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a 页 WYG0092-01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经会元卷四上 宋 叶时 撰
卜筮
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
畏法令也洪范九畴七曰稽疑拳拳于卜筮之用先王
之重卜筮可知矣此周官所以有太筮卜人也古者卜
筮皆有三书曰乃卜三龟一习吉是卜用三也太卜掌
三兆之法曰玉兆曰瓦兆曰原兆其经体皆百有二十
礼经会元卷四上 宋 叶时 撰
卜筮
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
畏法令也洪范九畴七曰稽疑拳拳于卜筮之用先王
之重卜筮可知矣此周官所以有太筮卜人也古者卜
筮皆有三书曰乃卜三龟一习吉是卜用三也太卜掌
三兆之法曰玉兆曰瓦兆曰原兆其经体皆百有二十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b 页 WYG0092-0114b.png
其颂皆千有二百此岂非三兆卜之制乎书曰三人占
则从二人之言是筮亦用三也太卜掌三易之法曰连
山曰归藏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此岂
非三筮之制乎案杜子春说三兆谓玉兆颛帝之兆瓦
兆尧兆原兆周兆又说三易谓连山伏羲归藏黄帝易
说既非三兆亦不足据矣三兆漫不可考惟三易之名
可得而辨者或曰连山神农归藏黄帝周易伏羲(皇甫/谥志)
或曰连山夏禹归藏商汤周易文王易赞连山始于艮
则从二人之言是筮亦用三也太卜掌三易之法曰连
山曰归藏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此岂
非三筮之制乎案杜子春说三兆谓玉兆颛帝之兆瓦
兆尧兆原兆周兆又说三易谓连山伏羲归藏黄帝易
说既非三兆亦不足据矣三兆漫不可考惟三易之名
可得而辨者或曰连山神农归藏黄帝周易伏羲(皇甫/谥志)
或曰连山夏禹归藏商汤周易文王易赞连山始于艮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a 页 WYG0092-0115a.png
归藏始于坤周易始于乾三易之首不同于是有三正
三统之说或者又曰伏羲始画八卦文王始重六爻今
三易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岂止文王而后传乎宋
元丰中毛渐奉使契丹于民间得书有山坟形坟气坟
此古三坟书也山坟即连山易形坟即归藏易气坟即
周易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只有卦名未有卦繇
至三代因之为易始有爻辞山坟神农书夏因之为连
山易始于艮故名连山形坟黄帝书商因之为归藏易
三统之说或者又曰伏羲始画八卦文王始重六爻今
三易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岂止文王而后传乎宋
元丰中毛渐奉使契丹于民间得书有山坟形坟气坟
此古三坟书也山坟即连山易形坟即归藏易气坟即
周易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只有卦名未有卦繇
至三代因之为易始有爻辞山坟神农书夏因之为连
山易始于艮故名连山形坟黄帝书商因之为归藏易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b 页 WYG0092-0115b.png
始于坤故曰归藏气坟伏羲书周因之为周易始于乾
故名周易此三者皆卜筮之书周人兼而用之孔子曰
以占筮者尚其卜是也然就卜筮而分之则筮短而龟
长筮人曰凡卜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盖先筮以占之而
后卜以决之也周掌卜筮凡六官太卜为卜筮之长而
特以太卜名开龟兆则有卜师辨六龟则有龟人共燋
契则有华氏皆卜官也易筮则惟簭人一人而已占人
惟兼卜筮而首曰掌占龟郑氏谓取其长是也是以虞
故名周易此三者皆卜筮之书周人兼而用之孔子曰
以占筮者尚其卜是也然就卜筮而分之则筮短而龟
长筮人曰凡卜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盖先筮以占之而
后卜以决之也周掌卜筮凡六官太卜为卜筮之长而
特以太卜名开龟兆则有卜师辨六龟则有龟人共燋
契则有华氏皆卜官也易筮则惟簭人一人而已占人
惟兼卜筮而首曰掌占龟郑氏谓取其长是也是以虞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a 页 WYG0092-0115c.png
朝让位则曰卜盘庚迁都则曰卜武王伐商则曰卜成
王黜殷则曰卜周公营洛则曰卜言卜而不言筮其亦
从长之谓乎尝观太卜有八命之名是邦事有八者之
疑而后卜非八者则勿卜矣簭人有九筮之名是国事
有九者之疑而后筮非九者则勿筮矣故洪范稽疑曰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卜筮是也太卜曰大贞大
封大祭祀大迁大师则作龟命龟贞龟筮人曰凡国之
大事则筮之又曰凡小事涖卜国事共筮是无事而不
王黜殷则曰卜周公营洛则曰卜言卜而不言筮其亦
从长之谓乎尝观太卜有八命之名是邦事有八者之
疑而后卜非八者则勿卜矣簭人有九筮之名是国事
有九者之疑而后筮非九者则勿筮矣故洪范稽疑曰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卜筮是也太卜曰大贞大
封大祭祀大迁大师则作龟命龟贞龟筮人曰凡国之
大事则筮之又曰凡小事涖卜国事共筮是无事而不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b 页 WYG0092-0115d.png
卜筮也不几于大亵乎吁此犹先王谨微之意也一事
之微则必稽之卜筮而后决是其不敢自专矣是故祭
日有期而必卜祭牲可用而必卜葬兆可窐而必卜岂
非欲致其诚敬之意乎或者曰凡祀大神祭大示享大
鬼帅执事以卜日冬至圜丘夏至方丘之祭亦大矣卜
而不吉则遂已乎曰宗伯所谓大享大祀大祭者必旅
上帝旅四望与禘太庙之祭也非常祭而卜日亦奚不
可圜丘方丘之祭必以二至岂待卜乎抑尝考之肆师
之微则必稽之卜筮而后决是其不敢自专矣是故祭
日有期而必卜祭牲可用而必卜葬兆可窐而必卜岂
非欲致其诚敬之意乎或者曰凡祀大神祭大示享大
鬼帅执事以卜日冬至圜丘夏至方丘之祭亦大矣卜
而不吉则遂已乎曰宗伯所谓大享大祀大祭者必旅
上帝旅四望与禘太庙之祭也非常祭而卜日亦奚不
可圜丘方丘之祭必以二至岂待卜乎抑尝考之肆师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a 页 WYG0092-0116a.png
曰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狝之日涖卜来岁之戒社之
日涖卜来岁之稼嗣岁未兴美恶未萌预而卜之何邪
曰先事而为备也春秋时郑石㚟言于子囊曰先王卜
征五年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脩德而改卜石
㚟虽为征伐设言然而不吉则增脩德而改卜亦先王
自警之意今也卜来岁于秋尝狝社之日岂非因其卜
之凶吉而预为备乎当此秋之尝而预为来岁芟田荒
治之备当此秋之狝而预为来岁寇贼不虞之备当此
日涖卜来岁之稼嗣岁未兴美恶未萌预而卜之何邪
曰先事而为备也春秋时郑石㚟言于子囊曰先王卜
征五年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脩德而改卜石
㚟虽为征伐设言然而不吉则增脩德而改卜亦先王
自警之意今也卜来岁于秋尝狝社之日岂非因其卜
之凶吉而预为备乎当此秋之尝而预为来岁芟田荒
治之备当此秋之狝而预为来岁寇贼不虞之备当此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b 页 WYG0092-0116b.png
秋之社而预为来岁稼穑水旱之备先时而预备思患
而预防故太卜曰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
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救政者因其事而救之非徒
卜之而遂已也虽然三卜三筮亦云足矣且有三梦之
法占梦所掌且有六梦之占何邪曰此又天地之会阴
阳之气默有所交而人之精神心术皆有所感也昔高
宗以梦而得说武王以梦而克商岂虚也哉宣王考室
考牧之诗以熊罴之梦而占男以蛇虺之梦而占女以
而预防故太卜曰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
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救政者因其事而救之非徒
卜之而遂已也虽然三卜三筮亦云足矣且有三梦之
法占梦所掌且有六梦之占何邪曰此又天地之会阴
阳之气默有所交而人之精神心术皆有所感也昔高
宗以梦而得说武王以梦而克商岂虚也哉宣王考室
考牧之诗以熊罴之梦而占男以蛇虺之梦而占女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a 页 WYG0092-0116c.png
梦鱼而占丰年以梦旟而占家室则梦之有占尚矣是
故致梦之法夏后氏作焉觭梦之法殷人作焉咸陟之
法周人作焉三书经运皆十其别皆九十此占书也太
卜又赞以八命之事以之占梦吉凶亦足以诏王而救
政事矣然梦之所感有六或出于正噩或出于思寤或
出于喜惧占梦乃以日月星辰占之盖精神心术之运
与日月星辰之行相交感郑氏释经运以为如视祲之
十煇夜有梦则画视日旁之煇以占其吉凶此以日占
故致梦之法夏后氏作焉觭梦之法殷人作焉咸陟之
法周人作焉三书经运皆十其别皆九十此占书也太
卜又赞以八命之事以之占梦吉凶亦足以诏王而救
政事矣然梦之所感有六或出于正噩或出于思寤或
出于喜惧占梦乃以日月星辰占之盖精神心术之运
与日月星辰之行相交感郑氏释经运以为如视祲之
十煇夜有梦则画视日旁之煇以占其吉凶此以日占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b 页 WYG0092-0116d.png
梦之一法也月与星辰亦可以此法推之以此见梦之
吉凶犹神于卜筮也书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古人
之重梦如此不然占梦何以曰季冬聘王梦聘之者问
焉而奉币以庆之也献吉梦于王王何以拜而受之拜
云者受焉而屈躬以礼之也此岂先王欲神其梦而徒
为是礼哉
史官
昔司马迁父子为汉太史乃以文史星历为近卜祝之
吉凶犹神于卜筮也书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古人
之重梦如此不然占梦何以曰季冬聘王梦聘之者问
焉而奉币以庆之也献吉梦于王王何以拜而受之拜
云者受焉而屈躬以礼之也此岂先王欲神其梦而徒
为是礼哉
史官
昔司马迁父子为汉太史乃以文史星历为近卜祝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a 页 WYG0092-0117a.png
门彼徒见周官太史列太卜太祝之后而在冯相保章
之列故有此言尔不知周之太卜太祝太史皆以下大
夫为之内史又以中大夫为之秩尊而权重矣成王封
康叔乃曰太史司寇苏公是以太史而得预司寇刑狱
之事其权岂不重乎康王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
彤裳是以太史而与公卿同服其秩岂不尊乎周书曰
太史友内史友武王以太史内史为友则史职之不可
轻也可知矣今观太史所掌六典法则即太宰之所掌
之列故有此言尔不知周之太卜太祝太史皆以下大
夫为之内史又以中大夫为之秩尊而权重矣成王封
康叔乃曰太史司寇苏公是以太史而得预司寇刑狱
之事其权岂不重乎康王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
彤裳是以太史而与公卿同服其秩岂不尊乎周书曰
太史友内史友武王以太史内史为友则史职之不可
轻也可知矣今观太史所掌六典法则即太宰之所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b 页 WYG0092-0117b.png
者太宰以之待邦国官府都鄙之治太史以之逆邦国
官府都鄙之治内宰所掌八柄之法亦太宰之所掌者
太宰以之诏王驭群臣内史以之诏王治太史内史虽
为宗伯属官而其权则与大臣相将矣法则有所辨而
不信者刑之约剂有所藏而不信者刑之位常有所考
而不信者诛之太史虽为史官之长而实得以刑诛百
官矣法令政事会计则考逆之诸侯孤卿大夫则策命
之制禄赏罚则赞为之内史虽处史官之列而实得以
官府都鄙之治内宰所掌八柄之法亦太宰之所掌者
太宰以之诏王驭群臣内史以之诏王治太史内史虽
为宗伯属官而其权则与大臣相将矣法则有所辨而
不信者刑之约剂有所藏而不信者刑之位常有所考
而不信者诛之太史虽为史官之长而实得以刑诛百
官矣法令政事会计则考逆之诸侯孤卿大夫则策命
之制禄赏罚则赞为之内史虽处史官之列而实得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a 页 WYG0092-0117c.png
禄命百官矣自汉以来史职往往见轻司马迁为太史
令且下腐刑故曰主上之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所轻
宜也周之史职有二等太史下大夫为小史等官之长
一也内史中大夫为外史御史之长二也然皆以史名
官则皆史也古者天子有史言则右史书之动则左史
书之今太史内史等官曾无一语及天子言动之书何
邪盖记言动于既形不若谨善恶于未𤼵垂得失于将
来不若明是非于未萌今也一居必以诏王一动必以
令且下腐刑故曰主上之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所轻
宜也周之史职有二等太史下大夫为小史等官之长
一也内史中大夫为外史御史之长二也然皆以史名
官则皆史也古者天子有史言则右史书之动则左史
书之今太史内史等官曾无一语及天子言动之书何
邪盖记言动于既形不若谨善恶于未𤼵垂得失于将
来不若明是非于未萌今也一居必以诏王一动必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b 页 WYG0092-0117d.png
诏王一忌讳必以诏王一纳访必以诏王是皆随事而
谨微随时而正始其于言动之间盖已审之熟矣及其
祭祀读礼则有书会朝协礼则有书昭穆之叙则有书
四方之事则有书是又以书而正王事也岂徒载笔螭
坳执简柱下闻王言动而特书之邪其有所书者若内
史有王命则书之外史有外令则书之所谓书者只此
二事而已盖内史掌书王命犹今之内制外史掌书外
令犹今之外制故内史曰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
谨微随时而正始其于言动之间盖已审之熟矣及其
祭祀读礼则有书会朝协礼则有书昭穆之叙则有书
四方之事则有书是又以书而正王事也岂徒载笔螭
坳执简柱下闻王言动而特书之邪其有所书者若内
史有王命则书之外史有外令则书之所谓书者只此
二事而已盖内史掌书王命犹今之内制外史掌书外
令犹今之外制故内史曰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a 页 WYG0092-0118a.png
命之是策命内史掌之也外史曰若以书使于四方则
书其令是命令外史掌之也御史一官掌赞书谓凡治
者来受法令于冢宰则赞书之故其史有百二十人郑
氏谓若尚书作诏文非也周人制诰诏文出于内史外
史非御史也或者则曰周史掌为制诰而周人之史籍
何独藏之史氏乎曰此则史官之掌也小史掌邦国之
志谓诸侯邦国之图籍文书也外史掌四方之志谓四
方蛮夷之图籍文书也世系昭穆之书亦掌于小史三
书其令是命令外史掌之也御史一官掌赞书谓凡治
者来受法令于冢宰则赞书之故其史有百二十人郑
氏谓若尚书作诏文非也周人制诰诏文出于内史外
史非御史也或者则曰周史掌为制诰而周人之史籍
何独藏之史氏乎曰此则史官之掌也小史掌邦国之
志谓诸侯邦国之图籍文书也外史掌四方之志谓四
方蛮夷之图籍文书也世系昭穆之书亦掌于小史三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b 页 WYG0092-0118b.png
皇五帝之书亦掌于小史又况邦之盟书则太史内史
贰而藏之大比民数内史则贰之以制国用是盟书民
数亦藏之史官也故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岂非
以书籍为史官之所掌乎然侯国皆有史官齐之太史
鲁之史克晋之董狐史苏史黯是也侯国皆有国史晋
之乘鲁之春秋楚之梼杌是也国史掌书国中之事以
达于王故周礼曰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可也所谓
事书者岂非如小行人利害逆顺暴乱凶札康乐五书
贰而藏之大比民数内史则贰之以制国用是盟书民
数亦藏之史官也故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岂非
以书籍为史官之所掌乎然侯国皆有史官齐之太史
鲁之史克晋之董狐史苏史黯是也侯国皆有国史晋
之乘鲁之春秋楚之梼杌是也国史掌书国中之事以
达于王故周礼曰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可也所谓
事书者岂非如小行人利害逆顺暴乱凶札康乐五书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9a 页 WYG0092-0118c.png
之类乎内史读四方事书则诸侯国史藏在史官可知
矣汉人以郡国计书先上太史亦此意也王国之书侯
国之志皆藏之史氏则作史非史官之职而谁欤夷考
周之史职自太史至御史凡七官冯相保章之掌天文
犹星历也内史外史之书命令犹制诰也诏王有言责
之寄掌志有书籍之藏虽名为史而实丛是四者之职
于以见史官之为重任矣后世置史徒知有左右言动
之记而已其地则有星台有秘阁有谏垣有翰苑之别
矣汉人以郡国计书先上太史亦此意也王国之书侯
国之志皆藏之史氏则作史非史官之职而谁欤夷考
周之史职自太史至御史凡七官冯相保章之掌天文
犹星历也内史外史之书命令犹制诰也诏王有言责
之寄掌志有书籍之藏虽名为史而实丛是四者之职
于以见史官之为重任矣后世置史徒知有左右言动
之记而已其地则有星台有秘阁有谏垣有翰苑之别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9b 页 WYG0092-0118d.png
职分而意不相属名别而事不相干成周史馆之任恐
不如是狭也
明堂
月令有春居青阳夏居明堂秋居总章冬居玄堂中央
居太室之文说者多疑吕氏之说为妄及观周礼有闰
月诏王居门之文则知先王每月各有攸居顺时布政
皆于此乎出也周之祭祀四方圭币且放其色五帝郊
兆必因其方岂于居处而独无所取法邪盖明堂有五
不如是狭也
明堂
月令有春居青阳夏居明堂秋居总章冬居玄堂中央
居太室之文说者多疑吕氏之说为妄及观周礼有闰
月诏王居门之文则知先王每月各有攸居顺时布政
皆于此乎出也周之祭祀四方圭币且放其色五帝郊
兆必因其方岂于居处而独无所取法邪盖明堂有五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0a 页 WYG0092-0119a.png
室室有三居青阳总章玄堂太室皆明堂也王者南面
而立向明而治故总谓之明堂匠人曰夏世室殷重屋
周人明堂郑氏谓世室宗庙也重屋正寝也三代各举
其一明其制同也案孝经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明堂
乃宗祀之地则亦为宗庙矣有明堂则有太室书曰王
入太室祼孔安国以太室为清庙清庙亦明堂也则亦
为太室矣月令五室所居之中皆谓之太庙则亦为太
庙可知矣古人建国左立祖庙乃在雉门之左此天子
而立向明而治故总谓之明堂匠人曰夏世室殷重屋
周人明堂郑氏谓世室宗庙也重屋正寝也三代各举
其一明其制同也案孝经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明堂
乃宗祀之地则亦为宗庙矣有明堂则有太室书曰王
入太室祼孔安国以太室为清庙清庙亦明堂也则亦
为太室矣月令五室所居之中皆谓之太庙则亦为太
庙可知矣古人建国左立祖庙乃在雉门之左此天子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0b 页 WYG0092-0119b.png
七庙之制而明堂乃在南门之外有五庙之寝则明堂
非祖庙即寝庙也夏官𨽻仆掌五寝郑氏以为五庙之
寝是也又引天子七庙惟祧无庙则非矣先王先公之
庙祧乃守祧掌之非𨽻仆也明堂有五室故有五寝明
堂之名不见于周礼而见于考工记意在当时或称为
寝庙欤天子十二月既有常居闰月非常月则太史诏
王居门终月说者谓听朔于明堂门中退处路寝门中
玉藻曰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是明堂在南门之外每
非祖庙即寝庙也夏官𨽻仆掌五寝郑氏以为五庙之
寝是也又引天子七庙惟祧无庙则非矣先王先公之
庙祧乃守祧掌之非𨽻仆也明堂有五室故有五寝明
堂之名不见于周礼而见于考工记意在当时或称为
寝庙欤天子十二月既有常居闰月非常月则太史诏
王居门终月说者谓听朔于明堂门中退处路寝门中
玉藻曰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是明堂在南门之外每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1a 页 WYG0092-0119c.png
