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一


卷九十一 第 1a 页 WYG1161-019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诚斋集卷九十一
            宋 杨万里 撰
 


 程试论
    汉文帝有圣贤之风论
论曰有德之主非以功能胜而以风味胜三代既往圣
贤之君亦与三代而俱往与三代异其世而不与三代
异其德汉文其庶几乎世主以功业闻而帝之功业无
卷九十一 第 1b 页 WYG1161-0199d.png
一之可称世主以才智显而帝之才智无一之可见君
子乃以圣贤许之者以其风味而得之也风味隐而功
能兴则无以见孝文矣魏文帝曰汉文帝有圣贤之风
有才之主与有德之主二者同日而论之未可也论有
德之主当如玉人之论玉圣人之论学市之庸工屑石
而鍊之毁瓦而药之既成而谓之玉视之良玉也其光
莹然其声冷然玉则玉矣至于玉人之所藏初无如是
之声光也然辉不足而润有馀无暂美而有远器不惟
卷九十一 第 2a 页 WYG1161-0200a.png
玉也惟学亦然圣门诸子俊辩如赐人以为仲尼不及
也英气如由人以为诸子不及也然是二子者圣人皆
不与之盖辩之俊也气之英也非所施于圣人之门也
故圣人之所与不在于二子之英与俊乃在于颜之如
愚曾之咏而归耳不惟学也惟君亦然是故论玉者不
以辉彩而以器质论学者不以术业而以气象论君德
者不以功能而以风味文帝之为文帝也强不如秦武
不如世宗功不如唐文皇不如则信不如矣不争似弱
卷九十一 第 2b 页 WYG1161-0200b.png
有容似懦过俭似褊似则信乎其似矣而帝之所以圣
所以贤者何也盖尝闻之快其忿以残天下之生先王
不忍也帝独得辞其弱哉矜其察以穷天下之欺先王
不乐也帝独得辞其懦哉厚其奉以虚天下之藏先王
不屑也帝独得辞其褊哉以帝之用心求帝之风味温
乎其有所不可激也旷乎其有所不可隔也淡乎其有
所不可诱也帝之不如后世之君固也而其风味则三
代圣贤中人也不如后世之君而有三代圣贤之风味
卷九十一 第 3a 页 WYG1161-0200c.png
帝亦足矣帝何求哉或谓肉刑之除其文帝瑜中之瑕
也欤嗟乎是亦见其末而莫原其初者也随其声而莫
睹其形者也肉刑何从而作乎其作于圣人之不得已
乎洪荒之世人与禽之未别则夫所谓人者其能如今
之世礼可以绳而法可以纠哉其必有所大乱而不可
止者也由是肉刑生焉圣人非欲作也欲不作而不得
也非欲存也欲除之而未可也汉文之世其民醇且厚
矣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则帝亦不仁矣夫尧舜复生
卷九十一 第 3b 页 WYG1161-0200d.png
必除之矣文帝除之而有过则尧舜除之亦有过乎谨

    大人格君心之非论
论曰忠于身而后可以言忠于君盖忠于身者其正先
身而后君忠于君者其正先君而后身先身而后君故
其忠无形先君而后身故其忠有名恕其身之不正而
责其君之必正名则有矣大人不为也大人者无所责
于君也无所言于君也非不责也无可责也非不言也
卷九十一 第 4a 页 WYG1161-0201a.png
无可言也自吾君得我而与之居吾身之自正既暴之
天下而无所愧吾君之不正亦潜消于心而不自知吾
君且不自知也吾何知焉吾且不知也吾何言焉此正
君之妙也孟子曰大人格君心之非岂非以大人者正
已而物正故其正君也为最易欤君子之事君有以言
谏有以身谏君有过言力为之绳此言谏也非身谏也
君有过行痛为之纠此言谏也非身谏也吾闻以身谏
者从以言谏者凶盖吾君之过与其回之孰与消之与
卷九十一 第 4b 页 WYG1161-0201b.png
其救之孰与先之言过而后绳君子以为不若无过之
可绳行过而后纠君子以为不若无过之可纠非私吾
君之过以为谄也消之于先其为力不难也非掩吾君
之有过以为讳也救之使回其为力不易也古之君子
以身谏者也后之君子以言谏者也此其为从与凶之
异也古之君子何脩而能以身谏也岂以其积于已者
素厚而服于人者素著欤名为天下之正人而心传圣
