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1449-08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清文颖卷二十六
议
修史议 施闰章
史不可一日无也良史才则旷世不多觏也左氏之后
史汉并称良史纪表志传之体马迁创始班固继作其
法遂不可易魏晋以还惟陈寿之三国志欧阳修之五
代史差为近古然寿之短诸葛也比于雪怨而索米见
皇清文颖卷二十六
议
修史议 施闰章
史不可一日无也良史才则旷世不多觏也左氏之后
史汉并称良史纪表志传之体马迁创始班固继作其
法遂不可易魏晋以还惟陈寿之三国志欧阳修之五
代史差为近古然寿之短诸葛也比于雪怨而索米见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1449-0815b.png
诋抑又甚焉欧阳不为韩通立传苏公亦尝讥之夫岁
远则异同难明代近则恩怨多乖徵实则有目睫之虞
矫诬则有人鬼之谴故以昌黎之才亦逊谢不遑史固
难言哉我
皇上天授亶聪祖经祢传既修
皇清玉牒实录又纂辑四书讲义皇舆考人物考诸书
文治丕茂又将有事明史监前代之得失以信今而传
后诚盛举也且胜国诸史未有不成于后王者远不具
远则异同难明代近则恩怨多乖徵实则有目睫之虞
矫诬则有人鬼之谴故以昌黎之才亦逊谢不遑史固
难言哉我
皇上天授亶聪祖经祢传既修
皇清玉牒实录又纂辑四书讲义皇舆考人物考诸书
文治丕茂又将有事明史监前代之得失以信今而传
后诚盛举也且胜国诸史未有不成于后王者远不具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1449-0816a.png
论宋金辽三史元臣脱脱总其事而元史之成则宋濂
王祎为之今
国家膺图秉箓三十年馀矣明史废而不修后将何稽
㩁而论之其难有八一曰考据后汉纪传发源东观梁
陈二书父子继成盖创始者难为功因旧者易为力也
明史如大政纪吾学编宪章录诸书皆起自洪永讫于
万历启祯二朝信史阙然此考据之难也二曰裁制马
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
王祎为之今
国家膺图秉箓三十年馀矣明史废而不修后将何稽
㩁而论之其难有八一曰考据后汉纪传发源东观梁
陈二书父子继成盖创始者难为功因旧者易为力也
明史如大政纪吾学编宪章录诸书皆起自洪永讫于
万历启祯二朝信史阙然此考据之难也二曰裁制马
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1449-0816b.png
非固详而迁略而多寡悬殊唐书修后事增于前文省
于旧按明二百七十年纪表传志动须累尺繁则芜杂
略虞挂漏此裁制之难也三曰核实所见异词所闻异
词所传闻异词有疑必阙古圣所称前朝载籍佚于兵
燹而子孙志传类多曲笔鉴定衡平吾斯未信此核实
之难也四曰定论议礼则子张桂而绌杨罗讲学则祢
紫阳而祧新建百喙争鸣几成聚讼尤可异者杨左崔
郑黑白较如而三案旋定旋翻知我罪我志在春秋此
于旧按明二百七十年纪表传志动须累尺繁则芜杂
略虞挂漏此裁制之难也三曰核实所见异词所闻异
词所传闻异词有疑必阙古圣所称前朝载籍佚于兵
燹而子孙志传类多曲笔鉴定衡平吾斯未信此核实
之难也四曰定论议礼则子张桂而绌杨罗讲学则祢
紫阳而祧新建百喙争鸣几成聚讼尤可异者杨左崔
郑黑白较如而三案旋定旋翻知我罪我志在春秋此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1449-0816c.png
定论之难也五曰门户甘陵之部分自清流蜀洛之党
成于贤哲明季门户清浊判然事异往昔然张汤以后
贤不入酷吏寒暑笔端古今同叹此门户之难也六曰
牵制古人修书出于一人之手成于一家之学班马是
也后此分曹共局是非牴牾议论蜂起腐毫辍翰相持
不下此牵制之难也七曰忌讳事涉本朝崔鸿匿书不
出因避唐讳百药甘受世讥盖文字常伏危机吹毛动
成大戾彼亡虞之佐或以兴秦吠尧之犬本以忠桀弃
成于贤哲明季门户清浊判然事异往昔然张汤以后
贤不入酷吏寒暑笔端古今同叹此门户之难也六曰
牵制古人修书出于一人之手成于一家之学班马是
也后此分曹共局是非牴牾议论蜂起腐毫辍翰相持
不下此牵制之难也七曰忌讳事涉本朝崔鸿匿书不
出因避唐讳百药甘受世讥盖文字常伏危机吹毛动
成大戾彼亡虞之佐或以兴秦吠尧之犬本以忠桀弃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1449-0816d.png
则失真著恐触忌此忌讳之难也八曰程限班掾承其
父彪端绪积思二十馀年犹待女弟昭以卒业宋祁出
守成都许以唐书自随盖以事在千古非可取办岁月
也若急就之章绳以八法疾行之步律以采齐当不然
