规朴斲宜
勤栋隆惟吉爰颁
巽命俾予鼎新藻井芝栭郁虹梁之特起璇题宝画揭
凤榜以高悬亭号瀛洲真成方峤地连华盖名称玉堂
属广厦之初成展钩陈而夙驾
帝车纡轸光临奎壁之垣日晷腾辉彩彻台阶之次鹓
行云拥屹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1449-0844a.png
黼座以中开豹尾星陈启琼筵而肆设云璈锦瑟聆广
乐于钧天翠釜金罍酌衢尊于丹地
摛章宠示韵分燕国之篇染翰联吟制仿西京之体金
声玉振集条理之大成乾端坤倪冠苞符而首出镌诸
琬琰掩八伯之咸歌逖考缥缃陋三侯之成咏斯文极
盛振古希闻(臣/)等幸遘
昌期叨尘秘省仰
王言之郑重勉效论思诵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1449-0844b.png
睿制以惊惶多惭寅亮戴
巍巍之至德莫申天保报上之忱思蔼蔼之吉人共志
卷阿来游之盛宠深逾分感极难名凡兹与宴诸臣共
喜普沾
异数在昔缬袍莲炬尚焜耀于曩编与夫玉署金銮第
铺张于往载岂如
今日覃被
恩施寻巢犹记凤池同荷需云之渥释屩甫来芸馆均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1449-0844c.png
瞻复旦之华拜稽窃附于歌虞醉饱还逾于宴镐波添
瀛海
恩重鳌山惟当共赞夫休明冀以稍酬于
高厚所有感激微忱理合公同具疏恭
谢伏乞
圣鉴施行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1449-0845a.png
 劄子
御制论诗发示覆奏劄子      李光地
(臣/)李光地谨
奏本月十六日传示
御制理学论一篇汤泉应候诗一首(臣/)反覆奉诵切惟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盖事物之理即吾心之性也
吾之性即天地之命也然欲尽性至命者必自穷理始
此大学之教所以先于格物也世儒言理者伤于繁碎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1449-0845b.png
故或拘牵文义摭拾名物而不知会通于性命之真言
性命者涉于空虚故或直指人心好言超悟而不知实
验于事理之著是皆不能合内外之道而得圣人之指
也我
皇上推极理之本原至于天命率性而以格物致知穷
其至理之当者为尽性达天之路盖合大学中庸首章
之义而一以贯之不但朱子宗指不为俗儒曲学所乱
(臣/)愚谓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尝观朱子平生著书最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1449-0845c.png
重者大学大学之说最要者穷理百馀年来陈献章王
守仁辈破除穷理之论而易以认天理致良知之说故
士无实学而世无实用辟之者又但滞于名物粗浅文
义支离之间亦安能有以正之哉
皇上此论宜刋示万世以廓清洙泗洛闽之统绪现在
刻朱子全书大学己将告竣(臣/)谨请以
圣谕一章特系大学之后其于道术人心诚非小补汤
泉诗情意恳恻音节高妙盖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1449-0845d.png
圣心无日不与天地民物同流故触景怡情莫非真机
之所浚发非学士词人敢望其规制也(臣/)愚素不能诗
然生逢唐虞成周之世饱聆赓歌雅颂之音勉索枯肠
奉扬
圣作钟镛之下杂以蛙黾其为颜厚何如惟冀
皇上恕其老朽荒拙不胜幸甚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1449-0846a.png
  请刋通鉴
圣论劄子            励廷仪
奏为
御览通鉴既蒙
颁刻谨呈
圣论并请发刋垂训万世事钦惟我
皇上道贯千圣学统三才躬先觉以牖民观人文而成
化万几宵旰之暇犹复好古敏求于经史性理诸书无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1449-0846b.png
不乙夜披陈丹黄手勘尤以通鉴纲目法戒攸关凡
御笔点定之处义例著明条分缕晰其间流传谬误或
字简错落一经校正炳若日星真
内府之秘编史家之宝籍业蒙
颁付抚(臣/)宋荦照式刋刻仰见我
皇上大公垂教之圣怀至深远也抑(臣/)更有请者(臣/)
励杜讷于康熙二十四五年间恭侍
皇上御点纲鉴大全及通鉴纲目全编敬聆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1449-0846c.png
圣论记注成书举古今治乱之源人事得失之故忠孝
节义之隐礼乐制作之微一一阐发精深品评确当为
儒先所未及并谟典以不刋虽经奏准
颁发史馆而臣庶士民无由得见(臣/)伏思诗书六艺折
衷端在于圣人彝训万年敷言必本乎
皇极惟
圣谟之昭布斯大义之宏宣今
御笔点定校正纲目全编既付枣梨请并将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1449-0846d.png
圣论刋列其上俾览者触目警心震聋发瞆上识
圣天子建中立极之本下识人心天理是非善恶之公
不惟一世之训行相率于无偏无党即万世子孙黎庶
亦咸知大中至正之则于以植纲常而厚风俗
皇上之教泽与天地无疆矣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1449-0847a.png
  回奏乐律劄子        张 照
伏蒙
天语垂问古乐今乐雅乐俗乐之变律度量衡之曷由
同乐音乐字之本末同异编钟倍律及有设而不作之
(臣/)章句鲰生不学操缦其于律吕目剽耳食而非有
真得于心承
问茫昧震惧失图切惟古乐自周而废仲尼以前鲁犹
守之季札观乐载在左氏迨师挚适齐在鲁者亦遂沦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1449-0847b.png
坠论语所记记乐亡也魏文侯与子夏问答语在乐记
时去师挚适齐未远列国犹有吉光片玉至于七国入
秦而澌灭尽矣虽然观子夏言乐与音相近而不同则
知乐之与音犹识之与性性不离识不涉识识不同性
不异性乐不离音不涉音音不同乐不异乐识在则性
固无所亏音在则乐亦无所阙性虽无亏而必俟空有
双融始能见乐虽无阙而必俟欲净理纯始可作纵使
搏拊考击之法笙镛钟鼓之制于今泯焉而宫商角徵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1449-0847c.png
羽出于天然非人力之所得与则岂世代今古之所可
殊古乐安得而亡况黄钟之管曾经
圣祖仁皇帝考定而乐器制度散见于经史者犹可沿
流以溯源哉惟在人存政举而已乐经曰以乐德教国
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
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臣/)
之师曰体中达和所谓至德也敬业有常所谓敏德也
仁孝友悌所谓孝德也此与师氏之教同养士之本也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1449-0847d.png
兴者于物兴怀道者自述其意所谓诗言志也倍文曰
