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栾城卷第二十一
   上皇帝书一首
熙宁二年三月日具位臣苏辙谨冒万死再拜上书
皇帝陛下臣官至疏贱朝廷之事非所得言然窃自
惟虽其势不当进至言于报国之义犹有可得言者
昔仁宗亲策直言之士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
仁宗哀其狂愚力排群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臣之
感激思有以报为日久矣今者陛下以圣德临御天
下将大有为以济斯世而臣材力驽下无以自效窃
听之道路得其一二思致之左右苟惩创前事不复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以闻则其思报之诚没世而不能自达是以辄发其
狂言而不知止臣闻善为国者必有先后之次自其
所当先者为之则其后必举自其所当后者为之则
先后并废书曰欲登高必自下欲陟遐必自迩世未
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然世之人常鄙
其下而厌其近务先从事于高远不知其不可得也
诗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以为
田甫田而力不给则田茀而不治不若不田也思远
人而德不足则心劳而无获不若不思也欲田甫田
则必自其小者始小者之有馀而甫田可启矣欲来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远人则必自其近者始近者之既服而远人自至矣
苟由其道其势可以自得苟不由其道虽强求而不
获也臣愚不肖盖尝试妄论今世先后之宜而窃观
陛下施设之万一以为所当先者失在于不为而所
当后者失在于太早然臣非敢以为信然也特其所
见有近于是者是以因其近似而为陛下深言之伏
惟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庶政聪明睿智博达宏辩文
足以经治武足以制断重之以勤劳加之以恭俭凡
古之帝王旷世而不能有一焉者陛下一旦兼而有
之矣夫以天纵之姿济之以求治之心施之于事宜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无为而不成无欲而不遂今也为国历年于兹而治
不加进天下之弊日益于前世天下之人未知所以
适治之路灾变横生川原震裂江河涌沸人民流离
灾火继作历月移时而其变不止此臣所以日夜思
念而不晓疑其先后之次有所未得者也夫今世之
患莫急于无财而已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
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昔赵充国论
备边之计以为湟中榖斛八钱籴三百万斛羌人不
敢动矣诸葛亮用兵如神而以粮道不继屡出无功
由是观之苟无其财虽有圣贤不能自致于跬步苟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有其财虽庸人可以一日而千里陛下顷以西夏不
臣赫然发愤建用兵之策招来横山之民将夺其险
阻破坏其国而后巳方是之时夏人残虐失众横(之/山)
民厌苦思汉而又乘其荐饥苟加之以兵此非计之
失者也然而沿边无数月之粮关中无终岁之储而
所兴之役有莫大之费陛下方且泰然不以为忧以
为万举而有万全之功既而边臣失律先事轻发亦
既入践其国系虏其民矣然而陛下得其地而不敢
收获其人而不敢臣虽有成功而不敢继也其终卒
致于废黜谋臣而讲和好夫陛下谋之于期年之前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而罢之于既发之后岂以为是失当而悔之哉诚无
财以缮其后尔且夫财之不足是为国之先务也至
于鞭笞四夷臣服异类是极治之馀功而太平之粉
饰也然今且先之此臣所以知其先后之次有所未
得者也今者陛下惩前事之失出秘府之财徙内郡
之租赋督转漕之吏使备沿边三岁之畜臣以此疑
陛下之有意乎财矣然犹以为未也何者秘府之财
不可多取而内郡之民不可重困可以纾目前之患
而未可以为长久之计此臣所以求效其区区而不
能自已也盖善为国者不然知财之最急而万事赖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焉故常使财胜其事而事不胜财然后财不可尽而
事无不济财者车马也事者其所载物也载物者常
使马轻其车车轻其物马有馀力车有馀量然后可
以涉涂泥而车不偾登坂崄而马不踬今也四方之
财莫不尽取民力屈矣而上用不足平居惴惴仅能
以自完而事变之生复不可料礕如弊车羸马而引
丘山之载幸而无虞犹恐不能胜不幸而有阴雨之
变陵谷之崄其患必有不可知者故臣深思极虑以
为方今之计莫如丰财然臣所谓丰财者非求财而
益之也去事之所以害财者而巳矣夫使事之害财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者未去虽求财而益之财愈不足使事之害财者尽
去虽不求丰财然而求财之不丰亦不可得也故臣
谨为陛下言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吏二曰冗兵三
曰冗费冗吏之说曰请原古之所以置吏之意有是
