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第 1a 页 WYG1449-05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清文颖卷七
论
春秋论(赵盾一/) 汪 琬
春秋鲁宣公二年秋九月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于是左
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三子以为弑君者赵穿也经之与
传其说宜何从汪子曰三子者之说非有大悖于孔子
也当是之时使穿不得盾必不敢行其事使盾不得穿
皇清文颖卷七
论
春秋论(赵盾一/) 汪 琬
春秋鲁宣公二年秋九月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于是左
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三子以为弑君者赵穿也经之与
传其说宜何从汪子曰三子者之说非有大悖于孔子
也当是之时使穿不得盾必不敢行其事使盾不得穿
卷七 第 1b 页 WYG1449-0515b.png
必不能遂其谋何以言之予尝略考史书所载篡国之
臣若赵高之弑二世也使阎乐司马昭之弑高贵乡公
也使成济成倅刘裕之弑晋安帝也使王韶之其弑恭
帝也使褚淡之兄弟朱全忠之弑昭宗也使朱友恭氏
叔琮夫是数人者欲为篡逆必先授意于其党其党亦
乐为之用此与赵盾之事何异辟之于盗群盗行劫其
一虽不行而实阴主其谋是则劫之魁也反不谓之盗
乎故三子者之说非有大悖于孔子也孔子诛其心三
臣若赵高之弑二世也使阎乐司马昭之弑高贵乡公
也使成济成倅刘裕之弑晋安帝也使王韶之其弑恭
帝也使褚淡之兄弟朱全忠之弑昭宗也使朱友恭氏
叔琮夫是数人者欲为篡逆必先授意于其党其党亦
乐为之用此与赵盾之事何异辟之于盗群盗行劫其
一虽不行而实阴主其谋是则劫之魁也反不谓之盗
乎故三子者之说非有大悖于孔子也孔子诛其心三
卷七 第 2a 页 WYG1449-0516a.png
子者举其事也然则三传果无失乎曰有之左榖皆取
董狐之言以反不讨贼为盾罪吾谓盾虽讨贼亦不免
于书弑何也予更考魏唐之事司马昭既弑高贵乡公
遂收济倅兄弟杀之朱全忠既弑昭宗已而朝于京师
亦杀友恭叔琮夫二人之心甚谲谋甚狡其杀济倅友
恭叔琮者岂非欲自解于篡逆哉然天下后世卒不以
此薄两人之罪故使人臣无弑君之心虽力不能讨贼
亦必不以恶名加之苟有其心虽狡谲如司马昭与朱
董狐之言以反不讨贼为盾罪吾谓盾虽讨贼亦不免
于书弑何也予更考魏唐之事司马昭既弑高贵乡公
遂收济倅兄弟杀之朱全忠既弑昭宗已而朝于京师
亦杀友恭叔琮夫二人之心甚谲谋甚狡其杀济倅友
恭叔琮者岂非欲自解于篡逆哉然天下后世卒不以
此薄两人之罪故使人臣无弑君之心虽力不能讨贼
亦必不以恶名加之苟有其心虽狡谲如司马昭与朱
卷七 第 2b 页 WYG1449-0516b.png
全忠者亟除其党以自解犹无益也吾故有感于欧阳
子之论而为之广其说如此
子之论而为之广其说如此
卷七 第 3a 页 WYG1449-0516c.png
春秋论(赵盾二/) 汪 琬
按左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楚斗
椒救之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殆将毙矣姑益
其疾乃去之汪子曰此弑其君夷皋之岁也观于侵郑
而盾不臣之谋见矣何也鹰隼之将击也必伏其翼虎
豹之将搏也必匿其形此无足怪也惟其不轻发于此
是以大逞其毒于彼而莫之制也以盾率晋国之众而
合宋卫陈三诸侯之人成师以出惟敌是求何有于斗
按左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楚斗
椒救之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殆将毙矣姑益
其疾乃去之汪子曰此弑其君夷皋之岁也观于侵郑
而盾不臣之谋见矣何也鹰隼之将击也必伏其翼虎
豹之将搏也必匿其形此无足怪也惟其不轻发于此
是以大逞其毒于彼而莫之制也以盾率晋国之众而
合宋卫陈三诸侯之人成师以出惟敌是求何有于斗
卷七 第 3b 页 WYG1449-0516d.png
椒之偏师哉然且不战而去之者非形弱势诎也当此
之时内难将作既不暇相持于外而又以为战而胜则
横挑强楚之怒战而不胜则无以慑服国人之心如是
而欲行大事其谁与同恶者盾于其中固有深谋在焉
故宁稍敛其锋强抑其阴鸷之气而不欲轻用之于楚
也不然岂文公襄公之烈犹存而盾遽畏楚乎哉齐崔
杼伐鲁北鄙鲁公患之孟公绰曰君何患焉崔子将有
大志不在病我必速归既而果不为寇齐师徒归夫崔
之时内难将作既不暇相持于外而又以为战而胜则
横挑强楚之怒战而不胜则无以慑服国人之心如是
而欲行大事其谁与同恶者盾于其中固有深谋在焉
故宁稍敛其锋强抑其阴鸷之气而不欲轻用之于楚
也不然岂文公襄公之烈犹存而盾遽畏楚乎哉齐崔
杼伐鲁北鄙鲁公患之孟公绰曰君何患焉崔子将有
大志不在病我必速归既而果不为寇齐师徒归夫崔
卷七 第 4a 页 WYG1449-0517a.png
杼所用盖即盾之馀智也特杼亲射其主而盾则假手
乎人耳三传不察遂欲以不讨贼者原盾罪抑知盾之
造谋也久矣与崔杼同罪而异其罚岂足为春秋之法
邪吾尝论之自古悖乱之臣未有不合一辙者也刘裕
既入关中可以速得志于西北矣而自谓根本未固遽
引兵东归是时逆迹犹未形也然崔浩则先知之以告
魏主浩之善料事亦何减于公绰之料崔氏哉今夫功
利之在目前也是下愚之所昧而中智之所争也有人
乎人耳三传不察遂欲以不讨贼者原盾罪抑知盾之
造谋也久矣与崔杼同罪而异其罚岂足为春秋之法
邪吾尝论之自古悖乱之臣未有不合一辙者也刘裕
既入关中可以速得志于西北矣而自谓根本未固遽
引兵东归是时逆迹犹未形也然崔浩则先知之以告
魏主浩之善料事亦何减于公绰之料崔氏哉今夫功
利之在目前也是下愚之所昧而中智之所争也有人
卷七 第 4b 页 WYG1449-0517b.png
于此不贪近功不邀厚利其人苟非大美则必为大恶
若赵盾侵郑而不战崔杼伐鲁而不寇刘裕至关中而
不复西略此皆大恶无疑也盖其所欲者益深所图者
益狡则凡目前之功利举不足以入其心而动摇其志
惜乎侵郑之时列国卿士大夫无一人如鲁之孟公绰
魏之崔浩能逆窥盾之本谋者可叹也然而邲之役荀
