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学易记 提要
学易记 提要 第 1a 页 WYG0025-00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学易记       易类
  提要
    (臣/)等谨案学易记九卷元李简撰简里贯未
    详自序称已未岁承乏倅泰安已未为延祐
    六年盖仁宗时也其书所采自子夏易传以
    逮张特立刘肃之说凡六十四家一一各标
    姓氏其集数人之说为一条者亦注曰兼采
学易记 提要 第 1b 页 WYG0025-0097b.png
    某某其不注者则简之新义矣大抵仿李鼎
    祚集解房审权义海之例自序称在东平时
    与张中庸刘佚庵王仲徽聚诸易解节取之
    张与王意在省文刘之设心务归一说仆之
    所取宁失之多以俟后来观者去取又称已
    未岁取向所集重加去取则始博终约盖非
    苟作故所言多淳实不支其所见杨彬夫五
    十家解单沨三十家解今并不存即所列六
学易记 提要 第 2a 页 WYG0025-0098a.png
    十四家遗书亦多散佚因简所辑犹有什一
    之传则其功亦不在鼎祚审权下也乾隆四
    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学易记 提要 第 3a 页 WYG0025-0098c.png
学易记原序
伊川先生尝云学易者当看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
家文字令通贯然后却有用心处时先生易傅未出也
及温陵曾献之集大易粹言傅于世则学者知有所宗
而三家之说不无去取也岁在壬寅春三月予自泰山
之莱芜挈家迁东平时张中庸刘佚庵二先生与王仲
徽辈方聚诸家易解而节取之一相见遂得厕于讲席
之末前后数载凡读六七过其书始成然人之所见不
学易记 提要 第 3b 页 WYG0025-0098d.png
能尽同其去取之间则亦不能无少异大抵张与王意
在省文刘之设心务归一说仆之所取宁失之多以俟
后来观者去取也仆居莱芜几二载当时所读之易止
有王辅嗣与粹言而已诸家之说则未之见也六百日
之间节取粹言凡三度前贤之说或中心有所不安则
思之夜以继日虽在道路鞍马间与窗下无少异脱有
所得随即书之以待它年读之验其学之进与否也比
迁东平积谬说百馀段及得胡安定王荆公南轩晦庵
学易记 提要 第 4a 页 WYG0025-0099a.png
诚斋诸先生全书及杨彬夫所集五十家解单沨所集
三十家解读之谬说暗与前贤之说相合者十有二三
私心始颇自信今卷中凡无名字者以兼采诸人之意
合而为一说不能主名亦或有区区管见辄不自揆而
厕于其间者其初心将便观览而传于家非敢有意传
诸人以取著述之名也亲友之间有坚欲求观而不能
违者或复为人录去予甚患之已未岁承乏倅泰安山
城事少遂取向之所集学易记观之重加去取焉噫亲
学易记 提要 第 4b 页 WYG0025-0099b.png
友相知相爱由此书𫉬谤𫉬罪于朋侪亦由此书它日
必有能辨之者中统建元庚申秋七月望日信都李简

学易记 提要 第 5a 页 WYG0025-0099c.png
  诸儒姓氏
卜氏(商/)子夏(经解/)   王氏(弼/) 辅嗣(注/)
韩氏(伯/)康伯(注系/)   孔氏(颖达/)仲达(疏/)
希夷陈氏(博/) 图南  安定胡氏(瑗/) 翼之
濂溪周氏(惇颐/)茂叔  康节邵氏(雍/) 尧夫
涑水司马氏(光/)君实  临川王氏(安石/)介甫
徂徕石氏(介/) 守道  东坡苏氏(轼/) 子瞻
明道程氏(颢/) 伯淳  伊川程氏(颐/) 正叔
学易记 提要 第 5b 页 WYG0025-0099d.png
横渠张氏(载/)子厚  广平游氏(酢/) 定夫
龟山杨氏(时/)中立  兼山郭氏(忠孝/)立之
白云郭氏(雍/)子和  东莱吕氏(祖谦/)伯恭
龚氏(原/)  深甫  徐氏(君平/)
邵氏(秬/)      范氏(谔昌/)
耿氏(南仲/) 希道  汉上朱氏(震/) 子𤼵
平原单氏(沨/)    童溪王氏(宗传/)景孟
潘氏(梦旂/) 天锡  余氏(童/)
学易记 提要 第 6a 页 WYG0025-0100a.png
郑氏(东卿/)      王氏(师心/)
晦庵朱氏(熹/) 元晦  南轩张氏(栻/)敬夫
诚斋杨氏(万里/)庭秀  京口先生
西溪李氏      刘氏(牧/)  长民
榕台林氏      黄氏(林中/)
郑氏(汝谐/)  舜举  宋氏(齐愈/)
陈氏(子明/)      荀氏
学士钱氏(藻/)     于氏(宝/)
学易记 提要 第 6b 页 WYG0025-0100b.png
宋氏(咸/)       庄氏
都氏        牧氏
李氏(元量/)      辛氏
淩氏        孙氏(谔/)
博士李氏      袁氏(机仲/)
景氏(绍/)       杨氏(彬夫/)
西山真氏(德秀/)景元  鹤山魏氏(了翁/)华夫
浑源雷氏(思/) 西仲  闲闲赵氏(秉文/)周臣
学易记 提要 第 7a 页 WYG0025-0100c.png
中庸张氏(特立/)文举  佚庵刘氏(肃/)才卿
学易记 提要 第 8a 页 WYG0025-0101a.png
 学易记图说
朱文公曰近世说易者于象数全然阔略其不然者又
太拘滞支离不可究诘故推本圣人经传中说象数者
只此数条以意推之以为足以上究圣人画卦作易之
本旨下济生人观变玩占之实用
 文公此说甚惬愚意然仆所取之图则亦不能尽同
 也其六十四卦方图盖因推广河图而得之也理与
