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052-05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法藏碎金录卷七     宋 晁迥 撰
禅源都序上卷有语云性如虚空不增不减何假添补
 但随时随处息业养神圣胎增长显发自然神妙此
 即是为真悟真修真證也予爱此语简要纯备追思
 巳所立言多合此意
予自耆而耋习静不已或于夜坐刹那见光及闻灵响
 愈觉清彻后看维摩经云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僧
卷七 第 1b 页 WYG1052-0532b.png
 肇注云佛于下成道树名菩提此树光无不照香无
 不薰形色微妙随所好而见树出法音随所好而闻
 此如来报应树也众生过者自然悟道又看楞严经
 说二禅界分有光音天因思二经所陈菩提树光音
 天于我犹为外境而况己所见闻以作佛事法喜殊
 胜亦可知矣乃述五言六句偈以自赞叹云身是菩
 提树名合光音天如斯妙吉祥信为希有事我无取
 相心岂非善境界
卷七 第 2a 页 WYG1052-0533a.png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有句云宴坐寂不动大千入
 毫发潘佑独坐诗有句云凝神入混沌万法成虚空
 予爱二才子吐辞精敏之力等入道深密之状同合
 而书之聊资已用
有客谓予曰先生块居一亩之宫不延三径之客何以
 销日何以资道予对曰非不欲师友名德而异趣寡
 合不逢投分者耳况乎出世之法人罕乐欲独觉孤
 进古今常然譬如大鹏怒飞宁求于接翼独象无侣
卷七 第 2b 页 WYG1052-0533b.png
 岂惜于离群哉客笑而无答须臾告退
佛书云一切分别无非障碍予因续为二句以广其意
 云一切寻思亦复如是
我思心要但于四威仪中一刹那际常令自心正而一
 安而虚静而明亦足为法利而况久习理可知矣
予读列子之书见两科之说其一云齐人有清旦入市
 见所鬻之金攫之而去者志在取金不见人也又其
 一云愚公欲平所居之山约以子孙相承平而后已
卷七 第 3a 页 WYG1052-0533c.png
 心之至也感神动天天帝率神力以移之予详所说
 虽知寓言而皆以立意为本可资入道之法㨿世间
 之理则金不可取山不可平因而别得出世新意若
 以此取金之果决不见众人之所非以此平山之志
 愿不见众人之所艰求无上道世世不退岂有不成
 者乎
识心达本贯微妙以精深息业养神守静安而坚固但
 无违失勿用希求
卷七 第 3b 页 WYG1052-0533d.png
晋书陆机陆云传后词其略有云衒美非所罕有常安
 韬奇择居故能全性观机云之行已也智不逮言自
 以智足安时才堪佐命不知运钟方否而奋力危邦
 生在已而难长死因人而易促覆宗绝祀良可悲夫
 予览诸书再见垂为规戒者未尝不济之以言噫老
 子云名与身孰亲苟有务贪虚名而害身及族者吾
 弗与也
究观法门中道不可落于二边偏宗于顿则有卤莽灭
卷七 第 4a 页 WYG1052-0534a.png
 裂失胜进之方便也偏宗于渐则有繁琐滞固失直
 造之颖利也唯上根圆智之士自能和会法择而用
 之耳
定慧之理吾今直言譬如明珠在盘盘不动而珠光圆
 照满月临沼沼既澄而月影洞分体此存心何劳问
 法
高测韵对第一内有云晋张澄将葬其父郭璞为占墓
 地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于某
卷七 第 4b 页 WYG1052-0534b.png
 处年减半位才卿校而累代贵盛澄乃葬其年减处
 后位至光禄勋年六十四而子孙果昌焉予素不好
 杂学偶看此说乃知葬师学世间之法精妙者犹能
 如此若有禅师学出世之法能精妙者殊胜可知矣
 又见古人之意有以子孙蕃昌最为盛事而且不独
 擅其福应务在庆流后嗣仁德之至者也予因自思
 见为太子少保致仕今岁七十有九自觉康宁而资
 用粗充即今子孙十七人咸有肯堂之材子四人并
卷七 第 5a 页 WYG1052-0534c.png
 升朝列诸孙十三人十人已为京官延荫及弟侄侄
 孙不遑具载超于晋张澄远矣于今之世亦无有其
 比者自身及族各奉名教而积善之报未易可量其
 天幸也如此云何不乐
余深知法要合空假二观为中道观起动静二相为大
 寂相予能言之而未能至
予好道之心老而弥壮观练深熟决定有理观之深则
 出世法洞见源底练之熟则世间法无所障碍言不
卷七 第 5b 页 WYG1052-0534d.png
 可及唯自了知
