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a 页 WYG0092-00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经会元卷三上 宗 叶时 撰
齿德
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
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年之贵乎天下久矣古之教者
习乡尚齿故党正属五百家之民因十二月之蜡以乡
饮酒之礼而行于党序之学教之以尊长敬老而孝弟
之道行焉一命受职下士也再命受服中士也三命受
礼经会元卷三上 宗 叶时 撰
齿德
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
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年之贵乎天下久矣古之教者
习乡尚齿故党正属五百家之民因十二月之蜡以乡
饮酒之礼而行于党序之学教之以尊长敬老而孝弟
之道行焉一命受职下士也再命受服中士也三命受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b 页 WYG0092-0093b.png
位上士也命为九等此谓三命者以在比闾族党者言
之也一命齿于乡里是为下士者与乡党之宾同列而
以年相次也则在乡里者不以爵先齿矣再命齿于父
族是为中士者与父兄之族同列而以年相次也则在
宗族者不以爵先齿矣三命不爵是为上士者其爵稍
尊故特设席于尊东而不与同族者相次也则齿自齿
爵自爵而不相踰矣故祭义亦曰一命齿于乡里再命
齿于族三命不齿若夫族有七十者则其年为尊虽有
之也一命齿于乡里是为下士者与乡党之宾同列而
以年相次也则在乡里者不以爵先齿矣再命齿于父
族是为中士者与父兄之族同列而以年相次也则在
宗族者不以爵先齿矣三命不爵是为上士者其爵稍
尊故特设席于尊东而不与同族者相次也则齿自齿
爵自爵而不相踰矣故祭义亦曰一命齿于乡里再命
齿于族三命不齿若夫族有七十者则其年为尊虽有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a 页 WYG0092-0094a.png
三命者亦不敢先之则依然贵亲尚齿矣以此见周人
亲亲贵贵尚爵尚齿盖并行而不相悖矣然周人必以
是礼而寓之于乡饮者以民之素习于学也乡饮酒之
礼行而尊长敬老之教立民知尊长敬老而后能入孝
弟入孝弟出尊长敬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故司徒以阳礼教让者教以此也乡大夫以礼礼宾兴
者礼以此也党正掌教饮酒礼事者掌以此也故孔子
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虽然乡饮之礼司徒党正
亲亲贵贵尚爵尚齿盖并行而不相悖矣然周人必以
是礼而寓之于乡饮者以民之素习于学也乡饮酒之
礼行而尊长敬老之教立民知尊长敬老而后能入孝
弟入孝弟出尊长敬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故司徒以阳礼教让者教以此也乡大夫以礼礼宾兴
者礼以此也党正掌教饮酒礼事者掌以此也故孔子
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虽然乡饮之礼司徒党正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b 页 WYG0092-0094b.png
固教之也乡大夫必三年而始一行先王谓此礼之不
可疏也故命党正于国索鬼神而祭蜡之日乃大会民
而饮酒而寓是教焉夫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百物
而索飨之以报八神之有功于农也蜡祭之日天子且
以黄冠野服而与田夫野老相周旋于俎豆之间籥章曰
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吹豳颂者告农功
之成也击土鼓者存古乐之本也息老物者当物之既
成劳农以休息之也吹豳击鼓与民休息其浃洽之意
可疏也故命党正于国索鬼神而祭蜡之日乃大会民
而饮酒而寓是教焉夫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百物
而索飨之以报八神之有功于农也蜡祭之日天子且
以黄冠野服而与田夫野老相周旋于俎豆之间籥章曰
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吹豳颂者告农功
之成也击土鼓者存古乐之本也息老物者当物之既
成劳农以休息之也吹豳击鼓与民休息其浃洽之意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a 页 WYG0092-0094c.png
何如哉故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今党正以此礼而行
于党序其相接之意可知也行乡饮之礼而尚齿以见
先王之节民以礼行乡饮之礼而祭蜡又见先王之渐
民以仁
迁邑
易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先王必使民安其土而不失
其本心之仁则有相亲相爱之意是以大司徒令民五
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族使相葬党使
于党序其相接之意可知也行乡饮之礼而尚齿以见
先王之节民以礼行乡饮之礼而祭蜡又见先王之渐
民以仁
迁邑
易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先王必使民安其土而不失
其本心之仁则有相亲相爱之意是以大司徒令民五
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族使相葬党使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b 页 WYG0092-0094d.png
相救州使相赒乡使相宾此皆使民安土而敦乎仁也
族师所谓相保相爱刑罚庆赏相及相共比长所谓相
爱相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皆此意也故孟子曰死徙
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亦
足见成周井牧之内乡闾之中无非安土敦仁之民也
今考之比长有曰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若徙于
他邦为之旌节而行之遂之邻长亦曰徙于他邑则从
而授之胡为而听其迁徙也盖司空量地制邑度地居
族师所谓相保相爱刑罚庆赏相及相共比长所谓相
爱相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皆此意也故孟子曰死徙
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亦
足见成周井牧之内乡闾之中无非安土敦仁之民也
今考之比长有曰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若徙于
他邦为之旌节而行之遂之邻长亦曰徙于他邑则从
而授之胡为而听其迁徙也盖司空量地制邑度地居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a 页 WYG0092-0095a.png
民虽曰地邑居民必参相得然而生齿日以繁馀夫日
以衍必有不便其居者不从其徙则将何所容受哉汉
人议徙宽大地者听之唐人自狭乡徙宽乡者听之亦
此意也然徙国中及郊也必有所授而后徙徙于他乡
者必有旌节而后行无授无节则是以过恶而妄徙者
此无所容彼无所授过其所则必有呵閒如掌节所谓
无节者有几则不达而以圜土内之使与罢民之不能
为善不昏作劳者相聚尔如此则周人虽曰听民迁徙
以衍必有不便其居者不从其徙则将何所容受哉汉
人议徙宽大地者听之唐人自狭乡徙宽乡者听之亦
此意也然徙国中及郊也必有所授而后徙徙于他乡
者必有旌节而后行无授无节则是以过恶而妄徙者
此无所容彼无所授过其所则必有呵閒如掌节所谓
无节者有几则不达而以圜土内之使与罢民之不能
为善不昏作劳者相聚尔如此则周人虽曰听民迁徙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b 页 WYG0092-0095b.png
亦岂徒听其自为去就耶盖尝因是而考之王制有曰
司徒命右乡简不率教者移之左命左乡简不帅教者
移之右既移之郊又移之遂古人所以移民者以其不
帅教故也至如廪人之移民就谷士师之移民通财亦
以其凶荒相赒而暂为迁徙尔成周之重民迁徙如此
岂有轻弃家室离坟墓舍兄弟师儒朋友之联而转徙
他乡者哉后世不明此意至有迁五姓大族实关中者
有徙河南四十万户以实边者夫安土重迁之心谁独
司徒命右乡简不率教者移之左命左乡简不帅教者
移之右既移之郊又移之遂古人所以移民者以其不
帅教故也至如廪人之移民就谷士师之移民通财亦
以其凶荒相赒而暂为迁徙尔成周之重民迁徙如此
岂有轻弃家室离坟墓舍兄弟师儒朋友之联而转徙
他乡者哉后世不明此意至有迁五姓大族实关中者
有徙河南四十万户以实边者夫安土重迁之心谁独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a 页 WYG0092-0095c.png
无之上之人亦奚忍为此与抑又观之周之于民固未
尝听其轻徙至于国都之迁尤为事大体重周公岂虑
不及此耶在太卜则曰国大迁则贞龟言卜迁也在太
史则大迁国抱法以前言营国也然小司寇之职掌外
朝之政询国迁事与国危立君二事并举必致万民于
外朝而询问焉诚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不𫉬已而有
徙都改邑之事谁独无安土重迁之心进而问之必民
有所乐而后可是非以国迁而实以民迁也昔商自契
尝听其轻徙至于国都之迁尤为事大体重周公岂虑
不及此耶在太卜则曰国大迁则贞龟言卜迁也在太
史则大迁国抱法以前言营国也然小司寇之职掌外
朝之政询国迁事与国危立君二事并举必致万民于
外朝而询问焉诚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不𫉬已而有
徙都改邑之事谁独无安土重迁之心进而问之必民
有所乐而后可是非以国迁而实以民迁也昔商自契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b 页 WYG0092-0095d.png
至汤八迁又至盘庚五迁惟视民利用迁尔苟有不率
必登道而胥告之未始强其行也邾之迁绎晋之迁新
田亦惟民之是利况圣人举事之审乎观周人之重民
迁必官有所授而后行有以见官民之相统观周人之
重国迁必民有所询而后行有以见君民之相孚
社稷
小宗伯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有国则有社稷矣
古者立君则曰奉社稷取女则曰共社稷死国则曰死
必登道而胥告之未始强其行也邾之迁绎晋之迁新
田亦惟民之是利况圣人举事之审乎观周人之重民
迁必官有所授而后行有以见官民之相统观周人之
重国迁必民有所询而后行有以见君民之相孚
社稷
小宗伯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有国则有社稷矣
古者立君则曰奉社稷取女则曰共社稷死国则曰死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a 页 WYG0092-0096a.png
社稷去国则曰去社稷社稷之重亦明矣是故大司徒
辨制邦国都鄙之畿疆而首设社稷之壝小司徒凡建
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封人掌设王之社壝而树之
凡封国则必设社稷之壝造都邑亦如之以此见王畿
都鄙邦国皆有社稷矣郑康成曰社稷土谷之神有德
者配食焉共工氏之子曰句龙食于社有厉山氏之子
曰柱食于稷汤迁之而祀弃此社稷之神然也大宗伯
则以血祭祭社稷小宗伯大灾𩔖社稷则为位舞师帅
辨制邦国都鄙之畿疆而首设社稷之壝小司徒凡建
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封人掌设王之社壝而树之
凡封国则必设社稷之壝造都邑亦如之以此见王畿
都鄙邦国皆有社稷矣郑康成曰社稷土谷之神有德
者配食焉共工氏之子曰句龙食于社有厉山氏之子
曰柱食于稷汤迁之而祀弃此社稷之神然也大宗伯
则以血祭祭社稷小宗伯大灾𩔖社稷则为位舞师帅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b 页 WYG0092-0096b.png
舞社稷之祭祀太祝国有大故天灾则弥祀社稷祷祠
小子则掌珥于社稷凡所用事于社稷者岂非以其与
天时相为体咎欤丧祝则掌胜国之社稷祝号以祭祀
祷祠士师则祭胜国之社稷而为之尸是亡国之社稷
亦存矣古人崇重社稷如此岂非以其与国祚相为存
亡欤故载芟之诗曰春祈社稷也良耜之诗曰秋报社
也岂非以其与岁事相为丰耗欤然古者之奉社稷牺
牲必成粢盛必洁苟有旱乾水溢之灾则变置社稷说
小子则掌珥于社稷凡所用事于社稷者岂非以其与
天时相为体咎欤丧祝则掌胜国之社稷祝号以祭祀
祷祠士师则祭胜国之社稷而为之尸是亡国之社稷
亦存矣古人崇重社稷如此岂非以其与国祚相为存
亡欤故载芟之诗曰春祈社稷也良耜之诗曰秋报社
也岂非以其与岁事相为丰耗欤然古者之奉社稷牺
牲必成粢盛必洁苟有旱乾水溢之灾则变置社稷说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a 页 WYG0092-0096c.png
者谓汤伐桀时旱明牲以荐而犹旱至七年故汤迁柱
而以弃代之欲迁句龙以无可继者于是故止果如是
说则社稷可以变置其神乎曰此即太宰祭祀驭神之
意也盖圣人之制祭祀也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灾
则祀之水旱为沴故社稷不享矣故变置者变易其祭
祀之礼而已岂与社稷之神而改易之欤汤之迁柱祀
弃也以弃之功大于柱也非以旱而迁也且汤既放桀
欲迁夏社犹以为不可胜国之社犹不可迁则必无迁
而以弃代之欲迁句龙以无可继者于是故止果如是
说则社稷可以变置其神乎曰此即太宰祭祀驭神之
意也盖圣人之制祭祀也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灾
则祀之水旱为沴故社稷不享矣故变置者变易其祭
祀之礼而已岂与社稷之神而改易之欤汤之迁柱祀
弃也以弃之功大于柱也非以旱而迁也且汤既放桀
欲迁夏社犹以为不可胜国之社犹不可迁则必无迁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b 页 WYG0092-0096d.png
句龙之意句龙不迁则迁柱祀弃者必不以旱迁之矣
汉人除秦社稷立汉社稷岂识周存胜国社稷之意乎
抑尝以封人考之曰掌设王之社壝而不言稷郑康成
谓社稷之细也若是则周人果重社而轻稷乎后稷周
之先祖殷人祀之以为稷周之子孙尤宜加敬今考之
周礼宗伯甸师则用牲于社太祝大师则宜于社大会
同则宜于社小祝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大司马蒐
田献禽以祭社大司寇大军旅则涖戮于社𩔖皆言社
汉人除秦社稷立汉社稷岂识周存胜国社稷之意乎
抑尝以封人考之曰掌设王之社壝而不言稷郑康成
谓社稷之细也若是则周人果重社而轻稷乎后稷周
之先祖殷人祀之以为稷周之子孙尤宜加敬今考之
周礼宗伯甸师则用牲于社太祝大师则宜于社大会
同则宜于社小祝寇戎之事则保郊祀于社大司马蒐
田献禽以祭社大司寇大军旅则涖戮于社𩔖皆言社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a 页 WYG0092-0097a.png
而不言稷盖以稷司稼穑之事非师旅田役杀伐之事
可浼也周人祖以后稷而郊祀之以配天诗曰思文后
稷克配彼天又非社事配地之所得比也观封人言设
王社而不言稷又以见周人尊祖重农之意欤
教胄
国子之教尚矣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教之以直宽刚简
相济之和犹周人乐德之教也教之以诗歌声律克谐
之伦犹周人乐舞乐语之教也虞则合而为一周则分
可浼也周人祖以后稷而郊祀之以配天诗曰思文后
稷克配彼天又非社事配地之所得比也观封人言设
王社而不言稷又以见周人尊祖重农之意欤
教胄
国子之教尚矣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教之以直宽刚简
相济之和犹周人乐德之教也教之以诗歌声律克谐
之伦犹周人乐舞乐语之教也虞则合而为一周则分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b 页 WYG0092-0097b.png
而为二属之教官礼官教官师氏则教以三德三行保
氏则教以六艺六仪礼官大司乐则教以乐德乐语乐
师则教以小舞大胥则致诸子合舞合声小胥则徵令
学士而比之觥其不敬者挞其怠慢者若是则成周国
子之教尤详于虞矣然分而为二者盖师氏保氏教国
子之在宿卫者大司乐乐师等官教国子之在学校者
随其所在而皆有教焉至如夏官之属有诸子者掌国
子之倅使之脩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
氏则教以六艺六仪礼官大司乐则教以乐德乐语乐
师则教以小舞大胥则致诸子合舞合声小胥则徵令
学士而比之觥其不敬者挞其怠慢者若是则成周国
子之教尤详于虞矣然分而为二者盖师氏保氏教国
子之在宿卫者大司乐乐师等官教国子之在学校者
随其所在而皆有教焉至如夏官之属有诸子者掌国
子之倅使之脩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a 页 WYG0092-0097c.png
而进退之是亦国子之教何以在夏官之列盖所谓国
子者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诸子所掌
乃国子之倅倅贰也既非师氏宿卫之贵游又非大胥
学士之版藉故使诸子教之燕义所谓庶子是也教国
子而不遗庶子见成周教胄之法为尤详今观师氏曰
三德而不曰六德曰三行而不曰六行保氏既教以六
艺又加以六仪与司徒三物不同以其贵游子弟与六
乡之民异故其节目有详略之殊然其为教则一也又
子者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诸子所掌
乃国子之倅倅贰也既非师氏宿卫之贵游又非大胥
学士之版藉故使诸子教之燕义所谓庶子是也教国
子而不遗庶子见成周教胄之法为尤详今观师氏曰
三德而不曰六德曰三行而不曰六行保氏既教以六
艺又加以六仪与司徒三物不同以其贵游子弟与六
乡之民异故其节目有详略之殊然其为教则一也又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b 页 WYG0092-0097d.png
观大司乐曰教乐德曰教乐语曰教乐舞虽其为名不
同然皆德行道艺中物也教以乐者以乐之感人也深
其化人也易此与虞之典乐教胄子王制之乐正教适
子者同意也然教国子皆曰教而保氏独曰养国子以
道道也者又非口舌之所能喻也以之养其心则三者
之教始可得而施焉此又与司徒言乡三物教民而不
言道同意也不惟是尔师氏曰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
子中者教之以为法失者教之以为戒如此则达之于
同然皆德行道艺中物也教以乐者以乐之感人也深
其化人也易此与虞之典乐教胄子王制之乐正教适
子者同意也然教国子皆曰教而保氏独曰养国子以
道道也者又非口舌之所能喻也以之养其心则三者
之教始可得而施焉此又与司徒言乡三物教民而不
言道同意也不惟是尔师氏曰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
子中者教之以为法失者教之以为戒如此则达之于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0a 页 WYG0092-0098a.png
政事然后可以涖临政矣周人之于国子其教之也详
其责之也深其养之也至则其任之也重盖以公卿大
夫之子席父兄之宠豢宫阃之安未离襁褓已列搢绅
不限才愚槩居禄位怙恃世禄则鲜克由礼不学墙面
则涖事惟烦苟无教养之素以变化其气质而保护其
德性将何以责其有中和孝友之行有兴道讽诵之文
动容未必中乎礼节奏未必比于乐异时涖官临民而
欲授之以政使之皆达其可得乎此周人所以详于教
其责之也深其养之也至则其任之也重盖以公卿大
夫之子席父兄之宠豢宫阃之安未离襁褓已列搢绅
不限才愚槩居禄位怙恃世禄则鲜克由礼不学墙面
则涖事惟烦苟无教养之素以变化其气质而保护其
德性将何以责其有中和孝友之行有兴道讽诵之文
动容未必中乎礼节奏未必比于乐异时涖官临民而
欲授之以政使之皆达其可得乎此周人所以详于教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0b 页 WYG0092-0098b.png
国子也当成王时鲁公之子伯禽卫康叔之子牟齐太
公之子伋皆事成王他日皆为显诸侯此非国子之验
也欤抑尝考之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
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此二
者尤世子所赖以成德者也今师保氏自诏王美谏王
恶之外惟及国子而不及世子郑康成乃曰国子公卿
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而世子亦齿焉举君臣父子长
幼之道郑氏毋亦因礼记之说而为是言欤古人必使
公之子伋皆事成王他日皆为显诸侯此非国子之验
也欤抑尝考之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
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此二
者尤世子所赖以成德者也今师保氏自诏王美谏王
恶之外惟及国子而不及世子郑康成乃曰国子公卿
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而世子亦齿焉举君臣父子长
幼之道郑氏毋亦因礼记之说而为是言欤古人必使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1a 页 WYG0092-0098c.png
世子齿于学者欲使之知所齿逊也今周礼不言世子
齿于司乐成均之学惟曰合国之子弟教焉又不言世
子齿于师保行艺之教惟曰国之贵游子弟学焉何以
知其世子亦齿也愚案文王世子周公之相成王以为
世子则无为也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
令成王知君臣父子长幼之义然则师保等官不言教
世子之法意者亦抗世子法于国子使之与世子居乃
其所以为教欤又案夏官诸子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
齿于司乐成均之学惟曰合国之子弟教焉又不言世
子齿于师保行艺之教惟曰国之贵游子弟学焉何以
知其世子亦齿也愚案文王世子周公之相成王以为
世子则无为也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
令成王知君臣父子长幼之义然则师保等官不言教
世子之法意者亦抗世子法于国子使之与世子居乃