 象数备见于图伏羲八卦既画此图巳具天地间真
学易记 提要 第 8b 页 WYG0025-0101b.png
 先天之注脚也
学易记 提要 第 9a 页 WYG0025-0101c.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25-0102a.png
 河图洛书之数邵尧夫传于李挺之挺之传于穆伯
 长伯长传于种明逸明逸传于陈图南
 河图九宫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五居中央纵横皆十五伏羲观河图而画八卦者此
 也其图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中者为
 主而外者为客正者为君而侧者为臣也纵横参伍
 无适而非十五此变化无穷之所以为妙也洛书之
 位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居北地以二生火而
学易记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25-0102b.png
 天以七成之居南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居东
 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居西天以五生土而地
 以十成之居中阳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
 谓天数五也阴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属乎地所谓
 地数五也天地之数各以其类而相求所谓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也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
 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有五此洛书之全数也文王
 后天八卦之位盖出乎此故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
学易记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25-0102c.png
 则之或曰河图洛书其图虽傅古今无说不知伏羲
 见河图时怎生消息取数画卦定位来子于易学用
 心非一日亮有所见盍为我言之曰先天论数其体
 有三后天论数其用有二盖先天明易之体后天明
 易之用也何谓三天地有奇偶之数天一地二是也
 先天有自然之数乾一兑二是也五行有生成之数
 水一火二是也河图九宫纵横十五先天取数三者
 不遗此孔子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
学易记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25-0102d.png
 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也先天则河图后
 天则洛书其说具见于后
学易记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25-0103a.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25-0103c.png
 先天乾一位在南方兑二位在东南离三位在东方
 震四位在东北巽五位在北方坎六位在西北艮七
 位在西方坤八位在西南系辞自天地定位至坤以
 藏之明先天也
 阳极于九故乾位南方阴极于二故坤位西南盖阳
 主进而阴主退也金之生数四故兑位东南木之成
 数八故震位东北其离巽坎艮之位皆取先天自然
 之数巽得五数位当居中其所以居一者一乃一元
学易记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25-0103d.png
 之气散之则为五行敛之则复一元也或曰八卦之
 中巽何独能运五行而复太极曰巽风也风之性无
 往而不入又顺理而能行权也八卦定位或以阴阳
 或以五行或以自然之数参取互见九宫无遗亦纵
 横十五之义也向使巽便能居一则五为无用之数
 矣说卦曰震东方也兑正秋也离也者明也坤也者
 地也或言体或言用或言时或言方所亦此互见之
 意也又乾坤父母也长男长女位乎外少男少女居
学易记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25-0104a.png
 左右此亦天下之通情也后天八卦出于洛书以震
 代离盖取木之生数也故万物出乎震东方又有木
 之成数故巽得次震而代兑也以离代乾火之成数
 七也以兑代艮以乾代坎取四九金生成之数也以
 坎代巽者水生成之数在北也以艮代震取土生成
 之数位乎东北终始万物也六子从乾变易方所独
 坤居西南不动者亦阳动阴静之意也
学易记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25-0104c.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25-0104d.png
 天地之初一气而已云太极者一气未分之初欤一
