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25-01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易记卷三       元 李简 撰
上经
(震下/离上)
 伊川曰噬啮也嗑合也口中有物间之齧而复合之
 也卦上下二刚爻而中柔外刚中虚人颐口之象也
 中虚之中又一刚爻为颐中有物之象口中有物则
 隔其上下不得嗑必啮之则得合故为噬嗑圣人以
卷三 第 1b 页 WYG0025-0197b.png
 卦之象推之于天下之事在口则为有物隔而不得
 合在天下则为有强梗或谗邪间隔于其间故天下
 之事不得合也当用刑法小则惩诫大则诛戮以除
 去之然后天下之治得成矣凡天下至于一国一家
 至于万事所以不和合者皆由有间也无间则合矣
 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去天下之间在任刑罚故
 卦取用刑为义在二体明照而威震乃用刑之象也
噬嗑亨利用狱
卷三 第 2a 页 WYG0025-0198a.png
 伊川曰噬嗑亨卦自有亨义也天下之事所以不得
 亨者以有间也噬而嗑之则亨通矣不云利用刑而
 云利用狱者卦有明照之象利于察狱也狱者所以
 究察情伪得其情则知为间之道然后可以设防与
 致刑也
 白云曰唐虞之民不犯成周刑措不用方是时则不
 以用狱为利也故知利用特在于有间之时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卷三 第 2b 页 WYG0025-0198b.png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伊川曰颐中有物噬而嗑之乃亨通也刚柔分以卦
 才言也刚爻与柔爻相间刚柔分而不相杂为明辨
 之象明辨察狱之本也上离下震动而明也雷震而
 电曜相须并见合而章也照与威并行用狱之道也
 能照则无所隐情有威则莫敢不畏上既以二象言
 其动而明故复言威照并用之意六五以柔居中为
 用柔得中之义上行谓居尊位虽不当位谓以柔居
卷三 第 3a 页 WYG0025-0198c.png
 五为不当而利用狱者治狱之道全刚则伤于严暴
 过柔则失于宽纵五为用狱之主以柔处刚而得中
 得用狱之宜也以柔居刚为利用狱以刚居柔为利
 否曰刚柔质也居用也用柔非治狱之宜也又曰雷
 电者阴阳相轧也轧者如石相磨而火光出有电便
 有雷
 白云曰雷动也电明也雷与电合则天威于是乎章
 动而且明则圣人之威于是乎立此圣人法天之道
卷三 第 3b 页 WYG0025-0198d.png
 而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伊川曰先王观雷电之象法其明与威以明其刑罚
 饬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为之防者也
 兼山曰噬嗑先动而后明初未明也故不敢折狱致
 刑丰则先明而后动初已明也故不待明罚敕法而
 后用也
 雷氏曰传曰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耀也故明其罚
卷三 第 4a 页 WYG0025-0199a.png
 之轻重而又敕正其法令使人晓然而知惧则迁善
 远罪而不犯矣此明罚敕法之意也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伊川曰系辞云小惩而大戒小人之福也言惩之于
 小与初故得无咎也
 白云曰夫以圣人仁覆天下于小罪轻刑固宜赦宥
 而此初九屦校灭趾不以为过何哉盖小惩于早所
 以大戒于后使恶不进是为无刑之本此圣人之大
卷三 第 4b 页 WYG0025-0199b.png
 仁也不然姑息不忍长恶孰甚焉校者械之通名在
 足云校屦校而灭其趾大其校也使之不能行也乃
 所以戒其恶之不行也
 晦庵曰初在卦始罪薄过小又在卦下故为屦校灭
 趾之象止恶于初故得无咎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龟山曰六二以中正之德处用狱之时则刑当而罪
 得矣故有噬肤之象焉肤言噬之易也鼻者息之出
卷三 第 5a 页 WYG0025-0199c.png
 入往来而不穷也九四为间者也而初应之二刚合
 则为间大而难噬矣故乘之绝其往来乃无咎
 单氏曰灭趾者止其行也灭鼻者绝其通也奸人得
 行则其志通矣噬肤而绝其通用狱之功也故无咎
 晦庵曰祭有肤鼎盖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龟山曰柔不当位而当九四之刚犹噬腊肉而遇毒也
 雷氏曰腊肉全体而乾噬之最难者也九四之象也
卷三 第 5b 页 WYG0025-0199d.png
 九四有刚强炎上之势处近君之位不中不正在所
 刑者也六三柔而在下欲以刑法正之宜其若噬腊
 肉之难非特正之难必反见伤也故曰噬腊肉遇毒
 夫治奸恶不胜而反被毒则至于丧身者多矣而曰
 小吝无咎何也不幸而不能成诛不仁之功何大过
 之有哉故曰小吝其志在于诛不仁于义何愆哉故
 曰无咎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卷三 第 6a 页 WYG0025-0200a.png
 伊川曰九四居近君之位当噬嗑之任者也四已过
 中是其间愈大而用刑愈深也故云噬乾胏胏肉之
 有联骨者乾肉而兼骨至坚难噬者也噬至坚而得
 金矢金取刚矢取直九四阳德刚直为得刚直之道
 利在克艰其事而贞固其守则吉也九四刚而明体
 阳而居柔刚明则伤于果故戒以知难居柔则守不
 固故戒以坚贞刚而不贞者有矣凡失刚者皆不贞
 也凡言未光其道未光大也戒于利艰贞盖其所不
卷三 第 6b 页 WYG0025-0200b.png
 足也不得中正故也
 诚斋曰九四自为梗而曰噬乾胏噬之者谁也以九
 四噬九四也以九四刚直之大臣噬九四强梗之大
 臣也居大臣之位而近君者一人而已哉
 雷氏曰夫以宽服民刑措不用此圣人光大之德也
 九四猛于用刑以除邪虽曰刚直岂曰光大之道乎
 故象曰未光也孔子为鲁司寇而诛少正卯不得已
 也孔子岂以为光哉
卷三 第 7a 页 WYG0025-0200c.png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噬乾肉难于肤而易于腊胏者也二三五之所噬皆
 指四而言也六二居中得正故有噬肤之易以九居
 五正也以六居五非正也故不若六二之易管蔡之
 于周为间者也周公之诛得六二之义矣成王则未
 免于疑也故后世议成王之才不及汉之昭帝得黄
 金贞厉无咎者勉之之辞也黄中色金刚物五虽中
 然实柔体故必刚中正固而怀危厉则得当而无咎
卷三 第 7b 页 WYG0025-0200d.png
 也王氏曰得当谓刑戮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白云曰小人不积小善不去小恶终至于不可掩不
 可解之际故有何校灭耳之凶则其聪之不明可知
 也然初六灭趾上九灭耳孔氏以为灭没也盖屦校
 何校则刑也屦校桎其足也桎大而没趾也何校械
 其首也械大而没耳也初则无咎上九则凶盖戒于
 早故终为无咎上九已极虽戒亦晚矣然则械其首
卷三 第 8a 页 WYG0025-0201a.png
 者安知终不丽于大辟乎
(离下/艮上)
 伊川曰贲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
 之以贲贲者饰也物之合则必有文文乃饰也如人
 合聚则有威仪上下物之合聚则有次序行列合则
 必有文也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卷三 第 8b 页 WYG0025-0201b.png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伊川曰下离本乾中爻变而成离上艮本坤上爻变
 而成艮离在内故云柔来艮在上故云刚上非谓成
 卦中升降也如讼无妄云刚来岂自上体而来也凡
 以柔居五者皆云柔进而上行柔居下者也乃居尊
 位是进而上也非谓自下体而上也卦之变皆自乾
 坤先儒不达故谓贲本泰卦岂有乾坤重而泰又由
卷三 第 9a 页 WYG0025-0201c.png
 泰而变之理乎古者学为文否曰人见六经便以谓
 圣人亦作文不知圣人只摅发胸中所缊自成文耳
 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曰游夏称文学何也曰游夏
 亦何尝秉笔学为词章也且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岂词章之文也(刘亢承/手编)
 白云曰贲饰也交相饰之谓贲柔来而文刚则刚为
 质而柔为文也以刚为质而柔文之得中得正此六
 二所以亨贲分刚上而文柔则柔为质而刚为文也
卷三 第 9b 页 WYG0025-0201d.png
 以柔为质而刚文之又非中正之位可小事而已此
 上九所以小利有攸往也
 天文者指上文刚柔相文而言也刚柔交错乃天之
 文日月星辰之谓也文明以止人之文尊卑上下礼
 文之谓也止谓各止其所止也文明以止谓明乎尊
 卑上下之分而不乱也故观乎天文则日中星鸟宵
 中星虚而东作西成时变可知矣观乎人文则君尊
 臣卑父坐子立兄先弟后夫唱妇随则麟趾驺虞化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25-0202a.png
 成可知矣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伊川曰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生也火在其下而上
 照庶类皆被其光明为贲饰之象也君子观明照之
 象以修明其庶政成文明之治而无果敢于折狱也
 折狱者专用情实有文饰则没其情矣故无敢用文
 以折狱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25-0202b.png
 伊川曰初九以阳刚居明体而处下君子有刚明之
 德而在下者也君子在无位之地无所施于天下唯
 自贲饰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子修
 饰之道正其所行守节处义其行不苟义或不当则
 舍车舆而宁徒行众人之所羞而君子所以为贲也
 初应四正也从二非正也近舍二之易而从四之难
 舍车而徒行也君子之贲守其义而已
 白云曰趾在下者也徒行贱者之事也皆初之象也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25-0202c.png
 君子以义为荣而不以徒行为辱舍生取义尚有之
 况车徒之间乎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六二以文明中正为一卦之主将以文明之道贲天
 下者也五居君位而不应不应则不可以有为矣须
 待也有待而兴智之事也然其须也乃所以为贲欤
 与上兴者谓与三相贲而起也(采安定白/云佚庵语)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25-0202d.png