其所以为教欤又案夏官诸子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1b 页 WYG0092-0098d.png
致于太子唯所用之是国子之于世子盖相与周旋者
也况周人所以共养世子者固与王后同其礼然独膳
夫之正膳不会如庖人酒正外府司裘等官只曰惟王
及后不会则是世子之膳禽饮酒裘服皆会矣其所以
遏嗜欲而防纵侈者又素有道也周人之教世子初岂
一人一日之积哉自汉以来设官训储如师傅家令之
属职非不备至于国子之教缺然不闻是以子弟率多
骄骜职此之由求其所以训储者非学术数则通宾客
也况周人所以共养世子者固与王后同其礼然独膳
夫之正膳不会如庖人酒正外府司裘等官只曰惟王
及后不会则是世子之膳禽饮酒裘服皆会矣其所以
遏嗜欲而防纵侈者又素有道也周人之教世子初岂
一人一日之积哉自汉以来设官训储如师傅家令之
属职非不备至于国子之教缺然不闻是以子弟率多
骄骜职此之由求其所以训储者非学术数则通宾客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2a 页 WYG0092-0099a.png
尔周人师喻以德保训以道之意安在哉至唐有师傅
有谕德有侍读太子之官属备矣有祭酒有司业有监
丞国子之学官备矣然太子自太子国子自国子一傅
而众咻一暴而十寒其于养成储德未闻有补也曾不
思古人以大乐正造士而王之太子群后之元子卿大
夫元士之适子与夫国之俊选者皆造焉今日之与国
子相逊者异日将君我也今日之与世子相齿者异日
将臣我也则其相与周旋相与揖让其见闻移养之助
有谕德有侍读太子之官属备矣有祭酒有司业有监
丞国子之学官备矣然太子自太子国子自国子一傅
而众咻一暴而十寒其于养成储德未闻有补也曾不
思古人以大乐正造士而王之太子群后之元子卿大
夫元士之适子与夫国之俊选者皆造焉今日之与国
子相逊者异日将君我也今日之与世子相齿者异日
将臣我也则其相与周旋相与揖让其见闻移养之助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2b 页 WYG0092-0099b.png
甚弘矣愚故曰欲教世子当自教国子始
谏官
周官三百六十属分职联事可谓纤悉而独諌诤一职
缺然而不详仅一师氏掌以美诏王一保氏掌谏王恶
一语而已昔召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今之师保固非
周之师保也周公以三公之师保不必备乃设为师保
二氏而以中大夫下大夫二人为之其职甚专其任甚
重意者言责之所由系也然师氏谕王以德故曰以美
谏官
周官三百六十属分职联事可谓纤悉而独諌诤一职
缺然而不详仅一师氏掌以美诏王一保氏掌谏王恶
一语而已昔召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今之师保固非
周之师保也周公以三公之师保不必备乃设为师保
二氏而以中大夫下大夫二人为之其职甚专其任甚
重意者言责之所由系也然师氏谕王以德故曰以美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3a 页 WYG0092-0099c.png
诏王不知所诏者何美保氏训王以道故曰諌王恶不
知所谏者何恶夫陈善而闭邪顺美而救恶此臣子职
分之所当然也然既谓之师保诏之以美谏之以恶不
过一言自教国子之外则师𨽻而守王门帅属而守王
闱而已其馀则祭祀宾客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
如之而已其于拾遗补阙绳愆纠缪之事殆若有不屑
焉愚以二官考之则皆守卫王宫者也其教国子以德
而养国子以道者亦皆守卫之人居王之左右前后备
知所谏者何恶夫陈善而闭邪顺美而救恶此臣子职
分之所当然也然既谓之师保诏之以美谏之以恶不
过一言自教国子之外则师𨽻而守王门帅属而守王
闱而已其馀则祭祀宾客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
如之而已其于拾遗补阙绳愆纠缪之事殆若有不屑
焉愚以二官考之则皆守卫王宫者也其教国子以德
而养国子以道者亦皆守卫之人居王之左右前后备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3b 页 WYG0092-0099d.png
王之顾问应对盖以循诱其善于嘿嘿之中而何以昌
言为哉潜格其非于冥冥之中而何以显谏为哉然其
师氏之教国子以德者乃其诏王美也保氏之养国子
以道者乃其谏王恶也然师氏专诏以美保氏专谏其
恶是师氏之职尤重焉盖必有师氏涵养于其先而保
氏特正救于其后而已是以书言师氏必侪于虎贲缀
衣之列诗言师氏而伍于膳夫趣马之行但言师氏而
不言保氏者诚以出入起居侍御仆从之时在王所而
言为哉潜格其非于冥冥之中而何以显谏为哉然其
师氏之教国子以德者乃其诏王美也保氏之养国子
以道者乃其谏王恶也然师氏专诏以美保氏专谏其
恶是师氏之职尤重焉盖必有师氏涵养于其先而保
氏特正救于其后而已是以书言师氏必侪于虎贲缀
衣之列诗言师氏而伍于膳夫趣马之行但言师氏而
不言保氏者诚以出入起居侍御仆从之时在王所而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4a 页 WYG0092-0100a.png
与为善者师氏之功居多也一或有过则保氏从而正
救之故曰掌谏王恶一言而已岂必如后世之以谏名
官耶又况周之设官分职平时之诏王为治者不一人
也冢宰则诏王驭臣民诏王废置百官府司会则诏王
废置天府则诏王察群吏之治廪人则诏王杀国用太
史闰月则诏王居门小吏则诏王忌讳内史则诏王听
治司士则诏王治小臣则诏王法仪长幼尊卑无非诏
王之职出入起居无非诏王之时是不特一师氏诏王
救之故曰掌谏王恶一言而已岂必如后世之以谏名
官耶又况周之设官分职平时之诏王为治者不一人
也冢宰则诏王驭臣民诏王废置百官府司会则诏王
废置天府则诏王察群吏之治廪人则诏王杀国用太
史闰月则诏王居门小吏则诏王忌讳内史则诏王听
治司士则诏王治小臣则诏王法仪长幼尊卑无非诏
王之职出入起居无非诏王之时是不特一师氏诏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4b 页 WYG0092-0100b.png
而已也以至臣民之复逆太仆达之三公孤卿之复逆
小臣达之群吏庶民之复逆御仆达之民有可询则有
外朝民有可达则有路鼓苟有过恶岂有不得闻者哉
是又不特一保氏谏王而已是故瞽诵诗諌则瞽矇之
官得言矣士传言谏则士师之官得言矣商旅市议则
司市之官得言矣兽臣有箴则山虞之官得言矣巷伯
伤谗则寺人有言矣扬觯饮酒则膳夫有言矣古人不
以谏名官而人得以谏虽至春秋此意未泯则先王盛
小臣达之群吏庶民之复逆御仆达之民有可询则有
外朝民有可达则有路鼓苟有过恶岂有不得闻者哉
是又不特一保氏谏王而已是故瞽诵诗諌则瞽矇之
官得言矣士传言谏则士师之官得言矣商旅市议则
司市之官得言矣兽臣有箴则山虞之官得言矣巷伯
伤谗则寺人有言矣扬觯饮酒则膳夫有言矣古人不
以谏名官而人得以谏虽至春秋此意未泯则先王盛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5a 页 WYG0092-0100c.png
时所以养敢言之气而开直言之路其气象何如哉自
汉武置谏大夫专掌议论于是乎有谏官之名然周有
司谏一官特以纠民而已保氏虽曰谏王而未尝以谏
名官何汉人之示天下以狭也郑昌讼宽饶则曰臣官
以谏为名不敢不言鲍宣论何武亦曰官以谏诤为职
不敢不竭愚夫职在谏诤而后得以言事非谏诤而言
事宁不越职乎愚故始疑周人之不设谏官而终喜周
人谏诤之路广始喜汉人之专设谏官而终咎汉人谏
汉武置谏大夫专掌议论于是乎有谏官之名然周有
司谏一官特以纠民而已保氏虽曰谏王而未尝以谏
名官何汉人之示天下以狭也郑昌讼宽饶则曰臣官
以谏为名不敢不言鲍宣论何武亦曰官以谏诤为职
不敢不竭愚夫职在谏诤而后得以言事非谏诤而言
事宁不越职乎愚故始疑周人之不设谏官而终喜周
人谏诤之路广始喜汉人之专设谏官而终咎汉人谏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5b 页 WYG0092-0100d.png
诤之路狭
和难
复雠之说汉唐儒者多驳之至伊洛门人亦惑之五峰
胡氏三山林氏则疑之尤甚然皆以复雠为言不知周
人设官谓之和难难者犹灾眚之谓也民有眚灾过尔
故从而谐和之以调人一职而继于司谏司牧之后正
以消弭其仇忿之风而养成其浑厚之俗也今以其职
考之曰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鸟兽亦如之谓之
和难
复雠之说汉唐儒者多驳之至伊洛门人亦惑之五峰
胡氏三山林氏则疑之尤甚然皆以复雠为言不知周
人设官谓之和难难者犹灾眚之谓也民有眚灾过尔
故从而谐和之以调人一职而继于司谏司牧之后正
以消弭其仇忿之风而养成其浑厚之俗也今以其职
考之曰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鸟兽亦如之谓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6a 页 WYG0092-0101a.png
过者是以过误杀伤此在秋官司刺有过失之人皆在
所宥也先王重民物之命固不忍见其杀伤然亦悯其
过误之至此故有调人以百姓成之平亭其怨而和解
之诚以百姓众劝之而可以已也不然则听民之相杀
相复岂先王之所乐闻欤又曰凡有斗怒者成之不可
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曰怒者是其忿怒相斗此在
地官司暴有斗嚣之人皆在所禁也先王劝乡闾之义
必使之相亲相爱岂能容其忿斗之至此故有调人为
所宥也先王重民物之命固不忍见其杀伤然亦悯其
过误之至此故有调人以百姓成之平亭其怨而和解
之诚以百姓众劝之而可以已也不然则听民之相杀
相复岂先王之所乐闻欤又曰凡有斗怒者成之不可
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曰怒者是其忿怒相斗此在
地官司暴有斗嚣之人皆在所禁也先王劝乡闾之义
必使之相亲相爱岂能容其忿斗之至此故有调人为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6b 页 WYG0092-0101b.png
两家成之不从者书之先动者诛之先动而诛则民畏
之而不敢争也不然则听民之相忿相斗岂先王之所
能容忍欤然斗忿者难之细也成之可也君父兄弟师
长主友有被人误杀伤者成之而使勿复得无伤臣子
僚友之义乎是故调人又有和难之说而使之相辟君
父之雠则辟于海外以其有不共戴天之怨也兄弟师
友之雠则辟之千里之外以其有不反兵之怨也从父
兄弟主友之雠则辟之不同国以其有不可同国之嫌
之而不敢争也不然则听民之相忿相斗岂先王之所
能容忍欤然斗忿者难之细也成之可也君父兄弟师
长主友有被人误杀伤者成之而使勿复得无伤臣子
僚友之义乎是故调人又有和难之说而使之相辟君
父之雠则辟于海外以其有不共戴天之怨也兄弟师
友之雠则辟之千里之外以其有不反兵之怨也从父
兄弟主友之雠则辟之不同国以其有不可同国之嫌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7a 页 WYG0092-0101c.png
也或曰亲之雠辟海外则可也君有被杀亦可辟乎君
盖谓凡为君长者如春秋之出奔可也若天王之雠则
乱臣贼子无可辟之地矣或又曰君父兄弟有雠可也
师长主友亦有雠乎盖师以贤得民长以贵得民主以
利得民友以任得民此九两之所联缀者为僚友者岂
可忘报乎凡此皆因过误而致杀伤者在唐虞则有宥
过无大眚灾肆赦之例在成周则有眚灾极辜时不可
杀之例虽曰赦之圣人恐伤其臣子僚友之义必使之
盖谓凡为君长者如春秋之出奔可也若天王之雠则
乱臣贼子无可辟之地矣或又曰君父兄弟有雠可也
师长主友亦有雠乎盖师以贤得民长以贵得民主以
利得民友以任得民此九两之所联缀者为僚友者岂
可忘报乎凡此皆因过误而致杀伤者在唐虞则有宥
过无大眚灾肆赦之例在成周则有眚灾极辜时不可
杀之例虽曰赦之圣人恐伤其臣子僚友之义必使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7b 页 WYG0092-0101d.png
辟而后可以无雠辟诸海外犹迸诸四夷也辟之千里
与不同国犹屏诸远方也赵商问郑康成曰春秋之义
子不复雠非子臣不复雠非臣此何为而然郑氏曰仇
在九夷之东八蛮之南六戎之西五狄之北虽有至孝
之心能往讨否乎此说是也如何而不肯辟则是不从
王命也故与之以典瑞榖圭和难之瑞节而使得以自
执之故朝士曰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是也若
夫凡杀人者不书于士而自反杀之彼固有杀人之罪
与不同国犹屏诸远方也赵商问郑康成曰春秋之义
子不复雠非子臣不复雠非臣此何为而然郑氏曰仇
在九夷之东八蛮之南六戎之西五狄之北虽有至孝
之心能往讨否乎此说是也如何而不肯辟则是不从
王命也故与之以典瑞榖圭和难之瑞节而使得以自
执之故朝士曰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是也若
夫凡杀人者不书于士而自反杀之彼固有杀人之罪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8a 页 WYG0092-0102a.png
此亦有专杀之非故又使邦国交雠之是皆不可容于
其国而使之交相辟也然或者有非过误杀人以其人
之有罪恶而杀之合义者如朝士所谓凡盗贼军乡邑
及家人杀之无罪之类是也彼被杀者岂无子孙有报
复之心然其人罪在可杀虽不以告官而杀之而其义
则非可雠也故惟辟之不同国尔使之不得以为雠雠
之则死是不容其子孙之得相复也群考其官无非讲
解其难而开导其和使之不得胥戕胥虐其调伏人心
其国而使之交相辟也然或者有非过误杀人以其人
之有罪恶而杀之合义者如朝士所谓凡盗贼军乡邑
及家人杀之无罪之类是也彼被杀者岂无子孙有报
复之心然其人罪在可杀虽不以告官而杀之而其义
则非可雠也故惟辟之不同国尔使之不得以为雠雠
之则死是不容其子孙之得相复也群考其官无非讲
解其难而开导其和使之不得胥戕胥虐其调伏人心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8b 页 WYG0092-0102b.png
涵养风俗亦厚矣故调人曰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官名曰调民难曰谐其意明甚儒者尚何疑乎或者则
曰如周礼之说则皆无雠可复矣而记礼者胡为而有
居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居昆弟之仇弗与同国居从
父母兄弟之仇主人能则执兵以陪其后又胡为而有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弗反兵交友之雠不同
国曰记礼之言子孙复雠之心也周礼之言国家和难
之法也为人子孙诚不可忘复雠之义而先王立法终
官名曰调民难曰谐其意明甚儒者尚何疑乎或者则
曰如周礼之说则皆无雠可复矣而记礼者胡为而有
居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居昆弟之仇弗与同国居从
父母兄弟之仇主人能则执兵以陪其后又胡为而有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弗反兵交友之雠不同
国曰记礼之言子孙复雠之心也周礼之言国家和难
之法也为人子孙诚不可忘复雠之义而先王立法终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9a 页 WYG0092-0102c.png
不忍开怨斗之门和而辟之则复雠之怨可以释不辟
而执之则复雠之义可以伸先王亦何尝尽禁孝子顺
孙之复雠哉不然鲁庄不能报齐之仇春秋何以深咎
之也
昏礼
尝读三山林氏辨以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乱人伦之本开淫恣之门莫此为甚初亦窃
以为疑徐而思之诗三百篇首以夫妇为本夭桃周南
而执之则复雠之义可以伸先王亦何尝尽禁孝子顺
孙之复雠哉不然鲁庄不能报齐之仇春秋何以深咎
之也
昏礼
尝读三山林氏辨以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乱人伦之本开淫恣之门莫此为甚初亦窃
以为疑徐而思之诗三百篇首以夫妇为本夭桃周南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19b 页 WYG0092-0102d.png
诗也美其男女以正昏姻以时摽有梅召南诗也美其
男女得以及时野麇一诗虽当乱世而被文王之化则
犹恶无礼螮蝀一诗虽以亡国而被文王之化则亦耻
淫奔岂以成周盛时周公制礼而有奔者不禁事乎善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读周礼者亦然盖古
者昏礼必问名必纳采必请期必亲迎必得六礼之备
而后行诚以婚姻人伦之大嘉礼之重者也春官宗伯
以婚礼亲成男女地官司徒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遂
男女得以及时野麇一诗虽当乱世而被文王之化则
犹恶无礼螮蝀一诗虽以亡国而被文王之化则亦耻
淫奔岂以成周盛时周公制礼而有奔者不禁事乎善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读周礼者亦然盖古
者昏礼必问名必纳采必请期必亲迎必得六礼之备
而后行诚以婚姻人伦之大嘉礼之重者也春官宗伯
以婚礼亲成男女地官司徒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遂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0a 页 WYG0092-0103a.png
人以乐昏扰氓皆重昏也岂于媒氏而独不致谨乎每
岁孟春乃谓男女而行昏娶之礼此常礼也然昏娶非
必尽以仲春行礼盖媒氏以是月而令会也此正有女
怀春之时也诗人三星在天之咏正谓是尔于是时也
苟有故不得行昏礼则有不待礼而行者此之谓奔奔
非钻穴相窥踰墙相从之谓也特以其凶荒札丧而不
得备其礼尔有不待亲迎而行尔岂若桑中之所谓奔
乎故下文曰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罪之是其无凶荒札
岁孟春乃谓男女而行昏娶之礼此常礼也然昏娶非
必尽以仲春行礼盖媒氏以是月而令会也此正有女
怀春之时也诗人三星在天之咏正谓是尔于是时也
苟有故不得行昏礼则有不待礼而行者此之谓奔奔
非钻穴相窥踰墙相从之谓也特以其凶荒札丧而不
得备其礼尔有不待亲迎而行尔岂若桑中之所谓奔
乎故下文曰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罪之是其无凶荒札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0b 页 WYG0092-0103b.png
丧之变有不待礼而相奔者则有罚也案大司徒以荒
政十有二聚万民七曰眚礼十曰多昏盖古者国有凶
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故下文又曰司
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是三十而未娶二十而未嫁
者皆因其有故而会之也则夫仲春之月苟有故而奔
者虽不禁之不亦可乎林氏又曰天下之大产子者不
知其几一日之间嫁娶者不知其几媒氏皆书之得乎
不思周人六乡则有比闾族党之联六遂则有邻里酂
政十有二聚万民七曰眚礼十曰多昏盖古者国有凶
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故下文又曰司
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是三十而未娶二十而未嫁
者皆因其有故而会之也则夫仲春之月苟有故而奔
者虽不禁之不亦可乎林氏又曰天下之大产子者不
知其几一日之间嫁娶者不知其几媒氏皆书之得乎
不思周人六乡则有比闾族党之联六遂则有邻里酂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1a 页 WYG0092-0103c.png
鄙之联民自生齿之上皆书其数媒氏一官在乡官之
后岂有不可得而书耶媒氏之会男女特因其年齿书
之以仲春出人于六乡六遂之中使之会合男女各以
𩔖作合尔故曰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
令会男女令之于民而非媒氏一一为之判合也不然
则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尔岂能家至而户晓
之耶然而古之嫁女娶妻入币无过五两则是昏姻之
礼虽详而嫁娶之仪实略也略其仪而详其礼此昏姻
后岂有不可得而书耶媒氏之会男女特因其年齿书
之以仲春出人于六乡六遂之中使之会合男女各以
𩔖作合尔故曰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
令会男女令之于民而非媒氏一一为之判合也不然
则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尔岂能家至而户晓
之耶然而古之嫁女娶妻入币无过五两则是昏姻之
礼虽详而嫁娶之仪实略也略其仪而详其礼此昏姻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1b 页 WYG0092-0103d.png
之所以及时而男女之所以得正欤若夫男女之有阴
讼必昏姻之有不得正者故听之于胜国之社郑氏谓
不当宣露其罪非也愚观行露听讼召南美之大车不
能听讼则刺诗作矣岂亦不当宣露耶然则听于胜国
之社者盖以昏姻不正丧国亡家之事故听于亡国之
社以示戒焉观此则先王正夫妇为风天下之本亦可
见矣
市治
讼必昏姻之有不得正者故听之于胜国之社郑氏谓
不当宣露其罪非也愚观行露听讼召南美之大车不
能听讼则刺诗作矣岂亦不当宣露耶然则听于胜国
之社者盖以昏姻不正丧国亡家之事故听于亡国之
社以示戒焉观此则先王正夫妇为风天下之本亦可
见矣
市治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2a 页 WYG0092-0104a.png
先王授民以井田足食也制商以市廛通货也太宰阜
财之职而与农谷并任司徒通财之事而与稼穑同颁
诚以食足货通而后教化可成也是以匠人营国则前
朝而后市内宰建国则佐后而立市市者所以通商贾
而阜财也然而王后有阴阳之别朝市有义利之分古
人先义而后利则市之治教刑政量度法令之设岂无
以权衡剂量于其间耶司市为市官之长故其政令为
详质人则掌质剂即司市之结信也廛人则掌敛布即
财之职而与农谷并任司徒通财之事而与稼穑同颁
诚以食足货通而后教化可成也是以匠人营国则前
朝而后市内宰建国则佐后而立市市者所以通商贾
而阜财也然而王后有阴阳之别朝市有义利之分古
人先义而后利则市之治教刑政量度法令之设岂无
以权衡剂量于其间耶司市为市官之长故其政令为
详质人则掌质剂即司市之结信也廛人则掌敛布即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2b 页 WYG0092-0104b.png
司市之行市也胥师则掌宪刑禁即司市之禁伪也贾
师则掌均市价即司市之成贾也司暴则掌抟其乱市
者即司市之禁暴也司稽则抟其犯禁者即司市之去
盗也胥则执鞭度以守门肆长则陈货贿以分肆即司
市之执鞭平肆也至于泉府一官乃敛滞货以利商贷
丧祭以利民即司市之同货敛赊也其馀司门司关掌
节等官皆同商贾之往来察货贿之出入与夫征禁符
节之事亦即司市之通货贿以玺节出入者也然考其