讽以声节之曰诵所谓歌永言也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所谓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也云门以下黄帝至周历
代之乐也盖乐德则以理义养其心乐语则以声音养
其耳乐舞则以舞蹈养其血脉古人所谓以乐教者如
此所以声音之道与政通也后世不知乐为教之事故
其职领于有司而己学士大夫鲜有知者其精微之旨
不传而徒索之铿锵莭奏巳不足以和神人况太常工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1449-0848a.png
人记其髣髴用之郊庙者存什一于千百耳其施之民
间日用莫非子夏所谓及优侏儒猱杂子女则其所化
之民所成之俗当何如耶此固有教养亿兆之责者所
为蒿目乎斯世也然则三代以下非古乐之不可复特
无复之之人耳得其臣如万宝常如蔡季通者又不用
于彼时若我朝
列圣相承功成治定恭遇
圣祖仁皇帝心契天地之秘手握声气之元考定黄钟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1449-0848b.png
正历古之讹谬则又有
君而无臣迄于今普天之下雅颂之声未作而淫乐郑
声亦未放此我
皇上所为抚世而兴叹也溯自列国时古乐既废俗乐
繁兴桑间濮上之音流入宫掖左氏所称撞钟舞女吴
越春秋所载越夫人教舞史记所载优旃优施之属自
朝廷以至闾巷以娱心志以悦耳目莫不用是惟郊庙
所用则略存古乐之铿锵百姓不得而知则谓之曰古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1449-0848c.png
乐亡也亦宜非乐亡也乐教亡也使铿锵之节同于古
而即可谓之古乐则孔子不当云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矣使器必蒉桴土鼓歌必鹿鸣四牡而后可谓之古
乐则孟子又不当曰今之乐犹古之乐矣孔孟之言必
同而无异则古乐在今匪存而匪亡断可识矣迨汉高
祖入秦有制氏者世隶太常记其度数叔孙通因之制
为汉乐高祖好楚声唐山夫人为安世乐实楚声用之
房中安世乐秦名寿人或曰即关雎之度数至文帝时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1449-0848d.png
以奉高祖祠庙而楚声又混入古乐矣汉武帝以讴者
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造新声制乐章述己功德陈之宗
庙为太一天马等歌汲黯谏丞相公孙氏斥黯诽谤先
儒以古乐之亡断自汉武焉嗣后俗乐音节尽入古乐
如油入面越世愈久愈不可考历代虽欲脩明无徵不
信人自为说莫能断其是非史氏但以用之宗庙朝廷
者曰古乐雅乐其虽在朝廷而本出于里巷者谓之今
乐俗乐依古有雅乐部俗乐部前明以来亦有太常部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1449-0849a.png
教坊部其源流沿革文虽烦赜而亦具有条贯濂溪周
子有言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于耳感于心莫不
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此数语者状古乐
之音最为明尽夫目之司视也口之司味也凡悦目悦
口之物未有不败道而伤生何独于耳而有殊故凡乐
声激烈慷慨流荡靡曼则耳必悦之若淡且和何悦之
有古之作乐于以养德后之作乐于以悦耳所以三代
而下朝廷之上奋然欲正乐复古者屡矣而卒不能者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1449-0849b.png
盖以反乎周子之言而未尝于此加之意欤至于度也
量也权衡也皆本于律尚矣黄钟为声气之元象数之
本度量权衡皆于是受法度量权衡正而人生日用万
事筦焉
皇上深惟事本而期四海之同诚立政之要也按汉书
律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
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
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各自其十以升于引而五度审矣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1449-0849c.png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本起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
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合龠
为合十合为升各自其十以升于斛而五量嘉矣权衡
者权重也衡平也铢两斤钧石也本起黄钟之重一龠
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
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历代诸儒考古制者胥
以此为鼻祖焉夫黄钟元声自在天壤而造律之尺难
得其真蔡元定律吕新书所载有周尺汉刘歆铜斛尺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1449-0849d.png
蔡邕铜龠尺建武铜尺魏杜夔尺晋田父玉尺姑平古
铜尺汲冢玉律尺刘曜土圭尺刘宋钱乐之浑仪尺后
魏元延明尺后周玉尺梁景表尺隋开皇水尺五代王
朴律准尺宋和岘尺李照尺胡瑗阮逸尺邓保信尺大
晟乐尺共二十种其同异则宋史详之至于量周制则
见考工记㮚氏为量章汉制则见汉书律志至梁陈则
以古升五升为一斗后周获晋古玉升仿其制颁天下
径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两以彼时官斗较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1449-0850a.png
之多三合四勺隋开皇以古三升为一升大业后复古
升嗣后史无其文至于权衡汉志虽详而不知其器之
何似石勒十八年造建德殿得圆石有名曰律权石重
四钧同律度量衡云又后魏景明中并州人王显达献
石铜权一枚具有铭二七十九字识者云皆王莽所造
也梁陈以前犹依汉古称齐以晋宋时一斤八两为一
斤开皇时以三斤为一斤大业中复古称贞观时铸铜
斛与古玉尺玉斗同符玉尺玉斗藏于大乐署武后时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1449-0850b.png
亡之宋淳化间诏以秬黍依古法较定权衡史称其制
为精备颁之天下奸弊无所措元明两朝无闻焉我
圣祖仁皇帝心通天矩学贯神枢既以斗尺称法马式
颁之天下又凡省府州县皆有铁斛收粮放饷一准诸
平违则有刑又恐法久易湮且古法累黍定度度立而
量与权衡准焉度既不齐黍数即不合
躬亲累黍布算而得今尺八寸一分恰合千二百黍之
分符乎天数之九九于以定黄钟之律尺既定矣又恐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1449-0850c.png
不寓诸器则法不可明乃于
御定数理精蕴书内载其法以金银制为寸方著其轻
重而度与权衡之准瞭如指掌雍正九年列之为表载

