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栾城集卷第七
   诗五十六首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
寻山非事役行路不应难洛浦花初满嵩高雪尚寒
平林抽冻笋奇艳变山丹节物朝朝好肩舆步步安
酴醾酿腊酒苜蓿荐朝盘得意忘春晚逢人语夜阑
归休三黜柳赋咏五噫鸾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
云移忽千里世路脱重滩西望应思蜀东还定过韩
平川清涉颍绝顶上封坛出处看公意令人欲弃官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
卷七 第 1b 页
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馀遍阅诸生非有
道最怜能赋似相如青衫共笑方持板白发相看各
满梳暂免百忧趋长吏勉调三寸事新书
   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
此身虽复类潜夫衰老无心强着书道路不知奔走
贱交游空怪往还疏弦歌更就三年学簿领唯添一
味愚它日相逢定何处莫将文采笑空疏
   徐州送江少卿
夜雨泗河深晓日轻舟发帆开送客远城转高台没
居人永瞻望归意何仓卒公来初无事丰岁多牟麦
卷七 第 2a 页
铃閤度清风芳樽对佳客登临未云厌谈笑方自适
朝廷念黧老府寺虚清剧何以寄风流江山绕官宅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眼看狂澜倒百川孤根漂荡水无边思家松菊荒三
径回首讴歌沸二天簿领沉迷催我老春秋废格累
公贤邻居屈指今谁在一念伤心十五年(人于京师/辙昔侍先)
(今十五年而在者唯公与仆二人言与流涕/弃希声邻居太学前是时公之亡兄之二亡妷皆在)
   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
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吁嗟遍野天不闻歌舞通
宵龙一战旋开云雾布旌旗复遣雷霆助舒卷雨声
卷七 第 2b 页
一夜洗尘埃流入沟河朝不见但见青青黍与禾老
农起舞行人歌污邪满车尚可许供输到骨期无它
水行天地有常数岁岁出入均无颇半年分已厌枯
槁及秋更恐忧滂沱谁能且共蛟龙语时布甘泽无
庸多
   陪子瞻游百步洪
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衔落日轻舟鸣橹自生
风渺渺江湖动颜色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
尽白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没人出没
须臾閒却立沙头手足乾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
卷七 第 3a 页
首良閒关风波荡潏未可触归来何事尝艰难楼中
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南城亭上二首
一径坡陁草木间孤亭胜绝俯川原青天图画四山
合白昼雷霆百步喧烟柳萧条渔市远汀洲苍莽白
鸥翻客舟何事来匆草逆上波涛吐复吞
东来无事得遨游奉使清闲亦自由拨弃簿书成一
饱晋连语笑失千忧旧书半卷都如梦清簟横眠似
欲秋闻说归朝今不久尘埃还有此亭不
   次韵邦直见答二首
卷七 第 3b 页
真能一醉逃烦暑定胜三杯禦腊寒自有诗书供永
日莫将丝竹乱风滩舞雩何处归春莫叩角谁人怨
夜漫闻道丹砂近有术锱铢称火共君看
五斗尘劳尚足晋闭门聊欲治幽忧羞为毛遂囊中
颖未许朱云地下游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亦赋
登楼羡君幕府如僧舍日向城隅看浴鸥
   再次前四首韵
城头栋宇恰三间楚望凄凉吊屈原雨洗山川百里
净风吹语笑一城喧乡书莫问经时绝岁事初惊片
叶翻南近清淮鲈鳜好钓筒时问有潜吞
卷七 第 4a 页
谬将疏野托交游平日论心亦有由科第联翩叨旧
契利名疏阔少新忧清谈已觉忘朱夏浊酒先防虐
素秋多病无聊唯有睡频频诗句未嫌不
野鹤应疑凫雁苦夏虫未惯雪霜寒隐居颜氏终安
巷垂钧严生自有滩破宅不归尘可扫下田初种水
应漫退耕尚作悠悠语拙宦犹须步步看
欲作彭城数月晋溪山劝我暂忘忧城头准拟中秋
望台上迁延九日游岚气雨馀侵近郭江声风送隐
危楼汀洲聚散知谁怪且学漂浮水上鸥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懤学士舟行
卷七 第 4b 页
   归汶上
客从南方来信宿北方去手棹木兰舟不顾长江雨
江昏气阴黑雨落无朝暮肃肃赴波涛濛濛暗洲渚
微凉入窗阖斜吹湿蕉苧漂洒正纷纭谈笑方容与
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鹜客去浩难追落日平西浦
东游本无事爱此山河右周旋樽俎欢邂逅英豪聚
兹游有遗趣此乐恐宜屡贱仕迫程期迁延防谴怒
秋风日已至轻舸行当具阴森古城曲苍莽交流处
悬知别时念将行重回顾非缘一寸禄应作二年住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二咏
卷七 第 5a 页
江湖性终在平地难久居渌水雨新涨扁舟意自如
河身萦疋素洪口转千车愿言弃城市长竿夜独渔
   又
懒思久废诗病肠不堪酒强颜水石间滥迹宾主后
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莫随使车尘岂畏严城斗
   明日复赋
放舟城西南却向东南泊朝来雨新霁白水浸城脚
古汴多流苴清泗亦浮沫平吞百涧暴灭尽三洪恶
游人不胜喜水族知当乐舟行野凫乱网尽脩鳞跃
香醪溜白蚁鲙缕填花萼人生适意少一醉皆应诺
卷七 第 5b 页
同游非偶然后会未前约简书尚见宽行日为公却
   赠吴子野道人
食无酒肉腹亦饱室无妻妾身自好世间深重未肯
回达士清虚辄先了眼看鸿鹄薄云汉长笑驽骀安
栈皂腹中夜气何郁郁海底朝阳常杲杲一廛不顾
旧山深万里来看故人老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
食安期枣东州相逢真邂逅南国思归又惊矫道成
若见王方平背痒莫念𢊆姑爪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
   及见矣作诗赠别
卷七 第 6a 页
东道初来托故人南楼频上泗河漘江山尚有留人
意樽俎宁当厌客贫顾我及秋行不久问君触热去
