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449-06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清文颖卷十六
 序
  焦山古鼎图诗序       汪 琬
古之祀典有彝器彝之为言常也頫者为钟卬者为鼎
钟鼎固彝器之大者也左氏传曰诸侯有勋而不废有
绩而载则抚之以彝器此天子所以锡有功也然则焦
山之所蓄与二王子之所咏殆即其类与予尝论之古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449-0658b.png
器之与法书名画并重也自宋代始盖当累世承平之
后朝廷无事士大夫读书好古如欧阳永叔刘原父者
争以博雅相高沿及政和宣和之间天子更创礼乐亦
寖慕三代之法物搜奇索幽取而贮诸殿阁者不可以
数计于是李伯时黄长睿薛尚功赵德甫之属复相次
而起莫不规摹其款识研穷其字画而讽味其文章绘
之有图述之有谱夫然后钟鼎之器益见尚于世今二
王子从登眺之暇摩挲鉴赏作为诗歌以传道之不啻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449-0659a.png
数百言迹其风流好事其何减于前宋诸君子哉抑予
有感也昔春秋桓公二年书取郜大鼎于宋说者曰取
者不当取也又曰得非其有之称也夫鲁桓宋庄其人
皆孔子之所深恶然则一赂一取其辱此鼎也多矣此
可谓鼎之不幸也至于焦山所蓄者虽尝见污严氏父
子然犹幸而得反其故深自藏匿于穷岩绝壑浮屠氏
之精舍固不可以郜鼎者相提而语辟诸山林隐遁之
士遭罹患难而卒能洁身以自全岂不尤为可尚也哉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449-0659b.png
予故并论之若二王子之诗雄伟奇丽俨然子美退之
复出则有程通判雷山人之评骘在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449-0659c.png
 瀛台
赐宴序             潘 耒
(臣/)闻地天垂象泰交之道以成木火系爻鼎养之义斯
著乐有徵招角招之奏礼存三爵二爵之文彤弓湛露
播在风诗酆水钧台标于传记自昔哲王有飨有宴将
以训恭俭而示慈惠昭文章而辨等威非直黼黻升猷
润色鸿业而已也至如汉宫长乐依绵蕞以为仪晋代
华林缘祓除而成俗柏梁兴枚马之辞曲水盛颜谢之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449-0659d.png
制昆明池上笔墨横飞华萼亭中觥筹交错流湎之涂
寖开庄敬之风邈矣然犹形诸声诗被之金石铿锵炳
焕千载可观我
皇上亶聪浚哲允武允文法夏后之卑宫师姬文之昃
食岁下蠲租之令朝颁省罚之科转圜从谏鼗铎遍于
宫廷侧席求贤弓旌周于岩壑兢兢业业无怠无荒用能
绥奠寰区削平僭逆一苞三蘖之寇骈首槛车射天逐
日之渠传膏齐斧跨沧溟而斮鳄掩碧落以弋狼治定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449-0660a.png
功成仁渐义洽于是推恩臣下加赉具僚及万几之馀
閒施三接之隆礼岁在作噩月惟孟秋有
诏廷臣特垂曲宴惟瀛台者天府之奥区宫城之陆海
疏玉泉而作沼象蓬岛以为台洪波浩瀚浸其隈茂树
䓤茏荫其曲红蕖绿菼吐纳烟霄绣栱璇题蔽亏日月
天子恒以炎蒸之节清暑于兹羽卫森严周庐交属攀
跻所莫逮簪裾所莫经幸沐
恩荣来游来瞩于是泛兰桡浮桂楫彷徉乎灵渚浏览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449-0660b.png
乎芳林溯灏气之空明凌神飙而轻度升降脩阪徙倚
平皋临清涟以振缨藉细旃而凝睇俄而珥貂宣
诏宠锡自天出内府之织文烂天孙之云锦题名署氏
望之有辉叠雪披霞服之无斁尔乃间花张幕倚树开
筵授几以班设俎有序瓮人执馔膳夫进羞鲙鲜鲤于
蓬池菹芳莲于玉井胹熊臛豹之味充衍方圆调兰酝
露之珍厌沃芗泽然后流金尊腾羽爵云浆百斛琼液