月则听朔于此又曰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彼
谓之立是闰月听朔则立于明堂门中此谓之居
是听朔而退则居于路寝门中如此则明堂与路
寝门相通故知其为寝庙矣世室谓之宗庙重屋
谓之正寝同此制也周礼十二月所居之制固无
明文然上文曰颂告朔于邦国下文曰闰月诏王
居门则知每月听朔必于明堂而闰月则在门矣先
王重告朔之礼而闰月亦谨所居者盖闰以正时时
谓之立是闰月听朔则立于明堂门中此谓之居
是听朔而退则居于路寝门中如此则明堂与路
寝门相通故知其为寝庙矣世室谓之宗庙重屋
谓之正寝同此制也周礼十二月所居之制固无
明文然上文曰颂告朔于邦国下文曰闰月诏王
居门则知每月听朔必于明堂而闰月则在门矣先
王重告朔之礼而闰月亦谨所居者盖闰以正时时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1b 页 WYG0092-0119d.png
以序事书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时以闰定事以闰
成闰月其不可谨乎鲁文公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春秋书之案郑氏注周礼曰天子班朔于诸侯诸侯
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是诸侯告朔于
庙也鲁文不视朔多矣而首于闰月书之闰不告朔
而朝庙之礼犹讲此亦饩羊存礼之意也周礼虽不
言十二月告朔之地而独于闰月居门之礼致谨焉
则先王重闰月之意可见矣不然则古人制字何取
成闰月其不可谨乎鲁文公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春秋书之案郑氏注周礼曰天子班朔于诸侯诸侯
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是诸侯告朔于
庙也鲁文不视朔多矣而首于闰月书之闰不告朔
而朝庙之礼犹讲此亦饩羊存礼之意也周礼虽不
言十二月告朔之地而独于闰月居门之礼致谨焉
则先王重闰月之意可见矣不然则古人制字何取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2a 页 WYG0092-0120a.png
于王在门谓之闰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3a 页 WYG0092-0120c.png
系世
系世之书重矣天子有帝系诸侯有世本系世不定则
亲疏何由而别昭穆何由而叙同姓异姓庶姓何由而
辨乎商之祖也以契周之祖也以稷此亦可以定其帝
系之所从出也太伯之后为吴胡满之后为陈此亦可
以定其世本之所自来也然周人系世之奠必属之春
官一讽之瞽矇一奠之小史厥有旨哉小史掌读礼者
也读礼而掌奠系世则教以礼之序瞽矇掌诵诗者也
系世之书重矣天子有帝系诸侯有世本系世不定则
亲疏何由而别昭穆何由而叙同姓异姓庶姓何由而
辨乎商之祖也以契周之祖也以稷此亦可以定其帝
系之所从出也太伯之后为吴胡满之后为陈此亦可
以定其世本之所自来也然周人系世之奠必属之春
官一讽之瞽矇一奠之小史厥有旨哉小史掌读礼者
也读礼而掌奠系世则教以礼之序瞽矇掌诵诗者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3b 页 WYG0092-0120d.png
诵诗而掌世奠系则教以乐之和序故有别和故有亲
有别则昭穆不相乱有亲则亲疏不相离周人定系世
之意盖如此岂徒原本系之有远近取阀阅之有高下
而已哉司马迁作史记推帝刘之系出于唐是帝系犹
有可考也叙司马氏之元出于重黎是世本犹有可稽
也盖司马迁世为太史氏小史掌定系世乃太史之属
故采世本而作史记明周谱而著世家是其系世之书
至汉犹存邪然尝读尚书正义孔氏案帝系云黄帝生
有别则昭穆不相乱有亲则亲疏不相离周人定系世
之意盖如此岂徒原本系之有远近取阀阅之有高下
而已哉司马迁作史记推帝刘之系出于唐是帝系犹
有可考也叙司马氏之元出于重黎是世本犹有可稽
也盖司马迁世为太史氏小史掌定系世乃太史之属
故采世本而作史记明周谱而著世家是其系世之书
至汉犹存邪然尝读尚书正义孔氏案帝系云黄帝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4a 页 WYG0092-0121a.png
昌意昌意生颛帝颛帝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勾
芒勾芒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又案帝系及世
本云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尧
此系世之书至后世犹存焉孔氏又曰案世本尧是黄
帝之孙舜是黄帝八代之孙尧女于舜之曾祖为四从
姊妹以之为妻于义不可世本之言未可凭信如此则
后世所谓系世之书非小史所奠瞽矇所讽之书矣后
世之系世不明独有氏族志存焉尔然自小史之职废
芒勾芒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又案帝系及世
本云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尧
此系世之书至后世犹存焉孔氏又曰案世本尧是黄
帝之孙舜是黄帝八代之孙尧女于舜之曾祖为四从
姊妹以之为妻于义不可世本之言未可凭信如此则
后世所谓系世之书非小史所奠瞽矇所讽之书矣后
世之系世不明独有氏族志存焉尔然自小史之职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4b 页 WYG0092-0121b.png
瞽矇之官缺系世既不复明则昭穆失其序亲疏失其
和而本支之所从出者已不可得而辨虽有氏族谁有
氏族哉夫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瞽矇讽而诵之
则人知其生之有可乐小史奠而序之则人知其本之
不可忘先王习民于和序之教而陶民于忠厚之风系
世之功多矣不然何以𨽻之礼官乐官之掌邪
名讳
小史曰有事则诏王忌讳王制亦曰太史执简记奉讳
和而本支之所从出者已不可得而辨虽有氏族谁有
氏族哉夫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瞽矇讽而诵之
则人知其生之有可乐小史奠而序之则人知其本之
不可忘先王习民于和序之教而陶民于忠厚之风系
世之功多矣不然何以𨽻之礼官乐官之掌邪
名讳
小史曰有事则诏王忌讳王制亦曰太史执简记奉讳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5a 页 WYG0092-0121c.png
恶小史太史之属故奉讳诏讳之职同夫周人以讳事
神名终将讳之此左氏之语也然达孝莫如周公周公
作周礼名苟可讳则周公知所避矣今考之周礼文王
名昌而醢人亦曰昌本麋臡武王名𤼵而小行人则曰
时聘以𤼵四方之禁周公名旦鸡人曰掌呼旦以嘂百
官是犹曰君前不自讳也成王名诵大司乐曰兴道讽
诵言语掸人曰诵王志瞽矇曰讽诵诗甚至官名谓之
诵训胡为而亦不为君讳乎由是而观之则周人以讳
神名终将讳之此左氏之语也然达孝莫如周公周公
作周礼名苟可讳则周公知所避矣今考之周礼文王
名昌而醢人亦曰昌本麋臡武王名𤼵而小行人则曰
时聘以𤼵四方之禁周公名旦鸡人曰掌呼旦以嘂百
官是犹曰君前不自讳也成王名诵大司乐曰兴道讽
诵言语掸人曰诵王志瞽矇曰讽诵诗甚至官名谓之
诵训胡为而亦不为君讳乎由是而观之则周人以讳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5b 页 WYG0092-0121d.png
事神之说左氏之语诬也不思文王名昌武王名𤼵而
诗曰克昌厥后骏𤼵尔私周人不讳于诗矣鲁庄公名
同襄公名午而春秋曰同盟于幽陈侯午卒孔子不讳
于春秋矣汉儒记礼乃曰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
讳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亦知其讳之非而广为是说
尔孟子讳名不讳姓之语毋亦为人子者不忍自斥其
父祖之名而他则未尝讳也然则太史之奉讳恶小史
之诏忌讳果为何事邪曰此则如地官诵训所谓掌道
诗曰克昌厥后骏𤼵尔私周人不讳于诗矣鲁庄公名
同襄公名午而春秋曰同盟于幽陈侯午卒孔子不讳
于春秋矣汉儒记礼乃曰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
讳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亦知其讳之非而广为是说
尔孟子讳名不讳姓之语毋亦为人子者不忍自斥其
父祖之名而他则未尝讳也然则太史之奉讳恶小史
之诏忌讳果为何事邪曰此则如地官诵训所谓掌道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6a 页 WYG0092-0122a.png
方慝以诏辟忌之类是也人君行事当知就善而避恶
即吉而忌凶所谓忌者非谓忌日也君子有终身之忧
故忌日不乐此则孝子慈孙之心尚何待于小史之诏
彼郑康成徒见忌讳之文属于系世昭穆之下故以死
日为忌名为讳岂知王之所谓讳恶者以恶事之当讳
避尔小史之所谓忌讳者其亦讳恶忌避之义欤自此
义不明后世乃有以讳而易人之名者以讳而易人之
姓者汉史之书蒯彻为通庄周为严是也嫌名而讳荀
即吉而忌凶所谓忌者非谓忌日也君子有终身之忧
故忌日不乐此则孝子慈孙之心尚何待于小史之诏
彼郑康成徒见忌讳之文属于系世昭穆之下故以死
日为忌名为讳岂知王之所谓讳恶者以恶事之当讳
避尔小史之所谓忌讳者其亦讳恶忌避之义欤自此
义不明后世乃有以讳而易人之名者以讳而易人之
姓者汉史之书蒯彻为通庄周为严是也嫌名而讳荀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6b 页 WYG0092-0122b.png
卿为孙是也二名而讳世民为人是也甚至讳恶益繁
辟忌愈众有广行之讳有梁山壤之讳愚者违礼以为
孝謟者献谀以为忠吾恐周公孔子之爱君父不如是
之屑也故因小史之诏忌讳而为是论以祛汉儒之惑
而明周礼之疑以附韩文公胡定公之辩
天文
太史内史皆史也冯相氏保章氏何以列于史官之中
案春秋传曰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楚子使问诸
辟忌愈众有广行之讳有梁山壤之讳愚者违礼以为
孝謟者献谀以为忠吾恐周公孔子之爱君父不如是
之屑也故因小史之诏忌讳而为是论以祛汉儒之惑
而明周礼之疑以附韩文公胡定公之辩
天文
太史内史皆史也冯相氏保章氏何以列于史官之中
案春秋传曰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楚子使问诸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7a 页 WYG0092-0122c.png
周太史则是太史固司天道矣月令曰太史守典奉法
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是以司天日月星辰为太史之职
然则冯相保章氏不属之太史而属之何官邪二官皆
称氏以其有世功则以官名氏犹重黎之世序天地也
掌天文而世其官犹有废时乱日如夏仲康之羲和者
况不世乎冯相氏曰掌岁月日星之位而辨其叙事以
会天位保章氏曰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
辩其吉凶以二职考之冯相氏则司天文之常保章氏
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是以司天日月星辰为太史之职
然则冯相保章氏不属之太史而属之何官邪二官皆
称氏以其有世功则以官名氏犹重黎之世序天地也
掌天文而世其官犹有废时乱日如夏仲康之羲和者
况不世乎冯相氏曰掌岁月日星之位而辨其叙事以
会天位保章氏曰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
辩其吉凶以二职考之冯相氏则司天文之常保章氏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7b 页 WYG0092-0122d.png
则司天文之变者也司其常以辨叙事所以敬授人时
司其变以诏救政所以克谨天戒自子丑至戍亥十二
岁也自孟春至季冬十二月也自玄枵至娵訾十二辰
也自甲乙至壬癸十日也自角亢至翼轸二十八宿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日月星辰之行俱
不失其度是之谓会大位而可以为时事之候冬至日
在牵牛景长三尺长至也夏至日在东井景长五寸短
至也日者实也必于长短极时致之故以冬夏致日春
司其变以诏救政所以克谨天戒自子丑至戍亥十二
岁也自孟春至季冬十二月也自玄枵至娵訾十二辰
也自甲乙至壬癸十日也自角亢至翼轸二十八宿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日月星辰之行俱
不失其度是之谓会大位而可以为时事之候冬至日
在牵牛景长三尺长至也夏至日在东井景长五寸短
至也日者实也必于长短极时致之故以冬夏致日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8a 页 WYG0092-0123a.png
分日在娄月上弦于东井圆于角下弦于牵牛秋分日
在角月上弦于牵牛圆于娄下弦于东井月者阙也必
以长短中时致之故以春秋致月日之长短月之盈阙
以四时致之罔有差忒是之谓辩四时之叙而可以为
时叙之期此冯相氏之辩叙事者以此也天位得其会
四时得其叙固天文之常或者人事未脩天理未得而
有日月星辰之变动保章氏因以辩其吉凶又以星土
之分而观妖祥以岁星所居而观妖祥以五云之色而
在角月上弦于牵牛圆于娄下弦于东井月者阙也必
以长短中时致之故以春秋致月日之长短月之盈阙
以四时致之罔有差忒是之谓辩四时之叙而可以为
时叙之期此冯相氏之辩叙事者以此也天位得其会
四时得其叙固天文之常或者人事未脩天理未得而
有日月星辰之变动保章氏因以辩其吉凶又以星土
之分而观妖祥以岁星所居而观妖祥以五云之色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8b 页 WYG0092-0123b.png
辩吉凶之祲象以十有二风而命乖别之妖祥且如星
见大辰梓慎知宋之将火此以星土观妖祥也岁纪玄
枵裨灶知楚子之将死此以岁相观妖祥也梓慎望氛
而知宋郑之多丧则以云而辩其吉凶矣师旷歌风而
知楚师之无功则以风而命乖别矣此保章氏之诏救
政者以此也叙事者冯相之常救政者保章之变以保
章之诏救政而访冯相之叙事以此见保章之于冯相
其职实相通也不惟此尔太史正岁年以叙事是定四
见大辰梓慎知宋之将火此以星土观妖祥也岁纪玄
枵裨灶知楚子之将死此以岁相观妖祥也梓慎望氛
而知宋郑之多丧则以云而辩其吉凶矣师旷歌风而
知楚师之无功则以风而命乖别矣此保章氏之诏救
政者以此也叙事者冯相之常救政者保章之变以保
章之诏救政而访冯相之叙事以此见保章之于冯相
其职实相通也不惟此尔太史正岁年以叙事是定四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9a 页 WYG0092-0123c.png
时以叙授人时之事今保章氏之访叙事以人时为重
则其叙事又与太史通也然而吉凶妖祥保章掌之足
矣视祲一官掌十煇之法亦以辨吉凶观妖祥乃以列
之卜祝之间何邪盖星史卜祝职本相通古者设官分
职其于吉凶妖祥之事若是拳拳而不敢忘者为备故
也一则曰观妖祥二则曰辨吉凶以此见保章之于视
祲其职又相通也至于太卜赞三卜三筮三梦之占以
观国家之吉凶而亦曰以诏救政今保章之诏救政见
则其叙事又与太史通也然而吉凶妖祥保章掌之足
矣视祲一官掌十煇之法亦以辨吉凶观妖祥乃以列
之卜祝之间何邪盖星史卜祝职本相通古者设官分
职其于吉凶妖祥之事若是拳拳而不敢忘者为备故
也一则曰观妖祥二则曰辨吉凶以此见保章之于视
祲其职又相通也至于太卜赞三卜三筮三梦之占以
观国家之吉凶而亦曰以诏救政今保章之诏救政见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19b 页 WYG0092-0123d.png
天象而先为之备则其救政又与太卜通也或者则曰
周官吉凶妖祥之占曰访叙事曰诏救政足矣有如日
月之眚非细故也胡为有救日月之鼓又胡为有救日
月之弓矢此何益于救灾之政邪盖先王克谨天戒人
臣克有常宪非不知鸣鼓张弓无补于日月之救然亦
不忍坐视薄蚀而不之救也至如大灾大变则不举大
灾大变则弛乐大荒大灾则素服亦非徒具虚文也其
所以脩身恐惧思荅天戒者无所不用其极也岂徒区
周官吉凶妖祥之占曰访叙事曰诏救政足矣有如日
月之眚非细故也胡为有救日月之鼓又胡为有救日
月之弓矢此何益于救灾之政邪盖先王克谨天戒人
臣克有常宪非不知鸣鼓张弓无补于日月之救然亦
不忍坐视薄蚀而不之救也至如大灾大变则不举大
灾大变则弛乐大荒大灾则素服亦非徒具虚文也其
所以脩身恐惧思荅天戒者无所不用其极也岂徒区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0a 页 WYG0092-0124a.png
区桴鼓弓矢之救而已哉后世之君子不惟叙事不访
救政不诏至于救灾之礼亦不复讲孔子作春秋故于
日食之变必详记而备录之以戒人君遇灾而不知惧
也间有伐鼓用牲又违其礼圣人屡致意焉然犹愈于
坐视而不之救也他如夜星不见星陨如雨星孛入斗
星孛东方之𩔖此皆天文之变者而时君世主恬不之
畏毋亦冯相保章之职不举欤
分星
救政不诏至于救灾之礼亦不复讲孔子作春秋故于
日食之变必详记而备录之以戒人君遇灾而不知惧
也间有伐鼓用牲又违其礼圣人屡致意焉然犹愈于
坐视而不之救也他如夜星不见星陨如雨星孛入斗
星孛东方之𩔖此皆天文之变者而时君世主恬不之
畏毋亦冯相保章之职不举欤
分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0b 页 WYG0092-0124b.png
分野之疑何如乎曰二郑之释周礼也案大司徒曰以
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康成以为十二土分野
十二邦系十二次各有所宜保章氏曰以星土辨九州
之地所封封域各有分星司农引春秋传曰参为晋星
商主大火国语曰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是也康
成则曰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此分野之辨所
以纷纷而不一欤自时厥后或以十二州配之或以列
郡配之或以山河两界配之或以七星主九州(后天文/志刘昭)
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康成以为十二土分野
十二邦系十二次各有所宜保章氏曰以星土辨九州
之地所封封域各有分星司农引春秋传曰参为晋星
商主大火国语曰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是也康
成则曰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此分野之辨所
以纷纷而不一欤自时厥后或以十二州配之或以列
郡配之或以山河两界配之或以七星主九州(后天文/志刘昭)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1a 页 WYG0092-0124c.png
或以七星主七国(晋/志)或系之二十八宿或系之五星纷
纷异论是以学者多疑焉主分野之是者则曰自柳九
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之次当周之分武王克商岁在
鹑火伶州鸠曰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则周属鹑
火可知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为实沈之次当晋
之分晋文即位岁在实沈董固曰实沈之次晋人是居
则晋属实沈可知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七度为鹑尾之
次当楚之分鲁襄公二十八年岁淫于玄枵而裨灶知
纷异论是以学者多疑焉主分野之是者则曰自柳九
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之次当周之分武王克商岁在
鹑火伶州鸠曰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则周属鹑
火可知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为实沈之次当晋
之分晋文即位岁在实沈董固曰实沈之次晋人是居
则晋属实沈可知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七度为鹑尾之
次当楚之分鲁襄公二十八年岁淫于玄枵而裨灶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1b 页 WYG0092-0124d.png
楚子之将死且曰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
帑周楚恶之说者谓帑鸟尾也则楚属鹑尾可知自氐
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之次当宋之分昭公十七年星
见大辰而梓慎知宋之将火且曰宋大辰之墟郑祝融
之墟也皆火房也说者谓辰大火也则宋属大火可知
