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449-04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清文颖卷五
 论
  太极图论          叶方蔼
自易言太极至宋濂溪周氏作为图说始以无极太极
发明圣蕴紫阳朱氏复为之解于是斯理大显(臣/)谨论
曰天地之阖辟人物之变蕃上古下今之转运不穷际
无极有之推行不碍总一阴阳为之然阳不能自生阴
卷五 第 1b 页 WYG1449-0485b.png
不能自成有主宰是气妙合而凝之者当其无声无臭
无形无色朕兆未剖之中万象森然靡一不具变化生
息悉从此出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妙此所谓无极而太
极也(臣/)则谓未有天地以前太极在气化既有天地以
后太极在圣人在气化者不可见请就在圣人者明之
太极非他即吾生生之心仁而已仁之未发寂然不动
机缄苞固一浑沦之体仁之既发随感随应随应随足
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齐家治国平天
卷五 第 2a 页 WYG1449-0486a.png
下出之无有穷措之无不当是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
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
赞天地之化育夫至于赞天地之化育而生生之仁始
无遗憾太极之妙全乎一心矣尧舜之如天好生性而
有此仁者也汤武之朕躬有罪母以尔万方万方有罪
在台一人反而有此仁者也其他以后之君莫不好生
而得之不好生而失之于仁或离或合具其一端而乖
其全体终不能仁覆天下而追唐虞三代之治盖生生
卷五 第 2b 页 WYG1449-0486b.png
之理在我则天下共恃以为生生生之理不在我则我
先不能自生而何以能生天下世之论太极者囿于形
器之中但知昼夜递更寒暑迭运四时行百物生以为
气化使然与己不甚关属而不知反求诸身卷之不盈
一握放之弥乎六合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如是亲切而
有味故(臣/)之论太极举一生生之仁而豁然也或问(臣/)
曰仁于易为元配亨利贞于图说为木配水火金土太
极者含四德苞五行而顾欲以一仁蔽之乎(臣/)曰否易
卷五 第 3a 页 WYG1449-0486c.png
与图说之于仁偏言之也(臣/)之于仁专言之也易之元
而亨亨而利利而贞贞而又元其循环不已者何物乎
图说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其孳
息不停者又何物乎故曰生生之谓易图说亦言二气
交感化生万物生生不穷夫生生之理其在圣人非仁
孰足以当之分而名之则仁义礼智信合而名之则一
仁仁则仁之爱义则仁之宜礼则仁之敬智则仁之别
信则仁之诚实孔子曰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而尚有
卷五 第 3b 页 WYG1449-0486d.png
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者乎孟子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
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而可以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行
之乎故圣人有时以喜为仁亦有时以怒为仁有时以
生为仁亦有时以杀为仁无非此生生之机发于不容
巳时而出之使无灭息己矣程氏以为仁如榖种其喻
最切夫谷之为物能养人则似仁之爱种类各别则似
义之宜交生不杂乱则似礼之敬不与众草伍则似智
之别春生秋穫不爽其时则似信之诚实然是五者若
卷五 第 4a 页 WYG1449-0487a.png
不得种则无以为托程氏独以种喻仁其即(臣/)所谓生
生之仁乎其即易图说所言含四德苞五行之太极有
二乎无二乎或又问(臣/)曰仁为太极是则然矣然朱氏
图解谓物物各具一太极则太极尽人而具今独归诸