何因西归凉冷霜风后浊酒清诗谁与亲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园
子嗟丘中亲蓻麻邵平东陵亲种瓜公今归去事农
圃亦种洛阳千本花脩篁绕屋韵寒玉平泉入畦纡
卧蛇锦屏奇种斸岩窦嵩高灵药移萌芽城中二月
花事起肩舆遍入公侯家浅红深紫相媚好重楼多
叶争矜誇一枝盈尺不论价十千斗酒那容赊归来
曳履苔径滑醉倒闭门春日斜车轮班班走金毂印
卷七 第 6b 页
绶若若趋朝衙世人不顾病杨绾弟子独有穷侯芭
终年著书未曾厌一身独乐谁复加宦游嗟我久尘
土流转海角如浮槎归心每欲自投劾孺子渐长能
扶车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靴
   送颜复赴阙
箪瓢未改安贫性凫绎犹传直道馀不见失官愁戚
戚但闻高卧起徐徐居中旧厌军容讲补外仍遭城
旦书此去将身置何许秋风未免忆鲈鱼
   王诜都尉宝绘堂词
侯家玉食绣罗裳弹丝吹竹喧洞房哀歌妙舞奉清
卷七 第 7a 页
觞白日一醉万事忘百年将种存慨慷西取庸蜀践
戎羌战袍赐锦盘雕章宝刀玉玦馀风霜天孙渡河
夜未央功臣子孙白且长朱门甲第临康庄生长介
胄产膏粱四方宾客坐华堂何用为乐非笙簧锦囊
犀轴堆象床竿叉连幅翻云光手披横素风飞扬长
林巨石插雕梁清江白浪吹粉墙异花没骨朝露香
(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蜀赵昌盖用此法耳/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嗣变格以五色染)挚禽猛
兽舌腭张腾踏騕袅联骕骦喷振风雨驰平冈前数
顾陆后吴王老成虽丧存典常坐客不识视茫洋骐
驎飞烟郁芬芳卷舒终日未用忙游意淡泊心清凉
卷七 第 7b 页
属目俊丽神激昂君不见伯孙孟孙俱猖狂干时与
事神弗臧
   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
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
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晋
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馀杭复
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熙宁
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馀日
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卷七 第 8a 页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霄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
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
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过张天骥山人郊居
南山莫将归下访张夫子黍稷满秋风蓬𢊆翳邻里
君年三十八三十有归意躬耕奉慈亲未觉锄耰鄙
读书北窗竹酿酒南园水松菊半成阴日有幽居喜
客来时借问问子何年起新求西溪石更筑茅堂址
但令三岁熟此计行亦遂堂成不出门清名满朝市
卷七 第 8b 页
   魏佛狸歌
魏佛狸饮泗水黄金甲身铁马箠聛睨山川俯画地
画作西方佛名字卷舒三军如使指奔驰万夫凿山
觜云中孤月妙无比青莲湛然俛下视击钲卷旆抽
行营北徐府中军吏喜度僧筑室依云烟俯窥城郭
众山底兴亡一瞬五百年细草荒榛没孤垒
   杂兴二首
陋巷丈夫病且贫悬鹑百结聊庇身蠕蠕大虱长孙
子败缯弊絮开阳春故𥜗宽博裹肩䏶出没逡巡初
莫畏一朝换酒入邻家顾视腰间犹犊鼻入缝循腰
卷七 第 9a 页
还自足肌肤转近尤为福咋皮吮血无已时应待渠
家具汤沐
朱轮华盖事远游厩无良马乘疲牛青丝玉勒金络
头任重道远旁人忧奔驰往来历山丘腾坑投淖摧
辕辀已压复起行未休青刍黄粱为君羞长路漫漫
经九州埸有白驹胡不收饥食玉山饮河流朝秣幽
冀莫炎陬奔云掣电不少晋仆夫顾之心怀愁王良
不生谁与谋哀哉骏骨千金酬
   赠致仕王景纯寺亟
灊山隐君七十四绀曈绿发初谢事腹中灵液变丹
卷七 第 9b 页
砂江上幽居连福地彭城为我住三日明月满船同
一醉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述真弃耳年来四十
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它年若访灊山居慎勿逃
人改名字
   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
秋晴卷流潦古汴日向乾扁舟久不解畏此行路难
此行亦不远世故方如山我特一寸刃巉绝何由刋
念昔各年少松筠閟南轩闭门书史丛开口治乱根
文章风云起胸胆渤澥宽不知身安危俛仰道所存
横渡一倾溃万类争崩奔孔融汉儒者本自轻曹瞒
卷七 第 10a 页
誓将贫贱身一悟世俗昏岂意十年内日夜增涛澜
生民竟憔悴游宦岂复安水深火益热人知蹈忧患
甄丰且自叛刘歆苟盘桓而况我与兄饱食顾依然
上愿天地仁止此祸乱源岁月一徂逝尚能反丘园
   次韵子瞻见寄
衮衮河渭浊皎皎江汉清源流既自异美恶终未明
嗟我顽钝质乃与公并生出处每自托讴吟辄尝赓
譬如病足马共此千里程胜负坐已决岂待终一秤
忆公年少时濯濯吐新萌坚姿映松柏直节凌榛荆
学成志益厉秋霜落春荣澹然养浩气脱屣遗齐卿
卷七 第 10b 页
百鍊竟不变三年终未鸣区区两郡守籍籍四海声
年来效瘖默世事慵讥评不见室家好恍如揖重城
别离长尘垢岁月何峥嵘彭门偶会合白发互相惊
受教恐不足吐论那复争疾雷发聋聩清月照昏盲
笃爱未忍弃浪云旧齐名更请问郭许题品要当精
(先生别驾旧齐名/子瞻杭州见寄诗云)
   将至南京寄王巩
河牵一线流不断雨散千丝卷却来烟际横桥村十
里船中倦客酒三杯老年转觉脾嫌湿世路早令心
似灰赖有故人怜寂寞系舟待我久徘徊
卷七 第 11a 页
   次韵王巩见赠
南都逢故人共此一樽渌初来柳吹絮再见风脱木
我老欢意微头垂腰背曲羡子方少年健马走平陆
狂歌手自拊醉倒头相触人生比一瞬世网张方目
但取食埸鸡岂挂云飞鹄彭城久相迟官舍虚东屋
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胡为听妇言婉娈自相逐
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风霜作初寒病体欲生粟
解子腰下龟换酒不须赎照碧凝清光相将饮萸菊
   送交代刘莘老
建元一二间多士四方至翩翩下鸿鹄一一抱经纬
