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三禮義疏三禮之傳逺矣周禮六官河間獻王上之儀禮十七篇禮記四十九篇髙堂生戴聖傳之漢唐以來箋疏訓釋無慮數十家攷其義或相牴牾先儒嘗譏其聚訟要其掇拾灰燼之餘傳先王制作之舊得什一於千百好古所為鄭重愛惜之也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表章羣經御纂周易折中詩書春秋則以分授儒臣纂輯義疏
公元前145年
 布海内惟三未就御極之初儒臣上言今當經學昌明備樂和之㑹宜纂輯三禮以蕆五經之全爰允其請開館編校十有一年冬告竣禮之所為夲於天殽扵地達之人倫日用行於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斯須不可去者天不變道亦不變此其本也其制度品節服物采章随時損益屢變以適其宜者禮之文也三代去今數千年矣修其教而教明循其道而道
公元1748年
行謂三代至今可也何則其本得也若其用之朝廷邦國名物器數之具周旋進退之儀雖先王䖏此必將變通以適其宜而不泥於其迹故言禮者惟求其修道設教由以得夫禮之意而已顧其教之不冺道之所由未嘗不賴於經好學深思之士讀其書有惜不能俯仰揖讓其間先王制作精意尚可想見抱殘守闕之餘則經傳之為功也大矣鼎彝鉤劍之遺篆籀之蹟流傳有自摩挲寳護之况制作精意所賴以傳者歟獨其貿扵衆説無所取衷爰命校纂諸臣芟煩截浮約文申義敷暢厥旨至其説之不可强同者稍為辨正而仍其舊葢其承傳各異必牽合附㑹比而同之則其惑也滋甚無取焉刻既成為之敘論以發其端俾隆禮者有所考云乾隆十三年冬十月朔
公元1754年
乾隆十九年閏四月二十五日
開列
欽定三禮義疏監理總裁校對分修校刋諸臣職名
監理
和碩荘親王(臣)允禄
和碩果親王(臣)弘曕
總裁
︵字位過密無法显示︶(臣)鄂爾泰
︵字位過密無法显示︶(臣)張廷玉
︵字位過密無法显示︶(臣)朱軾
原任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臣)甘汝來
副總裁
經筵講官太子太傅工部尚書(臣)汪由敦
太子太保江南河道總督(臣)尹繼善
︵字位過密無法显示︶(臣)陳大受
任禮部尚書(臣)楊名時
原任太子少保尚書銜教習庶吉士(臣)徐元夢
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彭維新
任禮部侍郎(臣)李清植
原任刑部右侍郎管禮部侍郎事(臣)王蘭生
原任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臣)李紱
原任宗人府府丞(臣)任唘運
原任翰林院侍講品級頂帶(臣)方苞
提調
内閣侍讀(臣)舒興阿
日講起居注官司經局洗馬(臣)佟保
原任内閣侍讀學士陞戸侍郎(臣)兆恵
原任翰林院侍讀今陞倉塲侍郎(臣)雙慶
原任内閣侍讀今陞吏科給事中(臣)岱圖
原任内閣侍讀今陞戸部銀庫員外郎(臣)赫泰
原任内閣侍讀今陞甘肅安西道(臣)文綬
纂修
左春坊左賛善(臣)諸錦
翰林院編修(臣)朱佩
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檢討(臣)王太岳
翰林院檢討(臣)李英
原任翰林院侍讀學士今陞内閣學士(臣)錢維城
原任通政司 右通政(臣)胡中藻
原任貴州按察使(臣)徐以升
原任翰林院侍讀學士(臣)熊暉吉
原任翰林院侍讀(臣)恵士竒
原任翰林院侍讀(臣)徐用錫
原任翰林院侍讀(臣)楊述曽
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今陞四川川北道(臣)宋邦綏
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修撰(臣)梁國治
原任司經局洗馬(臣)官獻瑶
右春坊 右庶子(臣)葉酉
原任中允(臣)程恂
原任編修(臣)李龍官
原任編修(臣)吳紱
原任編修(臣)何其睿
原任編修(臣)張為儀
原任編修(臣)姚範