贤之正学身履天下之正道其在山林吾君恨其不能
卷九十一 第 5a 页 WYG1161-0201c.png
致也其在朝廷吾君忘其已之为尊也恨其不能致则
必深自咎其君德之不足与有为也忘己之为尊则必
深自忧其贤者不可得而亲也自咎其不足与有为其
非心邪意十已去四五矣自忧其贤者不可得而亲其
非心邪意十已去其六七矣则其立人之朝吾君与之
居处与之笑语与之谋议与之注措未几何吾君忽乎
其为圣君矣天下见吾君之圣也不知其所从来也见
吾君动罔不圣也不知其何为而至此也谓大臣之力
卷九十一 第 5b 页 WYG1161-0201d.png
欤吾未尝有言也谓非大臣之力欤自吾君有意乎吾
而君德已进也夫能使吾君有意乎其人而君德已进
而况与之居也欤非孟子之所谓大人谁与领此魏郑
公之在唐吾尝敬之吾尝爱之吾今且犹敬爱之而况
于其君乎太宗袖鸷禽而毙之惟恐公之或见也太宗
欲幸东都而中辍惟恐公之或闻也非恐公之闻且见
也愧也非愧也敬也夫为人臣而能使其君敬之能使
其君愧之无谏之言有谏之功盖公之仁义之学固有
卷九十一 第 6a 页 WYG1161-0202a.png
不言而心化者欤孟子所谓大人公未尽也而格君心
之非公则尽之矣吾是以敬之吾是以爱之谨论
    魏郑公劝行仁义论论曰人君之于道资有所近则言有所入盖道无难易
而君子之言有从违言无从违而人君之资有远近资
之所不远小人不能却而返资之所不近君子不能劝
而进太宗之行仁义人以为魏郑公之劝也帝亦自以
为公之劝我也不知夫非公之劝也言之入也非言之
卷九十一 第 6b 页 WYG1161-0202b.png
入也帝资之近也帝之资不近乎仁义而可劝则封伦
亦能劝之矣故太宗曰魏徵劝我行仁义君子以为非
劝也天下之治乱其发在机其决在人非发之难也决
之难也盖天下无一定之说也天下而有一定之说则
谁不能决之者是故儒与墨并兴而道与术交攻此有
此之说而彼亦有彼之说将从其所谓道则倦于难成
将不从其所谓术则乐其有速效难成也者难毁者也
速效也者速祸者也世主能作其怠心以胜其乐心见
卷九十一 第 7a 页 WYG1161-0202c.png
其难毁以破其速祸者希矣治乱之机一言发之百世
不得而移之决之者果难矣哉秦堂上之一议甘龙之
言不胜商鞅之言胜君子已知秦之短矣汉匈奴之一
议王恢之言行韩安国之言不行君子已知汉之灾矣
而秦昭王汉武帝不自知其祚之短民之灾由此而生
也不惟不知之又从而乐之可悼也乎唐之治不在乎
贞观之后而在乎贞观之初贞观之初太宗求治而未
有所从郑公尝有言矣封伦亦有言焉公之言仁义之
卷九十一 第 7b 页 WYG1161-0202d.png
言也伦之言刑名之言也公之言似甘龙似安国似可
倦伦之言似商鞅似王恢似可乐方是时言之胜负一
代之治乱也君子忧之非忧其遽乱也忧其发也非忧
其发也忧其决也使太宗有秦昭王好伯之资有汉武
帝喜功之资则伦之言胜而公之言不胜矣公之言所
以胜者以帝之资不近二君之资故也帝之资不近二
君则乌乎近哉帝资之所近近乎先王仁义之资也资
之近故入之也坚入之也坚故决之也果决之也果故
卷九十一 第 8a 页 WYG1161-0203a.png
发之也成米斗三钱外户不闭四夷来宾非劝也资也
非劝而太宗以为劝岂亦太宗之贤乐其言之忠而忘
其资之近故耶大抵求治之主莫难于有其天有其天
矣莫难于尽其人曷谓天资是也曷谓人学是也乡人
之悯孺子入井也齐宣王之不忍于牛也太宗之观明
堂图而罢鞭背也禹汤之泣辜祝网也其天者相近也
然乡人之不为齐宣齐宣之不为太宗太宗之不为禹
汤何也其人者相远也充其人之学以极其天之资乡
卷九十一 第 8b 页 WYG1161-0203b.png
人其不为禹汤乎而况太宗之贤也哉君子于此是以
为太宗而叹也谨论
    陆贽不负所学论
论曰君子之学问也真故君子之名节也全士大夫所
以名毁而节丧者世以为所行负所学非也其学非真
学也其学果真学也则终身之名节已定于平日之学
问矣得之真何所失于伪定于初何所负于终陆宣公
自谓不负于所学其果不负所学耶曰不负云者公之
卷九十一 第 9a 页 WYG1161-0203c.png