林父不欲战则先縠不从鄢陵之役士燮不欲战则栾
武子不从顾盾将去楚而其众莫敢与之抗此又盾之
若赵盾侵郑而不战崔杼伐鲁而不寇刘裕至关中而
不复西略此皆大恶无疑也盖其所欲者益深所图者
益狡则凡目前之功利举不足以入其心而动摇其志
惜乎侵郑之时列国卿士大夫无一人如鲁之孟公绰
魏之崔浩能逆窥盾之本谋者可叹也然而邲之役荀
林父不欲战则先縠不从鄢陵之役士燮不欲战则栾
武子不从顾盾将去楚而其众莫敢与之抗此又盾之
卷七 第 5a 页 WYG1449-0517c.png
积威足以劫之也夫
卷七 第 6a 页 WYG1449-0518a.png
河图论 李光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明于阴阳之运察乎日月之纪穷
乎鬼神祸福之徵究乎人事吉凶之兆故立象以尽意
衍蓍以极变使夫知其道者则知神之所为而玩其占
者亦足以获天之祐而动无不利然则圣人之于易虽
微河图其可无作乎盖图者天之所以启圣人之心易
者圣人所以承天之意天人之际未有不相符而可以
有作者也自孔子大传所列十数五位若指诸掌又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明于阴阳之运察乎日月之纪穷
乎鬼神祸福之徵究乎人事吉凶之兆故立象以尽意
衍蓍以极变使夫知其道者则知神之所为而玩其占
者亦足以获天之祐而动无不利然则圣人之于易虽
微河图其可无作乎盖图者天之所以启圣人之心易
者圣人所以承天之意天人之际未有不相符而可以
有作者也自孔子大传所列十数五位若指诸掌又曰
卷七 第 6b 页 WYG1449-0518b.png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究其蕴则曰所以成变化
而行鬼神也呜呼可谓尽矣变化日行于天地之间凡
夫动静明晦开阖出入枯菀存化之杂然于吾前者皆
是也而其所以然之机则谓之鬼神夫天地之所以为
天地者以有鬼神变化也而河图具焉然则作易之精
意亦舍图奚取哉仲尼既殁易道湮废自卦爻之辞昭
然具存固已尽失其义又况乎天人授受之秘有在于
语言文字之表者无惑乎其不传也汉之儒者虽不能
而行鬼神也呜呼可谓尽矣变化日行于天地之间凡
夫动静明晦开阖出入枯菀存化之杂然于吾前者皆
是也而其所以然之机则谓之鬼神夫天地之所以为
天地者以有鬼神变化也而河图具焉然则作易之精
意亦舍图奚取哉仲尼既殁易道湮废自卦爻之辞昭
然具存固已尽失其义又况乎天人授受之秘有在于
语言文字之表者无惑乎其不传也汉之儒者虽不能
卷七 第 7a 页 WYG1449-0518c.png
晓畅精微而守之未失至于有宋经学为盛而异言转
多刘牧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比之旧传正为颠倒欧
阳修不信大传遂与河图洛书皆以为赝而并弃之惟
朱子表章发明而图书始显然自元以来挟异见而滋
群疑者尚不胜其纷拿故四千馀年理义象数之宗书
契文字之祖以至于今昧昧也愚学易十馀载既知返
之图书以求其端而窃疑夫为之说者何纷然其扰也
于是尽去五行生克之论独以阴阳奇耦之数纵横而
多刘牧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比之旧传正为颠倒欧
阳修不信大传遂与河图洛书皆以为赝而并弃之惟
朱子表章发明而图书始显然自元以来挟异见而滋
群疑者尚不胜其纷拿故四千馀年理义象数之宗书
契文字之祖以至于今昧昧也愚学易十馀载既知返
之图书以求其端而窃疑夫为之说者何纷然其扰也
于是尽去五行生克之论独以阴阳奇耦之数纵横而
卷七 第 7b 页 WYG1449-0518d.png
推之逆顺而播之然后始得不疑于图书之理与夫圣
人所以则之之由盖河图之半奇半耦者两仪之分也
四方者四象之判也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互为内外者
八卦之交也中宫五十者太极元气之所居也此其大
致也以其分限言之则阳始于北而盛于东消于南而
终于西故在图之奇数则北东居内而南西居外也阴
始于南而盛于西消于北而终于东故在图之耦数则
南西居内而北东居外也内者主之位也外者宾之位
人所以则之之由盖河图之半奇半耦者两仪之分也
四方者四象之判也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互为内外者
八卦之交也中宫五十者太极元气之所居也此其大
致也以其分限言之则阳始于北而盛于东消于南而
终于西故在图之奇数则北东居内而南西居外也阴
始于南而盛于西消于北而终于东故在图之耦数则
南西居内而北东居外也内者主之位也外者宾之位
卷七 第 8a 页 WYG1449-0519a.png
也得位为主而用事则日进而盈失位为宾而不用事
则日退而虚夫自寒暑二气之所以升降日月明魄之
所以死生大而元会之所以循环细而呼吸之所以出
入无一非盈虚之变也无一非内外之交也君子小人
之进退天理人欲之消长学术之所以邪正世道之所
以污隆无一非盈虚之变也无一非内外之交也甘苦
之相生忧乐之相因祸福之倚伏吉凶之反覆无一非
盈虚之变也无一非内外之交也以易而言之则乾龙
则日退而虚夫自寒暑二气之所以升降日月明魄之
所以死生大而元会之所以循环细而呼吸之所以出
入无一非盈虚之变也无一非内外之交也君子小人
之进退天理人欲之消长学术之所以邪正世道之所
以污隆无一非盈虚之变也无一非内外之交也甘苦
之相生忧乐之相因祸福之倚伏吉凶之反覆无一非
盈虚之变也无一非内外之交也以易而言之则乾龙
卷七 第 8b 页 WYG1449-0519b.png
之潜藏而天地之心见矣姤豕之踯躅而冰霜之势成
矣内阳而外阴则为泰交之盛矣大往而小来则为敛
德之时矣是故内外之位宾主之分进退之势盈虚之
理图者图此者也卦者画此者也以邵尧夫八卦之位
观之则自震之一阳历离兑之二阳以至于乾是左方
之卦皆阳内而阴外无异夫河图之左方也自巽之一
阴历坎艮之二阴以至于坤是右方之卦皆阴内而阳
外无异夫河图之右方也然则所谓则图而作易诚如
矣内阳而外阴则为泰交之盛矣大往而小来则为敛
德之时矣是故内外之位宾主之分进退之势盈虚之
理图者图此者也卦者画此者也以邵尧夫八卦之位
观之则自震之一阳历离兑之二阳以至于乾是左方
之卦皆阳内而阴外无异夫河图之左方也自巽之一
阴历坎艮之二阴以至于坤是右方之卦皆阴内而阳
外无异夫河图之右方也然则所谓则图而作易诚如
卷七 第 9a 页 WYG1449-0519c.png