师则掌均市价即司市之成贾也司暴则掌抟其乱市
者即司市之禁暴也司稽则抟其犯禁者即司市之去
盗也胥则执鞭度以守门肆长则陈货贿以分肆即司
市之执鞭平肆也至于泉府一官乃敛滞货以利商贷
丧祭以利民即司市之同货敛赊也其馀司门司关掌
节等官皆同商贾之往来察货贿之出入与夫征禁符
节之事亦即司市之通货贿以玺节出入者也然考其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3a 页 WYG0092-0104c.png
治市之政大要有三一曰均通利二曰禁争利三曰二
起利朝时而市商贾为主以其市货之多而可卖价也
日趋而市百族为主以其家货所出而得卖买也夕时
而市贩夫贩妇为主以其资商贾百族之货而得夕卖
也此岂非通民之利而必使均乎国君过市则刑人赦
市非游观之地而国君过焉必有所规于民君尊而不
可行罚故使之赦刑人而施惠以为悦也夫人过市则
罚一幕世子过市则罚一帟命夫罚盖命妇罚帷以过
起利朝时而市商贾为主以其市货之多而可卖价也
日趋而市百族为主以其家货所出而得卖买也夕时
而市贩夫贩妇为主以其资商贾百族之货而得夕卖
也此岂非通民之利而必使均乎国君过市则刑人赦
市非游观之地而国君过焉必有所规于民君尊而不
可行罚故使之赦刑人而施惠以为悦也夫人过市则
罚一幕世子过市则罚一帟命夫罚盖命妇罚帷以过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3b 页 WYG0092-0104d.png
市而必有罚况敢与民为市耶此岂非争民之利而必
有禁乎凡市伪饰之禁在民在商在贾在工者皆十有
二此禁伪而除诈也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
有利者使算害者使亡靡者使微此禁物靡而均市也
又岂非民趋末利而必有抑之者乎昔者神农氏作日
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百物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此市之所由作也而圣人必先之以聚人曰财理财正
辞禁民为非曰义毋亦曰生财有大道国当以义为利
有禁乎凡市伪饰之禁在民在商在贾在工者皆十有
二此禁伪而除诈也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
有利者使算害者使亡靡者使微此禁物靡而均市也
又岂非民趋末利而必有抑之者乎昔者神农氏作日
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百物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此市之所由作也而圣人必先之以聚人曰财理财正
辞禁民为非曰义毋亦曰生财有大道国当以义为利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4a 页 WYG0092-0105a.png
不当以利为利欤或者则曰孟子尝谓市廛而不征又
曰关市讥而不征今考之廛人有市絘布总布质布罚
布廛布之敛泉府曰掌市之征布司门曰讥出入不物
者征其货贿司关曰司货贿出入与其征廛是市廛门
关有征矣说者乃谓孟子之说是文王治岐之初政姑
从简易以便民至周公始增其制岂其然乎不知先王
之制既税其物则必不征其廛既征其廛则必不税其
物二者通融而行所谓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是也至
曰关市讥而不征今考之廛人有市絘布总布质布罚
布廛布之敛泉府曰掌市之征布司门曰讥出入不物
者征其货贿司关曰司货贿出入与其征廛是市廛门
关有征矣说者乃谓孟子之说是文王治岐之初政姑
从简易以便民至周公始增其制岂其然乎不知先王
之制既税其物则必不征其廛既征其廛则必不税其
物二者通融而行所谓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是也至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4b 页 WYG0092-0105b.png
司门几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凡财物犯禁者举之则
司市伪饰之禁也轻则征重则举不亦宜乎司关司货
贿之出入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
货罚其人亦其犯伪饰之禁而不敢从关出入者轻则
出征廛之税重则行举没之罚亦宜也初岂于商贾之
常物既征之于市廛又征之于门关乎后人不明此意
徒见周人有市廛门关之征遂以四者合取而并行之
商贾之利重困矣故战国之时亦有知其非义而请轻
司市伪饰之禁也轻则征重则举不亦宜乎司关司货
贿之出入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
货罚其人亦其犯伪饰之禁而不敢从关出入者轻则
出征廛之税重则行举没之罚亦宜也初岂于商贾之
常物既征之于市廛又征之于门关乎后人不明此意
徒见周人有市廛门关之征遂以四者合取而并行之
商贾之利重困矣故战国之时亦有知其非义而请轻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5a 页 WYG0092-0105c.png
之此所以𤼵孟子之论也故必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
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不然则如刘歆之辅王莽开五均
设六干长安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诸处皆立五均商
市钱府官列肆里区谒舍皆有征其下骚然受其弊矣
后来王安石亦以周礼变而为新法其害尤甚絘布变
而为房廊钱廛布变而为白地钱质布变而为搭罚钱
总布变而为不系行钱有如郑侠奏议所谓负水给发
担粥提茶皆有免行效一廛人之法而遗害至此周法
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不然则如刘歆之辅王莽开五均
设六干长安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诸处皆立五均商
市钱府官列肆里区谒舍皆有征其下骚然受其弊矣
后来王安石亦以周礼变而为新法其害尤甚絘布变
而为房廊钱廛布变而为白地钱质布变而为搭罚钱
总布变而为不系行钱有如郑侠奏议所谓负水给发
担粥提茶皆有免行效一廛人之法而遗害至此周法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5b 页 WYG0092-0105d.png
果如是耶又况市易置务而谓周人之司市以吕嘉问
为市易官掊克细民聚敛滋甚内帑出钱数百万以为
本遣人于岭南诸处市货以压商旅之利此与汉人置
均输唐人置疾足同意尔是岂司市之法哉不特此尔
泉府一官以廛人所敛市布收其不售滞用之货以其
价贾之使商贾之民不至失利所以利商民也物揭而
书其价以待不时而买者因祭祀丧纪之费赊而贷者
则亦授之所以利居民也恐其不时而买者有豪民乘
为市易官掊克细民聚敛滋甚内帑出钱数百万以为
本遣人于岭南诸处市货以压商旅之利此与汉人置
均输唐人置疾足同意尔是岂司市之法哉不特此尔
泉府一官以廛人所敛市布收其不售滞用之货以其
价贾之使商贾之民不至失利所以利商民也物揭而
书其价以待不时而买者因祭祀丧纪之费赊而贷者
则亦授之所以利居民也恐其不时而买者有豪民乘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6a 页 WYG0092-0106a.png
急而牟利则必从其所抵根同而后予之又恐其赊而
贷者有奸民不急而妄用则必与其有司辩认而后授
之所以防奸民也若夫赊而贷者则有期而取偿祭祀
无过旬月丧纪无过三月以责其必偿也或有称贷而
至久者则以国服为之息谓以国事之所出之税为息
如载师园廛三十而一近郊十一之𩔖是也赊则有期
以取偿而民不至于泛赊贷则有税以为息而民不至
于妄贷又所以谨民财也盖泉府所敛之财民财也以
贷者有奸民不急而妄用则必与其有司辩认而后授
之所以防奸民也若夫赊而贷者则有期而取偿祭祀
无过旬月丧纪无过三月以责其必偿也或有称贷而
至久者则以国服为之息谓以国事之所出之税为息
如载师园廛三十而一近郊十一之𩔖是也赊则有期
以取偿而民不至于泛赊贷则有税以为息而民不至
于妄贷又所以谨民财也盖泉府所敛之财民财也以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6b 页 WYG0092-0106b.png
其财而济民急宜也此又旅师之聚锄粟屋粟閒粟乃
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财春颁而秋敛
之盖旅师所聚之粟民粟也以其粟而拯民艰亦宜也
颁之以春则民有以济其乏而谷不至于腾踊敛之以
秋当粒米狼戾之时而不至于太贱伤农颁言平者欲
其惠利之均也然师旅不取其息而泉府则收其息以
货与粟不同也郑康成何据而谓旅师以国服为息岂
有以粟货民而可以取息乎刘歆谓周有泉府之官收
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财春颁而秋敛
之盖旅师所聚之粟民粟也以其粟而拯民艰亦宜也
颁之以春则民有以济其乏而谷不至于腾踊敛之以
秋当粒米狼戾之时而不至于太贱伤农颁言平者欲
其惠利之均也然师旅不取其息而泉府则收其息以
货与粟不同也郑康成何据而谓旅师以国服为息岂
有以粟货民而可以取息乎刘歆谓周有泉府之官收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7a 页 WYG0092-0106c.png
不售与欲得遂使王莽下开赊贷之诏月取钱三百为
害极矣王安石又误此意乃立青苗之法春放十千半
年则出息二千秋再放十千年终又出息二千岁息四
千是故周官一倍而乃以国服为息藉口青苗之贷不
问其欲否而槩予之谓为旅师之平颁不计其远近而
强责之谓为泉府之赊贷假忠厚之法以行侵渔之私
切赒恤之名以济割剥之害哀哉
水利
害极矣王安石又误此意乃立青苗之法春放十千半
年则出息二千秋再放十千年终又出息二千岁息四
千是故周官一倍而乃以国服为息藉口青苗之贷不
问其欲否而槩予之谓为旅师之平颁不计其远近而
强责之谓为泉府之赊贷假忠厚之法以行侵渔之私
切赒恤之名以济割剥之害哀哉
水利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7b 页 WYG0092-0106d.png
司徒言井邑遂人言沟洫非乡遂异制也盖井邑定田
亩之多寡以出税故以四井四邑言沟洫定水道之大
小以兴利故以十夫百夫言乡言井邑则遂之田赋亦
如之遂言沟洫则乡之水利亦如之互文以见义尔案
匠人为沟洫与遂人之名本同郑康成杂以司马法丘
甸旁加里数以治沟洫之说所以纷纷今以周礼为定
遂人曰夫间有遂言一夫百亩之田必有遂匠人曰一
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𤰝此言十亩之畎田首倍之广
亩之多寡以出税故以四井四邑言沟洫定水道之大
小以兴利故以十夫百夫言乡言井邑则遂之田赋亦
如之遂言沟洫则乡之水利亦如之互文以见义尔案
匠人为沟洫与遂人之名本同郑康成杂以司马法丘
甸旁加里数以治沟洫之说所以纷纷今以周礼为定
遂人曰夫间有遂言一夫百亩之田必有遂匠人曰一
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𤰝此言十亩之畎田首倍之广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8a 页 WYG0092-0107a.png
二尺深二尺谓之遂此一夫之遂是也遂人曰十夫有
沟井方一里田九百亩此言十夫举成数也十夫千亩
之田必有沟匠人曰九夫为井井閒广四尺深四尺谓
之沟是也遂人曰百夫有洫言十里万亩之田必有洫
匠人曰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是也遂
人曰千夫有浍言百里十万亩之田必有浍匠人曰十
里为成成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是也遂人曰万夫
有川言千里百万亩之田必有川匠人曰专达于川是
沟井方一里田九百亩此言十夫举成数也十夫千亩
之田必有沟匠人曰九夫为井井閒广四尺深四尺谓
之沟是也遂人曰百夫有洫言十里万亩之田必有洫
匠人曰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是也遂
人曰千夫有浍言百里十万亩之田必有浍匠人曰十
里为成成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是也遂人曰万夫
有川言千里百万亩之田必有川匠人曰专达于川是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8b 页 WYG0092-0107b.png
也遂人言千里之地故及万夫匠人言百里之治故止
一同尔大率十遂而通一沟十沟而通一洫十洫而通
一浍十浍而通大川周田百亩之閒水溢则可以泄害
旱乾则可以储利无沟洫其何以为井田乎既为遂沟
洫浍川以备灌溉又为径畛涂道路以通往来谓以之
达于畿则通乡遂皆然也不惟乡遂为然案司险掌九
州之图设五沟五涂而达其道路五沟言遂沟洫浍川
也五涂谓径畛涂道路也以此见沟洫之制通九州皆
一同尔大率十遂而通一沟十沟而通一洫十洫而通
一浍十浍而通大川周田百亩之閒水溢则可以泄害
旱乾则可以储利无沟洫其何以为井田乎既为遂沟
洫浍川以备灌溉又为径畛涂道路以通往来谓以之
达于畿则通乡遂皆然也不惟乡遂为然案司险掌九
州之图设五沟五涂而达其道路五沟言遂沟洫浍川
也五涂谓径畛涂道路也以此见沟洫之制通九州皆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9a 页 WYG0092-0107c.png
然也然遂人特言沟洫之制云尔而稻人一官又教民
以作田兴水之法焉以潴畜水以防止水备乾涸也以
沟荡水以遂均水欲流通也以列舍水以浍泻水防泛
溢也天时之乾溢不常而地利之潴泻有节此农夫之
所恃以无恐欤此岁事之所以屡丰欤或曰先王井天
下之田必均天下之水沟洫浍遂之通于川当无地不
然也何至秦汉而郑白犹得以善二渠之名岂周人遂
人之法不通天下而水利犹有所遗欤大扺井田与沟
以作田兴水之法焉以潴畜水以防止水备乾涸也以
沟荡水以遂均水欲流通也以列舍水以浍泻水防泛
溢也天时之乾溢不常而地利之潴泻有节此农夫之
所恃以无恐欤此岁事之所以屡丰欤或曰先王井天
下之田必均天下之水沟洫浍遂之通于川当无地不
然也何至秦汉而郑白犹得以善二渠之名岂周人遂
人之法不通天下而水利犹有所遗欤大扺井田与沟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29b 页 WYG0092-0107d.png
洫通行秦人废井田则与沟洫俱坏矣郑白虽能兴二
渠以广灌溉之利而沟洫之制已不复古一方虽蒙其
利而能为天下兴利者几何人哉井田之法既坏沟洫
之利不行吾恐天下不能皆郑白也
重农
周人以农立国自后稷以来稼穑有教今观周礼而知
周公稼穑之教为甚详太宰九职之任一曰三农司徒
十二职之颁一曰稼穑其重农之意可知矣小司徒之
渠以广灌溉之利而沟洫之制已不复古一方虽蒙其
利而能为天下兴利者几何人哉井田之法既坏沟洫
之利不行吾恐天下不能皆郑白也
重农
周人以农立国自后稷以来稼穑有教今观周礼而知
周公稼穑之教为甚详太宰九职之任一曰三农司徒
十二职之颁一曰稼穑其重农之意可知矣小司徒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0a 页 WYG0092-0108a.png
井牧立田制也遂人之沟洫兴水利也草人辨其地之
刚潟坟垆辨壤粪也稻人掌其水之畜止均写防旱潦
也一稼穑之教司徒既教之遂人又教之一耕耨之趣
酂长既趣之里宰又趣之一种稑之种舍人既县之司
稼又辨之一美恶之地旅师既等之土均又均之用力
不过三日恐其夺民时也起役无过一人虑其妨农业
也田不耕者出屋粟惧其游惰而不勤也民无职者出
夫布忧其舍本而趋末也甸师何预于农而帅属以耕
刚潟坟垆辨壤粪也稻人掌其水之畜止均写防旱潦
也一稼穑之教司徒既教之遂人又教之一耕耨之趣
酂长既趣之里宰又趣之一种稑之种舍人既县之司
稼又辨之一美恶之地旅师既等之土均又均之用力
不过三日恐其夺民时也起役无过一人虑其妨农业
也田不耕者出屋粟惧其游惰而不勤也民无职者出
夫布忧其舍本而趋末也甸师何预于农而帅属以耕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0b 页 WYG0092-0108b.png
王籍所以劝天下之力田内宰何关于农而帅宫以献
王种所以示天下之重谷尝之日预卜来岁之芟而为
田业荒芜之虑社之日预卜来岁之稼而为旱乾水溢
之备其始也于田祖而祈年以祈农事其终也享百神
而祭蜡以报农功凡有可以佐百姓力农者无不设官
而劝导之且以成周盛时天下之田皆井矣天下之民
皆农矣有田可耕何患其不耕有土可稼何患其不稼
而周公必为之纤悉区画者盖以农者天下之本食者
王种所以示天下之重谷尝之日预卜来岁之芟而为
田业荒芜之虑社之日预卜来岁之稼而为旱乾水溢
之备其始也于田祖而祈年以祈农事其终也享百神
而祭蜡以报农功凡有可以佐百姓力农者无不设官
而劝导之且以成周盛时天下之田皆井矣天下之民
皆农矣有田可耕何患其不耕有土可稼何患其不稼
而周公必为之纤悉区画者盖以农者天下之本食者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1a 页 WYG0092-0108c.png
民之天农不耕则失业食不给则伤生既思所以厚其
生又思所以利其用既思所以兴其利又思所以除其
害先王拳拳重农之意如此百姓岂有不从事耒耜而
服勤田亩哉是故周诗有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在民
则有先公后私之意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在君则有先
私后公之心君民上下皆相勉以农力不啻如父兄子
弟则其农盖有不待劝矣吁先王有田以授民且为之
区画如此后世民有欲耕而无田者上之人乃坐视而
生又思所以利其用既思所以兴其利又思所以除其
害先王拳拳重农之意如此百姓岂有不从事耒耜而
服勤田亩哉是故周诗有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在民
则有先公后私之意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在君则有先
私后公之心君民上下皆相勉以农力不啻如父兄子
弟则其农盖有不待劝矣吁先王有田以授民且为之
区画如此后世民有欲耕而无田者上之人乃坐视而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1b 页 WYG0092-0108d.png
不恤所谓劝农者足不至田亩口不问菽麦当春一游
不过应故事而已岂真有重农之意哉虽然周人虽曰
重农而实以士待农而不以农待农也六乡六遂之民
皆授田之农也乡大夫三年大比之宾兴遂大夫三岁
大比之兴氓皆于乡遂中得之耕则为井邑之农学则
游州党之序居则联夫家之数出则预閒族之书故教
之以稼穑者所以劝农也教之以游艺者所以教士也
向也民数谷数之登必拜而受之藏于天府所以重农
不过应故事而已岂真有重农之意哉虽然周人虽曰
重农而实以士待农而不以农待农也六乡六遂之民
皆授田之农也乡大夫三年大比之宾兴遂大夫三岁
大比之兴氓皆于乡遂中得之耕则为井邑之农学则
游州党之序居则联夫家之数出则预閒族之书故教
之以稼穑者所以劝农也教之以游艺者所以教士也
向也民数谷数之登必拜而受之藏于天府所以重农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2a 页 WYG0092-0109a.png
也今也贤书能书之登亦拜而受之藏于天府所以重
士也岂非士藏于农则其待农亦犹士乎诗云十月穫
稻为此春酒曰杀羔羊跻彼公堂又曰或耘或耔黍稷
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夫公堂之跻即前日穫稻之
夫髦士之烝即平日耘耔之子以此见井田之行不惟
兵农不分而士农亦不分也此其所以为良法欤
山泽
昔晏子谓齐侯曰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
士也岂非士藏于农则其待农亦犹士乎诗云十月穫
稻为此春酒曰杀羔羊跻彼公堂又曰或耘或耔黍稷
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夫公堂之跻即前日穫稻之
夫髦士之烝即平日耘耔之子以此见井田之行不惟
兵农不分而士农亦不分也此其所以为良法欤
山泽
昔晏子谓齐侯曰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2b 页 WYG0092-0109b.png
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
人入从其征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是以民人苦疾夫妇
皆诅晏子之为是言也是知山泽之利先王未尝不与
民共之也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
地沃饶而近盬韩献子独不可曰山泽林盬国之宝也
国饶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献子之为是言也是知
山泽之利先王以来未尝禁民自取之也是故古之名
山大泽不以封诸侯而九州山川泽薮之名皆职方氏
人入从其征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是以民人苦疾夫妇
皆诅晏子之为是言也是知山泽之利先王未尝不与
民共之也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
地沃饶而近盬韩献子独不可曰山泽林盬国之宝也
国饶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献子之为是言也是知
山泽之利先王以来未尝禁民自取之也是故古之名
山大泽不以封诸侯而九州山川泽薮之名皆职方氏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3a 页 WYG0092-0109c.png
之所掌至于山林川泽之利害有可与侯国共者则命
山师川师辨其名而颁之使致其珍异之贡而已夫不
封以山泽之大者将以弭诸侯之侈心而谨天子之守
地也必颁以山泽之利者将以示诸侯之公心而均天
下之利源也先王于畿外山泽尚为之纤悉区画而况
畿内之山泽乎大抵山林川泽民之所取财用利至博
也不公其财则是山海天地之藏而为一人之私有是
与民争利也不为之禁则是山泽国家之宝而听百姓
山师川师辨其名而颁之使致其珍异之贡而已夫不
封以山泽之大者将以弭诸侯之侈心而谨天子之守
地也必颁以山泽之利者将以示诸侯之公心而均天
下之利源也先王于畿外山泽尚为之纤悉区画而况
畿内之山泽乎大抵山林川泽民之所取财用利至博
也不公其财则是山海天地之藏而为一人之私有是
与民争利也不为之禁则是山泽国家之宝而听百姓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3b 页 WYG0092-0109d.png
之自取是纵民趋利也先王不与民争山泽之利亦不
纵民趋山泽之利是以太宰以九职任万民而五曰虞
