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08-03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口义卷七     宋 胡瑗 撰
下经
   睽
(兑下/离上)睽小事吉
 义曰按序卦云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言家人之道既穷极则必至于睽异而离散也小事
 吉者夫睽乖之时上下之情既异内外之志既乖天
卷七 第 1b 页 WYG0008-0340b.png
 下之人其心皆不同于时虽有大才大德之人亦不
 能大有所为也何则夫君子之道必将大有为则须
 上下协心众贤同力无有异志故发之天下而功业
 被于世也今既睽乖故但小事则可以得吉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
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
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卷七 第 2a 页 WYG0008-0341a.png
 义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者此释所以得睽之名
 也火本炎上泽本润下水火相资然后能成功而利
 万物也今乃火动于上水又动于下水火不相资是
 有睽乖之义也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者离为中女
 兑为少女女子之生长必从人此天理之常也今二
 女同居必有从人之志是其志不同行亦睽异之义
 也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
 事吉者言暌之时所以得小事之吉者下以兑说而
卷七 第 2b 页 WYG0008-0341b.png
 上以离之大明犹君子以说顺之道而附于大明之
 人而又以柔进居至尊之位所行所为正合于中道
 无过无不及又且下应于九二刚明之臣夫如是故
 小事所以得其吉也天地睽而其事同也者此以下
 广明睽之义也言睽之道有自然而合者若天以高
 而处上地以卑而处下是睽也然而阴阳之气交则
 生成之事同也故曰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位乎外
 女位乎内是睽也然而相资而成一门之治则是其
卷七 第 3a 页 WYG0008-0341c.png
 志通也故曰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众多品类不
 同是睽也然而好生恶死乐安惧危则是其事类也
 故曰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者睽乖
 之世小人众多然顺时而动者惟大才大德之人能
 之故先圣于此重叹美之也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义曰火在上泽在下二者不相资故有睽乖之象夫
 睽异之时小人众多皆欲加害于君子故君子与之
卷七 第 3b 页 WYG0008-0341d.png
 和同然外虽和同内之所存则异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
辟咎也
 义曰初九居一卦之下当睽乖之时上无其应本有
 悔者也然而九四亦无正应故与初心志相合远而
 相得其悔所以亡也丧马勿逐自复者马者至彰显
 之物当睽之时人心既已乖离虽丧失彰显之物必
 无有私匿之者故虽勿逐当自复也见恶人无咎者
卷七 第 4a 页 WYG0008-0342a.png
 夫险恶之人其用心皆欲陷害于君子况睽乖之时
 小人炽盛苟不和同而接见必罹其所害故见之乃
 无咎也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者夫君子进用于朝
 道行天下则斥逐小人无所畏忌时既睽乖虽其恶
 人亦礼下而接见之所以避一时之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义曰巷者委曲不正之道也君子当治平之世斥逐
 小人则可坦然由正道而行若睽乖之时人心不同
卷七 第 4b 页 WYG0008-0342b.png
 群小党盛皆欲加害于君子故此九二与五为应以
 五为主不敢显然相遇于明坦之途显然遇之则为
 小人之所害但遇之于委曲隘狭之道乃得无咎象
 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者盖睽之时不可显然而行
 虽由委曲隘狭之巷而得遇于主亦未失君子之道
 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
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卷七 第 5a 页 WYG0008-0342c.png
 义曰舆所以载物而行也六三以阴居阳履失其正
 上有上九之刚为己之应己得往而应之然睽异之
 时履于不正则上下皆欲害之故若其舆为人之牵
 曳其牛为人之拘掣也其人天且劓者天当作而字
 古文相类后人传写之误也然谓而者在汉法有罪
 髡其鬓发曰而又周礼梓人为笋簴作而亦谓髡其
 鬓发也其人即谓九二九四也以六三履非其正皆
 欲害之故或来髡其鬓发或来劓割其鼻也无初
卷七 第 5b 页 WYG0008-0342d.png
 有终者六三本以正应于上九以其履不得正故小
 人皆来害之上九既见六三为小人之所害故亦疑
 之不与六三之从已是无初也然六三本以至诚而
 应上九初虽不与之应然其有刚明果断之才故终
 则明知六三之诚而与之应是有终也象曰无初有
 终遇刚也者言初为上之见疑然终则知已之诚而
 与之应是六三所遇得刚明之人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卷七 第 6a 页 WYG0008-0343a.png
 义曰九四当睽乖之世而无应独立是睽之孤者也
 元夫谓初九也初九以刚明之才处下卦之下而无
 正应今九四亦无正应是其心志相同体类相契而
 为配偶也交孚者九四初九既不以正而合是必倾
 至诚至信以交相待也厉无咎者九四虽与初以信
 相交然彼此皆不正故须必常若危厉则可以免其
 咎悔也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者夫当睽乖之时果
 无应则所存之志不得行矣今四乃与初以道相应
卷七 第 6b 页 WYG0008-0343b.png
 是其志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义曰六五以阴居阳履于不正本有悔者也然居至
 尊之位而下应九二之刚阳故其悔所以亡也厥宗
 噬肤者宗谓九二也九二既为已之正应则是已之
 宗党也肤者柔脆之物易于噬啮者也九二本以正
 而应己然当睽乖之时众皆来肆害于己故九二之
 宗排斥此阴邪不正之小人使之不为害是易于噬
卷七 第 7a 页 WYG0008-0343c.png
 柔脆之物也往何咎者言九二既以至诚来应于己
 己往而应之又何咎哉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者
 言六五之应既在九二而为小人之间厕故九二终
 能噬啮之不妨己之路若往而应之则不惟相合而
 又有喜庆之事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义曰四以无正应而曰睽孤今上九处卦之终是睽
卷七 第 7b 页 WYG0008-0343d.png
 乖之极者也睽乖之极虽有其道亦不能通故亦曰
 睽孤豕本不洁之物而又负其泥涂是秽之甚者也
 言六三为己之正应而在九二九四之间故已之视
 乎六三必有猜贰之心狐疑之惑若视豕之负涂然
 秽恶之甚也载鬼一车者鬼者虚无而不可见也车
 之所不可载者也今上九见六三在九二九四之间