千钟降天语之温淳临重臣以敦劝在公载燕不醉无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449-0660c.png
归然而肃雍在庭俨恪在序舍爵有油油之色迁坐无
跹跹之容迨乎日晷西靡树阴东徙相与整冠约带鹄
立凫趋瞻拜
阙廷雍容成礼以退斯可谓和乐而不滥恭敬而温文
者欤微(臣/)幸生升平之代为侍从之臣属在末班预逢
旷典岂可使
湛恩沛泽郁而不宣虽戴高履厚
帝力难名而叩缶击辕微忱少展云尔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449-0661a.png
  甲子科湖广乡试录序     毛奇龄
皇上御极之二十三年值元会初开干支初辟之始礼
臣以宾兴大典恪遵成例开列诸臣应任选者仰荷
睿鉴命(臣/)(臣/)某典试三楚伏念天下当荡平之际东
渐西被海波不扬而三楚介在南服自荆门以南远至
五岭中间数千馀里前代雈苻跆藉不遗尺寸赖
世祖皇帝方行克诘耆定武功江汉之间幸有宁宇而
潢池盗兵又适当黔巫之冲浸淫衡岳凡铺敦师旅悉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449-0661b.png
集之襄樊谷邓以下与湖湘为控驭卒之
六师张皇皆藉我
皇上圣文神武裒荆罙入持玉斧而劈之澜沧之外洞
庭上下重见天日迄于今文德振兴贤书进献者又三
年矣古者生聚教训必须时日而
皇上以存神过他与斯民更始如风之刁嘹而万窍齐
发不数年间岩居谷处悉受披拂(臣/)虽驽劣亦何敢以
文命覃敷不加宣布独是三物六行互相比较惟恐以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449-0661c.png
浮文虚夸致妨德艺是必于程朱较墨之间使言行相
副始不负我
皇上求贤至意用是惴惴惟谨乃暑雨宵晨既底其地
即与二三臣工载厉厥事惟时监临巡抚中外劼毖纲
纪肃然而提调则布政参政经理精详监试则参议佥
事防卫周悉爰集同考试官决题发策进提学佥事所
取士而三试之垂帘于堂合众视而通以一心一若心
入重渊而目营四海积若干日得若干人以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449-0661d.png
覃恩广额增若干人并取乙卷贡成均者附若干人而
录文若干首以献(臣/)谨拜手稽首飏言简端(臣/)
国家致治莫先用人用人之要在乎言行故三代立贤
必以言扬行举为旁求之则而成周三载选士必大比
其德行考询其话言而后升诸宅俊以贮为世用此无
他言者行之表德者言之本也自西京取士有举有试
而分德与言为二然且试士之目犹尚躬行如所称贤
良方正孝弟力田者简拔之中仍不失砥砺之旨故两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449-0662a.png
汉得人较后为盛暨隋唐以还广立科目但以天子亲试
者谓之制科而别立秀才进士明经诸科为有司所试
舍此以外别无他途为进身之地而于是以行求言而
言见以言求行而行不可必见夫立言者既欲借言以
表其所得而求言者亦即欲因言以定其生平则疏其
辞矣必□其情也□其情矣必覈其义也覈其义矣必
觇其情之何以通与义之何以立也夫如是而衡文之
难也甚矣曩者汉庭制策首重儒术然晁错内习申韩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449-0662b.png
外应文学虽孝文之明犹不辨其醇杂宋代启高文辟
诡习顾刘晖私制新体而应试则谬为方正之语以尝
有司则虽欧阳之聪亦且为其所蒙昧而绝不之觉况
今人之文不逮晁错有司之职远逊欧阳而欲以尺幅
之间烛照数计坐见其败也乃者兢兢业业殚精敝思
自谓可以告鬼神而终不能少释于寤寐者以为因言
以求人仍不若因言以求言盖言有伟肆而非夸者终
不若醇谨而不流于固言有绮丽而非靡者终不若清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449-0662c.png
真而不邻于薄言有勃窣而非僻者终不若简易而不
沦于一望而易尽则文字虽微亦即为维持气运变易
风俗之大道而况高文华国正
圣世迪文教所有事哉夫文体不同要归一致前代取
士多途总皆以登选之一意行之虽明经明法不一其