衡作山泽之材则是官不得私也至地官之属则有山
虞令万民以时斩材泽虞颁其馀于万民田猎者得以
受迹人之令取金石玉锡者得以受卝人之图羽翮齿
角之物皆山泽之农所得取絺绤草贡之材皆山泽之
农所得为以至染草灰炭疏材互蜃之物皆山泽之民
所得有也此之谓与民共财既而太宰又以九赋敛财
纵民趋山泽之利是以太宰以九职任万民而五曰虞
衡作山泽之材则是官不得私也至地官之属则有山
虞令万民以时斩材泽虞颁其馀于万民田猎者得以
受迹人之令取金石玉锡者得以受卝人之图羽翮齿
角之物皆山泽之农所得取絺绤草贡之材皆山泽之
农所得为以至染草灰炭疏材互蜃之物皆山泽之民
所得有也此之谓与民共财既而太宰又以九赋敛财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4a 页 WYG0092-0110a.png
贿而五曰山泽之赋则是民不得擅也至地官之属山
虞则掌山林而为守禁林衡则掌巡林麓之禁令以时
计林麓而赏罚之泽虞则掌国泽而为厉禁川衡则掌
巡川泽之禁令以时执犯禁者而诛罚之迹人则掌邦
田之地为厉禁而守之卝人则掌金石之地为厉禁而
守之齿角羽翮以当邦赋则角人羽人敛之絺绤草材以
当邦赋则掌葛敛之以至掌炭掌染草掌茶掌蜃之
属无不以时而徵其物也此之谓禁民趋利盖古者乡
虞则掌山林而为守禁林衡则掌巡林麓之禁令以时
计林麓而赏罚之泽虞则掌国泽而为厉禁川衡则掌
巡川泽之禁令以时执犯禁者而诛罚之迹人则掌邦
田之地为厉禁而守之卝人则掌金石之地为厉禁而
守之齿角羽翮以当邦赋则角人羽人敛之絺绤草材以
当邦赋则掌葛敛之以至掌炭掌染草掌茶掌蜃之
属无不以时而徵其物也此之谓禁民趋利盖古者乡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4b 页 WYG0092-0110b.png
遂之民皆为农农皆受田田皆出赋惟知有田之可业
不知有利之可趋独为山泽之民不专资田亩之业以
为生往往资山泽之利以为业利多而民必竞末重而
农必轻故先王既许之以共财而必禁之使不至于趋
利以逐末二者并行而不相悖此其所以无旷土而无
游民欤自齐桓公问管仲何以为国而管仲对以惟官
山海为可耳于是盐筴之利始为侯国之私而先王与
民共财之意失矣此山泽之一变也汉人以山泽租税
不知有利之可趋独为山泽之民不专资田亩之业以
为生往往资山泽之利以为业利多而民必竞末重而
农必轻故先王既许之以共财而必禁之使不至于趋
利以逐末二者并行而不相悖此其所以无旷土而无
游民欤自齐桓公问管仲何以为国而管仲对以惟官
山海为可耳于是盐筴之利始为侯国之私而先王与
民共财之意失矣此山泽之一变也汉人以山泽租税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5a 页 WYG0092-0110c.png
共奉养归之少府若私之也然赋虽居上利犹在民至
吴王国处东南得以招集亡命铸山煮海以富其国遂
至叛逆而先王禁民趋利之意又失矣此山泽之再变
也迨失鬻大治如孔仅咸阳者出乃尽取天下郡县盐
铁之利干归公上一孔不遗于是山泽之赋皆变为𣙜
利矣此山泽之三变也自时厥后邦计惟盐铁之是资
国命惟盐铁之是议吁周人山泽之赋果有所谓盐铁
者乎
吴王国处东南得以招集亡命铸山煮海以富其国遂
至叛逆而先王禁民趋利之意又失矣此山泽之再变
也迨失鬻大治如孔仅咸阳者出乃尽取天下郡县盐
铁之利干归公上一孔不遗于是山泽之赋皆变为𣙜
利矣此山泽之三变也自时厥后邦计惟盐铁之是资
国命惟盐铁之是议吁周人山泽之赋果有所谓盐铁
者乎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5b 页 WYG0092-0110d.png
囿游
苑囿游观之戒古人常凛凛于此淫乐游逸舜无是也
而戒刑焉外则禽荒禹无是也而训作焉恒于游畋汤
无是也而常以是相儆焉盘于游田文王无是也而每
以是自防焉观古人以游田逸乐为戒则必不为苑囿
之美游观之丽矣尝读诗至灵台有曰王在灵囿麀鹿
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则文王之有囿明矣文王之
囿方七十里孟子曰于传有之孟子虽不尽信其有而
苑囿游观之戒古人常凛凛于此淫乐游逸舜无是也
而戒刑焉外则禽荒禹无是也而训作焉恒于游畋汤
无是也而常以是相儆焉盘于游田文王无是也而每
以是自防焉观古人以游田逸乐为戒则必不为苑囿
之美游观之丽矣尝读诗至灵台有曰王在灵囿麀鹿
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则文王之有囿明矣文王之
囿方七十里孟子曰于传有之孟子虽不尽信其有而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6a 页 WYG0092-0111a.png
亦未尝言其无也文王罔敢盘于游田胡为而为灵囿
之作盖游田不可盘而苑囿亦不可无也游观之心天
理之所必有人情之所不能无循理而不流者圣人之
所以尽其性也纵情而不返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
古人为苑囿游观之地固非纵情而灭其天亦惟循理
而尽其性焉耳周礼囿人一官掌囿游以牧百兽郑氏
谓囿若汉之苑游为离宫养兽以宴乐视之如汉掖庭
有鸟兽自熊虎孔雀至于狐狸凫鹤焉尝观周公作无
之作盖游田不可盘而苑囿亦不可无也游观之心天
理之所必有人情之所不能无循理而不流者圣人之
所以尽其性也纵情而不返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
古人为苑囿游观之地固非纵情而灭其天亦惟循理
而尽其性焉耳周礼囿人一官掌囿游以牧百兽郑氏
谓囿若汉之苑游为离宫养兽以宴乐视之如汉掖庭
有鸟兽自熊虎孔雀至于狐狸凫鹤焉尝观周公作无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6b 页 WYG0092-0111b.png
逸以戒成王必曰尔其无淫于逸于游于田今设囿游
以为宴乐之玩安能禁成王之逸游也哉盖以一人而
尊居万乘富有四海安能尽绝其逸游之乐使之坐受
束缚如牛马然财用固有节不能尽禁其玩好膳羞固
有常不能尽彻其珍异服器固有制而亦不能尽绝其
燕亵宫室固有度而亦不能尽塞其囿游如必使之耳
目有所不得玩手足有所不得佚心意有所不得通夫
人且不能以自克而亦何乐于为君也一旦人情有所
以为宴乐之玩安能禁成王之逸游也哉盖以一人而
尊居万乘富有四海安能尽绝其逸游之乐使之坐受
束缚如牛马然财用固有节不能尽禁其玩好膳羞固
有常不能尽彻其珍异服器固有制而亦不能尽绝其
燕亵宫室固有度而亦不能尽塞其囿游如必使之耳
目有所不得玩手足有所不得佚心意有所不得通夫
人且不能以自克而亦何乐于为君也一旦人情有所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7a 页 WYG0092-0111c.png
不能堪天理有所不能制淫壑一开堤防一决则将奔
突横流而不可禦将有盘游无度而为有洛之畋流连
无厌而为琼台之观岂特囿游而已哉然周公之设囿
游也惟以刖者守之如阍人所谓每门四人囿游亦如
之是也以刖者而守囿则天子不近刑人而刖者亦不
能从王而为驰逐禽兽之事矣囿人以中士四人下士
八人为之其徒有八十人所以牧百兽也宾客丧祭则
共其兽物而已虽名囿游而无一语及宴游之事观夏
突横流而不可禦将有盘游无度而为有洛之畋流连
无厌而为琼台之观岂特囿游而已哉然周公之设囿
游也惟以刖者守之如阍人所谓每门四人囿游亦如
之是也以刖者而守囿则天子不近刑人而刖者亦不
能从王而为驰逐禽兽之事矣囿人以中士四人下士
八人为之其徒有八十人所以牧百兽也宾客丧祭则
共其兽物而已虽名囿游而无一语及宴游之事观夏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7b 页 WYG0092-0111d.png
官小臣王燕出入则前驱郑氏谓若令游观于苑是成
王未尝不为游观也而小臣以太仆之属为之前驱又
岂有驰逐禽兽之事哉郑氏以囿比汉苑以游比汉官
以兽比汉兽则周之制果有如汉之丽者吾恐后人因
之苑囿未必无增而先有系兔伐狐之习池籞未必能
罢而必有射熊布骑之猎矣观周公之作周礼其言囿
游也止于牧兽正所以存人君天理之乐而示之以制
度之俭观郑氏之注周礼其言囿游也比之离宫适所
王未尝不为游观也而小臣以太仆之属为之前驱又
岂有驰逐禽兽之事哉郑氏以囿比汉苑以游比汉官
以兽比汉兽则周之制果有如汉之丽者吾恐后人因
之苑囿未必无增而先有系兔伐狐之习池籞未必能
罢而必有射熊布骑之猎矣观周公之作周礼其言囿
游也止于牧兽正所以存人君天理之乐而示之以制
度之俭观郑氏之注周礼其言囿游也比之离宫适所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8a 页 WYG0092-0112a.png
以开人君人欲之纵而导之以制度之奢
制禄
北宫锜问周室班爵禄如何孟子告以其详不可得闻
则是周人制禄之法至战国无存矣考之周礼周官三
百六十当有禄秩多寡之制内史掌王制禄则赞为之
以方出之是禄秩必有定数也司禄中士四人下士八
人郑氏以为王班禄则是禄秩之制内史赞之而司禄
班之夫周人法天地四时以建官定三百六十以分属
制禄
北宫锜问周室班爵禄如何孟子告以其详不可得闻
则是周人制禄之法至战国无存矣考之周礼周官三
百六十当有禄秩多寡之制内史掌王制禄则赞为之
以方出之是禄秩必有定数也司禄中士四人下士八
人郑氏以为王班禄则是禄秩之制内史赞之而司禄
班之夫周人法天地四时以建官定三百六十以分属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8b 页 WYG0092-0112b.png
至于禄秩之掌亦必以天之司禄而命官既法天以建
官复体天以制禄今司禄之官独缺何也意者周人班
禄之制诸侯恶其害己而去其籍遂缺而不复传欤然
司禄之言虽缺而散见于他书者尚可得而考也大扺
古者赋禄以田公卿大夫有功德者皆有采地如百里
七十里五十里之国是也其未有采地者必有圭田如
载师之士田孟子所谓卿以下必有圭田是也王制曰
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三公之田
官复体天以制禄今司禄之官独缺何也意者周人班
禄之制诸侯恶其害己而去其籍遂缺而不复传欤然
司禄之言虽缺而散见于他书者尚可得而考也大扺
古者赋禄以田公卿大夫有功德者皆有采地如百里
七十里五十里之国是也其未有采地者必有圭田如
载师之士田孟子所谓卿以下必有圭田是也王制曰
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三公之田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9a 页 WYG0092-0112c.png
视诸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庸孟子亦同此
分田制禄之等然也以是推之则周人班禄之意可知
矣其不可以受田者则有稍食王宫之宿卫则宫正均
其稍食后宫之人民则内宰均其稍食至于士庶子及
众庶在外之守城郭沟池者则掌固均其稍食驭夫圉
师府史之吏在宫中者则校人等其稍食内外朝官吏
留治文书者则稿人共其冗食若此者所颁有常数所
给有定员其禄秩则出于廪人之所藏以待匪颁赒赐
分田制禄之等然也以是推之则周人班禄之意可知
矣其不可以受田者则有稍食王宫之宿卫则宫正均
其稍食后宫之人民则内宰均其稍食至于士庶子及
众庶在外之守城郭沟池者则掌固均其稍食驭夫圉
师府史之吏在宫中者则校人等其稍食内外朝官吏
留治文书者则稿人共其冗食若此者所颁有常数所
给有定员其禄秩则出于廪人之所藏以待匪颁赒赐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39b 页 WYG0092-0112d.png
稍食者司禄取之于此而颁之于宫正内宰等官使之
相均给欤夫周人之班禄必使司禄班之使宫正内宰
等官自给之不独杜官吏之侵欺而且有以养士大夫
之廉耻今世班禄有所谓打请有所谓养夯尽丛聚在
粮料院而使士大夫自请甚非养廉耻之意伊川所以
在讲筵不请俸只缘不免持状而请岂有庖人继肉廪
人继粟之意哉或者则曰公卿大夫分田制禄可也庶
人在官者不啻万数不知以何赋禄之案王制孟子曰
相均给欤夫周人之班禄必使司禄班之使宫正内宰
等官自给之不独杜官吏之侵欺而且有以养士大夫
之廉耻今世班禄有所谓打请有所谓养夯尽丛聚在
粮料院而使士大夫自请甚非养廉耻之意伊川所以
在讲筵不请俸只缘不免持状而请岂有庖人继肉廪
人继粟之意哉或者则曰公卿大夫分田制禄可也庶
人在官者不啻万数不知以何赋禄之案王制孟子曰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0a 页 WYG0092-0113a.png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所𫉬
如上农夫食九人至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
以是为差王畿千里之地提封百万井公田什一之税
岂不足以禄庶人在官者哉虽然禄不苟班食不苟制
司士一官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必
有其功而后可以制其禄必任其事而后可以食其禄
无功而受禄不事而素餐亦周官之所不容也是故宫
正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内宰岁终则会
如上农夫食九人至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
以是为差王畿千里之地提封百万井公田什一之税
岂不足以禄庶人在官者哉虽然禄不苟班食不苟制
司士一官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必
有其功而后可以制其禄必任其事而后可以食其禄
无功而受禄不事而素餐亦周官之所不容也是故宫
正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内宰岁终则会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0b 页 WYG0092-0113b.png
其稍食稽其功事正岁则均其稍食施其功事岂有食
浮于事者耶不惟是尔医师岁终则稽其事以制其食
槁人则乘其事而下上其食一医工之微且必求其事
之与食相副则三百六十官之属岂有功忝于禄者耶
审乎此则司禄之官虽阙而班禄之意可得而言矣
礼经会元卷三上
浮于事者耶不惟是尔医师岁终则稽其事以制其食
槁人则乘其事而下上其食一医工之微且必求其事
之与食相副则三百六十官之属岂有功忝于禄者耶
审乎此则司禄之官虽阙而班禄之意可得而言矣
礼经会元卷三上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礼经会元卷三下 宋 叶时 撰
祭祀
中庸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
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盖天之胙君实为神主
君之受命惟典神天商辛惟不祀上帝神祇遗厥先宗
庙不祀此天之所以致罚于商而武王之所以数罪于
受也周公继志述事敢不致孝于鬼神也哉周礼一书
礼经会元卷三下 宋 叶时 撰
祭祀
中庸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
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盖天之胙君实为神主
君之受命惟典神天商辛惟不祀上帝神祇遗厥先宗
庙不祀此天之所以致罚于商而武王之所以数罪于
受也周公继志述事敢不致孝于鬼神也哉周礼一书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1b 页
所以言祭祀之礼甚详也大宗伯掌礼者也而首及于
天神人鬼地示之三礼五礼异用而首以吉礼居其先
此正虞朝秩宗典朕三礼之意然太宰以八则治都鄙
一曰祭祀以九贡致邦用一曰祀贡以九式节财用一
曰祭祀之式以祭祀居其首而以式法均其财岂无典
礼等级之辨哉夫祭莫大于郊丘莫尊于宗庙其次社
稷其次山川百神于是乎有禋祀实柴槱燎之礼以祀
天神有血祭狸沈副辜之礼以祭地示有肆献祼馈食
天神人鬼地示之三礼五礼异用而首以吉礼居其先
此正虞朝秩宗典朕三礼之意然太宰以八则治都鄙
一曰祭祀以九贡致邦用一曰祀贡以九式节财用一
曰祭祀之式以祭祀居其首而以式法均其财岂无典
礼等级之辨哉夫祭莫大于郊丘莫尊于宗庙其次社
稷其次山川百神于是乎有禋祀实柴槱燎之礼以祀
天神有血祭狸沈副辜之礼以祭地示有肆献祼馈食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2a 页
祠礿尝烝之礼以享人鬼天神地示之祭一岁间举而
宗庙人鬼之享四时特详此周礼尤详于庙享之礼也
且先王致严于祭祀者惟曰牺牲曰粢盛曰豆笾曰尊
彝曰圭币而已今以周礼考之太宰赞王牲司徒奉牛
牲宗伯省牲镬司马奉马牲司寇奉犬牲小宗伯毛六
牲颁之于五官肆师则典牺牲系于职人牧人牧牲牛
人共牛羊人掌羊犬人掌犬鸡人掌鸡射人赞射牲封
人歌舞牲太祝则辨牲号此严于牺牲之奉然也甸师
宗庙人鬼之享四时特详此周礼尤详于庙享之礼也
且先王致严于祭祀者惟曰牺牲曰粢盛曰豆笾曰尊
彝曰圭币而已今以周礼考之太宰赞王牲司徒奉牛
牲宗伯省牲镬司马奉马牲司寇奉犬牲小宗伯毛六
牲颁之于五官肆师则典牺牲系于职人牧人牧牲牛
人共牛羊人掌羊犬人掌犬鸡人掌鸡射人赞射牲封
人歌舞牲太祝则辨牲号此严于牺牲之奉然也甸师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2b 页
掌耕王籍共粢盛内世妇则帅女宫而为粢盛外世妇
则帅六宫共粢盛廪人则掌神仓之谷以共接盛舂人
则掌米物共粢盛𩟄人掌凡祭祀共盛小宗伯则辨六
齍之名物肆师则表粢盛太祝则办粢号此严于粢盛
之奉然也笾人则掌四笾之实醢人则掌四豆之实内
宗则掌宗庙加豆笾外宗庙佐王后荐视豆笾此则陈
豆笾之礼然也酒正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司尊
彝则掌六尊六彝郁人和郁鬯鬯人共鬯此则陈尊彝
则帅六宫共粢盛廪人则掌神仓之谷以共接盛舂人
则掌米物共粢盛𩟄人掌凡祭祀共盛小宗伯则辨六
齍之名物肆师则表粢盛太祝则办粢号此严于粢盛
之奉然也笾人则掌四笾之实醢人则掌四豆之实内
宗则掌宗庙加豆笾外宗庙佐王后荐视豆笾此则陈
豆笾之礼然也酒正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司尊
彝则掌六尊六彝郁人和郁鬯鬯人共鬯此则陈尊彝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3a 页
之礼然也太宰小宰则宰玉币大宗伯则作玉器奉玉
齍肆师则用牲币典瑞则奉玉器天府则陈宝玉太祝
则辨币号此则奉圭币之礼然也盖人君之所以奉承
祭祀牺牲必成粢盛必洁和气美羹之必陈嘉王量币
之必备不如是不足以致诚敬焉耳其他如司服执王
之吉服幕人共帷幕幄帟掌次张邸帟案司几筵设祀
先王胙席无非整肃乎祭祀之美修饰乎祭祀之容亦
可谓齐明盛服非礼不动者矣然古人所以交于神明
齍肆师则用牲币典瑞则奉玉器天府则陈宝玉太祝
则辨币号此则奉圭币之礼然也盖人君之所以奉承
祭祀牺牲必成粢盛必洁和气美羹之必陈嘉王量币
之必备不如是不足以致诚敬焉耳其他如司服执王
之吉服幕人共帷幕幄帟掌次张邸帟案司几筵设祀
先王胙席无非整肃乎祭祀之美修饰乎祭祀之容亦
可谓齐明盛服非礼不动者矣然古人所以交于神明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3b 页
初非繁文缛仪而已铏羹之共而大羹之设散盐之共
而苦盐之尚醴酒之陈而玄酒之贵画布之幂而疏布
之用无非贵本反始未尝贵滋味而美多品也然则交
于神明者其必有道乎案大司乐乃分乐而序之以祭
以享以祀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裸物
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邱陵之示四变而致毛
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
及天神又曰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八变则地示
而苦盐之尚醴酒之陈而玄酒之贵画布之幂而疏布
之用无非贵本反始未尝贵滋味而美多品也然则交
于神明者其必有道乎案大司乐乃分乐而序之以祭
以享以祀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裸物
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邱陵之示四变而致毛
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
及天神又曰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八变则地示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4a 页
皆出可得而礼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物何所致而鬼
神祇果何所降邪考之于文不过声音节奏耳始焉格
天神地祇人鬼以礼终焉格天神地祇人鬼以乐是岂
声音节奏之所能感哉盖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
和形之于祭祀享之时既有以合其序写之于奏歌舞
之际又有以合其和先王之所以交于神明者盖于此
乎寓勿勿乎其欲享也洋洋乎其如在也岂必真见其
来而后谓之致真睹其出而后谓之礼哉故曰神之格
神祇果何所降邪考之于文不过声音节奏耳始焉格
天神地祇人鬼以礼终焉格天神地祇人鬼以乐是岂
声音节奏之所能感哉盖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
和形之于祭祀享之时既有以合其序写之于奏歌舞
之际又有以合其和先王之所以交于神明者盖于此
乎寓勿勿乎其欲享也洋洋乎其如在也岂必真见其
来而后谓之致真睹其出而后谓之礼哉故曰神之格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4b 页
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诚之不可掩如此哉然不特此
而已尔乐师及彻则帅学士而歌彻彻雍诗也诗曰有
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夫雍雍和也肃
肃敬也彻乐而必歌雍者是其慎终如始也人情敬于
始者或怠于终和于暂者或戾于久于祭之始宜其来
之雍雍至之肃肃于祭之终居然犹不失其和且敬者
诚之至也此先王所以交于神明之道也若夫辨祭祀
之名商祭器之义则有先儒议论在
而已尔乐师及彻则帅学士而歌彻彻雍诗也诗曰有
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夫雍雍和也肃
肃敬也彻乐而必歌雍者是其慎终如始也人情敬于
始者或怠于终和于暂者或戾于久于祭之始宜其来
之雍雍至之肃肃于祭之终居然犹不失其和且敬者
诚之至也此先王所以交于神明之道也若夫辨祭祀
之名商祭器之义则有先儒议论在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5a 页
郊庙
周官祀典愚既略论之矣有如郊丘之分合宗庙之禘
祫此尤祭祀之大者诸儒纷纷之论不得不辨中庸曰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者其如示诸斯乎甚矣