 气既分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是生两仪也两仪
 既分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是生四象也万物出
 乎震而齐乎巽得天三地八生成之数震阳木巽阴
 木之象也木生火天七火之成数万物皆相见离为
 南方之卦也火生土阴极于二故坤位西南万物皆
 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土生金说乎兑战乎乾得四
 九生成之数兑阴金乾阳金之象也金生坎水正北
学易记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25-0105a.png
 方之卦于时为冬万物归根复命之时也水受制于
 土故艮居东北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元而贞
 贞而元无有已也艮也者其造化循环之枢欤
学易记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25-0105c.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25-0105d.png
 太极判而为天地天地之中又有阴阳刚柔孔子所
 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也阴阳
 之中又有阴阳其法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其叙乾
 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首乾尾坤以
 阴阳先后为数也
学易记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25-0106a.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19a 页 WYG0025-0106c.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20a 页 WYG0025-0107a.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21a 页 WYG0025-0107c.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22a 页 WYG0025-0108a.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23a 页 WYG0025-0108c.png
 孔子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者此也非止乎此也八卦之中分列五十
 六卦亦皆首尾相错夬与复相错睽与革相错其馀
 相次至于谦剥皆相错又非止乎此也乾与坤相伏
 故相对夬与剥相伏又相对其馀相次至于复姤悉
 皆两两相伏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阳之精互藏其
 宅洪紫微此图其自然之理盖出于伏羲八卦次序
 图因而重之而为六十四也此图传世始于迈邪其
学易记 提要 第 23b 页 WYG0025-0108d.png
 亦有所受也邪是因见尧夫乾南坤北之先天遂更
 而为此图邪要之有天地以来便有此象伏羲既画
 之后此图已具天地之间矣
学易记 提要 第 24a 页 WYG0025-0109a.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25a 页 WYG0025-0109c.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26a 页 WYG0025-0110a.png

学易记 提要 第 27a 页 WYG0025-0110c.png
 此先天衍河图纵横自然之数图也一者太极也六
 十四者卦之用也其数六十有五者亦犹大衍之数
 五十也四因六十五得策二百六十纵横得策四千
 一百六十复以四位成簇纵横二簇乘之又得策四
 千一百六十斜取之又得策五百二十复以四位成
 簇斜取之又得策二千八十南与北合东与西交又
 得策五百二十共得策万有一千四百四十以当万
 物之数也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学易记 提要 第 27b 页 WYG0025-0110d.png
 首乾尾坤左旋而圆象自然洪紫微之先天不期合
 而合矣夬九大有十大壮十一小畜十二需十三大
 畜十四泰十五履十六复左旋八卦皆乾宫夬履相
 对乾兑相交也睽十七归妹十八中孚十九节二十
 四卦对峙皆本兑宫损二十一临二十二同人二十
 三革二十四四卦相对宗西北泽火之象丰二十五
 家人二十六既济二十七贲二十八四卦相对峙皆
 本离宫明夷二十九无妄三十随三十一噬嗑三十
学易记 提要 第 28a 页 WYG0025-0111a.png
 二四卦相对亦西北火雷之象益三十三屯三十四
 颐三十五复三十六四卦相对皆本震宫姤三十七
 大过三十八鼎三十九恒四十四卦对峙皆本巽宫
 井四十一蛊四十二升四十三讼四十四四卦相对
 亦西北水风之象困四十五未济四十六解四十七