卷七 第 11b 页
功名更唯诺爵禄相馈遗纵横圣贤业磊落君臣意
慷慨鲁诸生雍容古君子扶摇云汉上聛睨千万里
入台霜凛然不肯下词气失足青冥中投命江湖里
区区晋都客矫矫当世士空使往来人叹息更相指
我生本羁孤无食强为吏褰裳避涂泥十载守憔悴
逝将老茅屋何幸继前轨念君今尚然顾我真当尔
百年同一梦穷达浪忧喜有酒慰离愁贫贱非君耻
   次韵王巩九日同送刘莘老
头上黄花记别时樽中渌酒慰清悲画船牵挽故不
发红粉晋连未遽离小雨无端添别泪遥山有意助
卷七 第 12a 页
颦眉十分酒盏从教劝堆案文书自此辞
   次韵王巩欲往徐州见子瞻以事不成行
河水南来绕郡城银刀空复衒衙兵交情旧许鸡为
具客信那知鹊妄鸣为妇迟晋应未怪还家仓卒定
何营不关秦女筝声怨自趁招贤浚上旌
   宣徽使张安道生日
从公淮阳今几年忆持寿斝当公前祝公齿发老复
少岁岁不改冰霜颜扫除四海一清净整顿万物俱
安全今年见公商丘侧奉祠太一真仙官身安气定
色如玉脱遗世俗心浩然幽居屡过赤松子长夜亲
卷七 第 12b 页
种丹砂田此中自有不变地岁阅生日如等闲门前
贺客任填委世上多故须陶甄秋风坐见蒲柳尽岁
晏惟有松柏坚斯人未安公未用使公难老应由天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馀解组同归荣故
国剖符仍得奉安舆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
郡车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闻王巩还京会客剧饮戏赠
闻君归去便招呼笑语不知清夜徂结束佳人试银
甲留连狂客恼金吾烛花零落玉山倒诗笔欹斜翠
卷七 第 13a 页
袖扶暂醉何年依锦瑟东斋还复卧氍毹
   次韵王巩游北禅
萧萧黄叶下城头顿作野田风日秋粗有樽罍随处
好暂无敲扑便能幽人稀野鸟应同乐水涸游鱼似
欲愁客去知君欢未已绕城携手更迟留
    次韵王巩怀刘莘老
两都来往太频频真是人间自在人十载读书同白
屋千金为客买朱唇结交京邑倾心肺寓思禅宗离
垢尘为问西归天禄客何时同看洛川神
    饮饯王巩
卷七 第 13b 页
送君不办沽斗酒拨醅浮蚁知君有问君取酒持劝
君未知客主定何人府中杯棬强我富案上首蓿知
君真空厨赤脚不敢出大堤花艳聊相亲爱君年少
心乐易到处逢人便成醉醉书大轴作歌诗顷刻挥
毫千万字老夫识君年最深年来多病苦侵凌赋诗
饮酒皆非敌危坐看君浮大白
   送王巩兼简都尉主诜
可怜杜老贫无食杖藜晓入春泥湿诸家厌客频恼
人往往闭门不得入我今贫与此老同交游冷落谁
相容幸君在此足游衍终日骑马西复东送君仍令
卷七 第 14a 页
君置酒如此贫交世安有君归速语王武子因君回
船置十斗
   吕希道少卿松局图
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水深不可涉上有横桥渡
溪外无居人磐石平可住纵横远山出隐见云日莫
下有四老人对局不回顾石泉杂风松入耳如暴雨
不闻人世喧自得山中趣何人昔相遇图画入纨素
尘埃依古壁永日奉樽俎隐居畏人知好事竟相误
我来再三叹空有飞鸿慕逝将从之游不惜烂樵斧
   寄孔武仲
卷七 第 14b 页
济南旧游中好学惟君耳君居面南麓汹涌冈峦起
我来辄解带檐下灸背睡煎茶食梨栗看君诵书史
君归苦仓卒窗户日摧毁迁居就清旷攺筑富前址
开畦得遗植绕壁见题字云山顾依然簿领辄随至
思君犹未忘满秩行自弃尔来钜野溢流潦压城垒
池塘漫不知亭榭日倾弛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
别来能几何陵谷既迁徙它日重相逢衰颜应不记
   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西园弃官而归
宦情牢落苦思归君侧无人晋子思手种松筠须灌
溉亲修寝庙忆烝祠定应此去添桃李还使旧茔无
卷七 第 15a 页
棘茨他日东游访遗烈因公导我谒先师
   寄济南守李公择
岱阴皆平田济南附山麓山穷水泉见发越遍溪谷
分流绕涂巷暖气烝草木下田满粳稻秋成比禾菽
池塘浸馀润菱芡亦云足辞家四千里恃此慰穷独
公从吴兴来苕霅犹在目应恐齐鲁间长被尘土辱
不知西垣下滉漾千亩渌仰见鸥鹭翻俯视龟鱼浴
初来厌浮鼓稍久捐鞭扑清诗调嘉宾夜话继华烛
飞花暮雪深浮蚁糟床熟相对各忘归西来自嫌速
人生每多故乐事难再卜钜野一汗漫河济相腾蹙
卷七 第 15b 页
流沙翳桑土蛟蜃处人屋农亩分沉埋城门遭板筑
伤心念漂荡引手救颠覆劳苦空自知吁嗟欲谁告
遥知旧游处落落空遗躅平生读书史物理粗能烛
归耕久不遂终作羝羊触赋诗心自惊请公再三读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
众客喧哗发酒狂逡巡密雪自飞扬莫嫌作赋无枚
叟且喜延宾有孝王
雪花如掌堕阶除剧饮时看卧酒壶半夜琼瑶深没
膝欲归迷路肯晋无
竹里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著蒲帘欲求初祖安心
卷七 第 16a 页
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张恕寺丞益斋
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羡君常斋居散帙满前后
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从横画图中次第宫商奏
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薮兴亡数千岁络绎皆在口
顾念今所知颇觉前日陋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
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昼
堆胸稍蟠屈落笔逢左右乐如听钧天醉剧饮醇酎
自从厌蓬荜误逐功名诱初心一漂荡旧学皆榛莠
失足难遽回抚卷长自诟幸君无事年谓可终身守
卷七 第 16b 页
春耕不厌深秋穰当自受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
   除夜会饮南湖怀王巩
岁晚城东故相家夜听帘外落琼花醉眠东閤银釭
暗起视中庭风竹斜鲁酒近来无柰薄秦筝别后苦
闻誇思君勌对空陂饮归去纷如日莫鸦
   次韵张恕戏王巩
二君豪俊并侯家歌舞争妍不受誇闻道肌肤如素
练更堪鬓发似飞鸦
   送转运判官李公恕还朝
我行未厌山东远昔游历下今梁苑官如鸡肋浪奔
卷七 第 17a 页
驰政似牛毛常黾勉幸公四年持使节按行千里长
相见鹰掣秋田伏兔惊骥驰平野疲牛勌似怜多病
与时违未怪两州从事懒除书夺去一何速归袖翩
然不容挽黄河东注竭昆崙钜野横流入州县民事