予之退居养老务在安其身遂其性成其进道之志此
 外悠悠不复分别也
会佛法者当存真体用如待真花结真果若立妄能所
 如欲假花结真果其理如此
吾所了知者无为之事无生之法无住之相不测之神
 不空之真不动之尊若是而已
西汉丞相王嘉屡上封事于哀帝有斥言嬖倖之事切
卷七 第 6a 页 WYG1052-0535a.png
 直忤旨终致召诣诏狱相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
 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
 决嘉不从而系狱二十馀日不食欧血而死噫由是
 言之则知士有高蹈物表不撄世网者安可不以为
 贵乎
扬子法言有问神篇云或问神答曰潜天而天潜地而
 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心之潜也犹将测之况于
 人乎况于事伦乎有注云测于天地之情者潜之乎
卷七 第 6b 页 WYG1052-0535b.png
 心也心测乎天地之情则入乎神矣予今览之而自
 得法意因思潜者谓心游其间也予早年潜心于物
 情见其理已多矣晚岁潜心于道奥惟精惟一期有
 所至必不枉其存诚也
外顺虚缘俾无结阂内观实相期于混冥有洞晓于斯
 言可精修于妙道
晋张翰任心自适或谓之曰卿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
 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又梁吴
卷七 第 7a 页 WYG1052-0535c.png
 规颇有才学邵陵王纶引为宾客深相礼遇时张缵
 出镇湘州王饯之于南浦见规在坐意甚不平忽举
 杯曰吴规此酒庆汝得陪今宴规寻起还其子翁孺
 见父不悦气结而卒规恨缵恸男俄而致死规妻恸
 夫及子翌日又亡时人谓张缵一杯酒杀吴氏三人
 予详览二张事迹皆因出意杯酒间翰之旷达自遂
 其性也如此缵之轻傲致害于人也如此吴规之器
 小哉可哀可咍儒书云不见是而无闷佛书云毁誉
卷七 第 7b 页 WYG1052-0535d.png
 不动如须弥规于此理大远矣其妻子情苦会集又
 如此不知宿因何故也因为六句语告诸大达之士
 云我许张翰一杯酒不求千载空垂名不许张缵一
 杯酒害及三人俱丧生如何合得酒中趣洪量深深
 上智明
八元三杰著名迹以无穷四皓七贤逸身心而自得同
 归不了知者难言
悟精真之本一入理弥深见幻化之皆空触境无碍作
卷七 第 8a 页 WYG1052-0536a.png
 是观者谓之圣人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此道书中意行之稍易无怨
 亦无亲始是平等法此佛书意行之甚难
道家者流姑务长生久视夫处世之长生不及出世之
 无生久视于外以劳幻身不如反视于内以證法身
 此虽迦谈而有真理
道家者流所著方书多以气之作用为事业条陈淘鍊
 闭咽之法烦于鼓动颇涉有为内有一法名曰委气
卷七 第 8b 页 WYG1052-0536b.png
 盖取委顺之意有说云体和心平神气调畅或委身
 于床或兀然而坐神识沉寂心同大空又有歌诀云
 欲知委气妙寂湛自无思手足纵如醉心神兀似痴
 予详此说最近无为之理因而𩔖举自立三委三然
 之法一曰委气浩然二曰委心恬然三曰委命自然
 恊用为常其妙备矣智者可晓不能剖精析微也
老子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其注云元同无私故
 不可得而亲汎然和众故不可得而疏予详大意此
卷七 第 9a 页 WYG1052-0536c.png
 谓体道之人其德如此又别书中有说至德之人亦
 有云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予以为假此二句而
 其理小异不可得而亲谓其绝迹而高邈也不可得
 而疏谓人景仰而归之也
华严奥旨有语云大止妙观摩诃止观论有语云观练
 薰修予爱观练二字今取而增之自立一名名曰明
 观精练法门观谓观照也练谓练习也观照令其至
 明练习令其至精此法最为简妙何谓也夫佛书所
卷七 第 9b 页 WYG1052-0536d.png
 说入道要切之理小异大同固难具引予今和会宗
 旨且约自心现量径直言之当先观照一切因缘所
 起之情念念相续了知生灭终空然而未能触境不
 动次须用练习继之但以智断此皆是魔是贼如梦
 如幻视其过去便休勿复追思是也至于大运之事