圣人岂圣人有仁而众庶无仁乎(臣/)曰吁何说之陋也
周氏言之矣图说曰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主静而立
人极焉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太极有极人亦有极
圣人人伦之至仁本尽人同具而立极则非圣人不能
卷五 第 4b 页 WYG1449-0487b.png
(臣/)又以为圣人在下位则其仁可以立极而盛德大业
不能顷刻遍诸天下故又在乘时行道之圣人然而立
极之事难言矣虽有圣人不敢废求仁之功请陈其槩
厥次惟五一曰凛幽独人主端居法宫念虑未起外不
与臣工接内不与妇竖接此图所谓无极太极○之时
乃生生之根柢而己与物所共托命者也理欲之名未
立则浑乎仁而无不仁可喜者此时可惧者亦此时存
养之功无如一敬书之安汝止惟几惟康诗之不显亦
卷五 第 5a 页 WYG1449-0487c.png
临无射亦保如是则清明常自湛然而非几不贡吾仁
之本庶乎立矣二曰察几微人心至灵岂能常寂而无
感方寸之顷忽然而触人虽不知而已则独知此图所
谓阳动根阴□之时也生生之仁实于是乎萌蘖为理
为欲出此入彼间不容发过此不察遂有不及察者司
马光有言水之微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没邱陵
火之微勺水可灭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维欲亦然
故圣帝明王制未乱保未危虑必极其蚤而辨必极其
卷五 第 5b 页 WYG1449-0487d.png
精夫如是庶几弗迷所往而吾仁其不可淆矣三曰审
言动人心既动乎中即不能不形乎外威仪词命实传
吾之精微以告人此图所谓阴静根阳□之时也生生
之仁实于是乎发露吾虽能审其理欲矣而一时耽于
便安习于苟且恐其猝发而不及制持守之功可不立
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圣门教人
用力之方也然在人主声色玩好诱之于前左右嬖幸
伺之于后莫不欲乘其一言一动之衅而入焉闲邪存
卷五 第 6a 页 WYG1449-0488a.png
诚之难又有百倍于恒人者持之以勇而决之以刚夫
如是庶几弗挠所守而吾仁其不可夺矣四曰考实德
人主凛独以来根心生色畅于四支则其理在我自有
躬行心得之妙此图所谓阳变阴合五行顺布□之时
也生生之仁实于是乎坚实吾仁中固有是仁义礼智
信之五德矣然不知是五者之德果能全备于我乎试
一思之必无不爱而后仁必无不宜而后义必无不敬
而后礼必无不别而后智必无不诚不实而后信五者
卷五 第 6b 页 WYG1449-0488b.png
何以缺一而不可何以相成而不悖何以众人皆全而
卒不能全何以圣人克尽而我不克尽反而求之使自
得之务令根原融洽而条理脉络周流贯通夫如是吾
仁之体无不具而用亦无不足矣五曰验功化人主备
仁之五德则有圣人之德即有圣人之功此图所谓乾
道成男坤道成女万物化生○○之时也生生之仁于
是乎推行尽利吾既敛仁义礼智信之德于身即用是
次第敷锡之而亲亲仁民爱物皆在是矣虽然岂易言
卷五 第 7a 页 WYG1449-0488c.png
哉四海甚大万类甚繁由戚以及疏由近以及远由有
知以及无知莫不待治于我人人养其欲物物给其求
则必诚无不长伪无不消公无不伸私无不诎善无不
举恶无不惩利无不兴害无不革凡所施为一一合天
下同然之心理夫而后以飨天祖则天祖歆以惇九族
则九族叙以釐百官则百官钦若以绥万民则万民从
乂以长养百昌庶汇则鸟兽鱼鳖草夭木乔熙熙时若
同在太和元气之内吾仁之全体大用兼该毕具生生
卷五 第 7b 页 WYG1449-0488d.png
之化在天地而生生之妙在一心矣凛之幽独以端其
原察之几微以防其萌审之言动以谨其著考之实德
以立其体验之功化以究其用五者之功周而复始始
而复周日新又新千变万化不出一本故曰圣人以此
洗心退藏于密而求仁之功尽此矣人人可能而不能
圣人能之而无其位则功化亦不能然则立极之事非
乘权行道之圣人孰可当之哉太极之极先天之极也
不求仁而仁也圣人之极后天之极也求仁而得仁也
卷五 第 8a 页 WYG1449-0489a.png
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有心者求仁之功
无为者立极之妙(臣/)故谓仁即太极而继之求仁立极
