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学易记 卷四上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a 页 WYG0025-02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易记卷四上      元 李简 撰
下经
(艮下/兑上)
 伊川曰咸之为卦兑上艮下少女少男也男女相感
 之深莫如少者故二少为咸也艮体笃实止为诚悫
 之意男志笃实以下交女心说而上应感之先也男
 先以诚感则女说而应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b 页 WYG0025-0236b.png
 诚斋曰上经首乾坤乾坤阴阳之辨下经首咸恒咸
 恒阴阳之交不辨分不严不交情不通故曰咸感也
咸亨利贞取女吉
 伊川曰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交相感也
 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复甚焉凡君臣上下以至
 万物皆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则有亨通之理君臣
 能相感则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则上下之志通
 以至父子夫妇亲戚朋友皆情意相感则和顺而亨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a 页 WYG0025-0237a.png
 通事物皆然故咸有亨之理也利贞相感之道利在
 于正也不以正则入于恶矣如夫妇之以淫姣君臣
 之以媚说上下之以邪僻皆相感之不以正也
 柔上刚下咸感之道在取女之时则为吉非恒久之
 道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
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
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b 页 WYG0025-0237b.png

 安定曰卦不名感而名咸者示圣人不以心求感而
 人自感之亦如天地二气自然交通而万物化生也
 伊川曰咸之义感也在卦则柔爻上而刚爻下又兑
 女在上艮男居下亦柔上刚下也阴阳二气相感相
 应而和合是相与也止而说为坚悫之意艮止于下
 笃诚相下也兑说于上和说相应也以男下女和之
 至也相感之道如此是以能亨通而得正取女如是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a 页 WYG0025-0237c.png
 则吉卦才如此大率感道利于正也彖既言男女相
 感之义复推极感道以尽天地之理圣人之用天地
 二气交感而化生万物圣人至诚以感亿兆之心而
 天下和平天下之心所以和平由圣人感之也观天
 地交感化生万物之理与圣人感人心致和平之道
 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龟山曰夫妇之道止而不说则离说而不止则乱
 白云曰天地非感不能生万物圣人非感不能平天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b 页 WYG0025-0237d.png
 下则咸之为感虽天地不能外是又岂止男女夫妇
 而已哉文王之辞举其微而著者孔子极其大与幽
 远言之然后感之道备故曰文不在兹乎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山体内虚气上通而成泽泽性润下则渐润而通彻
 此山泽通气之象也君子法之故虚其中以受于人
 伊川曰夫人中虚则能受实则不能入矣虚中者无
 我也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a 页 WYG0025-0238a.png
 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伊川曰初志之动感于四也故曰在外以微处初志
 虽动而其感未深岂能动于人故如人拇之动未足
 以进也拇足大指也人之相感有深浅轻重之异识
 其时势则所处不失其宜矣
 龟山曰感而动者物皆然而人为之主故咸六爻之
 象皆取诸身而已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b 页 WYG0025-0238b.png
 白云曰咸之名卦盖取六爻无不相感故合一卦论
 之则足以见天地万物之情自六爻观之则所遇所
 感不同其咸分矣不足以见其大全犹耳目手足之
 用不同又安足以识人之大体哉各言手足耳目之
 一用可也故咸之诸爻皆不能尽充咸之义各举其
 一偏言之也
 晦庵曰感之尚浅欲进未能故不言吉凶六爻皆宜
 静而不宜动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a 页 WYG0025-0238c.png
 雷氏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滞于一隅不系于一
 曲自可欲之善至于不可知之神夫然后能尽咸之
 道咸之六爻皆有系应则是滞于一隅系于一曲是
 以众爻皆取诸身而不能尽咸之道也能定然后能
 应拇动于内安能应哉其应也徇物丧其内而已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伊川曰二以阴在下与五为应故设咸腓之戒腓足
 肚行则先动足乃举之二若不守道待上之求而如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b 页 WYG0025-0238d.png
 腓自动则躁妄自失所以凶也安其居而不动以待
 上之求则得进退之道而吉也二居中得正所应又
 中正其才本善以其在咸之时质柔而上应故戒以
 先动求君则凶居以自守则吉象复明之云非戒之
 不得相感唯顺理则不害谓守道不先动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
随人所执下也
 伊川曰九三以刚阳之才为主于内居下之上是宜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a 页 WYG0025-0239a.png
 自得于正道以感于物而乃应于上六阳好上而说
 阴上居感说之极故三感而从之股者在身之下足
 之上不能自由随足而动者也言九三不能自主随
 足而动如股然其所执守者随于物也刚阳之才感
 于所说而随之如此而往可羞吝也下二阴爻皆有
 感而动三阳爻亦然故云亦不处谓动也有刚阳之
 质而不能自主志反在于随人是所操执者卑下之
 甚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b 页 WYG0025-0239b.png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象曰贞吉悔亡未
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伊川曰四在中而居上当心之位故为感之主不言
 咸其心感乃心也贞者虚中无我之谓贞感之道无
 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乃有悔也若往来憧
 憧然用其私心以感物则思之所及者或能感而动
 所不及者不能感也是其朋类则从其思以有系之
 私心既主于一隅一事岂能廓然无所不通乎故象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a 页 WYG0025-0239c.png
 曰贞则吉而悔亡未为私感所害也憧憧往来以私
 心相感感之道狭矣是未光大也
 潘氏曰憧字从心谓思虑往来不绝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九居尊位当以至诚感天下若系二而说止则偏私
 浅狭非人君之道岂能感天下乎脢背肉与心相背
 而无所见也咸之道大矣六爻皆以有应不尽咸道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b 页 WYG0025-0239d.png
 顺万事而无情传曰心静天地万物之镜也而物至
 则无潜形焉故能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果何思何虑
 哉咸之六爻莫善于脢为其能不有私系感非所见
 也感非所见未免有感之之意祗能无悔而已语何
 思何虑其志犹为浅末也心犹镜也居其所而物自
 以形来则所鉴广矣若执镜随物以度其形其照几
 何易所谓无思者以谓无所事乎思云耳其于天下
 之故感而通之而已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观之可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a 页 WYG0025-0240a.png
 也(集粹/言)
上六咸其辅颊舌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伊川曰上阴柔而说体为说之主又居感之极是其
 欲感物之极也故不能以至诚感物乃以柔说滕扬
 于口舌之间小人女子之常态也岂能感于人乎不
 直云口而云辅颊舌亦犹今人谓口过曰唇吻辅颊
 舌皆所用以言也唯至诚为能感人兑为口舌
 晦庵曰感人以言而无其实凶咎可知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b 页 WYG0025-0240b.png
(巽下/震上)
 伊川曰咸少男在少女之下以男下女是男女交感
 之义恒长男在长女之上男尊女卑夫妇居室之常
 道也论交感之情则少为深切论尊卑之叙则长当
 谨正故兑艮为咸而震巽为恒也男在女上男动于
 外女顺于内人理之常故为恒也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伊川曰恒者常久也恒之道可以亨通恒而能亨乃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9a 页 WYG0025-0240c.png
 无咎也然恒之道利在贞正故云利贞夫所谓恒非
 守一隅而不知变也故利于有攸往唯其有往故能
 恒也一定则不能常矣又常久之道何往不利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9b 页 WYG0025-0240d.png
 伊川曰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卦
 才有此四者成恒之义也刚上而柔下谓一阳为主
 于上一阴为主于下也又震上巽下亦刚上而柔下
 也刚处上而柔居下乃恒道也雷风相与雷震则风
 发二者相须交助其势故云相与乃其常也巽而动
 下巽顺上震动为以巽而动天地造化恒久不已者
 顺动而已巽而动常久之道也动而不顺岂能常也
 刚柔皆应恒一卦刚柔之爻皆相应刚柔相应理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0a 页 WYG0025-0241a.png
 常也此四者恒之道也恒之道可致亨而无过咎但
 所恒宜得其正失正则非可常之道也故曰久于其
 道其道可常之正道也不恒其德与恒于不正皆不
 能亨而有咎也天地之所以不已盖有恒久之道人
 能恒于可常之道则合天地之理也天下之理未有
 不动而能恒者也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凡
 天地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也故
 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0b 页 WYG0025-0241b.png
 恒道也故云利有攸往明理之如是惧人之泥于常
 也日月得天以下此极言常理日月阴阳之精气耳
 唯其顺天之道往来盈缩故能久照而不已得天顺
 天理也四时阴阳之气耳往来变化生成万物亦以
 得天故恒久不已圣人以恒久之道行之有常而天
 下化之以成美俗也观此则天地万物之情理可见
 矣天地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孙氏曰咸柔上刚下君先下臣男先下女取一时相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1a 页 WYG0025-0241c.png
 感之道非恒久之道此刚上柔下恒久之道也
 横渠曰日月得天得自然之理也非苍苍之形也
 白云曰恒之所以为道者二久于其道也终则有始
 也久于其道虽天地亦如之终则有始虽日月四时
 亦如之此可以见天地万物之情矣
 雷氏曰刚柔皆应恒刚不应柔则臣谏而君不听子
 谏而父不从柔不应刚则君唱而臣不和男行而女