矣此程限之难也要以作之者数人议之者千万人娴
词赋者乏史裁善记问者短笔札工捃拾者罕定识严
综核者少持平所谓擅三长而去五失盖难之难者也
父彪端绪积思二十馀年犹待女弟昭以卒业宋祁出
守成都许以唐书自随盖以事在千古非可取办岁月
也若急就之章绳以八法疾行之步律以采齐当不然
矣此程限之难也要以作之者数人议之者千万人娴
词赋者乏史裁善记问者短笔札工捃拾者罕定识严
综核者少持平所谓擅三长而去五失盖难之难者也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1449-0817a.png
皇太子视学议 徐乾学
古者释奠有六凡释奠则天子必视学始立学释奠一
也四时释奠五也师还释奠于学六也记曰凡始立学
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其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
合有国故则否此始立学而释奠也文王世子曰凡学
春官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又曰天子视学大昕鼓
徵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周礼大胥春入
学合舞秋颁学合声此四时释奠也王制曰天子出征
古者释奠有六凡释奠则天子必视学始立学释奠一
也四时释奠五也师还释奠于学六也记曰凡始立学
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其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
合有国故则否此始立学而释奠也文王世子曰凡学
春官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又曰天子视学大昕鼓
徵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周礼大胥春入
学合舞秋颁学合声此四时释奠也王制曰天子出征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1449-0817b.png
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乐记曰武王伐殷为俘
馘于京太室京镐京也太室辟雍之中明堂太室此师
还而释奠也三代之时王子皆亲自入学记曰乐正崇
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王太子王子群
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
学以齿又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
学羽籥皆于东序故汉臣贾谊亦曰春秋入学坐国老
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此三代太子入学之大
馘于京太室京镐京也太室辟雍之中明堂太室此师
还而释奠也三代之时王子皆亲自入学记曰乐正崇
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王太子王子群
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
学以齿又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
学羽籥皆于东序故汉臣贾谊亦曰春秋入学坐国老
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此三代太子入学之大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1449-0817c.png
略也东汉永平中元间帝数亲幸太学行养老礼而太
子视学无文可检唐贞观二十年诏皇太子于国学释
奠先圣先师皇太子初献国子祭酒亚献摄司业终献
开元礼皇帝皇太子视学前一日所司洒埽学堂内外
尚舍设大次于学堂之后守宫设皇太子次于大次东
皆随地之宜并如常仪尚舍设御位学堂上北壁下当
中南向监司设讲榻于御座之西南向设执读座于前
楹间当讲榻北向尚舍又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南西
子视学无文可检唐贞观二十年诏皇太子于国学释
奠先圣先师皇太子初献国子祭酒亚献摄司业终献
开元礼皇帝皇太子视学前一日所司洒埽学堂内外