之功以为惟我
皇上其尽之
(臣/)谨按周氏太极图与今易之横图及方圆二图所为
先天之学实相表里无极而太极云者即先天图之太
极也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云者即
先天图之两仪也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云者即
卷五 第 8b 页 WYG1449-0489b.png
先天图之四象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云者即先天图之八卦乾与坤交而生
震坎艮坤与乾交而生巽离兑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而变化无穷云者即先天图之由八卦而十六十六而
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也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而
主静立人极云者即先天图之皆从中起而万事万化
皆生于心也盖自宓牺画卦文王周公彖之象之孔子
传之翼之越数千年而周氏复为此图阐明斯义其云
卷五 第 9a 页 WYG1449-0489c.png
无极正见无形有理有理而实无形所以发挥太极之
妙而岂有加于四圣之旨哉朱氏不惮重复条分缕析
而周氏之书始昭然于天下后之学者无所用其疑议
矣然朱氏以为周氏以此图授二程氏而二程氏未尝
示门人恐其驰心空妙而不能嘿识于意言之表又以
为此图详于性命之原而略于进为之目有不可骤而
语者(臣/)绎思之先天以往天命之性人不能与其事者
也后天以来率性之道修道之教人所当尽其功者也
卷五 第 9b 页 WYG1449-0489d.png
故在今日论先天不如论后天较为亲切伏见论语曰
仁大学曰明德中庸曰诚孟子曰性善而反求诸身生
生之妙天地万物联为一体不越一仁疑此即太极生
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本妄拟后天仁体一图以配太
极列其功夫节次曰凛幽独曰察几微曰审言动曰考
实德曰验功化由戒惧慎独以臻位天地育万物自然
之极致使知吾身之一动一静即太极之一阴一阳其
理未尝有一息之停其功不可有一息之间窃谓人能
卷五 第 10a 页 WYG1449-0490a.png
弘道非道弘人弘道之责断在
皇上体后天之功以合先天之撰敢因
清问所及一竭颛愚所恨(臣/)学问弇鄙识见卑陋圣贤
儒先之书未能熟读深思徒以影响浮泛之词挂一漏
万于义理毫无发明此则泚笔之下既恧且惧者也(臣/)
方蔼谨记
卷五 第 11a 页 WYG1449-0490c.png
  宋璟论           叶方蔼
易否之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
乱群也夫以小人能包容承顺乎君子而君子断断然
拒之不受岂好为巳甚哉权利害是非之介虑之精而
见之甚确有不如是而不可者也昔唐至中叶女主擅
国张易之昌宗之徒专权乱政天下从风而靡独宋璟
挺然群众之中特立不挠然其时武后虽悍而于公则
改容晋接有加礼矣易之昌宗肆无顾忌而于公则推
卷五 第 11b 页 WYG1449-0490d.png
位让坐事之惟恐不至矣小人之承顺如此而公绝之
愈严天下之人皆为之惧不知其于是非利害之介虑
精而见确合于大人之亨也夫小人之于君子如方员
之不侔而枘凿之难入一旦卑躬戢体以相倾奉岂真
有尊慕道德之心哉彼以君子者当世所重欲借之以
饰其诈而济其私阳博折节之名阴图自便之实为君
子者一不知而入其圜中彼直以私人畜我而颐指气
使惟其所欲于此之际而思稍示同异不至于戮辱不
卷五 第 12a 页 WYG1449-0491a.png
止史册所载非一事矣李固之于梁氏荀彧之于曹公
是也彧不足道固之刚明纯正岂依梁氏以求名者哉
不能绝之于始而轻身就之驯至杀身而不悟良可悲
也公固早鉴之矣且夫小人者虽其自处贪冒无耻其
于邪正之数亦未尝不明也淮南王历数汉臣丞相弘
辈皆如发蒙振落而独惮一汲黯李师道辇金帛至长
安而不敢登杜黄裳之门何则其严毅之气足以阴折
其谋虽逆知必不为巳用而终不替敬畏之心也易之
卷五 第 12b 页 WYG1449-0491b.png
昌宗之惮公者岂异是乎假令见其一日之恭敬骤与