大清会典颁行天下诚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也我
皇上以度量权衡天下犹有未同勤惓垂问仰见平均
四海之至意(臣/)以为在今日非法度之不立在奉行之
未能请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1449-0850d.png
命有司按表成造尺秤法马斗斛颁行天下再为申明
违式之禁务使画一并令直省将会典内权量表刋刻
颁布使人人共晓或亦同之之一法也夫五方风气不
齐民俗所便各异然在官者有一定之程则能以我之
至齐者齐彼之不齐而不齐者亦齐其所不齐亦无害
(臣/)昔闻于
圣祖仁皇帝者如此今蒙
圣谕虞舜巡狩同律度量衡唯其时亦有不同者是以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1449-0851a.png
同之若其皆同何同之有然而在我者安可不同至哉
圣言信乎
先圣
后圣其揆一也(臣/)又谓立法固当深讲而用法自在得
人度量权衡虽同而官司用之入则重而出则轻以为
家肥其鄙陋更甚者转以此为国利譬如平粜以谷贵
故平其价也往者有司转就民间贵价之数略减五分
以卖官米则加以银色法马使费之数必转贵于现在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1449-0851b.png
之贵价矣于是米价以平粜而愈贵鄙陋之见曰此乃
国之利也否则曰如此乃可告无罪也岂不与平粜之
意适相反耶行之在上如此百姓至愚必以为度量权