谦辞云耳学之真故其名节不待守而全守且不待也
又何负不负之足为公道哉曰不负云者公之谦辞云
耳天下有伪学而无真儒以伪学而废真儒则惑矣昔
有学论语而败于佞此张禹氏之贱儒也学儒而败于
贪此张涉氏之贱儒也学春秋而败于奸此公孙氏之
贱儒也自吾儒之有三子也而吾道或几乎废矣世主
见一儒者则必逆疑其人世儒见世主之疑则又曲为
之地是二人者皆过也夫何故逆疑其人者曰是其容
卷九十一 第 9b 页 WYG1161-0203d.png
之颀然是其言之凛然观听焉而已矣用之且将为佞
为贪为奸固无用于学也曲为之地者曰彼三子者过
不在学也过在变其学而不守也嗟乎前之说行则天
下无可用之儒后之说行则天下有可变之学以学为
无用学之有用者犹在也以学为可变学果无用矣天
下有无用之学有有用之学训诂者无用之学也学之
伪也名节者有用之学也学之真也三子者假训诂以
售奸邪非伪而何又焉用曲为之地而谓其负所学哉
卷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1161-0204a.png
有真学则无负无不负矣世主之与世儒固未见孔颜
之学也亦尝见陆宣公之学乎下罪已之诏以回天下
之心说者以此为公之不负所学也专西平之任以复
天下之业说者以此为公之不负所学也不知夫此公
之计也非学也此公之功也非学也救萧复以扶君子
天子有不拔之疑解之者公也击裴延龄以沮小人天
子有不测之威犯之者公也著医书以易怨诗天下有
不堪之穷安之者公也解天子之疑者难也未若犯天
卷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1161-0204b.png
子之威者难也犯天子之威者难也未若安天下之穷
者难也举天下之至难而皆公之所至易公儒者也立
朝何其勇也公勇者也去国何其安也学之力也公之
身与学为出处学之力与公为终始又何负不负之足
云哉不负之说吾是以知公之谦也嗟乎国患无真儒
耳士患无真学耳洙泗之学陋巷之学浴沂之学退自
齐梁之学用之则举天下而措诸尧舜世俗以为儒者
之夸也不用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世俗以为儒
卷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1161-0204c.png
者之倨也至于汉之三子者世俗则以为贤也世俗之
所贤者固误人之国也世俗之所谓夸与倨者未易得
也孔颜则不复生矣得陆宣公而用之其国之安危治
乱何如哉当陆宣公之存也小人不以为夸与倨者寡
矣嗟夫夸与倨者未易得也谨
    宋璟刚正过姚崇论
论曰与天下以治之福不与其君以治之功此大臣爱
君之厚也盖治生于不治不治生于治方其不治人君
卷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1161-0204d.png
以一身而忧天下及其既治人君以天下而乐一身大
臣成其君之治可也与其君之治不可也与则乐乐则
怠矣姚宋之相明皇同于成开元之治也而论者以璟
为过于崇何也盖璟以其治与天下崇以其治与其君
与天下以治之福君亦享其福与其君以治之功君必
丧其功彼宋璟者其刚有可惮其正无可喜将致其君
于终身不乐之地者也致其君于不乐乃所以致其君
于不忧欤史臣曰宋璟刚正过姚崇亲君子而疏小人
卷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1161-0205a.png
人君之心也亲小人而疏君子非人君之心也君子之
过也君子之事君不使之乐必使之忧不欲其喜必欲
其惮不待小人间之君已病之矣非君子之过乎是不
然君子之心必有所不爱而后能有所爱其所爱者君
之治也故使之忧不使之乐其所不爱者身之疏也故
欲其惮不欲其喜非不使之乐也无乐于初有乐于终
有忧之名无忧之实兹其所以有乐于君欤非不使之
喜也吾得其喜君得其乱吾得其惮君得其治兹其所
卷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1161-0205b.png