此则分野之说为不疑矣辨分野之非者则曰吴越南
而星纪北齐东而玄枵北卫东而娵訾北鲁东而降娄
西周宅中土而柳星乃位于南以柳星为周可乎秦在
帑周楚恶之说者谓帑鸟尾也则楚属鹑尾可知自氐
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之次当宋之分昭公十七年星
见大辰而梓慎知宋之将火且曰宋大辰之墟郑祝融
之墟也皆火房也说者谓辰大火也则宋属大火可知
此则分野之说为不疑矣辨分野之非者则曰吴越南
而星纪北齐东而玄枵北卫东而娵訾北鲁东而降娄
西周宅中土而柳星乃位于南以柳星为周可乎秦在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2a 页 WYG0092-0125a.png
西北而井鬼乃在乎西南以井鬼为秦可乎觜参在西
魏在东北以觜参为魏可乎角亢东宿郑在荥阳而属
于角亢可乎昴毕西宿赵居河朔而属于昴毕可乎又
曰牛女北也史记谓之扬州虚危北也史记谓之青州
昴毕西也史记谓之冀州奎娄西也史记谓之徐州魏
冀州之国也晋则不属于冀而属于益鲁兖州之国也
鲁则不属于兖而属于徐此则分野之说为可疑矣然
略分野之说而不信则周礼不应有星土之辨拘分野
魏在东北以觜参为魏可乎角亢东宿郑在荥阳而属
于角亢可乎昴毕西宿赵居河朔而属于昴毕可乎又
曰牛女北也史记谓之扬州虚危北也史记谓之青州
昴毕西也史记谓之冀州奎娄西也史记谓之徐州魏
冀州之国也晋则不属于冀而属于益鲁兖州之国也
鲁则不属于兖而属于徐此则分野之说为可疑矣然
略分野之说而不信则周礼不应有星土之辨拘分野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2b 页 WYG0092-0125b.png
之说以为验则左氏未免有傅会之诬更以左氏考之
无冰之灾何关于元枵星纪而梓慎以为宋郑之饥(襄/二)
(十八/年)日食之变何与于豕韦降娄而士文伯以为鲁卫
之恶(昭七/年)星纪果同为吴分则吴亦得岁史墨何以谓
之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昭三十/二年)参墟果为晋分
则实沈为星子产何以谓之高辛之子而能为晋侯之
崇(昭元/年)此又左氏之说又不足信也又以史册观之四
星聚牛女而晋元王吴四星聚觜参而齐祖王魏彗星
无冰之灾何关于元枵星纪而梓慎以为宋郑之饥(襄/二)
(十八/年)日食之变何与于豕韦降娄而士文伯以为鲁卫
之恶(昭七/年)星纪果同为吴分则吴亦得岁史墨何以谓
之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昭三十/二年)参墟果为晋分
则实沈为星子产何以谓之高辛之子而能为晋侯之
崇(昭元/年)此又左氏之说又不足信也又以史册观之四
星聚牛女而晋元王吴四星聚觜参而齐祖王魏彗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3a 页 WYG0092-0125c.png
扫东井而苻坚亡秦景星见箕尾而慕容德复燕此又
分野之验而未可以尽略之也盖星土分星本不可以
州国拘也且以职方氏言地理必指其东西南北之所
在山镇川泽之所分民畜榖利之所有独于天文之纪
如司徒只言十有二土未尝斥言其所应者何次保章
氏言星土辨九州之地不明言其所辨者何星是星土
分星不可以州国定名亦明矣愚以保章观之随其土
之所属应其星之所临故谓之星土辨九州之地非如
分野之验而未可以尽略之也盖星土分星本不可以
州国拘也且以职方氏言地理必指其东西南北之所
在山镇川泽之所分民畜榖利之所有独于天文之纪
如司徒只言十有二土未尝斥言其所应者何次保章
氏言星土辨九州之地不明言其所辨者何星是星土
分星不可以州国定名亦明矣愚以保章观之随其土
之所属应其星之所临故谓之星土辨九州之地非如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3b 页 WYG0092-0125d.png
郑氏言十二邦系十二次也随其国之所封属其星之
所在故谓之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亦非如贾氏言受封
之日岁星所在国属焉夫九州上应星土则三百馀度
皆有其验岂特十二次而已乎封域皆有分星则千八
百国皆有所属岂特十二国而已乎九州之土皆配星
九州之国皆有分故因其星可以辨其州之地因其分
可以观其国之妖祥保章氏之说如是而已说者何必
牵合傅会而定指后世郡国之名以求配之也昔孔子
所在故谓之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亦非如贾氏言受封
之日岁星所在国属焉夫九州上应星土则三百馀度
皆有其验岂特十二次而已乎封域皆有分星则千八
百国皆有所属岂特十二国而已乎九州之土皆配星
九州之国皆有分故因其星可以辨其州之地因其分
可以观其国之妖祥保章氏之说如是而已说者何必
牵合傅会而定指后世郡国之名以求配之也昔孔子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4a 页 WYG0092-0126a.png
作春秋日食陨星之变无所不记岂必皆周鲁之分而
后言之乎五星聚东井汉入秦之应也崔浩尝言其不
在十月司马公作通鉴乃异之而不取而欧阳志唐天
文凡日食星孛之变一一记之而独不言其事应亦岂
拘拘于分野之说哉大扺周官所辨者欲以观妖祥尔
天子之所观者九州也诸候之所观者一国也诸侯以
一国分星而验一国天子以九州星土而辨九州诸侯
观一国之妖祥而为一国之备可也天子可以诿之一
后言之乎五星聚东井汉入秦之应也崔浩尝言其不
在十月司马公作通鉴乃异之而不取而欧阳志唐天
文凡日食星孛之变一一记之而独不言其事应亦岂
拘拘于分野之说哉大扺周官所辨者欲以观妖祥尔
天子之所观者九州也诸候之所观者一国也诸侯以
一国分星而验一国天子以九州星土而辨九州诸侯
观一国之妖祥而为一国之备可也天子可以诿之一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4b 页 WYG0092-0126b.png
国分星之所属而不为之救政序事乎知乎此则可以
言星土分星之说矣
言星土分星之说矣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5a 页 WYG0092-0126c.png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6a 页 WYG0092-0127a.png
车旗
车旗所以彰德而辨等藏礼而正名一毫不容僣越也巾
车掌车司常掌旗二职虽分而实通故其官相联案巾车
曰掌公车之政与其旗物而辨之则车旗之职通矣盖王
与王后之路有等而孤卿大夫士庶人之车亦有等王与
诸侯之旗有名而卿大夫士师州里县鄙之旗亦有名名
物之颁等级之叙章其有德之别而礼存焉此巾车司常
所以属于礼官也且以路车言之玉路大路也大驭驭之
车旗所以彰德而辨等藏礼而正名一毫不容僣越也巾
车掌车司常掌旗二职虽分而实通故其官相联案巾车
曰掌公车之政与其旗物而辨之则车旗之职通矣盖王
与王后之路有等而孤卿大夫士庶人之车亦有等王与
诸侯之旗有名而卿大夫士师州里县鄙之旗亦有名名
物之颁等级之叙章其有德之别而礼存焉此巾车司常
所以属于礼官也且以路车言之玉路大路也大驭驭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6b 页 WYG0092-0127b.png
金路缀路也(依孔安/国说)一名齐车仆驭之齐右前之象路先
路也一名道车道仆驭之道右掌之木路亦次路也一曰
斿车田仆驭之革路戎路也一名戎车戎仆驭之戎右掌
之玉路木路无右者郑注云齐右与仆齐同车有祭祀则
兼玉路之右然则戎右兼田右欤此王之五路也重翟后
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诸侯所乘安车朝见于王
所乘翟车王后出桑所乘辇车后居宫中所乘内司服掌
后六服而三服以翟为饰巾车掌后五路而三车以翟为饰
路也一名道车道仆驭之道右掌之木路亦次路也一曰
斿车田仆驭之革路戎路也一名戎车戎仆驭之戎右掌
之玉路木路无右者郑注云齐右与仆齐同车有祭祀则
兼玉路之右然则戎右兼田右欤此王之五路也重翟后
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诸侯所乘安车朝见于王
所乘翟车王后出桑所乘辇车后居宫中所乘内司服掌
后六服而三服以翟为饰巾车掌后五路而三车以翟为饰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7a 页 WYG0092-0127c.png
岂非取其明欤然周礼不言后车之用郑氏约五路而言
之玉路以祀金路以宾象路以朝故郑氏以三翟车当之
此后之五路也至于孤卿大夫士庶人之车谓之服车五
乘言服事之所乘也巾车不言公侯伯子男之车者以其
服下王一等则其车亦下王一等也金路繁缨九就则上
公金路矣象路七就则侯伯象路矣革路异姓以封革路
以封四卫木路以封蕃国此四路之用有同异内外之别
也以诗观之采芑曰路车有奭钩应鞗革者方叔也崧高
之玉路以祀金路以宾象路以朝故郑氏以三翟车当之
此后之五路也至于孤卿大夫士庶人之车谓之服车五
乘言服事之所乘也巾车不言公侯伯子男之车者以其
服下王一等则其车亦下王一等也金路繁缨九就则上
公金路矣象路七就则侯伯象路矣革路异姓以封革路
以封四卫木路以封蕃国此四路之用有同异内外之别
也以诗观之采芑曰路车有奭钩应鞗革者方叔也崧高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7b 页 WYG0092-0127d.png
曰钩膺濯濯路车乘马者申伯也韩奕曰钩膺镂锡乘马
路车者韩侯也三者皆非同姓而得乘金路矣岂非诗人
所言以上公以九为节得乘金路侯伯以七为节当乘象
路而巾车所谓以封者乃其赏赐之特恩而非所乘之制
欤春秋传曰武王封鲁卫唐叔以大路杜预谓金路也王
之大路曰玉路诸侯之大路曰金路此则以封同姓之车
也又以旗常言之日月为常王建之蛟龙为旂诸侯建之
通帛为旃孤卿建之杂帛为物大夫士建之熊虎为旗师
路车者韩侯也三者皆非同姓而得乘金路矣岂非诗人
所言以上公以九为节得乘金路侯伯以七为节当乘象
路而巾车所谓以封者乃其赏赐之特恩而非所乘之制
欤春秋传曰武王封鲁卫唐叔以大路杜预谓金路也王
之大路曰玉路诸侯之大路曰金路此则以封同姓之车
也又以旗常言之日月为常王建之蛟龙为旂诸侯建之
通帛为旃孤卿建之杂帛为物大夫士建之熊虎为旗师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8a 页 WYG0092-0128a.png
都建之鸟隼为旟州里建之龟蛇为旐县都建之金羽为
旞道车载之析羽为旌斿车载之此司常颁旗物之名也
巾车曰玉路建大常金路建大旂象路建大赤革路建大
白木路建大麾郑注曰大赤周之正色大白殷之正色大
赤通帛之旃大白杂帛之物大麾不在九旗之数愚案礼
记言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今五路所建
既有日月之常此必中央所建之旗矣蛟龙为旂安知大
旂非左青龙乎鸟隼为旟安知大赤非前朱雀乎龙虎为
旞道车载之析羽为旌斿车载之此司常颁旗物之名也
巾车曰玉路建大常金路建大旂象路建大赤革路建大
白木路建大麾郑注曰大赤周之正色大白殷之正色大
赤通帛之旃大白杂帛之物大麾不在九旗之数愚案礼
记言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今五路所建
既有日月之常此必中央所建之旗矣蛟龙为旂安知大
旂非左青龙乎鸟隼为旟安知大赤非前朱雀乎龙虎为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8b 页 WYG0092-0128b.png
旗安知大白非右白虎乎龟蛇为旐安知大麾非后玄武
乎此巾车叙旗物之名也然司常言国之大阅赞司马颁
旗物而司马教治兵言王载太常诸侯载旂与此同其他
则否此言孤卿建旃彼则师都载之此言大夫士建物彼
则乡遂载之此言师都建旗彼则群吏载之此言州里建
旟彼则百官载之此言县鄙建旐彼则郊野载之此言载
旞载旌而司马又阙之盖司常主大阅而言司马主治兵
而言大阅大礼也孤卿大夫士与乡遂采地之大夫咸在师
乎此巾车叙旗物之名也然司常言国之大阅赞司马颁
旗物而司马教治兵言王载太常诸侯载旂与此同其他
则否此言孤卿建旃彼则师都载之此言大夫士建物彼
则乡遂载之此言师都建旗彼则群吏载之此言州里建
旟彼则百官载之此言县鄙建旐彼则郊野载之此言载
旞载旌而司马又阙之盖司常主大阅而言司马主治兵
而言大阅大礼也孤卿大夫士与乡遂采地之大夫咸在师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9a 页 WYG0092-0128c.png
都将都县之兵州里县鄙将乡遂之兵此师都所以有旟
州里所以有旗县鄙所以有旐孤卿大夫士则从王尔所
以建旃建物也治兵常礼也孤卿大夫士未必尽出其所
从王者百官也命卿之为军吏者也采地乡遂之兵皆属
于命卿故虽师都不过载旃乡遂不过载物至于郊野载
旐特以采邑大夫将采邑之兵不属乎命卿故也此其所
载之旗或有不同欤故于司常司马互言之也道车象路
斿车木路此王路之所载故司马阙之而与巾车所建之
州里所以有旗县鄙所以有旐孤卿大夫士则从王尔所
以建旃建物也治兵常礼也孤卿大夫士未必尽出其所
从王者百官也命卿之为军吏者也采地乡遂之兵皆属
于命卿故虽师都不过载旃乡遂不过载物至于郊野载
旐特以采邑大夫将采邑之兵不属乎命卿故也此其所
载之旗或有不同欤故于司常司马互言之也道车象路
斿车木路此王路之所载故司马阙之而与巾车所建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29b 页 WYG0092-0128d.png
旗亦不同也然路车则有繁缨旂常则有斿案巾车玉路
樊缨十有二就太常十有二斿自此降杀以两金路九就
大旂九斿象路七就大赤七斿革路五就大白五斿木路
则当三就大麾则当三斿可知矣郑氏谓不言就与革路
同非也考工记又曰熊旗六斿龟蛇四斿亦非也典命曰
上公九命宫室车旗衣服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以七为
节子男五命以五为节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公之
孤四命卿大夫士三命再命一命皆可以是推之郊特牲
樊缨十有二就太常十有二斿自此降杀以两金路九就
大旂九斿象路七就大赤七斿革路五就大白五斿木路
则当三就大麾则当三斿可知矣郑氏谓不言就与革路
同非也考工记又曰熊旗六斿龟蛇四斿亦非也典命曰
上公九命宫室车旗衣服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以七为
节子男五命以五为节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公之
孤四命卿大夫士三命再命一命皆可以是推之郊特牲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0a 页 WYG0092-0129a.png
乃云大路樊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毋乃惑于汉儒
事天尚质之说欤不思司常言大路以祀非祀天乎玉路
一就则大常亦可一斿矣郊特牲又曰旂十有二斿龙章
而设日月则旂常之制又皆无辨矣尚何足信哉周人以
大裘祀天而汉儒谓裘冕无旒周人以大路祀天而汉儒
谓路缨一就如此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胡亦不降而为
一寸乎儒者欲明衣服车旗之制要当以周礼为定
兵政
事天尚质之说欤不思司常言大路以祀非祀天乎玉路
一就则大常亦可一斿矣郊特牲又曰旂十有二斿龙章
而设日月则旂常之制又皆无辨矣尚何足信哉周人以
大裘祀天而汉儒谓裘冕无旒周人以大路祀天而汉儒
谓路缨一就如此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胡亦不降而为
一寸乎儒者欲明衣服车旗之制要当以周礼为定
兵政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0b 页 WYG0092-0129b.png
大宰人知其掌治也司徒人知其掌教也宗伯人知其掌
礼也司马治军掌兵也今乃言掌邦政而不言兵政正也
以正而帅不正也不得已而用兵则有征而无战征之为
言正也亦以正天下之不正者欤易曰师众也贞正也能
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
从之夫师出于正而犹曰毒天下盖才说用兵便未免一
毒字兵岂先王所乐用也哉是故司马一职首以建邦九
法以佐王平邦国平之所以使正也正以畿国使固封域
礼也司马治军掌兵也今乃言掌邦政而不言兵政正也
以正而帅不正也不得已而用兵则有征而无战征之为
言正也亦以正天下之不正者欤易曰师众也贞正也能
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
从之夫师出于正而犹曰毒天下盖才说用兵便未免一
毒字兵岂先王所乐用也哉是故司马一职首以建邦九
法以佐王平邦国平之所以使正也正以畿国使固封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1a 页 WYG0092-0129c.png
等以仪位使安分守作以功贤使勉事功牧监以使之相
维军禁以使之相纠任之以职贡则无旷土用之以简稽
则无游民均守平则使尊卑不得以相踰比大事小使小
大不得以相陵如是则天下无有不正者矣于斯时也诸
侯犹有违命者有凭陵暴犯盗贼者有放弑贼杀乱行者
有负固不服犯陵不循荒散不治者则不得已随其罪之
小大轻重而以九伐之法正之伐而言正岂非以上伐下
而有正之之义邪观此则司马虽曰掌兵而未尝明民以
维军禁以使之相纠任之以职贡则无旷土用之以简稽
则无游民均守平则使尊卑不得以相踰比大事小使小
大不得以相陵如是则天下无有不正者矣于斯时也诸
侯犹有违命者有凭陵暴犯盗贼者有放弑贼杀乱行者
有负固不服犯陵不循荒散不治者则不得已随其罪之
小大轻重而以九伐之法正之伐而言正岂非以上伐下
而有正之之义邪观此则司马虽曰掌兵而未尝明民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1b 页 WYG0092-0129d.png
用武也又况军藏于六卿而弗谓军将藏于六卿而弗谓
将以蒐田狝狩而隐其振旅茇舍治兵大阅之名以比闾
族党州乡而易其伍两卒旅师军之名以井邑丘甸县鄙
而晦其车马甲士步卒军赋之名以军伍而会于教官之
司徒以军礼而掌于礼官之大宗伯以大军禁而徇于刑
官之士师司马虽有统兵之职拳拳于政象之垂汲汲
于政职之施而于兵政若不敢专焉以至军司马舆司
马行司马虽有其名而无其职则先王不乐用兵之
将以蒐田狝狩而隐其振旅茇舍治兵大阅之名以比闾
族党州乡而易其伍两卒旅师军之名以井邑丘甸县鄙
而晦其车马甲士步卒军赋之名以军伍而会于教官之
司徒以军礼而掌于礼官之大宗伯以大军禁而徇于刑
官之士师司马虽有统兵之职拳拳于政象之垂汲汲
于政职之施而于兵政若不敢专焉以至军司马舆司
马行司马虽有其名而无其职则先王不乐用兵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2a 页 WYG0092-0130a.png
意概可知矣大扺先王以天下之不可去兵于是乎有
治兵之法以武事之不可明民于是乎有寓兵之意四
时有田则教兵不为不先六卿皆将则蓄将不为不豫
尚何待刻画兵号而明示之以毒天下之具哉是故徒
役可尽起而所调惟一人乡遂皆为兵而所制惟六军
先王不忍用兵之意已见于此愚故因小司徒之令赋
而知先王之不忍用民因大司马之掌政而知先王之
不乐用兵
治兵之法以武事之不可明民于是乎有寓兵之意四
时有田则教兵不为不先六卿皆将则蓄将不为不豫
尚何待刻画兵号而明示之以毒天下之具哉是故徒
役可尽起而所调惟一人乡遂皆为兵而所制惟六军
先王不忍用兵之意已见于此愚故因小司徒之令赋
而知先王之不忍用民因大司马之掌政而知先王之
不乐用兵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2b 页 WYG0092-0130b.png
将权
大司马制六军则兵属大司马矣至于军旅大事则五
官预有事焉冢宰掌政典是政与司马通也宗伯掌军
礼是礼与司马通也司寇掌军刑是刑与司马通也司
徒一职乃统六乡六遂之民六军之所自出也故大军
旅大田役司徒以旗致之则民与司马之军通矣司空
虽不可考然乡师大役帅民徒而至以考司空之辟以
逆役事则司空与司马相通可知然此特六官预执事
大司马制六军则兵属大司马矣至于军旅大事则五
官预有事焉冢宰掌政典是政与司马通也宗伯掌军
礼是礼与司马通也司寇掌军刑是刑与司马通也司
徒一职乃统六乡六遂之民六军之所自出也故大军
旅大田役司徒以旗致之则民与司马之军通矣司空
虽不可考然乡师大役帅民徒而至以考司空之辟以
逆役事则司空与司马相通可知然此特六官预执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3a 页 WYG0092-0130c.png
于军旅尔大司马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
六军军将皆命卿则是六军军将皆六卿为之也且如
有扈之师六事咸在牧野之战三军并行皆将也岂特
预执事而已哉盖古者寓兵于农寓将于卿愚于军赋
尝言及此矣然古人命卿为将此有事之时也无事而
统兵亦不专属之司马不欲其权之专属一人也尝考
之书大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
贲百人逆子钊齐侯司马掌兵也非有宰臣之命则不
六军军将皆命卿则是六军军将皆六卿为之也且如
有扈之师六事咸在牧野之战三军并行皆将也岂特
预执事而已哉盖古者寓兵于农寓将于卿愚于军赋
尝言及此矣然古人命卿为将此有事之时也无事而
统兵亦不专属之司马不欲其权之专属一人也尝考
之书大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
