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五


卷九十五 第 1a 页 WYG1161-024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诚斋集卷九十五
            宋 杨万里 撰
  庸言
 


   庸言十六
杨子曰二程子之学以仁为觉以敬为守以中为居以
诚为归以致知为入以明道不计功为用而韩子曰轲
死不得其传其真不得其传耶其真不见其传耶
卷九十五 第 1b 页 WYG1161-0241d.png
杨子曰天下有至乐不笙磬而雅不刍豢而腴不曲蘖
而酣君子趋焉众人去焉是未可以语俗夫也颜子不
以一瓢易三鼎乃在于不远复之一爻扬子云不以饿
显易禄隐乃在于太元之一书其可乐者安在哉使其
有可乐必有以易其乐
杨子曰公都子之问孟子其性之说有三告子曰性无
善无不善此释氏之论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
善此扬雄氏之论也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此韩愈氏
卷九十五 第 2a 页 WYG1161-0242a.png
之论也孟子之时己有三家者流之说矣言性者不入
于释必入于扬不入于扬必入于韩此三家者流之所
知也不入于孟而入于公都岂三家者流之所知杨子曰画衣冠之法至三代则疏禹贡之法至商则密
杨子曰圣人之道犹天也一目仰之与万目仰之见之
者孰大圣人之经犹的也一人射之与百人射之中之
者孰多
杨子曰以礼制俗古也以俗制礼古乎哉汉武帝招儒
卷九十五 第 2b 页 WYG1161-0242b.png
生集方士杂议博采制作之劳终身不离于稽古而礼
文之事终身不离于世俗去委巷而之委巷何也以礼
制俗以俗制礼之异也
或曰孟子答公都子之问性曰心曰情曰才何也杨子
曰安之之谓心发之之谓情能之之谓才三者一性之
妙用也三者毁无以见性
杨子曰法无不良良而变则弊者起法无难复复而摇
则良者迁
卷九十五 第 3a 页 WYG1161-0242c.png
杨子曰人之于善最患于贱其所已得而贵其所未得
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不得之贵与贱之心相为循
环非终其身循环其已乎
杨子曰夜气气之归根也平旦之气气之将春也自此
以往其微绪千万而其大变有五然于五大变之中其
存者二其居存亡之间者一其亡者二曰夜气曰平旦
之气曰旦昼之所为曰牿之反覆曰违禽兽不远二者
之存吾徒可以自贺一者居存亡之间吾徒可以自警
卷九十五 第 3b 页 WYG1161-0242d.png
二者之亡吾徒可不大惧哉
杨子曰欲善易信善难故可欲之善不如有诸已之信
且何必二帝三王之善欲之而不信之之为不可也匹
夫之言非圣人之言然有能信之者可以王天下故高
祖之开基信三老仁义之一言也异端之学非六经之
学然有能信之者可以治天下故孝文之致太平信黄
老清净之一言也不然前尧后舜左周右孔日陈于前
朝闻之夕弃之
卷九十五 第 4a 页 WYG1161-0243a.png
杨子曰尧舜之允执厥中与求鸡犬之放同一警孟子
之免乡人与耻指屈之疾同一愤
杨子曰古人之言意愈切者辞愈缓孟子告齐宣王当
其责王臣之友不知其责士师当其责士师不知其责