合符而比节非天地不能开其先非圣人不能承其继
也若夫五行之义四象之文生克之变老少之交得乎
此者其于众说统之矣欲归夫易卦之本指其无先以
众说乱之而可哉
也若夫五行之义四象之文生克之变老少之交得乎
此者其于众说统之矣欲归夫易卦之本指其无先以
众说乱之而可哉
卷七 第 10a 页 WYG1449-0520a.png
先天图论 李光地
自秦而后易图象之学不传其在传文可考者则出震
一章颇列八卦之位而终不䆒其说是故学者鲜用心
焉而但缘文生义以穿凿于文字之间盖易之迷所从
来也尚矣其偏为象数之学者又皆有单传别授非易
之正如京焦卦气之法有侯辟公卿之位推易配气始
于中孚此则扬子草元之所因历家之所用其在汉世
以象数言易者莫此为盛然终莫知其所自来也独后
自秦而后易图象之学不传其在传文可考者则出震
一章颇列八卦之位而终不䆒其说是故学者鲜用心
焉而但缘文生义以穿凿于文字之间盖易之迷所从
来也尚矣其偏为象数之学者又皆有单传别授非易
之正如京焦卦气之法有侯辟公卿之位推易配气始
于中孚此则扬子草元之所因历家之所用其在汉世
以象数言易者莫此为盛然终莫知其所自来也独后
卷七 第 10b 页 WYG1449-0520b.png
汉方士魏伯阳作参同契之书言养生之要其首章纳
甲之法以震为朔旦兑为上弦乾为正望巽为既望艮
为下弦坤为晦日其阴阳进退之候似颇与邵氏先天
之旨相契盖朱子所谓方外之流阴相付受以为丹灶
之术者其指此与然以愚考之纳甲之说盖以十干始
终之位推而得之(如乾为甲壬坤为乙癸盖甲乙壬癸/者十干之始终乾坤者八卦之始终)
(也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故庚辛为/震巽戊巳为坎离丙丁为艮兑也)伯阳又因月之朔晦
弦望之方以配合其说(如生明之月在庚上弦之月在/丙正望之月在甲皆以初昏言)
甲之法以震为朔旦兑为上弦乾为正望巽为既望艮
为下弦坤为晦日其阴阳进退之候似颇与邵氏先天
之旨相契盖朱子所谓方外之流阴相付受以为丹灶
之术者其指此与然以愚考之纳甲之说盖以十干始
终之位推而得之(如乾为甲壬坤为乙癸盖甲乙壬癸/者十干之始终乾坤者八卦之始终)
(也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故庚辛为/震巽戊巳为坎离丙丁为艮兑也)伯阳又因月之朔晦
弦望之方以配合其说(如生明之月在庚上弦之月在/丙正望之月在甲皆以初昏言)
卷七 第 11a 页 WYG1449-0520c.png
(之震兑乾之位也既望之月在辛下弦之月在丁/晦日之月在乙皆以平明言之巽坤艮之位也)其与
先天所以得图之法迥然不类然则自尧夫以前先天
之图其不传于世也审矣朱子又谓授受出自希夷其
必有考然而邵氏再造之功则实与伏羲始作相配自
邵氏殁后此图稍出闻者皆创获而莫之信杨龟山曰
八卦有定位而先天以乾巽居南坤艮居北卦气首中
孚而先天以复为冬至凡若此类皆莫能晓也陆象山
曰先天图非圣人本意有据之以说易者陋矣夫以龟
先天所以得图之法迥然不类然则自尧夫以前先天
之图其不传于世也审矣朱子又谓授受出自希夷其
必有考然而邵氏再造之功则实与伏羲始作相配自
邵氏殁后此图稍出闻者皆创获而莫之信杨龟山曰
八卦有定位而先天以乾巽居南坤艮居北卦气首中
孚而先天以复为冬至凡若此类皆莫能晓也陆象山
曰先天图非圣人本意有据之以说易者陋矣夫以龟
卷七 第 11b 页 WYG1449-0520d.png
山象山之贤而其疑若此况其下者林栗袁枢攻先天
尤急盖当是时尊信而表章之者朱子一人而已自朱
子而来至于今翕然无复异议矣然往往新学小生以
为自孔子后真有是图而不知邵氏之功如此其大朱
子之传如彼其艰也可胜叹哉或曰先天之图果伏羲
之本也与曰何为其不然也大传称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矣夫如是则一每生二者自然之理也阴阳交错者变
尤急盖当是时尊信而表章之者朱子一人而已自朱
子而来至于今翕然无复异议矣然往往新学小生以
为自孔子后真有是图而不知邵氏之功如此其大朱
子之传如彼其艰也可胜叹哉或曰先天之图果伏羲
之本也与曰何为其不然也大传称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矣夫如是则一每生二者自然之理也阴阳交错者变
卷七 第 12a 页 WYG1449-0521a.png
化之妙也其方位布列则虽古未之见然说卦所谓天
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者则其对待
之体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暄之艮以
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则其流行之用也
其位与序昭然亦不可谓于古无初也以其数而论之
则左右二方者寒暑之运也阴阳太少者四时之交也
八卦者八节之分也二十四画者二十四气之判也三
百八十四爻阳爻为昼阴爻为夜二分之昼夜平故积
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者则其对待
之体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暄之艮以
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则其流行之用也
其位与序昭然亦不可谓于古无初也以其数而论之
则左右二方者寒暑之运也阴阳太少者四时之交也
八卦者八节之分也二十四画者二十四气之判也三
百八十四爻阳爻为昼阴爻为夜二分之昼夜平故积
卷七 第 12b 页 WYG1449-0521b.png
爻之算至于临遁之间阳四十八阴四十八犹春秋分
之昼夜各四十八刻也二至之昼夜偏故自乾以前积
爻之算阳五十六分阴四十分犹夏至之昼五十六刻
夜四十刻也自坤以前积爻之算阳四十分阴五十六
分犹冬至之昼四十刻夜五十六刻也此其自然之象
自然之数不待牵合而自无不应以视后世规天纪日
之繁增除裁补之赘其相去不亦远乎况乎其道之弥
纶天地者不可以象数求也故君子之于先天殁身焉
之昼夜各四十八刻也二至之昼夜偏故自乾以前积
爻之算阳五十六分阴四十分犹夏至之昼五十六刻
夜四十刻也自坤以前积爻之算阳四十分阴五十六
分犹冬至之昼四十刻夜五十六刻也此其自然之象
自然之数不待牵合而自无不应以视后世规天纪日