贲百人逆子钊齐侯司马掌兵也非有宰臣之命则不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3b 页 WYG0092-0130d.png
敢一擅𤼵召公冢宰制命也非有二卿将命以往则不
得以专行此则守卫之兵权不专属于一人也又观之
诗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王谓尹氏
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程伯司马出征者也
非有尹氏之命则不得以戒旅尹氏世大夫出令者也
非有卿士王命则不得以整师此则征伐之兵权不专
属于一人也古者兵无专将将无专权观此亦可见矣
是故周人制兵之法国子宿卫之士则属之冢宰虎贲
得以专行此则守卫之兵权不专属于一人也又观之
诗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王谓尹氏
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程伯司马出征者也
非有尹氏之命则不得以戒旅尹氏世大夫出令者也
非有卿士王命则不得以整师此则征伐之兵权不专
属于一人也古者兵无专将将无专权观此亦可见矣
是故周人制兵之法国子宿卫之士则属之冢宰虎贲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4a 页 WYG0092-0131a.png
宿卫之兵则属之司马师保四翟之𨽻既属之地官又
属之秋官至如国有大事国子游倅虽属于夏官之诸
子而又弗征于司马其卫兵之权散出可知也乡遂之
民皆军也则属之司徒四时之田皆兵也则属之司马
闾师地官之属军旅之戒则受法于司马至于乡师帅
民徒而致政令受役要可也而必致辟于司空其畿兵
之权散出可知也盖古兵制自卫民之外六军之制皆
寓兵于农本无兵之可统寓将于卿本无将之可名又
属之秋官至如国有大事国子游倅虽属于夏官之诸
子而又弗征于司马其卫兵之权散出可知也乡遂之
民皆军也则属之司徒四时之田皆兵也则属之司马
闾师地官之属军旅之戒则受法于司马至于乡师帅
民徒而致政令受役要可也而必致辟于司空其畿兵
之权散出可知也盖古兵制自卫民之外六军之制皆
寓兵于农本无兵之可统寓将于卿本无将之可名又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4b 页 WYG0092-0131b.png
况兵权散出不专属之一人有事调兵则天子遣使一牙
璋𤼵之其权又属于天子是以兵满中外居然若无迨
及数世司马世官爰以命氏驯至诸侯更伯列国专征
世卿帅师大夫藏甲孔子作春秋凡书帅师讥权臣也
聚民而为兵则兵安得而不惰聚兵而专将则将安得
而不骄此其为患也久矣唐人府兵号为得井田大意
然井田寓兵于农府兵寓农于兵其意已异而况兵有
定额将有定员更番再世安能无将骄卒惰之患府兵
璋𤼵之其权又属于天子是以兵满中外居然若无迨
及数世司马世官爰以命氏驯至诸侯更伯列国专征
世卿帅师大夫藏甲孔子作春秋凡书帅师讥权臣也
聚民而为兵则兵安得而不惰聚兵而专将则将安得
而不骄此其为患也久矣唐人府兵号为得井田大意
然井田寓兵于农府兵寓农于兵其意已异而况兵有
定额将有定员更番再世安能无将骄卒惰之患府兵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5a 页 WYG0092-0131c.png
且尔而况不为府兵哉
师田
王制曰天子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
充君之庖若然则田猎特为三事讲也今观大司马四
时之田皆因田而讲武岂徒为宾客庖豆之奉而已哉
盖王制特为𫉬禽设也非为讲武言也周礼非区区于
𫉬禽而实拳拳于讲武也然知古人因田事而讲武而
不知古人因武事而寓田讲武本非古人之得已而杀
师田
王制曰天子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
充君之庖若然则田猎特为三事讲也今观大司马四
时之田皆因田而讲武岂徒为宾客庖豆之奉而已哉
盖王制特为𫉬禽设也非为讲武言也周礼非区区于
𫉬禽而实拳拳于讲武也然知古人因田事而讲武而
不知古人因武事而寓田讲武本非古人之得已而杀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5b 页 WYG0092-0131d.png
禽亦岂古人之本心哉古人不以无事而讲武亦不以
无事而杀兽是以因振旅茇舍治兵大阅之教而寓蒐苗
狝狩之仪因蒐苗狝狩之田而为社礿祊烝之祭如此则
讲武为有名而杀兽为有礼也且成周田猎之制见于
地官如大司徒则以旗致民小司徒则会卒伍以作田
役乡师则前期出田法简其鼓铎兵器脩其卒伍州长
则帅民而致之党正则作民而治其政事族师则合其
卒伍简其兵器以鼓铎旗物帅而至县师则受法于司
无事而杀兽是以因振旅茇舍治兵大阅之教而寓蒐苗
狝狩之仪因蒐苗狝狩之田而为社礿祊烝之祭如此则
讲武为有名而杀兽为有礼也且成周田猎之制见于
地官如大司徒则以旗致民小司徒则会卒伍以作田
役乡师则前期出田法简其鼓铎兵器脩其卒伍州长
则帅民而致之党正则作民而治其政事族师则合其
卒伍简其兵器以鼓铎旗物帅而至县师则受法于司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6a 页 WYG0092-0132a.png
马作其众庶牛马车辇会其卒伍旗鼓兵器帅而至遂
人则作野民帅而至遂师则平野民县正则用野民帅
而至稍人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至以听
于司马鼓人则掌六鼓四金以正田役司常则赞司马
颁旗物及致民置旗弊之此田猎致民之禁令见于他
官者然也山虞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旗于中致禽
而珥焉泽虞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属禽迹人则
掌邦田之地为厉禁而守之牧师则赞焚莱兽人则时
人则作野民帅而至遂师则平野民县正则用野民帅
而至稍人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至以听
于司马鼓人则掌六鼓四金以正田役司常则赞司马
颁旗物及致民置旗弊之此田猎致民之禁令见于他
官者然也山虞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旗于中致禽
而珥焉泽虞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旌以属禽迹人则
掌邦田之地为厉禁而守之牧师则赞焚莱兽人则时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6b 页 WYG0092-0132b.png
田守罟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小宗伯则帅有司而馌
兽于郊遂颁禽肆师则四时田猎祭表貉则为位甸祝
则致禽于虞中乃属禽及郊馌兽合奠于祖祢乃颁禽
田仆则设驱逆之车小子则斩牲左右徇陈此田猎致
禽之禁令见于他官者然也成周田政必分掌于六官
之属以其皆预田也而四时教法则大司马实总之是
以仲春而教振旅平列陈辨鼓铎镯铙之用遂以蒐田
祭社仲夏而教茇舍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遂以
兽于郊遂颁禽肆师则四时田猎祭表貉则为位甸祝
则致禽于虞中乃属禽及郊馌兽合奠于祖祢乃颁禽
田仆则设驱逆之车小子则斩牲左右徇陈此田猎致
禽之禁令见于他官者然也成周田政必分掌于六官
之属以其皆预田也而四时教法则大司马实总之是
以仲春而教振旅平列陈辨鼓铎镯铙之用遂以蒐田
祭社仲夏而教茇舍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遂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7a 页 WYG0092-0132c.png
苗田以享礿中秋而教治兵辨旗物之用遂以弥田以
祀祊中冬而教大阅则合三时之所辨者而皆辨之遂
以狩田以享烝此则大司马因讲武以寓田因致禽以
脩祀其礼然也然四时之田鼓铎镯铙必皆备旗物号
名必皆举今三时各辨其一而不辨其二则何以令六
军乎曰四时之田无不辨而随时所教各有所主每于
一事加详焉故迭言之而实皆辨也或者则曰春蒐夏
苗秋狝冬狩虽云农隙以讲事然古者寓兵于农农民
祀祊中冬而教大阅则合三时之所辨者而皆辨之遂
以狩田以享烝此则大司马因讲武以寓田因致禽以
脩祀其礼然也然四时之田鼓铎镯铙必皆备旗物号
名必皆举今三时各辨其一而不辨其二则何以令六
军乎曰四时之田无不辨而随时所教各有所主每于
一事加详焉故迭言之而实皆辨也或者则曰春蒐夏
苗秋狝冬狩虽云农隙以讲事然古者寓兵于农农民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7b 页 WYG0092-0132d.png
趋事赴功析因夷隩各顺其时少有隙暇亦欲自休息
也今以四时而讲武使民奔走服役之不暇将恐春不
及耕夏不及耘秋不及收冬不及藏终身扰扰而不得休
息岂先王使民之政乎大扺成周制军其于六乡六遂
之民本不尽用也虽曰田与追胥竭作必随远近之地
而递征之何尝一一尽致于司徒而听教于司马也辨
鼓铎则有诸侯将军师帅旅师卒长两司马公司马之
属辨号令则有群吏百官帅家县鄙乡野之属辨旗物
也今以四时而讲武使民奔走服役之不暇将恐春不
及耕夏不及耘秋不及收冬不及藏终身扰扰而不得休
息岂先王使民之政乎大扺成周制军其于六乡六遂
之民本不尽用也虽曰田与追胥竭作必随远近之地
而递征之何尝一一尽致于司徒而听教于司马也辨
鼓铎则有诸侯将军师帅旅师卒长两司马公司马之
属辨号令则有群吏百官帅家县鄙乡野之属辨旗物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8a 页 WYG0092-0133a.png
则有诸侯群吏师都乡遂郊野百官之属四时必随其
地之远近帅属而递教之矣大司马于四时之田亦姑
总其大纲言之尔如此尽举畿内之民而教之吾恐所
田之野四表相去才三百五十步尔虽容百官且不足
况六军乎都鄙去王城五百里虽一年调𤼵且不可况
四时乎虽然亦观先王教兵致禽之意可也凡师出曰
治兵入曰振旅草止则曰茇舍简兵则曰大阅今以仲
春而教振旅则是教民之始而已为还兵之期以此见
地之远近帅属而递教之矣大司马于四时之田亦姑
总其大纲言之尔如此尽举畿内之民而教之吾恐所
田之野四表相去才三百五十步尔虽容百官且不足
况六军乎都鄙去王城五百里虽一年调𤼵且不可况
四时乎虽然亦观先王教兵致禽之意可也凡师出曰
治兵入曰振旅草止则曰茇舍简兵则曰大阅今以仲
春而教振旅则是教民之始而已为还兵之期以此见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8b 页 WYG0092-0133b.png
先王之不乐用兵也特以战不可以虽安而忘民不可
以不教而战由是乎有四时之教然茇舍则曰如振旅
治兵则曰如振旅虽曰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皆如
振旅之陈而不用兵之意已默寓乎其中矣凡田搜择
取兽曰蒐为苗除害曰苗兽多可杀曰狝围守不释曰
狩今以中春而行蒐田则是致苗之始已有爱物之心
以此见先王之不忍杀兽也特以兵不可以无名而习
田不可以无事而讲于是乎有四时之田然夏苗则曰
以不教而战由是乎有四时之教然茇舍则曰如振旅
治兵则曰如振旅虽曰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皆如
振旅之陈而不用兵之意已默寓乎其中矣凡田搜择
取兽曰蒐为苗除害曰苗兽多可杀曰狝围守不释曰
狩今以中春而行蒐田则是致苗之始已有爱物之心
以此见先王之不忍杀兽也特以兵不可以无名而习
田不可以无事而讲于是乎有四时之田然夏苗则曰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9a 页 WYG0092-0133c.png
如蒐秋狝则曰如蒐虽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皆
如蒐田之法而不杀兽之仁已迭行乎其间矣观此则
讲武岂先王之得已而杀兽岂先王之本心哉
如蒐田之法而不杀兽之仁已迭行乎其间矣观此则
讲武岂先王之得已而杀兽岂先王之本心哉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39b 页 WYG0092-0133d.png
礼经会元卷四上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0a 页 WYG0092-013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经会元卷四下 宋 叶时 撰
功赏
春官内宰稽功会食则制禄食必视功夏官司士以功
诏禄则颁禄秩必视功至如小宗伯衣服车旗宫室之
赏赐郑氏亦云王以赏赐有功则是车服宫室之赏必
视功也而况司勋六卿赏地之法如载师所谓赏田者
赏之以土地可不视其功以为轻重乎司勋所谓功者
礼经会元卷四下 宋 叶时 撰
功赏
春官内宰稽功会食则制禄食必视功夏官司士以功
诏禄则颁禄秩必视功至如小宗伯衣服车旗宫室之
赏赐郑氏亦云王以赏赐有功则是车服宫室之赏必
视功也而况司勋六卿赏地之法如载师所谓赏田者
赏之以土地可不视其功以为轻重乎司勋所谓功者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0b 页 WYG0092-0134b.png
何如哉王功曰勋以其定策立之功有勋于王者也国
功曰功以其建邦设都有功于国者也民功曰庸为民
兴利而有不穷之用故曰庸事功曰劳奉公从事而有
勋劳之绩故曰劳治功曰力以其有治理效之力战功
曰多以其效首虏之多此六者特随其事而殊其名视
其功而异其等尔总而谓之功郑氏以伊周禹稷皋陶
韩信之功比之则拘矣功有六等则赏法必有六等功
之大者赏必重功之小者赏必轻故曰凡赏无常轻重
功曰功以其建邦设都有功于国者也民功曰庸为民
兴利而有不穷之用故曰庸事功曰劳奉公从事而有
勋劳之绩故曰劳治功曰力以其有治理效之力战功
曰多以其效首虏之多此六者特随其事而殊其名视
其功而异其等尔总而谓之功郑氏以伊周禹稷皋陶
韩信之功比之则拘矣功有六等则赏法必有六等功
之大者赏必重功之小者赏必轻故曰凡赏无常轻重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1a 页 WYG0092-0134c.png
视功司勋之赏无常犹司勋之赐无常也盖以德诏爵
则爵有常品以功诏禄则禄有常秩以能诏事则事有
常职以久奠食则食有常廪惟赏赐出于人君非常之
恩如冢宰所谓匪颁如玉府所谓赐予皆一时之特恩
苟有常额而无轻重多寡之裁则人人可以侥倖而得
之矣今司勋所掌者赏地之法也犹诗所谓锡之山川
土田附庸者也以地赏有功亦如采地之制必有税法
载师赏田在远郊之地其税二十而三今曰凡颁赏地
则爵有常品以功诏禄则禄有常秩以能诏事则事有
常职以久奠食则食有常廪惟赏赐出于人君非常之
恩如冢宰所谓匪颁如玉府所谓赐予皆一时之特恩
苟有常额而无轻重多寡之裁则人人可以侥倖而得
之矣今司勋所掌者赏地之法也犹诗所谓锡之山川
土田附庸者也以地赏有功亦如采地之制必有税法
载师赏田在远郊之地其税二十而三今曰凡颁赏地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1b 页 WYG0092-0134d.png
三之一食三分其地王食其一而受赏者禽其二是十
而税三也又何倍于赏田之税乎案载师曰赏田此言
赏地又曰惟加田无国正是田以实数言而地则不止
为田亦如司徒封疆之谓尔故其言税不同欤赏地之
税虽倍而如田无正安知其不为二十而二也然此特
赏地之法尔而先王报功之意岂特锡以土田而遂已
哉凡有功者必铭于王之太常祭之大烝是先王念功
之意不忘也生则铭书于太常如书所谓服劳王家厥
而税三也又何倍于赏田之税乎案载师曰赏田此言
赏地又曰惟加田无国正是田以实数言而地则不止
为田亦如司徒封疆之谓尔故其言税不同欤赏地之
税虽倍而如田无正安知其不为二十而二也然此特
赏地之法尔而先王报功之意岂特锡以土田而遂已
哉凡有功者必铭于王之太常祭之大烝是先王念功
之意不忘也生则铭书于太常如书所谓服劳王家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2a 页 WYG0092-0135a.png
有成绩纪于太常是敬之如日月也死则祭于大烝如
书所谓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是敬之如
祖宗也先王报功既赏之以地又铭之以旂又享之以
祭其拳拳念功之意盖将与国咸休相为终始岂若后
世书劵之符方剖而菹醢之诛已随图绘之象未形而
赤族之祸已惨吁司勋赏地之法固已不敢望报而司
寇功辟之议亦岂无可宥者哉然司勋犹今吏部司封
司勋之职宜以属天官也否则掌六乡之赏地宜以属
书所谓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是敬之如
祖宗也先王报功既赏之以地又铭之以旂又享之以
祭其拳拳念功之意盖将与国咸休相为终始岂若后
世书劵之符方剖而菹醢之诛已随图绘之象未形而
赤族之祸已惨吁司勋赏地之法固已不敢望报而司
寇功辟之议亦岂无可宥者哉然司勋犹今吏部司封
司勋之职宜以属天官也否则掌六乡之赏地宜以属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2b 页 WYG0092-0135b.png
地官也今以属之夏官司马之后何邪盖六功虽以战
功居其末然人之蒙霜雪冒矢石出万死一生之地而
甘心不辞者为国家卫社稷尔其功不亦多乎先王用
兵行师首以功赏为重甘誓有用命之赏鸣条有从誓
之赏牧野有功多之赏出师无功何以为社稷之卫有
功不赏何以为士卒之劝司马法曰军赏不踰旬如属
之地官则司存散隔文告回复而壅底之患生况有害
功者乎冯唐言李牧为将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乃能
功居其末然人之蒙霜雪冒矢石出万死一生之地而
甘心不辞者为国家卫社稷尔其功不亦多乎先王用
兵行师首以功赏为重甘誓有用命之赏鸣条有从誓
之赏牧野有功多之赏出师无功何以为社稷之卫有
功不赏何以为士卒之劝司马法曰军赏不踰旬如属
之地官则司存散隔文告回复而壅底之患生况有害
功者乎冯唐言李牧为将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乃能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3a 页 WYG0092-0135c.png
成功魏尚以上功差首虏六级而文吏以法绳之其赏
大轻则非所以用将由此观之战功之赏犹为急也周
人固无害功之事而周公为后世虑故以司勋继司马
之后厥有旨哉
马政
夏官制军而以大司马名官其次有军司马舆司马行
司马其下有公司马两司马又其外有都司马家司马
设官命名皆曰司马岂非军政以马为重乎成周六军
大轻则非所以用将由此观之战功之赏犹为急也周
人固无害功之事而周公为后世虑故以司勋继司马
之后厥有旨哉
马政
夏官制军而以大司马名官其次有军司马舆司马行
司马其下有公司马两司马又其外有都司马家司马
设官命名皆曰司马岂非军政以马为重乎成周六军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3b 页 WYG0092-0135d.png
之赋不知用若干马考之稍人掌令丘乘之政若有会
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
至治其政令以听于司马案县师若有军旅会同田役
则受法于司马作其众庶及马牛车辇会其居人之卒
伍此司马颁法于县师而稍人则以县师之法帅而听
于司马也县师掌邦国都鄙郊里地域稍人乃掌甸稍
之人受司马之法令丘乘之政则是法通行乎王畿侯
国矣然则丘乘之政车马之赋也郑氏读乘为甸非也
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法作其同徒輂辇帅而
至治其政令以听于司马案县师若有军旅会同田役
则受法于司马作其众庶及马牛车辇会其居人之卒
伍此司马颁法于县师而稍人则以县师之法帅而听
于司马也县师掌邦国都鄙郊里地域稍人乃掌甸稍
之人受司马之法令丘乘之政则是法通行乎王畿侯
国矣然则丘乘之政车马之赋也郑氏读乘为甸非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4a 页 WYG0092-0136a.png
彼徒见司马法曰甸出长毂一乘马四匹以为车乘非
丘所供也不知司马法言甸出一乘调兵之数也周礼
言丘供一乘畜兵之数也畜之多所以存武备调之寡
所以优民力况司马法未必周制也何必于丘乘而疑
之乎丘十六井一井八家共百二十八家共出车一乘
马四匹成周军赋不可得见独稍人丘乘一法可得而
推之丘出一乘则甸当四乘县十六乘都六十四乘共
二百五十六匹马矣以六乡计之万二千五百家约出
丘所供也不知司马法言甸出一乘调兵之数也周礼
言丘供一乘畜兵之数也畜之多所以存武备调之寡
所以优民力况司马法未必周制也何必于丘乘而疑
之乎丘十六井一井八家共百二十八家共出车一乘
马四匹成周军赋不可得见独稍人丘乘一法可得而
推之丘出一乘则甸当四乘县十六乘都六十四乘共
二百五十六匹马矣以六乡计之万二千五百家约出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4b 页 WYG0092-0136b.png
四百匹马六乡约得二千四百匹马矣或者则曰鲁作
丘甲圣人讥之以其赋役之重也今令丘出车一乘马
四匹得无甚于丘甲乎盖成公作丘甲者令一丘之家
皆为甲士尽数调兵也丘乘之法畜之而非尽调也郑