 伊川曰三处文明之极与二四二阴间处相贲贲之
 盛者也光彩之盛则有润泽故云贲如濡如
 雷氏曰贲如濡如以礼文润饰之谓也贞而不永则
 非有终者也故曰永贞吉夫国家无礼文以润饰之
 则贵贱尊卑失其正而相陵矣身无礼文以润饰之
 则人侮之矣故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
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25-0203a.png
 雷氏曰六四自饰以正故曰贲如未受饰于初故曰
 皤如初九体乾马也义而不污白马也舍二之车而
 弗乘专志于四动而趋上疾若飞然故曰白马翰如
 六四以阴居阴正而不足于明是以初九之来本以
 亲已疑其为寇也始虽疑而终能以正相贲复何尤
 哉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25-0203b.png
 白云曰六五为贲之王及于丘园所饰远矣圣人不
 遐遗之义也远且不遗况迩者乎丘园尚及之况朝
 廷乎故商之贲也及于耕筑周之贲也及于渔钓贲
 于丘园乃所以饰天下国家非特下饰穷士而已束
 帛戋戋币聘之礼汤聘伊尹文王聘吕望实币帛筐
 篚之意也马氏曰戋戋委积貌许慎以戋从戈盖谓
 有相次不一之意四方聘贤非一所也
 诚斋曰吝终吉者币有所宜施亦有所宜吝吝之于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25-0203c.png
 非其人然后施之于惟其人吝故荣荣故喜喜故吉
 贤者荣之而毕赴喜孰大焉吉孰大焉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伊川曰处贲之极将有华伪失实之咎故戒以质素
 则无咎得志者在上而文柔成贲之功六五之君又
 受其贲故虽居无位之地而实尸贲之功与他卦居
 极者异矣
 上九以刚文柔而居无位之地有功成不居之象故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25-0203d.png
 曰白贲功成不居何咎之有
(坤下/艮上)
 伊川曰卦五阴而一阳阴始自下生渐长至于盛极
 群阴消剥于阳故为剥也
剥不利有攸往
 伊川曰剥者群阴长盛消剥一阳之时众小人剥丧
 君子故君子不利有所往唯当巽言晦迹随时消息
 以免小人之害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25-0204a.png
 白云曰不利有攸往者惧君子以道自任与小人校
 也
 雷氏曰泰与夬君子长之卦也剥与否小人长之卦
 也泰曰吉亨夬曰利有攸往否曰不利君子贞剥曰
 不利有攸往凡以为君子谋也圣人作易区区为君子
 谋者非私君子而弃绝小人也盖君子进则君安邦
 宁生民受其赐鸟兽草木咸若小人亦得其所小人
 进则反此而小人亦不免其祸故圣人为君子谋者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25-0204b.png
 非特天下亦所以为小人谋也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伊川曰剥谓剥落也柔变刚也柔长而刚剥也夏至
 一阴生而渐长一阴长则一阳消至于建戌则极而
 成剥是阴柔变阳刚也君子当剥之时知不可有所
 往顺时而止乃能观剥之象也
 白云曰消息盈虚天道之运君子所尚之道也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25-0204c.png
 龟山曰五阴上行小人之长极矣有爵赏以导其前
 刑威以驱其后中才而下孰不变而从之乎虽有刚
 明之资盖将巽言屈身以避害亦理势然也夫坤顺
 而艮止剥之成象观剥之象则知所以治剥矣东汉
 之君子不知出此引奸凶而授之柄卒至俱伤两败
 而国随以亡盖有以取之也夫寒暑之变天且不能
 暴为之况于人乎然君子尚消息盈虚无时而不然
 独于剥言之者盖当是时存亡之机间不容息与他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25-0204d.png
 卦异故也
 诚斋曰不利有攸往其遂听天下之自乱乎圣人固
 曰盍观诸剥之象乎坤顺艮止止乱以顺止小人亦
 以顺故解党祸者陈寔之临延唐祚者方庆之对皆
 顺而止之非逆而激之也此君子治剥之道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刘牧曰山以地为基厚其地则山保其高君以民为
 本厚其下则君安于上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25-0205a.png
 伊川曰山附于地圮剥之象也上谓居人上者观剥
 之象安养人民以厚其本乃所以安其居也书曰民
 惟邦本本固邦宁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伊川曰阴之剥阳自下而上以床为象者取身之所
 处也自下而剥渐至于身也剥床以足剥床之足也
 阴自下进渐消蔑于贞正凶之道也蔑无也谓消亡
 于正道也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25-0205b.png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白云曰伊川曰辨床之干所以分隔上下者也辅嗣
 谓足之上孔氏谓身之下足之上分辨之处义皆一
 也剥床以辨则其剥进矣未有与者远阳而无应无
 以止之也或近阳有应有以止之安有蔑贞之凶哉
 天下之患未有不自小至大自微至著苟不能辨之
 于早未有不至于凶者剥之初二有凶之渐而非凶
 也三以应而无咎四则凶矣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25-0205c.png
 杨氏曰六二未有刚以与之三则有所与也剥辨而
 未及肤苟有正道庶乎其无凶乎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伊川曰众阴剥阳之时而三独居刚应刚在剥之时
 为无咎者也三居剥而无咎者以其所处与上下诸
 阴不同是与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东汉
 之吕强是也
 横渠曰独应于阳反为众阴所剥于义无咎吉凶不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25-0205d.png
 足言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伊川曰五为君位剥已及四在人则剥及其肤矣其
 灾也岂不切近乎
 白云曰床剥而后及其身及其身自肤始六四上体
 居床之上则肤矣初二有及身之渐不能止之则灾
 及其身矣故直云凶也
 南轩曰床者人藉以为安息之物也君子得行于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25-0206a.png
 世则天下泰然安枕犹之床也今也众阴剥丧君子
 至于切近其身焉则君子不得其所可知矣君子如
 是天下又可知矣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白云曰方剥之时小人进长六五知不可决而宠之
 所谓顺剥之时而为止剥之道者也虽然贯众阴而
 宠之疑非圣人之道而曰无不利终无尤者盖消息
 盈虚天之道也君子之所尚也虽圣人不能违时特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25-0206b.png
 于其间而有止之之道非若一于顺而宠之不知济
 时者也安定先生曰以宫人宠但厚其田宅不使窃
 天下之权则无不利此谓根蒂之难去者
 诚斋曰无不利者言不为害而已非盛世之大利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
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明道曰息训为生者息则生矣一事息则一事生中
 间无间断硕果不食则便为复也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25-0206c.png
 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果不
 见食将有复生之理舆所以载君子民之象也庐所
 以庇民君子之象也正道消剥既极则人复思治故
 众心愿载于君子是君子得舆为民所承载也为小
 人者必欲剥其庐则己复无所容身矣盖亦不思耳
 终不可用者圣人特为小人戒也(集伊川龟/山白云说)
(震下/坤上)
 伊川曰一阳生五阴之下阴极而阳复也岁十月阴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25-0206d.png
 盛既极冬至则一阳复生于地中故为复也阳君子
 之道阳消极而复反君子之道消极而复长也故为
 反善之义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伊川曰复亨既复则亨也出入谓生长复生于内入也
 长进于外出也先云出语顺耳物之始生其气至微
 故多屯艰阳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摧折春阳之发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25-0207a.png
 为阴寒所折观草木于朝暮则可见矣出入无疾谓
 微阳生长无害之者也既无害之而其类渐进而来
 则将亨盛故无咎也所谓咎在气则为差忒在君子
 则为抑塞不得尽其理阳之当复虽使有疾之固不
 能止其复也但为阻碍耳消长之道反复迭至阳之
 消至七日来复姤阳之始消也七变而成复故云七
 日阳进则阴退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
 白云曰朋来则有临有泰而后为复之无咎也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25-0207b.png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
天地之心乎
 伊川曰复亨谓刚反而亨也阳刚消极而来反既来
 反则渐长盛而亨通矣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
 朋来无咎以卦才言其所以然也下动而上顺是动
 而以顺行也其道反复往来迭消迭息也七日来复
 者天之运行如是也消长相因天之理也阳刚君子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25-0207c.png
 之道故利有攸往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广平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主于生物复
