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六


卷八十六 第 1a 页 WYG1161-0122a.png
钦定四库全
 诚斋集卷八十六
            宋 杨万里 撰
  心学论
   


圣徒论
    颜子论上
论曰学至乎大足矣乎曰可以止未可以足也踰乎大
则荒故欲止安乎大则忘故患足君子之学至乎大而
卷八十六 第 1b 页 WYG1161-0122b.png
止矣虽然止而未足者乐心诱之也盖至其大则见其
大见其大则乐其大未见则未乐愈见则愈乐乐心之
长足心之消也人之未有得而足心生者无怪也彼未
尝食熊掌也而强告之以熊掌之美彼固不肯以易脍
炙也非安于脍炙而不愿乐于熊掌也未有以诱其愿
而迁其安也人必食熊掌而后知天下之无味学必至
大学而后知天下之无学甚矣道之能诱人也至则见
见则乐人惟无所乐也有所乐则竞而不厌故力焉而
卷八十六 第 2a 页 WYG1161-0122c.png
不倦非不倦也忘倦也竞故禦焉而益励挫焉而益振
窒焉而益决夺焉而益悲夫如是奚其足且大学无浅
深卑高之序也有浅深卑高之序者未离乎小学也何
也见其卑则非卑无见见其浅则非浅无见见非卑则
卑者不足照也见非浅则浅者不足临也盖有隔而不
得者矣未有不隔而不见见而有不见者也见则无不
见矣而犹卑高浅深之足存哉虽然至而后见耶吾以
为至至焉见次焉平地而观天以为山之端即天也至
卷八十六 第 2b 页 WYG1161-0122d.png
乎山之端而后见有山而无天闻京邑之丽者谓与里
之市无异也至京邑而后见其异耳是故不至不见不
见不乐颜渊之问仁夫子一语之间仆藩墙去陛级彻
堂室而纳之甚大之地付之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之事何其大也此君子之所惊也及颜渊领其大请
其目则不离于视听言动之间儆于非礼而已又何其
小也此君子之所忽也惟其大而不惊此颜子之所以
独往小而不忽此颜子之所以独来何也已也者人之
卷八十六 第 3a 页 WYG1161-0123a.png
欲也礼也者天之理也仁也者性之觉也克而复复而
觉人者尽而天者还则天高地下吾性之湛也云行雨
施吾性之游也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吾性之触也一理
彻而万理融当是之时一者非寡万者非众彻者非唱
融者非随夫何故吾性之仁无寡也焉得众无唱也焉
得随至则皆至不至皆不至见则皆见不见则皆不见
至矣见矣顷刻而天下皆吾仁吾犹迟之而何惊于一
日而天下归仁也哉虽然夫子于此遗颜子以其忧者
卷八十六 第 3b 页 WYG1161-0123b.png
也何也颜子领之而乐既乐而忧忧也者乐之生也非
乐之生忧也至其大见其乐而忧乎不得居也儆非礼
于视听言动之间颜子也其求所以居其大者欤孟子
曰仁安宅也人有闻宅之安不得至则戚不得见则戚
至矣见矣而又曰吾将卜日而后居则向之戚徒戚而
已矣盖见而不居则宅自宅也于吾何有吾亦于宅何
有夫子指是宅以居颜子颜子而少缓于居则一动目
一摇足而失是宅矣得之之不易失之之不难岂不大
卷八十六 第 4a 页 WYG1161-0123c.png
哀耶是则颜子之忧也夫子曰吾见其进未见其止嗟
乎颜子有忧而夫子无忧矣谨论
    颜子论中
论曰道可遇而不可传非真不可传也遇则可传不遇
则不可传矣何谓遇以吾道之有迎彼之有是谓遇遇
则不相距而不遇则不相受不相受而求相传是煮石
以求其为粥也薪可尽釜可穿而粥不可成何也粥固
石之所必无也天下之事从其有而迎其有则其功易
卷八十六 第 4b 页 WYG1161-0123d.png
取其无而纳以有则其功难而况于以道传人而人传
于不相受者耶盖不相受而求其传吾虽絜然有以与
之彼则茫然不知所以受之吾虽昭然有以示之彼则
暗然不知所以睹之彼非不受不睹也彼固无以受无
以睹也举珠玉以授无指而责其不玩指日月以示无
目而责其不仰可乎若夫手与目具者惟恐吾之不授
不示也授则受示则睹矣不惟授而后受示而后睹也
虽不授之犹将取之虽不示之犹将窥之何则彼固有
卷八十六 第 5a 页 WYG1161-0124a.png
以遇也手与珠玉遇则其取不可禁目与日月遇则其