交欢彼将玩弄我于股掌之间而以杨再思宗楚客之
流待之又安肯卑躬戢体以相倾奉也哉故夫君子不
幸而近小人苟不至固彧之蒙祸未有不如再思楚客
之诎辱而己者也或曰易之书成于孔子佛肸之召孔
子且欲往焉何哉曰必孔子而后可非孔子断不可也
孔子不云乎世之善学柳下惠者无如鲁男子孟子为
齐使王驩朝暮见未尝与言行事孟子学孔子者也孟
卷五 第 13a 页 WYG1449-0491c.png
子且不能而况不如孟子者哉
卷五 第 14a 页 WYG1449-0492a.png
  十三经注疏论        汤 斌
自伏羲画八卦而象数著唐虞垂典谟而道统开姬公
作礼乐而制度备孔子赞易删诗书作春秋而天人性
命之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昭于万世矣秦火
之后六籍残缺汉儒收拾补缀参互考订历晋唐而十
三经之注疏始定及宋元学道者益众经旨益明其间
得失详略可得而论焉言易始于田何传于梁丘贺又
有京房费直之学陈元郑众传之其以彖象文言杂入
卷五 第 14b 页 WYG1449-0492b.png
卦中者自费氏始费氏兴而田何遂息陈梁以来郑康
成王弼二注并列学宫郑则多参天象王乃全释人事
天象难寻人事易习故郑学浸微而王注独盛其析义
精深汉魏而降罕出其右而微杂老庄为两晋虚无之
祖后儒讥焉然欲一槩废置则过也韩康伯邢璹之徒
因而疏之唐孔颖达与颜师古撰正义亦以弼为本程
子曰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至微者理也至著
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
卷五 第 15a 页 WYG1449-0492c.png
无所不备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朱子曰秦汉以来考象辞者泥于术数而不得其弘通
简易之法谈义理者沦于空寂而不适于仁义中正之
归求其因时立教以承三圣不同于法而同于道者惟
伊川氏之书而己然伊川专于言理而本义则又兼言
象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合程朱之书庶乎备矣其他
若李鼎祚之纂集训解熊过来知德之殚力象数其亦
辅程朱之不及者乎尚书则伏生口传二十八篇作传
卷五 第 15b 页 WYG1449-0492d.png
授同郡张生其后分为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而欧阳最
盛是谓今文鲁恭王得壁中藏书孔安国校之得二十
五篇是谓古文自汉迄西晋言书者惟祖欧阳氏安国
训解晚出皇甫谧家虽当时大儒扬雄杜预之徒皆未
及见故左传所引者预辄注为逸书独其训解颇多疏
浅往往与经旨不合朱子疑是晋宋间人伪撰有以也
孔颖达正义旨趣多乖惟宋儒蔡沈集注颇得其要金
履祥表注王柏书疑魏了翁要义亦多可采焉诗三百
卷五 第 16a 页 WYG1449-0493a.png
五篇遭秦独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初鲁
有申公齐有辕固燕有韩婴又赵人毛苌自云子夏所
传作诂训是为毛诗郑康成为之作笺齐鲁诗亡韩诗
虽存无传之者惟毛诗郑笺至今独立其宣釐正风不
可贬也疏之者惟刘焯兄弟为善朱子博考诸家断以
已见取裁广而立义卓信超出百家矣独诋斥大小序
最严门人多有疑者窃以为书序可废而诗序不可废
即诗而论之雅颂之序犹可废而十五国风之序必不
卷五 第 16b 页 WYG1449-0493b.png
可废何也书直陈其事而己藉令深得经意序不作可
也雅颂之文辞易知而意易明也独风之为体比兴之
辞多于叙述风谕之意浮于指斥盖有反覆咏叹联章
累句而无一言叙作之之意者而序乃一言以蔽之曰
为某事也且其说往往与左传合子夏左氏皆亲见圣
人而闻其笔削之意岂尽无据乎朱子以二南雅颂祭
祀朝聘之所用也郑卫桑濮里巷狭邪之所作也夫子
于郑卫深绝其声于乐以为法而严立其词于诗以为
卷五 第 17a 页 WYG1449-0493c.png
戒其说诚正矣然左传记季札来聘请观古乐而弼鄘
郑卫皆在所歌使其为里巷狭邪之作则鲁之乐工安
能歌异国淫泆之辞而季札又从而听之乎故大小序
毛注郑笺与朱子集注并行可也夫子春秋本文世所
不见所编古经则皆自三传中择出耳然三传经文多