民也而后有是官有是官也而后有是吏量民而置
官量官而求吏其本凡以为民而已是以古者即其
官以取人郡县之职缺而取之于民府寺之属缺而
取之于郡县出以为守令入以为卿相出入相受中
外相贯一人去之一人补之其势不容有冗食之吏
近世以来取人不由其官士之来者无穷而官有限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极于是兼守判知之法生而官法始坏浸淫分散不
复其旧是以吏多于上而士多于下上下相窒譬如
决水于不流之泽前者未尽来者已至填咽充满一
陷于其中而不能出故布衣之士多方以求官已仕
之吏多方以求进下慕其上后慕其前不愧诈伪不
耻争夺礼义消亡风俗败坏势之穷极遂至于此夫
人情纾则乐易乐易则有所不为窘则懑乱懑乱则
无所不至今使众人相与皆出于隘足履相蹑肩肘
相逮徬徨而不得进又将禁其奔走而争先者苟将
禁之则莫如止来者而辟其隘今也驱市人而纳之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不胜其多也设崄于中涂而艰难之是以法愈设而
争愈甚惟陛下以时救之下哀痛之书明告天下以
吏多之故与之更立三法其一使进士诸科增年而
后举其额不增累举多者无推恩其说曰凡今之所
以至于不可胜数者以其取之之多也古之人其择
吏也甚精人知吏之不可以妄求故不敢轻为士为
士者皆其修絜之人也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
未有不可为吏者也其求之不难而得之甚乐是以
群起而趋之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
为士者也为士者日多然而天下益以不治举今世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所谓居家不事生产仰不养父母俯不恤妻子浮游
四方侵扰州县造作诽谤者农工商贾不与也祖宗
之世士之多少其比于今不能一二也然其削乎僣
乱创制立法功业卓然见于后世今世之士不敢望
其万一也士之多不及于今世而功则过之无足怪
者取之至少则人不敢轻为士其所取者皆州郡之
选人也故为是法使人知上意之所向十年之后无
实之士将不黜而自减且夫设科以待天下之士盖
将使其才者得之不才者不可得也吾则取之而彼
则不能得犹曰虽不能得而累举多者必取无弃则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是以官徇人也且累举之士类非少年矣耳目昏寨
䈥力疲勌而后得之数目而计之知其不能有所及
也则其为政无所赖矣今有人畜牛羊而求牧既取
其壮者又取其老者取其壮者曰吾取其力也取其
老者曰吾怜其老也如怜其老而已则曷为以累牛
羊哉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
收之矣其二使官至于任子者任其子之为后者世
世禄仕于朝袭簪绶而守祭祀可以无憾矣然而为
是法也则必始于二府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
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盖矫失以救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患者必有所过而后济臣非不知二府之不可以齿
庶官也其三使百司各损其职掌而多其出职之岁
月其说曰百司臣不得而尽详也请言其尤甚者莫
如三司三司之吏世以为多而不可损何也国计重
而簿书众也臣以为不然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
以简自处而以繁寄人以简自处则心不可乱心不
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以繁寄人则事有
所分事有所分则毫末不遗而情伪必见今则不然
举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会于三司故三司者案
牍之委也案牍既积则吏不得不多案牍积而吏多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则欺之者众虽有大利害不能察也夫天下之财下
自郡县而至于转运转相钩较足以为不失矣然世
当以转运使为不可独信故必至于三司而后巳夫
苟转运使之不可独信而必三司之可任则三司未
有不责成于吏者岂三司之吏则重于转运使欤故
臣以为天下之财其详可分于转运使而使三司岁
揽其纲目既使之得优游以治财货之源又可颇损
其吏以绝乱法之弊苟三司犹可损也而百司可见
矣然而此三法者皆世之所谓拂世戻俗召怨而速
谤者也今且将行之臣非敢犯众人之怒而行世危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事也以为有可行之道焉何者自台省六品诸司五
品一郊而任一人自两制以上一岁而任一人此祖
宗百年之法相承而不变者也而仁宗之世则损之
三载而考绩无罪者迁其官自唐以来亦未始有变
者也而英宗之世则增之此二者夫岂便于世俗哉
然而莫敢怨者以为吏多而欲损者天下之公义其
不欲者天下之私计也以私计而怨公义其为怨也
不直矣是以善为国者循理而不恤怨非不恤怨知
其无能为也且今此三法者固未尝行也然而天下