 涣四十八四卦对峙皆本坎宫蒙四十九师五十遁
 五十一咸五十二旅五十三小过五十四渐五十五
 蹇五十六八卦右旋蒙蹇相对山水相交八卦皆山
学易记 提要 第 28b 页 WYG0025-0111b.png
 水之象谦五十七否五十八萃五十九晋六十豫六
 十一观六十二比六十三剥六十四八卦复右旋皆
 本坤宫谦剥相对地与山交六十四卦亦皆首乾尾
 坤乾运坤外其布列之位与夫纵横之数一位不可
 移一数不可乱非智营非力索其阴阳五行六十四
 卦万物之理之数天造地设自然而然此图当与洪
 紫微之先天相为表里也或曰泽火火雷风水何以
 皆宗西北曰此先天中已隐西北首乾之意也
学易记 提要 第 29a 页 WYG0025-0111c.png
 学易记纲领
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或问伊
川曰不知圣人何以因学易后始能无过曰先儒谓孔
子学易后可以无大过此大段失却文义圣人何尝有
过如待学易后无大过却是未学易前尝有大过也此
圣人如未尝学易何以知其可以无大过盖孔子时学
易者支离易道不明仲尼既修他经惟是易未尝𤼵明
故谓弟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期之五十然后赞
学易记 提要 第 29b 页 WYG0025-0111d.png
易则学易者可以无大过差若所谓赞易道以黜八索
是也言学与大过皆谦也
王氏曰凡彖者通论一卦之体者也一卦之体由一爻
为主则指明一爻之美以统一卦之义大有之类是也
卦体不由乎一爻则全以二体之义明之丰卦之类是

又曰彖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一卦五阳而
一阴则一阴为之主矣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矣
学易记 提要 第 30a 页 WYG0025-0112a.png
夫阴之所求者阳阳之所求者阴也阳苟一焉五阴何
得不同而归之阴苟只焉五阳何得不同而从之故阴
爻虽贱而为一卦之主者处其至少之地也
 姤初六虽不可以为主亦群阳之所求也夬上六固
 不可以为主亦群刚之所共决也
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又曰比复好先乾壮
恶首明夷务闇丰尚光大吉凶有时不可犯也动静有
适不可过也犯时之忌罪不在大失其所适过不在深
学易记 提要 第 30b 页 WYG0025-0112b.png
故当其列贵贱之时其位不可犯也遇其忧悔吝之时
其介不可慢也观爻思变变斯尽矣
夫象者出意者也得意则忘象言者明象者也得象则
忘言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
而忘筌也义苟在健何必乾乃为马类苟在顺何必坤乃
为牛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
漫难可纪矣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
一失其原巧喻弥甚纵复或值而义无所取盖存象忘
学易记 提要 第 31a 页 WYG0025-0112c.png
意之由也
案象无初上得位失位之文又系辞但论三五二四同
功异位亦不及初上唯乾上九文言云贵而无位需上
六云虽不当位若以上为阴位邪则需上六不得云不
当位也若以上为阳位邪则乾上九不得云贵而无位
也阴阳处之皆云非位而初亦不说当位失位也然则
初上者是事之终始无阴阳定位也
 不云初终不云上下而云初上者互言也蒙与家人
学易记 提要 第 31b 页 WYG0025-0112d.png
 言初终也井鼎之𩔖言上下也
伏羲画卦文王重之卦下辞即文王所作也周公爻之
孔子翼而系之然后易之道备
孔氏疏云夫子十翼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
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濂溪曰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𤼵卦不
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不可得而
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寂然不动者
学易记 提要 第 32a 页 WYG0025-0113a.png
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
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
明道曰尽天理便是易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
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故知易者莫如孟子
或问太玄之作何如曰是亦贤矣必欲撰不如明易
伊川曰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
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
学易记 提要 第 32b 页 WYG0025-0113b.png
开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君子居