萧条委浊流扁舟出入随奔电回首应怀微禹忧归
朝且喜宁亲便公知齐楚即为鱼劝筑宣防不宜缓
卷七 第 17b 页

栾城集第七
卷七 第 1a 页
栾城三集卷第七
   论语舍遗(并引)
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商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
以往今见于书者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
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所未安时为籀算
言凡二十有七草谓之论语拾遗恨不得质之子瞻

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恶之
斯以为不仁矣仁者直道而行无求于人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而何巧言令色之有彼为是
卷七 第 1b 页
者将以济其不仁尔故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又曰刚
毅木纳近仁
子贡曰贫而无謟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夫贫而无謟富而无骄亦可谓
贤矣然贫而乐虽欲謟不可得也富而好礼虽欲骄
亦不可得也子贡闻之而悟曰士之至于此者抑其
切磋琢磨之功至也欤孔子善之曰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举其成功而告之而知其
所从来者所谓闻一以知二也欤
易曰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诗曰
卷七 第 2a 页
思无邪孔子取之二者非异也惟无思然后思无邪
有思则邪矣火必有光心必有思圣人无思非无思
也外无物内无我物我既尽心全而不乱物至而知
可否可者作不可者止因其自然而吾未尝思未尝
为此所谓无思无为而思之正也若夫以物役思皆
其邪矣如使寂然不动与木石为偶而以为无思无
为则亦何以通天下之故也哉故曰思无邪思马斯
徂苟思马而马应则凡思之所及无不应也此所以
为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致力于思徒思而无益是以知
卷七 第 2b 页
思之不如学也故十有五而志于学则所由适道者
顺矣由是而适道知道而未能安则不能行不能行
则未可与立惟能安能行乃可与立故三十而立可
与立矣遇变而惑则虽立而不固故四十而不惑则
可与权矣物莫能惑人不能迁则行止与天同吾不
违天而天亦莫吾违也故五十而知天命人知至于
此也其所以施于物而行于人者至矣然犹未也心
之所安耳目接于物而有不顺焉以心御之而后顺
则其应必疑故六十耳而耳顺目所遇不思而顺矣
然犹有心存焉以心御心乃能中法惟无心然后纵
卷七 第 3a 页
心而不踰矩故七十而纵心从所欲不踰矩
我与物为二君子之欲交于物也非信无自入矣譬
如车轮舆既具牛马既设而判然二物也夫将何以
行之惟为之輗䡄以交之而后轮舆得藉于牛马也
輗䡄辕端持轭者也故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
车无輗小车无䡄其何以行之哉车与马得輗䡄而
交我与物得信而交金石之坚天地之远苟有诚信
无所不通吾然后知信之为輗䡄也
不仁而久约则怨而思乱久乐则骄而忘患故曰不
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然则何所处之
卷七 第 3b 页
而可曰仁人在上则不仁者约而不怨乐而不骄管
仲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与竖刁易
牙俱事桓公终仲之世二子皆不敢动而况管仲之
上哉
仁者无所不爱人之至于无所不爱也其蔽尽矣有
蔽者必有所爱有所不爱无蔽者无不爱也子曰惟
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以其无蔽也夫然犹有恶也无
所不爱则无所恶矣故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其于
不仁也亦哀之而已
性之必仁如水之必清火之必明然方土之未去也
卷七 第 4a 页
水必有泥方薪之未尽也火必有烟土去则水无不
清薪尽则火无不明矣人而至于不仁则物有以害
之也君子无终食之閒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非不违仁也外物之害既尽心一而不杂未尝不
仁也若颜子者性亦治矣然而上未尽去薪未尽化
力有所未逮也是以能三月不违仁矣而未能遂以
终身其馀则土盛而薪强水火不能胜是以日月至
焉而巳矣故颜子之心仁人之心也不幸而死学未
究其功不见于世孔子以其心许以矣管仲相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仁人之功也孔子以其功许
卷七 第 4b 页
之矣然而三归反坫其心犹累于物此孔颜之所不
为也使颜子而无死切而磋之琢而磨之将造汰颠
沛于是何三月不违而止哉如管仲生不由礼死而
五公子之祸起齐逐大乱君子之为仁将取其心乎
将取其功乎二者不可得兼使天相人以颜子之心
收管仲之功庶几无后患也夫
孔氏之门人其闻道者亦寡耳颜子曾子孔门之知
道者也故孔子叹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苟未闻道
虽多学而识之至于生死之际未有不自失也苟一
日闻道虽死可以不乱矣死而不乱而后可谓学
卷七 第 5a 页

孔子历试而不用慨然而叹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欤此非孔子之诚言盖其一时之叹云
尔子路闻之而喜子路亦岂诚欲入海者耶亦喜孔
子之知其勇耳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盖曰
无所取材以为是桴也亦戏之云尔虽圣人其与人
言亦未免有戏也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孔子
以忠许之而不与其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
乘弃而违之孔子以清许之而不与其仁此二人者
卷七 第 5b 页
皆春秋之贤大夫也而孔子不以仁与之孔子之以
仁与人也固难殷之三人孤竹君之二子至于近世
惟齐管仲然后以仁许之如令尹子文陈文子虽贤
未可以列于仁人之目故冉有子路之政事公西华