 不随矣此乱之道也其能久乎刚柔皆应则君唱而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1b 页 WYG0025-0241d.png
 臣和臣谏而君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可久之道也
 此刚柔皆应所以为恒也
 咸恒男女之始彖文极言天地万物之情者恐学者
 以卦辞之略泥于男女上下之义而不知其咸恒之
 道于天地万物之间无乎不在也故曰观其所感观
 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辞繁而不杀抑可
 见圣人诲人谆谆不倦之意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2a 页 WYG0025-0242a.png
 伊川曰君子观雷风相与成恒之象以常久其德自
 立于大中常久之道不变易其方所也
 童溪曰大学曰于止知其所止而其所止之目则曰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
 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此不易之地也君子立
 其身于此地则所谓有常之德也
 白云曰方犹道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2b 页 WYG0025-0242b.png
 浚者求治之深也故春秋书浚洙孟子称浚井陆宣
 公言于德宗曰陛下求治太切浚恒太深是治民而
 始求之深者也未信而骤谏交浅而言深以类推之
 无非浚恒之过贞固守此凶之道也何所利哉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伊川曰阳居阴位非常理也处非其常本当有悔而
 九二以中德应于五五复居中是其处与动皆得中
 也能恒久于中则不失其正矣中重于正中则正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3a 页 WYG0025-0242c.png
 正不必中也人能恒久于中岂止亡其悔德之善也
 诚斋曰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三
 月不违一善不失其唯颜氏乎故择中庸无祇悔仲
 尼皆以许之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

 兼山曰刚居过中而巽为不果进退无常不恒其德
 者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3b 页 WYG0025-0242d.png
 白云曰人之于德过中则不恒不恒则入于小人之
 域是以为机变之巧无所用耻焉虽或承之羞亦忍
 而固守方自以为得计而不知耻是可鄙也孔子曰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盖言不能容身于巫医之
 贱况事君治民之职乎故曰无所容也
 伊川曰或承谓有时而至也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以阳居阴处非其位譬猎于无禽之田虽久无功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4a 页 WYG0025-0243a.png
 白云曰居可久之地故能成可久之功居非其地而
 望其功是以没世穷年而终不可得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
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伊川曰以顺从为恒者妇人之道在妇人则为贞故
 吉若丈夫而以顺从于人为恒则失其刚阳之正乃
 凶也在他卦六居君位而应刚未为失也在恒故不
 可耳君道岂可以柔顺为恒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4b 页 WYG0025-0243b.png
 汉上曰妇无再嫁之义从一而终也
 南轩曰六五以柔居尊非人君之常道君尊臣卑天
 地之大义也降尊而下卑执柔而驭强权一时之宜
 则可守以为常则不可汉元帝优游不断文宗仁而
 少断卒使权臣僭逼宦官制命者皆执柔道以为常
 之过也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伊川曰振者动之速也如振衣振书抖擞运动之意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5a 页 WYG0025-0243c.png
 在上而其动无节以此为恒其凶宜矣岂能有所成
 乎
 兼山曰居震之极以动为常穷而不知变者也
 雷氏曰贪土地求边功穷兵黩武徭役诛求无时休
 息振恒之象也如此则糜烂生民穷竭财力而乱亡
 随之矣故曰振恒凶夫刚武强盛虽足以胜人犹有
 不戢自焚之道况上六之阴柔乎不度德不量力以
 振为恒而求功焉孟子所谓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5b 页 WYG0025-0243d.png
 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此所以凶而无功也
(艮下/乾上)
 二阴生于下阴长将盛阳消而退小人渐盛君子退
 而避之故为遁也
遁亨小利贞
 白云曰古之人有大德而无其时则遁方二阴进长
 不利君子之时进则否而遁则亨也乾健也艮止也
 有刚健之德而止于上者大畜也有刚健之德而止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6a 页 WYG0025-0244a.png
 于下此其所以为遁也孔子之德与天同矣而可以
 止则止遁之义也小利贞者可小事也是以孔子乘
 田委吏中都司寇皆屑为之至孟子为齐卿其道皆
 止于一国一邑一职之间在圣贤皆谓之小事也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
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伊川曰遁者阴长阳消君子遁藏之时也君子退藏
 以伸其道道不屈则为亨故遁所以有亨也在事亦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6b 页 WYG0025-0244b.png
 有由遁而亨者虽小人道长之时君子知几退避固
 善也然事有不齐九五刚中之大人与六二以中正
 相应随时消息以救阴长之祸未必于退藏而不为
 故曰与时行也阴长未至甚盛君子尚可小贞其道
 所谓小利贞扶持使未遂亡也遁者阴之始长君子
 知微故当深戒而圣人之意未便遽已也故有与时
 行小利贞之教圣贤之于天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
 坐视其乱而不救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7a 页 WYG0025-0244c.png
 衰艰彼之进图其暂安苟得为之孔孟之所屑为也
 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若有可变之道可亨之理
 则不假言也此处遁之道也故圣人赞其时义大矣
 哉或久或速其义皆大也
 白云曰圣人惧人之不知有天德而止者谓之遁徒
 以逃难避仇远迹山林者皆谓之遁则遁之义小矣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山者地之高峻上逼于天是阴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7b 页 WYG0025-0244d.png
 长之象山侵天而卒不能侵者以其远故也君子之
 远小人不恶其人而严其分不恶则怨怒不生有严
 则狎侮不至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伊川曰他卦以下为初遁者往遁也在前者先进故
 初乃为尾尾在后之物也见几先遁固为善也遁而
 为尾危之道也往既有危不若不往而晦藏可免于
 灾处微故也古之人处微下隐乱世而不去者多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8a 页 WYG0025-0245a.png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平去/二声)(音/悦)象曰执用黄
牛固志也
 雷氏曰黄中而牛顺牛之革坚固者也六二在下卦
 之中以阴居阴中正柔顺者也体艮之山有不可拔
 之象坚固者也下有伏兑说乐者也常人之情达则
 乐穷则忧君子则不然穷亦乐通亦乐遁世无闷确
 乎其不可拔六二当小人进用君子退处之时执中
 顺之道而用之中立而不倚顺行而不迕和而不同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8b 页 WYG0025-0245b.png
 坚固其志而不改不易乎世确乎不可拔乐道忘忧
 而不胜其说此君子处遁之道也颜子之乐岂外物
 所能胜哉中常之人天理人欲交战于胸中天理胜
 则人欲消人欲胜则天理灭颜子之乐岂人欲所能
 胜哉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三为下卦之主阳志说阴而复体艮遁而不速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9a 页 WYG0025-0245c.png
 也遁贵速而远有所系累则害于遁矣为有疾惫也
 能无危乎臣妾谓小人女子之怀私恩而不知时义
 者也故以畜养臣妾则为吉是其吉在于臣妾而不
 在乎九三也时行时止君子贵乎知几见几而作不
 俟终日惟仁而有勇者能之九三有系恋之疾非可
 与几者其可以当大事乎(采伊/川说)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知时当遁而从其所好故曰好遁君子安之固吉小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19b 页 WYG0025-0245d.png
 人之所好惟有富贵耳焉知时之可遁哉故曰小人
 否也陋巷之颜汶上之闵舞雩之曾可谓好遁之君
 子矣(兼采/诚斋)
九五嘉遁贞吉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初则不早遁为厉故戒以勿往二阴柔患不能永贞
 故戒以固志三有所系而复艮体是恋恋而不速遁
 者也为臣妾者固吉在已则何吉焉惟有危厉耳又
 岂可以当大事乎九四上九处遁之时方之九五道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0a 页 WYG0025-0246a.png
 全德备当位而应随而不流与时消息犹贤人之于
 圣人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斯
 遁之所以为嘉也遁非人君之事故先儒不主君位
 言或以尧舜禅让为此爻恐尧舜非阴长之时或以
 德宗幸奉天玄宗幸蜀为此爻恐二君无嘉遁之义
 或曰五君位也时虽不同岂有无君之理其在明夷
 之既济不曰箕子之明夷利贞乎
上九肥遁无不利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0b 页 WYG0025-0246b.png
 伊川曰肥者充大宽裕之意遁者唯飘然远逝无所
 系滞之为善上九乾体刚断在卦之外矣又下无所
 系是遁之远而无累可谓宽绰有馀裕也遁者穷困
 之时也善处则为肥矣其遁如此何所不利其遁之
 远无所疑滞也盖在外则已远无应则无累故为刚
 决无疑也
(乾下/震上)
 伊川曰为卦震上乾下以刚而动大壮之义也刚阳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1a 页 WYG0025-0246c.png
 大也阳长已过中矣大者壮盛也又雷之威震而在
 天上亦大壮之义也
大壮利贞
 伊川曰大壮之义利于贞正也大壮而不得其正强
 猛之为耳非君子之道壮盛也正则其壮愈大所以
 利也
 耿氏曰阴阳之分虽阳大而阴小其实迭为消长迭
 为羸壮故三阴在上三阳在下虽谓之小往大来然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1b 页 WYG0025-0246d.png
 亦阴阳平分而不相胜耳三阳未为壮及四阳长然
 后为壮焉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伊川曰阳长已盛是大者壮也大者既壮则利于贞
 正正而大者道也极正大之理则天地之情可见矣
 天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至大至正也不云大正而
 云正大恐疑一事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2a 页 WYG0025-0247a.png
 白云曰德之大者无踰于天自人道言之人得天德