亦不免于怨何者士之出身为吏者损其生业弃其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田里以尽力于王事而今也以吏多之故积劳者久
而不得迁去官者久而不得调又多为条约以沮格
之减罢其举官破坏其考第使之穷窘无聊求进而
不遂此其为怨岂减于布衣之士哉钧之二怨皆将
不免然使新进之士日益多国力匮竭而不能支十
年之后其患必有不可胜言者故臣愿陛下亲断而
力行之苟日增之吏渐以衰少则臣又将有以治其
旧吏使诸道职司每岁终任其所部郡守监郡各任
其属曰自今以前未有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
若干者二者皆自上钧其轻重而裁之已而以他事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发则与之同罪虽去官与赦不降也夫以私罪至某
赃罪正入已至若干其为恶也著矣而上不察则上
之不明亦可知矣故虽与之同罪而不过今世之法
任人者任其终身苟其有罪终身钧坐之夫任人之
终身任其未然之不可知者也任人之岁终而无过
任其巳然之可知者也臣请得以较之任其未然之
不可知虽圣人有所不能任其已然之可知虽众人
能之今也任之以圣人之所不能既不敢辞矣而况
任之以众人之所能顾不可哉且按察之吏则亦不
患其不知也患其知而未必皆按曰是无损于我而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徒以为怨云尔今使其罪及之其势将无所不问陛
下诚能择奉公疾恶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厉精而察
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
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苟遂
放归终身不齿使奸吏有所惩则冗吏之弊可去矣
冗兵之说曰臣闻国朝创业之初四方割据中国地
狭兵革至少其后荡灭诸国拓地既广兵亦随众雍
熙之间天下之兵仅三十万方此之时屯戍征讨百
役并作而兵力不屈未尝有兵少之患也自咸平景
德以来契丹内侵继迁叛逆每有警急将帅不问得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失辄请益兵于是召募日增而兵额之多遂倍前世
其后宝元庆历之间元昊窃发复使诸道点民为兵
而沿边所屯至七八十万自是天下遂以百万为额
虽复近岁无事而关中之兵至于二十八万举雍熙
天下之众适以备方今关中一隅之用兵多之甚于
此见矣然臣闻方今宿边之兵分隶堡障战兵统于
将帅者其实无几每一见贼贼兵常多我兵常少众
寡不敌每战辄败往者将帅失剃木有不以此自解
者也夫祖宗之兵至少而常若有馀今世之兵至多
而常患于不足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兵法有之曰兴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帅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
外骚动怠于道路者七十万家而爱爵禄百金不能
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
莫重于间间者三军之司命也臣窃惟祖宗用兵至
于以少为多而今世用兵至于以多为少得失之原
皆出于此何以言之臣闻太祖用李汉超马仁瑀韩
令坤贺惟忠何继筠等五人使备契丹用郭进武宋
琪李谦溥李继勋等四人使备河东用赵赞姚内斌
董遵诲王彦升冯继业等五人使备西羌皆厚之以
关市之征饶之以金帛之赐其家属之在京师者仰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给于县官贸易之在道路者不问其商税故此十四
人者皆富厚有馀其视弃财如弃粪土赒人之急如
恐不及是以死力之士贪其金钱捐躯命冒患难深
入敌国刺其阴计而效之至于饮食动静无不毕见
每有入寇辄先知之故其所备者寡而兵力不分敌
之至者举皆无得而有丧是以当此之时备边之兵
多者不过万人少者五六千人以天下之大而三十
万兵足为之用今则不然一钱以上皆籍于三司有
敢擅用谓之自盗而所谓公使钱多者不过数千缗
百须在焉而监司又伺其出入而绳之以法至于用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间则曰官给茶䌽夫百饼之茶数束之䌽其不足以
易人之死也明矣是以今之为间者皆不足恃听传
闻之言采疑似之事其行不过于出境而所问不过
于熟户苟有籍口以欺其将帅则止矣非有能知敌
之至情者也敌之至情既不可得而知故常多屯兵
以备不意之患以百万之众而常患于不足由此故
也陛下何不权其轻重而计其利害夫关市之征比
于茶䌽则多而三十万人之奉比于百万则约众人
知目前之害而不知岁月之病平居不忍弃关市之
征以与人至于百万则恬而不知怪昔太祖起于布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衣百战以定天下军旅之事其思之也详其计之也
熟矣故臣愿陛下复脩其成法择任将帅而厚之以
财使多养间谍之士以为耳目耳目既明虽有强敌
而不敢辄近则虽雍熙之兵可以足用于今世陛下
诚重难之臣请陈其可减之实何者今世之强兵莫