 之时未有物也而物以阳复而生博爱者圣人之心
 也复礼未有爱也而博爱之实由复礼而出故序卦
 曰复则不妄无妄者天命也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则于博施济众也何有
 龟山曰一阳复于下而五阴在上则阳微而阴犹盛
 矣小人众而君子独非一人一日之力所能胜也动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25-0207d.png
 而不以顺行则疾之者至故动而以顺行而后出入
 无疾出入无疾而后朋来无咎七日谓自姤至复也
 夫四时之变浸而为寒暑固非一日之积也天且不
 能暴为之而况于人乎故剥以顺止之复以顺而行
 其道一也
 诚斋曰阳长则万物望生息之功君子长则天下望
 平治之福岂得止而不行哉故刚长则利有攸往勉
 之之辞也圣人极言复之亨矣无咎矣利矣又一言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25-0208a.png
 断之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然则孰为天地之心动
 而生物贵阳贱阴长君子消小人是也有天下者可
 不求彼之心为此之心乎体之圣失之愚履之治舍
 之乱圣愚治乱此心而已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伊川曰阳始生于下而甚微安静而后能长先王顺
 天道当至日阳之始生安静以养之故闭关使商旅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25-0208b.png
 不得行人君不省视四方顺天道也在一人之身亦
 然当安静以养其阳也
 诚斋曰雷阳也地阴也冬至之日涸阴虽冰于地上
 一阳已萌于地中故万物皆寒井泉独温自闭关以
 下皆圣人顺天时之一端也如后世月令是已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伊川曰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
 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不远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25-0208c.png
 而复也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唯失之不远
 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颜子无形显之过夫
 子谓其庶几乃无祗悔也过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
 既未能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过也然其明而
 刚故一有不善未尝不知既知未尝不遽改故不至
 于悔乃不远复也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
 道也学问之道无他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而已祇马融音之是反抵通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25-0208d.png
 诚斋曰卦义为君子道长象义为承顺天时爻义为
 反复于善易之道无不含罗也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休即美也二虽阴爻天资中正切比于初见初能复
 以为美而乐从之是能忘势而乐善也故象谓之下
 仁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
 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解
 书者以休为乐善六二休复蹇叔以之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25-0209a.png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伊川曰三以阴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
 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
 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
 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也频失则为危屡复何
 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
 兼山曰孔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皆曰
 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故唯君子能久于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25-0209b.png
 其道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是以子夏之徒出见纷
 华盛丽而说入间夫子之道而乐与夫回之为人择
 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固有间矣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石氏曰处上下四阴之中故曰中行
 伊川曰四行群阴之中而独能复其志可谓善矣称
 其独复者以其从阳刚君子之善道也
 白云曰舍类应初独行其志者也七十子于衰周之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25-0209c.png
 际从夫子于洙泗之间岂是道欤剥之六三与复之
 六四反对其义相类故在剥则取其失上下以应乎
 阳在复则取其独复以从其道也
 前辈或云不言吉凶者盖此爻无可济之理故圣人
 但称其能复而不欲言其独从道必凶也此说或有
 错误不然何反沮人为善也凡卦中之凶咎多言于
 可疑之爻若此爻之吉不待言而后见也何哉善人
 便是吉人恶人便是凶人若云初方甚微不足以相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25-0209d.png
 援则二亦不能获吉三又岂能无咎哉又曰不云无
 咎者以阴居阴柔弱之甚虽有从阳之志终不克济
 非无咎也是大不然以阴居阴乃当位也若以阳居
 之则刚而不正矣与初非应则不从君子之善道矣
 又岂能独复也哉且剥之时小人之道方长盛君子
 不利有攸往然则失上下而应阳者圣人尚曰无咎
 而况居利有攸往刚长之时乎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25-0210a.png
 初九阳刚君子之道也相应相比者复之易二与四
 是也远而非应者复之难六五所以称敦复敦复者
 厚之至也中者六五固有之性也刘子曰人受天地
 之中以生惟其六五有是性是以能非应非比而能
 复不曰厚之至乎不与初应本当有悔以其能复是
 以无悔中以自考者非自有降衷之性则亦不能成
 此德也汉昭帝之明察足以当之
上六迷复凶有灾𤯝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25-0210b.png
于十年弗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伊川曰以阴柔居复之终终迷不复者也迷而不复
 其凶可知在己则动皆过失灾祸亦自外而至盖所
 招也迷道不复无施而可用以行师则终有大败以
 之为国则君之凶也
 诚斋曰上六以阴柔小人之极居亢满大臣之位遂
 其奸而不改迷于邪而不复故凶于而身则天灾人
 眚之毕集凶于而国则师败君凶而不振卢杞是也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25-0210c.png
 害真卿沮怀光天下皆以为奸邪而德宗独不觉其
 奸邪伐叛之师未反而朱泚之变已作奉天之围未
 解而梁州之幸已严自是而后姑息之政行强藩之
 势成矣至于元和乃始克征何啻十年而已乎以其
 国君凶则国君者六五也以之者上六也传曰凡师
 能左右之曰以曰反君道者君道在复今六五之君
 道乃为上六所左右至于迷而违之何复之有
 雷氏曰迷复者失道失信昏迷而不知改过复善之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25-0210d.png
 谓也
(震下/乾上)
 伊川曰为卦乾上震下震动也动以天为无妄动以
 人欲则妄矣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明道曰无妄则一毫不可加安可往也
 伊川曰无妄者至诚也至诚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
 万物生生不穷各正性命乃无妄也人能合无妄之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25-0211a.png
 道则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也无妄有大亨之理君子
 行无妄之道则可以致大亨矣无妄天之道也卦言
 人由无妄之道也利贞法无妄之道利在贞正失贞
 正则妄也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乃邪心也
 故其匪正则为过眚既已无妄不宜有往往则妄也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
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
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25-0211b.png
 白云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论卦之所以成无妄
 者主于震也动而健者动以天不以人也刚中而应
 九五也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无妄之道天也非人也
 故言天之命与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言有命焉
 君子不谓性之义皆同然止于无妄而不往则天道
 常存不止于无妄而有攸往者是以人而灭天者也