 不必虚忧唯存根本寂静微妙之体性如是观练久
 于正定其道成矣在已分中此乃以一御多是为百
 法之王也
卷七 第 10a 页 WYG1052-0537a.png
唐贤笔语有作名僧之碑其首句云百亿三昩无非度
 门于觉照中而得自在予因此语而乃简径独断令
 人易晓大凡种种方便之说可为入道法门而成正
 定者皆曰三昩是也
扬子法言有先知篇其篇目之下注云图难于易求大
 于细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如斯而已其文
 曰先知其几于神乎其注云几近也神以知来探未
 兆也逆识先知追于神也文又曰敢问先知曰不知
卷七 第 10b 页 WYG1052-0537b.png
 其注云答以不知者神悟则先知非问之所及文又
 曰知其道者其如视又其注云举目便见予详其说
 此谓智断而得之者有如善射注物十中八九若以
 神彻而见之者有如明鉴对物无不洞分
扬子法言十三篇以学行篇为始孝至篇为终学行篇
 首句云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孝至萹首句云孝至
 矣乎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李轨柳宗元注云夫学
 者所以行其性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是故冠乎众篇
卷七 第 11a 页 WYG1052-0537c.png
 之首始于学行而终于孝至始终之义人伦之事毕
 矣一言而孝兼该百行圣人无以加之是至德也予
 览此书因知昔贤著述蔚有深旨盖明士之所学以
 能行为上也人之立德以率孝居先也予于观书非
 止务乎属辞而切贵乎求理矣
予老矣约巳居常性习自立一法名曰交修动静无遗
 时法决定揔持何谓也动则观书求入道之智静则
 冥心成息念之功不拘昼夜处所无复废时是也其
卷七 第 11b 页 WYG1052-0537d.png
 馀一切事之违顺身之苦乐推为大常之理不以为
 碍尔
吾有三大法一曰圆明观智之大者也二曰坚刚断力
 之大者也三曰驯柔干志之大者也三大相承归无
 上道何有不至者乎
陈虞寄字次安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前后所居官未
 曾至秩满便求解退曰知足不辱予重古人有如此
 者故采而书之以其深知道家所忌老子曰知足不
卷七 第 12a 页 WYG1052-0538a.png
 辱又曰祸莫大于不知足是知过贪而不知足者有
 辱有祸自然之理圣人之言不虚也
维摩经云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虽为白衣
 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亦有妻子
 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圆觉道场修證仪第
 十六云一切众生为此无明起诸爱结役使驱驰身
 心破裂无明若灭三界都尽以是因缘名出世人予
 因览此而和会独断之云若有清信省事之人明了
卷七 第 12b 页 WYG1052-0538b.png
 家缘之系縳而誓愿解释不必落髭发被仪制已是
 在家出家者也顿悟世情之迷执而志趣超绝不必
 具相好现神异已是在世出世者也但其事有始终
 理有浅深不同耳
唐圭峰密公有言云外事内身了不相关予又觉气质
 心识亦不相关自觉气质年年减心识年年增何谓
 也气质属外非由巳善能保守心识属内则由巳善
 能观鍊此必终之理也
卷七 第 13a 页 WYG1052-0538c.png
若得无恋无厌之道逍遥以平其情又得不生不灭之
 法寂定以正其性均济纯熟何乐如之
佛书中有语云寂湛生光道家流语有云虚明含元吾
 皆爱之斯乐欲之所至也
我爱学蒙庄高情师友造化竺乾妙旨澡练神明虽未
 见功必不成过行有馀力雍容艺文
前言有云习礼之家名为聚讼予谓说禅之家名为起
 诤夫禅观之理无言而自识者上也无心而自得者
卷七 第 13b 页 WYG1052-0538d.png
 上之又上也
达凝明而是体均观练以为功勿取相而有求当不期
 而自至厥理如是伊予了知
吾老矣自为入道精深之法二而决定率从之其一曰
 大明之智识其二曰弥坚之志力何谓也大明之智
 识者取权公之语云一气暂聚白公之语云万缘皆
 空用此破相而不昩弥坚之志力者取什公之语云
 深入实相密公之语云安住妙境用此复性而不退