以无爱于身欤天下之治乱君子所恤也吾身之亲疏
君子遑恤哉呜呼以治与天下而不以治与其君此宋
璟之刚正所以过姚崇欤姚崇何人也中兴之贤相也
宋璟何人也亦中兴之贤相也成开元之治致中兴之
功二公可同也一则权谲一则刚正二公不可同也吾
尝观乎姚矣明皇之猎因猎以进皮冠之招无是举也
太庙之坏以为偶然夷伯之震无是说也捕蝗之后不
曰脩德蝝生之书无是法也姚之权谲一至此哉吾尝
卷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1161-0205c.png
观乎宋矣中使之召不交一言孟子之所以远王驩也
倖臣之饮正色而起盖宽饶之所以忤许伯也无逸之
图戒以淫乱周公之所以警成王也宋之刚正一至此
哉当是时明皇之见姚也吾意其一言必和焉一政必
美焉姚之为人温乎其可喜也明皇之见宋也吾意其
一言必规焉一政必刺焉宋之为人凛乎其可惮也见
姚而喜明皇以开元之治为极治明皇其不乐乎见宋
而惮明皇以开元之治为未治明皇其不忧乎姚宋则
卷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1161-0205d.png
皆贤也开元则诚治也明皇乐于开元之功天下不见
其祸明皇忧于开元之功天下不见其福不胜其忧明
皇于是乎一而逐韩休再而逐九龄不胜其乐明皇于
是乎一而相林甫再而相国忠天下之事至此然后知
宋璟之可惮乃深可喜欤然则不以治之功与其君真
爱君之厚者也大抵天下犹一家也君臣犹父子也昔
者秦皇帝有二子焉其长则扶苏也其季则胡亥也扶
苏好諌秦皇帝憎焉胡亥不谏秦皇帝昵焉扶苏不在
卷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1161-0206a.png
外秦皇帝无一日之乐胡亥不在侧秦皇帝亦无一日
之乐扶苏远矣胡亥近矣秦皇帝之不乐一变而为乐
矣秦皇帝之不乐则变而为乐也秦皇帝之秦亦变而
为汉也秦皇帝不思扶苏而明皇思九龄唐之所以未
亡欤论者欲观唐之君臣观秦之父子则得之矣谨论
    李晟以忠义感人论
论曰君子不能回天下之势而能回天下之心心之所
回势之所随也天下不幸小人在朝知逆天下之心以
卷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1161-0206b.png
顺其君不知离天下之心以去其君天下之心已去于
其下而小人之宠犹不去于其上天下之势至此虽使
君子为之若之何而为之哉泾原之变天下共疾卢杞
之为也李晟欲以孤军而复王室其势亦难矣晟不求
于势而求于心盖天下之势可以定不可以倾一倾则
难定天下之心易以散亦易以收一收则不散晟以一
己忠义之心感天下忠义之心天下之心既回天下之
势自定史臣曰李晟以忠义感人人之言曰与死人同
卷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1161-0206c.png
病者其病不可医与危国同势者其势不可为医无愚
良也其能医者非医之能也必不可死之病也君子无
巧拙也其能有为者非君子之能也必不可危之国也
嗟夫此庸人之论也非君子之论也庸人之论以天而
废人者也君子之论以人而辅天者也能医不死之病
庸医亦能之何取乎良医哉能存不危之国庸人亦能
之何取乎君子哉惟天下必死之人足以试良医之技
惟天下至危之国足以试君子之能夫良医所以能生
卷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1161-0206d.png
必死之人君子所以能存至危之国亦必有说矣人之
命虽系乎天实系乎人之气国之命虽系乎天实系乎
人之心良医者有药以回死者之气是以能生必死之
人也君子者有道以回国人之心是以能存至危之国
也李晟之存唐也以忠义感人心此其回死之药欤德
宗初不病也唐室初不危也建中之政天下相贺德宗
何病焉虽未能以天下取河北亦未闻以河北而制天
下唐室何危焉卢杞一进杀真卿沮怀光士心去矣间
