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1150-0810a.png

止斋集卷四十 宋 陈傅良 撰
序
奉
诏拟进御制至尊寿皇圣帝圣政序
臣闻乾坤之文不著无以见太极而太极非有待于
文也虞夏之书不作无以见尧舜而尧舜非有蕲于
书也恭惟至尊寿皇圣帝以妙道治身参之三才而
无间以笃行事亲质之六艺而无缺以深仁厚泽幸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1150-0810b.png

而临御二十八年之间凡施凡设归美高庙金石之
刻无传名山大川之藏未睹也夙以神器授于微身
尽遗有迹之累而退托无名之境方将渊乎其藏用
冲乎其忘言尚友太极法尧而蹈舜矣则圣政之书
何容心哉然而宝章玉册希阔之典储于三宫庙谟
宸断温厚之
人又遍天下至于中原之故老蛮貊之君长怀好音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1150-0810c.png

记之岂惟今日将后世亦能记之则铺陈汇次以作一
经盖有孺子弗能抑圣父弗得辞者焉矧惟菲薄膺受
重寄蚤夜震惧何以嗣服对天之休亦越成书是训是
式率旧因馀庶几底又是用申命大臣总领众作起初
潜至于内禅掇其最凡得六百四十一条为五十卷一
言一动皆足以经天纬地垂裕无极猗欤盛哉昔者文
王演易周公系辞父作子述臣窃慕焉于是亲序此书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1150-0810d.png

二日嗣皇帝臣谨序
进周礼说序
王道至于周备矣周之作诰曰上下勤恤惟曰我受天
命丕
兼夏商之祚讫于㬥秦略如其言是道也惟孔孟知之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亦曰周
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是故合族以五世自夏商用之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1150-0811a.png

五服自夏商用之至周九州之外犹以为夷服镇服蕃
服世一见呜呼备矣后之伤今思古之士往往谓周文
弊学者尚论三代要当折衷于孔孟且夫天命之难谌
非兢畏不能有也人心之同然非恻怛不能怀也文武
成康积行累功之勤诚有见于此者读书至刑人杀人
劓刖人君臣相敕甚敬甚惧服念诰教至于旬时至于
再三读诗南雅群臣嘉宾兄弟朋友故旧戍役之际徒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1150-0811b.png

醴劳慰行役仆马辛苦夫苟燕乐之即咏歌嗟叹之不
足夫苟刑戮之即
天命焉耳即人心焉耳尝缘诗书之义以求文武周公
成康之心考其行事尚多见于周礼一书而传者失之
见谓非古彼二郑诸儒崎岖章句窥测皆薄物细故而
建官分职关于盛衰二三大指悉晦弗著后学承误转
失其真汉魏而下号为兴王颇采周礼亦无过舆服官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1150-0811c.png

载一时爰自艺祖不忍役一夫之力而养禁旅不欲使
天下一吏得以专政而罢方镇制度文为虽非周旧而
深仁厚泽意已独至肆我列圣浸以宽大任子及于异
姓取士及于特奏养兵及于剩员甚者污吏有叙复重
辟有奏裁论议之臣每不快此而国家世守重于更定
盖周衰且千载而诗书之意于是焉在岂不盛哉熙宁
用事之臣经术舛驳顾以周礼一书理财居半之说售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1150-0811d.png

故迄于靖康社稷邱墟生民涂炭老生宿儒发愤推咎
以是为用周礼之祸抵排不遗力幸以进士举犹列于
学宫至论王道不行古不可复辄以熙宁尝试之效藉
口则论著诚不得已也故有格君心正朝纲均国势说
各四篇而为之序如此
嘉邸进读艺祖通鉴节略序
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1150-0812a.png

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士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
自李焘作续通鉴起建隆元年尽靖康元年而一代之
书萃见于此可谓备矣然篇帙浩繁文字重并未为成
书难以观览今略依汉司马迁年表大事记温公司马
光稽古录与焘举要撮取其要系以年月其上谱将相
大臣除罢而记其政事因革于下
非若书生务多而求博虽章句言语皆不忍舍也诚能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1150-0812b.png