之繁增除裁补之赘其相去不亦远乎况乎其道之弥
纶天地者不可以象数求也故君子之于先天殁身焉
卷七 第 13a 页 WYG1449-0521c.png
已矣
卷七 第 14a 页 WYG1449-0522a.png
后天图论 李光地
易有八卦因有八象其实则天地水火而已何则天地
定位则行乎其间皆水火也水火之精则为日月水火
之气则为寒暑水火之象则为晦明水火之变则为风
电雷霆雨露霜雪凡夫腾降上下往来聚散皆是物也
以易论之则天地水火之外为象者四风雷山泽也然
风则天气之行下交于地者山则地形之隆上交于天
者雷则火为阴所压奋而起者泽则水为阳所驱散而
易有八卦因有八象其实则天地水火而已何则天地
定位则行乎其间皆水火也水火之精则为日月水火
之气则为寒暑水火之象则为晦明水火之变则为风
电雷霆雨露霜雪凡夫腾降上下往来聚散皆是物也
以易论之则天地水火之外为象者四风雷山泽也然
风则天气之行下交于地者山则地形之隆上交于天
者雷则火为阴所压奋而起者泽则水为阳所驱散而
卷七 第 14b 页 WYG1449-0522b.png
下者此四象者盖亦天地水火之交而已矣以卦画推
之乾之下爻变阴则巽也坤之上爻变阳则艮也离之
上爻变阴则震也坎之下爻变阳则兑也此造化之妙
八卦之精也是故易首乾坤中坎离而终以既未济或
曰邵氏所谓先天之图者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
右之门固也而其有始震终艮之图何也曰先天体也
后天用也体则以天地为尊用则以水火为主所谓雷
者火之方升者而已所谓泽者水之始降者而已阴阳
之乾之下爻变阴则巽也坤之上爻变阳则艮也离之
上爻变阴则震也坎之下爻变阳则兑也此造化之妙
八卦之精也是故易首乾坤中坎离而终以既未济或
曰邵氏所谓先天之图者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
右之门固也而其有始震终艮之图何也曰先天体也
后天用也体则以天地为尊用则以水火为主所谓雷
者火之方升者而已所谓泽者水之始降者而已阴阳
卷七 第 15a 页 WYG1449-0522c.png
始于春秋而极于冬夏故雷泽者水火之交也水火者
雷泽之极也天地以水火之气行乎四时凉燠寒暑惟
其所司焉风与雷相薄火之势所以行也山与泽通气
水之润所以升也风之气本乎天山之形本乎地天地
之用寓于二物而天地无功焉故一在坎之后一在离
之前所以佐发生于东方而乾坤退处于西成之地也
或曰南北阴阳之正位也乾坤在焉尊也黜居偏也乌
乎可曰黜乾坤以尊乾坤夫辨方正位者分也分则不
雷泽之极也天地以水火之气行乎四时凉燠寒暑惟
其所司焉风与雷相薄火之势所以行也山与泽通气
水之润所以升也风之气本乎天山之形本乎地天地
之用寓于二物而天地无功焉故一在坎之后一在离
之前所以佐发生于东方而乾坤退处于西成之地也
或曰南北阴阳之正位也乾坤在焉尊也黜居偏也乌
乎可曰黜乾坤以尊乾坤夫辨方正位者分也分则不
卷七 第 15b 页 WYG1449-0522d.png
可易也若夫受事任劳者时也时则有少而出长之先
卑而踞尊之位于是乎乾坤有避而弗居者矣必也其
受成之时乎夫受乎其成者则必处乎其后也又何害
于尊乎哉然则大传言神妙万物叙六卦而不及乾坤
何与曰此所以为尊之至也前言其位故列之此言其
用故去之是则乾坤之在后天虽有位焉而无用也无
用之用用之主也
卑而踞尊之位于是乎乾坤有避而弗居者矣必也其
受成之时乎夫受乎其成者则必处乎其后也又何害
于尊乎哉然则大传言神妙万物叙六卦而不及乾坤
何与曰此所以为尊之至也前言其位故列之此言其
用故去之是则乾坤之在后天虽有位焉而无用也无
用之用用之主也
卷七 第 16a 页 WYG1449-0523a.png
闻乐知德论 李光地
礼乐二者皆圣人所以治天下之具然礼先而乐后礼
以制治而乐以象成故曰于乐观其深矣言其本于性
情流乎德化其效至于沦肌浃髓而不自知故孝经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此知政知德
之说也且夫政与德固相为表里之谓非政则德无所
施非德则政无所本德者人君所躬行而心得而礼乐
则皆政之属也今以政归礼以德归乐何哉盖本德以
礼乐二者皆圣人所以治天下之具然礼先而乐后礼
以制治而乐以象成故曰于乐观其深矣言其本于性
情流乎德化其效至于沦肌浃髓而不自知故孝经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此知政知德
之说也且夫政与德固相为表里之谓非政则德无所
施非德则政无所本德者人君所躬行而心得而礼乐
则皆政之属也今以政归礼以德归乐何哉盖本德以
卷七 第 16b 页 WYG1449-0523b.png
敷政则礼于是行而民以节矣以其先也故言政者归
之礼也政成而德洽则乐于是兴而民以和矣以其后
也故言德者归之乐也虽然乐之所自作者非一有陈
祖宗之功德者则如商之元王相土成汤武丁周之后
稷公刘古公王季后嗣述而歌之者是也有象已之功
德者则如韶乐作于舜大武作于武九成以象代尧六
成以象灭商听其歌观其舞则知其当日之事与志者
是也若乃朝会燕飨征行凯还则叙其交欢之心致其
之礼也政成而德洽则乐于是兴而民以和矣以其后
也故言德者归之乐也虽然乐之所自作者非一有陈
祖宗之功德者则如商之元王相土成汤武丁周之后
稷公刘古公王季后嗣述而歌之者是也有象已之功
德者则如韶乐作于舜大武作于武九成以象代尧六
成以象灭商听其歌观其舞则知其当日之事与志者
是也若乃朝会燕飨征行凯还则叙其交欢之心致其
卷七 第 17a 页 WYG1449-0523c.png
劝勉之诚道其闵劳尽下之意于以被之弦歌用之朝
廷学校至于民间乡党闾巷之乐则多采之谣俗之所
得如周有二南邶鄘以下十五国之什汉有赵代秦楚
之讴而择其辞之美志之善可以语可以道古于以用
之黎庶而以感民心以淑民身此则乐之大致然也然
此四者源流之所自不同而皆谓可以观德则又何哉
盖祖宗之德德也已之德亦德也上下交而志同德之
行也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德之至也故曰闻其乐而知
廷学校至于民间乡党闾巷之乐则多采之谣俗之所
得如周有二南邶鄘以下十五国之什汉有赵代秦楚
之讴而择其辞之美志之善可以语可以道古于以用
之黎庶而以感民心以淑民身此则乐之大致然也然
此四者源流之所自不同而皆谓可以观德则又何哉
盖祖宗之德德也已之德亦德也上下交而志同德之