卷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1161-0207a.png
架有征陌钱有征民心去矣战者未返戍者复行军心
去矣且夫天下之权托于人主也人主之权托于谁哉
一曰士二曰民三曰军今也德宗之托于天下也是三
人者其心皆去矣泾原之役奉天之役兴元之役不在
于朱泚作难之日也识者知之久矣当是时也以我之
寡当贼之众众寡不敌也以我之弱当贼之强强弱不
敌也怀光吾大将也则叛于内三镇强藩也则应于外
唐室之危何如哉李晟以一己之忠义回天下之心以
卷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1161-0207b.png
天下之忠义回天下之势以寡为众以弱为强以孤军
复京师医必死之病而存至危之国天也亦人也呜呼
无强国有强人有人而有国者吾闻之矣无人而有国
者吾未之闻也唐至于德宗大盗再起天下再定有人
焉故也安史之乱李郭以忠义而相勉遂能回天下之
心泾卒之乱李晟以忠义感人陆贽以训辞感人亦能
回天下之心唐之人心其去者再小人离之也其收者
再君子回之也大哉人心乎大哉回人心之人乎与其
卷九十一 第 17a 页 WYG1161-0207c.png
既去而回之孰与未去而留之吾故因李晟之事而备
论之有天下者可以戒矣谨论
    儒者已试之效如何论
论曰道不难于用而难于信盖道也者用则为帝王之
业不用则为儒者之业故夫儒道也者可以不用不可
以小用世主之求近功者见儒之不可以小用则以儒
为不适于有用也既不信其道乌能用其道乎君子将
欲言儒者之可用不必言其可用也盍以古人已试之
卷九十一 第 17b 页 WYG1161-0207d.png
效而信之乎唐虞三代已试之于一时者也夫子已试
之于万世者也试之一时而其用不可掩试之万世而
其用不可易然则世主观之可以少信矣能信则能用
矣用与不用儒者不计也而信与不信其关人之得失
岂小哉班固志艺文之书于儒家者流所以言其效也
请遂言之天下之理贵生于有功贱生于无功此儒者
之所以不如百家之说也呜呼孰知夫不如百家之说
此其所以为儒者欤百家者曰欲富而富欲强而强问
卷九十一 第 18a 页 WYG1161-0208a.png
其期则曰朝行之夕见之何其有功欤儒家者曰欲帝
而帝欲王而王问其期则曰必世也百年也何其无功
欤自百家之有功也而儒始贱矣自儒者之无功也而
儒始愈贱矣儒非无功也无近功也儒非可贱也世主
贱之也一言出于儒则诽之以为大也一事出于儒则
笑之以为迂也大与迂相遭而贱与贵不相敌此儒者
之所以不如百家之说也呜呼孰知不如百家之说此
其所以为儒者欤尧舜三代与吾夫子盖尝以身试儒
卷九十一 第 18b 页 WYG1161-0208b.png
者之道矣太和之治何从而来哉元圣素王之业何从
而致哉儒道之为也是道也用之则治不用则乱乱而
用之则复治天下之有君臣父子也仁义礼乐也谁之
力也天下有之故天下忘之也一日而无君臣父子也
无仁义礼乐也天下何如哉然则儒者已试之效可观
也已秦人盖尝以身试百家之说矣富则富矣君富于
上民贫于下犹不富也强则强矣有强于威无强于德
犹不强也得地而失民取人之国而人亦取其国然则
卷九十一 第 19a 页 WYG1161-0208c.png
百家已试之效可观也已世主观之儒者有功乎百家
有功乎儒者可贱乎百家可贱乎能移其所以信百家
之心以为信儒者之心则儒者之可用与不可用决矣
世主信则用之不信则已之儒者忘言焉可也班固之
论儒者言其道之最高此适所以滋世主之疑也人不
吾高而吾自高焉谁其信之至其历陈唐虞商周与仲
尼已试之效赖有此尔虽然言之可信者易言之必信
者难昔贾生盖尝言儒者之与百家已试之效矣其言
卷九十一 第 19b 页 WYG1161-0208d.png
于文帝曰今或言礼义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商周
秦事以观之乎生之言不为缓矣而文帝若无闻也有
黄老以病其心生之言何从而入哉因班固之言感生
之言吾故曰言之可信者易言之必信者难谨论
    文帝曷不用颇牧论
