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052-05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法藏碎金录卷六     宋 晁迥 撰
夫曲士束教不能宏达予好和会敷演庶有开悟焉据
 佛书楞严经说三无漏学谓戒定慧也予于儒书周
 易中各取一句则象其理亦无差别今取损卦之文
 一句四字云惩忿窒欲用之以为戒又取系辞一句
 四字云寂然不动用之以为定又取系辞一句七字
 云精义入神以致用用之以为慧唯变所适有何不
卷六 第 1b 页 WYG1052-0514d.png
 可
维摩经云安处道场圆觉经云宴坐静室予重兹语句
 而怡然惬心
圆觉道场修證仪第十一并本经清净慧章注并引华
 严初地文云得经论智予因自喜看经论生智思入
 道之初也
宝积经云诸魔平等烦恼为先又云现住烦恼魔烦恼
 无所有又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
卷六 第 2a 页 WYG1052-0515a.png
 我我所俱离予究经文重复言说足表无人无之当
 知烦恼性空既过即止无使留碍是其法也又闻之
 惟要略法中说心想住者见有种种色光从身而出
 又有经中说自觉圣智境界予因思素闻灵响久而
 增胜亦可谓种种妙音从耳而闻乃目之曰自觉妙
 音境界庄子首篇名曰逍遥游予今动则临文求智
 纵观于法苑英华谓之外逍遥游静则反听闻和凝
 神于妙音境界谓之内逍遥游其趣尚也如此
卷六 第 2b 页 WYG1052-0515b.png
详究寤时之想性所存也寐时之梦亦性所存也梦中
 所为之事皆巳素所习者所见之人多巳素所识者
 自念世间之法属意浮沉偶经耳目犹得存于性中
 而不失况乎出世之法属意深切洞贯心府固当存
 于性中其可失乎今生结缘既熟必为来生张本定
 矣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予因拟之而言曰学道之心
 必有馀应何谓也夫家之积善此外事也善力延及
卷六 第 3a 页 WYG1052-0515c.png
 犹为后嗣之庆心之学道此内志也道力延及岂失
 来生之应形声影响又何疑乎
三教之人皆有修行要法而人不能知不能行正相反
 夫居易俟命儒教修行要法也而多冒行于险径深
 根固蒂道教修行要法也而多纵伐于元命息缘反
 照释教修行要法也而多外役于正性顺此三法其
 为利也可知矣反此三法其为害也可知矣全得之
 者上也得其二得其一者次之又次也全不得之者
卷六 第 3b 页 WYG1052-0515d.png
 民斯下矣固无算也
予尝梦中有如侍从游观之际不见巳之仆马方在忧
 烦忙迫计无所出忽尔梦觉豁然而喜因思楞严经
 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
 事此喜可知也
幻质无坚定随化往灵心有觉须从静来洞晓详求斯
 为上智
干将之剑利可刜钟柙其锋铓则全也豫章之木高可
卷六 第 4a 页 WYG1052-0516a.png
 凌云护其根干则成也圣贤之德蒙养正晦养明恬
 养智抑亦全成之道是以庄子辞千金重聘列子避
 五浆先馈姑务含华𨼆曜者意在此也
前言有云三代之将道家所忌予因续为两句语曰四
 大之相智人所避
学道者戒贪瞋痴具闻思修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心静
 而明息细而幽习头陁行与逍遥游不惊不怖无喜
 无忧几乎出世名为入流
卷六 第 4b 页 WYG1052-0516b.png
恬智相养定慧之权舆也定慧均济恬智之臻极也上
 根圆观当如是解
见闻为外寇意识为内应内外交缔劫吾道宝吾知之
 矣自兹戒严
伊予内应慧悟增新由己性也道力深固由己志也庆
 缘毕会由天应也愿出三福成吾一心
予似记忆李白有诗句云野禽啼杜宇山蝶舞庄周后
 又见潘佑有感怀诗句云幽禽唤杜宇宿蝶梦庄周
卷六 第 5a 页 WYG1052-0516c.png
 席地一樽酒思与化元浮但莫辜明月何必秉烛游