之应对与子文之忠文子之清一也臧文仲鲁之君
子也其言行载于鲁而孔子少之曰臧文仲不仁者
三不智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识蒲三不仁也作虚
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智也舍是六者其馀皆仁且
智也欤孔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君子而不仁
则臧文仲之类欤
卷七 第 6a 页
孔子居鲁阳货欲见而不往阳货时其亡也而馈之
豚孔子亦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与孔子三言
孔子答之无违孔子岂顺阳货者哉不与之较耳孟
子曰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夫先之而必荅礼之
而必报孔子亦有不得巳矣孔子之见南子如见阳
货必有不得已焉子路疑之而孔子不辩也故曰予
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以为世莫吾知而自信于天
云尔
泰伯以国授王季逃之荆蛮天下知王季文武之贤
而不知泰伯之德所以成之者远矣故曰泰伯其可
卷七 第 6b 页
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瞻曰
泰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民无得而称之者让国
之实而无其名故乱不作彼宋宣鲁隐皆存其实而
取其名者也是以宋鲁皆被其祸予以为不然人患
诚诚无争心苟非豺狼孰不顺之鲁之祸始于摄而
宋之祸成于好战皆非让之过也汉东海王以天疆
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玄宗兄弟终身无
閒言焉岂亦断发文身子贡曰泰伯端委以治吴仲
雍继之断发文身孰谓泰伯断发文身示不可用者
太史公以意言之耳
卷七 第 7a 页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谷善也善之成而
可用如榖苗之实而可食也尽其心力于学三年而
不见其成功者世无有也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
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巳妇人者太姒也
然则武王盖臣其母乎古者妇人既嫁从夫夫死从
子故春秋书鲁僖公之母曰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
禭太姒虽母以九人故谓之臣可也
或问子西孔子曰彼哉彼哉郑公孙夏无足言者盖
非所问也楚令尹子西相昭王楚以复国而孔子非
卷七 第 7b 页
之何也昭王欲用孔子子西知孔子之贤而疑其不
利楚国使圣人之功不见于世所以深疾之也世之
不知孔子者众矣孔子未尝疾之疾其知我而疑我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
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
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之三子告不可孔子
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孔子为鲁大夫邻
国有弑君之祸而怙不以为言则是许之也哀公三
桓之不足与有立也孔子既知之矣知而犹告以为
卷七 第 8a 页
虽无益于今日而君臣之义犹有儆于后世也子瞻
曰哀公患三桓之福常欲以越伐鲁而去之以越代
鲁岂若从孔子而伐齐既克田氏则鲁公室自张三
垣将不治而自服此孔子之志也予以为不然古之
君子将有立于世先择其君齐桓虽中主然其所以
任管仲者世无有也然后九合之功可得而成今哀
公之妄非可以望桓公也使孔子诚克田氏而返将
谁与保其功然则孔子之忧顾在克齐之后此则孔
子之所不为也
孔子以礼乐游于诸侯世知其笃学而巳不知其他
卷七 第 8b 页
犁弥谓齐晏公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丘
劫鲁侯必得志焉卫露公之所以待孔子者始亦至
矣然其所以知之者犹犁弥也久而厌之将傲之以
其所不知盖问陈焉孔子知其决不用也故明日而
行使诚用之虽及军旅之事可也
道之方充塞天地瞻足万物诚得其人而用之无所
不至也苟非其人道虽存七尺之躯有不能充矣而
况其馀乎故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此里巷之鄙夫直情而恣行者
也而孔子何难焉盖知不义之可恶而欲以小惠徼
卷七 第 9a 页
誉于世(匕)必以是取之此孔子之所难也
古之教人必以学学必教(之/以)道道有上下其形而上
者道也其形而下者器也君子上达知其道也小人
下达得其器也上达者不私于我不役于物故曰君
子学道则爱人下达者知义之不可犯礼之不可过
故曰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如使人而不知道虽至于
君子有不仁者矣小人则无所不至也故曰君子而
不仁者有矣夫未小人而仁者也
有道者不知贫富之异贫而无怨富而无骄一也然
而饥寒切于身而心不动非忘身者不能故曰贫而
卷七 第 9b 页
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
力则以学文孝弟忠信汎爱而亲仁皆其质也有其
质矣而无学以文之者皆未免于有过也故曰好仁
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
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
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此六者皆美质也而
无学以文之则其病至此故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质如孔子而不知学皆
六蔽之所害盖无足怪也
卷七 第 10a 页
人生于欲不知道者未有不为欲所蔽也故曰人之
少也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学者未可以语道也故古
之教者必始于周南召南周南召南知欲之不可巳
也而道之以礼以礼济欲夫是以乐而不淫始学者
安焉由是以免于蔽也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
