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1449-07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清文颖卷二十二
 辨
  三老五更辨       平郡王福彭
戴记天子视学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
位焉郑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乃年老更事而致仕者也
蔡邕则以三老三人五更五人且以更作叟按古者养
老之礼外饔掌割烹酒正共酒稿人共食罗氏共鸠方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1449-0763b.png
其养也登歌清庙下管象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
执爵而酳冕而总干其节文为甚繁使老更不止一人
则天子所馈所酳者亦不胜其劳矣盖尝观乡饮酒礼
以年之最尊者一人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则
天子养老亦必以年之最尊者一人为三老次者为五
更又次者为群老无疑使一堂之上杖履杂遝祝哽祝
噎前后纷如则礼无特尊心无专敬岂所以称教孝弟
之意乎考汉明帝时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安帝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1449-0764a.png
时鲁丕李充灵帝时袁逢皆尝为三老魏高贵乡公时
以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后魏孝文时以尉元为三
老游明根为五更后周武帝时亦尝以于谨为三老虽
其礼未必尽合乎古而历代相沿老更之各一人彰彰
明矣至陈氏礼书又谓建国必立三卿养老必立三老
故礼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学三公非一人则三老五更
不当为各一人矣按礼运三公在朝句上尚有宗祝在
庙句老必有三岂宗祝亦有三乎今以三公三老对举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1449-0764b.png
其说似可据试连宗祝句读之则三公自三三老自一
不得以彼而例此也然则其以三五为名者何也据郑
注云取象三辰五星或曰三老知天地人之事五更知
五行更代之事盖皆不足深究云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1449-0764c.png
  春王正月辨         汤 斌
圣人之书明白简易而后儒推求过甚遂成不决之疑
者如春王正月之类是也注春秋者不下数十家置春
王正月四字不论者固有之其以周改月兼改时者则
汉孔安国郑康成至明赵子常王阳明贺景瞻也以周
改月不改时者则宋程伊川胡康侯至明刘文成也以
周不改时兼不改月者则宋蔡仲默魏华父至明章本
清也诸家引经据传自以为确不可易而余则直以春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1449-0764d.png
秋本文断之而已矣春秋桓公八年冬十月雨雪十月
者以周正为建酉月故雨雪为非时若夏之十月建亥
雨雪亦常耳何足书成公元年二月无冰此建丑月也
若建卯月无冰又何异焉庄公七年秋大水无麦苗如
周不改月不改时麦苗何得至秋定公元年冬十月陨
霜杀菽若夏之十月菽己穫矣陨霜亦非失时如此之
类甚众更有可證者僖公五年左氏传曰春王正月辛
亥朔日南至日南至者子月也此又改月改时之的据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1449-0765a.png
也夫子特书曰王正月而左传亦释曰王周正月者盖
明其为周天子之正月非夏之正月殷之正月也而又
于二月三月亦系之王见丑月为周之二月寅月为周
之三月非同于殷正同于夏正也过此前代无以之为
正者则亦不必书王以别之矣或曰四时之序夏正为
善周公大圣人也以冬为春可乎曰阳明言之矣阳生
于子而极于已午阴生于午而极于亥子阳生而春始
阴生而秋始自一阳之复以极于六阳之乾而为春夏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1449-0765b.png
自一阴之姤以极于六阴之坤而为秋冬此文王之所
演而周公之所系何不可之有胡氏泥于冬之不可为
春也故有夏时冠周月之说以为孔子告颜渊以行夏
之时此为见于行事之验则又谬甚如胡氏之说周改
月不改时是虽以子月为岁首而四时之序犹夫夏也
以冬为春乃自孔子始以夏时冠周月非所以尊周以