 故疑其秽恶若见一车之鬼是其造虚成实以无为
 有妄伪之甚也先张之弧者言六三本为己之应今
卷七 第 8a 页 WYG0008-0344a.png
 既厕于二阳之间故上反疑之张其弧矢欲以攻之
 也后说之弧者上卦为离离为火火性至明上九处
 离之极明之至者也下卦为兑兑为水水性至洁六
 三处兑之极至洁者也六三本以至诚来应于己为
 小人之所厕至于致疑然上九以至明之性故终能
 察六三之至清而审其至诚遂说去其弧而与之会
 合也匪寇婚媾者六三本以正道应己然以二阳所
 间故不得会合今既察明六三之情伪是虽谗言不
卷七 第 8b 页 WYG0008-0344b.png
 能间之而终得会合也往遇雨则吉者雨者阴阳之
 和也今上九之阳合于六三之阴则是和而得吉也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者言上九始以小人之谗
 间六三故疑之而不与之应然上九有刚明之德知
 六三以至诚而来应遂不疑而与之会遇和合是群
 疑亡也
   蹇
(艮下/坎上)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卷七 第 9a 页 WYG0008-0344c.png
 义曰按序卦云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言
 睽乖之时上下离异人心不同必有蹇难此蹇之所
 以次于睽也利西南者西南坤位也坤者致养之地
 广大宽平生育之所也夫当蹇难之世生灵不得其
 安民物不遂其所人人思治之时也若圣贤之人治
 天下之蹇则置民于宽广生育之域然后得其安而
 至于太平也不利东北者东北艮位也艮为山山者
 险阻不通之地也若圣贤之人出民于险阻而置之
卷七 第 9b 页 WYG0008-0344d.png
 安平则是治蹇之道也若复纳诸险阻之地则其民
 愈困而其道愈穷故利西南而不利东北也利见大
 人者言蹇之时欲治天下之险释天下之难必利见
 其大才大德之人也贞吉者蹇难之作由上下人心
 乖异不正而然今济天下于无事则必本诸大正之
 道然后乃吉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08-0345a.png
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义曰此因二体以释其义也坎为险在上故曰险在
 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者坎为险艮为止见险在
 前止而不进是其知也蹇利西南往得中者西南宽
 广生育之地民在蹇难置之此则得其安居而各遂
 其所是往而得其中道者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者
 东北险阻之地民在蹇难复置之此则其民愈蹇是
 其道之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者夫大人与天地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08-0345b.png
 合德日月共明有仁义之心经纶之志民被涂炭往
 而见之共以解其蹇难致其安平则是往而有功也
 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者谓五得其君之正二得其臣
 之正各当位而守正故能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者盖蹇之时必得大才大德之人然后可以解天下
 之蹇故先圣于此重叹美之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义曰山者险阻之物水流于险阻之上其势必不能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08-0345c.png
 通是蹇之象也君子以反身修德者言君子罹此蹇
 难不怨天不尤人但反己之身修饬其德而已孟子
 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
 其敬此之谓也
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义曰夫蹇难之世坎险在前君子居之必量时度势
 而进以自保其明今初六居卦之始在险难之初若
 不顾其危冲冒而进则蹇难愈甚若翻然知几观时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08-0345d.png
 可否可退则退复其所处不陷躁失则保全其道得
 其嘉美之誉故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者
 言君子当蹇难之初险阻在前未可以进宜退而自
 处以待其时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义曰蹇难之时人人皆有所患而不可动故初则往
 蹇来誉三则往蹇来反四则往蹇来连独此六二云
 王臣蹇蹇者盖以其处人臣之位履中居正上应于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08-0346a.png
 九五之君而君在蹇难之中必尽忠竭力奋死不顾
 虽重险在前亦冲冒而往也匪躬之故者六二所以
 冒犯险难而进者非其一身之故盖上以为君下以
 为民救天下之蹇也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者凡
 为人臣苟不尽忠竭节见危授命则有不忠之罪今
 六二既能尽忠竭节不恤其身以救天下之蹇故终
 无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08-0346b.png
 义曰九三以阳刚之德居下卦之上为初六六二之
 所恃也然而险难在前往则愈蹇若君子之人能知
 时之不可行度势之不可用反而自处以守其正则
 得其所安故曰往蹇来反也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
 也者既退而反居其本位则不惟己获其安兼下之
 二爻皆得其所恃安止而不犯于难是内有喜悦之
 事也
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08-0346c.png
 义曰连者牵连之谓也六四以阴居阴得正者也然
 而蹇难之世坎险在前冒昧而进愈必有难而入于
 深险若能知时之不可行退而牵连下之三爻止而
 自守则得其安也注疏读连字从上声言四往来进
 退之间皆有蹇难而不利夫蹇之时其险在前故君
 子止而不往若退而守不务其进则复何蹇难之有
 此注疏之失也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者言四以
 阴居阴得正当位者也阳为实今四连下之阳是当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08-0346d.png
 位而附得其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义曰五居蹇难之世而处坎险之中是蹇之大者也
 有若天下未安人民未治之时也而九五居中履正
 能任六二之臣二又得人臣之正故尽心竭力以辅
 于己是其朋来也如汤之救夏而得伊尹武王救商
 而得吕望之类也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者言五
 以刚中得人君之节二以柔中得人臣之节是君臣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08-0347a.png
 之间皆能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义曰上六处蹇之极居一卦之外难将终者也夫险
 极必平难极必安当此之时不可复有所往若往则