行也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德之至也故曰闻其乐而知
卷七 第 17b 页 WYG1449-0523d.png
其德也汉氏以还四者之迹仅存而其意微矣故郊庙
宫庭闾巷之所用犹是也然班固谓汉郊庙诗歌未有
祖宗之事则所谓陈祖宗之功德者无矣武帝天马之
歌汲黯之所不悦秦王破阵之乐魏徵之所不观则所
以象已之功德者悖矣君臣赓答之诗固多有之然颂
美相悦之辞多而忠爱交勉之诚寡且又未尝叶管弦
示臣庶也则朝廷学校之声衰民间沉湎郑卫之俗千
年不变而乡党闾巷之音歇所以然者其立国根本既
宫庭闾巷之所用犹是也然班固谓汉郊庙诗歌未有
祖宗之事则所谓陈祖宗之功德者无矣武帝天马之
歌汲黯之所不悦秦王破阵之乐魏徵之所不观则所
以象已之功德者悖矣君臣赓答之诗固多有之然颂
美相悦之辞多而忠爱交勉之诚寡且又未尝叶管弦
示臣庶也则朝廷学校之声衰民间沉湎郑卫之俗千
年不变而乡党闾巷之音歇所以然者其立国根本既
卷七 第 18a 页 WYG1449-0524a.png
无积德累仁之事而又礼法之不制教化之不修三纲
之不正九畴之不叙太和之俗不成故雅颂之声不兴
使其乐犹在也吾知不必季札子贡而知其德之凉矣
然则乐之道其终不可复乎曰亦视其德而已矣孟氏
有言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祖宗功德不可强矣诚能制
礼法修教化正三纲叙九畴其本正矣然后取郊庙朝
廷之乐润色其声音略论其律吕务使学士大夫皆能
习其文而知其意拊其节而通其道至民间之乐虽未
之不正九畴之不叙太和之俗不成故雅颂之声不兴
使其乐犹在也吾知不必季札子贡而知其德之凉矣
然则乐之道其终不可复乎曰亦视其德而已矣孟氏
有言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祖宗功德不可强矣诚能制
礼法修教化正三纲叙九畴其本正矣然后取郊庙朝
廷之乐润色其声音略论其律吕务使学士大夫皆能
习其文而知其意拊其节而通其道至民间之乐虽未
卷七 第 18b 页 WYG1449-0524b.png
可以骤变然所谓默成于风俗而潜移于人心者其理
不可诬也风俗既成人心既移则即今俗乐而颇采姚
江王氏之论取其有孝弟忠贞节烈之行而歌舞之以
兴善志以助淳风以为复古乐之渐礼乐之道夫岂远
乎哉此之不务而列代修文之主好古之儒方且役智
弊神于黍尺钟律之间似乎伶伦之筒不得而乐卒不
可兴者此刘向皋陶之刑之论可为三复而叹息也
不可诬也风俗既成人心既移则即今俗乐而颇采姚
江王氏之论取其有孝弟忠贞节烈之行而歌舞之以
兴善志以助淳风以为复古乐之渐礼乐之道夫岂远
乎哉此之不务而列代修文之主好古之儒方且役智
弊神于黍尺钟律之间似乎伶伦之筒不得而乐卒不
可兴者此刘向皋陶之刑之论可为三复而叹息也
卷七 第 19a 页 WYG1449-0524c.png
太极论 陆陇其
论太极者不在乎明天地之太极而在乎明人身之太
极明人身之太极则天地之太极在是矣先儒之论太
极所以必从阴阳五行天地生物之初言之者惟恐人
不知此理之原故溯其始而言之使知此理之无物不
有无时不然虽欲顷刻离之而不可得也学者徒见先
儒之言阴阳言五行言天地万物广大精微而不从我
身切实求之则岂前贤示人之意哉夫太极者万理之
论太极者不在乎明天地之太极而在乎明人身之太
极明人身之太极则天地之太极在是矣先儒之论太
极所以必从阴阳五行天地生物之初言之者惟恐人
不知此理之原故溯其始而言之使知此理之无物不
有无时不然虽欲顷刻离之而不可得也学者徒见先
儒之言阴阳言五行言天地万物广大精微而不从我
身切实求之则岂前贤示人之意哉夫太极者万理之
卷七 第 19b 页 WYG1449-0524d.png
总名也在天则为命在人则为性在天则为元亨利贞
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以其有条而不紊则谓之理以其
为人所共由则谓之道以其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则谓
之中以其真实无妄则谓之诚以其纯粹而精则谓之
至善以其至极而无以加则谓之太极名异而实同也
学者诚有志乎太极惟于日用之间时时存养时时省
察不使一念之越乎理不使一事之悖乎理不使一言
一动之踰乎理斯太极存焉矣其寂然不动是即太极
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以其有条而不紊则谓之理以其
为人所共由则谓之道以其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则谓
之中以其真实无妄则谓之诚以其纯粹而精则谓之
至善以其至极而无以加则谓之太极名异而实同也
学者诚有志乎太极惟于日用之间时时存养时时省
察不使一念之越乎理不使一事之悖乎理不使一言
一动之踰乎理斯太极存焉矣其寂然不动是即太极
卷七 第 20a 页 WYG1449-0525a.png
之阴静也感而遂通是即太极之阳动也感而复寂寂
而复感是即太极之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也寂然之中
而感通之理已具感通之际而寂然之体常在是即太
极之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也分而为五常发而为五事
布而为五伦是即太极之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也以之处家则家齐以之处国则国治以之处天下则
天下平是即太极之成男成女而万物化生也合吾身
之万念万事而无一非理是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即吾
而复感是即太极之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也寂然之中
而感通之理已具感通之际而寂然之体常在是即太
极之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也分而为五常发而为五事
布而为五伦是即太极之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也以之处家则家齐以之处国则国治以之处天下则
天下平是即太极之成男成女而万物化生也合吾身