    庸言十七
杨子曰修身在立主立主在有力孟子曰先立乎其大
者此修身而立主者也易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
卷九十五 第 4b 页 WYG1161-0243b.png
礼勿履夫惟有雷在天上之力然后能为非礼勿履之
事此立主而有力者也修身而立主立主而有力斯人
也不曰真大丈夫孰为真大丈夫
杨子曰齐庄公设勇爵以募勇士而得殖绰郭最孟
子设天爵以募天民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杨子曰赤子失其母而邻之母乳之貌非母也声非母
也而抚之则母也朝而啼夕而笑始乎邻卒乎母矣焉
知邻母之非吾母欤惟民亦然为人上者乃使邻母得
卷九十五 第 5a 页 WYG1161-0243c.png
乳吾之赤子何哉杨子曰一杯之水不能胜一车薪之火仁之细也五榖
不熟不如荑稗仁之粗也细则功不大粗则力不精
或问孟子曰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君可要乎杨子曰
君求于臣可臣求于君不可
或曰孔子主弥子则卫卿可得孔子何爱于主之以得
其位行其道哉杨子曰孔子之与卫卿不可以两得也
得卫卿则丧孔子矣非卫卿之能丧孔子也自弥子而
卷九十五 第 5b 页 WYG1161-0243d.png
得卫卿则足以丧孔子矣孔子如此其巍巍也而以主
弥子即丧孔子故孟子曰使孔子而主痈疽瘠环则不
足以为孔子
或曰百里奚之非自鬻孟子言之明矣若夫宫之奇与
百里奚之諌与不谏臣子宜孰则杨子曰宫之奇哉然
则孟子之言曰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
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
谓不智也孟子之言非欤曰是孟子之意也忠者臣之
卷九十五 第 6a 页 WYG1161-0244a.png
则智者臣之贼百里奚非虞之臣子乎君违不能諌而
逆言之言吾知其不可諌国将亡不能死而又先去之
智矣未知焉得忠故孟子与其智而已矣与日月争光
者其惟宫之奇乎哉或曰百里奚死虞则何以有相秦
之功曰为人臣者节至焉功次焉妇之事夫倚市门狎
不逞夫病弃之家贫离之而曰克家乎臣之事主亦然
虞在与在虞亡与亡亡则百里奚无相秦之功独不可
乎或曰然则孟子曰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
卷九十五 第 6b 页 WYG1161-0244b.png
世不贤而能之乎此言何谓也曰去虞之智以功没罪
相秦之贤以罪没功孟子乎
杨子曰古之人责人有终责己无终
或问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何也杨子曰知新
岂特可以为一时之师哉为百世之师可也然则其谁
能之曰其惟孔子乎然则温故为难乎曰温故非难也
温故而知新则难也然则其孰为故孰为新曰古人已
往之迹之谓故出古人故迹之外神而明之之谓新
卷九十五 第 7a 页 WYG1161-0244c.png
杨子曰周籍之未去文武周公诸侯之深雠也及其既
去国之八百为七十二七十二为六七当此之时必有
思其深雠而不可得者矣
或曰闵子不肯为季氏之臣恶季氏之专鲁而不忍污
其身也孔子于季桓子乃有行可之仕何也杨子曰佛
肸公山之召犹欲往况季氏乎且夫子之仕于季桓子
也而岂徒哉
杨子曰舜宁失不经而后世不失不辜自夫不应为之
卷九十五 第 7b 页 WYG1161-0244d.png
法始也孔子有不税冕而行而后世有税冕而不得行
自夫擅去官之法始也而天下不治则上之人从而尤
之曰法未密也噫
    庸言十八
杨子曰以位为贤阳货贤于仲尼以赀为贤季氏贤于
颜子
或问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何也杨子曰忍始于八佾终于弑父与君
卷九十五 第 8a 页 WYG1161-0245a.png
杨子曰衣有破补则全人有过补则贤
杨子曰春秋以一字为褒贬易以一字为义礼
杨子曰易六经之首种也天谷之羲播之文王芽之周
公仲尼甲拆之
杨子曰一思而是非之心生再思而利害之心生利害
之心生而是非之心昏矣学者警之
或问横渠子云日质本阴月质本阳何谓也杨子曰日
火也火者天地之中女月水也水者天地之中男又问
卷九十五 第 8b 页 WYG1161-0245b.png
阳陷于阴为水阳附于阴为火何谓也曰男以陷言女
以丽言
或问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何也杨子曰狄宜
无而有夏宜有而无
或问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何也杨子曰无心乌生无路
乌行
或问庄子曰圣人观于天而不助何谓也杨子曰循天
理之谓观加人力之谓助
卷九十五 第 9a 页 WYG1161-0245c.png
杨子曰色斯举矣有未色而举者贤者避世其次避地
是也翔而后集有翔而不集者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
杨子曰国语谓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自以为智矣
不知夫福者竞之端祸者盈之报择福以轻其祸犹重
而况择福之重者乎使此智可行则李斯之祸免矣
或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何如杨子曰
文视诸侯则正视桓公谲矣桓视文则正视三王谲矣
卷九十五 第 9b 页 WYG1161-0245d.png
杨子曰君子其上行道其次守道其上捐身其次洁身
杨子曰圣人以道行命中人以命行义杨子曰天下不一则不治战国是也不一则不乱秦是