 故彖之意以谓舍无妄而往者又何之焉一舍无妄
 而往则为匪正矣是以人灭天以伪丧诚乖于天道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25-0211c.png
 此天命所以不祐也天非有心于祐不祐之间盖其
 道不与天合天何由而助之故孟子言尽心知性则
 知天存心养性所以事天盖知天事天为天所祐皆
 必与天合德也曰动而健则动而与天合德矣
 无妄之往犹孟子云助长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伊川曰雷行于天下阴阳交和相薄而成声于是惊
 蛰藏振萌芽发生万物其所赋与洪纤高下各正其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25-0211d.png
 性命无有差妄物与无妄也先王观天下雷行发生
 赋与之象而以茂对天时养育万物使各得其宜如
 天与之无妄也茂盛也盛对之言犹盛行永言之比
 对时谓顺合天时天道生万物各正其性命而不妄
 王者体天之道养育人民以至昆虫草木使各得其
 宜乃对时育物之道也
 雷氏曰对时者如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春毋
 麛毋卵昆虫未蛰不火田之类是也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25-0212a.png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伊川曰九以阳刚为主于内无妄之象以刚变柔而
 居内中诚不妄者也以无妄而往何所不吉卦辞言
 不利有攸往谓既无妄不可复有往也过则妄矣爻
 言往吉谓以无妄之道而行则吉也以无妄而往无
 不得其志也盖诚之于物无不能动以之修身则
 身正以之治事则事得其理以之临人则人感而化
 无所往而不得其志也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25-0212b.png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耕农之始穫其成终也田一岁曰菑田谓火其田也
 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田耕而穫菑而畬理之常也
 不耕可穫乎不菑可畬乎未能成已而可成人乎则
 利有攸往者盖言先当成已而后可以成人象云未
 富者以六二阴虚其于无妄之道未能足乎已者也
 以有应在上故有急于成人之象(采白/云说)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25-0212c.png
人得牛邑人灾也
 伊川曰三以阴柔而不中正是为妄者也又志应于
 上欲也亦妄也人之妄动由有欲也妄动而得亦必
 有失况复凶悔随之乎知者见妄之得则知其失必
 与称也故圣人因六三有妄之象而发明其理云无
 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或谓设或也
 或系之牛行人得之以为有得邑人失牛乃是灾也
 借使邑人系得马则行人失马乃是灾也言有得则有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25-0212d.png
 失不足以为得也妄得之福灾亦随之妄得之得失
 亦称之固不足以为得也人能如此则不为妄动矣
 白云曰关子明曰无妄而灾者灾也有妄而灾则其
 所也非灾之也运数适然非已妄致乃无妄之灾雍
 曰六三非中正之位居震动之极不知过于动而求
 止反欲应于上九妄行穷灾之爻是亦妄行之人也
 匪正有𤯝之道也然亦有行之而无灾者孔子所谓
 罔之生也幸而免者也爻辞因六三有𤯝之道而无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25-0213a.png
 𤯝因以明无妄无致灾之道而有灾也故于无妄之
 灾之后以系牛行人邑人重明之行人六三也妄行
 之人也邑人止其所者也止其所者知不利有攸往
 故也孟子所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六三知初之
 往吉二之利有攸往而以动为利不知初往之吉二
 往之利盖有无妄之道存诸己而六三独欲妄得之
 是穷人欲而灭天理小人徼倖之道也虽得之君子
 不贵盖其所得不过于物之利而已于道无有焉殆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25-0213b.png
 不若邑人宁灾而其得多矣故有或系之牛者为行
 人之得而邑人受其灾夫行人得牛则所得者牛而
 所失者无妄是得于人而失于天也邑人之灾则所
 受者灾而所守者无妄则得失一于天矣中庸曰君
 子居易以俟命邑人也小人行险以徼倖行人也行
 人虽得牛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矣可不慎哉六
 爻无邑人之象能与行人之道相反者皆邑人也故
 因行人而邑人可明焉然由其小者言之则得失一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25-0213c.png
 牛耳由其大者言之则尧汤水旱皆无妄之灾也于
 道何损焉
 诚斋曰既无妄奚而灾曰事固有不相及而相遭者
 城门火池鱼殃鲁酒薄邯郸围此非无妄之灾故仲
 尼被围以貌偶似阳虎不疑偿金偶与亡金者同舍
 也无妄而灾可无愧矣故灾至无愧者圣贤君子之
 所能也无妄免灾者非圣贤君子之所能也楚恭王
 出游亡乌嗥之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25-0213d.png
 人得之何必求之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
 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有得则必有失何足以为得乎楚王失弓楚人得之
 有失则必有得何足以为失乎塞翁丧马曰焉知其
 非福及其得马又曰焉知其非祸塞翁之于得失其
 有见于此乎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伊川曰四阳刚而居乾体复无应与无妄者也刚而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25-0214a.png
 无私岂有妄乎可贞固守此自无咎也可贞与利贞
 不同可贞谓其所处可贞固守之利贞谓利于贞也
 雷氏曰孟子曰人之有是四端也非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也操则存舍则亡而已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伊川曰九五以中正当尊位下复以中正顺应之可
 谓无妄之至者也其道无以加矣无妄之所谓疾者
 谓若治之而不治率之而不从化之而不革以妄而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25-0214b.png
 为无妄之疾舜之有苗周公之管蔡孔子之叔孙武
 叔是也既已无妄而有疾之者则当自如无妄之疾
 不足患也若遂自攻治乃是渝其无妄而迁于妄也
 试暂用也犹曰少尝之也
 单氏曰药者以毒攻疾者也非疾而攻之则其毒反
 能为患矣
 伊川云既已无妄而有疾之者则当自如若遂自攻
 治是渝其无妄而迁于妄也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25-0214c.png
 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
 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
 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
 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
 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传曰礼义不愆何恤人
 言孟子深于易者欤
上九无妄行有𤯝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伊川曰上九居卦之终无妄之极者也极而复行过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25-0214d.png
 于理也过于理则妄矣故行则有过𤯝而无所利是
 穷极而为灾害也
 诸卦虽本天道皆因人事得失而可明有应则为得
 无应则为失乃其常也无妄则异乎是动以天为无
 妄无妄天理也动以人为有妄有妄人欲也有应近
 人欲之私无应即天理之公故六爻以无应为得无
 妄之道初九之得志得无妄之道者也故曰往吉在
 他卦处下而无应难乎其为得志也九四固有无妄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25-0215a.png
 之道圣人以其居阴故微存戒曰可贞固守之则无
 咎矣在他卦刚而不中不当位而无应义无咎者亦
 鲜矣九五得正居尊刚中而应在他卦则无往不利
 在无妄则药不可试六二居中得正又应五之中正
 在他卦其吉可知在无妄则为未当三之所得者牛
 所失者无妄之道乃匪正有眚之人也白云以为幸
 而免在上九则妄行穷灾无攸利矣
(乾下/艮上)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25-0215b.png
 小畜巽畜乾以柔畜之也大畜艮畜乾以刚畜之也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诚斋曰利贞臣能贤也不家食君用贤也君臣相逢
 吉孰大焉虽当险难之世犹济也况治平之世乎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
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单氏曰大畜者虽以畜物为义而非已有所畜则不
 足以畜物也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25-0215c.png
 白云曰刚健笃实犹中庸所谓至诚辉光所谓诚则
 形形则著著则明也日新谓悠久无疆也
 诚斋曰君德刚健则有进而无息君德笃实则有韫
 而无竭韫而进进而韫韫于中者充实则溢于外者
 辉光矣日月常见而终古常新运而无息故也吾君
 之德何为而臻兹尚贤故也上九以阳刚之贤六五
 之君柔顺以下之不曰刚上而尚贤乎然则上九臣
 也居尊位之上可乎上之者尚其德也武尊望曰尚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25-0215d.png
 父康尊毕曰父师是也尚亦上也以五上二位言为
 君尚臣以艮乾二体言为臣止君君之不善曷能止