 予谓才思暗合古今无殊不可怪也
自念馀生得几何固当随时随处于世间法中就随分
 适意于出世法中就随分冥心夫复奚云
修道之法譬如金不鍊不精水不澄不清灯不燃不明
 榖不种不生其理必尔何以不信
逆计而忧忧而无益况未必尔即悟而断不如去忧触
 境而怒怒而无益况多偶然即悟而断不如去怒随
卷六 第 5b 页 WYG1052-0516d.png
 意立法出自然智
出世有法此法难全全同圣贤接武差肩导之以仙而
 入于禅仙中之乐高蹈云烟禅中之乐夐超人天处
 世有法此法易致致养情气含和孕粹导之以醉而
 入于睡醉中之乐陶陶茂遂睡中之乐栩栩遨戏酌
 用随宜消忧释恚
见道学法之人当令照了之智如明鉴之明果决之断
 如利刃之利次第相应久久纯熟自到大安乐处
卷六 第 6a 页 WYG1052-0517a.png
极见闻于外而周知者处世之明圣也反见闻于内而
 周知者出世之明圣也
智明断利力胜志坚四次第全可以入道
周身之防外办之事固鞭心入理内习之诚笃世故万
 变推为大常
有外官寓书于予有语云仰燕居之申申谅吉祥之止
 止此虽奖饰之词而暗合予意中天机也因之窃喜
 而书于此
卷六 第 6b 页 WYG1052-0517b.png
庄子有云两臂重于天下予谓一身即可知也而有贪
 虚荣冗利据权门畏途恃力固守卒致覆族之祸者
 较其轻重何如哉斯为智乎
大妙之道不在名相深智自明辩才难说
立不易方行不由径允执厥中不失其正口无择言身
 无择行餐和履顺乐天知命见贤思齐同声相应清
 心释累收视反听澄神定灵穷理尽性从吾所好于
 兹为盛
卷六 第 7a 页 WYG1052-0517c.png
文中子中说有语云子曰变风变雅作而王泽竭矣变
 化变政作而帝制衰矣吾爱其言雅而理大因采而
 书之
文中子谓贾琼等曰诸生何乐贾琼曰乐闲居子曰静
 以思道可矣予览之信以为然
文中子谓房玄龄曰好成者败之本也愿广者狭之道
 也予览此因思阴符经云生者死之根老子云福兮
 祸所伏殆相𩔖乎自然之理也
卷六 第 7b 页 WYG1052-0517d.png
文中子中说云贾琼曰甚矣天下之知子也子曰尔愿
 知乎哉姑修焉天将知之而况于人乎予览此因自
 言云予所修唯愿天知不愿人知也
文中子曰广仁益智莫善于问乘事演道莫善于对非
 明君孰能广问乎非达臣孰能专对乎其可因旨引
 𩔖钩深致远无不终乎晁董公孙之对洋洋乎其对
 之宗乎其得王道之纲乎予览此乃知远祖西汉大
 夫公其才智之大已经文中子盛称之矣
卷六 第 8a 页 WYG1052-0518a.png
周易系辞云精气为物老子道经云恍兮惚其中有物
 窈兮冥其中有精噫精物两字孔老二氏言之矣此
 乃妙用之本体也而释氏但谓之实相而复教人不
 取于相是故人伦不能穷其理鬼神不能见其迹也
唐权文公二疏赞有句云优游衡门栖息化源日饮醇
 酎身闲道尊予爱其文美其事然而犹是处世之事
 也予重出世之事因而同韵别为四句以拟象之述
 己意云观光妙门探奥真源日味禅悦情忘志存
卷六 第 8b 页 WYG1052-0518b.png
文中子燕居董常(真宗庙讳/权改为常)窦威侍子曰常也(谓董/生也)
 殆乎坐忘静不證理而足用焉思则或妙予详此说
 因知董生几乎知出世之道也而云静不證理者言
 其行未至未得其所应耳佛书胜思惟经有语云系
 念住一处名为具足禅定心盖明入道之法必以坐
 忘为始坐忘即系念住一处之𩔖也故云足用焉其
 于发慧迟速各由力致之分限又云思则或妙者此
 欲其穷理尽性而入于神不欲其沉空住寂而已矣
卷六 第 9a 页 WYG1052-0518c.png
 予所亿度自证而已
出世之道极于寂照寂虽固不可著空以实无照虽明
 不可取相而涉有妙理如是不亦难乎
束教之士多笑迦谈予非迦谈不尽其意如见由基射
 彻札似得麻姑痒处抓是也
老年所学心法随时随处且依观音菩萨闻其音声而
 得解脱又依数息头陁抖擞烦恼归于涅槃此皆巳
 所了知不能委细而说
卷六 第 9b 页 WYG1052-0518d.png
夫智人安而利之及于国及于天下斯固难者而止及
 于身及于家亦鲜矣
文中子曰疑滞者智之蝥忿憾者仁之螣纤吝者义之
 蠹予览之深重其言堪为鉴戒
文中子曰吾不仕故成业予因自思之不致仕无以成
 其味道之志古今贤愚虽异其理一也