睹不可闭大哉遇乎圣人以道而传于人不有遇之何
以传之虽然圣人之于人固不忍以不遇而不传亦不
可以不遇而必传不遇而不传天下将以吾为绝不遇
而必传天下将以吾为拂拂之则有所不胜而绝之则
又有所不悦圣人于此难矣哉以夫子而传颜子颜子
之幸耶曰非颜子之幸也夫子之幸也何也夫子之无
难也何也遇而非传也夫惟遇而非传是以传而必遇
卷八十六 第 5b 页 WYG1161-0124b.png
吾尝观夫子与回言终日而回不违其契盖如此也契
原于顺顺原于遇今夫日能消冰而不能消木岂日
乐乎冰而怯乎木哉冰与日相受而木与日相捍故也
夫子之与回其日之与冰欤何其遇而顺顺而契也然
则回与夫子之契岂夫子之言能启人而颜子之听能
听人也耶夫子之言能启人也则难言之童子启矣回
之听能听人也则车马轻裘之言入矣然则夫子之言
言不以言回之听也听不以听言不以言则言者天也
卷八十六 第 6a 页 WYG1161-0124c.png
听不以听则听者亦天也以夫子之天触回之天以回
之天感夫子之天是惟无合合则遇矣夫何违之有当
其未言回意已传及其既言回意无外使夫子一言而已领矣而况与之言终日耶或者曰回何功于后学也
参如回则无孝经矣门人皆如回则无论语矣有经有
道犹不传也回也日安于韶濩钟磬之侧而弗考弗击
使有耳者无闻焉非过欤违生疑疑生问问生道而回
也不违也嗟乎道以言而通亦以言而塞非言之能塞
卷八十六 第 6b 页 WYG1161-0124d.png
道也听之者塞之也一失而为训诂再失而为辞章言
之盛道之衰也不有回之学何以使学者知有妙学哉
学者弃其学以学回之妙学则盛者衰衰者盛矣盛者
未衰而衰者未盛则回之无功于后学也宜也谨论    颜子论下
论曰颜子勇者欤夫子曰颜氏之子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知不善而不能不行无勇也无勇而
知知而不去是徒知而已矣是故知之不如勇勇者患
卷八十六 第 7a 页 WYG1161-0125a.png
不知而已颜子知不善则不复行非勇欤曰非也颜子
知之极也勇足为颜子道哉今夫火乐于燥而怒于击
愈击则愈怒愈怒则愈乐勃然发于一荧之初而欣然
进于不可禦之势此其勇非不俊也然势方盛而雨骤
至则一息之间至于熄灭寒弃而不能以复振有所勇
者必有所怯也人之情初而勇久而习终则颓堕委靡
而不可起何则情固有怠也使颜子之于不善勇于去
其一怠于罢其二则勇不如怯勇足为颜子道哉是故
卷八十六 第 7b 页 WYG1161-0125b.png
勇于去不善不若安于去不善勇于去不善则必有所
不去安于去不善则无所不去颜子之去不善非勇也
安也然则颜子何以能安于去不善曰知之极也鸩之
能杀人也明矣而遇鸩以死者夷然饮之而不悟非喜
于鸩也非喜则曷为饮曰不知也知则不饮矣天下之
善何以异于水之可饮天下之不善何以异于鸩之不
可饮然人之于不善明憎之明践之何也岂非天下之
不善或有似于善者耶不善之似善如鸩之似于水者
卷八十六 第 8a 页 WYG1161-0125c.png
似而不知不知而不疑则夷然饮之而死尔甚矣君子
之学急于致其知也知不善如知鸩则终身而不行其
不行非有所勉而能亦非有所思而喻思而后喻则夫
不喻者必出夫思之所不及勉而后能则夫不能者必
乘夫勉之所不继颜子之不为不善无所不及亦无所
不继去思去勉而惟照之以一知故不善之来迎者则
败过者则逝攻者则坚彼败且逝故初不能欺而不能
吾坚故不可入夫使天下之不善杂至乎吾前而不
卷八十六 第 8b 页 WYG1161-0125d.png
能欺而不能留且不可入则不善之来曷尝有而不知
知而复行哉大学曰致知在格物知苟极其致矣物奚
遁焉故曰颜子之知知之极矣知而不极犹未免不善
之欺飞虫之触牖而求出也其身去牖之外无毫发之
间尔毫发而有所隔则终日求达而不得达知而不极
虽其不知者毫发也而于圣贤之真知则千万里之绝
颜子之知极矣岂有毫发之隔哉有毫发之隔犹足以
为颜子病无毫发之隔斯足以为颜子贺夫子曰颜子
卷八十六 第 9a 页 WYG1161-0126a.png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所以贺颜子之无毫
发之隔也欤谨论
    曾子论上
论曰道不可易言也真则诣差则离道之难言不差之