卷七 第 14a 页 WYG1052-0539a.png
 二法均济殊胜第一吾自知之而日用焉未能为人
 演说也因复集书其句云一气暂聚万缘皆空深入
 实相安住妙境上二句了达而无碍也下二句修诣
 而无违也
趣虚名之高者万万皆然入实相之深者万万无一知
 而言及复何人哉
前科所集古德四句语以为上二句大明之智识下二
 句弥坚之志力予思馀说未尽今复追书补之一气
卷七 第 14b 页 WYG1052-0539b.png
 暂聚人空也万缘皆空事空也用此观照焉深入实
 相胜进也安住妙境胜定也用此揔持焉此一法简
 妙备尽无有出其阃域者予当奉行
外见一切有而能空其有内见一切法而不有其法内
 外不住相根力日深固虚融成寂照理尽禅宗妙(立/名)
 (曰禅门简/要圆成偈)
庄子有说假修混沌金刚经有说真是菩萨予谓去假
 就真是为要妙
卷七 第 15a 页 WYG1052-0539c.png
东晋庾阐尝为零陵太守有游衡山诗云北眺衡山道
 南瞻五岭末寂坐抱虚恬运目情四豁翔虬凌九霄
 陆鳞困濡沬末体江湖游安识南溟阔予览此诗因
 见古人之意怀虚静之趣以乐其内赏清旷之境以
 奖其外予爱而书之抑亦自得
吾尝谛观大雅明哲之士千百中无一二大觉了达之
 士亿万中无一二或有一二然犹得天机而涉浅入
 圣域而未优自视视他喜与悲等
卷七 第 15b 页 WYG1052-0539d.png
予常爱唐贤白乐天有诗句云未得无生心白头亦为
 天及看韵对第四有说宋萧惠开尝为益州刺史有
 所取求而不得遂诬告其人讪毁朝政先戮而后奏
 孝武称快及明帝即位惠开同四方反叛后虽归顺
 负舋不得志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臆虽百岁犹
 为夭未几发病欧血吐物如胏肝而死因详白萧二
 人之言各叹人生心无所得虽寿亦为夭而善恶智
 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也
卷七 第 16a 页 WYG1052-0540a.png
夫物我皆如不见身相空有兼遣不染法尘真学能然
 方为脱洒
天机之浅者以富贵功名为第一天机之深者以志行
 理性为第一各从其好两不相妨
予以深心乐欲晚节弥坚惜分寸光阴常游法苑著百
 千章句皆为度门此表存诚固非伐德
唐白乐天诗云自学坐禅休服药从他时复病沉沉我
 身不欲全强健强健多生人我心予尝拟之别作诗
卷七 第 16b 页 WYG1052-0540b.png
 云自学养恬休用智从他名迹日衰微我身不欲全
 高贵高贵多乘祸败机
予块处独觉因经论智得无所得法住无所住心不可
 思不可说其理如此何必群居然后为学
予看佛经有说净名居士深达实相而又素闻竺乾先
 生善入无为予爱之重之而愿密尽至诚而奉之从
 心法之要也
智明无不周处世之圣人也神彻无不周出世之圣人
卷七 第 17a 页 WYG1052-0540c.png
 也次圣有等贤人也背贤所趣愚人也
入道之法随用有说因理著名予究其极皆须不取相
 不留迹方臻妙处
吾读易爱钩深致远凡四字而能适变为用吾当如无
 师智钩深以求法又当驭不退轮致远以进道有如
 此者不亦乐乎
予详经论大意若有云我是凡夫佛是圣人岂可以凡
 夫之心学圣人之事此名断灭见又有云我心即佛
卷七 第 17b 页 WYG1052-0540d.png
 本无有异何用更求佛果此名增上慢唯有上智宏
 达之人无此二边障碍
人能善避大权利如避网罗槛阱而行坦夷道路者此
 名初修安乐行也人能善避大嗜欲如避圊溷汤火
 而游清凉园沼者此名初入禅定门也了达之士必
 信必果
以智慧眼见五蕴皆空此名菩提以方便力解六结尽
 散此名解脱既了然而知永不迷也即安然而住永
卷七 第 18a 页 WYG1052-0541a.png
 不动也此名涅槃其诸辩才苦行不能到此圆顿法
 门
夫人质性挺特建拔俗之标志力坚深有济胜之具可
 期出世不当自轻
无相之相实相也我思深入而但未至无声之声希声
 也我喜独闻而将大和世智不知妙德自得
酉阳杂俎云许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夏以后每寐熟即
 喉声如鼓簧若成均节许州伶人伺其寝即谱其声
卷七 第 18b 页 WYG1052-0541b.png
 按之丝竹皆合古奏僧觉亦不自知已二十馀年如
 此予因自思所闻灵响清彻殊胜因目之曰天簧似
 合此理闻之者虽各别言之则皆甚奇亦可谓妙而
 不测者也
吾自得三常法立为入道三门期年观练纯深而已涉
 一切之境常如不碍已者境常空捍一切之魔常为