原任編修(臣)潘乙震
原任編修(臣)湯大紳
原任編修(臣)羅暹
原任檢討(臣)出科
原任檢討(臣)王康
原任庶吉士(臣)宋照
原任監察御史(臣)趙青藜
原任監察御史(臣)杭世駿
原任編修今陞御史(臣)李友棠
原任編修今陞御史(臣)陳顧㶌
原任宗人府主事(臣)王文清
禮部主客司主事(臣)鍾睕
原任兵部武選司主事(臣)潘永季
原任工部司務(臣)蔡徳晉
任國子監司業(臣)李光
原任庶吉士今陞雲南糧儲道(臣)徐鐸
原任編修今陞河南汝寜府知府(臣)王錦
原任福建興化府通判(臣)呉廷華
原任山西吉州知州(臣)王文震
廣西賔州知州(臣)潘汝誠
原任湖北蘄州知州(臣)王士讓
原任湖南長沙縣知縣(臣)姚汝金
舉人(臣)姜兆錫
貢生(臣)陶敬信
副榜貢生(臣)方天游
收掌
翰林院筆帖式(臣)伊靈阿
原任内閣中書今陞侍讀(臣)多爾濟
原任内閣侍讀(臣)羅慶
原任内閣中書今陞戸部員外郎(臣)常安
原任内閣中書今陞禮部員外郎(臣)索爾
原任内閣中書今陞盛京刑部主事(臣)務實
原任内閣中書(臣)林保
原任翰林院筆帖式(臣)常齡
原任翰林院筆帖式(臣)栢夀
原任内閣中書今陞湖北宜昌府知府(臣)阿爾布
原任内閣中書今陞山東武定府同知(臣)寧泰
原任翰林院待詔今陞江南松江府同知(臣)嵩齡
 武英殿監造
内務府堂主事紀録一次(臣)安泰
内務驍騎副參領加一紀録一次(臣)富恵
監造(臣)髙永仁
欽定周義疏凡例一春秋傳云先君周公周禮其所稱引則此經
無有也盖周禮當時上下行五禮之
曲以别扵夏殷之禮此則分職命官之籍故揭
篇首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漢志
本稱周官周官傳至唐以後更名周禮
子及鄭樵輩曽辨之今仍曰周官従其始稱且
按以五官職事扵義為當
一六典乃周公三王之道盡人物之性運用
理以法萬世之書也伏讀
聖制日知薈説十則皆五官精義灼見治本深契道揆
謹冠全書以為治經者之準的次列經傳及大
儒之語義全經者為綱領其次傳經源流
其次則諸儒論行周官得失周官之法
與夫注解者之得失竝附焉
一易有程朱子本義詩有朱子傳書蔡沈
集傳亦經朱子指授折中彚纂皆奉以為
視其離合以為衆説去留春秋則有不用
更立一義者三禮朱子請修而未果羣言
莫適為主儀禮經傳通解亦僅開其端緒
意義未暇發眀陳澔禮記集説雖列扵學官
而自始出即不饜衆心兹故特起義例分為
類俾大義分眀而後兼綜衆説一曰正義乃直
經義確然無疑者二曰辨正後儒駁正
至當不易者三曰通論㦯以本節本句參證
他篇比類以測義㦯引他經與此經互相發明
四曰餘論雖非正解依附經義事物之理
有所推闡五曰存疑持一説義亦可通又㦯
已經駁論而持此者未敢偏廢六曰存異名
物象久逺無傳難得其真㦯創立一説雖未
即愜人心不得不姑存之以資考辨七曰總
本節之義已經訓解合數節而論之合一
職而論之以此類叙排纂庶㡬大指開卷
了然旁推交通義類曲盡案語各以類
七條之後辭義連貫難以分析則附扵最
後一條之末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萃三禮類别之又附益
以他書故經傳之文間見錯出兹則三禮分編
各為一書五官之文悉従其舊概無移動
漢武帝遺書周官五篇司空職亾漢人
考工記附之名曰冬官其實也兹稱考工記
以従其朔
一宋五子周易折中稱子鄭康成稱字其餘講
説之家皆以名書
一所取各家之説以經文先後為序不以其人之
時代
一賈疏釋注者雙行小書各分附夲注之下後儒
説及案語注疏相證相足者亦然推闡
義者大書特列
一職方輿地古今異名既採昔人考辨著目
府州縣名使學者易曉疑則闕焉
一周有古文今文異本賈疏云劉向未校之前
㦯在山巖石室有古文考校後為今文鄭據
文注故云故書作某盖故書古文也其杜子
鄭司農所讀有異同竝列焉茲不敢芟薙
另提附經文音切之下其因此有所論説者仍
存本
一古器物殊制異名鄭康成在東漢之季猶為
近古考工記注語簡而意澁難以盡通謹詳
繹記文及注疏可解者解之非確有所見不敢
臆決以俟知者
宋元明諸家有取注疏改換敷衍以為已説者
詞語冗蔓無所發揮及顯與理悖不足惑人
者概従薙芟亦不置辨
 引用姓氏
 