尚舍设大次于学堂之后守宫设皇太子次于大次东
皆随地之宜并如常仪尚舍设御位学堂上北壁下当
中南向监司设讲榻于御座之西南向设执读座于前
楹间当讲榻北向尚舍又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南西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1449-0817d.png
向北上设文官三品以上座于皇太子东南重行西面
北上武官三品以上座于讲榻西南当文官重行东面
北上设侍讲座于执读西北武官之前东向北上设论
议座于讲榻之前西阶下典仪设版位于东阶南西面
执经于西阶南东面侍讲执读执如意等于执经之后
重行东面北上学生分于文武官之后皆重行北上设
典仪位于东阶之西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开
元礼载皇太子释奠仪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守宫设
北上武官三品以上座于讲榻西南当文官重行东面
北上设侍讲座于执读西北武官之前东向北上设论
议座于讲榻之前西阶下典仪设版位于东阶南西面
执经于西阶南东面侍讲执读执如意等于执经之后
重行东面北上学生分于文武官之后皆重行北上设
典仪位于东阶之西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开
元礼载皇太子释奠仪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守宫设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1449-0818a.png
文武侍臣次各于便次之后文左武右又载皇子束脩
仪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修一案三脡皇子服学
生之服至学门外陈三物于西南少进曰某方受业于
先生敢请见执篚者以篚授皇子皇子跪奠篚再拜博
士答拜皇子还避遂进跪取篚博士受币皇子拜讫乃
出闻之先儒云古者天子视学为养老也虽东汉犹然
自汉以来养老之礼寖废而人主之幸学或以讲经或
以释奠盖自为一事矣皇太子视学之文见于经史略
仪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修一案三脡皇子服学
生之服至学门外陈三物于西南少进曰某方受业于
先生敢请见执篚者以篚授皇子皇子跪奠篚再拜博
士答拜皇子还避遂进跪取篚博士受币皇子拜讫乃
出闻之先儒云古者天子视学为养老也虽东汉犹然
自汉以来养老之礼寖废而人主之幸学或以讲经或
以释奠盖自为一事矣皇太子视学之文见于经史略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1449-0818b.png
可考者谨条次之如右(臣/)愚以为三代皇太子入学亲
师之礼此太古久远不可行于今者也开元皇子束脩
仪虽近古然今日宫詹诸臣辅导皆有专责束脩之仪
亦不必行于今者也惟开元礼所载皇帝皇太子视学
释奠之仪于今为近诚考旧礼而折衷之裁酌损益成
一代之隆仪举累朝之旷典则于
皇太子养正谕教之功未必无裨补万一矣谨议
师之礼此太古久远不可行于今者也开元皇子束脩
仪虽近古然今日宫詹诸臣辅导皆有专责束脩之仪
亦不必行于今者也惟开元礼所载皇帝皇太子视学
释奠之仪于今为近诚考旧礼而折衷之裁酌损益成
一代之隆仪举累朝之旷典则于
皇太子养正谕教之功未必无裨补万一矣谨议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1449-0818c.png
北郊配位议 徐乾学
康熙二十四年某月太常卿徐元珙条奏北郊之礼皇
地祗位北向
祖宗配位当以西为左东为右请察政和礼改正奉
皇上面谕令学士(臣/)乾学(臣/)菼考论古时所行典礼撰
拟以进者(臣/)等窃思凡祀典有正位方有配位配位之
左右不同正位向南则东为左而西为右正位向北则
西为左而东为右(臣/)谨案北郊配位自汉光武中元二
康熙二十四年某月太常卿徐元珙条奏北郊之礼皇
地祗位北向
祖宗配位当以西为左东为右请察政和礼改正奉
皇上面谕令学士(臣/)乾学(臣/)菼考论古时所行典礼撰
拟以进者(臣/)等窃思凡祀典有正位方有配位配位之
左右不同正位向南则东为左而西为右正位向北则
西为左而东为右(臣/)谨案北郊配位自汉光武中元二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1449-0818d.png
年始地祗南向薄太后配位东设西向唐开元二十一
年祭地方丘地祗南向高祖配位东设西向此地祗南