 不胜已者魔常退平一切之事常比不及已者事常
 乐因而叹曰妙哉三常云胡弗臧卓立冠绝为三昧
卷七 第 19a 页 WYG1052-0541c.png
 王
常平等心如地广大妙观察智如日光明体用及此是
 佛境界
金刚三昧经中说无生禅予爱之重之因而演述夫摄
 动之禅是已动之心制之于末也无生之禅是未动
 之心镇之于本也若且以粗法比之则燋头烂额之
 劳岂胜曲突徙薪之智耶
至论以身为外物者非轻其身也但要知身从幻化而
卷七 第 19b 页 WYG1052-0541d.png
 生当知有还源之道不可执妄以累真也以世间法
 为外道者非薄其世间法也但要知外事以治世则
 非出世之法也不可以不了义为究竟法上智之士
 必无致诘
白乐天有诗句云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予因拟之
 别作二句云昭然不昧处灵照在胸中白公之诗言
 定也予之诗言慧也
孔子所举一言曰思无邪孟子自谓四十而心不动予
卷七 第 20a 页 WYG1052-0542a.png
 谓思无邪者正也心不动者定也若能以至正成至
 定以此为入道法门何以加焉至如佛书所说不许
 群邪干善境界不许八风动妙高山其意大同允为
 深切而曲士以迦谈障隔如何和会而了达哉
予所居京师道院中有僮竖闲植草花丛生滋多叶似
 竹叶花小而碧其蕊黄稍𩔖飞虫之状俗谓之碧胡
 蝶花予观其花至晚而敛缩将及夜而尽结视之不
 见暨乎晨朝则其花渐出日升弥高而花复盛开因
卷七 第 20b 页 WYG1052-0542b.png
 知物理阴惨阳舒自然有盛衰予以其随昏明而卷
 舒近乎智而强名之曰近智花
士之有智不可无学夫佛书所云无学者其理无别若
 误会此器因循自弃尤可惜也予观三教之书粗见
 必学之意儒教之书周易云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
 也道教之书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释教之书
 宝积经有叙大士成功之语云犹如大龙所作已办
 舍于重担逮得已利予因会同参䆒虽知其文句不
卷七 第 21a 页 WYG1052-0542c.png
 𩔖而必从于学断可知矣加以老年之志深信于最
 后一说不复疑也
天者自然之义也佛者觉义也自然无蔽塞可曰天聪
 明豁然大觉悟可曰佛知见人能启天聪明入佛知
 见此为上智安可轻议予之独断如此览之者以为
 何如哉
有能观空见性悟妄识真真心入理决志成道此何人
 哉此何人哉吾不可得逢之而交谈也
卷七 第 21b 页 WYG1052-0542d.png
善恶事都莫思量是非言都莫分别亦是资修之一法
 然而易知而难行者也
白乐天有诗云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予
 因拟之别为二句曰已共身心要约定险艰情伪不
 伤嗟白公所云知天均不定之大常也予之所云知
 世缘本妄之大常也
予今省已晚节勤道夫名宦之网障于外能自决开而
 恩爱之魔缠于内未善释缚比其懵学亦既知方自
卷七 第 22a 页 WYG1052-0543a.png
 谓智虽明而力未胜也
予读道家之书得大达观已了知情境幻妄不复琐细
 分别读释氏之书得最上乘又了知理性渊妙当思
 精微悟入唯此法门自能晓会
予好读内典非以课诵为功必也详求入道之要读圆
 觉经得禅那数息之门读楞严经得观音入流之法
 随时而用亦不甚精至虽未到自觉之境而独闻无
 声之和积岁弥加清胜不知所以然而然也
卷七 第 22b 页 WYG1052-0543b.png
或问予曰先生于内典之中盛称楞严圆觉何谓也予
 对曰广分性相之差别布在楞严专明体用之精真
 归乎圆觉
百骸之动动而去病道家之法用资保命期于康胜百
 虑之静静而见性禅家之法用资趣定期于妙应伊
 此二法吾日用之而人不知也
予以所闻灵响目曰天簧而凝听逾新终不知其所以
 久于详䆒似有所得得非积习归根之静静既由中
卷七 第 23a 页 WYG1052-0543c.png
 独闻无声之和和非发外理近于此书以明之
列子之书云欲辨梦觉唯黄帝孔丘窃详二者圣人淳
 质之时也而庄子之书云广成子谓黄帝曰自汝治
 天下云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言泽少/杀气多)日月
 之光益以荒矣佞人之心剪剪者(浅短狭/小之貌)又奚足以
 语至道论语云孔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