之因革而识取士养民治军理财之方其后治乱成败
效出于此斯足以成孝敬广聪明矣故今所节略通鉴
如群臣奏疏与其他言行与一时诰令出于代言之臣
苟非关于当年治道之大端即不抄录或见于他书实
系治体不可不闻而通鉴偶遗即据某书添入至于通
鉴登载万一有小小违误亦略附著其说于下若夫列
圣深仁厚泽垂裕后人传之万世尤当循守者必为之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1150-0812c.png

分韵送王德修诗序
右松风轩分韵送行诗十有四家赵容字叔静翁珽字
处度魏谦光字益之王自中字道父徐谊字子宜项允
中字子谦
蔡幼学字行之潘霆字材叔潘倩字尚之张东野字孟
阜郑志仁字能之子宜省之行之皆与德脩为同年进
士诸人或与久故或相识或不相识也能之与叔父伯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1150-0812d.png

衰麻故不与分韵事林渊叔懿仲沈季丰俭夫后至别
自为诗予出韵亦不在分中吾乡风俗敬客而敦师友每
一重客至某人主之邻里乡党知客者必至不知客知
某人者亦至往往具觞豆登览山水为乐间相和倡为
诗致殷勤或切磋言之于其别又以诗各道所由离合
欢恻之意冀无相忘盖其俗然久矣而未有盛于此会
者岂不以其人哉嗟夫吾见为此诗者多矣去十数年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1150-0813a.png

没则流落困穷希得复合不淟没不穷困时得复合而
以势利变故交不终
功业不著家人妇子抱其遗牍私相以为好而天下无
考焉是皆可叹也已余既赋诗又序诸君诗苟吾德修
与凡在此者深知其可叹如此则余尚可因以不朽云
夏休井田谱序
谓周礼为非圣人之书者则以说之者之过尝试之者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1150-0813b.png

生志以为之传焉耳于其说不合即出已见附会穿凿
其举而措之斯世可不可复古郑虑不及此也故曰说
之者过自刘歆以其术售之新室民不聊生东都之舆
服西魏之官制亦颇采周礼然往往抵捂至本朝熙宁
间荆公王安石又本之为青苗助役保甲之法士大夫
争以为言安石谓俗儒不知古谊竟下其法争不胜自
是百年天下始多故矣故曰尝试之者不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1150-0813c.png

著井田谱亦有志矣郑氏井邑若画棋然盖祖王制王
制晚杂出汉文帝时以海内尽为九州州必方千里千
里必为国二百一十其后班固食货志亦谓井方一里
八家各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为庐舍
盖人二亩半云凡若此夏君皆不取汉以来诸儒鲜或
知之者其说畿内广成万步谓之都不能成都谓之鄙
虽不能鄙即成县者与之为县成甸者与之为甸至一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1150-0813d.png

可为军为师而无所专系故谓之閒民乡遂市官皆小
者兼大者他亦上下相摄备其数不必具其员岁登下
民数于策损益之是谓相除之法皆通论也馀至纤至
悉虽泥于数度未必皆叶然其意要与时务合不为空
言去圣人远周礼一经尚多三代经理遗迹世无覃思
苟得如井田谱与近时所传林勋本政书者数十家各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1150-0814a.png

得而考矣周制可得而考则天下亦几于理矣夏氏书
成绍兴间尝上之朝已而流落久不显吾友楼大防访
求得之于治永嘉之明年刋之郡斋大防博雅好古而
知今吾所谓取其通者去其泥不通者盖其人与则不
但此一书而已也
丁端叔南征集序
端叔为中都官余以太学诸生识之别二十年余承乏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1150-0814b.png

矣之官适同时由浙东西入湖岭各行数千里至之日
皆以岁除是岁苦寒多雨雪每所次舍顾见妻子懔慄
无人色辄为之嚬蹙无聊而端叔又将母起居饮食一
不得如在浙中时及读南
之过人也先是治安丰以最闻直秘阁寻徙知盱眙盱
眙今要地非有气力者不能得端叔(阙/)以选得之何其
盛哉而竟徙郴亦左次矣余盖晚得官自丞三山起家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1150-0814c.png