科三年二年不一其候两省礼部不一其地帖括经义
不一其业然其为求贤之旨则一也况今者家共一书
人共一艺上以是求而下以是应闭门造车出户而合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449-0662d.png
登明选公夫岂有二姑无论其他即楚材晋用起自春
秋而其后三楚人物汉唐辈出诸如黄香孟宗以孝行
著易雄李芾以忠义见黄琼郭翻之方正胥偃郑獬之
气节庞德公刘凝之之高尚孟浩然皮日休之旷达以
致干办如庞统向宠品量如孟嘉罗友力学如车胤潘
京该博如黄琬李善词翰如李邕欧阳询文章如罗含
习凿齿王延寿杜审言辈何一非生其后者所当法式
而其合不一以归于至一有如是也然则言行虽殊求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449-0663a.png
之惟一而至于文体之变犹次焉者矣臣之所自勉以
勉多士者如此若夫有事兹役有吏臣若若例得并书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449-0663c.png
  历代名儒传序        朱 轼
尽天下之人别其业而命之士农工贾四者而己而士
独以儒称重之也亦责之也战国异端蜂起其最甚者
为杨墨挟其为我兼爱之说以诬民而与儒抗顾其为
术浅陋入人不深孟子辞而辟之二家之患亡矣汉初
学者惑于黄老之术儒道大衰迨后佛教兴其所论著
较老氏之恍惚杳冥为尤甚而信从者益众韩子曰古
之民四今之民六古之教一今之教三吾谓天下之人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449-0663d.png
不归老即归释二氏之学遍天下而儒教几乎息是教
二而民五农也工商也缁流衲子也无所谓士然非佛
老之过儒者之过也今
圣天子崇儒重道超轶汉唐尝谓朕所重者大儒真儒
所恶者小儒伪儒也
觉世牖民之盛心至矣尽矣孔子训子夏曰女为君子
儒无为小人儒即此意也彼佛老方张大其说以为弥
天盖地而莫能外又竭力殚心以工其术而儒者以其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449-0664a.png
小且伪者当之有不退然沮丧者乎吾思大儒真儒一
也而小与伪有别焉圣人与天地相似惟其公而已彼
小忠小信小廉小谨煦煦之仁孑孑之义皆挟私用智
之为害也然小也非伪也一涉于伪则无所不至矣是
故有儒而阿谀取容者公孙弘张禹是也有儒而依权
附势者马融王肃也有儒而毁礼灭义者王弼何晏也
若夫不逞之徒以邀名市利之心假托仁义道德之说
以惑人听闻久之而一倡百和别户分门同者党之异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449-0664b.png
者伐之甚而恣其横议变乱黑白犬吠枭鸣无所不至
犹自号于人曰吾儒也何怪乎学者以儒为污而相率
入于二氏乎漳浦蔡闻之先生尝与余言儒之杂揉谬
乱痛心切齿余曰
尧舜在上黜邪崇正千载一时顾欲尽去杂揉谬乱之
秽习莫若表彰先贤使学者知儒术之有真而浮伪者
不得而托庶少赞一道同风之圣化于万一于是仿大
全编次诸儒之例录汉至元儒者凡若干各订其本传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449-0664c.png
汇为一编曰名儒传书成有难者曰何休之黜周王鲁
王文中子之僭经恶乎取之曰过不掩功也小戴以贪
去官刘向以献书进不录可也曰圣之去官忤何武也
或曰九江太守德也非圣也向父得鸿宝秘书于淮南
向欲不献而不敢非以干进也始于汉而终于元者何
汉儒拾残经于灰烬之馀有功于道术不小晋唐如范
宁孔颖达之徒类能发明经义以辅翼圣教至宋而濂
洛关闽诸儒直接邹鲁之传前乎此者开其先后乎此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449-0664d.png
者皆绍其绪者也明儒未有史传故弗录也传以名儒
称何也犹言纯儒真儒君子儒也学术邪正之分途名
与实而已无所为而为者为君子有所为而为者小人
也学者诚能体察于身心之间存理遏欲进进不已则
圣人可学而至何有于名儒乎所贵乎儒者为其学而
