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序 第 1a 页 WYG1495-0001a.png
御制词谱序
词之有图谱犹诗之有体格也诗本于古歌谣词本于
周诗三百篇皆可歌凡散见于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
者班班可考也汉初乐府亦期协律魏晋讫唐诸体杂
出而比于律者盖寡唐之中叶始为填词制调倚声历
五代北宋而极盛崇宁门大晟乐府所集有十二律六
十家八十四调后遂增至二百馀换羽移商品目详具
逮南渡后宫调失传而词学亦渐紊矣夫词寄于调字
词之有图谱犹诗之有体格也诗本于古歌谣词本于
周诗三百篇皆可歌凡散见于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
者班班可考也汉初乐府亦期协律魏晋讫唐诸体杂
出而比于律者盖寡唐之中叶始为填词制调倚声历
五代北宋而极盛崇宁门大晟乐府所集有十二律六
十家八十四调后遂增至二百馀换羽移商品目详具
逮南渡后宫调失传而词学亦渐紊矣夫词寄于调字
序 第 1b 页 WYG1495-0001b.png
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
忽无差始能谐合否则音节乖舛体制混淆此图谱之
所以不可略也间览近代啸馀词统词汇词律诸书原
本尊前花间草堂遗说颇能发明尚有未备既命儒臣
先辑历代诗馀亲加裁定复命校勘词谱一编详次调
体剖析异同中分句读旁列平仄一字一韵务正传讹
按谱填词沨沨乎可赴节族而谐筦弦矣乐记曰凡音
者生人心者也哀乐喜怒感于心而传于声词之有调
忽无差始能谐合否则音节乖舛体制混淆此图谱之
所以不可略也间览近代啸馀词统词汇词律诸书原
本尊前花间草堂遗说颇能发明尚有未备既命儒臣
先辑历代诗馀亲加裁定复命校勘词谱一编详次调
体剖析异同中分句读旁列平仄一字一韵务正传讹
按谱填词沨沨乎可赴节族而谐筦弦矣乐记曰凡音
者生人心者也哀乐喜怒感于心而传于声词之有调
序 第 2a 页 WYG1495-0002a.png
亦各以类应不可牵合而起调毕曲七声一均旋相为
宫更与周礼大司乐三宫汉志三统之制相准故紫阳
大儒而诗馀不废是编之集不独俾承学之士摅情缀
采有所据依从此讨论宫商审定调曲庶几古昔乐章
之遗响亦可窥见于万一云
宫更与周礼大司乐三宫汉志三统之制相准故紫阳
大儒而诗馀不废是编之集不独俾承学之士摅情缀
采有所据依从此讨论宫商审定调曲庶几古昔乐章
之遗响亦可窥见于万一云
序 第 2b 页 WYG1495-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十
御定词谱 词曲类四(词谱词韵之/属)
提要
(臣/)等谨按
御定词谱四十卷康熙五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词萌于唐而大盛于宋然唐宋两
代皆无词谱盖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
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
御定词谱 词曲类四(词谱词韵之/属)
提要
(臣/)等谨按
御定词谱四十卷康熙五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词萌于唐而大盛于宋然唐宋两
代皆无词谱盖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
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
序 第 3a 页 WYG1495-0002d.png
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裳羽衣之类亦不过
一曲一调之谱无□合众体勒为一编者元
以来南北曲行歌词之法遂绝姜夔白石词
中间有旁记节拍如西域梵书状者亦无人
能通其说今之词谱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
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取句法字数
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数有异
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其平仄有异同者
一曲一调之谱无□合众体勒为一编者元
以来南北曲行歌词之法遂绝姜夔白石词
中间有旁记节拍如西域梵书状者亦无人
能通其说今之词谱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
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取句法字数
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数有异
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其平仄有异同者
序 第 3b 页 WYG1495-0003a.png
则据而注为可平可仄自啸馀谱以下皆以
此法推䆒得其崖略定为科律而已然见闻
未博考證未精又或参以臆断无稽之说往
往不合于古法惟近时万树作词律析疑辨
误所得为多然仍不免于舛漏惟我
圣祖仁皇帝聪明天授事事皆深契精微既
御定唐宋金元明诸诗立咏歌之准
御纂律吕精义通声气之元又以词亦诗之馀派其
此法推䆒得其崖略定为科律而已然见闻
未博考證未精又或参以臆断无稽之说往
往不合于古法惟近时万树作词律析疑辨
误所得为多然仍不免于舛漏惟我
圣祖仁皇帝聪明天授事事皆深契精微既
御定唐宋金元明诸诗立咏歌之准
御纂律吕精义通声气之元又以词亦诗之馀派其
序 第 4a 页 WYG1495-0003b.png
音节亦乐之支流爰
命儒臣辑为此谱凡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六体
凡唐至元之遗篇靡弗采录元人小令其言
近雅者亦间附之唐宋大曲则汇为一卷缀
于末每调各注其源流每字各图其平仄每
句各注其韵叶分刌节度穷极窈眇倚声家
可永守法程盖
圣人裁成万类虽一事之微必考古而立之制类若
命儒臣辑为此谱凡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六体