文中子曰君子不贵得位予览此因原其意而继之以
 言曰君子贵乎得道
卷六 第 10a 页 WYG1052-0519a.png
文中子中说云贾琼曰德不在年道不在位予因而言
 之夫青衿之子性或幼敏不可以童蒙小之也白衣
 之士志或高简不可以布素轻之也
文中子曰以静失之者寡矣予详此语有似孔子曰以
 约失之者鲜矣予谓静也非止寡失亦可学道而有
 得也
或问道之说文中子曰泯其迹绝其心然可以神会难
 以事求吾不知其说曰敢问其旨子曰非礼勿言非
卷六 第 10b 页 WYG1052-0519b.png
 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或曰此仁者之目也子
 曰道在其中矣予详此说大约古圣之教名言则异
 而体用同也文中子所陈虽非内典之文而其理暗
 合故云吾不知其说而但引言动视听必以理者此
 如释氏之戒戒生定定生慧其势必然故曰道在其
 中矣
前言有云得全于诗者得全于酒者予亦自谓得全于
 道腴法喜禅悦之味也
卷六 第 11a 页 WYG1052-0519c.png
文中子曰智者乐其存物之所为乎仁者寿其忘我之
 所为乎予详此说推演仲尼之意也论语云智者乐
 郑曰智者自役得其志故乐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
 寿考窃谓斯言𨼆微非夫嗜欲浅志趣远不能知而
 明之也苟当公论不让于师可也予以为存物是得
 理性之深者也易家人卦象曰言有物而行有常此
 云存物是此有物之𩔖也得此理性之深者自然得
 志而乐矣又以为忘我是去封累之至者也论语云
卷六 第 11b 页 WYG1052-0519d.png
 无固无我此云忘我是此无我之𩔖也去此封累之
 至者自然性静而寿考矣
予颇好观书立言常在真理而畅悦迨及耋耄之岁退
 处恬愉而轻安所以信其果验而申明之也
文中子谓颜延之王俭任昉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约以
 则予又云古之文也约而达今之文也繁而塞噫予
 也何人晚岁为文唯求简当
学妙道者若有智明行果志坚福会悉备臻极何胜如
卷六 第 12a 页 WYG1052-0520a.png
 之予尝屡言意深所及
文中子之食去生与冷酸咸必适果菜非其时不食曰
 非天之道也非其土不食曰非地之道也饵药必辅
 性命者曰吾无他疾也予详此说非唯立教亦善摄
 生大约与论语相𩔖予心所至多涉于此岂非宿习
 之然乎
芮城府君起家召为御史将行谓文中子曰何以赠我
 子曰清而无介直而无执曰何以加焉文中子曰太
卷六 第 12b 页 WYG1052-0520b.png
 和为之表至心为之内行之以恭守之以道予详此
 说曲尽其妙常见世有拔俗者清而多介直而多执
 先生之言至矣哉
文中子曰中和之为德盛矣我未见体之而乐也子曰
 訾过而好怒唯利是得愚矣哉子曰我未见仁而好
 利者也子曰好忿嗜利爱名诡利小人哉予详此说
 因而省巳有所乐有所惩有所劝是故取而书之以
 为巳法
卷六 第 13a 页 WYG1052-0520c.png
文中子曰轻誉苟毁好憎尚怒小人哉予详此说意亦
 同上垂训深切谨书诸绅
文中子谓薛收善接小人远而不疏近而不狎予详此
 说子之知人甚精收之接物甚妙窃以为接君子易
 接小人难收于难能而能也善接小人是谓明哲之
 深者矣(俗语云畏虎/不畏佛仿此)
文中子不相形不祷疾不卜非义予虽愚亦如此
上所录薛收善接小人予虽言其接物甚妙而言不尽
卷六 第 13b 页 WYG1052-0520d.png
 意夫不善接君子止有过不善接小人必有祸蜀志
 关羽张飞之事可知矣
仲长子光曰(子光字不耀元和/姓纂有姓仲长)在险而运奇不若宅中
 而无为文中子以为知言也予爱之重之因而曲解
 文中子所云知言者盖谓知道之言也
文中子曰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古
 之人其知之矣予详此理固难得知所以伤今而思
 古然而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1052-0521a.png