 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常者
 斯可矣噫世质民淳之日犹有此说则知情伪之态
卷七 第 23b 页 WYG1052-0543d.png
 百端浸以久矣理亦是常不必惊嗟可也
魔境佛境不离于心心之所迷者为魔境心之所觉者
 为佛境当知魔境如梦从妄想生魔境如幻从邪法
 成佛境如大空如昼日清旷明白不可蔽亏学人体
 此为定法而观练之令符契纯熟何必多闻博览然
 后为学
元圣蘧庐不动章云童稚观百戏有舞破阵攻戎城貙
 抟牛鲸吞舟皆以为真初则甚惧见之熟则无畏况
卷七 第 24a 页 WYG1052-0544a.png
 乎成人之心知见又熟安有动之哉予详之颇得其
 理乃知不动之心可以习成也
汉祖威加四海武不杀也萧相功居三杰文无害也所
 以创业垂统君臣相得而然也
孔子以不义富贵视如浮云庄子谓真性之外皆为尘
 垢夫如是则悠悠之事何足介意
孔仲尼鲁之圣人也五十而读知命之书蘧伯玉卫之
 君子也五十而有知非之言予自谓心师古圣人古
卷七 第 24b 页 WYG1052-0544b.png
 君子久矣而年将八十若不勇猛精进重增观练知
 命知非学道学法更俟何时哉
予素景重子罕不贪之宝并达摩无所求行昔壮岁不
 甚贪求而老年自戒弥笃内省于此法门似得百分
 之一二今试言之自思于已有八不求不求功名不
 求货利不求富贵不求神仙不求黄白之术不求巫
 觋之祷不求卜命之者不求据要之人此语由衷非
 为伐德
卷七 第 25a 页 WYG1052-0544c.png
种种著于有起诸妄想者此名颠倒之见种种落于空
 都无所悟者此名断灭之见无此二病而能洞晓空
 趣者此名正真之见
吾以文章为佛事得自然智以音声为佛事得自然闻
 非敢超于天人几乎逮得己利
吾老矣不能参禅问道但依归根之静知常之明湛兮
 似或存无必取于相确乎不可拔无辄易其志日复
 一日如斯而已矣
卷七 第 25b 页 WYG1052-0544d.png
照五蕴皆空真见也得一念相应妙慧也真见妙慧久
 而相资何必多谈横分名相
内典中有偈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此是菩提之名理菩提之体用菩提者
 觉照之义也又有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
 已寂灭为乐此是涅槃之名理涅槃之体用涅槃者
 安乐之义也释氏经论真乘宗旨虽千章万句广大
 微妙原其臻极之意不离明此二法今予直指尽矣
卷七 第 26a 页 WYG1052-0545a.png
 此外分彼我之品𩔖成私而心乖平等言华竺之教
 相不同而力争胜负者自是世间物情于虚妄中强
 生分别唯上根圆智能了知而和会也
杜荀鹤春感诗云浮生七十今三十已是人间半世人
 予因拟之而作赋云浮生七十今踰九已是超群越
 世人
处世之法三纲五常大端也出世之法四谛六度大端
 也并用交济其道备矣
卷七 第 26b 页 WYG1052-0545b.png
予性本愚直今则太老绵历浸多洞见时情物态求与
 己意合者款密交谈不可得也愈增叹息不乐者久
 之不平之事不愿闻知而不可避一旦忽尔自悟而
 开怀焉譬如行多露之径者孰不沾衣入鲍鱼之肆
 者岂免闻臭事之常者复何怪哉
人之所切名与利予之所切道与义予不战而成功自
 以道义之志胜而为肥也
善入无为西域先生之妙道也能体纯素南华真人之
卷七 第 27a 页 WYG1052-0545c.png
 格言也予爱之重之混而为一潜资日用于何弗臧
予谓故交曰名位愈高禄利愈厚我不如君观练日深
 根性日熟君不如我出处进退各从其宜
予有语曰自见真理此为佛眼自契真行此为佛心心
 眼同符更求何法
庄子至乐篇说富贵寿者以其不知道而身各有苦其
 致三失之名谓外疏远也予因推演而言之曰富者
 之失其蔽也吝妄保馀财而不得成周急之仁贵者
卷七 第 27b 页 WYG1052-0545d.png
 之失其蔽也贪妄认虚名而不得遂无虞之安寿者
 之失其蔽也愚妄历多忧而不得享永年之乐能反
 是者几何人哉
国语云高位疾颠厚味腊毒杜牧和州绝句诗云历阳
 前事知虚实高位纷纷见陷人噫予今聊举其一苏
 秦位高金多如何如何
诗云不忮不求易云无咎无誉是吾心也
崇高富贵居权要但可旁观逍遥游燕乐清闲兹惟自
卷七 第 28a 页 WYG1052-0546a.png
 得言之无妄久而当知
闻是非之交攻聪不如聋见倾夺之相图知不如愚吾
 之趣向大率如此
易卦出师之初必先以律是知学道之初必先用戒故