 之有大人正己之德而潜格其非心也故袖中之鸷
 耻魏徵之见苑中之游畏韩休之閒不然三归之卿
 能禁六嬖之霸贪赀之宰能杜穷奢之主乎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伊川曰天在山中所畜至大之象君子观象以大其
 蕴畜人之蕴畜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25-0216a.png
 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畜成
 其德乃大畜之义也
 白云曰高高在上者天之体也而天道无乎不在人
 亦莫不有之皆自失之耳且以山言之一山必不能
 畜天之大而畜天之道为有馀在人亦然
 龟山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非徒资见闻而已所以
 畜德也畜德则所畜大矣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
 以反说约也世之学者欲以雕绘组织为工誇多斗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25-0216b.png
 靡以资见闻而已故摭其华不如其实未尝畜德而
 反约也彼亦乌用学为哉
初九有厉利己象曰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伊川曰大畜艮止畜乾也初以阳刚又健体而居下
 必上进者也六四在上畜止于己安能敌在上得位
 之势若犯之而进则有危厉故利在己而不进也在
 他卦则四与初为正应相援者也在大畜则相应乃
 为相止畜上之与三皆阳则为合志盖阳皆上进之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25-0216c.png
 物故有同志之象而无相止之义有危则宜己不可
 犯灾危而行也不度其势而进有灾必矣
九二舆说輹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童溪曰小畜之九三见畜于六四而曰舆说輹四说
 其輹也大畜之九二受畜于六五亦曰舆说輹自说
 其輹也夫说人之輹与自说其輹语其势之逆顺盖
 有间矣何者九三刚过而九二则刚得中故也刚而
 得中则进止无失夫何尤乎朱子发曰初刚正也二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25-0216d.png
 刚中也四五柔也柔能畜刚刚知其不可犯而安之
 时也夫气雄九军者或屈于宾赞之仪才力盖世者
 或听于委裘之命故曰大畜时也
 輹说文车轴縳也又云伏兔即今人所谓钩心也一
 云轴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
往上合志也
 伊川曰三刚健之极而上九亦上进之物又处畜之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25-0217a.png
 极而思变也与三乃不相畜而志同相应以进者也
 三以刚健之才而在上者与合志而进其进如良马
 之驰逐言其速也虽其进之势速不可恃其才之健
 与上之应而忘备与慎也故宜艰难其事而由贞
 正之道舆者用行之物卫者所以自防当日闲习其
 车舆与其防卫则利有攸往矣
 大畜为义艮畜乾也故乾三爻皆取被止为义艮三
 爻皆取止之为义以天下论之凡在下之人被畜者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25-0217b.png
 也在上之人畜之者也初九阳微在下进则有厉利
 于止也二则说輹以不行方之于初是安于止而非
 利于止也三则畜极而通与上合志盖将有为之时
 也则当驰逐而致远业焉然驰逐而不知戒则或有
 颠踬之患故利知难而不失正日闲习其舆卫何所
 往而不利哉以一人之身论之初则利于止二则安
 于止三则行其止下卦三爻乃君子成己之道也上
 卦三爻则论成人成物之事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25-0217c.png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安定曰童牛犊牛而无角者也
 伊川曰四艮体应于初畜初者也初居最下阳之微
 者微而畜之则易制犹童牛而加牿则大善而吉不
 劳而无伤故可喜也四居大臣之位当畜之任上畜
 止人君之邪心下畜止天下之恶人人之恶止于初
 则易既盛而后禁则捍格而难胜故上之恶既甚虽
 圣人救之不能免违拂下之恶既甚虽圣人治之不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25-0217d.png
 能免刑戮
 童牛之牿未详古制今农家以绳维二木如鞅板然
 施于犊牛之首是亦童牛之牿之义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伊川曰六五君位止畜天下之邪恶夫以亿兆之众
 发其邪欲之心人君欲力以制之虽密法严刑不能
 胜也夫物有总摄事有机要圣人操得其要则视亿
 兆之心犹一心导之斯行止之则戢故不劳而治其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25-0218a.png
 用若豮豕之牙也豕刚躁之物而牙为猛利若强制
 其牙则用力劳而不能止其躁猛虽系之维之不能
 使之变也若豮去其势则牙虽存而刚躁自止其用
 如此所以吉也君子法豮豕之义知天下之恶不可
 以力制也则察其机持其要塞绝其本原故不假刑
 法严峻而恶自止也且如止盗民有欲心见利则动
 苟不知教而迫于饥寒虽刑杀日施其能胜亿兆利
 欲之心乎圣人则知所以止之之道不尚威刑而修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25-0218b.png
 政教使之有农桑之业知廉耻之道虽赏之不窃矣
 故止恶之道在知其本得其要而已不严刑于彼而
 修政于此是犹患豕牙之利不制其牙而豮其势也
 在上者不知止恶之方严刑以敌民欲则其伤甚而
 无功若知其本制之有道则不劳无伤而俗革天下
 之福庆也张中庸曰宋太祖收诸将之兵权亦豮豕
 之牙之道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25-0218c.png
 诚斋曰止恶而不止善是大畜之义良马相逐而衢
 路大通贤之所以并进道之所以大行善类之所以
 光亨也
 雷氏曰良马驰逐于天衢之中与夫所谓天步艰难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者异矣
 上九为一卦之主畜道已成圣人之道大行也故曰
 天之衢亨伊尹周公足以当之何字或云辞或音荷
 或作向或为衍义皆有所未安当阙之以待知者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25-0218d.png
(震下/艮上)
 伊川曰为卦上艮下震上下二阳爻中含四阴上止
 而下动外实而中虚人颐颔之象也颐养也人口所
 以饮食养人之身故名为颐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
 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
 生养形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动息节宣以养生
 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
 物以养人也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25-0219a.png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伊川曰人之养身养德养人养于人皆以正道则吉
 也观人之所颐与其自求口实之道则善恶吉凶可
 见矣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
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
大矣哉
 温公曰何谓观其所养其人贤则所养必贤也其人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25-0219b.png
 不肖则其所养必不肖也何谓观其自养取于人以
 义自奉养以礼斯贤也取于人无度自奉养无节斯
 不肖也故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取远视其所主达
 视其所举足以知其为人矣
 伊川曰贞吉所养者正则吉也所养谓所养之人与
 养之之道自求口实谓其自求养身之道皆以正则
 吉也圣人极言颐之道而赞其大天地之道则养育
 万物圣人养贤与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禄俾施泽于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25-0219c.png
 天下养贤以及万民也养贤所以养万民也夫天地
 之中品物之众非养则不生圣人裁成天地之道辅
 相天地之宜以养天下至于鸟兽草木皆有养之之
 政其道配天地故夫子推颐之道赞天地与圣人之
 功曰颐之时大矣哉或云义或云用或止云时以其
 大者也万物之生与养时为大故云时
 雷氏曰舜养十六相而去四凶所养正也孟子以寡
 欲养心以直养气又曰万钟于我何加焉自养之正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25-0219d.png
 也此卦体震之三爻皆凶体艮之三爻皆吉盖养之
 道静止则吉躁动则凶故也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子夏传曰言语者祸福之机饮食者康疾之由
 伊川曰雷震于山下山之生物皆动其根荄发其萌
 芽为养之象故君子观其象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
 食以养其体在身为言语于天下则凡命令政教出
 于身者皆是慎之则必当而无失在身为饮食于天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25-0220a.png
 下则凡货资财用养于人者皆是节之则适宜而无
 伤推养身之道养德养天下莫不然也
 兼山曰山以形雷以气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

 伊川曰尔谓初也舍尔之灵龟乃观我而朵颐我对
 尔而设初之所以朵颐者四也然非四谓之也假设
 之辞尔九阳体刚明其才智足以养正者也龟能咽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25-0220b.png
 息不食灵龟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养于外也才虽