文中子谓北山黄公善医先寝膳而后针药汾阴侯生
 善筮先人事而后为卦说予服先生精鉴无不及兼
 明事理本末垂为教也
洞澈天真之灵廓然虚明陶融太和之气薰然茂遂于
 兹有得孰曰无修
虞世基使谓文中子曰盍仕乎子见其使者曰通也适
 有风瞀之疾不暇也饮其使者歌小明而送之世基
 闻之曰吾徒特游矰缴之下亦怨乎若夫子飞冥冥
卷六 第 14b 页 WYG1052-0521b.png
 矣予详此说有以见先生高尚不仕宿素能然所歌
 之诗以表其志小明者小雅之诗其序云小明大夫
 悔仕于乱世也噫予仰先生越世清尘邈不可及而
 且自喜历仕重熙之世引年而退不失其正抑又次
 焉比夫伛偻入金门者幸无深愧耳然而先生旷达
 无所顾避歌诗致意亦涉危言刺讥失于韬晦予所
 慎也
予志于无上妙道久矣桑榆之光浸暮金石之诚尤固
卷六 第 15a 页 WYG1052-0521c.png
 必冀天从善愿神介景福尽此报身之数不失胜缘
 之会是所祷也其可退乎
吾今退身居静境收心入静境馀无所求唯愿道应至
 妙止之以吉祥神听至灵介之以景福胜缘毕会何
 乐如之
明哲保身大雅也闻勤行道上士也二者备矣不亦善
 乎予殆庶几留心于此
韩诗外传云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予之所居
卷六 第 15b 页 WYG1052-0521d.png
 有迎春花桃花因闲观之二花多五出亦有六七出
 者百中之一尔譬如千万人中或有一人生六指物
 理如此不足怪庄子云枝指是也万一有反常之事
 固当无执定之理
曲士有三执著谓意言事三者于迷中成滞固达人有
 二脱洒谓身心二者于悟中免拘系上智当默识吾
 不能缕𫐠之也
白氏集中有诗题云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
卷六 第 16a 页 WYG1052-0522a.png
 独宿仙游寺其诗云文略也从牵吏役质夫何故恋
 嚣尘始知解爱山中宿千万人中无一人予详诗意
 此犹言外境之清胜者而更有内境之清胜者用而
 拟之别为四句诗云角胜劳生不足云滥传僧语亦
 非真始知解爱禅中乐万万人中无一人
予尝究观人伦大槩梦本缘想梦是想之幻化固无穷
 极予尝患未能豁然无想所以未到恬然无梦又谓
 言本析理言亦理之幻化亦无穷极尝患未能冥然
卷六 第 16b 页 WYG1052-0522b.png
 契理所以未到嘿然无言予今有此二病若得二病
 俱瘳晁氏之叟其殆庶几乎
西汉书赞略有云世称张汤陷严助石显谮捐之察其
 行迹严贾出入禁门招权利死皆其所也亦何排陷
 之恨哉予尝披详本传此谓严助贾捐之也助事武
 帝为中大夫在左右与大臣辩论因使淮南与王相
 结而还后淮南王来朝厚赂遗助交私论议及王反
 事与助相连上欲勿诛而廷尉张汤争以为助出入
卷六 第 17a 页 WYG1052-0522c.png
 禁门腹心之臣而外与诸侯交私如此不诛后不可
 治助遂弃市元帝时捐之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
 门数召见言多纳用时中书令石显用事捐之数短
 显以故不得官后稀复见捐之乃与长安令杨兴共
 议为奏更相延荐欲以兴为京兆尹捐之为尚书令
 石显闻知白之上乃下兴捐之狱令显推治而捐之
 坐弃市兴减死髡钳为城旦予因究观人事不必当
 钧轴凡居待问之列不以才之能否行之淑慝已涉
卷六 第 17b 页 WYG1052-0522d.png
 危疑之地矣虽存诚守正犹有忌克而诬谤者焉而
 况严贾或过贪重赂结诸侯而无嫌或交缔伪情恃
 抗言之有力所云招权利者盖谓此也死皆其所抑
 亦信然是知祸福之来先宜自考履祥不当但委天
 命
合身心息三者凝然之相强名曰不动尊闻金泉蝉三
 者自然之声强名曰内观音吾无师智获此法印混
 而为一用之不匮
卷六 第 18a 页 WYG1052-0523a.png
白乐天有诗云心不择时适足不拣地安穷通与远近
 一贯无两端予爱其语因而拟之别为四句以述已
 意云心不择时息书不择时观达理意无碍豁如天
 地宽
分段之身非大身也起灭之心非本心也知此身心者