如沿边之土人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其
名愈高其廪愈厚其廪愈厚其材愈薄往者西边用
兵禁军不堪其役死者不可胜计羌人每出闻多禁
军辄举手相贺闻多土兵辄相戒不敢轻犯以实较
之土兵一人其材力足以当禁军三人禁军一人其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廪给足以赡土兵三人使禁军万人在边其用不能
当三千人而常耗三万人之畜边郡之储比于内郡
其价不啻数倍以此权之则土兵可益而禁军可损
虽三尺童子知其无疑也陛下诚听臣之谋臣请使
禁军之在内郡者勿复以戍边因其老死与亡而勿
复补使足以为内郡之备而止去之以渐而行之以
十年而冗兵之弊可去矣冗费之说曰世之冗费不
可胜计也请言其大与臣之所知者而陛下以类推
之臣闻事有所必至恩有所必穷事至而后谋则害
于事恩穷而后迁则伤于恩昔者太祖太宗敦睦九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族以先天下方此之时宗室之众无几也是以合族
于京邑久而不别世历五圣而太平百年矣宗室之
盛未有过于此时者也禄廪之费多于百官而子孙
之众宫室不能受无亲疏之差无贵贱之等自生齿
以上皆养于县官长而爵之嫁娶丧葬无不仰给于
上日引月长未有知其所止者此亦事之所必至而
恩之所必穷者也然而未闻所以谋而迁之古者天
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以人子之爱其亲推
而上之至于其祖由祖而上至于百世宜无所不爱
无所不爱则宜无所不庙苟推其无穷之心则百世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之祖皆庙而后为称也圣人知其不可故为之制七
世之外非有功德则迭毁春秋之祭不与莫贵于天
子莫尊于天子之祖而庙不加于七何者恩之所不
能及也何独至于宗室而不然臣闻三代之间公族
有以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者两汉之法帝之子(王/为)
之庶子犹有为侯者自侯以降则庶子无复爵土盖
有去而为民者有自为民而复仕于朝者至唐亦(故/然)
臣以为凡今宗室宜以亲疏贵贱为差以次(之/出)使得
(仕/从)比于异姓择其可用而试之以渐凡其禄秩之数
迁叙之等黜陟之制任子之令与异姓均临(以/之)按察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持之以寮吏威之以刑禁以时察之使其不才者不
至于害民其贤者有以自效而其不任为吏者则出
之于近郡官为庐舍而廪给之使得占田治生与士
庶比今聚而养之厚之以不訾之禄尊之以莫贵之
爵使其贤者老死郁郁而无所施不实者居处隘陋
戚戚而无以为乐甚非计之得也昔唐武德之初封
从昆弟子自胜衣以上皆爵郡王太宗即位疑其不
便以问大臣封德彝曰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
私奉非至公之法也于是疏属王者降为公夫自王
而为公非人情之所乐也而犹且行之今使之爵禄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如故而获治民虽有内外之异宜无有怨者然臣观
朝廷之议未尝敢有及此何者以宗室之亲而布之
于四方惧其启奸人之心而生意外之变也臣窃以
为不然古之帝王好疑而多防虽父子兄弟不得尺
寸之柄幽囚禁锢齿于匹夫者莫如秦魏然秦魏皆
数世而亡其所以亡者刘氏项氏与司马氏而非其
宗室也故为国者苟失其道虽胡越之人皆得谋之
苟无其衅虽宗室谁敢觊者惟陛下荡然与之无疑
使得以次居外如汉唐之故此亦去冗费之一端也
臣闻汉唐以来重兵分于四方虽有末大之忧而馈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运之劳不至于太甚祖宗受命惩其大患而略其细
故敛重兵而聚之京师根本既强天下承望而服然
而转漕之费遂倍于古凡今东南之米每岁溯汴而
上以石计者至五六百万山林之木尽于舟楫州郡
之卒弊于道路月廪岁给之奉不可胜计往返数千
里饥寒困迫每每侵盗杂以它物米之至京师者率
非完物矣由此观之今世之法直以其力致之而不
计其患非法之良者也臣愿更为之法举今每岁所
运之数而四分之其二即用旧法官出舡与兵而漕
之凡皆如旧其一募六道之富人使以其舡及人漕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之而所过免其商税能以若干至京师而无欺盗败
失者以今三司军大将之赏与之方今滨江之民以
其舡为官运者不求官直盖取官之所入而不覆较
者得其赢以自润而富民之欲仕者往往求为军大
将以此推之宜有应募者其一官自置场而买之京
师京师之兵当得米而不愿者计其直以钱偿之夫
物有常数取之于南则不足于北舍之于东则有馀
于西此数之必然而不可逃者也今官欲买之其始
不免于贵贵甚则东南之民倾而赴之赴之者众则
将反于贱致贱必以贵致贵必以贱此亦必然之数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也故臣愿为此二者与旧法皆立试其利害而较其
可否必将有可用者然后举而从之此又去冗费乏
一端也臣闻富国有道无所不恤者富之端也不足
恤者贫之源也从其可恤而收之无所不收则其所
存者广矣从其无足恤而弃之无所不弃则其所亡
者多矣然而世人之议者则不然以为天下之富而