仲冬为孟春岂可谓行夏之时乎不夏不周之间孔子
何以自处焉夫行夏时者师友平日论道之言所谓损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1449-0765c.png
益百王垂训万世者也春秋者圣人尊周室明王制之
书也王制固未有大于正朔者孔子为当时诸侯强横
大夫陪臣僭乱而作春秋乃首改周天子之正朔也恐
圣人亦有所不敢矣或曰孟子不云乎春秋天子之事
也庸何伤曰所谓天子之事者谓赏功讨罪以明天子
之法使诸侯不敢悖天子大夫不敢悖诸侯耳非必变
易四时之序改本朝正朔而后为天子之事也胡氏以
此为垂法后世吾恐法未可垂而先犯为下不倍之戒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1449-0765d.png
矣且此亦空言耳乌在其为见诸行事之验乎故周不
改月则孔子必不敢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十一月为正
月则周之必改月可知也周不改时则孔子必不敢以
周正月为春以周正月为春则周之必改时可知也曰
豳风亦周诗也何以用夏正曰周之先世以农事开国
后稷公刘以来固虞夏商之诸侯也为虞夏商之诸侯
必用虞夏商之正朔且豳风述民事夏正为切而春秋
明一王之大法尊周为重未可以为例也曰诸家引商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1449-0766a.png
书元祀十有二月以为商不改月之证何欤曰书缺有
间矣商之时制固无从得而考要之不可以例周与其
杂引他书以释春秋固不若即春秋以释春秋也左氏
公羊榖梁皆周人也于此独不加论焉亦以为不必论
也使当时以正月为冬而孔子独书曰春三子能已于
言哉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1449-0766c.png
  儒吏廉吏辨         魏象枢
吏有辨乎曰有有之斯可为吏准矣准乎儒与廉而步
之趋之于是指峨冠博带称说先王者曰此儒也指矫
情镇物饰名励节者曰此廉也噫名所贵也而士所标
也贵其名以立之标又安能禁天下之不依似而窃附
哉夫辨吏者辨其心而已矣鸣琴单父弦歌武城者著
矣自博士具官待问斌斌多文学之选于是通经学古
之吏出焉拔葵燔机妻子不免饥寒者著矣自廉吏岁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1449-0766d.png
计有馀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于是奉法循理之吏
出焉儒吏尝见为廉迁史称临淮守十馀人皆曰廉节
称辕固曰廉直称倪宽曰廉智有以簠簋不饬坐者岂
儒哉廉吏尝学为儒范史称鲁恭清平曰化行称卓茂
恬淡曰乐道称杨震清白曰好学有以簿书俗吏嗤者
岂廉哉虽然儒以循为能而廉以才为用吏而循患不
儒不患其不廉也吏而才患不廉不患其不儒也京兆
桴鼓不鸣渤海剑刀自解循吏事耳是岂尽失名誉者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1449-0767a.png
颍川先教后罚零陵兴利教俭才吏事耳是岂全暗经
术者问其名则异考其实则同以绝不相蒙之迹求之
绝不相戾之心所由异政而同治异治而同功也既其
实不既其名则李斯之徒有吴公不亦廉乎张汤之后
有安世不亦儒乎胡质父子之清异而廉有异乎柳公
绰远近之治殊而儒岂殊乎既其名不既其实则儒之
名宽宽则近于通廉之名严严则疑于刻于是有儒而
不廉者矣赵绾马融以贿败躬行安在乎有廉而不儒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1449-0767b.png
者矣尹翁归赵广汉以强毅闻蕴藉安有乎有儒而伪
廉者矣公孙弘之布被以为诈发蒙不已有议乎有廉
而伪儒者矣倪千乘之引经以为长者束湿不已有讥
乎真则既其实伪则冒其名既其实儒与廉真也儒而
廉廉而儒亦真也冒其名儒与廉伪也儒而廉廉而儒
亦伪也绾墨绶效花城则庸可冒儒循不可冒儒饮贪
泉垂介石则墨可冒廉才不可冒廉然而儒与廉之名
实终亦不可冒大约儒可兼廉而廉不可兼儒其兼之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1449-0767c.png
者既其实不既其名也何也儒者使人两得者也平日
澹泊宁静洞悉乎天人之分际君民之大义皎然以廉
隅自持求为上不负君下不负民中不负所学其于取
舍得失经权是非之道见之也极明则守之也亦极固
守之也极固则发之也必极从容而暇裕是故分一邑
守一郡施一治著一书当时奉为蓍蔡后世诵为典章
区区埋羊还鱼之节终不可与儒等盖儒者使人两得
者也汉儒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黄允史叔宾皆有盛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1449-0767d.png