至于圣人也明乎此而章甫缝掖之士能不顾名思义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449-0665a.png
  历代名臣传序        朱 轼
名臣传始汉留侯迄元董抟霄凡二百有奇或曰人才
莫盛于虞周五臣十乱尽之矣夏禹启间类皆先代之
臣殷伊尹仲虺伊陟臣扈巫咸甘盘傅说外他无闻焉
今编名臣若干毋乃滥乎曰必如皋夔伊傅周召而后
谓之名臣则得与斯选者几何且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集中所载皆上法古人而卓自树立者也孟子曰有安
社稷臣者有大人者有天民者如汲长孺魏文贞者非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449-0665b.png
所谓社稷臣乎汉之武侯唐之宣公宋之韩范司马第
其品在天民大人之间欤或谓武侯宣公韩范司马之
有功圣道者不少何以不列于名儒曰天生圣贤以为
天下未有功名不本于道德亦未有道德而不发为功
名者不幸而著书育才以守先待后非得已也程朱之
不为名臣有以夫是故有尧舜而后有五臣有文王武
王而后有十乱汉唐以下遭际不同声绩亦异总其要
归多由元首我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449-0665c.png
皇上尝训廷臣谓非皋夔稷契成尧舜尧舜实成皋夔
稷契吾君臣其交勉之恭绎
圣言夙夜警惕自念遭遇
圣明不能感发刻励附日月之末光垂荣施于无穷可
谓上负吾
君下负所学矣爰录名臣都为一编审其所值之时所
行之事所守之节所建之业或俊伟光明直行已志或
委婉曲折务达其心之所诚然而后已虽不能与皋夔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449-0665d.png
伊傅周召等量而齐观要从此日以尚友千载高山景
行其长人神识志气者岂少哉夫求珠者必于渊求玉
者必于山适伯乐之厩者纤离绿駬惟驾所适愿览斯
集者各取法于上而设身处地参观效法以自奋于
尧舜之世书曰汝翼汝为汝明汝听诗曰有冯有翼有
孝有德行将旦暮遇之矣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449-0666a.png
  历代循吏传序        朱 轼
传曰循吏仍史目也吏者涖也为天子涖此民也自牧
伯监尹下逮一州一邑之长统谓之吏吏得其人则民
安民安而天下治矣顾必如何而后为得人曰廉曰才
曰慈惠曰强干四者尽之矣而史传不以四者名吏而
标其目曰循循之为言良也舍四者无所谓良而卒不
得谓之廉吏才吏慈惠强干吏者然则所云循良者可
会而知矣论语记仲弓子夏诸贤之为宰尝问政于孔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449-0666b.png
子而其为政无可考子贱子游以鸣琴弦歌传其他亦
未有闻焉汉史称龚黄卓鲁之治郡多异绩吾不知其
为政于圣门诸贤何如也宋张观自谓守官以来惟持
勤谨和缓四字又云世间何事不从忙后错过盖为其
事而辄计其效则进锐者退必速即幸而有成而急遽
苟且终遗后日之悔彼悃愊无华之吏循守绳墨而程
能效功日计不足月计有馀况煦育涵濡以养以教事
不烦而民享和平之福此王道之所以悠而久也循良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449-0666c.png
之目其谓是欤顾吾犹有虑焉庸庸者自托于简易镇
静以文其迂拙固卑卑不足道其或慕古人之雅化而
优游无为即使子贱鸣琴而理而怨咨愁苦之声不息
虽日奏南风之曲能使阜财解愠乎有恒产而后有恒
心假而终岁不饱而欲使家弦户诵吾知子游有所不
能也我
皇上念切民依勤求吏治尝谓司民牧者存一沽名市
誉之念将有廉而矫激宽而姑息者矣朕非教人以不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449-0666d.png
廉廉且不可而况于不廉乎非教人以不宽宽且不可
而况于严乎惟中道而行实政实心上为国而下为民
莫善于是大哉圣谟无以复加矣盖中者尧舜禹汤文