 几何人哉未有證之者也
予尝静思独断欲求无上菩提须学无生法忍夫无上
 菩提次第之理不离观也慧也照也无生法忍次第
卷六 第 18b 页 WYG1052-0523b.png
 之理不离止也定也寂也凡诸曲士多笑迦谈若不
 迦谈何由到此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赵氏注
 云虽有少欲而亡者谓遭横暴若单豹卧深山而遇
 饥虎之𩔖然而寡少也又章指言清净寡欲德之高
 者予爱此说录而断之举一𩔖诸其理皆尔智者推
 究不必条陈
入道从权当依佛事众人礼念归有相智人礼念归无
卷六 第 19a 页 WYG1052-0523c.png
 相知须自知说则烦说
无思之心若存之息自然之音三者相合凝而融之用
 为法印得宝多矣
宝积经云于一刹那尽一切相及诸所缘故得名忍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一切法譬如电光刹那顷现
 现已即灭予因检證刹那之理如电光睒烁之顷也
 今详此宝积经文之意但于至少时间止息心之妄
 缘犹可名为法忍而况如此息念时日增多其资胜
卷六 第 19b 页 WYG1052-0523d.png
 利可知矣是故唐太原李逸人作华严合经论有云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予以考求经论
 重重相照不觉私喜弥加策励虽造次颠沛之际自
 愿力学正念之法必有所济耳洞晓古圣贤善诱之
 仁也金刚经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
 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予自此方于此法门宿有
 至心抑亦知其历劫以来不于一二三四五刹那时
卷六 第 20a 页 WYG1052-0524a.png
 而归正念已于无量千万刹那时归于正念矣不然
 者何以自壮及老志于道也愈切安可自轻自弃哉
博览智可以资见性内见自然之理静居力可以资闻
 性反闻自然之音二者交济伊予所得
白氏集中有诗题云题赠定光上人其诗云二十身出
 家四十心离尘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一坐十五
 年林下秋复春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我来如有
 悟潜以心照身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安得遗耳
卷六 第 20b 页 WYG1052-0524b.png
 目冥然反天真予爱此诗因而别作七言八句述己
 意云孟子四十心不动定光四十心离尘我到明年
 加一倍如何此际尚因循已喜自逃名宦网犹患长
 随造化钧记得前贤有诗句祖师元是世间人
四威仪中一刹那顷得心法无住之住犹为妙用而况
 习熟时多理可知也
江南才子潘佑有词句云凝神入混沌浙中诗僧贯休
 有词句云融神出空寂予爱其语该涉道释凝融出
卷六 第 21a 页 WYG1052-0524c.png
 入之理因而采取相合书之
自定纯修之法但于一切时中随其办及止习无住之
 住足矣金刚经云应生无所住心是也僧肇五论有
 云圣人之心住无所住其住解云安住无为名之为
 住住无方所故名无住六祖坛经云我此法门无住
 为本坐忘论枢翼云不依一物而心常住如此之𩔖
 不可具举佩为密印何烦别求
观一切境顺违无不空勿失无碍法于一切时闲忙无
卷六 第 21b 页 WYG1052-0524d.png
 不可勿失无念法协用坚久吾事济矣
予以无师智自明无上道以观练薰修之心入正真圆
 妙之觉其名有四意分次第夫洞分至理不入邪见
 名曰正觉灵彻而见名曰真觉觉之大成无所不备
 名曰圆觉此觉以其驯致臻极所云等觉者是也等
 觉之上名曰妙觉即本觉也此觉之理尽性之处其
 上更无一法故曰无上道也
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有云仆少不攻文章读古圣人