名郭泰觇其非真以为必败王衍口不言钱而营三穴
遂为天下苍生之祸故数百年来以老庄冒儒者多矣
若夫身列荐绅口谈气节薰心于利欲而道丧其廉耻
名之不存安问其实此又在老庄之下不可以冒廉顾
可以冒儒耶然则儒吏廉吏之辨亦辨其心而已矣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1449-0768a.png
  学术辨           陆陇其
阳明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流害固不可胜言矣然其
所以为禅者如之何曰明乎心性之辨则知禅矣知禅
则知阳明矣今夫人之生也气聚而成形而气之精英
又聚而为心是心也神明不测变化无方要之亦气也
其中所具之理则性也故程子曰性即理也邵子曰心
者性之郛郭朱子曰灵处是心不是性是心也者性之
所寓而非即性也性也者寓于心而非即心也先儒辨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1449-0768b.png
之亦至明矣若夫禅也者则以知觉为性而以知觉之
发动者为心故彼之所谓性则吾之所谓心也彼之所
谓心则吾之所谓意也其所以灭彝伦离仁义张皇诡
怪而自放于准绳之外者皆由不知有性而以知觉当
之耳何则既以知觉为性则其所欲保养而勿失者惟
是而已一切人伦庶物之理皆足以为我之障而惟恐
其或累宜其尽举而弃之也阳明言性无善无恶盖亦
指知觉为性也其所谓良知所谓天理所谓至善莫非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1449-0768c.png
指此而已故其言曰佛氏本来面目即我门所谓良知
又曰良知即天理又曰无善无恶乃所谓至善虽其纵
横变幻不可究诘而其大旨亦可睹矣充其说则人伦
庶物固于我何有而特以束缚于圣人之教未敢肆然
决裂也则又为之说曰良知苟存自能酬酢万变非若
禅家之遗弃事物也其为说则然然学者苟无格物穷
理之功而欲持此心之知觉以自试于万变其所见为
是者果是而见为非者果非乎又况其心本以为人伦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1449-0768d.png
庶物初无与于我不得已而应之以不得已而应之心
而处夫未尝穷究之事其不至于颠倒错谬者几希其
倡之者虽不敢自居于禅阴合而阳离其继起者则直
以禅自任不复有所忌惮此阳明之学所以为祸于天
下也泾阳景逸深惩其弊知夫知觉之非性而无善无
恶不可以言性其所以排击阳明者亦可谓得其本矣
然其学也专以静坐为主则其所重仍在知觉虽云事
物之理乃吾性所固有而亦当穷究然既偏重于静则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1449-0769a.png
穷之未必能尽其精微而不免于过不及是故以理为
外而欲以心笼罩之者阳明之学也以理为内而欲以
心笼罩之者高顾之学也阳明之病在认心为性高顾
之病在恶动求静我观高子之论学也言一贯则以为
是入门之学言尽心则以为尽心然后知性言格物则
曰知本之谓物格与程朱之论往往龃龉而不合者无
他盖欲以静坐为主则凡先儒致知穷理存心养性之
法不得不为之变易夫静坐之说虽程朱亦有之不过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1449-0769b.png
欲使学者动静交养无顷刻之离耳非如高子困学记
中所言必欲澄神默坐使呈露面目然后有以为下手
之地也由是观之则高顾之学虽箴砭阳明多切中其
病至于本源之地仍不能出其范围岂非阳明之说浸
淫于人心虽有大贤不免犹蹈其弊乎吾尝推求其故
天下学者所以乐趋于阳明而不可遏者有二一则为
其学者可以纵肆自适非若程朱之履绳蹈矩不可假
借也一则其学专以知觉为主谓人身有生死而知觉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1449-0769c.png
无生死故其视天下一切皆幻而惟此为真故不贤者
既乐其纵肆而贤者又思求其无生死者此所以群趋
而不能舍呜呼纵肆之不可易明也至于无生死之说
则真禅家之妄耳学者取程朱阴阳屈伸往来之论潜
心熟玩焉其理亦彰彰矣奈何不此之学而彼之是惑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1449-0770a.png
  班马异同辨         徐乾学
(臣/)闻史之为书体闳而义密事核而辞达采之博而择
之精如是之谓良史不系乎文与质繁与简也司马迁
之学本于父太史公谈又负气好奇登龙门探禹穴网
罗异闻杂采六经世本国语国策诸书及诸子百家之
说以成史记其文恣肆广博综括百代诚旷世杰出者
也后汉兰台令史班固亦承父彪家学仿史迁为汉书