武之所以传心施之于政事即洪范无党无偏王道平
平荡荡商颂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之谓也由
乎此则处为颜孟周程出为皋夔稷契悖乎此虽一郡
一邑可得而治乎今传循吏若干其所为治虽未必尽
有合于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449-0667a.png
圣训而优游无为与矫激姑息以立异者槩不录焉读
者循览体察庶于吏治或有少补欤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449-0667c.png
乐善堂全集序          朱 轼
雍正元年我
皇上绍登大宝
特命朱(轼/)
皇子读书时
皇四子
皇五子年甫十三岁已熟读诗书四子背诵不遗一字
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礼宋儒性理诸书旁及通鉴纲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449-0667d.png
目史汉八家之文莫不穷其旨趣探其精蕴由是发为
文章实大声宏彬彬乎登作者之堂矣雍正八年
皇四子自订其所作诗文为一集名曰乐善堂文钞命
(轼/)为之序固陋如(轼/)何足以知
皇子之文伏念
皇子以乐善颜其堂又以名其集读者徒以文视文虽
扬扢讽咏咨嗟叹赏乌足测斯编之涯涘乎凡人为一
事而或作或辍者所乐不存焉耳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449-0668a.png
皇子之于文穷年累月抽思探赜俛焉日有孜孜诚有
味乎其言之矣然
皇子之所乐者善也非文也如以文而已矣虽如宜僚
之弄丸庖丁之解牛得心应手亦徒虚车之饰耳于善
乎何与哉乐善之说见于孟子所谓善者仁义忠信而
已专言仁则为心之全德而义在其中兼体用而言则
仁为体而义为用对忠信而言则仁义又为用而以忠
信为之体苟存诸中者有一毫不忠不信求几于仁义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449-0668b.png
可得乎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刚柔之流行不息迭运不穷
者诚也圣人之于仁义亦如是而已矣自圣人言之则
为诚诚者天之道也自学者言之则为忠信忠信者思
诚也人之道也思诚之功维何格致以启其端克复以
践其实戒惧以立其本慎独以谨其几循循于下学以
渐几于上达久之而私欲潜消理与心融而乐生矣生
则乌可已也乌可已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天下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449-0668c.png
娱心快志之事孰有过于此者乎钦惟
圣祖仁皇帝德合乾坤功参化育我
皇上钦明缉熙圣以继圣本精一执中之心法发而为
荡平正直之
皇猷万方臣庶是训是行矧
皇子天禀纯粹志气清明晨夕侍奉之下其薰陶涵育

圣德圣训者固已日新月盛莫知其然而然矣从此敬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449-0668d.png
承无斁优游厌饫戒于思虑之未萌恭于事物之既接
进德修业之功孰得而窥其所至哉(轼/)尝闻
皇子之自言其文也曰诗歌赋古三百篇之流吾将以
为山水以为乐音以养吾心焉耳旨哉斯言凡知者之
乐水仁者之乐山以及先儒乐观天地生物气象无往
非善即无往非乐无往非乐即无往非养也书曰非知
之艰行之惟艰夫无所得于中而强而行之则不胜其
劳苟从事于穷理尽性而涣然有得亹亹不倦夫何难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449-0669a.png
之有
皇子勉之哉谨序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449-0669c.png