有异同如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也左氏以为蔑而公榖
则以为昧如筑郿也左氏以为郿而公榖则以为微会
于厥憖也左氏以为厥憖而公谷则以为屈银至于君
卷五 第 17b 页 WYG1449-0493d.png
氏尹氏一以为男子一以为妇人将以何为是乎此三
传经文之不能尽同也汉初胡母子都传公羊春秋董
仲舒以公羊显于朝至何休作解说覃思十七年可谓
专矣而多引谶纬何可训也谷梁自孙卿申公五传至
宣帝特好之范宁父子世守其业创名例百馀条以规
诸儒同异之说可谓善矣而论者犹以其学不经师毋
乃刻与况乎徐彦杨士勋之疏为邢炳所是正者又何
足道也永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讲郎贾逵服虔
卷五 第 18a 页 WYG1449-0494a.png
并为训解而杜预注盛行于时预之言曰左氏受经于
仲尼故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
理或错经以合异将令学者原始要终久乃得之其论
至精且星历地理必考其详方言谣辞皆穷其义后人
不能易其说焉间有弃经信传者凡于传例不合不曰
传之谬而曰经文阙漏则其蔽也其后沈文阿苏宽刘
炫皆据杜说孔颖达正义则又依刘学而损益之此三
传注疏之大略也至胡安国始以其意探圣人之心于
卷五 第 18b 页 WYG1449-0494b.png
千载之上其书固所以明纲常正人心定国是垂法戒
非经生之作也若其书字书名称人削爵之例多有自
相牴牾者谓尽得圣人笔削之旨不敢信也古今治天
下之理尽于尚书古今御天下之变备于左传今取士
专主胡传士子佣耳剽目刺取左氏之字句以充帖括
盖有传业为大师射策为大官而目不睹三传之全文者
矣其陋不巳甚乎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汉
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又有古经出鲁淹中然皆止于
卷五 第 19a 页 WYG1449-0494c.png
士大夫礼其朝觐会同郊祀大享逸而莫考河间献王
奏之朝合五十六篇宣帝时后仓深明其业为曲台记
以授戴德戴圣庆普三家并立学宫郑康成宗小戴作
仪礼注而庆氏之学至曹褒失传夫克巳复礼之功不
出视听言动之间而动容周旋之际即性命精微所寓
则仪礼一书岂非学者最宜尽心者乎独其文辞质奥
韩愈犹病难读况下此者乎周礼之得入秘府也亦自
河间献王始独阙冬官取考工记补之夫司空掌邦事
卷五 第 19b 页 WYG1449-0494d.png
居四民时地利考工何足尽之其得立学宫也自刘歆
始杜子春因以授郑众贾逵厥后马融作传授康成其
有注也自康成始而其有释有疏也又自陆德明贾公
彦始圣人致太平之迹独赖此编之存汉武以为黩乱
不经何休以为六国阴谋既不足知之而刘歆用之以
辅莽王安石用之以变法后人遂以为周礼不足致治
亦巳过矣河间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所记一百三十
篇上于朝刘向检所得合为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繁
卷五 第 20a 页 WYG1449-0495a.png
重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载圣又删为四十六篇谓
之小戴记马融增月令明堂位乐记合四十九篇康成
又为之注康成于三礼功最深考究名物象数曲尽其
详朱子深许之晋宋以来皇侃熊安生礼业最著孔颖
达据以作正义宋儒笃信遗经淳熙有俞廷椿复古之
编嘉熙有王次点补遗之录陈浩采众家以为集说吴
澄合三礼以为考注其羽翼之功固皆有可言者朱子
欲考定三礼请于朝不果行止修复王朝等礼丧祭二
卷五 第 20b 页 WYG1449-0495b.png
礼付门人黄干绍成其书曰通解汪克宽又因其成法
为补遗今之学者倘以朱子之意折衷全礼汇为一经
俾海内获诵习古礼之全则诸儒卫翼之功得收实用
矣论语则何晏集孔安国七家注成之皇侃本卫瓘十
三家说疏之孟子则赵岐注之张镒丁公著释之孙奭
据以作正义当时并称精确由今观之于孔孟一贯忠
恕性善尽心之旨视程朱犹霄壤也孝经为河间颜芝
所藏献王得而上诸朝凡十八章所谓今文也与尚书
卷五 第 21a 页 WYG1449-0495c.png