 予年及大耋而加之焚诵以自捡摄亦非志乐小法
 安敢自谓大达而不拘小莭乎
诣道之枢味道之腴观练薰修潜资日用恬愉美妙益
 茂禅支有此胜缘岂非宿习
卷七 第 28b 页 WYG1052-0546b.png
予自深思独断身当处世须避不测之祸机心期出世
 须学无生之法要此外世态率皆悠悠故我端居块
 然寡偶
老子云名与身孰亲予尝推而演之云身与心孰亲心
 与性孰亲故予穷理尽于性而后已
如何得一大士适变如大龙克荷如大象法门之利知
 无不为内习之力所作已办吾将师之
老子云杳兮冥其中有精予素闻灵应漻兮清其中有
卷七 第 29a 页 WYG1052-0546c.png
 声予觉岁久益多殊胜因而自谓不著外声尘而反
 闻闻妙音其心凝然助定力可目为不动尊此即普
 贤之一行也而又不著外名相而反思思妙事其心
 油然生慧用可目为无尽意此即文殊之一智也
儒家之言云寂然不动道家之言云归根曰静禅家之
 言云息缘反照人能洞晓三家之言同归一真之理
 吾当目之为会三归一之智
庄子云富者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予
卷七 第 29b 页 WYG1052-0546d.png
 因内省自以为学者多立言而不得尽行其为心也
 抑亦如是自今以此为戒且务温故不必知新今微
 细揣摩动心不如息心之利也
孔子家语云楚昭王出游亡乌号之弓左右请求之王
 曰楚人亡弓楚得之又何求焉孔子闻之曰惜乎其
 志不大也不曰人亡之人得之何必楚也予因思之
 凡计我我所之人有积财至多而无毛铢之利以济
 困穷者彼何人哉
卷七 第 30a 页 WYG1052-0547a.png
予今采集诸经敷演大意别立一说以为消除烦恼之
 法不避重复有涉旧述者也有经云诸魔平等烦恼
 为先又云现住烦恼魔烦恼无所有又云智者于苦
 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又云无障
 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
 烦恼体性自离何以故是诸烦恼等趣了义无少烦
 恼可积可集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
 性又曰烦恼性是佛境界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又
卷七 第 30b 页 WYG1052-0547b.png
 有经云欲除烦恼当行正念其所解云烦恼出私情
 耳便应观察法理以遣之又有经云有一法门名无
 量义应普观察一切诸法性相空寂而诸众生虚妄
 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轮回六趣备是苦毒无量
 亿劫不能自出复次谛观一切法诸念念不住新新
 生灭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
 无相名为实相如有通达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
 出生入死无怖畏想又僧肇五论中有言经云不离
卷七 第 31a 页 WYG1052-0547c.png
 烦恼得涅槃注云悟烦恼性空即为涅槃予今参䆒
 经旨因而直说大约谓烦恼性空勿为窒碍观如梦
 幻不用介怀设使触境情动如响应声既应即止是
 也且夫愚痴之人被诸烦恼之事有熙熙然者此非
 悟道其实如木偶而已若或中根之事而以烦恼为
 苦是则智慧不如愚痴也不亦谬乎固当勿存于心
 苟不能然学道何用于已有何所利须令智慧力胜
 可矣故又有经云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力裂
卷七 第 31b 页 WYG1052-0547d.png
 烦恼网以智慧火烧烦恼薪以智慧斧伐烦恼树故
 予曾为䆒观直说遣情词云身同梦幻非真有事比
 风云不久留古往今来尽如此此中坚执大悠悠既
 能洞达须刚断烦恼魔空过便休予今单用此法
凡夫贪著世间荣利之乐无止足者劳苦或祸败此致
 不复论至如大士学出世之法若耽禅悦此亦为味
 病未能尽善脱洒夫知之者几何人哉欲其决定回
 向不亦难乎
卷七 第 32a 页 WYG1052-0548a.png
上古圣人有观察一切音声前贤为文遂云以音声为
 佛事予自思素闻灵响亦所谓以音声为佛事而尤
 知殊胜夫外音声而或慆心堙耳致荡然之动予所