乐善堂全集序          张廷玉
雍正元年
皇上绍登大宝
(廷玉/)随侍
皇四子
皇五子讲读经书蚤夜趋承仰见我
圣祖仁皇帝垂光锡祚舄奕绵洪我
皇上敬承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449-0669d.png
庭训以裕后昆
圣学相传缉熙光大
皇四子粹质天禀明敏博达而功力缜密朝有课夕有
程寒暑靡间有非专攻文学之儒所能希其万一者自
经史百家以及性理之阃奥诗赋之源流靡不博览精
择讲明而切䆒之每发一问立一义辄超出于思议之
表而皆前人所未发覃心实学者之所宜辨析也含咀
酿郁蕴蓄富有时发抒其胸中所见著为论说诗赋诸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449-0670a.png
体之作常不假思索一挥数千言立就清词邃旨首尾
烂然数年来俱不下千馀篇
皇子自加选择得如干首汇为一集以示(廷玉廷玉/)
而循绎焉大抵意义渊深文采博赡而笔力之雄俊健
捷迈越等伦所阐明者圣贤之精蕴宇宙之名理而所
吐露者经籍之膏腴艺林之芳润自昔以文章名家者
莫能逮焉
皇子之于文可谓才超而学邃矣抑尤愿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449-0670b.png
皇子之不以此自多也闻之文所以载道古圣贤修已
治人明体达用之大要胥于是乎在匪直工其文词以
为美观也故曰非言之艰行之惟艰
皇子以天授之才博通古今之学循循乎祗遹
圣训敬勤无斁诚于载籍之指要平日口诵心惟者既
能言之又允蹈之自此进德修业日新岁益(廷玉/)所乐
得而扬其美盛者讵有涯哉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449-0670c.png
御制乐善堂全集序        张廷玉
(臣/)闻文以载道而道本于身故必实能明道而文始可
贵必实能身体而道始能明我
皇上躬浚哲之姿夙承
庭训缉熙光明圣学渊茂(臣/)自雍正元年蒙
世宗宪皇帝恩命得侍
左右于今十有馀年伏睹我
皇上稽古逊修研精经术于六经四子之书儒先之绪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449-0670d.png
论诸史之成迹博观约取剖晰精微举天人性命之理
政治之所从出皆得其大本大源之所在寒暑晨夕矻
矻孜孜融洽贯穿与道大适故发之于文日新富有麟
炳矞皇充溢缃帙曩者
亲定乐善堂文钞十有四卷(臣/)既承
命而敬序之矣
御极以来敕几清宴乃合前后所著选定编次为
乐善堂全集(臣/)受而读之其义蕴之宏深则经纬天地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449-0671a.png
无乎不包其辞藻之赡博则镕铸古今无乎不备仰泰
岱而知众山之卑观河海而知行潦之细诵圣言而知
百家众说之凡浅巍巍乎煌煌乎洵宇宙之钜观也(臣/)
仰惟
皇上圣学高深固非拟议所及而窃谓其所以发而为
至文者由道之蕴积者深也夫道岂独为文而已圣贤
本是道而垂彝训帝王体是道而成治功
皇上本皇极之敷言既已见诸行事中外欣欣文德诞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449-0671b.png
被矣而犹夙夜孜孜因言考行所谓
圣天子建中和之极金声而玉振之者诚在今日而是
编也天德王道合为一焉乾坤之容日月之光与诗书
相表里而世为天下则又何疑哉(臣/)校录之次伏读
御制序文窃有以知
圣心之所存兹奉
命缀言简末仰至文之炳蔚而拭目以观至治之日升
海内臣民涵泳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449-0671c.png
圣泽偕登大道区区蠡测所及盖不能自己云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449-0671d.png
 
 
 
 
 
 
 
皇清文颖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