天苦寒常戚然于妻子意所不释往往欲为诗辄语不
佳止而端叔官达早左次如此且将母适数千里外乃
所过山川仙隐之居皆为赋诗和平无咎言读其诗知
其奉母夫人甚乐也至于忠愤悲壮亦皆有为而不自
其已出余不能知端叔蕴抱与当世公卿大人短长高
下如何以其远过余以是为过人也端叔岂但是过余
哉桂阳盖郴一旧县每事稽郴而后行大抵郴令达四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1150-0814d.png

客僚友言端叔才可任大官世未有知之者余知之顾
言语不能动人虽然著之篇端以
辞也
徐得之左氏国纪序
自荀悦袁宏以两汉事编年为书谓之左氏体盖不知
左氏于是始矣昔夫子作春秋博极天下之史矣诸不
在拨乱世反之正之科则不录也左氏独有见于经故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1150-0815a.png

圣人笔削之旨云尔非直编年为一书也古者事言各
有史凡朝廷号令与其君臣相告语为一书今书是已
被之弦歌谓之乐章为一书今诗是已有可藏焉而官
府都鄙邦国习行之为一书今仪礼若周官之六典是
已自天子至大夫氏族传序为一书若所谓帝系书是
已而他星卜医祝皆各为书至编年则必序事如春秋
三代而上仅可见者周谱他往往见野史竹书穆天子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1150-0815b.png

不可以发明笔削之指则亦不录也盖其辞足以传远
而无与于经谊则别为国语至夫子所见书左氏有不
尽见又阙不敢为传唯谨如此后作者顾以为一家史
体而读左氏者浸失其意见谓不释经是书之存亡几
无损益于春秋故曰袁荀二子为之也由是言之徐子
所为左氏国纪曷可少哉余读国纪周平桓之际尝有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1150-0815c.png

师行非一役亦与王风刺诗合而特书伐郑一事王子
颓之祸视带为甚襄书而惠不书也学者诚得国纪伏
而读之因其类居而稽之经某国事若干某事书某事
不书较然明矣于是致疑疑而思思则有得矣徐子殆
有功于左氏者也余苦不多见书然尝见唐阅左氏史
与国纪略同而无所论断今国纪有所论断矣余故不
复赞而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1150-0815d.png

右张园送客分韵诗为常信二史君作也士立朝则相
推先去国即相怀不忍别此岂直私为好哉而关于当
世之故矣盖闻吉甫有大功于南征其来归饮御之诗
自谓及此者张仲孝友在焉尔逮其季至采萧葛一日
去君侧凛然有三岁之惧周之盛衰余以是观之石侯
叔访黄侯商伯同时丞太府皆以欲便私请于朝二三
大臣辄留其章不上繇侍从下暨馆学之士苟见诸公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1150-0816a.png

公信以为靡他于是始言上上重其去为择辅郡才需
旬岁之次而叔访得信州商伯得常州然合朝方怃然
不满饮饯弥日相与咨嗟叹息也最后同院若同僚若
同年家又十人饯之张园两侯之贤天下识之今其去
徒
矣还阙可朝发夕至也视前时去者甚宠而同朝犹不
忍别如此嗟乎立今之朝不谓之遭时耶十人者会稽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1150-0816b.png

文叔临川曾无逸章贡李和卿东莱吕子约与余也会
张功父致地主之意亦分一韵余不获在分中故为之
序
义役规约序
古者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非其俗然也周官
之法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以役国事盖自五家为比家一人
至百人为率是四闾也其必以八闾为联者役者半休者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1150-0816c.png

閒民以借助焉故其民相亲睦而不病于役今天下上
无横敛下无繁征而民极困于保正长则以保甲催科
之故也民不能堪虽叔
兄弟相讼以避役非其愿相雠也势使然也虽势使然
而非其愿相雠之心不泯于是义役兴焉义役非古也
而有古人之意何也古者官以义帅民使之相亲睦今
也民以义奉官而私相亲睦其政则殊其俗不可谓不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1150-0816d.png