 如是然以阳居动体而在颐之时求颐人所欲也上
 应于四不能自守志在上行说所欲而朵颐者也心
 既动则自失必矣迷欲而失己以阳而从阴则何所
 不至是以凶也人见食而欲之则动颐垂涎故以为
 象人之贵乎刚者为其能立而不屈于欲也贵乎明
 者为其能照而不失于正也既惑所欲而失正何刚
 明之有为可贱也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25-0220c.png
 诚斋曰下卦三爻皆自养初九未粹之君子也有贤
 智之资而浅于自养者也以阳明之智如龟之灵非
 无其资也然见六四之贵臣则动颐而求养其智安
 在圣人惜之未绝之也故既责其舍己而徇欲又戒
 之以必凶又耻之以不足贵庶其有改乎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伊川曰女不能自处必从男阴不能独立必从阳二
 阴柔不能自养待养于人者也天子养天下诸侯养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25-0220d.png
 一国臣食君上之禄民赖司牧之养皆以上养下理
 之正也二既不能自养必求养于刚阳若反下求于
 初则为颠倒故云颠颐颠则拂违经常不可行也若
 求养于丘则往必有凶丘在外而高之物谓上九也
 卦止二阳既不可颠颐于初若求颐于上九往则有
 凶在颐之时相应则相养者也上非其应而往求养
 非道妄动是以凶也颠颐则拂经不获其养尔妄求
 于上往则得凶也今有人才不足以自养见在上者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25-0221a.png
 势力足以养人非其族类妄往求之取辱得凶必矣
 六二中正在他卦多吉而凶何也曰时然也阴柔既
 不足以自养初上二爻皆非其与故往求则悖理而
 得凶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
悖也
 上九阳刚居一卦之上天下由己而得养是至公无
 私以养天下者也六三柔邪躁动挟私应以求养焉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25-0221b.png
 宜乎见弃而取凶矣颐之道惟正则吉三之所养如
 此拂违于颐之正道是以凶也勿者禁止之辞以此
 求养何所利哉
 白云曰人之一失必十年而后复可不慎哉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吉
上施光也
 四大臣之位六以阴居之阴柔不足以自养况养天
 下乎初九以阳刚居下在下之贤也与四为应四又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25-0221c.png
 柔顺而正是能顺于初赖初之养也自三以下养口
 体者也四以上养德义者也以君而资养于臣以上
 位而赖养于下皆养德也传云作之君作之师上之
 人能教养其下则为顺今四五皆阴五赖上养四求
 初养于义为不顺故在五则曰拂经在四则曰颠颐
 虽然尧舜犹下询于刍荛周公犹躬吐握恐失天下
 之士况其下者乎此四五颠颐拂经而皆吉也人之
 养德不过内去私欲外重威仪而已君子正其衣冠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25-0221d.png
 尊其瞻视人望之俨然而有所畏也盖不重则不威
 所谓虎视眈眈以养其外者如此孟子曰养心莫善
 于寡欲故先儒云去得一分人欲则存得一分天理
 所谓其欲逐逐以养其内者如此能如是何咎之有
 象云上施光也者盖于二卦之交复推明上下交养
 之义发凡于四则五不待言也魏成食禄千钟什九
 在外故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之贤故曰富观其
 所与上施光者魏成有焉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25-0222a.png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
上也
 伊川曰六五当颐之时而居君位养天下者也然其
 阴柔之质才不足以养天下上有刚阳之贤故顺从
 之赖其养己以济天下君者养人者也反赖人之养
 是违拂于经常既以己之不足而顺从于贤师傅上
 师傅之位也必居守贞固笃于委信则能辅翼其身
 泽及天下故吉也阴柔之质无贞刚之性故戒以能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25-0222b.png
 居贞则吉以阴柔之才虽倚赖刚贤能持循于平时
 不可处艰难变故之际故云不可涉大川也以成王
 之才不至甚柔弱也当管蔡之乱几不保于周公况
 其下者乎故艰险之际非刚明之主不可恃也不得
 已而济艰险者则有矣发此义者所以深戒于为君
 也于上九则据为臣致身尽忠之道言故不同也
 诚斋曰上九位臣而德师六五贞固顺从而天下自
 得其养矣此真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之事也程子以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25-0222c.png
 成王赖周公当之尽矣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伊川曰上九以阳刚之德居师傅之任六五之君柔
 顺而从于己赖己之养是当天下之任天下由之以
 养也宜竭其才力济天下之艰危成天下之治安故
 曰利涉大川得君如此之专受任如此之重苟不济
 天下之艰危何足称委遇而谓之贤乎当尽诚竭力
 而不顾虑然惕厉则不可忘也若上九之当大任如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25-0222d.png
 是能兢畏如是天下被其德泽是大有福庆也
 童溪曰豫之九四天下由之以豫故曰大有得颐之
 上九天下由之以颐故曰大有庆
 白云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稷思天下有饥
 者由己饥之伊尹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
 者如己推而内诸沟中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由
 颐之道盖自任天下之重者如禹稷伊周为能尽之
(巽下/兑上)
卷三 第 52a 页 WYG0025-0223a.png
 大过为卦其义有二一则四刚居中过于强暴上下本
 末皆弱是梁栋倾桡不可扶持之时也一则圣贤所
 蕴畜之天德养之有素而当此大过之时故能立天
 下之大事兴不世之大功故颐次大畜大过次颐也
 非圣贤道德有以大过于人其能救此大过之时乎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为卦上兑下巽四阳居中过于刚强上下皆阴两端
 柔弱故有栋桡之象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卷三 第 52b 页 WYG0025-0223b.png
 轻即大过民为本君为末之意也故王注云初为本
 上为末君弱于上民疲于下居中用事者皆刚梗不
 制之臣也栋既桡矣大厦其将颠乎刚过而中巽而
 说行乃拯之之道也故曰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
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白云曰当本末弱而栋桡之时非过于用刚不可也
 夫大厦将颠梁栋倾桡不可扶持是以必当大过治
卷三 第 53a 页 WYG0025-0223c.png
 之也亦犹衰乱之世天下荡然无纲纪文章非圣人
 大过常道以治之岂能复治哉利有攸往亨者利于
 圣贤大过治之然后亨也由此观之大过之时亦非
 不可治之世特蛊弊之大者耳患无刚过而中之德
 以行大过之事也然刚过而中非刚德过中也乃刚
 过之德又不失中者也刚过之德既不失中又巽而
 说行者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也所谓致天下之大
 利成天下之大顺者也以是而有攸往宁无亨乎大
卷三 第 53b 页 WYG0025-0223d.png
 过之时大矣非大人孰能当之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巽在兑上泽上有风乃乘木舟虚济物之象也在卦
 则为中孚巽在兑下泽灭其木乃舟沉泽中不能济
 物之象也在卦则为大过是贤人君子负经济大过
 人之才或沉于下僚或隐于侧陋而不见知于上也
 君子当此之时或进则大有为反本末之衰独立不
 惧可也或退而穷处则坚贞不移著书立言垂法将
卷三 第 54a 页 WYG0025-0224a.png
 来遁世无闷可也禹之治水伊尹之相汤狄梁公之
 谋唐温太真之谋晋皆大过之事可谓独立不惧者矣
 孔子反鲁而删诗书系周易作春秋颜子人不堪其
 忧而不改其乐亦皆大过之事可谓遁世无闷者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诚斋曰君子当大过之世而在下柔以顺承洁以自
 淑而已郭林宗曰大厦将颠非一木之枝不忤群小
 独免党祸故无咎
卷三 第 54b 页 WYG0025-0224b.png
 徐氏曰巽则柔顺而其色为白
 雷氏曰大过之世刚得位得中然后可以过越而济
 之初六以柔在下岂能有为而拯弱扶衰乎当避难
 全身而已夫置器者苟措于地则安而无伤矣犹以
 为未而恐其伤也又用茅以藉之则安之甚而慎之
 至也茅之为物洁白柔顺犹之避难也苟遁于世则
 可矣然非洁白则有同俗之污非柔巽则有违世之
 害必洁白以治己柔顺以随时所谓危行言逊和而
卷三 第 55a 页 WYG0025-0224c.png
 不同之道也以此而往何咎之有哉此藉用白茅无
 咎之意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
过以相与也
 伊川曰阳之大过比阴则合故二与五皆有生象九
 二当大过之初得中而居柔与初密比而相与初既
 切比于二二复无应于上其相与可知是刚过之人
 而能以中自处用柔相济者也过刚则不能有所为
卷三 第 55b 页 WYG0025-0224d.png
 九三是也得中用柔则能成大过之功九二是也杨
 者阳气易感之物阳过则枯矣杨枯槁而复生稊阳
 过而未至于极也九二阳过而与初老夫得女妻之
 象老夫而得女妻则能成生育之功二得中居柔而
 与初故能复生稊而无过极之失无所不利也在大
 过阳爻居阴则善二与四是也稊根也刘琨劝进表
 云生繁华于枯荑谓枯根也郑玄易亦作荑字与稊
 同老夫之说少女少女之顺老夫其相与过于常分
卷三 第 56a 页 WYG0025-0225a.png
 为九二初六阴阳相与之和过于常也
 诚斋曰九二以阳刚之才居谦柔之地以下比于初
 六此大臣之能下士而得助者也持是道以当大厦
 将颠之世则废可兴衰可扶矣木枯而根生废可兴
 也身老而妻壮衰可扶也然则大厦之颠何患于不
 起哉故曰无不利萧何必荐韩信邓禹必荐寇恂所
 谓大厦非一木之枝太平非一士之略也巽木也九