之万念万事而无一非理是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即吾
卷七 第 20b 页 WYG1449-0525b.png
身之一念一事而无之非理是一物各具一太极也不
越乎日用常行之中而卓然超绝乎流俗是太极之不
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也若是者岂必远而求之
天地万物而太极之全体已备于吾身矣由是以观天
地则太极之在天地亦若是而已由是以观万物则太
极之在万物亦若是而已天地万物浩浩茫茫测之不
见其端穷之莫究其量而莫非是理之发见也莫非是
理之流行也莫非是理之循环而不穷也高明博厚不
越乎日用常行之中而卓然超绝乎流俗是太极之不
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也若是者岂必远而求之
天地万物而太极之全体已备于吾身矣由是以观天
地则太极之在天地亦若是而已由是以观万物则太
极之在万物亦若是而已天地万物浩浩茫茫测之不
见其端穷之莫究其量而莫非是理之发见也莫非是
理之流行也莫非是理之循环而不穷也高明博厚不
卷七 第 21a 页 WYG1449-0525c.png
同而是理无不同也飞潜动植有异而是理无异也是
理散于万物而萃于吾身原于天地而赋于吾身是故
善言太极者求之远不若求之近求之虚而难据不若
求之实而可循故周子太极图说虽从阴阳五行言之
而终之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其
示人之意亦深切矣又恐圣人之立极非学者可骤及
也而继之曰君子修之吉修之为言择善固执之谓也
而朱子解之又推本于敬以为能敬然后能静虚动直
理散于万物而萃于吾身原于天地而赋于吾身是故
善言太极者求之远不若求之近求之虚而难据不若
求之实而可循故周子太极图说虽从阴阳五行言之
而终之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其
示人之意亦深切矣又恐圣人之立极非学者可骤及
也而继之曰君子修之吉修之为言择善固执之谓也
而朱子解之又推本于敬以为能敬然后能静虚动直
卷七 第 21b 页 WYG1449-0525d.png
而太极在我呜呼至矣先儒之言虽穷高极深而推其
旨不过欲人修其身以治天下国家焉耳学者慎无骛
太极之名而不知近求之身也
旨不过欲人修其身以治天下国家焉耳学者慎无骛
太极之名而不知近求之身也
卷七 第 22a 页 WYG1449-0526a.png
贾董优劣论 陆陇其
天下之士惟才学兼至者为上不幸而有所偏胜与其
才胜于学也母宁学胜于才何则才胜之人明于事而
熟于势人君用之则国体立焉国势安焉然其失也纯
驳兼施义利杂用有可见之功而未必无可忧之虑学
胜之人守于理而秉于义人君用之或迂而罕效焉或
拘而难达焉然其得也道足以格主而操足以范俗无
一时可著之效而有积久可恃之功明乎此者可以辨
天下之士惟才学兼至者为上不幸而有所偏胜与其
才胜于学也母宁学胜于才何则才胜之人明于事而
熟于势人君用之则国体立焉国势安焉然其失也纯
驳兼施义利杂用有可见之功而未必无可忧之虑学
胜之人守于理而秉于义人君用之或迂而罕效焉或
拘而难达焉然其得也道足以格主而操足以范俗无
一时可著之效而有积久可恃之功明乎此者可以辨
卷七 第 22b 页 WYG1449-0526b.png
贾董之优劣矣贾生者汉之名臣也董生者亦汉之名
臣也当文帝之时诸侯强于内中行说之徒谋于外而
朝廷所以厉风俗厚德泽固根本正体统者又皆未有
其具上下恬然不知忧戚乃贾生独为痛哭流涕于其
间考其所陈皆凿凿可行此固绛灌之所不能言而晁
错袁盎之所不能知也则贾生者岂非一时之杰哉武
帝之时主骄而臣谀所事者征伐所尚者聚敛所用者
严刑峻法见其利不见其谊计其功不计其道而董生
臣也当文帝之时诸侯强于内中行说之徒谋于外而
朝廷所以厉风俗厚德泽固根本正体统者又皆未有
其具上下恬然不知忧戚乃贾生独为痛哭流涕于其
间考其所陈皆凿凿可行此固绛灌之所不能言而晁
错袁盎之所不能知也则贾生者岂非一时之杰哉武
帝之时主骄而臣谀所事者征伐所尚者聚敛所用者
严刑峻法见其利不见其谊计其功不计其道而董生
卷七 第 23a 页 WYG1449-0526c.png
独持正议于其间观其廷对之言于礼乐教化之际未
尝不反覆而陈之也于公私义利之辨未尝不正色而
道之也于伤肌肤断支体之习未尝不咨嗟而戒之也
此固公孙弘石奋之所不敢陈而张汤孔仅之所不欲
闻也则董生者岂非一时之杰哉使贾生之策用于前
则汉有久安长治之业董生之策行于后则汉有更化
善治之休是二子者固未容优劣也然尝试以其言考
之贾之言多及于利害而董则主于义理也贾之言多
尝不反覆而陈之也于公私义利之辨未尝不正色而
道之也于伤肌肤断支体之习未尝不咨嗟而戒之也
此固公孙弘石奋之所不敢陈而张汤孔仅之所不欲
闻也则董生者岂非一时之杰哉使贾生之策用于前
则汉有久安长治之业董生之策行于后则汉有更化
善治之休是二子者固未容优劣也然尝试以其言考
之贾之言多及于利害而董则主于义理也贾之言多
卷七 第 23b 页 WYG1449-0526d.png
至于激烈而董则穆然和平也激烈者其中犹有浮躁
不平之意而和平者其源本于庄敬诚恪之馀涉于利
害者与世运争胜负而一害去未必无一害兴主于义
理者与性情为流通而义中自有利义中自无害贾之
言其最精者在审取舍定经制而已所谓道之大原出
于天者有之乎所谓正心以正朝廷者有之乎所谓正
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者有之乎董之所蔽
者独阴阳灾异之说耳使并此而去之虽与关闽濂洛
不平之意而和平者其源本于庄敬诚恪之馀涉于利
害者与世运争胜负而一害去未必无一害兴主于义
理者与性情为流通而义中自有利义中自无害贾之
言其最精者在审取舍定经制而已所谓道之大原出
于天者有之乎所谓正心以正朝廷者有之乎所谓正
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者有之乎董之所蔽
者独阴阳灾异之说耳使并此而去之虽与关闽濂洛
卷七 第 24a 页 WYG1449-0527a.png
比肩可也董岂贾之所及乎盖贾生者以才胜而董生
者以学胜才学之分优劣之辨也晁错之才近于贾生
然其才益露而其败立见其学贾生而不得者乎贡禹
匡衡之学近于董生然其学益拘而其业益卑其学董
生而不得者乎学董生而不得犹不失为迂阔之儒学
贾生而不得则功利誇诈而已末流之弊又优劣之辨