顾区区之用此有司之职而非帝王之事也此说之
行于天下数百年于兹矣故天下之费其可已者常
多于旧臣不敢远引前世请言近岁之事自嘉祐以
来圣人迭兴而天下之吏京秩以上再迁其官天下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郡守职司再补其亲戚自治平京师之大水与去岁
河朔之大震百役并作国有至急之费而郊祀之赏
不废于百官自横山用兵供亿之未定与京西流民
劳徕之未息官私乏困日不暇给而宗室之丧不俟
岁月而葬臣以此观之知朝廷有无足恤之义臣诚
知事之既往无可为者然苟自今从其可恤而收之
则无益之费犹可渐减此又去冗费之一端也臣不
胜拳拳私忧过计为是三冗之说以献伏惟陛下思
深谋远听断详尽于天下之事无所不属臣之所陈
何足言者然臣愚以为苟三冗未去要之十年之后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天下将益衰耗难以复治陛下何不讲求其原而定
其方略择任贤俊而授之以成法使皆久于其官而
后责其成绩方今天下之官泛泛乎皆有欲去不久
之心侍从之臣逾年而不得代则皇皇而不乐今虽
不能使之尽久然至于诸道之职司三司之官吏沿
边之将佐此皆与天子共成事者也天下之事将责
成之而不久其任开其源者不见其流发其谋者不
见其成功此事之所以不得成也陛下诚择人而用
之使与二府皆久于其官人知不得苟免而思长久
之计君臣同心上下恊力磨之以岁月如此而三冗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之弊乃可去也然而为此犹有所患何者今世之士
大夫好同而恶异疾成而喜败事苟不出于已小有
龃龉不合则群起而噪之借如今使按察之官任其
属吏岁终而无过此其势必将无所不按得罪者必
将多于其旧然则天下之口纷然非之矣不幸而有
一不当众将群指以罪法一不当不能动不幸而至
于再三虽上之人亦将不免于惑众人非之于下而
朝廷疑之于上攻之者众而持之者不坚则法从此
败矣盖世有耕田而以其耜杀人者或者因以耕田
为可废夫杀人之可诛与耕田之不可废此二事也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安得以彼而害此哉故夫按人而不以其实者罪之
可也而法之是非则不在此苟陛下诚以为可行必
先能破天下之浮议使良法不废于中道如此而后
三冗之弊可去也三冗既去天下之财得以日生而
无害百姓充足府库盈溢陛下所为而无不成所欲
而无不如意举天下之众惟所用之以攻则取以守
则固虽有西戎北狄不臣之国宥之则为汉文帝不
宥则为唐太宗伸缩进退无不在我今陛下不事其
本而先举其末此臣所以大惑也臣不胜愤懑越次
言事雷霆之谴无所逃避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谨书
栾城集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栾城后集卷第二十一
 杂文一十三首
  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一首
子先君宫师平生好画家居甚贫而购画常若不及
子兄子瞻少而知画不学而得用笔之理辙少闻其
馀虽不隋深造之亦庶几焉凡今世自隋晋以上画
之存者无一二矣自唐以来乃时有见者世之志于
画者不以此为师则非画也予昔游成都唐人遗迹
遍于老佛之居先蜀之老有能评之者曰画格有四
曰能妙神逸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称神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者二人曰范琼赵公祐而称逸者一人孙遇而巳范
赵之工方圜不以规矩雄杰伟丽见者皆知爱之而
孙氏纵横放肆出于法度之外循法者不逮其精有
纵心不逾矩之妙于眉之福海精舍为行道天王其
记曰集润州高座寺张僧繇予每观之辄叹曰古之
画者必至于此然后为极欤其后东游至岐下始见
吴道子画乃惊曰信矣画必以此为极也盖道子之
迹比范赵为奇而比孙遇为正其称画圣抑以此耶
绍圣元年四月予以罪商守汝阳间与通守李君纯
绎游龙兴寺观华严小殿其东西夹皆道子所画东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为维摩文殊西为佛成道比岐下所见笔迹尤放然
屋瓦弊漏涂栈缺弛几侵于风雨盖事之精不可传
者存乎其人人二十而迹存达者犹有以知之故道
子得之隋晋之馀而范赵得之道子之后使其迹亡
虽有达者尚谁发之时有僧惠真方葺寺大殿乃喻
使先治此予与李君亦少助焉不逾月坚完如新于
殿危之中得记曰治平丙午苏氏惟政所葺众异之
曰前后葺此皆苏氏岂偶然也哉惠真治石请记五
月二十五日
  汝州杨文公诗石记一首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祥符六年杨公大年以翰林学士请急还阳翟省亲
疾继称病求解官章圣皇帝以其才高名重排群议
贷不加罪逾年以秘书监知汝州公至汝常称病以
事付僚史以文墨自虞得诗百馀篇既还朝汝人刻
之于石皇祐中郡守王君为建思贤亭于北园之东
偏绍圣元年四月予自门下侍郎得罪出守兹土时
亭弊巳甚诗石散落亡者过半取公汝阳编诗而刻
之仍增广思贤龛石于左右壁呜呼公以文学鉴裁
独步咸平祥符閒事业比唐燕许无愧所与交皆贤