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
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
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
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
非知言者也
祁宽问学易之道尹和靖曰昔焞闻之伊川先明辞久
之再请伊川曰次识其时因曰唐虞禅夏后商周继文
学易记 提要 第 33a 页 WYG0025-0113c.png
王之不取武王之取不识时后便做文王武王不同非
也使文王当武王之时便做了武王事使武王当文王
时也只做得文王事皆时也识得时后便见尧舜汤武
其揆一也推此时之大者吾辈语默出处皆要识时便
六十四卦爻都得为自家用也
看易且要知时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自有圣人用贤
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
无所不通
学易记 提要 第 33b 页 WYG0025-0113d.png
或问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义先生云亦不
妨只看如何用当储贰则做储贰但不要拘一若执一
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
卦下之辞为彖夫子从而释之通谓之彖彖者言一卦之
义故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谢公师直与伊川论易伊川未之许也公曰昔与伯淳
亦谓景温于春秋则可易则未也伊川曰以某观之二
公皆深于易者也公曰何谓也伊川曰监司论学而主
学易记 提要 第 34a 页 WYG0025-0114a.png
簿敢以为非为监司者不怒为主簿者敢言非深于易
而何
横渠曰系辞所以论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则易象在其
中故观易必由系辞独说九卦之德者盖九卦为德切
于人事
横渠昔在京师坐虎皮说周易听徒甚众一夕二程先
生至论易次日横渠彻去虎皮曰吾平日为诸公说者
皆乱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学易记 提要 第 34b 页 WYG0025-0114b.png
横渠人品甚高胸次明白洒落只在于此一事观之非
有大过人之资而造道深者不能也
龟山曰易不比他经须心通始得未见易而玩易之文
以言易若说得深即不是圣人作用处若说得浅常人
之谈耳
白云曰包牺氏画八卦而卦之名已立文王重之为六
十四之后然后易之名出焉文王之易以周题之所以
别夏商二代夏曰连山商曰归藏而不名曰夏商易者
学易记 提要 第 35a 页 WYG0025-0114c.png
时未有易之名故也连山以艮为首归藏以坤为首
 或问连山首艮归藏首坤之义曰艮始终万物者也
 坤养育万物者也此亦三统之义也
又曰包牺画卦盖本三才天道主覆故画于上地道主
载故画于下人道财成辅相故画于中于是自任以财
成辅相之道而配天地焉者包牺画卦之道也然天道
不以天高而大于地地道不以地广而大于人人道不
以人微而小于天地是以圣人经以三才而太极亡纬
学易记 提要 第 35b 页 WYG0025-0114d.png
以八卦而太极复一经一纬而六十四象由之以备天
下之能事毕矣
易者道贯三才理该万物其实行处要须以人事明之
包牺画卦初未有辞文王周公之言皆系辞也故孔子
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今上下二篇
孔子之系辞也
又曰孔颖达曰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则变覆者表
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之𩔖是也变者乾坤坎离
学易记 提要 第 36a 页 WYG0025-0115a.png
大过颐中孚小过八者是也或覆或变岂无其序哉故
圣人所以序之也
郑东卿曰小过有飞鸟之象中孚有卵之象孚字从爪
从子如鸟以爪抱卵也又卦画二阴居内外实中虚亦
卵之象也
 鸟之所以能孚化其卵者诚意专也人能守道如鸟
 抱卵则诚无不至矣
晦庵曰吉凶悔吝四者循环周而复始忧患中必悔悔
学易记 提要 第 36b 页 WYG0025-0115b.png
便是吉之渐及至吉却便安肆又做出羞吝事便是凶
之渐凶则复悔吉似夏吝似秋凶似冬悔似春循环无
己也
 系辞曰震无咎者存乎悔故悔趣于吉而吝向于凶
 也
问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之义晦庵曰贞训正事方正如
此悔是事巳如此凡悔吝者皆是事过后方有悔吝内
卦之占是事如此外卦之占是事已然者如此二字又
学易记 提要 第 37a 页 WYG0025-0115c.png
有始终之意
西山真氏曰易者阴阳变易之谓日往则月来寒往则
暑来昼夜昏明循环不息此天道之常也圣人拟之以
作易不过推明阴阳消长之理而巳阳长则阴消阴长
则阳消一消一长天之道也人而学易则知吉凶消长
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