也要之贾生亦何可及也以圣门言之董生狷者也贾
生狂者也夫子思狂者而不得然后欲得狷者而见之
者以学胜才学之分优劣之辨也晁错之才近于贾生
然其才益露而其败立见其学贾生而不得者乎贡禹
匡衡之学近于董生然其学益拘而其业益卑其学董
生而不得者乎学董生而不得犹不失为迂阔之儒学
贾生而不得则功利誇诈而已末流之弊又优劣之辨
也要之贾生亦何可及也以圣门言之董生狷者也贾
生狂者也夫子思狂者而不得然后欲得狷者而见之
卷七 第 24b 页 WYG1449-0527b.png
盖狂而不学则不如狷狂而学焉则固出狷之上也呜
呼使贾生之才而加之以学又岂董生之可及也哉
呼使贾生之才而加之以学又岂董生之可及也哉
卷七 第 25a 页 WYG1449-0527c.png
论姚崇十事 陆陇其
大臣之事君也必先有以坚君意而后天下之治可成
也君意未坚而欲与之图治则吾以宽仁进而君且流
于残薄矣吾以弭兵进而君且溺于好大矣吾以防微
杜渐轻赋节用之说进而君且不胜其牵引矣吾以尊
贤敬士开诚布公之说进而君且目为迂阔矣是故始
乎坚而终乎怠者有之矣始之不坚而能成其终者未
之有也三代以来如伊尹傅说之于商管仲之于齐商
大臣之事君也必先有以坚君意而后天下之治可成
也君意未坚而欲与之图治则吾以宽仁进而君且流
于残薄矣吾以弭兵进而君且溺于好大矣吾以防微
杜渐轻赋节用之说进而君且不胜其牵引矣吾以尊
贤敬士开诚布公之说进而君且目为迂阔矣是故始
乎坚而终乎怠者有之矣始之不坚而能成其终者未
之有也三代以来如伊尹傅说之于商管仲之于齐商
卷七 第 25b 页 WYG1449-0527d.png
鞅之于秦虽其王伯异趋纯驳异致莫不于其始进之
日有以得之其君是故功成而不劳彼唐之姚崇其亦
知之矣考崇所陈十事不过因当时所急者而言之彼
见夫垂拱以来用法刻深罗钳吉网纷纷于时也而曰
政先仁恕见夫边隅未靖突厥吐蕃未可力臣也而曰
不倖边功见夫武韦之祸几危宗社而俳优宦寺乘宠
恣肆也而曰监禄莽阎梁之祸曰戚属不任台省曰阉
人不得与政曰佞倖犯法无宽见夫神龙之世赋敛无
日有以得之其君是故功成而不劳彼唐之姚崇其亦
知之矣考崇所陈十事不过因当时所急者而言之彼
见夫垂拱以来用法刻深罗钳吉网纷纷于时也而曰
政先仁恕见夫边隅未靖突厥吐蕃未可力臣也而曰
不倖边功见夫武韦之祸几危宗社而俳优宦寺乘宠
恣肆也而曰监禄莽阎梁之祸曰戚属不任台省曰阉
人不得与政曰佞倖犯法无宽见夫神龙之世赋敛无
卷七 第 26a 页 WYG1449-0528a.png
度奢侈淫泆公主媫妤多营佛寺也而曰绝田赋外贡
献曰绝佛道营造见夫五王被戮萧岑继诛而王魏直
谏之风日远也而曰接臣下以礼曰使谏官无忌讳凡
此皆因当时所急言之治天下之事固不止此而人臣
之效于君亦不尽于此独其能以十者要说于上使人
主之意既坚而后徐起而图之呜呼此其所以成开元
之治也欤君志既定于宽仁则张汤赵禹之徒不得以
严刑惑矣君志既在于弭兵则大宛月支之使不得以
献曰绝佛道营造见夫五王被戮萧岑继诛而王魏直
谏之风日远也而曰接臣下以礼曰使谏官无忌讳凡
此皆因当时所急言之治天下之事固不止此而人臣
之效于君亦不尽于此独其能以十者要说于上使人
主之意既坚而后徐起而图之呜呼此其所以成开元
之治也欤君志既定于宽仁则张汤赵禹之徒不得以
严刑惑矣君志既在于弭兵则大宛月支之使不得以
卷七 第 26b 页 WYG1449-0528b.png
开边诱矣君有防微杜渐之志则外庭之事必不决于
宫闱尚书之柄必不属于外戚弘恭石显不得主枢密
张放李明不得侍游宴君有轻赋节用之志则雉头之
裘不以入内府湘宫之役不以烦将作君有尊贤敬士
开诚布公之志则黥劓之罪不上于大夫放逐之祸不
及于台谏极天下之治皆始于吾君一念之坚而实始
于大臣之有以坚之也是道也固伊尹傅说之所以成
其王而管仲商鞅之所以成其伯也是故开元之时宋
宫闱尚书之柄必不属于外戚弘恭石显不得主枢密
张放李明不得侍游宴君有轻赋节用之志则雉头之
裘不以入内府湘宫之役不以烦将作君有尊贤敬士
开诚布公之志则黥劓之罪不上于大夫放逐之祸不
及于台谏极天下之治皆始于吾君一念之坚而实始
于大臣之有以坚之也是道也固伊尹傅说之所以成
其王而管仲商鞅之所以成其伯也是故开元之时宋
卷七 第 27a 页 WYG1449-0528c.png
璟韩休张九龄皆称贤相而吾必以崇为首何也坚帝
意者崇也使崇无以坚之则明皇之荒宴不待天宝而
九龄之徒又何所施其力欤虽然崇能必之于开元而
不能必之于天宝何也曰崇知有以坚之而未知所以
养之也君志固不可不坚而又不可不养坚之者存乎
一日而养之者在乎平居古之为大臣者日以道德仁
义进其君而又多选天下端人正士为其左右使其君
日就月将而不贡于非几凡此所以养之也夫是以坚
意者崇也使崇无以坚之则明皇之荒宴不待天宝而
九龄之徒又何所施其力欤虽然崇能必之于开元而
不能必之于天宝何也曰崇知有以坚之而未知所以
养之也君志固不可不坚而又不可不养坚之者存乎
一日而养之者在乎平居古之为大臣者日以道德仁
义进其君而又多选天下端人正士为其左右使其君
日就月将而不贡于非几凡此所以养之也夫是以坚
卷七 第 27b 页 WYG1449-0528d.png
者愈坚虽有奸邪不能惑之故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
之非明皇之惑于李林甫杨贵妃也是其养之者未至
也不然岂其二十年忧勤之主而一女子一小人能使
之颠倒回惑而不可收拾也耶君子是以不满于姚崇
也
之非明皇之惑于李林甫杨贵妃也是其养之者未至
也不然岂其二十年忧勤之主而一女子一小人能使
之颠倒回惑而不可收拾也耶君子是以不满于姚崇
也
卷七 第 28a 页 WYG1449-0529a.png
崇让论(上/) 韩 菼
行一物而众善皆得者其惟让乎让德之基也礼之端
也亦即礼之实也孟子以无辞让之心为非人然而赤
子之时间有而汨于利欲诱于习俗此心至于迷溺澌
灭而不自知岂特不能充而已古有能让千乘之国而
不能不见色于箪食豆羹者忽其所轻也挽近世直视
箪食豆羹皆千乘耳岂待千乘哉且夫千乘固吾所应
有所以云让若夫本非吾所必当有去之不顾乃其当
行一物而众善皆得者其惟让乎让德之基也礼之端
也亦即礼之实也孟子以无辞让之心为非人然而赤
子之时间有而汨于利欲诱于习俗此心至于迷溺澌
灭而不自知岂特不能充而已古有能让千乘之国而
不能不见色于箪食豆羹者忽其所轻也挽近世直视
箪食豆羹皆千乘耳岂待千乘哉且夫千乘固吾所应
有所以云让若夫本非吾所必当有去之不顾乃其当
卷七 第 28b 页 WYG1449-0529b.png