向居左之證也至宋政和四年用北墉答阴之义改地
坛向北配位从正位而改故宋太祖位西设东向盖地
祗既北向则配位以西为上西方即左也此地祗北向
配位居左之證也明嘉靖九年建方泽坛于安定门外
用宋旧制地祗北向则当以西为左矣而其配位犹设
于东与古礼不合
年祭地方丘地祗南向高祖配位东设西向此地祗南
向居左之證也至宋政和四年用北墉答阴之义改地
坛向北配位从正位而改故宋太祖位西设东向盖地
祗既北向则配位以西为上西方即左也此地祗北向
配位居左之證也明嘉靖九年建方泽坛于安定门外
用宋旧制地祗北向则当以西为左矣而其配位犹设
于东与古礼不合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1449-0819a.png
本朝因之未曾更正但明制配位止一太祖我朝
三圣并配所设
祖宗位次尤宜详为考定今廷臣惮于改作不考政和
之礼托言地道尚右谓不必更张似非笃论其曰地道
尚右者乃周礼注疏解左宗庙右社稷之义郊坛配位
从未尝以此为断(臣/)谨案嘉靖祀典考云礼臣进呈陈
设图式方丘坛皇祗北向配位居左是嘉靖时尚左而
不尚右明矣顺治十四年礼部题请奉
三圣并配所设
祖宗位次尤宜详为考定今廷臣惮于改作不考政和
之礼托言地道尚右谓不必更张似非笃论其曰地道
尚右者乃周礼注疏解左宗庙右社稷之义郊坛配位
从未尝以此为断(臣/)谨案嘉靖祀典考云礼臣进呈陈
设图式方丘坛皇祗北向配位居左是嘉靖时尚左而
不尚右明矣顺治十四年礼部题请奉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1449-0819b.png
安神主配享方泽礼恭奉
太祖配位于左
太宗配位于右是
本朝之制亦尚左而非尚右明矣盖嘉靖议礼诸臣原
知以左为尊而礼官误执以东为左当是有司之过有
待于
本朝釐正者也至有以社稷坛尚右为言者(臣/)谨案社
东稷西异坛同壝主皆北向各自成尊其来巳久然魏
太祖配位于左
太宗配位于右是
本朝之制亦尚左而非尚右明矣盖嘉靖议礼诸臣原
知以左为尊而礼官误执以东为左当是有司之过有
待于
本朝釐正者也至有以社稷坛尚右为言者(臣/)谨案社
东稷西异坛同壝主皆北向各自成尊其来巳久然魏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1449-0819c.png
晋社坛间或南向惟萧齐武帝时何佟之建议社坛北
向稷坛东向是稷为配社之坛岂非配当在左乎唐开
元礼太社太稷北向设后土于太社之左设后稷于太
稷之左俱东向夫曰左则非尚右矣曰东向则在西方
矣岂非以西为左而配必在左乎宋政和五礼及孝宗
时社稷配位皆西设东向以居于左明世宗实录嘉靖
九年正月亦有勾龙后稷西北东向一条惟会典所载
东西方向稍异耳足知社稷北向则配位常在西方盖
向稷坛东向是稷为配社之坛岂非配当在左乎唐开
元礼太社太稷北向设后土于太社之左设后稷于太
稷之左俱东向夫曰左则非尚右矣曰东向则在西方
矣岂非以西为左而配必在左乎宋政和五礼及孝宗
时社稷配位皆西设东向以居于左明世宗实录嘉靖
九年正月亦有勾龙后稷西北东向一条惟会典所载
东西方向稍异耳足知社稷北向则配位常在西方盖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1449-0819d.png
虽与地坛之制不同其配位居左于理则一此正可以
参稽而得者也若夫唐宋明郊社亦有三祖二祖并侑
之礼皆以序设位一方不分左右莫若
降敕集议采用旧典无使
三后在天之灵稍有未安(臣/)等浅学鲜识仰承
明问不敢不以所闻具对谨议
参稽而得者也若夫唐宋明郊社亦有三祖二祖并侑
之礼皆以序设位一方不分左右莫若
降敕集议采用旧典无使
三后在天之灵稍有未安(臣/)等浅学鲜识仰承
明问不敢不以所闻具对谨议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1449-0820a.png
祀地无配位议 徐乾学
(臣/)乾学(臣/)菼既上北郊配位议复奉
皇上面谕朕考古制祀地不同南郊可不设配位否其
采经史旧闻以对朕当详思之钦此(臣/)谨考易豫卦先
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臣/)案孔颖达云以
祖考配上帝若周夏正郊天祀灵威仰以祖后稷配也
配祀明堂五方之帝以考文王也俞琰云配以祖考如
商汤祭昊天而配以喾祭五帝而配以契也此言以祖
(臣/)乾学(臣/)菼既上北郊配位议复奉
皇上面谕朕考古制祀地不同南郊可不设配位否其
采经史旧闻以对朕当详思之钦此(臣/)谨考易豫卦先
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臣/)案孔颖达云以
祖考配上帝若周夏正郊天祀灵威仰以祖后稷配也
配祀明堂五方之帝以考文王也俞琰云配以祖考如