 益蹇反而退居其位下应九三以守硕大之德则得
 其吉道故曰往蹇来硕吉也利见大人者言险难将
 终但能附丽贤明大才大德之人则可以远出险难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08-0347b.png
 而持久于治不须复有所往也象曰往蹇来硕志在
 内也者言上所以来则有硕大之德者盖志应在内
 卦之九三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者阳爻至尊贵者
 也今上六能利见大才大德之人以终其难是从者
 贵也
   解
(坎下/震上)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义曰按序卦云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08-0347c.png
 也言天下之民不可使终受其难必有圣贤之人往
 以济之故解之所以次于蹇也利西南者西南宽广
 生成之地也夫圣贤之人解天下之患难除生民之
 疚疾必须发仁义之道跻之宽平之所使皆遂其生
 成然后利也不言不利东北者东北险阻之地解之
 时圣人止务散释天下之难不复更有险阻故不言
 东北也无所往其来复吉者夫圣贤所以有所往者
 盖以天下之民在于患难故欲拯而济之也今天下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08-0347d.png
 之患难既解若复有所往则是烦扰其民而事愈渎
 乱自取其弊败之道若屯之彖言勿用有攸往是也
 但来而复其所有获其吉也有攸往夙吉者言圣贤
 积心处虑耻一物之失所今难解之时天下之民虽
 已权安然其间有所未济亦当趋往而解之以速为
 尚则可得而吉也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
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08-0348a.png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义曰坎为险震为动动于险之外是圣贤之人动而
 能拯天下之险使皆出于难也故曰解险以动动而
 免乎险解也解利西南往得众也者言圣贤既以仁
 义之道除释民之患难而置之于宽广生育之地使
 各得其所以此而行则必得天下之众心也其来复
 吉乃得中也者夫天下之难既解若复有所往则渎
 乱已甚之道也若不往而烦扰其民守其止静则得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08-0348b.png
 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者言患难既解之后或
 天下之民有未得其所者圣贤之人不可迟缓必汲
 汲而拯之言速则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
 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者夫天在上地在下气不交则
 雷雨不作而万物不生故天以阳气降于下地以阴
 气升于上阴阳相蒸刚柔始交则必有屯难屯难既
 解故鼓之为雷蒸之为雨雷雨盈满则百果草木皆
 敷甲而拆以至句者萌者动者植者皆乘时而获其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08-0348c.png
 亨通矣解之时大矣哉者按诸卦或言时义或言时
 用而此止言时者盖难解之时无不释故止言时耳
 若蹇之时用是天下在于蹇而始将治之故必有所
 用是以言用也又遁卦言时义之类是皆义有所存
 之时故言义也此卦于义用并无所取故不言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义曰雷雨既作则蛰虫昭苏草木甲拆解之义也天
 下之民方此难解之时始出于涂炭其有过恶迁善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08-0348d.png
 远罪盖旧染污俗化上薄恶之政而然也故君子之
 人当此之时有过者赦之有罪者宥之使之改过自
 新迁善远罪盖难解之道也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义曰夫民在患难非圣贤则不能济然济民之难务
 在于速不可使之久困也故卦言有攸往夙吉彖曰
 往有功也是济难在于速也今初六居卦之下当解
 之初天下之难尽已解释而无有所咎矣象曰刚柔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08-0349a.png
 之际义无咎也者九四刚也初六柔也刚柔交际同
 心以解天下之难其义自然无咎矣以时言之则患
 难初解亨通将至其义必无咎悔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义曰田猎也狐者隐伏多疑之兽也三者言其象也
 蹇难初解民心尚疑犹恐未脱于难而又入于蹇故
 君子当行其教化革其残暴之政易服色改正朔以
 新天下之耳目使民心无所疑矣如以田猎而获三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08-0349b.png
 狐犹言群疑亡也黄中也矢直也言九二又得大中
 之道刚直之德行天下之正道而得其吉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
致戎又谁咎也
 义曰负者小人之事乘者君子之器阳至贵君子也
 阴至贱小人也今六三阴居阳是小人而乘君子之
 器也夫昏乱之朝庸主在上则贤不肖混淆故君子
 之位而为小人所乘今蹇难既解君臣上下各从其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08-0349c.png
 正而六三乃以不正之质居至贵之地是小人在君
 子之位也则天下之所不容斯人之所众弃也故致
 寇盗之至为害于已而夺取之也然而小人得在高
 位者盖在上之人慢其名器不辨贤否而与之以至
 为众人所夺而致寇戎之所害也象曰负且乘亦可
 丑也者言小人在位是可丑恶之也故孟子曰不仁
 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者
 言小人不度已德不量已势而窃居君子之位所以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08-0349d.png
 致戎寇之来也若以一郡一邑言之则为致寇若以
 天下言之则为致戎且寇戎皆自已招又何咎于人
 哉故系辞曰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
 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
 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
 之招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义曰拇者足指之大者也谓六三居四之下上无应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08-0350a.png
 而附于四有足指之象也九四正应在初是其朋也
 既系于六三必忘于初则初亦忘之矣今既解去六
 三而专应于初六则至而信矣故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者夫以至尊而为天下之主
 则可包含荒秽而容天下之民物也今九四不当至
 尊之位故不可系于他类而必解去之则其朋党至
 而信矣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08-0350b.png
退也
 义曰六五以大中之道位上卦之中下应九二刚明