 而动壮之所以大也且强梁以动者虽无不壮其或
 穷人欲而灭天理则性善梏亡天德于是失之矣大
 壮利贞者大者之正也大者天也正则天之德也天
 地之情于斯可见况人道乎孟子谓齐宣王曰王请
 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
 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岂非所谓大者之壮欤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何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2b 页 WYG0025-0247b.png
 其小哉圣人以羊譬壮深见小人之情矣
 诚斋曰学者求道舍正大何适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伊川曰古人云自胜之谓强中庸于和而不流中立
 而不倚皆曰强哉矫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
 也至于克己复礼则非君子之大壮不可能也故云
 君子以非礼弗履
 白云曰天下雷行为无妄雷在天上为大壮无妄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3a 页 WYG0025-0247c.png
 动以天则天德及物之时故象言以茂对时育万物
 大壮先天而后动在人则尽心知性则知天之时期
 不失中庸所谓天命之性者故象以非礼弗履为言
 也且壮者君子所以胜已小人所以胜人孔子告颜
 渊以克己复礼胜己之道也既胜己之私则无适而
 非天矣是为壮之大者也小人不知胜己至于穷人
 欲而灭天理何大之有是以九三祗以用壮言之然
 有大壮之弗履以成己然后有无妄之育物以成物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3b 页 WYG0025-0247d.png
 二者之道相为终始亦犹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
 之谓道而后曰脩道之谓教盖性与道成己也而教
 所以成物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伊川曰趾在下而进动之物以刚处壮虽居上犹不
 可行况在下乎故征则其凶有孚孚信也谓以壮往
 则凶可必也在最下而用壮以行可必信其穷困而
 凶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4a 页 WYG0025-0248a.png
九二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王注未有违谦越礼而能全其壮者也故阳爻皆以
 居阴位为美
 伊川曰二以阳刚乾体当大壮之时居柔而处中是
 刚柔得中不过于壮得贞正而吉也
 大壮大过皆阳壮阳过之时也故王氏谓阳爻皆以
 居阴为美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象曰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4b 页 WYG0025-0248b.png
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伊川曰凡物莫不用其壮齿者齧角者触蹄者踶羊
 壮于首羝为喜触故取为象
 白云曰刚至三而壮矣小人务胜人故喜壮而用之
 君子务在胜已之私罔以壮为用也以用壮为正则
 危矣羊很而喜触用壮之象也触藩羸其角用壮而
 厉也
 汉上曰羸絓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5a 页 WYG0025-0248c.png
 诚斋曰羸与累通郑氏作累
 雷氏曰羊之为物很者也羝羊则壮而很以乘其类
 者也藩篱所以限彼我而别其分也羸者反壮之谓
 也角者刚而上穷者也羸其角其壮丧而刚穷之象
 九三为下卦之极以刚健而居阳位重刚而过中则
 刚之极而不知止者也京房曰壮不可极极则败物
 不可极极则反小人暗于理纵目前之势利而不知
 其祸故当壮盛之时则骄矜亢傲恃其壮而用焉卒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5b 页 WYG0025-0248d.png
 丧其壮故曰小人用壮梁冀之徒是也君子则不然
 位愈高而身愈恭任愈重而心愈敬止抑其所有而
 不用焉故曰君子用罔周公不以贵骄人是也鸟兽
 善飞走遇罔则止而不能用其飞走焉罔者止其所
 有而不用之象也故太玄曰罔者有之舍君子用罔
 者止其壮而不行之谓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象曰藩决不
羸尚往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6a 页 WYG0025-0249a.png
 诚斋曰九四居近君之位得众阳之助而能以刚居
 柔不用其壮此其所以贞也故吉而悔亡九三触藩
 而羸九四不触而决者九三遇九四之藩而九四之
 上皆阴爻也岂唯藩之决亦无羸角之忧岂唯角不
 羸亦有往进之喜舆之大可往而进也輹之壮尤可
 往而进也四阳俱协而时可往此陆贾和调平勃以
 安刘灭吕之事邪
 輹一云轴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6b 页 WYG0025-0249b.png
 闲闲赵氏曰以阳居阴行不违谦不专用壮者也故
 正吉悔亡二柔在前不足蔽也故藩决不羸德者身
 之舆也谦者德之辐也不壮于力而壮于德又何往
 而不可哉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雷氏曰羊之性很很愎也春秋传称晋侯愎谏五人
 君之位而六以柔居之则忘其威势执柔以纳其臣
 下不很愎以拒谏者也孔子曰过则勿惮改易于改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7a 页 WYG0025-0249c.png
 过善莫大焉何悔之有成汤改过不吝汉高祖唐太
 宗从谏如转圜丧羊于易之道也位不当者非无过
 者也故欲亡其很愎而易于改耳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象曰不
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伊川曰羝羊但取其用壮故阴爻亦称之六以阴处
 震终而当壮极其过可知如羝羊之触藩篱进则碍
 身退则妨角进退皆不可也才本阴柔故不能胜已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7b 页 WYG0025-0249d.png
 以就义是不能退也阴柔之人虽极用壮之心然必
 不能终其壮有摧必缩是不能遂也其所为如此无
 所往而利也阴柔处壮不能固其守若遇艰困必失
 其壮失其壮则反得柔弱之分是艰则得吉也非其
 处而处故进退不能是其自处之不详慎也艰则吉
 柔遇艰难又居壮终自当变矣变则得其分过咎不
 长乃吉也
 诚斋曰上六以壮之终居动之极故亦有羝羊触藩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8a 页 WYG0025-0250a.png
 之象不能退者居众爻之上也不能遂者处一卦之
 穷也故无攸利然犹幸其柔也故艰则吉君子之进
 也揖必以三其退也辞止于一唯其思之详也是以
 进之难也进之易则退必难矣上六之不能遂非病
 也不能退乃病也以阴柔之人超六位之上眷眷焉
 而不能退上不过为张华其下商鞅李斯矣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8b 页 WYG0025-0250b.png
 伊川曰晋为进盛之时大明在上而下体顺附诸侯
 承王之象也故为康侯康侯者治安之侯也上之大
 明而能同德以顺附治安之侯也故受其宠数锡之
 马众多也车马重赐也蕃庶众多也不唯锡与之厚
 又见亲礼昼日之中至于三接言宠遇之至也晋进
 盛之时上明下顺君臣相得在上而言则进于明盛
 在臣而言则进升高显受其光宠也
 白云曰伊川曰晋以其明盛故不言亨顺乎大明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9a 页 WYG0025-0250c.png
 不戒以正不待言而其德可知雍曰彖言晋进也杂
 卦曰晋昼也则知晋之义不止于进盖言明以进故
 曰晋渐以进不为之晋也晋卦取名之义与大有略
 相类大有火在天上君道也晋明出地上臣道也君
 臣天地之象虽不同其欲以明德居上则一而且以
 人臣之进独备一卦之义则臣之道至大者非康侯
 安足以当之易之卦辞唯晋为异专以康侯为义是
 以不及其他也康侯如是其亨利贞可知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29b 页 WYG0025-0250d.png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
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伊川曰晋进也明进而盛也明出于地益进而盛故
 为晋所以不谓之进者进为前进不能包明盛之义
 明出地上离在坤上也坤丽于离以顺丽于大明顺
 德之臣上附于大明之君也柔进而上行凡卦离在
 上者柔居君位多云柔进而上行噬嗑睽鼎是也六
 五以柔居君位明而顺丽为能待下宠遇亲密之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0a 页 WYG0025-0251a.png
 是以为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大明之君安
 天下者也诸侯能顺附天子之明德是康民安国之
 侯也故谓之康侯是以享宠锡而见亲礼昼日之閒
 三接见于天子不曰公卿而曰侯天子治于上者也
 诸侯治于下者也在下而顺附于大明之君诸侯之
 象也
 汉上曰康褒大之也与礼记康周公之康同(礼祭统/大武大)
 (夏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注康犹褒大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0b 页 WYG0025-0251b.png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伊川曰日出于地升而益明故为晋晋进而光明盛
 大之意也君子体之以自昭其明德去蔽致知昭明
 德于己也明明德于天下昭明德于外也明明德在
 己故云自昭
 晦庵大学解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
 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
 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1a 页 WYG0025-0251c.png
 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
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伊川曰晋如升进也摧如抑退也于始进而言遂其
 进不遂其进唯得正则吉也罔孚者在下而始进岂
 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见信则当安中自守雍容
 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以
 失其守则悻悻以伤于义矣皆有咎也故裕则无咎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1b 页 WYG0025-0251d.png
 君子处进退之道也独行正者无进无抑谓独行正
 道也君子之于进退或迟或速唯义所当未尝不裕
 也圣人恐后之人不达宽裕之义居位者废职失守
 以为裕故特云初六裕则无咎者始进未受命当职
 任故也
 潘氏曰晋进也摧退也初六有应于上可以进也未
 有官守言责可以退也进退之间独行其正而已不
 必于进亦不必于退故曰罔孚则其进退岂不绰绰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2a 页 WYG0025-0252a.png
 有馀裕哉何咎之有
 伊川曰始进未受命者乃试官御史里行之类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
福以中正也
 诚斋曰六二以柔顺中正之德逢文明之君当亨进
 之位能居中守正以进为忧而不以进为喜若此可
 以得吉矣可以受庶马三接之大福于其君矣薳子
 冯避令尹之位蔡谟辞司徒之拜皆以进为忧者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2b 页 WYG0025-0252b.png
 母君之柔者也
 雷氏曰进而得位当轴处中任天下之重者也责愈