国家本无定准浸假而民间各自为制浸假而官司转
从民制以为便此历代度量权衡所以不同之本也夫
期民间之恪守先从官司之恪守始(臣/)愚见如此伏候
圣训至十二律五声工尺乐字同异(臣/)谨会同和硕庄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1449-0851c.png
亲王校定声律谨按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是
知六律六吕所以为五声之筦凡物之声有低有高低
可至于希微高可至于霆震皆声也而不可以为乐故
以六律六吕筦之去其两端而用其中则其声成文乐
记所谓声成文谓之音也音有清浊愈浊则亦愈低愈
清则亦愈高划高低为五分谓之宫商角徵羽然而天
数五地数五五音之间必各有半声自然之理也尔雅
云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1449-0851d.png
即半声也即有律之必有吕也又此五音必有馀分闰
位而馀分闰位必在阴阳互易之地故必又有二变亦
自然之理也合五音二变谓之七音则国语所谓以七
同其数也然国语所谓七同者谓自子至午七律皆阳
律也而自午至子亦有七律是故倍五为十加二变为
十二则六律六吕备二变又各有阴阳则二七为十四
十四位成则阳律七阴律七可以比音而乐之矣乐记
所谓比音而乐之谓之乐也夫黄钟宫也而大吕即为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1449-0852a.png
清宫太簇商也而夹钟即为清商姑洗角也而仲吕即
为清角至于蕤宾一阴生矣而时方五月阴尽午中而
即生于午故蕤宾为变徵而林钟即为清变徵夷则徵
也而南吕即为清徵无射羽也而应钟即为清羽十月
阳气尽矣而阳无可绝之理故应钟至黄钟之交又有
半黄钟半大吕之位为变宫清变宫然后声音旋转不
穷与造化同符焉皆非人之所能为也自然之理也自
黄钟以至半黄钟名之曰律自大吕以至半大吕名之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1449-0852b.png
曰吕其自宫与清宫以至变宫清变宫者则皆音之名
也律以筦音音以协律然论其名则异举其实则同也
乐工记数不便于用则以其声相似之字而又笔画少
易于标识者易之为十四字其曰工者即宫黄钟也其
曰仜者即清宫大吕也其曰凡者即商太簇也其曰仇
者即清商夹钟也其曰合者即角姑洗也其曰六者即
清角仲吕也其曰四者即变徵蕤宾也其曰五者即清
变徵林钟也其曰乙者即徵夷则也其曰亿者即清徵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WYG1449-0852c.png
南吕也其曰上者即羽无射也其曰仩者即清羽应钟
也其曰尺者即变宫半黄钟也其曰伬者即清变宫半
大吕也查𠆩字仜字亿字仩字伬字五者本无其字则
知其止以记数而即黄钟等律即宫商等音非实有是
字别有义例又可知也然而其来旧矣楚辞大招曰四
上竞气极声变只则周末已有之也上声歌注曰或用
一调或用无调一者乙字无者五字则梁时又有可证
也但其位分虽有十四而阳七阴七阳自为阳阴自为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WYG1449-0852d.png
阴不相参离则虽十四而仍止七也又七音必旋相为
宫调乃可转而又必除去二音调乃可成则七音仍止
五音也然则虽加二变为七而仍止于五虽倍五为十
而阳为阳阴为阴亦仍止于五也其编钟一架上八下
八上为阳律下为阴律向来考击之莭若南郊庙祀及
临朝大典皆用黄钟为宫若北郊月坛则用大吕为宫
用黄钟为宫则止击上钟不击下钟若用大吕为宫则
止击下钟不击上钟临期以下钟易置上位而击之非
卷二十八 第 32a 页 WYG1449-0853a.png
下八钟不击也掌仪司向无应击下钟之典是以不知
下钟亦有时而击若太常寺乐工则知之矣然而其所
以然之故则各不能知也若上八钟内又有三钟不击
者则以八钟原止七音黄钟为宫即当以倍夷则起调
为上字调倍无射蕤宾夷则三钟不入调无可考击是
以不击将来元旦节若以太簇为宫则三钟皆当考击
而黄钟夷则无射三钟又当不击矣是上三钟亦有不
击者因历来俱以黄钟为宫故为考击之所不及而非
卷二十八 第 32b 页 WYG1449-0853b.png
设而不作也儒生不知音律谓黄钟为声气之元万物
之母郊庙朝廷必须用黄钟为宫否则有碍不知黄钟
为宫其第一声便是下羽除徵不入调外商角羽声必
胥迭用若声声皆是黄钟则晏子所谓琴瑟专一谁能
听之况大武之乐即是无射为宫载在国语无射乃阳
律之穷而武王用之则十二月各以其律为宫无所不
可亦明矣况明代及我
圣祖仁皇帝未经考订黄钟以前并称以黄钟为宫及
卷二十八 第 33a 页 WYG1449-0853c.png
考定之后始知一向误以太簇为宫而明代盛衰不一