凡唐至元之遗篇靡弗采录元人小令其言
近雅者亦间附之唐宋大曲则汇为一卷缀
于末每调各注其源流每字各图其平仄每
句各注其韵叶分刌节度穷极窈眇倚声家
可永守法程盖
圣人裁成万类虽一事之微必考古而立之制类若
序 第 4b 页 WYG1495-0003c.png
斯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钖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钖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序 第 5a 页 WYG1495-0004a.png
御定词谱凡例
一词者古乐府之遗也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
以填词宋元以来调名日多旧谱未备今广搜博
采次第编辑俾倚声者知所考焉
一宋元人所撰词谱流传者少明啸馀谱诸书不无
舛误近刻词律时有发明然亦得失并见是谱翻
阅群书互相参订凡旧谱分调分段及句读音韵
之误悉据唐宋元词校定
一词者古乐府之遗也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
以填词宋元以来调名日多旧谱未备今广搜博
采次第编辑俾倚声者知所考焉
一宋元人所撰词谱流传者少明啸馀谱诸书不无
舛误近刻词律时有发明然亦得失并见是谱翻
阅群书互相参订凡旧谱分调分段及句读音韵
之误悉据唐宋元词校定
序 第 5b 页 WYG1495-0004b.png
一调以长短分先后若同一调名则长短汇列以又
一体别之其添字减字摊破偷声促拍近拍以及
慢词皆按字数分编至唐人大曲如凉州水调歌
宋人大曲如九张机薄媚字数不齐各以类附辑
为末卷
一唐人长短句悉照尊前花间花庵诸选收入其五
六七言绝句亦各采一二首以备其体至元人小
令略仿词林万选之例取其尤雅者非以曲混词
一体别之其添字减字摊破偷声促拍近拍以及
慢词皆按字数分编至唐人大曲如凉州水调歌
宋人大曲如九张机薄媚字数不齐各以类附辑
为末卷
一唐人长短句悉照尊前花间花庵诸选收入其五
六七言绝句亦各采一二首以备其体至元人小
令略仿词林万选之例取其尤雅者非以曲混词
序 第 6a 页 WYG1495-0004c.png
也
一每调选用唐宋元词一首必以创始之人所作本
词为正体如忆秦娥创自李白四十六字至五代
冯延已则三十八字宋毛滂则三十七字张先则
四十一字皆李词之变格也断列李词在前诸词
附后其无考者以时代为先后
一引用之词皆宋元选本及各人本集其无名氏词
亦注明出某书以便校勘
一每调选用唐宋元词一首必以创始之人所作本
词为正体如忆秦娥创自李白四十六字至五代
冯延已则三十八字宋毛滂则三十七字张先则
四十一字皆李词之变格也断列李词在前诸词
附后其无考者以时代为先后
一引用之词皆宋元选本及各人本集其无名氏词
亦注明出某书以便校勘
序 第 6b 页 WYG1495-0004d.png
一图谱专主备体非选词也然间有俚俗不成句法
并无别首可录者虽系宋词仍不采入
一词名原委及一调异名之故散见群书者悉为采
注
一词中句读不可不辨有四字句而上一下一中两
字相连者有五字句而上一下四者有六字句而
上三下三者有七字句而上三下四者有八字句
而上一下七或上五下三上三下五者有九字句
并无别首可录者虽系宋词仍不采入
一词名原委及一调异名之故散见群书者悉为采
注
一词中句读不可不辨有四字句而上一下一中两
字相连者有五字句而上一下四者有六字句而
上三下三者有七字句而上三下四者有八字句
而上一下七或上五下三上三下五者有九字句
序 第 7a 页 WYG1495-0005a.png
而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上三下六者此等句法
不可枚举谱内以整句为句半句为读直截者为
句蝉联不断者为读逐一注明行间至词有拗句
尤关音律如温庭筠之断肠潇湘春雁飞万枝香
雪开已遍皆是又有一句五字皆平声者如史达
祖寿楼春词之夭桃花清晨句一句五字皆仄声
者如周邦彦浣溪沙慢之水竹旧院落句俱一定
不可易谱内各为注出
不可枚举谱内以整句为句半句为读直截者为
句蝉联不断者为读逐一注明行间至词有拗句
尤关音律如温庭筠之断肠潇湘春雁飞万枝香
雪开已遍皆是又有一句五字皆平声者如史达
祖寿楼春词之夭桃花清晨句一句五字皆仄声
者如周邦彦浣溪沙慢之水竹旧院落句俱一定
不可易谱内各为注出
序 第 7b 页 WYG1495-0005b.png
一韵有三声叶者有间入仄韵于平韵中者有换韵
者有叠韵者有短韵藏于句中者逐一注明至宋
人填词间遵古韵不外礼部韵略所注通转之法
或有从中原雅音者俱照原本采录
一每调一词旁列一图以虚实朱圈分别平仄平用
虚圈仄用实圈字本平而可仄者上虚下实字本
仄而可平者上实下虚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
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
者有叠韵者有短韵藏于句中者逐一注明至宋
人填词间遵古韵不外礼部韵略所注通转之法
或有从中原雅音者俱照原本采录
一每调一词旁列一图以虚实朱圈分别平仄平用
虚圈仄用实圈字本平而可仄者上虚下实字本
仄而可平者上实下虚至词中句法如诗中五言
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类多可平可仄似不必
序 第 8a 页 WYG1495-0005c.png
拘谱内亦参校旧词始为作图至一定平仄别词
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又可平可
仄中遇去声字最为紧要平声可以入声替上声
不可以去声替宋沈伯时乐府指迷论之最详谱内
凡用去声字不可易者悉为标出
一宋人集中如柳永姜夔词间存宫调悉照原注备
载若夫四声二十八调或为鬲指之声或为三犯
四犯之曲以至按律谐声所以被诸管弦者在宋
有异同者必引证其句注明本词之下又可平可
仄中遇去声字最为紧要平声可以入声替上声
不可以去声替宋沈伯时乐府指迷论之最详谱内
凡用去声字不可易者悉为标出
一宋人集中如柳永姜夔词间存宫调悉照原注备
载若夫四声二十八调或为鬲指之声或为三犯
四犯之曲以至按律谐声所以被诸管弦者在宋
序 第 8b 页 WYG1495-0005d.png
张炎已云旧谱零落姑置勿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