同出孔壁者凡二十二章所谓古文也孔安国尚古文
刘炫宗之刘向典校经籍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郑
康成皆为之注唐明皇取王肃六家之说参仿孔郑旧
义为注邢炳作正义疏之司马温公范蜀公皆尊信古
文指解朱子为刋误亦复多从古文明吕维祺作大全
本义集诸家之大成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当
立之学官与论孟并尔雅始于周公而成于子夏诚九
流之奥旨也自终军豹鼠之辨其书始行郭璞究心十
卷五 第 21b 页 WYG1449-0495d.png
八载草木鱼虫名物训诂昭然备晰盖古人之言所以
难明者非但古人之义理难明也实古今之事物不同
名号各异为难明也明尔雅则可以识笺注之旨归也
可以寻古人之精义也外此论体制则有说文诸书辨
音韵则有四声谱诸书皆所以辅尔雅而备同文之治
者也可以其为小学而忽之哉总而论之汉儒去古未
远师友转相传授渊源有自后儒多因之若文质三统
马融之说也九六老变孔颖达之说也河洛表里之符
卷五 第 22a 页 WYG1449-0496a.png
宗庙昭穆之数刘歆之说也五音六律十二管还相为
宫郑康成之说也是知汉儒之学长于数得圣人之博
宋自周程张邵逮于朱蔡天地阴阳之奥道德性命之
微深究其妙不泥前人之说其学也得圣人之约合二
者而一之然后得圣人之全经若偏主一家是汉儒宋
儒之经而非圣人之经也岂深于经者哉
卷五 第 23a 页 WYG1449-0496b.png
  二十一史论         汤 斌
苏洵曰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辞胜经非一代之实录史
非万世之常法是不明尚书之义春秋之旨也夫经史
之法同条共贯尚书备帝王之业经也而通史春秋定
万世之宪史也而为经修史者盖未有不祖此者也故
道法明而事辞备此史之上也事辞章而道义犹不悖
焉次也二者皆失斯为下矣尝读古今之史约略论之
司马迁史记创为义例上下三千馀年为五十馀万言
卷五 第 23b 页 WYG1449-0496c.png
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意深远则其言愈缓其事繁碎
则其文愈简隐而彰直而宽非豪杰特起之士其孰能
为之班固西汉书自武帝以前守其说而不敢变其所
自为赡而不秽详而有体经纬错综瞭如指掌亦古今
之良史司马之流亚也然自谓汉运绍尧以古今人物
强立差等居摄不附于汉平孺子下列于新莽安能逭
刘知几之所短哉王通曰迁固而下帝王之道其暗而
不明乎天人之意其否而不交乎制理者参而不一乎
卷五 第 24a 页 WYG1449-0497a.png
陈事者乱而无绪乎呜呼难言之矣范蔚宗东汉书成
自谓体大而思精由今观之论窦武诛中官为违天理
论班勇使西域为遗佛书抑节义之董宣于酷吏升忍
耻之蔡琰于列女志王乔之凫履记左慈之羊鸣诡谲
不经文辞繁缛春秋之义于斯尽矣然论序详明不可
诬也陈寿述事简严张华尤善之乃以父髡之故谓武
侯不逮管萧以索米之故而丁仪遂不得立传且帝曹
魏而寇刘汉所谓正大义以黜僭窃之义谓何使非习
卷五 第 24b 页 WYG1449-0497b.png
彦威辨之纲目正之大统不几终紊乎贞观时以何法
盛等晋书未善乃据臧荣绪书增损之至宣武本纪陆
王二传煌煌御撰何其盛也然而史官之事至以天子
临之且志传分手丛冗骈丽语林世说尽入青编幽明
搜神咸被采录何可不辨也宋书本承天之旧事杂魏
晋失于限断沈约创志符瑞不经甚矣子显齐书实因
江淹天文但纪灾祥州郡不著户口思廉梁陈二书实
卒父志祖父扬名言多不典然而仓皇变乱之际鉴戒
卷五 第 25a 页 WYG1449-0497c.png
颇多不可得而泯没也收之后魏借公报私毁誉失实
百药北齐避讳略号迁就弗端后周牛宏惟务清言德
棻继之率多抵牾后之君子何以览观焉李延寿南北
二史删略繁芜编摩简径比之正史实为过之魏徵隋
书本末备举伦贯有叙陈寿以来罕有其俦刘煦旧唐
书府兵无志藩镇无表是昧制度之原忘丧乱之本长
孙与敬宗并书昌黎与禹锡同传则贤否无别功罪等
观目刘蕡以文苑而直节泯然例吴淑以外戚而卓行
卷五 第 25b 页 WYG1449-0497d.png
蔑著则大节掩于细谨高德蔽于阀阅此曾公亮之所
以致讥而欧宋之所以釐正也新唐书虽事增于前文
省于旧而削去诏令王言无徵多用奇字读者易厌姓