 重而忧愈深当靖恭不懈职思其忧以致君泽民为
 心则正矣正则吉故曰贞吉与初之裕无咎者异矣
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伊川曰以六居三不得中正宜有悔咎而三在顺体
 之上顺之极者也三阴皆顺上者也是三之顺上与
 众同志众所允从其悔所以亡也有顺上向明之志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3a 页 WYG0025-0252c.png
 而众允从之何所不利或曰不由中正而与众同得
 为善乎曰众所允者必至当也况顺上之大明岂有
 不善也是以悔亡盖亡其不中正之失矣吉人曰谋
 从众则合天心上行上顺丽于大明也上从大明之
 君众志之所同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伊川曰以九居四非其位也非其位而居之贪据其
 位者也三阴皆在己下势必上进故其心畏忌之贪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3b 页 WYG0025-0252d.png
 而畏人者鼫鼠也不正而处高位则为非据贪而惧
 失则畏人固处其地其危可知言贞厉者开有改之
 道也
 汉上曰子夏传作硕鼠硕大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
庆也
 伊川曰六以柔居尊位本当有悔以大明而下皆顺
 附故其悔得亡也下既同德顺附当推诚委任尽众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4a 页 WYG0025-0253a.png
 人之才通天下之志勿复自任其明恤其失得如此
 而往则吉而无不利可以成天下之大功是往而有
 福庆也六五大明之主不患其不能明照患其用明
 之过至于察察失委任之道故戒以失得勿恤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
道未光也
 伊川曰角刚而居上之物上九以刚居卦之极故取
 角为象以阳居上刚之极也在晋之上进之极也刚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4b 页 WYG0025-0253b.png
 极则有强猛之过进极则有躁急之失以刚而极于
 进失中之甚也无所用而可维独用于伐邑则虽厉
 而吉且无咎也伐四方者治外也伐其居邑者治内
 也言伐邑谓内自治也人之自治刚极则守道愈固
 进极则迁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则虽伤于厉
 而吉且无咎也严厉非安和之道虽自治有功其于
 贞正之道为可吝也不失中正为贞既得吉而无咎
 复云贞吝者其道未光大也以正理言之犹可吝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5a 页 WYG0025-0253c.png
 夫道既光大则无不中正安有过也今以过刚自治
 虽有功矣然其道未光大故亦可吝圣人言进善之
 道
 南轩曰人之常情大抵锐于进外而略于进内圣人
 于始进之初则戒之以摧如愁如如古之圣贤其始
 进未尝不以为难故卒能大有为于世锐于进者其
 退必速此小人轻锐躁进者也人能移其锐进之心
 以之治已则善矣晋之六爻而终归于治已圣人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5b 页 WYG0025-0253d.png
 意微矣哉
(离下/坤上)
 伊川曰反晋成明夷故义与晋正相反晋者明盛之
 卦明君在上群贤并进之时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
 在上明者见伤之时也日入于地中明伤而昏暗也
 故为明夷
明夷利艰贞
 伊川曰君子当明夷之时利在知艰难而不失其贞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6a 页 WYG0025-0254a.png
 正也在昏暗艰难之时而能不失其正所以为明君
 子也
 单氏曰处之以艰则能藏其明也守之以贞则能明
 不息也此明夷所以利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
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伊川曰明入地中其明灭也故为明夷内卦离离者
 文明之象外卦坤坤者柔顺之象也昔者文王当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6b 页 WYG0025-0254b.png
 之昏暗及明夷之时也而文王内有文明之德外柔
 顺以事纣蒙犯大难而内不失其明圣而外足以远
 祸患此文王所用之道也故曰文王以之明夷之
 时利于处艰厄而不失其贞正谓能晦藏其明也不
 晦其明则被祸患不守其正则非贤明箕子当纣之
 时身处其国内切近其难故云内难然箕子能藏晦
 其明而自守其志箕子所用之道也故曰箕子以之
 白云曰明夷之彖自分二义文王箕子之道盖不同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7a 页 WYG0025-0254c.png
 也文明言文王有明德所谓内文明也三分天下而
 有其二以服事商所谓外柔顺也文王尽坤离之义
 箕子用晦而明得其艰贞而已观其与微子比干人
 自献于先王所谓内难而能正其志也自为之奴卒
 陈洪范所谓艰贞用晦而明矣明夷大象圣人明德
 遭难之事初无众人之象故正言文王箕子也
 诚斋曰用一卦之道者文王也用一爻之道者箕子
 也大难以天下言内难以一家言纣之难大能及天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7b 页 WYG0025-0254d.png
 下而不能及文王小能及一家而不能及箕子此用
 明夷之力也
 雷氏曰晋曰明出地上明夷曰明入地中则可以知
 浑天之说也晋昼也晋为昼则明夷为夜可知矣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众用晦而明
 白云曰离日也方其明出地上晋昼之时也及其日
 中照天下则为丰矣至于明入地中而后为明夷彖
 云晦其明即处已之道也象云晦而明即涖众之道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8a 页 WYG0025-0255a.png
 也
 龟山曰君子之涖众惟不用其明故能合天下之明
 为明若察察而用明则蔽之者至矣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初九明体而居明夷之初将见伤者也于飞者去而
 避之也垂其翼如鸟疾飞而敛其翼谓去之速也三
 日不食者义不暇食也有攸往主人有言者伊川曰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8b 页 WYG0025-0255b.png
 伤未显而遽去则世俗孰不疑怪故有所往适则主
 人有言也然君子不以世俗之见怪而迟疑其行也
 若俟众人尽识则伤已及而不能去矣此薛方所以
 为明而扬雄所以不获其去也如穆生之去楚申公
 白公且非之况世俗之人乎但讥其责小礼而不知
 穆生之去避胥靡之祸也当其言曰不去楚人将钳
 我于市虽二儒者亦以为过甚所往而人有言胡足
 怪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9a 页 WYG0025-0255c.png
 横渠曰不遑暇食
 龟山曰三日不食若孔子接淅而行是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
则也
 伊川曰六二以至明之才得中正而体顺顺时自处
 处之至善也虽君子自处之善然当阴闇小人伤明
 之时亦不免为其所伤但君子自处有道故不能深
 相伤害终能违避之尔足者所以行也股在胫足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39b 页 WYG0025-0255d.png
 上于行之用为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手足之用以
 右为便唯蹶张用左盖右立为本也夷于左股谓伤
 害其行而不甚切也虽然亦必自免有道拯用(一作/其)
 壮健之马则获免之速而吉也君子为阴闇所伤其自
 处有道故其伤不甚自拯有道故获免之疾用拯之
 道不壮则被伤深矣故云马壮则吉也二以明居阴
 闇之下所谓吉者得免伤害而已非谓可以有为于
 斯时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0a 页 WYG0025-0256a.png
 六二之得吉者以其顺处而有法则也则谓中正之
 道能顺而得中正所以处明伤之时而能保其吉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
乃大得也
 白云曰伊川曰九三离之上明之极也又处刚而进
 上六坤之上暗之极也斯义也其汤武之事乎汤武
 非利人之天下也去其害而已南在前明方也狩畋
 而去害之事大首谓暗之魁首也上六也三与上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0b 页 WYG0025-0256b.png
 相敌应谓至明克至暗之象不可疾贞谓诛元恶旧
 染污俗未能遽革必有其渐故酒诰云唯殷之迪诸
 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是也雍曰初
 九其伤未至六二其伤已至九三则其伤过矣济之
 以刚明上进之才是可以南狩而大得志也不可疾
 贞者离之性失之过则暴故戒之以此伊川谓九三
 为汤武则夷于左股者其文王乎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1a 页 WYG0025-0256c.png
获心意也
 伊川曰四为阴邪小人居高位以柔邪顺于君者也
 入于左腹谓以邪僻之道入于君而得其心意也于
 出门庭既夺其心而后行之于外也
 白云曰小人之事其君务引其君于不正之道然后
 能获其心意而作威福于天下也明夷之君暗主也
 暗主不知正心诚意故小人得以不正之道乘间而
 入以获其心意也好大喜功者以攻战入之好货财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1b 页 WYG0025-0256d.png
 者以聚敛入之好奢侈者以土木文绣入之好淫泆
 骄乐者以郑卫声色入之故入于左腹言投其不正
 之道也明夷之心暗主之心也于出门庭作威福于
 天下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伊川曰上六阴闇伤明之极故以为明夷之主五切
 近之若显其明则见伤害必矣故当如箕子之自晦
 藏则可以免于难虽晦藏其明而内守其正所谓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2a 页 WYG0025-0257a.png
 难而能正其志若箕子者可谓贞矣以五阴柔故为
 之戒云利贞谓宜如箕子之贞固也箕子晦藏不失
 其贞固虽遭患难其明自存不可息灭也若逼祸患
 遂失所守是亡其明乃息灭也
 诚斋曰非为之奴以深晦其明则居艰而不利非守
 其贞而不同其恶则明灭而或息五阳明也六阴晦
 也以六晦五故为箕子之明夷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2b 页 WYG0025-0257b.png
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雷氏曰上六处暗之极不明而晦也升于卦之上极
 初登于天也纣为天子之象初登于天谓登天位则
 其明当照四方之国也极暗而不明虽有天下而不
 能保故后入于地也失则者贼仁贼义之谓也或曰
 凡卦五君位也今周公以箕子当之上师傅之位也
 今说者以纣当之他卦有此例否曰卦之六爻其取
 义有常有变子之所言常也此卦取义变也如坤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3a 页 WYG0025-0257c.png
 六五义取居摄而上六云龙战皆变也凡卦初爻民
 庶之象说者以屯之初比汤武三爻守令诸侯之象
 既济九三周公以高宗当之此孔子所谓变动不居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之义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3b 页 WYG0025-0257d.png
 
 
 
 
 
 
 
 学易记卷四上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学易记卷四下      元 李简 撰
下经
(离下/巽上)
 伊川曰二与五正男女之位于内外为家人之道明
 于内而巽于外处家之道也文中子书以明内齐外
 为义古今善之非取象之义也所谓齐乎巽言万物
 洁齐于巽方非巽有齐义也如战乎乾乾非有战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4b 页