卷六 第 22a 页 WYG1052-0525a.png
 书诵其言思行其道而未得者也每涵咀义味独坐
 日昃案上一杯藜羹如五鼎七牢馈于左右加之以
 撞金石万羽籥也予以读经妙趣得法喜之味又以
 习静灵应闻天簧之音其为殊胜超彼自乐尤深也
动则临文求理任意记忘无固必静则冥心息念随时
 多少无固必日复一日不期符应
古人有欲碎其首为保连城璧伊予却爱熟其心令如
 百鍊金较量得失何如哉
卷六 第 22b 页 WYG1052-0525b.png
唐醉吟先生有诗断句云归去卧云人谋身计非误又
 有诗断句云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人谓先生率
 尔成章予谓先生的然有理
予年臻耋耄而所好之学益务精至深远窃谓抗志肥
 遁不婴矰缴之累故曰冥鸿演道合变不挂名迹之
 网故曰犹龙出世无敌不属造化之钧故曰大雄冥
 鸿贤人之状也犹龙圣人之状也大雄神人之状也
 予皆爱之重之略述形容而言不尽意者也
卷六 第 23a 页 WYG1052-0525c.png
太宗朝端拱年予偶与进士刘安国同舟出京师安国
 酷爱庾信哀江南赋是时凌晨舟行高声诵之自言
 每诵此赋虽日旰未食而不饥予亦素曾披览美其
 雄富晚岁之学志趣高邈因追思安国好此赋者以
 其词气鼓动快哉惬心而已矣不知前贤评品有云
 南朝徐庾体乃是风雅之变而流宕之胜者也昔予
 方壮乐游文苑之洪丽今老矣唯于微言妙道回向
 深切文章中有白乐天求玄珠赋高迈长明灯颂一
卷六 第 23b 页 WYG1052-0525d.png
 宿觉證道歌每一读诵非但忘饥有如食其品膳侑
 以国乐比较安国所好𩔖乎野人美芹以为至味也
予尝汎览群书及诸文章内有潜心游心栖心息心如
 此字者颇爱重之唯愿潜心游心常在于觉海栖心
 息心不离于禅林亦如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也
我之读易唯变所适取其文句恢为法门刚健中正可
 闲邪以成定穷理尽性可钩深以成慧言外得意有
卷六 第 24a 页 WYG1052-0526a.png
 何不可
定力如天慧用如日月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慧用得定
 力而能尽妙吾何以知厥理之然哉以此
晋时孙登答嵇康之问有说云火用其光人用其才用
 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
 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予因之演畅
 而言云才识兼备可以为佐时之器定慧均济可以
 办出世之事
卷六 第 24b 页 WYG1052-0526b.png
予忆少年日尝见凡人中有及耆艾之年者遇壮夫发
 怒侵凌而能不答且曰我昔年似汝少壮时必不奉
 容今则不能也予因思之凡夫年长犹善改往而况
 吾徒太老矣深究内典或对不顺之境比彼耆艾忍
 事得不加其一等乎
予能谛观古人今人心之情又得处世出世法之髓非
 谓如目前掌中物尽见之但知其理必然也
大耳三藏不能知慧忠国师最后之心者盖以前心是
卷六 第 25a 页 WYG1052-0526c.png
 有念妄心动而有迹故可知之后心是无念真心止
 而无迹故不可知之夫有念心如物象可思量也无
 念心如虚空不可思量也
吾谓知出世之法者合大喜合力行观世间法无以比
 而未见有大喜力行与我同者
吾今自思所得者已得经论智又得因缘会若除瞋恚
 阂更除疑悔盖未及道超升且致心恬泰
或问予闲居何乐予对曰条畅太和之气适悦天真之
卷六 第 25b 页 WYG1052-0526d.png
 味研覃微密之言依游上妙之道以此为乐此外之
 乐则不知也
予自微细揣摩巳之三毒贪痴殆尽矣唯有馀嗔未殄
 故宗尚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立言自规者多矣
 偶看圆觉道场修證仪第十三第二十叶有注云一
 念嗔起具八万障门因思已渐老矣而于去嗔之法