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言欲
之蔽也
古之传道者必以言达者得意而忘言则言可尚也
小人以言害意因言以失道则言可畏也故曰予欲
无言圣人之教人亦多术矣行止语默无非教诸子
卷七 第 10b 页
贡习于听言而未知其馀也故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夫岂无
以感而通之乎
卫灵公以南子自污孔子去鲁从之不疑季桓子以
女乐之故三日不朝孔子去之如避寇雠子瞻曰卫
灵公未受命者故可季桓子巳受命者故不可子以
为不然孔子之世诸侯之过如卫灵公多矣而可尽
去乎齐人以女乐间孔子鲁君大夫既食饵矣使孔
子安而不去则坐待其祸无可为矣非卫南子之比

卷七 第 11a 页
君子无所不学然而不可胜志也志必有所一而后
可志无所一虽博犹杂学也故曰博学而笃志将有
问也必切其极退而思之必自近者始不然疑而不
信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自
夫妇之所能而思之可以知圣人之所不能也故曰
切问而近思君子为此二者虽不为仁而仁可得也
故曰仁在其中矣
栾城第三集卷第七
卷七 第 11b 页
卷七 第 1a 页
栾城后集卷第七
  历代论一(并引)
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
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以为士生于
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
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予
既壮而仕仕宦之馀未尝废书为诗春秋集传因古
之遗文而得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喟然太息知先
儒昔有所未悟也其后复作古史所论益广以为略
备矣元符庚辰蒙恩归自岭南卜居频川身世相忘
卷七 第 1b 页
俛仰六年洗然无所用心复自放图史之间偶有所
感时复论著然巳老矣目眩于观书手战于执笔心
烦于虑事其于平昔之文益以疏矣然心之所嗜不
能自巳辄存之于𥿄凡四十有五篇分五卷
  尧舜第一
尧之世浲水为害以意言之尧之为国当日夜不忘
水耳今考之于书观其为政先后命羲和正四时务
农事其所先也末乃命鲧以治水鲧九年无成功乃
命四岳举贤以逊位四岳称舜之德曰舜父顽母嚚
象傲克谐以孝烝烝又不格奸尧以为然而用之君
卷七 第 2a 页
臣皆无一言及于水者舜既摄事黜鲧而用禹浲水
以平天下以安尧舜之治其缓急先后于此可见矣
使五教不明父子不亲兄弟相贼虽无水患求一日
之安不可得也使五教既修父子相安兄弟相友水
虽未除要必有能治之者昔孔子论政曰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巳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曰必未得巳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之圣人其忧深虑远如此世
之君子凡有志于治皆曰富国而强兵患国之不富
而侵夺细民患兵之不强而陵虐邻国富强之利终
卷七 第 2b 页
不可得而谓尧舜孔子为不切事情于乎殆哉
  三宗第二
黄帝尧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周公作无逸言
啇中宗享国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田三十三
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国五十年自汉以来贤君在位
之久皆不及此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
帝十三年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二
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然与无逸所
谓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眈乐之从或
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无以大相过
卷七 第 3a 页
也至其享国长久如秦始皇帝汉武帝梁武帝隋文
帝唐玄宗皆以临御久远循致大乱或以失国或仅
能免其身其故何也人君之富其倍于人者千万也
膳服之厚声色之靡所以贼其躬者多矣朝夕于其
间而无以御之至于夭死者势也幸而寿考用物多
而害民久矜巳自圣轻蔑臣下至于失国宜矣古之
贤君必志于学达性命之本而知道德之贵其视子
女玉帛与粪土无异其所以自养乃与山林学道者
比是以久于其位而无害也传说之诏高宗曰王人
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
卷七 第 3b 页
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
兹道积于厥躬惟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
觉监干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呜呼传说其知此矣
  周公第三
言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详于周礼然以吾观之秦
汉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非周公之完书也何以
言之周之西都今之关中也其东都今之洛阳也二
都居北山之阳南山之阴其地东西长南北短短长
相补不过千里古今一也而周礼王畿之大四方相
距千里如画棋局近郊远郊甸地稍地大都小郡相
卷七 第 4a 页
距皆百里千里(方/之)地实无所容之故其畿内远近诸
法类皆空言耳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一也书称武王
克商而反商政列爵惟五分土惟三故孟子曰天子
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
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郑子产亦