郊禘之制不可不明也案大司乐冬日至地上圜丘之
制则曰礼天神夏日至泽中方丘之制则曰礼地祇圜
丘礼天方丘礼地则天地分祭明矣天神则昊天上帝
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之𩔖是也圜丘祭天则
周官祀典愚既略论之矣有如郊丘之分合宗庙之禘
祫此尤祭祀之大者诸儒纷纷之论不得不辨中庸曰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者其如示诸斯乎甚矣
郊禘之制不可不明也案大司乐冬日至地上圜丘之
制则曰礼天神夏日至泽中方丘之制则曰礼地祇圜
丘礼天方丘礼地则天地分祭明矣天神则昊天上帝
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之𩔖是也圜丘祭天则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5b 页
合天神礼之地祇则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
物之类是也方丘祭地则合地祇礼之康成谓天神主
北辰地祇主昆崙且以为皆禘大祭则非矣盖冬至阳
生天属阳故冬至于圜丘阳位以礼天神夏至阴生地
属阴故夏至于方丘阴位以祭地祇此天神地祇之祭
必求诸阴阳之义亦如礼东方则以立春礼青帝于东
郊礼南方则以立夏礼赤帝于南郊礼西方则以立秋
礼白帝于西郊礼北方则以立冬礼黑帝于北郊此则
物之类是也方丘祭地则合地祇礼之康成谓天神主
北辰地祇主昆崙且以为皆禘大祭则非矣盖冬至阳
生天属阳故冬至于圜丘阳位以礼天神夏至阴生地
属阴故夏至于方丘阴位以祭地祇此天神地祇之祭
必求诸阴阳之义亦如礼东方则以立春礼青帝于东
郊礼南方则以立夏礼赤帝于南郊礼西方则以立秋
礼白帝于西郊礼北方则以立冬礼黑帝于北郊此则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6a 页
有分祭之礼也先儒以为合祭者徒见诗言昊天有成
命郊祀天地也则曰郊祀无天地之分不知诗人但见
郊祀天地皆歌此诗何尝言其合祭也况周礼掌次王
大旅上帝则设毡案设皇邸司裘为大裘以共王祀天
之服皆言天而不及地宗伯六器则以苍璧礼天黄琮
礼地是天地之礼玉有别也典瑞则以四圭祀天两圭
祀地是天地之祀玉不同也小宗伯言五帝且兆于四
郊而不言与昊天上帝同郊祀况可与后土地祇合祭
命郊祀天地也则曰郊祀无天地之分不知诗人但见
郊祀天地皆歌此诗何尝言其合祭也况周礼掌次王
大旅上帝则设毡案设皇邸司裘为大裘以共王祀天
之服皆言天而不及地宗伯六器则以苍璧礼天黄琮
礼地是天地之礼玉有别也典瑞则以四圭祀天两圭
祀地是天地之祀玉不同也小宗伯言五帝且兆于四
郊而不言与昊天上帝同郊祀况可与后土地祇合祭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6b 页
乎愚故谓郊丘分合之说当以周礼为定案大宗伯曰
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礿尝烝享先王
则宗庙之祭名明矣庙享之制始献有祼鬯礼既祼而
献有荐腥礼既荐而肆有荐熟礼既荐而馈有馈食礼
凡四时之祭皆然也郑康成谓庙祭有此六享以祫言
肆献祼以禘言馈食则非矣盖天子四时之祭则曰春
祠夏礿秋尝冬烝三年大祭则曰禘王者禘其祖之所
自出也诸侯三年大祭则曰祫合祭于祖庙也大夫三
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礿尝烝享先王
则宗庙之祭名明矣庙享之制始献有祼鬯礼既祼而
献有荐腥礼既荐而肆有荐熟礼既荐而馈有馈食礼
凡四时之祭皆然也郑康成谓庙祭有此六享以祫言
肆献祼以禘言馈食则非矣盖天子四时之祭则曰春
祠夏礿秋尝冬烝三年大祭则曰禘王者禘其祖之所
自出也诸侯三年大祭则曰祫合祭于祖庙也大夫三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7a 页
年之祭则曰殷殷以少牢是也(春秋/传)周礼以肆献祼馈
食之礼加于四时祭祀之上谓禘与四时之祭皆然也
有如朝士之笾豆谓荐腥时即献也馈食之笾豆谓荐
熟时即肆也此可知其祠礿尝烝皆用此礼也先儒兼
言禘祫者徒见鲁文公即位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太庙
是三年丧毕祫于太祖明年春又禘于太庙则曰宗庙
有禘祫之名不知鲁之禘祭是僭天子之礼圣人以为
非何尝言天子亦祫诸侯亦禘也况司尊彝言祠礿则
食之礼加于四时祭祀之上谓禘与四时之祭皆然也
有如朝士之笾豆谓荐腥时即献也馈食之笾豆谓荐
熟时即肆也此可知其祠礿尝烝皆用此礼也先儒兼
言禘祫者徒见鲁文公即位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太庙
是三年丧毕祫于太祖明年春又禘于太庙则曰宗庙
有禘祫之名不知鲁之禘祭是僭天子之礼圣人以为
非何尝言天子亦祫诸侯亦禘也况司尊彝言祠礿则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7b 页
有朝践再献之礼尝烝则有朝献馈献之礼追享朝享
则有朝践再献之礼是四时之祭皆有肆献馈食之礼
也宗伯未尝别其为禘祭之名禘祭且不见与四时之
祭并言之况可与诸侯祫祭之礼相混乎愚故谓宗庙
禘祫之说当以周礼为据或者又曰郊有六天之名庙
有七庙之制可得闻欤曰此亦当以周礼为正也案大
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郑司
农以昊天为昊天以上帝为玄天固非也郑康成以昊
则有朝践再献之礼是四时之祭皆有肆献馈食之礼
也宗伯未尝别其为禘祭之名禘祭且不见与四时之
祭并言之况可与诸侯祫祭之礼相混乎愚故谓宗庙
禘祫之说当以周礼为据或者又曰郊有六天之名庙
有七庙之制可得闻欤曰此亦当以周礼为正也案大
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郑司
农以昊天为昊天以上帝为玄天固非也郑康成以昊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8a 页
天上帝为北辰耀魄宝青帝为灵威仰赤帝为赤熛怒
黄帝为含枢纽白帝为白招拒黑帝为汁光纪帝有异
名于是六天之说至唐而未定吁天帝果可以六名乎
尝观郊祀配天明堂配帝盖以冬至物生之时总祀天
神于圆丘而配以祖故曰配天季秋物成之时专祀上
帝于明堂而配以父故曰配帝周礼本无明堂祀帝之
文惟典瑞曰四圭以配天旅上帝盖祀天则总天神旅
帝则专上帝尔非谓天有异名也大抵以形体谓之天
黄帝为含枢纽白帝为白招拒黑帝为汁光纪帝有异
名于是六天之说至唐而未定吁天帝果可以六名乎
尝观郊祀配天明堂配帝盖以冬至物生之时总祀天
神于圆丘而配以祖故曰配天季秋物成之时专祀上
帝于明堂而配以父故曰配帝周礼本无明堂祀帝之
文惟典瑞曰四圭以配天旅上帝盖祀天则总天神旅
帝则专上帝尔非谓天有异名也大抵以形体谓之天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8b 页
以主宰谓之帝昊天上帝则主宰乎天者也五帝五行
之精气则主宰乎四时故月令以太皞炎帝少皞颛帝
黄帝五德之帝配而食焉如勾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
之官配五行之神此所以有天帝之分乌可以谶纬之
书而立为六天之说乎案小宗伯曰辨庙祧之昭穆守
祧曰守先王先公之庙祧郑康成曰祧迁主所藏之庙
自始祖之后为昭穆又曰庙谓太祖之庙及三昭三穆
迁主所藏曰祧庙主有迁于是有毁庙之议汉儒纷纷
之精气则主宰乎四时故月令以太皞炎帝少皞颛帝
黄帝五德之帝配而食焉如勾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
之官配五行之神此所以有天帝之分乌可以谶纬之
书而立为六天之说乎案小宗伯曰辨庙祧之昭穆守
祧曰守先王先公之庙祧郑康成曰祧迁主所藏之庙
自始祖之后为昭穆又曰庙谓太祖之庙及三昭三穆
迁主所藏曰祧庙主有迁于是有毁庙之议汉儒纷纷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9a 页
亦至唐而莫定吁祖庙果可以毁言乎尝观商书谓七
世之庙可以观德盖以太祖之庙父曰昭子曰穆昭为
昭庙穆为穆庙昭穆各三其馀各以世代迭迁故曰七
世之庙周孔且无迁庙藏主之文惟𨽻仆曰掌五寝注
以为五庙之寝盖寝庙有五寝犹明堂有五室尔非谓
祧庙无寝也大抵正庙则为庙远庙则为祧古人言藏
主于庙只言祧而不言迁后人言迁主于庙只言迁而
不言毁故记礼以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其
世之庙可以观德盖以太祖之庙父曰昭子曰穆昭为
昭庙穆为穆庙昭穆各三其馀各以世代迭迁故曰七
世之庙周孔且无迁庙藏主之文惟𨽻仆曰掌五寝注
以为五庙之寝盖寝庙有五寝犹明堂有五室尔非谓
祧庙无寝也大抵正庙则为庙远庙则为祧古人言藏
主于庙只言祧而不言迁后人言迁主于庙只言迁而
不言毁故记礼以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其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49b 页
迁主则合为祧庙而祭之其庙则修治之以奉新主未
尝毁之此所以有庙祧之名也乌可以汉儒之语而遂
疑七庙之制乎愚故谓天帝之名宗庙之制亦当以周
礼为正
宾礼
太宰以礼待宾客之治而朝觐宗遇会同之名则详于
宗伯宗伯既以宾礼亲邦国而朝觐宗遇会同之制则
详于行人其礼籍则掌于小行人其摈相则掌于司仪
尝毁之此所以有庙祧之名也乌可以汉儒之语而遂
疑七庙之制乎愚故谓天帝之名宗庙之制亦当以周
礼为正
宾礼
太宰以礼待宾客之治而朝觐宗遇会同之名则详于
宗伯宗伯既以宾礼亲邦国而朝觐宗遇会同之制则
详于行人其礼籍则掌于小行人其摈相则掌于司仪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0a 页
其传达则掌于行夫其牢礼则掌于掌客其守卫则有
环人其送迎则有掌讶其结好则有掌交至于六官三
百六十属太半皆预宾客朝觐会同之事先王之于宾
礼岂徒为是纤悉委曲繁文而已哉大宗伯曰以宾客
亲邦国大行人亦曰掌宾客礼以亲诸侯盖礼之以宾
则灿然有文以相接待之以亲则欢然有恩以相爱易
之比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盖谓是也然考之宗伯
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郑康成谓六服之内四
环人其送迎则有掌讶其结好则有掌交至于六官三
百六十属太半皆预宾客朝觐会同之事先王之于宾
礼岂徒为是纤悉委曲繁文而已哉大宗伯曰以宾客
亲邦国大行人亦曰掌宾客礼以亲诸侯盖礼之以宾
则灿然有文以相接待之以亲则欢然有恩以相爱易
之比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盖谓是也然考之宗伯
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郑康成谓六服之内四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0b 页
方以时分来名殊礼异曰名殊则是曰礼异则非宗固
曰尊而朝觐之礼独非尊王乎觐固曰勤而宗遇之礼
独不勤王乎又案大行人曰春朝而图天下之事秋觐
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
虑春为图事则觐于秋者无事可图乎夏为陈谟则遇
于冬者无谟可陈乎不知周人胡为如是分别也至于
时见曰会则诸侯以有事而会非常朝也行人曰时会
以发四方之禁是也殷见曰同则诸侯以王不巡守之
曰尊而朝觐之礼独非尊王乎觐固曰勤而宗遇之礼
独不勤王乎又案大行人曰春朝而图天下之事秋觐
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
虑春为图事则觐于秋者无事可图乎夏为陈谟则遇
于冬者无谟可陈乎不知周人胡为如是分别也至于
时见曰会则诸侯以有事而会非常朝也行人曰时会
以发四方之禁是也殷见曰同则诸侯以王不巡守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1a 页
岁而尽来朝亦非常朝也行人曰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是也会同之义固无可疑朝宗觐遇之名若是分则何
邪案行人曰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采
服四岁卫服五岁要服六岁蕃国世一见先王以是为
疏数之节者以其地之远近也因地以辨服因服以制
朝近者不疏远者不数不疏则不至于怠不数则不至
于疲然则春夏秋冬之制随其地之远近因其朝之疏
数分其时之先后故殊其名而别之尔春者物之始天
是也会同之义固无可疑朝宗觐遇之名若是分则何
邪案行人曰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采
服四岁卫服五岁要服六岁蕃国世一见先王以是为
疏数之节者以其地之远近也因地以辨服因服以制
朝近者不疏远者不数不疏则不至于怠不数则不至
于疲然则春夏秋冬之制随其地之远近因其朝之疏
数分其时之先后故殊其名而别之尔春者物之始天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1b 页
下政事从此始矣朝有始初之义故于朝而图事夏者
物之亨天下谋谟从此通矣宗有嘉会之义故于宗而
陈谟秋者物之遂邦国功勋至此成矣觐有服勤之义
故于觐而比功冬者物之藏诸侯思惠至是定矣遇有
聚会之义故于遇而协虑曰天下国家诸侯者互文也
是通天下邦国诸侯皆然也宗伯亦总言其大纲行人
亦姑举其大槩尔春朝者非专春朝秋觐者非专秋觐
图事者非专图事比功者非专比功通四时皆然不然
物之亨天下谋谟从此通矣宗有嘉会之义故于宗而
陈谟秋者物之遂邦国功勋至此成矣觐有服勤之义
故于觐而比功冬者物之藏诸侯思惠至是定矣遇有
聚会之义故于遇而协虑曰天下国家诸侯者互文也
是通天下邦国诸侯皆然也宗伯亦总言其大纲行人
亦姑举其大槩尔春朝者非专春朝秋觐者非专秋觐
图事者非专图事比功者非专比功通四时皆然不然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2a 页
则书言巢伯来朝是南方来朝也岂必东方春朝而言
图事乎诗称韩侯入觐是北方入觐也岂必西方秋觐
而言比功乎虽然诸侯见王固有六礼而天子所以待
诸侯者果何礼哉宾礼虽止于时聘曰问殷頫曰视而
已而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
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又见于嘉礼之中以荒
政哀凶礼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
乱又见于凶礼之中行人亦曰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
图事乎诗称韩侯入觐是北方入觐也岂必西方秋觐
而言比功乎虽然诸侯见王固有六礼而天子所以待
诸侯者果何礼哉宾礼虽止于时聘曰问殷頫曰视而
已而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
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又见于嘉礼之中以荒
政哀凶礼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
乱又见于凶礼之中行人亦曰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2b 页
頫以除诸侯之慝又曰閒问以谕志归脤以交福贺庆
以赞喜致禬以补灾掌于宗伯者既如彼其详掌于行
人者复如此之厚其恩意岂不至哉不特此尔一岁遍
存三岁遍頫五岁遍省七岁谕言语协辞命九岁谕书
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修法则十有二岁
王巡守殷国观此则王之所以抚诸侯尤详于诸侯之
所以朝王也是故周人巡守之礼必待十有二年似不
若虞朝五载之数而其所以与诸侯相亲者无一岁而
以赞喜致禬以补灾掌于宗伯者既如彼其详掌于行
人者复如此之厚其恩意岂不至哉不特此尔一岁遍
存三岁遍頫五岁遍省七岁谕言语协辞命九岁谕书
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修法则十有二岁
王巡守殷国观此则王之所以抚诸侯尤详于诸侯之
所以朝王也是故周人巡守之礼必待十有二年似不
若虞朝五载之数而其所以与诸侯相亲者无一岁而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3a 页
不相问周官曰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此亦
言其大槩尔六年之间诸侯之朝王者多矣岂特如卫
服五岁一见哉十有二年之内王之亲诸侯者详矣岂
特十二年而方一巡守殷国哉然不特王抚诸侯之礼
如是至于侯邦之相交也先王亦为制其礼大行人曰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是每岁而使人以意相问殷
相聘也是中年而使人以礼相聘世相朝也是即位而
诸侯自以礼相朝司仪曰诸公诸侯伯子男之相为宾
言其大槩尔六年之间诸侯之朝王者多矣岂特如卫
服五岁一见哉十有二年之内王之亲诸侯者详矣岂
特十二年而方一巡守殷国哉然不特王抚诸侯之礼
如是至于侯邦之相交也先王亦为制其礼大行人曰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是每岁而使人以意相问殷
相聘也是中年而使人以礼相聘世相朝也是即位而
诸侯自以礼相朝司仪曰诸公诸侯伯子男之相为宾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3b 页
则有礼谓相朝也诸公诸侯伯子男之臣相为国客则
有礼谓相聘也盖先王建国必使小大相维使小国事
大国大国比小国于是乎有相聘相问相朝之礼虽曰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而实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
也自亲邦国之礼废而尊王之意不存自恤邦国之礼
废而亲诸侯之意浸失自侯邦相交之礼废而与国之
意又暌是故下堂而失礼者有之召会而无信者有之
来朝而不礼者有之甚至以世子而下会诸侯以侯国
有礼谓相聘也盖先王建国必使小大相维使小国事
大国大国比小国于是乎有相聘相问相朝之礼虽曰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而实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
也自亲邦国之礼废而尊王之意不存自恤邦国之礼
废而亲诸侯之意浸失自侯邦相交之礼废而与国之
意又暌是故下堂而失礼者有之召会而无信者有之
来朝而不礼者有之甚至以世子而下会诸侯以侯国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4a 页
而迭为盟主以天王而使来锡命以伯主而召狩朝王
宾礼已扫地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诸侯之朝于鲁
者三十有四而鲁之朝王所者仅两书而已书天子来
聘于鲁者八赐鲁者三归脤者一而鲁之聘问归脤者
曾不一见也鲁秉周礼且如此他可知也吁朝聘之礼
既失则强凌弱众暴寡亦何足怪哉后世不知咎此而
徒谓封建之不可行殆非知本之论
礼命
宾礼已扫地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诸侯之朝于鲁
者三十有四而鲁之朝王所者仅两书而已书天子来
聘于鲁者八赐鲁者三归脤者一而鲁之聘问归脤者
曾不一见也鲁秉周礼且如此他可知也吁朝聘之礼
既失则强凌弱众暴寡亦何足怪哉后世不知咎此而
徒谓封建之不可行殆非知本之论
礼命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4b 页
小宰官成曰听禄位以礼命礼命之崇卑禄位之所视
以为升降也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然则礼命者名
分等级之所由辨也可不谨哉今大宗伯以九仪之命
正邦国之位而典命则掌之以为诸侯五仪诸臣五等
之节郑氏曰命谓王迁秩群臣之书又曰每命异仪贵
贱之位乃正是也今以九仪考之一命受职谓始为吏
也于王朝为下士于列国为士于子男为大夫典命曰
公侯伯之士一命子男之大夫一命是也再命受服谓
以为升降也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然则礼命者名
分等级之所由辨也可不谨哉今大宗伯以九仪之命
正邦国之位而典命则掌之以为诸侯五仪诸臣五等
之节郑氏曰命谓王迁秩群臣之书又曰每命异仪贵
贱之位乃正是也今以九仪考之一命受职谓始为吏
也于王朝为下士于列国为士于子男为大夫典命曰
公侯伯之士一命子男之大夫一命是也再命受服谓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5a 页
受弁服也于王朝为中士于列国为大夫于子男为卿
典命曰公侯伯之大夫再命子男之卿再命是也三命
受位谓始有列位也于王朝为上士于列国为卿典命
曰公侯伯之卿三命是也四命受器谓受祭器也于王
朝为大夫于列国为孤于子男为适子典命曰王之大
夫四命公之孤四命子男之适子下其君一等是也五
命赐则谓赐以小国之法则也于王朝为出封之大夫
于列国则为子男典命曰子男五命王大夫出封加一
典命曰公侯伯之大夫再命子男之卿再命是也三命
受位谓始有列位也于王朝为上士于列国为卿典命
曰公侯伯之卿三命是也四命受器谓受祭器也于王
朝为大夫于列国为孤于子男为适子典命曰王之大
夫四命公之孤四命子男之适子下其君一等是也五
命赐则谓赐以小国之法则也于王朝为出封之大夫
于列国则为子男典命曰子男五命王大夫出封加一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5b 页
等是也六命赐官谓赐之得自置官也于王朝为卿于
列国为侯伯之适子典命曰王之卿六命侯伯之适子
下其君一等是也七命赐国谓赐为列国也于王朝为
出封之卿于列国为侯伯典命曰侯伯七命王之卿出
封加一等是也八命作牧谓侯伯有功德加命作州牧
也于王朝为三公于列国为公之适子典命曰王之三
公八命上公之适子下其君一等是也九命作伯谓上
公有功德故命为二伯也于列国为上公于王朝为出
列国为侯伯之适子典命曰王之卿六命侯伯之适子
下其君一等是也七命赐国谓赐为列国也于王朝为
出封之卿于列国为侯伯典命曰侯伯七命王之卿出
封加一等是也八命作牧谓侯伯有功德加命作州牧
也于王朝为三公于列国为公之适子典命曰王之三
公八命上公之适子下其君一等是也九命作伯谓上
公有功德故命为二伯也于列国为上公于王朝为出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6a 页
封之三公典命曰上公九命三公出封加一等是也宗
伯所言由小至大以示等级故合群臣与诸侯而并言
之典命所言由尊而卑以正名分故分群臣诸侯而异
言之然典命言王之公卿大夫视公侯伯子男皆降一
等出封始加一等者说者曰近君者屈远君者伸故在
朝之数以偶出封之数以奇案郑氏曰出封加一等褒
有德也愚谓礼命之加固所以褒有德亦所以重外任