难也夫子称回之愚参之鲁而圣人之传乃愚与鲁者
传之学者求其说不得则曰愚与鲁道之资也智与慧
性之翳也嗟乎言之似也而差也何也回之愚夫子盖
尝言其如愚矣则回之愚岂其真而学者犹以为真也
卷八十六 第 9b 页 WYG1161-0126b.png
若参也鲁夫子之言未及尽也执夫子未及尽之言而
以参为真鲁参又何辞焉虽然参不病也学者病也右
愚鲁而左智慧则纳天下之人于庄周之瓦砾佛老之
寂灭也岂不病哉且参之鲁岂其蒙然蚩暗然昧耶子
曰吾道一以贯之门人相顾莫知所依据而参也领之
以一唯蒙然蚩暗然昧者能之乎然则参非真鲁者也
非鲁而曰鲁乃言语之不给文学之未敏欤言语之给
文学之敏君子非有废也而非所先盖言语者道之级
卷八十六 第 10a 页 WYG1161-0126c.png
而级者非道也文学者道之寓而寓者非道也言语之
不给曰鲁可也文学之不敏曰鲁可也曰非道之贼也
道之贼而亦非道之资人之资有所能能者事之资
也明者道之资也参之鲁短于能者也非事之资而已
矣非事之资而移以为道之资道固无用于能亦何用
于不能哉谓能可以入道者妄也谓不能入于道者大
妄也道则有可以入道矣曰明是也参也能之短而门
人卓则其为道之资者以其卓者也今也取其短者而
卷八十六 第 10b 页 WYG1161-0126d.png
谓为道之资又欲去其卓者而谓为性之翳不知其所
谓翳者乃参之所以为资而其所谓资者乃参之无所
用于道者也今夫锥之锐刀之利此物之敏者也然其
能不出于锥刀之用而已穷日之力以营焉曾不能以
烛跬步至于镜其规不盈尺而天地之大万象之众秋
毫之微一照而洞见焉以为镜往而镜未始往以为物
来而物未始来非往也而无拒也非来也而无逃也则
明之功也锥刀有是哉虽然镜之明也反而照焉则与
卷八十六 第 11a 页 WYG1161-0127a.png
锥刀何择曾子之心镜也曾子之心非明则一以贯之
之妙何以一照而洞见也则其所谓鲁者亦不能为锥
刀之敏而已不能为锥刀之敏而以为道之资则锥刀
之钝者亦可以为镜乎且人之学于道惟根于一明也
去明则于道何彻焉谓智慧为性之翳则是欲反镜以
求照也岂不误天下之后学哉故曰言之似也而差也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
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门人之敬不敬于吾子路无所损
卷八十六 第 11b 页 WYG1161-0127b.png
益也而门人可怜也圣人之言不心造其微而貌执其
粗圣人安能一一而尽也哉子曰参也鲁夫子未及尽
也而遂谓真鲁也参何病哉学者不学参之非鲁而学
参之鲁参误学者耶学者自误耶谨论
    曾子论中论曰学道者必有以用道也学之而无所用之则亲见
尧舜周孔而无所觌博极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无所涉
洞贯仁义忠信而无所归何也尧舜周孔道之人也六
卷八十六 第 12a 页 WYG1161-0127c.png
经道之林也仁义忠信道之器也见其人极其林洞其
器谓之不学不可也谓之不学道亦不可也学则学矣
用则未有以用也布之可以温故人取之以衣其身粟
之可以饱故人取之以实其腹今且有人积布而不衣
藏粟而不食则虽积藏如山而夫人者不免于冻馁而
死矣夫布与粟如丘山而不免于死非不富之罪也富
不用其富之罪也学道而不用安以道为哉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卷八十六 第 12b 页 WYG1161-0127d.png
传不习乎此曾子之始学也彼固有所用之也然则曾
子之用何所用用之者体之也体之者身之也学道而
至于体之以身夫然后道为吾之有矣故夫世之学道
者吾见其学道矣未见其有夫道也学而不能有则道
自道我自我也夫惟道即我而我即道者可以言道为我
之有以曾子之三省其身非省其身也省其身与道之
一二也身与道果一也曾子之幸也若犹二也曾子其
不省乎省之则不二也且夫身与道为二者岂身非
卷八十六 第 13a 页 WYG1161-0128a.png
道而道非身哉道与身为一者又岂道自外至而身从中
受哉谓身非道则身安得有夫道谓道非身则道安得
有于身谓道自外至则有所至必有所见谓身从中受