云古之言封建者盖若是而周礼诸公地方五百里
诸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诸子二百里诸男百里与
古说异郑氏知其不可而为之说曰商爵三等武王
增以子男其地犹因商之故周公斥大九州始皆益
之如周官之法于是千乘之赋自一成十里而出车
卷七 第 4b 页
一乘千乘而千成非公侯之国无以受之吾窃笑之
武王封之周公大之其势必有所并有所并必有所
徒一公之封而子男之国为之徙者十有六封数大
国而天下尽扰此书生之论而有国者不为也传有
之曰方里而井十井为乘故十里之邑而百乘百里
之国而千乘千里之国而万乘古之道也不然百乘
之家为方百里万乘之国为方数圻矣古无是也语
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虽古之大国而于
衰周为小然孔子犹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然则虽衰周列国之强家犹有不及五十
卷七 第 5a 页
里者矣韩氏羊舌氏晋大夫也其家赋九县长毂九
百其馀四十县遗守四千谓一县而百乘则可谓一
县而百里则不可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二也王畿之
内公邑为井田乡遂为沟洫此二者一夫而受田百
亩五口而一夫为役百亩而税之十一举无异也然
而井田自一井而上至于一同而方百里其所以通
水之利者沟洫浍三沟洫之制至于万夫方三十二
里有半其所以通水之利者遂沟洫浍川五利害同
而法制异为地少而用力博此亦有国者之所不为
也楚蔿掩为司马町原防井衍沃盖平川广泽可以
卷七 第 5b 页
为井者井之原阜堤防之间狭不可井则町之为小
顷町杜预以町皆因地以制广狭多少之异井田沟
洫盖亦然耳非公邑必为井田而乡遂必为沟洫此
周礼之不可信者三也三者既不可信则凡周礼之
诡异远于人情者皆不足信也古之圣人因事立法
以便人者有矣未有立法以强人者也立法以强人
此迁儒之所以乱天下也
  五伯第四
五伯桓文为盛然观其用兵皆出于不得巳桓公帅
诸侯以伐楚次于陉而不进以待楚人之变楚使屈
卷七 第 6a 页
完如师桓公陈诸侯之师与之乘而观之屈完见齐
之盛惧而求盟诸侯之师成列而未试也桓公退舍
召陵与之盟而去之夫岂不能一战哉知战之不必
胜而战胜之利不过服楚全师之功大于克敌故以
不战服楚而不吝也晋文公以诸侯遇楚于城濮楚
人请战文公思楚人之惠退而避之三舍军吏皆谏
咎犯曰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
曲在彼矣师退而楚不止遂以破楚而杀子玉使文
公退而子玉止则文公之服楚亦与齐桓等无战胜
之功矣故桓文之兵非不得巳不战此其所以全师
卷七 第 6b 页
保国无敌于诸侯者也至宋襄公国小德薄而求诸
侯凌虐邪鄫之君争郑以怒楚兵败身死之不暇虽
窃伯者之名而实非也其后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
诸戎楚庄王克陈入郑得而不取皆有伯者之风矣
然穆公听𣏌子之计违蹇叔而用孟明千里袭郑覆
师于殽虽悔过自誓列于周书而不能东征诸夏以
终成伯业庄王使申舟聘齐命无假道于宋丹知必
死而王不听宋人杀之王闻其死投䄃而起以兵伐
宋围之九月与之盟而去之虽号能服宋然君子以
为此不假道之师也齐灵公楚灵王之所为王亦为
卷七 第 7a 页
之而尚何以为伯乎于乎此二君者皆贤君也兵一
不义而几至于狼狈不能与桓文齿而况其下者哉
  管仲第五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
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
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
夫人者六人而不以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
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
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襄公夫父子之间至使它
人与焉智者盖至此乎于乎三归六嬖之害溺于淫
卷七 第 7b 页
欲而不能自克无巳则人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
训之四方且犹顺之而况于家人乎传曰管仲病且
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
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
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
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
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闲
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
陶不仁者远矣阳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
矣岂必人人而诛之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
卷七 第 8a 页
禦之何益于事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
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巳成而后宋人以干
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知罃赵武第六
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其义多于晋文然相公
没而齐乱其后不能复伯文公子孙世为盟主二百
馀年与春秋相终始其故何也虽襄公悼公之贤齐
所无有然其所以保伯业而不失者则有在也伯者
之盛非能用兵以服诸侯之难而能不用兵以服诸
侯之为难耳文分之后前有知罃后有赵武皆能不
卷七 第 8b 页
用兵以服诸侯此晋之所以不失伯也悼公与楚争
郑三合诸侯之师其势足以举郑而郤楚晋之群臣
中行偃栾黡之徒欲一战以服楚者众矣惟知罃为
中军将知用兵之难胜负之不可必三与楚遇皆迁
延稽故不与之战卒以敝楚而服郑此则知罃不用
兵之功也悼公死平公立平公非悼公比也然能属
任赵武武尝与楚屈建合诸侯之大夫干宋以求弭