商汤祭昊天而配以喾祭五帝而配以契也此言以祖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1449-0820b.png
考配天帝不闻以祖考配地祗也周礼大司乐明言泽
中方丘之礼矣而注疏皆不言地之有配尚书召诰丁
已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
豕一(臣/)案孔安国传曰用牲告立郊位于天以后稷配
故二牛也又王肃作圣證论以难郑康成云召诰用牲
于郊牛二明后稷配天故知二牲也又云社于新邑牛
一羊一豕一明知惟祭勾龙更无配祭之人先王祭帝
于郊所以定天位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社即祭地而
中方丘之礼矣而注疏皆不言地之有配尚书召诰丁
已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
豕一(臣/)案孔安国传曰用牲告立郊位于天以后稷配
故二牛也又王肃作圣證论以难郑康成云召诰用牲
于郊牛二明后稷配天故知二牲也又云社于新邑牛
一羊一豕一明知惟祭勾龙更无配祭之人先王祭帝
于郊所以定天位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社即祭地而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1449-0820c.png
祭地无配也诗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
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思文后稷配天也昊天有
成命郊祀天地也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噫嘻春夏祈
榖于上帝也(臣/)案雅颂诸篇明明有郊祀明堂祈榖之
神而诸家不言所以配地可以知礼意矣太平御览晋
起居注博士孔晁议礼王者郊天以其祖配周公以后
稷配天于南郊以文王配五精上帝于明堂经典无配
地文春秋左传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
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思文后稷配天也昊天有
成命郊祀天地也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噫嘻春夏祈
榖于上帝也(臣/)案雅颂诸篇明明有郊祀明堂祈榖之
神而诸家不言所以配地可以知礼意矣太平御览晋
起居注博士孔晁议礼王者郊天以其祖配周公以后
稷配天于南郊以文王配五精上帝于明堂经典无配
地文春秋左传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1449-0820d.png
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矣夫郊祀后稷以祈农
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
从也(臣/)案冬至之郊是迎长日报本反始之祭也启蛰
而郊在建寅之月是祈农之祭也后稷配天有此二祭
亦不言配地公羊传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
配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
至者无主不止(臣/)案此言郊之有配也何休云天道闇
昧故推人道以接之王者尊天而亲地地不同于天义
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
从也(臣/)案冬至之郊是迎长日报本反始之祭也启蛰
而郊在建寅之月是祈农之祭也后稷配天有此二祭
亦不言配地公羊传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
配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
至者无主不止(臣/)案此言郊之有配也何休云天道闇
昧故推人道以接之王者尊天而亲地地不同于天义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1449-0821a.png
固各有在也礼记郊特牲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