夫重内而轻外者人之常情释王朝之重臣而膺侯伯
伯所言由小至大以示等级故合群臣与诸侯而并言
之典命所言由尊而卑以正名分故分群臣诸侯而异
言之然典命言王之公卿大夫视公侯伯子男皆降一
等出封始加一等者说者曰近君者屈远君者伸故在
朝之数以偶出封之数以奇案郑氏曰出封加一等褒
有德也愚谓礼命之加固所以褒有德亦所以重外任
夫重内而轻外者人之常情释王朝之重臣而膺侯伯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6b 页
之外任苟不有以褒异之则侯国之势不重而内外之
任不均出封而加一等成周之意微矣是以宗伯五命
赐则七命赐国所以示卿大夫之出封加等也八命作
牧九命作伯所以示上公之功德加褒也夫仪命之秩
既明则小人之等级可辨仪命之数既异则尊卑之名
分甚严在上位不敢陵在下位不敢僭贱不可以踰贵
卑不可以抗尊宗伯礼典之掌又孰有大于此哉以至
侯国来朝大行人又得以九仪而辨诸侯之命等诸臣
任不均出封而加一等成周之意微矣是以宗伯五命
赐则七命赐国所以示卿大夫之出封加等也八命作
牧九命作伯所以示上公之功德加褒也夫仪命之秩
既明则小人之等级可辨仪命之数既异则尊卑之名
分甚严在上位不敢陵在下位不敢僭贱不可以踰贵
卑不可以抗尊宗伯礼典之掌又孰有大于此哉以至
侯国来朝大行人又得以九仪而辨诸侯之命等诸臣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7a 页
之爵圭璧缫藉之寸冕服之章旂常之斿樊缨之就贰
车之乘介弁之数朝位宾主之步飨食献举之礼上公
则以九为节侯伯则以七为节子男则以五为节大国
之孤视小国之君诸侯之卿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大
夫士皆如之此言待宾客之等然也小行人又以九仪
而协宾客之礼司仪又以九仪而诏摈相之礼如权衡
之陈而铢两不可增减如绳墨之设而分毫不可踰越
此岂非名分等级之所由辨乎迨至春秋臧宣叔犹得
车之乘介弁之数朝位宾主之步飨食献举之礼上公
则以九为节侯伯则以七为节子男则以五为节大国
之孤视小国之君诸侯之卿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大
夫士皆如之此言待宾客之等然也小行人又以九仪
而协宾客之礼司仪又以九仪而诏摈相之礼如权衡
之陈而铢两不可增减如绳墨之设而分毫不可踰越
此岂非名分等级之所由辨乎迨至春秋臧宣叔犹得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7b 页
以礼而先晋荀庚之寻盟子服景伯犹得以礼而折吴
人之徵百牢是其仪命犹有存者然不特春秋卿士为
然也尝观齐之虞人不敢以大夫之招会齐侯之田晋
之绛商不敢以车服之美过晋侯之朝然后知仪礼之
正国有不可得而千者矣夫君以大夫之招招虞人宜
若可以行也彼其习于虞人之皮冠而骇于大夫之旌
则宁死而不敢往以商贾之馀于财若可以金玉其车
而文华其服也彼其拘于无爵位之贱而安于韦藩木
人之徵百牢是其仪命犹有存者然不特春秋卿士为
然也尝观齐之虞人不敢以大夫之招会齐侯之田晋
之绛商不敢以车服之美过晋侯之朝然后知仪礼之
正国有不可得而千者矣夫君以大夫之招招虞人宜
若可以行也彼其习于虞人之皮冠而骇于大夫之旌
则宁死而不敢往以商贾之馀于财若可以金玉其车
而文华其服也彼其拘于无爵位之贱而安于韦藩木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8a 页
犍之是用则必帛车服而过朝盖其上下辨而民志定
会通观而典礼行素有以习民于名分等级可知也然则
仪命之设不惟诸侯诸臣有所限节而不敢犯上行而
下效而实可以维持人心于世变之穷吁礼之不可废
也如是夫
瑞节
尝观舜初即位首以辑瑞班瑞为先其巡守四岳也亦
必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盖君之所以遇臣臣
会通观而典礼行素有以习民于名分等级可知也然则
仪命之设不惟诸侯诸臣有所限节而不敢犯上行而
下效而实可以维持人心于世变之穷吁礼之不可废
也如是夫
瑞节
尝观舜初即位首以辑瑞班瑞为先其巡守四岳也亦
必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盖君之所以遇臣臣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8b 页
之所以见君非瑞则无以示信非贽则无以将诚此大
宗伯所以有六瑞六贽之作也镇圭尺有二寸以山为
瑑饰示其镇安四方王执之桓圭九寸以桓为瑑饰示
其奉安乎上公执之信圭七寸以身形为瑑饰示其直
身以事上侯执之躬圭七寸以躬形为瑑饰示其鞠躬
以事上伯执谷璧五寸以谷为瑑饰示其有以养人之
象子执之蒲璧五寸以蒲为瑑饰示其有安人之义男
执之此六瑞之别也孤执皮帛示服威猛也卿执羔示
宗伯所以有六瑞六贽之作也镇圭尺有二寸以山为
瑑饰示其镇安四方王执之桓圭九寸以桓为瑑饰示
其奉安乎上公执之信圭七寸以身形为瑑饰示其直
身以事上侯执之躬圭七寸以躬形为瑑饰示其鞠躬
以事上伯执谷璧五寸以谷为瑑饰示其有以养人之
象子执之蒲璧五寸以蒲为瑑饰示其有安人之义男
执之此六瑞之别也孤执皮帛示服威猛也卿执羔示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9a 页
不失群也大夫则执雁示其有随阳之义而不失时也
士则执雉示其有守介之义而不失节也庶人在官者
其贽以鹜示其不能远飞而不远迁也工商在官其贽
以鸡示其候时自鸣而不妄动也此六贽之别也或者
则曰六瑞六贽则曰执玉固可执而禽亦可执乎曰执
非手执以见君也盖臣之见君必以物为贽如书所谓
一二臣卫敢执壤奠奠之于君如亲所执而至也瑞则
还之贽则授之尚何疑于执乎然六瑞宗伯既命王人
士则执雉示其有守介之义而不失节也庶人在官者
其贽以鹜示其不能远飞而不远迁也工商在官其贽
以鸡示其候时自鸣而不妄动也此六贽之别也或者
则曰六瑞六贽则曰执玉固可执而禽亦可执乎曰执
非手执以见君也盖臣之见君必以物为贽如书所谓
一二臣卫敢执壤奠奠之于君如亲所执而至也瑞则
还之贽则授之尚何疑于执乎然六瑞宗伯既命王人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59b 页
作之以等邦国典瑞复掌之以待其用至大行人则又
辨其礼小行人则又从而成之郑康成曰瑞节信也又
曰瑞符信也朝见所执以为信一则曰信二则曰信信
不可以一日去瑞其可以一日不谨乎至如六禽则曰
贽贽言致也臣之所以自致于君也司士则膳其贽膳
夫则以贽见者受而膳之人君受其贽而为膳所以享
臣子之奉欤独射人所谓三公执璧既不预六瑞之名
又不在六贽之数乃总而名贽何也曰此乃射时所执
辨其礼小行人则又从而成之郑康成曰瑞节信也又
曰瑞符信也朝见所执以为信一则曰信二则曰信信
不可以一日去瑞其可以一日不谨乎至如六禽则曰
贽贽言致也臣之所以自致于君也司士则膳其贽膳
夫则以贽见者受而膳之人君受其贽而为膳所以享
臣子之奉欤独射人所谓三公执璧既不预六瑞之名
又不在六贽之数乃总而名贽何也曰此乃射时所执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0a 页
之璧非执桓圭比也以璧为贽则致之于君而不还亦
如羔雁之礼是故三公之璧诸臣之贽皆不掌于典瑞
而特互见之尔大抵成周设官以典瑞一官掌玉器固
详于瑞器之用然考其所掌其于符节之瑞尤严焉珍
圭以徵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谷圭以
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郑康成皆以为王使之瑞节则知周人所以颁大信于
天下者非瑞节其何以行之哉不特此尔地官掌节一
如羔雁之礼是故三公之璧诸臣之贽皆不掌于典瑞
而特互见之尔大抵成周设官以典瑞一官掌玉器固
详于瑞器之用然考其所掌其于符节之瑞尤严焉珍
圭以徵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谷圭以
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郑康成皆以为王使之瑞节则知周人所以颁大信于
天下者非瑞节其何以行之哉不特此尔地官掌节一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0b 页
官掌守邦节者也诸侯之守邦国则用玉节公卿大夫
王子弟之守都鄙则用角节此固邦节之大者郑氏乃
以珍圭牙璋榖璧琬琰皆以为邦节之用则是掌节所
掌与典瑞实相通焉以至邦国之使节山国多虎故用
虎节土国多人故用人节泽国多龙故用龙节门关则
用符为节货贿则用玺为节道路则用旌为节此六者
掌节所掌也与秋官小行人所达之六瑞又相关通独
都鄙之管节与货贿之玺节不同尔王畿有都鄙侯国
王子弟之守都鄙则用角节此固邦节之大者郑氏乃
以珍圭牙璋榖璧琬琰皆以为邦节之用则是掌节所
掌与典瑞实相通焉以至邦国之使节山国多虎故用
虎节土国多人故用人节泽国多龙故用龙节门关则
用符为节货贿则用玺为节道路则用旌为节此六者
掌节所掌也与秋官小行人所达之六瑞又相关通独
都鄙之管节与货贿之玺节不同尔王畿有都鄙侯国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1a 页
亦有都鄙掌节之用角节王畿都鄙之节小行人之用
管节侯国都鄙之节掌节为门关之联有货贿之出入
故有玺节小行人掌诸侯之聘无货贿之出入故无玺
节此其所以不同欤夫瑞节所以示信也既典之以春
官之典瑞又何以守之以地官之掌节既守之以地官
之掌节又何以达之于秋官之行人不如是则无以为
信也盖典瑞虽以瑞节授使者而持之苟不合于掌节
则使者所持未必信掌节虽以符节辅使者而行之苟
管节侯国都鄙之节掌节为门关之联有货贿之出入
故有玺节小行人掌诸侯之聘无货贿之出入故无玺
节此其所以不同欤夫瑞节所以示信也既典之以春
官之典瑞又何以守之以地官之掌节既守之以地官
之掌节又何以达之于秋官之行人不如是则无以为
信也盖典瑞虽以瑞节授使者而持之苟不合于掌节
则使者所持未必信掌节虽以符节辅使者而行之苟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1b 页
不达之于小行人则使者所行未必通一瑞节之出入
而三官之属互相稽验焉则无有矫伪之弊矣是故比
长有徙于他乡者则为旌节以行之司市凡通货贿者
以玺节出入之司关则有内外之送令则以节传出内
之司救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司险惟
有节者达之土方氏则来远方之民达之以节布宪则
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刑禁调人则和民难与之
瑞节而以执之野庐氏凡有节者至则为之辟修闾氏
而三官之属互相稽验焉则无有矫伪之弊矣是故比
长有徙于他乡者则为旌节以行之司市凡通货贿者
以玺节出入之司关则有内外之送令则以节传出内
之司救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司险惟
有节者达之土方氏则来远方之民达之以节布宪则
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刑禁调人则和民难与之
瑞节而以执之野庐氏凡有节者至则为之辟修闾氏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2a 页
惟执节者不几大行人非巡守之岁则十有一岁达瑞
节行夫凡其使者必以旌节环人则以路节达四方掌
交则以节巡邦国信矣无节者不可行于天下也夫周
人所以行乎天下者有三命可以行矣而掌节则辨邦
节以辅命有王令可以行矣而乡大夫则达旌节以辅
令是节者所以辅命令之行也掌节又曰凡邦国之使
节而以英荡辅之凡通达于天下者有节而以传辅之
英荡者刻书之竹箾也非英荡则节不可以徒行传者
节行夫凡其使者必以旌节环人则以路节达四方掌
交则以节巡邦国信矣无节者不可行于天下也夫周
人所以行乎天下者有三命可以行矣而掌节则辨邦
节以辅命有王令可以行矣而乡大夫则达旌节以辅
令是节者所以辅命令之行也掌节又曰凡邦国之使
节而以英荡辅之凡通达于天下者有节而以传辅之
英荡者刻书之竹箾也非英荡则节不可以徒行传者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2b 页
传达之文书也非传则节亦不可专行既为节以辅命
令又为英荡与传以辅节三者并行所以防诈欺也郑
康成释典瑞谓若汉符玺郎以符节为诏符以玺节为
印章旌节为使者所拥之节珍圭为使者所持之节杜
子春以珍圭若竹使符郑司农以牙璋为铜虎符愚案
小行人之六节三者以金为之三者以竹为之则是旌
节符节皆用竹也汉人符节虽近古制然其所以示信
于天下者果如周人否乎太尉得以矫节入北军使者
令又为英荡与传以辅节三者并行所以防诈欺也郑
康成释典瑞谓若汉符玺郎以符节为诏符以玺节为
印章旌节为使者所拥之节珍圭为使者所持之节杜
子春以珍圭若竹使符郑司农以牙璋为铜虎符愚案
小行人之六节三者以金为之三者以竹为之则是旌
节符节皆用竹也汉人符节虽近古制然其所以示信
于天下者果如周人否乎太尉得以矫节入北军使者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3a 页
得以乘传行郡国王国得以盗写虎符而发兵使者得
以矫制持节而发粟符节不足以取信如此况欲除关
而不用传邪盖至此而后知周人设官之意微矣辅节
并行之制严矣
礼乐
周官五礼之掌在大宗伯六乐之掌在大司乐小宗伯
而下如司命司服等十九官皆礼官之联乐师而下如
大师大胥等十九官皆乐官之联则是礼乐之职分矣
以矫制持节而发粟符节不足以取信如此况欲除关
而不用传邪盖至此而后知周人设官之意微矣辅节
并行之制严矣
礼乐
周官五礼之掌在大宗伯六乐之掌在大司乐小宗伯
而下如司命司服等十九官皆礼官之联乐师而下如
大师大胥等十九官皆乐官之联则是礼乐之职分矣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3b 页
然礼乐未尝分也盍亦求古人制礼作乐之本可乎大
司徒曰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
之情而教之和大宗伯曰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
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夫礼乐固所以防民者也
而司徒宗伯之所掌皆同谓之中和何邪盖尝观子思
子之言中和矣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性之正也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情之正也中者天下之大本天下之理
皆由此出道之体也和者天下之达道天下古今之所
司徒曰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
之情而教之和大宗伯曰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
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夫礼乐固所以防民者也
而司徒宗伯之所掌皆同谓之中和何邪盖尝观子思
子之言中和矣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性之正也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情之正也中者天下之大本天下之理
皆由此出道之体也和者天下之达道天下古今之所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4a 页
共由道之用也致其中之至则体立而天地位焉致其
和之至则用行而万物育焉此子思子之言中和也然
而喜怒哀乐不能不发发而不能皆中节是以不能无
望于堤防之功是故大宗伯以民物得于天之所产者
本属阳以其冲漠无朕阴之静也故其德为阴此乃未
发之时寂然不动者也故以中礼防之民物得于地之
所产者本属阴以其呈露毕见阳之动也故其德为阳
此乃既发之时感而遂通者也故以和乐防之此二者
和之至则用行而万物育焉此子思子之言中和也然
而喜怒哀乐不能不发发而不能皆中节是以不能无
望于堤防之功是故大宗伯以民物得于天之所产者
本属阳以其冲漠无朕阴之静也故其德为阴此乃未
发之时寂然不动者也故以中礼防之民物得于地之
所产者本属阴以其呈露毕见阳之动也故其德为阳
此乃既发之时感而遂通者也故以和乐防之此二者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4b 页
因其自然之中和而堤防之使不流于情伪是宗伯有
以导之于其内而制之于其外也大司徒以民之易离
其中而流于伪也则失其性之正故教以五礼而防其
伪所以存养其未发之中以民之易乖其和而流于情
也则失其情之正故教以六乐而防其情所以省察其
既发之和此二者遏其未然之情伪而堤防之使不失
其中和是司徒有以制之于其外而养之于其内也盖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如欲内外
以导之于其内而制之于其外也大司徒以民之易离
其中而流于伪也则失其性之正故教以五礼而防其
伪所以存养其未发之中以民之易乖其和而流于情
也则失其情之正故教以六乐而防其情所以省察其
既发之和此二者遏其未然之情伪而堤防之使不失
其中和是司徒有以制之于其外而养之于其内也盖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如欲内外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5a 页
交制堤防而教导之舍礼乐何以哉中和者礼乐之本
也五礼六乐者礼乐之文也舍中和之本无以为礼乐
舍礼乐之本无以导中和故曰礼以导中乐以导和司
徒以之而防民则大本立而达道行宗伯以之而合天
地之化万物之产则天地位而万物育矣岂特事鬼神
谐万民致百物而已哉观周官之礼乐不知有中和之
本而徒求详于玉帛钟鼓之文未足与言礼乐
天府
也五礼六乐者礼乐之文也舍中和之本无以为礼乐
舍礼乐之本无以导中和故曰礼以导中乐以导和司
徒以之而防民则大本立而达道行宗伯以之而合天
地之化万物之产则天地位而万物育矣岂特事鬼神
谐万民致百物而已哉观周官之礼乐不知有中和之
本而徒求详于玉帛钟鼓之文未足与言礼乐
天府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5b 页
尝观康王嗣位之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天
球河图与夫舞衣大贝鼖鼓戈弓竹矢之类莫不出而
陈之兹岂特为美观以华国而已哉盖宝镇玉器祖宗
所以遗子孙也祖宗以全付之子孙当以全归之夏之
王府虽以关石和钧之微皆以为子孙之遗太康不能
保其所有则为负禹所传矣至如宝玉之重桀不能有
使三朡得之汤于是放桀而伐三朡俘厥宝玉而使谊
伯仲伯作典宝先王之视宝玉不亦重乎是故国之宝
球河图与夫舞衣大贝鼖鼓戈弓竹矢之类莫不出而
陈之兹岂特为美观以华国而已哉盖宝镇玉器祖宗
所以遗子孙也祖宗以全付之子孙当以全归之夏之
王府虽以关石和钧之微皆以为子孙之遗太康不能
保其所有则为负禹所传矣至如宝玉之重桀不能有
使三朡得之汤于是放桀而伐三朡俘厥宝玉而使谊
伯仲伯作典宝先王之视宝玉不亦重乎是故国之宝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6a 页
镇玉器此成王周公之所以兢兢奉持而罔敢失坠者
故有天府之职藏焉命府曰天则尊其所藏若天物然
其尊祖敬天之心可知矣又况上春则衅宝器宝镇将
以祓除其不祥季冬则陈玉礼神将以贞来岁之美恶
则是宝镇玉器又与国事相为吉凶矣可不谨欤然而
国之所宝岂特宝玉重镇而已哉观周书所陈以河图
大训与天球琬琰并列则是宝河图大训犹宝天球琬
琰也观周礼所藏以民数治中与宝镇玉器并存则是
故有天府之职藏焉命府曰天则尊其所藏若天物然
其尊祖敬天之心可知矣又况上春则衅宝器宝镇将
以祓除其不祥季冬则陈玉礼神将以贞来岁之美恶
则是宝镇玉器又与国事相为吉凶矣可不谨欤然而
国之所宝岂特宝玉重镇而已哉观周书所陈以河图
大训与天球琬琰并列则是宝河图大训犹宝天球琬
琰也观周礼所藏以民数治中与宝镇玉器并存则是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6b 页
宝民数治中犹宝国镇玉器也虽然天府之掌守藏尊
严若天至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亦受而
藏之盖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民数谷数视之
如天则藏之天府可也乃若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
此特治职簿书之要尔则亦受而藏之以诏王察吏何
邪盖群吏者天吏也所与共天位也所与食天禄也所
与治天职也今以治中来上是其政事得中则无愧于
亮天功矣藏之天府不亦可乎是故小司寇大比民数
严若天至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亦受而
藏之盖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民数谷数视之
如天则藏之天府可也乃若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
此特治职簿书之要尔则亦受而藏之以诏王察吏何
邪盖群吏者天吏也所与共天位也所与食天禄也所
与治天职也今以治中来上是其政事得中则无愧于
亮天功矣藏之天府不亦可乎是故小司寇大比民数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7a 页
则曰登于天府此民数之藏于天府也小司寇又曰岁
终则会群吏计狱弊讼登治中于天府此治中之藏天
府也有如乡大夫之职所谓贤能之书登于天府而天
府不言及此何邪盖贤能之宾兴乡老乡大夫州长之
治中孰有大于此者他日诏王以察吏则共天位食天
禄治天职亮天功者皆若而人也此诚州乡治中之尤
者孰谓天府而独遗此耶又如大司寇之职凡邦之大
盟约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而天府亦不言及此何
终则会群吏计狱弊讼登治中于天府此治中之藏天
府也有如乡大夫之职所谓贤能之书登于天府而天
府不言及此何邪盖贤能之宾兴乡老乡大夫州长之
治中孰有大于此者他日诏王以察吏则共天位食天
禄治天职亮天功者皆若而人也此诚州乡治中之尤
者孰谓天府而独遗此耶又如大司寇之职凡邦之大
盟约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而天府亦不言及此何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7b 页
邪盖古者涖盟之时必要之以神明坚之以信誓重之
以载书天地鬼神实临之也此亦官府治中之大者孰
谓天府而乃略此邪以此见成周盛时不惟以宝玉为
宝而以人民为宝以民食为宝以政事为宝矣吁为人
君者知宝物之为天物则当思无负于祖宗之寄知民
榖之为天物则当思无愧于生灵之寄知治中之为天
物则当思无愧于官府州乡都鄙之寄如此则都天王
之显号获天位之綦贵而享天物之珍奉宜哉
以载书天地鬼神实临之也此亦官府治中之大者孰
谓天府而乃略此邪以此见成周盛时不惟以宝玉为
宝而以人民为宝以民食为宝以政事为宝矣吁为人
君者知宝物之为天物则当思无负于祖宗之寄知民
榖之为天物则当思无愧于生灵之寄知治中之为天
物则当思无愧于官府州乡都鄙之寄如此则都天王