公相一时名士多出其门然方其时则巳有流落之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叹既没十有五年声名犹籍于士大夫而思贤废于
隶舍马厩之后诗石散于高台华屋之下矣凡假外
物以为荣观盖不足恃而公之清风雅量固自不随
世磨灭耶然予独拳拳未忍其委于荒榛野草而复
完之抑非陋欤抑非陋欤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
熙宁初予从张公安道以弦诵教陈之士大夫方是
时朝廷以繇役沟洫事责成郡邑陈虽号少事而官
吏奔走以不及为忧予独以诗书讽议窃禄其间虽
幸得脱于简书而出无所与游盖亦无以为乐也时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太常少卿李君简夫归老于家出入于乡党者十有
五年矣间而往从之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
馀听其言未尝及世俗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
往脱略绳墨有遗我忘物之思问其所与游多庆历
名卿而元献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则曰乐天
吾师也吾慕其为人而学其诗患莫能及耳予退而
质其里人曰君少好学详于吏道盖尝便诸部矣未
老而得疾不至于废而弃其官其家萧然饘粥之不
给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弃官以谋养浮沈里
闾不避劳辱未几而家以足闻陈人喜种花比于洛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属弥月君携壶命侣无一日不
在其间口未尝问家事晚岁其诗尤高信乎其似乐
天也予时方以游宦为累以谓士虽不遇如乐天入
为从官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
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无憾矣
君仕虽不逮乐天而始终类焉夫又将何求盖予未
去陈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子以幸遇与
闻国政禄浮于昔人而令名不闻老将至矣而国恩
未报未敢言去盖尝恐兹心之不从也君之孙宣德
郎公辅以君诗集来告愿得予文以冠其首予素高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
以授之凡君诗古律若干篇分为二十卷
  王子立秀才文集引一首
昔予既壮有二婿曰文务光王适务光俊而刚适秀
而和子方从事南都二子从予学为文皆长于诗骚
然务光之文悲哀摧咽有江文通孟东野感物伤巳
之思予每非之曰子有父母昆弟之乐何苦于此务
光终不能改也既而丧其亲终丧五年而终予哭之
恸曰悲夫彼其文固有以兆之乎始予自南都商居
江南凡六年而归适未尝一日不从也既与予同忧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患至于涵泳图史驰骛浮图老子之说亦未尝不同
之故其闻道益深为文益高而予观之亦益久盖其
于兄弟妻子严而有恩和而有礼未尝有过故予尝
曰子非独予亲戚亦朋友也元祐四年秋予奉诏使
契丹九月君以女弟将适人将鬻济南之由以遣之
告予为一月之行明年春还自契丹及境而君书不
至子固疑之及家问之曰噫嘻君未至济南病没于
奉高予哭之失声君大父讳鬷庆历中枢密使以厚
重气节称考讳正路尚书比部郎中乐易好施得名
于士大夫而君以孝友文章居其后谓当久远而中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道天理有不当然者况予老矣而并失此二人能无
悲乎君之没女初未能言而子裔未生君弟适昔与
君客徐姑识予兄子瞻子瞻皆贤之意王氏之遗懿
其卒在适乎适裒君之文得诗若干赋若干杂文若
干分为若干卷以示予予读之流涕为此文冠之庶
几俟裔能立以畀之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首
东坡先生商居儋耳寘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
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
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
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
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如于
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
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
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
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