 之君子以君子之道既行是能解天下之难而得其
 吉也孚于小人者夫君子当解难之时必能进用贤
 者黜退小人以成其治治道既行则小人自然望风
 而信服退藏窜伏以避君子之诛也象曰君子有解
 小人退也者君子之道既行于上以解天下之难则
 岂患小人哉必自然信之使退也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08-0350c.png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
隼以解悖也
 义曰隼者击搏贪残之禽也高墉非隼之所居也六
 三以柔懦不正之体居下卦之上是窃国家之名器
 当君子之大位犹贪残之隼而居高墉之上也今上
 六处解之时居动之极是君子之人藏器于身而不
 妄动者也故能射去此不正之小人使不得居高位
 而窃名器如射隼于高墉之上也获之无不利者以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08-0350d.png
 小人而当君子之位以此而获之何不利之有故系
 辞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
 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
 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损
(兑下/艮上)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
簋可用享
 义曰此损卦谓损下以益上损民益君之象也然上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08-0351a.png
 之损下不可太过必须合于中正则民皆勤身竭力
 乐输于上有孚者言上之取于民必当以信立之限
 极取之有时用之以制取信于民其民皆信奉于上
 则获元大之吉而无咎悔矣苟或暴政横赋临之不
 以道取之不以信使其民仰不能以事父母俯不能
 以畜妻子凶年乐岁殚财竭力奉国不暇如此则怨
 结于下灾见于上而其咎悔可知矣故古之什一为
 万世中正常行之法所谓长久贞正而大吉无咎者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08-0351b.png
 也既有其孚又守以正则所往无不利矣曷之用二
 簋可用享者此言在上之人既能示民以信取民有
 制使上足其用下不匮财如此则复将何所为故虽
 二簋至约之物亦可用之以享于鬼神也左传曰苟
 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
 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是也言
 损道既以至诚至信而行虽用二簋可以享于鬼神
 不待其丰备也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08-0351c.png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义曰艮上而止兑下而说夫损民益君必上有节止
 绝无名之求则下皆乐输以说顺之道而上行也故
 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也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利有攸往者言贡赋之入皆有常制不失其信则可
 也苟什一之外不以孚信动有妄求是过损于下而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08-0351d.png
 取怨于民也故必有孚信之道获元大之吉免其悔
 吝然后可以常行利有所往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二簋应有时者言至约之物不可以常行可俭则俭
 可丰则丰所应皆有时也亦如损民应上虽不可过
 然亦必视岁之丰凶而轻重之则自然国用以羡而
 民力不困也损刚益柔有时者此谓损初九九二之
 刚益六四六五之柔亦有其时不可以常行可以损
 则损可以益则益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者言不可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08-0352a.png
 长损于彼而益于此盈于此而虚于彼凡损益盈虚
 之道皆与时而行也故孟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
 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此之谓也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义曰按左传曰川竭则山崩是言山泽之气相通故
 得以生于万物也今泽在山下是损泽益山损下益
 上之象也君子观此之象可损之事在于忿欲有忿
 则惩戒之有欲则窒塞之可损之善莫善于此何则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08-0352b.png
 自非圣人不能无忿争之心嗜欲之事自君子而下
 则时有之固宜损之也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已事遄往上合志也
 义曰初九居一卦之下处损之初民之象也夫民之
 为职固当给衣食以奉养其上者也事谓耕穫之事
 也言耕穫之事既已则速往以奉于上乃得免其咎
 也酌损之者言上之损下下之奉上必皆斟酌其宜
 使合中道故民之于私上有父母之养下有妻子之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08-0352c.png
 畜而又有州闾乡党冠昏丧祭之用不可尽竭其所
 有以输于上自取不足之患必斟酌其宜合于中道
 则可也象曰已事遄往上合志也者夫上之志所须
 在于民民之志在奉其上今初九能己自已之事遄
 速斟酌而往奉之则是合上之志矣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义曰夫损下益上必须斟酌其宜使合于中正者也
 夫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过之则桀杀之则貊皆不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08-0352d.png
 得其中也初已损之以益其上至二复损则损之太
 过利在乎守正而已征凶者言若损之不已复往而
 奉于上则凶之道也弗损益之者言不可更损己以
 奉于上当反求上之所益则可也象曰九二利贞中
 以为志也者言损上益下损下益上皆不可过宜必
 以大中之道而行今初已损而奉于上至二则不可
 更有所损是以中道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08-0353a.png
三则疑也
 义曰夫天地君臣夫妇之道若专一相应则其志纯
 其道固也今六三之阴上应于上九之阳若己与六
 四六五二爻同往而应之则反损上九之一人若己
 独往而应之自得其友矣故系辞云天下百虑而一
 致殊涂而同归是言凡事在于一致则其道纯而无
 驳也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者言六三独往应上九
 则其志和同而无所间矣若三人往之则上九必有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08-0353b.png
 疑惑之志虑其有害于己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义曰遄速也夫为人上者不可过取天下之财以困
 斯民今六四一爻当大臣之位切近于至尊故当尽