氏亦曰凡用役者不必一时皆遍以人数调之使劳逸
递焉然则丘乘必有递征之法也况军政以马为重今
六乡所出仅二千四百匹尔亦岂为多马乎先王寓兵
于农故亦藏马于民特设马质一官继于司马之后使
丘甲圣人讥之以其赋役之重也今令丘出车一乘马
四匹得无甚于丘甲乎盖成公作丘甲者令一丘之家
皆为甲士尽数调兵也丘乘之法畜之而非尽调也郑
氏亦曰凡用役者不必一时皆遍以人数调之使劳逸
递焉然则丘乘必有递征之法也况军政以马为重今
六乡所出仅二千四百匹尔亦岂为多马乎先王寓兵
于农故亦藏马于民特设马质一官继于司马之后使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5a 页 WYG0092-0136c.png
之为民平马价之高下而使民自畜焉一以为戎马军
旅用之一以为田马田役用之一以为驽马给后用之
田戎分为二物则其递征可知矣校人谓驽马三良马
之数则此驽马当亦如之郑氏以此三马为给官府之
役则非也曰受马于有司者谓有司买其马以授民也
马死则甸内必买马以代之恐其久而缺备也甸外则
入马耳于有司恐其久而无信也更以其物欲其如本
色也其外则否谓马之难同则不必如本色也恶马则
旅用之一以为田马田役用之一以为驽马给后用之
田戎分为二物则其递征可知矣校人谓驽马三良马
之数则此驽马当亦如之郑氏以此三马为给官府之
役则非也曰受马于有司者谓有司买其马以授民也
马死则甸内必买马以代之恐其久而缺备也甸外则
入马耳于有司恐其久而无信也更以其物欲其如本
色也其外则否谓马之难同则不必如本色也恶马则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5b 页 WYG0092-0136d.png
纲之所以调马性马行则齐之所以宽马力有以马争
讼者则马质听之禁原蚕者欲其马息之蕃也案郑氏
曰天文辰为马蚕为龙精是马与蚕同气物莫能两大
禁原蚕者为伤马欤凡此皆所以教民畜马之政也至
如校人所掌之六厩所辨之六种所养之十二闲则王
马之政也校人所谓凡军事物马而颁之谓颁之官府
卿大夫共军事者耳其于民马无预如曰以共六军则
天子之马一厩二百一十匹既欲以给郡吏又何以供
讼者则马质听之禁原蚕者欲其马息之蕃也案郑氏
曰天文辰为马蚕为龙精是马与蚕同气物莫能两大
禁原蚕者为伤马欤凡此皆所以教民畜马之政也至
如校人所掌之六厩所辨之六种所养之十二闲则王
马之政也校人所谓凡军事物马而颁之谓颁之官府
卿大夫共军事者耳其于民马无预如曰以共六军则
天子之马一厩二百一十匹既欲以给郡吏又何以供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6a 页 WYG0092-0137a.png
六军乎且以周之马数合乡遂不满五千匹与王马共
得八千匹尔诗人歌宣王则曰其车三千三千则当万
二千匹不知宣王安得有此马也盖诗人歌咏言大槩
尔未必果有三千车也卫人歌文公而曰騋牝三千騋
牝果有三千乎鲁人歌僖公而曰公车千乘公车果有
千乘乎或曰天子万乘当马四万匹诸侯千乘当马四
千匹卿大夫百乘当马四百匹今言若是然则彼皆非
欤盖天子六军指六卿也万乘则合王畿千里言之大
得八千匹尔诗人歌宣王则曰其车三千三千则当万
二千匹不知宣王安得有此马也盖诗人歌咏言大槩
尔未必果有三千车也卫人歌文公而曰騋牝三千騋
牝果有三千乎鲁人歌僖公而曰公车千乘公车果有
千乘乎或曰天子万乘当马四万匹诸侯千乘当马四
千匹卿大夫百乘当马四百匹今言若是然则彼皆非
欤盖天子六军指六卿也万乘则合王畿千里言之大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6b 页 WYG0092-0137b.png
国三军指三卿也千乘则合封疆五百里而言之大夫
采地视子男卿采地视伯则百乘宜未为过也考之校
人天子十二闲分为左右三千四百五十六匹邦国半
天子之闲马四种则三良马居二厩六百四十八匹驽
马三之一种亦六百四十八匹并千二百九十六匹尔
卿大夫二闲良马一百一十六匹驽马三之为六百四
十八匹并为八百六十四匹故家以实数言不啻百乘
而侯国千乘天子万乘是合言之凡此皆言马乘之数
采地视子男卿采地视伯则百乘宜未为过也考之校
人天子十二闲分为左右三千四百五十六匹邦国半
天子之闲马四种则三良马居二厩六百四十八匹驽
马三之一种亦六百四十八匹并千二百九十六匹尔
卿大夫二闲良马一百一十六匹驽马三之为六百四
十八匹并为八百六十四匹故家以实数言不啻百乘
而侯国千乘天子万乘是合言之凡此皆言马乘之数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7a 页 WYG0092-0137c.png
尔然尝疑之成周设官民马之政特设马质一职王马
之政乃有校人仆夫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师圉人何
其略于民牧而详于王牧也盖民马民自备而自畜之
其畜也则有司授之其用也则有司帅之王马则自为
牧厩不有数官分任其责则孰为之畜牧乎是故校人
总马政趣马正良马巫马养疾马牧师廋人则掌牧闲
圉师圉人则掌刍养然后校人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
祭马社冬祭马步岂特为王马祭而不及民马乎巫马
之政乃有校人仆夫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师圉人何
其略于民牧而详于王牧也盖民马民自备而自畜之
其畜也则有司授之其用也则有司帅之王马则自为
牧厩不有数官分任其责则孰为之畜牧乎是故校人
总马政趣马正良马巫马养疾马牧师廋人则掌牧闲
圉师圉人则掌刍养然后校人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
祭马社冬祭马步岂特为王马祭而不及民马乎巫马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7b 页 WYG0092-0137d.png
与医合为一官虽特为王马设亦岂听民马之自为丰
耗而不设巫医乎马质之禁原蚕廋人之祭马祖亦互
言之未必重此而遗彼也抑尝因是而观周人牧马之
职牧人以中大夫二人为之趣马而下皆上士中士下
士先王以士大夫而任牧厩之寄不几于太亵乎吁不
如是不足以见马政之重也天下事须还士大夫为之
趣马得人周政以立蹶惟趣马诗人刺之一趣马之职
而必为吉士之是用岂若后世一付之舆𨽻皂牧之手
耗而不设巫医乎马质之禁原蚕廋人之祭马祖亦互
言之未必重此而遗彼也抑尝因是而观周人牧马之
职牧人以中大夫二人为之趣马而下皆上士中士下
士先王以士大夫而任牧厩之寄不几于太亵乎吁不
如是不足以见马政之重也天下事须还士大夫为之
趣马得人周政以立蹶惟趣马诗人刺之一趣马之职
而必为吉士之是用岂若后世一付之舆𨽻皂牧之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8a 页 WYG0092-0138a.png
乎大抵马政非得人则畜牧不蕃士大夫之心术不良
则畜牧不蕃成周之士大夫皆德行道艺之选以德行
道艺之人而𨽻师趣驭仆之职吾知其蓄牧之必善矣
不然卫人美文公騋牝之富何以曰秉心塞渊鲁人颂
僖公駉牧之盛何以归之曰思无邪信矣马政之蕃不
可无士大夫心术之良也
火禁
周官水火皆有禁水亲而不尊易以溺人川游之人狎
则畜牧不蕃成周之士大夫皆德行道艺之选以德行
道艺之人而𨽻师趣驭仆之职吾知其蓄牧之必善矣
不然卫人美文公騋牝之富何以曰秉心塞渊鲁人颂
僖公駉牧之盛何以归之曰思无邪信矣马政之蕃不
可无士大夫心术之良也
火禁
周官水火皆有禁水亲而不尊易以溺人川游之人狎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8b 页 WYG0092-0138b.png
于水者秋官萍氏禁之宜也火之有禁既有天官宫正
以脩之又有秋官司烜脩之亦云足矣夏官司爟又特
设一官以掌之何邪盖火之为物炎上就燥尊而不亲
又非水之比也不得其齐则疾不得其性则灾故火星
之伏见有时国火之变易亦有时过焉为灾此司爟所
以因时而施令变火以救时疾也先郑云三月昏心星
见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昏心星伏戍上使民内火春秋
传曰以出内火夫出以季春内以季秋则是二时出入
以脩之又有秋官司烜脩之亦云足矣夏官司爟又特
设一官以掌之何邪盖火之为物炎上就燥尊而不亲
又非水之比也不得其齐则疾不得其性则灾故火星
之伏见有时国火之变易亦有时过焉为灾此司爟所
以因时而施令变火以救时疾也先郑云三月昏心星
见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昏心星伏戍上使民内火春秋
传曰以出内火夫出以季春内以季秋则是二时出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9a 页 WYG0092-0138c.png
火矣又曰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何邪盖季春出火非
出火于民也火星昏见司爟乃礼而出之犹羲叔寅宾
出日也季秋内火非令民内火也火星昏伏司爟乃以
礼而内之犹和叔寅饯内日也二时之出内火星犹祭
祀之祭爟不忘本也曰民咸从之民亦如之亦令民知
有出内之礼也故宫正春秋以木铎脩火禁以火星出
入而脩禁也司烜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为火星
将出而脩禁也宫正特严宫中之禁司烜泛脩国中之
出火于民也火星昏见司爟乃礼而出之犹羲叔寅宾
出日也季秋内火非令民内火也火星昏伏司爟乃以
礼而内之犹和叔寅饯内日也二时之出内火星犹祭
祀之祭爟不忘本也曰民咸从之民亦如之亦令民知
有出内之礼也故宫正春秋以木铎脩火禁以火星出
入而脩禁也司烜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为火星
将出而脩禁也宫正特严宫中之禁司烜泛脩国中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49b 页 WYG0092-0138d.png
禁故或以春秋或以中春有不同欤若夫四时变国火
以救时疾则是顺四时而改国火也郑司农引邹子之
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
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是有五时变火此惑于五
行五色之说也周人取火之制司烜惟曰以夫遂取明
火于日以共祭祀而司烜实预国中之火禁则司爟四
时之变国火安知夫不以遂取火而易之乎取于日则
为明火国火则不取于日尔语曰钻燧改火是也然司
以救时疾则是顺四时而改国火也郑司农引邹子之
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
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是有五时变火此惑于五
行五色之说也周人取火之制司烜惟曰以夫遂取明
火于日以共祭祀而司烜实预国中之火禁则司爟四
时之变国火安知夫不以遂取火而易之乎取于日则
为明火国火则不取于日尔语曰钻燧改火是也然司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0a 页 WYG0092-0139a.png
爟上士二人徒六人司烜下士六人徒十二人安能尽
变国中之火尽脩国中之禁毋亦司爟施其令司烜施
其禁而使民自易之欤司爟司烜二官分属夏官秋官
者司爟行火南方之事故司爟𨽻于夏司烜取水火司
寇奉明水火故司烜𨽻于秋抑尝因火禁之脩宫正司
烜皆以木铎脩之木铎振文教者也文事奋木铎武事
奋金铎鼓人以金铎通鼓司马振铎摝镯奋武事也若
非武事皆以木铎徇之是以文教警众不特脩火禁为
变国中之火尽脩国中之禁毋亦司爟施其令司烜施
其禁而使民自易之欤司爟司烜二官分属夏官秋官
者司爟行火南方之事故司爟𨽻于夏司烜取水火司
寇奉明水火故司烜𨽻于秋抑尝因火禁之脩宫正司
烜皆以木铎脩之木铎振文教者也文事奋木铎武事
奋金铎鼓人以金铎通鼓司马振铎摝镯奋武事也若
非武事皆以木铎徇之是以文教警众不特脩火禁为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0b 页 WYG0092-0139b.png
然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古人将有新令
无有不奋木铎者是以小宰帅治官之属而听治象之
法则徇于木铎小司徒小司寇帅属观象亦如之乡师
四时召令以木铎徇于市朝士师左右刑罚以木铎徇
之于朝一木铎之徇而人心皆知有文教之警则孰不
脩职考法以共王事奉令道禁以从王命哉
险固
圣人设卦观象坎有重险之象故圣人彖之曰天险不
无有不奋木铎者是以小宰帅治官之属而听治象之
法则徇于木铎小司徒小司寇帅属观象亦如之乡师
四时召令以木铎徇于市朝士师左右刑罚以木铎徇
之于朝一木铎之徇而人心皆知有文教之警则孰不
脩职考法以共王事奉令道禁以从王命哉
险固
圣人设卦观象坎有重险之象故圣人彖之曰天险不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1a 页 WYG0092-0139c.png
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
用大矣哉圣人守国岂不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顾为
设险之说以遗后世是岂恃险以为固哉盖险者天地
之所设圣人固不恃险以立国亦未尝不因险而守国
而其所以用险之道则大矣是故成周设官掌固一职
掌脩城郭沟池𣗳渠之固而使士庶子及其众庶守之
此掌王畿之固也司险一职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山林
川泽之险设国沟涂而𣗳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此
用大矣哉圣人守国岂不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顾为
设险之说以遗后世是岂恃险以为固哉盖险者天地
之所设圣人固不恃险以立国亦未尝不因险而守国
而其所以用险之道则大矣是故成周设官掌固一职
掌脩城郭沟池𣗳渠之固而使士庶子及其众庶守之
此掌王畿之固也司险一职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山林
川泽之险设国沟涂而𣗳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此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1b 页 WYG0092-0139d.png
司天下之险也二官属于司马者盖将谨固封守而预
为备也其亦如萃之除戎器以戒不虞豫之重门击柝
以待暴客之义与昔者周公营洛且曰有德者易以兴
无德者易以亡周公初非恃险以立国也今也险固二
官倚城郭沟池以为固视山林川泽以为阻盖亦因其
天地之所设而使之为守尔今以掌固考之城郭沟池
𣗳渠之固必脩也此守之必得地利也士庶子众庶之
守必颁也此守之必得人和也饰器之设材器之用是
为备也其亦如萃之除戎器以戒不虞豫之重门击柝
以待暴客之义与昔者周公营洛且曰有德者易以兴
无德者易以亡周公初非恃险以立国也今也险固二
官倚城郭沟池以为固视山林川泽以为阻盖亦因其
天地之所设而使之为守尔今以掌固考之城郭沟池
𣗳渠之固必脩也此守之必得地利也士庶子众庶之
守必颁也此守之必得人和也饰器之设材器之用是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2a 页 WYG0092-0140a.png
城守之具必备也财用之分稍食之均是兵食之财必
足也役则必移守政必通恐其力之有不足则人得以
乘其鏬也昼必三巡夜必三鼜恐其守之不严则人得
以投其隙也至于司险一官无事则通达其道路所以
绝侯国负固之原有故则藩塞其阻路所以杜奸寇入
侵之道周人之于守备必为是纤悉委曲者岂非以形
势为不可专恃而守备为不可暂弛邪若夫周之所以
守国者则又不专在是六典皆守国之法六官皆守国
足也役则必移守政必通恐其力之有不足则人得以
乘其鏬也昼必三巡夜必三鼜恐其守之不严则人得
以投其隙也至于司险一官无事则通达其道路所以
绝侯国负固之原有故则藩塞其阻路所以杜奸寇入
侵之道周人之于守备必为是纤悉委曲者岂非以形
势为不可专恃而守备为不可暂弛邪若夫周之所以
守国者则又不专在是六典皆守国之法六官皆守国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2b 页 WYG0092-0140b.png
之人九畿有职则守在九畿四夷有卫则守在四夷三
百六十属之官无非周人所恃以守国者也如山林之
有虎豹川泽之有蛇龙伏乎其中而凛乎其外国之险
固孰有大于此者不然则山河魏国之宝吴起且知其
在德不在险岂以周公之智而不及此哉
射仪
射有三一曰大射二曰宾射三曰燕射大射者梓人曰
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注谓天子将祭必与群臣诸
百六十属之官无非周人所恃以守国者也如山林之
有虎豹川泽之有蛇龙伏乎其中而凛乎其外国之险
固孰有大于此者不然则山河魏国之宝吴起且知其
在德不在险岂以周公之智而不及此哉
射仪
射有三一曰大射二曰宾射三曰燕射大射者梓人曰
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注谓天子将祭必与群臣诸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3a 页
侯射以作其容体合于礼乐者与之事鬼神是也宾射
者梓人曰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注谓诸侯朝会王张
此侯与之射所谓宾射是也燕射者梓人曰张兽侯则
王以息燕注谓燕劳使臣若与群臣閒暇饮食则射是
也案掌次贾疏曰天子大射六耦在郊宾射亦六耦在
朝燕射三耦在寝此三射之所也射法射仪散见于六
官而射人则专掌之也说者谓射人主宾射而言然曰
王大射曰王射则三射皆掌之矣今以他官考之司裘
者梓人曰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注谓诸侯朝会王张
此侯与之射所谓宾射是也燕射者梓人曰张兽侯则
王以息燕注谓燕劳使臣若与群臣閒暇饮食则射是
也案掌次贾疏曰天子大射六耦在郊宾射亦六耦在
朝燕射三耦在寝此三射之所也射法射仪散见于六
官而射人则专掌之也说者谓射人主宾射而言然曰
王大射曰王射则三射皆掌之矣今以他官考之司裘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3b 页
王大射则共虎熊豹三侯诸侯则共熊豹二侯卿大夫
则共麋一侯皆射其鹄士射豻侯不言士侯以士不预
祭故略之此射侯之别也乐师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
侯以狸首大夫采蘋士采蘩此射节之异也司弓矢天
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五士三大
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夹此射弓之分也乐师则大射
令奏王夏驺虞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太师则大射帅
瞽歌射节视瞭则宾射奏钟鼓钟师奏射节笙师共钟
则共麋一侯皆射其鹄士射豻侯不言士侯以士不预
祭故略之此射侯之别也乐师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
侯以狸首大夫采蘋士采蘩此射节之异也司弓矢天
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五士三大
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夹此射弓之分也乐师则大射
令奏王夏驺虞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太师则大射帅
瞽歌射节视瞭则宾射奏钟鼓钟师奏射节笙师共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4a 页
笙镈师鼓金奏车仆大射共三乏司常共𫉬旌掌次张
耦次太仆王射则赞弓矢小臣宾射则掌事如太仆服
不氏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𫉬缮人则诏王射赞王
弓矢之事太史则饰中舍算而射入与太史数射中大
司马合诸侯六耦而射人佐司马治射正凡此皆分掌
王射之仪法也射人一职乃正射位而诏射事以射法
而法射仪耦即掌次所张之次侯即司裘所共之侯𫉬
即司常所共之旌容即车仆所共之乏节即乐师所歌
耦次太仆王射则赞弓矢小臣宾射则掌事如太仆服
不氏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𫉬缮人则诏王射赞王
弓矢之事太史则饰中舍算而射入与太史数射中大
司马合诸侯六耦而射人佐司马治射正凡此皆分掌
王射之仪法也射人一职乃正射位而诏射事以射法
而法射仪耦即掌次所张之次侯即司裘所共之侯𫉬
即司常所共之旌容即车仆所共之乏节即乐师所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4b 页
之节正即司马所治之正而射人兼总之此周之射法
然也然古人享诸侯必以射宴群臣必以射盖射可以
观德也内志正外体直其容比于礼其节比于乐故射
中者可以观其德之成射不中者必其德之有未全也
岂徒视其巧之能中与其力之能至而已哉中庸曰射
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一射之不中而反