 尤宜力行又看维摩经之初佛国品列五十二菩萨
 名号内有喜根菩萨什公注云于实相法中生喜及
卷六 第 26a 页 WYG1052-0527a.png
 随喜也又有喜王菩萨什公又注云清净喜故言王
 也予谓习喜成性是菩萨行修證仪又说得经论智
 是入初地予于内典详览已多既得经论智若持欢
 喜行可以窃名欢喜地也习之成熟非徒惩忿亦足
 销忧矣
祥瑞冠五灵之首唯有独觉之麟奇持冠五行之秀唯
 有独觉之人彼上人者不可多得
高迈作宝融寺经藏院所置长明灯颂据序中说其灯
卷六 第 26b 页 WYG1052-0527b.png
 以铁盆盛膏而序之语句其略云佛有燃灯名法有
 传灯义长明灯是其蕴乎日中则昃昃则没长明灯
 不没月满则亏亏则尽长明灯不尽四维上下虚空
 不可思量长明灯功德亦复如是迈愿铭颂之数年
 间迫贱事未致鄙思一朝忽染目疾瞢瞢然不自审
 从何得之也会夜梦神人谓迈曰子于长明灯不有
 负乎迈应声而寤寤而起起而作颂明日而目愈予
 谓长明灯以喻佛法即维摩经中无尽灯是也无尽
卷六 第 27a 页 WYG1052-0527c.png
 灯以法喻灯长明灯以灯喻法予奇其说以迈践言
 补过之速有如此者灵应疾愈之速又有如此者可
 以警劝信士存至诚结胜缘耳因而采述入于法录
事以理遣明而深可以为慧用心以道宁纯而固可以
 为定力久于相济何有不臧
予已自定纯修之法录之于前自为无住法门今又见
 宝积经中所说菩萨安住无所住之念非忆非忘所
 安住念即名法界予详之冥契前法重增忻慰而思
卷六 第 27b 页 WYG1052-0527d.png
 策励也
予得理性之髓而形于言曰破幻妄而见精真习虚静
 而成寂照从简尽妙立法存诚
冥心静虑之学深逆计追思之念息二者不失何胜如
 之我愿书绅常为巳法
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四内有语云名是分别妄想所
 起亦是众缘和合假立予因此语究观人世之事灼
 然如此弥重教法精深苟能知之而大决了何有休
卷六 第 28a 页 WYG1052-0528a.png
 戚之心乎
予今知足寡欲既合人天之业观书弄翰又得经论之
 智私喜缘熟固非自矜
究彼前闻勇于独断身非已有是天地之委形性命非
 已有是天地之委顺姑务乎心灵灵而不昩息绵绵
 而若存何必寻师然后为学
真归伏处窃仰天人师学而知之粗得经论智油然法
 喜与日增新
卷六 第 28b 页 WYG1052-0528b.png
予知法要不离定慧定可定非常定是对境不动之定
 非用力制之之定慧可慧非常慧是见性不迷之慧
 非役心求之之慧学定慧者当如是解
景德传灯录第二十六内说杭州报恩光教寺通辨明
 达禅师绍安上堂有语曰一句染神万劫不朽予爱
 其法语因自推而演之云夫真学之流得第一义谛
 薰修浸渍贯心达性是人不可惑之智至信至悟不
 可夺之志至坚至固自然生生世世无复忘失矣予
卷六 第 29a 页 WYG1052-0528c.png
 先密访契勘屡同亦既融怡弥资策励
直上一路绝妙一句罕有知者苟有知者若能御三清
 净轮入三解脱门此胜因缘不是小事
华严法界其用也神妙无穷圆觉道场其体也凝虚不
 动言意及此谁与我同
南史何点字子晰性𨼆退而名重当时齐豫章王曾命
 驾造焉点从后门遁去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
 尚望尘不及吾当希岫息心也后于法轮寺遇之子
卷六 第 29b 页 WYG1052-0528d.png
 良忻说不已予美其事因成文句云望风怀想虽仰
 于清尘希岫息心虑烦于高德
事君有二心不可为忠臣事佛有二心不可为法器唯
 当一心于忠一心于法是也
吾今退居养老随分充足宽床稳枕以便支体清心静
 虑以养神气如斯可矣谁能委细分别禅机道法以
 自烦乎
佛书法华经说安乐之行道书庄子有恬愉之言其理
卷六 第 30a 页 WYG1052-0529a.png
 同出而异名本乎心者也然而不住于相方为尽妙
 非止此法他皆仿此
世间法祸机忽发之甚者闻有甘露事出世间法妙蕴
 难窥之深者闻有甘露门可畏可爱无大于此上智
 之人洞然明了