 忠于国不可复往损于民但民有疾则去之有患则
 损之如此所以为天下之利而副人臣之职也使遄
 有喜者六四既为大臣其责甚重若有一小人在位
 为国家之害良民之蠹则当损去之而务在于速不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08-0353c.png
 可使之滋蔓如此则有喜悦之事而获无咎矣象曰
 损其疾亦可喜也者言为人臣之职若能秉忠直而
 损国家之疾除民物之害而使之获安是可喜之事
 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上祐也
 义曰龟者决疑之物以喻人之才智也朋党也十朋
 众也夫损下之道不可过苦惟在位圣贤之人不以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08-0353d.png
 为常但其用之有制耳今六五以柔顺居艮止之中
 而位至尊下又应九二刚明之臣已能虚心而接纳
 之又弗损于下是故天下贤明才智之人皆尽其谋
 虑竭其志策来益于己也弗克违元吉者夫好贤而
 不能用则与不好同用之不能从则亦与不用同故
 好贤者必用其才而又听其言此其任人之道也今
 六五能虚己以接纳贤者而信任之又且不违其言
 不逆其谏使天下才智之人得尽其善竭其能而奉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08-0354a.png
 于上是以获元大尽善尽美之吉也象曰六五元吉
 自上祐也者六五以柔居尊任用贤知之臣听其谋
 从其谏故得众贤之归而得元大之吉自上而下无
 不祐之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损益之大得志也
 义曰大凡居上者不可常损下以益己今上九居损
 之极在艮之终更无损下之道是以施仁义之术生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08-0354b.png
 成天下以益天下之民如此则得其无咎以贞获吉
 既获其吉则所往何不利哉得臣无家者夫蚩蚩之
 民愚无所知若在上者益之以道则欢心而归之今
 上九既不损而反益之则天下之民皆臣服而归之
 远近无有疏间天下为一家故曰无家象曰弗损益
 之大得志也者言上九居上体之极而反益于下则
 是天下之民无不臣服而已之志大得行于天下也
   益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08-0354c.png
(震下/巽上)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义曰按序卦云损而不己必益故受之以益盖言凡
 物之理盛极必衰损久必益益者损上以益下损君
 以益民明圣人之志在于民也然损下益上则谓之
 损者盖既损民之财又损君之德也损上益下则谓
 之益者盖既益民之财而又益君之德也然上之益
 下非谓耕而食之蚕而衣之以天下之广生灵之众
 苟家至户到人人给之则虽至愚固知不可也故博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08-0354d.png
 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盖居人上者为之求贤或为
 农官或兴水利劝其力穑使游手之民敦本而弃末
 又为之择守令宣行教化兴利除害以益其民是皆
 因其所利而利之因其可益而益之故非损于上乃
 能益于下也利有攸往者夫上之益下是损有馀而
 补不足故得天下之心既得天下之欢心则何往而
 不利哉然损则云有孚元吉无咎可贞然后曰利有
 攸往此则直云利有攸往者盖损之时是损于民必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08-0355a.png
 使天下信之然后有元大之吉而无咎以为长久贞
 正之道故始得利有攸往此则损上益下得天下之
 欢心无所往而不利也利涉大川者夫君能以仁义
 之道益于下下受其赐则捐躯而报于上效命以助
 其君虽有大险大难皆可以济涉之也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08-0355b.png
 义曰损上益下者此谓损九五而益六二也夫阳本
 实而有馀阴为虚而不足今以九五之有馀益六二
 之不足使民各安其业皆被其泽如此则得天下之
 欢心民从之无有疆畔也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者夫
 损下而益上则损上之德今上能自损以益其下利
 益之事自上而流布于下故其道广大而光明也利
 有攸往中正有庆者夫九五以阳位乎上中正之君
 也六二以阴居下中正之臣也君臣之间皆以中正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08-0355c.png
 之道下益于民以此故获福庆之事也利涉大川木
 道乃行者上巽为木下震为动故以木为舟楫动则
 能涉大川也犹人能尽仁义行于上动而为民之益
 民既受其益则莫不尽其心思辅于上故虽大险大
 难无不济矣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者此以二体言之
 夫行益之道居上者能动而上顺天意下顺民心则
 德之进而无有疆极也天施地生其益无方者夫天
 损一元之气以益于地为万物之始地承天之气以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08-0355d.png
 生成万物之形其利益之道至公而不私至正而不
 邪至广至大而无有方极亦若圣贤以仁义利益天
 下之民而无有偏党私邪其道广大而无有穷己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者夫行益之道不可以常行可
 损则损可益则益何则天以一气降于地以施生万
 物若常使益之则万物满而过亢也是必有事而损
 之君子以仁义宽爱而恤于下若常益之则在下者
 亦生骄亢而不知自损是故先圣于此戒之言凡为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08-0356a.png
 益之道必与时而偕行也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义曰夫风得雷则威益彰雷得风则声益远是相益
 之象也君子法此益象见人有善则迁而从之知己
 有过则改而正之夫日迁一小善积而不已则大善
 著矣曰改一小过改而不倦则大过除矣盖益之大
 莫过于迁善改过也故孔子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吾忧也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08-0356b.png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义曰初九以刚阳之力震动之始是志于有为而欲
 兴益于天下者也然兴益之道必须居位得势而后
 行之有馀今初九虽有刚明兴益之心而位卑势寡
 非可致之地又况当益道之初有谋始之责至难至
 重故须所为大吉然后免咎故曰利用为大作元吉
 无咎也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者夫大有所为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08-0356c.png
 以益天下必须履贵势操重权乃能当之至于位卑
 势寡之人则不可僭有所兴今初九实以刚阳之才
 利于大作然初本卑下不当厚事故须万举万全至
 于大吉然后无咎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义曰六二以柔顺之德履得中正居受益之地上应
 于九五刚明之君而已能尽人臣之节以事之无有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08-0356d.png