 二刚过故谓枯杨为老夫又长女也故初六为女妻
卷三 第 56b 页 WYG0025-0225b.png
 初六耦而敷散根象也故为生稊根也
 张中庸曰初六在下阳过于阴之象也大过阳过阴
 之时过于阴则吉则利不过则凶则丑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温公曰大过则已过矣正可济之以柔而不可济之
 以刚也大过之阳皆以居阴为吉而不以得位为义
 九三居阳履刚而在一体之上刚狠强愎不可辅弼
 者也故曰栋桡凶
卷三 第 57a 页 WYG0025-0225c.png
 伊川曰九三以刚过之阳复以刚自居而不得中刚
 过之甚者也以过甚之刚动则违于中和拂于众心
 安能当大过之任乎故不胜其任如栋之桡倾败其
 室是以凶也取栋为象者以其无辅而不能胜重也
 或曰三巽体而应于上岂无用柔之义乎曰言易者
 贵识势之重轻时之变易三居刚而用刚巽既终而
 将变岂复有用柔之义应者谓志相从也刚强之过
 则不能取于人人亦不能亲辅之如栋桡折不可支
卷三 第 57b 页 WYG0025-0225d.png
 辅也栋当室之中不可加助是以不可以有辅也
 伊川谓巽终将变无用柔之义者盖说卦其究为躁
 卦之意也
 刘佚庵曰三四居一卦之中故皆有栋象九三以刚
 居刚不胜其重故有栋桡之象
九四栋隆吉有他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伊川曰四居近君之位当大过之任者也居柔为能
 用柔相济既不过刚则能胜其任如栋之隆起则吉
卷三 第 58a 页 WYG0025-0226a.png
 不桡曲以就下也谓不下系于初也或曰二比初则
 无不利四若应初则为吝何也曰二得中而比于初
 为以柔而相济之义四与初为正应志相系者也九
 居四刚柔得宜矣复牵系于阴以害其刚则可吝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
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东坡曰得者如父不能得之于子之得也过者得不
 过者故二得初六上六得九五也阴在卦初女妻之
卷三 第 58b 页 WYG0025-0226b.png
 象阴在卦末老妇之象九五不能过小者又为小者
 所乘而反承焉故曰老妇得其士夫
 伊川曰九五当大过之时本以中正居尊然下无应
 助固不能成大过之功而上比过极之阴其所相济
 者如枯杨不生根而生华旋复枯矣安能久乎老妇
 而得士夫岂能成生育之功五虽非少比老妇则为
 壮矣于五无所赖也故反称妇然以士夫而得老妇
 虽无罪咎殊非美也故云无咎无誉象复言其可丑也
卷三 第 59a 页 WYG0025-0226c.png
 白云曰无咎无誉者仅得无咎幸矣何誉之有二之
 枯杨谓老夫也五之枯杨谓老妇也老妇之得士夫
 反婚姻男女之正方之女妻为可丑也老夫女妻刚
 为主而柔辅之大过之得者也故无不利老妇士夫
 则柔为主而刚辅之大过之失者也故无誉而象言
 何可久亦可丑之意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伊川曰上六以阴柔处过极是小人过常之极者也
卷三 第 59b 页 WYG0025-0226d.png
 小人之所谓大过非能为大过人之事也直过常越
 理不恤危亡履险蹈祸而已如过涉于水至灭没其
 顶其凶可知小人狂躁以自祸盖其宜也复将何尤
 故曰无咎言自为之无所怨咎也因泽之象而取涉义
 白云曰先儒以上六为龙逢比干之事亦以凶而无
 咎为义然龙逢比干刚德之贤非阴柔自任之人其
 道殊不相类
 诚斋曰水溢而过于涉者不足以济川而徒没其顶
卷三 第 60a 页 WYG0025-0227a.png
 任重而过其才者不足以济难而灭其身王衍曹爽
 训注以之
(坎下/坎上)
 伊川曰习谓重习他卦虽重不加其名独坎加习者
 见其重险险中复有险其义大也凡阳在上者止之
 象在中陷之象在下动之象阴在上说之象在中丽
 之象在下巽之象陷则为险习重也如学习温习皆
 重复之义坎险也卦之所言处险难之道也坎水也
卷三 第 60b 页 WYG0025-0227b.png
 一始于中有生之最先者也故为水陷水之体也
 南轩曰乾唱而坤和乾尊而坤卑出于自然所不可
 乱者也得于乾曰震曰坎曰艮得于坤曰巽曰离曰
 兑是六物虽相摩于天地之间不可以相无然而得
 于乾者每无待而有济得于坤者皆不能特立以成
 功震为雷巽为风雷者震起万物而为之发端风则
 因有所吹嘘而长养之坎为水离为火水有常行而
 无所赖火托薪然后始得以见其体艮为山兑为泽
卷三 第 61a 页 WYG0025-0227c.png
 山能厚载万物而生植之泽非因物则不能施其滋
 润之功此所谓出于自然而不可乱者也然则人欲
 犯尊卑之分灭倡随之义其可乎哉
 雷氏曰险以阴言阴之性险故也陷以阳言一阳陷
 于二阴之中故也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孔疏习有二义一者习重也险之重叠乃成险之用
 也二者人之行险须便习其事乃可得通故云习也
卷三 第 61b 页 WYG0025-0227d.png
 疏谓便习其事者乃素患难行乎患难之意也乾坤
 之外纯卦皆有习义独于坎加习字者得非发六子
 之凡举一隅之意乎
 伊川曰阳实在中为中有孚信维其心诚一故能亨
 通行有尚谓以诚一而行则能出险有可嘉尚谓有
 功也不行则常在险中矣
 白云曰一阳陷于二阴然终不能陷者刚中也刚中
 则所守至固虽非亨而亨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
卷三 第 62a 页 WYG0025-0228a.png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
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
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伊川曰习坎者谓重险也水流而不盈阳动于险中
 而未出于险也乃水性之流行而未盈于坎既盈则
 出乎坎矣行险而不失其信阳刚中实居险之中行
 险而不失其信者也坎中实水就下皆为信义有孚
卷三 第 62b 页 WYG0025-0228b.png
 也维其心可以亨通者乃以其刚中也中实为有孚
 之象至诚之道何所不通以刚中之道而行则可以
 济险难而亨通也以其刚中之才而往则有功故可
 嘉尚若止不行则常在险中矣坎以能行为功高不
 可升者天之险也山川丘陵地之险也王公君人者
 观坎之象知险之不可陵也故设为城郭沟池之险
 以守其国保其民人是有用险之时其用甚大故赞
 其大矣哉山河城池设险之大端也若夫尊卑之辨
卷三 第 63a 页 WYG0025-0228c.png
 贵贱之分明等威异物采凡所以杜绝陵僭限隔上
 下者皆体险之用也
 横渠曰今水临万仞之山要下即下无复凝滞人在
 前唯知有义理而已则复何回避所以心通
 龟山曰水流而不盈阳微未出中也万折必东行险
 而不失其信也
 诚斋曰坎本坤也乾一阳交其中而生水水内阳而
 外阴故其明内景离本乾也坤一阴交其中而生火
卷三 第 63b 页 WYG0025-0228d.png
 火内阴而外阳故其明外景阳动故曰水流陷于中
 而未出故曰不盈王九五公九二法天之不可升故
 设卑高贵贱之严法地之不可踰故设城郭沟池之
 固有险之时不可不济无险之用不可不设故曰大
 矣哉
 雷氏曰夫坎之险陷害人甚矣而用得其道则可以
 守国犹之水火烹饪灌溉以为养而人非水火不生
 用之得其道也苟用失其道则漂溺焚燎害莫甚焉
卷三 第 64a 页 WYG0025-0229a.png
 道德亦然刚者君子之道也用刚以为仁则仁不可
 胜用矣用刚以为直则直不可胜用矣若夫用刚以
 为暴虐则暴虐亦无所不至天下之事无不然顾用
 之如何耳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伊川曰两坎相习水流仍荐而至之象也水自涓滴
 至于寻丈至于江海荐习而不骤者也其因势就下
 信而有常故君子观坎水之象取其有常则常久其
卷三 第 64b 页 WYG0025-0229b.png
 德行取其荐习相受则以习熟其教令之事夫发政
 行教必使民熟于闻听然后能从故三令五申之若
 骤告未喻遽责其从虽严刑以驱之不能也故当如
 水之荐习
 童溪曰君子德行贵乎有常而教事贵于习熟德行
 而有常则其视屋漏暗室无异于十目十手之地也
 教事而习熟则困而知学而知其与生而知一也勉
 强而行利而行其与安而行一也此不舍昼夜之功
卷三 第 65a 页 WYG0025-0229c.png
 也其在彖所谓不失其信是也中庸曰自明诚谓之
 教此教事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窞坎中之陷处初六以阴柔处重险之下无刚中之
 德失处险之道非徒不能出乎险而更入于坎中之
 陷处其凶可知故象曰失道凶也处险之道何如有
 孚心亨而已固非初六之所能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卷三 第 65b 页 WYG0025-0229d.png
 伊川曰二以刚中之才虽处艰险而能自保不至陷
 于深险是所求小得然未能出坎中之险也君子处
 艰险而能自保者刚中而已刚则才足自卫中则动
 不失宜
 龟山曰二阴在外有险也一阳间乎二阴之间未能
 出中也虽有刚明之才未出中则不足以夷天下之
 险故求小得而已夫求者自求也外虽有险而心常
 亨故曰求小得
卷三 第 66a 页 WYG0025-0230a.png
 白云曰圣人所谓求小得不过明哲保身而已异乎
 小人之求之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
终无功也
 童溪曰乾之九三处二乾之间故曰终日乾乾坎之
 六三处二坎之间故曰来之坎坎来谓下而即二坎
 也之谓往而之四亦坎也以言进退皆险也夫居进
 退皆险之地自君子处之其恐惧不安何如也然三
卷三 第 66b 页 WYG0025-0230b.png
 乃以阴柔不正之才不知恐惧乃于险而且枕焉则
 不安之地为可安之也故入于坎窞其曰勿用云者
 戒之之辞三下之终也故曰终无功杨氏曰孟子所
 谓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安往而不入于
 坎以此涉险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
刚柔际也
 东坡曰夫同利者不交而欢同患者不约而信四非
卷三 第 67a 页 WYG0025-0230c.png
 五无以为主五非四无以为蔽馈之以薄礼行之以
 简陋而终不相咎者四与五之际也
 伊川曰大臣当险难之时唯至诚见信于君其交固
 而不可閒又能开明君心则可保无咎矣夫欲上之
 笃信唯当尽其质实而已多仪而尚饰莫如燕享之
 礼故以燕享喻之言当不尚浮饰唯以质实而用一
 樽之酒二簋之食复以瓦缶为器质之至也其质实
 如此又须纳约自牖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导
卷三 第 67b 页 WYG0025-0230d.png
 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人臣以忠信善道