在涤三月稷牛惟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
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
始也(臣/)案郊祀后稷以配天故祭上帝者谓之帝牛祭
后稷者谓之稷牛参考诸书则稷之配天明矣而地祗
用配不见于经三代而上言有配者曰天曰上帝而巳
矣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
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
在涤三月稷牛惟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
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
始也(臣/)案郊祀后稷以配天故祭上帝者谓之帝牛祭
后稷者谓之稷牛参考诸书则稷之配天明矣而地祗
用配不见于经三代而上言有配者曰天曰上帝而巳
矣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
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1449-0821b.png
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臣/)案虞
夏商周郊庙之礼昭昭可据如此凡言郊者皆祭天之
郊古无北郊之文自汉匡衡始称南北郊也古者天子
之社一在库门内一在国外盖未有以祖配者有则必
见于经矣孝经圣治章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臣/)案孝经无祖宗配地之文
独纬书钩命决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地祭天南郊就阳
位祭地北郊就阴位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是
夏商周郊庙之礼昭昭可据如此凡言郊者皆祭天之
郊古无北郊之文自汉匡衡始称南北郊也古者天子
之社一在库门内一在国外盖未有以祖配者有则必
见于经矣孝经圣治章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臣/)案孝经无祖宗配地之文
独纬书钩命决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地祭天南郊就阳
位祭地北郊就阴位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是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1449-0821c.png
也此纬书之说荒唐谬悠不可信从邢炳释孝经削而
不取而贾公彦礼记疏引用其辞杜氏通典遂云祭地
亦配后稷其实经无明文也孝经云严父配天不言严
父配地也汉书武帝元狩二年天子东幸汾阴祠后土
宣帝神爵元年五凤三年幸河东祠后土元帝即位东
至河东祠后土成帝建始二年始祠后土于北郊永始
三年复汾阴后土祠(臣/)案汉世汾阴后土之祭总非正
经起于方士巫祝谶纬祷祠之术其配祭有无史记汉
不取而贾公彦礼记疏引用其辞杜氏通典遂云祭地
亦配后稷其实经无明文也孝经云严父配天不言严
父配地也汉书武帝元狩二年天子东幸汾阴祠后土
宣帝神爵元年五凤三年幸河东祠后土元帝即位东
至河东祠后土成帝建始二年始祠后土于北郊永始
三年复汾阴后土祠(臣/)案汉世汾阴后土之祭总非正
经起于方士巫祝谶纬祷祠之术其配祭有无史记汉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1449-0821d.png
书并未之载不可得考独魏高堂隆云汉文帝初祭地
祗于渭阳以高帝配武帝立后土祠于汾阴亦以高帝
配马端临駮之以为孝文时无祭地渭阳事杜氏通典
亦言汾阴祠配高帝不知其何所据要亦未可以为训
也盖古帝王郊祀之礼至汉世而黩乱诗书礼郊社之
说至汉儒而纷纭故八神五畤之属五帝六天之殊皆
当以经正之者也文献通考汉平帝时王莽奏夏日至
有司奉祭北郊以高后配光武中元二年祀地祗位南
祗于渭阳以高帝配武帝立后土祠于汾阴亦以高帝
配马端临駮之以为孝文时无祭地渭阳事杜氏通典
亦言汾阴祠配高帝不知其何所据要亦未可以为训
也盖古帝王郊祀之礼至汉世而黩乱诗书礼郊社之
说至汉儒而纷纭故八神五畤之属五帝六天之殊皆
当以经正之者也文献通考汉平帝时王莽奏夏日至