朝隆盛如斯则迂儒之论不足信又甚明但自黄钟以
上音必渐高自黄钟以下音必渐低其八音谐和与否
非历试不能明晓容(臣/)等详悉查考办理再行请
旨谨先将源委具陈伏候
圣训
卷二十八 第 34a 页 WYG1449-0854a.png
  回奏丹陛乐导引乐用鼓起音劄子
                张 照
本月初十日(臣/)等奉
上谕今按中和乐及坛庙所用之乐皆柷起而敔止鼓
以节之惟丹陛乐与夫导引之乐则用鼓起音此始自
何时意书云下管鼗鼓谓堂下之乐也丹陛导引皆堂
下乐故乐工等误用鼓起耶即今俗乐亦皆用鼓起可
细查其颠末也钦此(臣/)等谨按会典中和韶乐乐器图
卷二十八 第 34b 页 WYG1449-0854b.png
有柷敔丹陛乐器图无柷敔乐必有作止之节柷作之
敔止之今丹陛乐无柷敔故以鼓为作止也丹陛乐所
以无柷敔者明代无之今因之也明代所以无者古者
堂上堂下皆柷敔至隋时以四厢乐柷敔同时并奏转
至喧杂遂废不用唐季并废堂上柷敔宋仁宗因王圭
言下礼官议始置堂上柷敔而堂下仍无之四厢乐犹
今丹陛乐所谓堂下之乐也故丹陛乐无柷敔相沿至
今至夫不用柷敔即以鼓起众音者鼓为众音之帅其
卷二十八 第 35a 页 WYG1449-0854c.png
来旧矣周礼太师大祭祀帅鼓登歌令奏击拊注云击
拊瞽乃歌也拊形如鼓以韦为之着之以糠又云下管
播乐器令奏鼓𣌾注云鼓𣌾管乃作也𣌾小鼓也汉风
俗通曰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
之鼓又汉白虎通曰鼓震音也万物满盈震动而生其
本在万物之始耶故谓之鼓是知鼓为众音之帅也乐
记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弗和以比学之于五官
师之于五服然则以之为作止以之为节奏宜矣国语
卷二十八 第 35b 页 WYG1449-0854d.png
曰革木一声汉宋诸儒皆谓金石丝竹匏土悉具五音
若革与木则惟一声而已故八音之序以革木为最下
然而高以下基洪由纤起质为文本一为万之母革之
器为鼓为五音之节奏木之器为柷敔为五音之作止
无柷敔则鼓可代亦自然之序也若拊鼓即是古乐中
之拍板以为乐句拍板木音也堂下之乐及今俗乐以
拍板代古乐鼓之用犹夫以鼓代古乐柷敔之用皆原
于革木一声之理也
卷二十八 第 36a 页 WYG1449-0855a.png
 
 
 
 
 
 
 
 
卷二十八 第 36b 页 WYG1449-0855b.png
 
 
 
 
 
 
 
皇清文颖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