或问何谓一何谓中杨子曰会之曰一约之曰中
杨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而况君
子登颜孟之东山登周孔之太山乎
或问儒者谓封建不复古不复矣何如杨子曰孟子欲
卷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1161-0246a.png
天下定于一世儒欲天下定于万
或问门人厚葬颜子夫子奚而不可也杨子曰颜之心
门人知之乎知之者夫子也然则颜之心奚若曰颜之
所耻门人之所荣颜之所荣门人之所耻
杨子曰神有不能穷而化无不可知穷神则人不弱知
化则天不强
或问何谓穷神知化杨子曰神者心也化者天地万物
之变也不尽其心不达其变
卷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1161-0246b.png
杨子曰世之所谓为人者我知之矣其所骛者是也举
一世之所骛而不置者曰饮食男女焉而已矣饮食男
女之外无行焉是果古之所谓为人者耶古之所谓为
人者何也将以并天地而三之焉者也且天地若此其
至大也吾人若此其至小也以至小并至大其必有以
也将以其止于饮食男女之能而已耶抑不以其止于
饮食男女之能而已也若曰以其止于饮食男女之能
而已也则夫飞焉者走焉者亦皆能吾人之所能也吾
卷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1161-0246c.png
人能彼之所能而遽自以为足以并天地彼能吾人之
所能乃不足以并吾人也今吾之所能未离乎彼之所
能求以异乎彼且无以异乎彼也而欲以并彼之所不
得并也遐矣哉
    庸言十九或曰诗有六义何如杨子曰此说诗者失之也诗之体
有三诗之作有三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此诗之体也
一曰兴二曰赋三曰比此诗之作也何义之有
卷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1161-0246d.png
或问阳货馈孔子豚孔子受焉缪公亟馈子思鼎肉子
思辞焉何也杨子曰惟阳货之馈不可以不受惟缪公
之馈可以不受
或问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何也杨
子曰天因物故易地因天故简
或问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
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
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何也杨子曰圣贤以易简
卷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1161-0247a.png
成小人以智巧败易简无他因天下万物之理而顺之

或问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何也杨子曰以地之明知天
之幽以始之生知终之死见其一知其万也何也明必
有幽始必有终也其理必然不足怪也
或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何也杨
子曰气之精者凝而为物故有知而谓之神气之逝者
卷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1161-0247b.png
游而为变故无知而谓之鬼魂者气也鬼者体也亦谓
之魄故神存则物生神去则物死神者体之主人体者
神之传舍
或曰作易者谁乎非圣人孰能之杨子曰非也然则孰
作之曰天地然则天地能作易乎曰天地不能作易而
能有易有易者具是理作易者书是理犹绘事焉物必
有其生绘乃肖其生世无日星何从而绘日星世无山
龙何从而绘山龙是故天地者易之生也易者天地之
卷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1161-0247c.png
肖也彼以其天我以吾乾彼以其地我以吾坤不观乾
坤二卦乎此之贵贱彼之卑高此之刚柔彼之动静吉
凶者其万物变化者其象形也故系辞曰天尊地卑乾
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
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