然惟妄据以为已有遂不甘于让而乃敝敝焉与人争
嗟夫争之途一开而五伦盖多故矣而仕路为尤甚故
见于朋友间为多诗曰人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
至于已斯亡不让求得也曷云亡也穷求之心逞忮之
毒巧中敌我者以不及防因以得吾志而不知他人亦
将挟吾之俯以伺其后也蝉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方
欲捕之异鹊又从而利之类相召也宁有既乎终亦必
亡而已矣即间有固宠以自存而位愈高则望愈减任
嗟夫争之途一开而五伦盖多故矣而仕路为尤甚故
见于朋友间为多诗曰人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
至于已斯亡不让求得也曷云亡也穷求之心逞忮之
毒巧中敌我者以不及防因以得吾志而不知他人亦
将挟吾之俯以伺其后也蝉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方
欲捕之异鹊又从而利之类相召也宁有既乎终亦必
亡而已矣即间有固宠以自存而位愈高则望愈减任
卷七 第 29a 页 WYG1449-0529c.png
愈重则补愈难君子不以没身为幸而以后世为忧奈
何湛浊水而迷清渊也斯其故在祇知有已不知有人
尤在祇知有官不知有已夫不知有已莫如反已士莫
重乎有已也已而受官当实尽乎其在官者古人所以
贵致身也如其不能或量力或知几三揖一辞吾去官
而已故在矣盖委吏乘田亦有不容轻处者而又何竞
焉徒知有已莫如平情人者已之推也我必欲胜人人
亦将胜我如人犹此情也两情必当相平万一人无此
何湛浊水而迷清渊也斯其故在祇知有已不知有人
尤在祇知有官不知有已夫不知有已莫如反已士莫
重乎有已也已而受官当实尽乎其在官者古人所以
贵致身也如其不能或量力或知几三揖一辞吾去官
而已故在矣盖委吏乘田亦有不容轻处者而又何竞
焉徒知有已莫如平情人者已之推也我必欲胜人人
亦将胜我如人犹此情也两情必当相平万一人无此
卷七 第 29b 页 WYG1449-0529d.png
情则俯视我为何等且夫君子欿然常若不足即薄技
微长亦事事有不如人之恐而敢必加乎其上哉反已
忠之属也平情恕之属也故欲正士大夫之心自能让
始欲兴士大夫之让自忠恕始
微长亦事事有不如人之恐而敢必加乎其上哉反已
忠之属也平情恕之属也故欲正士大夫之心自能让
始欲兴士大夫之让自忠恕始
卷七 第 30a 页 WYG1449-0530a.png
崇让论(下/) 韩 菼
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言教之本风之自也夫
上之所倡下之趋也上以官为高则官重上以让官为
高则官轻人情莫不趋于所极重者久之则官愈轻人
皆思所以自重而让道成矣自然之势也尝检晋庾峻
敦礼让表及刘寔崇让论皆推本于为国者以倡何有
之化其言咸有补于当世峻之言曰圣王御世因人之
性或出或处故有朝廷之士又有山林之士山林之士
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言教之本风之自也夫
上之所倡下之趋也上以官为高则官重上以让官为
高则官轻人情莫不趋于所极重者久之则官愈轻人
皆思所以自重而让道成矣自然之势也尝检晋庾峻
敦礼让表及刘寔崇让论皆推本于为国者以倡何有
之化其言咸有补于当世峻之言曰圣王御世因人之
性或出或处故有朝廷之士又有山林之士山林之士
卷七 第 30b 页 WYG1449-0530b.png
清劭足以抑贪污退让足以息鄙事先王嘉之臣愚以
为古者大夫七十悬车今自非元功国老三司上才可
听七十致仕其父母八十可听终养其有孝如王阳临
九折而去官洁如贡禹冠一免而不著及知止如王孙
知足如疏广莫若听时时从志寔之言曰人臣初除皆
通表上闻名之谢章唐虞之时众官初除莫不皆让也
谢章之义盖取于此夫三司有缺择三司所让最多者
而用之此为一公缺三公已豫选之矣四征缺择四征
为古者大夫七十悬车今自非元功国老三司上才可
听七十致仕其父母八十可听终养其有孝如王阳临
九折而去官洁如贡禹冠一免而不著及知止如王孙
知足如疏广莫若听时时从志寔之言曰人臣初除皆
通表上闻名之谢章唐虞之时众官初除莫不皆让也
谢章之义盖取于此夫三司有缺择三司所让最多者
而用之此为一公缺三公已豫选之矣四征缺择四征
卷七 第 31a 页 WYG1449-0530c.png
所让最多者而用之此为一征缺四征预选之矣尚书
缺择尚书所让最多者而用之此为八尚书共选一尚
书也余尝韪斯二说夫古者七十致仕固也然四十方
仕计用其力三十年尔今有二十而已通籍者矣其亦
可以六十为断乎至如王阳贡禹之流于今为不世出
之士又不可以六十为限也父母八十听终养吁嗟晚
矣父母不必皆八十也其有疾病又不论年也今令甲
不以年限诚善窃闻诸道路或八十犹不以终养请此
缺择尚书所让最多者而用之此为八尚书共选一尚
书也余尝韪斯二说夫古者七十致仕固也然四十方
仕计用其力三十年尔今有二十而已通籍者矣其亦
可以六十为断乎至如王阳贡禹之流于今为不世出
之士又不可以六十为限也父母八十听终养吁嗟晚
矣父母不必皆八十也其有疾病又不论年也今令甲
不以年限诚善窃闻诸道路或八十犹不以终养请此
卷七 第 31b 页 WYG1449-0530d.png
为无人道之尤者岂止不能让而已哉谢章得荐贤自
代唐宋犹然今其法已荡然无存即间有徒费简纸者
不过外任之大僚而京朝三品以上官皆闻命而即受
事如召一吏何以劝让如寔言诚可励世虽然蒙有惧
焉惧夫除官而许之荐官荐者之意尚未决而求者已
盈门矣不得则怨是争之府也且使荐者而不公耶有
识者固将唾之其公耶必从而效之如寔言所让最多
者其必然也而彼欲争之者第中以朋党之一言即一
代唐宋犹然今其法已荡然无存即间有徒费简纸者
不过外任之大僚而京朝三品以上官皆闻命而即受
事如召一吏何以劝让如寔言诚可励世虽然蒙有惧
焉惧夫除官而许之荐官荐者之意尚未决而求者已
盈门矣不得则怨是争之府也且使荐者而不公耶有
识者固将唾之其公耶必从而效之如寔言所让最多
者其必然也而彼欲争之者第中以朋党之一言即一
卷七 第 32a 页 WYG1449-0531a.png
网尽矣故此法尚未可遽行呜呼孰使夫古贤臣之嘉
言谠议而有所不可行其非人心之忧也与
言谠议而有所不可行其非人心之忧也与
卷七 第 32b 页 WYG1449-0531b.png
皇清文颖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