身之学存焉此古人所以贵乎射也是故王与诸侯群
臣有大射燕射宾射之三礼至于教人之礼则有乡射
然也然古人享诸侯必以射宴群臣必以射盖射可以
观德也内志正外体直其容比于礼其节比于乐故射
中者可以观其德之成射不中者必其德之有未全也
岂徒视其巧之能中与其力之能至而已哉中庸曰射
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一射之不中而反
身之学存焉此古人所以贵乎射也是故王与诸侯群
臣有大射燕射宾射之三礼至于教人之礼则有乡射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5a 页
存焉乡老五物之礼而射行焉乡大夫保氏六艺之教
而射寓焉州长州序之会民必会于射诸子国子之考
艺必合诸射其教人也以射其取士也以射异时得与
于祭得为诸侯皆由此其选也此岂与羿蒙由基之技
可同日而语哉后世小学之制不存而五射之教无有
乡饮之礼可讲而五物之仪不闲冠带缙绅之流类以
张弓挟矢为甲胄之事虽曰上庠有矍圃之名殿庭存
泽官之制亦徒具虚文而已吾何以观德哉
而射寓焉州长州序之会民必会于射诸子国子之考
艺必合诸射其教人也以射其取士也以射异时得与
于祭得为诸侯皆由此其选也此岂与羿蒙由基之技
可同日而语哉后世小学之制不存而五射之教无有
乡饮之礼可讲而五物之仪不闲冠带缙绅之流类以
张弓挟矢为甲胄之事虽曰上庠有矍圃之名殿庭存
泽官之制亦徒具虚文而已吾何以观德哉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5b 页
久任
司士掌群臣之版岁登下其损益之数以诏王治而属
于司马何也案王制曰司马辨论官材论选士之贤者
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
定然后禄之今司士曰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
以久奠食此司马论定而官任官而爵位定而禄之意
也以司士而属司马不亦可乎然司士之定稍食必以
久何也盖古人爵人以德不观其暂而观其常禄人以
司士掌群臣之版岁登下其损益之数以诏王治而属
于司马何也案王制曰司马辨论官材论选士之贤者
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
定然后禄之今司士曰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
以久奠食此司马论定而官任官而爵位定而禄之意
也以司士而属司马不亦可乎然司士之定稍食必以
久何也盖古人爵人以德不观其暂而观其常禄人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6a 页
功不观其骤而观其素任事以能不揆其始而揆其终
议论要诸久而后定功效要诸久而后成此先王所以
久于任人而不骤迁也是故唐虞用人之法必三载而
后考绩必三考而后黜陟幽明皆久任也唐虞之官简
故九载而后黜陟成周之官众故三年而诛赏愚于考
课尝言之矣今司士以久奠食又曰凡邦国三岁则稽
士任而进退其爵禄以三年为任官之定制而升降黜
陟之法乃视此而为进退欤是法也不惟行于朝廷王
议论要诸久而后定功效要诸久而后成此先王所以
久于任人而不骤迁也是故唐虞用人之法必三载而
后考绩必三考而后黜陟幽明皆久任也唐虞之官简
故九载而后黜陟成周之官众故三年而诛赏愚于考
课尝言之矣今司士以久奠食又曰凡邦国三岁则稽
士任而进退其爵禄以三年为任官之定制而升降黜
陟之法乃视此而为进退欤是法也不惟行于朝廷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6b 页
畿而通行于天下都鄙矣所谓岁登辨其损益之数者
郑氏谓用功过黜陟非也群臣之在仕版或老或少或
贵或贱或多或寡各随其岁而上下其数尔大宰虽曰
岁终诏王废置而群吏之法亦必待三年之久然后大
计而诛赏之吏治大计必以三岁故司士亦以三岁稽
士任而进退其爵禄岂以一岁功劳而遽为迁转之序
邪昔子产从政一年舆人诵而欲杀之迨至三年舆人
诵而思嗣之方其谤而未诵也若骤去之虽子产亦无
郑氏谓用功过黜陟非也群臣之在仕版或老或少或
贵或贱或多或寡各随其岁而上下其数尔大宰虽曰
岁终诏王废置而群吏之法亦必待三年之久然后大
计而诛赏之吏治大计必以三岁故司士亦以三岁稽
士任而进退其爵禄岂以一岁功劳而遽为迁转之序
邪昔子产从政一年舆人诵而欲杀之迨至三年舆人
诵而思嗣之方其谤而未诵也若骤去之虽子产亦无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7a 页
所施其技矣故孔子曰如有用我三年有成子路曰比
及三年可使足民要皆以三年而观政也是故小司徒
以三年而大比乡老以三年而宾兴州长以三年而赞
废兴岂非以三年为中制而可以为贤能选举官吏迁
转之叙乎然司士所掌者群臣之版所稽者士任尔公
卿侯伯有功德者初岂可以例迁乎周公为太师及公
为太保是则内而公卿盖终其身而任也康叔之治殷
民君陈之正周郊则是外而侯伯盖老于国而任也岂
及三年可使足民要皆以三年而观政也是故小司徒
以三年而大比乡老以三年而宾兴州长以三年而赞
废兴岂非以三年为中制而可以为贤能选举官吏迁
转之叙乎然司士所掌者群臣之版所稽者士任尔公
卿侯伯有功德者初岂可以例迁乎周公为太师及公
为太保是则内而公卿盖终其身而任也康叔之治殷
民君陈之正周郊则是外而侯伯盖老于国而任也岂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7b 页
若后之任于内者铢功劳以计进仕于外者寸岁月以
希迁而已哉汉有岁中超迁至中大夫者有旬月取宰
相封侯者穹官隆秩可以骤致何其速也又有十年不
得调者有三世不徙官者底僚下吏无以旌擢何其淹
也故不待三年而骤迁者必有以起士大夫奔竞之风
有踰三年而不迁者必有以召士大夫淹滞之叹有能
以司士三年稽任进退爵禄之法行焉庶乎可得而言
矣
希迁而已哉汉有岁中超迁至中大夫者有旬月取宰
相封侯者穹官隆秩可以骤致何其速也又有十年不
得调者有三世不徙官者底僚下吏无以旌擢何其淹
也故不待三年而骤迁者必有以起士大夫奔竞之风
有踰三年而不迁者必有以召士大夫淹滞之叹有能
以司士三年稽任进退爵禄之法行焉庶乎可得而言
矣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8a 页
图籍
土地有图所以知天下地域广轮之制人民有数所以
知天下户口登耗之由地官司徒佐王安扰邦国则掌
土地之图与夫人民之数可也然职方氏亦掌天下之
图辨邦国都鄙夷蛮闽貉戎狄之人民与夫财用九榖
六畜之数要而乃𨽻于夏官司马司民亦掌万民之数
自生齿以上皆出于版辨国中都鄙郊野异其男女岁
登下其死生而乃𨽻之于秋官司寇其故何邪盖司马
土地有图所以知天下地域广轮之制人民有数所以
知天下户口登耗之由地官司徒佐王安扰邦国则掌
土地之图与夫人民之数可也然职方氏亦掌天下之
图辨邦国都鄙夷蛮闽貉戎狄之人民与夫财用九榖
六畜之数要而乃𨽻于夏官司马司民亦掌万民之数
自生齿以上皆出于版辨国中都鄙郊野异其男女岁
登下其死生而乃𨽻之于秋官司寇其故何邪盖司马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8b 页
辨邦政者也既有九法以平邦国又有九伐以正邦国
又有九畿之籍以施政职又有四时之田以教民兵其
所以谨固封守克诘戎兵者可谓严矣怀方氏又为之
致贡物合方氏又为之达道路训方氏又为之道政事
形方氏又为之正封疆如此则职方氏得以土地之图
而辨九州之地使同贯利而九服之制乃得而辨马则
以地图之掌而𨽻于夏官宜也司寇掌邦刑者也既有
三典诘四方五刑纠万民又有两造禁民讼两剂禁民
又有九畿之籍以施政职又有四时之田以教民兵其
所以谨固封守克诘戎兵者可谓严矣怀方氏又为之
致贡物合方氏又为之达道路训方氏又为之道政事
形方氏又为之正封疆如此则职方氏得以土地之图
而辨九州之地使同贯利而九服之制乃得而辨马则
以地图之掌而𨽻于夏官宜也司寇掌邦刑者也既有
三典诘四方五刑纠万民又有两造禁民讼两剂禁民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9a 页
狱又有嘉石平罢民肺石达穷民其所以爱惜民命不
轻刑杀者亦云至矣小司寇又为之登民数乡士又为
之掌乡数遂士又为之掌遂数县士又为之掌县数如
此则司民得以生齿之版而登万民之数岁登下其死
生而三年大比乃得而献焉则以民数之掌而𨽻于刑
官宜也大扺夏官政职本以正封疆封疆不正始不得
已而用兵秋官刑典本以禁暴乱暴乱不禁始不得已
而用刑政官不知有土地之图则不谨固封守刑官不
轻刑杀者亦云至矣小司寇又为之登民数乡士又为
之掌乡数遂士又为之掌遂数县士又为之掌县数如
此则司民得以生齿之版而登万民之数岁登下其死
生而三年大比乃得而献焉则以民数之掌而𨽻于刑
官宜也大扺夏官政职本以正封疆封疆不正始不得
已而用兵秋官刑典本以禁暴乱暴乱不禁始不得已
而用刑政官不知有土地之图则不谨固封守刑官不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59b 页
知有人民之数则不知爱惜民命虽有司徒掌教之职
而欲以土地之图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得乎且
如掌地图者不止一二职也司书掌邦中之版土地之
图内宰掌书版图之法遂人掌以土地之图经田野土
训掌道地图以诏地守司险掌九州之图此皆掌地图
之官也民数不惟乡士遂士县士掌之如小司徒则稽
人民之数闾师则掌民人之数县师则辨人民之数此
皆掌民数之官也然地图则分掌之而已至于民数则
而欲以土地之图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得乎且
如掌地图者不止一二职也司书掌邦中之版土地之
图内宰掌书版图之法遂人掌以土地之图经田野土
训掌道地图以诏地守司险掌九州之图此皆掌地图
之官也民数不惟乡士遂士县士掌之如小司徒则稽
人民之数闾师则掌民人之数县师则辨人民之数此
皆掌民数之官也然地图则分掌之而已至于民数则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0a 页
犹极其详焉小司寇曰三年大比登民数于天府内史
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又曰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
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司民亦曰献其数于
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一民数也国用之丰耗系焉王治之兴废系焉数官掌
而辨之可也三官贰而图之可也然必拜而受之如受
贤能之书登于天府与司寇狱讼之登中者而与祖庙
宝器俱藏焉以此见民数之与刑中皆同天物其爱民
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又曰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
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司民亦曰献其数于
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一民数也国用之丰耗系焉王治之兴废系焉数官掌
而辨之可也三官贰而图之可也然必拜而受之如受
贤能之书登于天府与司寇狱讼之登中者而与祖庙
宝器俱藏焉以此见民数之与刑中皆同天物其爱民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0b 页
恤刑之意盖常相关也以刑官登民数以天子拜民数
以天府藏民数犹足以见周人重民之意欤
地理
古者言九州者三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夏制
也尔雅之冀幽营兖徐扬荆豫雍商制也职方之扬荆
豫青兖雍幽冀并周制也商有幽营而无禹贡之青梁
周有幽并而无禹贡之徐梁此三代九州之不同也尔
雅何以知其为商制以郭璞诗云也贾氏乃谓之夏制
以天府藏民数犹足以见周人重民之意欤
地理
古者言九州者三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夏制
也尔雅之冀幽营兖徐扬荆豫雍商制也职方之扬荆
豫青兖雍幽冀并周制也商有幽营而无禹贡之青梁
周有幽并而无禹贡之徐梁此三代九州之不同也尔
雅何以知其为商制以郭璞诗云也贾氏乃谓之夏制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1a 页
盖以诗谱所谓梁雍荆豫徐扬之民被文王之化文王
当商之末有雍梁之名尔雅无梁州则不可为商制不
如郑谱但言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州名不足凭也若
以尔雅为夏制则禹贡当为何制乎然尔雅有九州之
名无九州之界而禹贡职方之界有相侵者请得而言
之且职方冀州视禹贡为小以分冀为幽并如舜时制
是一分而为三也虽无徐州而青兖之閒是已虽无梁
州而雍豫之间是已禹贡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又曰大
当商之末有雍梁之名尔雅无梁州则不可为商制不
如郑谱但言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州名不足凭也若
以尔雅为夏制则禹贡当为何制乎然尔雅有九州之
名无九州之界而禹贡职方之界有相侵者请得而言
之且职方冀州视禹贡为小以分冀为幽并如舜时制
是一分而为三也虽无徐州而青兖之閒是已虽无梁
州而雍豫之间是已禹贡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又曰大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1b 页
野既猪今职方青州之川淮泗兖州之泽大野是以徐
而入青兖可知矣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又曰厥贡
璆铁银镂砮磬今职方豫州之山华山雍州之利玉石
是以梁而入于雍豫可知矣职方既以青兖而包徐故
青州多入禹贡之豫兖州多入禹贡之青禹贡豫州曰
被孟猪而职方青州曰其泽望诸岂非青之入豫乎禹
贡青州曰盐絺海物而职方兖州曰其利蒲鱼岂非兖
之入青乎职方既分冀而为幽并故幽州多入禹贡之
而入青兖可知矣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又曰厥贡
璆铁银镂砮磬今职方豫州之山华山雍州之利玉石
是以梁而入于雍豫可知矣职方既以青兖而包徐故
青州多入禹贡之豫兖州多入禹贡之青禹贡豫州曰
被孟猪而职方青州曰其泽望诸岂非青之入豫乎禹
贡青州曰盐絺海物而职方兖州曰其利蒲鱼岂非兖
之入青乎职方既分冀而为幽并故幽州多入禹贡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2a 页
青徐冀州多入禹贡之雍职方曰幽州其山医无闾医
无闾在辽东汉光以辽东属青州后又属幽州兹非幽
之入青乎职方曰幽州其泽貕养其浸菑时貕养在长
广菑出莱芜地里志以长广属徐州琅邪自莱山兹非
幽之入徐乎职方曰冀州其泽杨纡尔雅谓秦有杨纡
李淳以为在扶风兹非冀之入雍乎大扺周以禹之一
冀州分而为三以禹之八州合而为六其𫝑必不能如
禹之旧杜氏与二郑不本此说不改职方之字则改职
无闾在辽东汉光以辽东属青州后又属幽州兹非幽
之入青乎职方曰幽州其泽貕养其浸菑时貕养在长
广菑出莱芜地里志以长广属徐州琅邪自莱山兹非
幽之入徐乎职方曰冀州其泽杨纡尔雅谓秦有杨纡
李淳以为在扶风兹非冀之入雍乎大扺周以禹之一
冀州分而为三以禹之八州合而为六其𫝑必不能如
禹之旧杜氏与二郑不本此说不改职方之字则改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2b 页
方之意后郑以颍宜属豫溠宜属荆不知幽青雍梁兖
豫尚多侵入况荆豫相距之州乎改其意而释者此也
先郑以青之淮字当为睢沭当为洙直谓宋有次睢鲁
有洙泗曾不谓青之包徐也先郑谓雍之弦当为汧蒲
当为浦直谓雍有汧水曾不谓吴山在汧而有弦蒲之
薮杜氏以荆之湛当为淮后郑以兖之卢维为雷雍直
以湛与卢维无所经见曾不谓地名变易不一不可一
一知也改其字而释者此也至如山镇薮泽又有可得
豫尚多侵入况荆豫相距之州乎改其意而释者此也
先郑以青之淮字当为睢沭当为洙直谓宋有次睢鲁
有洙泗曾不谓青之包徐也先郑谓雍之弦当为汧蒲
当为浦直谓雍有汧水曾不谓吴山在汧而有弦蒲之
薮杜氏以荆之湛当为淮后郑以兖之卢维为雷雍直
以湛与卢维无所经见曾不谓地名变易不一不可一
一知也改其字而释者此也至如山镇薮泽又有可得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3a 页
而辨者九州山镇分言之则曰四镇五岳总言之皆曰
山镇扬之会稽青之沂山幽之医无闾冀之霍山固为
四镇矣而五岳在虞夏商周与汉世有不同舜典南岳
孔安国以为衡山职方曰山镇曰衡山是衡为南岳明
矣而尔雅有二说河南衡山为南岳又以霍山为南岳
盖汉武帝元封五年巡南郡礼天柱山号曰南岳是以
衡山之神辽远又移其神于霍山也说者谓一山两名
则失之此汉岳之与虞周不同也王制有恒山衡山而
山镇扬之会稽青之沂山幽之医无闾冀之霍山固为
四镇矣而五岳在虞夏商周与汉世有不同舜典南岳
孔安国以为衡山职方曰山镇曰衡山是衡为南岳明
矣而尔雅有二说河南衡山为南岳又以霍山为南岳
盖汉武帝元封五年巡南郡礼天柱山号曰南岳是以
衡山之神辽远又移其神于霍山也说者谓一山两名
则失之此汉岳之与虞周不同也王制有恒山衡山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3b 页
不言太华嵩山舜典有四岳而不言中岳盖王制南北
以山为至东西以水为至故五岳言其二舜典言四方
巡守所至之地故五岳言其四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
岳恒山为北岳衡山为南岳嵩山为中岳嵩高太室也
即禹贡之外方也初无岳山之名职方山镇有恒有岱
有华有衡不言嵩高而有岳山盖周都在五岳之外故
以雍之吴山为岳山此周岳之与虞夏商不同也故曰
山镇之有可辨者此也九州泽薮在职方为九在尔雅
以山为至东西以水为至故五岳言其二舜典言四方
巡守所至之地故五岳言其四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
岳恒山为北岳衡山为南岳嵩山为中岳嵩高太室也
即禹贡之外方也初无岳山之名职方山镇有恒有岱
有华有衡不言嵩高而有岳山盖周都在五岳之外故
以雍之吴山为岳山此周岳之与虞夏商不同也故曰
山镇之有可辨者此也九州泽薮在职方为九在尔雅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4a 页
为十盖职方以州言尔雅以国言也尔雅以吴越有其
区即此扬也楚有云梦即此荆也郑有圃田即此豫也
宋有孟潴即此青也鲁有大野即此兖也秦有杨纡即
此冀也燕有昭馀祁即此并也此薮泽之名同也独晋
之大陆齐之海嵎周之焦穫尔雅与职方不同然尔雅
之济即职方之幽以其幽之泽薮貕养而貕养在徐也
尔雅之燕为职方之并以其并之昭馀祁而燕为幽州
也尔雅之周为职方之雍尔雅之秦亦为职方之雍职
区即此扬也楚有云梦即此荆也郑有圃田即此豫也
宋有孟潴即此青也鲁有大野即此兖也秦有杨纡即
此冀也燕有昭馀祁即此并也此薮泽之名同也独晋
之大陆齐之海嵎周之焦穫尔雅与职方不同然尔雅
之济即职方之幽以其幽之泽薮貕养而貕养在徐也
尔雅之燕为职方之并以其并之昭馀祁而燕为幽州
也尔雅之周为职方之雍尔雅之秦亦为职方之雍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4b 页
方既以弦蒲为雍所以不受焦穫尔雅之晋为职方之
冀职方既以冀之界入于秦以杨纡为冀所以不受大
陆此泽薮之名异也故曰泽薮之可辨者此也然尝考
之禹贡之别九州随山浚川而终之曰庶土交正底慎
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故夏书谓之禹贡今职方之
辨九州制畿封国而终之曰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
贡各以其所有故周官谓之职方氏郑氏曰职主也主
四方之职贡者其知成周设官之意乎周人设官以职
冀职方既以冀之界入于秦以杨纡为冀所以不受大
陆此泽薮之名异也故曰泽薮之可辨者此也然尝考
之禹贡之别九州随山浚川而终之曰庶土交正底慎
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故夏书谓之禹贡今职方之
辨九州制畿封国而终之曰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
贡各以其所有故周官谓之职方氏郑氏曰职主也主
四方之职贡者其知成周设官之意乎周人设官以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5a 页
贡为名而制贡又曰各以其所有此正禹贡任土作贡
之意也不原周人设官制贡之意而徒区区于九州山
川之辨是特一地理书尔而于治道何益
刑罚
观舜命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皆以为明刑之责今
周官既以大司马掌兵又以大司寇掌刑是以兵刑分
而为二也盖大刑用甲兵小刑用刀锯甲兵以威蛮夷
猾夏者刀锯以威寇贼奸宄者虞之官简周之官众故
之意也不原周人设官制贡之意而徒区区于九州山
川之辨是特一地理书尔而于治道何益
刑罚
观舜命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皆以为明刑之责今
周官既以大司马掌兵又以大司寇掌刑是以兵刑分