发凡起例或芟或益华缛整赡烂乎一代之书此范蔚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1449-0770b.png
宗陈寿以下所不能逮者矣然其间同异得失学者乘
间抵隙指瑕攻坚纷纭未已宋倪思为班马异同一书
标其字句而胪列焉刘辰翁加以论断至有明许相卿
本其意作史汉方驾为之衡量而调剂其言皆有条理
粲然备矣臣请得而辨之司马迁项羽本纪载起兵时
及鸿门事千载以下历历如见班固多从裁省似少脱
略矣高祖本纪亦然垓下之战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
右诸语勃勃气色而班固删之如此类甚多此班之不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1449-0770c.png
逮马者一也表者兴亡理乱之大略而固之表则犹谱
牒也迁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国纬以观
天下之大势高祖功臣年表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
年纬以观一时之得失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下
事为主以观君臣之职分而固皆变其例此班之不逮
马者一也班固欲以整齐胜迁之诙谲如鲁国诸生裒
衣博带言动规矩而彼大人者方游埃壒之表其不同
可知矣且其所谓整齐者亦有可论刘知几谓神玺在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1449-0770d.png
握火德犹存而居摄建年不编平纪之末孺子主祭咸
书莽传之中此何以云也张汤之后有大司空纯固以
纯故不以汤为酷吏并杜周皆从末减欤此班之不逮
马者一也更河渠曰沟洫夫沟洫非汉制而班以表其
书名实不相当矣易封禅曰郊祀而不载原庙荐享之
事宗庙迭毁之议毋乃太简乎易平准曰食货以弘羊
均输罔民之术而比成周泉府之法毋乃刺谬乎此班
之不逮马者一也更天官曰天文两曜之运行群星之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1449-0771a.png
错布非关汉朝一代之事古今人表自伏羲以来分为
九品非系汉一代之人而八表中姓氏多荒唐悠谬或
一人名字分列两处此司马氏所无也班之不逮马者
又一也昔者郑樵为通志极斥班孟坚失于过刻刘知
几互有褒贬稍右班氏以为言皆精练可为史家祖述
王充论衡则又确奉兰台以为作史之绳尺(臣/)以为班
之不逮司马亦既较然矣而后代之史求如固者寥寥
未之有闻盖迁采诸书而自成迁之史固袭龙门而自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1449-0771b.png
成固之书文质繁简随世迁流而千载作者之精神烱
烱在简册者读者深思而自得之不俟词费也我
皇上右文治洽弘开史局(臣/)之固陋欲竭涓埃以报万
分之一每览前人之著作随手之变难以辞逮枉承
明问流汗浃踵敬述其梗槩以献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1449-0771c.png
  春王正月辨         李光地
春秋夏周正之事自朱子不能决虽然此四字者不明
则全经不可得而读也释而不思置而不讲可乎哉盖
程子之说曰建子非春也假天时以立义耳意谓三代
不改时而改正周之正月冬也而孔子系之春以寓行
夏之志云尔胡文定祖其说而又引商秦之书以谓月
亦不改此则朱子疑而辨之矣愚切思之则朱子所谓
并行者是也不独十二月数为周夏并行盖四时之序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1449-0771d.png
亦周夏并行也行周者以改正朔示革命故书时事颁
列国则用之行夏者以殷天时存古制故作礼乐垂宪
章则用之豳风一诗有一日二日矣是周正也有七月
九月矣又夏正也小雅之诗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是夏
正也孟子之书十一月成杠十二月成梁又周正也此
其月数并行之徵也周官冬日至圜丘夏日至方丘是
夏时也泰誓十三年春大会孟津又周时也此其时序
并行之徵也金縢秋大熟未穫说者以谓是夏之秋然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1449-0772a.png
熟于酉戌者独今南方稻田然耳若北地之黍稷则大
熟未穫正在未申之月又何嫌其为周之秋乎由此观
之则与大会盟津者又一證也盖泰誓金縢所谓书时
事者也孔子春秋所书所谓颁列国者也用周制焉所
以示革命而一正朔也周官祭祀所谓作礼乐者也豳
风农桑所谓垂宪章者也兼夏制焉所以存古法而殷
天时也吕氏月令固非经比然所述者多周典也此又