司馬氏遷子長(龍門)
孔氏安國(子國)
毛氏(萇)
劉氏(安)
京氏房(君眀)
劉氏向(子政)
揚氏雄(子雲)
劉氏歆(子駿)
杜氏(子春)
班氏孟堅(扶風)
賈氏逵(景伯)
鄭氏興(少贛)
鄭氏衆仲師(司農)
馬氏融(季長)
盧氏(植)
許氏慎(叔重)
服氏䖍(子慎)
鄭氏(康成)
何氏休(邵公)
應氏劭(仲瑗)
劉氏熙(成國)
徐氏幹(偉長)
李氏(巡)
虞氏翻(仲翔)
陸氏績(公紀)
王氏肅(子邕)
韋氏昭(弘嗣)
 
杜氏預(元凱)
干氏寳(令升)
郭氏璞(景純)
 
范氏(蔚宗)
 
沈氏(峻)
崔氏(靈恩)
 北魏
酈氏道元(善長)
李氏謐(永和)
呂氏(忱)
 
王氏通仲淹(文中子)
 
魏氏徴(元成)
陸氏元朗(徳眀)
顔氏師古()
孔氏穎達仲達(一作冲逺)
賈氏(公彦)
司馬氏(貞)
趙氏匡(伯循)
杜氏佑(君卿)
孫氏(愐)
成氏伯瑜一作伯璵(中山)
 
邢氏昺(叔眀)
聶氏崇義(洛陽)
陳氏襄述古(古靈)
胡氏瑗翼之(安定)
石氏守道(徂徠)
歐陽修永叔(廬陵)
劉氏敞原父(公是)
范氏鎮(景仁)
司馬君實(涑水)
王氏安石介甫(臨川)
劉氏彛執中(長樂)
子敦茂叔(濂溪)
張子載子厚(横渠)
程子伯淳(眀道)
程子頤正叔(伊川)
范氏祖禹淳夫(華陽)
陸氏佃(農師)
曽氏鞏子固(南豐)
蘓氏子瞻(東坡)
蘓氏子由(潁濵)
沈氏括(存中)
陳氏祥道用之(長樂)
陳氏暘(晉之)
楊氏中立(龜山)
呂氏大臨與叔(藍田)
呂氏大鈞(和叔)
謝氏良佐顯道(上蔡)
李氏泰伯(盱江)
葉氏夢得少藴(石林)
劉氏恕道原(南康)
胡氏安國康侯(建安)
胡氏宏仁仲(五峯)
夏氏(休)
胡氏銓邦衡(澹菴)
王氏昭禹光逺(東巖)
鄭氏樵漁仲(夹漈)
程氏迥可久(沙随)
林氏(勛)
陳氏(彦羣)
朱子元晦(紫陽)
林氏之竒(少穎)
呂氏祖謙伯恭(東莱)
陳氏傅良君舉(止齋)
張氏栻敬夫(南軒)
項氏安世平父(平菴)
薛氏季宣士龍(永嘉)
鄭氏伯熊景望(永嘉)
葉氏時秀彂(竹埜)
俞氏庭椿夀翁(臨川)
王氏炎晦叔(雙溪)
蔡氏元定季通(西山)
蔡氏沈仲黙(九峯)
黄氏幹直卿(勉齋)
陳氏淳安卿(北溪)
鄭氏鍔剛中(三山)
史氏直翁(四眀)
方氏慤性夫(嚴陵)
劉氏(迎)
楊氏簡敬仲(慈湖)
楊氏恪(謹仲)
陳氏汲(及之)
鄭氏伯謙莭卿(永嘉)
李氏叔寳(景齊)
葉氏適正則水心(龍泉)
易氏祓彦祥山齋(長沙)
薛氏衡(平仲)
曺氏叔逺(器逺)
林氏椅(竒卿)
陳氏汪(藴之)
趙氏溥(蘭江)
李氏嘉㑹(子華)
孫氏之宏(偉夫)
楊氏復信齋(長溪)
晁氏(公武)
真氏徳秀希元(西山)
魏氏了翁華父(鶴山)
王氏與之次點(樂清)
李氏如圭(寳之)
章氏如愚俊卿(山堂)
王氏應麟伯厚深寧叟(浚儀)
朱氏申周翰(建安)
歐陽氏謙之(希遜)
毛氏(彦清)
毛氏(一清)
嚴氏粲坦叔(華谷)
林氏希逸鬳齋(福清)
王氏詳説(温州府樂清王十朋周禮詳説)
禮圖
禮庫(以上二書王與之訂義所採未著作者姓名)
唐氏
毛氏(以上二人訂義所採未著其名)
 