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
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
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
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
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
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
出仕三十馀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
难乃欲以桑榆之未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
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
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
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
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
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
美李太白为有馀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
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二月
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六孙名字说一首
予三子伯曰迟仲曰适叔曰逊始各一子耳予年六
十有五而三人各复二子于是予始六孙昔予兄子
瞻命其诸孙皆以竹名故名迟之子长曰简幼曰策
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
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故简之字曰业乾之
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易之始未
有策也文王演而重之然后策可见故策之字曰演
适之子长曰籀幼曰范书起于篆而究于隶史籀始
篆篆隶皆成于滋也故籀之字曰滋范法也王良与
嬖奚乘不获一禽曰我为之范驰驱终日不获一为
之诡遇一朝而获十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故范之
字曰御逊之子长曰筠幼曰筑始予得罪于朝而放
于筠逊从而筠生传曰礼之于人如松柏之有心也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如竹箭之有筠也皆其坚者也故筠之字曰坚孔子
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为山者必筑前无所见则未成一篑而
止苟有见矣则虽覆一篑而进进而不止虽山可成
也故筑之字曰进予盖老矣而三子方壮将复有子
而予不及见乎则巳矣如犹及见焉则又将名之俟
其长而示之使知名之之意焉可也
  书孙朴学士手写华严经一首
开府孙公历仕四朝与闻国政者再经涉夷险而不
改其度世皆知贵之矣至其中心纯白表里如一平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生无负于物则世之人未必尽知之公之守真定也
闻其觉山僧惠实说法恻然有契于心遂以为善知
识复受诏祈雨此山能出其灵蛇以救枯槁此僧此
蛇岂其用意专精独有以识公诚心欤公亦尝为请
于朝得间岁度僧又为实立碑于塔终身眷眷若有
遇于此公子元忠复手书此经藏之山中以成公遗
意如佛所说因缘不为妄语则予兄子瞻所记可信
不疑矣元祐八年十二月八日
  书楞严经后一首
予自十年来于佛法中渐有所悟经历忧患皆世所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希有而真心不乱每得安乐崇宁癸未自许迁蔡杜
门幽坐取楞严经翻覆熟读乃知诸并涅槃正路从
六根入每跌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
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
槃真 际观照既久如净琉璃内含宝月稽首十方
三世一切佛菩萨罗汉僧慈悲哀悯惠我无生法忍
无漏胜果誓愿心心护持勿令退失三月二十五日

  书金刚经后二首
予读楞严知六根源出于一外缘六尘流而为六随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物沦逝 不能自返如来怜悯众生为设方便使知
出门即是归路故于此经指涅槃门初无隐蔽若众
生能洗心行法使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