周人之礼乐宪章不改乎夏之一證也孔子作春秋以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1449-0772b.png
尊王而大一统故不独月数不敢改乎周时序亦不敢
改乎周也盖自周先王之颁列国者则然而孔子从而
因之若曰周不以建子为春而孔子春之以寓吾行夏
之志则不独与尊王之意从周之语相悖且以建子为
春是变夏时自夫子始也又何志之寓乎然则孔子之
书此也遂无意乎哉曰有之夫月王之月也则时亦王
之时也今于月而系以王明乎王朔可得而改也于时
而不系以王明乎天时不可得而移也王朔可得而改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1449-0772c.png
则从周之义可见天时不可得而移则行夏之志又可
知以王正正天下此一经之名分所以定也以天道正
王道此一经之大义所以起也故孔子之言曰殷因于
夏周因于殷及其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子思之赞孔子曰吾从周曰宪章文武又曰祖
述尧舜考诸三王而不谬周子亦曰春秋正王道明大
法也孔子为后世王者而脩也然其志虽寓而事则不
可乱其实其义虽明而词则不可失其体其道虽为天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1449-0772d.png
下万世之所折中而其分则为昭代臣子之所遵守故
通此四字而全经始可得而读矣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1449-0773a.png
  风雅颂辨          陈迁鹤
诗三百篇曰风曰雅曰颂其部分区别由来久矣然而
著训既殊彰义亦别有示人以可疑者卫武公一人之
身而传诗有三淇澳美于风宾之初筵载于小雅抑登
于大雅公刘兴王之什而别类有二七月之诗豳风咏
之笃公刘之诗大雅歌之二雅及颂皆扬先王之功德
也虽其文辞或重而繁或奥以简而小之大之雅之颂
之亦安见其所以然也哉曰其说先儒尝辨之盖有事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1449-0773b.png
有体有声而三者分焉何谓事言一国之事系一人之
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言成功而
告神明谓之颂故先儒曰雅者正也言王政也政有大
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功德之形容也此其
以事而分者也何谓体风者讽也援物剀事而不直言
之也雅则直言之而有典有则者也颂则直而不偪曲
而不屈如季札所述且以为节有度守有序者也先儒
曰诗体既定后有作者各从其旧依小雅体而作者附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1449-0773c.png
小雅之末为变小雅焉依大雅体而作者附大雅之末
为变大雅焉邶鄘卫以下之为风鲁之为颂犹是也此
其因体而分者也何谓声诗各有体体各有声太师辨
体以叶声故可以听声得情而知其本意周南为王者
之风召南为诸侯之风听声而知之也鹿鸣之三以燕
宾客文王之三以享元侯升歌清庙以舞大武不独取
其词义盖声各有攸宜也雅不系周而颂系周者孔子
加之以别商鲁更以明周之声与商不同此又因声而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1449-0773d.png
分者也夫诗之教宏矣先王以正人伦成教化美风俗
极而至于动天地感鬼神皆于诗乎取之夫其取之必
有以合之也记云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
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
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人之歌诗必问所宜况乎格神
祗安宾客来远人致动物而有不从其类哉昔孔子云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夫未得所者事
违而体紊体紊而声乖而风雅颂无辨也得其所者诗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1449-0774a.png
协乎事事协乎体体协乎声而雅与风颂与雅皆有分
也三百篇具存依类以求次第可见不然部分区别之
不辨而何以悟其意达其教耶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1449-0774b.png
 
 
 
 
 
 
 
皇清文颖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