有司奉祭北郊以高后配光武中元二年祀地祗位南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1449-0822a.png
面西上高皇后配魏景初元年诏祀方丘所祭曰皇皇
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后
配晋泰始二年定地郊先后配咸和八年立地郊以宣
穆张皇后配梁武帝制间岁祀后土坛上以德后配陈
武帝以皇妣昭皇后配北魏亦以后配(臣/)案汉魏及南
北朝祀地北郊往往以皇后配地称地为媪神其亵巳
甚则不如其勿配也三代之礼此时巳不可知而光武
诸臣号为通经者穿凿附会茫无依据若果有祖考配
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后
配晋泰始二年定地郊先后配咸和八年立地郊以宣
穆张皇后配梁武帝制间岁祀后土坛上以德后配陈
武帝以皇妣昭皇后配北魏亦以后配(臣/)案汉魏及南
北朝祀地北郊往往以皇后配地称地为媪神其亵巳
甚则不如其勿配也三代之礼此时巳不可知而光武
诸臣号为通经者穿凿附会茫无依据若果有祖考配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1449-0822b.png
地之明文岂肯舍先王成宪不一修举因仍谬误以贻
讥后世哉(臣/)窃观唐世以来天地或合祭或分祭虽未
有无祖宗配位者而较之三代以前诗书所纪虞夏商
周之遗去之甚远宋元诸儒如胡宏王炎袁桷辈直云
社即祭地别无北郊之礼刘汝佳则言以皇祖配地祗
于礼为亵其言皆有證据惟是事关钜典未敢轻议更
易
皇上稽古定礼务求至当
讥后世哉(臣/)窃观唐世以来天地或合祭或分祭虽未
有无祖宗配位者而较之三代以前诗书所纪虞夏商
周之遗去之甚远宋元诸儒如胡宏王炎袁桷辈直云
社即祭地别无北郊之礼刘汝佳则言以皇祖配地祗
于礼为亵其言皆有證据惟是事关钜典未敢轻议更
易
皇上稽古定礼务求至当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1449-0822c.png
圣谕煌煌真足考三王俟百世非愚(臣/)浅见所能仰测
万一兹承
明命谨据所闻以备采择(臣/)不胜悚惧之至
万一兹承
明命谨据所闻以备采择(臣/)不胜悚惧之至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1449-0823a.png
郊祀分合议 徐乾学
天地合祭始于汉元始中其后东汉建武唐天宝宋建
隆迄于熙宁及明嘉靖初年皆因之而宋元丰之始议
分祭也置局议定而后行然冬至亲祀夏至但遣官行
礼则地祗反不与亲祀之典故元祐七年复议于南郊
设皇地祗位至八年苏轼引昊天有成命为合祭明文
发六议以难群臣于时主分祭者四十人主合祭者殆
百人绍圣三年遂罢合祭诏以夏至亲祀北郊而卒未
天地合祭始于汉元始中其后东汉建武唐天宝宋建
隆迄于熙宁及明嘉靖初年皆因之而宋元丰之始议
分祭也置局议定而后行然冬至亲祀夏至但遣官行
礼则地祗反不与亲祀之典故元祐七年复议于南郊
设皇地祗位至八年苏轼引昊天有成命为合祭明文
发六议以难群臣于时主分祭者四十人主合祭者殆
百人绍圣三年遂罢合祭诏以夏至亲祀北郊而卒未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1449-0823b.png
行也明洪武改用合祭嘉靖中以给事夏言言分建南
北坛然一祀之后并南郊亦未尝亲祭矣此自古郊祀
分合之大凡也夫昊天有成命据国语为祀成王之诗
小序之荒谬朱子多駮之固不足以为信矣而倡为合
祀之说者王莽也彼徒附会王者父天母地之文而遂
以天地之大等之夫妇同牢之礼其为渎侮不亦甚乎
故合祭之非不待辨而自明也不合祀则宜用分祀矣
然主合祀者固失而主分祀者亦未为得也夫论一代
北坛然一祀之后并南郊亦未尝亲祭矣此自古郊祀
分合之大凡也夫昊天有成命据国语为祀成王之诗
小序之荒谬朱子多駮之固不足以为信矣而倡为合
祀之说者王莽也彼徒附会王者父天母地之文而遂
以天地之大等之夫妇同牢之礼其为渎侮不亦甚乎
故合祭之非不待辨而自明也不合祀则宜用分祀矣
然主合祀者固失而主分祀者亦未为得也夫论一代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1449-0823c.png
之典者必期合于先王之制先王之制存于今者不出
乎六经所记载也苟考之于经而未见其合矣而姑臆
为说焉以附之先王之制则无以服乎好异者之纷纷
也故愚谓合祀固失然而分祀之亦未为得者亦以其
说之不尽合于经故也郑氏祭法注禘谓祭昊天上帝
于圜丘郊谓夏正建寅之月祭感生帝于南郊此圜丘
方丘与南北郊之分地而祭者其说盖本于大司乐不
知大司乐所谓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则天神皆