用不行昼夜中中流入与如来法流水接则自其肉
身便可成佛如来犹恐众生于六根中未知所从乃
使二十五弟子各说所證而观世音以闻思修为圆
通第一其言曰初于闻中入流无所所入既寂动静
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
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见前若能
如是圆拔一根则诸根皆脱于一弹指顷遍历三空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即与诸佛无异矣既又读金刚经说四果人须陀洹
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
洹乃废经而叹曰须陀洹所證则观世音所谓初于
闻中入流无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尘安
然常住斯入流矣至于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
来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盖往则入尘来则返
本斯陀含虽能来矣而未能无往阿那含非徒不往
而亦无来至阿罗汉则往来意尽无法可得然则所
谓四果者其实一法也但历三空有浅深之异耳予
观二经之言本若符契而世或不喻故明之言经言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如来有五眼近瞩墙宇远览山河肉眼也随其福德
见有远近天眼也知物皆妄坐而转物惠眼也入万
法遍法界法眼也以惠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谓如来有惠眼法眼佛眼可也何肉眼天眼之有曰
如来为众生故入诸趣在人则同其肉眼在天则同
其天眼如声闻人住无为法而畏生死则亦有惠眼
而已耳
  书白乐天集后二首
元符二年夏六月予自海康再商龙川昌大暑水陆
行数千里至罗浮水益小舟益庳惕然有瘴暍之虑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乃晋家于山下独与幼子远葛衫布被乘叶舟秋八
月而至既至庐于城东圣寿僧舍闭门索然无以绍
日欲借书于居人而民家无畜书者独西邻黄氏世
为儒粗有简册乃得乐天文集阅之乐天少年知读
佛书习禅定既涉世履忧患胸中了然照诸幼之空
也故其还朝为从官小不合即舍去分司东洛优游
终老盖唐世士大夫达者如乐天寡矣予方流转风
浪未知所止息观其遗文中甚愧之然乐天处世不
幸在牛李党中观其平生端而不倚非有附丽者也
盖势有所至而不能已耳会昌之初李文饶用事乐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天适巳七十遂求致仕不一二年而没嗟夫文饶尚
不能置一乐天于分司中耶然乐天每闲冷衰病发
于咏叹辄以公卿投荒僇死不获其终者自解予亦
鄙之至其闻文饶商朱崖三绝句刻覈尤甚乐天虽
陋盖不至此也且乐天死于会昌之初而文饶之窜
在会昌末年此决非乐天之诗岂乐天之徒浅陋不
学者陋益之耶乐天之贤当为辨之圆觉经云动念
息念皆归迷闷世间诸修行人不堕动念中即堕息
念中矣欲两不堕必先辨真妄使真不灭则妄不起
妄不起而六根之源湛如止水则未尝息念而念自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静矣如此乃为真定真定既立则真惠自生定惠圆
满而众善自至此诸佛心要也金刚经云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既不住六尘亦不住静六尘日夜游于六
根而两不相染此乐天所谓六根之源湛如止水也
六祖尝告大弟子假使坐而不动除得妄起心此法
同无情即能障道道须流通何以却住心心不住即
流通住即被縳故五祖告牛头亦云妄念既不起真
心任遍知皆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也佛祖旧
说符合如此而乐天八渐偈亦似见此事故书其后
寄子瞻兄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书鲜于子骏父母赠告后一首
中山鲜于子骏世居阆中昔伯父文甫郎中通守是
邦子骏方弱冠以进士见伯父称之曰君异日学为
名儒仕为循吏遂以乡举送之其后子骏宦学日以
有声予侍亲京师始从之游已而予在应天幕府子
骏以部使者摄府事朝夕相从也元祐初予为中书
舍人子骏为谏议大夫出入东西省无日不见是时
司马君实吕晦叔范尧夫皆在朝廷与子骏有平生
之旧方将大用之而子骏巳病矣是岁明堂赦书赠
其先人金紫光禄大夫安德郡太夫人予适当制实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为之词未几子骏以疾不起归葬阳翟后十年士大
夫遭南迁之祸凡亡年予自龙川归颍川子骏之子
绰来见涕泗言曰伯兄颉季弟焯不幸亡矣惟群绰
在公与先君有文字之好愿录旧词将刻之石以慰
诸孤思慕不巳之意予亦流落南荒不目意全得至
于此抚念存没流涕而从其请建中靖国元年三月
十七日记
栾城集后卷第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