氏多讹年月屡异君子叹之矣盖欧宋平分学术稍殊
固不若五代史之独出一人也其文简远澹宕当云扰
瓜分之日而君臣上下之交治乱兴亡之故一唱三叹
回环不己盖与司马相表里矣史之有本纪史之纲维
也古之史本纪立而全史具宋史举驳杂细碎志传不
卷五 第 26a 页 WYG1449-0498a.png
胜书之事罗而入之本纪发凡起例举无要领载事立
传不辨主客互纪则复累而无章迭举则错迕而寡要
且卷帙最繁而缺略不少如韩琦传不载仪鸾司撤帘
之事狄青传不记与曾公亮论方略之详又如史弥远
传但序官阀兼载奏章褒刺失据衮钺无凭何其疏也
金史简洁远胜宋辽盖元好问之原本佳耳元史虽才
集众长而削藁迫促夫龙门扶风父子相继梁书陈书
十载告成而今限以条例要以时日欲成一代良史胡
卷五 第 26b 页 WYG1449-0498b.png
可得也史才实难自古叹之揭傒斯曰有学问文章而
不知史事者不可与有学问文章知史事而心术不正
者不可与然则必才备三长而克巳无我幽明不愧乃
能诛奸谀而发潜德安得司马君实朱元晦其人而与
之议史事哉
卷五 第 27a 页 WYG1449-0498c.png
  经世大法在方策论      魏裔介
古之帝王承天子民未尝任其智术诈力以驭天下也
唐虞授受之际言精言一然后命岳命官平章协和禹
汤文武之王皆以一中心法口授耳传或以畴范或以
懋昭或以缉熙敬胜故能犁举百度陶范万物以成忠
质文三统之化然则先王经世之大法其即先王经世
之心法乎先王虑后世怠弃天常流祸生民故殚精研
思多为之所以布之于方策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乃
卷五 第 27b 页 WYG1449-0498d.png
数传之后浸以陵彝昔孔子叹周道衰于幽厉而汉儒
董仲舒亦曰周道之衰非道亡幽厉不由也繇是观之
不行先王之道虽金縢秘箓宝册鸿文亦且灭没于旷
日玩时之下苟行先王之道虽片语只字断简残编亦
可会通于精神往来之间而况圣君明相所手授而心
订者未尝不灿然昭垂如二曜之丽天四渎之行地乎
三代既降秦孝公用商鞅之法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始
皇承之听李斯之奸谋烹灭诸侯破坏井田焚烧六经
卷五 第 28a 页 WYG1449-0499a.png
自以为功超三王德过五帝然沙邱告终咸阳遂火七
庙邱墟为天下姗笑何者仁义礼乐先王本天以治人
乃斯须不可去者秦尽弃之而权使其士诈使其民是
以搢绅之士积怨而发愤谪戍之卒奋臂而云合也汉
之武帝表章六经一时学宫喁然向风可谓宣圣之功
臣然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汲黯已窥其隐唐之太宗励
精图治贞观之政几致刑措然喋血禁廷终怀惭德皆
有志于先王经世之法而未窥先王经世之本者也夫
卷五 第 28b 页 WYG1449-0499b.png
先王之法后世人主所由适于治之路九逵四术五都
之市有目者所共睹舍而之乎灌莽坑堑之区则穷矣
之燕者不南其辕之越者不北其舟况治天下而可瞀
瞀以从事乎说者往往以一事之失以一人之谬乃遂
訾议先王之法以为宜于古者不可施于今是何其不
讲于变通之术也盖为治有本末养民有先后封建虽
不可行若夫强干弱枝犬牙相错间以郡县藩卫王室
则今犹古也井田虽难卒复若夫比闾族党寓兵于农
卷五 第 29a 页 WYG1449-0499c.png
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则今犹古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廉善计吏以赞天子乌有不法先王之辟门吁俊而可
为治者乎执爵而酳执酱而馈父事三老兄事五更乌
有不法先王之尊年尚齿而可为治者乎推之明刑弼
教期于无刑五典克敦九功惟叙凡先王之法垂宪万
世者固不可更仆数矣即有黄老之虚无申韩之刻薄
杨墨之邪慝浮屠之空幻纷纭迭起以乱吾先王之法
而先王之法自昭著于金匮石室之间与天地同其寿
卷五 第 29b 页 WYG1449-0499d.png
呜呼美矣人主诚能招延英俊朝夕讲求大小兼举巨
细靡遗措天下于久安长治之盛易易耳虽然法在方
策矣所以法法者不在方策也人主得其所以法法者
而通之于法不为胶柱之鼓也则几矣
 
 
 
皇清文颖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