其俗益美假如上之人有变通养兵之道而雇役钱可
还以予民则其政尤美故夫义役者未必非复古之渐
也凡古之美事其初类自人心起耳吾都不过四五望
族凡庆吊问报之事大抵相好而又家务为学人务省
事其俗甚厚独时以役讼失欢一旦会集割租以行仁
义各以力厚薄无勉强不得已之色余故序其规式备
道其善以劝其有终焉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1150-0817a.png

始余见季泽于外舅张氏与诸丈人行论事不下气于
州县
直耳久之见其姻族急难不得季泽议不决议决矣而
用不足则或取具于季泽又久之州闾至委巷每事不
可无季泽藉其力者为多也季泽虽不爱其力至意小
不合即以语侵人或强随和人意亦戏笑皆含讥诮初
不以吾有力自喜见毫发德色而人亦谅其靡他不以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1150-0817b.png

士而恶乡原盖自周季士大夫猊胜而质衰气卑而辨
盛孔子亦既有感于此矣居今之世得见如斯人者吾
固有取也呜呼今亡矣此书季泽所著其家学长于诗
礼颇欲有所论次未就仅及就此篇其于字学偏旁
训故学者易入焉季泽游学校登进士第调台州司户
高邮军教授以劳绩荐改秩知福州宁德县未满岁卒
官不足行其志位不称其才也韩昌黎尝言注尔雅虫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1150-0817c.png

精者往往不能乎其他余方悲季泽官不足行其志位
不称其才且惧后之人见此书如二公云云也于是道
其平昔大槩序之篇端焉
谢怀英老子实录序
怀英尝为举子知推尊孔氏矣已而脱儒冠去为道士
以其推尊孔氏者尊老子于是为书若干卷自开辟以
来凡老子名迹变化及其遗事言散见于百家摭拾诠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1150-0817d.png

家者儒者筮仕即不得专志于书虽专志于书往往不
暇崎岖及世次年月也或有暇及此又不敢不务差择
则拘于六经而不得骋故吾夫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无
穷夫人推尊之愿未有如怀英此书者向使怀英幸卒
旧业不去为道士则此书将为孔氏作其有功何如哉
虽然昔太史公尝作孔子世家盖有志于此矣
曰夫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无穷且必与战国若汉封君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1150-0818a.png

家语孔丛子二三书儒者亦弗甚称道至羵羊楛矢稍
欲以夸大圣人又或以语神怪不取也然则使怀英幸
卒旧学不去为道士将为书尊孔氏则庶以六经断百
氏必不得骋其博如此余是以叹息于怀英其不幸而
不得自托于孔子也夫其亦幸而得自托于老子也夫
故因以为序云怀英姓谢氏名守灏永嘉人余同舍生
也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1150-0818b.png

蕃叟入江西幕同饯者十人林宗易自牧沈仲一徐一
之朱谷叔及之黄敬之余兄莘叟分韵赋诗某亦在分
中又为之引宗湛弟侍国风十五篇为别作者居大半
道其所历山川辛苦之状仆马之病而止于礼义古删
诗取焉骚人多怨诽
赠别则异于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
其心此所谓治世之音也十人者之诗虽工拙不必论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1150-0818c.png

并乐吾党之能易其心而后语也是为序
孙子发微序(代陈颐刚/)作
自六经之道散而诸子作盖各有所长而知兵未有过
孙子者春秋之季天下将趋于战国矣故武之书多权
谋儒者辄摈弗道间有好其书者又往往为之章句训
解夫兵事尚变而欲以训诂求之不亦陋乎余自乾道
乙酉不干有司之试端居深念今复岁矣盖所观六经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1150-0818d.png

能有所增益间读十三篇尚多馀意因以所闻于先君
子与渡江诸将议论兵间事与已见推武之说附次其
下嗟乎方天子明圣养晦于外而拱手让
十载矣士大夫怀安顾耻言兵然则余是书亦有为为
之也
止斋集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