则有所受必有所盈迎其至而无见也及其受而无盈
也则道非自外至而身非从中受也道非外而身非内
则不可谓身非道而道非身也身与道本一也一而二
者不察之过也二而一者察之功也子思曰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上下察也人之一心察之之妙上际于天下
卷八十六 第 13b 页 WYG1161-0128b.png
极于渊无一理之逃也而况于反是而用之于吾身之
道乎匹夫有璧而椟之于家既久而偶忘之不胜其困
而假丐于其邻自以为天下之至贫也而不知其富也
三年而忽忆其璧也出而鬻之一朝而获千金夫千金
非自外至也匹夫之所自有也有千金而困于贫既贫
则富则察与不察也当其不察璧亦不亡及其既察璧
固自若道也者吾身之璧也学者有璧而弗察弗察而
忘者也曾子者有璧而日察之日察之而日忆之者也
卷八十六 第 14a 页 WYG1161-0128c.png
为人谋而忠与朋友而信传道而必习学者岂无是哉
有而不有者谁之过欤曾子一日而察者三岂有脱而
不存也哉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
焉知备而不知反宜学者之无所乐也曾子三省之学
惟孟子传之也欤谨论
    曾子论下
论曰无圣人之天而求圣人之地其至者否也然则其
孰为地孰为天仁也者圣人之地也力也者圣人之天
卷八十六 第 14b 页 WYG1161-0128d.png
也尧舜之所性汤武之所身孔颜之所传惟此一事故
夫仁也者圣人之地也学圣人而不求至其地是欲归
其家曾未及门而宿于墙之外也然则仁何事于力乎
子曰仁之为器重举者莫能胜其为道远行者莫能至
又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而冉求亦曰非不说
子之道力不足也故夫天下之重者莫重于不重之重
而泰山为至轻天下之力者莫力于非力之力而乌获
为至羸仁也者不重之重也圣人也者非力之力也夫
卷八十六 第 15a 页 WYG1161-0129a.png
惟有非力之力者然后能举不重之重不然子贡之辩
子路之勇足以屈天下震诸子而一登圣人之门则寂
然默弛然废举其辩与勇纳之怀而无所用之然则必
有非力之力而后能举此不重之重者也盖夫口易强
而有辩也身易强而有勇也资难强而有力也非有其
天其谁实能之故曰力也者圣人之天也无其天而求
至其地无其力而求举其仁此楚人之所以学乌获而
死也昔者楚人有慕乌获之力而学之其里之父欲持
卷八十六 第 15b 页 WYG1161-0129b.png
千钧之负而适秦者闻楚人之力而请焉楚人者欣然
而试负之然肩之而不能胜胜之而不能步步之而不
能秦强而趋焉不十步而绝筋折胫以死学者无圣人
之力而求举圣人之仁吾惧其肩而不胜胜而不步步
而不秦也故夫乌获可学而不可学也有乌获之力而
举乌获之负可也无乌获之力而试焉可乎乌获之力
千钧之负不可试也而况圣人之仁而可试乎哉有其
力而堪其负其惟曾子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卷八十六 第 16a 页 WYG1161-0129c.png
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之力庶乎圣人之力者也何也其力弘然后肩之
而能胜其力毅然后胜之而能步曾子之于仁弘以肩
之毅以步之其至于秦无难也虽然轻天下之重者重
而不之觉迩天下之远者远而不之虑曾子犹觉其重
而虑其远者也子曰仁者安仁安则重者轻夫何觉又
曰我欲仁斯仁至矣至则远者迩夫何虑此圣人之事
也曾子未及也故曰曾子之力庶乎圣人之力者也虽
卷八十六 第 16b 页 WYG1161-0129d.png
然任重而能堪堪之而不释道远而能趋趋之而不息
秦虽去楚远矣其庸不可至乎而况吾仁非若秦之去
楚也哉曾子也虽未能如圣人之不觉其重不虑其远
之安也仁以自任死而后已曾子其不至于仁乎子思
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一也曾子之谓矣谨论 
 诚斋集卷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