兵赵武于此有仁人之心二焉方其未盟也屈建衷
甲将以袭武武与叔向谋之叔向曰以信召人而以
僣济之人谁与之安能害我武从其言卒事而楚不
卷七 第 9a 页
敢动将盟晋楚争先叔向又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
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武亦从而先之此二者
非仁人不能何也人将衷甲以袭我我亦衷甲以待
之此势之所必至也不幸不胜无可言者虽幸而胜
晋楚之祸必自是始晋为盟主常先诸侯矣晋未失
诸侯而楚求先之苦与之争楚必不听晋楚之祸亦
必自是始然此二者皆人情之所不能忍之忍之近
于弱不忍近于强而武能忍之晋楚不争而诸侯赖
之故吾以为武有仁人之心二焉凡晋之所以不失
诸侯而赵氏之所以卒兴于晋者由此故也春秋书
卷七 第 9b 页
宋之盟实先晋而后楚孔子亦许之欤
  汉高帝第七
高帝之入秦一战于武关兵不血刃而至咸阳此天
也非人也秦之亡也诸侯并起争先入关秦遣章邯
出兵击之秦虽无道而其兵方强诸侯虽锐而皆鸟
合之众其不敌秦明矣然诸侯皆起于群盗不习兵
势陵藉郡县狃于亟胜不知秦之未可攻也于是章
邯一出而杀周章破陈涉降魏咎毙田儋兵锋所至
如猎狐免皆不劳而定后乃与项梁遇苦战再三然
后破之梁虽死而秦之锐锋亦略尽矣然邯以为楚
卷七 第 10a 页
地诸将不足复虑乃渡河北击赵邯既北而秦国内
空至是秦始可击而高帝乘之此正兵法所谓避实
而击虚者盖天命非人谋也项梁之死也楚怀王遣
宋义项羽救赵羽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
曰项羽为人剽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
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
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冬矣诚
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沛
公方入关而项羽巳至河北与章邯相持邯虽欲还
兵救秦势不得矣怀王之遣沛公固当然非邯羽相
卷七 第 10b 页

持于河北沛公亦不能成功故曰此天命非人谋也
  汉文帝第八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汉文帝以柔御天下刚强者
皆乘风而靡尉佗称号南越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
弟佗去帝号俯伏称臣匈奴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
遣书厚以缯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
十一二耳吴王濞包藏祸心称病不朝帝赐之几杖
濞无所发怒乱以不作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
巳老死则东南之乱无由起矣至景帝不能忍用晁
错之计削诸侯地濞因之号召七国西向入关汉遣
卷七 第 11a 页
三十六将军竭天下之力仅乃破之错言诸侯强火
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疾而祸小不削反迟而
祸大世皆以其言为信吾以为不然诚如文帝忍而
不削濞必未反迁延数岁之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
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矣猛虎在山日食牛
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剌之幸则虎毙不幸则人死
其为害亟矣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能高其垣墙深
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此则文帝之
所以备吴也于乎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
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
卷七 第 11b 页
  汉景帝第九
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
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
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
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张释之文帝之名臣
也以劾奏之恨斤死淮南邓通文帝之倖臣也以允
雍之怨困迫至死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违众用之
及七国反袁盎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周亚
夫为大将折吴楚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
相守正不阿恶其悻悻不屈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
卷七 第 12a 页
母第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
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皆理
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
俱称贤君者惟不攺其恭俭故耳春秋之法弑君称
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然陈侯平国蔡侯般皆
以无道弑而弑皆称臣以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
之失道非一也而犹称贤君岂非躬行恭俭罪不及
民故耶此可以为不恭俭者戒也
卷七 第 12b 页

栾城后集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