正其定心北辰之不动均其慧照南日之方中妙觉之
 尊体用如是
宋宗炳字少文常游名山老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
卷六 第 30b 页 WYG1052-0529b.png
 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
 图之于室予览之爱见雅趣自谓登山临水固不能
 然澄怀观道庶乎可及
昼观良书采微妙之言而穷理尽性夜习宴坐入凝寂
 之道而澄神定灵伊予晚节未为虚过
晋隗炤善于易临终书版授其妻曰吾忘后当大荒穷
 虽然慎勿卖宅却后五年春当有诏使姓龚来顿此
 亭此人负吾金以此版往责之炤亡后其家大困乏
卷六 第 31a 页 WYG1052-0529c.png
 欲卖宅忆夫言辄止至期果有龚使者止亭中妻遂
 赍版往责之使者初惘然不知所以沉吟良久而悟
 谓曰贤夫何善妻曰善于易而未曾为人卜也使者
 曰噫可知矣乃命取蓍筮之卦成抚掌而叹曰妙哉
 隗生含明𨼆迹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吾不负
 金贤夫自有金耳知亡后当穷困故藏金以待太平
 所以不告儿妇者恐金尽而困无巳也知吾善易故
 书版以寄意金有五百斤盛以青瓮覆以铜柈埋在
卷六 第 31b 页 WYG1052-0529d.png
 堂屋东头去壁一丈入地九尺妻还掘之皆如卜焉
 予览此而叹隗龚易卜精至有如此者而隗生未尝
 为人卜因思此艺若中人以上学之则入正真彼妙
 道可致中人以下学之则入邪伪唯奸利是取夫卜
 筮之流如隗炤龚使者及严君平者几何人哉而又
 知事有前定之理人有预知之理此乃数术有为之
 法学之精深犹能神异而况禅观无为之法苟能尽
 妙何以比方乎
卷六 第 32a 页 WYG1052-0530a.png
忘情之心不住于相如汤消冰冰汤俱尽无可分别触
 境之心未能不动如响应声即应即止无复有馀二
 法详熟妙用足矣
白乐天诗云昨日制书临郡县不该愚谷醉乡人予谓
 此语自述其情而于愚谷醉乡理有未尽因而别作
 二十字推演其意云貌愚愚谷邃道醉醉乡春愚醉
 无迷谬伊予意又新
前贤有以樽长空饭不足形于咏叹者予则不然但醉
卷六 第 32b 页 WYG1052-0530b.png
 道饱德亦自充足此则味外之味也
每览前辈词章予心惬当者必采而书之有句云凝神
 入混沌予以为学道之初从宴息也又有句云融神
 出空寂予以为学道之成得自在也枚卜同人未遇
 知者
布武轻安反闻清警益新经论之智密奉天人之师绝
 其交游老于禅观怡然自得夫复何言
一箪一瓢颜子不改其乐一丘一壑庄子不易其乐去
卷六 第 33a 页 WYG1052-0530c.png
 五鼎而食丰屋而居果得胜兹乐乎
李华作荆州南泉故兰若和尚慧真塔碑文中语云有
 问师修行功德远近答曰滴水下岩则知朝海予因
 而自悟但能刹那际冥心半铢亦是古先生善入无
 为之法𨼆君子归根复命之道积习经久不止不退
 自然有臻极之理
予以开悟于法触如灌顶沃心佩服其妙言若铭肌镂
 骨谛思所习宁无自庆
卷六 第 33b 页 WYG1052-0530d.png
见外境而迷者继踵竞进居怨府蹈畏途触祸机懵然
 不知见内境而悟者拂衣独往跻寿域栖天真养太
 和翛然自得高卑夐绝何啻霄壤
义学禅学理须兼备非义学何以开其智非禅学何以
 成其行予之趣向立志如此
史记孔子谓老子其犹龙耶宝积经谓佛为龙中之太
 龙予思圣功神化有以见其弥高矣
唐李华作故中岳禅师常越塔记首句云智之深者反
卷六 第 34a 页 WYG1052-0531a.png
 照人之大者无思予爱重其语深入法门欲援證据
 触𩔖滋广今聊举一端而已前言有云阿难多闻总
 持积岁不登圣果息缘反照暂时即證无生予谓止
 引此一事明之足矣然而不离止观二法息缘即止
 也反照即观也凡夫之心终日趣外逾远逾背唯反
 照者向真合觉至简至速者也所云无思即无生也
 前言又有云若能忍者即名为有力大人予谓反照
 无思者亦可名为深智大人矣
卷六 第 34b 页 WYG1052-0531b.png
    凡一百三十八章
 
 
 
 
 
 
 法藏碎金录卷六