馬氏端臨(貴與)
呉氏澂幼清草廬(臨川)
劉氏瑾公瑾(安成)
毛氏應龍介石(豫章)
敖氏繼公君善(長樂)
丘氏吉甫釣磯翁(清源)
陳氏(友仁)
 
朱氏升允升(楓林)
梁氏孟敬(石門)
薛氏瑄徳温(敬軒)
丘氏濬仲深(瓊山)
何氏喬新廷秀邱(廣昌)
舒氏芬國裳(梓溪)
王氏鏊濟之(守溪)
楊氏用修(升菴)
魏氏子才(荘渠)
李氏(如玉)
陳氏深子淵(長興)
金氏徳温(休寧)
郎氏兆玉完白(仁和)
歸氏有光熙甫(震川)
王氏樵眀逸(方麓)
柯氏尚遷喬可(陽石山人)
王氏應電昭眀(眀齋)
唐氏(樞)
孫氏攀士龍(宣城)
鄧氏元錫汝極(潛谷)
郝氏敬仲輿(楚望)
全氏(賜)
柯氏(?)
郭氏良翰道憲(莆田)
王氏志長平仲(婁里)
張氏采受先(婁東)
雜説
周禮菁華
官制(以上三書王志長删翼所採未著作者姓名又删翼中多有有)
(氏無名者)
欽定周義疏目録經部四禮類一(周禮之屬)
 卷首聖制
綱領
總辨
 卷一
天官冢宰第一之一
(序官)
 卷二
天官冢宰第一之二
(大宰)
 卷三
天官冢宰第一之三
    小宰(宰夫)
 卷四
天官冢宰第一之四
    宫正宫伯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師獸人䱷人鼈人腊人
 卷五
天官冢宰第一之五
    醫師食醫疾醫痬醫獸醫(酒正酒人)漿人凌人籩人醢人醯人鹽人冪人宫人掌舍幕人(掌次)
 卷六
天官冢宰第一之六
    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司會(司書職内)職嵗職幣司裘掌皮
 卷七
天官冢宰第一之七
    内宰小臣閽人寺人内豎(九嬪世婦)女御女祝女史婦功典絲典枲内司縫人染人追師(屨人夏采)
 卷八
地官司徒第二之一
(序官)
 卷九
地官司徒第二之二
(大司徒)
 卷十
地官司徒第二之三
    小司徒(鄉師)
 卷十一
地官司徒第二之四
    鄉大夫州長黨正師閭胥(比長)
 卷十二
地官司徒第二之五
    封人鼓人舞師牧人牛人(充人載師)閭師
 巻十三
地官司徒第二之六
    縣師遺人均人師氏保氏(司諫司救)調人媒氏
 卷十四
地官司徒第二之七
    司市質人㕓人胥師賈師(司虣司稽)胥肆長泉府司門司闗
(掌節)
 卷十五
地官司徒第二之八
    遂人師遂大夫縣正鄙師(鄼長里宰)鄰長
 卷十六
地官司徒第二之九
    旅師稍人委人土均草人(稻人土訓)誦訓虞林衡川衡澤虞迹人卝人角人羽人(掌染草掌炭)掌荼掌蜃囿人場人廩人舍人倉人司禄司稼舂人(饎人稾人)
 卷十七
春官宗伯第三之一
(序官)
 卷十八
春官宗伯第三之二
(大宗伯)
 卷十九
春官宗伯第三之三
    小宗伯(肆師)
 卷二十
春官宗伯第三之四
    鬱人鬯人雞人尊彛(司几筵天府)典瑞
 卷二十一
春官宗伯第三之五
    典命司服典祀守祧世婦(内宗外宗)冢人大夫職喪
 卷二十二
春官宗伯第三之六
(大司樂)
 卷二十三
春官宗伯第三之七
    樂師大胥小胥師小師(瞽矇眂瞭)典同磬師鍾師師鎛師師旄人籥師籥章(鞮鞻氏庸器)司干
 卷二十四
春官宗伯第三之八