 偏党奸邪之行无蔽塞贤者之心是以天下明智之
 人各欲献其谋虑而来益于已故曰或益之十朋之
 龟弗克违者夫以天下之人乐告以善道而已又能
 以中庸和柔之德听信之弗有违戾也永贞吉者按
 损之六五言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者盖损之六五
 居得其正为损之主是以天下贤智归之而获元大
 之吉今六二在于下卦居人臣之位受天下贤智之
 归其势至重一失其正必侵君之权其为祸不细矣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08-0357a.png
 故当永守正道尽人臣之节率其众贤皆尽忠竭力
 以事其君则得其吉也王用享于帝吉者王者能任
 贤受益而弗违又能永正以此之道享于帝而得吉
 况其为臣能尽忠竭力以事其君则其吉可知矣象
 曰或益之自外来也者六二居中得正又能尽人臣
 之忠义以事其君故贤智之人皆自外来而益之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08-0357b.png
 义曰凡君子之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若居其位当
 其任则可以有为于时今此六三以阴居阳位非其
 正而过于中道欲施益于下非所当也然所益之事
 若民之凶荒疾苦札瘥患难则已不顾一身奋然往
 而益之则可以得其无咎也有孚中行者言六三虽
 益以凶事然亦当以由中之信合于中道而行然后
 可也告公用圭者圭符瑞也所以执而为信言六三
 既以由中之信而行执其符瑞以告于公而明其所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08-0357c.png
 益之事若汉武之时河内失火凡爇千馀家帝遣汲
 黯往视之黯曰此不足为患时河内之民值岁凶疾
 苦计万数黯遂矫命发廪以救之民由是活及归朝
 乃请矫制之罪帝遂贤而释之是乃非其位越其职
 以济凶荒之事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者言六三
 虽居非其位然其救民安国之心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08-0357d.png
 义曰六四以阴居阴履得其正上近于五下应于初
 在益之时是能尽心竭力上以益于君下以益于民
 告其所以为益之道也夫既能上益于君下益于民
 以此告于公则无有不从也利用为依迁国者夫天
 下之大莫大于迁国今以六四居得正位行得大任
 能致君泽民故虽迁国之大皆依从而利用之则其
 小者从可知也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者言六四能
 恢有为之道以益天下使君尊民富各得其所是非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08-0358a.png
 以一身一家为念所志者惟益于上下而已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义曰九五以刚明果断之德处至尊之位下应六二
 贤明之臣是能以由中之信兴利于民也惠心者夫
 天下之广生灵之众圣人在上非可以家抚而户养
 之也盖所惠者惠于心而已天下民之温饱非待王
 者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但劝之教之通商惠工而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08-0358b.png
 已如此则是王者惠心之谓也论语所谓因民所利
 而利之惠而不费者是也勿问元吉者言九五既以
 仁义之心惠及于天下则不待问而自获元大之吉
 也有孚惠我德者夫民无常怀仁则怀之故书曰抚
 我则后虐我则雠今九五能以由中之信接于众故
 天下之民亦惠信九五之德也象曰惠我德大得志
 也者言九五能兴益之道以利于民则其志大有所
 得也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08-0358c.png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义曰上九居卦之上处益之极不通时变不度人情
 是其求益于人无厌者也故莫有益之者求益于己
 侵剥于下故或有击之者立心勿恒凶者无厌之求
 以速祸患是立心无常之人凶之道也象曰莫益之
 偏辞也者言上九求益于己非有以益于人是偏辞
 以求益也或击之自外来也者六二上九皆言自外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08-0358d.png
 来也六二居中守正其益在君民故明智之人皆自
 外来而益之上九居益之极求益于己不知其益人
 立心勿恒故人或自外来而击之也
   夬
(乾下/兑上)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
有攸往
 义曰夬决也序卦云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以
 天道言之则夏之三月五阳盛长以剥削一阴之时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08-0359a.png
 也以人事言之则是圣人在上群贤并进协心宣力
 以众君子决去一小人之象也扬于王庭者夫君子
 道长则小人道消小人道长则君子道消此必然之
 理也凡群小得志君子之人若不能潜光晦迹欲以
 直道显然而行则反为小人之所害矣今夬决之时
 则是众贤盛长小人消剥故可以显然扬于王庭而
 决去之也孚号有厉者君子之道既盛必须信赏必
 罚决然示其号令使天下之人皆信服而从之也有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08-0359b.png
 厉者厉危也夫以众贤聚于朝廷布宣号令决去小
 人然亦不可放心肆意而遂以为安故当肃肃祇惧
 而自为危厉则可矣告自邑者夫发号施令虽当夬
 决之时君子道盛亦不可骤然以威势加于天下故
 宜告自已之一邑使一邑之人信服之然后告及于
 天下所谓自内及外由迩及远也不利即戎者然当
 此之时更不可恃其刚壮长征远讨荼苦生灵以
 速危败若昔唐之太宗可谓英主矣然而享治既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08-0359c.png
 久则恃其刚威以有高丽百济之征至今称之终累
 圣明之德也利有攸往者夫夬决之时一阴乘陵于
 众阳之上而又势微力弱下之五阳共进而决去之
 是君子之道坦然而行无所往而不利也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
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义曰刚决柔者言以五阳而决一柔犹众君子去一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08-0359d.png
 小人也健而说决而和者此以二体言之下乾为健
 上兑为说以健而决以说而和盖君子所行必得其
 中刚不至暴柔不至懦故虽夬决之时用刚以决小
 人则亦必以和而济之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者言
 君子之命令所以显然不惮宣扬于王庭者盖以一
 柔而乘陵五刚一小人而乘陵五君子是以公行决
 去而无有畏惧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者言君子
 当此得时得位号令必行之际更能兢兢危厉审克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08-0360a.png