而为二也盖大刑用甲兵小刑用刀锯甲兵以威蛮夷
猾夏者刀锯以威寇贼奸宄者虞之官简周之官众故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5b 页
以司马掌兵司寇掌刑二者并行而不相悖欤且以刑
官之属自小司寇而下至禁暴氏其为职事亦详矣曰
墨曰劓曰宫曰刖曰杀此刑之有五罪也曰宫曰官曰
国曰野曰军此刑之有五禁也曰誓曰诰曰禁曰纠曰
宪此刑之有五戒也曰辞曰色曰气曰耳曰目此刑之
有五听也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易故君
子尽心焉浅深之必测轻重之必论必原其情必权其
义初岂徒法之是任邪是故旧染方新必以柔克乂之
官之属自小司寇而下至禁暴氏其为职事亦详矣曰
墨曰劓曰宫曰刖曰杀此刑之有五罪也曰宫曰官曰
国曰野曰军此刑之有五禁也曰誓曰诰曰禁曰纠曰
宪此刑之有五戒也曰辞曰色曰气曰耳曰目此刑之
有五听也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易故君
子尽心焉浅深之必测轻重之必论必原其情必权其
义初岂徒法之是任邪是故旧染方新必以柔克乂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6a 页
故曰刑新国用轻典暴乱不驯必以刚克乂之故曰刑
乱国用重典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必以正直乂之故曰
刑平国用中典此刑典随时而为轻重也司寇以五刑
之法诏刑罚而辨罪之轻重此诏刑而审轻重也司刺
以三法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刑此讯刑而
度轻重也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
桎梏下罪梏此因刑而量轻重也以嘉石平罢民弗施
刑也而且有重罪次罪下罪之别此非坐而役之亦察
乱国用重典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必以正直乂之故曰
刑平国用中典此刑典随时而为轻重也司寇以五刑
之法诏刑罚而辨罪之轻重此诏刑而审轻重也司刺
以三法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刑此讯刑而
度轻重也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
桎梏下罪梏此因刑而量轻重也以嘉石平罢民弗施
刑也而且有重罪次罪下罪之别此非坐而役之亦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6b 页
轻重乎以圜土教罢民不亏体也而且有上罪中罪下
罪之分此非收而教之亦测轻重乎盖刑者所以教中
也权其轻重所以取中也司刺则曰断中士师则曰受
中小司寇则曰登中无非以中用刑也然为政而必至
于用刑岂圣人之得已哉奸慝必诘暴乱必刑非刑无
以格其非心而使之迁善远罪政官之后继以刑官先
王岂得已哉皋陶作士舜必告之以刑期无刑康叔司
寇成王必告之以辟以止辟如必察察焉以治狱听讼
罪之分此非收而教之亦测轻重乎盖刑者所以教中
也权其轻重所以取中也司刺则曰断中士师则曰受
中小司寇则曰登中无非以中用刑也然为政而必至
于用刑岂圣人之得已哉奸慝必诘暴乱必刑非刑无
以格其非心而使之迁善远罪政官之后继以刑官先
王岂得已哉皋陶作士舜必告之以刑期无刑康叔司
寇成王必告之以辟以止辟如必察察焉以治狱听讼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7a 页
为能事是非王政之所尚也是故司寇掌刑之官以五
刑纠万民吾意其必用刑罚也今也野刑则上功纠力
军刑则上命纠守乡刑则上德纠孝官刑则上能纠职
国刑则上愿纠恭不施其刑而惟功命德能愿之是上
不察其罪而惟力守孝职恭之是守曰上者开其善而
使向慕也曰纠者纠其过而使归正也初何心于用刑
乎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吾意其必施刑罚也今也议
亲议故有辟议贤议能有辟议功议贵有辟议勤议宾
刑纠万民吾意其必用刑罚也今也野刑则上功纠力
军刑则上命纠守乡刑则上德纠孝官刑则上能纠职
国刑则上愿纠恭不施其刑而惟功命德能愿之是上
不察其罪而惟力守孝职恭之是守曰上者开其善而
使向慕也曰纠者纠其过而使归正也初何心于用刑
乎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吾意其必施刑罚也今也议
亲议故有辟议贤议能有辟议功议贵有辟议勤议宾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7b 页
有辟以八辟之当刑固不可徇情而违法以八辟之当
宥又不可记过而忘功丽于法者不出于私情附于刑
者实在乎公议初何心于用辟乎此犹曰刑不上大夫
士节不可不厉也至于万民之有狱讼者司寇必思有
以禁止之两造具备使入束矢于朝取其辞之直而后
听之所以禁民讼两劵俱至使入钧金于朝取其信之
坚而后听之所以禁民狱岂非使民无讼者乎万民之
丽刑罚者士师必先有以佐助之以五禁左右刑罚徇
宥又不可记过而忘功丽于法者不出于私情附于刑
者实在乎公议初何心于用辟乎此犹曰刑不上大夫
士节不可不厉也至于万民之有狱讼者司寇必思有
以禁止之两造具备使入束矢于朝取其辞之直而后
听之所以禁民讼两劵俱至使入钧金于朝取其信之
坚而后听之所以禁民狱岂非使民无讼者乎万民之
丽刑罚者士师必先有以佐助之以五禁左右刑罚徇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8a 页
之于朝而又垂于门闾使之知所禁止也以五戒先后
刑罚用之于其所而使无丽于罪使之知所警戒也此
非刑期无刑者乎大司寇正月则垂刑象而使观小司
寇正岁则帅官属而宪刑禁士师正岁则帅其属而宪
禁令布宪则以正月之吉执旌节而宪刑禁又有禁杀
戮之官禁暴民之官禁其杀止其暴惟恐斯民之陷乎
罪也及其陷乎罪也司刺则讯之群臣又讯之群吏又
讯之万民必其左右大夫与诸国人皆曰可刑然后刑
刑罚用之于其所而使无丽于罪使之知所警戒也此
非刑期无刑者乎大司寇正月则垂刑象而使观小司
寇正岁则帅官属而宪刑禁士师正岁则帅其属而宪
禁令布宪则以正月之吉执旌节而宪刑禁又有禁杀
戮之官禁暴民之官禁其杀止其暴惟恐斯民之陷乎
罪也及其陷乎罪也司刺则讯之群臣又讯之群吏又
讯之万民必其左右大夫与诸国人皆曰可刑然后刑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8b 页
之如吏民以为不可刑小则宥之大则赦之宥之则以
其不识过失遗忘也赦之则以其幼弱老耄惷愚也至
于死刑之不可免也而犹欲免之乡则王亲会其期遂
则王命三公会其期县则王命六卿会其期会其期欲
合众议而免之也此非辟以止辟者乎详观司寇数官
大抵恤刑之意多而用刑之意少施刑之语略而免刑
之意详故大司寇一官虽曰掌刑不言掌邦刑而曰掌
邦禁成王周官亦如之则其设官分职之意盖以刑禁
其不识过失遗忘也赦之则以其幼弱老耄惷愚也至
于死刑之不可免也而犹欲免之乡则王亲会其期遂
则王命三公会其期县则王命六卿会其期会其期欲
合众议而免之也此非辟以止辟者乎详观司寇数官
大抵恤刑之意多而用刑之意少施刑之语略而免刑
之意详故大司寇一官虽曰掌刑不言掌邦刑而曰掌
邦禁成王周官亦如之则其设官分职之意盖以刑禁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9a 页
民而非以刑刑民也虽然禁民以刑者固可遏其恶于
未萌导民以教者斯足以格其非于无过书曰明于五
刑以弼五教又曰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是先王先有以
教之于其始而不待禁之于其终也教官之属司谏一
职纠其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是有以驱
民于善也驱之于善则有德行道艺之可书国事有能
之可任而废置可得而诏赦宥可得而行司救一官邪
恶过失则诛之以礼防禁而救之是又有以惩民于恶
未萌导民以教者斯足以格其非于无过书曰明于五
刑以弼五教又曰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是先王先有以
教之于其始而不待禁之于其终也教官之属司谏一
职纠其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是有以驱
民于善也驱之于善则有德行道艺之可书国事有能
之可任而废置可得而诏赦宥可得而行司救一官邪
恶过失则诛之以礼防禁而救之是又有以惩民于恶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69b 页
也惩之以恶则有邪恶者三责而后罚三罚而未耻则
以嘉石坐之有过失者三责而后罚三罚而未改则以
圜土纳之先王始拳拳于教官之救諌而后凛凛刑官
之诘禁况大司寇之职嘉石则曰平罢民圜土则曰聚
教罢民司圜一职亦曰收教罢民任之以事而收教之
不惟教之于未犯刑之先而且教之于既丽刑之后是
虽国有五刑而未尝轻用之也然尝疑周公制刑五刑
之法各五百凡二千五百属穆王训夏赎刑五刑之属
以嘉石坐之有过失者三责而后罚三罚而未改则以
圜土纳之先王始拳拳于教官之救諌而后凛凛刑官
之诘禁况大司寇之职嘉石则曰平罢民圜土则曰聚
教罢民司圜一职亦曰收教罢民任之以事而收教之
不惟教之于未犯刑之先而且教之于既丽刑之后是
虽国有五刑而未尝轻用之也然尝疑周公制刑五刑
之法各五百凡二千五百属穆王训夏赎刑五刑之属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0a 页
三千穆王为周子孙周公之刑果轻其欲祥刑则守周
公之法可也然夏刑三千而死罪二百周刑二千五百
而杀罪五百周之刑为重矣周公制刑之仁反不若穆
王训刑之仁哉班固乃以司刑二千五百为中典吕刑
三千为重典以周刑为中典犹可岂有夏之死刑仅二
百尔而可为重典乎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盖见穆王
之刑为言也而周公乃有二千五百者岂非刑罚世轻
世重乎盖五刑肉辟也肉辟之用亏人刑体圣人诚有
公之法可也然夏刑三千而死罪二百周刑二千五百
而杀罪五百周之刑为重矣周公制刑之仁反不若穆
王训刑之仁哉班固乃以司刑二千五百为中典吕刑
三千为重典以周刑为中典犹可岂有夏之死刑仅二
百尔而可为重典乎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盖见穆王
之刑为言也而周公乃有二千五百者岂非刑罚世轻
世重乎盖五刑肉辟也肉辟之用亏人刑体圣人诚有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0b 页
甚不得已也惟其不得而用肉形也于是乎有每降而
为轻刑五刑以象之五流以宥之流宥不足降而为金
赎金赎不足降而为鞭扑鞭扑不足又降而为肆赦如
此则肉刑之用亦希矣况职金掌受士之金罚则刑之
有赎可知矣司厉曰其奴男子入于罪𨽻则刑之有流
可知矣条狼氏之誓曰鞭犹鞭刑也司市之罚曰扑亦
扑刑也其有可赦者则司刺有三赦三宥之法在焉必
不得已而用五刑死者犹欲免之墨者且使守门劓者
为轻刑五刑以象之五流以宥之流宥不足降而为金
赎金赎不足降而为鞭扑鞭扑不足又降而为肆赦如
此则肉刑之用亦希矣况职金掌受士之金罚则刑之
有赎可知矣司厉曰其奴男子入于罪𨽻则刑之有流
可知矣条狼氏之誓曰鞭犹鞭刑也司市之罚曰扑亦
扑刑也其有可赦者则司刺有三赦三宥之法在焉必
不得已而用五刑死者犹欲免之墨者且使守门劓者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1a 页
且使守关宫者且使守内刖者且使守囿髡者且使守
积而各以其器食之虽五刑之罪各五百轻者常见其
轻重者亦不见其为重也以此见肉刑之法自唐虞三
代以来相承而不敢废者正以寓人主不忍用刑之仁
也自文帝除肉刑而定笞今后世人主始有轻用刑之
心彼其感一女子一时之言而轻变数圣人千百载之
法是岂舜禹皋陶成王周公之智反不若一女子之智
舜禹皋陶成王周公之仁反不及文帝之仁邪故曰肉
积而各以其器食之虽五刑之罪各五百轻者常见其
轻重者亦不见其为重也以此见肉刑之法自唐虞三
代以来相承而不敢废者正以寓人主不忍用刑之仁
也自文帝除肉刑而定笞今后世人主始有轻用刑之
心彼其感一女子一时之言而轻变数圣人千百载之
法是岂舜禹皋陶成王周公之智反不若一女子之智
舜禹皋陶成王周公之仁反不及文帝之仁邪故曰肉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1b 页
刑之刑刑也虽然肉刑所以济乎治也井田所以立乎
治也封建所以行乎治也秦汉以来井田废而阡陌封
建易而郡县先王之制扫地迨尽而独肉刑存焉是忽
其所立废其所行而徒恃其所济以毒天下则其变而
为笞箠亦宜矣不井田不封建皆置不问而徒曰不肉
刑则不足以行周公之道是岂为知本之论哉
诅盟
榖梁子曰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愚谓五帝非
治也封建所以行乎治也秦汉以来井田废而阡陌封
建易而郡县先王之制扫地迨尽而独肉刑存焉是忽
其所立废其所行而徒恃其所济以毒天下则其变而
为笞箠亦宜矣不井田不封建皆置不问而徒曰不肉
刑则不足以行周公之道是岂为知本之论哉
诅盟
榖梁子曰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愚谓五帝非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2a 页
无诅盟也而后之诰誓则不及五帝之时三王非无盟
诅也而后之盟诅则不及三王之时盖虞氏未施信而
民信夏后氏未施敬而民敬商人作誓而民始叛周人
作会而民始疑商人且尔他可知也故曰诰誓不及五
帝蚩尤惟始作乱苗民弗用灵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
中于信以覆诅盟苗民且尔他可知也故曰诅盟不及
三王今周官有诅祝有司盟先正横渠亦尝疑之以为
王法不行人无所取直故要之于神决非周公之意亦
诅也而后之盟诅则不及三王之时盖虞氏未施信而
民信夏后氏未施敬而民敬商人作誓而民始叛周人
作会而民始疑商人且尔他可知也故曰诰誓不及五
帝蚩尤惟始作乱苗民弗用灵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
中于信以覆诅盟苗民且尔他可知也故曰诅盟不及
三王今周官有诅祝有司盟先正横渠亦尝疑之以为
王法不行人无所取直故要之于神决非周公之意亦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2b 页
不可以此病周公之法又不可以此病周礼夫既不以
盟诅病周公之意而又曰不可以此病周公之法盖周
公立法非为当时虑为后世虑也周公知时变之不可
回人情之不可遏故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如缰马堤川
庶其无□踶滥溢之患虽其□踶滥溢有不可遏不犹
愈于坏堤彻缰乎诗云侯诅侯祝靡届靡究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周公逆知后之必至此也是故诅祝有官掌
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司盟
盟诅病周公之意而又曰不可以此病周公之法盖周
公立法非为当时虑为后世虑也周公知时变之不可
回人情之不可遏故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如缰马堤川
庶其无□踶滥溢之患虽其□踶滥溢有不可遏不犹
愈于坏堤彻缰乎诗云侯诅侯祝靡届靡究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周公逆知后之必至此也是故诅祝有官掌
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司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3a 页
有官掌盟载之法与盟约之礼仪邦国之有疑会同者
则北面诏明神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有狱讼
者使之盟诅焉夫所以盟诅者狱讼一也有疑会同二
也万民犯命不信三也有是三事而盟诅焉则诏之于
明神歃之于牲血祈之以酒脯约之以载辞亦期于相
信而已故诅祝盟诅之辞亦惟叙信用尔曰质剂信尔
此所以先结其信于未叛之前也既盟诅矣而又有不
信者则司约如所掌若有讼者则珥而辟藏其不信者
则北面诏明神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有狱讼
者使之盟诅焉夫所以盟诅者狱讼一也有疑会同二
也万民犯命不信三也有是三事而盟诅焉则诏之于
明神歃之于牲血祈之以酒脯约之以载辞亦期于相
信而已故诅祝盟诅之辞亦惟叙信用尔曰质剂信尔
此所以先结其信于未叛之前也既盟诅矣而又有不
信者则司约如所掌若有讼者则珥而辟藏其不信者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3b 页
服墨刑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也又以太史
所掌邦国官府都鄙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六官之
所登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也此所以继施其
刑于不信之后也岂有王法不行人无所处置而姑一
听之神邪且以诅祝一官固为礼之属而在大史之前
司盟一职是为刑官之属而继于司约之后是其始焉
之不信者固有盟终焉之不信者则有刑也不然则大
司寇凡大盟约涖其盟书登于天府以司寇而涖盟特
所掌邦国官府都鄙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六官之
所登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也此所以继施其
刑于不信之后也岂有王法不行人无所处置而姑一
听之神邪且以诅祝一官固为礼之属而在大史之前
司盟一职是为刑官之属而继于司约之后是其始焉
之不信者固有盟终焉之不信者则有刑也不然则大
司寇凡大盟约涖其盟书登于天府以司寇而涖盟特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4a 页
以天府而藏盟书亦已重矣又何以使太史内史司会
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何邪昔展禽有言曰周公太
公股肱王室成王劳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太史职之周公太公固无待于盟载然后人
必以盟而为据则人心之赖盟者亦固矣迨至春秋之
时斯盟替矣春秋之作始于隐公元年所书未遑他事
首之以邾之盟继之以宋之盟自时厥后有书来盟有
书涖盟有书同盟然盟墨牲血之未乾使聘邦交之未
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何邪昔展禽有言曰周公太
公股肱王室成王劳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太史职之周公太公固无待于盟载然后人
必以盟而为据则人心之赖盟者亦固矣迨至春秋之
时斯盟替矣春秋之作始于隐公元年所书未遑他事
首之以邾之盟继之以宋之盟自时厥后有书来盟有
书涖盟有书同盟然盟墨牲血之未乾使聘邦交之未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4b 页
反而相侵相伐之兵已环四境是盟也果有信用之叙
果有剂信之质否乎观周礼之司盟而知世变之犹可
防观春秋之书盟而叹世变之不可遏故尝谓周公立
法为衰世虑而孔子作春秋亦所以救周礼之坏而拯
世道之穷不独诅盟一事为然也田制坏而春秋以税亩
田赋书军赋坏而春秋以丘甲三军书三日之役不均
而春秋以城筑书九伐之法不正而春秋以侵伐书讲
武之田不时而春秋以大蒐大阅书救荒之政不施而
果有剂信之质否乎观周礼之司盟而知世变之犹可
防观春秋之书盟而叹世变之不可遏故尝谓周公立
法为衰世虑而孔子作春秋亦所以救周礼之坏而拯
世道之穷不独诅盟一事为然也田制坏而春秋以税亩
田赋书军赋坏而春秋以丘甲三军书三日之役不均
而春秋以城筑书九伐之法不正而春秋以侵伐书讲
武之田不时而春秋以大蒐大阅书救荒之政不施而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5a 页
春秋以大饥请籴书宗伯之宾礼废而春秋有来朝来
聘之书司徒之封疆废而春秋有归田易田之书太史
之告朔不颁而春秋书不视朔司烜之火禁不脩而春
秋书宣榭火保章失其官而春秋书日食书星孛职方
失其官而春秋书彭城书虎牢圜丘之祀不典而春秋
以卜郊书以犹望书庙祧之序不明而春秋以立宫书
以跻祀书昏姻之礼失而春秋书曰夫人于齐曰季姬
归鄫贡献之礼失而春秋书曰家父求车毛伯求金典
聘之书司徒之封疆废而春秋有归田易田之书太史
之告朔不颁而春秋书不视朔司烜之火禁不脩而春
秋书宣榭火保章失其官而春秋书日食书星孛职方
失其官而春秋书彭城书虎牢圜丘之祀不典而春秋
以卜郊书以犹望书庙祧之序不明而春秋以立宫书
以跻祀书昏姻之礼失而春秋书曰夫人于齐曰季姬
归鄫贡献之礼失而春秋书曰家父求车毛伯求金典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5b 页
命之职不脩而春秋书曰天王使来锡命天府之藏不
谨而春秋书曰盗窃宝玉大弓此类实繁未易殚举无
非以权衡一字之微而救礼经三百之坏也周公虑后
世之深于是乎详曲防之制孔子救后世之力于是乎