    大卜卜師卜人龜人氏(占人簭人)占夢眂祲
 卷二十五
春官宗伯第三之九
    大祝小祝喪祝甸祝詛祝(司巫男巫)女巫
 卷二十六
春官宗伯第三之十
    大史小史馮相氏保章氏(内史外史)御史
 卷二十七
春官宗伯第三之十一
    巾車路車僕司常(都宗人宗人)以神仕者
 卷二十八
夏官司馬第四之
(序官)
 卷二十九
夏官司馬第四之
    大司馬小司馬軍司馬(輿司馬司馬)
 卷三十
夏官司馬第四之
    司勲馬質量人小子羊人(司爟掌固)司險掌疆候人環人挈壺射人服不氏射鳥氏羅氏(掌畜)
 卷三十一
夏官司馬第四之
    司士諸子右虎賁氏(旅賁氏節服氏)方相氏大僕小臣祭僕御僕(隸僕)
 卷三十二
夏官司馬第四之
    弁師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繕人)槀人戎右齊右道右大馭戎僕齊僕道僕田僕馭夫(校人趣馬)巫馬牧師瘦人師圉人
 卷三十三
夏官司馬第四之
    職方氏土方氏懐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師川師師匡人撢人司馬(家司馬)
 卷三十四
秋官司冦第五之一
(序官)
 卷三十五
秋官司冦第五之二
    大司冦小司冦(士師)
 卷三十六
秋官司冦第五之三
    鄉士遂士縣士方士訝士(朝士司民)司刑司刺司約司盟職金
(司厲)
 卷三十七
秋官司冦第五之四
    犬人司圜掌囚掌戮司隸(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布憲禁殺禁暴氏野廬氏蜡氏雍氏(萍氏司寤氏)司烜氏條狼氏脩閭氏冥氏庶氏穴氏翨氏柞氏薙氏(硩蔟氏翦氏)赤犮蟈氏壺涿庭氏銜枚氏(伊耆氏)
 卷三十八
秋官司冦第五之五
    大行人(小行人)
 卷三十九
秋官司冦第五之六
    司儀行夫環人象胥掌客(掌訝掌交)掌察四方貨賄朝大夫都則都士(家士)
 卷四十
考工記之一
    三十工總叙輪人輿人(輈人)
 卷四十一
考工記之二
    攻金築冶氏桃氏鳬氏(㮚氏段氏)函人鮑人韗人韋氏裘氏
 巻四十二
考工記之三
    畫繢鍾氏筐人㡛氏玉人(楖人雕人)磬氏矢人陶人旊人
 卷四十三
考工記之四
    梓人廬人(匠人)
 卷四十四
考工記之五
    車人(弓人)
 卷四十五
周官圖一
 卷四十六
周官圖二
 卷四十七
周官圖三
 卷四十八
周官圖四
公元1748年
(臣)等謹案周官義疏四十八卷乾隆十三年
欽定周官扵漢時最為晚出又經劉歆王安石
    用之而悞致漢儒若何宋儒蘇轍胡宏皆有異議三代以上大經大法非是莫由考見康成之注公彦之疏迭有闡宋時說者益衆而王昭禹詳解王與之訂義尤為詳博眀儒若王應電之集傳王志長之刪亦足羽翼前儒
皇上特命儒臣蒐討自漢以來諸家之說詳加甄
    録而
案語推闡精微凡漢儒所假託者悉為抉摘使
    不為全經之蠧盖程朱所疑而末決者至
公元1775年
今日昭然日月乾隆四十年九月恭校
    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