 而举则其道益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
 者言发号施令先告自已之一邑使一邑之人信服
 之然后告及天下则天下无不信服也苟若恃其刚
 壮玩兵黩武侵伐不戢则自取穷凶之道也利有攸
 往刚长乃终也者言君子之道所以坦然得行者盖
 由五刚盛长一阴消剥之故也是君子之道大成终
 美于此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08-0360b.png
 义曰夫至高者天也润物者泽也今泽升于天是必
 决然流霈于下也故君子观此之象则施其禄惠以
 及于下居德则忌者此则字当作明字辅嗣之说亦
 曰居德以明禁盖传写之误耳忌则禁忌之义也夫
 已正则可以责人之邪已是则可以责人之非今夬
 决之世君必先以仁义之德自居于身而后可以明
 其禁忌以示天下使天下皆知其禁有不服从者然
 后决然可以刑加之也不然不先示以禁忌则孔子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08-0360c.png
 所谓不教而诛也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义曰初九当一卦之下故有足趾之象夫夬之时小
 人乘陵于上而初九以刚明之才欲往决去上六之
 小人故曰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者夫夬之时虽君
 子之道长然而欲往决胜其小人必须量敌而后进
 虑胜而后会可进则进决然而发万举万全矣若夫
 不度己力不察彼势躁急而往则反受其害故曰往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08-0360d.png
 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者夫力既不胜于小
 人乃决然不顾而往则必为小人之所害而有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义曰九二以刚健居一卦之中则能决然而往排去
 小人不为慉缩而不进也故虽有惊惕号呼莫夜之
 间而有兵戎之事然亦不烦忧恤之也象曰有戎勿
 恤得中道也者言九二以刚健之德决去柔邪之小
 人而又所行所为之道无过无不及皆得大中之道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08-0361a.png
 又何所恤也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义曰此一爻有错倒之文当曰壮于頄有凶独行遇
 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何则三应于上上为阴
 柔被决之小人夫既应于小人为小人之所污辱则
 何得无咎哉又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以此固知
 夬夬而后无咎也頄者面之骨谓上六也上六处一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08-0361b.png
 卦之上故有面頄之象夫剥之卦五阴长而一阳在
 上犹五小人而剥一君子六三于小人之中独能上
 应君子而不为剥削之道故曰剥之无咎此卦五阳
 进而决一阴是五君子而决一小人也独九三不与
 众君子同心决去小人而反私应之是壮于頄凶之
 道也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者夫雨者
 阴阳和合之所致也众贤方共决上六之一小人而
 三独应之而其志和合故曰独行遇雨夫小人之性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08-0361c.png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今夬决之时君子得志而反
 为小人之所污辱是独遇雨而濡润其身且有愠怒
 也夬夬者敢决之辞也惟君子之人性明而志果居
 九三之位不为应之所挠奋然决之乃得无咎也象
 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者言九三终能抱公却私与
 君子之众同德合义以决去小人则无过咎之累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08-0361d.png
 义曰次且者其行不安之貌也众君子皆欲上进以
 决去小人九四以不正之质独当其路为众贤之所
 伤而不得安行也牵羊悔亡也者羊者刚性之物谓
 九三也言九四若能牵连九三之刚与众贤协心尽
 力上决于小人则其悔可亡也闻言不信者九四虽
 牵连于九三而其悔得亡然九四之性本以刚强而
 自任故虽闻其言亦不信之也象曰闻言不信聪不
 明也者言九四所以闻言不信者以视听之间有所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08-0362a.png
 不明也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义曰苋陆草之柔脆者也九五居至尊之位以天下
 之威而躬亲决上六之一小人则决之甚易若去苋
 陆之草也中行无咎者九五既能决去小人而以中
 行得无咎者何也夫为君之道必得天下之贤而任
 使之贤人众多则自能决去小人故不劳已力可以
 安而无为今九五以万乘之威而躬决小人是由不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08-0362b.png
 能任天下之贤而用之也若能以大中之道而行则
 方得无咎也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者言居至尊
 而亲决小人虽得中正未足谓之光大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义曰上六以阴柔小人之质当夬决之时居众贤之
 上而贪其荣宠恋其禄位不能退避君子而又乘
 陵于上卒为君子之所诛故虽号呼于天亦终不
 免其凶咎故先圣戒之言无用号呼亦不能逃其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08-0362c.png
 诛而免凶也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者上六当
 夬决之世而居众贤之上是其势微力弱必为众贤
 之所诛是不可以长久也
   姤
(巽下/乾上)姤女壮勿用取女
 义曰按序卦云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
 姤者遇也夫群阳并进以决小人小人既去则圣贤
 之人得其相遇也然谓之姤者盖以阴而遇于阳以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08-0362d.png
 柔而遇于刚也以人事言之则是臣遇于君君遇于
 臣也以至贵贱尊卑少长师友之间皆得其遇也女
 壮者此指初六而言也以其以一阴而遇五刚是女
 之壮者也勿用取女者女之为道固当婉娩柔顺从
 一而终臣之为道必尽心竭力以事其上今初六乃
 以一阴而遇五阳是刚壮不正不顺之女故圣人于
 此戒之言不可取犹不忠不一之臣不可用也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08-0363a.png
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

 义曰柔遇刚也者言初六以一阴而遇五刚也以人
 事言之则是以卑而遇于尊以贱而遇于贵君臣上
 下朋友夫妇之间皆得其姤遇者也勿用取女不可
 与长也者夫以不正不顺之女用于闺门则不能成
 其室不正不顺之臣用于朝廷则不能尽忠而害天