之显号获天位之綦贵而享天物之珍奉宜哉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8a 页
冕服
黄帝始垂衣裳舜观象作服禹致美黻冕不惟以华其
服而章其身尊卑之等贵贱之别实由是而辨焉今观
司服一官掌王衣服而吉服有六等之制公侯伯子男
孤卿大夫士之服皆由是而隆杀上不容于偪下下不
容于僭上此岂非礼典之大者乎自先儒释经有天子
冕服九章之说有大裘示质之说有裘冕无旒之说所
以启说者之纷纷不可不辨尝观舜作服十有二章日
黄帝始垂衣裳舜观象作服禹致美黻冕不惟以华其
服而章其身尊卑之等贵贱之别实由是而辨焉今观
司服一官掌王衣服而吉服有六等之制公侯伯子男
孤卿大夫士之服皆由是而隆杀上不容于偪下下不
容于僭上此岂非礼典之大者乎自先儒释经有天子
冕服九章之说有大裘示质之说有裘冕无旒之说所
以启说者之纷纷不可不辨尝观舜作服十有二章日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8b 页
月星辰取其明山取其镇安龙取其变化华虫取其文
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洁火取其烈粉米取其养人黼取
其断黻取其善恶分此所以彰人君之德而能备此十
二物也亦所以法上天之数而必备此十二章也周礼
虽无十二章之文但观行人所谓上公冕服九章侯伯
七章子男五章则天子十有二章可知矣康成惑于左
传三辰旂旗之语谓旗有三章则冕服亦止九章尔不
亦谬乎案公服如衮冕而下如王之服是公得为衮冕
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洁火取其烈粉米取其养人黼取
其断黻取其善恶分此所以彰人君之德而能备此十
二物也亦所以法上天之数而必备此十二章也周礼
虽无十二章之文但观行人所谓上公冕服九章侯伯
七章子男五章则天子十有二章可知矣康成惑于左
传三辰旂旗之语谓旗有三章则冕服亦止九章尔不
亦谬乎案公服如衮冕而下如王之服是公得为衮冕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9a 页
而不得为大裘矣公服衮冕则衮为九章矣曰衮者岂
非以龙为章名之乎侯伯自鷩冕而下则鷩为七章矣
曰鷩冕者岂非以雉为章名之乎子男自毳冕而下则
毳为五章矣曰毳者岂非以虎为章名之乎孤卿自希
冕而下则希为三章矣曰希者岂非以絺为章名之乎
卿大夫自玄冕而下则玄为一章矣曰玄者岂非以玄
为色名之乎士自皮弁而下皮无章矣曰弁者岂非以
不为章服故不言冕而言弁者乎孤卿大夫之命特下
非以龙为章名之乎侯伯自鷩冕而下则鷩为七章矣
曰鷩冕者岂非以雉为章名之乎子男自毳冕而下则
毳为五章矣曰毳者岂非以虎为章名之乎孤卿自希
冕而下则希为三章矣曰希者岂非以絺为章名之乎
卿大夫自玄冕而下则玄为一章矣曰玄者岂非以玄
为色名之乎士自皮弁而下皮无章矣曰弁者岂非以
不为章服故不言冕而言弁者乎孤卿大夫之命特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69b 页
公侯伯子男一等尔而其服乃降三等者以其衮鷩毳
冕王成服之孤卿大夫近王宣屈也王服衮冕以享先
王鷩冕以享先公及飨射毳冕以祀四望山川希冕以
祭社稷五祀玄冕以祭山林坟衍群小祀此王之五服
必有五色之别观其服之名可知矣王之车旗亦然希
冕当在毳冕之上恐其字之误也皮弁以视朝弁非冕
服故不预六服之数至于祀昊天上帝及祀五帝则服
大裘而冕案司裘曰掌共王祀天之裘冬祀圜丘之时
冕王成服之孤卿大夫近王宣屈也王服衮冕以享先
王鷩冕以享先公及飨射毳冕以祀四望山川希冕以
祭社稷五祀玄冕以祭山林坟衍群小祀此王之五服
必有五色之别观其服之名可知矣王之车旗亦然希
冕当在毳冕之上恐其字之误也皮弁以视朝弁非冕
服故不预六服之数至于祀昊天上帝及祀五帝则服
大裘而冕案司裘曰掌共王祀天之裘冬祀圜丘之时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0a 页
所服也服裘以祀天则必取象于天数以为章而郑氏
以大裘为无章谓祀天示质也祀天有贵本反始之义
如牲用骍犊器用陶匏席用藁秸幂用疏布可也岂必
于衮冕而略焉司裘良裘尚有黻章之制安知大裘而
不为十二章乎郑康成徒见弁师掌王五冕以为冕服
有六而云五冕遂以为大裘之冕无旒不联数也此亦
惑于祀天示质之说尔重莫重于祀天之冕可以无旒
而不数之乎案五冕皆五采十有二就十有二玉是其
以大裘为无章谓祀天示质也祀天有贵本反始之义
如牲用骍犊器用陶匏席用藁秸幂用疏布可也岂必
于衮冕而略焉司裘良裘尚有黻章之制安知大裘而
不为十二章乎郑康成徒见弁师掌王五冕以为冕服
有六而云五冕遂以为大裘之冕无旒不联数也此亦
惑于祀天示质之说尔重莫重于祀天之冕可以无旒
而不数之乎案五冕皆五采十有二就十有二玉是其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0b 页
服随其隆杀有七章九章之殊而其冕则皆十有二旒
故六等之服皆曰冕以其首饰之尊故也陆佃礼书谓
大裘与衮同冕大裘祀天而服衮之冕可也故但言五
冕尔安知裘冕而不为十二旒乎或者则曰服为十有
二章似也至于衮冕而下皆诸侯诸臣之服王于中祀
小祀而服诸侯诸臣之服不几于无别乎曰此在司服
言君臣冕服之等然也郑氏专以为公至卿大夫朝聘
助祭之服则拘矣王于中祀小祀之时固服此服如诸
故六等之服皆曰冕以其首饰之尊故也陆佃礼书谓
大裘与衮同冕大裘祀天而服衮之冕可也故但言五
冕尔安知裘冕而不为十二旒乎或者则曰服为十有
二章似也至于衮冕而下皆诸侯诸臣之服王于中祀
小祀而服诸侯诸臣之服不几于无别乎曰此在司服
言君臣冕服之等然也郑氏专以为公至卿大夫朝聘
助祭之服则拘矣王于中祀小祀之时固服此服如诸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1a 页
侯诸臣来助祭乃大事也则王当服王之服公之服常
降王一等子男之服常降侯伯一等孤卿大夫本降三
等以尊卑而隆杀何可无别之疑乎或者又曰冕皆十
有二旒固也然希冕而下皆三章一章之服服三章一
章之服而加以十二旒之冕不几于不称乎曰此在弁
师言五冕缫旒之数然也郑氏专以为此衮衣之冕则
非矣人君既有时而服诸臣之服苟不加以王冕十二
旒之尊则君臣无异矣服章虽殊而冕旒则一又何不
降王一等子男之服常降侯伯一等孤卿大夫本降三
等以尊卑而隆杀何可无别之疑乎或者又曰冕皆十
有二旒固也然希冕而下皆三章一章之服服三章一
章之服而加以十二旒之冕不几于不称乎曰此在弁
师言五冕缫旒之数然也郑氏专以为此衮衣之冕则
非矣人君既有时而服诸臣之服苟不加以王冕十二
旒之尊则君臣无异矣服章虽殊而冕旒则一又何不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1b 页
称之嫌乎然尝怪节服氏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
太常郊祀裘冕二人送逆尸车注谓从王服从尸服也
诚如是则祭祀朝聘王服衮冕郊祀王服裘冕而节服
下士亦服衮冕裘冕尚足谓之有节乎详考其文谓王
服衮冕则节服掌之二服王之尊服故当朝觐郊祭之
时节服氏特掌之犹大裘而专命司裘共之也下则曰
六人维王太常二人执戈送车而已岂谓王服衮冕裘
冕而节服氏亦服之乎诸侯四人其服亦如之谓亦有
太常郊祀裘冕二人送逆尸车注谓从王服从尸服也
诚如是则祭祀朝聘王服衮冕郊祀王服裘冕而节服
下士亦服衮冕裘冕尚足谓之有节乎详考其文谓王
服衮冕则节服掌之二服王之尊服故当朝觐郊祭之
时节服氏特掌之犹大裘而专命司裘共之也下则曰
六人维王太常二人执戈送车而已岂谓王服衮冕裘
冕而节服氏亦服之乎诸侯四人其服亦如之谓亦有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2a 页
节服掌之也又案司服乃春官之属节服乃夏官之属
而与虎贲旅贲同列弁师亦属夏官而与仆从臣𨽻等
官为伍果何意邪盖古人以虎贲缀衣皆为王左右之
臣执干戈而立堂垂者亦皆冕弁之士此所以分属于
夏官欤凡此皆王与诸侯群臣冕服之别也而内司服
言王后与外内命妇之服岂可无辨者欤祎衣谓画五
色翚雉于文也揄狄则画青质摇雉于衣也阙狄则刻
缯为赤雉之形而不画也此三者王后之祭服也郑氏
而与虎贲旅贲同列弁师亦属夏官而与仆从臣𨽻等
官为伍果何意邪盖古人以虎贲缀衣皆为王左右之
臣执干戈而立堂垂者亦皆冕弁之士此所以分属于
夏官欤凡此皆王与诸侯群臣冕服之别也而内司服
言王后与外内命妇之服岂可无辨者欤祎衣谓画五
色翚雉于文也揄狄则画青质摇雉于衣也阙狄则刻
缯为赤雉之形而不画也此三者王后之祭服也郑氏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2b 页
谓从祭先王则服祎衣从祭先公则服揄狄从群小祀
则服阙狄愚谓当从王之祭服也鞠衣谓之黄衣告桑
事之服也展衣谓之䄠衣其色白见王及宾客之服禒
衣谓之缘衣其色黑御于王之服也此三者后与命妇
同服也素纱者郑司农谓为赤衣郑康成谓为白抟二
说不同大抵素纱日所常服非章服也不预六服之数
犹王司服不以皮弁预六服之数也然内司服只言外
内命妇之服自鞠衣而下案记祭统则曰君卷冕夫人
则服阙狄愚谓当从王之祭服也鞠衣谓之黄衣告桑
事之服也展衣谓之䄠衣其色白见王及宾客之服禒
衣谓之缘衣其色黑御于王之服也此三者后与命妇
同服也素纱者郑司农谓为赤衣郑康成谓为白抟二
说不同大抵素纱日所常服非章服也不预六服之数
犹王司服不以皮弁预六服之数也然内司服只言外
内命妇之服自鞠衣而下案记祭统则曰君卷冕夫人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3a 页
副袆则夫人得服袆衣矣丧大记曰朝服君以卷夫人
以阙狄则夫人得服阙狄矣玉藻曰王后袆衣夫人揄
狄则夫人得服揄狄矣三说不同惟玉藻之说为得今
郑康成谓内命妇则九嫔鞠衣世妇展衣女御缘衣外
命妇则孤之妻鞠衣卿大夫之妻展衣士之妻缘衣王
之三夫人及公之妻其自揄狄以下乎侯伯夫人揄狄
子男夫人阙狄惟二王之后夫人袆衣然此在周礼无
明文郑氏揣为之说尔愚谓春官司服掌王六服自衮
以阙狄则夫人得服阙狄矣玉藻曰王后袆衣夫人揄
狄则夫人得服揄狄矣三说不同惟玉藻之说为得今
郑康成谓内命妇则九嫔鞠衣世妇展衣女御缘衣外
命妇则孤之妻鞠衣卿大夫之妻展衣士之妻缘衣王
之三夫人及公之妻其自揄狄以下乎侯伯夫人揄狄
子男夫人阙狄惟二王之后夫人袆衣然此在周礼无
明文郑氏揣为之说尔愚谓春官司服掌王六服自衮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3b 页
冕而下为公侯孤卿之服天官内司服掌后六服则自
揄狄而下岂不可为公侯卿大夫妻之服乎以此推之
公之夫人得服揄狄犹公服衮冕也侯伯之夫人得服
阙狄犹侯服鷩冕也子男之夫人得服鞠衣犹子男服
毳冕也如是则孤之妻当服展衣犹孤服希冕也卿大
夫之妻当服缘衣犹卿大夫之服玄冕也士之妻当服
素纱犹士之服弁服也今周礼所谓命妇女御犹元士
世妇犹大夫九嫔犹孤卿外之命妇其孤卿大夫元士
揄狄而下岂不可为公侯卿大夫妻之服乎以此推之
公之夫人得服揄狄犹公服衮冕也侯伯之夫人得服
阙狄犹侯服鷩冕也子男之夫人得服鞠衣犹子男服
毳冕也如是则孤之妻当服展衣犹孤服希冕也卿大
夫之妻当服缘衣犹卿大夫之服玄冕也士之妻当服
素纱犹士之服弁服也今周礼所谓命妇女御犹元士
世妇犹大夫九嫔犹孤卿外之命妇其孤卿大夫元士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4a 页
之妻乎其服自鞠衣而下意者三公之夫人与三夫人
近后宜屈当服鞠衣三孤之妻当服展衣卿大夫之妻
当服缘衣九嫔世妇犹孤卿大夫之妻亦服展衣缘衣
女御犹士妻亦服素纱故自鞠衣而下也若夫杂记所
谓内子以鞠衣下大夫以袒衣其馀如士丧大记所谓
士妻以税衣皆汉儒之臆说也夫内司服犹王司服也
追师犹王弁师也追师掌王后之首服其制岂可无辨
者欤案王后首服有副编次追衡笄之名则是六者各
近后宜屈当服鞠衣三孤之妻当服展衣卿大夫之妻
当服缘衣九嫔世妇犹孤卿大夫之妻亦服展衣缘衣
女御犹士妻亦服素纱故自鞠衣而下也若夫杂记所
谓内子以鞠衣下大夫以袒衣其馀如士丧大记所谓
士妻以税衣皆汉儒之臆说也夫内司服犹王司服也
追师犹王弁师也追师掌王后之首服其制岂可无辨
者欤案王后首服有副编次追衡笄之名则是六者各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4b 页
有次序矣副谓覆首之饰郑氏谓若汉步摇服以从王
祭祀编谓比发为之郑氏谓若汉假紒服以告丧次谓
次第发之长短为之郑氏谓犹诗所谓髲剃服以见王
及燕居此三者服三翟之服则服之愚谓当与三服同
用也追谓琢玉为之如诗所谓玉之瑱也衡谓维持冠
者如左传所谓衡紞纮綎也笄谓卷发者如记所谓纚
笄总也此三者后与内外命妇同服之是衣鞠衣袒衣
缘衣之服也然郑氏谓内外命妇衣鞠衣展衣者服编
祭祀编谓比发为之郑氏谓若汉假紒服以告丧次谓
次第发之长短为之郑氏谓犹诗所谓髲剃服以见王
及燕居此三者服三翟之服则服之愚谓当与三服同
用也追谓琢玉为之如诗所谓玉之瑱也衡谓维持冠
者如左传所谓衡紞纮綎也笄谓卷发者如记所谓纚
笄总也此三者后与内外命妇同服之是衣鞠衣袒衣
缘衣之服也然郑氏谓内外命妇衣鞠衣展衣者服编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5a 页
衣缘衣者服次是服卑而首饰尊其说非也又曰凡诸
侯夫人于其国衣服与王后同吁诸侯不可与王同服
而谓夫人可与后同服乎彼徒见祭统有曰君衮冕立
于阼夫人副袆立于东房则是夫人得为王后之首饰
此礼之失者也而可以为證乎案卫国风之诗曰副笄
六珈说者谓夫人既为副矣奈何以王后亦副乎夫人
既为笄矣柰何以王后亦笄乎不知卫诗之言盖言古
者后夫人首饰之盛如此有其德称其服则可与君子
侯夫人于其国衣服与王后同吁诸侯不可与王同服
而谓夫人可与后同服乎彼徒见祭统有曰君衮冕立
于阼夫人副袆立于东房则是夫人得为王后之首饰
此礼之失者也而可以为證乎案卫国风之诗曰副笄
六珈说者谓夫人既为副矣奈何以王后亦副乎夫人
既为笄矣柰何以王后亦笄乎不知卫诗之言盖言古
者后夫人首饰之盛如此有其德称其服则可与君子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5b 页
偕老岂专以为夫人之服乎乌可以刺诗之言而疑周
礼也郑氏又引少牢馈食礼曰主妇髲剃昏礼女次纯
衣说者谓主妇髲剃即为编矣王后亦编可乎女纯衣
亦得为次矣而王后亦次可乎不知馈食礼之言盖亦
如士昏礼所谓摄盛服尔馈昏之时姑摄其服以为盛
饰岂常为主妇士女之服乎乌可以传记之言而疑周
礼也夫先王之制服饰所以严尊卑等级之辨苟如先
儒传注之谬与后儒议论之惑则周礼为非全书而先
礼也郑氏又引少牢馈食礼曰主妇髲剃昏礼女次纯
衣说者谓主妇髲剃即为编矣王后亦编可乎女纯衣
亦得为次矣而王后亦次可乎不知馈食礼之言盖亦
如士昏礼所谓摄盛服尔馈昏之时姑摄其服以为盛
饰岂常为主妇士女之服乎乌可以传记之言而疑周
礼也夫先王之制服饰所以严尊卑等级之辨苟如先
儒传注之谬与后儒议论之惑则周礼为非全书而先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6a 页
王制度不可考矣是故唐长孙无忌请祀天地停丧服
衮而以周礼为非岂非郑氏大裘无章之说启之乎虞
世南谓天子譬日德在照临辰为正位月为正后正此
三物令德齐明而以周礼为未可知岂非郑氏冕服九
章之说误之乎汉永平中定冕服天子冕系白玉珠十
二旒三公诸侯青玉珠七旒卿大夫黑玉珠五旒是王
侯冕旒之制不复如周礼矣隋开皇中皇后首饰十二
钿公夫人八钿侯伯夫人七钿是后夫人首服之饰不
衮而以周礼为非岂非郑氏大裘无章之说启之乎虞
世南谓天子譬日德在照临辰为正位月为正后正此
三物令德齐明而以周礼为未可知岂非郑氏冕服九
章之说误之乎汉永平中定冕服天子冕系白玉珠十
二旒三公诸侯青玉珠七旒卿大夫黑玉珠五旒是王
侯冕旒之制不复如周礼矣隋开皇中皇后首饰十二
钿公夫人八钿侯伯夫人七钿是后夫人首服之饰不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6b 页
复如周礼矣呜呼先王制度幸犹有周礼在而儒者不
知考先儒妄为臆说后儒肆为异论而使时君世主得
肆意为之无复先王旧制岂不可惜也哉
学校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三代之有学尚矣周人兼立四
代之学则其学正为尤详今观其学之名校庠之名不
见于周礼惟州党之学则曰序国学则曰成均又曰瞽
宗董仲舒春秋繁露云成均五帝学也郑贾以为虞庠
知考先儒妄为臆说后儒肆为异论而使时君世主得
肆意为之无复先王旧制岂不可惜也哉
学校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三代之有学尚矣周人兼立四
代之学则其学正为尤详今观其学之名校庠之名不
见于周礼惟州党之学则曰序国学则曰成均又曰瞽
宗董仲舒春秋繁露云成均五帝学也郑贾以为虞庠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7a 页
是也礼记明堂位曰瞽宗殷学也郑氏以为祭于学宫
观此则成均为周之庠瞽宗为周之序分而言之有成
均有瞽宗总而名之曰学而庠序则乡学国学之通称
也周人以成均之法而治国学之政岂非虞朝典乐教
胄之遗法乎以乐祖祭于瞽宗岂非殷学乐人共宗之
遗意乎然考之周礼乡学惟州长合民于州序以教民
乡射之礼党正属民于党序以教民乡饮而已师氏虽
亦地官之属则惟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夏官之属有诸
观此则成均为周之庠瞽宗为周之序分而言之有成
均有瞽宗总而名之曰学而庠序则乡学国学之通称
也周人以成均之法而治国学之政岂非虞朝典乐教
胄之遗法乎以乐祖祭于瞽宗岂非殷学乐人共宗之
遗意乎然考之周礼乡学惟州长合民于州序以教民
乡射之礼党正属民于党序以教民乡饮而已师氏虽
亦地官之属则惟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夏官之属有诸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7b 页
子者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则亦惟国子之游
倅尔至于春官大司乐则掌建国之学政乐师则掌国
学之政大胥则掌学士之版小胥则掌学士之令是皆
以教国之子弟何周人独详于国而略于乡学邪及以
王制考之司徒论士之秀则升之学大乐正则崇四术
立四教以造士而国之俊选咸造焉文王世子曰凡学
世子及学士必时注云学士谓司徒以升于学者然则
周人虽详于国子之教而俊选之士莫不在学安知其
倅尔至于春官大司乐则掌建国之学政乐师则掌国
学之政大胥则掌学士之版小胥则掌学士之令是皆
以教国之子弟何周人独详于国而略于乡学邪及以
王制考之司徒论士之秀则升之学大乐正则崇四术
立四教以造士而国之俊选咸造焉文王世子曰凡学
世子及学士必时注云学士谓司徒以升于学者然则
周人虽详于国子之教而俊选之士莫不在学安知其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8a 页
非子弟学士乎故大司乐曰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
子弟焉乐师曰帅学士大胥曰召学士小胥曰比学士
言学士而不言国子是不特为公卿大夫子弟也夫子
弟之所以得入国学者岂泛然而并进邪王制之升于
学者必皆俊选之士为民之最秀者而后升焉故大司
乐合国之子弟有道有德者使教焉则是司徒所升皆
有德行道艺之可取者然后得与成均之教苟非俊选
子弟安得与国子并齿哉然大司乐而下皆乐官也乐
子弟焉乐师曰帅学士大胥曰召学士小胥曰比学士
言学士而不言国子是不特为公卿大夫子弟也夫子
弟之所以得入国学者岂泛然而并进邪王制之升于
学者必皆俊选之士为民之最秀者而后升焉故大司
乐合国之子弟有道有德者使教焉则是司徒所升皆
有德行道艺之可取者然后得与成均之教苟非俊选
子弟安得与国子并齿哉然大司乐而下皆乐官也乐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8b 页
师之教国子小舞大胥之致诸子合舞合声小胥之令
学士巡舞列籥师之教国子舞羽吹籥皆乐教也人皆
知周之学政掌于乐官而不知周之乐官属于礼官皆
有深意存焉夫以学政掌于乐官者诚以教之以乐德
则可以淑人之心教之以乐语则可以和人之声教之
以乐舞则可以善人之形乐之为教其入人也深其化
人也易是犹虞之胄子教于典乐殷之太学藏于瞽宗
此成均学政所以掌于乐官也然而司乐之藏是为大
学士巡舞列籥师之教国子舞羽吹籥皆乐教也人皆
知周之学政掌于乐官而不知周之乐官属于礼官皆
有深意存焉夫以学政掌于乐官者诚以教之以乐德
则可以淑人之心教之以乐语则可以和人之声教之
以乐舞则可以善人之形乐之为教其入人也深其化
人也易是犹虞之胄子教于典乐殷之太学藏于瞽宗
此成均学政所以掌于乐官也然而司乐之藏是为大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9a 页
宗伯之属礼乐之相为用不容以偏废也盖教人以礼
所以存养其未发之中教人以乐所以存养其已发之
和非中无以为和非礼无以为乐是故司徒则以中礼
和乐而为教宗伯则以中礼和乐而为防礼之为教与
乐并行亦如王制所谓乐正掌乐之官而曰教礼文王
世子所谓瞽宗典乐之学而曰学礼此大司乐等官所
以属于礼官也大宗伯既有以全其中和于先则大司
乐斯有以导其中和于后兹岂非礼乐之相为用邪尝
所以存养其未发之中教人以乐所以存养其已发之
和非中无以为和非礼无以为乐是故司徒则以中礼
和乐而为教宗伯则以中礼和乐而为防礼之为教与
乐并行亦如王制所谓乐正掌乐之官而曰教礼文王
世子所谓瞽宗典乐之学而曰学礼此大司乐等官所
以属于礼官也大宗伯既有以全其中和于先则大司
乐斯有以导其中和于后兹岂非礼乐之相为用邪尝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79b 页
观大胥掌致诸子春入学则先舍采然后合舞盖释奠
于先师者存敬心也敬存则礼存礼存则乐可合矣故
舍采者所以兴礼也合舞者所以兴乐也二者常并行
也既舍采合舞于其春而后颁学合声于其秋则乐教
始得而考矣自汉以来郡国遣士受业必诣太常为博
士弟子太常礼官也其属则有大乐令故武帝下诏必
曰劝学兴礼其与太常议者盖谓是尔或者谓西京无
太学不知汉初之学只在太常犹古意也后来礼官自
于先师者存敬心也敬存则礼存礼存则乐可合矣故
舍采者所以兴礼也合舞者所以兴乐也二者常并行
也既舍采合舞于其春而后颁学合声于其秋则乐教
始得而考矣自汉以来郡国遣士受业必诣太常为博
士弟子太常礼官也其属则有大乐令故武帝下诏必
曰劝学兴礼其与太常议者盖谓是尔或者谓西京无
太学不知汉初之学只在太常犹古意也后来礼官自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0a 页
礼官乐官自乐官学官自学官三者判不相属汉之取
士往往教之以射策决科之学而以科目取之学校之
政礼乐之教汉儒皆不满于此所以士不如古所养不
由乎学校所教不由乎礼乐而徒责人才之不如古是
岂知本之论
祭乐
案大司乐有乐舞曰云门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此
六舞之序也太师阳声曰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
士往往教之以射策决科之学而以科目取之学校之
政礼乐之教汉儒皆不满于此所以士不如古所养不
由乎学校所教不由乎礼乐而徒责人才之不如古是
岂知本之论
祭乐
案大司乐有乐舞曰云门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此
六舞之序也太师阳声曰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0b 页
射此六律之序也阴声曰大吕应钟南吕林钟小吕夹
钟此六同之序也大司乐天神地示四望山川先妣先
祖之祭各有其序地示次于天神山川次于四望先祖
次于先妣故以六律六同六舞分而序之一祭而奏一
律歌一同舞一乐可也然而阴阳之声各有合子与丑