 也
家人利女贞
 伊川曰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独云利女贞者夫正者
 身正也女正者家正也女正则男正可知矣
 白云曰大学言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故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则一家之治所以为治国治天下之本也而家人
 之道亦与治国治天下之道皆一也齐家自夫妇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5a 页
 舜观厥刑于二女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然则利
 女贞者又家道之本也此与诗首关雎言后妃之德
 同意
 雷氏曰诗序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然则
 利女贞者正始也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5b 页
 伊川曰彖以卦才而言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处内
 也男女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地阴
 阳之大义也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
 母也虽一家之小无尊严则孝敬衰无君长则法度
 废有严君而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也父子兄弟夫
 妇各得其道则家道正矣推一家之道可以及天下
 故家正则天下定矣
 晦庵曰上父初子五三夫四二妇五兄三弟各得其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6a 页
 位家道正矣
 西山真氏曰治家以严肃为本父母者一家之君严
 则家政举不严则家政坏然所谓严者非猛暴之谓
 也父尽父之道子尽子之道推之兄弟夫妇莫不尽
 道上下肃然无或少间如此则家道正人君之家正
 推之于天下无不正者故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人所以称严者盖严尊卑上下之分也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6b 页
 伊川曰风自火出火炽则风生自内而出之象也
 龟山曰言忠信则有物行笃敬则有常
 白云曰非礼勿言则言有物矣非礼勿动则行有常
 矣是以乾之九二自庸言之信庸行之谨终至于尽
 君德家人自言有物行有恒终至于正家而天下定
 其义一也
 西山真氏曰卦体内离外巽故言风自火出君子观
 此卦之象知天下之事莫不由内而出以家与国言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7a 页
 则国之治乱自家而出以身与家言则家人之正否
 自身而出故治国在于正家而正家在于反身吾身
 言行一有不谨则无以处其家矣故言必有物物谓
 有其实也行必有常有常度也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伊川曰初家道之始也九刚明之才能闲其家者也
 能以法度闲之于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处家之善
 者也是以悔亡变而后治所伤多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7b 页
 诚斋曰妇训以始至子训以始稚及其志意纯一而
 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胡氏曰遂专也
 白云曰彖言夫夫妇妇六二所谓妇妇者也妇人从
 夫无遂事妇之道也居中主馈妇之义也故以巽顺
 为吉
 汉上曰孟子之母曰妇人之礼精五饭羃酒浆养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8a 页
 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门之修而无境外之志
 诚斋曰妇无遂事必有尊也言有夫也妇职馈祀必
 有敬也言有先也六二以柔顺之令德宅阃内之正
 位退然无攸遂以尊其夫劬然羞馈祀以事所职正
 孰大焉吉孰禦焉故圣人赞之曰顺以巽也此二女
 之事舜大姒之事文王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8b 页
 注曰与其渎宁过乎严
 伊川曰嗃嗃未详字义然以文义及音意观之与嗷
 嗷相类又若急束之意九三在内卦之上主治乎内
 者也以阳居刚而不中虽得正而过乎刚者也治内
 过乎刚则伤于严急故家人嗃嗃然治家过严不能
 无伤故必悔于严厉骨肉恩胜严过故悔也虽悔于
 严厉未得宽猛之中然而家道齐肃人心祗畏犹为
 家之吉也若妇子嘻嘻则终至羞吝矣在卦非有嘻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9a 页
 嘻之象盖对嗃嗃而言谓与其失于放肆宁过于严
 也嘻嘻笑乐无节也自恣无节则终至败家可羞吝
 也盖严谨之过虽于人情不能无伤然苟法度立伦
 理正乃恩义之所存也若嘻嘻无度乃法度之所由
 废伦礼之所由乱安能保其家乎嘻嘻之甚则致败
 家之凶但云吝者可吝之甚则至于凶故未遽言凶
 也未失也者虽嗃嗃于治家之道未为甚失若妇子
 嘻嘻是无礼法失家之节家必乱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49b 页
 雷氏曰妇子男女之少者尤不可嘻嘻易之别嫌慎
 微于礼节可谓谨矣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白云曰君子脩身齐家由内出外至于巽体家道成
 矣故六四富家大吉九五王假有家上九威如终吉
 也六四之富岂金玉布帛而已盖必有其道矣其道
 何如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是也家道之富
 无以加于此故其为吉莫大焉得其道谓之顺失其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0a 页
 道谓之逆上下各安其分而无逆焉故曰顺在位也
 在礼运曰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易之所
 谓富犹礼之所谓肥也礼以人之肥家之肥国之肥
 天下之肥是谓大顺象言顺在位则礼之大顺是也
 齐景公曰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夫有国有家者以有粟为富矣而有
 不得而食者其富有甚于粟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0b 页
 诚斋曰正家在政睦家在德正人在法感人在心使
 我正人易使我爱人难使我爱人易使人爱我难使
 人爱我易使人人交相爱难非以德睦之以心感之
 安能使之交相爱乎九五以乾德之刚明居巽位之
 中正为天下国家之至尊而爱心感人巽而入之此
 所以感假其家人以及天下莫不人人交相爱也
 白云曰勿恤吉者王假有家母忧天下之不定也吉
 孰大焉然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同大顺而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1a 页
 无逆焉者交相爱之义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注曰上居卦终家道之成也刑于寡妻以著于外信
 行天下故曰有孚
 伊川曰上卦之终家道之成也故极言治家之本治
 家之道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久而
 众人自化为善不由至诚已且不能常守也况欲使
 人乎故治家以有孚为本治家者在妻孥情爱之閒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1b 页
 慈过则无严恩胜则掩义故家之患常在礼法不足
 而渎慢生也长失尊严少忘恭顺而家不乱者未之
 有也故必有威严则能终吉保家之终在有孚威如
 二者而已故于卦终言之爻辞谓治家当有威严而
 夫子又复戒云当先严其身也孟子所谓身不行道
 不行于妻子也
 西山真氏曰上九一爻复言治家之道严威则吉圣
 人虑后世昧其旨或以猛暴为威不知治身弗严以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2a 页
 威加人未有能服之者故以反身言之欲人君自反
 其身一言一动凛然不苟则是所谓威如也
(兑下/离上)
 伊川曰为卦上离下兑离火炎上兑泽润下二体相
 违睽之义也又中少二女虽同居而所归各异是其
 志不同行也亦为睽义
睽小事吉
 白云曰有睽之事有睽之时睽本小人事而大人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2b 页
 睽者遇睽之时也遇睽之时大有为亦难矣是以小
 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
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
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伊川曰彖先释睽义次言卦才终言合睽之道而赞
 其时用之大火之性动而上泽之性动而下二物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3a 页
 性违异故为睽义女之少也同处长则各适其归是
 其志不同行也亦为睽义言睽者本同也本不同则
 非睽也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者
 卦才如此所以小事吉也方睽乖之时柔居尊位有
 说顺丽明之善又得中道而应刚虽不能合天下之
 睽成天下之大事亦可以小济是于小事吉也五以
 明而应刚不能致大吉何也曰五阴柔虽应二而睽
 之时相与之道未能深固故二必遇主于巷五噬肤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3b 页
 则无咎也天下睽散之时必君臣刚阳中正至诚协
 力而后能合也天高地下其体睽也然阳降阴升相
 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男女异质睽也而相求之志
 则通也生物万殊睽也然而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
 气则相类也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
 众睽散万殊而圣人为能同之处睽之时合睽之用
 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4a 页
 伊川曰君子观睽异之象故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
 也夫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于世俗所
 同者则有时而独异盖于秉彝则同矣于世俗之失
 则异也不能大同者乱常拂理之人也不能独异者
 随俗习非之人也要在同而能异耳中庸曰和而不
 流是也
 汉上曰彖言异而同大象言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4b 页
避咎也
 诚斋曰善合睽者与其亟也宁舒与其褊也宁宏盖
 初九之与九四上下异趣而相叛水火异情而相贼
 惟相叛故初九动而下固不与九四而为徒九四动
 而上亦舍初九而不与俱彼舍我而去故有丧马之
 象初九能听其去而勿逐须其定而自复是以悔亡
 此合睽以舒不以亟之道也相如之感廉颇子仪之
 安光弼是也惟相贼故九四之火值初九之水则熄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5a 页
 初九之水值九四之火则涸彼爨我而我涸故有恶
 人之象且水在火上则涸今火在水上亦能涸何也
 盖离日也常旸能焦大泽者也初九之于恶人能不
 以避为避而以见为避是以无咎此合睽以宏不以
 褊之道乎子见南子陈寔吊张让是也初与四偕乾
 体而同阳德乾为马同故复初九降屈以下与九四
 故为见恶人水在火下故为避
 白云曰见者遇之而弗绝之辞非必欲见之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5b 页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伊川曰二与五正应为相与者也然在睽乖之时阴
 阳相应之道衰而刚柔相戾之意胜学易者识此则
 知变通矣故二五虽正应当委曲以相求也二以刚