 下今初六之阴不能专一其行以刚壮而遇于众阳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08-0363b.png
 是不可与之永长以相处终始以相保也故曰不可
 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者此以下广明姤之
 义也天以一阳之气降于地地以一阴之气承于天
 天地之气相遇故万物发生而章明也故君臣相遇
 则能成天下之治夫妇相遇则能成闺门之事师友
 相遇则能成其道业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者凡
 人有刚明之德而不遇中正之位则不能行其道有
 中正之位而无刚明之德则不能称其任今九五既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08-0363c.png
 有刚明之德又居中正之位故能大行教化于天下
 而尽姤遇之道者也姤之时义大矣哉者夫姤遇之
 道患不得其时得其时患不得其义既得其时又得
 其义然又患不能久之也故君臣相遇不久则不能
 治天下夫妇相遇不久则不能治闺门朋友相遇不
 久则不能成道业是姤之时与义至大至难故先圣
 于此重叹美之也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08-0363d.png
 义曰风之行于天下以发生万物则物无不相遇而
 得其生成此姤之象也后者天子诸侯之通称夫天
 子之治天下诸侯之治一国皆当法姤之象发施仁
 义之教命以诏告于四方之民则四方之民莫不顺
 从而悦服也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系
于金柅柔道牵也
 义曰金者坚刚之物柅者车轮之下制车之行是制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08-0364a.png
 动之器谓九二也初六居姤之始以一阴而上承于
 五阳是刚壮不正之女也然上有九二最近于己九
 二有坚刚之德能制物之动今初六若能系之而不
 躁求妄动正一而不迁则得其吉也然初系于二本
 非其正然姤遇之时人无常亲有贤者则可以附合
 不顾正应而系之也故初六若能专一守正以系于
 二则可以获吉矣有攸往见凶者初六既不能顺从
 于九四之正应而系于九二则当专一守正可以获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08-0364b.png
 安若苟有所往而妄动则是凶之道也羸豕孚蹢躅
 者羸豕牝豕也淫壮之甚者也蹢躅躁动之貌言初
 六既以一阴而上承于五阳又不能专一守正躁动
 而欲有所往是若羸豕淫躁之甚者也象曰系于金
 柅柔道牵也者夫阴柔之体不能自立必牵系于刚
 明之人乃可也今初六以阴而系于九二之阳是阴
 道之牵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08-0364c.png
 义曰鱼阴物也谓初六也夫姤遇之时君臣上下贵
 贱尊卑各以正道交相际接然后事克济矣今初六
 之阴来附于己非已所召已得初六之阴如庖厨之
 有鱼然无咎者初之应本在四而已擅之是有咎也
 以初之来非已所召近而相得可以无咎也不利宾
 者夫飨宾当以其正今九二所得之鱼非其正也初
 本九四之民今附于己是擅有他人之民擅有他人
 之民而与人是义之所不可也故象曰义不及宾也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08-0364d.png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牵也
 义曰夫姤遇之时君臣上下尊卑贵贱皆得其遇然
 后有所济矣今九三上无所应下无所系是不得相
 遇之道也然姤之时下之君子欲上进而已当其路
 又乘九二之刚必见所伤而不得其安行故曰其行
 次且厉无大咎者言九三虽为下之所伤而以阳居
 阳所履得正处非有妄若能常自危厉而周防警戒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08-0365a.png
 则咎亦无大矣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者言九三
 不能牵连众阳而独当上进之路所以次且而不安
 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义曰鱼亦谓初也夫姤之卦以一阴而遇五阳则淫
 壮甚矣然初六既以躁妄之情与二相得而失四之
 应是犹二庖有鱼而四反无之也起凶者夫姤遇之
 时必得天下臣民然后有所辅助而动作不失其正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08-0365b.png
 也今九四以不中不正之身居上卦之下虽有初六
 之正应而反为九二之所系则是君无其臣国无其
 民动而有凶也故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今九四居
 不得正履失其中是寡助之人也象曰无鱼之凶远
 民也者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初为九四之民而系
 于二九四不得有之是远于民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卷七 第 51a 页 WYG0008-0365c.png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义曰杞者杞梓之材木之秀者也言此一爻有刚明
 之才中正之德居至尊之位为姤之主而不遇其应
 虽有众阳在下来助于己然在下者各固其位但如
 延蔓相缠终无所益是犹杞秀之材虽甚盛茂而为
 瓜之延蔓缠绕之适足为美材之累含章有陨自天
 者以已有刚明之才居至尊之位而下无贤明之辅
 是以终日之间焦心劳思以求天下之贤盖自念有
卷七 第 51b 页 WYG0008-0365d.png
 倡而无和有令而无从有仁义不能施于天下有礼
 乐不能宣布于四方于是但含蓄章美之德以待天
 下之贤是以尽其至诚不舍其命以求天下之贤言
 天若陨坠我之命则已若天未陨坠其命则我求之
 不已天必生贤明之臣以为己之辅佐为己之应援
 故曰有陨自天明九五求臣之切也象曰九五含章
 中正也者按坤之六三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彼以
 其为臣之道言其在下而含蓄章美之德待其君而
卷七 第 52a 页 WYG0008-0366a.png
 后发此云含章君之道也九五居中正之位亦含蓄
 章美之德而无中正之臣以辅己而宣发之故守其
 中正之位待其得贤而后已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者言此九五之君求贤之切若天不陨坠我之命则
 我之志不舍其求贤之命矣故古之高宗谅闇三年
 其惟不言恭默思道至于梦寐之间孜孜求贤以得
 傅说置之为相又周之世宗以朝廷左右虽有百官
 而无中正之臣故孜孜求贤以得王朴任之为臣以
卷七 第 52b 页 WYG0008-0366b.png
 建太平之策以此见自古圣人治天下求贤之心乾
 乾不已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义曰角者物之最上穷极之处也按此上九居一卦
 之极在无位之地当姤之时上无所遇下无所应如
 至于角穷尽而无所容也吝无咎者以其居穷极
 无位之地上无所容是自取鄙吝又何咎于人哉故
 曰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者言上九不能自量
卷七 第 53a 页 WYG0008-0366c.png
 其时而进至于角是穷吝之道也
 
 
 
 
 
 
 
卷七 第 53b 页 WYG0008-0366d.png
 
 
 
 
 
 
 
 周易口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