论曰贤者不能使人知而能使人思知与不知贤者初
莫之计思与不思有国者竟莫之悟二者常巧于相违
而不喜于相遭是可叹也汉文帝闻说者之论而思颇
卷九十一 第 20a 页 WYG1161-0209a.png
牧之贤谓文帝之思为未善不可也然当颇牧之时或
以间而摈或以谗而殒孰知其诬孰知其贤哉其生也
莫知其往也始思思颇牧而天下无颇牧矣使其复有
颇牧其能知颇牧乎浅于知而深于思薄今而厚古岂
特一颇牧而已哉扬雄曰文帝曷不用颇牧贤者不求
不用亦不求必用吾之所挟不用则泽其身用则泽其
国谓贤者求不用贤者有是心乎然其挟在我其用不
在我不在我而我求之又从而必之自古圣贤君子未
卷九十一 第 20b 页 WYG1161-0209b.png
有或是之能也颇牧之在赵也颇牧不负赵而赵实负
颇牧负与不负颇牧何心焉可悼者赵之社稷而已矣
生灵而已矣使颇不以赵括代牧不以郭开死韩魏不
侵匈奴不侵非颇牧之功也二子迟一日而去赵则赵
之国迟一日而为秦此谁之功乎虽然二子之功不求
其君之不负也求其略知焉而不得也知且不知也而
况于思乎汉文帝之思二子亦可为二子贺矣使二子
而有知亦少慰矣然天下之事至于思其人而不获其
卷九十一 第 21a 页 WYG1161-0209c.png
用君子谓之无益汉文之不思二子二子之病不加多
汉文之思二子汉文之病不加少且匈奴之寇日迫而
帝也乃欲起颇牧于九原不徒匈奴闻之为之一笑而
已使颇牧闻之有不笑者耶汉文之于魏尚犹赵之于
颇牧也舍今颇牧而思古颇牧善谋国者然乎哉帝能
思颇牧吾亦能思魏尚也愿以帝思颇牧之心为帝知
魏尚之心帝其许之乎冯唐谓帝有颇牧亦不能用其
意则然矣其气无乃犹未平其辞无乃犹未婉乎气平
卷九十一 第 21b 页 WYG1161-0209d.png
则辞自婉辞婉则君自悟吾于冯唐之论犹有憾焉且
帝尝谓李广曰使广在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士患
不遇主广之受知于帝尚可诿曰不遇主耶遇主而又
云云若尔是高帝不生广终不用也有李广则舍之于
今焉无颇牧则思之于古焉冯唐谓帝虽有颇牧不能
用帝则怒唐也怒冯唐之言帝不悔李广之论帝其忘
之乎帝不忘之帝当悔之矣悔于广则不怒于唐矣不
怒于唐而悔于广则颇牧二子者思之可也不思亦可
卷九十一 第 22a 页 WYG1161-0210a.png
也谨论
    文景务在养民论
论曰必有所不为而后有所力为天下之事将求夫有
功则无恤其有劳将病其有劳则无耻其无功二者要
难兼也文景之治将有所取不得不有所舍将有所重
不得不有所轻是故敌之未柔也国之未强也名之未
荣也皆有所不问盖吾方以涵养天下为事一夫之扰
一物之病皆足以累吾涵养之全而又遑他事哉班固
卷九十一 第 22b 页 WYG1161-0210b.png
曰文景务在养民治天下之法二曰静曰动人君出治
之法一曰专专则有守有守则无慕无慕则有成羿而
慕王良则丧其射伯牙而慕高渐离之筑则丧其琴技
固不可以两能能固不可以两精也尧舜治天下以静
者也汤武治天下以动者也成康治天下以静者也宣
王治天下以动者也由静而治焉治而专焉是以有垂
衣措刑之治由动而治焉治而专焉是以有创业中兴
之治曰动曰静虽圣人不能兼举而杂用也择其所当
卷九十一 第 23a 页 WYG1161-0210c.png
务而吾执之以为专务始之以择继之以不疑终之以
不改夫是之谓专务文景之务独在于养民盖以古之
静者而自处矣而于天下之功名何务焉平城之仇可
报也文景不报也嫚书之悖可耻也文景不耻也火通
甘泉之警可忿也文景不忿也文景非能忘情也彼固
有所不暇也曷为不暇也文景之所务有不在此也使
天下之民安何必报东门之役使天下之民富何必纪
燕然之功使天下之民仁且寿何必数入陈之俘得匈
卷九十一 第 23b 页 WYG1161-0210d.png
奴之辎重孰与吾太仓之腐得单于之朝孰与吾黎民
之醇天马蒲萄之利未足以易吾之桑麻满野也龙荒
大漠之取未足以易吾之烟火万里也方文景择此务
而固执之智者必忿于心勇者必忿于色矣未几则相
与乐之已而忘之矣天下忘文景之仁而文景不忘天