严直笔之书世道盛衰实赖二圣人先后为之维持也
不然孔子何拳拳于周公之梦而戚戚于周公之衰欤
鸟兽
观天官兽医一职凡兽有病痬者为之疗养有以见先
谨而春秋书曰盗窃宝玉大弓此类实繁未易殚举无
非以权衡一字之微而救礼经三百之坏也周公虑后
世之深于是乎详曲防之制孔子救后世之力于是乎
严直笔之书世道盛衰实赖二圣人先后为之维持也
不然孔子何拳拳于周公之梦而戚戚于周公之衰欤
鸟兽
观天官兽医一职凡兽有病痬者为之疗养有以见先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6a 页
王养物之仁盖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牛羊犬马之
类一有不遂其生皆吾痒疴疾痛也其可坐视而不恤
也哉不特此尔地官之辨物生必求其鳞介羽毛蠃物
之得宜春官之作乐舞必求其鳞介羽毛蠃物之有所
致薮牧必求其鸟兽之阜土地必求其鸟兽之蕃至于
奉养有不可阙者则兽人以时田兽鱼人以时田鱼鳖
人以时簎鳖推是心也以往则为舜之恩被动植汤之
德及禽兽禹之鸟兽鱼鳖咸若文王之德及鸟兽昆虫
类一有不遂其生皆吾痒疴疾痛也其可坐视而不恤
也哉不特此尔地官之辨物生必求其鳞介羽毛蠃物
之得宜春官之作乐舞必求其鳞介羽毛蠃物之有所
致薮牧必求其鸟兽之阜土地必求其鸟兽之蕃至于
奉养有不可阙者则兽人以时田兽鱼人以时田鱼鳖
人以时簎鳖推是心也以往则为舜之恩被动植汤之
德及禽兽禹之鸟兽鱼鳖咸若文王之德及鸟兽昆虫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6b 页
皆此心也然而夏官之属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则有服
不氏掌养鸟而阜蕃教养之则有掌畜射鸟驱乌鸢则
有射鸟氏作罗罗乌鸟则有罗氏不特养而扰之又必
射而罗之何邪秋官之属冥氏攻猛兽庶氏除毒虫穴
氏攻蛰兽翨氏攻猛鸟硩蔟氏以方书去夭鸟剪氏以
荣莽草除蠹物赤犮氏以灰炭除狸物蝈氏以牡菊去
蛙黾壶涿氏以牡橭象齿杀渊神庭氏以救日月之弓
矢射夭鸟不曰除而去之则曰攻而杀之何邪盖奉养
不氏掌养鸟而阜蕃教养之则有掌畜射鸟驱乌鸢则
有射鸟氏作罗罗乌鸟则有罗氏不特养而扰之又必
射而罗之何邪秋官之属冥氏攻猛兽庶氏除毒虫穴
氏攻蛰兽翨氏攻猛鸟硩蔟氏以方书去夭鸟剪氏以
荣莽草除蠹物赤犮氏以灰炭除狸物蝈氏以牡菊去
蛙黾壶涿氏以牡橭象齿杀渊神庭氏以救日月之弓
矢射夭鸟不曰除而去之则曰攻而杀之何邪盖奉养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7a 页
有节而不忍暴殄天物者先王爱物之仁患害必除而
不使纷扰民居者先王制物之义先王之于民物必使
之相安而后得其所必使之相生而各遂其宜苟有猛
挚而不驯大恶而不利者此先王刑政之所不容也是
故夏官掌政而以服不氏等官𨽻之以见鸟兽之微虽
非政令之所及而有恶必去焉不独侵负固正贼杀之
民而已秋官掌刑而以冥氏数官𨽻之以见昆虫之微
虽非刑罚之所加而有害必除焉不独诘奸慝刑暴之
不使纷扰民居者先王制物之义先王之于民物必使
之相安而后得其所必使之相生而各遂其宜苟有猛
挚而不驯大恶而不利者此先王刑政之所不容也是
故夏官掌政而以服不氏等官𨽻之以见鸟兽之微虽
非政令之所及而有恶必去焉不独侵负固正贼杀之
民而已秋官掌刑而以冥氏数官𨽻之以见昆虫之微
虽非刑罚之所加而有害必除焉不独诘奸慝刑暴之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7b 页
民而已说者则曰夏为养育之时故养育者属夏官秋
为刑杀之时故刑杀者属秋官然而射鸟罗鸟岂皆养
育之事乎秋官闽𨽻则掌役养畜鸟而阜蕃教扰之貉
𨽻则役服不氏养兽而教扰之是秋官未尝不养育也
观此则刑政之说明矣尝观孟子言禹抑洪水而及于
驱龙蛇言周公兼夷狄而及于驱猛兽且与孔子之作
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者并言之乃知鸟兽之为民害与
洪水夷狄乱臣贼子同周公于百姓既宁之后明政刑
为刑杀之时故刑杀者属秋官然而射鸟罗鸟岂皆养
育之事乎秋官闽𨽻则掌役养畜鸟而阜蕃教扰之貉
𨽻则役服不氏养兽而教扰之是秋官未尝不养育也
观此则刑政之说明矣尝观孟子言禹抑洪水而及于
驱龙蛇言周公兼夷狄而及于驱猛兽且与孔子之作
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者并言之乃知鸟兽之为民害与
洪水夷狄乱臣贼子同周公于百姓既宁之后明政刑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8a 页
于閒暇之日安得不为天下无穷之虑哉周衰而政刑
失先王兴利除害之意已不复存服不氏废则冬多麋
矣壶涿氏废则秋有𧌒矣硩蔟氏废则鸲鹆来巢矣射
鸟氏废则爰居有祀矣盖其刑政不明是不足以弭民
人之害而况能消鸟兽昆虫之患邪汉有一宋均能去
九江之虎唐有一韩愈能驯潮阳之鳄鱼则当时以为
创见骇闻之事独不见禹之驱龙蛇周公之治猛兽与
周官之攻治鸟兽昆虫者哉
失先王兴利除害之意已不复存服不氏废则冬多麋
矣壶涿氏废则秋有𧌒矣硩蔟氏废则鸲鹆来巢矣射
鸟氏废则爰居有祀矣盖其刑政不明是不足以弭民
人之害而况能消鸟兽昆虫之患邪汉有一宋均能去
九江之虎唐有一韩愈能驯潮阳之鳄鱼则当时以为
创见骇闻之事独不见禹之驱龙蛇周公之治猛兽与
周官之攻治鸟兽昆虫者哉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8b 页
遣使
尝读诗至四牡皇华见周人以遣使为重事其遣之也
歌皇华其劳之也歌四牡遣诗言送以礼乐劳诗言有
功而见知夫遣使以循行天下本何功之可言况又求
人君之见知邪然诗人且先劳诗而后遣诗者盖为民
遣使非徒为礼乐光华而为美观也生灵之休戚国家
之利病风俗之美恶皆使者所当究心者焉驱驰之劳
咨询之博苟有功于其民而见知于其君则人君必因
尝读诗至四牡皇华见周人以遣使为重事其遣之也
歌皇华其劳之也歌四牡遣诗言送以礼乐劳诗言有
功而见知夫遣使以循行天下本何功之可言况又求
人君之见知邪然诗人且先劳诗而后遣诗者盖为民
遣使非徒为礼乐光华而为美观也生灵之休戚国家
之利病风俗之美恶皆使者所当究心者焉驱驰之劳
咨询之博苟有功于其民而见知于其君则人君必因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9a 页
使者之来而知究心于民事矣苟不见知则使臣之遣
也为虚文使臣之行也为应故事其来也敷同日奏罔
功而已而于事何补哉今观周礼一书无非究心民事
而于遣使一事必致其详典瑞则有珍圭牙璋谷圭琬
圭琰圭之瑞掌节则有虎节人节龙节英荡之节此使
臣之所持以为信者也若以书使于四方书其令则外
史掌之凡国之使者共其币马则校人掌之此使臣之
所将以为命者也作士适四方使为介则司士掌之适
也为虚文使臣之行也为应故事其来也敷同日奏罔
功而已而于事何补哉今观周礼一书无非究心民事
而于遣使一事必致其详典瑞则有珍圭牙璋谷圭琬
圭琰圭之瑞掌节则有虎节人节龙节英荡之节此使
臣之所持以为信者也若以书使于四方书其令则外
史掌之凡国之使者共其币马则校人掌之此使臣之
所将以为命者也作士适四方使为介则司士掌之适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79b 页
四方使从士大夫则虎贲氏掌之此使臣之所藉以为
伴也训方氏则掌道四方之政事与上下之志匡人则
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掸人则掌诵王志道国之
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行夫凡其使也必以旌
节使则介之掌交则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而道
王之德意志虑此皆奉王命而使于四方者也小行人
一官固待四方之使者而王有事适四方则小行人实
行焉夫行人之适四方也岂徒达六节而齐以为式邪
伴也训方氏则掌道四方之政事与上下之志匡人则
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掸人则掌诵王志道国之
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行夫凡其使也必以旌
节使则介之掌交则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而道
王之德意志虑此皆奉王命而使于四方者也小行人
一官固待四方之使者而王有事适四方则小行人实
行焉夫行人之适四方也岂徒达六节而齐以为式邪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0a 页
岂徒成六瑞而执以为信邪又岂徒合六币而和以为
好邪曰礼丧则赙补之凶荒则赒委之师役则稿禬之
福事则庆贺之祸灾则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则小行人奉命以往者无非究心于邦国之民事也及
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
为一书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为一书札丧凶荒贫厄
为一书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每国辩异
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则小行人反命以告
好邪曰礼丧则赙补之凶荒则赒委之师役则稿禬之
福事则庆贺之祸灾则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则小行人奉命以往者无非究心于邦国之民事也及
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
为一书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为一书札丧凶荒贫厄
为一书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每国辩异
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则小行人反命以告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0b 页
者亦无非究心于邦国之民事者也观小行人奉命以
往之日与夫反命以告之时拳拳以民事为重则其周
爰咨诹周爰咨询者亦可谓详致矣岂若后世之朝辞
禁门情态即异莫宿州县威福便行者可同日语哉故
曰观周礼行人之职则知周之遣使者为究心于民观
小雅皇华之诗则知周之奉使者为有功于民
夷狄
司马言九畿其外曰蛮夷藩镇是天下封疆极四夷也
往之日与夫反命以告之时拳拳以民事为重则其周
爰咨诹周爰咨询者亦可谓详致矣岂若后世之朝辞
禁门情态即异莫宿州县威福便行者可同日语哉故
曰观周礼行人之职则知周之遣使者为究心于民观
小雅皇华之诗则知周之奉使者为有功于民
夷狄
司马言九畿其外曰蛮夷藩镇是天下封疆极四夷也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1a 页
职方言九服其外亦曰蛮夷藩镇是四夷皆服事天子
也夷镇藩服在行人总谓之蕃国蛮服在行人变谓之
要服是其要荒无常也且以职方地图观之言邦国都
鄙而不及于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如
此则周家疆理通乎蛮夷闽貉戎狄矣行人何以谓之
九州之外乎案王制谓西不尽流沙东不尽东海南不
尽衡山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截长补短凡三千里
说者谓言九州之实地也今职方九州之地荆州曰衡
也夷镇藩服在行人总谓之蕃国蛮服在行人变谓之
要服是其要荒无常也且以职方地图观之言邦国都
鄙而不及于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如
此则周家疆理通乎蛮夷闽貉戎狄矣行人何以谓之
九州之外乎案王制谓西不尽流沙东不尽东海南不
尽衡山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截长补短凡三千里
说者谓言九州之实地也今职方九州之地荆州曰衡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1b 页
山并州曰恒山则是尽东西南北言之矣而行人谓蕃
国在九州之外者以其在六服外而非九州内地尔夫
既在九州之外则其朝贡不常宜其一世以见而不及
以中国之政也然周人所以待夷狄者岂以不在内地
不及以政而尽置之度外乎夏官怀方氏掌来远方之
民致方贡远物而送逆之治其委积馆舍饮食则是待
夷狄之民犹吾民也秋官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
使传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
国在九州之外者以其在六服外而非九州内地尔夫
既在九州之外则其朝贡不常宜其一世以见而不及
以中国之政也然周人所以待夷狄者岂以不在内地
不及以政而尽置之度外乎夏官怀方氏掌来远方之
民致方贡远物而送逆之治其委积馆舍饮食则是待
夷狄之民犹吾民也秋官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
使传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2a 页
与其辞言传之则是待夷狄之使犹中国使也不特此
尔韎师掌教韎乐旄人掌舞夷乐鞮鞻氏掌四夷之乐
与其声歌祭祀燕享则吹而歌之是以夷狄之乐舞与
中国之乐舞并陈于祭祀燕享之时矣司𨽻帅四翟之
𨽻使服其服执其兵掌王宫蛮𨽻执兵以守王宫闽𨽻
掌立世子则取𨽻夷𨽻貉𨽻则守王宫如蛮𨽻之事是
以夷狄之兵卫而与王宫之兵卫共列于门庭宫禁之
内矣夫远民之来固宜有送逆之官远使之至固宜有
尔韎师掌教韎乐旄人掌舞夷乐鞮鞻氏掌四夷之乐
与其声歌祭祀燕享则吹而歌之是以夷狄之乐舞与
中国之乐舞并陈于祭祀燕享之时矣司𨽻帅四翟之
𨽻使服其服执其兵掌王宫蛮𨽻执兵以守王宫闽𨽻
掌立世子则取𨽻夷𨽻貉𨽻则守王宫如蛮𨽻之事是
以夷狄之兵卫而与王宫之兵卫共列于门庭宫禁之
内矣夫远民之来固宜有送逆之官远使之至固宜有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2b 页
传谕之官若夫歌舞杂施于燕享岂能无耳目之眩兵
服混处于守卫岂能无肘腋之虞汉安帝作西南夷乐
而陈禅争之唐玄宗作泼寒胡戏而张说争之诚以夷
乐之不可以乱华也宣帝金城之处降而残羌犹为患
光武玉门之谢质而侍子必遣还诚以非类必有异心
也而周人不虑及此何哉盖王者洽四海以为和作夷
乐以燕享所以说远人天子合四夷以为守帅夷兵而
守卫所以柔远人古人虽曰内华而外夷贵中国而贱
服混处于守卫岂能无肘腋之虞汉安帝作西南夷乐
而陈禅争之唐玄宗作泼寒胡戏而张说争之诚以夷
乐之不可以乱华也宣帝金城之处降而残羌犹为患
光武玉门之谢质而侍子必遣还诚以非类必有异心
也而周人不虑及此何哉盖王者洽四海以为和作夷
乐以燕享所以说远人天子合四夷以为守帅夷兵而
守卫所以柔远人古人虽曰内华而外夷贵中国而贱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3a 页
夷狄而其所以待之之心未尝不厚也此夷狄所以怀
德慕义而莫敢不来王也与虽然先王亦未尝汲汲于
夷狄之来王也怀方氏之来远民其贡物则曰致致者
听其贡物之自至也象胥之论夷狄其和亲则以言言
者欲其志虑之相孚也西旅献獒召公作诰巢伯来朝
芮伯旅命周家法也此怀方氏之所以致远象胥之所
以和亲是为周家待夷狄之法与知怀方氏之致物则
张骞之使不必通广利之师不必遣矣知象胥之和亲
德慕义而莫敢不来王也与虽然先王亦未尝汲汲于
夷狄之来王也怀方氏之来远民其贡物则曰致致者
听其贡物之自至也象胥之论夷狄其和亲则以言言
者欲其志虑之相孚也西旅献獒召公作诰巢伯来朝
芮伯旅命周家法也此怀方氏之所以致远象胥之所
以和亲是为周家待夷狄之法与知怀方氏之致物则
张骞之使不必通广利之师不必遣矣知象胥之和亲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3b 页
则娄敬之议不必行而贾谊之策不必施矣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4a 页
补亡
六经更秦火缺裂而不全者多矣书亡四十三篇周雅
亡六篇鲁雅亡六篇不独周礼为然夫秦人之心何心
哉已则不行先王之道而恐天下后世之人执经以议
已故取圣经而寘之烈焰使后世不及见全书安得不
追仇于秦火之酷虽然六经无全书固可以为秦人之
罪而周礼一经不得其全不可独咎秦人也盖自王道
既衰伯图迭起入春秋以来周公之礼虽不尽用而犹
六经更秦火缺裂而不全者多矣书亡四十三篇周雅
亡六篇鲁雅亡六篇不独周礼为然夫秦人之心何心
哉已则不行先王之道而恐天下后世之人执经以议
已故取圣经而寘之烈焰使后世不及见全书安得不
追仇于秦火之酷虽然六经无全书固可以为秦人之
罪而周礼一经不得其全不可独咎秦人也盖自王道
既衰伯图迭起入春秋以来周公之礼虽不尽用而犹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4b 页
可尽传周礼之经虽不尽行而犹可尽见战国暴君污
吏将欲肆其所为以求遂其所欲恶其害己而去其籍
故至孟子之时井田之问爵禄之问孟子已不得其详
战国诸侯之酷盖已先秦火矣汉室龙兴山岩屋壁之
间稍稍间出周礼六官缺一而五存天之未丧斯文亦
幸矣河间献王得之不啻如𫉬圭璧不吝千金重赏募
求全书献王之意厚矣然全书竟不可致献王怅之乃
求考工记以足其书谓可以备周官之缺不知以考工
吏将欲肆其所为以求遂其所欲恶其害己而去其籍
故至孟子之时井田之问爵禄之问孟子已不得其详
战国诸侯之酷盖已先秦火矣汉室龙兴山岩屋壁之
间稍稍间出周礼六官缺一而五存天之未丧斯文亦
幸矣河间献王得之不啻如𫉬圭璧不吝千金重赏募
求全书献王之意厚矣然全书竟不可致献王怅之乃
求考工记以足其书谓可以备周官之缺不知以考工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5a 页
记而补周礼何异拾贱医之方以补卢扁之书庸人案
之适足为病五官尚存武帝且以为末世渎乱不验之
书则武帝之忽略圣经未必不自考工记一篇启之也
嗟夫书亡而张伯伪书作诗亡而束晢补诗作适资识
者一捧腹尔曾谓考工记而可补礼经乎且百工细事
尔固非周官所可无而于周官设官之意何补又况秋
官有典瑞玉人不必补可也夏官有量人匠人不必补
可也天官有染人钟氏㡛氏虽缺何害乎地官有鼓人
之适足为病五官尚存武帝且以为末世渎乱不验之
书则武帝之忽略圣经未必不自考工记一篇启之也
嗟夫书亡而张伯伪书作诗亡而束晢补诗作适资识
者一捧腹尔曾谓考工记而可补礼经乎且百工细事
尔固非周官所可无而于周官设官之意何补又况秋
官有典瑞玉人不必补可也夏官有量人匠人不必补
可也天官有染人钟氏㡛氏虽缺何害乎地官有鼓人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5b 页
鲍人韗人虽亡何损乎虽无车人而巾车之职尚存虽
无弓人而司弓矢之职犹在匠人沟洫之制已见于遂
人鼓人射侯之制已见于射人有如攻皮之工五既补
以三而又阙其二不知韦氏裘氏岂非天官司裘掌皮
之职乎周礼无待于考工记献王以此补之亦陋矣大
扺献王之补亡也汉儒之习未脱也乐记一篇欲以备
乐书之阙考工记一篇欲以补礼书之亡献王之见然
尔然而周礼废兴有不系是昔者仲孙湫来省鲁难退
无弓人而司弓矢之职犹在匠人沟洫之制已见于遂
人鼓人射侯之制已见于射人有如攻皮之工五既补
以三而又阙其二不知韦氏裘氏岂非天官司裘掌皮
之职乎周礼无待于考工记献王以此补之亦陋矣大
扺献王之补亡也汉儒之习未脱也乐记一篇欲以备
乐书之阙考工记一篇欲以补礼书之亡献王之见然
尔然而周礼废兴有不系是昔者仲孙湫来省鲁难退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6a 页
而曰鲁秉周礼未可动也且鲁当春秋之时非能尽秉
周礼者也然于周礼虽未能尽用苟未至于尽亡而亦
可以立国周礼六官虽缺其一不犹愈于尽亡乎后世
诚能因五官之存而讲求周礼之遗典而施行焉则西
周之美可寻矣而况冬官之书虽亡冬官之意实未尝
亡也太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小宰事
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则事官之意在周礼
可考也书之周官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则
周礼者也然于周礼虽未能尽用苟未至于尽亡而亦
可以立国周礼六官虽缺其一不犹愈于尽亡乎后世
诚能因五官之存而讲求周礼之遗典而施行焉则西
周之美可寻矣而况冬官之书虽亡冬官之意实未尝
亡也太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小宰事
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则事官之意在周礼
可考也书之周官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则
礼经会元 卷四上 第 86b 页
司空之意在周官可覆也观此则司空职虽亡而未尝
亡考工记不必补也愚既以考工记为不必补则区区
百工之事亦不必论也
礼经会元卷四下
亡考工记不必补也愚既以考工记为不必补则区区
百工之事亦不必论也
礼经会元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