 中之德居下上应六五之君道合则志行成济睽之
 功君臣睽离其咎大矣巷者委曲之涂也所谓委曲
 者以善道宛转将就使合而已遇非枉道逢迎也巷
 非邪僻由径也故夫子特云遇主于巷未失道也未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6a 页
 非必也非必谓失道也
 龟山曰遇主于巷惟睽之时可也知仁勇天下之达
 德也知知之仁守之勇行之三者阙一焉非达德也
 则人君固不可无勇矣而齐王以是为有疾故孟子
 告以文武事使廓而大之则安天下无足为者矣若
 夫好货好色则生于人君之邪心不可为也然而孟
 子不以为不可者盖譬之水逆行中流而遏之其患
 必至于决溢因其势而利导之则庶乎其通诸海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6b 页
 故以公刘太王之事告之陈古之善而闲其邪心引
 之于当道也其自谓齐人莫如我敬王者以此遇主
 于巷亦斯之谓欤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
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三居二刚之閒处不得其所安其见侵陵可知矣三
 以正应在上欲进与合志而四阻于前二牵于后车
 牛所以行之具也劓者绝其通也有应在上为人所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7a 页
 閒而不得通岂非天乎睽极有终合之理始为二阳
 所阨是无初也后复得合是有终也掣执止之义所
 以有如此艰阨由位不当也终必与上九相遇而合
 乃遇刚也(集伊川/龟山说)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伊川曰当睽离之时孤居二阴之閒处不当位危且
 有咎也以遇元夫而交孚故得无咎初四皆阳刚君
 子以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止无咎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7b 页
 而已行其志救时之睽也元夫犹善士也初九悔亡
 则处之至善者也
 晦庵曰交孚谓同德相信也
 诚斋曰举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杰以一身徇唐非
 孤立于睽离之世乎乃下荐洛州司马张柬之荐一
 柬之而五柬之合与仁杰而六周复为唐仁杰之志
 行矣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8a 页
 六以阴柔当睽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可知然而下
 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故得悔亡厥
 宗其党谓九二正应噬肤谓与之共天位食天禄以
 享肤鼎之肉也养贤本为民而济睽也非六五有文
 明之德求贤自辅其能往无咎而使天下受庆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伊川曰上居卦之终睽之极也阳刚居上刚之极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8b 页
 在离之上用明之极也睽极则咈戾而难合刚极则
 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上九有六三之正
 应实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睽孤无所不疑
 其见三如豕之污秽而又背负泥涂见其可恶之甚
 也既恶之甚则猜成其罪恶如见载鬼满一车也鬼
 本无形而见载之一车言其以无为有妄之极也上
 之睽乖既极三之所处者正理大凡失道既极则必
 反正理故上于始疑而终必合也先张之弧始疑恶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9a 页
 而欲射之也三实无恶故后说弧而弗射睽极而反
 故与三非复是寇雠乃婚媾也雨者阴阳和也自此
 以往谓既合而益和则吉也所以能和者以群疑尽
 亡也其始睽也无所不疑故云群疑
 南轩曰天下乖睽未尝无可合之道故睽之六爻皆
 两两相求有始睽终合之义
 杨氏曰诗曰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敌雠之象也既夷
 既怿如相酬矣群疑亡而婚姻酬酢之义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59b 页
(艮下/坎上)
 伊川曰蹇险阻之义故为蹇难为卦坎上艮下坎险
 也艮止也险在前而止不能进也前有险陷后有峻
 阻故为蹇也又曰蹇是处蹇之道无时不可行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伊川曰西南坤方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艮山
 也体止而险在蹇难之时利于顺处平易之地不利
 止于危险也处顺易则难可纾止于险则难益甚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0a 页
 蹇难之时必有圣贤之人则能济天下之难故利见
 大人也济难者必以大正之道而坚固其守故贞则
 吉也凡处难者必在乎守贞正设使难不解不失正
 德是以吉也若遇难而不能固其守入于邪滥虽使
 苟免亦恶德也知义命者不为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
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0b 页
 伊川曰蹇乃险阻艰难之义坎险在前止而不进故
 为知也方蹇难之时唯能止为善故诸爻除二五外
 皆以往为失来为得也蹇之时利于处平易西南坤
 方为顺易东北艮方为险阻九上居五而得中正之
 位是往而得平易之地故为利也五居坎险之中而
 谓之平易者盖卦本坤由五往而成坎故但取往而
 得中不取成坎之义也方蹇而又止危险之地则蹇
 益甚矣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谓蹇之极也蹇难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1a 页
 时非圣贤不能济天下之蹇故利见大人也大人当
 位则成济蹇之功矣往而有功也能济天下之蹇者
 唯大正之道又诸爻除初外馀皆当正位故为贞正
 而吉也初六虽以阴居阳而处下亦阴之正也以如
 此正道正其邦可以济于蹇矣处蹇之时济蹇之道
 其用至大故云大矣哉天下之难岂易平也非圣贤
 不能其用可谓大矣顺时而处量险而行从平易之
 道由至正之理乃蹇之时用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1b 页
 白云曰险而止者蒙之事见险而能止者知之事蹇
 之与蒙用智不用智虽不同其于待人以济险则一
 也犹屯解不同其于自动以济险亦一也当位贞吉
 者所处知所止而无不当位之失则其身贞矣是以
 吉也古之圣人莫不先于治己故大人正己而物正
 当位贞吉则正己者至矣所以为正邦之本
 杨氏曰蹇险在前止焉可也故诸爻喜来而恶往二
 五不言往来何也二臣位臣当济君上之蹇五君位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2a 页
 君当济天下之蹇其可见险而止乎又曰见险而止
 者防之于未然之前不陷于已然之后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脩德
 伊川曰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陷之象上下
 险阻故蹇也君子观蹇难之象而以反身脩德孟子
 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故遇艰蹇必自省于其
 身有失而致之乎是反身也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慊
 于心则加勉乃自脩其德也君子脩德以俟时而已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2b 页
 白云曰屯之难济之以动故君子以经纶困之难济
 之以说故致命遂志蹇之难在止于至善故曰反身
 脩德难非一也故所以济难亦不能同也
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注曰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以待
 其时知矣哉故往则遇蹇来则得誉
 伊川曰方蹇之初阴柔无援进则益入于蹇往蹇也
 不进则为来止而不进待时可行而后行是有见几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3a 页
 知时之美来则有誉也诸爻皆蹇往而善来然则无
 出蹇之义乎曰在蹇而往则蹇也蹇终则变矣故上
 六有硕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注曰二五以中正相应不以五在难中私身远害执
 心不回志匡王室尽忠如此何所尤哉
 蹇蹇者谓济天下之难不恤一身之难也老子曰为
 人臣者无以有己即匪躬之义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3b 页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伊川曰三与上为正应上阴柔而无位不足以为援
 故上往则蹇也方蹇之时阴柔不能自立故皆附于
 九三之阳而喜爱之九之处三在蹇为得其所也处
 蹇而得下之心可以求安故以来为反犹春秋之言
 归也
 诚斋曰九三以刚阳之才居艮止之极逢坎险于前
 锐欲往而济难也而圣人止之曰往进则必蹇来归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4a 页
 则众喜何也三与上为应而上六阴柔不能主三以
 共济也此刘瑜陈蕃劝窦武速断大计而武不从之
 事也二子往而不反其济否何如也内二阴也
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连犹泰卦拔茅连茹之谓也六四体柔处于蹇难之
 中安能独往而济蹇哉能来引九三之刚实则六二
 初六自当牵连而起矣以之同助九五以拯大难则
 难斯济矣张良力不能破楚而引韩彭狄仁杰力不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4b 页
 能谋唐而引张柬之辈亦往蹇来连之象也(取雷/氏说)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五居君位而在坎难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大难之
 世非至中至正之君而得朋来之助不能济也古人
 所谓非命世之才不足以定也居尊得位以中自节
 无过不及故得朋来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5a 页
 蹇之极有出蹇之道上六阴柔才不足以济蹇以之
 往济难未可纾九三以刚正之才内怀硕大之德与
 已为应来求之共见九五大德之人协力同心以济
 蹇难何难之不可纾何蹇之不可出萧何之举韩信
 鲍叔之荐管夷吾其亦知此道也夫
(坎下/震上)
 伊川曰为卦震上坎下震动也动于险外出乎险也
 又雷雨之作盖阴阳交感和畅而缓散故为解解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5b 页
 天下患难解散之时也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伊川曰西南坤方坤之体广大平易当天下之难方
 解人始离艰苦不可复以烦苛严急治之当济以宽
 大简易乃其宜也如是则人心怀而安之故利如西
 南也汤除桀之虐而以宽治武王诛纣之暴而反商
 政皆从宽易也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无所
 往谓天下之难已解散无所为也有攸往谓尚有所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6a 页
 当解之事也夫天下国家必纪纲法度废乱而后祸
 患生圣人既解其难而安平无事矣是无所往也则
 当修复治道正纪纲明法度进复先代明王之治是
 来复也谓反正理也天下之吉也其发语辞自古圣
 王救难定乱其始未暇遽为也既安定则为可久
 可继之治自汉以下乱既除则不复有为始随时维
 持而已故不能成善治盖不知来复之义也有攸往
 夙吉谓尚有当解之事则早为之乃吉也当解而未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6b 页
 尽者不早去则将复盛事之复生者不早为则将渐
 大故夙则吉也蹇解二卦皆东北之阳卦也而利西