 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且如君心蔽于
 荒乐唯其蔽也故尔虽力诋其荒乐之非其如不省
 何必于所不蔽之事推而及之则能悟其心矣自古
 能諌其君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故讦直强劲者率
 多取忤而温厚明辨者其说多行且如汉祖爱戚姬
 将易太子是其所蔽也群臣争之者众嫡庶之义长
 幼之序非不明也如其蔽而不察何四老者高祖素
卷三 第 68a 页 WYG0025-0231a.png
 知其贤而重之此其不蔽之明心也故因其所明而
 及其事则悟之如反手且四老人之力孰与张良群
 公卿及天下之心其言之切孰与周昌叔孙通然而
 不从彼而从此者由攻其蔽与就其明之异耳又如
 赵王太后爱其少子长安君不肯使质于齐此其蔽
 于私爱也大臣諌之虽强既曰蔽矣其能听乎爱其
 子而欲使之长久富贵者其心之所明也故左师触
 龙因其所明而导之以长久之计故其听也如响非
卷三 第 68b 页 WYG0025-0231b.png
 唯告于君者如此为教者亦然夫教必就人之所长
 所长者心之所明也从其心之所明而入然后推及
 其馀孟子所谓成德达才是也象只举首句如此比多
 矣刚柔指四与五谓君臣之交际也
 龟山曰夫处重险之中非盈礼尚文之时故用缶
 白云曰有孚者坎之德君子行险而不失其信所以
 法其德也观乎六四盖可见矣且一樽之酒二簋之
 食瓦缶之器至微物也苟能虚中尽诚以通交际之
卷三 第 69a 页 WYG0025-0231c.png
 道君子不以微薄为失礼亦犹自牖纳约其诚已至
 不必阶序行礼之地是以终无咎也坎之六四在上
 体之下与五为比当刚柔交际之地所谓能用有孚
 之道者也传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
 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
 羞于王公者无他焉交际之道以诚为主故也
 汉上曰簋贰樽酒而簋副之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卷三 第 69b 页 WYG0025-0231d.png
 伊川曰九五刚中之才居尊位宜可以济于险然下
 无助也二陷于险中未能出馀皆阴柔无济险之才
 险难之时非君臣协力其能济乎五之道未大以无
 臣也
 盈满也祗(之是/反)与抵通至也复卦云无祗悔九五在
 坎之中是不盈也不盈则常在于坎中盈则平而出
 矣故曰无咎常人遇险陷溺而不能出者皆是也惟
 刚中之君子知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乃
卷三 第 70a 页 WYG0025-0232a.png
 能涉险而无咎中未大者谓学未至德未充也学至
 而德充则何难之不可济哉故彖云行有尚往有功
 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
凶三岁也
 童溪曰耿希道曰居险贵于过过则身免于险用险
 戒于过过则人惧其害上六在上非居险者乃用险
 也夫过于用险则强人而使我服故拘囚之无所不
卷三 第 70b 页 WYG0025-0232b.png
 用其威虽然其威既穷而不得其情犹昔也则上有
 失道之名而下无说服之实矣故曰系用徽纆寘于
 丛棘三岁不得凶夫徽纆刑威之具丛棘刑威之地
 也系之徽纆寘之丛棘之中三岁之久犹不得其情
 则在人者久罹其害而在上愈增失道之愆矣故曰
 上六失道凶三岁也夫居下而失居险之道者初六
 是也居上而失用险之道者上六是也故语坎之失
 道而凶者惟初上二爻焉何者初太下而上太过故
卷三 第 71a 页 WYG0025-0232c.png
 也
 单氏曰刘表云三股为徽两股为纆皆索名以系罪
 人荀九家易曰周礼王之外朝左九棘右九棘议狱
 于其下害人者加明刑任之以事上罪三年而舍中
 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
 孔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
 喜况用刑三岁之久而不得其情者乎
(离下/离上)
卷三 第 71b 页 WYG0025-0232d.png
 伊川曰离丽也明也取其阴丽于上下之阳则为附
 丽之义取其中虚则为明义离为火火体虚丽于物
 而明者也又为日亦以虚明之象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伊川曰离丽也万物莫不皆有所丽有形则有丽矣
 在人则为所亲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事皆其所
 丽也人之所丽利于贞正得其正则可以亨通故曰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牛之性顺而又牝焉顺之至也
卷三 第 72a 页 WYG0025-0233a.png
 既附丽于正必能顺于正道如牝牛则吉也畜牝牛
 谓养其顺德人之顺德由养以成既丽于正当养习
 以成其顺德也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伊川曰离丽也谓附丽也天地之中无无丽之物在
 人当审其所丽丽得其正则能亨也上下皆离重明
 也五二皆处中正丽乎正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
卷三 第 72b 页 WYG0025-0233b.png
 处中正可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二五以柔顺丽
 于中正所以能亨人能养其至顺以丽中正则吉故
 曰畜牝牛吉也五亦云正者中则正矣
 龟山曰离为火火无常形丽物而有形故离丽也夫
 盈天地之间皆物也未有无所丽而能成者故曰日
 月丽乎天而明生焉百谷草木丽乎土而利成焉皆
 丽得其正而亨者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卷三 第 73a 页 WYG0025-0233c.png
 伊川曰若云两明则是二明不见继明之义故云明
 两明而重两谓相继也震巽之类亦取荐随之义然
 离之义尤重也大人以德言则圣人以位言则王者
 大人观离明相继之象以世继其明德照临于四方
 大凡以明相继皆继明也举其大者故以世袭继照
 言之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诚斋曰初九以文明之德刚阳之资居离明之初如
卷三 第 73b 页 WYG0025-0233d.png
 火之始然日之始旦虽在下而未升无位而未进其
 文明之德已不可掩矣非晦其明则众之所忌咎之
 所集敬者畏谨以晦其明也故无咎非无咎也敬畏
 以辟之也履错然敬貌犹云踧踖盘辟也夫子之少
 也孟僖子已知其圣矣然圣德彰而众忌兴晏子子
 西之贤然且疑其害于国于陈蔡大夫乎何诛曰圣
 则吾不能圣则吾岂敢事君尽礼为礼必敬恂恂訚
 訚似不能言故匡人不能杀桓魋不能害不然何以
卷三 第 74a 页 WYG0025-0234a.png
 辟咎哉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伊川曰二居中得正丽于中正也黄中之色文之美
 也文明中正美之盛也故云黄离以文明中正之德
 上同于文明中顺之君其明如是所丽如是大善之
 吉也所以元吉者以其得中道也不云正者离以中
 为重所以成文明由中也正在其中矣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
卷三 第 74b 页 WYG0025-0234b.png
之离何可久也
 伊川曰八纯卦皆有二体之义乾内外皆健坤上下
 皆顺震威震相继巽上下顺随坎重险相习离二明
 继照艮内外皆止兑彼己相说而离之义在人事最
 大九三居下体之终是前明将尽后明当继之时人
 之始终时之革易也故为日昃之离日下昃之明也
 昃则将没矣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终常道也
 达道者顺理为乐缶常用之器也鼓缶而歌乐其常
卷三 第 75a 页 WYG0025-0234c.png
 也不能如是则以大耋为嗟忧乃为凶也人之终尽
 达者则知其常理乐天而已遇常皆乐如鼓缶而歌
 不达者则恐怛有将尽之悲乃大耋之嗟为凶也此
 处死生之道也日既倾昃明能久乎明者知其然也
 故求人以继其事退处以休其身安常处顺何足以
 为凶也
 兼山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
 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卷三 第 75b 页 WYG0025-0234d.png
 尔若孔子者又安有大耋之嗟乎
 刘佚庵曰若知其将老不能自乐而恐怖伤嗟是自
 以为凶也
 荀爽曰初为日出二为日中三为日昃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
所容也
 伊川曰九四以阳居离体而处四刚躁而不中正且
 重刚以不正而刚盛之势突如而来又承六五阴柔
卷三 第 76a 页 WYG0025-0235a.png
 之君其刚盛陵烁之势气焰如焚然故云焚如四之
 所行不善如此必被祸害故云死如众所弃绝故云
 弃如至于死弃祸之极矣故不假言凶也上陵其君
 不顺所承人恶众弃天下所不容也
 诚斋曰九四逼近君之地而席内外重火之气燄故
 其兴暴然其来宇然若有纵焚之势而不可扑灭者
 然六五中正而不可犯此其火必至于若烬而死若
 灰而弃焉耳
卷三 第 76b 页 WYG0025-0235b.png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雷氏曰涕泪也沱若多也六五以柔处尊位近有突
 如之乱故涕之多忧之甚虽然六五柔丽乎中正则
 非失道之主而又有公侯之忠烈者附之以顺讨逆
 除其乱而吉矣上九之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是也故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明帝用温峤陶侃讨王敦
 即此爻之义也王公谓王之三公指上九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象曰王用出
卷三 第 77a 页 WYG0025-0235c.png
征以正邦也
 伊川曰去其首恶而非及其丑类也
 雷氏曰六五柔处尊位而遭突如之乱当此之时其
 邦可谓不正矣征者上伐下以正也上九刚而明者
 也故王用以出征焉以正行师其有嘉美之功必矣
 其出征非多杀也折首而已折首者歼厥渠魁之谓
 也丑等也且王之所以用出征者非贪残构怨妄动
 干戈以糜烂其民也但欲除乱以正邦而已此其所
卷三 第 77b 页 WYG0025-0235d.png
 以称王也天下归往谓之王
 
 
 
 
 
 
 学易记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