合故黄钟与大吕合寅与亥合故太簇与应钟合辰与
酉合故姑洗与南吕合午与未合故蕤宾与林钟合申
与已合故夷则与中吕合卯与戍合故无射与夹钟合
钟此六同之序也大司乐天神地示四望山川先妣先
祖之祭各有其序地示次于天神山川次于四望先祖
次于先妣故以六律六同六舞分而序之一祭而奏一
律歌一同舞一乐可也然而阴阳之声各有合子与丑
合故黄钟与大吕合寅与亥合故太簇与应钟合辰与
酉合故姑洗与南吕合午与未合故蕤宾与林钟合申
与已合故夷则与中吕合卯与戍合故无射与夹钟合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1a 页
分而序之奏而歌之皆取其合也至于礼天神礼地祗
礼人鬼又有宫商角徵羽之序何邪盖有荐神之乐有
降神之乐自乃分乐而序之以下一节言荐神之乐自
凡六乐以下者一节言降神之乐是周人祀祭享之时
有此二节也郑注曰圜钟生于房心之气房心为天帝
之明堂故圜钟为天宫而以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
为羽是三者阳律之相继也黄钟为首太簇第二姑洗
第三相继者天之道故于祀天神用之郑注云函钟生
礼人鬼又有宫商角徵羽之序何邪盖有荐神之乐有
降神之乐自乃分乐而序之以下一节言荐神之乐自
凡六乐以下者一节言降神之乐是周人祀祭享之时
有此二节也郑注曰圜钟生于房心之气房心为天帝
之明堂故圜钟为天宫而以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
为羽是三者阳律之相继也黄钟为首太簇第二姑洗
第三相继者天之道故于祀天神用之郑注云函钟生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1b 页
于坤末之气天社在东井舆鬼之外天社地神也故函
钟为地宫而以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是三者
律吕之相生也函钟上生太簇太簇下生南吕南吕上
生姑洗生姑洗者姑洗数多南吕数少也相生者地之
功故于祭地祇用之郑注云黄钟生于虚危之气虚危
为宗庙故黄钟为人宫而以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
为羽是三者律吕之相合也大吕与黄钟子丑合也太
簇与应钟寅亥合也相合者人之情故于享人鬼用之
钟为地宫而以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是三者
律吕之相生也函钟上生太簇太簇下生南吕南吕上
生姑洗生姑洗者姑洗数多南吕数少也相生者地之
功故于祭地祇用之郑注云黄钟生于虚危之气虚危
为宗庙故黄钟为人宫而以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
为羽是三者律吕之相合也大吕与黄钟子丑合也太
簇与应钟寅亥合也相合者人之情故于享人鬼用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2a 页
此十二律皆文之以五声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
火羽为水五声之序曰宫商角徵羽故律吕之为声亦
顺其序言四声而不及商者祭尚柔商声金坚刚也故
不用既文之以声播之以音案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
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故以雷鼓雷鼗用于天神
灵鼓灵鼗用于地示路鼓路鼗用于人鬼宜也孤竹之
管取其天阳之奇孙竹之管取其地道之生阴竹之管
取其阴耦之合云和空桑龙门之琴瑟其亦如竹管之
火羽为水五声之序曰宫商角徵羽故律吕之为声亦
顺其序言四声而不及商者祭尚柔商声金坚刚也故
不用既文之以声播之以音案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
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故以雷鼓雷鼗用于天神
灵鼓灵鼗用于地示路鼓路鼗用于人鬼宜也孤竹之
管取其天阳之奇孙竹之管取其地道之生阴竹之管
取其阴耦之合云和空桑龙门之琴瑟其亦如竹管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2b 页
义欤既播之以音又合之以舞六舞以云门大咸大㲈
为序故用于天神地祇人鬼亦有其序矣又案大㲈以
祀四望今乃于宗庙奏之盖祖妣之享故用濩武为荐
神之乐及其享先王先分也则又用大㲈为降神之乐
尊宗庙故特备乐舞邪又案天神地祗皆不用歌而独
于宗庙歌九德者盖九德乃六府三事之歌有以见祖
宗积功累德之意故于宗庙歌之尊宗庙故得备乐歌
邪然天神以六变地祇以八变人鬼以九变者非谓有
为序故用于天神地祇人鬼亦有其序矣又案大㲈以
祀四望今乃于宗庙奏之盖祖妣之享故用濩武为荐
神之乐及其享先王先分也则又用大㲈为降神之乐
尊宗庙故特备乐舞邪又案天神地祗皆不用歌而独
于宗庙歌九德者盖九德乃六府三事之歌有以见祖
宗积功累德之意故于宗庙歌之尊宗庙故得备乐歌
邪然天神以六变地祇以八变人鬼以九变者非谓有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3a 页
难易之别也先王作律通乎月之气本于辰之位自子
至已六者皆阳阳数之起至于阴之申而已尽自午至
亥六者皆阴阴数之起至于阳之寅而已尽圜钟在卯
太玄以卯数为六数由卯至申其数六故圜钟之数尽
于六则天神可得而降函钟在未太玄以未为八数由
未至寅其数八故函钟之数尽于八则地祗可得而降
黄钟在子太玄以子为九数由子至申其数九故黄钟
之数尽于九则人鬼可得而降若夫一变至六变不言
至已六者皆阳阳数之起至于阴之申而已尽自午至
亥六者皆阴阴数之起至于阳之寅而已尽圜钟在卯
太玄以卯数为六数由卯至申其数六故圜钟之数尽
于六则天神可得而降函钟在未太玄以未为八数由
未至寅其数八故函钟之数尽于八则地祗可得而降
黄钟在子太玄以子为九数由子至申其数九故黄钟
之数尽于九则人鬼可得而降若夫一变至六变不言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3b 页
律同者非不用律同也言其作乐始皆文之以五声播
之以八音未别其律同之为何用及六变而乐始成乃
分律同而为宫徵角羽也一变而致羽物及山泽之祇
及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亦非谓有难易之别也盖其
乐奏之有条理次序特想其所致之神必有疾徐先后
也案司徒言五地之物生山林曰毛物川泽曰鳞物邱
陵曰羽物坟衍曰介物原隰曰裸物盖六乐致物及祇
乃参错言之也亦想象其所致之次序而言尔必至六
之以八音未别其律同之为何用及六变而乐始成乃
分律同而为宫徵角羽也一变而致羽物及山泽之祇
及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亦非谓有难易之别也盖其
乐奏之有条理次序特想其所致之神必有疾徐先后
也案司徒言五地之物生山林曰毛物川泽曰鳞物邱
陵曰羽物坟衍曰介物原隰曰裸物盖六乐致物及祇
乃参错言之也亦想象其所致之次序而言尔必至六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4a 页
变而后言致象物及天神此则乐之成和之至也六变
之始所以不言律同之为宫徵角羽者以此欤贾氏以
六变九变为舞之成亦是一说案乐记曰武始而北出
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强五成而分周
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此舞大武之时有此六成
也盖舞位为四表从南表向第二表为一成第二至第
三为二成第三至第四为三成舞人复转身南向于北
表之北还从第一至第二为四成第二至第三为五成
之始所以不言律同之为宫徵角羽者以此欤贾氏以
六变九变为舞之成亦是一说案乐记曰武始而北出
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强五成而分周
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此舞大武之时有此六成
也盖舞位为四表从南表向第二表为一成第二至第
三为二成第三至第四为三成舞人复转身南向于北
表之北还从第一至第二为四成第二至第三为五成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4b 页
第三至南第一表为六成五成为五变则五物五示可
致六成为六变则象物天神可致至于八变则更从南
头北向第二为七成又从第二至第三为八成则地祇
皆出矣九变则又从第三至北头第一为九成则人鬼
出矣舞必奏乐在舞则谓之成在乐则谓之变乐亦言
成箫韶九成是也然此特言九成九变之异说尔当观
先王作乐以致物以礼鬼神祇果何以能尔哉郑氏曰
每奏有所感致和以来之大抵乐之至和无所不通心
致六成为六变则象物天神可致至于八变则更从南
头北向第二为七成又从第二至第三为八成则地祇
皆出矣九变则又从第三至北头第一为九成则人鬼
出矣舞必奏乐在舞则谓之成在乐则谓之变乐亦言
成箫韶九成是也然此特言九成九变之异说尔当观
先王作乐以致物以礼鬼神祇果何以能尔哉郑氏曰
每奏有所感致和以来之大抵乐之至和无所不通心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5a 页
之至诚无所不格昔后夔形容韶乐之妙始曰百兽率
舞犹以为未继而祖考来格凤凰来仪是其有自然感
召之理而不容以形迹求也如谓真有物之可致有神
之可降则百兽岂真见其率舞祖考岂真见其来格凤
凰岂真见其来仪哉
舞犹以为未继而祖考来格凤凰来仪是其有自然感
召之理而不容以形迹求也如谓真有物之可致有神
之可降则百兽岂真见其率舞祖考岂真见其来格凤
凰岂真见其来仪哉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6a 页
乐舞
周礼乐官自大司乐而下凡二十官掌六律六同五声
八音六舞者有人掌鼓鼗柷敔箫管弦歌者有人掌击
颂磬笙磬击编钟金奏者有人掌吹笙竽籥箫篪𥴦管
者有人掌乐器庸器设笋簴者有人此皆乐职之不可
缺也然考之乐官大半皆为乐舞大司乐曰以乐舞教
国子又曰祭祀率国子而舞大射诏诸侯以弓矢舞乐
师掌教国子又曰诏来瞽皋舞帅射夫以弓矢舞大胥
周礼乐官自大司乐而下凡二十官掌六律六同五声
八音六舞者有人掌鼓鼗柷敔箫管弦歌者有人掌击
颂磬笙磬击编钟金奏者有人掌吹笙竽籥箫篪𥴦管
者有人掌乐器庸器设笋簴者有人此皆乐职之不可
缺也然考之乐官大半皆为乐舞大司乐曰以乐舞教
国子又曰祭祀率国子而舞大射诏诸侯以弓矢舞乐
师掌教国子又曰诏来瞽皋舞帅射夫以弓矢舞大胥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6b 页
春入学合舞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小胥
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韎师祭祀则率属而舞之旄人
教舞散乐舞夷乐祭祀宾客舞其燕乐籥师教舞羽祭
祀则教羽籥舞司干则掌舞器既舞则受之不特此尔
地官鼓人祭祀则鼓兵舞帗舞者舞师则教兵舞帗舞
羽舞皇舞凡野舞皆教之先王作乐拳拳于乐舞者何
意盖古之教人以舞十三则教舞勺成童则教舞象二
十则舞大夏郑氏曰谓以幼少时教之此乐师所谓教
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韎师祭祀则率属而舞之旄人
教舞散乐舞夷乐祭祀宾客舞其燕乐籥师教舞羽祭
祀则教羽籥舞司干则掌舞器既舞则受之不特此尔
地官鼓人祭祀则鼓兵舞帗舞者舞师则教兵舞帗舞
羽舞皇舞凡野舞皆教之先王作乐拳拳于乐舞者何
意盖古之教人以舞十三则教舞勺成童则教舞象二
十则舞大夏郑氏曰谓以幼少时教之此乐师所谓教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7a 页
国子小舞是也教之以舞所以均调其血气而收束其
筋骸条畅其精神而涵养其心术是以血气和平耳目
聪明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今以乐舞观之黄帝作云门
大卷尧作大咸舜作大㲈禹作大夏汤作大濩武王作
大武此六代之乐舞周人兼而用之观古人作乐或以
崇德或以成功而必以施之舞列者意者乐之声音节
奏未足以感人而舞之发扬蹈厉为足以动人此六代
之乐皆舞也故当大合乐之时以之致鬼神示以之和
筋骸条畅其精神而涵养其心术是以血气和平耳目
聪明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今以乐舞观之黄帝作云门
大卷尧作大咸舜作大㲈禹作大夏汤作大濩武王作
大武此六代之乐舞周人兼而用之观古人作乐或以
崇德或以成功而必以施之舞列者意者乐之声音节
奏未足以感人而舞之发扬蹈厉为足以动人此六代
之乐皆舞也故当大合乐之时以之致鬼神示以之和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7b 页
邦国以之谐万民以之安宾客说远人作动物又奚有
不可者不然则箫韶九成而凤凰仪干羽舞阶而有苗
格舜之韶乐何以感人动物至此哉然六代之舞大舞
也周人兼而用之亦必分而作之云门以祀天神咸池
以祭地示大㲈以祀四望大夏以祭山川大濩以享先
妣大武以享先祖循其作乐之先后因其祭祀之次序
分而舞之可也六舞之用如此而大司乐掌之始而教
国子者此舞也既而大合乐者此舞也乐师之教舞者
不可者不然则箫韶九成而凤凰仪干羽舞阶而有苗
格舜之韶乐何以感人动物至此哉然六代之舞大舞
也周人兼而用之亦必分而作之云门以祀天神咸池
以祭地示大㲈以祀四望大夏以祭山川大濩以享先
妣大武以享先祖循其作乐之先后因其祭祀之次序
分而舞之可也六舞之用如此而大司乐掌之始而教
国子者此舞也既而大合乐者此舞也乐师之教舞者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8a 页
教此也大胥之正位者正此也小胥之巡列者巡此也
籥师之舞羽者舞此也司干之授器者授此也有如韎
师旄人则教四夷之乐舞非六舞也古人乐用夷乐舞
用夷舞如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离北方曰禁
是也王者必作四夷之乐说远人也然舞之别有六乐
师教之帗舞如地官舞师帅而舞社稷者羽舞如舞师
帅而舞四方者皇舞如舞师帅而舞旱暵者干舞如舞
师帅而舞山川者人舞则用之宗庙旄舞则用之辟雍
籥师之舞羽者舞此也司干之授器者授此也有如韎
师旄人则教四夷之乐舞非六舞也古人乐用夷乐舞
用夷舞如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离北方曰禁
是也王者必作四夷之乐说远人也然舞之别有六乐
师教之帗舞如地官舞师帅而舞社稷者羽舞如舞师
帅而舞四方者皇舞如舞师帅而舞旱暵者干舞如舞
师帅而舞山川者人舞则用之宗庙旄舞则用之辟雍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8b 页
此二者舞师不以教以乡遂百姓不预宗庙辟雍舞也
案郑氏注大胥引汉大乐律曰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
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及五大夫子先
取适子高七尺以上年十二到年三十颜色和顺身体
修治者以为舞人与古用卿大夫子同义故地官舞师
之教四而春官乐师之教六者此也或者则曰舞有二
有文舞有武舞羽舞文舞也干舞武舞也然考之周礼
鼓人鼓兵舞帗舞舞师帅兵舞羽舞乐师教干舞羽舞
案郑氏注大胥引汉大乐律曰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
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及五大夫子先
取适子高七尺以上年十二到年三十颜色和顺身体
修治者以为舞人与古用卿大夫子同义故地官舞师
之教四而春官乐师之教六者此也或者则曰舞有二
有文舞有武舞羽舞文舞也干舞武舞也然考之周礼
鼓人鼓兵舞帗舞舞师帅兵舞羽舞乐师教干舞羽舞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9a 页
未尝有文武之判论者自为分别尔以二者为文武则
四者果为何物耶夫乐舞先王用之为祭祀所以致鬼
神示也而学校教人先之以乐德次之以乐语而必继
之以乐舞何欤盖先王之教固所以和人心于行列缀
兆之间亦所以习人心于名分等级之内自成童而知
有此舞自入学而知有此舞以至帅而舞祭祀宾客之
时又知有此舞则谁敢干名而犯分也哉自乐舞之教
不明而周衰之君子且不知有礼乐况野人乎以鲁侯
四者果为何物耶夫乐舞先王用之为祭祀所以致鬼
神示也而学校教人先之以乐德次之以乐语而必继
之以乐舞何欤盖先王之教固所以和人心于行列缀
兆之间亦所以习人心于名分等级之内自成童而知
有此舞自入学而知有此舞以至帅而舞祭祀宾客之
时又知有此舞则谁敢干名而犯分也哉自乐舞之教
不明而周衰之君子且不知有礼乐况野人乎以鲁侯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89b 页
之庙而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以仲子之
宫而得献六羽以季氏之庭而得舞八佾周公乐舞之
意安在哉汉兴古乐既衰惟恐庙乐之未称故有文始
五行之舞有武德昭德盛德之舞文始为舜舞五行为
周舞武德昭德盛德为汉舞宗庙得备乐舞可也然不
知其乐果皆舜周之制否乎唐太宗有破阵乐名曰七
德舞有庆善乐名曰九功舞舞则善矣当时且有发扬
蹈厉不如之容之憾则其为舞亦可知矣大抵乐舞之
宫而得献六羽以季氏之庭而得舞八佾周公乐舞之
意安在哉汉兴古乐既衰惟恐庙乐之未称故有文始
五行之舞有武德昭德盛德之舞文始为舜舞五行为
周舞武德昭德盛德为汉舞宗庙得备乐舞可也然不
知其乐果皆舜周之制否乎唐太宗有破阵乐名曰七
德舞有庆善乐名曰九功舞舞则善矣当时且有发扬
蹈厉不如之容之憾则其为舞亦可知矣大抵乐舞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0a 页
教后世士君子不讲久矣干籥羽毛之事亲之若将浼
焉其于庙乐之当否乐舞之是非不惟不暇辨亦不能
辨也我思古人俣俣执籥者皆硕人阳阳执簧者皆君
子曾谓士大夫而不屑为此乎然则欲明宗庙朝廷之
乐制当自士大夫之知乐始欲士大夫之知乐当自乐
师教舞始
诗乐
世儒尝恨六经无乐书愚谓乐不可以书传也何则乐
焉其于庙乐之当否乐舞之是非不惟不暇辨亦不能
辨也我思古人俣俣执籥者皆硕人阳阳执簧者皆君
子曾谓士大夫而不屑为此乎然则欲明宗庙朝廷之
乐制当自士大夫之知乐始欲士大夫之知乐当自乐
师教舞始
诗乐
世儒尝恨六经无乐书愚谓乐不可以书传也何则乐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0b 页
有诗而无书诗存则乐与之俱存诗亡则乐与之俱亡
乐其可以书传乎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此乐之本乎诗也乐由诗作故可
因诗以观乐无诗则无乐虽有钟磬鼗鼓柷敔箫管尚
遗古人之旧果可以言乐乎韶至齐而犹间必韶乐之
诗尚存也濩至鲁而犹见必濩乐之诗未泯也诗苟不
存武乐至苌弘之时而失传商乐至戴公之时而已坏
诗也者其作乐之本欤今观周之太师掌六律六同五
乐其可以书传乎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此乐之本乎诗也乐由诗作故可
因诗以观乐无诗则无乐虽有钟磬鼗鼓柷敔箫管尚
遗古人之旧果可以言乐乎韶至齐而犹间必韶乐之
诗尚存也濩至鲁而犹见必濩乐之诗未泯也诗苟不
存武乐至苌弘之时而失传商乐至戴公之时而已坏
诗也者其作乐之本欤今观周之太师掌六律六同五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1a 页
声八音以为乐而必教以六诗曰风赋比兴雅颂是也
瞽矇掌鼗鼓柷敔箫管则必讽诵诗掌九德六诗之歌
以役太师此则诗之所以为乐也太师曰大祭祀帅瞽
而登歌此登歌之有诗也钟师则以钟鼓奏九夏此钟
鼓之有诗也籥章则掌吹豳诗豳雅豳颂此吹籥之有
诗也祭祀则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
昭夏是祭乐有诗也大射则王以驺虞为节诸侯狸首
大夫采蘋士采蘩是射乐有诗也凡乐仪行以肆夏趋
瞽矇掌鼗鼓柷敔箫管则必讽诵诗掌九德六诗之歌
以役太师此则诗之所以为乐也太师曰大祭祀帅瞽
而登歌此登歌之有诗也钟师则以钟鼓奏九夏此钟
鼓之有诗也籥章则掌吹豳诗豳雅豳颂此吹籥之有
诗也祭祀则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
昭夏是祭乐有诗也大射则王以驺虞为节诸侯狸首
大夫采蘋士采蘩是射乐有诗也凡乐仪行以肆夏趋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1b 页
以采齐车亦如之是车行有诗也学士歌彻则彻乐亦
有诗军献凯歌则凯乐亦有诗四夷声歌则夷乐亦有
诗至如大司乐奏六律则歌大吕歌应钟歌南吕歌函
钟歌小吕歌夹钟是十二律皆有诗歌也古人以诗为
乐随寓皆有由今观之乐节四诗驺虞采蘋采蘩犹可
考独狸首一篇不全夏诗九章时迈执竞思文尚未泯
而王夏五章已亡则是诗缺而乐与之俱缺矣豳诗有
雅颂先儒以七月一诗析为三体说者以为非是毋乃
有诗军献凯歌则凯乐亦有诗四夷声歌则夷乐亦有
诗至如大司乐奏六律则歌大吕歌应钟歌南吕歌函
钟歌小吕歌夹钟是十二律皆有诗歌也古人以诗为
乐随寓皆有由今观之乐节四诗驺虞采蘋采蘩犹可
考独狸首一篇不全夏诗九章时迈执竞思文尚未泯
而王夏五章已亡则是诗缺而乐与之俱缺矣豳诗有
雅颂先儒以七月一诗析为三体说者以为非是毋乃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2a 页
豳雅豳颂亦有不存者乎九德之歌大司乐奏之瞽矇
掌之此舜九功之歌今不载经传则诗之亡亦久矣吁
诗存则古乐传诗亡则古乐废今不以乐诗不存为憾
而徒以乐书不传为恨岂先王作乐之本哉昔者季札
请观周礼为之歌二南国风雅颂季札得以因诗而知
乐使其诗不存则周乐岂有可观者乎迨至孔子之时
挚干缭缺阳襄方叔等辈类皆踰河蹈海以避乱其乐
已不可考孔子自卫反鲁而能使乐得其正亦以雅颂
掌之此舜九功之歌今不载经传则诗之亡亦久矣吁
诗存则古乐传诗亡则古乐废今不以乐诗不存为憾
而徒以乐书不传为恨岂先王作乐之本哉昔者季札
请观周礼为之歌二南国风雅颂季札得以因诗而知
乐使其诗不存则周乐岂有可观者乎迨至孔子之时
挚干缭缺阳襄方叔等辈类皆踰河蹈海以避乱其乐
已不可考孔子自卫反鲁而能使乐得其正亦以雅颂
礼经会元 卷三上 第 92b 页
之诗尚存故也故尝谓杞宋之文献不足虽孔子不能
證夏殷之礼易象春秋尚在鲁则虽韩宣子可以识周
礼之犹存向使古诗尚存万世而下岂不复见周乐之
正乎虽然古诗虽亡三百篇无恙也而古乐亦无传何
邪吁此又不善用诗者之咎以汉之诗而使李延年协
音律以唐之歌而使吕才被管弦果足谓之诗乎诚能
因三百篇以为乐则今乐岂不由古乐奈人之不用何
礼经会元卷三下
證夏殷之礼易象春秋尚在鲁则虽韩宣子可以识周
礼之犹存向使古诗尚存万世而下岂不复见周乐之
正乎虽然古诗虽亡三百篇无恙也而古乐亦无传何
邪吁此又不善用诗者之咎以汉之诗而使李延年协
音律以唐之歌而使吕才被管弦果足谓之诗乎诚能
因三百篇以为乐则今乐岂不由古乐奈人之不用何
礼经会元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