或问道者不可须臾离何也杨子曰人之于道犹鱼之
于水也鱼可须臾离于水则人可须臾离于道
卷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1161-0247d.png
杨子曰水为冰雨为雪精气为物也圣人因其有而处
其有不以无废有冰为水雪为雨游魂为变也圣人因
其无而听其无不以有遁无异端反是
或问何谓鬼神之情状杨子曰情存则神状存则鬼
或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何也杨子曰昼则作夜则息
死生一昼夜也昼夜一死生也
或问今不如古信乎杨子曰奚而不信古者官人以世
后世官人以人古者士大夫专杀后世天子不专杀古
卷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1161-0248a.png
者士死必以殉后世天子不以殉今不如古奚而不信
杨子曰有所志则必有所不志有所不志则必有所志
杨子曰武帝问禹汤水旱厥咎何繇公孙弘对曰汤之
旱桀之馀烈也弘之为汤讳巧矣桀亦无辞也至曰尧
遭洪水未闻禹之有水也弘知为禹讳矣独不为尧地
乎独不虑尧之有辞乎圣人未尝讳过也独讳天灾乎
为圣人讳过者小人之䛕也为圣人讳天灾者又䛕之
䛕也弘䛕汤而讳汤之旱讳汤而移之桀知桀之无辞
卷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1161-0248b.png
而后发也犹讳父而移之盗也又以䛕汤者䛕禹又以
讳禹者移之尧此䛕之穷也犹讳父而移之祖也尧固
无辞也非惟无辞也犹将引咎以罪己也三圣一道也
弘䛕其二毁其一岂惟毁其一又援尧之手而坐于桀
之侧尧亦无辞也桀何颜哉而弘独有颜以见尧臧文
仲曰禹汤罪巳由弘之言则臧文仲之言妄矣
    庸言二十
杨子曰成天下之事者譬之山行而攀木焉陟者以顺
卷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1161-0248c.png
攀为进降者以逆攀为进事之成岂一端而已哉
杨子曰人有一足履甲之舟一足履乙之舟不惟不受
于甲亦不受于乙人有一足居闑之内一足居闑之外
不惟不信于外亦不信于内故高帝曰陈平智有馀然
难独任
杨子曰梓人能为明堂路寝而居无庐轮人能为乘舆
玉辂而出无车仲尼能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业而
粮无馀
卷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1161-0248d.png
杨子曰有诸已而求诸人无诸已而非诸人此君子之
事也圣人不然有诸已而不求诸人无诸已而不非诸

杨子曰喜者阳之循怒者阴之拂欲者阳之伸惧者阴
之诎不动于阴阳之谓性动于阴阳之谓情动而复于
不动是为圣贤君子动而不复不复而无不之也民斯
为下矣彼异端者甚恶四者之情而求去之情可去性
亦可去矣不惟性可去阴阳亦可去矣
卷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1161-0249a.png
或问一阴一阳之谓道何谓也杨子曰一阴一阳而非
道何者为道一阴一阳天地所不能逭也而况人物乎
阴阳之在天地其位为高下其精为日月其运为寒暑
其物为水火阙其一则天地息阴阳之在人物其耦为
夫妇其亲为父子其分为君臣其道为仁义其事为德
刑其类为君子小人中国夷狄禽兽阙其一则人物息
天地也人物也均物也所以行天地人物者道也不能
不有之谓物不得不行之谓道
卷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1161-0249b.png
或问上系首章既曰天尊地卑又曰乾坤定矣何谓也
杨子曰天下有二易有造化之易有策书之易造化之
易原乎太极策书之易成乎圣人夫易岂圣人之私书
哉太极以易书示圣人圣人以易书述太极如是而已
尔未喻曰圣人观彼之天地得吾易之乾坤观彼之卑
高得吾易之贵贱观彼之动静得吾易之刚柔观彼之
万物得吾易之吉凶观彼之形象得吾易之变化天之
除虐尝假手于成汤天之作易亦假手于三圣
卷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1161-0249c.png
杨子曰克己复礼不可以有己为仁由己不可以无己
或问涉世当若之何杨子曰宁得罪于君子毋得罪于
小人得罪于君子君子必察得罪于小人小人必杀杨子曰古之法亦疏矣未若后世之备也舜宁失不经
未有不应为之章也孔子不税冕而行未有擅去官之
章也
或问赐自以不如回为其闻一知二闻一知十之相远
也何如杨子曰子贡闻一知三多矣闻一知十可乎
卷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1161-0249d.png
或问孔子谓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又谓子贡曰吾道
一以贯之何谓一杨子曰入乎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之
谓一出乎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之谓二然则孰为二曰
杨墨也申韩也释老也或问韩子欧阳子何人也杨子曰圣人之徒也何以知
之曰孟子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能言距
杨墨者也韩子欧阳子能言距释老者也能言距杨墨
者为圣之徒能言距释老者非圣之徒乎然则或谓二
卷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1161-0250a.png
子未知道也信乎曰二子之未知道其未知君臣父子
仁义礼乐之道乎抑亦未知清净寂灭虚玄空无之道
乎不知乎前二子焉得为圣之徒不知乎后二子安得
为非圣之徒
或问何谓安其身而后动杨子曰安在动后非忧则悔
又问何谓虑其交而后求杨子曰虑在求后非辱则累
 
 
卷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1161-0250b.png
 
 
 
 
 
 
 
 诚斋集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