下之民文景之不忘专于仁者也天下之忘文景安于
仁者也故夫粟帛之赐文景之小惠也征赋之减文景
之廉德也刑罚之几措文景之宽政也非文景养民之
卷九十一 第 24a 页 WYG1161-0211a.png
务也文景不以有功者易其有劳者是真文景之务也
欤千金之家其所以起者动也其所以守者非动也静
也其祖父之披荆棘犯霜露不为则不可也夫岂乐于
此乎哉子孙守之不知其祖父之初不乐乎动也狂夫
悚之褊夫激之以为无动于身则无强于家或斗焉或
讼焉家则强矣无乃适所以为弱乎哉孝武是也孝武
以为文景之怯也矫而振之唐蒙之狂李陵之褊而文
景之生产作业始摇矣末年之事使文景见之其心不
卷九十一 第 24b 页 WYG1161-0211b.png
伤乎哉汤武周宣之动不得已焉者也孝武承文景富
庶之全盛而必欲动焉其亦有不得已者耶故治天下
之法可喜者动也可笑者静也孝武可喜者也文景可
笑者也可笑而可安者也谨论
    太宗励精思治论论曰明主之勤于治其勤不可见而其成不可禦盖可
见者以勤为勤也不可见者以思为勤也以勤为勤者
事常出于勤之外以思为勤者事不遁于思之中纳天
卷九十一 第 25a 页 WYG1161-0211c.png
下之治于一思出一思之治于天下治之功未具而治
之计已具矣太宗之勉励精勤以治天下非费其勤也
费其思也思以计乎治治以应乎思故其勤不可见也
而其成不可禦也勤于思而不勤于迹又何见焉出于
心而成于治又谁禦焉崔植得其说故曰太宗励精思
治天下之治亦难矣勤则不成不勤则成可为长太息
且夫量书者即成汤之昩爽也传食者即文王之日
昃也然与汤文同其勤不与汤文同其治何其勤而不
卷九十一 第 25b 页 WYG1161-0211d.png
成欤师广成者即梁人之斋戒也游岩廊者即晋人之
高简也然与梁晋同其不勤不与梁晋同其不治何其
不勤而成欤盖有众人之勤有帝王之勤众人之勤勤
以勤也帝王之勤勤以思也以帝王而为众人之勤秦
隋以之以帝王而为帝王之勤黄帝尧舜以之太宗之
励精不用于是而用于思其以不勤为勤者欤其不以
勤为勤而以思为勤者欤田业之法府兵之法租调之
法此治之器也非治也米斗三钱之治外户不闭之治
卷九十一 第 26a 页 WYG1161-0212a.png
蛮夷宿卫之治此治之象也非勤也兼行将相之事亲
伐夷狄之事日教卫兵之事此勤之目也非纲也太宗
励精之纲其在于一思乎太宗何思也其事事而思乎
有所及必有所不及其物物而思乎有所甚密必有所
甚疏盖太宗求治之初有劝以刑名者有劝以仁义者
太宗之所以忧而思也有言创业之难者有言守成之
难者太宗之所以忧而思也当是之时太宗之励精不
疲于身不瘁于色朝廷不知天下不知太宗自知之耳
卷九十一 第 26b 页 WYG1161-0212b.png
何也其思隐于心其勤泯于迹故也盖天下之至劳莫
劳于念虑而莫逸于宵旰太宗不疲于身而心已疲不
瘁于色而心已瘁勤而思焉思而决焉天下见其治于
已决之后不见其勤于未决之先孰知太宗疲其心以
置天下于至安忧其心以纳天下于至乐哉然则太宗
之勤其以不勤为勤者欤其不以勤为勤而以思为勤
者欤嗟夫天下之事有潜之至幽而发之至著者其惟
此心乎淮淝之寇方炽而谢安之游宴方酣宦寺之权
卷九十一 第 27a 页 WYG1161-0212c.png
方横而元载之嬉笑方和孰知游宴之忧甚于蹙頞嬉
笑之惨甚于按剑者乎故夫真忧者不忧真怒者不怒
真勤者不勤彼夙寤晨兴以为勤者勤则勤矣真则未
也太宗之励精不在勤而在思其真勤欤勤可知也思
不可知也知且不知也又可见乎哉太宗之勤于一思
当时之臣未必知也崔植何从而知之哉何从而言之
哉诗不云乎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太宗有焉又不云乎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崔植有焉谨论
卷九十一 第 27b 页 WYG1161-0212d.png
 
 
 
 
 
 
 
 诚斋集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