 南者亦高明柔克之义武王克商反商政政由旧即
 来复之义也释箕子囚封比干墓散鹿台之财发钜
 桥之粟以至崇德报功皆有攸往夙吉之谓也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
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7a 页
 伊川曰坎险震动险以动也不险则非难不动则不
 能出难动而出于险外是免乎险难也故为解解难
 之道利在广大平易以宽易而往济解则得众心之
 归也不云无所往省文尔救乱除难一时之事未能
 成治道也必待难解无所往然后来复先王之治乃
 得中道谓合宜也有所为则夙吉也早则往而有功
 缓则恶滋而害深矣既明处解之道复言天地之解
 以见 时之大天地之气开发交感而和畅则成雷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7b 页
 雨雷雨作则万物皆生发甲拆天地之功由解而成
 故赞解之时大矣哉王者法天道行宽宥施恩惠养
 育兆民至于昆虫草木乃顺解之时与天地合德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单氏曰坎在上则为云言泽未及物也此屯之象也
 坎在下则为雨言泽之及物也此解之象也解者物
 离乎难而更新之时也故赦过宥罪所以涤其旧而
 与之更新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8a 页
 伊川曰赦释之宥宽之过失则赦之可也罪恶而赦
 之则非义也故宽之而已
 白云曰古者罪有宽宥而无赦赦而释之者惟过失
 耳此过罪之不同也故康诰言人有小罪非眚而曰
 乃不可不杀谓罪也乃有大罪非终而曰时乃不可
 杀谓过也观解之象与康诰之言可见先王用刑之
 意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8b 页
 屯之初刚柔始交之时则以刚在下者得民也解之
 初刚柔际接之时则以柔居之者无咎初六承九二
 而应九四所谓以柔接刚也赦过宥罪亦用柔之义
 光武当拨乱之初奋乎昆阳破赤眉降铜马卒定祸
 乱者得以刚居初以贵下贱之义也天下既定谢西
 域礼匈奴却臧宫马武之请者得以柔居初无咎之
 义也(兼采/雷氏)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9a 页
 伊川曰九二以阳刚得中之才上应六五之君用于
 时者也天下小人常众刚明之君在上则明足以照
 之威足以惧之刚足以断之故小人不敢用其情然
 犹常存警戒虑其有间而害正也六五以阴柔居尊
 位其明易蔽其威易犯其断不果而易惑小人一近
 之则移其心矣况难方解而治之初其变尚易二既
 当用必须能去小人则可以正君心而行其刚中之
 道田者去害之事狐者邪媚之兽三狐指卦之三阴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69b 页
 时之小人也获谓能变化除去之如田之获狐也获
 之则得中正之道乃贞而吉也黄中色矢直物黄矢
 谓中直也群邪不去君心一入则中直之道无由行
 矣桓敬之不去武三思是也
 诚斋曰多难既散有攸往夙吉九二以阳刚之才佐
 六五阴柔之主急于有为之时也则宜何先莫急于
 纪纲而又有急于纪纲莫先于法度而又有先于法
 度去小人是也霍光上官并受武之托丙魏恭显杂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0a 页
 居宣之朝则是无难多难之始也故当解之世九二
 欲其获狐六三戒其致寇九四欲其解拇六五欲其
 退小人上六欲其射隼一卦六爻而去小人者居其
 五然则召天下之多难者果谁乎君人者亦何利于
 天下之多难而何乐于近小人以疏君子哉狐者小
 人之妖恭显是也拇者小人之贱通嫣是也隼者小
 人之鸷宪冀是也负乘者小人之僭莽卓是也一卦
 之中圣人五致意焉其防难也不为不详矣三狐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0b 页
 阴也一卦四阴而指其三者不指六五五君位也田
 者力而取之也矢者我直则壮也黄者中而不过也
 去小人而不力虽去必来去小人而不直虽行必革
 去小人而不中虽甚必乱三者尽矣又能贞固以守
 之则吉也不然郑朋得以入望之封伦得以入太宗
 矣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
致戎又谁咎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1a 页
 六三阴柔居下卦之上处非其位犹小人宜在下负
 荷而且乘车非其据也昏乱之朝小人居君子之位
 人或以为当然蹇难既解君臣各从其正小人之居
 上者在宥罪之时王庭之鈇钺虽未加焉则已为天
 下所不容故致寇戎而夺取之其为丑恶亦甚矣贞
 吝者固执而罔有悛心之谓也且寇戎皆自己招又
 何咎于人哉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1b 页
 诚斋曰四以阳刚之贤居近君之位当大臣之任而
 下比六三微贱在下之小人则君子之友望望然去
 之惟解散其小人则君子信其忠正而朋至矣故薳
 子冯比八人者而申叔时远之郭子仪任吴曜而僚
 佐去之拇体之微而在下者也小人之象也而汝也
 雷氏曰九四体震震为足六三在足之下拇之象也
 以阴柔而处下卦之上群小之魁也苟不能解而退
 之则朋类去之而不信矣能解而不系焉则君子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2a 页
 类来附而信之矣故曰解而拇朋至斯孚大臣不能
 远小人则未称其位可知矣故象曰解而拇未当位
 也九四阳德终有称任之道故称未而已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
退也
 伊川曰六五居尊为解之主人君之解也以君子通
 言之君子所亲比者必君子也所解去者必小人也
 故君子维有解则吉也小人去则君子进矣吉孰大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2b 页
 焉有孚者世云见验也可验之于小人小人之党去
 则是君子能有解也小人去则君子自进正道自行
 天下不足治也
 诚斋曰六五当解之世为解之君虽以中和柔顺之
 资而有解散患难之功者维得解之要而已孰为解
 难之要维用九二九四一二大臣阳刚之佐以解散
 小人而已然则天下无多难有一难小人者多难之
 宗解难无多术有一术君子者解难之源故洪水非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3a 页
 尧之难而四凶过于洪水四裔非四凶之威而一舜
 烈于四裔曰君子维有解吉言解之吉者维用君子
 一事而已
 李元量曰难之未平则非刚过而出中者不足以有
 为难之既平则柔得尊位大中者能成无不解之功
 矣所谓君子者以其君国而子民则有爱人之仁焉
 故其于天下无有远近众寡维有解而已斯其所以
 为吉欤有孚于小人使各退听在下则君子之仁至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3b 页
 矣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
隼以解悖也
 伊川曰上六尊高之地而非君位故曰公但据解终
 而言也隼鸷害之物象为害之小人墉墙内外之限
 也害若在内则是未解之时也若出墉外则是无害
 矣复何所解故在墉上离乎内而未去也上解之极
 也解极之时而独有未解者乃害之坚强者也上居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4a 页
 解极解道已至器已成也故能射而获之既获之则
 天下之患解已尽矣何所不利至解终而未解者悖
 乱之大者也射之所以解之也解则天下平矣
 白云曰六三负且乘悖乱之道隼之象也高墉三之
 位也乘非负者所当乘墉非隼之所当处在三致戎
 犹负乘在上能获犹射隼也夫以上六解悖之道以
 获六三负乘之丑是以无不利也孔子曰君子藏器
 于身待时而动解悖有道所谓器也高墉之上则其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4b 页
 时也
(兑下/艮上)
 伊川曰为卦艮上兑下山体高泽体深下深则上益
 高为损下益上之义又泽在山下其气上通润及草
 木百物是损下而益上也又下为兑说三爻皆上应
 是说以奉上亦损下益上之义又下兑之成兑由六
 三之变也上艮之成艮自上九之变也三本刚而成
 柔上本柔而成刚亦损下益上之义损上而益于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5a 页
 则为益取下而益于上则为损在人上者施其泽以
 及下则益也取其下以自厚则损也譬诸垒土损于
 上以培厚其基本则上下安固矣岂非益乎取于下
 以增上之高则危坠至矣岂非损乎故损者损下益
 上之义益则反是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伊川曰损减损也凡损抑其过以就义理皆损之道
 也损之道必有孚诚谓至诚顺于理也损而顺理则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5b 页
 大善而吉所损无过差可贞固常行而利有所往也
 损者损过而就中损浮末而就本实也圣人以宁俭
 为礼之本享祀之礼其文最繁然以诚敬为本多仪
 备物所以将饰其诚敬之心饰过其诚则为伪矣损
 饰所以存诚也二簋之约可用享祭言在乎诚而已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6a 页
 伊川曰损之道厚本损末之谓也故云曷所用哉二
 簋足以荐其诚矣夫子恐后人不达遂以为文饰当
 尽去故详言之有本必有末有实必有文天下万事
 无不然者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父子主恩必有严
 顺之体君臣主敬必有承接之仪礼让存乎内待威
 仪而后行尊卑有其序非物采则无别文之与实相
 须而不可阙也及夫文之胜末之流远本丧实乃当
 损之时也苟文饰未过而损之与损之至于过甚则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6b 页
 非也故曰二簋之质用之当有时非所用而用之不
 可也或损或益或盈或虚随时而已过者损之不足
 者益之亏者盈之实者虚之与时偕行也
 南轩曰天下之理不过乎适中损者所以裁束而归
 乎中道尔萃之时利用大牲不嫌于太丰损之时二
 簋用享不嫌于太约此圣人消息盈虚与时偕行之
 道也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7a 页
 伊川曰山下有泽气通上润与深下以增高皆损下
 之象君子观损之象以损于己在修己之道所当损
 者唯忿与欲故以惩戒其忿怒窒塞其意欲也
 白云曰系辞曰损德之修也然欲者平居无时不生
 故直欲窒之忿有时而作也遇作之时则惩之而已
 徐氏曰君子所性虽行不加虽穷不损而所损者忿
 欲而已害性故也
 诚斋曰此所谓损不善以益其善也观兑之说君子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7b 页
 得之以惩其忿观艮之止君子得之以窒其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所谓事者损之事也已者事之当损之时也初与四
 应损初之实以益四之虚是推初之诚以损四之疾
 也未事而往已虽推诚而人未乎后事而往则其疾
 已成而不可救四欲损其疾而初应几而遄往使遄
 有喜焉故曰尚合志也酌损之者酌其宜而损之也
 过与不及皆非酌损之义往不失几酌不失节何咎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8a 页
 之有(集广平白/云辈说)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伊川曰二以刚中当损刚之时居柔而说体上应六
 五阴柔之君以柔说应上则失其刚中之德故戒所
 利在贞正也征行也离乎中则失其贞正而凶矣守
 其中乃贞也弗损益之不自损其刚贞则能益其上
 乃益之也若失其刚贞而用柔说适足以损之而已
 非益上也世之愚者有虽无邪心而惟知竭力顺上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8b 页
 为忠者盖不知弗损益之之义也九居二非正也处
 说非刚也而得中为善若守其中德何有不善岂有
 中而不正者岂有中而有过者二之所谓利贞以中
 为志也志存乎中则自正矣大率中重于正中则正
 矣正不必中也能守中则有益于上矣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三则疑也
 南轩曰三居下体之上位之高物之盛数之当变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9a 页
 故圣人于此极言万物损益之理以下体而观三本
 阳也变而为阴是三人行损一人之象也以全体而
 观上本阴也变而为阳亦损一人之象也天下之理
 一阴一阳一男一女一倡一和一柔一刚大至于天
 地细至于虫鱼事事物物莫不皆有自然之对非有
 大于一人者焉此天地之至理过此则为赘少此则
 为亏赘者不得不损亏者自然相求是故系辞曰天