乎六经所记载也苟考之于经而未见其合矣而姑臆
为说焉以附之先王之制则无以服乎好异者之纷纷
也故愚谓合祀固失然而分祀之亦未为得者亦以其
说之不尽合于经故也郑氏祭法注禘谓祭昊天上帝
于圜丘郊谓夏正建寅之月祭感生帝于南郊此圜丘
方丘与南北郊之分地而祭者其说盖本于大司乐不
知大司乐所谓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则天神皆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1449-0823d.png
降夏日至于地上之方丘奏之则地祗皆出者盖言乐
作而天神地祗人鬼皆感而至犹书所谓虞宾在位凤
凰来仪百兽率舞耳于祭何与而妄增两丘于南北郊
之外此是不合于经者一也然晋太始间尝并圜丘方
丘于南北二郊矣后一袭用于唐而今竟罢之固知其
说之无足据矣若夫郊之有南北则古今以为得分祀
之正而未有明其非者也匡衡曰祭天于南郊就阳之
位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愚考春秋书郊者以十
作而天神地祗人鬼皆感而至犹书所谓虞宾在位凤
凰来仪百兽率舞耳于祭何与而妄增两丘于南北郊
之外此是不合于经者一也然晋太始间尝并圜丘方
丘于南北二郊矣后一袭用于唐而今竟罢之固知其
说之无足据矣若夫郊之有南北则古今以为得分祀
之正而未有明其非者也匡衡曰祭天于南郊就阳之
位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愚考春秋书郊者以十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1449-0824a.png
数曰郊曰卜郊曰用牲于郊未有兼地言者亦未有以
南郊称者盖王者虽父事天母事地而礼数则不同礼
宗子祭父支子不得祭父而得祭母母卑于父也天子
祭天诸侯不得祭天而可以祭地地卑于天也故曰祭
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古者
无祭地之礼有祭社之礼寓地之祭于社而社之祭与
稷并举不与天对称者尊阳抑阴之道也社有二王为
群姓立社曰大社自为立社曰王社大司徒设其社稷
南郊称者盖王者虽父事天母事地而礼数则不同礼
宗子祭父支子不得祭父而得祭母母卑于父也天子
祭天诸侯不得祭天而可以祭地地卑于天也故曰祭
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古者
无祭地之礼有祭社之礼寓地之祭于社而社之祭与
稷并举不与天对称者尊阳抑阴之道也社有二王为
群姓立社曰大社自为立社曰王社大司徒设其社稷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1449-0824b.png
之壝又曰以血祭社稷则大社也封人掌设王之社壝
军旅宜于社则王社也王社设于宗庙之右而大社立
于国中既曰祭帝于郊又曰祀社于国一郊而一国则
知大社之建不于北郊明矣郊特牲疏社祭一岁有三
月令仲春命民社诗甫田曰以社以方谓秋祭月令孟
冬大割祀于公社三时举祭不以夏则知无以夏日至
祭地于北郊者矣此其不合于经者又一也案南北郊
之说考之于经既无其事祭社之说證之先儒五峰胡
军旅宜于社则王社也王社设于宗庙之右而大社立
于国中既曰祭帝于郊又曰祀社于国一郊而一国则
知大社之建不于北郊明矣郊特牲疏社祭一岁有三
月令仲春命民社诗甫田曰以社以方谓秋祭月令孟
冬大割祀于公社三时举祭不以夏则知无以夏日至
祭地于北郊者矣此其不合于经者又一也案南北郊
之说考之于经既无其事祭社之说證之先儒五峰胡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1449-0824c.png
氏等言则历历不爽今若欲如古礼必废北郊而复立
大社于国中以春秋冬一岁三祀之而不敢与郊并然
后可以尽合乎先王之制而大服乎好异者之心然而
古今异尚礼贵变通王者期于敬天奉地之无失则巳
矣必欲取历代之成法尽变之纷纷更作此势之所不
能也若世儒之论以两郊分祀为先王之制则然也是
不可以不辨
大社于国中以春秋冬一岁三祀之而不敢与郊并然
后可以尽合乎先王之制而大服乎好异者之心然而
古今异尚礼贵变通王者期于敬天奉地之无失则巳
矣必欲取历代之成法尽变之纷纷更作此势之所不
能也若世儒之论以两郊分祀为先王之制则然也是
不可以不辨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1449-0824d.png
皇清文颖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