 闻内音声而乃清心惊耳致凝然之静又前贤作名
 僧碑文云师以儒墨者般若之笙簧词赋者伽陀之
 鼓吹故博通外学时复著文在我法中无非佛事予
 亦如之晚年著述好为禅家偈颂又与随顺世间文
 章不同以此比方沛然多得
卷七 第 32b 页 WYG1052-0548b.png
大心众生游如来大寂灭海入如来大光明藏予知此
 言孰以为然闻之而大笑者多矣
予于三家之书各得一法儒家之法用明智以保庆仙
 家之法用静安以永命禅家之法用清微以正性三
 者并用卓然殊胜
庄子南华真经有说自得之场此世间法也予已得之
 矣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有说自觉圣智境界此出世
 间法也予未觉之尔
卷七 第 33a 页 WYG1052-0548c.png
采诸经论随意多少资其智于四威仪随时多少息其
 意老当益壮乎志亦不考求功利
予喜既寿且康应缘具福而独观妙音求菩提率以为
 常不住于相老而益壮久而弥坚密印已定愈觉清
 胜书而自奖难卜同符之交
不婴荣利之缘已逃世网慱考身心之法渐见天机虽
 非绝伦粗殊流俗
仁王护国经下卷内说第九善慧地菩萨得无碍解法
卷七 第 33b 页 WYG1052-0548d.png
 义词辨演说正法无断无尽予因自思此碎金录采
 缀增多皆是胜缘妙事不同无记之性亦足私喜也
予因经论智得反照之慧修转依之业必信必果老心
 益壮者惜馀年之迅景也
观空见性悟妄归真常习静明知魔不动当令既照而
 寂寂而复照勿或误会无修枉入因循之失
乐器中有簧者器动即有声而不见其形人所为也吾
 所闻灵响耳中有声亦不见有物之使尔自然而然
卷七 第 34a 页 WYG1052-0549a.png
 故予强名曰天簧其音成文清妙超胜合奏之乐昔
 晋魏绛善和犷悍戎情国所赐以国乐今予善和粗
 动心相天所赐以天簧由此乐欲助发爱性深庆善
 缘之符会也
入流得观音之门数息练头陁之行惟日不足学然后
 知闻中吉祥助发乐欲时予自觉夫复何言
予览杜牧诗和州绝句云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
 六问津历阳前事知虚实高位纷纷见陷人予因别
卷七 第 34b 页 WYG1052-0549b.png
 作一句偏对末句所得者三其一云妄缘扰扰知萦
 已又云宴居寂寂堪修道又一云明心了了思超世
 夫如是则老生之志非昏乱也
生老病死谁逃大播之钧观练薰修自有不夺之志我
 今如此人其谓何
易蛊卦曰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
 可则也予详所解谓最处事上而不累于位志则清
 虚高尚可法则也遁卦曰上九肥遁无不利象曰肥
卷七 第 35a 页 WYG1052-0549c.png
 遁无不利无所疑也予详所解谓最处外极无应于
 内超然绝志心无疑顾忧患不能累矰缴不能及庄
 子第十有注云夫事下然后功高功高然后禄重故
 高远恬淡者遗荣也予今历览详求有以见事之为
 上者事之为下者统而论之归乎独断则知显而居
 亢者未足矜𨼆而自得者尤可重也
若坐若卧时行时止未尝于一刹那顷志不在道吾之
 晚节如此孰谓今生虚过耶
卷七 第 35b 页 WYG1052-0549d.png
观古佛之音超动静之相其音由寂寞而彰调真人之
 息融粗细之住其息自根本而来二法交修一志已
 定
如何得见一了达至道之人而能洞晓欲色空三界大
 虚幻之迹又能克荷开示悟入四字大因缘之事与
 之交谈结为真友噫吾今生不得见之矣
黄老清静之言竺乾空妙之法非上上智岂能深知苟
 有深知不当自失
卷七 第 36a 页 WYG1052-0550a.png
予晚节勤道自谓由至诚感真应因立天簧天瑞二殊
 胜之名何谓也素闻灵响浸历星纪矣老年弥觉清
 彻聪警以其耳中自然之音不见有物如乐器中簧
 故曰天簧日夕常然而于五鼓后梦觉时坐待清旦
 闻之尤可爱寂然凝听而心益专不生缘虑怡然乐
 欲而神逾爽不入昏住以其自然符信妙契心法故
 曰天瑞自喜宿习所致庆幸之多而不可得而言之
 于人也
卷七 第 36b 页 WYG1052-0550b.png
予以年臻大耋之期日修无上之道静中宴坐非怠非
 速屏气似不息反闻自性和顺积而安以乐英华发
 而声成文斯可聊以自娱何必鼓缶而歌也
吾所闻灵响𨼆隐如雷初动浩浩如潮将至或如行轩
 百子铃或如风蝉曳绪声随时有变新新不停其聪
 警清彻听外声弥审终莫知所以然
     凡一百三十九章
 法藏碎金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