 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79b 页
 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三复微言其
 有旨哉一阴偶二阳一阳蓄二阴皆非致一之道咈
 天地之理举此一端以泛观天下万物凡过分越义
 之事乌得不损哉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伊川曰四以阴柔居上与初之刚阳相应在损时而
 应刚能自损以从刚阳也损不善以从善也故曰损
 其疾疾谓疾病不善也损于不善唯使之遄速则有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0a 页
 喜而无咎也人之损过唯患不速速则不至于深过
 为可喜也
 龟山曰六四乘承皆阴偏于阴者也阴阳失其平则
 为疾初与已应得阳而损其疾也为损而至于损其
 疾亦可喜也
 诚斋曰亦之为言次之辞也无疾上也有疾而损之
 次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0b 页
上祐也
 伊川曰六五于损时以中顺居尊位虚其中以应乎
 二之刚阳是人君能虚中自损以顺从在下之贤也
 能如是天下孰不损己自尽以益之故或有益之之
 事则十朋助之矣十众辞龟者决是非吉凶之物众
 人之公论必合正理虽龟策不能违也如此可谓大
 善之吉矣古人曰谋从众则合天心故自上天降之
 福祐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1a 页
 白云曰六五之元吉犹洪范之大同也自上祐者所
 谓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龟之弗违鬼
 神从之也先言或益之者由人益之而言之也或益
 之谓来益之者不一以见人从之多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损益之大得志也
 伊川曰凡损之义有三损己从人也自损以益于人
 也行损道以损于人也损己从人徙于义也自损益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1b 页
 人及于物也行损道以损于人行其义也各因其时
 取大者言之四五二爻取损己以从人下体三爻取
 自损以益人损时之用行损道以损天下之当损者
 也上九则取不行其损为益九居损之终损极而当
 变者也以刚阳居上若用刚以损削于下非为上之
 道其咎大矣若不行其损变而以刚阳之道益于下
 则无咎而得其正且吉也如是则宜有所往往则有
 益矣在上能不损其下而益之天下孰不服从从服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2a 页
 之众无有内外也故曰得臣无家得臣谓得人心归
 服无家谓无有远近内外之限也
(震下/巽上)
 伊川曰为卦巽上震下巽震二卦皆由下变而成阳
 变而为阴者损也阴变而为阳者益也上卦损而下
 卦益损上益下所以为益此以益言也下厚则上安
 故益下为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2b 页
 单氏曰益者损上益下之时也损上而益下则有往
 必利有难必济不必若损之有孚元吉无咎可贞而
 利有攸往也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伊川曰以卦义与卦才言也卦之为益以其损上益
 下也损于上而益下则民说之无疆谓无穷极也自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3a 页
 上而降己以下下其道至大光显也阳下居初阴上
 居四为自上下下之义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二复
 以中正应之是以中正之道益天下天下受其福庆
 也益之为道于平常无事之际其益犹小当艰危险
 难则所益至大故利涉大川也又以二体言卦才下
 动而上巽动而巽也为益之道其动巽顺于理则其
 益日进广大无有疆限也动而不顺于理岂能成大
 益也以天地之功言益道之大圣人体之以益天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3b 页
 也天道资始地道生物天施地生化育万物各正性
 命其益可谓无方矣方所也有方所则有限量无方
 谓广大无穷极也天地之益万物岂有穷际乎天地
 之益无穷者理而已矣圣人利益天下之道应时顺
 理与天地合与时偕行也
 白云曰木道乃行者益之卦象与中孚相类中孚之
 利涉大川以乘木舟虚也益之震巽皆为木道虽未
 若中孚之舟虚亦木道行而利涉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4a 页
 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取
 诸益者亦木道之行也益动而巽则无盈满之累故
 日进无疆颜渊有若无实若虚终日不违如愚所以
 见其进未见其止也
 童溪曰凡人君损四海之供奉以益天下之不足则
 天下之心以为此吾君之惠也损万乘之尊严以下
 天下之贤者则天下之心又以为此吾君之谦也其
 道下济岂不光大矣乎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4b 页
 雷氏曰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何也亦损上益下之象
 也天之日照月临云行雨施且气达于下而后地能
 生物其利益无方犹上之恩施及下下乃报上其利
 益亦无方也无疆言远而不穷无方言平而不偏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伊川曰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相益者也君
 子求益于己无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也见善能迁
 则可以尽天下之善有过能改则无过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5a 页
 杨氏曰吹墟之者风也振荡之者雷也经曰雷以动
 之必继之以风以散之者是风雷相资而为益有巽
 之风而无震之雷则无益也四时之风皆风也金风
 与寒凝之风皆杀者何邪以无雷以推荡阳气闭藏
 虽风不能以吹嘘及夫东风则解冻清微之风则养
 万物者盖雷动于是时也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5b 页
 伊川曰初九振动之主刚阳之盛也居益之时其才
 足以益物虽居至下而上有六四之大臣应于己四
 巽顺之主上能巽于君下能顺于贤才也在下者不
 能有为也得在上者应从则宜以其道辅于上作大
 益天下之事利用为大作也居下而得上之用以行
 其志必须所为大善而吉则无过咎不能元吉则不
 唯在已有咎乃累乎上为上之咎也在至下而当大
 任小善不足以称也故必元吉然后得无咎又在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6a 页
 者本不当处厚事厚事重大之事也以为在上所任
 所以当大事必能济大事而致元吉乃为无咎能致
 元吉则在上者任之为知人已当之为胜任不然则
 上下皆有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伊川曰六二处中正而体柔顺有虚中之象人处中
 正之道虚其中以求益而能顺从天下孰不愿告而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6b 页
 益之孟子曰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
 来告之以善夫满则不受虚则来物理自然也故或
 有可益之事则众朋助而益之十者众辞众人所是
 理之至当也龟者占吉凶辨是非之物言其至是龟
 不能违也永贞吉就六二之才而言二中正虚中能
 得众人之益者也然而质本阴柔故戒在常永贞固
 则吉也求益之道非永贞则安能守也损之六五十
 朋之则元吉者盖居尊自损应下之刚以柔而居刚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7a 页
 柔为虚受刚为固守求益之至善故元吉也六二虚
 中求益亦有刚阳之应而以柔居柔疑从益之未固
 也故戒能常永贞固则吉也王用享于帝吉如二之
 虚中而能永贞用以享上帝犹当获吉况与人接物
 其意有不通乎求益于人有不应乎祭天天子之事
 故云王用也二既中正虚中能受天下之善而固守
 则有有益之事众人自外来益之矣或曰自外来岂
 非谓五乎曰如二之中正虚中天下孰不愿益之五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7b 页
 为正应固在其中矣
 王用享于帝吉犹言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王者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伊川曰凶事谓患难非常之事三居下体之上乃守
 令也在下当承禀于上安得自任擅为益乎唯于患
 难非常之事则可量宜应卒奋不顾身力庇其民固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8a 页
 无咎也下专自任上必忌疾虽当凶难义在可为然
 必有其孚诚而所为合于中道则诚意通于上而上
 信与之矣专为而无为上爱民之至诚固不可也虽
 有诚意而所为不合中行亦不可也圭者通信之物
 礼云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凡祭祀朝聘用圭
 玉所以通达诚信也有乎诚而得中道则能使上信
 之是犹告公上用圭玉也固有之也谓专固自任其
 事也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8b 页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

 伊川曰四当益时处近君之位居得其正以柔巽辅
 上而下顺应于初之刚阳如是可以益于上也惟处
 不得其中而所应又不中是不足于中也故云若行
 中道则可以益于君上告于上而获信从矣以柔巽
 之体非有刚特之操故利用为依迁国为依依附于
 上也迁国顺下而动也上依刚中之君而致其益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9a 页
 顺刚阳之才以行其事利用如是也自古国邑民不
 安其居则迁迁国者顺下而动也爻辞但云得中行
 则告公而获从象复明之曰告公而获从者告之以
 益天下之志也志苟在于天下上必信而从之事君
 者不患上之不从患其志之不诚也
 白云曰三四失中故皆以中行戒之非有为之地居
 巽之下不能自动以益人故欲有行也告公而已欲
 迁国也依人而已不能自用也告公者以益天下之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89b 页
 志告之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伊川曰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之中正相
 应以行其益何所不利阳实在中有孚也以九五之
 才之德之位而以中心至诚在惠益于物其至善大
 吉不问可知天下至诚怀吾德以为惠是其道大行
 人君之志得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90a 页
 白云曰勿问者有孚惠心无所择也犹彖言天施地
 生而曰无方系辞云益之长裕而曰不设皆无限极
 之意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伊川曰上居无位之地非行益于人者也求益之甚
 者也以刚而求益之极众人所共恶故无益之者而
 或击之矣立心勿恒凶圣人戒人存心不可专利云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90b 页
 勿恒如是凶之道也所当速改也云莫益之者非其
 偏己之辞也苟不偏己合于公道则人亦益之何为
 击之乎系辞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
 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
 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
 恒凶君子言动与求皆以其道乃完善也不然则取
 伤而凶矣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91a 页
 诚斋曰利之所在可均而不可偏上九不均之以益
 人而偏之以益己偏之以益己而争之者至矣
 雷氏曰巽其究为躁卦
 
 
 
 
 
学易记 卷四上 第 91b 页
 
 
 
 
 
 
 
 学易记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